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

第1篇: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中学数学 启蒙教学 学生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初一数学学习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学习。初一数学一旦掉了队,那么在后面各年级很难追上。因此,开好中学数学教学这个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数学从小学到中学突出的变化,就是中学数学课容量大、节奏快、要求高。中学数学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认识过程缩短了,要求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认识过程缩短了,要求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了。它要求学生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还要理解运算的理论依据,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更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和方法。中学数学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高的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它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

比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非负有理数(即自然数和正小数)的认识经历了6年多的时间,而到了中学经过五六个星期的课程,就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还要完成相应的五则运算。学生一学年就要完成对有理数、整式、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几何的启蒙知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等概念的认识。另外,初一一开始,还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了解推理论证的任务。如学生对3/5与2/3哪个大?a=a时,a是正数还是负数等问题的理解,仅用小学学习的数学方法考虑问题远远不够。

因此,到了中学要求学生从事物的内部联系上认识事物,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就必须从培养学生能力上着手,只满足于机械地做对几个题是达不到目的的。

在从小学到中学这一过渡过程中,教师的主导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认识这一过渡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通过施教而使学生的学习逐渐从“学会”向“会学”一步步发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了个好头,就等于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打好了基础。除上述以外,要做好中学数学的启蒙教学,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纲,研究教材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认真学纲,体会大纲的要求,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来龙去脉,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登高望远纵观全局,做到主次分明,心中有数。例如,代数《有理数》这一章,从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引入负数,这是全章主要概念的出发点,也是规定有理数运算法则的依据。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灵活的运算能力是全章的重点,而字母表示数是数学中抽象思维的起点之一。对如“a”一定是负数吗?“a=a时a是什么数呢”等问题的考虑,要增加符号问题的处理。对于正、负号的认识和处理,就成了这一章的主要矛盾。因此,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只有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抓住知识的重点,分散难点

初一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那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他们在此之前接触的知识大多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初中数学中如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字母可以是正数、负数和零,等等。教师及学生对这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应早做准备。在讲授运算律时,就要让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到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时,再进一步讲清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表示哪些数,怎样表示。如“两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是一个不难理解的问题,而学生往往是用具体的数值去验证。这样是不严密的,因为我们无法把所有的偶数都进行验证。这就需要用字母代替数值,用一般表达式进行推证。因此,要学好初一数学就要抓好知识重点,分散难点,各个击破。

三、知己知彼,抓好衔接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这一过程。认识过程不能割裂,更不能随意跳跃。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认识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自觉、主动地在学中问、问中学。而教师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作用。与此还要同时抓好衔接,搭好桥梁是顺利地完成学生认识过程的好方法。所以最初的数学教学应侧重于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方法的过渡、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上。因此在每接一届初一学生后,课程一开始我并不急于授新课,而总是要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里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如运算能力、数学应用常见的方法等)然后才给他们开始初一数学内容,并在授新内容的同时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旧知识引入新内容,在学生自己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上,通过新旧知识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过程中,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奠定牢固的基础。

四、改进教法,交给学生钥匙

第2篇: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义务教育;逻辑性

义务教育实行之后,初中的教育对象也慢慢由选拔转变化全部小学毕业生,同时也增加了初中学生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学生的差异,尤其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初一,要想全面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彻底改变过去“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开始转变,所以针对数学教师而言,如何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尤其是初一的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是学习成绩低下,找不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才比较大,而且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和形成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找出更多的对策,这样才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初一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数学学困生除了要有一般学性的共性外,还需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果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很难看得懂,答题也不会,所以这样也会使毅力欠缺的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畏惧感,甚至怕学习数学,也会厌烦数学,成绩越差就越不想学,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和应付的心理。

二、初一数学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差异性比较差

随着教育的普及,家长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存在着高低不一,仍然有很多家长,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导致给进入初一学习阶段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钻研的兴趣,成为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眼中的一些“差生”。

2.教师内容呈现出多样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很有有现成的结论,所以取而代之的就是适当地增加相应的情境,真正引学生去探究学习,由于课堂生动而富有个性,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挑战性和压力,为能力强和数感好的学提供了更多探究的平台,对于那些需要教师去讲解更多的内容的学困生,他们就是一个观众,无法进入实质性的学习。

3.学生知识结构存在问题

由于学困生的小学基础并不是很好,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所以没有克服困难,甚至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目标,久而久之,也会对初一数学产生厌恶,甚至背着沉重的学习负担,自暴自弃,由于学困生学过的知识并没有很好的消费,而且没有牢固的学习技能,这样会造成知识方面的脱节。

三、初一数学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应对策略

1.建立初一学生的档案

凡事需要预则而立,不预测则废弃。追踪调查学困生基本的情况,则需要弄清其与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建立一个学困生档案,真正了解学困生的行为、思维、情感和意志,学困生能力的表现、成绩的状况和需要冷静透彻地去分析每个初一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帮助学困生走出相应的困境。

2.知情知理转化核心

热爱和信任学生是需要教师应具备基本的素质,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无私的爱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一个美丽的精神世界,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的建立,并且可以取得学困生的信赖,教育工作者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当中需要有坚持爱心、信心和耐心。当他们学习并没有赶上队伍时候,热情要进行进一步的辅导,他们在犯错误的时侦,批评教育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和方法。

3.鼓励学生立足于课堂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发展动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想排除他们自卑的心理,教师则需要给他们更多成功的机会,同时我们需要寻找一条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难,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转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座位优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课的效率,多数学困生听课的注意力并不集中,一般需要安排教师直接注意和控制相应的位置,给学困生产生心理无形

的压力,促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听课,并安排一些学习和品行良好的学习,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去影响他们。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训练,使他们的学习结构能够优化,能够更好去学习。

数学学困生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学困生的转化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教师在这个方面也有不一样的做法,其效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尽管方法不一样,其目的却是一致的,我们只有用心去做,才能用心为他们服务,这样在转化学困的教育工作中才能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正旭.初一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2011,

05:107

[2]田宝宏.初一学困生学习问题模式新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1,

04:50-51.

第3篇: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

1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初中阶段是人生从少年向青年迈进的阶段。初中数学是整个基础数学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变化期。有的学生在小学时数学成绩平平,进入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异军突起,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也有的在小学时成绩优秀,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却每况愈下。笔者认为,造成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主要有:

1.1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

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原因是,不喜欢数学老师,也就是师生关系不融洽,因为初中生毕竟不懂事,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某某教师讨厌得很,我就不跟他学"。只要学生产生了这种心理,再简单的东西他都听不进去,甚至逃课。有的人连最基础的题都做不起,不是学了做不起,而是学生根本不去学。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笔者对的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学习态度的影响

学生中95%以上的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富裕,娇生惯养,个性突出,普遍缺少刻苦精神。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课程的增多、学习时间的增长,新伙伴的增多,环境的变化,加之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比小学明显减少,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发生变化。在小学学习态度比较好,抗干扰较强的学生,成绩会稳步提高,而原先刻苦性不够、主动性不强的学生,逐渐产生畏难情绪,学好数学的信心减弱,数学学业成绩逐渐下降。

1.4思维方式的影响

与小学教材相比,初中课堂则呈现出容量大,知识抽象,难度增加,解题方法多样,逻辑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提高。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凸显了出来。原来思维灵活、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明显增强,学业成绩稳步提高;思维呆板单一、态度欠佳的学生,思维反映明显减弱,学业成绩明显滑坡;再加上多数初一数学教师又是从初三下来的,受综合复习的影响,思维的跳跃度大、综合性强、教学进度快,加大了学生学好数学的难度。

2解决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对策

上述原因导致了学生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分化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解决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2.1培养学习情感

学生进入初中标志着他们由儿童时期步入少年时期。从心理上观察,这个时期学生要求 独立自主",好胜心强,也希望能得到别人尊重,但是学习环境变化,不少学生对学习方面的困难估计不足,一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就很沮丧,严重的便一蹶不振。

上述的学生心理特点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求知欲的引导,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堂中问题的设计要浅显易懂,让大部分学生有可思考可回答的可能,让他们逐步增强有能力解决有关问题的信心。教学中要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数学的潜力所在和学好数学的责任。一旦教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学习动力。

2.2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3享受学习成果

数学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掌握上,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水平又是通过具体数学习题来检测的,而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更要科学,要让学生享受学习成果的快乐。如刚入初中的学生在课堂上检测时,问题要紧贴新知识点,解题的方法要从简单开始、从书本给出的方法开始,逐步递进;课后检测时布置题目量要适度,难易度要适当;每次单元检测时题目一定要贴近课本,难易度适中;要确保90%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90%的学生答题达到90%的正确率,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学生经常产生成功感,有利于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形成数学解题能力。

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增加选做题目培养其特长,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热爱数学学习。

2.4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第4篇: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如何促进初一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性的发展呢?

一、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教育观念: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所有的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激发兴趣,使学生乐意学习数学。

(1)根据学生思维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我区初一学生由于五年级的小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习惯。他们在记忆和思维上具有机械记忆和直观形象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轻法则;重记忆,轻理解。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对授课内容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以比较通俗语言讲解,把教学内容处理为符合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东西,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适应中学教学进度较快,课堂容量较大的教学方法。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一学生正处于由依赖型向独立型转化的时期。这个时候,他们最爱发表意见,尤其是11岁的中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奇心强,好胜心强,他们不怕说错,所以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易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以克服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弱点。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会得到一种“精神满足感”。尤其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分歧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这样得到的正确结论,学生印象是深刻的,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以良好的师德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把两者结合起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尊重每个学生,适时向他们流露自己真心的爱,如一种期待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以及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是学生感受到爱的鼓舞和情感的极力。这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喜欢教师,喜欢数学。

2.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学习数学。

数学是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旧的知识是新的知识的基础,新的知识是旧的知识的发展。只有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弄清知识脉络,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铺路搭桥。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时,让学生先计算8÷2/3=?再计算8×3/2=?通过比较得出8÷2/3=8×3/2,进而得出分数的除法法则: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3.启思授法,使学生会学习数学。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摸清学生的思路:从哪儿开始,向哪儿发展,在哪儿受阻。要精心设问,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指明思维的方向

如我在应用题教学时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1)预习—(2)明确教学目标—(3)讨论分析—(4)教师讲解—(5)知识小结—(6)知识应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过程,也符合“学会学习”这个目标。

因此,乐学是参与学习的前提,能学是基础,会学是目的。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二、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独立性。

初一年级是形成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初一的学生可塑性大,所以从新生入学起,就要着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1.听课常规的训练

包括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的演示、板书和动作、表情,认真听同学发言,边听边思考,需要补充或有不同意见时,要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2.作业常规的训练

包括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查的习惯,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懂得批改作业的符号,发现错题独立检查并及时改正。

3.思维品质的训练

第5篇: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关键词】初一 数学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70-01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作为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性格变化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他们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关键一年里,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学生今后学好数学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使其认识到,不管自己原来的数学学习底子怎么样,从现在开始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会有很多的收获,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

一、关于看书习惯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学习不能离开阅读,尤其需要高质量的阅读。

(一)要培养认真细致的看书习惯。数学语言精练、语句严谨、符号多,所以,阅读时要求做到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

(二)要培养勤思多想的看书习惯。数学语言抽象、逻辑性强,前言后语联系强,具有“言必有据”的特点。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对材料的真正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三)要培养读写结合的看书习惯。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公式等都要求记忆,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

二、关于上课习惯

(一)要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就初一学生来说,是靠老师有意识的采取各种措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孩子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三)要养成边学边记的习惯。上课时,桌子上应准备好四样东西:课本、教学稿、练习本、笔。笔随时在自己的手里,用于记录老师或同学们讲得精彩的语言,或勾画你没有听明白的地方,在等别人发完言之后,再提出你的问题,让全班同学包括老师帮助解决你的问题;练习本用于随时做老师讲过新课举的例题,或随堂练习,或同学们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四)要养成边学边想的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学习方法,交流思想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其次,要为学生创设合作情境,给学生合作的机会;第三,给学生正确的合作交流引导。

(五)要养成勤于提问的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既关联实际,又易于混淆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并适时地让学生争论,激发求知热情。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关于作业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是对上课内容进行扎实复习的重要方式,把握好这个环节对于巩固所学知识点非常重要。

(一)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表现教育的结果。

(二)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确保做题正确的前提。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题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第6篇: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关键词】发散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 变式训练 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未来着想,在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通过课堂上变式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备课,对题目的条件作适当收敛,如:在讲完“角的运算”时,我布置如下一道练习题:如图,已知∠DOE=70?,∠DOB=40?,OD平分∠AOB,OE平分∠BOC,求∠AOC.

解:由题意可知,

∠DOE=∠DOB+∠BOE, 所以∠BOE=∠DOE-∠DOB

=700-400 =300

由OD平分∠AOB, OE平分∠BOC可知

∠AOB=2∠DOB=2 × 400=800,

∠BOC=2∠BOE=2×300=600

所以∠AOC=∠AOB+∠BOC=800+600=1400

评讲完这道练习题后,接着问:如果去掉题中的“∠DOB=400”这一条件,还能求出

∠AOC的度数吗?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左思右想,一会有十多位学生举起手来,接着

叫二位同学把他们的结果板书出来。然后根据题目条件一一点拔,大多数学生露出喜悦的神情。板书解题过程:

解:由OD平分∠AOB,OE平分∠BOC可知,

∠AOB=2∠DOB, ∠BOC=2∠BOE,

所以∠AOC=∠AOB+∠BOC=2∠DOB+2∠BOE=2(∠DOB+∠BOE)=2∠DOE

=2 × 700=1400。

2.抓住课本练习中“一题多解”题目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条件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的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敢于创新。在几何教学中,我抓住课本习题中的一题多解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如:课文第130页习题4.2第10题:点A、B、C在一直线上,AB=3cm,BC=1cm。求AC的长。

先让学生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大多数学生只是画出如下图形

这时AC=AB+BC=3+1=4(cm)。接着问:点B与点C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这时AC=AB-BC=3-1=2(cm)。因此,这道题有两个不同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见到类似题目多想想。接着又布置下面一道练习题: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C=3AB,在直线AC上画线段CD,使CD=AB,若AD=60cm。求线段BD的长。同学们在上题思考方法基础上,很快画出符合题意的两种情况的图形来,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代数的教学中,常常也利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尝试用不同方法解方程:34[43(12-14-8]=32+1

解:方法一:先去小括号,得34[23-13-8]=32+1。再去中括号,得12-14-6=32X+1。移项,得12X-32X=1+6+14。合并同类项,得-X=294 。系数化为1,得X=-294。

方法二:先去中括号,得(12X-14-6=32X+1 。再去小括号号,得12X-14-6=32X+1。移项,得12X-32X=1+6+14。合并同类项,得-X=294 。系数化为1,得X=-294。

3.通过知识迁移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7篇: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

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

3、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 不重视基础。

第8篇: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但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的结果。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初中学习中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

2.思想松懈

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

3.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订计划。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4)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5)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6)课外学习。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第9篇:初一数学思维逻辑训练范文

教学研究

(3)浅议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 李婧

(5)论写作能力的培养 王庆华

(6)阅读——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张凤宝

(7)语文课堂对话的现状浅析 杨晶晶

(9)社会教学中辩证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对初一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徐华枫

(11)高中新课程“生活逻辑”探究综述 王艺霞

(12)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徐玉芳

(1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优质初中英语课堂 吴学军

(14)高一数学学法有讲究 李迎霞

(15)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王建平

(16)数学生活化三步曲 蒋红燕

(17)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凸显数学素质教育 卓冬定

(18)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李秀楼

(19)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张艳伟

(20)对优化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朱明 李哲

(2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林海

(22)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设置 刘新歌

(23)论生物课堂结尾的艺术 郑宾宾

(24)九屏幕法对农村初中科技教育方法选择的指导 邱华

(25)农艺教育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现教师专业化 孙桂明

(26)打比方在初中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李爱卿

(27)如何提高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李宝明

(28)小学美术线描画的教学探究 华伟琴

(29)如何上好劳动技术课 刘慧莉

教学实践

(30)考场作文之痛——写作教学之我见 郜新锋

(31)演绎别样的精彩——新课程下影视评论课的探索 王春伟

(32)抢抓契机 巧妙引导 尤莉

(33)试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 王楠楠

(34)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王雅维

(35)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智能的培养 要海旭

(36)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谈喜英

(37)对两类三角题型深刻剖析 刘平

(38)用“教学创新”破解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樊贵仁

(39)由1=2想到的 刘淑荣

(40)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化归思想 邸娜

(41)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郑洪彬

(42)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索 黄贤春

(43)浅谈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 郜智武

 

; (44)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安彩霞

(45)初中计算机课教学模式探索 杜运健

(46)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王彩良

课改在线

(47)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念 王蕾

(48)高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四个结合 徐培侠

(49)领会课改精神 纠正片面做法——走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禹志华

(50)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 李顺利

(52)浅议思想政治教学 李杰

(53)主体性教育理念设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亢俊华

(54)历史课堂生活化 张卫安

(55)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马惠玲

(56)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尹静

(57)中学物理创新教育尝试 黄雅军

(58)改革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郭宝

(59)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吴和平

中考聚焦

(60)巧备考破瓶颈 提高物理高考成绩 刘振兴

(61)中考数学中的动态问题与分类讨论思想 郭方富

(63)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历史成绩 周爱军

教育管理

(64)班主任在工作中成长 杨春燕

(65)做优秀班主任 创特色班集体 常军威

教育探析

(66)“仁”之今论 赵斌

(67)让阅读随成长而成长 韩进卫

(68)学温和的力量 焦珊珊

(69)体育教师素质的再提高 冀志军

(70)宽容是首诗 黄昕红

(71)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赵红

(72)无华的常态课 宋丹彤

(73)浅议性格懦弱生的转化 贺朝举

(74)浅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几点反思 陈永臻

(75)怎样培养性格懦弱的学生 闫荔枝

(76)中学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杨淑琴

(77)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谢金莲

(78)管窥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陈新娟

(79)大铁锤之侠义精神 刘银先

(79)三更有梦书当枕——浅谈高中阶段的名著导读 董婧

(80)浅议数学分层次辅导教学 范伟文

(f0002)《人投鸟一石子》 无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