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思维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

第1篇: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转化思想例如:当时,求的值。该题可以采用直接代入法,但是更简易的方法应为先化简再求值,此时原式。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是数学的两块基石,数学在发展过程中,大体上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概念而展开的。数轴是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的第一个实例,它的建立,不仅使最简单的形—直线上的点与实数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还揭示了数形间的内在联系,使实数的许多性质,可由数轴上相应点的位置得到形象生动的说明,也为学习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运算做好了准备。此外,如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函数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线段(角)的和、差、倍、分等问题,充分利用数来反映形。这些都是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有数形结合思想的内容。

分类讨论的思想

如 方程kx2-2x+3=0有几个实数根?学生往往不注意k对方程性质的影响,讨论或讲评中,使学生明确系数k决定方程的次数,从而分k=0,k≠0两类讨论。当k≠0时,再分>0,=0,

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植于课本,着眼于提高,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强化,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维品质。

2.注重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变式训练,把看似枯燥的性质、定理通过层层解剖,把本质展现出来,把一个问题通过对结论进行联想、分析、探索,最终把隐含的有意义的结论一一推导出来,通过改变条件,发现由不同条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找出不同知识之间的的联系与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效益。

3、注重归纳反思、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第2篇: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一、正确认识其重要性是进行数学思维深刻性训练的出发点

1. 思维深刻性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必须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更高知识需求的愿望。

2. 思维深刻性训练是思维发展的需要。缺少了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就不能透过现象抓本质,不能归纳、发现客观规律,如果缺少了思维的深刻性,希尔伯持就不会提出著名的“数学23个问题”,牛顿也不会发现“三大定律”,更谈不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人的思维要发展,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数学这套思维体操。

3. 思维深刻性训练是时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物质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国内外教改的共同点是――由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由着重输入知识转向活用知识、开发智力、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教材是进行数学思维深刻性训练的主要依据

1. 利用数学内容,适当引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现行的数学教材降低了总体难度,但注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加强了能力培养的要求。一是教材编排吸收了国内外教改成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展示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思维过程,教材的编排,小到每个例题、每课时、大到单元、章节,甚至整个初中教材,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转化等得到许多规律和性质,如代数中的“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就是逆向思维的训练,从同底数幂的乘法推出“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几何中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重点研究点在圆上,即学习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知识;类比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重点研究相切和相交,即学习切线、割线、弦切角等知识;再类比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其中渗透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维方法,渗透了类比、转化等思想。教材中这种安排,处处可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研究的材料中揭示被掩盖着的某些个别特殊情况及研究对象的实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练习,把思维深刻性的训练融于教学之中。如“过三点的圆”,教材分三种情况:“①过一点的圆;②过两点的圆;③过三点的圆”来讨论,在组织教学中,应从认知规律出发,启发学生由思维的连续性自然地思考“过四点的圆的情况,过五点的圆的情况,……”。教材中的这些素材,注意挖掘,在教学中真正发挥教材的智育功能,渗透数学思维的训练。

2. 利用教材的例题,进行变式,加强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 求证:连接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线段互相平分。

变式2 求证: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3 求证: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线段互相平分且相等。

变式4 求证:已知: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AC垂直于BD,且AC=6,DB=8,求EC的长度。

利用构造系列变式的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提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思维和方法,进而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3. 利用教材中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数学是研究客观规律的工具,其内在联系也常常反应一定的规律。因此,抓住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尤其重要。如在学习“圆的辅助线添加”时,可先举几个例子,师生一起仔细分析,从而概括出“圆中辅助线,添好并不难,有关圆中弦,过心作垂线,切点与圆心,常把它们连,两圆若相交,注意公共弦,相切两个圆,莫忘公切线”。学生把握了规律,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4.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通过竞赛、专题讲座等辅助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三、训练适度是进行思维深刻性训练的关键

1. 抓好双基教学是基础。忽视基础的思维训练,成了空中楼阁,适得其反。

2. 训练重点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忌一刀切,违背“因材施教”原则。

3. 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热情,培养顽强的毅力,形成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思维品质。忌拔苗助长。

4. 训练是长期性工作,应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忌一日暴十日寒。

第3篇: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维训练;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73-01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今天,初三数学工作的过程与初三自身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简单的说,初三是由众多的学生与老师组成的,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的联盟。人要在其中能有发挥个人的特质,实现自己的价值,必然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因此,初三数学教学在初三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1]。

一、思维训练在初三学生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思维训练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思维训练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重视思维训练,就是关注入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思维机制一道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从数学思维、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来对初三的初三学生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揭示初三学生数学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初三学生学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将初三学生数学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有关初三学生思维训练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初三学生的思想素质。初三的初三学生学习建设在整个初三学生数学思维建设中,必然处在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应当得到我们各初三在初三学生数学思维训练时的重视和发展,将发展学习建设提升到更高的领域中,并不断结合于校园和初三学生本身的情感实际中,创新和发展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2]。

二、思维训练在初三学生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1.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让培养的人才内外兼修。初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应当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活动形式去弘扬和培育。在各个初三,纷纷开展着很多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的活动形式,最普遍的是诚信考试倡议[3]。

当然,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部分学校教学活动的单一性,单单的学习考试倡议,略显单调,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数学思维教育体系。在活动开展比较多样的学校,很多活动往往会为教学活动让路,大部分是通过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来开展,造成部分学生的抵触和不配合,使得活动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初三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形象生动的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中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促进数学的学习。

2.数学教学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数学多采用人们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数学也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需要与初三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促膝谈心,找准初三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谈心、交流,沟通思想,有效地增强思想工作的效果。例如,“分数的意义”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就不能直接给出“分数”的定义,而必须从具体直观人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分数”的概念。可以通过列举大量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物品的实例,比如,平分一张纸、一个圆、一条线段、4个苹果、6面小旗等,来说明“单位1”和“平均分”,然后再用“单位1”和“平均分”引出“分数”这个概念。又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即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或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或除号,后项相当于分母或除数,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或商;再根据已经学习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猜测在“比”这部分知识中是不是也有一个比值不变的规律;最后通过验证,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就依据初三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对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转化,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示范的方式为了是这一目的更好的发展,要了解人的发展规律,要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要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教师,搭建一个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传授经验和交流的平台,积累丰富的情感教学法的教学因素的教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看出,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建设的必要性。

3.数学教学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一是在实行初三的数学管理中,任何形式数学下培养出来的初三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发展的检验,才能评判区分出优劣,这是检验数学成果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评判一种数学模式是否合理的方式方法。将初三与数学分离开来理解,也从根本上放弃了数学的本质,造成初三学生的畸形发展,完全背离了我们教学育人的根本本质。初三数学发展下的初三学生培养,是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重要能量储备之一,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不结合人的全面性的发展,也不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技能灌输式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初三数学教学领域中地位的确立,让我们感受到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对广大普通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初三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科技革命对普通教学以及我们自身所带来的冲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业务程度,成为我们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结论

培养我们社会型的初三学生,关键在于塑造他们的学习素质,相信我们通过数学培养下的人,即使才能略低,也能很合理的适应将来的社会生存。重视数学,在初三里建立学习的风尚,对于初三环境的优美和初三学生的健康成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培养社会型初三学生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衡永.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动”起来[J].考试周刊,2011,(64):143-145.

第4篇: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美术;空间;形象思维;右脑

不少家长认为美术课只是美术欣赏与手工制作,其实美术课程中对学生右脑的空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美术教育目标。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发明都是来源于人类右脑的顿悟与灵感,所以许多人从白手起家到拥有巨额财富,都不是依靠右脑的理性分析判断,而是凭借右脑对事物的直觉感应取得成功的。那么,右脑开发训练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又有哪些体现呢?

1 右脑训练对于小学生教育的意义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左半球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和形象的思维,具体的体现在直觉、节奏、形象、想象、空间感、整体性等方面的能力。开发儿童右脑的有效途径有珠算式心算、刺激指尖法、借助外语开发右脑、体育活动、培养儿童形象思维、绘画等。其中培养儿童形象思维和绘画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主要体现。

培养儿童形象思维时,儿童应与文字、图像等相联系记忆。美术课程是个很好的开发右脑的途径,同时可以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对今后尤其是立体几何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绘画有三个最佳时期:3~7岁的儿童,处于智力发展最高峰,是形象思维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绘画学习的最佳切入点;9~12岁的儿童,大脑具备了立体思维的概念,是从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转变的最佳切入点。此时要进行规范的绘画训练,如透视问题、光感、立体感等方面的训练;12~15岁的儿童开始在绘画学习上“分化”,开始从多方面兴趣向单方面发展。有部分学生逐渐脱离绘画学习。此时学生的立体思维很强,这时根据孩子的兴趣,着重培养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教育在儿童右脑开发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对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上也有很大影响。

2 右脑开发训练在小学美术教育上的具体体现

2.1 在教材上的体现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教学目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为:通过观察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食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最后一点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是开发学生右脑训练在教学目标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教材中橡皮泥塑、纸玩具、雕塑、拓印等章节。

2.2 在教学实施方面的体现

运用和借助电教媒体,发展学生空间和形象的思维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图像情景,进一步丰富其表象,加快意向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可以改变单纯说教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多钟感官接收信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电教媒体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配上与美术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情景,以加深儿童对先天节奏感的领悟、提高对色彩的敏感性,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空间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空间和形象思维能力。想象是在感知宏观事物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积累了丰富表象后,适宜引导他们开展想象,有利于其创造出形象而富有灵气的作品。教师评定好的作品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的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好作业,成功的作业。

3 右脑开发训练在小学美术教材上的实际案例。

案例一:舌尖上的色彩

教学设计:首先,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录像和图片,使他们能更好的感受生活中的色彩,对比艺术绘画作品中的奇特魅力,从艺术欣赏生活中的艺术,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其次,为了训练学生的空间和形象思维,教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完成用不同色彩的水果设计拼盘。最后,让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本组设计制作的寓意,教师组织比赛,希望能够打开同学们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圆满,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虽然很多学生的作品不太完整,但是出乎教师意料的大批优秀作品涌现。真是不得不说儿童的想象力比成人更加优秀。

案例二:有趣的点、线、面

课程设计: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在空旷的操场上零散分布的站在操场的各个地方,形成“点”,再站成一排,生成“线”,最后站成5乘以5的队形,形成“面”。让学生了解的基本的点、线、面。其次,带领学生欣赏和了解优秀绘画和建筑作品中的点线面,激发学生对基本元素点、线、面的兴趣。最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他们所认为的点、线、面,让他们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字,课后并向自己的父母说出作品的意义,再让父母将作品的评价反馈给教师。

结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注重加强学生右脑空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功。美术教育也不像大多数家长以为的只是艺术欣赏和手工制作,也不单是绘画作品和理解艺术。美术教育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空间和形象思维模式,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上能具备更优秀更全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娜.蒙特梭利教育[M].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

第5篇: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引导学生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利于教学成果的丰富。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促进学生具有较高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关注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担当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任务,只有正确的方法得以应用,才能让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现状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标志着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高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还明显不足,现状也不尽如人意。

(一)教师的培养意识不足。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得以更新,认识到教学新任务。但仍然有一些教师没有及时跟上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也没有对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更新。这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直认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具有更丰富的答题技巧,才是教学的宗旨。他们利用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教师就不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而是满足于现状。在只关注成绩的教师眼中,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高低与否,与自己的教学工作无关。教师的培养意识不足,大大影响了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的学习理念不端正。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当前,大部分初中学生受到社会错误思想以及家长极端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提高学习成绩,满足家长与学校的要求,是他们学习的目标,也是他们学习的唯一理由。学生认识不到学习对于其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影响了其自身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一)加强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要利用数学教学去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数学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已知知识去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形象与生动的情境中去思考与分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数学学习兴趣。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科学进行问题的设计,并利用生动地教学语言,组织学生积极思考。

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悬念的设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描述这样一个场景:一天,小豆的爷爷问小豆,怎样才能将所有的数字都放在一起,且数字整齐对应有序呢?这样的场景让抽象的数学问题成为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去开发数字相关的图像,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平面直角坐标系靠拢。合理的问题情境,会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开发一条新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道路。

(二)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更多的生活化因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于数学中联系生活,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需要一个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因素进行联系,使初中学生更多地意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如在讲解《统计调查》的时候,教师讲解统计图的类型与特点时,就可以将生活中各行各业,各种主题的统计图进行显示,让学生发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处,从而于生活实际中讲解数学知识,促进数学知识的传递。

(三)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思维训练活动。数学思维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入生活实际,会让数学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积极。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去导出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生活困扰去深化数学教学。

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去总结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实例,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师要开发多方面的培养渠道,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事业创新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有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正确数学学习理念,才能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成为问题的主人。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中,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作用于其个人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一、创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现象产生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产生疑问且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为他们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其次,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动学生,让教师的关爱充溢整个课堂.在这种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并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这时学生身上隐藏的创新潜能也就被挖掘出来了.再次,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想象,也无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感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它交互作用,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就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当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到学生的中间,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和讨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精彩的初中数学课堂,应当使学生在自由、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一个平台.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才能.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探索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而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比较,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运用.其次,在学习新内容或遇到新问题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并对新知识和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第7篇: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70-02

1 引言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2.1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3 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3.1 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3.2 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3.3 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第8篇: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过渡;衔接

高中数学知识比初中数学知识涉及面更广。初中的平面几何、代数知识较为简单,而高中的立体几何、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难适应初高中数学过渡。通过初高中过渡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会拥有学习的信心,能够认识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差距。初中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步入高中时学习方法并不有效,以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让学生适应数学教学,渡过学习困难阶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率,能够避免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初中向高中过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增加

高中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辨析和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涉及直观感知、归纳类比、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空间想象、运算求解和反思建构。数学教学目标包括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意识。高一数学的函数模型、集合语言、坐标法和空间立体图形转换,比较初中数学逻辑推理更强、抽象思维高、知识难度大。学生们很难适应。

2.教学方法改变

初中教师讲述教学内容较为细致,归纳的完整。学生只要记住公式、概念和教师的例题类型,就可以仿照着进行答题。多数初中生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而不会自我思考和总结数学知识规律。高中数学知识内容较多,课堂教导知识较少,教师不能讲清题型和知识应用形式,只会讲一些典型题目,从而达到“三基”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之外,还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和思想的培养,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3.课程内容增多

高中数学知识比初中数学知识更为抽象,逻辑性、理论分析题目增多,特别是研究变量问题,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近些年来,由于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初中数学教材难度有很大的降低幅度。由于高考限制,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并没有降低。市场上的高中数学教材不断增加,难度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某种意义上看,教材调整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难度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加了难度。

二、初中向高中过渡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1.明确初中、高中教材内容的断层

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提早让学生了解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不同,重视数学叙述完整性和论证严密性,在教课时掺加一些高中数学内容。初中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数学语言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较强,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高中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习题多较多,解题需要灵活的技巧。为了弥补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断层,初三教师应当注意问题的创设情境,要详细叙述数学问题的引入、提出和拓展。引导学生尝试和思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要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学习有着持久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讲述重要的数学定理时,尽量创设情境,达到师生互动。

2.加大师生的互动交流

数学教学是师生彼此交流的双边活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相互的。升入高中之后,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初、高中数学过渡衔接的关键。教师可将作业讲评、知识讲解和试卷分析融入教学活动内,便于学生接受。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在数学难点上,教师可降低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勤学好问、及时复习、独立做作业。上课专心听讲并不代表学生懂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数学知识的“听”、“思”、“记”之间的关系。学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安排好时间。听课过程中,要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选择记笔记。解题后要总结和反思。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学生会自行拟定提纲,并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总结。

4.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

数学解题要用到定理、推论和概念,不同阶段的学生,解题思维训练也有差异。初一代数数学训练了学生抽象概括力、初二学生的形式思维能力有所加强、初三数形结合解题拓展了学生预见性思维。高中学生需要较强的逻辑运算、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明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组成知识结构图表。要分类总结数学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寻找联系和区别。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一数学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存在断层,逻辑性和理论性问题较多,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互动交流,找出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解题思维,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高效的接受数学新知识,做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过渡衔接。

参考文献:

[1]杨宽龙.关于中学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的讨论[J].语数外学习.2012(8)

第9篇:初中数学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备受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数学教学本身就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特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有效的思维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目的。以下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创新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明了学习情境是确保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依赖条件,且学习情境必须满足于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人本主义理论表明,学习是充分挖掘个人潜能的过程,学生要想开展富有实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依赖于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确保学生个体自主性学习的实现。因此,积极构建一种和谐、民主的数学创新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创设一种和谐和自由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深入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自主猜想和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

猜想能力和思考能力是较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初中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并且富于一定的猜想能力。猜想是依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理解数学知识结构的内部关联,猜想是计算和证明的先决条件,并通过逻辑思维和实践结果来验证,评定猜想是否正确,猜想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不要害怕猜想错误,猜想本身就具备不确定的特征,引导学生由简到难,通过独立思考和主观猜测,而使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得到延伸。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由此引导学生猜想多边形的边数与其内角和的内在联系,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圆的讲授过程中,提问有A、B、C、D共四个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最多能画几个圆,四个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能画几个圆?学生通过自主猜想和积极实践,最终获得正确结论,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1]。

三、运用求异思维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活动的一种独特思维形式,在课堂上应注重学生认知和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逐渐突破单一的思维限制,力求实现多而广的思维变通性[2]。例如,现有一根30厘米和两根50厘米的钢筋,要做成一个边长分别为20厘米、50厘米、60厘米的钢筋三角架,要求将其中一根作为一边,将另一根截为两段作为两边,允许有余料,则有几种不同的截法?这时学生自己思考列出算式,将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和综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和基础知识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求异思维能力。这样的问题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创新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寻求新颖、独特的创新思维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敏捷度,较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不断改进学生的思维训练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锻炼思维的机会,并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完全突破了习惯性认知和一般思维定势的束缚,从而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因素,这些因素彼此之间互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和多变,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作为认知工具,像几何画板软件,能方便展示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较大程度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而教师需要全面促进“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为学生的积极踊跃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实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