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篮球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新课标理念单元教学计划特点
1.单元学校目标的多维度。
过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在单元计划中突出的是运动技能的教学,单元之间的顺序基本是考虑季节特点和运动技术之间的联系,如冬天的长跑、春天的技巧,先学跳远,后学跳高等;单元内部的教学顺序主要是运动技术难易程度来设计的。体育新课程依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提出了5个学习领域,并针对5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体育新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运动技能和知识,而是多维度的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
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既然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那么,它的基本格式应该能反映出水平教学计划的特征,即以学习目标的集合群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其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必须要依据课程的水平目标,而且是一个“集合群”。这是新课标理念下单元教学计划一个最大特点。
2.单元规模根据水平和学习内容不同也各不相同。
我们过去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很少考虑学习内容的特点,所有年级、所有学习内容的单元规模基本是固定不变6-8课时。这种单元规模虽然在始终强调运动技能学习,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强调各个学习领域在各个水平的目标各不相同,并且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掌握部分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运动能力作为一种追求,倡导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希望学生在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而达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单元规模。新课程根据水平四以下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重在培养学生广泛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以单元的规模不宜太大;对于水平四以上的学生,则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部分运动项目技能,积累一定的运动技能储备,进而形成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这时的单元规模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确定,诸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就一定要设计大规模的单元计划,可以是20课时以上的单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元”。这不仅是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更主要能为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为这些领域目标达成的“潜移默化”提供时间上保证。而对于活动身心、发展体能的学习内容则要设计成一般规模几课时单元。
3.单元的种类呈多样化趋势。
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的多维度,同时也影响着单元的种类,决定了新课程的单元计划种类的多样化。我们过去的单元计划的种类单一,全部是用运动项目的名称命名的,单元名称一般是“篮球”、“跳高”、“双杠”等,这主要是强调运动技能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时下,新课程中的单元教学计划,不能仅仅局限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应根据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为达成多维度目标的实施有不同的单元计划,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是目标,用“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指导计划制订的开展,最显著的是单元计划名称不能只是“篮球”、“跳高”、“单杠”等。相反有更多的单元计划名称,如“运动安全单元”、“合作参与单元”、“题材单元”等。
二、新课标理念下制订单元计划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制订单元计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一个相同的教材用不同的教学思想去指导,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过程、学习评价手段,也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单杆、双杆”时,强调运动技能学习指导思想使我们特别注重学习单杠、双杠的运动技能,而如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技能学习过程的同时,就会有意识向学生传授通过单杠、双杠练习提高身体力量素质的多种方法,单杆和双杠练习中的安全问题等。再如篮球教学中,树立通过篮球技能学习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观念后,我们进行教学时,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强调运球、传球、投篮等运动技能掌握,而应该是强调各种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运用过程中对心理、社会适应、身体健康的促进。这样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整个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新课程中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的前提,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保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单元计划制订始终紧紧跟随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首先,《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标准,整个课程改变必须在其指导下进行。其次,《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价值的定位,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等方面的确定,到教学实施建议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无不凸显新的体育教育观、学生观,这些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需要体育教师用心揣摩,这些新的东西掌握需要“只可意会”,甚至是“心照不宣”,是需要从“实践中掌握”的。第三,体育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由于真正进入课程实施的时间的先后不同,造成了全国各地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之城乡之间的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现实存在的差异,占整个基础教育80%左右的农村学校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与城市学校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我们必须反复不断钻研《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和要义所在,在实施中做到不断反思自己实施课程的行为,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照《课程标准》的理念,遵循行动研究方法原则,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和新课程实施启动较晚学校的体育教师,更应该钻研《课程标准》,学习并借鉴他人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成功做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单元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3.研究单元计划目标。
我们过去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一般是先确定内容,然后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制定单元目标。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目标统领内容,也就是说现在制定单元计划首先要研究分析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选择内容,目标是我们到达的目的地,教学内容是道路,具体走哪条路,由体育教师自己选择,可谓是“条条大路罗马”。例如,发展学生体能中的有氧耐力目标,农村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定时跑、定距离跑、校外越野跑,城市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跳绳、长时间的球类运动等。
研究单元计划目标时,第一,首先认真研究水平目标,掌握5个领域的水平目标是什么,达到水平目标时学生能够达到的种种表现,然后把水平目标分解到学年、学期中去。第二,在学期中结合季节、学生具体身体心理特点、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实际情况,把目标合理分解到每个教学单元中。第三,分解单元目标时,注意单元目标群的组合,考虑整个学期、学年5个领域目标中最佳配合,也就是说强调5个领域目标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这种相互有科学、合理的途径,存在一定隐性联系。例如,球类学习中容易渗透社会适应领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心理自信心;田径类学习对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形成有较好促进作用;体操类学习运用保护与帮助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同时在学习体操技能时,可以传授学生发展体能中的肌肉力量和发展柔韧性素质等等。
4.研究课程资源。
要制订好单元教学计划,研究课程资源是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很好地钻研现有的体育教材,把握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该项学习内容对学生多维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和途径。同时,注重对新兴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钻研,使之能达到教材化要求。其次,对课程资源中的学生资源进行研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所教授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兴趣爱好、身体运动素质,能在学生的发展和运动项目及运动技能学习之间找到关联途径。第三,对本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和校园周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学校所处社区的体育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资源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对本校的体育校园文化、体育传统项目等资源要综合考虑,使之和单元教学有机结合。
5.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评价。
在制订单元计划过程中,有了正确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习目标,选择了教学内容后,进行单元计划制订就要明确单元的性质,因为单元性质决定着单元教学课时数的确定,也决定着教学方法、评价的选择。一般情况,水平四以上的学生注重运动技能掌握的单元规模(单元教学时数)要在20课时以上,而活动性单元、题材单元、运动处方单元和水平四以下单元可以是一般单元,课时在6-8课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个单元教学计划来说,要实现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需要用多少节课来完成,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对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都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单元教学计划作为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以事先确定,但其时间的集合并不是完全固定。
第二步,根据单元计划的性质,单元规模,全面考虑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就是分解单元目标,把单元目标合理分解到每节课中。
第三步,在每节课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考虑每节课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手段和标准。最后确定该单元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单元教学计划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初中、高中新课程的体育新课程实施有重要意义。由于每一个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对课程资源理解把握程度,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等。这些都决定新课程实施中的单元计划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制订各具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更好推动体育新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史署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13-14.
[2]毛振明.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江苏南通·曹建国】:其实小学生学习与掌握“单跳双落”这个教材内容,只需要1~2次学时就够了,第1课时新授,第2课时巩固复习。
【山东枣庄·王孝领】:从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方面来说,六节课也不能算多,各个课时之间技术环节的内在联系不是太明显,可以分散在一个学期内来完成。
【重庆·陈岳祥】:单跳双落,其实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后边急行跳远做铺垫的,没有这一内容,学生在急行跳远时,就会出现双脚同时向前蹦。单跳双落这一内容在小学各年级都涉及,低年级(一、二年级)也就一、二节课,并且,每节课不能全是这单一的内容(学生吃不消),中高年级逐渐开始急行跳远,单跳双落担负着解决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铺垫专项练习,教学也不会超过一节课。由此,由单跳双落承担教学目标过多,并不可取。本课例中第2、3、4课次中没有单脚跳,主要与双脚跳有关,这是“单脚跳,双脚落”的单元?还是“发展弹跳的单元”,他们与1、5、6有什么关系?1、5、6联系在一起还是可以的,只不过在实践中1、6联系相对牵强一些。
因此课例内容要做重新调整,否则就显得凌乱。此课例的教学跨度显得有些大,几乎涉及到小学整个跳跃的教学内容。必然要调整目标和措施,而且还应该是相当大的调整。
【浙江温州·项为人】:水平一的学生应该以体验运动的快乐和培养体育的兴趣为主,而不是单纯进行技能教学,再说过多的技能教学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渐渐地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个人认为应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让他们体验到运动技能带来的快乐就行了,不必要求动作一定规范正确。比如说跳单双圈、模仿青蛙跳、兔子跳、袋鼠跳、跳橡皮筋等,在欢快的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为下一个水平阶段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二、初中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案例与分析
【浙江湖州·张万永】:(1)第一、二次课放在小学也可以,那怎么体现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差别?(2)跨越式跳高分为9个课时,个人觉得分的太细,有些动作技术连贯性较强,分的太细反而不利于教学与掌握,容易造成支离破碎之感。
【江苏南通·李锋】:助跑和起跳可以放在一起教学,不用人为分开,助跑与起跳、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这两项安排4节课就差不多了;竿上动作和落地一起教,2节课;最后的完整练习可以安排1~2节课。
【浙江湖州·张万永】:(1)重难点确定不具体,没有集中在“点”上;(2)教学目标制定也存在不具体现象,未达到“内容、条件、标准”的规范格式要求。
【河北石家庄·陈利路】:作为初一年级的单元计划显得有点太细,是不是一次教完了,初二和初三复习呀?年级越低教的越笼统,年级越高越要详细教。教材安排要由易到难、并列和螺旋排列,单就跳高来说就是螺旋排列。
【江苏南京·李安成】:有关单元学时长短问题:我们这里的《体育与健身》教材只能安排3.5课时上初一年级的跨越式跳高内容,九年级再用3.5课时上跨越式跳高内容。如果满打满算也只有7个课时,外加一个测试与考核1课时,我个人觉得8个课时足够了。
【江西南昌·胡敏】:一个学期体育课的学时大概就是42~44学时,其中还要除去节假日、期中考试等对课时的冲突。一个单元的内容在整个学期中安排的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安排所学内容及课时。我个人认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发展跳跃能力与跨越式跳高单元教学计划,共十一次课时多了一些,有7~8个课时就可以了。本课例在目标的制定上也不是很具体,只体现了技能目标,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等没有体现,目标不是理论的,而是实践的、实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太笼统,重点是对教材和内容而言,而难点则是针对学生而言。
【山东枣庄·王孝领】:跳跃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也能促进其他运动项目学习,同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是比较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但是,水平四的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难度不算太大,并且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用9课时来学习,有点太多了,个人认为3~4课时就足够了。至于发展跳跃能力的一些练习可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的单元中作为辅助内容出现,不必用很多专门的时间来教学,如将跳跃能力的练习和其他一些身体素质练习放在体操、武术、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学习过程里,这样的练习效果更好,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的能力也会在不断地锻炼中得到提高。
【甘肃兰州·把余福】: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对教学对象现有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浙江金华·邵伟德】:单元教学计划中的确应该对学情进行分析,这是我们制定各种教学计划的基础,特别是单元之后的课时计划,更要体现这个特点。但是在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认为所教的教材是新授的(如果各个学段教学内容安排是合理与科学的,没有低水平重复现象),教完之后,也不再出现此类教材。既然这个教材是新授的,就说明学生没有学习的基础,那么我们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中就不需要重复进行学情分析了。
三、高中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案例与分析
【江苏镇江·华向阳】:(1)高中排球教学内容一般只学习垫球、发球、传球,除了少数个子高弹跳好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扣球身体条件明显不足,因此扣球大都是介绍内容,校运动队除外。(2)高中一个模块才18学时,本案例单元明显过大。(3)第1课次排球理论知识,第10课次简单战术和规则,17课次总复习教学比赛,不应该属于“扣球”单元的内容。
【山东枣庄·王孝领】:该《排球扣球单元计划》总体看起来,更像排球模块教学计划:首先,从学习目标来说,没有明确提出排球扣球技术的技能方面的要求,只有排球基本技术、战术方面的要求。其次,单元计划中的好多课时安排了排球理论知识(1次课)、排球规则和战术讲解(10次课)、排球战术学练或偏重战术的学练(12、13、14、15次课)、排球其他技术复习教学比赛(17次课)等,不应该归于“扣球”单元的内容。第三,从内容选择的必要性来看,学生首先要学习垫球、传球和发球技术等基本技术,然后再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而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花十几节课的时间专门练习扣球技术(特别是对身材矮小的同学)。技术教学与战术教学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不能人为的割裂开来,个人认为可以把扣球技术融于排球战术教学单元中去,安排有能力的同学去学,对其他同学不做统一要求。
【浙江衢州·祝芳】:该案例还反映出一个问题:球类教学到底该如何制定与实施计划?一个有效的扣球,不仅需要掌握助跑、起跳、腾空、挥臂击球及落地缓冲这些肢体动作,还需要根据来球掌握良好的助跑与起跳时机,掌握扣球的部位与时机等,要求再高一点,还需要根据拦网者的位置(包括手型)选择扣球的手上动作。这些内容该如何学习?应结合什么进行学习?再者,面向普通学生的扣球教学,“运动条件”的设置也十分重要,比如是在低网扣球还是在正常网上扣球?要不要分层次?高中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算“会扣球了”?
个人认为,本案例虽然不具有普适性,也并不那么完善、规范,但却能引发人思考很多问题。
【江西赣州·廖全胜】:该案例不像是面向高中生的教学计划,而像是排球业余训练的计划或是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普修的教学计划。这计划分得太细,太专业了点。另外,第1次课——排球理论知识学习和第10次课——排球规则的学习及简单的战术讲解,应该是多余的,因为既然学习到了扣球技术,那么排球理论知识与排球规则早就应该学习完了。而简单的战术讲解可以安排在后面的教学比赛前进行,一次课只讲一个小的战术配合,讲完马上练习在教学竞赛中运用,更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以致用。两节理论课可调整为一节,内容为排球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的学习。
【浙江衢州·祝芳】:第2~4次课:一是学习扣球到底是先完整再分解(即先整体感知再分解练习),还是先分解再完整感知为佳?如本案例遵循的是后者。二,即便是分解教学,一次课里仅学习“正面屈体扣球技术的助跑与起跳练习,讲解示范,集体原地起跳,集体一步助跑起跳”这点内容,而且不接触排球,这符合学情吗?整个案例基本遵循“先分解再完整”、“先徒手再持球”、“先单个技术再结合战术”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这样的教学很规矩,但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效益、球类的魅力以及人的发展等问题如何体现呢?
【浙江金华·邵伟德】:关于先分解练习还是先完整练习,不同的运动技术有不同的策略,这是单方面考虑的视角,如难度较大的项目,应采取分解练习,之后完整的练习;如比较容易的项目,则可直接完整练习。若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等问题,那么这就是综合因素了。我个人认为在分解练习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即可以把技术学习过程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四、教材的单元学时应该如何确定?
【浙江金华·邵伟德】:过去我们依靠体育教学大纲,基本不考虑某个教材的单元学时(当然大纲中规定的单元学时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在由于只有课程标准,没有具体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师更需要考虑教材的单元学时,安排多少学时才是比较正确的,其中的依据是什么?
【江苏镇江·华向阳】:单元课时的多少大致需要几点因素:(1)某技术本身的难易程度;(2)教学目标的高低即教学后希望学生达到的程度,如基本掌握、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等;(3)学生的学习基础;(4)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
【江苏苏州·非泪】:可以根据水平阶段的要求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毕竟每个水平段有各自的目标,如果班级80%学生达到目标,就可以进行下一单元练习,并对不同班级进行记录,这样长期下来就会形成规律,自然而然形成了单元计划。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所理解的单元教学课时依据:(1)主要依据本地方教材里所规定的单元教学课时数。譬如,我们这里的七年级少年连环拳第四组动作单元教学课时安排计划如下:具体单元教学计划省略,总共6个课时,每个课时必须有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与学主要方法。(2)主要依据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3)主要依据本校教学条件、设施来制定的单元教学计划。因此,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课堂教学因素都应该制约与影响到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4)主要依据教学对象的运动体能和运动技能积累实况。
【江西南昌·胡敏】:我认为,除了以上几点,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本单元应该让孩子们学习什么?感受什么?发现什么?完成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学时。
【浙江杭州·沈军华】:个人浅见:单元学时确定的基础是学情,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班级授课只能抓住多数学生,多数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基础。再通过多方面的学时资料与自己的实践手段来确定学时。
【江苏南京·金长华】:单元计划,首先,地方教学计划规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次,教师和学校对教材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最后,结合校本教材和学校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选课;方案;研究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兴趣是人类前进的本源动力。体育课在初中相对比较繁重的学业任务中来说是最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课程。本以为这是在书本作业之外最放松的课程。但是,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体育课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结合既往的教学计划来看,除了传统的田径项目以外,虽然初中体育增加了诸如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的多样性。但是,当前体育教学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男女生的差异。篮球、武术等项目明显受到男同学的青睐,但是对于健美操等项目则比较抵触;女生正好相反。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同一节课,只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兴趣,这部分学生学得、玩得不亦乐乎,另外的学生则草草敷衍。但是,根据教学资源的配置,给一个班级配备2个及以上的体育老师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走出这样的尴尬局面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
二、关于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及方案
1.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的内涵
曹阳等在对体育兴趣的调查结果中筛选出对某项体育项目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兴趣与行为运算。认为,一旦学生对某一个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体育行为更趋向于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稳定性明显高出其他学生的正常水平。说明兴趣对运动参与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如果学生对某一项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项目中去。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同时能够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让学生对体育课,具体来说是对体育项目感兴趣是体育教学兴趣选课的重点。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对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的教学方法是打破原来一个班的模式,一次两三个班上课。分成类似于篮球、健美操、武术等不同的小组,按照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和考核。这样的大班教学模式可以配备2~3名体育教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没有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是对有限的教学资源的一个优化配置。
2.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教学方案
每个学期之初,将2~3个教学班进行合并体育教学,在第一节体育课,根据教学计划,向学生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性别及学习兴趣,将学生分为多个体育小组,具体的可以有篮球小组、武术小组和健美操小组以及其他小组。在分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男女生的差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过程中穿插传统的体育项目,考核按照不同的小组进行考核,不进行整体考核。
三、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教学方案的要求
1.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因为体育教师是最能直接激发学生体育情趣的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思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调动了教师们课题实验的积极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教学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策略。在每节课后,提出与下一节课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及课下练习,因为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兴趣选课的主旨。在每节课训练之后,可以进行对抗性比赛,通过比赛可以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这样,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竞技心,学生自然对所选科目有着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应该积极组织比赛,因为竞技比赛是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有效途径。
3.正确运用评价手段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课程中,一般都是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进行教学的,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评价和考核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思想和身体素质差异,而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技术上。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的喜欢的课程上成绩较好,不喜欢的课程草草敷衍,还有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甚至厌烦参加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兴趣选课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积极运用激励的评价手段,避免“强弱”对抗的出现。
体育教学尽力必须满足全体学生的运动需求,体育教育者应该立足素质教育根本,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一、针对学生身心特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许多教师深有体会,在以往的职高体育教学组织中,大部分人的思维定式停留于大纲要求这一层面,整个教学活动都按照固有的模式程序逐步进行,基本上没有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调整中作出改变。新课程改革开展已有一段时间,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作为职高体育教师,一定要走出传统思维的定式,在组织与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实际状况调整组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以前,最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就是进行调查了解,它的范围主要为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体育技能训练状态,同时还应当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建议,有了这样的资料作为基础依据,才能够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的前后调整、完善、补充更具针对性。笔者在职高篮球教学前,专门针对学校三百多名学生开展了调查了解,发现只有35%左右的学生在初中或初中以前阶段系统地学习过篮球,对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专门进行了调整,让教学训练活动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吻合度更高,对学生进行弹跳训练、柔韧度训练的过程中,教学进度体现差异性,教学要求实现差别化。
二、针对教学改革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开展职高体育教学活动的立足点应当是使学生在增强体质、锻炼身体这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掌握和了解体育常识,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学会创造性学习。教师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地学。笔者在教学中,结合篮球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搜集与篮球运动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获得更多的教学背景资料,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不断领悟总结。例如,在运球、传球、投篮动作训练之中,笔者在向学生进行了示范后,侧重于让学生感悟动作的要领在哪里,让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模仿向思维感悟、全面提高发展。最后,笔者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以两三人为一组,相互研究动作训练的要点,指出训练的不足之处,并且开展合作训练,提升训练成效。
三、针对素质培养目标,提升团结互助水平
篮球运动对于团结合作这一要求更高,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无法获得较为圆满的成绩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构成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才能够取得训练或比赛的优异成绩。篮球运动的这一特征,对学生加强团结协作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契机。一方面,笔者在训练中用对抗赛的形式,让学生增强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分为若干组,两组之间进行对抗赛,在对抗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篮球运用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简单攻防战术的策划、设计能力,学生在训练或者竞赛中都能够配合团队的其他成员,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另一方面,笔者还要求学生实现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共享,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巨大作用,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体育卫生方面的知识,在班级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依靠集体的力量所获得的体育保健知识非常丰富,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良好作用。
四、针对动力不足现状,多措激发学习动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握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致力教改,建设具有新区大港中学特色的教育模式。
二、 工作目标任务:
1、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常识,掌握简单的参加体育锻炼、娱乐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并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和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每人每天必须保持2小时学习时间。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运动队长年训练计划,并积极贯彻落实到位。
4、认真备课,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体育组开课表
姓名周次星期节次班级
张体成8三2九(5)
15四3九(6)
邵继忠11一4八(8)张征兵17三3七(4)
於海燕16三3七(1)翟庆梅12二6八(2)
15三3八(7)
宣扬14三3七(3)
16三3七(3)
朱月芳13二 3九(7)
18二3九(7)
6、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有教师开课时,其他无课教师都应积极主动地走进课堂,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认真总结,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研水平。8、开展以老带新、传帮带活动。使得年轻教师迅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尽快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 本组的基本情况及重点工作:
(一)本组的基本情况
新区大港中学体育组成员名单
姓名毕业院校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技术职称训练主攻方向及擅长项目
宣 扬苏州大学1966、11本科中学高级总教练,负责运动队训练的全面工作。主攻方向:投掷、跳跃及运动后的恢复手段
翟庆梅苏州大学1968、3本科中学高级大型运动会入场式及群体运动会的方阵训练。篮球队技术及裁判规则指导
王桂林江苏教育学院1954.5大专中学一级群体运动会的方阵训练,田径裁判
邵继忠江苏教育学院1969.1大专中学一级短跑,田径裁判
张征兵苏州大学1973.3本科
中学一级投掷,中长跑,体育心理及健康。
朱月芳扬州大学1974、3本科
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研组组长,长跑及“冬锻三项”
常玉春扬州大学1973、6本科中学一级短跑及跳跃,篮球队
於海燕南京体院1974、7大专中学一级教研组副组长,年轻运动员的选拔及长跑
刘岳松江苏教院1967、1大专中学一级主攻方向:“冬锻三项”
张体成扬州大学1980.5本科
学士学位中学二级体育保健、篮球裁判及训练
四、 教科研安排
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一次科研活动,具体时间为每周一上午第一节和每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初一备课组组长:於海燕 初二备课组组长:翟庆梅 初三备课组组长:邵继忠
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撰写教学论文。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级课题《多种力量训练方法对初中学生爆发力提高的实验研究》的攻关工作。迎接11月份市课题组的检查。
五、 以老带新,一帮一活动安排
张体成老师在教学、教科研方面由朱月芳指导,运动训练方面由宣扬指导。
六、 本组具体工作安排:
1、制定教研组计划及科研计划,上传本组公开课计划表
2、各人上传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3、制定校田径队常年训练计划。
4、加强运动队训练,积极备战镇江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5、做好镇江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报名工作。
6、参加镇江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7、各人按期开课,本组成员做好听课、评课工作。
8、继续加强校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对市运动会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进行总结。
9、准备参加镇江市第七届“冬锻三项”比赛。
关键词 篮球教学 篮球训练 初中 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3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篮球运动的普及,很多学校都将篮球纳入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具备了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基础设施。而且,随着当前CBA篮球联赛、NBA篮球联赛以及篮球世锦赛等国内外篮球赛事的兴起,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也大大升温,篮球运动已逐步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这种状况为学校篮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而同时也对体育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篮球教学和训练的质量成为了诸多体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因此,本文就对初中篮球训练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
一、 因材施教,训练要有针对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协调性能都比较好,但是身体各器官、各系统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并未发育成熟。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一定要针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由简到繁、由低到高,逐步提升训练水平。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团体运动项目,所以,一般来说,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任课教师应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其次,在训练的初级阶段任课教师就要开始关注学生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身体素质的训练,并根据中学的特点,尽可能的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讲解和示范则应尽力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方法,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篮球学习和训练的热情,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训练中去,从而有效的提升训练效率。
另外,通过了解和研究发现,初中女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现状较男生而言更不理想。很多女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程度不够,参加篮球学习和训练的兴趣不高,很多女生在参加了篮球学习训练之后,对篮球的很多基本知识和规则仍然一知半解。除此之外,女生的心理素质和吃苦拼搏的精神也相对较低,女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比较强,因此,要想提升篮球训练的质量,任课教师应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加强吃苦精神、拼搏精神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的培养,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二、 注重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基本战术尤其是防守技术的训练
初中篮球队中的很多队员都是从其他运动队中选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或者是个头较高的学生,而他们的球性却通常较差,很多队员在这之前对篮球运动的接触和了解并不多,专业的篮球知识也比较薄弱。因此,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从基础入手,首先让学生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篮球运动重点和区别于其它运动的特点,以此加深学生对篮球项目的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对篮球运动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印象。具体到训练的具体内容,则应以基本的技术训练为主,应重点加强运球、传球等关键技术的训练,让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为其以后的训练和比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以篮球的基本技术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同时,体育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训练进度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基本战术的教学和训练。在开展基本战术的教学和训练时,则应把防守技术的训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防守技术是篮球运动员为了阻扰对方队员的进攻,并进行夺球反攻而采取的一系列动作的总称。初中学生的篮球基础比较薄弱、篮球运动水平比较低,在篮球训练和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常常因过度重视进攻而忽略了防守的作用和重要性。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针对这个问题,重点讲解和强调防守的重要性,并着重加强防守技术的训练。在进行防守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从无球队员的防守教起,重点强调防守位置的选择及移动,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防守概念。另外,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防守训练时,可以首先在消极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当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再在积极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但要重点关注学生防守步法的训练,还要针对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的进行讲解和纠正,随时对学生所学的篮球知识进行强化,从而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亲身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技战术知识,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三、 体能训练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篮球运动是一项运动强度非常大的对抗性体育项目,篮球运动员必须要有足够的体能才能完成日常训练任务,也只有拥有足够好的体能做基础,才能满足篮球比赛的要求,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掌握主动权,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初中篮球运动的训练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将体能训练始终作为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稳步提升队员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扎实的做好训练过程中的体能储备工作。
(一) 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1.体能训练的准备环节
体能训练开始之前的准备活动环节如果做的不科学或不到位,很容易导致训练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伤害事故不但会影响学生篮球训练的成效,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热情也会有负面影响。所以,一个高质高效的体能训练过程,应该从准备活动环节就开始重视。一般来说,体能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通常包括: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两种。适量的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运动状态,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几率。
伸展运动分为静力性伸展运动、动力性伸展运动以及被动伸展运动三种。静力性伸展运动对来说比较缓慢、舒展,指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局限于某个范围内的伸展活动。动力性伸展运动则比静力性伸展运动的运动强度要大的多,动作也相对比较剧烈。所以,动力性伸展运动一般都放在静力性伸展运动之后进行,通过进行动力性伸展活动,来增加四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灵活性,从而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正常训练状态。被伸展运动则是由其它同学或体育任课教师来协助完成的伸展活动,被伸展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关节活动范围非常有效。在开展伸展运动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训练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有序开展。
除伸展运动之外,热身运动也是开展体能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热身运动的过程中,一般也糅合了伸展运动的内容。热身运动一般分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一般性的热身运动,比如慢跑、跳绳等活动,一般活动到身体微微出汗时为宜;其次是全身性的伸展运动,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得到有效的拉伸;热身运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则是动力性伸展运动、各种变向跑以及专项移动练习的综合,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任课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正式的训练程序了。
2.体能训练的力量训练环节
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力量训练环节,是学生进行运动动力的基础,也是其顺利完成篮球学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前提。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随着现代篮球的发展,更是对参与者的力量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篮球队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对提高篮球队员的专项对抗能力、速度素质以及专项技术水平的掌握和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篮球比赛过程中的进攻、防守、跑动以及拼抢等均与队员本身的力量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体育任课教师要想通过体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通常有两种训练途径,首先是通过增大学生身体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从而提升其力量素质。其次是通过改善学生身体的肌肉协调能力,提高神经系统调动肌肉进行工作的能力,来提升他们的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将提升肌肉生理横断面的训练安排在提升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之前,会取得更好的训练成效。
3.体能训练的弹跳力训练环节
篮球队员的弹跳力素质,对其成绩的影响很大。人体的弹跳高度主要是由人的腿部在蹬伸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力来决定的。因此,在体能训练的弹跳力训练环节,体育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伸髋、伸膝、伸踝等运动动作的构成。在这个阶段可运用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助跑起跳摸高、原地跳起摸高、负重浅蹲提踵、短距离冲刺跑等等。
助跑起跳摸高和原地起跳摸高是提升学生弹跳素质最基本的两种方式。而且这两种训练方式对弹跳素质的影响也最为直接。负重浅蹲提踵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力量来提高学生弹跳素质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进行负重浅蹲提踵训练时,负荷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切忌负荷过大,急功近利。短距离冲刺跑则是通过提高人体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来提升人体的弹跳能力的。而且通过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也发现,一般来说速度快的学生都具有不错的弹跳能力。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应在训练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一部分有关短距离冲刺训练的内容。通过短距离的冲刺跑来提高学生的腿部肌肉群的力量、伸展性以及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进而让学生的弹跳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弹跳素质的提升,是以力量素质的提升为依托的,因此在弹跳力训练的环节,体育任课教师也应适当安排有关快速力量的练习,只有通过快速力量练习才能将学生的力量素质转换成弹跳能力。立定跳远、多级跳等方式都是快速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
4.体能训练的速度训练环节
速度素质指的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通常会具体的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移动速度三种。反应速度与人的天赋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训练反应速度的敏感期是在少儿时期,而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则较小,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因此在针对初中学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来安排速度素质的训练时,体育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动作速度训练和移动速度训练。进行速度训练的方法有多种,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选择。
5.体能训练的耐力训练环节
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很长,通常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也非常重要。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长跑来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通过长跑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增加学生的肌肉耐力,让学生体能血乳酸的代谢能力增强,从而让身体的供能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提升。
6.体能训练的灵敏素质训练环节
灵敏素质指的是运动员快速、及时、有效并爆发性的移动身体,并在移动的同时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在篮球运动中,队员的灵敏素质主要有两种表现的形式,首先是起跳、急停、维持平衡以及改换动作等一般性质的灵敏素质,其次是,与专项技术相结合的专项灵敏素质。总之,对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其根据球场情况及时有效的运动相应的篮球技战术的能力与其身体移动的灵敏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篮球队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对篮球成绩的好坏会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灵敏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通常来说,灵敏素质通常会涉及到速度、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四个方面的因素。在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可采用软体、栏架以及反应变向球等多种方式来对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训练,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7.体能训练后的恢复环节
训练结束后的放松运动能让学生在经过一堂课的训练后紧张的身体状态得到放松,肌肉得到恢复。篮球运动的运动量较大,在经过一堂紧张的训练课程之后,学生身体的疲劳状态是在所难免的,这也就对其训练之后的恢复阶段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体育任课教师在训练结束后为学生安排放松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训练情况、疲劳程度来选择。通常来说常用的放松恢复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积极性的休息、合理的营养供给、良好的作息习惯、科学的心理调整恢复以及温水浴、按摩、音乐等。
(二) 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训练系统化、负荷适宜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也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而且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也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具体说来,学生身体发育的连续性表现在,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机体功能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即使不加人工干预,也是会存在的。而阶段性则表现为,在这个自然发育的阶段,发育也是有迟缓之分的。所以,在针对初中学生的篮球训练开展体能方面的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初中生生长发育的这个规律,随时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在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运动计划时都要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尽量保持训练的系统性,切忌盲目激进的训练方式。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骨骼、肌肉以及各个部分的机能还为发育完善,如果不顾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训练的强度和负荷,会造成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在初中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安排应尽力全面、系统、合理。
2.体能训练尽量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尽量采用实战训练法
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传统的体能训练常常是与篮球技战术的训练分来来进行的。这样的教学和训练方式,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体能训练抱有很强的抵触心理,从而妨碍了训练的正常进行,和训练效果的提升。
实际上,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和进步,是在不断的进行对抗性训练中逐步巩固、提高、完善的,在对抗性训练中获得的体能基础在比赛中的更具实用性,而且这种体能训练方法相较传统的训练方法而言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也更能主动自觉的参与、接受,从而实现良好的训练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体育任课还要注意应尽力将训练与球结合,并安排一部分比赛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身体动作和战术动作,这样可以将日常的训练与实战比赛紧密的结合起来,让训练尽量实战化会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在实际的篮球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而且随着比赛的进行,比赛的激烈程度会越来越高,相应的防守的强度也会越来越高,而学生在这个时候想完成日常训练时的技术动作就会更加困难。所以说,如果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真正的篮球比赛过程中,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就会大大降低,与日常的训练表现相距甚远。所以,中学阶段的篮球体能训练,一定要尽量与实战比赛相结合,让学生的体能水平、机体功能方式等尽量与真正的比赛的情况下的一致。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的、运动强度非常高的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水平、战术水平、体能水平、心理素质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篮球学习和训练方面,基本上业余的性质都比较强,而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也往往比较关注于结果,而对具体的训练过程的研究和重视则稍有不足,以致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想让初中篮球训练的水平和层次得到有效的提升,初中体育任课教师必须在重视篮球训练、深入研究中学生篮球训练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合理设置,积极探索适合初中篮球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 戴亿新,钱琦.论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2] 陈李芝,吴雪.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J].体育博览.2011(10).
[3] 夏克礼.浅谈中学生篮球队业余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4] 冯守东,冯守军.篮球专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探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 李芬作,陆久海.对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04).
[6] 王新武.篮球意识的培养及对现代人竞争意识形成的影响[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02).
[7] 赵丽霞.浅析教学课与篮球意识的培养[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8] 曹梦春.浅谈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的培养[J].龙岩师专学报.2001(03).
【关键词】初中体育 游戏式课堂教学 实践探讨
初中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他们喜欢游戏,体育课堂正是学生进行游戏和锻炼的最好平台。面对这一优势,体育课堂就应当融入游戏元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但要对体育课堂游戏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真正发挥出这一新型课堂的优势。
一、体育课堂游戏教学概述
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领悟体育知识,并且能够享受到体育课堂乐趣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课堂上,所出现的每一项体育游戏都是为实现技能传授、开发学生智力或者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性活动,并且在这一种游戏中角色的设置可以是虚构或者想象出来。但要注意的是,体育课堂的游戏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对游戏过程设置规则,以保证体育游戏确实能够实现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种种弊端的目的。
二、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的实践意义
1.诱导作用
由于初中生在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的欠缺,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课堂上会经常遇到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动作要领的现象,这会造成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厌学、畏学的心理状态。而体育课堂在引入游戏教学法之后,学生在类似动作的游戏中对动作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这就对学生今后动作要领的掌握起到了诱导性的作用。另外,学生的畏难心理被削弱,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体育课堂的趣味教学,体育课堂的热身活动自游戏展开,改变传统体育课堂单一的慢跑热身活动,这样在课堂的起初就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进入正式的体育活动。例如,在健美操课上,老师就可以教授一支舞蹈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调动肢体的协调准备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习动作前所需要的热身程度,又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的具体实践
1.紧扣教学大纲要求设定游戏
体育也是中学生等级考试中所必考的科目之一。因此,老师在使用趣味教学方法时,必须保证是在完成大纲要求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游戏的课时。此外,游戏所选择的内容也应当是丰富课本内容,帮助理解教材。例如,在讲授篮球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对抗的游戏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练习中,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规则。对抗比赛的形式,是在激发学生胜负欲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篮球的乐趣,亦让学生在失败中加深篮球的操作要领。
2.结合具体的教学目的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中有发展学生敏捷度、增加学生腿部力量、增强学生身体柔韧度等等不同的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时所采取的方式动作难度系数较低并且种类比较单一。然而,体育课堂游戏教学则可以利用不同种类的游戏来完成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例如,采用蛙跳接力、双人蹲跳的形式来增强学生腿部的力量,若想提高学生的敏捷度,则可以通过掷沙包、丢手绢的游戏。将教学目的与游戏联系起来的体育课堂游戏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3.选择恢复学生体力,调节学生情绪的游戏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所以,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计划后,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学生体力恢复的游戏,例如在足球课结束以后,老师可以教学生打太极,让学生走出紧张的情绪,以让学生进入一种平稳的情绪中,达到调节学生心情的目的。并且小负荷量的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运动中枢的加深,推动学生体能的尽快恢复。
4.将游戏转变为准备活动的形式
众所周知,慢跑时最常见也是体育活动中最常用的准备活动。这种一成不变的准备活动形式,会让学生有枯燥、厌烦之感,由此也必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压抑。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而又达到热身的需要,老师可以采用跳绳、踢毽子等游戏形式作为课前的热身活动。这样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对于接下来老师的教学任务分配十分有利。此外,利用游戏的形式作为课前的准备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反映,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学生科学的运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游戏教学法引入体育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现代体育课堂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原则之下,给予游戏教学发挥的空间。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跳绳、踢毽子的方法丰富学生的人身活动,也可以以小组对抗的形式组织蛙跳、双人蹲跳来增强学生的腿部力量,还可以采用掷沙包的游戏训练学生的敏捷度。这样一种结合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活动等环节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体育课堂单一、枯燥的氛围,并且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和参与的活力,从而推动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跃辉. 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32-33.
[2] 赵树春. 初中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有效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74-75.
【2017初中体育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所教的是八年级六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个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着装要轻便合体,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得携带与体育课无关的首饰、校牌、手机等。
六、德育渗透: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包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课堂常规:使学生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
2、组织教学:培养团结友爱、养成遵守纪律的集体观,培养其具有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德育内容。
(1)、基础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锻炼自觉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游戏里安排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内容。
(3)、田径安排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的内容。
(4)、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容。
(5)、在体操中安排培养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的内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
【2017初中体育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九年级共一个班50余人,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课堂表现欲较强,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但还不够稳定;女生积极性不高,甚至课堂出现退缩行为,练习的自觉性一般。
二、教学设想: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今年中考由去年的45分上升到60分,所以在本学期应以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中考测试内容为主,多给学生运动空间,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在课堂应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去锻炼。
定期测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开学第一周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更加努力。另外通过学生的体育成绩了解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弱项,制定以后的教学内容,强化训练。在四月初进行一次测试,培养学生的考试习惯,总结前面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结果,为后期到考试期间体育训练计划内容做一个好的依据。
三、具体时间安排:
早操训练安排:
1、三月份进行200米和立定跳远的练习
2、四五月份就中考内容进行全面训练。
体育课具体安排:
1、第一周就中考项目进行全面测试。测试成绩进行针对性训练。
2、课堂前半部分进行项目练习,后半部分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专项练习。
3、制定后期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
四:针对性的训练
1、加强对文化成绩好但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监督,培养他们的积极,宣传体育中考不亚于文化课的意识。
2、加强对偏科学生的训练,对偏科的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争取在这些项目有所突破。
五、加强业务能力学习
认真钻研体育新课改,根据新课改制定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与体育教研组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认真备好每一堂的教案。摸清体育中考各项政策,指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指引学生认真的备战,填报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师生合力打好中考这一仗,争取获得全面胜利。
【2017初中体育教学计划范文三】
落实学校和教研组的工作任务,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健康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认真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本学期是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和结和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最后的体育加试,助他们顺利考取理想的高中。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个体形态发展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则趋向于文静、内向,不喜欢活动,针对女生这一特点,可选择一些柔韧性强的运动项目,提高她们的运动兴趣;还有升学测试,运动量、运动强度要大。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学期教学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篮、排、足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体操类、球类、韵律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最关键的还是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辅导,如何使学生掌握好中考项目的正确运动技术以及挖掘出学生最大的运动潜力是这学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柔韧素质和弹跳素质以及速度的爆发能力。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必考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成绩的提高。以及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2、难点是男生的坐位体前屈的教学方法研究。
五、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根据身高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三周:体能恢复训练以及课间长跑的进一步加强训练,体育专业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
第四周-----第五周:50米跑的有关教学
第六周-----第七周:立定跳远教学以及测试工作
第八周-----第九周:坐位体前屈的辅导训练
第十周-----第十一周:仰卧起坐的练习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中考项目混合测试与个别学生的加强指导
关键词:运城 农村 中学体育教学 发展对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又是农村学校体育的核心部分、关键环节。因此,积极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有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西省运城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到74%,农村文化特点十分突出。本课题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调查和分析山西省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运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等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从而为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体育课的教学现状
1.体育课开设现状
在调查的48所农村中学中,有31.3%的学校每周安排1节体育课,有58.3%的学校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有8.3%的学校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同时也有2.1%的学校没有安排体育课或者名不副实。其中有47.9%的学校给高三年级安排2节体育课,有37.5%的学校每周安排1节体育课,但也有14.6%的学校高三年级的学生无法正常享受体育课。以上情况表明,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课的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课常常被其他的课所占用。
表1 中学体育课开设情况(n=48)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由于性别的原因,对身体各部位的锻炼应有侧重,男生偏重于强壮、力量、速度;女生偏重于匀称、柔韧、协调、游戏。因此,男女生进行分班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是符合生理科学的[1]。运城市农村中学有62.5%的学校不进行男女分班式的教学,只有37.5%的学校进行男女分班教学,其中有8.3%的学校从初中开始,29.2%的学校则从高中开始。
2.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依据教学计划教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运城市农村中学有18.1%的学校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49.2%的学校部分执行,有32.7%的学校不知道或不执行。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但在按照教学计划上课方面,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随意性显现十分严重,38%的学校按照教学计划上课,51%的学校不完全按照教学计划上课,还有11%的学校不按照或者没有教学计划,甚至有些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只要学生在户外活动就行,不考虑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质量。
3.体育课的考试制度
表2 运城市农村中学体育课
开设情况统计一览表(n=48)
可知,在调查的48所中学中,仅有14.6%的学校体育课的考试制度比较完善,有84%的学校体育课的考试制度不完善,其中有部分学校体育考试畸形化,学生的智育成绩好一点,体育成绩再差一点也会成为“三好生”,这导致了农村体育教学永远在原有的基础上踏步[3]。也有部分学校在考试过程中只注重了结果性评价,缺乏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没有摆正体育课的位置,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体育课的考试更是多余。这几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体育工作的发展,还有悖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因此,应加强思想观念的改变,加强领导、教师、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将体育课的地位落实到实处。
二、体育场地、器材的情况
表3 体育场地器材调查结果
一览表 (n=48)
调查可知,运城市农村中学拥有标准田径场的学校只占总数的4.2%,拥有200-300m(含200m)场地的学校占总数的43.8%,200m以下的占52%。在所调查的学校中,58.3%的学校有篮球场,10.4%的学校拥有排球场,拥有足球场的学校有4.2%,有75%的学校拥有乒乓球场地,有41.7%的学校拥有羽毛球场地,运动场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三、课外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小学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含体育课)。在这次调查的学校“两操”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中早操的开展率达到了80%,课间操的开展率达到了85%,多数学校的其他课外体育活动很难保证。调查显示,每天课外活动10-20min的学校有18%,21-30min的学校有65%,31min-1h的有17%,活动项目仅限于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很少的几个项目,缺乏符合当地学生体能状况且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也有些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中安排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但名存实亡,有的提前放学,有的补作业,有的安排成其他课。学校体育制度的管理不完善使学生很难享受每天“阳光1小时”。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0%的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运动会,但是,项目很单调,仅仅田径赛类和投掷类。还有一部分学校每年举行乒乓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和冬季越野赛,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
1.结论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体育场地缺乏严重影响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学开设体育课率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不开设体育课,并且体育课的结构安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差,教学计划随意性大。运城市农村中学的体育课的考核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质量。
2.对策
①加强思想观念的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严重的制约着农村体育教育的改革,要改变这种局面,应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首先,提高学校体育管理者的认识水平,明确办学方向,深刻理解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加强体育教师思想的改变,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再次,大力宣传体育课的功能,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参加体育活动。②优化课程资源。首先,根据运城市农村中学各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就地取材,自修自建场地,以满足学校体育的需要;其次,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自然地理资源。③完善体育课的考核制度。在评价体系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减少终结性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制度。④加大农村体育经费的投资。第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县、乡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应划拨一定比例作为农村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第二,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备体育经费,逐步改善体育教学环境。⑤农村中学体育课的开设应在得到时间和制度保障的基础上,根据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班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晓芳.高中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的尝试.宁德师专学报,2004(4).
[2]周元超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学现状调研.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28(6).
[3]周昌华.由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贵州教育,2004(12).
[4]赖红升,张辉.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现况与发展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
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