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对策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果树取得优质高产的根本性保证,但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果农由于在病虫害防治时存在一些误区,使防治效果较差,甚至生产出高残留果品。现将这些误区总结如下,希望引起果农注意,使果园少生病虫,丰产创收。
1重视表面,忽视规范防治
果农在果园管理时,一是不见病虫害不用药,见了病虫害乱用药。每种病虫发生都有一定规律,病虫发生的前期预防和保护是做好病虫害防治最实际、最省钱、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这个时期病虫发生不明显,果农难以发现;等到了病虫害已经严重发生或普遍发生时,果农才发现,便多次大量混和使用农药[1]。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污染了果品,甚至导致一些病虫害无法治疗。例如炭疽病和果实食心虫类害虫等,发现危害后已经没有办法,只能采取补救措施控制病虫不再蔓延。二是不管有无病虫隔一段时间用1次药。有的果农一年盲目喷洒农药十几次,用药无针对性,生产出来的仍为病虫果。三是治疗后病菌看不到即不再喷药。2009年春,在鲁山县巨峰葡萄基地,种植户发现即要开花的葡萄有霜霉病,便及时喷洒了农药;几天后,霜霉病的“白毛”消失了,果农以为控制住了病害,不再用药。一场小雨后,霜霉病感染果穗,尽管最后控制住了病害,但导致严重减产。按照病虫发生规律,抓住病虫发病关键时期进行防治,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科学做法。
2药不对症,喷洒部位不准
由于果农缺乏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在病虫害防治时,一是不知道发生了何种病虫,把霜霉病当作白粉病,把生理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把细菌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甚至把白绒蚧看作白粉病来治疗。二是不知用何种药有效,该用保护杀菌剂时却用治疗杀菌剂,该用内吸杀虫剂时却用胃毒性杀虫剂,该用杀菌剂时却用微量元素,防食心虫的药剂不能杀虫卵。药不对症,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期,效果不好。三是不能针对有效部位用药。防治食心虫未喷到果凹处和对过的地方,防治红蜘蛛时,未喷到叶背等。因此,要认清病虫,对症用药,针对有效部位用药[2]。
3混配农药不当
农药混配既要考虑酸碱性,又要考虑离子间反应,更要考虑各类药剂成分及比例,如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杀菌剂合理搭配、菊酯类杀虫剂与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合理搭配,杀菌剂与杀虫剂合理搭配,微肥类与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搭配等,既能减少喷药次数,节省人力、财力,又能够增效。但在生产中,有的果农害担心药剂质量有问题,防效不佳,就将多种农药混在一起喷洒;有的果农发现病虫发生严重,将十几种药剂混在一起乱喷。混配农药不当不仅浪费资金,防效无保证,而且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污染果面,降低果品质量。
4重视果部,不重视叶部;重视采前,不重视采后
因为种果树是为了收获果实得利,所以很多果农重视果穗,不重视叶片;采收前用药很到位,采收后就不再用药。其实,叶片和果实同样重要,保叶如保果,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全靠叶片来制造营养,叶片遭病虫危害,就制造不出营养,果实也就不能生长和发育,更生产不出优质高产的果品而获利;采果后叶片仍旧在制造营养,用于花芽分化、枝条老熟、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为翌年丰产打基础,一旦采收后不加管理,叶片过早脱落,第2年发芽晚,叶片黄,枝条细,花絮小,坐果难,病虫害相对严重,难以丰产丰收。
5重视地上,不重视地下;重视药质量,忽视用药方法
果实是靠叶片来制造供给营养的,而叶片要靠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产量高低从某中意义上来说取决于根系的数量和健壮程度,取决于根系的管理程度。因此,重视土壤管理,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可以增强树势,增加产量,减轻病害的发生。生产中,虽然果农对农药质量更加重视,甚至要求购买进口农药,但却忽视了科学用药方式。对保护性杀菌剂和触杀性杀虫剂喷药不细致、不周到,喷不到药剂的地方病菌和虫子接触不到药剂,难以杀死。对渗透性药剂和内吸性药剂喷洒更随意,虽然有药剂进入叶片,但是喷不到的地方,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3]。
6高毒农药、激素仍在应用
当前,不少果农没有完全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喷农药不慎重,甚至错误认为农药越毒越有效;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要求,控制农药残留。不少地方仍然一味依赖激素提高单果重,造成品质大降,风味丧失,价格大跌,最终果农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生产高端果品,必须要有无公害意识,严格控制农药和激素[4]。生产上以生物农药为主,优化栽培措施,避免使用激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
7参考文献
[1] 刘建敏.果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08(4):237-238.
[2] 曹涤环.冬季果树病虫害防治[J].湖南林业,2009(12):32.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改革;教学目的;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017-02
studyonteachingreformoflandscapeplantprotection
yang jin-hong
(department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inkuitun campus,yili normal university,kuitun xingjiang 833200)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rainning characterisics of 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and disscused the content,teaching mothod,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 experence for the course.
key words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teaching reform;teaching objectives;trainning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园林植物保护是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其实践性强,如何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从该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熟悉课程特点,明确教学目的
园林植物保护作为研究园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一门学科,其特点一是实践性。该课程最终目的是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化相关专业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能力,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二是综合性。整个课程包含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虫害,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苗圃、花圃和草坪杂草的防除以及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等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有动态描述,又有静态分析,其知识面广,容量大,综合性强。
在明晰学科特点的同时,还要明确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应该围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2]。一方面,根据能力的要求组织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通过传授知识来影响能力的形成,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能解决园林绿化管护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生产实践,改进教学内容
结合当地园林生产实际,通过合理的取舍、补充、简化、重组等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出该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使教材乡土化、实用化,是做好该课程改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园林生产状况,删繁就简,提炼教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园林生产水平各异,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病虫害种类、危害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要求做到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为此,删去教材中与实际无关以及生产上不常见的病虫种类,增加了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危害特点、防治措施,以及最新园林植物保护研究动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补充近几年在新疆地区园林中出现的一些病虫,如春尺蠖、双条杉天牛等,教学重点放在病虫害的识别及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上[3]。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突出地方性,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行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充实教学内容。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是生产第一线,大部分学生直接从事园林植物养护工作,而目前的园林花卉及园林绿化树种中病虫危害较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用基本理论阐明及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利用实习及假日时间,鼓励督促学生走出校门,到附近的花圃、苗圃参加生产实践,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讨论和病虫鉴定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反馈于教学内容之中。这不仅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园林植物保护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变革,学生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兴趣普遍增强。课程改革中改变过去病虫害防治课“重理论轻技能”的作法,强调人人会动手、个个会操作。要求学生不但了解病虫特性,知道怎样防治,更要会实际操作[4]。教师则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还要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对病害防治、药液配制、药械器具使用等都要亲自动手操作,做到熟练掌握,确保学得会、用得上,严格考核,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日后工作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检查学生每次实验实习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确保人人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实践表明,学用结合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校园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伊犁师范学院定点实训单位苗圃站栽培花卉林木种类多,常有许多病虫害发生,因此,病虫害防治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定点观察该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病虫的危害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配合绿化人员进行实际防治,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例如在病害防治中,组织学生进行树干涂白、喷洒石硫合剂,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教学手段革新的主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手段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当注意克服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的缺点,同时还应注意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5]。多媒体教学不应当只是书本内容的电子化,有的教师几乎将讲稿中全部内容复制到课件中,造成课件主次不清、繁简不当、重点不突出,学生往往对课件中堆积的大段文字不知所措,难以搞清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学生精力逐渐分散,听课乏味。因此,多媒体课件应当做到图文并茂、音色俱全、动静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应当适当保留,例如黑板讲解,有利于给学生思考和理解消化的时间。
此外,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不但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可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教学时,尽管用挂图、多媒体讲解,但许多学生对病害特征仍掌握不够、分辨不清。采用现场教学则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叶部病害时,带学生在市区现场观察月季白粉病、小檗白粉病、月季黑斑病等的病害症状,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让学生留意发病时间,讲解发病规律,独立设计防治方案,既有效讲解了课程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参考文献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消除方法
1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
1.1病虫害防治方法单一,缺乏正确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绝大多数农户仅用农药进行防治,原因很简单:杀虫效果好,见效快。还有部分农户不讲究使药技术(如白粉病打叶的正面,霜霉病打叶的背面,不能在晴天正午打药),一旦认为防治效果不佳,就加大用药量,结果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当有了抗药性的病虫害又在危害田间的蔬菜时,就得用更大的药量来防治。如此恶性循环,蔬菜的农药残留就会大大增加。更厉害的是有的农户还违章在蔬菜上使用禁限农药,使完药后,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还未到就忙于上市,这样对人体的危害就更大了。
1.2 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对使用无公害农药的认识还不够目前影响蔬菜质量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类农药,在此类农药中又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即三个70%:使用农药中70%的为杀虫剂;杀虫剂中70%的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中70%的为毒、剧毒、高残留农药。部分农户认为使药后马上见效的农药就是好农药,而低度的、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价格高、效果慢,是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这样对蔬菜的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消除方法
2.1农业防治方法
2.1.1选择品种。蔬菜的种类和品种很多,其抗病能力有较大差异,总的原则是选择丰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但更重要的是选择适销对路、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优良的品种对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病虫害的危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1.2合理轮作倒茬。连作或单作不仅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相同的养分,破坏养分平衡,降低土壤肥力,降低作物的抗逆性,也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利于病虫发生和流行。
2.1.3培育无病虫的壮苗。①嫁接育苗:嫁接育苗技术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最有效、最经济的栽培技术措施。②带药定植。幼苗定植前,一定要喷一次药,淘汰病苗,保证定植到大田的幼苗都是无病虫害的健壮苗。③高垄栽培。沟内浇水,既能保证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又能保持土面比较干燥、疏松,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④搞好田园卫生。田埂、沟渠地边杂草是很多病虫的转主寄主和病虫滋生地,要及时清除,以减少病原菌和虫卵。蔬菜收获后,要将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也可高温沤制肥料。
2.2物理防治方法
2.2.1设施防护。覆盖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2.2色板诱杀。利用黄板诱杀粉虱、蚜虫、斑潜蝇,利用蓝板诱杀瓜蓟马等。
2.2.3驱避。田间挂银灰色条状农膜,或覆盖银灰色地膜能有效的驱避蚜虫,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2.2.4高温消毒。①种子消毒:根据作物的主要病害选用消毒方法。防番茄叶霉病、斑枯病、早疫病、青枯病等宜选用温汤浸种,防番茄病毒病宜选用磷酸三钠浸种,防甘蓝黑胫病、黑斑病、黑腐病也宜选用温汤浸种。②土壤高温消毒:克服日光温室的连作障碍,土壤高温消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盛夏进行,首先翻松土地,浇透水,地面覆膜,扣严大棚,利用太阳能提高棚温,杀死土壤中有害生物。③床土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按1:1混和,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混和,对床土进行消毒,可有效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③棚室消毒:用80%敌敌畏乳油250g拌上锯末与200~300g硫磺粉混合,分10处点燃,密闭一昼夜,放风后无味时定植,可防治番茄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白粉虱、蚜虫等。
2.3生物防治方法
2.3.1农用抗生素。杀菌抗生素有农抗120、多抗霉素、武夷霉素、春雷霉素、链霉素,可以防治瓜类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茄果类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等病害。杀虫抗生素有阿维菌素和浏阳霉素,可以防治叶螨、小菜蛾、斑潜蝇、跳甲等虫害。
2.3.2植物源杀虫剂。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草、苦皮藤素、苦参碱,可以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叶螨等虫害。
2.4化学防治方法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危害;存在问题;防治对策;贵州册亨
水稻是册亨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该县南部地区属于重点产粮区,水稻种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当地的粮食收成和经济收入。水稻从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根、茎、叶、花、果实都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染与危害,致使产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不断改善,复种指数增加,栽培管理水平提高,品种更新以及大面积长期使用广谱性农药,害虫天敌被大量伤害等原因,使稻田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一些原来危害次要的病虫害迅速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例如: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已呈连续性猖獗趋势[1];稻瘟病、胡麻叶斑病也逐年扩大危害;二化螟、三化螟、稻赤斑黑沫叶蝉等由零星扩大到局部成灾;稻秆蝇、稻螟、粘虫中等发生;稻蝽、稻苞虫、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在一些地区一度严重成灾;稻曲病连年发生。在册亨县南部地区病虫害的产生和危害每年造成水稻10%~25%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1主要病虫害危害特点
(1)稻瘟病。主要危害出土不久的幼苗基部,出现灰黑色,使秧苗卷缩枯死。此病有5种症状,侵害秧苗的为苗瘟,侵害叶的为叶瘟,侵害节位的为节瘟,侵害穗茎的为穗茎瘟,侵害谷粉的为谷粉瘟。此病多发生于常规稻。
(2)胡麻叶斑病。其是在水稻育苗期和移栽后的15 d内发病。叶斑初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中心变成黄褐色,最后呈灰白色,外圈常有黄色晕圈。
(3)稻曲病。零星发生,主要危害穗粒,造成病粒内外颖先裂开,露出淡黄绿色的块状物、粉状物。
(4)稻飞虱。近年来呈大发生趋势,是水稻育苗期和栽后分蘖期的主要虫害。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吸食汁液,被害植株矮小,有大大小小的孔洞,严重时下部茎秆变黑,全株枯死。
(5)稻叶蝉。在苗期和分蘖拔节期专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水稻汁液,造成稻株产生萎缩病,严重时整株黄矮枯死。
(6)稻纵卷叶螟。近年来是水稻分蘖盛期的主要害虫。该虫分2龄危害,1龄在秧苗分蘖始期,2龄在秧苗开始进入拔节期。主要以幼虫叶丝将叶片做成管形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株枯死,影响稻株正常生长,导致结实不饱满。
(7)稻秆蝇。由零星到中等发生,主要发生在秧苗期,以幼虫钻入稻苗生长点为害,心叶生出后出现小孔或白斑点,被害叶尖变黄褐色,展叶后叶上有纵的裂条。
(8)二化螟。由零星到成灾,水稻整个生育期都有危害,1年发生1~5代,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
(9)三化螟。由零星到成灾,从水稻的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危害。1年发生2~7代,以幼虫为害,造成水稻枯心苗、白穗、死孕穗或虫伤株。
(10)赤斑黑沫叶蝉。近几年来,由零星到局部成灾,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期危害,专吸水稻汁液,造成水稻产生病害,使被害叶片出现黄色或火红色条斑,以后逐渐扩大,局限于主脉与边缘之间,后期抽穗小粒多,产量低,严重的初期秧叶枯死,后期萌发无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
(11)稻蝗。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为害,主要在苗期至分蘖盛期严重,专咬食叶片成缺刻。
(12)粘虫。1年发生1代,主要在水稻蜡黄期为害,以幼虫在晚上活动,白天潜伏在稻丛下部,有群集性,夜晚爬到稻株的颈部咬断穗须。
2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高毒农药使用多,认为是“万能药”[2]。册亨县使用的高毒农药以有机磷杀虫剂为主,占杀虫剂总量的1/2以上,其中以甲胺磷生产量最大,全国年产量折有效成分6~7万t。其次还大量使用敌敌畏、氧化乐果等高毒杀虫剂。尽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力宣传不准使用甲胺磷、敌敌畏、氧化乐果防治害虫,但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使用这些农药防治农田病虫害的现象依然普遍。
(2)使用剂量过高。厂家生产的各种农药,都分别规定有使用的剂量,而有的农民片面地认为规定的剂量太低,远远达不到防治效果而随意提高使用剂量;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规范用药,致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因而导致防效下降,使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从目前来看,有部分农民已把甲胺磷、敌敌畏、氧化乐果每次使用量从原来的1 200 mL/hm2提高到3 000 mL/hm2。
(3)防治不适时,防治次数多。由于农民不了解害虫的发生及危害规律,前期不管有无病虫害发生,每隔5~7 d打1次“保险药”,增加防治次数,到后期放松防治管理即使有病虫害也不治,多数农民认为秧老可受得住病虫危害,结果病虫害发生严重,损失很大。
(4)错过防治时期[3]。由于农民不懂观察,当田间发现有虫为害时,害虫已处于高龄阶段,错过防治时期。最近几年来,稻叶蝉大发生时在秧田期为害,可农民在移栽后达3~4龄时才发现,结果水稻已发生病害,出现矮缩病、黄矮病,达不到防治效果。
(5)混剂多,标签标注不符标准。农药的合理混配可起到提高功效的作用,可降低成本,相反则失效,浪费开支。有些生产企业,为片面追求利润,对同一配方混剂每年更换商品名称,以此蒙骗消费者。也有些生产企业不注明农药通用名称,另起新名称,使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和农药销售员难以掌握。还有些个体农药销售员为了追求暴利,增加销售量,肆意宣传某农药使用效果好,完全可以搭配防治,使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盲目购买,并混合配用,结果防效全失,造成资金浪费,病虫危害加重。
(6)不对症下药的现象相当普遍。目前还有多数农民存在传统的思想和观念,不管植保技术人员如何解释,还是根据个人的想法随意购买农药,甚至出现虫害和病害都使用同一种药防治。
(7)不采取联片防治。册亨县当地农户通常都是只顾防治自家农田的病虫害,且不在同一时间防治,造成害虫四处蔓延,待到别的田块防治时害虫又飞回到原田块,使防治效果甚微。
(8)气候不利于防治。头年未处理好带病毒的稻草、虫源,由于冬季温暧,少雨雪,有利于病虫源越冬存活,到春季气候温和时,孢子萌发,气流传播侵染,夏秋多雨,高温高湿,错过防治时期,使得各种病虫数量迅速增长,繁殖率高。
3防治对策
3.1完善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农药安全使用准则》,以规范农药市场的管理。特别要求农药生产企业在标签或说明书上注明农药的中文通用名称,农药的使用范围、剂型、剂量,不要随意扩大农药的使用效果或范围。同时,要求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有力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使用农药的行为。
3.2加强预测预报和技术培训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病虫害发生呈多样化和复杂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深入到第一线,重视对新的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帮助农民解决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好病虫害的发生预测预报工作,通过可靠的信息,积极宣传农药的基本知识,对农民进行植保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从而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3农业防治
一是铲除寄主。每年冬季,彻底铲除稻田附近沟渠、田埂边的杂草及带病毒的稻草,进行集中撒施生石灰和销毁。二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田间管理,浅水灌溉,适时晒田。
3.4化学防治把好“三关”[4]
(1)秧田关。搞好种子消毒,用500倍浸种灵或用1%生石灰水浸种;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托可湿性粉剂6 kg/hm2,可兼治水稻苗瘟、稻曲病、胡麻叶斑病。用3%呋喃丹颗粒或4.5%甲敌粉30 kg/hm2拌细砂或细泥土180 kg/hm2撒于秧箱面上,按其数量施用,可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稻秆蝇等。
(2)移栽关。在播秧时,用3%呋喃丹30 kg/hm2或18%杀虫剂450 g/hm2,加40%水胺硫乳油1 500 g/hm2混合细泥沙,可兼治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赤斑黑沫叶蝉。
(3)大田关。移栽后5 d,用10%稻田除草剂1 500 g/hm2拌细土37.5 kg/hm2撒施,或用尿素90 kg/hm2混合10%稻田除草剂1 500 g/hm2撒施,可起到中耕除草和追肥作用。以后,以抓住病虫害危害时期进行防治,掌握病害传播时期,采用36%三环锉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叶面喷雾,可兼治叶瘟、颈瘟、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等,在虫害发生时,在卵孵高峰期前1~3 d施用混合剂。主要针对数种病虫害发生时,采用80%敌敌畏乳油2 250 mL/hm2与50%百虫灵可湿粉剂1 500 g/hm2对水90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或用40%乐果乳油1 500 mL/hm2与20%速灭杀丁180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对防治稻飞虱、叶蝉最有效,可兼治蝗虫、蓟马、稻纵卷叶蝉。在蜡黄期撒施3%呋喃丹颗粒剂22.5 kg/hm2,或甲敌粉30 kg/hm2喷粉,防治粘虫。
4参考文献
[1] 夏登华.长丰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57-159.
[2] 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6(6):33-34.
关键词:续断;川续断;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规范化生产
中图分类号:S567.23+9;S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2-2493-06
Standardized Planting at Standard Operation Practice of Dipsacus asperoides(Trial)
WU Ming-kai1,HE Yao2,SONG De-yong2,TU Guang-hong2,WANG Wen-chun2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Materials Development / Key Lab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6,China; 2. Guizhou Hengba Medicine Co., Ltd., Guiyang 551417, China)
Abstract: An experiment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adir dipsaci original plant Dipsacus asperoides C.Y Cheng et T. M.Ai, was carried out in Maige township, Qingzhen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 Standard operation practice was conducted and concluded including seed selection, selecting suitable farmland, seed treatment, sowing quantity, planting density, fertilizer applying, seed collecting,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ling and harvest, and so on. Intercropping, rotation of crops was applied in cultivating, and fertilization or irrigation was based on the need of growth of D. asperoid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ltivating technology of D. asperoides with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was worth going to spread.
Key words: Radir dipsaci; Dipsacus asperoides C.Y Cheng et T. M.Ai; cultivation techniques; extermination of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standard operation practice
《中国药典》(2010版)记述的中药材续断(Radir dipsaci)为川续断科(Dipsacaceae)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 Cheng et T. M.Ai)的干燥根,川续断在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而得到中药材续断;续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等功效,可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打损伤等的治疗;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病症;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等病症。川续断属(Dipsacus Linn.)全世界约有20余种,我国有9种、1变种,其中2种为栽培种,主产西南地区。本属植物的根、叶大多可入药,具有补益肝肾、续接筋骨、抗骨质疏松等功效[1,2]。川续断的野生资源以前非常丰富,随着对续断在保健及功能食品方面的开发越来越多,国际国内市场上对续断的年需求量超过万吨,导致野生资源出现滥采乱挖、竭泽而渔现象,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亟待加强人工规范化栽培。川续断人工栽培有十几年的历史,在开展川续断规范化栽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栽培技术经验,初步制定出了大田人工种植川续断的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actice,SOP)。
1总则
1.1目的
为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依据川续断生长发育特性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1.2标准操作规程各环节
本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总则、产地自然条件、川续断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规范化大田人工种植负责人员与设备、文件管理等环节,是川续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1.3使用要求
川续断药材生产应运用本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质量监控,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4适宜区域
本规程适用于贵州省内海拔1 000~1 400 m左右的区域,例如清镇市麦格乡、息烽县青山镇等中药材续断生产地,以及具有相似生态环境条件的种植生产区域。
1.5应用标准
下列文件被本标准引用,条款为本标准的条款。
GB3095-1996,国家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1992,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1995,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2试行版);
国家科技部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实施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1.6术语定义
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actice)――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
最大持续量――即不危害生态环境,可持续生产(采收)的最大产量。
生物肥料――是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内提取的物质,作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肥料。
生物源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或从生物体内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作物病虫害的农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质量标准――是对药材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
种苗――优良母株健康优质种子直接播种或分株育苗,得到的大小整齐无有害生物危害、长出3~4片叶、主根长10~15 cm的健壮苗。
感官性状――系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及气味等。
整齐度――同一批药材形状、大小相对一致的程度,用质量乘以(1±x%)表示。
异味――因栽培、管理、污染、病虫害等所造成的不良气味或滋味。
有害生物――凡对植物或植物产品产生危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理型。
无害化治理技术――以植物检疫为前提,以病虫测报为基础,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农药残留为目标,所采取的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伤害――因病虫危害造成对药材本体的损伤。
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至采挖时允许间隔的最少天数。
2产地自然条件
2.1自然条件
川续断规范化种植基地位于清镇市麦格乡小训村,地理坐标为N 26°43′37″、E 106°27′55″,海拔1 308 m。清镇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处于N 26°24′-27°56′、E 106°07′-107°33′之间,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景观突出而独特,丘陵占59%,山地占31%,坝地占5.5%,水面占4.5%,海拔在1 200~
1 400 m。主要土壤类型中,硅质、硅铁质黄壤占67.1%,黄棕壤占11.1%,石灰土占11.7%,紫色土占4.8%。土层比较深厚,矿物养分与有机质比较丰富。本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 100~1 300 mm,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5~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5%以上,阴雨天气较多且时间长。年平均气温在13.5~14.5 ℃,多年平均气温在14 ℃左右,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310.8 h,全年无霜期279 d,空气相对湿度为75%~85%,有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冬暖夏凉等高原山区气候特征。山地疏林及半湿润荒地为野生川续断主要分布区域之一[3]。
2.2环境质量要求
农田灌溉水质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二级以上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以上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以上标准。
3川续断生物学特性
3.1植物形态
3.1.1根粗壮,长圆锥形,主根明显,单条或数条并生,外皮淡褐色或黄褐色,具细长须根。
3.1.2茎茎中空,茎直多分枝,具6~8条棱,具棱和浅沟,生细柔毛,棱上疏生刺毛。
3.1.3叶基生叶具长柄,羽状深裂,先端裂片较大,叶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茎生叶对生,有短柄或无柄,叶片多为3裂,中央裂片最大,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有疏锯齿,两侧裂片1~2对,较小,两面被白色贴伏柔毛或刺毛;茎梢的叶3裂或全缘,具短柄,毛较少。
3.1.4花花小,多数,球形头状花序,直径2~3 cm;总苞片5~7枚,花冠白色或淡黄白色,具4枚较深的裂片,花冠管基部渐狭窄,外侧密被向下的长柔毛;雄蕊4枚,着生于花冠管上部,花丝细长,花药椭圆形,紫色,伸出花冠外;雌蕊1枚,柱头短杆状而扁;花期7~9月[1]。
3.1.5种子瘦果长倒卵柱状,包藏于小总苞内,淡褐色。果期9~11月。
3.2生长习性
川续断喜温暖而较凉爽湿润的环境,耐寒忌高温,适宜海拔1 000 m以上的地区栽培,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疏松砂壤土为佳[4]。海拔较低的闷热地区种植川续断,地上部分生长旺盛,但根茎产量低。积水地、黏土地不宜种植;土壤板结、肥力低的生地种植,地下根茎分叉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且在阴雨天气中容易发生根腐病。
3.3生态特性
3.3.1气温川续断喜较凉爽湿润的环境,耐寒忌高温[4]。
3.3.2水分环境湿度是川续断最重要的生态条件之一,川续断要求较高的土壤持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
3.3.3阳光川续断是较喜阳植物,但在苗期有适度遮光条件下,生长更繁茂。
3.3.4土壤川续断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广,但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酸碱反应呈中性的沙质土壤或壤土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苗期可与玉米、油菜、麦类、果树、经济林等农林作物进行套种,但是在涝洼地不宜种植。
4栽培技术
4.1选地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灌溉水、空气质量符合DB62/T 798-2002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达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产地环境要求,按照GAP规定执行,远离污染源的疏松富含有机质、坡度小、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腐殖质沙壤土[4,5]作为种植地。
4.2整地
栽种前将土深耕20~30 cm,细耙,于栽种时再浅耕一遍,顺坡开100~120 cm宽的高厢,厢面呈龟背型,四周开排水沟。
4.3种子来源
选择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头一年成熟饱满种子(川续断一级种子要求种子千粒重为3.59 g左右,种子长0.423 cm左右、宽0.133 cm左右)。
4.4采种
4.4.1采种田采种田应与商品生产田分开,单留;选择水肥条件好、植株整齐的田块做采种田;鼓励从野生地采集种子育苗繁殖建立采种田。
4.4.2采种田管理播种至收获阶段执行本标准4.6、4.7、5等条款。
4.4.3采种每年的9~10月,选择川续断健壮植株上的果实,待呈黄褐色、充实饱满时,摘回置阴凉通风处后熟数天,再晒干或晾干,抖出种子,弃去杂物,置干燥处贮藏备用。川续断种子采收一定要及时,熟后易脱落散失。
4.5种子质量
川续断主要利用种子进行繁殖, 种子要求纯度≥90%,净度≥90%,发芽率≥85%。
4.6播种
4.6.1种子处理播种前将川续断种子用40 ℃温水浸泡10 h,捞出摊于盆内或放在纱布袋中,置温暖处催芽,催芽期间每天浇水1~2次,待芽萌动时可行播种。
4.6.2播种期播种时间可行春播或秋播,地势较高、寒冷较早的地区,以春播为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地势低、暖和的地区,在秋播为宜,于采种后即行播种,此时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土地湿润,种子发芽整齐,幼苗能安全越冬。
4.6.3播种方式与密度种子用量一般为37.5 kg/hm2左右,播种方式可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株距35 cm×40 cm开穴,穴径17~20 cm,穴深7~10 cm,每穴播种10粒左右;条播,以行距25~30 cm开沟,沟深3 cm,宽7~8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种后,先浇人畜粪尿,再覆1~2 cm薄土。
4.6.4壮苗指标川续断壮苗要求具备3~4片叶、主根长10~15 cm、苗高10~30 cm。
4.6.5育苗期管理川续断在育苗期的管理措施见表1。
4.6.6分株繁殖在川续断采收时,充分利用药用部分剩下的细根和根头,重新栽种。分蘖苗的叶片可剪去部分,留下叶柄、心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成活率。种苗最好当天栽种完,栽种密度为25~30 cm×50 cm,幼苗成活后能自然露地越冬。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6.7苗期管理苗期及苗移栽的第一年,倡导川续断采用间作、套种玉米或大豆等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种植模式,既可增加土地产出、提高种植效益,又能有效除去杂草。
4.7田间管理
4.7.1定苗直播苗长到10 cm 高时,按株行距30 cm×50 cm进行定苗,间除的幼苗可用于补缺,也可移栽。
4.7.2肥水管理直播川续断出苗90 d以后,结合除草施尿素225 kg/hm2,或用0.5%的云大120喷施叶面,若喷施后6 h内淋雨需重喷。育苗移栽的川续断移栽20 d后苗返青,此时可追施尿素300 kg/hm2左右,所施尿素离苗5 cm 左右;追肥应在阴雨天气进行;第二年开始萌芽生长时,有灌水条件的地方灌水1次,施一些磷肥,没有灌水条件的田地只能雨季追施,一般施750 kg/hm2左右。
4.7.3激素不提倡使用植物激素。
4.7.4摘花蕾种植1年以上的川续断到了7月份抽薹开花,为了集中营养使根茎粗壮,不留种的植株应及时割除花茎,叶片太旺盛的植株可以割除部分叶片。
4.7.5中耕除草除草主要在幼苗期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除草次数,一般种植当年除草2次,以后每年除草1次即可。川续断相对于其他药用植物来说,田间杂草不是很多,每年植株封行后就不用除草了。
5主要病虫害防治
5.1川续断病虫害防治
川续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表2。
5.2对川续断病虫害防治推广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实施综合防治
5.2.1植物检疫执行国家植物检疫法规的检疫检验规定,选用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健壮种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执行。
5.2.2农业防治主要是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对川续断种子进行处理及土壤消毒,消毒药剂及方法见表3;实行轮作,轮作期3~5年,不宜与烟草等易感根腐病的作物轮作;鼓励轮作期用玉米、高粱间套种绿肥,通过生态循环种植培肥土壤;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植株病残体及杂草,并集中除害处理;控制用肥,使用无害化有机肥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复混肥,禁止使用含植物激素的叶面肥。
5.2.3生物防治推广使用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推荐品种、防治对象及方法见表4,保护和利用药田有益生物及优势种群,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及用药量。
5.2.4物理防治利用诱剂、诱器或人工捕杀进行防治。可用糖醋诱剂、树枝诱蛾把,堆草及施用树叶来诱杀小地老虎,掘坑诱杀蝼蛄。诱器主要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
5.2.5化学防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科学、合理、安全用药;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严格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剧毒、高毒、高残留或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品种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含砷、含铅类农药,具体见表5。川续断农药残留要求见表6。
6规范化大田人工种植负责人员与设备
6.1种植负责人员
①从事中药材人工种植的人员均应具有基本中药学、农学常识,并经过生产技术、安全及卫生学知识方面的培训;②从事田间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栽培技术,特别是农药的施用及防护技术;③对从事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应定期培训与考核。
6.2设备要求
①药材生产单位备齐药材生产必须的仪器设备;②生产企业生产和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与检验的要求,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校验。
7文件管理
7.1文件
文件指一切涉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的书面材料和实施中的资料记载,包括①药材品种、育苗与移栽(时间、地点、面积)、田间管理(所用肥料、农药种类、数量、时间等)等的原始记载;②种植基地土壤及水分的资料;③各种合同、协议书、生产计划、实施方案、技术操作规程;④物候变化记载与小气侯记录资料;⑤药材产量与质量记录;⑥相关工作、技术总结等文档;⑦文件管理,将上述文件资料全部归入档案收载;
7.2文件管理人员
文件管理人员指专门记录相关文字材料、资料、数据等的记录人员与专门整理、归纳、保护、入档管理的档案保管人员,记录员要选用具有一定文化而且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档案保管员要掌握档案分类和保管的基本知识;记录员、档案保管员要求相对固定,专人负责。
参考文献:
[1] 路安民,张志耘,陈书坤,等. 中国植物志-葫芦科[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 艾铁民. 中药续断原植物及续断属修订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2,7(2):22-24.
[3] 于娉婷,何顺志. 清镇市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2008,23(1):20-22.
[4] 吕丽芬,袁理春,赵菊,等. 川续断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23):150.
[5] 丁莉,武芸. 五鹤续断部分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144-146.
[关键词] 农药 监督管理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28-01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全市辖17个县、市(区),总耕地面积778.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2013年,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3720.6万亩,农药使用量为2400吨,挽回粮食、经济作物产量约9.5亿公斤,挽回损失29.5亿元。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栽培方式的变化,我市病虫草鼠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指导农民合理用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当前植保部门一项重要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药经营主体与实际严重不符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可以经营农药的单位:“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植物保护站;土壤肥料站;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农药生产企业;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经营单位。”随着改革的深入,临汾市县级以上农林部门的植保站、土肥站、技术站,已全部退出农药经营领域。原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农业技术员和村级的农业技术员加入到了农药经营者的行列。目前,我市农药经营主体90%为个体,与条例所规定的经营主体严重不符。
2. 农药监管效能低下
根据法律规定,农业、质检、工商、公安等部门都有权监管农药经营。由于缺乏监管联动机制,经常出现推脱责任或揽权争功等现象。
3. 经营人员缺乏农药知识,误导农民用药。
目前,临汾市有农药经营门店800余家,但大多经营人员不了解所经营农药的使用范围,安全使用技术和注意事项,经常出现误导农民用药的现象。
4. 高毒农药监管难度加大
在我市销售的农药中,有机磷农药占杀虫剂的70%,高毒农药又占有机磷农药的30%。通过市场监管公开销售高毒农药的现象已禁绝,但由于气候持续干旱,病虫害发生频繁,农民在蔬菜、果树上高毒农药的现象较为突出。
5. 农药经营购销台帐、进货检验制度不能完全落实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经营者应建立完善的农药经营购销台帐。而一些经营者就因为没有购销台帐,在发生药害时,销售去向难已查明,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进货检验制度也是条例确定的农药经营者应遵守的一项制度,但在实际进货中,经营者最关注的是农药的防治效果和本身的证照是否齐全。而对于农药质量本身的检验,往往不重视。
6. 农药违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
6.1 农药标签问题仍然突出表现为农药名称、“三证”和毒性标识等内容印刷不规范,擅自修改毒性标识、随意扩大防治对象和防治范围。
6.2 冒用套用知名企业或知名产品登记证现象严重。
6.3 一些企业为追求暴利,编造出五花八门的商品名,使得农药“一药多名”,误导农民消费。
7.农资市场发育不健全。
7.1经营主体“弱”。由于农资经营户多为个体经营,资金、技术、规模都不足,管理能力和整体实力较弱。
7.2经营布局“散”,由于农村地域广博,农资经营网点星罗棋布,既形不成规模,布局也不尽合理。7.3经营行为“乱”,主要是进货渠道乱、价格乱、品种乱、管理乱,无序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 产生问题的原因
1. 部分农药企业惟利是图,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农药
部分农药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有效成分含量、私自添加高度违禁成分,甚至生产假冒伪劣农药,造成市场假冒伪劣农药屡禁不止。
2. 农药监管工作上下机构不对应,关系不顺畅。
国家农业部成立了药械司,山西省农业厅也成立了药械所。而我市的农药监管工作仍与市植保植检站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没有明确人员编制。成为市植保植检站的内设机构,只有一名同志代办,常常给工作造成影响,
三、主要对策
1. 抓培训、促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1.1加强培训。每年邀请正规的生产厂家为农药生产、经营人员举办培训班,学习农药和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使农药经营者懂法、守法经营,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1.2加强对农药使用者的培训。结合下乡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农药使用者宣传识别假劣农药、安全用药等知识。并联合农技推广部门,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推荐高效、低毒的农药,形成自觉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氛围。
2. 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认真审查登记材料,核查经营主体资格。
3. 常检查,勤抽查。
加强对镇、村两级农资经营户的抽检力度,重点检测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是否违规添加高毒农药成分,在社会上形成农药监管的高压态势。
4. 做试验,选农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严禁高毒农药的同时,还要做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和推荐使用工作。向农民推荐使用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5. 建立农药市场监管联动机制
正如前文所述,农业、质检、工商、公安等部门都有权监管农药经营。因此,应着手建立农药市场监管联动机制,遇到违法案件,应各司其责,形成合力,有效打击违法活动。共同推动我市农药市场合理、健康、有序发展。
1.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
近年来,利用电场、磁场、激光等物理因子刺激农作物种子及幼苗而使其高产、优质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并取得喜人的经济效益。通过电磁场的粒子束诱变育种技术的开展,为培育新品种增添了新的活力。不仅损伤轻、突变率高、突变谱广,面且具有高激发性、剂量集中性和可控性,将来还可能发展成定位,成为基因工程的一个有效手段。
2.农业监测、预测及病虫害防治方面
采用红外扫描的方法.可以为农作物诊断“疾病”。如:采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红外扫描仪测量其下方农作物散发出来的热量。判断农作物患病情况或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情况。这样可以及时处理作物的病情和采取预防措施。同时,考虑到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水分情况,利用微波遥感技术来探测、估算土壤的温度和植物的水分情况。便于了解土壤中的水分信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植物水分的供应。
3.现代农业机械方面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就要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一台好的农机具要做到高效使用,必须要做到在完成同样的耕作任务条件下,省时、省力、省钱,减少在农机具上的力的损耗,减少机械无用功的损耗,减少燃料的消耗。
一台好的农机具要保证完成额定任务的同时,必须提高各种燃料的燃烧率,达到最大作功,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虽然效率不可能达到100%,但我们必须提高它们的燃烧效率,力争做到既节省燃料,又完成工作任务。
保证农机具的维修和保养顺利而有效的进行,必须加强对操作员和维修人员的电学方面的培养,保证驾驶员和维修人员在夜间工作和维修过程中注意电的敏感特性。如:焊接金属器具时的电焊机的工作特性。同时考虑到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组成原理更多的是采用集中控制电路,很多情况下都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这就要求维修和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电学的基本知识,这样就能保证农机具的故障率减少,提高农机具的使用“寿命”。
4.遥感技术在现代化大农业的应用
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灾情调查周期长且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整体状况,常常延误最佳管理时期。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下面从物理学的角度简单阐述遥感技术在现代化大农业的应用。
(1)遥感技术产前的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耕地和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提取,为合理规划农业工程提供准确直观的数据支撑。为科学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配方施肥和耕地的分级定价发包提供基础支撑数据。农民结合品种特性进行合理的品种区划规划和科学选种,为优质、高产打好基础。
(2)遥感技术产中的应用
利用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水稻插秧进度检测。及时掌握总体的插秧进度,督促生产落后区域抢抓农时,为水稻生产安全打好基础。在水稻成长过程中,建三江垦区5-9月可能会发生低温冷害,农户可以利用遥感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及时进行低温冷害的监测,为及时采取防灾措施提供重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叶色诊断技术,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及连续多雨、低温、高温等突发性天气异常时期进行长势监测。为及时了解大区域水稻长势的准确情况,针对生育期延迟等长势异常现象进行水肥指导。同时有针对性依据水稻不同的长势进行有目的的施肥调控,可以节约成本,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水稻优质高产,并实现节能减排。由于建三江垦区种植面积分布连续成片,长期种植水稻,在适宜的天气气象条件下会使水稻产生一些病虫害,但是大面积的喷药,会浪费很多的资源还会增加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因此,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病虫害的检测,可以解决快速、准确、全区域病虫害灾情的预警和监测,并制定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病害防控措施,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又促进了水稻的绿色生长。
(3)遥感技术产后的应用
水稻收获后,利用遥感技术建立秋整地和秸秆还田进度监测体系,和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地监测全区域的积雪厚度,为新的一年调整种植计划、用选优培提供重要的参考。可见,遥感技术在现代化大农业的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欢迎各位读者、作者针对以下栏目不吝赐稿。
以访谈或传记形式介绍花卉园艺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对花卉产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
介绍一二年生草本、宿根、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包括果蔬,野生、药用植物等)的栽培养护、配置造景等技艺,注重作者种花养花的经验表述和情感体验,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用轻松愉快的文字来传播快乐的园艺生活。
仙人掌类和多肉植物新奇特品种介绍,名优品种的开发、改良养护,栽培新技术、新型基质、肥料等推介,花友们与多肉植物相伴的生活情趣和体验。结合家庭的具体环境,介绍多肉植物的具体应用和种植,尤其是一些花友自己总结的经验、方法以及盆器的配置使用,一些观赏价值高的多肉植物品种的开发。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各类国兰、洋兰品种的鉴赏,不同季节养兰管护要点,兰花养殖的关键技术,与兰花市场联系紧密的一些热点话题。
球根、蕨类、水生花卉新品种介绍、栽培繁殖技巧及家庭栽培、点缀应用。
适合家庭阳台/庭院地栽盆养、苗木企业大规模栽培的各类灌木、乔木、藤本植物的品种介绍、繁殖栽培技巧、病虫害防治等。
以图片展示和简短说明为主介绍花友在室内、阳台、庭院花卉种植、空间利用、品种搭配较为优秀的案例以及花友的种植心得。
植物学基本知识、养花用土、肥的基本类型和功能、搭配:水、光照的基本要求、常见花药的介绍和应用。
适用家庭、企业的各类专用花卉种植资材介绍。
中西方古典、现代园林理论、设计案例;现代园林施工控制、养护;各类园林景观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国内外经典园林景观欣赏点评。
商业类、家庭类、艺术类花艺的创作方法、欣赏
与花有关的散文、诗歌、书画。包括花友在养护花草的过程中的心得,喜怒哀乐,所思,所忆以及心灵收获;与花草植物有关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花木相关的杂说、随想。
[资
讯] 编辑:王蔚(dahaixingchen@126,com)
国内外花木的经济信息,含当月花卉的市场走向、行情以及对下个月花市的预测;对国际、国内花卉苗木市场一些现象作一定深度的解析
各地大型或特色花卉苗木展览信息预告(提前一个月);近期各地各类花事活动简报
以插花艺术和园林景观中、远景为主,要求图片清晰、画面美观、色彩鲜亮,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1.图片精度要求:原图图片一般宽不能小于14cm,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压缩率不能小于7有特殊要求的,图宽600dpi,宽不能小于14cm(注:投稿可先发小样,无需原图)。2.投稿照片上不能加文字、花纹、素材及LOGO,以便美编进行整体排版,3.作品需附详细说明,并提交样稿及电子文档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如何提高各种农作物的产量,早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而使用农药保证农业丰收是农业专家们的共识。据统计,在完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各种农作物因受病、虫、草害造成的减产率在20%~40%,而使用农药支出在农业成本中仅占6%~7%,可见使用少量的农药就可以获得成倍的效益,相对于农药的危害来说是利大于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一亩多,人均粮食占有量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需要,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们通常说的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按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卫生杀虫剂等;按剂型分为: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悬浮剂、颗粒剂、烟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等。农药产品的种类繁多,其应用更加广泛,除农林业外,畜牧业、公共及家庭卫生的除灭病害、工业防霉及非耕地除草等都需要使用农药,可以说世界上每个人都离不开农药。然而大多数农药的使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在农药的选购、鉴别及使用等方面还缺少必要的知识,不但给制售假冒伪劣者以可乘之机,还造成药剂的浪费,甚至产生药害、污染环境。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农药在选购、鉴别与使用中的一些基本常识。
1、农药的选购与鉴别
消费者在选购农药时首先应该阅读农药包装上的标签标识,标签应清晰、规范、粘贴工整。标签上应清楚地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品名称、中文通用名称;执行标准号、生产许可证号、农药登记证号;生产日期(批号)、质量保证期;毒性标志与解毒方法。标识内容不完整的农药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上还应准确、详细地标明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要注意看标签上的推荐使用范围是否与自己的应用作物和标的病虫害一致。建议消费者尽量购买知名农药企业的产品,这样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
消费者应观察农药包装是否有泄漏;农药乳油等液体制剂是否分层、有沉淀和絮状物;农药悬浮剂包装底部是否有无法摇匀的固状物;农药粉剂是否有结块。如果存在以上情况,说明产品质量很可能不合格,消费者不要购买。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简易的小实验对农药质量进行判断。如:取农药乳油1―2滴滴入水中,药滴下沉的同时应向周围呈乳状扩散,在透明器皿侧面通常可看到蘑菇云状扩散的现象,这样的产品通常乳化性能较好,药效可以充分发挥;如果药滴下沉过程中分散很慢,或水面上有油状漂浮物,说明产品的乳化性能较差,药效难以发挥,如系除草剂还可能产生药害。取农药可湿性粉剂少许放入水中,农药粉应快速扩散并被润湿,搅动后应呈稳定的悬浮液,如稍加放置即产生大量沉淀或悬浮液出现分层现象,则说明产品悬浮率较差,尽量不要选用这样的产品。
农民消费者在选购农药时,可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轮换使用。对特定的病虫害来说,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农药防治,会使抗性快速增加,造成防效降低、药剂使用寿命缩短,对农户本身和我国的农药产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农药的使用
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技术,掌握好这门技术不但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且可以延长我国现有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和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因此我们在了解了农药的选购与鉴别知识后,还应掌握农药使用中的基本知识,才能使好的农药发挥好的作用。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要求使用,不可随意变更防治对象和用量。如系正规农药厂家的产品,其推荐的防治范围和用量是经过严格的药效实验得来的,具有切实可靠的防治效果。如果用于其他防治对象,不但药效难以保证,还有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损失。很多农民在用药时,为追求效果,往往提高使用浓度,这样做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多数情况下使用推荐的浓度就可以保证药效,再增加用药量只会造成农药的浪费,并不一定会带来更理想的药效,而且还会严重破坏农业环境,并有可能破坏农业生态平衡和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不利于食品安全。如果是除草剂,不按说明书推荐的使用范围和用量使用,还极有可能产生药害,危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农药的合理混用是发挥农药经济效益、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民在用药时常使用农药混剂或将几种农药混用,但是对于农药混用后的联合作用、各类农药之间的增效情况与禁忌往往不甚清楚。两种或几种农药混配在一起后,对于生物(防治对象、被保护的作物、温血动物等)的作用并非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可能增强也可能降低。关于农药混合后的作用机理,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在此不作深入探讨。但是农药混用不当会造成药效下降甚至产生药害,应引起使用者的重视,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a、混合后产生不良物理变化的药剂不要混用。可先取少量药剂试验,如混合后出现乳油破乳、制剂分散性不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降低甚至絮结或产生大量沉淀等现象均表明所选药剂不适合混用。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混用前均应试验,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农药有可能所用助剂、工艺不同,混合后都有可能产生不良物理变化。
b、有机磷农药大多具有酸性,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无生物活性的物质而失去防治效果,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等杀虫剂和稻瘟净、异稻瘟净等杀菌剂都不能与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混用。但是作为有机磷农药的敌百虫,碱解时先生成另一种杀虫剂敌敌畏,在敌百虫的胃毒作用基础上具有了敌敌畏的触杀和熏蒸作用,反而提高了杀虫效果。相似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遇碱易水解而失效;有机氯农药稳定性稍高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但与碱作用易造成脱氯化氢反应。
c、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如代森锌、代森锰等杀菌剂中的金属与铜制剂或砷酸钙混用会发生金属置换反应。与铜制剂混用生成难溶性的铜盐而降低药效,甚至分解出的硫和铜发生作用,生成有药害的硫化铜。与砷酸钙混用则锌、锰离子被钙离子取代,增加其溶解度,容易导致皮肤斑疹。
d、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混用比较复杂,因为生物农药是活的有机体,在混用时化学农药有可能将生物农药杀死,化学农药也可能作为碳源而被微生物吃掉。因而这两类农药混用时要特别小心,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使用。从环境和食品安全的角度我们不主张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但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农药残留标准作为技术壁垒,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设置障碍,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残标准体系,加大农残检测力度,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应加强农药使用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逐步建立一套农业病虫害防治规范,为农产品出口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引导广大农民正确认识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农业丰收的同时,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敏恒,农药商品手册[M],沈阳:沈阳出版社, 1999.
[2] 周真,路奎远,于辉等,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