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1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一、人才资源现状和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现有党政人才1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0人占总人数66%,其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3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49%,中级41人,占51%,高级无人。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表现出以下特点:

文化结构比较合理、知识化特征明显。市委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中,研究生以上学历8人,占总数的7%,大学本科以上学历85人,占总数的71%,中专以上学历28人,占总数的23%,在学科结构中,中文、历史、社会学、党政管理占大部分,经济学、法学以及外语和理科人员也占一定比重。

中青年已成为中坚力量。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中,31岁—40岁62人,占到总数的51%;41岁—50岁44人,占到总数的37%:51岁—60岁12人,占到总数的10%。宣传文化人才的年轻化给宣传文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创新引进机制,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把着力点转到建立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上来。

2、创新培养机制,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认真抓好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在职学习培训。每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有30余人次,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学院等机构培训进修。

二是坚持“走出去”拓展视野,强化素质,增长工作本领。2008年选派8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常州、地委党校学习锻炼4个月。

三是鼓励换岗换位,对流,加强实践锻炼。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26余期,培训515余人次,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训6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参训300余人次,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基本达到了“县处级以上干部5年累计脱产培训3个月,科级以下干部2个月”的要求。

3、创新选用机制,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用活用好专业人才。大胆使用专业技术突出而又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级人才,使其走上领导岗位。文体局选拔任命田媛媛为**市双馨演艺公司经理,市广电局提拔使用年轻干部4名,有力带动了专业技术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积极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竞争聘任制度,重点解决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活和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的问题。特别是在市文工团推行了竞聘上岗,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形成了依才评绩、择优任能的工作格局。

4、创新激励机制,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一些事业单位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探索性改革,推行了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市广电局实行了分类管理、绩效挂钩、动静态结合的岗位责任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市文体局在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现了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兑现工资,差额拨款单位根据各自经费来源实行不同管理办法,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这些措施都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搭建工作平台。市广电局以经营业务与宣传业务分离为突破口,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组建了《走进田野》、《健康俱乐部》、《市经在线》、《维哈服务》等栏目制片人文化经营实体,将广播电视的制作、广告业务全面推向市场运作,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三是重奖突出成果。为提供人才队伍建设所必需的资金保证,从2003年以来,市委宣传部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奖励。

三、当前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观念需进一步更新。许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知识结构老化,视野不宽,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有的单位把握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弱,囿于枝节,陷于事务,抓不住关键,在机遇面前坐失良机;有的单位缺乏凝聚力,个别的还存在互不服气、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是宣传文化系统内高层次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体制内专家型的理论研究人才不足,文化团体内专业文艺工作者青黄不接,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视野宽、懂策划、有创意、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专门人才匮乏;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文化领军人物,特别是在全疆乃至全国叫响的名人名家仍然紧缺。现有高层次人才年龄趋于老化。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出现倒挂现象,较为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尚未形成。即作为底座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增长幅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基本不变,致使评聘矛盾日益突出。比如,市广电局现有在职专业技术人才33人,按现行聘任最高比例计算,应聘高级职称6人,而实际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没有。有些中级职称的人才也为此跳了槽。据统计,**近三年来,有4名年轻优秀的采编人员流失。

四是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尚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事业发展和人事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制约了文化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

四、加强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规划,适度超前,加大对人才队伍的整体培训。

1、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市委宣传部每年举办1-2个主体班次,不断提高宣传战线干部理论水平,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2、加快知识更新。市委宣传部和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加强新闻、出版、科技、文化、法律、管理、网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促进宣传文化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3、强化实践锻炼。市委宣传部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采风、体验生活等形式,丰富阅历,拓展视野,增长实践才干。

4、加大交流培训力度。

(二)把握重点,稳步推进,提高宣传文化系统人才总量。

1、根据全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宣传文化系统在制定全年工作目标时要确定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编制包括层次、数量、专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目录,作为全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及时向市委报告。

2、以培养造就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业务行家里手,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文学爱好者为总体目标,每两年选拔奖励10-20名在关键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争取在3-5年内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专业人才队伍。

3、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未来3-5年,宣传部要组织协调相关单位,有计划引进一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急需的文化创意、新闻选题策划、重大活动策划包装、文化资本运营等层次高、理念新、懂经营的高级专业人才。

4、按照干部“四化”要求,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搞好干部梯队建设,有计划、分层次培养储备中青年后备人才。

(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的包装推广。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自治区、地区等各级各类人才宣传新闻奖的评选,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多出精品力作。

2、各单位每年要向市委宣传部汇报创作成果。市委宣传部要通过组织召开书画展、专场汇报演出、作品研讨会等形式,大力进行宣传推介。

3、从宣传文化事业经费中划拨一笔专项资金,对全市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引进的高级经营策划人才、复合型人才承担的重要作品创作、重点项目、重大课题研究进行支持。

(四)深化改革,营造环境,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的管理使用。

1、市委宣传部要建立档案和信息库,每年年底对宣传文化人才进行管理考核。

2、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3、创新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绩效考评,允许知识产权、创作成果和科研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参股。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对优秀创作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奖励。同时设立影视、娱乐、出版、演艺等各个文化领域的奖励基金。

4、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开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

1、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交流,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

第2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是一个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内在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吸收最先进的理论成果,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和理论研究,掌握其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指导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现实情况是,在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多数只是作为附带研究被一些国内学者稍作提及,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十分有限,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也严重不足。

缺乏专门深入和有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跟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成果体系相比差距明显。从研究进展情况来看,对于当前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理论界已成共识,但是对于如何改进以及构建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研究却不够深入,且多数存在着视野不够开阔,层次缺乏深度的问题,有些研究成果明显存在嫁接和移植的痕迹。至今少有关于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的专著问世,由于缺乏充足的理论支撑,致使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目前只能在“昏暗”中独自摸索前行。

二、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为高校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牢固树立和切实加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此项建设摆在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网络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隶属于学校党委或宣传部的运转高效、权责明确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专门机构,统一规划校园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相关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设立网络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校整体财政资金预算,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文化队伍在人才选拔、学习培训、职称评聘、福利待遇、业务考核方面的相关政策标准和规章制度,鼓励网络工作人员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生活,开展日常教学和调查研究工作,并给与政策和资金方面的相关支持。

进一步抓好落实和检查,切实保障队伍建设所需要的人员编制、必要经费和配套设备,尤其是是确保专职工作干部和人员的力量。并把建设的成效逐步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关心、各级职能部门相互支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高素质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高校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三、结束语

第3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一、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一)目前,我县有县级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台1个、文化广电稽查大队1个、电影公司1个、农村文化站11个。各类文化人才有:文化馆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博物馆员5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图书馆员8人;采茶剧团专业人员22人,其中三级演员9人、三级演奏员有4人、四级演员有9人;局综合执法大队7人。根据调研情况建立了文化人才信息数据库,为储备专业人才和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人才保障。多年来,我局注重“刚、柔”相济引进人才,在刚性方面,每年编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计划,陆续录用了舞蹈、声乐、财务、执法等人员。在柔性方面,我局为了使各单位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通过调入和内部调整的方式充实了文化人才队伍,使系统内部文化人才得到合理配置,起到了“才尽其用”的效果。

(二)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人才总量、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偏少,正高以上人才属于空白,副高以上人才仅占总人数的1%不到;二是中高级人才多为文化艺术、文博,并多数集中在我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文工团、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三是文化产业人员中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文化程度低。

二、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还存在着人才的总量相对不足,人才的素质偏低,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具体表现: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公务员编制较少。由于单位性质的原因,只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公务员编制,且都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公务员偏少,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和工人编制,专业对口人员相对较少,给总体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在进行文化研究方面由于缺少专业性人才导致深层次研究不够。

(二)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干部来源比较杂,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较小,大多数都是工作之后再进修,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其所学专业多而乱,人员素质不一样,高、尖、专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文艺创作人才。

(三)人才分布不均。大量的人才集中在县级文化单位,而作为重要生力军的乡村一级文化人才奇缺,仅有的也经常被抽调至其它中心工作,不能专心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

(四)高层次创新型文化人才缺乏。受我县吸引人才的载体不足、机制不健全、引进和留住人才的经费投入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影响,导致了对文化高层次人才的吸附、承载作用偏低。因此,外地人才流进来比较少,本地高素质人才外流相对较多。另外,存在人才使用上专业不对口,人才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一些工作墨守陈规,无法创新。

(五)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有待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尚需完善中,政策待遇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根本形成,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人不得其位,事不得其人,影响了人才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对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奖惩、待等各个环节,缺乏稳定、系统的法制保障,人才资源管理的法制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搞好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对策建议

我县人才工作将以围绕文广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乡土人才工作,以提高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队伍。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持与是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原则。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县文广系统选拔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深厚、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工作者;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基层群众文化人才;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艺术家、文化研究专家;一批熟悉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开拓创新能力较强,现代管理水平较高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熟悉现代新兴媒体和高科技传媒手段的文化专门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思维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人才。

一是组织举办人才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文化研究专家,就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等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引进先进经验和理念,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是多渠道培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重点是建立个性化的人才扶持计划,为各类拔尖人才参与重点课题、学术交流、基层锻炼、深入生活、学习深造、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新机制。为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管理和督促检查,将逐步建立基层人才考核制度、人才工作报告制度,人才宣传制度等,使人才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第4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紧扣和谐立镇、产业强镇、文化兴镇的发展理念,拓宽活动领域,通过发展文化实力提升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营造全镇团结向上、不断进取、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活动目标

立足科学发展角度,高瞻远瞩,结合实际,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促使我镇文化建设提档升级。

(一)加强文明城镇建设,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扎实推进文明城镇创建工作。主动、积极参与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学校等创建工作,举全镇之力,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窗口服务等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平安有序的治安环境、规范执法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关爱女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和空巢孤寡老年人等活动,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当前,镇“市级文明村”、“小康文明村”创建覆盖面均达100%,争取到2015年,全镇“文明示范窗口”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100%左右,为提升我镇文化品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加快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有序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维护城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的正常运转,强化文体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形成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在各行政村逐步建立固定的电影放映点,全方位完善城乡文化服务设施和网络,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海星公司“职工之家”的带动作用,逐步在规模企业中建起“职工书屋”、“职工俱乐部”、“职工之家”等员工文化设施,丰富企业员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壮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一是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企业。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培育发展互联网应用、网络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专项政策,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群。二是大力推进文化与教育融合。积极引导扶持民营艺术培训中心、教育基地、职业教育等民营教育培训机构,鼓励社会投资艺术培训业,开拓艺术培训市场。三是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娱乐业协会、音像业协会、网吧协会等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协调自律作用,使之成为活跃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文化人才建设,构建一支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大力培育优秀文化人才。制定和完善各类文化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建立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群众文化策划人才、文艺创作专业人才。二是壮大公共文化服务辅助队伍,扩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到2013年底,完成镇文化志愿者队伍组建工作,确保拥有一支30人以上的文化活动团队。

三、活动内容和步骤

“文化建设年”活动共分为活动动员、活动开展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

(一)活动动员阶段(3月7日-3月31日)。

在制定“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和开展计划的基础上,召开全镇“文化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将活动目标和深远意义传达到镇直各单位、各村、学校、企业中,形成人人参与、支持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开展阶段(4月1日-12月30日)。

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文化建设年”活动层次。一是以全区“槐花节”摄影展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镇域黄、石油、军垦、生态文化潜力,投资兴建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形成镇独特的文化品牌。二是在辖区开展“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家庭”、“文明标兵”等系列评比活动,为推动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三是将汉江路打造成“精神文明一条街”,以直观、显而易见的形式,宣传各行业涌现的文明新事、行业标兵、感人事迹等,及时推广出去、宣传出去,彰显镇经济建设、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四是通过举办消夏晚会和油地军港大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讴歌全镇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3年2月底前)。

深化“文化建设年”活动主题,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文化建设活动先进村”、“文化建设活动先进单位”、“文化建设活动先进个人”进行隆重表彰。同时,进一步总结2013年“文化建设年”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使2013年的文化建设活动更加丰富并提档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成立“文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各村委会、镇直各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机构,并按照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民生、提升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性和协调性,调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文化建设,支持文化建设,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委会、镇直各有关单位要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会议等各种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提高人民群众对加强文化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全镇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投入,确保成效。

“文化建设年”活动是镇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要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镇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促进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同时,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建设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文化,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

第5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实施“三养”计划,不断提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一是实施理论素养提升计划。制定加强宣传干部学习研究工作方案,深入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通过平台展练、理论研讨、下基层宣讲等方式,推动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带头学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引导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多研读经典著作,多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成为有“几把刷子”、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二是实施政治素养提升计划。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系统开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摆问题,抓好专项整改,推动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紧密结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严肃宣传纪律,采取规范重大宣传报道程序、定期通报通气、强化纪律教育等方式,引导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工作取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斗争、敢于亮剑。

三是实施业务素养提升计划。制定宣传文化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员培训。每年省委宣传部举办面向基层的各类培训班30多个班次,各地党委宣传部组织培训班近200个班次,年均培训1.2万多人次,极大提高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履职能力。注重实践锻炼,采取双向挂职、横向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拓展视野、提升素质。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活动,培养基层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累计组织88个文化馆在220多所偏远小学开展艺术教育,省级文艺家协会对90个基层单位开展对口文化帮扶,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以健全管理体制为关键,让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有保障

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干部原则,把干部管理体制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着力增强各级党委抓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责任担当,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成长成才。

一是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乡镇(街道)宣传委员、专职宣传干事以及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结合全省绩效考核,每年对市县宣传部门班子建设、乡镇宣传委员和专职宣传干事等配备情况开展专项考核,形成各级党委重视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刚性约束。建立全省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专项资金,近年戆才2000多万元,支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队伍建设。

二是理顺干部管理权限。2013年,省委出台文件明确,宣传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会同组织部门,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2015年,进一步调整理顺县级党委宣传部管理本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体制。目前,一些市、县(区)以正式文件明确了党委宣传部管理干部的岗位、职级、程序等,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健全基层工作机构。积极推动社科联、党委讲师团等宣传文化机构向基层延伸。社科联机构实现县级全覆盖,每个县级社科联核定参公事业编制2-3名。全省现有县级业余讲师团61个、具有正式编制的县级党委讲师团8个,覆盖率达82%。在社区、行政村设立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城乡基层公共文体服务岗位,确保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以整合社会力量为途径,让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有拓展

坚持用好专职队伍和调动社会力量并举,积极探索“1+3”模式,鼓励文艺工作者、志愿者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着力缓解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是“专职人员+村级文化协管员”。把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作为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工程,在全省14386个行政村配备近1.5万名文化协管员,实行“县聘、乡管、村用”的管理体制,抓好选聘、培训、使用、管理等重点环节,使文化协管员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省、市、县财政均给予专项补贴,有条件的地方给予的补贴每人每月达3000多元。常年举办培训班、技能大赛等活动,推动广大文化协管员更好地履行职责。

二是“专职人员+文化志愿者”。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注重从文化单位、文艺团体、大中专院校招募文化志愿者,组建艺术扶贫、“网络求真”、“乡村故事会”、“农民讲师团”等志愿团体,使之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目前,全省共有文化志愿者5.7万多人。积极推广“结对子、种文化”、向商业网站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做法,努力提高基层专兼职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水平。

三是“专职人员+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培育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专项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艺术院团、地方剧团、文化企业等参与“低票价演出”、“送文化下基层”等惠民活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目前,省级财政对省属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给予每场2000元的补助,市县级也实行相应政策。 以强化综合激励为抓手,让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有标杆

着眼于树立良好导向,从干部使用、典型选树和给予礼遇等入手,创新激励措施和机制,使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一是加大基层干部选拔力度。发挥干部工作“指挥棒”作用,结合基层理论宣讲、示范乡镇创建、文化乡风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重要工作、重点项目,着力在一线锻炼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在2016年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中,全省县级宣传部长和乡镇宣传委员约1/3得到提拔,约1/3转任其他重要岗位。同时,建立健全“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全程监督、奖惩到位”的工作机制,对“四个意识”不强、政策执行不力、能力跟不上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

二是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开展“最美文化员”等评选,采用“表彰+媒体专访”、“表彰+巡回报告”等方式,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引导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向先进典型学习。坚持每三年评选表彰全省宣传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在全系统形成比、学、赶、超、帮的浓厚氛围。

第6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一是实施“文化育民”工程,着力培育核心价值观。用文艺的形式,自编自演节目进镇村、入社区、进企业,切实抓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实施“文化家园”工程,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继续抓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任务工作。在城区,加快推进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扎实做好文化馆争创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工作。在镇街,按时完成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公共电子阅览室、乡村大舞台、社区综合文化中心的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免费开放服务。

三是实施“文化乐民”工程,着力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全力提升“激情四季·唱响__”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第十三届“钻石之乡”广场文化艺术节,继续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等送文化下乡活动。

四是实施“文化产业”工程,着力实现文化富民。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着力抓好柳编文化产业园、北沟头遗址文化公园、朱村观光旅游区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积极支持柳编产业园申报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提升改造电影院,打造电影文化产业新地标。扎实开展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校园活动。

五是实施“文保守望”工程,着力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北沟头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加强非遗宣传展示,全力打造《扑蝴蝶》音乐舞蹈精品。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扶持7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

六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着力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创作一批具有__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全力抓好“文化品牌”的宣传、推介、完善、提升工作,着力打造国家、省、市级文化品牌。

七是实施“文化自信”工程,着力加强文化氛围营造。继续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外宣内宣水平,加强局政务网站建设,提升《文化__》编撰水平。

八是实施“文化培训”工程,推进提高工作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实施“星辰计划”文化培训工程,完成培训计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文化人才库和城乡文化指导员队伍建设。

第7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一、“十二五”人才工作情况

(一)高标准引进人才。

十二五期间,县文体局针对文体工作队伍现状,积极面向社会和院校引进招录人才。近几年分别从教育系统引进游荣亮、黄晓燕等2名优秀人才充实到文化馆和图书馆,从乡镇遴选1名青年干部到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今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引进1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到县文化馆从事“非遗”工作。在招录和引进的过程中,坚持不放松标准、不降低条件、不讲人情关系,严把人才“进口”关,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公开招聘专职工作人员,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文体系统人才队伍老化问题。

(二)多途径培育人才。

一是培育文体专业人才。为提升整个文体系统队伍的素质,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三专”活动方案和文体人才“链条式对接服务”工作方案,制定年轻干部导师制度,除了组织文体系统工作人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外,采用“走出去”学习的方式加强对文体人才的培养。文化馆青年干部王梦被组织部门选派到茅坪镇农办锻炼2年;业余体校派出3名老师到省体育局、市体育局参加社会指导员培训;向省、市输送青少年运动员50名,我县级籍运动员曾晓云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划船队健将级运动员,目前正在备战2016年奥运会。文化馆、剧团选派数十名专业人才到省、市群艺馆、美术馆学习群众文化辅导知识和进修专业美术知识等等。去年,与艺术职业学院,采用院团合作、定向委培“3+5”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招收20名17周岁以下的从事花鼓戏的后备人才到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学习。

二是培育乡镇和社会文体人才。分层次搞好文化培训,每年对乡镇(街道)文化站长进行了改造提升专题培训,提升了文化站长的业务素质。县文化馆在选取100名热心文化事业、经常组织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对其进行广场舞、文化活动策划等业务培训5期。每年开展三级社会指导员培训工作达50人次以上,目前我县有38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深入实施农民文化培训工程,指导培训民间艺术、体育健身活动30余期,扶持壮大农村文艺健身队伍,培养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民间艺术体育人才。

三是培育民间工艺传承人。我县现有农村文化人才30余人,分别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呜音》乐器制作人王德晶、省级“非遗”项目《冲菜制作工艺》和《鹿苑茶制作工艺》传承人郝传平、谭思宝,还有花鼓戏等民间文化表演等农村人才。我们除了每年组织民间文艺调演、免费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技术擂台活动,让农村文化人才相互交流开展学习外,还积极组织农村文化人才到国家级、省、市级去表演学习。2013年我们组织荷花镇民间乡土文化人才一行4人参加了省首届“江欣苑”杯皮影戏展演活动,组织部分优秀民间文化人才到参加“非遗”纪念日展演,组织荷花镇文化乡土人才一行9人在山东枣庄参加中国第十届艺术节——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非职业组),进入决赛最后获得演奏奖,首次获得国家级大奖。我们还积极推荐王德晶、谭思宝、郝传平等为省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才。

(三)完善人才服务群众机制。

坚持文体人才全心全意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我们建立了嫘祖文化人才群英录,选定12名优秀的文化体育人才,分为体育活动策划指导、文化活动辅导培训等多个门类,制作人才类别卡,下发到全县117个村和社区居委会,用于方便及时指导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文体人才发挥自身优势,每年主办、承办和协办全县大型的文体活动10余场次,指导各乡镇、各单位开展文体活动每年不少于50余次。每年开展送戏下乡150余场次,开展少儿舞蹈、音乐、绘画等培训和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培训,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文化馆、图书馆常年开展免费开放,开展读书征文和书画比赛等活动,为丰富我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但人才依然短缺。尤其是缺乏领军人才,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非遗”传承和保护、体育教练等更显突出。在人才引进上、人才培养上和服务人才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十三五”人才工作重点

(一)加大文体人才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培养投入机制。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全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开发文体人才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统筹研究制定文体事业单位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紧缺文体人才的引进、有突出贡献文体人才的奖励、特殊急需文体人才的培养资助等。

(二)加强文体人才的领导,创新文体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牢固树立“人才是文体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文体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文体人才特点,从市民对文体生活的需求出发,更新观念,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大我县文体人才引进、开发力度,为“三个”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证。

(三)强化文体人才的竞争,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根据文体行业各自特点,对不同岗位建立一套科学客观、操作性强的岗位能力标准体系,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使用的依据、考核的方向、培训的目标;对文体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不定期考试与考核,保证文体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四)关爱文体人才的群体,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体工作队伍。努力创造有利于文体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千方百计改善他们工作、创作、学习的条件和生活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艺术创造性,不断激发其工作热情,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从而为我县文体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8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异渴求,村容村貌的改观,更让村民的精神风貌大增,于是,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渐高涨。当前,农村文化设施虽然逐步完善,但远远满足不了村民的文化需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备,设备缺失,利用率低;【文化大院】逐年增加,节目单一,可操作性一般。【农家书屋】覆盖面全,发挥不好,有的甚至就是锁起来的书屋,作用不大。文化广场成型的少,成型的缺少文化带头人,很难达到一定目的。不成型的建不起。仅有的广场活动仅限于扭秧歌、逛一逛的基本形式,没有新的文化方式融入广场,村民自身素质决定了他们的活动方式。农村文化人才偏少,居住分散,组织一次不容易,即使组织了也是匆忙上阵,无异于纸上谈兵,起不到想要的效果。

基于农村文化的投入越来越大,从分发挥文化龙头的作用,对农村的文化建设知道的越来越清晰了,让农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充满了希望。今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即堪忧又使人充满着期待。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是缺乏长效的投入管理机制,由于乡村财力困难,后续管理跟不上,不少文化阵地存在建得起管不起的现象,也存在设施破旧、图书流失现象。三是文化阵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村对群众读书、用书宣传不够,引导不足,群众读书借书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农村文化大院节目单一,内容老化,缺少专业人员指导培训。五是想创建新的文化大院不难,难的是缺少文化活动的设备【锣鼓、二胡、唢呐、音响等】,有心栽花,无力培植。六是经费限制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农村文化建设难,农村群众素质偏低,精神文化贫乏的实际,当前,我觉得农村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一个总体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制定符合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和方法步骤,指导农村文化建设总的目标和要求。1.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2.加强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3.是坚持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高农民群众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是发掘、保护、开发利用北国温泉这一响亮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传统的文化底蕴,发展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增长,壮大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

二、建立一套体制机制。1.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村的比例,同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建立政策推动机制,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工程,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确保农民群众既能听到中央、省市的声音,也能听到县委县政府的声音。3.是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考核深化机制,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遗产保护、队伍建设列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意识。

三、打造一支人才队伍。在政府职权范围内,强化农村文化队伍体制改革,创建农村文化队伍管理制度。通过培训班、选送深造、骨干示范、专干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多门类的农村文艺人才,培植一些小剧团,秧歌队,农民乐队,文学创作群体等群体性的文艺组织,鼓励引导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建立一支永不离村的文艺队伍。

第9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问题一: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问题表述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决定》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权威观点

部长刘云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着力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多层次的结构,可以用四个层次、五个方面的内容来概。建设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用一种标准、用一个模式来推进。

决方式举例

“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

11月2日,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问题二:舆论引导力不足

问题表述

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

《决定》要求

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权威观点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文化管理路子。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加快形成行政监管、法律规范、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

决方式举例

河北选调部分机关工作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

10月21日,河北省委宣传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告,面向全省公开选调部分机关工作人员15名。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成为重点测试内容。

问题三:精品力作少

问题表述

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

《决定》要求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权威观点

文化部部长蔡武:进一步加强对文艺生产创作的引导,不断推出精品力作,需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与普及等若干重大关系。

决方式举例

北京推十大工程 提供更便利文化产品

10月28日,北京市文化局消息透露,北京市将实施设施提升工程、服务达标工程等公共文化十大工程,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便利的文化产品,这些工程实施后,市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北京的城市文明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问题四:服务体系不健全

问题表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决定》要求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权威观点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服务设施、服务手段、服务方式配置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要建设三大体系:固定设施体系、流动服务体系、公共数字文化体系。

决方式举例

江苏省实施“行动”推进文化建设

10月2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新闻会提出,着力推进“行动”,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行动”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行动;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行动;繁荣发展文化创作行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升行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行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行动;加快文化“走出去”行动;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问题五:旧体制机制束缚文化发展

问题表述

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决定》要求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权威观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继续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混合经济结构的文化企业,重塑文化市场的微观主体。加快文化市场体系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的格局。

解决方式举例

江西省实施“2+2”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10月21日,江西省文化厅党组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实施文化产业“2+2”发展战略(即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积极整合文化资源,打造2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0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集聚效应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群,使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问题六:国际影响力差

问题表述

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决定》要求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

权威观点

文化部部长蔡武:深入开发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精心组织国家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文化周、“欢乐春节”等重大品牌活动。大力加强对外文化贸易,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更快“走出去”,加快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增强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竞争力。

决方式举例

“山东书架”开设到巴黎

9月底,由山东省文化厅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合办的“山东书架”开设暨山东当代绘画展开幕式在巴黎举行。“山东书架”进一步丰富了中心图书馆藏书,将帮助广大法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山东。“山东书架”精心挑选的550册图书,涵盖了山东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情、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将成为在海外展示山东形象、推介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问题七:文化人才缺乏

问题表述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决定》要求

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权威观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 对文化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多管齐下、多元发展。除国民学历教育之外,还应更多地调动社会积极性,从不同层面培养文化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应对起到领军作用的骨干人才进行超常规和跨越式的培养

决方式举例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