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如何宣传城市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宣传城市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宣传城市文化

第1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中之重,是现代服务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同时带动经济发展成为了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我们希望从游客的旅游消费心理入手,寻找游客旅游中所希望得到的期待,探寻重要景点的特色找出一条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更能促进群众旅游消费的方法,并且推动旅游业,乃至地区经济的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给出了文化旅游的定义。狭义的文化旅游说的是人们为满足基本的文化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修学旅游、表演艺术旅游、节庆旅游、文物古迹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和朝圣旅游等;广义的文化旅游泛指人们为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增加知识、经历、际遇的一切活动。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旅游业成为旅游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主要指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宗教民俗设施及有关的风土人情、民俗礼仪。旅游开发者将这种文化资源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提供旅游者,使旅游者在获得一定物质享受的同时,得到极大精神文化满足,并能给旅游业带来经济、社会文化效益。

北京是拥有中国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是全国的标志和剪影,建城3 000年,有着800年首都的古老历史,北京拥有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北京市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约80多种,其中古建筑及遗址30多种,古文物20多种,古人类遗迹7种,各类园林、公园约10种以上,馆、堂、宫、场近20种。北京的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高,老北京古城特色鲜明,合理的布局、分明的层次、协调对称有格调的古城规划、静谧和睦的胡同文化,雄伟的长城、宏大的故宫、残破的圆明园,使得北京古城成为一座让旅游者向往的城市。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北京给北京的旅游业定位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作为首都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目标是将北京发展成亚太地区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和具有东方特色的一流国际旅游名城。因此,未来文化旅游的发展肩负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双重重任,对丰富、发扬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提高北京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针对促进旅游文化消费发展对策的研究对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多方资料、重点景点采访旅游者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出结论我们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将旅游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发挥的更好。我们以北京为例,作为中国的首都,古老的北京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古都的园林景观、传统的技艺表演、传承多年的老字号小吃都是吸引旅行者进行文化消费的亮点。

首先,促进旅游文化消费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北京每年接待游客数以亿计,它十分注重对旅游文化的宣传力度,而其他很多地区就做不到对文化宣传的及时、到位。我们应该意识到,处于现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可以做到多种方式、不同渠道的大力宣传,比如:官方网站播放城市文化宣传视频,微信微博平台推送文化宣传文章及现实图片,在高铁、地铁等交通工具上播放宣传资料,在报纸等纸质媒介上刊登文化宣传文章等。只有这样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才能提高城市知名度,才能有更多人了解到一个城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最终达到促进旅游文化消费的目的。

其次,想要吸引更多消费者,必须打造出一个达到消费者内心期望的文化消费项目。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环境好坏、风景优美与否、价格合不合理成为消费者选择旅游地的几项重要参考标准,它不仅是高品位、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旅游消费目的的必要条件。人们旅游目的就是追求舒适、宁静、美丽的环境。因此,开发的文化产品必须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损害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打造优美宜人的环境与风景。而这些工程就不得不提及融资问题,没有融资就无法将文化产品完美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文化旅游就得不到进一步发展。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还是市场的开拓都不能缺少资金的支撑,所以融资在文化旅游开发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很多地区经济条件不乐观,开发资金短缺,缺少投资资金,从而制约了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我们认为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但要争取国家各种政策的扶持,还要动员社会多方力量进行融资,在这样的融资条件下打造出的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

第2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在过去的时间,我们杭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做了三大研究任务与课题。一是进行开展了古都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重点研究了吴越与南宋文化,学术研究,是我市传承文化的基础;二是努力普及古文化知识;三是为保护古都与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多做非物质文化的收集与传承。

我们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有如下几点进行开展:

一、重视非遗,列入工作重中之重

我们一直是一方面开展物质文化、历史文化等的研究与宣传,另一方面,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列入古都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如何保护,如何传承、如何合理利用、如何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品质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引导和组织全市人民参加宣传与研究,形成一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量。

二、重视宣传、加强研究与推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一种无形文化,以传承人开展学习继承活动为特征。过去的历史中,主要是靠继承人的形体、语言相传,以师徒形势相传,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知识面广,但严重缺少文字题材的记载和传承。如今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社会结构、价值理念、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农村文化的渐渐消弱和消失,许多非物质文化都在濒临消亡,极其遗憾。因此,我们开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系统、全面整理相关资料和研究,并在社会中推进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民众积极响应保护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结晶,向非遗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员学习。

三、加强实践,组织志愿者

多年来,我们非遗工作人员做了一系列的保护、研究、传承工作,基本完成确定预期目标,在各大院校开展了学习实践工作,在全市非物质文化的成果收集工作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组织和人民群众都积极的加入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中来,让更多群众也享受到了非遗的成果。

四、加强认知,开展生产性保护

生产性保护是我们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最直接和现实的途径,建立民间艺术的保护摇篮。

五、民俗运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我市在过去工作中积极建立民俗团体,形成规模性的调查、整理、研究民间文学和民俗活动,同时在院校中培养民俗学研究人员,进行民俗活动调查研究。

六、专业剧团,促进文化产传承

我市专业剧团是针对有保护和传承价值的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剧种而成立的专业演出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加大了投入,保障专业剧团的演出经费,使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这些传统艺术演出团体的自身发展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七、鼓励传承,充分发挥民间自身力量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限于财力,完全依赖政府出资保护是不现实的,积极开拓其他保护渠道显得尤为重要。既然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那么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方法就是还原于民间,通过民间艺人和民间组织世代相传。政府应加强宣传,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民间通过自身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充分调动民间艺人和相关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同时文化部门应及时对民间组织的工作提供具体指导和支持,帮助整理、记录。如果民间能够自发自觉地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就能减轻政府压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抢救濒危,保护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而不至于一哄而上。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和民族的活性载体,她代表了人类历史的精神高度,也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资源和宝库。我们在还应继续加大力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进,并且伴随城市文明发展深入人心。我们非遗工作人员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重不断探索和研究,辛勤耕耘,已经做了不少让人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

第3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关键词:城市品牌;历史文化;园林;工艺;精神;传承

扬州位于江苏省的中部,长江下游的北岸,江淮平原南端,自古就有苏北门户之称。扬州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有2500年的建城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近代2000多年时间里经济繁荣,在文化,建筑,饮食、工艺等领域都十分发达。如何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名城,城市文化品牌塑是必不可少的。城市品牌建设可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改善对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扬州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方面也现了许多问题,如城市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古建筑的开发保护不够;城市整体视觉形象不规范,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都需要对扬州城市文化品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1 城市形象与传统文化

城市的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给人的整体的印象和感受。它包括城市的道路、建筑、旅游景点、生活广场等视觉形象,也包括了城市的民俗、民风等传统文化。扬州城市近十几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老城被拆迁或者重新打造了,道路变宽了,建筑物变高大了,城市的绿化更漂亮了……但总觉得它好像失去什么。当你再走过很多城市以后,你就会发现扬州与其他城市一样,都是柏油马路、高楼大厦;都是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扬州的个性已经变得不明显了,缺乏自己独有的品牌。城市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品牌建设的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代化的城市几乎是克隆出来的一样,千城一面。城市文化和个性的严重缺失,也使扬州这座传承2500年的历史名城渐渐被同化、消失。

怎么才能留住我们城市的特色和差异?其实笔者觉得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它有自己的外貌特征、精神气质和生活方式。它也有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扬州老城区里有很多斑驳沧桑的老建筑,如仁丰里、湾子街,似乎很破烂了,但它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这些古老和沧桑似乎在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过去,它们就是这个城市的魂。传统文化是不可见的,但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可见的。老城区有太多扬州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在打造扬州历史文化品牌就是要挖掘它们,保护它们。这样才能留住我们城市文化,找出城市的特色和差异。

2 扬州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和文化内涵的挖掘

2.1 扬州园林和老城区建筑的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整合。

扬州是一座园林众多的城市,扬州园林不仅具有皇家园林的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而且具有江南园林野趣和意境,风格兼有南秀北雄自成一派。扬州的园林规模不大,而且比较分散,很多隐藏于古城的民宅之中,园林古建筑的开发与老城区的保护融为一体。近年扬州重点打造的双东古街已经初见成效,突出了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徽派建筑特色,古街两旁店铺林立也吸引了很多游客。但影响力和规模还远远不够,老城区的开发保护没有向纵深发展,很多游客无法深入到古城古巷里面。

扬州除了双东街区还要很多古街如:湾子街、仁丰里、彩衣街等历史街区,都非常有特色有待开发挖掘。在扬州老城区的开发上应以园林、古建筑为点,古街、古巷为线,把扬州的老城区成片整合开发。还可以利用现有著名景点重新整合串联古街古巷。如游客从个园出来,经东关街到马家巷到汪氏小苑,再穿过文昌路到皮市街,过广陵路到达何园。如此一来就可以把扬州最著名的两个园林进行串联,游客在寻找园林的过程中也体验了扬州老城的市井文化。

2.2 扬州水道、运河文化资源的挖掘

扬州是京杭运河名城,运河从扬州穿城而过,城内漕运码头、水道较多。运河两岸的风光带也是扬州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但扬州对运河的开发还不够深入,方式过于单一。在运河的开发上,一是要增加一些水上休闲项目,如水上的茶吧、酒吧等项目,还可以利用龙舟和戏船,开展一些民俗旅游活动和水上表演项目;二是要开发运河水上的餐饮和商贸活动,把扬州特色的工艺品、食品设置在船上,增加消费的方式; 三是打造运河两岸的广场文化,开展一些扬州文化展出的活动,组织扬州戏剧的演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带动地方民间艺术社团的发展。

扬州除了打造运河,还可以利用运河水系把扬州的主要景点进行串联,打造扬州运河水系两岸文化。例如,沿着瘦西湖水道,从大虹桥到盆景园,再到御码头、天宁寺、史公祠最后到个园的路线。水系两岸景点比较密集,沿途做好旅游指示标志,外来的游客完全可以自己从瘦西湖走到个园,还串联了好几个鲜为人知的景点。这种游览方式较导游组织的游览更加惬意,游客在自主的游览中更能在潜移默化感受扬州城市的历史文化文化品牌。扬州的旅游也可以从报团游转变为自驾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3 在城市的建设上突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这是同志对扬州的期望。近十年扬州的城市面貌上有了大的变化,变得更加现代化了。但在城市建设中还要更加突出古代的文化。扬州双博馆就是也很好的例子,馆呈荷叶造型,娉婷立于明月湖畔,柔畅无棱的设计与这座运河城市的水韵古秀相得益彰。再以文昌路建设为例,道路上有唐代砖塔、宋代古井、元代银杏、明代阁楼、清代衙门……号称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因此,在打造扬州道路、广场、公园等城市形象建设中,不仅要保护挖掘现有的文化元素,还要加入扬州历史文化的元素体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

3 扬州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扩大扬州文化的载体的范围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它们和有形的文化遗产一样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传承扬州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3.1 打造扬州精美工艺的文化品牌

扬州的传统工艺十分发达,它们是扬州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较为著名的有漆器、玉雕、剪纸、刺绣、通草花等。特别是扬州的漆器和玉器,历史以来一直代表着全国的最高水平。近年来扬州的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甚至被其他地方赶超。扬州的工艺文化要与扬州的旅游景点结合重点开发,打造一批具有扬州特色的工艺品,宣传扬州城市文化品牌。

3.2 打造淮扬菜系为主的美食文化品牌

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扬州的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并在烹饪上善用火候,讲究火功,具有南北兼容的饮食文化底蕴。另外,“扬州老鹅”扬州炒饭、扬州酱菜、扬州早茶文化等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为打造扬州宜居城市创作了重要条件。

3.3 打造扬州民俗文化为主的宜居文化品牌

扬州民俗文化蕴含着扬州人特有的精神传统、思维方式以及对美好向往,体现了普通大众的创造力。扬州特色的民俗如曲艺文化、早茶文化、沐浴文化等。扬州的民俗文化代表了扬州人生活方式。扬州这种舒适休闲的民俗文化也吸引着更多外来人口来扬州安家落户。

4 扬州城市的名人效应与城市的文化精神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借助历史名人的效应,来打造城市的品牌和文化精神。以江苏的城市为例:淮安是的故乡,在淮安有总理最大的纪念馆;连云港因为有山叫花果山,打造的是大圣故里的城市品牌。扬州历史名人众多,比如扬州八怪、鉴真大和尚、朱自清等。扬州城市品牌也借用名人效应,特别是扬州八怪,鉴真。但这些名人效应对塑造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精神还不够。前段时间有人想请“韦小宝”来代言扬州,甚至还想打建造一座以韦小宝为主题的鹿鼎城主题公园。万幸这个计划搁浅了,不然扬州历史名城的精神有要被摧残了。这种做法是很不合时宜的,“韦小宝”是金庸笔下虚构的一个小人物,经常靠着自己的运气化险为夷,因祸得福,最后大富大贵妻妾成群。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正好满足了当今社会中一些好吃懒做,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之徒的思想。和扬州的传统的文化精神格格不入。扬州有自己优秀的精神文化,如扬州八怪的愤世嫉俗;鉴真双目失明六次东渡的坚韧;史可法抗清誓死不屈;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气节。这些都是扬州城市精神的灵魂所在,需要我们深层地挖掘和打造。

5 扬州城市文化品牌的视觉设计

5.1 扬州城市的主题色彩

城市的主题色彩是指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外部物体的主题色彩。城市色彩是城市品牌对外宣传的主要视觉要素,主要体现在车站、广场、商业中心、城市公共交通等户外的宣传中。如果城市没有自己的主色调就不会给人耳目一新的独特印象。城市的主题色彩要体现城市的文化传统,“春风十里扬州路”“绿杨城郭是扬州”等古诗词中都体现出古扬州的绿色。扬州是一座绿水相依、风景秀美的生态之城。扬州城市定位“生态宜居”城市,绿色成为了它的主色调。因此,扬州在城市的宣传和公共空间色彩上应该以绿色为主导,突出美丽、生态的特点。

5.2 扬州城市的视觉元素与视觉形象

扬州的名胜古建筑较多,对这些名胜古迹的形象提炼也就形成了扬州特有的城市符号。扬州常用的视觉元素有:五亭桥、文昌阁、仙鹤、运河、杨柳叶等。“五亭桥”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它代表了扬州园林的北雄南秀风格的典型代表,成为扬州的鲜明符号。五亭桥正面视角为三个亭,形象神似“众”字,也符合城市符号的特点;“仙鹤”视觉元素主要源于古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运河”视觉元素是因为扬州被称为“运河第一城”;“杨柳叶”视觉元素主要是因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亲自沿运河两岸河堤植柳。这些视觉元素再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祥云、马头墙、竹叶等元素结合,充分体现了扬州城市的文化内涵。

5.3 扬州城市视觉形象的传播

扬州城市视觉形象确定后,要充分利用城市各种条件来宣传推广,如扬州的旅游景点,城市道路、广场、户外广告等都要系统规划宣传。还要在城市举办的大型经贸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中进行集中宣传。最后,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网络、电台等宣传城市文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城市的宣传作用越来越大。新媒体技术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还可以与受众互动沟通。对城市的宣传和城市品牌打造具有不可比拟的影响力。

第4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一)城市文化品牌研究

对城市文化品牌进行研究的学者比较多,学界从各自不同研究视角、理论和方法来探究城市文化品牌问题,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外,最早提出城市品牌概念的是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的凯文•莱恩•凯勒教授,他认为城市品牌是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复杂体系[1]。国内围绕城市文化品牌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城市文化品牌的理论研究。以田根胜、曾望军等为代表的学者对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城市文化与市场及资本的对接与转化进行了研究。田根胜认为,通过文化资本的运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2]。曾望军认为,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活动、建筑风格、文化氛围、文化产品等共同构成具有鲜明特性的城市文化品牌,代表着城市在国内外社会公众心中的总体形象和评价,并提出用品牌效应来塑造城市形象,通过实施科学的战略管理,实现文化与市场对接,完成文化向资本的转化[3];二是城市文化品牌的实践研究。许多学者从实践方面对诸多城市进行了研究,并就相关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针对性地提出了思路和建议。如余霖对鼓浪屿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塑造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其存在着品牌塑造的高度和深度不够,主观决断多于客观科学定位等问题,尝试重新规划鼓浪屿品牌塑造战略和流程[4];张平分析了张家港的城市文化品牌特色,对其文化品牌塑造提出了合理化构想和建议①;谢朝清通过分析研究连云港的文化特征,明确提出了连云港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战略,并指出其最终目标就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5];曹锦扬分析了南通现阶段城市文化的特点,为南通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供了策略[6]。

(二)文化资源整合相关研究

文化资源整合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选取和价值再造的过程,根据市场的需要加以集中优化,形成具有较高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文化资本[7]。随着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资源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中的支点作用,认识到文化资源整合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关键。许多学者对文化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提供了方法和策略。主要研究路径有:一是针对文化大省进行文化资源整合的研究。如陈野研究了浙江文化资源及现状,明确了传统文化资源是浙江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指出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粗放、盲目、低效、闲置、难成品牌等问题,并提出山水生态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青瓷石雕文化、经典名作、宗教文化、农村传统民居等传统文化资源整合的构思[8];何炳武等学者对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研究,指出存在着开发保护不够、保存现状堪忧、传承力度不足及研究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文化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即开发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利用与传承古籍文献、积极挖掘并申报非遗项目、宣传和推广特色文化等[9];二是针对城市进行文化资源整合的研究。如王克明对天津文化资源及现状进行了研究,强调整合开发天津文化资源应遵循的原则,并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培养和挖掘文化消费需求、重视现代科技和创意、推动文化企业整合重组、发挥民间力量开发文化资源等五个方面对天津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10];王伟等研究了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概况,提出景德镇加强陶瓷文化资源的整合,可以从加大资源保护力度、维护品牌形象、加强产学研联合,以及政府要加强规划和引导等四个方面进行推进[11]。

(三)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关联机制研究

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前提和基础是整合文化资源,围绕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关联机制问题,许多学者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如:曹萌探讨了辽宁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品牌建设战略,提出了名人牌、名地牌、名产牌及艺术牌“三名一艺”的文化品牌建设战略[12];王运涛研究了郑汴一体化过程中的文化资源整合问题和郑开两市的文化品牌建设问题,提出要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科学有效地界定用来打造品牌的文化资源,形成文化资源整合战略和品牌建设思路,寻求有效的方法打造品牌,并做好品牌的保护、保值、增值和创新[13];关睿研究了武汉市城市文化资源及其整合现状,对如何处理开发城市文化资源和建设城市文化品牌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4];汤建中则围绕吴文化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京杭运河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穿越了苏州、无锡、常州、宿州、齐宁等五个城市,于是提出了打造常州“运河五号”城市文化品牌[15]。综上所述,围绕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品牌的研究,通常都是通过梳理城市文化的演变逻辑,探讨文化资源对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资源背景下城市文化品牌的特征,从而揭示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关联性,旨在塑造具有城市鲜明特色、传承历史文化、被市民所认同的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整体而言,目前有关文化资源整合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研究,重点尚停留在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层面,对文化资源、政府组织、公民素质等要素对城市文化品牌的影响认识尚不足,对城市文化品牌如何精准定位、政府如何主导、市场如何运作、市民如何参与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基于文化资源整合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分析框架

城市文化是城市特有的一种气氛,也是城市的特征和灵魂,具体而言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16]。物质文化可分为城市景观、文化产品及文化设施等三个类别,包括城市建筑、城市面貌、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道路交通、文化馆藏、生产条件、经济水平,及特色鲜明的各类文化产品等,物质文化是有形的,但也能反映出城市的价值观念、历史文化、城市精神、民俗风情等,是塑造城市外在形象的客观载体;制度文化可分为文化法规、机制体制及战略规划等三个类别,包括各类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约束着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是维持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制度支撑,特别是政府组织,其制定的制度、政策及规划等,对所在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精神文化可分为市民素质、民风民俗及城市精神等三个类别,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体现在城市的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特别是城市精神,凝聚着城市的思想精髓,是城市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引领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概括而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彼此相互关联,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物化体现,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统领,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文化综合体系。文化资源整合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密切关联,文化资源整合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则是文化资源整合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来打造出特色鲜明、公众认同、符合城市个性和未来发展的城市文化品牌,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美誉度。基于文化资源整合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分析框架如图一所示(见下页)。

三、基于文化资源整合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地方实践

文化资源是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要进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首先必须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在整合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出符合城市个性特色的、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被受众群体广泛接受的城市文化品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城市通过整合该市的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大力推行凸显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表1所示。四、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流程与推进策略

(一)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流程

城市文化品牌塑造需要在整合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定位、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文化行销等三个方面构成一个相互支撑的完整系统①。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具体流程见图二。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前提是在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把握城市定位。所谓城市定位,就是充分发挥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的优势,据此拟定城市未来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简单的说就是给城市找一个主题,主题就是作为城市文化特色、核心价值、优势资源等集中反映的“魂”,再根据主题提炼出城市的核心价值。而城市核心价值,是指一个城市具有根本性的、不可替代性意义的价值,是一个城市差异性、城市精神的核心源泉。比如一提到成都,大家想到的就是“花重锦官城”的景象和闲情雅致的生活场面,一提到上海,则是作为国际大都市标志的繁华外滩和紧张工作节奏。城市精神作为文化资源长期积淀的产物,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因而是深邃而抽象的。要让城市精神为世人接受和广为流传,就需要发挥想象和创新,使抽象的意蕴具象化,这就离不开文化创意。所谓文化创意就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创意与文化的两种力量结合使得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和提升,将可能变异消融的传统文化转化为现实文化。文化创意具有的点石成金的力量,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譬如,西湖是杭州城市文化的经典代表,西湖上的断桥因为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成为坚贞爱情的象征,在江南地区随处可见的一座普通石桥通过文化力和创意力转化为西湖文化精神的象征。文化创意使抽象的城市精神具象化,为塑造、传播、宣传城市精神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文化创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定位具有鲜明城市文化特性的城市文化品牌,使之呈现文化创意的效果。城市文化品牌就其内涵而论,一定是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的,因为唯一性就是特色,特色是城市文化品牌的生命力;就其感观而言,一定是具有强烈可识别性的,是能够在一定区域内独树一帜的②。进行城市文化品牌定位,首先要确定城市文化品牌的载体,该载体可以是自然或人文景观,或是某个名人,或是代表一个城市特性的系列形象组合,也可以是某个产品。比如,以“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而闻名天下的瓷器就是千年瓷都景德镇最有价值的名片和金字招牌,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地深度体现“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的景德镇精神和陶瓷文化资源特色。再如闻名遐迩的成都“娇子”品牌灵感来源于大熊猫“娇子”,珍稀而憨憨的大熊猫将成都人休闲文化、对生活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好地诠释了天府之国成都的休闲文化。城市文化品牌确定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的文化行销,鲜活地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意蕴。比如由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组成的“铁三角”联合打造《印象•西湖》、《印象•大红袍》、《印象•丽江》、《印象•普陀》等系列《印象》作品,巧妙地利用文化创意宣传城市文化品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代表作《印象•刘三姐》创意团队把广西举世闻名的两个旅游文化资源———桂林山水和“刘三姐”的传说进行巧妙的嫁接和有机的融合,利用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把广西的音乐资源、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完美地结合,让阳朔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从一个新的角度升华了桂林山水。

(二)推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力推动,也需要遵循市场“无形之手”的规律调节,更需要作为建设主体的广大市民的认同和参与。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市场及市民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政府的职能在于定规立制、谋划规划、调节控制等,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主导、统领作用;市场则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城市文化品牌进行市场营销,推动城市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从而在受众心目中形成明晰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市民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主力军,也是重要推动者和受益者,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决定着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最终的效果。因此,只有政府、市场、市民三者协同合作,上下联动,才能真正推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1.政府主导

政府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关键性作用。可以说,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品牌、怎么建设、预期效果如何,其关键点就在于政府如何作为。政府应当主动出击,结合城市文化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关文化法规,建立相关机制体制,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中,把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有效引导、推动、跟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出具有城市特色与个性的城市文化品牌。目前,许多地方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城市应当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重庆把城市文化品牌构建、城市经济模式设计、城市战略定位、城市主题设计融合在一起,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区域经济环境等城市特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山水之城、激情之都”和“红色重庆”作为城市文化的两个基调,城市文化品牌围绕这两点进行规划、进行创新组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①。而千年瓷都景德镇充分利用陶瓷文化这个最为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启动老城核心保护和利用区、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园区、陶瓷文化创意新区等三大文化功能片区建设,大力宣扬“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的景德镇精神等各种有效措施,形成了浓郁的陶瓷文化氛围,“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历史盛况正再一次呈现。

2.市场营销

“得品牌者得市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实际上就是一个商业化运作的过程,也是与市场充分沟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过程。城市文化品牌一经确立,对其进行推广,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市场营销。市场是一个动态系统,市场运作的过程一定要以物质作为媒介。根据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加强城市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的建设,鼓励文化产品的创新创意,以此推动城市文化品牌的物质化,增强受众对城市文化品牌的直观认知。对城市文化品牌进行市场营销,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进行整合营销。根据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目的和受众群体的特点,整合各类传播媒介、公关资源与营销渠道,围绕城市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以强化对城市文化品牌的认知为目的,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营销活动;二要充分运用新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城市文化品牌进行营销不能仅停留在主流媒体和广告宣传方面,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微博、微信、游戏等新型媒介;三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鲜明的政府网站。城市的政府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对外窗口,把城市文化品牌相关的标识、口号、色彩、风格等元素融入其中,特别是建成英文版的政府网站,是进行城市国际营销的最有效的渠道。如,杭州市政府官方网站很有特色,融入了西湖的典型景观,以绿色为主背景色,还可直接链接到英文版网站;杭州宋城的王牌节目《宋城千古情》,将传统舞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演绎了岳飞、梁祝、白蛇传等经典故事,每天进行多场演出,让观众对杭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其视频及相关材料在网络上也大作宣传,实行网上订票等,通过多渠道的市场运作,成为了杭州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之一。

3.市民参与

第5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关键词:城市文化;设计;视觉传达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38-2

在两会期间曾说过,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而一个国家是由若干个城市所组成,每个城市文化实力的体现,才是国家文化实力的体现。因此,全面打造城市文化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城市文化的表达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资本趋利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塑造自己鲜明独特的城市品牌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城市经营者们努力将其城市文化浓缩成城市品牌,而城市品牌最形象的象征符号就是城市标志,城市标志承载了展现城市面貌的重任。城市标志不是简单的花卉、雕塑、徽标等,而是从体育、政治和自然环境等特色中,折射城市的某中精神内核,像大连的足球、深圳的垦荒牛、洛阳的牡丹花等。不过更多的城市形象标志比较单一,缺乏相配套的系统予以展示,城市文化展示起来显得单调,感染力和冲击力都十分薄弱。因此更好的艺术设计,会从根本上全面、精确、系统地完成城市文化的表达。

二、城市文化的具象化

设计在如今人类生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小到一个钮扣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设计。而城市文化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必须要将其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民众,这时就需要通过设计,让其变成一种具象的且可被广大民众接受并认可的一种直观符号。

(一)艺术设计

1.中国民众的传统文化情结

首先,面对如今世界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艺术设计需要用其本身的个性化来压倒共性化。而一座城市的文化更应该体现自己内在的特有属性,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国家在五千年历史中衍生出来的东西,有意识地展现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其次,中国人很古典,甚至很老派。大部分民众无法融入西方的文化内涵中,他们吃饭不需要拱顶落地窗,需要的只是青瓦屋顶,木质栏杆。不需要大块色系的油画点缀,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浮雕门窗。因为他们几十年的生活方式和地域特色,注定了本身无论如何接受西方美学理念,内心守旧与怀念的心思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情结。

2.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设计

(1)当代设计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于西方,于是作为东方的我们,学习与运用的时候都是按照西方美学理念在中国进行设计。尽管我们看到那些设计,很优秀很洋气,但是我们对此除了欣赏外,却没有从心底对它产生认同感,因为那些不是我们的文化,没有我们的特色。现如今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后,渐渐地富有中国元素的设计越来越多地被呈现出来,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吴良镛的北京四合院,都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美学理念。

(2)艺术设计的传统文化需求

传统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思想和思维方式,深深烙印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评判标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进步。在城市文化的设计中更是需要把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等有机结合,体现我们特有的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学特点。

3.艺术欣赏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由于现在通信领域的发展,民众对信息的摄取途径越来越多,知识程度越来越高,进而导致其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当初的惊艳只是因为世面见得少,这种情况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对设计可以说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为了满足挑剔的普通大众,当代艺术设计越来越注重新颖创新和新奇变化。这其中对于民族文化的融入,古典元素的应用,成为了当代设计者摄取灵感重要的手段,因为当无穷无尽的东方文化借助严谨的西方设计理念展现出来的时候,它的可能性可以无限广大。

(二)城市文化设计的具体表现方法

1.定位城市形象

定位城市形象需要从城市文化的内涵着手,具体分析城市的文化特性,从城市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来挖掘城市文化。定位城市形象不仅停留在外在系统建设的表现上,还要创造具有特色内涵的城市形象。

2.城市文化的传达方式

信息传达的媒介无外乎文字、声音、图像三种,而在城市这种复杂而又多面的结构中,最直观和有效的传达媒介,就是图像。因此城市文化作为抽象的概括符号,需要图像,即视觉识别系统承载城市形象的传达。

三、视觉传达的途径和方法

如今,图像,成为了文化之间一种复杂而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它影响着文化和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从佶屈聱牙的哲学思考到大众媒介喧嚣的生产制作,伴随着技术和图像的奇观化组合,民众置身在大量的媒体、材料、空间的影像中。与此同时,生产、媒介、仿像、话语、现场、意识形态等概念,也逐渐共同构成一个图像表达的全新境界。而图像作为城市文化表达最直观的体现,以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传播,成为城市设计者研究的重点方向。

(一)户外广告

户外广告,就是在户外的特定场所内,根据不同的对象,提供视觉传达沟通的广告物。户外广告是城市文化形象的符号之一,它牵动着城市文化的神经。

1.户外广告的文化责任

城市里生活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被街道上的户外广告所吸引,而户外广告也就渐渐地成为了人们对城市的特殊判断符号。户外广告几乎是城市的脸,为广告主带来合理回报的同时,也可以美化城市市容。好的广告设计可以和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比如公交车上的广告,它设计非常精良,不仅考虑到了汽车的机构,还考虑到了汽车本身的运动特性。而橱窗的广告设计更是新颖独特,它的物品排放错落有致,有着非常浓厚的艺术气息。每一座城市都会根据自己特有的属性,影响并且满足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城市中的户外广告,尤其是创意优秀的公益广告,更是对每个城市居民有着感染熏陶的能力。城市建设如果可以利用好户外媒体的搭建与展示,通过特点鲜明、主题健康的公益广告,就可以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人们在社会中的责任感。

2.户外广告对城市文化的作用

(1)户外广告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尺,是人类发展的方向。文化的沉淀对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其实折射出的是人类文化。城市文化包含了各个方面,包括民俗、节庆、商业、饮食、休闲、旅游、生态、建筑、历史等文化。而户外广告牌承载着这些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属于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2)户外广告有助于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

我们国家的城市应当学会利用户外广告的展示,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比如大连,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不仅在城市建设方面力气下的很大,而且进行的非常早,还善于利用品牌效应的广告推广模式来宣传城市,最具价值的广告品牌就是“大连服装节”。在服装节举办前后,大连都会不遗余力地宣传,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本身的社会效益和城市品牌效益。又如,我的家乡河南南阳,十五年来,每年都要举办“玉雕文化节”,节前各种户外广告铺天盖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厂商前往。渐渐地成了南阳城市文化品牌。如今,说南阳必谈玉雕,谈玉雕必聊南阳。

(二)公共空间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是供给市民们活动的空间,属于公共休闲场所。在社会不断地发展下,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更多功能性的意义。

1.公共艺术对文化城市的作用

在公共艺术进入城市建设范畴后,有着美化城市环境、形成身份归属感等作用,进行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西班牙,毕尔巴鄂这座偏僻的小镇,展示了其“古根汉姆博物馆”后,就让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家喻户晓,往来旅游的人次也是逐年上升。现在这座博物馆已经成为毕尔巴鄂的城市标志和象征。这足以说明公共艺术在进行城市文化展示和塑造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2.公共空间与生态艺术相结合

成都的活水公园,其多功能性以及寓教于乐的特点都展示了新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那就是在合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表现方式创造人性化的生态景观。这其中加入的“天人合一”古典元素成为其文化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成为了城市文化的核心与内涵。

(三)城市灯光景观

现在的城市,渐渐都成为了不夜城,灯光成为了夜晚城市最直接的视觉表达手段。而如今利用灯光照明以及城市功能布局,还有空间环境设计相结合,展现夜色中的城市内涵,成为了很多城市文化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

1.灯光景观对城市的作用

光影对于建筑以及城市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艺术价值。好的光影效果可以改善建筑的环境质量及其功能效益,不仅提高了其视觉的功效,营造了环境氛围,还加强了其展示的效果。光让城市更有活力,它把城市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无限的扩大,不仅丰富着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还促进了商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展示了城市文化的不同风貌。而新世纪的城市需要的光亮更具有个性、典雅、宜人、优美,以显示出在展现城市文化中光所独有的感染力。

2.如何运用灯光体现城市内涵

目前,将灯光运用的淋漓尽致的城市,要算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引流潮流。白天人们穿梭于各色建筑物中,晚上十里洋场霓虹闪烁,这座沐浴在海风中的不夜城,独具魅力。如今我们想起上海,就不禁会想起霓虹灯的光影浮动,这就是上海特有的绚丽风景。它给人一种现代、时尚,并充满物质的感觉,体现着城市独有的文化气息。

(四)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的载体,属于城市文化最为关键的表达方式。它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景观,也是重要的文化标志。就像青岛的栈桥、上海的城隍庙、西安大雁塔、武汉黄鹤楼、杭州雷峰塔、郑州二七纪念塔、北京四合院、苏州园林、拉萨布达拉宫一样。这些建筑在漫长的城市化进程中,渐渐地沉淀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标志,被民众认同和铭记。所以具有符号特色的建筑设计,可以避免现代化城市之间的雷同,同时也弥补了人们视觉上的审美疲劳,用一种细腻和耐人寻味的视觉传达方式,来表达城市的文化和精神意境。

四、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给普罗大众。而如何将城市文化这种抽象概念,用简单而又有个性的形象来传递给民众,就需要设计者进行有效的设计。在所有媒介的传递中,视觉传达是最直观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城市文化设计中引入视觉传达的策略,可以让城市文化用一种简洁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李菲.论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1).

[2]王梦.浅析民间艺术的发展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

[3]肖德荣.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4]梅保华.关于城市形象问题的思考[J].城市问题,2002,(05).

[5]孙小付.传播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

[6]陶冶.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信息的传播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

第6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关键词:内容产业 路径探索 纵延横拓 多元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B

长期以来,城市广电媒体在改革发展中都难以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的问题。现在又遭遇新媒体的挤压挑战。城市广电媒体如何突出重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拉长加粗产业链条,从而达到既能有效分流改革整合多出来的富余人员,又能壮大自己经济实力、跳出广告加联办协办节目的单一创收模式,增强“造血”功能的目标,是许多城市广电媒体的决策者们积极思考的问题。可以说,生财乏道、路数不宽、难以创新是时至今日不少经济后发地区城市广电媒体的最大困惑。对此,笔者结合自己长期在新闻宣传和经营创收一线工作的实际,谈些破解难题的办法。

一、思路就是出路,办法是为困难准备的

客观地说,各地城市广电媒体在十多年的改革整合中,对做强做大广电文化产业有过不少探索和实践,如,尝试创办电视购物、广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产服务公司等。但是不少经济实体的效益却微乎其微,有的欠下不少外债,有的招录了人员却难以分流。虽然城市广电媒体的产业发展总体上年年迈新步,从来不停步,但前进的步伐不大,难有大的改变。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没有到位,从业人员思想僵化,害怕丢掉公共服务事业性质的身份,发展广电文化产业缺乏内生动力。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约翰·布兰德曾说:“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一只脚停留在20世纪,另一只脚迈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的城市广电媒体,特别是经济后发地区的广电媒体现在就处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媒体的现状没有大改观,经营创收跟十年前大致相同,媒体运营费用仍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加广告和联办协办节目的收入,或依赖内容产业的延伸赚取一些活动经营收入等。而另一方面,广大受众和媒介市场早已进入21世纪。当传统电视受众依旧定时定点守候等待收看高质量电视节目时,新生代受众早已将视线转移到了互联网、手机,享受着更为精彩的多媒体平台的体验;当广电媒体穷尽伎俩拓展新广告源时,覆盖面更广、影响更大的网络媒体早已抢走了一部分稳定的广告资源。地方城市广电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繁荣发展,必须加大投入,不断研发新节目,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创收领域,以拉长加粗产业链条。说到底,必须有钱投入。可钱从何处来?笔者认为,挣钱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城市广电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一要在理念上终止“剪刀加浆糊”的思维,告别克隆、模仿、小进则满的慵懒习惯,安心精进地创新、创造、创业;二要坚定不移地树立“爱拼才会赢”的信念,积极思考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中国人有置死地而后生的胆魄。当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奋战“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办好“超越自我、成就一流”的文化产业,就看我们有没有雄心、决心、信心和耐心;三要脚踏实地地创新、创业。在保底增值、扩容增量、新办产业、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工夫。

二、出路就在脚下,做必做到位、做成功、做出特色

拓展延伸广电文化产业,不是光靠理想就能奏效的,要结合实力、资源、成本、回报等因素,回到现实中来看效益、看结果。而效益和结果如何,取决于你怎么去做。盐城广播电视台大门口镶嵌着一个励志牌:“做必做到位、做必做成功、做必做出特色”,这也是全体干部员工必须恪守的职业追求。把想的说的变成做的,把做的变成效益和口碑,就必须咬定目标、百折不挠。比如,我们的经济信息部过去主要依赖房地产开发商和汽车营销商上门做广告,2004年至2008年4年中,创收曾以每年100万元左右的速度递增,最高达到1000万元。从2009年开始,他们通过举办房博会、家装建材博览会、汽车展销会、车友俱乐部、电动车促销、家装设计大赛等,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到2012年实现营销4200万元,两年多经营创收翻了一番。可见内容产业的拓展延伸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路就在脚下,但并不代表脚下的路就是一马平川。市场变化莫测,发展广电文化内容产业也不一定包赢不输。但我们不能因为前行的路上有风险就止步不前。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该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迈进以及如何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如何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大踏步前进呢?笔者以为:

(一)牢固树立机遇就在眼前、不抢抓机遇就坐失良机的观念。因各地经济基础不同,地方城市广电媒体的经济实力差异很大。有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台的年创效益超过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两个省级台,所以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界别城市广电媒体的产业发展。2012年江苏广电总台一个《非诚勿扰》电视栏目就实现广告招商20多亿,这充分说明高质量的栏(节)目是能够赢得高广告回报的。盐城广播电视台2012年仅联办、协办节目这一项,就获得经济效益两千万元,这也充分说明传统的经营创收模式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崛起而完全丧失市场。但同时也应看到,地方城市广电媒体面对着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同行的上下挤压、多重挑战,只有抢抓机遇,拓展内容产业生产、扩大创收途径,才能夹缝求生,突出重围。因此,地方城市广电媒体从业人员要坚决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自满情绪,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开拓新的经营创收领域。

(二)围绕广电内容,用足用活资源,积极向纵向延伸。怎样才能稳步走好产业拓展之路?起始阶段要注重资本积累。一要整合现有资源,不失时机地开展会展、演艺、演讲、展销、新媒体延伸等经营活动,拓宽创收渠道;二要扩展培训体系,做大培训经济的盘子;三要有计划地投资影视拍摄生产,拓展新的经营空间。

(三)结合广电行业特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横向拓展。地方城市广电媒体在双重属性、双重效益、双重规律、双重任务的界域范围内,完全可以放宽视野,上下左右相互联动,实现媒体之间、跨媒体之间、跨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例如,去年盐城广播电视台与当地4A级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合作,投资苏北首家影视剧拍摄基地建设。基地刚刚建好,就迎来好几家电视剧剧组,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第7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一、全球网络城市间的层级体系及文化同化问题

城市间的层级体系,主要体现为小城被大城覆盖、大城被全球趋势同化。下级城市在通过区域性联系与大城市连接时,其“国际性”确实存在,但不直接体现为小城本身的形象,而是作为全球城的一部分出现。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交通、金融等转换枢纽,汇集了各种机会与资源,而小城一方面依附于大城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作为大城的产业转移地、人力来源地、制造业原材料产地等。此时周边地区看似在大图景中“隐形”了,但只是被整合进了一个点,整片地域的特点便集中表现在其最突出的大城市上。城市网络相互连接,牵一发而动全身。周边小城的变化与进步,也都作为大城市某一方面变化来体现,进而影响全局。而就大城市而言,城际关系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求各方按照一个规范的“标准”进行活动。美国《网络力量》一书的作者格雷瓦尔②提出:“网络由标准凝合,即网中各方共同参行的行为准则或观念。”而同一标准的实行有助于社会的协调,如同用同一种语言建造巴别塔,因为语言(标准)的相同,人们能够尽可能以最大效率进行工作。格雷瓦尔将推动社会协调的标准称为“网络力量(NetworkPower)”。践行同一标准的人越多,这股力量就越强大,而当这种力量过于强大时,就有可能变成一种价值同一性的暴力,以统一标准威压地方标准,使地方在该标准的同化下丧失自己的特色。瑞泽尔在《社会麦当劳化》一书中,不仅以麦当劳代指美国快餐,更以之比喻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的侵袭,对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无论在全球何时何地,人们无论踏入哪一家麦当劳,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制服与菜单,服务员脸上挂着同样的微笑。而在全球网络中被网络力量同化的城市之间,人们移步换景,各个城中也都是一样的高楼汽车、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节奏像在麦当劳中就餐一样,总想要追求高效,想要不出所料,想要性价比最高,想要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中。“麦当劳化”不仅仅只是美国化,而是全球化中以发展为导向的观念在各地共同作用之结果,因其与当代快节奏发展之价值观相吻合,所以火速流行。处在全球化网络核心位置的大都市们一开始在这种同化中起引领作用,但很快自己也跌落为受害者,且发展越快越首当其冲。大城自身原有的城市文化,则在同化转变中,或与外来文化价值相融合,或直接被外来文化价值所取代。全球化在潜移默化地使全球文化趋向同一,使小城在大城的威权下隐身,大城文化在国际潮流中消失。无论是大城还是小城,在全球化的冲击中保留住自己的文化之根尤为重要。瑞泽尔在2004年提出了“有意义的全球本土化”③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城市本土文化在与全球文化融合时,要在自己原有、独特的文化基础上,借鉴国际通用模式改造升级,最终落脚到具有更新意义的新城市文化。而在做到这一点之前,认清城市本土文化脉络到底为何是关键的一步。城市文化脉络是城市历史积淀的体现,是城市形象建设的基石。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是凭借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享誉全球,只有在历史文脉中认清、把握自身特色后,才能够更好地在全球化的文化浪潮里站稳脚步,或与外来文化融合、在对外交流传播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我国对外传播中的城市形象建设现状

(一)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主要渠道

城市形象的对外塑造与其所依赖的媒介有关。如在美国时代广场布置城市旅游广告,就需在很短的时间内,结合声音与影像,集中突出其旅游文化价值;而在网络平台城市宣传片,就有充裕的时间来展现城市的各个方面,塑造相对多面的城市形象。根据有关国际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调查发现,以广州为例,约有50%的受众对中国城市的了解渠道为人际传播,即根据曾到过广州的朋友的描述留下城市印象;约40%的受众通过母国媒体了解中国城市;而大陆和港台媒介的效果加起来不到20%④。就传统媒体而言,以往我国主要以官方媒体进行正统外宣。2016年底,中央电视台向世界推出了多语种的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整合了国家媒体对外传播渠道。CGTN下设六个频道,以中、英、西、法、俄、阿拉伯语等语言传播。除北美、非洲和正在筹建的欧洲分台外,CGTN还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新媒体集群。在“走出去”过程中,国家媒体进行了极大的努力,但具体到城市形象的建设效果,却留有争议。以广州为例,在穗外国人最常使用的中国传播媒介为电视,网络次之。电视报道虽然在国内受国外观众青睐,但在真正走出国门后的效果,相较外国受众的母国媒体而言就逊色不少。且过于官方的发声往往缺乏亲和力,特别是在当下网络数字媒体发达的背景下略显僵硬。近年来,我国城市形象建设也在与新媒体结合、开发新渠道,如通过网络平台城市宣传片、借用广告与营销手段将城市形象推广出去,改变由政府一张嘴发声的状态,与民间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城市形象,以比较亲民的渠道与内容打动国外受众。同时,我国也积极与国外媒体进行合作,扩大受众群体,让世界一起“讲好中国故事”。

(二)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主要内容特点

总体而言,无论媒介如何,国内城市形象对外传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宏观叙事与个人故事相结合,经济符号与文化符号相结合,以及利用共情元素进行编码。以往国家宣传片倾向于以宏观视角来进行宣传,在整体发展角度呈现城市风貌,借助旁白或音乐画面来自上而下地“灌输”,而较少以市民个体叙述的方式来讲故事。近年来,此现象有所改善,城市宣传片中增添了许多个人元素,以个体为主讲人来叙述城市体验,或借城市中的角色(工人、教师、先进分子等)作为城市代表形象,以及以外国居民作为主角之一,体现文化的多元性。经济符号一直是城市宣传的重点,对内对外皆然,而文化符号则是城市在进行旅游宣传时必定突出的因素。经济的发展体现在各种数字、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动静画面和激昂的音乐中,而文化符号则是本土文脉的展示,突出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摆出最著名的文化特征,自然风光或景点建筑等。经济与文化符号的结合,是表现我国城市在快速发展中不忘其文化根源、进行“有意义的全球本土化”的标志。采用共情元素进行宣传编码,主要指在宣传中运用国内国外居民都可以产生联系、触手可及的元素,来减少误解、增加共情。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因为受众与传播者所处的文化等社会背景的不同,而被误读。利用双方都熟悉的元素来编码信息,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得到的解读也大致相同,会较少出现因标准不同而产生的负面效应。

(三)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主要问题

究其根本,城市形象的宣传建构是建立在城市本身之上的。全球化和现代化对各个国家的冲击,如马克思所言,让“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人与土地的原有关系被打破后,许多原有的乡土文化、文化形式和精神在异化的过程中渐渐消弭。城市作为现代化人口流动的终点,成为了人们在未知与机遇中摸索探寻未来可能性的操场,在追求其作为经济中心、政治要地的功能时,城市的文化功能被掩盖、被流失了。因此,我国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重塑城市的文化功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是阶段性的,当其经济、政治等职能已实现到一定程度后,文化功能的重塑将被重新提上日程,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审美)需求。全球化带来的许多损毁是不可逆的,但一个城市的历史也是不可摧毁的,历史带来的文化气质同理。在全球化中重塑城市的文化功能,一方面在于维护和延续其历史文脉、用复古精神来填补城市的文化空缺,另一方面则在于塑造城市的全球文化形象,使城市在全球互动下成为一个开放的对外文化交流交往空间。其次,就我国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而言,虽然各专家学者在努力拓展新的传播渠道和技术,眼下主要的对外传播依然是以单方向灌输为主。城市形象不仅体现在公众媒体的影片与报道中,更是在受众与城市的交流中、在受众的意识中形成。即文化发展不仅仅是需要借鉴外来文化,“交流互鉴”更是要调动外国友人作为信息制造者的能动性,即让文化在中外人民的交流中建设,交流互“建”。因此就城市形象而言,一方面是要在城市建设上规划出中外共建的空间与交流机会,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城内外国居民之口与外媒之力,在传播上达到宣传效果。外国受众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为人际传播,即体现了城市交互在外国受众来本地时留下印象之重要性。因此就人际传播而言,还是应从城市建设上出发,为城市内的外国受众留下良好印象,再借助其自发的与母国受众的交流,达到城市传播效果。

三、城市对外文化传播形象建设的相关建议

第8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旅游文化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文化产业,各地的文化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如何打造衡水湖旅游文化产品的品牌,首先要了解旅游文化产业的特征。其特征如下:

首先,旅游文化产品以服务为主。旅游文化产品品种多样,但主要还是以服务旅游者的使用需求为主要目的,主要是服务于旅游者的。其次,旅游文化产品要有文化内涵。旅游消费不能只是让旅游者花费时间、金钱,也要让消费者在消费之后,除了带走了我们的旅游纪念品,还要让旅游者带走我们当地的文化,满足旅游者内心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从而使旅游经营者能够提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产品。

再次,旅游文化产品依存于市场经济。旅游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它具有了商品的一般特征,即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旅游文化产品的价值如何实现,要以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来体现的,同时还要给旅游经营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否则市场经济的产业链就不能形成,旅游文化产品也不能进入市场。

最后,旅游文化产品具有地域性。尽管旅游文化产品有非生产地交易的可能,但旅游者只有到旅游文化产品的生产地才能够真正地购买到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旅游文化产品。因此,旅游文化产品的地域性非常重要。

二、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战略

一是以地方文化底蕴为根本。衡水旅游产品开发既要保持对传统特色的传承又要注重在传承中突破传统,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包装。当今的旅游产品,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就要在产品的物质和精神功能层面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得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得到提升。旅游产品承载着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多重意义上的内涵,所以在当今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上要充分的理用地区资源,包括地理优势,人文特点等,还要深入的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这就使得我们当地的旅游产品开发有了一定的目标和规范。说到个中案例,最典型的莫过于衡水老白干的一系列产品设计,老白干集团不仅将自己的品牌作为商品,更是作为承载衡水城市特点和文化底蕴的载体,以酒为媒使得城市形象也在传播中得到提升。

二是以主流品牌为主干。衡水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找出当地的主要文化产品,坚持发挥其主干的作用,同时扩大其他文化产品的建设和分支,使其形成相互贯通的文化产业链。同时坚持对主干品牌的开发、利用及广告宣传,以此带动一些辅助产品,但这些辅助产品必须与主干产品相辅相成。

三是依托现代信息服务系统。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利用现代信息系统丰富传统文化,提高衡水湖旅游区的知名度,是目前宣传最有利得手段。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购开始流行,如武强年画,内画,古陶等,现在在网上都有销售,但这些都是零散的,形成不了规模,因此,衡水湖旅游区管委会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在这里既可以宣传旅游资源,也可以展示旅游纪念品。

四是以衡水文化创新为灵魂。武强年画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我们不能总是守着传承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创新文化,发展衡水旅游产品开发的软文化。衡水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它仍需要物质来承载,如侯店毛笔、内画、衡水古陶、年画等,它们都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物来体现的。我们在发展现有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创新文化和丰富文化。

第9篇:如何宣传城市文化范文

【关键字】城市营销 南阳 农运会

一、城市营销

城市营销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树立城市的独特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等方面需求的社会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称。

许多城市近年来也举办了很多大型体育赛事,但是没有达到宣传城市、塑造城市品牌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赛事本身的宣传而忽视城市的宣传。要达到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牌的目的,需利用赛事筹备、举办以及赛事结束后的各种时机将宣传赛事与塑造城市形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一定成效。

二、 南阳的城市营销定位

作为豫西南边陲的省辖市南阳,地处中部内陆,是我国中部内陆的传统农业大市。赵秀玲(2008)年提出了“养在南阳”的品牌。南阳适宜养生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宜人

南阳古称宛,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良好的地理条件特别能保证人体必要的新陈代谢。南阳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的发展。因此,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美称。

(二)历史文化悠久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百里奚、“商圣” 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处,省级64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14处。

(三)健康中药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中医学教育和研究水平也比较高。南阳通过举办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推出了 “中医药健康养生游”,让宾客亲身感受南阳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独玉文化

南阳以玉雕业而闻名海内外,是我国三大玉器加工基地之一,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南阳独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收藏价值极高。

三、 借助农运会的南阳城市营销方案

(一)筹备期营销

首先通过媒体宣传塑造城市形象。其次通过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官方网站宣传南阳的特色文化。再次,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突出中原特色。

(二)举办期营销

农运会的时间不会太长,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因此,如何把握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营销据点。农运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各报纸和电视的记者会对赛事作大量报道。中央电视台也会每天介绍赛况。

一方面,做好开幕式营销。每次大型的运动会都需要有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开幕式。

另一方面,做好赛事营销。在赛事进行中,会有四面八方的记者前来报道。在此期间举办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各地记者的报道,增加城市的知名度,也加强观众对于南阳的认知和理解。

(三)会后营销

有不少城市在大型体育赛事过后,街道、环境、人文也回到原来的状态,一切照旧。城市营销的努力也就白费了。因此,一旦确立了一个营销的方向,就要坚持下来,将已经塑造的形象做的更好、更完美。

首先是制定城市发展目标,加大宣传力度。第二,进一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的长效管理,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把城市管理和城市营销摆到同样的重要位置。第三,重视对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性开发,并在财力上予以倾斜。第四,在电视台的广告宣传中始终坚持该理念,不断加深观众对南阳的统一印象。

(本文为2009年度河南省南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安海涛、林育祯、曾亚清.大型体育赛事:现代城市营销的有效途径――泉州承办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营销之道.《广告大观:综合版》2008年第11期

2.白雪、韩霞.奥运经济隐性效应分析与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1期

3.靳厚忠.北京后奥运经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体育与科学》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