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

第1篇: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对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我国企业融资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便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MM定理,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价值创造取决于其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完全不受其所需资本的融资方式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对其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内部融资;直接融资;优序融资

一、前言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传统公司财务理论认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价值创造取决于其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创造出理想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结合合理的风险控制,从而实现其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关于企业的融资决策,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条件下,公司的财务结构与其投资决策无关,这意味着外部资金和内部资金是完全可以替代的。然而,完美资本市场假设条件虽然有利于降低理论分析的复杂性,但也削弱了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在现实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对其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1988)①合作发表了“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一文,在文中,他们用股利的支付率来度量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程度,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与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呈正向关系。之后,许多理财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经验证明,并得出了相似的企业投资具有融资约束②的结论。后来,大量实证研究又表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稳定性都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而且,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与组合所体现的融资效率的差异是可以比较的③。既然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效率上的差异,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对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外部筹资方式和内部筹资方式。所谓内部筹资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筹措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主要有企业的折旧和留存盈余;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节省交易费用,可以避免同外部投资者的交涉及签署相应的条款。所谓外部筹资,是指从企业本身以外的对象筹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的④。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债务融资,即通过银行或者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二是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其中,债务融资还可以分为间接债务融资和直接债务融资。间接债务融资是指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融资;而直接债务融资一般是指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外部筹资中的直接债务融资与发行股票融资又统称为直接融资。外部融资既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途径,也是公司所有者向外转移风险的一种途径。

可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各种直接融资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企业自主融资提供了条件。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信息传递效率、市场竞争结构、社会大众的成熟度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对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和组合方面存在一定的低效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对内部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我国企业比较依赖内部融资,但是缺乏对资本成本的正确理解,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

在我国,自1993年税收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很长时间都没有向国家股东进行过红利分配⑤。国企将大量的利润予以留存,国有企业即使已成为上市公司也大多选择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而将大量现金予以留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需求,出于减轻外部融资约束的考虑,企业倾向于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同时,由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不稳固,对外部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还没有充分的选择权。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如果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不足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而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他们并不开放,申请上市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很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比较依赖内部融资方式的现状。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资本成本的理解往往只是基于表面的观察。即借来的债务是有资本成本的,借款利率是资本成本的典型代表;而不分派现金股利形成的留存收益是自有资金,是没有成本的。这是对资本成本概念的错误理解,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资产负债率低,资本使用效率低。

(二)在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融资仍旧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途径。严格来讲,银行贷款属于“私募”融资方式,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经过一对一的谈判而达成的信贷协议。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银行贷款不仅在企业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即使是现在,银行贷款仍是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93年至2004年,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情况为:境内股票融资额为8983.46亿元,占境内股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三者的比重为5.21%;银行贷款融资额为161299.98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93.59%;企业债券融资额为2063.49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1.20%⑥。

虽然,在我国企业可以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比如发行股票、公司债等来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即采用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公募”形式⑦,面向公众发行证券。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很高。例如:我国企业如果选择直接融资,不仅需要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门槛,还需要在融资时支付昂贵的手续费用等酬资成本。另外,为了获得较高的公信度,从而便于证券的发行,还要求:1.准备直接融资的企业要向社会公众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让潜在的投资者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前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2.企业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格验证,确认其可以负担必要责任的能力等等。因此,目前,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途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很大,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三)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上市融资行为的一大特征

我国企业债券的出现是在1984年下半年以后,1986年我国开始正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得到稳步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顺序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一大特征。造成我国企业关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优序与国外存在如此明显差异的原因如下:一是我国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约束了债券的发行。债券市场不发达,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市场化创新不足,以及社会信用水平较低,债权人企业申请发债的审批程序比申请上市发行股票还要复杂、条件更加严格。二是市场基础不完备,当前股票融资非正常的低成本,使不得不还本付息的股票融资相对于既要还本又要付息的债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关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安排内部融资、外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

(一)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下,按照剩余股利原则确定企业的股利支付率,按自由现金流原则来确定企业内部融资的比重

由于企业的留存盈余内部融资事实上是企业股利政策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因此,按照现代股利理论,基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财目标的企业股利政策应该依据剩余股利原则来制定。所谓的剩余股利原则,是指企业制定股利政策时,首先必须依据资本预算决定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然后按照目标资本结构来安排股利政策和融资活动。在此原则指导下,只有企业所有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均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时,企业才会发放现金股利。企业应该把税后净利润首先用来满足那些收益率高于股东最低要求报酬率的投资项目,然后将剩余的现金流发放给股东。而这所谓的“剩余的现金流”也称为自由现金流量。

詹森(Jensen)教授在研究冲突的时候,首次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了定义。他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满足了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资金需求之后剩余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的所谓“自由”,即体现为管理当局可以在不影响企业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将这部分现金流量自由地分派给企业的所有投资者,既可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债权人,以满足债权人的报酬率要求,也可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因此,依据剩余股利原则与自由现金流量原则,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保障股东要求报酬率的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冲突,防止经理人员不经济地运用现金流量(比如投放到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上)甚至是非法地挪用现金流量,一方面,企业必须依据资本预算决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来安排企业的内部融资比重;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将自由现金流量完全地分派给股东。

(二)依据直接、间接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结果,积极发展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

在对不同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时,许多学者以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重的不同,将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类是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主要以日本、德国为代表。根据测算,美国的融资效率平均高于日本和德国1/3。虽然美国的储蓄率一直不高,但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达,直接与间接金融相互竞争,资本的积累、形成、再生和重组水平很高,因而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较高。而日、德两国过分倚重间接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没有形成两种融资方式的合理配置和组合。

在我国,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融资的模式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但是,从长远来看,为了加强社会盈余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应当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增强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三)以优序融资理论为指导,借助我国不断完善的债券市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债券融资比重

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经验,我国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企业的债券融资方式,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债券融资的比重。

关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梅耶斯教授的优序融资理论在西方资本市场的实证中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即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按照如下的优先次序选择融资方式,形成自身的资本结构:1.公司首先偏好于内源性融资;2.由于公司股利政策具有刚性,分红比率很少变动,而公司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经常会出现公司内源性融资无法满足投资支出的情况,公司由此产生了外部融资的需求;3.在外部融资方式中,公司往往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证券,即首先从公司债开始,其次选择可转债等混合型债券,最后才选择股权性融资。可见,依赖内部融资与债务融资已经成为西方现代企业融资行为的一个基本特征。“有资料显示,全球债券市场在2001年上半年共集资9240亿美元,而同期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换债券只筹集了1027亿美元,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约为股市融资的9倍。”⑧正所谓,公司债券是成熟证券市场的“宠儿”。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昕,主编.中国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方晓霞,著.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3]魏明海,等.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4).

[4]张维迎,著.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胡凤斌,主编.资本结构及治理优化——现代公司理论与国企改制实务[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第2篇: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n studied Chinese SME financing, and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on this basis to obtain experience and revelation to China's SME financing.

关键词: 中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借鉴

Key words: China,America and Japan;SMEs;financing;comparison;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75-02

1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共性

1.1 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风险较高,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美日都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非盈利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协调领导整个中小企业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根据法律规定可直接参与中小企业的融资。二战结束后,日本先后建立了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这三个金融机构直接由政府控制和出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在日本,除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外,很多的的民间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会员中小企业或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1.2 建立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保障 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信用保证制度,这一制度收到的使用效果是最好的。在这一制度的保护下,不仅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基本上一样的借贷机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融资风险。美日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都比较健全。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了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出现的不容易贷款的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使其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且为了解决小企业不容易获得出口信贷的问题,建立了以美国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为核心的出口融资担保体系。小企业管理局、进出口银行、贸易与发展协会三个机构是这一体系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可以单独向争取出口的小企业提供有关融资途径的咨询、建议等,而且还可以联合起来。为了寻找更多的方式为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日本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信用保证协会、中小企业信用保险金库、商工会和商工会议所等。日本政府的信贷保险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使中小企业减轻了财务负担。

1.3 成立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基金 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美日都成立了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基金。美国的中小企业基金包括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前者产生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热衷于某种特定产业的投资者的资金,更好的帮助这一特定产业取得不断地进步。后者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上市资格,不能以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而且不具备较高的信用等级以及可供抵押资产的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对于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对于创新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其的关注,1963年日本建成了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这个公司主要是由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和民间企业一起出资建成。为了给发行债券的风险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使风险资本得到更好的保障,成立了“风险基金”。而且,日本还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互助基金(如小企业“自有钱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

1.4 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在美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主要是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在未来的中小企业发展中,这种融资方式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1971年成立的NA SDAQ市场,到目前为止一直发展的很好,创造了“NASDAQ”神话,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现交易额位居第一,他居第二,目前上市的有近5000家,是被大众认可的培养科技型企业的地方。美国还有包括行情公告榜、全国市场系统的场外交易市场,为不能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资本市场仿效美国组建了自己的第二板块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和第二柜台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

1.5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法律确定中小企业的特殊地位、为其保驾护航,是美日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重要内容。美日的相关法律、法规已近能够充分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美国的《小企业法》(1953)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自由竞争,而且还建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小企业经济政策法》(1980)要求协调和改善与中小企业经济利益有关的政府工作。日本是西方国家中中小企业立法最健全的国家,迄今制定了30多部中小企业专门法规。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它是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法规,被称为“日本的中小企业宪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修订了《中小企业投资扶持股份公司法》等法规,此外,日本还制定了《国民金融公库法》等八个法规,这些法规的建立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中小企业顺利的实现融资。

2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其中,外源融资因为在筹资环境上的差异使得筹资方式也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是主要有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两种。

在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的情况下,企业逐渐采取更多的融资方式,不少企业在筹资时开始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这将成为企业获取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直接筹资方式一般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前者属于私募,在企业未上市的时候做好融资工作,这样就能够为企业上市成功提供更大的把握。后者主要是指在一定期限满后企业连本带息一起偿还的融资方式。债权性融资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因为是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的风险比较大,这样他们就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不管是在经营业绩上,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希望能够有所作为。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

间接筹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兼并和重组以及租赁融资。银行贷款则是间接筹资方式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很多企业的资金主要都是来自于银行。近些年很多的企业出现了兼并、重组的情况,在间接融资方式中,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从现在的市场经济状况来看,企业正在不断的走向集约化、大型化,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生产的规模性是一个重要条件。企业采取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可快速筹集资金的同时,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更迅速、效率更高[15]。租赁融资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然后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及时交予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在租期内向出租人支付租赁费的使用业务。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在于租赁灵活,不仅能够融资还能融物。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较高的融资成本。现在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但是这些中介会对中小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不容易筹措到资金,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3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给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启示

3.1 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美国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日本设立了小企业厅,我们可以吸取美日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好的措施,制定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比如设立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对中小企业提供各项相关的服务而并非是把重点放在管理上。

3.2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 针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的现状,可考虑采取措施,鼓励将民间资本引入风险基金中。拓展风险基金的来源,扩大风险基金的规模,为更多的蓄的现状,可考虑采取措施,鼓励将民间资本引入风险基金中。拓展风险基金的来源,扩大风险基金的规模,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鉴于此,我国应创建专业的投资公司或设立风险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可采取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科研等多家联合组建的方式,以克服间接融资过分强调资金使用安全性的缺陷。

3.3 扩大融资的功能,开辟直接融资的渠道 直接融资的特点在于可以得到不需偿还外部所有权、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等,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建立健全直接融资体系,实现资本市场体系的立体化、多层次,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满足各种发展规模的企业的融资要求,有利于发展较好的高科技企业进入二板市场,进而让他们有更大的可能为入市提供直接融资机会,这样做可使中小企业更好的实现融资,同时还能够降低投资风险,繁荣资本市场。

3.4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要想实现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首先要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我们要加快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的完善,尽快制定颁布实施《中小企业基本法》以及相关法律。在完善的法律体系的保护下,确立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最大限度的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阳.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模式.世界经理人周刊,2004,1:66-67.

[2]刘冰,王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集体经济・他山之石,2009,10(下):197-198.

[3]柳斌.美国小企业融资经验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启示.金融经济,97:56-57.

[4]沈迪,李太后.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体制改革,2010,10:168-169.

[5]Joanthana. Scott. Small Business and the Value of Communit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4,25:207-212.

[6]邢丽娜.美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概述及借鉴.金融在线,2007,25:57-58.

[7]何有世,邱庆荣,谭中明.美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及借鉴.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0,1:45-47.

[8]杨运杰.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理论视野,2007,6:30-32.

[9]宁军明.借鉴美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的经验.当代亚太,2001,10:35-39.

[10]秦嗣毅,任媛媛.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比较及启示.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3:35-38.

[11]徐子尧.美日中小企业融资借鉴.看世界,2004,9:40-41.

[12]陈吉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探索研究.财税金融,2010:53-54.

[13]吴瑞娟.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创新.华商,2010,81:24-25.

第3篇: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一.我国的融资环境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此外,维修租赁、杠杆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二).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如下图(略):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有二: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筹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已得到很大的改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政府不必通过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任务完成,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国债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为确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提供了依据。由于现在的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较稳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且这些企业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大量发行债券,可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角,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杆收购融资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杠杆收购融资,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设计不同的财务模式。常见的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已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由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和投资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企业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完成收购活动后,需要按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以便尽快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期间,企业应尽量做到用所收购企业创造的收益偿还银行的杠杆贷款,偿还方式与偿还办法按贷款合同执行,同时还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国现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及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坏帐和呆帐的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了,但是,银行却对公众承担着硬性的债务负担,这种债权和债务的明显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的银行为此承担了极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酝酿着极大的银行信用风险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革这种局面,许多文献主张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的确能分散风险,但这只是从经济个体的风险偏好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与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个体风险的含义,而后者要考虑的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系统性风险尤为显著,这一点可以由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即股份制经济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所谓企业的治理结构,指得是能够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业合同中明确的一些经营管理决策,能够被作出的一种机制。

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东通过选举的董事会来监督经理;二是通过大股东来监督经理的行为;三是对经理形成的约束可能来自于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时,股票市场的收购和接管。在实际中,上述的几种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

第4篇: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融资环境 选择方式 表外融资

一、企业融资方式

(一)内部融资

留存收益融资。企业从历年实现税后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主要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企业的税后利润并不全部分配给投资者,而应按规定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通常还有一部分未分配利润。除了公益金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支出,其他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可投入到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去。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的资金来源,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融资方式,不需要做融资活动,也无融资费用的发生。因此,留存收益融资往往成为企业内部融资方式中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留存收益的数量往往受到某些股东的限制。对于那些依靠股利维持生计的股东来说,希望公司发放较多股利,这样就使得企业融资数量受到限制。此外,在股利支付过少,留存收益过多时,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外部融资。一般股东喜欢股利支付比率高的公司股票。因此,留存收益较多,而股利支付较少时,虽然利于公司的内部融资,但不利于稳定公司股价或提高股价。

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方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方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

间接表外融资。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子公司和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万元,借款1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万元,有5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二)外部融资

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措自有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书面凭证。发行股票是股份公司筹集资本的基本方式。普通股所筹集到的资金是股份公司的首要资金来源,是据以组建公司并筹措其他资金的基础。普通股是随着企业利润变动而变动的一种股份,是股份公司资本构成中最普通、最基本的股份,是股份企业资金的基础部分。它是股份公司资本构成中最重要、风险最大的一种股份,但又是股票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而优先股是一种特别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在分配红利和剩余财产时比普通股具有优先权的股份,它具有普通股特点及债券特征的双重性质。

发行债券。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如下: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融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融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二、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由内部融资到外部融资再到内部融资的交替变迁的过程。一个新的企业建立,主要应依靠内部融资。当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利用外部融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当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往往会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高层次的内部融资方式。实际上,就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关系来说,内部融资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没有内部融资,也就无法进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获得权益资本,企业之所以可以外部融资,首先取决于企业内部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内部融资规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同样的,也才能获得借入资本。从融资原理分析,企业负债经营,首先是企业自有资本实力的体现,自有资本为企业负债融资提供了信誉保证。而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投资回报率高,股东收益好,更应注重内部融资。如果增发股票,无异是增加更多的股东,良好的投资回报会被新的投资者分享,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与发达经济

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企业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比例很低,这说明体制决定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动力和约束力;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比较便宜地通过股票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外部融资决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只允许间接融资,而否定直接融资。实际上,能否直接融资,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国采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会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积累主体单一化,直接融资是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变化后才出现和可以利用的。从1978年开始到1990年初,通过扩大企业自方式实现了政府向国有企业分权,1994年以后又推行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78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4%左右,占GDP的比重为7%;1995年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50%以上和76%。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选择,还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究竟以谁为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以银行借款方式(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由于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行为完全是在市场引导下进行。外部融资中,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由于法律上严格禁止银行成为工业公司的股东,英美企业与银行之间只是松散的联系。日德模式的特征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产融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银企关系有着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银行制度。主银行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这一银企关系的特征表现在:1,主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每个银行都是某些企业的主银行;2,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3,主银行参与企业发行债务相关业务,是债务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国实行主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银行在金融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5篇: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内源融资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政策性融资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inancing problem facing the majority of SMEs in General. Capital is a key strategy for support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are critical to the busines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more new ways of financing ongoing, diversified financing channels.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aced with numerous forms of financing, should contact their own size characteristic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financing methods, analysi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practice after the financing decision.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SMEs, improving the financing capacities of SME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Keywords :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ancing method Internal financing Direct financing Indirect financing Financing policy

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有企业内源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策性融资四种。

内源融资一般来自三方面:一是企业和企业主自身的积累;二是某些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包括折旧费及非付现费用、保留盈余等;三是企业内部集资。

间接融资是由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充当信用媒介来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与短缺部门之间的流动,资金提供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企业融资。该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银行抵押贷款,直接贷给企业;对个人抵押贷款和消费信用贷款,贷给企业股东个人;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还包括在金融危机之前十分流行的投资银行融资。此外,融资租赁、票据、典当等也都属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基金融资。

政策性融资主要来自政府的财税支持、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及贷款担保基金。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

内源融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小,管理不成熟,负债能力低,并且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很难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到企业。因此,中小企业从建立到发展,主要是依靠内源融资。通过企业自身发展形成的利润累积以及国家优惠政策带来的利润增加,是中小企业在不改变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前提下实现稳定发展的首要选择。对中小企业来说,内源融资的特点是融资成本低,灵活性强,缺点是风险大。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主的积累和对其朋友亲戚的借贷、内部集资等,除了资金有限,不能发挥债务杠杆作用之外,企业往往承载着企营之外的较多压力,一旦投资出现问题,难以以此方式继续融资,信用丧失、债务纠纷等一系列问题比较严重。

间接融资 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就是向银行贷款。相对其他外源性融资手段,银行贷款速度比较快,利率偏低,但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几率小得多。而银行一般不会承担较大风险,只愿意向规模大、收益或现金流相对稳定的企业贷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借款跟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缺点在于:第一,银行提供的长期贷款比例小。我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比较短。中小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大多发放短期贷款。第二,银行收取的费用名目多,数额大。诸如“财务顾问费”、“贷款安排费”、“风险保证金”等费用名目繁多,收取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

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融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已经建立,但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仍是少数。股权融资。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显然,这种筹资方式只有极少数符合严格条件的公司制中小企业才能使用。股票的流动性比出资证明书的流动性大。股份公司的股票经过批准后可以上市流通,流动性大,使得股票成为一种融资工具,发行股票可以筹集不用承担偿还风险的融资方式。而有限责任公司只能通过股权转让或增加新股东而实现资金的融集。其转让只能协议转让,发行也只能协议发行。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资本市场,因而只能有少数符合条件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才能通过中小企业板进行直接融资。目前科技型企业日益兴起,这些有前景的企业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股票上市也有不利之处:首先是上市的条件严格,门槛较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满足上市条件;第二是上市时间跨度长,竞争激烈,无法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三是信息公开成本较高,加上信息公开的面临商业秘密的泄漏等等。所以,企业上市成本是比较高的。

政府基金。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许多基金,但其比重很小。我国政府设立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这些基金的特点是利息低,偿还的期限长。但是要获得这些基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政策条件。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如典当融资和存货融资。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典当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鼻祖,在国外一直被称为国民的"第二银行"。典当行融资与银行信贷相比,有着优越性:第一,手续简便,能快速地获得资金;第二,当品的种类多样化,灵活性强。我国典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需要相关制度、法规的管理。保证典当融资的合法性,同时要公开办理程序,收费规定。使典当融资透明化,从而保证中小企业融资的安全性和维护自身利益。存货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将其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等存货作为担保物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但是,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通过存货担保来获得的资金相对较少。不过这可以用来缓解短期的资金缺乏。

参考文献:

[1] 贾婷.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对策选择[J].内蒙古统计,2008(1).

[2] 程剑鸣,孙晓岭.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肖虹.公司融资决策行为价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王兆星.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08(20).

[5] 井华.关注4000万企业的命运[J].国际融资,2008(12).

[6] 陈亚楠.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喜与忧[J].中国金融,2009(1).

第6篇: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企业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因此,就融资本身来说,它只是企业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但融资活动,决定和影响企业整个资本运动的始终。融资机制的形成,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一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1.企业资本由供给制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

改革以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在国家计划下进行,企业是否需要资本,需要多少,长期资本或是短期资本,均由国家通过财政或银行予以供应。这种体制下,企业不需要研究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更不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自的扩大,特别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建立以后,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代替了原来的供给制。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和前景,进行投资计划,并努力为实现投资计划融资。这一变化表明,融资活动由宏观性计划分配转变为微观性融资。

2.由纵向融资为主向横向融资为主转变。

供给制条件下,企业资本均由国家限额、限用途供应,资本分配是由上而下的分配活动。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为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企业与企业间的横向融资活动日益增加,存量流动提高了资本运营效率。

3.融资形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计划分配资本体制下,企业融资形式单一,财政分配形式或银行分配形式,至多也是二者兼而有之。商业信用的确立,资本市场的建立,企业内部积累机制的形成,企业融资形式呈现多元化,形成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股本融资与债务融资等多种形式(见表1)。

上述变化,最本质的在于融资体制正在实现计划分配向市场引导融资的转变。过去,财政、银行作为国家总资金分配的两个手段,不断进行着总资金量的分割。尽管后来银行分割总资金量的比例增大,并占了绝对比例,但与现在资本市场融资相比是不同的,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伴随这一变化,各种融资工具职能回归并日益得以体现。对财政投资与银行贷款的认识,也不只限于有偿和无偿的划分、量上的分割,而是循其自身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虽然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企业融资机制并未形成。

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活动,还没有真正的以市场为主导,理性地根据资本成本、风险和收益对称原理选择融资方式,确定资本结构。因此,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还需要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进行。

存量调整是基础,它是针对过去融资行为及其形成结果进行的处理;增量是存量形成的前提。融资活动在增量方面的规范性和规律性,则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关键。存量调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而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的。据统计,1980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8.7%,1993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5%,1994年为79%。如此巨大变化,不是非体制原因所能形成的。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即所谓的“拨改贷”,从1998年开始银行统管流动资金。这一改革的初衷是国家试图通过银企债务关系来硬化对企业的约束。但实践结果事与愿违,由于银行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借贷双方因产权不清而形成信贷软约束。尽管199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约束规则,延缓了国有企业“完全债务化”的速度,但负债增长速度仍远远超过资本增长速度。

企业与银行关系不顺、不清,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债务关系,而且存在着在这种关系表面掩盖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而且,银行还承担有政府的职能,企业依附于银行,银行贷款并非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有时不仅不遵循,反而相背,在企业严重亏损或停产、半停产而不能破产情况下,银行仍不得不发放违背市场规则的贷款。因此,当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时,国有企业高负债率问题,已经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支出负担。为了减轻企业利息支出负担,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七次降息,但企业减负效果并不明显。其实,企业利息支出高,不是利率水平高引致,而是贷款数额大形成,而效率不高情况下的高负债形成,是典型的计划分配结果。降低利率不仅没有减轻企业利息负担,相反,降低利率有可能进一步刺激贷款需求,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强化行政干预手段,在降低利率同时,仍辅以贷款规模限制,抑制贷款需求。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贷款是计划分配结果,而非市场引导的资源配置,因此,贷款数量并非企业所能左右。由于贷款数额过多造成高负债率,从而加重企业负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股权融资(或自有资本)的股利支付是在投资形成效益以后,而债务融资在投资活动开始就支付利息,在国有企业投资缺乏资本金的基本上,贷款包揽一切的后果,造成了企业巨大的利息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关系模糊不清,特别是80年代中期推行所谓“税前还贷”,使得贷款关系更加复杂化。在后来进行的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中,将“拨改贷”投资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意味着企业贷款面临两次分配,一是支付贷款利息回报债权人,二是支付股利回报所有者。

公司融资理论认为,增加负债可以取得财务杠杆收益,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可以计入成本而免交企业所得税,债权资本成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因此,资产负债率似乎越高越好,因为负债率提高时,企业价值会增加,但负债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上升时,企业价值因破产风险和成本的增加反而会下降。这样,由于企业负债率增高会令企业价值增加,同时也会引起企业破产风险和成本上升而使企业价值下降,当两者引起的企业价值变动额在边际上相等时,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负债率最佳。

上述讨论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企业必须要用较高的销售利润率来弥补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只有超过银行贷款的资本成本时,企业负债经营所体现的财务杠杆效应才是正效应,否则为负效应。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企业运行良好,盈利能力强,负债再高也是可以良好运转的。从这一角度分析,负债率高低只是说明了企业融资结构,而不能以此作为衡量企业负担高低的标准。我国理论界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是过高的负债率造成的,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国近几年致力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的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必然应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高负债率治理过程,不只是企业负债多少的量的治理过程,而是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选择和形成的过程,需要综合配套措施才能解决。例如1998年开始推行的“债转股”制度改革,如果只限于债权转成股权,降低负债率从而减少企业利息支出的思路操作,这一改革最终是要失败的。因为体制不改变,企业治理结构不改变,降低了的资产负债率还会再提高,债权和股权的性质仍会被扭曲。因此,债转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债权转股权,形成企业新的治理结构,使得股权所有者通过改造企业制度,实现融资结构最优。我国第一家实行债转股的企业———北京水泥厂,债转股以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股份达到70%以上,从而为通过债转股实现企业转制、改造提供了可能。

计划分配资本的体制引致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改革正是应从体制入手,改变国家计划分配资本从而决定企业融资结构的做法,形成企业在市场条件作用下自主决定融资结构的体制。

三现代公司融资理论认为,融资机制的形成,表面上是融资形式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通过决策融资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所有这些,都是由融资工具本身的特征、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决定的。

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融资机制的重要内容。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

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交替变迁的过程。一个新的企业建立,主要应依靠内源融资。当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利用外源融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当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往往会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高层次的内源融资方式。实际上,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没有内源融资,也就无法进行外源融资。从国外资料分析,在发达市场国家中,企业内源融资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见表2)。

表2主要发达国家企业资金结构(%)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内源资金75544662443475外源资金25405926526632其他06-51240-7注:美国为1944—1990年平均数,其他国家为1970—1985年平均数。

内源融资获得权益资本,企业之所以可以外源融资,首先取决于企业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内源融资规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同样的,也才能获得借入资本。从融资原理分析,企业负债经营,首先是企业自有资本实力的体现,自有资本为企业负债融资提供了信誉保证。而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投资回报率高,股东收益好,更应注重内源融资。如果增发股票,无异是增加更多的股东,良好的投资回报会被新的投资者分享,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与发达经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企业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比例很低,这说明:(1)体制决定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2)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动力和约束力;(3)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比较便宜地通过股票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外源融资决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只允许间接融资,而否定直接融资。实际上,能否直接融资,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国采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会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积累主体单一化,直接融资是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变化后才出现和可以利用的。从1978年开始到90年代初,通过扩大企业自方式实现了政府向国有企业分权,1994年以后又推行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78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4%左右,占GDP的比重为7%;1995年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50%以上和76%。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选择,还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究竟以谁为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以银行融资方式(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由于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行为完全是在市场引导下进行。在美国,曾任美国金融学会会长的著名学者梅耶斯(S·Myers)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ThePeckingOrderTheory,1989)得以实证,企业融资的选择,先依靠内源融资,然后才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主要是通过(1)发行企业债券,(2)发行股票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由于法律上严格禁止银行成为工业公司的股东,英美企业与银行之间只是松散的联系。日德模式的特征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产融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银企关系有着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银行制度。主银行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这一银企关系的特征表现在:(1)主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每个银行都是某些企业的主银行;(2)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3)主银行参与企业发行债务相关业务,是债务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国实行主持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银行在金融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述分析说明,试图确定一个所谓的以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似乎没有必要。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构成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是一个随机变量,根据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条件,成本和效率的变化,由企业自身决定。我国长时期形成了企业对银行的依附关系。90年代也曾实行了主银行制度,但这一制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与日本等国家都有重要差异。尽管我国不可能达到美英那样直接融资比例,也很难确定最佳的融资比例,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必然的。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形式,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将是我国企业融资结构方面的方向性选择。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成为企业的重要外源融资方式。但如何决策股票融资或是债券融资,现代公司融资理论已有明确的结论:融资成本决定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成本高于债券融资成本。现实却与经典理论相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内外源融资比例失调,外源融资比重畸高;二是外源融资中偏好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例低;三是资产负债率较低。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直接融资,对企业来说可以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企业还来不及研究和掌握股票融资的特点,就不遗余力地积极争取股票融资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限制,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少,而通过重组、改制,按市场经济要求塑造的上市公司,其非经营性资产、无效资产可以剥离,可以取得优惠融资权,紧缺的壳资源成为企业争宠的对象。在这种状况下,公司通过股票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这是因为:(1)理论上说,股权融资成本最高,这是以企业正常的运营,即生存和发展为前提的。如果企业经营不善,甚至亏损企业仍可以发行股票的话,那么这种股票的融资成本很低,甚至趋近于零。(2)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占有绝对比重,由于国有股权所有者虚位,对投资分红的要求呈软性,而中小股东要么无权或难以左右分配方案,或者根本就不关注利润分配,因此,上市公司较少发放现金股利,权益融资能避免债务融资造成的现金流压力。

上述原因造成了股票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债转股也有这种嫌疑),以至于一些企业不惜一切手段成为上市公司,实现股票融资。一旦融资成功,似乎万事大吉,许多公司通过股票募集资金后无法落实投资项目,不得不存放银行;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偿还债务,例如,1997年底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比上年增长了36.66%,负债增长了10.6%,由此使上市公司整体负债率下降了5.26%,说明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所募集的资金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偿还了债务。另外,一些经营效率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却较低。据对1998年868家上市公司调查分析,在这些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高达24.1%,而其资产负债率却低于10%。有的上市公司公开宣称“不缺钱花”,甚至干脆就不再向银行借款,通过负债实行财务杠杆的效应没有得以充分利用。

上述现象可以说明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股票融资,增资减债,存在数量上的矫枉过正,本质上的问题依然是体制原因造成企业尚未能就融资方式等问题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决策。

四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结论性意见是:

1.体制决定政策。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效地市场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政策决定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

2.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制度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使融资活动融于企业产权运营和变革中。

3.培养和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在完善主板市场的同时,推动二板市场的设立,以满足各类企业融资需要。

4.只有当资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的社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成本时,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才有意义。

5.企业根据收益与风险,自主选择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以资本成本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刘鸿儒,李志玲:《中国融资体制的变革及股票市场的地位》,《金融研究》1999年第8期

2.谢德仁:《国有企业负债率悖论:提出与解读》,《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

3.陈晓,单鑫:《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4.袁国良:《规范配股理性融资》,《金融时报》1999年4月14日。

5.杨咸月,何光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运作效率》,《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第7篇: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渠道 多样化融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50%的税收,完成70%的发明专利以及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融资条件、融资环境逐步改善,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剧烈冲击,资金周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10年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规模也受到严格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一) 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形式

根据资金来源可以将融资形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积累(折旧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外部主体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包括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信托投资、票据贴现、民间融资等)。外源融资已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多元化融资是在保持传统企业融资方式的基础上,拓展长期优势效应的融资方式,在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以外,采取直接融资中的海外上市、私募股权基金等,间接融资中的动产担保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依靠内源融资和银行贷款,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发挥的作用极小。据统计,在中小企业所融资金中,间接融资高达98.7%,而直接融资的比例仅占1.3%。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依靠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

2.股票、债券市场融资门槛高,缺乏创新的融资方式。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门槛较高,中小板市场有着较高的发行上市标准,加上上市成本和市场风险都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近年来创新的融资工具,例如应收账款融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风险投资等工具并没有在国内发展起来。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原因

(一)政府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缺乏配套的财政优惠政策。另外,现行金融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的控制过于严格,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而美国,为了扶植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联邦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其中最具典型意义和深刻影响的就是联邦小企业管理局的设立及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二)金融机构扶持力度不够,抵押市场不发达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出于成本、风险等因素考虑,银行倾向于选择资信优良、财务透明度高和资产规模较大的客户,而对于中小企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目前,我国的要素市场不够发达,中小企业缺乏适宜的可抵押资产,很难获得抵押贷款资金。而在美国、英国、日本,保险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是不需要抵押的贷款保证保险,将近70%的工商业贷款使用了担保,约80%的中小企业贷款是通过担保获得的。

(三)中小企业风险意识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随意性很大、真实性较低、透明度不高;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十分淡薄,以各种方式逃避银行债务,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整体的信用形象。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50%以上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B3以下,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更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逃债、偷税、漏税,使得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大大降低。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具体化,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完善担保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的地位,提高担保机构的工作效率,使中小企业的多样化融资渠道有法可依。2012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为全国金融改革,特别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完善政府直接支持体系。我国政府的直接支持体系主要由财政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产业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组成。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六条金融措施和三项财税政策,以改善中小微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及减轻中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政府应成立专业保险机构,即组建中小企业融资保险公司,把保险机制引入中小企业融资。保险机制的模式主要有:贷款抵押物保险模式、贷款信用保险模式、担保机构保险模式、租赁信用保险模式、贸易信用保险模式等。

3.建立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优势得以实现。对中小企业债券资金的使用期限和上市交易限制进行改革,降低门槛。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平台并为原始投资者提供退出渠道。2012年5月,深交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一批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已获得上市融资机会,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

第8篇: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恒华模具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陕西省三原县恒华模具机械制造厂成立于1983年,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周肖路口工业区,主要经营:纸浆模塑模具、及纸塑模塑设备,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地,主营产品:蛋托模具,果托模具,瓶托模具,餐具模具,工包模具等30余种模塑模具及(蛋托生产线)纸塑模塑设备。

一、陕西恒华模具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一)陕西恒华模具公司融资现状

1.融资能力

根据上表可知流动比率>2且速动比率>1,表明该企业资金流动性好,即企业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强;但该企业现金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未能得到合理运用,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0.19和0.13,说明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较好,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高;产权比率为0.23和0.15表明企业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从而其资产结构较合理,由此可知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但企业近两年内盈利能力越来越低,加大了融资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虽然偿债能力较强,但随着盈利能力越来越低,这将导致融资能力越来越低,很难在外借到款。

2.融资方式

通过分析知道恒华模具公司的融资方式为债务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民间借贷等,其中银行贷款是该公司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该企业融资方式单一。

(二)恒华公司融资存在问题分析

1.企业素质不高、信用状况较差,难以吸引到贷款或投资。

企业素质不高,首先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叫低,缺乏竞争力,市场风险高。其次,该企业是私人制,管理水平落后,经营风险高。另外,财务制度的不规范,特别是在财务核算方面比较随意,财务核算不真实,信息无法做到透明化,使金融机构对恒华公司的贷款风险难以把握,增加了银行和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2.企业自身积累较少,外源融资渠道狭窄。

由于企业采用低折旧计算方法,在生产经营中只计算有形折旧,而忽视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无形损失,所以造成企业在设备更新是缺乏足够的资金,而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会导致自有资金更少,负债过重。

3.缺乏为恒华公司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

就企业自身来看,固定资产减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同时,恒华公司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各项手续极为繁琐,申请时间过长。

二、解决陕西恒华模具公司融资问题的措施

(一)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1.改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是解决恒华公司贷款困难的有效途径。恒华公司要培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要求,完善各项制度,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树立诚信的观念,杜绝商业欺诈行为

按期还贷,做到无不良信贷记录。只有建立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增加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和信赖,才能增加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能性。

3.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认知度

恒华公司为民营企业,企业管理思想相对落后。企业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市场认知度,确立市场的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品牌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财富,还能使企业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度,在提高自身地位的同时吸引投资者的资金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金融机构的自我完善

1.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

在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为中小企业设立了专供其融资的直接市场。许多中小企业希望尽快看到一个讲求高成长性、高质量上市公司的市场为其带来直接融资的更加广阔的天地。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我国政府有必要设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或地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等机构,以配合金融部门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三)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1.建立民营中小企业银行

建立民营中小企业银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国外大多数国家都设立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作为永久性的政府机构,直接参与小企业的融资,通过直接贷款、协调贷款和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向小企业提供资金帮助。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及信用评估、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权威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机构,评估机构是独立的社会中介法人实体,要客观、公正、科学地对企业进行评估,使评估结果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有参考价值。

(四)进行融资创新,进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渠道

1.大胆尝试股权和债券融资

为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尽快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体系,为恒华公司直接融资提供可能。创业板的推出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一个大胆尝试,恒华公司应该抓住机会,积极准备,争取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资金来加快企业发展,提高技术创新。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具有风险小的优点,这对于实力较弱的恒华来说,是其融资的有利方式。可转换债券更是一种集股票和债券优点于一身的融资工具,国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鼓励和支持其发展。

2.创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

继续推进适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建设。创新小企业股权、债权等直接融资方式,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如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对风险较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融资支持。

3.积极发展租赁业

事实上,有着半个多世纪发展史的现代租赁业,是世界上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是发达国家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美国,80%以上的大型设备是靠租赁得以流通的。在发达国家,租赁已不再仅仅是“用明天的钱”,更是一种投资理财和市场营销的手段。企业对固定资产不求拥有只求使用,让资金在流动中增值而不是沉淀到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它是对恒华红丝融资方式的大胆创新,也是解决该企业融资难的实质性动作。

三、结论

缓解恒华公司融资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在这项工程中,银行、政府、各类投资者以及企业自身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要想彻底解决恒华公司融资难的问题,依靠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在企业自身,银行,政府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服务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贡献社会和谐[J].新金融,2007(2):17-18.

[2]胡健,李茗,张树琴.如何看待民营资本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造[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45-46.

[3]金少策.民间借贷:利率持续飙升[J].浙商,2008(1):49-51.

第9篇: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老挝企业;融资;贷款;资本市场;BOT项目融资;股权转让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4-0098-03

老挝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是世界上金融体制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近年来老挝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国民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因而融资成为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老挝企业融资方式

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老挝企业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老挝金融市场还没有建立证券市场,企业无法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从社会筹集资金,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短期贷款的方式融通资金,企业融资方式都比较单一,一般只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较多。目前老挝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政府财政拨款

目前有些老挝国有独资企业通过每年的国家财政部拨款补助获得资金,或者通过减免税的方式获得资金,但目前这种方法越来越少。老挝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早期政府执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都被政府控制,企业跟政府财政部门有直接联系,企业盈亏都上交给政府。但是现在老挝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二)银行贷款

老挝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是金融体制最为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老挝独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对老挝金融体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老挝中央银行是政府的主要机构,总体负责管理国家关于货币信用的银行业务,制定货币政策和监督商业银行。老挝的金融机构有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消费贷款公司和保险公司,其中,商业银行有国有商业银行、私营银行、合资银行、外国的分支银行和外国银行的代表处。

银行贷款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2008年底老挝各商业银行放贷给企业总额5.8695(十亿吉普),同上年比增长64.2%,占GDP的12.7%。表1是2008年老挝各行业在银行贷款增减百分比及各行业占银行贷款比。

从表上可以看出农林行业的资金贷款在各行业中增长最快,较上年翻番多,表示银行对该行业的扶持力度最大,建筑行业、贸易-服务行业工业和手工艺行业比上年贷款分别增长58.7%、57.3%和42.7%,可见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年份,老挝银行对各行业的贷款并未减少。

由上表可见老挝的贷款利率很高,对企业而言,贷款的资金成本很大。但是比较2007年和2008年的贷款利率,无论是吉普,还是美元或泰铢都在下降。2009年老挝中央银行为了促进投资,刺激经济再次降低了贷款利率,减少了企业的贷款成本。

(三)BOT项目融资(Build Operate Transfer)

由于政府缺少资金建设,老挝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因此,企业通过BOT项目融资方式就发挥很大的作用。BOT项目既可以通过项目融资方式筹措资金,也可以通过公司融资方式筹措资金,项目公司以特许权协议安排融资,并在项目特许经营期内,利用项目收益偿还债款和营运支出,获得利润。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以某一价格或无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或其下属机构,老挝的基础设施如修路,建桥梁,采矿,水库,水稻等大的项目80%以上都通过BOT项目融资方式,但此程序较复杂,时间较长。

(四)民间贷款

老挝的民间贷款是指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一般是个体私营和民营独资、合伙企业采用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具体包括借贷、集资、个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它的形式多样,如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民间招商、个人财产抵押贷款、当铺等。由于老挝金融体制不完善和经济政策不规范,正规金融机构只能满足那些大规模、信用好的大中型企业,导致老挝一般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资金,只能依靠非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维持经营和发展。

(五)吸引风险投资、组建合资公司

吸引风险投资一般采用于项目或工程建设,投资可以为完全控股或者合资。老挝政府在电力开发、农林商品生产和加工、养殖业、加工业、手工业、矿产业和服务业等产业鼓励外商投资,目前有不少的中国投资者在老挝寻找有潜力发展的好项目。此外,除了那些关于国家安全、环境和公共健康的行业之外,其他的每个行业都是向国外投资者开放的。投资者有的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决策,有的只当企业的股东。到老挝投资,可享受很多优惠税收政策,如减免利润所得税及进口生产原料、设备和交通工具的关税;出口货物的加工品征收零关税;成品免征出口税。

(六)股权转让及合并

老挝企业为了获得资金,常把一部分或全部股权让渡给投资者,如股份制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股权转让成为企业募集资本、产权流动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老挝国有企业改制以后,由于以前的亏损,很多企业都通过这种方式恢复和满足资金的需要。

(七)租赁筹资

老挝租赁业不是很发达,租赁公司大多是银行的下属机构,一般采取经营租赁较多,是由出租人向承租企业提供租赁设备,并提供设备维修保养和人员培训等服务性业务,租赁目的是为了获得设备的短期使用以及出租人提供专门技术服务。而融资租赁是通过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兼具金融与外贸的双重职能。融资租赁有直接购买租赁、售后回租以及杠杆租赁。此外,还有租赁与补偿贸易相结合、租赁与包销相结合等形式。融资租赁为企业技术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采取融资融物相结合的新形势,提高了生产设备和技术引进速度,还可以节约资金使用,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但是融资租赁方式在老挝还是比较少见,只有一些大型的企业通过外国的融资租赁和包销相结合的方式。

(八)海外融资

企业可供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在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股票融资业务,一般这些企业都是外资企业和外资合作企业,他们通过外国的资本市场渠道融通资本,利用优惠政策如较低利息或减免税率的方法,一般都是比较大的项目如建设项目、采矿和电力项目。

(九)企业内部融资

企业内部融资是指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是在本企业筹集资金。它主要是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的纵向积累的一种积累方式。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内部融资,内部融资对企业早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大小受到企业自身积累能力、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的预期等因素的限制,内部的现金流量不能满足对资金的全部需求,如果企业仅靠内源融资,其发展均受到很大限制,老挝有一些国有合资企业如老挝电信公司(LTC)就采取内部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

二、老挝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老挝企业融资面临着许多问题,有的来自企业本身,也有的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下列原因:

(一)企业自身素质的问题

一是老挝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普遍偏低,生产的产品在国内不受欢迎,产品竞争激烈,发展潜力受限,市场前景不明朗,影响了金融机构向企业融资的信心;二是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老挝企业在管理方面落后,管理不规范、账务混乱,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和制度,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特别是部分 “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内部管理上存在较大问题,这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带来了较大风险;三是部分企业经营者存在道德风险,为达到融资目的,披露虚假信息,欺骗银行或者融资对象,使其形象与信用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二)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尚未建立证券交易市场

由于老挝金融体制的局限性,目前老挝还没有建立证券交易市场,企业不能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及债券的直接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目前老挝只有一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依靠企业之间的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包括风险投资)来进行融资。但是,企业间的直接融资出现很多问题,如他们受自身规模限制,流动资金和闲置资金少,直接融资难度大;企业股权融资出现企业管理产权不清晰,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直接融资难度加大;外商的直接投资方式也有局限性,如国家政策不扶持、法律及规章制度不健全,政府审批项目效率低、程序繁琐,这降低了外商投资者的积极性。另外,企业与民间个人之间的直接融资额度小,风险大,难以达到企业融资要求,而且容易产生不安定因素。

(三)间接融资渠道受限

一是企业缺乏贷款担保。担保公司势力不足,尤其中小企业一般没有其他单位为其解决担保问题,加之其自身抵押品不足,即使银行认为其有发展潜力,往往也因担保上的技术性问题受到贷款限制性条款的制约。二是老挝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较高。随着老挝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警示,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日益严格,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金融机构要求企业贷款条件更高。 三是老挝各商业银行采取贷款终身责任追究制,使得信贷部门在放贷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再加上信贷权力上收,掌握企业“软信息”的基层行没有贷款权力,只有推荐权、贷后维护权,却要承担100%的收贷收息责任。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客户经理不仅收入甚至工作都要受到影响,而且基层行的领导也会受到责任追究。企业与银行的信息、标准与责任的不对称,使基层行和信贷员对企业贷款存在自保意识强,往往出现“恐贷”的心理。四是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低。由于银行信贷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对一般企业市场缺乏深入研究,贷前调查仅仅是一种形式,只了解到企业表外的问题。银行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对企业发展的障碍。

(四)企业信用缺失、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老挝是一个经济落后国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健全,存在着许多漏洞和缺陷,在信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社会信用秩序混乱已成为制约老挝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老挝企业信用度不高,使大量银行贷款逾期收不回来,成为呆账、坏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金融的系统风险加剧;企业之间三角债务链久拖难解,甚至拖垮、拖死了部分企业;商业交易中大量的欺诈行骗、假冒伪劣等行为屡禁不止。

三、解决老挝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执法环境,改善企业信用环境

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应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应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增加银行对企业融资的信心。另外,进一步强化有关法规的执法力度,强化企业还贷机制,严格保护并落实企业转制过程中的债务,坚决抵制偷逃银行债务行为,消除银行与企业间的信用障碍。同时,规范企业与民间贷款的信用关系。

(二)建立适合老挝企业特征的信用担保机制

应积极筹建信贷担保体系,从制度上为银行规避金融风险,也为企业贷款创造必要的条件,当担保放款总额超过担保机构自有资金一定额度时,必须进行再担保,以分散担保风险。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企业贷款保险制度,通过设立贷款保险机制,可分散或适当转移风险,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

(三)开拓金融市场,建立证券交易所

金融市场是发展国家经济的有效方法。因此,老挝政府在借鉴其它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开拓金融市场,建立证券交易所。2008年11月26日老挝中央银行颁布了关于建立老挝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老挝政府计划在2010年底成立老挝第一个证券交易所,预期在2010年5月先开始试用股票交易,这是老挝历史上金融改革的大突破和转折点。为了监督和提高各企业的筹集资金、促进民众的直接投资,保护双方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文件还规定了企业上市条件与规范经营的管理体系。因此,现在老挝政府和中央银行正筹备规范老挝未来的金融市场,老挝企业和投资者都为此拭目以待。对企业而言,未满足条件的应准备练好内功、借此机会改善自身经营条件,争取新的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申请上市,扩大融资渠道。

(四)建立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的发展对国家建立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和融资体系无疑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是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规模的3~10倍。目前亚洲各国也开始大力扩展公司债券市场,如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债券市场成为这些国家金融结构改善和提高融资效率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因此,老挝政府也应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积极扩宽债券融资渠道,理顺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体制,推荐优秀企业能够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但这些发展的前提取决于企业信用高低程度,对于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有效的信用征集、评价、系统并建立起严格的违信惩罚制度,以解决企业债券在发行过程中的信用识别问题。

(五)提倡吸引风险投资

开辟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和筹资渠道,尤其是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FDI)。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可采取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多家联合组建的方式,资金来源除自有资金外,可开展如信托存放款、投标、财务担保、债券、租赁、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等业务取得。政府要理清投融资政策,法律及规章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风险投资的产权交易市场,以利于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探索建立在合法基础上的民间筹资方式,使居民储蓄存款自愿投资支持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老挝有些地区曾出现过地方金融平台,以村民集资方式,通过村长及干部人员定期到各家各户筹集小额自愿储蓄,这些储蓄资金可以帮助支持本地的创业企业和有潜力的项目。

参考文献

[1]ANNUAL ECONOMIC REPORT[N].老挝经济年报,2007.

[2]ENTERPRISE SURVEY 2007 REPORT[R].老挝企业调查报告2007.

[3]Rule on securities Issuance of Lao[R].老挝中央银行,2008-11-26.

[4]张明.中国与老挝银行体制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5.

[5]郑志波.浅议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现状[J].经营管理者,2009,(1).

[6]赵明星.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