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第1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一、地理教学媒体在优质课堂中的效应

1.多方面全方位展示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借助地理教学媒体有助于客观地展示地理事物。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1],将宏观的事物展示出来。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运用图像、视频全方位展示宏观尺度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风雨天气一节,利用天气预报的音乐与视频,将同一地理信息以多种形式展现在课堂学习中。

2.积极有效调动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动画、视频、音频等教学媒体,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教师以杯中加入水形成水蒸气的小实验引入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集中学习注意力。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一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太湖平原景观,通过直观图像形式向学生展示该区域的农业状况,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视觉效应,调动其探究农业区位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积极性。

3.合理高效落实教学环节

在教学环节的落实中,地理教学媒体的作用不可或缺。教学媒体代替单调枯燥的板书、教师讲授,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方式多样化,与单一的板书语言相比,它更能全面落实教学环节。如锋与天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实验演示冷暖气团相遇时的情景,以直观方式展示教学的重难点,理论原理实验化。从课堂教学重难点突破来看,在地理必修1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多为宏观地球运动,自然界水循环等,多媒体技术可把这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由静到动,使学生感知无法观测到的地理事物现象,突破教学难点。

二、高中优质课地理教学媒体运用分析

1.地理教学媒体的分类

按照教学媒体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分为地理教学资料、地理直观教具、地理视听教学媒体、现代信息类教学媒体四大类型[2],如图1。

2.优质课堂地理教学媒体使用统计分析

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自然界的水循环、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锋与天气、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农业为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七节优质课中,教学媒体的使用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优质课堂地理教学媒体使用多样性分析

依据地理教学媒体的四大类,对高中地理优质课中的教学媒体进行分类统计,以分析教学媒体的使用原则,统计结果如表1。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优质课在进行过程中,综合运用了不同种类的地理教学媒体,注重教学媒体使用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各种教学媒体对不同教学内容的作用各有优势,教师充分把握这一点,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七节优质课以系统地理为主,教学内容较为宏观,教师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多辅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资料作为教学的参照和依据,即使在多媒体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仍占有重要地位。直观教具和视听教学媒体,多与计算机多媒体结合使用。现代信息类教学媒体以其内容丰富、容易操作等优势获得地理师生青睐。

(2)优质课堂地理教学媒体技术特性分析

地理教学媒体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处于辅助地位,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媒体特性,考虑各种教学媒体适宜表现的内容[3]。笔者从呈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可控性、参与性五个方面对优质课中地理教学媒体所表现的技术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为使地理教学媒体的技术特性有可比性,对地理教学媒体技术特性的表现力进行了等级分类。教学媒体在某一特性方面的效应分为4个等级,“3”表示这一教学媒体技术特性较强、较易、课堂教学效应较好等积极方面;“2”表示技术特性一般,与其它教学媒体相比没有明显优势;“1”表示技术特性呈现力较弱、较难、较低等消极方面;“0”表示教学媒体缺乏这一技术特性。以此为基础,对4类教学媒体技术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4类地理教学媒体在技术特性的表现效应方面各有优势。仅考虑呈现力方面,板书板图、挂图图片、投影、视频、网络类的视觉教学媒体呈现力较强;音乐、视频和网络媒体时间特性较强;声音特性比较特殊,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具备这一特性,仅限于音频、视频和网络类的教学媒体;综合来看,视频、教学软件和网络的呈现力强,五方面的教学特性整体配合较好,如图2。再现力技术特性方面,除直观教具操作性不强外,其它教学媒体都有较好的再现能力。教学媒体的可控性和参与性方面,现代信息类教学媒体较其它教学媒体更具优势,在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应予重视。全面考虑呈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可控性和参与性因素,视听媒体技术特性较强,现代信息类技术媒体是最具优势的媒体。

(3)优质课堂地理教学媒体专业特性分析

第2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关键词 教学媒体 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多媒体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迅速扩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不仅显示了巨大的优势,而且是教育的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很多高校都已经配备了如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如果不能充分地使用这些媒体,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有必要对各种教学媒体与技术的合理利用进行专门的探讨。

1教学媒体技术选择和整合的原则

1.1教学媒体与技术选择的原则

1.1.1以学生为中心

从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人性化教育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该使用教学媒体所必需的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

1.1.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

一切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媒体与技术只是作为一种工具。由于各课程的性质不同,媒体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如认知类的目标可以选图片、幻灯片等。

1.1.3根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媒体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创造合适的环境,决定教学媒体如何组合,怎样呈现。

1.2教学媒体与技术整合的原则

1.2.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教学媒体和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定要保证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教学媒体。

1.2.2多种感官配合原则

在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组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各种教学媒体组合功能的发挥,这是因为学生进行学习时,是通过多种感官来参与的。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的组合必须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学习,做到视听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2.3信息量适度原则

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技术传递的教学信息,通常比单教学信息量要大,但也要注意适度。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技术反复多次地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内容信息,虽然能够起到强化刺激的作用,但也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

1.2.4相互作用性原则

把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设计和组织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媒体在感情参与和行为参与上的特性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组合教学媒体,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实际将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

2.1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

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它的优势,也都有它的弱点。电视教材不可能取代教科书,计算机不可能取代电视教材,未来媒体也不可能取代计算机。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它的选择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主要媒体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而定,目的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同时,新的教学媒体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先进媒体要积极地学,积极地用,要跟上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使用多种媒体比只用一种媒体的教学效果要好。因此,应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计算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现在不少学校都有许多电教设备,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以前购置的昂贵电教设备弃之不用,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也使许多从事电教事业的人员无用武之地。从目前来看,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教媒体的出现,无疑给电教媒体注入了新的血液。由于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品种非常繁多,我们可以充分地使用它,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常规教学媒体的软件资源也非常丰富,且制作体系比较完善、规范,现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媒体与教材相配套。如果把计算机媒体与传统的电教媒体结合起来不但可以节省一定的资金,改善教学效果,而且还扩大了教学规模。

2.3缩短电视教材与课件的制作周期

运用教学媒体,进行教育改革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电化教学已摆脱单纯的辅助作用的桎梏,在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计算机这种优秀的教学媒体,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虽然各种教学软件(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能被教师拿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极少,特别是在高职教学中,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在电教教材的选取、编写方面还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即使有相关教材,也不能完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和制作人员根据课程的需要,灵活地编制配套的电视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以弥补常规教学手段的不足。当然制作时在选材方面要注意:一是选择能充分发挥使用媒体长处的课题,二是选择的课题要考虑在教学上的作用与使用价值。只有我们教师自己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教材才能真正地符合教学要求。因此,一线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合理、主动地去编制相关教材,以满足高职教学需要。

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教学媒体和技术的利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地把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第3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根据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教育传播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五要素。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传播中处于“双主”地位――― “主导”和“主体”,媒体是这“双主”发生关系的重要纽带,而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媒体的使用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

在教育传播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遵循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教育传播要取得好效果,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经验,师生要建立共同经验的基础,从而进行有效的传播。同时,教学媒体呈现的内容来源必须正确、真实可靠,而且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内进行,同时要注重媒体所呈现的信息要方便省事、代价低。

二、教学媒体的类型与功能

从众多的教学理论中可以看到,媒体与教学存在一种集成的关系。教学媒体可营造问题求解的情境,是成员共同学习的纽带,能促进成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形成有效的反思与批判的工具。教学媒体对环境的构建、信息的呈现、学生智力的发展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想要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必须对其类型与功能加以清楚的认识。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可分为以下几类。[2]

1.资源加工类媒体

根据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资源加工类媒体包括文本类、静图类、声音类、动画类和视频类媒体。文本是以文字和各种专用符号表达的信息形式,它主要用于对知识的描述性表示;静图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大量的静态信息;动画可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许多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声音属于过程性信息,有利于限定和解释画面,主要用于语言解说、背景音乐和效果音等;视频是若干有联系的图像数据连续播放而形成,信息量较大,具有更强的感染力,适宜呈现一些学习者感觉比较陌生的事物。

2.知识建构类媒体

常用的知识建构类媒体工具有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形象化地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它最大的优点是将知识的体系结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突出表现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将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利用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结合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它不仅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同时作为处理知识及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直接应用到知识学习过程的整理、记忆、复习、交流和写作等过程中。

3.交流协作类媒体

交流协作类媒体主要分为异步、同步通讯类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和电话、传真等。异步通讯类媒体:包括Email、BBS等,它可实现教师、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意见的发表,并且不受时空限制;同步通讯类媒体:包括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它可使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共聚一处,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与共享资源;即时通讯工具:包括ICQ、MSN、QQ等,它们都是即时性聊天工具,在教学中应用可做到反馈即时,单对单交流有较好的保密性;而电话、传真的普及性高,同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

教学媒体的类型随着技术的进步,纷繁复杂,合理的组合与运用,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根据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本着“效果为先,简单合理”的核心思想,教学媒体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效果主导性原则

媒体选择的首要因素是教学效果,也就是要讲究效益,要用最少的时间圆满达到教学目标。所以选择媒体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优先选择效益高的媒体,使教学内容更清晰、直观,便于学生观察理解,降低思维的难度,增强记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3]

2.系统设计与优化组合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媒体作为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支撑的技术条件,将教师和学生间的教学信息实现了实时传播。尽管媒体不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但是,如果没有相关媒体的技术支持,许多教学方法将不能有效实现,从而很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将教学媒体有机地整合到教学环境中,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实施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简单有效性原则

若用文字与语言符号能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只需清楚交代其结构形式、要点;若用静止图片能讲清楚的教学内容,只需提供静图类媒体,无需使用动画与视频。总之,在教学效果良好的前提下,使用教学媒体越简单越好,从而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4.恰当选择性原则

教学效果更多的取决于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和媒体的恰当选择,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因教学设计的不同,所选择的教学媒体则不同,因此教学媒体应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来具体选择。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媒体使用,了解媒体使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才能总结出媒体的使用技巧,分析出各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4]

5.适合性原则

没有一种媒体对所有教学内容都是最适合的,也没有任何一种媒体是最好的,只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媒体恰当地运用到教学环境之中,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由“用媒体来学”转变为“在媒体中学”,利用媒体去创设情境,通过媒体应用于教学的试验,选择最适合的学习任务,创设与学习环境相适合的教学媒体,这样所选择的媒体才是最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

由于教学媒体选择的首要因素为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效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要求,仔细分析教学内容来确定所选媒体。[5]

1.教学媒体选择流程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把人类学习的经验依据抽象程度的不同分成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由此我们也可把教学内容分成三大类:观察经验类教学内容、做的经验类教学内容、语言文字符号类教学内容。而从媒体类型与功能的分析中可知,资源加工类媒体擅于用多媒体元素表现事物的内部特征,能提供不同性质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的观察、总结与提高;知识构建类媒体主要用图示的方式,表征事物的关系,有利于学习者的联想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交流协作类媒体,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协作媒体,促进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其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由此可看出,在高效、适合的前提下,在实际教学中若能依靠语言、文字符号表述清楚的教学内容,可选择知识建构类媒体工具,若不能表述清楚,可采用资源加工类媒体工具提供观察经验,若仍不清楚再采用交流协作类的工具。此过程可反复使用,直到达到教学目标为止。教学媒体的选择流程可参考图1。

2.语言和文字符号类教学内容的教学媒体选择

语言和文字符号表述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涉及一般数学公式的推导,语言文化教学和社科中的描述性知识等。选择知识构建类媒体工具可将其知识要点,以图示的方式全面呈现出来,并进行详细讲解和阐述,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应用,这样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保证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和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既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又有利于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观察经验类教学内容的教学媒体选择

针对需提供观察经验的教学内容,首先应选择静图类媒体,静图能够提供丰富的图形和图像,能够有效弥补观察经验的缺乏,同时容易看清楚图中的细节问题;若需要呈现动态、微观的教学内容,可选用动画、视频类媒体,通过先观察表面和结构,然后观察其机理和运动状态,最后分析其运动规律;若教学内容涉及声音,可选择声音类媒体。此类教学媒体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教学媒体,并要设计好媒体的使用程序,使每一步都为实现教学目标、化解难点、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为目的,使学生既能理解难点,又能掌握重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做的经验类教学内容的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中普遍开设实验教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训等课程,此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具体操作与实践能力,也就是重点培养做的经验。当前实验教学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对于验证性实验,首先需要老师先做演示实验或示范操作,可选择资源加工类媒体,多方面提供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训练中可借助交流协作类媒体,提供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可采用交流协作性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在此学习情境中,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并利用资源加工类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在学习中学生能与教师或与其他同学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协作与团队精神。

第4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关键词:媒体;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是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学教学媒体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传递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它包括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包括幻灯片、投影、声音、录像、VCD、电影、图形计算器和计算机等。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信息的传输、表达和接受的过程,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合理地选择数学教学媒体,会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产生如下效果。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借助直观教具演示,会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过幻灯、投影、录像、VCD、图形计算机器及计算机可以呈现数学对象的形象及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强化刺激,引起注意,激发思维。如,在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中,首先用多种线段结合的精美图片、实物引入“线段”这一概念,使学生有直观具体的感知,然后运用电脑动画展现“线段”延伸出射线、直线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线段、射线、直线的不同特征,再讨论总结这三个概念在端点、延伸性、度量及表示方法等方面的异同,这样通过概念产生过程的教学,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把单纯的概念的记忆教学改变为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基础上的理解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激发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图文并茂、音像交互辉映的生动特点,这种表现手法正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数学在他们的印象中也因此不再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而是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如,在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时,先让学生将准备的正方体盒子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小组开展想象、探索、动手操作,然后将平面展开图展示出来,最后,教师通过电脑演示所得到的从正方体不同部位剪开的平面展开图,丰富了学生的几何直觉,并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满足、快乐的积极情绪,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启迪思维,促进思维发展

第5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关键词】:效率意识 思维 现代教学

一、 增强效率意识

数学教师要能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经常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以寻找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由于缺少必要的效率意识,常常导致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比如,不少教师迷信于讲,迷信于练,迷信于死记硬背:不少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不少数学教师过分迎合学生的浅层兴趣,过分追求外在的操作活动,脱离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现象严重。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亟需从数学教学的内容设计、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数学教学的进度安排、数学课程的资源运用、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维度强化效率意识。要注意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真正做到既教会又要会教。数学教师要在遵守正常课时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安排,真正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工夫。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前面的分析,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应当是1个多元化的体系,比如,可思考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策略、教学组织实施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教学技术应用策略等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必然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具备能进行有效数学思维的禀赋,但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这种禀赋,不少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通常与他们数学思维习惯不好以及数学思维品质不高有关。因此.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必要努力提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这在本质上要求从“个人”与“集体”两个维度来衡量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情意”等方面的发展。特别地,应当对效率低下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跟踪、诊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帮扶”、指导.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数学教学艺术,并夯实以下诸方面能力的培养:第1,数学教学要素精益求精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这种能力才能使教师对数学语言和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精炼而富于启发性,对数学教学问题设计才能既有难度又有坡度、清晰度。 第2,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地,应当防止数学教学思维的片面性与简单化导致形式主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泛滥。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数学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有所区别的,有的侧重于讲解、有的侧重于练习、有的侧重于探究,对数学教师而言,课堂上哪些内容该教师讲,如何讲,哪些内容该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1个清晰的数学教学思维。尤其是对那些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要通过数学教师清晰的教学思维,及时地捕捉信息、重组信息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第3,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数学方法的掌握克服解题的盲目性,透过不同现象抓住其本质,训练创造性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第4,妥善整合各种教学关系能力的培养。就教学对象而言。要能处理好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的关系,在面向全体的理念指导下努力面向每1个个体;就教学目标而言,要能处理好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4方面目标整体上的全面性、均衡性与具体课堂中的选择性、侧重性的关系;就教学方式而言.要能注意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建构学习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别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就教学过程展开而言,要能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在尊重数学教学文本的基础上超越和创新数学教学文本;就教学结果而言,要能关注学生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第6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东西。本文作者认为在设计电子商务教学内容时首先遵从适合本课程的设计原则,本文将电子商务教学设计原则总结为如下三点。以学生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原则: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牢记把学生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因为是从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出发还是从老师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出发会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设计结果。因此,在设计电子商务类课程时首先要遵守这个原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1)设计的内容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设计的课程内容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3)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多种情景下使用学到的知识。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原则:在设计电子商务课程时,要注重学生与老师协同合作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一起交流和讨论,让同学们共同思考和评判各种课程中设计的理论和观点,对不同的看法进行辩论和协商。通过这种系统学习环境的建设,学习者的独特思维能够被周围的人接纳,个人也能够吸取别人的观点,使整个群体完成学习内容的架构,而不是老师或者几位同学完成。努力优化学习环境的原则:电子商务课程涉及面较广,学习的途径也很多,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要鼓励同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在课下也要学会利用各种文字材料,书籍,音响资料,网络等来完成日常的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也可以向同学寻求帮助。

2电子商务教学设计难点及策略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有一定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一些教学的规划过程可以运用到具体教学的设计中去。本文总结出在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点,以及解决这些难题所能使用的策略,从三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难点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电子商务课程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诸如电子商务、商务外语,中小企业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必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需要掌握较多的内容,因此,可以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确认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教学目标,该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电子商务课程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以及重要组成内容,能够初步了解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第二,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如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电子商务的功能与结构,使学生学会通过上网访问商务网站,查询相关信息、上网购买、申请域名、建立个人网站、网上支付、实行交易、服务与支持等实际操作方法。第三,思维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创新和时间求真知的思维方式。

难点2:教学媒体的选择。确定教学目标后,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可以按照目标和职能划分为五类,在选择时要参考其特点作出相应选择。(1)事实类教学媒体:该类媒体以讲诸如科学现象,结构,形态,或者讲述文字史料,真是故事为主,选择该类教学媒体便于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真实情况。(2)情景类教学媒体:此类媒体给出一定的情景,描述相关的情节,现象,给出真实或模拟的动画,此类媒体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3)示范类教学媒体:该类媒体以给出标准和行为准则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模范和练习来达到掌握具体技能的目的。(4)原理类媒体:此类媒体以介绍事物的发展原理为主,借助语言描述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特点,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5)探究类媒体:该类媒体通过给出一个事实,然后提出质疑和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相应地教学媒体。

难点3:教学情景的创建。情景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最直接体现。具有良好设计的教学情景能够将学生较好地引入到学习内容中去,也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教学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情景按照不同属别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1)问题类情景:问题情景是经常被运用到具体教学中的情景之一。问题情景是要在学生的学习与课本知识之间创造一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由教师提出的问题引起的,学生从这种不平衡开始,探究这种不平衡的存在,思考不平衡的原因,寻找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问题类情景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具有较好的效果。(2)真实类情景:教师带领学生亲临电子商务的工作现场,让学生在电子商务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学习,并将学习到的只是运用到实际的场景中,真实类情景的运用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得到较好运用的一类情景。(3)合作类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立合作类情景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交流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往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力。

3结论

第7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系统设计;绩效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139-02

Analysis of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s Performance in Classroom Teaching//Lin Yin

Abstract The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 is ess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how to use these resources more reasonably,and convert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 into advantages of teaching quality,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researchers’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of nowadays education. The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s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s obliged to be evaluated by its performance.

Key words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1 现代教学媒体的涵义及发展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技术产品,属于物质形态的教育技术[1]。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录像、光盘、电子计算机等软硬件及其相应的组合系统等,都被统称为现代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质量高、速度快,应用广泛、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从而成为教育技术的主流技术。目前,不少学校虽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但由于使用管理不当,没有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

2 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误区及其原因分析

2.1 国内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误区

先进的教学媒体要在科学的使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先进性,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出现诸多问题。

1)为装点而媒体。一些学校购置大量新型教学媒体,却很少用于教学,它们更多被视为门面,用于接待外来参观。这样势必造成学校间攀比的不良后果,使教育媒体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有些教师课件做得固然华丽,但费时费力,而且课件所用色彩过分鲜艳,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既然这样,何不将时间用在研究如何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研究辅助教学“辅”在何处上呢?

2)一哄而上的疲惫效应,表现在教师没有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需要使用多媒体。为使用课件而使用,甚至有人认为,现代教学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档次越高越好,造成多媒体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等信息,并在课堂上过分运用,而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使得学生在多媒体的世界里应接不暇,进入学习的角色显然无从谈起。

3)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表现在教师在教学中没分清主次,在多媒体上大做文章,习惯于“自主”式教学,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灌输给学生,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再加上对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认识不清楚,导致“教学随着多媒体走”,与传统的“老师牵着学生走”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

2.2 对教学中滥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表层原因分析

一是教师没有掌握好现代教学技术和多媒体开发平台的技术应用。教师必须熟悉自己选择的教学媒体的内容、特性和操作要领,才能保证教学时正常演示。二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图像、动画等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不少教师企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以语言、肢体传达的抽象概念简单地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这势必造成学生抽象思维空间的狭隘和创新能力的缺失。三是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的优势的存在,导致不少教师滋生懒惰情绪,没有根据课程结构和教学进度掌握好媒体出示的时机,企图用现代教学媒体减少板书、制作表格等工作量。

2.3 对影响教师教学媒体使用绩效的深层原因挖掘

一是由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没有与教学媒体的先进化发展同步。教师没有正确认识现代教学媒体,被其预设的应用方式羁绊,盲从潮流。总将目光投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技术背景上,不明白提高教学绩效的根本不在于表面上现代媒体的使用。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以全新的观念引导对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使用。二是教师的心理学和传播学等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衔接断层。教师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传播媒体的组合使用,让学生的感官因长期处在单向刺激状态而产生疲劳,知识传播的效能大大减弱。三是教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匮乏,教育系统观还没有树立,导致在没有综合分析学生、教学内容、环境、媒体技术支持等教学设计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滥用媒体,其使用绩效可想而知。

3 对提高现代媒体绩效的探索和建议

3.1 从优化教学系统设计的角度关注现代教学媒体,配合多种教学模式

教师应以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取各教学媒体之长,协调现代与传统两类教学媒体,还需因地制宜从硬件、软件等不同层面综合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占有重要地位,对实现教与学的优化起着保证作用,因为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下,各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教学中,各种媒体的应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2 进一步细化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提高工作绩效

评价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量化标准就是依据绩效选择和组合教学媒体的能力[2]。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可采用集中培训解决教学设计显性知识的问题、互动共享经验和行为技巧、自我建构关于特定问题求解过程的模型等方法,以改变教师注重教学进度,没有明确的教学绩效计划,趁多媒体方便快捷之势,不计成本地大肆使用,缺乏质量意识的现状。面对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运用绩效技术的系统观,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一种以提高绩效为目的的辅助支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息库、专家系统、交互性训练系统、在线帮助系统、效能工具、应用软件、监测系统等,能为正在工作的教师提供及时帮助,像Office小助手就是其中一种[3]。

3.3 培养教师的媒体素养,改善其教育技术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

通过培养,调整教师因对媒体知识一知半解而存在的滥用状态,熟悉学校的软硬件环境,使教学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不仅仅凭直觉和经验。还可以提高教师课件制作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学会应用一种或多种工具软件开发出有特色的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在课件中体现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技术,而不仅仅是“黑板搬家”[4]。在进行教学时,将媒体技术有效地整合,积极探索媒体技术应用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可以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以新的视野来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 结论

绩效技术的引入,能够使教育技术界从盲目追求硬件环境建设的漩涡中走出来,用绩效技术来动态调整教学过程,达到教学最优化[5]。总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正确地选择媒体,在媒体使用过程前进行需求分析,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实现对教学媒体的二次开发和修改,这才是提高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绩效的首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运林,徐福萌.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文兰.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思索与浅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3(5):13-16.

[3]殷雅竹,李艺.关于绩效技术: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9):25-27.

第8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生物学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ique and living creature academics knowledge integration of behavior research

Ren Jinbao

Abstract: We should be rational use of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y, for multimedia teaching, through vivid changeable screen and to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biology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进化、生态等方面知识的学科。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将静态的理论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合理运用教学媒体与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多变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放映性媒体和放音性媒体,通常有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摄像、多媒体电脑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包括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把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有机组合,使这个组合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最佳效能。

1.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技术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仅从教材和教参获取的知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除自己制作课件外,完全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这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2.教学媒体和技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投影片、录音讲述生物学家的故事和生物学史故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运用FLASH动画展示细胞增殖、基因表达等复杂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在讲生态因素时,以录像的形式放一些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并且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将其定位于书中的哪些知识点。学生一下子被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看、思考,并抢着回答相关的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获取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教学媒体和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怎么教,更要注重学生怎么学,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交互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交互式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把交互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融为一体,学生获取信息已不仅仅依靠教师,它可通过网络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量,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潜能,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如:讲述环境保护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了解各种污染的类型和形成,学生对日本的水俣病、伦敦烟雾等事件有了直观的认识。由于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教学媒体与技术和生物学科知识整合的效果

所谓教学媒体与技术和生物学科知识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教学媒体与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教学媒体与技术和生物学科教学整合时,针对生物的概念性强和生物基本规律的抽象程度高,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和生物进化历程不易掌握,有些生物实验不易出现明显现象等特点,如果把这些内容做成形象直观的课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生物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教育性、灵活性和直观性,起到传统生物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并不是越先进的媒体就越好,选择运用时,必须服从教学目标的需要,充分发挥其长处。换言之,媒体的运用必须是其它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不搞形式,重视实效

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我们的思路应该反过来,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计算机,首先把没必要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确定好,剩下的就是可使用计算机的地方。计算机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

2.利用教学媒体与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感知和表象,向学生呈现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进入细菌细胞内的是蛋白质还是DNA?仅凭口述很难表述清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没有这样的体验,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3.利用教学媒体与技术适当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计算机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因大量板演过多占用时间的现象,从而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教学容量要适当,绝对不能变以前的“口灌”为现在的“电灌”。多媒体技术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获取知识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三、实验研究教学媒体和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教学媒体和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是否有优势,还需要实验证实。我选择了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实验班(高一8班)采用多媒体教学;对照班(高一6班)采用普通方式教学。两个班都是刚入学的起始年级,基础相同,但经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班(成绩如下表),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教学媒体和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比较

项目 测评1 测评2 测评3 测评4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总人数 63 63 63

63 63 63 63 63

平均分 58.40 52.68 75.94 67.40 66.05 57.94 63.97 55.59

及格人数 35 18 60 47 50 30 46 24

及格率 0.56 0.29 0.95 0.75 0.79 0.48 0.73 0.38

80以上人数 4 0 27 12 7 3 5 0

优秀率 0.06 0.00 0.43 0.19 0.11 0.05 0.08 0.00

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机器毕竟是机器,人是有感情的,机器却没有,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节中,多媒体不能取代

教师进行独立的教学活动,在很多时候,仍然需要教师独立的教学活动,仍然需要教师亲自去说、去做、去画、去演,只有努力寻找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9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范文

1. 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有哪几种?

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有哪几种?一、选择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戴尔的“经验之塔”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戴尔“经验之塔”对媒体选择的指导作用:

1、具体到抽象

戴尔认为学习应该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展开。

儿童正处于从具体的生活经历向抽象的文字理解过渡的阶段,教学一定要从具体经验入手。成人学习者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也要从具体的经验入手。由于成人学习者已经具备了文字识读能力和一定的生活阅历。这个“具体”可以通过文字表述的案例来体现。 请看案例三: 《机会成本》

小思考

在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电视、广播的普及率远远高于计算机。如果让你给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讲授《教育技术学》,你应该从什么样的经验入手?

2、效率和效果

选择教学媒体,既要考虑到其传递效率,又要考虑到认知效果。

传递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抽象的文字描述,教学传递的效率比较高;采用做中学等具体体验的方式,教学效率比较低。

然而,如果媒体的抽象层次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匹配,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字信息,那么在“传授”过程中节约的时间,将会浪费在“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中。

因此,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媒体的抽象层次。

3、促进知识的迁移

对大多数人而言,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学术研究,而是用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从书面知识向实践的迁移,也是影响我们媒体选择的重要因素。

沿着戴尔“经验之塔”自底向上,呈现了“知识来自于实践”这样的一个真理性的命题。而通过教学设计,我们还要实现从书面“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小思考

阅读前面“机会成本”案例,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通常情况下,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有四方面:

(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

(4)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此外,还要考虑媒体的特性,以及使用成本,可获得性、便利性、学

生的偏爱等因素。总之,教学媒体的选择是一个决策过程。

小思考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想一想,在选择教学媒体时,你通常会考虑哪些因素?

三、媒体选择的方法

上述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为教学中根据不同目标,不同教学内容,学生不同的特征,以及学校现在的教学设备来选择不同性能的教学媒体提供了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媒体选择工具有流程图法和评价量规。

1、流程图法

教师可以依据下列流程图为你的教学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确定要表现的内容——明确可供选择的教学媒体——确定最佳媒体——确定不同教学环节、不同内容,使用的不同媒体

2、选择量规

另外一种常用的教学媒体选择工具是评价量规。

2. 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步骤是什么?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可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 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 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

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原有的认知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生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以便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3、 学科的特点

我们要考虑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法则

等特点,使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出各自的学科特色。 教学目标根据其范围大小不同,一般来说,可分为学科目标、年级目标、单元和课时目标等四级。通常学科目标和年级在教学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而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则需由任课教师自己制订。

二、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1、原则: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

(1)媒体使用目标的确定

①事实性:媒体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事实性材料,便于识记。 ②情景性:根据学习内容,媒体提供一些有关情节、景色,现象的真实的、或模似、相近的画面(如古诗词的意境画面)。

③示范性:媒体提供一系列标准的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或操作行为),学习者将通过模仿和练习来进行技能的学习。

④原理性:媒体提供某一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并借助语言的描述,帮助学习者对典型事物的特性、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所了解。

⑤探究性:媒体提供某一些事物的典型现象或过程,利用文字或语言设置疑点和问题,供学生作为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

(2)媒体类型的选择

对于不同科目内容,不同的学习类型,不同媒体所产生的功能大小是

不同的。这必须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试验,探索其规律。

(3)媒体内容的选择

①画面资料

②画面的组合序列

③教师的活动

④语言的运用

⑤刺激强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

1.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 。

2.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社会实践、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4.教学情景的类型

(1)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

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真实情境

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现场范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解决实际的问题,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模拟真实情境

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以用创设模拟现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像法律专业的学生创建模拟法庭来模拟法庭现场进行演练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又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英语话剧来锻炼他们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等

(4)合作性教学情境

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人协作的作风,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合作中有竞争,既能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

(5)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一)自主学习的设计

1、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法

(1)抛锚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

(2)支架式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3)随机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

2、 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能实现自我反馈。

(3)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

3、设计自主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

(2)只重环境设计,忽略人的设计

(3)忽视教师的指导

(二)协作学习的设计

(1)学习主题已知下的协作学习设计

A、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议的初始问题;

B、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

C、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的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稍稍超前于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D、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学习主题未知下的协作学习设计

由于事先并不知道学习主题,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 设计协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在讨论过程应认真、专注地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仔细注意每位学生的神态及反应,以便根据该生的反应及时对他提出问题或对他进行正确引导;

(2) 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3) 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暴露出来的,关于某个概念或认识的模糊或不正确处,并及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切忌使用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

(4) 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5) 在讨论末尾,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作出小结。

四、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1.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

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等。

2.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参与活动、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即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1、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

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反应信息。如表3是用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不注意行为的表格。

2、设计态度量表

态度量表是针对某件事物而设计的问卷,通过被试者对问卷所作的评等选答反应,从而了解被试者对某事物的态度倾向。态度量表主要用来收集学生的学习态度反应信息。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形成性练习,是按照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组练习题,它是以各种形式考核学生对本学习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采用这种方法来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4.总结性测验主要用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效果,检查原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总结性测验主要适用于单元考试、期中考试和期考试等,由于各单元的教材重点不同,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有所区别,为了使试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广,应设计好如表5所示的测验目的与测验内容的双向细目表

3. 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只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业绩等做出评价。评价方法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来自家长的评价信息,建立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成长记录袋。学期末,依据学生的成长记录实施评定。

(二)档案评价法

1、档案评价的含义与作用

档案评价也可以称之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档案评价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档案袋。它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普遍的一种新型的评

价方法。“档案袋”有文件夹、公事包或代表选辑等多种含义。

2、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档案评价

(1)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

(2)制作评价表

(3)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要与档案评价挂钩

(4)以月或半学期、学期为阶段,开展档案袋交流展示会

3、教师建立自己的档案袋

内容包括:档案评价的研究计划,前测和后测请况分析,个案纪录(个别学生的非常表现、在评价时与学生的档案袋结合),学生月评价表,研究纪录。

4、实施档案评价的原则

第一、科学性。第二,现实性。第三,多元化。第四,易于操作性。第五,全面性。

5、档案评价的效度与信度

4. 进行学习结果评价的评价工具主要有哪些?

?(一)、学习目标的评价

学习目标的评价是传统的评价模式,也是学校最为普遍使用的评价方法,经常被用于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拔划分等级、检验学习活动和教学方案、说明教学效果与价值等。应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书面测验只是其中一种重要方法。

(二)、技能测试

主要包括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的评价,通过专项技能考核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现这一评价指标。例如:数学技能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即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文技能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书面测试

是指通过学期末(或中)统一组织“双基”调研测试,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结果性评价。

(四)、成绩认定

各学科的成绩认定除了根据上述2类考核的得分之和(满分为100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认定之外,还应该加上过程性评价的学业成绩。用公式表述为:学科学业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技能测试成绩+书面测试成绩。

5. 形成性评价的步骤有哪些?

一、制定评价计划

1.确定收集资料的类型

形成性评价所需要的资料主要是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过程情况。学习成绩反映的是设计成果的使用给学生带来的行为变化和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这类资料通常用数据表示。数据来源可以是学生对一系列测试项目的反应。教学过程反映的是设计成果在特定情境中的运行和作用情况,这类资料通常用陈述表示,陈述对象可以是影

响学习成绩的各种相关因素的状况分析。为了保证足够的信息量和资料的可靠性,一般应有两种以上的评价工具来收集上述每类资料。

2.确定评价标准

确定了收集资料的类型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衡量这些资料的标准。

3.选择被试人员

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不可能也不应该拿许多学生和教师来做试验,只须挑选极少一部分学生和个别教师作为被试样本,这就要求这个样本具有代表性。

4.阐明试用成果的背景条件

最后,设计者应说明教学设计成果的试用在什么背景下进行,其过程如何展开,其间应具备或提供什么条件,并将受到什么限制。成果试用应尽量地在没有外部干扰的自然状况下进行,若需使用录音、录像器材来帮助收集资料,应避免影响教学环境的气氛。

二、选择评价方法

不论收集哪种类型的资料都要借助某些方法,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这三种方法在收集资料方面各有特长,如测验适宜于收集认知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调查适宜于收集情感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观察适宜于收集动作技能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此外,调查和观察还经常被用来收集教学过程的各种资料:前者适宜于收集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学的反应资料;后者适宜于收集设计成果的使用是否按预先计划进行的资

料。

三、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

这是两项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其基本步骤是:

1.向被试者说明须知

在开始教学前,应让被试师生知道试用设计成果的有关情况,如:试用目的是了解成果的质量而非被试者的能力,不必焦虑和紧张;试用活动的程序和试用所需的时间;被试者将参与的活动类型及其注意事项;将收集哪些资料以供分析用;应该以什么态度和方式作出反应,等等。

2.试用

这种试验性质的教学应具有可复制性的特点,即用相同的方式对另一些同年级学生再进行教学,如果他们的水平也属常态分布,可望获得大致接近的教学效果。由于这种教学具有典型性,通过评价就可获得推广价值。要保证某—教学过程能重复展开,必须确使这一过程是有一定的方案可遵循的,同时不让教师为难,仍保持一贯教态。教学活动的背景也应尽量避免过分的人为设置,以造成为试用而试用的气氛。

3.观察教学

在试行教学的同时,需组织部分评价人员在适当的地方观察教学过程,并围绕类似以下的情况做好记录:各项教学活动所花去的时间;每个知识点是如何加以指导的,尤其注意教学有没有背离设计规定的内容;由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性质和问题间的相关

性;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内完成的练习、作业,在教学各阶段中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反应、主动参与性、思维活跃程度等。观察教学的工作也可以借助录像媒体事后进行。

4.后置测验和问卷调查

教学设计成果试用后一般应及时进行某种形式的测验和问卷调查。前者主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资料;后者主要收集有关人员对教学过程的意见。测验题和问卷表可分开印发,对学生也可以印于一卷,此项活动通常是紧接着教学试行后着手,但如果为了了解该设计成果对知识的保持是否有意义,收集成绩资料的测验应适当推延一段时间进行。

5、归纳和分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