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计量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

第1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计量工作 企业管理 节能降耗

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要根据计量检测数据的分析,探索合理的改进方案,进行技术改造,就能够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充分认识计量管理对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计量是节能和管理的眼睛,缺少科学的计量数据,节能和管理就是一句空话。质检部门主管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监察等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计量数据却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计量数据不准或不真实,什么成本、经济效益都不可能真实。

没有准确和必要的计量数据,能源审计的能量平衡表无法编制,能源网络图无法绘制,能量平衡测试工作也无法进行,也无法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没有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企业的能源消耗就是一本“糊涂账”,更谈不到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在《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树立了计量就是计钱的理念!”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没有计量这把尺子可不行。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或者企业领导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想把企业节能工作搞好,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随着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能源计量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存在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要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观点,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动了全市计量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服务中我们注意这几点:一是带着热情搞服务,对企业既管又帮、管帮结合,不能乱施权威,更不能居高临下;二是带着原则搞服务,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监管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直言不护短,又要苦口婆心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更要在企业领导面前多为他们说话,多为他们撑腰,多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带着主动意识服务。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服务职能优势,着重帮助指导试点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开展能源计量检测、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和能源消耗数据间的平衡、追溯、比对,用科学的数据控制节能空间。质检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思想统一是保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计量工作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二、计量管理工作要融入到企业节能降耗中去

1.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制定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理顺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规范、顺畅。这些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

2.构筑计量管理平台,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有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五部分构成。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并对应形成的适宜程序文件。

3.完善能源计量网络

按计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储存、反馈、控制的需要,逐步形成各种能源的检测计量网络,同时,还根据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绘制《电能计量网络图》、《供煤计量网络图》、《蒸汽计量网络图》、《供水计量网络图》等,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计划严格按照网络图实施。

4.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溯源、检定等管理工作

计量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量值溯源,出具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为了保证使用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准确,计量管理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按照计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公司能源计量范围内的各种计量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建立企业能源量值传递系统。依据《量值溯源管理程序》制定能源量值传递溯源图。明确规定标准器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器具的型号、数量,被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数量、使用地点、检定周期等,使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要达到100%。对那些精密度高、本企业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及时提请政府计量部门安排检定。实行周期检定。根据能源计量器具所检测对象的重要程度和使用环境的优劣,来确定各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受检率要达到98%~100%;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才能投入运行。对能源计量器具的购置,严格按照《测量设备采购、贮存、发放管理程序》执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要保证投入服役运转的计量器具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三、做好能源数据的采集、分析,为生产提供服务

扎实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统计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在能源供应、输送和消耗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以《质量月度分析》的形式,及时上报给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统计分析包括:能源供应、消耗、节约和储存等方面计划执行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特别是要提供统计期产品单耗(指单位产品如吨盐、吨汽等所耗用的某种能源,如多少千瓦时电力,多少千克焦炭)和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耗用的所有能源)。这些数据为公司合理组织供应,分配使用能源,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计划节能目标的制定等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第2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计量工作 计量管理 企业节能降耗 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节能降耗就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总面积48.2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巴州自然资源富集,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有石油天然气、水土光热、矿产资源,但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资源消耗偏高的问题。2012年中央确定经济发展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调低经济增长速度,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强化节能降耗工作。巴州突出抓好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等手段、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例如:巴州的一些企业在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全面贯彻《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具体实践中,围绕计量管理服务于生产、服务于质量工作,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科研生产、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通过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的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节能过程,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攻关,科学调控、合理利用能源以及加强节能基础性管理等工作后,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各项节能降耗措施中的效用,对实现节能降耗技术指标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比较被动,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轻视计量管理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保障作用以及它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能源计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能源计量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原因导致企业计量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应有作用。

一、充分认识能源计量管理对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加强计量管理是科学、有序、节能生产的先决条件,计量管理的重点是有准确的计量数据,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能源计量涵盖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运输、物料交接、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出厂,都需要通过测量数据控制能源的使用,离开计量数据管理,就不能量化各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节能降耗就无法实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认识,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动计量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计量管理工作要融入到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中去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树立了计量就是计钱的理念!”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没有计量这把尺子可不行。

1.完善各项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这些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等等。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计量人才队伍,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

2.认真做好测量体系的策划,能源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完善能源计量网络

测量体系是能源计量工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测量体系能够保证企业能源统计报表数据资料准确,保证企业能源单耗的可比性和受控性并逐步达到先进合理、保证能耗定额的有效执行与合理奖惩,保证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计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能够使企业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等工作中的作用。企业通过用能分析,掌握耗能情况,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明确企业的节能途径,为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按计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储存、反馈、控制的需要,逐步形成各种能源的检测计量网络,同时,还根据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完善能源计量网络。

3.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管理以及溯源、检定等管理工作

要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经济合理的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计量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量值溯源为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科学研究等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为了保证使用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准确,建立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系统,使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要达到100%。对那些精度高、本企业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及时提请政府计量部门安排检定。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管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监察等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为能耗企业在计量设备的规范、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计量人员培训、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等方面提供服务,积极帮扶、指导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促进节能降耗,增强企业能源计量意识,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根据企业的需要,帮助企业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以满足企业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要求。开展能源计量检测、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和能源消耗数据间的平衡、追溯、比对,用科学的数据控制节能空间,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和国家质检总局《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保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完好率,开展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计量器具管理、能源耗用数据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为企业提供国家政策、国内外先进计量检测新技术的开展及应用知识的传达和培训,搭建企业计量人员相互沟通学习的平台。对企业既管又帮、管帮结合,;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监管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直言又要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服务职能优势,构筑计量管理平台,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质检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四、结语

正确处理好计量管理与企业节能降耗的关系,对企业在能源供应、输送和消耗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计量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节能型工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一、供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供热企业在很多方面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成本管理中,应首先明确各项问题,针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确保问题不会反复的出现。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供热企业在目前的经营中,多数的成本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在很多方面都没有顾全大局,仅仅是着眼于眼前的利益。从时间上来分析,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如果不能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势必会在将来遭到淘汰,这就对供热企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的部分供热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成本观念主要是集中当前的利益,在经营过程中,甚至是采用了一些比较极端的手段,例如通过供热质量下降来提高经营利润,这些都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利益,对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成本管理观念落后,还表现在技术、设备等,均采用老旧设备,(供热管网保温性能不好,热损耗过大造成供热质量下降生产成本上升)。

(二)成本管理范畴狭窄

供热企业虽然是供热为主的企业,但在成本管理方面,其涉及到的范畴还是比较广泛的。随着用户的增加,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复杂程度上有所提升。现今,供热企业在供暖期间,各种费用的支出、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方面,均是影响成本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必须特别注意。现阶段的部分供热企业,在成本管理范畴上,将眼光仅仅放在生产成本方面,导致成本管理的手段过于单一,在长期执行后,成本管理不仅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总体的管理工作也陷入了恶性循环,在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持续增加,对用户的利益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供热企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改变,已经拥有了多种经营模式。在目前的工作中,部分供热企业的成本管理手段是比较落后的,不仅仅是坚持传统的手段,同时在具体的操作中,也没有跟随时代的潮流,促使成本管理的效果并不突出,无论是在季度的效益方面,还是在年度的收益方面,都给国家的总体经营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供热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并未选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化技术、现代化模式,而是不断重复走老路线,直接影响到了效益的提升。

二、加强供热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供热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不是短期所形成的,再加上现阶段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都比较多,所以在具体的处理中,必须顾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要确保工作的权威性,需要在短期内将成本有所降低,将效益有所提升,挽回发展过程中的颓势,还要不断的制定积极的成本管理方法,要在将来的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果。

(一)引进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供热企业在目前的成本管理中,过于注重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并未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因此在具体的管理效果中,并不是特别的突出。今后,一方面要积极的引进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体系,并积极实施;另一方面,需改变对成本的观念,所有可能影响效益的因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划分到成本管理的范畴内,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完成工作。以青岛能源热电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引进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促使成本管理工作获得了很大的进步。2010年青岛能源热电有限公司对所属供热范围内的丰华园小区、都市名家小区、弘信花园小区以及天宝苑小区共4个小区,1299户,18.71万平方米实施了供热分户计量改造;2011年又对杭州花园小区655户,6.7万平方米实施了分户计量改造,并对辽源路廉租公寓、孟庄路两改房、李家上流安置房三个新建小区实施安装了分户计量装置,实现了以上八个小区供热按照热计量的方式收费。通过改造居民可自主调节室内供热温度,供热效果比改造前明显提高。并在各热力分公司的监控系统中安装供热管理软件,对户用热量表的运行参数进行远程采集监控。

(二)加强现代成本管理

供热企业是直接与用户接触的企业,如果以牺牲用户的利益、牺牲供热质量来控制成本,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这将直接导致供热企业成为众矢之的,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现代成本管理。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方法,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必须加快用户用暖费的收缴。以往的各种拖沓、欠费等,必须得到清楚的解决,滞纳金的处理等等,均要与用户有效解决,减少矛盾分歧,坚持按照规定办事。第二,对供热成本进行全面的控制。这里的全面控制,包括基础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上层的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等,这些都会对供热企业的成本造成影响,需协调管理。第三,应加强管理费用的控制。在供热企业中,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未来必须有所减少,大刀阔斧的取消不必要的花费,提高资金花费的有效性。

三、关于供热企业成本管理的讨论

目前,供热企业的成本管理正在不断的改革,很多方法都被完全的取代,新的方法也在慢慢的发挥作用,这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还要在细节上精益求精,例如成本分析与考核,该方面是比较容易忽略的,并且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是很容易把控,应通过多方的调研和分析,并且试运行一些手段,观察效果,不断的协调后,才能进一步确保成本管理更好的开展。

四、结语

第4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能源企业 成本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能源企业成本管理是能源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面对当前石油市场需求不旺、价格波动频繁、石化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等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能源企业要想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能源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生产前的成本管理。能源企业在产品投产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在勘探、开发、生产等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企业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物资采购成本,设计成本等。能源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应根据企业的成本管理计划,确保企业各个生产环节都应遵循企业的生产计划,以期有效控制能源企业的成本。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能源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是企业成本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都在这个阶段产生。能源企业在产品生产前对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各种计划和措施,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因此,能源企业各职能部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责任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流通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能源企业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是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的一种反馈,主要包括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产品包装、产品运输、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费用。能源企业应核算并分析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实际成本,不断改进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

能源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主体成本控制意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企业的高利润使得企业员工在成本管理观念和控制意识方面相对比较落后和淡薄。能源企业成本和经济效益的计算和管理一般都是由能源企业财务部门和主管领导负责,广大员工认为自己仅是生产者而不是管理者,因此对企业成本如何进行有效控制没有义务和责任,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这种意识和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能源企业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

成本管理范围有局限性。目前,我国对能源成本管理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但还相对滞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目前,能源企业主要将成本管理放在企业内部管理建设上,甚至局限于企业勘探、开发、生产等各阶段的成本管理,而忽略了对其他与能源相关的企业或领域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方法简单化。目前,我国能源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企业质量成本、相关企业的上下游成本、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成本监控力度不够,导致企业总体成本较高。另外,我国能源企业的生产大都是粗放型,缺乏产品生产的创新能力,在能源企业成本核算上的机制不配套,使得企业在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上简单化,导致企业核算没有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

成本预算管理没有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目前,我国能源企业的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预算目标没有对企业员工公开,预算成本没有为企业引导方向,只是一纸空文,企业员工完全没有为企业预算目标而努力的意识,同时企业也没有定期分析、考评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没有对超出或未达成成本预算而进行有效控制,使得成本预算在成本管理中没有真正发挥指导作用。

成本管理关键数据缺乏标准支撑。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能源企业在涉及成本管理至关重要的计量、结算价格与质量方面都没有制定企业标准。因为计量没有标准化,导致不能对生产经营中质和量的基础数据进行科学测定。因为结算价格没有标准化,导致企业内部单位之间模拟市场核算、企业与上下游合营或联营企业之间结算价值尺度的确定与调整没有依据。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许多企业只有最终产品质量的一个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而没有建立起自己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导致生产浪费严重和质量问题责任不清。

新科技推广和应用不足。目前,新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方法的应用都影响着能源企业在勘探、开发、生产等阶段的管理成本。但目前我国部分能源企业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扩张,又受到经费的限制,以致企业降低成本的新科技、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设备不能及时和系统地更新,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管理。

内部管理协作成本较高。目前,我国能源企业有着明显的大型集团化趋势,但同时能源企业的内部分工呈现出日益精细化的特征。能源企业内部分工日益精细化,将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协作成本的提高,使能源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和经济上造成不少浪费,这也影响到我国能源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

成本管理没有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相当多的能源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仅有成本会计核算办法,而没有就成本管理建立独立的内控制度。这些能源企业财务部门虽然都按年、季或月做成本分析,但对于成本分析的范围与深度没有制度要求,分析结果的运用也没有制度保障,导致企业管理层小范围内知晓本企业成本的大致情况,缺乏必要的整改措施或整改工作力度不够。

提高能源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强化成本管理意识。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能源需求不足。特别是美国页岩气实现规模化开发后,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减少了石油对外依存度并成为天然气出口国,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原油与煤炭价格迅速下滑,使我国传统能源产业中高售价掩盖的成本粗放管理问题立即暴露出来,因成本刚性上升和需求不足等原因使得业绩大幅下滑。加强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成为能源企业必由之路,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建立成本管理工作制度。能源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是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强制执行的根本保障。企业必须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成本开支的范围与标准、成本计划编制程序与考核办法,规定成本控制的环节与方法,提出成本分析的频率与深度,指出成本分析报告的范围、分析结果运用的方式、整改措施一般时限及其督办机制和违规责任等,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科学核定成本定额。这是能源企业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企业必须综合自己的生产技术水平、工艺流程、设备运行能力、人力资源成本等因素,核定本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人财物资源消耗的界限,如材料定额、工时定额、动力定额和费用定额等。企业只有科学核定了这些消耗定额,才能真正做好成本的预测、核算与分析工作,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实现成本管理标准化。标准化既是能源企业内外部数据无缝对接的基础,也是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做好成本管理的有力保障。在成本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中,企业必须扎实做好计量标准化、结算价格标准化与质量要求标准化三项重要工作。只有计量工作实现了标准化,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获取原始数据的口径才能统一;只有结算价格实现了标准化,才能统一企业内部单位之间和外部合营、联营企业之间的价值尺度,减少不必要的反复磋商与矛盾。

实行成本管理精细化。能源企业应及时使用和推广关于成本管理的新理念、新科技和新技术,实行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方法。同时,能源企业应设置合理的企业成本管理机构来对企业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控制企业成本,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形成以企业成本预算、企业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企业成本管理运行机制。

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能源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源企业员工职位与责任不明确,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员工没有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企业浪费现象严重。这就需要能源企业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做起,合理配置能源企业人力资源,减少企业管理层级,精简机构,让企业广大员工都具有主人翁意识,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浪费,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致力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能源企业在资源勘探、开发、产品生产过程中应致力于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这样不仅使企业资源勘探、开发、产品生产的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还提高了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能源企业应与时俱进地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科技创新有效的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来降低成本,从而增强能源企业的效益。

通过租赁承包的方式规模发展。能源企业可通过租赁市场,建立产学研联盟,合理布局企业各项产业;通过租赁承包的方式提高企业产能和技术装备水平,实现能源企业工艺、设备和技术承包;通过规模经营,提高能源企业成本管理效率。

加大成本对标管理力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能源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竞争成为必然,成本领先战略将会成为众多能源企业的首选。特别是我国有些能源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比较粗放,通过业内考察调研,寻找成本管理先进企业标杆,加大对标管理力度是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克服当前困难的有效途径。

第5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计量管理  企业发展  重要性

        0 引言

        [1]计量是经济活动、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是支撑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是国际间科研合作和经济贸易的基础保证。企业要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就要保证生产和经营中的计量测试方法准确,设备齐全才能有效准确的进行经济核算;才能控制过程产品质量和终端产品质量。计量在企业生产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1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计量管理

        1.1 计量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大部分企业把计量管理工作作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进步的基础工作来抓。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加强计量管理,使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能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也有一些企业由于产品开发制造管理等各个环节计量检测手段和生产管理不配套,计量器具配备不齐全,量值不准确使制造工艺失去控制,造成产品质量差、消耗高、效益低。科学合理的计量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可以保证计量量值统一。是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能为产品的正确计量提供保证。保证了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实现。

        1.2 计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计量是产品质量最基本的保证。因为任何质量特性都以一定的计量特性为表征。一切要用数据说话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这就要依靠完善的计量检测来实现。假如企业使用的计量器具不合格,产品的几何尺寸就不可能合格。压力表不准就可能毁坏设备、分析天平失准就会造成产品配料不准。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产品质量必需经过精密的测试来控制。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的检测分析到生产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的质量监测控制,直至成品半成品检验都必需有计量测试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如果没有计量的测试、监督保证,产品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要使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先进水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计量检测手段。没有计量检测,就没有产品质量。

        计量管理是以完备的计量作为技术基础的,产品质量最终要体现在产品的技术特性和质量特性上。产品质量的最终检验集中表现为表征产品技术属性和质量技术参数的测量。技术特性和质量特性一般都是以一定的计量特征为表征,是用技术手段可以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有些暂时不能直接测量的性能,也能用这些特征的转化量,模拟量导出量来代替,从而能科学的用计量来定量分析和评价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2 如何提高计量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技术工作之一,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器具的控制管理,合理的分析计量数据,才能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2.1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和计量管理的需要,建立必要的计量规章制度,并不断地完善。只有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计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实现,使企业计量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增加经济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

        要建立合理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必须包括以下几点:①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计量培训教育制度。②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③计量器具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④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制度。⑤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⑥不合格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⑦计量检测管理制度。⑧计量工作的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

        2.2 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 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能确保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风险。有效地控制了不合格产品的产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应如何实施呢?首先企业应根据材料检测、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计量、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需要确定计量检测点,配备符合使用要求的计量器具。其次编制本单位计量器具管理账册,制定计量器具分类管理方法和周期检定计划。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县(市)级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对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自行开展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自行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应合理确定鉴定(校准)周期。周期的确定应有文件作出规定,并经领导批准。对不能自行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应将其送有资格开展检定(校准)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企业还应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标志要注明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标志。

        2.3 对计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准确有效的计量检测数据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检测,生产工艺监测和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考核装置或设备的工作能效也能判断计量点是否准确。还能为企业的技术革新提供有效的技术来源。生产操作人员最熟悉装置流程的关联性、设备的负荷、计量器具的稳定性以及物料的损失情况,让他们确认生产控制计量数据是最合适不过的,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相应的计量职能部门应对他们进行监督执行。

第6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精准化生产管理;提质降耗减排;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3-0079-0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十二五”期间仍面临着十分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发展工业经济的强烈愿望与能源、环境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建德市质监局综合质监服务功能,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通过在部分中小企业试点推行“建立测量体系,优化设备工艺,运用标准化手段,实现提质降耗(减排)增效目标”的精准化生产管理活动,在提质、降耗、减排、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企业欢迎,走出了一条帮助中小企业提质降耗、转型升级的新路,得到了政府社会赞誉,现在建德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

1 精准化生产管理的背景

1.1 地方发展空间的需求

建德市是能源消耗大市,年消耗标煤200万吨以上,工业用能缺口逐年加大,能耗限制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之一,影响了各乡镇、企业发展空间。2011年以来,我局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标准化方面的经验,试点先行推行行业能耗精准化管理,逐步形成生产企业精准化管理规范,走出了一条以“节能降耗助推产业转型提升、挖掘发展新空间”的新途径。目前,全市共有50家企业申报推行,实现生产能耗精准化管理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下降8%,预计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

1.2 企业质量提升、节能减排的需求

目前很多生产制造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方式由过去传统式管理发展而来,虽然不少企业导入了国际国内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等管理方法,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生产管理与生产实际之间缺少“数据”这一纽带,不能对生产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准确有效评估,使具体管理与生产控制相脱节,严重地造成“体系失效”。我们究其原因是企业对生产过程中技术、工艺、设备、原辅料、环境的控制多数靠经验办事,数据管理缺乏,无法形成理论依据,导致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分析时分析基础薄弱,产生的决策缺乏科学细致的依据,走弯路,低效率。简单地说,就是管理活动未达到“精、准”的要求。针对问题,我们以能源工作为切入点,将测量管理体系和能耗分析,进而推广到质量分析、成本分析、安全风险评估相结合,提出了“精准化生产管理”的理念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精准管理,企业易理解、易接受、易操作,取得成效较明显。

2 精准化生产管理的基本理念

精准化生产管理,就是以计量器具的配、管、用为基础,以测量系统的数据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方法,综合运用质量、计量、标准化手段,寻求工艺、设备、管理技术进步及其最佳匹配,有效减低影响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水平,降低物耗、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生产投入产出最优化目标。

在精准化生产管理工作中,所谓的“精”,是指控制“精”,检查筛选出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影响质量、能耗等的关键控制点全面,满足分析需要。标准“精”,过程管理要求细致、明确,防止出现管理漏洞。所谓的“准”,是数据“准”,对各控制点实行有效计量,为生产控制和管理分析提供准确的依据。考核“准”,严格管理,控制要求与数据相结合,保持优化成果。精准化生产管理是通过准确细化的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优化成果转化为生产工艺文件,用标准保持先进生产力,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分析基础。因此精准化生产管理为企业持续改进、提质降耗提供的切实可行之路。最终在能耗限额内达到的良好绩效。

3 精准化生产管理的基本做法

3.1 建立测量体系,提供准确数据

完善计量器具配置,在能源控制、物耗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及开展影响量分析的地方配置计量器具。建立完整的测量体系,对计量器具和测量设备的配备、管理以及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进行规范化管理。依靠测量管理体系,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做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控制、数据管理”,以科学数据为依据,达到“精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精准化生产管理,对粗放式管理的企业尤为有效,对一些起步较好的企业,也能帮助企业梳理管理细节,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提升空间。建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是全国1008家重点耗能企业之一,能耗占生产成本63%以上,其新建企业时用于能源管理的计量器具已较齐全。2006年,建德市质监局在该企业开展精准化管理试点工作。一是通过细致的摸底排查,了解计量器具配备情况。我们按能源流向进行计量排查,发现存在能源统计未闭环,改变了企业原认为新建设备设计时已起点很高,不需要精准管理的看法。后进一步排查,还发现计量器具安装使用错误、与用能设备未建立对应关系等情况。通过摸底,一方面确定了影响产品质量和能耗关键点,了解到企业计量器具的配备现状,另一方面改变了企业计量仅为方便计算能耗的观念,建立了计量是分析能耗基础的思维方式。二是对现有计量器具的有效性进行普查分析。企业原来对计量器具检定的作用理解不足,开展检定是一种任务观,为应付法制管理要求而为,仅仅追求一纸证书而已,从未考虑检定结果与检测需求之间的关系。建德市的质监技术人员帮助企业从生产需求分析其计量要求,再从检定结果来验证计量结果是否与检测需求相匹配,并关注检测数据变化,适时选择调修,满足生产需求,让企业将计量器具真正有效利用起来。三是建立了数据分析系统。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班组与班组间比较、企业数据与集团先进水平比较,形成分析理念,对环境、设备、管理等各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如进出物料计量,不仅考虑了计量精度,缩小了包装误差控制限,还设置了检查,防止人员作弊。经改进的第二条生产线与第一条生产线相比,计量控制更多,与生产设备更匹配,在第一条生产线数据分析发现的问题,第二条生产线都得到了改进。现在的水泥熟料综合电耗由2006年的平均64.9度/吨降到53.6度/吨,下降17.4%;标准煤耗由2006年的115.1千克/吨降到104.6千克/吨,下降9.1%,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水泥余热发电量为45度/吨,比同行提高出4~5度。目前,建德海螺水泥可以当天统计出产品单位能耗,当天分析能耗波动原因,及时调整相关因素,使控制能耗的主动权掌握在海螺人的手里。

3.2 优化设备工艺,促进技术节能

生产设备、工艺是影响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优化企业的设备工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是精准化生产管理的最终目标。建德市质监中心在试点工作中,把优化设备工艺作为企业实施精准化管理的“基本功”,指导帮助企业对现有设备、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大胆怀疑”,利用测量体系提供的全面、准确的计量(测量)数据,通过不同生产时期、不同设备、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影响量对产品质量、能耗的影响程度分析,进行“小心求证”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及时发现设备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力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高设备工艺技术水平,夯实精准化生产管理基础。杭州友邦香料有限公司在建德是一家中型化工企业,引进的是美国的生产工艺方法。通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工艺调整、试验,找到了最佳的生产工艺(参数),主导产品的批料反应时间由原来的38小时减少到26小时,产品的一次合格率也由80%提高到95%以上,延续多年的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经过初步统计,友邦香料产品的单耗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一年可以节省1500吨左右的标煤,年节省资金200万元以上,在保持去年相同的产量前提下,可以降低燃煤导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22%左右。由于合格率提高,单位产品物耗下降5.4%,年可节约资金600万元以上,使企业当年生产反亏为赢。

3.3 完善标准体系,巩固管理成效

建德质监局在指导帮助企业以测量体系提供的准确数据和设备工艺优化为技术基础,建立精准化生产管理所必需的产品质量、设备工艺、生产管理和量化考核四大标准体系。通过测量体系实施,对原有的体系要求进一步细化,要求体系运行与检测数据、分析结果相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管理要求,达到四方面的标准化。一是产品标准体系。以产品能够稳定达到的质量性能指标为基础制(修)订产品执行标准,既巩固了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也为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争取国家、行业标准主起草权,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建德化工行业、碳酸钙行业、五金工具行业、低压电器行业等一大批企业,已争取主起草国家、行业标准56个,在浙江省排名前列,极大地提升了建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了建德产业的发展。二是设备工艺标准体系。企业在设备工艺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主要设备的性能及安装、维护制定标准要求,主要产品的工艺(参数)指标,形成标准规范。既固化了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又为设备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企业下一步改进发展提供分析基础。三是生产管理标准体系。企业把对生产管理的各项要求,如物耗(能耗)、废物排放、产品性能、设备工艺管理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现场管理等都纳入到管理标准体系,编写控制、操作要求,内容与数据分析结果紧密结合,做到细致,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生产管理由“粗放”向“精准”转化,完成产业的升级。四是量化考核标准体系。提炼生产过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控制点数字要求,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使被考核者目标明确,通过考核奖惩办法巩固现有成果,促进生产、管理持续改进。

4 精准化生产管理的三点体会

4.1 技术进步是实施精准化生产管理的核心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是为了发挥和推动好企业的技术进步。因此,建德质监局在指导企业管理时,始终把推进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放在首位,并帮助企业选择与其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管理技术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好的效果。精准化生产管理,把促进企业设备工艺的优化作为生产管理的核心内容,把计量测试、标准化技术和质量分析、质量控制技术等有效的管理技术引进到企业生产管理中来,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管理逐步达到“精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卓越绩效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才能在企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建德质监局组织力量对化工、碳酸钙、水泥等行业的设备工艺和管理的共性问题与试点企业进行联合攻关,以点带行业提高指导服务的效果。

4.2 实施精准化生产管理需要政府各部门协调帮促

在精细化生产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始需要政府部门的帮扶,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方面的协同配合。为此,建德质监局成立由局长挂帅的局推行精准化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局各相关部门,合力开展企业的帮促指导工作,在推行精准化生产管理工作中,建德质监局联合与经发、环保、科技、统计、能源计量协会等相关部门进行工作推进,邀请这些局的分管局长参加领导小组,从而有效整合了建德市的行政资源,有力地促进工作开展。经发局专门安排财政资金用于精准化生产管理工作奖励,环保局派出专家为企业指导环保技术服务,科技局帮助邀请外部专家进行科技研发。政府各部门的功能发挥协调通畅,精准化生产管理效果明显,得到市领导的称赞和肯定。市政府已将这一管理方式列入五年规划,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推开。

4.3 利用好本系统和外部专家库可为推广精准化生产管理起到点睛作用

企业是生产管理活动的主体,由于其忙于生产,往往看不见自身的不足,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推广精细化生产管理,一方面发挥计量技术机构在建立测量体系和实行有效计量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吸纳或储备一些锅炉、电机等技术专家、节能专家,在利用检测数据、分析工艺缺陷方面可以准确地把脉问诊并开出良方。建德质监局成立了指导企业设备工艺改进和节能技术指导帮扶小组,除本单位有几位企业信得过的专家外,通过各种渠道邀请了浙江大学能源研究所、中国计量学院以及本系统技术机构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推广期间,为企业开出了40余份“诊断书”,点出企业存在问题,为精准化生产管理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技术

第7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分户热计量;节约能源;供热;合理性收费

近期日本地震海啸引起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使得能源问题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采用更加科学的用能方案,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成为了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建筑能耗是我们身边接触最广的耗能方式,推广节能建筑已成为了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建筑节能在建筑各项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增高,推广和实行分户热计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里我们讨论一下在集中供热中的分户热计量在节约能源方面的应用以及在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一、分户热计量给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分户热计量对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要求较高,以往很多设计院在设计计算的时候很多都是凭经验估算的,如果还按照以前的算法,没有考虑系统里各个用户系统的可调节性,当系统运行时,各个用户各自调节其流量,整个系统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力失调。如果把热负荷计算等忽略掉,则采用分户热计量也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意义了。

其次,分户热计量系统对系统的供热配备要求较高。一般的分户热计量系统应设置入口热计量表、锁闭阀,调节阀,户内每个散热器均设温控阀,地热系统在分集水器的每个环路设置调节阀。通过这些设备用户可以自行调节供热量,用户使用热流量的变化就会加大,为了适应整个系统变流量运行的需要,供热系统的调节性能也要增强,这是保证系统在运行调节中有较稳定的工况的前提,并且在系统中要设置有较大的调节范围。

第二、分户热计量造价提高且给系统运行带来不稳定性

对于新的居住建筑可以根据计算直接采用分户热计量,但是对于原本不是采用该系统的建筑要使用分户热计量系统则需要作较多的改造。但是改造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导致成本增加,分户热计量系统应便于分户管理、调节供热量。在散热器支管安装热量表来计量耗热量,不仅使系统变复杂、造价昂贵,而且管理麻烦,因此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广泛使用,但这样的改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系统设计和改造使系统读数、计算工作量增大,计数的不准确性也增加。

系统改造之后在用热过程中不一定能够收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需要在每一用户管路的起止点安装热计量表、调节阀、过滤器的阀门配件,这些阀门的设置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局部阻力,如果在这个原有的系统中这部分阻力没有考虑,再加上原来系统中存在的不协调性,可能会导致水力失调,出现部分用户或全部用户用热量不足、系统不稳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某个地方安装增压装置,使用户末端流速增大。但是增加了加压装置后又可能引起其他用户的压力不稳定。针对目前集中供暖住宅的设计标准偏低、不能满足居住者热舒适度要求的状况,分户热计量又源于热作为商品的特点,应为居住者留有一定幅度内热舒适度的选择余地,计算温度又要适当提高,户内供暖设备的容量和投资,将会有较大比例增加。

因此首先要对分户热计量节能进行可行性分析,将一次性投入投入与运行成本相比较,才能作出投入”和“产出”综合效益的正确评估,才能有序地而非盲目地推行分户热计量。任何自动或手动的调控手段,都只能调节过盈量,只能对供暖过量的系统起作用。从住宅建筑热工和供暖的实际出发,针对热环境质量和供暖温度本来不高的普遍状况,对于供暖基本正常且较均匀或者供暖不足的系统,即使实施分户热计量和收费,其节能潜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区分供暖系统的状况,在分户热计量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配置昂贵的调控手段,必然导致供暖投入和运行的高成本。

第三、分户热计量计费仍存在不合理性

虽然说分户热计量可以较好得实现取暖费分户计算,但是这中间还是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运用分户热计量后,不同房间、不同用户的用热量不同,各室的温度产生差异,这将引起不同用户不同房间的温差热传热,对于室内温度相对高的用户,这部分损失热量累计起来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这部分损失热量的费用算在该用户就不再合理了。分户计量实行不交费用不能用热,当某用户停止用热时,其他用户还在用,此时两用户之间的温差更大,就会有一部分热量是消耗在不用热的用户,这对继续用热的用户是不公平的。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可以做的只有采取增加建筑物户间隔墙的保温绝热措施,但这样做肯定会增加较大的投资费用,并占用一定的建筑空间,适当降低户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但户间温差仍然存在,户间传热量虽有所减少但问题依然没有消除,对照十年来建筑节能和墙体改革的艰难历程,可能难以实施。而且,目前住宅的护结构的保温水平还是较低,如能将用于户间围护结构保温的投资费用,用于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水平,可以得到更好的综合效益。

户间传热因素对于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方面提出的复杂课题,第一,设计上必须提高设计水平;第二,我们建议从供暖费的合理分配上解决,即适当扩大按面积分配、缩小按热计量分配的比例,任何用户必须为维持建筑的总体热环境,负担基本的供暖费用,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调整对于分户热计量的观念。

第四、分户热计量的收费对供暖部门的要求更高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是以节能为目的的,用户用热量的减少必然要求供暖费用的降低。如果用户节约了热量,而供暖费却没有降低,那么分户热计量也就没有什么优越性了。因此,分户热计量除了要改变传统的住宅供暖设计方法和室内系统方式以外,对供暖部门的供热质量、运行和经营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暖部门必须提高忧患意识,积极创新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技书方法和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排水及采暖施工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第8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计量器具;管理;检定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计量器具的定义

计量器具是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按结构特点包括:量具,即用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如游标卡尺、游标角度尺、标尺等;计量仪器仪表,即将被测量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标值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如水准仪、全站仪、压力表、百分表、温度计、锚杆拉力仪等。计量装置,即为了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组合。

2、项目计量器具的具体管理办法

2.1、设立计量器具管理部门并安排专职计量管理员负责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计量管理员应熟悉国家计量法和本公司的计量管理制度,在工作中认真执行;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结构原理和技术要求,定期抽查计量器具的准确和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协助处理;制定全公司的计量器具配备计划。负责新购计量器具和强检计量器具的送检工作,对原有达不到技术要求的计量器具提出降级或报废意见;建立计量技术档案,管理计量技术资料;承担计量器具总帐,做好分类建卡工作,管好帐卡,做到总帐卡与各分帐卡相符;承担外购计量器具入库检定编号工作。

2.2、贯彻国家计量法令、政策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项目计量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组建项目计量管理体系。

2.3、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购买计量器具,上报公司《购买计量设备的申请》。批复后,采购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应保证质量,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和齐全的零配件,严禁采购非标准计量器具。进行出厂前首次鉴定,执行出厂前首次检的定计量器具,在计量器具上加印全国统一的出厂前首次检定合格标志。投入项目使用前,做使用前首次鉴定。

2.4、正常磨损后无法修复或无修理价值的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可进行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及时记录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情况月报表》,并经部门主管领导审批。报废后的计量器具应从各类账册中注明。

2.5、申请计量检定可以通过书面或直接送检等方式向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计量授权机构提出。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周期进行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必须按照周检计划定期进行周检, 使其周检率达到98%以上;在用检测设备超周期的一律停止使用,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公司备案;经修理和周期检查后不合格的设备停止使用,进行隔离退场处理,防止误用,并由计量管理人员以书面形式办理报废手续,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实施报废,同时做好“禁用”标识,设备使用人员不得使用报废设备。

2.6、对于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如电子天平、数显压力试验机、百分表等),应当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申请计量检定;对于实行周期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当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届满三十个工作日前申请计量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计量检定、计量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和使用期限的强制管理计量器具,不得使用;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修理后应当由使用(管理)者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申请修理后计量检定。

2.7 、随着计量器具管理工作不断深化,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意识逐步向分类管理迈进,按照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重要程度、测量频率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中所处的环境等确定A、B、C分类管理的原则。可划分为:国家规定的强检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为A类,经营、能源、工艺过程控制、产品终端检定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为B类;用于一般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般为C类。在现场采用彩色标签管理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分别由不同颜色的标签来加以区别。另外对计量数据采取集中统一管理的方法,由单位计量器具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各种计量数据,并形成计量数据系统。根据需要再将计量数据反馈到决策部门,用以指挥生产施工。对有异议的计量数据经信息反馈以便于工作决策部门查明原因,使计量器具管理工作能在工程行业中真正发挥应有的基础作用。

2.8 、认真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并妥善保管,不得任意涂改和遗失。

2.8.1、计量技术资料、原始记录、统计报表、证书、标志是考核计量水平,加强计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可考证,专人保管。

2.8.2、计量技术档案和记录的内容是:计量人员清册;计量器具账册(总帐、分帐);周检计划表;各类标准器及配套仪的技术说明;历史记录卡;各类计量器具事故和报废记录;计量检定修理原始记录;检定抄表记录;车辆保修工艺、质量主要参考数检测记录等。

2.8.3、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标志要注明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标志。

2.8.4、上述资料应按年或月装订成册由专人统一保管。如有遗失,按奖惩制度办理。原始记录的保管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2.8.5、产品合格证、校验合格证、检定合格证是计量器具正常使用的依据。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有醒目的检定合格标志,使用部门及单位应妥善保管,不得涂画覆盖。对于损坏标志的行为,应给予批评或处罚。

3、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性

3.1、计量器具管理是项目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完善计量器具检测手段,加强计量管理,使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能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计量检测手段和生产管理不配套,计量器具配备不齐全,量值不准确使制造工艺失去控制,造成产品质量差、消耗高、效益低。科学合理的计量器具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可以保证计量量值统一。是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能为构造物的正确计量提供保证。保证了项目最佳经济效益的实现。 3.2、质量是工程关键,一切要用数据说话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这就要依靠完善的计量器具检测来实现。假如项目使用的计量器具不合格,产品的几何尺寸就不可能合格,因此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作者简介:

苗申(1991-),女,汉族,河北省三河市,助理工程师,大学专科,公路工程管理。

第9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范文

计量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类中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计量管理代表企业效益和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我们只有建立企业计量管理体系,抓好计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将计量管理工作运用到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并保证计量管理的循序渐进,进行计量管理的日常运行、监督和检查,并采取相关措施纠正和预防计量管理问题出现,方可确保计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铺垫,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特点

1、广泛的适用性

计量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量管理在促进企业技术革新、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规格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2、 良好的通用性

由于计量管理主要是为了便于进行量值以及质量监督管理,因此,用于机械、能源化工、电子、工程建设、轻工业等生产加工行业的计量工具,都可以按照通用计量标准进行规划,具有较好的行业通用性。

3、较高的专业性

由于计量对结果的准确度、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计量工作技术人员、专用计量工具、计量工作开展流程以及计量结果的记录保存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以及要求,这决定了企业的计量工作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性以及规范性,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计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 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很多企业由于在开发、制造和管理产品的过程中采用的计量检测方法以及生产管理的不配套,采用的计量器具配备滞后,致使所获取的量值不足以为制造工艺提供准确的控制依据,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跟不上市场要求的步伐,而且造成企业大量的能源损耗,预期经济效益自然难以实现。企业在改善经营管理方面如果能够妥善处理计量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会推动技术的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只有进行计量检测手段的完善,以科学合理的计量管理方法和模式保证计量量值的统一,方可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为产品计量提供保障,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2、 产品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计量管理可以保证产品的基本质量。换句话说,任何产品的质量特性都是以计量特性为标杆的,只有用准确可靠的数据说话,方可正确体现产品的质量,而这些准确可靠的数据必须依靠完善的计量管理系统予以实现。企业只有采用合格的计量器具,譬如压力表、分析天平等,才能够通过精密的测试来控制产品的质量。

3、 计量管理贯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进场检测分析、生产工艺以及各项工序的质量监测控制等流程,对成品以及半成品进行层层检验,达到严格控制的要求,计量检测是企业产品达到先进水平的基本手段。

4、以技术条件为基础的计量管理,产品质量终究要体现在产品的技术特性上,也就是说,计量检验是对产品技术属性和质量技术参数的测量,从而定量分析和评价出产品的质量。

三、提高计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应用的措施

1、 推行计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企业在计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以及计量机构组织的设置情况,制定合理的、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并细化具体的执行措施,保证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实现。企业的计量管理制度应包括:计量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计量工作开展实施制度;计量器具的检定制度;计量器具的采购、保管以及维修制度等几方面。通过以上各种制度的制定,促进计量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强化计量器具设备的管理

强化计量器具设备的管理,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在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中,应保证用于计量工作的各种器具以及设备属于正规产品,能够满足相关计量工作标准规范的要求,严禁使用劣质设备进行企业的计量工作。此外,由于计量监测数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等方面,计量数据还是评价企业各类装置设备工作效能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技术革新的主要技术支持,因此,必须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3、 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加大对计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计量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计量工作能否按照计量标准法规规范合理的实施,因此,企业应加大计量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以提高计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与规范化水平。企业可以通过组织专家进行计量技术的讲座,使计量人员系统的学习计量专业知识,同时,增进与计量管理先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不断提升企业计量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此外,还可以组织计量器具生产制造部门,针对计量器具设备的特点以及综合使用性能进行专门的培训,使计量人员充分了解计量仪表的特点,促进计量工作水平的提高。

4、实现计量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生产的服务性

首先,应将计量管理工作拓展至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企业在制定计量管理工作目标时,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企业产品性质、企业发展情况、规模以及产品质量,并形成完整的参考文件与执行程序,进而构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计量管理体系,将计量管理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让计量管理为企业发展服务。

5、采用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

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对企业计量进行现代化管理,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7]。采用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做到,从申购、购买,验收、如库,领用、建档,建账,检定,流转、停用,报废等诸环节都能通过计算机系统直接管理,随时保证计量器具处于受控状态。建立计量管理网络,可以实现各部门相关管理人员资源共享,使计量管理工作能实现统一化、规范化,同时还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6、重视企业能源计量的监督管理

对于能源化工企业而言,加强能源计量的监测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能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计量器具的检定,应该严格按照既定的检定计划,组织企业内部相关的计量测试工作人员;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能耗情况进行监测,将能耗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对监测结果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明确能耗的根源以及节能措施的重点,提高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中的数据保障能力。

7、 科学管理测量设备

从测量管理体系来看,科学管理测量设备扩大了实物管理范围,能确保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中的数据真实可靠,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管理的风险,有效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科学管理测量设备是企业长期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