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辅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专;初中;数学;衔接
从初中进入中专之后,不少学生在起步阶段会感觉数学学习非常吃力,其中原因,除了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之外,中专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得不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阶段的学习都是对前一阶段的承接,衔接做得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为了能让学生尽快适应中专数学学习的要求,做好初中数学和中专数学的衔接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抓好初中数学和中专数学衔接的第一步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两个阶段的差距和各自的教学特点.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初中和中专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全面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和中专数学的知识架构,在比较中找出二者的衔接点,深入研究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教师需要做的第二步工作,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通过课内外的真诚交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和重点,做到胸有成竹.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计划时更能有的放矢,也能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教学要求,让两个阶段的衔接变得轻松自如.
二、放慢起始学习的速度
虽然中专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显著的自身特点,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中专数学的很多知识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加深和拓展,二者的连续性、衔接性是很强的.在认真审视了二者的不同点和连贯性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初中生升入中专之后,学习数学感到抽象难学,就是因为没有实现初中学习向中专学习的顺利过渡,还没有适应中专数学的节奏.此时重视初中数学和中专数学的衔接性,放慢中专数学学习的起始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中专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一定要注重“新旧结合”的原则,经常复习初中阶段学过的一些知识,并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耐心地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节奏,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中专的过渡.
三、学生要实现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生要改变旧有学习方式,从机械性记忆转为理解性掌握.在初中阶段,很多知识需要机械记忆.而到了中专阶段,则强调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对知识的反思和应用.在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走出简单的机械性记忆的陈旧学习方法.通过一些精选的例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让学生摆脱通过大量练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式.
四、教师要实现教学模式的衔接
与此同时,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在教学模式上,中专阶段也必然会与初中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教学模式的有效衔接,能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专学习节奏,掌握适合中专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阶段,由于所学内容较少,课时也比较充足,因此,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强调,学生有也足够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所以“灌输式”教学方法占主流,教师的辅导很多,做的练习也很多.但是进入中专以后一切都变了:知识点剧增,教材的涵盖面也很宽,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自然也会快,教师的辅导变少了,练习也少了,学生很难适应过来.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授课时更多的是讲解核心概念、基本原理,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
五、加强课外辅导和心理辅导
前面提到,到了中专阶段以后,教师在课堂上的辅导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辅导不再重要.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把课堂上不能实现的辅导在课外变成现实.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批阅作业、一对一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掌握课堂上消化不了的知识.同时,通过课外辅导,让学生对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回顾,以此来服务于中专数学学习,让学生别在起步阶段掉队.
【关键词】高一;初中数学;衔接;问题;对策
陇南市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度“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教学研究――衔接校本课程开发”课题(课题批准号:LN[2013]24)成果
一、引言
高一学期是高中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高中与初中教学衔接的关键时期.教师发现,学生对高一数学学习难以适应,致使部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出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成为众多专家与学者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达到推动高一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二、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变化大,教学难度提高
从总体上说,高一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教学的内容多为常量,教材中的题型较少并且难度不大.而高一的数学教材拥有大量抽象的内容,数学研究不再局限于通俗具体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变化、字母等抽象的内容.同时,高一的数学教材更加重视理论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得到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降低的幅度更大,这在无形中拉开了初高中数学教学难度的差距,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同时,从教学情况来看.初中数学的教学更具有活力和灵活性.而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高中数学教学呈现整体节奏较快、教学进度吃紧的情况.教师要尽快完成新课教学,还需要抽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多次系统的复习,促使教师不断加快教学进度,使得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的节奏.
2.知识点衔接不够科学
另一方面,初中与高一的数学知识点并没有科学的衔接,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断层.具体地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这就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相应的理论,却没有掌握理论得出的过程,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变换.
而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学难度得到提升,学科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掌握不牢靠,对某些数学概念相对模糊.以函数图像的相关教学为例,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还无法正确绘制函数图像,还无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抽象的函数定义.知识点的衔接不科学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更难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三、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策
1.学法指导以及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说,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上都有极大的提升,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快速适应高一的数学教学.在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拉开,甚至让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其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没有动力,浪费了初中扎实的数学基础.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掌握高一数学教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利用更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原理,而不再是只记忆数学的公式和理论.换言之,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深刻研究切实掌握数学的定理,并且能够将其进行变换,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活用.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逐步掌握更有效率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数形结合方法等等.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更加抽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2.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上文述及,部分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数学教学节奏,打击到学生的学习信心.
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地说,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疑惑,要让学生明确初中与高一数学的变化和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坦然面对新阶段数学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学生克服负面的意识和情绪,并更快的适应高一数学教学.此外,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认可,对学生进行赞赏与鼓励.这就能重新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负面情绪,使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充满热情和激情.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给予高一新生一定的数学学习建议.例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不但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数学理论得出的过程进行理解,也就是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高一数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法指导;主导作用;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发挥“引导、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新知、解答问题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和提升,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本人现根据自身教学体会,对当前新课改下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辅导进行简要论述。
一、凸显学生个体差异性,学生学习方法辅导体现针对性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和进步”的“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求。这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习方法辅导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树立“因材施教”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辅导方式,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
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在该节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学生类型学习差异,采用分层性的教学方式,针对优等生学习群体,采用了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该类型学生解题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指导活动;针对中下等学生群体,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式,设置典型性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分析问题活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不同类型都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实践和锻炼时机,实现对问题解答方法的有效掌握。
二、凸显教学活动发展性,学生学习方法辅导体现实践性
实践是探知真理的唯一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能的有效掌握和运用,需要长期的实践和锻炼,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内在能动性,抓住数学学科知识的实践发展性特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技能,开展问题解答的实践探究活动,从而实现问题解答效能和学习方法技能的同步提升和进步。
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之一,它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数学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开展分层教学是新课改为我们提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之一,它可以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教师不能把分层教学的开展当作一个包袱、一种负担,对它敬而远之。其次,教师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尤其是要让家长消除他们的疑虑。很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实施分层教学后,自己很有可能被安排在最低的层次,教师在课堂上也不会严格要求,甚至对他们置之不理,其实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数学教师应当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就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分层教学的目的、作用、意义,使他们对分层教学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这样学生和家长就会消除疑虑,并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进而取得较为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克服分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最重要的是克服分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学生能积极愉快地学习。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实施分层教学并不是放弃对后进生的教导,也不是降低教学的要求,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提高,并逐渐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因此即便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不愿意接受低层次的教学,所以学生会在心理上对分层教学产生抵触和排斥的情绪。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比较推崇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只有通过多练习才能掌握知识,因此不愿意分层设计作业,这样就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完成自己能力之外的作业,进而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了改善以上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首先,我们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高分数,被分数牵着鼻子走,而是为了学到方法,学到知识;其次,数学教师要明白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查找原因,同时注意多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信心;再次,对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以免他们难堪和尴尬。
三、优化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 教学 探索
在21世纪的今天,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每个公民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作出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是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分层教学目标体系的设定是涉及同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来控制学生教学进程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其目的是为了为每一个学生都营造适合他们发展和个性的环境。从理论上来说,分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的是理论基础知识,这是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导向。第二部分指的是分层应该遵循的原则,这是保障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第三部分指的是教学目标的分层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的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一个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第四部分指的是综合的形成性评价系统,这个步骤和过程能够有效的调节教学策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就国内而言,分层教学是一个新话题,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春秋时期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是同这种教育主张如出一辙。在国外,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让包括差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顺利的发展。还有最优化教学理论、“发现学习”等都与分层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分层的运作过程
(一)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B层智力因素好但学习主动性差、成绩不稳定或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成绩中等;C层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上感到很吃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除了全体学生应掌握的共同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分层目标。C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学生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
(三)分层授课。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四)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做基础性作业。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测试、评估分层。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考试采用一卷盖三层,按ABC层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试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分层试卷后可考到及格乃至80分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大大激发了C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相互竞争,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六)课后跟踪辅导分层。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A层同学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内容,而及时的开展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更能够确保学生的提高、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坚持分层教学原则,进而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特点,探索出有效的、科学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目的,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新洪.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课堂分层教学[J].科技信息.2010(32)
[2]马宁.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J].内江科技.2010(07)
[3]朱春霞.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下实现因材施教[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2)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化原因解决措施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学科,但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内容抽象并十分复杂的功课,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则接触数学,通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可以说数学在挖掘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推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出现下滑,甚至成为了数学的学困生,数学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而究其原因,不仅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还受到诸如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于初中数学分化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分析,是我们当前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分化的基本原因
(一)思维方式与数学学习要求相背离。
产生数学分化现象的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当前初中数学的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做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这个学习阶段里学生们正处在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并且由于学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直接致使部分学生出现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差的情况。
(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意志薄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那么再简单的知识点也会变得晦涩难懂。对于我们的初中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攻克数学难关的勇气和毅力。其中学习兴趣的低迷则是造成数学分化的主要原因,初中数学同比小学数学来说,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学生所接受的辅导锐减,在学生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学生由于畏难而放弃学习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的主要表现是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死读书的情况很普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较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也更为细致,知识的类型归纳的十分系统,学生已经熟练了小学的学习和考试模式,只需要记清楚公式、概念以及教师平时所讲解的主要例题类型,都可以凭个人的能力取得一个好成绩。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已经习惯了围着教师转,一旦到了初中,没有了教师的扶持,学生则难以将大量的知识归纳和整理,无法将数学规律进行系统地总结,许多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进行题海式的大量练习,但是成绩始终平平。
二、解决初中数学分化、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成长阶段,因此,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逐渐铺垫学生的研究情绪,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适当地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交由学生解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继而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感受到自身的个人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表现优秀时,及实地对于学生的行为予以肯定性的赞扬,用鼓励、表扬、引导和敦促代替责罚和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增强数学课堂的心灵归属感,继而不断地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
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与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们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怎样去学习。面对当前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的情况,教师必须要加强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采取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比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就不适应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对于老师的问题学生并不接受,他们只要求教师告诉怎么做就好,并不愿意花时间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更要注重重点知识的研究,不仅要转变学生的思想,更要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
(三)充分地运用分层教学法。
对于学生出现数学分化的不同原因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适时地采取分层教学法,落实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基本要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将学生分成包括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的三个层面,对优等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中等生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学困生要放低标准,要求他们认真听讲,做好力所能及的基本习题,对于他们要予以必要的鼓励和单独辅导。设计的问题应简单一些,着重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学生实现更好学习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教会学生解题的思想与方法,强化“联想、想象、转化”的思维训练,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拓宽想象空间。可以说数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秘密武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加强对于初中数学分化的原因与解决措施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关系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最终成败。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构建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从而更好地解决初中数学分化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一、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成因
(一)情感、态度不积极,意志薄弱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抵制不了网络游戏等的诱惑。在学习中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基础薄弱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过程、学习方法不适应,思维薄弱
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上课稍一分心就听不懂了。
二、控制两极分化的策略
(一)培养兴趣,形成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他的教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照顾困难学生,让困难学生体验成功。
小组合作竞赛,营造学习竞赛氛围。夯实教学功底,提高教学艺术魅力。
(二)教会方法,学会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三)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师生和谐,以生为本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课程模式改革居于核心地位的模式,是较大范围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接受、采纳并可实施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学年、学期以及单元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模式. 这种模式的实施载体是学校中的数学课堂. 其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1. 计算机真正进入初中数学课堂,是这种模式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 这种模式的环境支持是:学校配备高配置的计算机机房;机房中安装了为教师用的多媒体设施及供每名学生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在“校校通”、“班班通”支持下,网络走进了学生课堂,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利用方便、快捷的计算机网络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
2.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多重角色作用. 教师通过授课向学生讲解数学新知识. 3.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演示工具,它能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电子黑板,书写数学定义、定理、公式,进行推理演算,画出数学图形. 作为“电子黑板”不仅要作到文字符号、图形清晰规范,还要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储存,改变位置、顺序、颜色、大小,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改善学生知觉特征的目的,与此同时,减少了教师书写、画图的时间,使教师有时间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况. 电子黑板可以动态地、形象地演示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传统黑板上不能演示的内容及各种变式.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感性经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教师在网络平台软件支持下进行演示时,学生也掌握了信息技术中的拖、拉、点、选等基本操作与作图方法. 计算机作为演示工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演示课件.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在其复杂性、难易度等方面是有差异的,教师利用现成的完整课件或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使一些在电子黑板不能及时绘出的图形等内容得以及时方便地展现,弥补了教师自身的数学课程教学经验、方法上的局限与不足. 使用与制作课件过程中,数学教师自身的信息教育素养随之得到改善与提高.
4.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及时、反复多次沟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个教师面对数十名学生,教师通过提问或观察学生的课堂表情来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且由于课堂教室的学习气氛、初中生自尊及一些学生的个性类型方面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沟通. 由于教师不能获得每一名学生领会、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与问题信息,教师也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集体与个别辅导、答疑. 此状况长期维持下去,个别学生因教师的忽视(尽管是无意)或指导、辅导的不及时,而使其逐渐成为学习困难生.
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可预先制作练习、思考页面,在网页中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在网页中设置多种解题思路供学生思考,学生在课堂、课后练习时,通过BBS、聊天室等网上即时通讯工具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得到教师的解答与辅导. 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的情况能够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作业中的智慧火花能够及时捕获,教师对学习困难者的及时发现及个别指导、辅导能真正实现,等等.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仍然保留班级授课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即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完成,教师按照国家所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数学课程的系统讲授,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使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由于计算机真正进入课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变革了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从而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组织所存在的先天不足和缺陷.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实现了多重目标,即课程学习目标、过程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同时能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