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提升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08
1 提高整地质量
实际冬小麦栽培种植中,播前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麦田耕层的深厚度,保证土壤中肥水气热等各环境因子协调发展,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且小麦精量播种过程中地面平整是必要条件,只有保证耕层深厚度,为全苗、壮苗及后续的田间灌溉及排水提供便利。
2 提高播种质量管理
提高播种质量管理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种:适墒播种。小麦播种阶段的适墒标准一般是土壤相对水量的75%~80%,即播种前抓一把土壤如果可抓实,且齐胸高度自由落体可变碎即证明墒情合理。在土壤墒情合理时播种小麦可以保证小麦及时长出子根及次生根,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小麦抗旱、防涝及防倒伏的能力。如播种墒情不充分则要提前浇水造墒;做好适期播种。
3 加强水肥管理
3.1 合理灌冬水与春水
根据田间小麦的长势、环境温度等进行冬灌,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通常日均气温3℃左右为适宜灌溉温度,低于该温度会导致土壤冻结,不仅水分无法充分下渗,而且麦苗表面结冰导致其死亡;反之高于3℃则会增加田间水分蒸发量,不仅无法达到灌水增墒的目的,还可能导致麦苗徒长,增加后期发生冻害的机率。一般情况下旺苗无需冬灌,单根独苗等弱苗也不宜冬灌,否则易出现淤苗、凌台、受冻害等。冬灌要注意控制水量,否则地面易积水,或气温下降时形成冰壳,导致植株受冻害而影响产量。灌溉后要及早划锄,可有效提高地温,促进冬小麦根系发育,培育壮苗。除了灌冬水外,春季第一水也是提高冬小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如果麦田墒情较差或基本苗数少,可在麦苗起身期浇春季第一水;反之则可在起身后拔节前浇水。
3.2 科学施肥
冬小麦生长所需的底肥是保证冬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冬小麦底肥以各种元素为核心,做好各种肥料之间的科学搭配,农家肥与化肥互相结合,以氮磷钾等基础肥料为辅助,如条件允许可施播小麦专用肥料,每667m2用量在35kg左右,小麦专用肥可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营养供给。如果采用农家肥与氮磷钾等基础肥料搭配应用,则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等用于底肥施播,60%的氮肥用于底施,在麦苗拔节期再追施余下的40%氮肥,以为冬小麦生长提供更多养分。施肥时提倡化肥深施,可采用机械施肥,注意不能表层撒施;浇水前追施尿素300~375kg/667m2。
一、土壤处理
在蛴螬、蝼蛄、金针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取土壤处理进行防治。方法是:每667平方米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2千克,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千克在犁地前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用量250毫升,对水1~2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配成毒土使用。
在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可用林丹粉进行土壤处理。20%林丹粉每667平方米用量0.5~0.75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于犁地时施用。此法可兼治地下害虫,非吸浆虫发生区不得使用。
二、药剂拌种
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常用农药与水、麦种的比例为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1∶100∶1000(农药∶水∶麦种)拌种,50%辛硫磷乳油、50%一六零五乳油、50%甲胺磷乳油按1∶50∶500拌种。
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对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内吸性药剂要堆闷12小时以上),摊晾后即可播种。
在小麦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严重流行区,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5~1千克兑适量水拌麦种100千克,还可兼防麦蚜、灰飞虱。
三、冬小麦综合拌种技术
对小麦黑穗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三种混合拌种,具有防病、治虫、增产的综合效应。小麦“三拌”的用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一般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然后拌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拌后的种子不宜久放,要随拌随用。
四、使用包衣种子
包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成膜剂等配制成的药肥复合型种子包衣新产品。小麦良种包衣,可有效的综合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并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功效,应大力推广应用。
五、种传或土传病害及苗期锈病、白粉病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90-01
一、前言
小麦在我国北方是比较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对农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小麦的种植面积非常广,如果有病虫害入侵,极易导致大面积的感染,从而给种植户带来损失。现在尽管对于小麦常见的病虫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缺乏科学的防治措施,这加大了小麦感染病虫害的几率。
二、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而小麦由于气候和水分的影响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整体分析,2013年河南省小麦的病虫害情况是正常水平的。通过统计全省的数据,发生了小麦病虫害的面积一共为1920万km2,其中,910万km2发生的是小麦病害,1010km2发生的是小麦虫害。由此可以看出总体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是不大的,并且发生虫害的面积要比发生病害的面积要大,小麦病虫害发生几率有降低的趋势。同时,在入春时虫害发生较早,病害发生交往,这也是一条规律。
三、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1.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1.1病虫害种类
在小麦播种期间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最有效果的,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也可以针对多种病虫害一网打尽。小麦播种期间常见的病虫害为小麦吸浆虫、黑穗病、蛴螬、小麦纹枯病和地下害虫蝼蛄等等。要针对这些病虫害进行集中治理。
1.2防治措施
在小麦选种阶段,要针对常发的病虫害种类选择抵抗力比较强的品种。在播种过程中合理布局,防止播种过密而导致小麦不能正常生长,抵抗力下降。
播种之前,可以预先在土壤中施放一定的农药去除病虫害。在耕地插秧前均匀释放在土壤中。结合经济性考虑,可以使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是50%辛硫磷颗粒剂,加入20kg细沙或者煤渣,再加入3kg水制作出平常所称的“毒土”,可以消灭土壤中残留的病虫害。
在小麦播种之前除了要对土壤进行消毒以外,对即将要播种的种子,也要进行相应的除病虫害工作。要使用规定的药剂即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没100kg的种子进行拌种,这能够很好地杀死残留病虫。同时也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胺磷对每50kg种子进行拌种,拌种的药物以及比例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病虫害灾情决定。这样的流程对于预防小麦黑穗病和枯死症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2.返青拔节期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2.1病虫害种类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是小麦茁壮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病虫害高发时期,比如说纹枯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在这个时期作用得相当频繁。因此这也是一个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针对这些常出现的病进行专门的防治,如果这个阶段小麦受到感染将很容易导致低产的情况出现。
2.1防治措施
针对纹枯病的防治应当重视返青拔节时期小麦的喷雾工作。喷雾不仅仅要按照相关规范来操作,同时也要尽量早来进行此项喷雾工作。在药物选择上,建议每亩使用5%井冈霉素200mL兑水1500kg左右喷洒在麦茎基部进行防治,喷药需要重复多次,每两次之间的间隔为半个月左右。
麦蜘蛛的清除可以选用每亩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在返青拔节时期喷洒在小麦上。这样能够有效地治理麦蜘蛛。同时在种植工艺上,不仅仅要重视药物的喷射,同时也要进行合理的农业栽培。比如说定期对小麦田拔出杂草,浇水和施予肥料等。只有小麦长势良好,才能充分的抵抗外界病虫害的干扰。这样也就能保证小麦产量的上升。
3.孕穗和抽穗扬花期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3.1病虫害种类
在孕穗和抽穗扬花期常见的病虫害种类有红蜘蛛,白粉病,赤霉病等等。由于此时期是小麦成熟时期,因此也是病虫害防治最为关键的时期,因为病虫害往往在这个时期最为高发。在这个阶段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利于小麦顺利结穗。
3.2防治措施
对于红蜘蛛的防治应该趁早进行。药物喷洒可以使用扫螨净可湿性粉剂大约50ml加入500kg的清水进行,这样能够有效的在红蜘蛛还没有长大时杀死幼虫。
在孕穗和抽穗扬花期要对小麦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感染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要杀害小麦蚜虫,应该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入40kg的清水进行喷洒,当蚜虫数量较多时,可以酌情增加药物的量。而对于小麦在这个时期高发的白粉病和锈病等,可以采用20%三唑酮乳油或者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加入60kg清水配成喷剂喷洒在小麦上。注意喷洒时期越早越好,这样治疗效果也就非常明显。
为了提高小麦的质量,要对小麦进行施肥,喷药,去除杂草等措施。而孕穗和抽穗扬花期更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特别关注,一旦不幸在这个时期感染了病虫害那么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同时关于药物的浓度和使用量要按照基本的规范来配置,不过当病虫等比较频繁严重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药物浓度。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不仅仅是喷药可以做到的,在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和孕穗和抽穗扬花期要结合农艺基本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四、结束语
要达到成功的预防小麦病虫害的效果,需要在小麦的病虫害高发三个阶段,即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和孕穗和抽穗扬花期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再加之药物预防来防治小麦病虫害。农业工作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小麦病虫害防治当做工作重心,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农民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克祥;姜洪涛:浅谈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肥水条件的改善,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冬小麦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指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三个时期,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快速生长的时期;是决定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以预防为主,以治病、治虫为辅。在防治过程中提倡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小麦生产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
一、返青拔节期
重点防治纹枯病、全蚀病、红蜘蛛、地下虫。麦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要从麦田生态系出发,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进行协调的防治。
1.病害
纹枯病防治要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培养地力,合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无机氮肥。防止田间郁蔽,避免倒伏,可明显减轻病害。要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播期,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当纹枯病病株率15%以上时,每亩用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5%多病宁、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对水40kg~50kg,可兼治白粉病、锈病。药液要尽量喷洒在麦株基部,以提高药效。全蚀病于返青拔节期每亩用蚀敌粉100g,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兑水40~60kg,灌于小麦根基部。
2.虫害
红蜘蛛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喷雾。或者用速螨酮、牵牛星、扫螨净等农药按规定用量稀释喷雾防治。地下虫蛴螬、金针虫和蝼蛄分布广,种群密度大,为害严重。要精耕细作、深耕多耙,适时浇水,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可减轻以下害虫的为害。对虫口密度大,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50%辛硫酸、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kg~0.6kg,对细土25kg~30kg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即耕翻入土中。作物生长期可顺垅撒施或喷施,并结合中耕浅锄混入土中。在蝼蛄为主的地区,也可使用毒饵诱杀。将麦麸、花生饼糁或玉米糁等炒香,用50%甲胺磷、4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按饵料的1%药量和10%水量稀释后拌入,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垅撒施,每亩用毒饵1.5kg~2kg。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而且还可兼治蟋蟀、土蝗等。粘虫目前防治粘虫效果较好的常用药剂较多,如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等。防治麦田第一代粘虫应掌握在幼虫2龄~3龄盛期;防治麦套玉米第二代粘虫应掌握在幼虫1龄~2龄盛期喷药。
二、抽穗扬花期
早控条锈病、白粉病,重点防治吸浆虫,预防赤霉病。主要防治指标是麦蚜百穗500头,1代粘虫每平方米25头,吸浆虫蛹期每样方(10cm×10cm×20cm)5头、成虫期10~25头,条锈病病叶率为2%~5%,叶锈病病叶率为5%~10%,白粉病病叶率为10%。
1.病害
小麦穗期是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多种病虫害集中发生期,此期也是小麦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一旦发生病害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条锈病发生程度随早春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感病品种的植株上后,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症状以叶片正面较为明显,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受害。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小霉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绒状霉斑,严重时霉斑相互连成一片,以至覆盖全叶,以后逐渐变为灰色,最后呈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当病叶率达到10%时,每亩可用20%的粉锈宁乳剂50mL,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对水60~80kg进行喷雾防治。赤霉病是典型的季节型病害,要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及时喷药预防。3月底左右,便可抽穗开花,直至灌浆成熟之际,均可感染赤霉病,使穗粒和芒上均出现浅红色或桔黄色的斑点,便是赤霉病。4-5月,如雨水多、湿度大,则会加剧该病的发生和恶化。要彻底搞好三沟配套到位,务使明水能排,暗渍能滤,保证雨住田干,消灭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多菌灵胶悬剂80g兑水40kg喷雾,若喷药后24h遇雨应及时补喷。种植高感品种的麦田,应酣隋喷药2~3次。
2.虫害
常年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防治麦蚜每亩用10%扫螨净20g,或10%11比虫啉20g兑水40kg喷雾;小麦吸浆虫虽然是在穗期为害的害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采用毒土熏蒸的防治措施,即每亩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mL,或1%林丹粉和细沙土20~30kg拌匀,均匀撒施于麦田,然后浅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会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或防治不及时,在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50~75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60mL兑水40~60kg喷雾防治。可用1.6%阿维菌素6000~8000倍喷洒,防治麦叶峰。
三、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施用,进行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抗倒伏能力,预防干热风。重点控制麦蚜,兼治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
1.病害
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分别计量,混合喷药,进行综合防治。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g,或25%丙环唑乳油30~35g加10%11比虫啉可湿l生粉剂20g,或40%毒死蜱乳油50~75mLE水40kg喷雾。
2.虫害
穗期重点防治蚜虫。在蚜虫盛发期,喷施10%1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效果显著。不得在穗期使用有机磷等高毒农药防治穗蚜。在天敌单位与蚜量的比值超过200以上方可施药防治,低于150可暂时不防治,以发挥天敌的控蚜作用。
关键词 冬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沿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46-02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inter Wheat Scab Along the Huaihe River
ZHOU Xiang-hong
(Longtanhu Improved Variety Demonstration and Breeding Farm of Wuhe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Wuhe Anhui 233300)
Abstract Occurrence of winter wheat scab along the Huaihe River was introduced,control measures of wheat scab were summarized.Control efficiency of wheat scab were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occurrence of winter wheat scab along the Huaihe River.
Key words winter wheat scab;occurrence;prevention and control;along the Huaihe River
赤霉病是冬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过去主要发生在多雨和气候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区。近年来由于沿淮冬小麦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赤霉病的发生有加重趋势。为此,笔者针对其发生的症状与条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1 发生特点
1.1 症状
1.1.1 穗腐。在小麦开花或开花后发生。发生初期在颖壳上呈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以后整个小穗变黄褐色,当雨水多、田间潮湿时,在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处长出1层粉红色的霉状物(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不产生霉层,后期病部可产生黑色颗粒(即子囊壳)。受害轻的麦穗仅1个或几个小穗发病,受害重的则全穗发病。受害严重的麦粒皱缩,形成空秕粒,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
1.1.2 苗枯。幼苗出土前受害,根鞘及芽鞘变褐腐烂,挖出后种子上可见到粉红色菌体。幼苗出土后发病,芽鞘和初生根变褐,受害轻的生长衰弱,受害重的枯死。
1.1.3 基腐。自幼苗至成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茎基部变褐变软,最后植株枯萎死亡。拔起病株时,自茎基腐烂处折断,断口出呈现出褐色粘性腐烂组织[1-2]。
1.2 病源
小麦赤霉病菌属子囊纲,肉座目。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来年产生子囊壳及子囊孢子,成为穗腐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其中以稻桩、玉米根、麦壳最为重要。病田中收获的稻草混入粪肥施入田里,也能产生大量的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的来源之一。病菌也可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是引起苗枯和基腐的主要菌源。苗枯和基腐上生成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传到麦穗上也可造成穗腐,但一般大田中苗枯和基腐发生很少,因此,其不是引起穗腐的主要菌源。
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形成最适宜的温度为24~25 ℃,最低为9~10 ℃,最高为32 ℃,在适宜的条件下2~3 d即可形成子囊壳,5~10 d即可,形成子囊孢子。一般在冬小麦抽穗前后,子囊孢子逐渐成熟飞散,借风雨进行传播,落到正在开花的麦穗上后,先在颖壳内残留的花药上腐生,然后蔓延2 d后出现症状,5~7 d后穗腐明显,并产生大量的粉红色分生孢子群,分生孢子再次重复侵染,使病害逐渐扩展蔓延。
1.3 发生条件
病菌发生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 ℃,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100%。在25 ℃下维持饱和湿度3 d,一个病穗上就能生产1 400万个以上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高湿条件下,25~26 ℃时,经3 h即可全发芽。15 ℃时则需要6 h。在25 ℃适温和连续36 h以上饱和湿度下,病害的潜育期只有2 d。在小麦抽穗至乳熟阶段,如果阴雨连绵,潮湿多雾,天气闷热,病害很快即可流行起来。麦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都有利于赤霉病发生。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每年都有发生。发生时会使小麦大面积减产,单位面积会减产30%~50%,严重时甚至会达到80%。因此,冬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势在必行,又由于赤霉病的发生特点,赤霉病的防治主要在防。
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清除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大水漫灌等栽培措施,降低农田深耕灭茬小气候的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是防治赤霉病的一项基础措施。二是选育抗病品种[3-4]。三是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近年来主要的且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具体的是在小麦初花期用80%多菌灵粉剂750 g/hm2或40%多菌灵悬浮剂1 500 g/hm2,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1 500 g/hm2[5-7]。喷药时期往往阴雨连绵或时晴时雨,必须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露水干后抢时喷药,喷药后遇雨可隔5~7 d再喷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3 防治效果
2012―2013年度在沿淮地区同一块地内种植了15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333.33 m2,于2012年10月16日播种量210 kg/hm2,底肥用复合肥(16-16-16)600 kg/hm2进行种植,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生长。在2013年4月20日用80%多菌灵防治赤霉病1次,2013年4月26日又加强防治1次。同时对另外的泰农18和山农17进行了不防治、防治1次和防治2次的对比试验。由于2013年沿淮地区在冬小麦扬花期至成熟期间雨水比较丰沛,温度较高比较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通此这次试验对各个品种感病表现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比较抗赤霉病的品种是山农17、徐麦31、轮选22、陕农509、安农0305等(表1)。对防治不同次数感病表现也不同,防治次数高感病率就低,防治次数少的感病率就比较高(表2)[8-9]。
沿淮冬小麦在同等生长条件和同等的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对赤霉病感病指数不同,这说明品种间对赤霉病的抗性有差异。同一品种防治3次比防治2次的病穗率要少20%,防治2次比防治1次的病穗要少10%~20%,防治的比不防治的病穗率少20%~30%。
4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农林学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 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植物医生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3] 宿刚爱,刘颖,徐恒安,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88,90.
[4] 罗家传,王怡,何春伟,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4(7):38-42.
[5] 李金华.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21-122.
[6] 李俊洲,李红丽,李静.安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4(16):93.
[7] 陆小成,杨玲军,马德民,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4(14):52-53.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鲁西地区
鲁西地区夏玉米种植面积占夏种总面积的80%以上,近年来,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这就要求农技人员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技术,切实指导好农业生产。现将茌平地区夏玉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按市场需求、生产目标和气候条件,选择如郑单958、鲁单981、浚单20、聊玉18等适合该区域大范围种植的优质高产国审、省审品种[1]。
2种子准备
2.1种子精选
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
2.2种子处理
用玉米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可有效控制玉米苗期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一般1 kg种衣剂拌种50 kg,用种衣剂处理时要充分搅动、拌匀,使种衣剂在玉米种子外层形成均匀薄膜。种子包衣处理在播种前3~5 d进行,待种子外层药膜(种衣膜)固化变硬后再进行播种。
3播种
3.1播种方式
荏平区夏玉米一般多采用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轮作制,生产上常见有2种种植方式:一是冬小麦与夏玉米两茬平播。冬小麦在6月中上旬收获,小麦收获后立即播种夏玉米,玉米在9月底10月初收获,10月初至10月中旬播种冬小麦;二是冬小麦套播玉米。冬小麦套播玉米一般采用带状种植,3行小麦,1行玉米,小麦行距15 cm,玉米预留行30 cm,种植带宽60 cm(小麦30 cm+玉米30 cm)或6~8行小麦,2行玉米,带宽150 cm(小麦100 cm+玉米50 cm),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机具和种植习惯灵活调整带宽。冬小麦播种与收获期同两茬平播,玉米播种期在冬小麦收获前7~15 d为宜,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共生期不宜太长。
3.2播种期
套玉米播种期根据小麦群体的大小、长势而定,小麦群体大、长势好要晚播,群体小、长势差、苗弱的田块可适当早播。一般在麦收前7~15 d进行播种,以收小麦时不损伤玉米苗及麦收后管理方便为准。麦茬平播玉米的播种期越早越好,可采取免耕直播方式,收小麦后在麦垄中直接播种玉米。为了抢时间早播种,在干旱年份可以先播种,后浇水。注意在播种后要进行适当镇压,把播种沟上土块弄碎、弄平,以利于达到苗全、苗齐。
3.3播种方法
3.3.1机械条播。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播前要认真调整播种机的下籽量和落粒均匀度,控制好开沟器的播种深度,做到播深一致,落粒均匀,防止因排种装置堵塞而出现的缺苗断垄现象。
3.3.2机械精量点播。使用精量点播机进行点播,每穴1~2粒。
3.4种植密度
夏播玉米留苗密度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5.7万~7.5万株/hm2,叶片平展型品种宜稀,紧凑型品种宜密。
3.5播种量
一般条播30.0~37.5 kg/hm2,机械化精量点播15.0~22.5 kg/hm2。随着种子质量的提高和机械性能的改善,播种趋于少量单粒精播。
3.6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根据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以3~5 cm为宜,土壤干旱而又没有水的条件下,可采用深播浅盖加镇压的方法,使种子处在湿润的土层,确保种子萌发出苗。
播种质量好坏对保证苗全、苗齐、苗匀,消灭大小苗作用非常重要。高产玉米田要特别注意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时要力争做到播深一致,落粒、覆土均匀一致,不能有漏播和重播的现象。
4田间管理
4.1及时补苗、间苗、定苗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匀是夏玉米高产的基础。生产中如遇特殊情况缺苗断垄严重,要及时补苗。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一些幼苗,用移苗器带土移栽,栽后立即浇水,保证成活率[2]。
间苗在3~4叶时进行,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地方可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必须保证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为了减少劳动用工,间苗、定苗可一次完成。
4.2灌溉
套播玉米在播种前要浇水1次,既有利于小麦灌浆,又有利于玉米出苗。麦茬平播玉米,播种时如遇干旱,要进行造墒灌溉,灌水300~450 m3/hm2即可。
在正常降雨年份,降雨量能满足夏玉米水分需要,不需要灌溉。但有一些年份,需要在夏玉米生长关键时期补水灌溉。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一段时间,是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对水肥反应非常敏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每次灌水450~600 m3/hm2。
4.3中耕
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夏玉米田一般中耕2次,定苗时锄1次,10叶展时锄1次,人工或机械锄地。用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封闭处理的田块或秸秆覆盖的玉米田,可在拔节后到10叶展开时进行1次中耕松土。
4.4施肥
夏播玉米一般不施有机肥,可利用冬小麦有机肥的后效来满足对有机肥的需求。夏玉米化肥施纯N 120~180 kg/hm2、P2O5 90~135 kg/hm2、K2O 120~150 kg/hm2。在缺锌土壤上施ZnSO4 15.0~22.5 kg/hm2。磷、钾肥全部作基施,40%的氮肥作为基肥,种肥在播种时施入,或播种后在播种沟一侧施入。施肥深度一般在5 cm以下,不能离种子太近,防止种子与肥料接触发生烧苗现象。60%氮肥在10叶展开到大喇叭口期在根际施入。使用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时在播种时一次底施。
4.5化学除草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1 125 mL/hm2+50%乙草胺1 125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封闭式喷雾,可在地面形成1层药膜,有效防止杂草生长,药效在30 d以上。苗期发现点片杂草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也可用4%玉农乐(烟嘧磺隆)1 500 mL/hm2防除单双子叶杂草,2,4-D、百草敌、宝收(阔叶散)等防除阔叶草。中后期如果杂草发生不严重,可不除草;如果杂草较多,利用机械除草或用有效量300~600 g/hm2克芜踪进行定向保护喷雾。
4.6防止倒伏
结合中耕,利用人工或机械培土,防止倒伏,或喷施人工生长调节剂壮秆防倒,化控药剂如生根粉、达尔丰等一般用做种子处理或在拔节前喷施。
5病虫害防治
夏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花叶病毒病、粗缩病、黑粉病、青枯病等,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夏玉米主要虫害有粘虫、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应加强预测预报,根据虫情和历年发生规律,及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3]。
6适时收获
当夏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基部黑层出现,乳线消失时,玉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收获。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商品品质差,同时,早收获玉米籽粒产量降幅达10%以上[4]。
7参考文献
[1] 杨楠,王慧茹,班亚伟,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9(8):21.
[2] 贺海.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4):30.
1 小麦高产种植管理及期间病虫害防治工作事项
1.1 播前准备
播种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种子的处理:种子的处理主要包含精细选种、种子处理和药剂拌种。精细选种:选用无病虫、无杂质、籽粒大而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种子处理:播前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药剂拌种:每kg种子用15%粉锈宁2g+15%多效唑1克进行药剂拌种,能促进分蘖,预防病虫。
播前准备还需要对土地进行适当的处理,其中重要步骤是精耕细整和提前施底肥。整地:整地应达到“深、透、实、平、足”的标准。施底肥时一定要注意施肥比例:把握“控氮、增磷、补钾”的原则,做到平衡施肥。
1.2 播种和苗期管理
播种和苗期管理主要部分是适时播种和苗期管理。适时播种:播种要遵循五苗原则,早、匀、全、齐、壮。播种时间把握不同季节的小麦播种原则不一样的特点。冬性品种播种时间偏早,春性品种播种时间偏迟。
苗期管理:清理田沟,播后及时清理田沟,使其达到排涝过滤的功效。疏稠补稀:对田间集中麦苗及时移植到稀苗,提高田地的平均产量。早追苗肥:麦苗三叶后,早追分蘖肥。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进行除草工作。防治病虫:注意观测病虫发生动态,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和麦圆蜘蛛,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用药。
1.3 拔节孕穗期的管理
1.3.1施好拔节肥,把握关键时期:小本文由收集整理麦拔节生长其实关键。小麦拔节时需肥量大,应追一次拔节肥。一般田块每亩追施尿素5~8kg和少量的磷、钾肥。
1.3.2抗旱防渍:小麦拔节后对水分需求增加,若遇春旱,则应及时灌水抗旱;同时若遇长期阴雨天气,则极易发生渍害,因此要及时清理沟厢,疏通四沟,防止渍害。
1.3.3防治病虫害:小麦拔节孕穗期,此时气温回升较快,麦苗生长茂密,麦田常有不同程度的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麦圆蜘蛛等病害,要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及时用药防治。
1.4 抽穗结实期田间管理
抽穗期间小麦的田间管理除了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工作之外,还要进行叶面喷肥,同时要加强病害防治,做好小麦管理的最后且重要步骤。
1.4.1防旱、防渍:我国南北方此时天气大有不同。长江中下游小麦成熟季节常伴随梅雨天气,北方西部少数年份出现旱灾。不同地区针对各自的情况做好防旱、防渍工作。
1.4.2叶面喷肥:小麦抽穗、开花、灌浆后进行叶面喷肥是增加粒重的有效途径。一般在乳熟期前,每亩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每隔一周左右喷一次。对少量脱肥田块可加1~2kg尿素溶解后喷雾。
1.4.3防治病虫: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病害是锈病和白粉病。此两种病害危害较大,破坏叶片、籽粒等正常生长灌浆,影响产量和品质。
2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小麦病害防治主要把握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下笔者对于小麦主要病害、病害症状、危害部位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2.1 锈病
锈病主要分三种种类:分秆锈、叶锈和条锈。其中条锈病对小麦的产量危害最大。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病的主要危害部位是小麦叶片,也可为害茎秆、叶鞘和穗部。首先要结合本地区自身的情况,选用抗病品种同时采取药剂拌种进行预防;二是麦收后及时翻耕灭茬、清理田埂,加强灭菌工作,减少菌源;三是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l喷雾,兼治白粉病。
2.2 纹枯病
纹枯病是小麦生育时期的顽固病害。它在小麦发育的每个时期都会发生,其中拔节期最甚。而且病状不同难以进行判断。其危害的主要部位是茎秆基部和叶鞘上。随着病害的发展也可能扩展至剑叶,形成穿项,更甚者导致整株枯死。在防治上,一是同样要选用耐抗病品种并进行药剂拌种;二是要合理施肥,并合理把握配方施肥,有效控施氮肥,避免小麦过分旺长;三是合理控制播量,合理密植;四是在发现病害时要及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一般每亩用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30g兑水50l喷雾。
3 进行小麦病害防治要加强预测,及时预防
3.1 冬前发生基数病害低、虫害高
条锈病秋苗主发区发病面积小,通过调查数据发现近年来发病几率较低。纹枯病秋苗病情较重,且发病几率较高。其中,华北、黄淮麦区发生较为普遍。蚜虫在黄淮、江淮、华北和西北麦区秋苗上普遍发生,大部地区虫量明显高于常年。麦蜘蛛秋苗平均每尺单行虫量,河南、山东、山西近年来危害较大。吸浆虫秋季淘土每小方虫茧量,华北局部新发区虫量较高。
3.2 小麦品种布局亟待改善
近年来随着农业政策优惠,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河北、河南、山东、四川等主产高产麦区冬前苗情好于常年,其余大部麦区长势接近常年。但是大部麦区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不具备抗性,导致小麦增产缓慢。另外,各地区出现大面积单一种植现象,极易导致病害传染流行,不利于病害防治。所以要加强病害防治提高产量,改善小麦品种布局是关键。
3.3 根据气象条件预测病虫发生情况,提前做好防预
关键词:田间管理;栽培;作用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15-1
1 播后耙地
作物播种后,常因雨后土壤表面板结,不利作物出苗,按耙地时间分出苗前和出苗后耙地两种。出苗前耙地一般用于子叶出土,幼苗破土力弱的双子叶作物,如棉花、大豆等,使用的农具为旋转齿耙或轻型钉耙。耙地深度以2~3cm为度;出苗后耙地一般适用于播种较早,出苗前土壤板结,出苗后杂草较多又不便中耕除草的密植作物如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常在麦苗扎根,苗高约8cm左右,具有2~3片叶子时进行耙地。冬小麦则在春季末返青前耙地,所用农具一般为轻型齿耙。
2 匀苗补苗
苗全苗壮是获得高产的基础,作物播种以后因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常有出苗不齐、不匀或缺苗、死苗现象,不能保证所需要的苗数,具有分蘖的禾谷类作物虽然分蘖可以弥补一部分,但可靠性不大,宽行大垄株数不多的高秆作物发生缺苗断垄,则产量影响甚大。因此,播种或移栽后首先要进行田间查苗,及早利用播种时育的预备苗进行补苗或补种。
匀苗间苗是培育壮苗的重要环节,匀苗间苗时间、次数随作物而定,玉米、高粱约在出现2~3彼叶时,谷子往往是先疏苗后定苗,大致在4~5叶前后进行,棉花、甜菜在出现第一片真叶时进行,一般第一次间苗预留苗数比定苗数多1~2倍,第二次间苗约在2~4片真叶时进行,最后一次间苗叫定苗。
3 中耕培土
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田间作业,人畜践踏,机械压力,降雨等作用使土壤逐渐变紧,孔隙度降低,表层板结,影响土壤空气与大气的气体交换,所以必须进行松土,叫做中耕,在植株基部壅土称为培土。中耕培土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作业,有的作物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物质分解,提高土壤有效养分,抑制盐分上升;培土具有增加土温,提高摔倒伏能力,利于花生下针结荚和块根形成膨大,在雨水多的地方有利于排水防涝。
4 杂草防除
因为杂草具有密集的根系和顽强的生活力,能适应各种环境,很多杂草具有密集的枝叶,严密地覆盖土面,和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降低田土养分和土壤温度,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同时,杂草常是病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增加病虫传播和严重程度。作物中混入杂草种子,降低种子纯度。机械化收获杂草多会造成机械堵塞,影响收获进度,增加收获损失。此外,有些杂草对人畜有直接毒害作用。
农田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可分为茎叶处理和土壤处理。茎叶处理法是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在生长着的杂草株体上,根据农田施药时期,又可分为播种前茎叶处理,即在农田尚未播种或移栽作物前,用药剂喷洒已长出的杂草;生育期茎叶处理,即在作物出苗后,选择杂草对药敏感而作物安全的时段喷洒,这种方法,杂草和作物同时接触药剂,因而要求选择性除草剂。土壤处理法是将除草剂施用于土壤,药剂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地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产生毒效,根据处理期又可分为播种前或移栽前处理,播种后出苗前处理和作物生育期处理。水稻秧田除草,过去耗费人工甚多,现在应用药剂除草,已可基本上不用人工除草。
5 病虫防治
5.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措施,在防治病虫害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选用抗病虫品种,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实行轮作换茬,深耕炕土,清洁田园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以减少病虫来源,增强作物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5.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有益的生物,来消灭或控制作物病虫害。主要有以虫治虫,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来杀灭害虫;以菌治虫,利用微生物的寄生和产生的毒素来杀灭害虫、介壳虫、粉虱和害蠕等多种害虫;以菌治虫,利用微生物的寄生和产生的毒素来杀灭害虫,如苏云杆菌,可以防治稻苞虫、粘虫等。白僵菌可以防治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等;以菌治病,利用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抗菌素来防治病害。此外,农业生上也常利用蜘蛛、青蛙、益鸟等捕食性动物来杀灭害虫。
5.3 理化防治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光线、温度、风力、比重、电流、射线等物理因素和器械设备等物理机械作用,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稳定,常用的有热力消毒,种子清选,人工器械捕杀,诱杀等;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目前应用最为普遍,见效快,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于大面积防治,因而在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 荞麦;机修梯田;种植技术;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517.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040-01
Buckwheat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in Terraced Fields Constructed by Machinery in Pengyang County
WANG Ling
(Pengyang Weather Station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Pengyang Ningxia 756500)
Abstract Nutritive value of buckwheat is higher,and the market demand is great at present.However,due to the extensive planting,the production level is low. Buckwheat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in terraced fields constructed by machinery were summarized from planting in appropriate period,seed preparation,scientific fertilization,field management 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ocal growers.
Key words buckwheat;terraced fields constructed by machinery;cultivation technologies;Pengyang Ningxia
近年来,彭阳县抢抓国家对六盘山片区实施“扶贫攻坚”项目机遇,对全县所有坡耕地实施了机修平整,这给农户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茬―荞麦带来了好机会。荞麦生育期短、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全身是宝,成熟的茎秆、花叶、籽粒、皮壳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商品价值、营养价值、医疗价值和饲料价值很高,是一种集营养、医疗、保健于一体的食物资源。目前,市场对原料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当地农户种植冬小麦茬―荞麦的积极性大增,但在耕作管理上比较粗放,致使产量水平低而不稳。笔者通过近年来在机修梯田种植冬小麦茬―荞麦试验,探索总结出一些比较理想的种植技术,有利于荞麦作物增产增收。
1 适期播种
荞麦是喜温凉、怕霜冻的短日照喜光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20 ℃,幼苗生长期温度要求平均超过16 ℃,开花结实期的温度以18~25 ℃为最佳,若气候条件干燥、温度高,则授粉和结实效果不好,因此播种太早过晚,都会严重影响产量。彭阳县冬小麦于6月中下旬收割结束,7月雨水充沛,土壤墒情好,气候条件适宜,利用麦茬直接播种荞麦较好,实现增产增收。
2 种子选择
彭阳县当地的大多数农户都习惯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苦荞麦品种进行种植,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冬小麦茬―荞麦也适应苦荞品种。在种子选择上一定要使用新种子作种用,因为收获的荞麦表面上看去已成熟,但由于花期较长,成熟度不一致,饱满度相差较大,因此空秕粒多,影响发芽率。
3 种子处理
为了剔除种子中的空秕粒,应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选择在晴天的中午,在通风的场院晒种2~3 d,然后浸泡在温度为40 ℃的水中,捞出沉底的饱满颗粒,剔除表面浮起的空秕粒。此外,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方,还可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拌种。
4 施肥
荞麦生育期短,要使荞麦达到稳产高产,就必须施足底肥。根据有关科学研究证明,每生产100 kg子实需要消耗氮3.3 kg、磷1.5 kg、钾4.3 kg[1-2]。
5 翻耕整地
由于荞麦幼苗顶土能力差,根系发育弱,对整地的要求较高,深耕深度一般以20 cm为宜。在当地前茬作物―冬小麦收获之后,将农家肥铺撒麦地,采用大型动力耕地机械,立即翻耕整地清茬,保持地面平整,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为荞麦全苗壮苗打好基础。
6 精量播种
待翻耕过的冬小麦地晾晒7~10 d之后,抢时间播种,为荞麦全面饱熟打基础。荞麦的播种深度宜控制在3~5 cm。播种量应结合土壤、品种、播种方式以及群体密度等综合确定。机械播种(条播)的播种量一般120~150 kg/hm2,撒播约150 kg/hm2[3]。
7 科学管理
疏松土壤,确保全苗壮苗。中耕除草最少要进行2次,一般在苗高8~10 cm时集中除草1次,帮助幼苗快速生长;第2次中耕除草应掌握在开花之前,这次拔除杂草,能够减少养分损失,确保所有土壤养分供给荞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7.1 根外追肥
在荞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在开花至结实期,有必要对荞麦进行1次追肥,可施尿素7.5 kg/hm2、磷酸二氢钾3.0 k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1~2次,这样可以防止后期肥力不足,影响荞麦籽粒充实饱满[4]。
7.2 防治病虫害
目前对荞麦产生影响的因素有虫害。因此,要实现荞麦的高产,应进行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般1~2次即可。药剂选择上一般为低毒、高效的广普型杀虫农药。
8 及时收获
荞麦开花期较长,子粒成熟极不一致,一般在霜降前当全株有2/3以上的籽粒呈黑褐色时,就可以进行采收。用镰刀将植株割倒,在地里笼起竖码堆放一段时间促其后熟,再运回场院脱粒、晒干,贮藏或销售。
9 参考文献
[1] 段志龙,王常军,王金明,等.陕北黄土区荞麦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3):101-102.
[2] 向达兵,彭镰心,赵钢,等.荞麦栽培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