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法律史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律史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律史就业前景

第1篇: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劳动关系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主干课程: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统计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学、劳动关系管理、劳动法律制度、比较劳动法制(双语)、劳动争议处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国际劳工标准、工会组织与工会学、劳工运动史、劳动心理学、职工民主参与与公司治理。实践教学:本专业结合教学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争议、集体谈判等模拟,并且到相关部门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

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还不错,一般来说,劳动关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构、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岗位,企事业工会;就业服务机构的咨询、辅导、培训人员;劳动执法监察员、劳动争议仲裁员及劳动司法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咨询公司、民办非企业机构研究、认证、监察、培训、咨询人员;街道及社区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工作人员。

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构、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岗位,企事业工会;就业服务机构的咨询、辅导、培训人员;劳动执法监察员、劳动争议仲裁员及劳动司法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咨询公司、民办非企业机构研究、认证、监察、培训、咨询人员;街道及社区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工作人员。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金融/投资/证券;

4 教育/培训/院校;

5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人事专员、招聘专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人事专员;

第2篇: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新生;适应;入学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一、开展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开学伊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开始陆续到奋斗已久的大学报到,在一系列的入学手续完成后,学校以及各个院系会对新生召开入学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如形势政策与爱国主义教育、爱校与专业教育、安全知识与校纪法规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等主题进行。这些给新生讲授的教育内容有的是一堂讲座,有的是一次参观,有的甚至贯穿整个学期,这就是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一新生的一个主要问题而提出的,我们称之为“新生综合症”。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从一名高中生转变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这期间的转变发生的很快,新生要适应大学校园,会出现如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适应,学习环境、方法等方面的改变,生活环境、方式的变化,复杂人际关系的困境,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对未来、理想等的迷茫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个年龄,正值学生们的“成年早期”,处于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对世界、社会、人生、价值等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认识。因此,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在学生的整个大学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上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各个高校一直都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

二、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内容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集中教育阶段、深入教育阶段和教育结果反馈阶段。集中教育阶段一般从开学至军训结束。深入教育阶段从正式开课至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教育结果反馈阶段从大一第一学期后期大二学期前期。

(一)集中教育阶段

1、新生家长座谈会。小学和中学时期,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非常紧密,而到了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考上了大学,对孩子的关注也下降,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学生可能之前没有离开家庭,所以进入大学后,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也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这不仅仅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还要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因此,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大学开学报到时间为两天,从多年经验来看,有的学生会提前报到,而大多数学生主要是集中在第一天报到,第二天会有少量学生报到。而且,许多家长在给孩子办理好手续后会立即回家。因此,把新生家长座谈会一般放到报到的第一天下午,通过与新生家长坐下来面对面的交流,介绍学校、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的设置以及就业前景等,借此机会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

2、院系老师进宿舍:第二天学生基本上都报到完毕后,由院系老师前往宿舍看望学生。通过对新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动态,表达学校对新生的关心。

3、爱校教育: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而有今天的成就。通过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校史博物馆,使学生了解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爱校情结。

4、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召开全体新生参加的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介绍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学籍管理与纪律、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特色、就业前景,以及党团组织等。使学生尽快了解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引导新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深入教育阶段

1、校纪法规教育:一般由各班班主任组织新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罚条例等,使学生能了解。

2、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对口专业新老生交流会,邀请专业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高年级学生代表参加,向新生介绍学习、生活、就业经验,解答新生关于大学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如果有条件,可以联系学校或者邀请其他高校、组织前来为学生进行专业的讲授,如组织学生参加以个人成长、团队建设、人际沟通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3、安全知识教育:组织新生观看安全教育片,通过案例向学生强调个人人身、财产安全。通过与学校保卫处、公寓联系,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应急情况处理等知识。

4、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新生开展心理测评活动,组织各班心理委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知识讲座。疏导新生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后形成的各种心理压力,预防并解决新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

5、安全法律教育:邀请法律专业老师讲授基本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学校周边环境、交通、饮食等安全问题,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

6、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各党支部党员、预备党员成立小组,每周定期到新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沟通,就学习、生活上的各方面问题与新生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

(三)教育结果反馈阶段

1、召开主题班会:以如何适应大学环境、班集体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为主题召开班会。学生发言,总结自己在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变化以及适应情况。广泛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征文活动:院系可以开展征文活动,如以“初进象牙塔”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学生以自己初入大学校园的心得体会为内容,文章体裁不限,鼓励学生写作,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新生教育结果。

3、走访学生宿舍: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走访学生宿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动态。

4、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心理咨询中心反馈测评结果,及时处理问题。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如家庭贫困学生、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内向的学生等,及时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与不适,尽早帮他们解决困难,化解他们的疑虑,走出心理误区。

三、总结

实践证明,解决大学新生的“新生综合症”并非易事,需要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等的共同努力与长期坚持。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入学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环境、融入校园的机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新生将会又快又好地适应大学新的生活,身心全面发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自立自强的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第3篇: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法律教育;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法律教育发展比较快,学生人数也逐年增长。但是,学生过多也会对法律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多就业机会少,会出现人力资源浪费,学生质量不高等现象。目前,我国各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高校法律人才与社会法律人才需求不相符,学生就业情况堪忧,所以,高校法律教育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如何培养出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的法律人才,提高学校人才质量,是高职法律教育改革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一、高职法律职业教育现状

从我国高职法律教育来看,培养一批具有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性较强的法律人才,需要花费6年的时间。在我国高职法律教育中,本科院校是4年,高职院校是3年。高职院校仅有三年时间来培养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可见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比较大,难度系数也比较大。据了解,我国高职院校法律系的学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他们在毕业之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理论知识不牢固,且毫无社会经验。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在法律教育中,教学内容没有顺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结构不合理,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法律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辅助人员和几层法律服务人员的录用考核制度不完善。录用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高职法律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学生难以就业,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成果不明显。因为高职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法律辅助人员和几层法律人员,但是因为这两种职业的录用考核制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职业资格考试不完善,各单位会根据岗位需求招聘法律人才,且招聘时间、标准、方式各不相同,学生难以应对复杂的招聘机制。(二)教学与就业脱节。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一般学生的职业技能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比较重要。但是高职法律教育中,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少,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法律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能力比较差。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压缩或取消学生的实践课程,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低,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应对。现在社会需要具有操作能力的人才,能够胜任司法实务中的具体操作程序,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应该是面向操作性的人才。高职教育其实就是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既然已经制定了目标,就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不要再沿用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以就业为导向。而现在的法律市场主要是需求一些法律辅助人才,懂法律基础知识,会实际操作。所以争取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三)高职法律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在高职法律教育中,多数法律专业指导老师的职业能力都比较低,只是掌握了比较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于实际的法律问题没有深入的研究。在高职教育中,法律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短,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师资队伍。很多高职法律指导老师都没有实际的法律禁言,多数是“双师型”。这类指导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等都不高,不能满足高职法律教育的需求。

三、高职法律职业教育改革的举措

(一)正确的专业定位。高职法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辅助型法律人才,这一目标必须明确。高职法律教育应该对法律专业进行科学的定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社会提供更多高技能高应用的法律辅助人才。高职法律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综合性法律人才。(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凸显高职法律特色。高职法律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构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实践课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例如模拟法庭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辅助服务训练,比如法律档案管理,速录训练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学习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实习,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在回校之后能够及时补充理论知识,为以后真正踏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实训课程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三)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高职法律教育改革过程中们应该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学院教师的教育水平,给与指导老师进修或学习的机会,或企业实习的机会,让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习,提高老师的职业教育能力。针对高职法律教育师资力量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挖掘比较有经验的法律讲师,举行系列讲座活动,让学生了解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后会面临哪些问题,也可以聘请法律事务所或其他法律方面的人才,定期到校讲课,分享法律经验,扩展学院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高职法律教育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提升老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改革教育思想,完善教育结构,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是最科学的改革方法。推动高职法律教育,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完善我国法律教育结构,提高国家法制化进程。

作者:王娜 单位:通辽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彭建新.论高职法律教育的类型观及培养目标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第4篇: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毫无疑问,各地各级政府也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责任与历史使命。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开展工作促进这部分群体有序就业。而在被征地农民中,有一部分人由于年龄大、就业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低,又缺乏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实现就业的技能,必须要对其进行再就业技能培训。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瓶颈因素,制约了培训效果。如果这些瓶颈因素无法消除,久而久之,被征地农民就会觉得培训无效而失去积极性。

调研发现,目前各地被征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工作中遭遇到的瓶颈因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第一、部分地区缺乏师资,无法开设多样的课程,受训农民难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第二、再就业培训项目上的人均补贴标准过低,一般情况下在200~1000元之间,这一费用标准很难支持一些个性化、更专业或更深入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第三、再就业培训补贴仅仅局限于学费,而缺乏对配套的支持性、保障性需求的补贴。例如,受训农民若想要参与培训,往往还要自己贴上交通、餐饮等费用,而职业生涯评估与咨询、技能鉴定、岗位开发、就业推荐与安置等,也都需要相应的人力、财力成本。在待业和就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大部分受训农民恐怕都不会愿意支付这些费用。

第四、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培训是通过政府直属的教育培训机构或政府委托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通过开班办学的方式进行,而用人单位反而对培训的介入度不够,使培训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脱节,受训农民学到的内容并不是企业最需要的。

第五、一些地方政府将再就业培训补贴的发放与就业率挂钩,但由于就业岗位开发、就业推荐与安置并非培训机构的专长,将这部分重任压在培训机构头上,实际上是一种“错配”,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培训机构的投入成本,直接降低了它们的积极性,若遇到再就业困难的农民,培训机构可能因此将之拒于门外。

第六、培训结束后,政府部门或委托机构向受训农民推荐的岗位与培训的内容之间的相关性不高,或不够优质、稳定、富有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后期受训农民报名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由此可以发现,被征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不是找几家机构,聘请几位老师,开几门课,组织一些待业农民,关起门来集中上几天课这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再就业培训系统中的诸多要素是否齐备充分,以及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是否顺畅,能否取得协同效,等等。为此建议:

首先,各级政府应组织教育或管理学专家就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评估工具及影响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得出清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方案。

其次,各级政府可进而组织政策、理论及实务专家们基于系统理论,设计出一套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长效作用的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

再次,鼓励各级政府建立被征地农民再就业技能培训办法及服务标准,形成明确的政策文本,以及可操作的、标准化的服务手册。

第5篇: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新生入学后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对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建筑工程学院根据《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并结合本学院的特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育主题

爱职院 爱建工 爱专业 共成长

二、工作目标

1.帮助新生认识职院,了解建工,增强学生对学校、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思想意识。

2.帮助新生确定新的学习目标,强化学习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做好学业规划,以实际行动迎接崭新的大学生活。

3.让学生了解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相关事宜和要求。

4.帮助学生熟知《学生手册》中关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各项规定,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5.培养新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做到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做一名积极文明向上的大学生。

6.帮助新生适应校园及周边环境,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三、教育时间

9月—12月

四、教育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军训活动等教育阵地,在新生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准则,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2.爱国主义教育。以"抗战胜利日"和"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纪念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适时的开展座谈会、观看电影《太行山上》、主题征文等相关活动。

3.爱校荣校教育。帮助新生了解校史、校情、校风、校纪、校训和校徽等,安排高年级学生带领新生参观校园,增进新生对学校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的了解,增强新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新生加深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

4.集体观念教育。以新生军训为契机,贯穿军事技能训练、内务整理、叠被子大赛等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塑造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担当、互帮互助的集体精神。

5.感恩诚信教育。学院开展"为父母写一封信并邮寄回家"的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之情;开展"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强调学校的考试纪律,并让新生书写诚信考试承诺书,确保学校期末考试的良好秩序;开展"诚信还贷"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新生懂得诚信美德。

(二)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校规校纪教育。新生入学期间,学院每晚6:00—8:00组织新生上晚自习,认真学习《学生手册》,促进新生了解学校颁布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新生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新生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

2.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防流行疾病、防火、防盗、防骗、防交通事故,告诉新生出入落锁,贵重物品妥善保管,宿舍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外出要结伴而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3.生活适应教育。通过召开迎新大会、班会、新老生座谈会、专题报告会等方式,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尤其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新生尽快互相熟悉,尽快消除孤独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发展规划教育

1.专业导入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新老同学座谈等形式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师资状况、办学条件、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帮助新生顺利完成学习方式转变,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就业前景等,树立专业学习信心。

2.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规划教育。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同学们正确地认识学业和事业,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为择业和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个性特点等,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为每一位新生建立学业档案。

3.适应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院学生特点和实际完成"新生助跑计划"活动,开展"互助一帮一30秒"团训活动、"入学后的心里话"微信、"看15新生的72变"讲座等。

执笔人:刘峥

第6篇: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职学生;缺失;教育措施

职业道德是就业的根本要求,然而,在不少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导致毕业班的学生在找工作和实习时乃至毕业后参加工作都会出现一些道德缺失的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学校的人才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在工具书中一般解释为: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行为规范,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职业道德实质上就是一种与职业活动有关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在自身的体现。广义上的职业道德应当包含求职道德和岗位道德两个方面。求职道德指的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平,而岗位道德指的是固定行业和职位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

一、高职毕业生基本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

(一)诚信观念缺失

1.夸大履历、把协议当儿戏。由于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加上经济危机的阴霾没有完全散去,大学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由于平时不努力,不少高职学生为在自己的简历上涂上绚丽的一笔,往往绞尽脑汁地夸大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甚至还有伪造证书的现象。

2.毁约现象严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一些被调查单位每次批量招聘的毕业生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到岗率不足50%,学生毁约现象比较严重。

(二)工作责任感和集体感缺失

1.功利性强,缺乏踏实精神。不少毕业生经过短暂的实习后就认为单位不理想,薪金水平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而且还认为工作又苦又累,于是便放弃了实习。这种好高骛远、缺乏踏实精神、盲目追求功利的毕业生是不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的。

2.强调自我,重个人轻集体。在带领毕业班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毕业班的老师发现有部分学生重个人利益,轻社会集体利益,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知行不一致。例如,一些毕业生在实习或工作过程中,经常以私事或身体原因请假不去上班,甚至不经正常手续中途离职,导致用人单位的不满。有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好表现,做事情好大喜功,领导吩咐的斟茶递水的小事情往往不愿意去做,时不时还埋怨领导看不起专科生。这些想法与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

二、高职毕业生基本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现在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但是,有时候枯燥无味的思政课程让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还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生动灵活地给予学生基本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内心上不会排斥职业道德的说教。

(二)社会不良氛围的负面影响

受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人们逐渐有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同时,这也诱发了不少懒惰之人不劳而获的求利心理。不少大学生已经将通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走后门、送礼金等手段参与求职竞争或晋升的做法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高职学生自律不够

如今的高职学生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追求平等自由,但是,由于缺少磨练而导致辨别能力较差。如果这部分学生从小再没有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那么这部分学生在道德学习方面就极易接受不良现象的影响,不能较好地形成道德自律以及道德观。

(四)缺乏系统职业指导

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只侧重求职技巧的训练,忽略了个人与职业环境的介绍以及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的养成等基础内容。由于学生在就业时并不了解职业、行业的基本信息,也没有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系统地总结,导致在面试过程中“见风使舵”,一旦进入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就由于工作枯燥或没挑战等原因辞去工作。

三、进行基本职业道德教育的五项重要内容

(一)合理价值观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吴海波曾对高职生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认知进行过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各项价值观水平与其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这也意味着其价值观水平得分高,那么其职业道德认知水平也就高。因此,我们必须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强化他们合理的价值观,促使他们运用这条内藏于心的准绳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并做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诚信观念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需

诚信是人的必备道德之一,也是中国人做事理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职场里,诚信体现了一个人对其岗位和用人单位的承诺。所以,为使学生顺利进入职场工作,对其进行诚信观念的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三)责任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无责任感也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的标准。在职业活动中,兢兢业业工作、服从大局和集体利益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应该提倡的,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强调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教育十分必要。

(四)法制观念是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加强的内容

法律和法规是维系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则。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尽管约束性质不一样,但是在社会上都起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强化法律法规意识。人一旦缺少了法制观念,也就少了他律的约束,仅仅靠自律的道德有时候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五)竞争意识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延伸

人才竞争已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因此,竞争意识理所当然就成为当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竞争可以使一个人变得精明强干,能够提高其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强化竞争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质量意识,促进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工夫,从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的道德认知要求转变成为道德行动。

四、高职学生基本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通过法律思想修养等课程以及主题班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从目前德育教育的实施来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是进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着重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活动所要求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以便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注意创新,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该类教育的最好形式就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可以采取讨论、案例分析、小品演绎、观看影片等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校园道德文化。

(二)积极开展职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服务活动,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以就业指导体系为平台来展开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学校应该通过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测评系统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就业兴趣和就业能力,使之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应该辅以就业咨询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合理的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目前的就业形势,摆正他们的就业位置,激励他们不断增强能力、追求上进的进取心。另外,通过系统的行业见习或调研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让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与前景等有一个前瞻性了解,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和定位,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相应的职业道德认同感和职业道德付出感、实践感。在毕业生就业前,组织召开就业诚信和责任感教育会议,要学生充分意识到缺乏诚信和工作责任感的危害。另外,进一步跟踪对毕业生就业行为的监督,对不诚信的毕业生不予推荐工作。

(三)院系要开展有利于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培养的活动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实现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感相适应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懂得承担责任,只有在承担责任的体验中才能产生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借鉴一些本科院校所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也要组织这类服务活动,走出一条自己特色的实践道路。

另外,竞争意识也是职业道德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除了思想教育外,专业技能比武和各项竞争活动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举行专业技能比赛或各类竞赛活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知识技能,还可以促使他们保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

(四)重视实习生并对他们进行合理的管理

在实习期间,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既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假如一味地按照学校或企业的管理模式来对高职毕业生进行管理,是不利于他们职业道德的养成的。假如完全按企业的管理模式,一到企业马上实行白班或夜班制度,而且每天工作时间也比较长,学生是很难适应的,这样学生不仅身体上吃不消,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因此而讨厌所从事的工作,这不利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所以,学校应当与实习单位沟通,出台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要涉及到实习生正常的工作、学习规定细则。

参考文献:

[1] 王开生.顶岗实习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2] 王锡金.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27).

[3] 宋荷英.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3).

[4] 杜建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5] 于洛加.深化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J].民航政工,2008,(6).

第7篇: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 罪犯后期改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罪犯在服刑后,会在罪犯改造后期,应向罪犯讲清他们出狱后将要面临的各种压力,如社会的歧视,婚姻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业问题等等,让他们作好思想准备。在日常的管理和改造工作中,应贯彻人性化管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要进行挫折教育,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教育他们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增强法制观念,教给他们寻求社会救助的方法和途径,教给一些与人相处的知识和技巧,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要针对罪犯后期的各种不良心理,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加大心理矫治力度。

某法院庭长介绍,实际上很多罪犯的心理存在障碍或者扭曲。不解决这些人的心理问题,他们出狱后就有可能重新犯罪。他举例说,去年曾有一个60多岁的男性罪犯因盗窃被东城法院判刑,而他盗窃的物品,竟全部是女性的内衣内裤。庭审中,该男子自愿认罪,且服判不上诉,但其心理严重扭曲。为此,法院请来心理咨询师,对该男子判后释法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深入挖掘其犯罪的内在原因,对症下药,解决其心理问题。该男子通过心理咨询,产生很大变化,并在服刑中积极改造受到减刑的奖励。

为此,为了提高罪犯回归社会的信心,监狱应邀请心理专家对罪犯进行专题演讲和心理知识讲座,为罪犯提供心理咨询。监狱还采取跟踪帮教与法制教育并举的做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每年都要对刑释人员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并结合调查情况对刑释人员进行跟踪帮教。另外,对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自我心理调节的常见方法。引进《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个性分测验量表(COPA-PI)》正式版,充分使用COPA-PI量表,配合选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量表(MM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常用量表,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修订完善服刑指导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服刑指导工作,设立服刑指导中心开设,以一种科学的方法应对罪犯心理调试的需求。[何雄飞:《河北省监狱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二、建立减刑考验期制度

这需要有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和法院的配合。所谓减刑考验期制度,类似于假释制度,是有条件的减刑,就是对于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罪犯,法院对其做出减刑的决定,但并不立即执行,而是设置一定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罪犯如果遵守监规纪律、积极改造,考验期结束就执行减刑决定,如果罪犯在考验期内放松改造、有故意违犯监规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就撤消减刑决定。对于余刑不长的罪犯,减刑考验期就设定为剩余的刑期。这样的减刑制度设定,既有对罪犯前一阶段积极改造的肯定和奖励,又有要求罪犯在剩余刑期内继续积极改造的要求,可以达到双重效果。这就避免了罪犯在最后的较短的余刑期内放松改造的现象。

三、扩大假释的适用

国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明确法律责任,使监狱在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为罪犯办理假释的时候不冒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危险,为假释的适用创造和谐的环境。省监狱局、各监狱应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沟通和协调,从有利于减轻监狱负担、有利于罪犯身心健康和重回社会的目的出发,就如何加大假释适用的问题达成共识,为监狱工作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对于改造后期的罪犯,只要其符合假释条件,就应该假释,让其早日回归社会。

四、落实有关规定,建立出监教育机构

对于服刑人员的亲属来说,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亲人回归社会以后如何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我国各个监狱均开办了针对服刑人员的各类培训班,目的是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刑释后能自食其力,从而降低犯罪率。与此同时,这些举措也解除了服刑人员家属的后顾之忧。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押犯情况的变化,出监教育只能强化而不能弱化,更不能取消。必须成立专门的出监教育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在罪犯服刑后期把罪犯集中起来,进行出监教育。在笔者的调查中,很多罪犯不约而同地提出监狱应该成立出监教育组织、进行出监教育的建议。司法部制定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在第九章对出监教育的形式、时间、内容等进行了规定。各监狱应当严格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出监教育。即将出监的罪犯,考虑最多的是自己出监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针对这一点,在罪犯改造后期,我们应调整“三课”教育各自的内容所占的比重,使“三课”各自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在很短的时间内,应更注重实效,教育传授那些在短期内能见效、对罪犯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在罪犯改造后期,应减少或停止文化教育,突出技术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各监狱应成立服刑人员就业指导中心,为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提供就业咨询和就业信息。由于监狱的封闭性,我们自己搞的技术培训水平不高,有时培训的内容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我们应该从纯化监狱职能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考虑出发,积极推进监狱工作社会化,积极争取与社会上的职业技术学校密切合作,邀请成功的职业技术学校到监狱内办学。培训费用国家财政拿一部分,监狱应专款专用;罪犯自己应出一部分。监狱应经常组织一些宣传、募集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发动普通公民为提高改造质量、预防犯罪尽一份力,募集资金,接受个人和企业的捐助,设立服刑人员技术培训基金,专一用于罪犯的技术培训。监狱也可以邀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作为志愿者来监狱为服刑人员传授各种实用技术。对于监狱自己组织的培训,监狱应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市场需求,充分考虑罪犯自己的愿望,本着什么技术实用学什么的原则,组织罪犯学习热门的、社会急需的、就业前景好的技术门类。比如,农业技术方面的食用菌栽培、各种蔬菜、水果、花木的栽培,各种家禽、家畜、水产的养殖,各种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服务业方面的美容美发、泥工、木工、修理、建筑、烹饪、驾驶等。对于有一技之长的罪犯,监狱可以因材施教,加以引导,培养提高他们的特长。

五、积极推行监狱体制改革

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对改造工作的挤压和冲击,关键在于尽快和全面推行监狱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狱职能的回归,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监狱工作“三化”才能落到实处。现在的劳动改造,因追求经济利益而功能异化,惩罚性、强制性、功利性太强,在客观上惩罚的作用发挥有余而教育的作用发挥不足。罪犯后期的改造,要减轻劳动的惩罚性、强制性、功利性,从有利于罪犯学得一技之长、增强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宗旨出发,给罪犯以更多的自由,允许罪犯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他们自愿选择的技术。应让罪犯更多地参加一些习艺性的劳动,把技术教育和劳动改造结合起来,让罪犯从劳动中学到技术。

参考文献:

第8篇: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摘要:马太效应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中无所不在,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马太效应来解释,它给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和稳步发展。我们只有充分了解马太效应,认真分析马太效应,利用他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才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良好、有序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马太效应;高职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一、“马太效应”的由来及发展

对于“马太效应”一词的说法,最初来至于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ton)首次用“马太效应”来描述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

二、“马太效应”对高等职业教育影响的具体表现:

1、“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影响

(1)、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的影响

随着1999年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院校发展起来的,这就使得教学方式既不能沿用中职教学模式也不能沿用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创新、要形成自己独有、符合高职院校本身的教学方式。因此,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如模块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等方式。对于那些有着多年企业工作经历和高校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他们来说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教师而言,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加上没有外部的指导,往往是束手无策、心有余力而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教师教学水平差距逐渐拉大。那些已经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对于各类奖项的需求度不是太大,但往往一些重要的奖项比如优秀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成果奖等称号尽收囊中,由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激励考评机制还不完善,而对于那些亟需这些奖项用来晋升职称的初级、中级教师而言,获奖却难上加难。

(2)、马太效应对高职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

同样是由于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招手的学生大部分是普通高校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主动学习能力较差。面对这样的问题,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所遇到的困难就更多,付出的劳动也就更加艰辛。虽然教师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去适应差异较大的学生,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老师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那些勤学好问的个别学生身上,课堂上的提问也成了这个别同学的专利;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缺乏学生主动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老师往往采取的态度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导致这部分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缺乏学习的兴趣,这就使得期末考试时高分很高,低分相当低的两级分化。

2、马太效应对高职教师科研上的影响

科研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开放的必然,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是现在教师评职、评优都要在科研领域中有所成就。可见,科研在教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科研工作起步晚,底子薄,相对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科研的人力、物力、财力上均处于劣势状态,“马太效应”在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中更多体现出它消极的一面。科研作为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项目。但是由于科研本身评定政策的倾斜,高级职称指标越发紧张。特别是现在高级职称晋升需要申请人参与过省级以上课题且排名至少在前三位,但省级以上课题在申请时候明确要求主持人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大部分的老师都没有这个资格。而高职院校新引进的教师大多学历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因此,大部分的省级以上课题都落到了这些已经具备了高级职称的老师身上,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掌握更多优质科研资源、那些科研能力较弱但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往往可以挂名担任主持人。问而对于那些高学历、科研能力强、职称低、资历浅但热爱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能够独立承担课题、获得经费支持、取得科研成果可谓是难上加难,只能作为参与者和具体执行人。这样高级职称教师的科研成果会越来越多,而部分优势青年教师已失去了这些机会。这些低职称教师,即使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也只是一些校内一般课题,取得的科研成果廖廖无几,职称晋升前景渺茫,严重地挫伤了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三、“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影响

1、马太效应对高职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

目前,对于选择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专业的选择都是很麻木的,大都抱着当前比较热门的、就业前景好的、容易就业的态度选择的。据有关资料显示:考生的第一志愿大多集中在移动通信、建筑工程、财务会计、动漫设计等热门专业,而化学工程、物业管理、法律等专业则无人问津,招生出现了偏向两头的极度分化。使得这些热门专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专业建设得更好;而其他非热门专业则发展缓慢,专业管理差的情况。如果是因为社会的虚区域导致一批落后的专业淘汰是理所当然。但从社会就业方面来看,由于热门专业毕业生较多,一般会在“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企业方面也会相应的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对较差,反之,像那些出现冷门的化学工程、物业管理、法律等专业由于社会需求量较大,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和基层法律单位和新建小区往往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犯难。大大加强了“马太效应”的积极性。

2、马太效应对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

走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基础相当,成绩相仿,但进入学校后由于学习环境和个人心态的影响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别。大学学习与学习氛围和专业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个人规划和目标比较明确,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不懂的及时跟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老师的关注;反之,一些同学对于专业不感兴趣,仅仅是因为热门专业才选择的,常常在课堂中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得过且过,这样难以得到老师的关注,渐渐的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的自卑感,消磨了他们的自信心。

3、马太效应对高职学生政治思想生活方面的影响

当我们学期末进行奖项统计时不难发现,各种奖项都不外乎是同一些人,奖学金、优秀学生等各种荣誉奖项和各种比赛奖项都被他们尽收囊中,反之一些同学一学期,甚至一学年都收货不到任何奖项。这样一来,部分不同学都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参加各项活动、比赛的兴趣和热情。

4、马太效应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马太效应”表现出一种冰火两重天的两级分化现象。一般来说,一些优秀企业一般情况下都会优先考虑学习成绩优秀、奖学金获得者、荣誉证书、获奖证书、在校期间担任学校干部、班级干部、优秀毕业生、家庭背景等要因素。这些学生就会成为企业竞争的对象,而那些条件一般,家境一般的学生则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形成优秀的学生供不应求,资质一般的学生供大于求的两级分化现象。

四、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影响的解决办法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要推动它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认真分析客观规律,充分利用“马太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校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摇篮,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在教育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老师应当把“关爱所有学生”作为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劳动,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克服偏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在各种政治思想生活中要为不同个性特点和特长的学生设立相应的奖项、尽可能多大让某个方面有优势、相对以前有进步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荣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让他们学会做事,做人。

2、 开展科研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科研团队,单凭个人单枪匹马是干不成大事的,也因为一些省级以上课题的主持人必须要有副高以上职称。高职院校本身在科研方面比较薄弱,这就必定要把高职称和科研能力强的低职称老师团结起来,特别是在申报高级别项目上就更要要续发挥团队作战的能力,走出科研的局限性,主动加强与校外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协作,组建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来减弱“马太效应”对高职科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这是我国政府从宏观上为职业教育确定的职业定位。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必须按照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未来的职业定位。认真思考分析以下三个问题:我到底想干什么?我到底能干什么?我到底为什么这样干?找出未来职业的出口,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西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马太效应: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捷径》

【2】 周太军,吕菊芳。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6(12):11-12.

【3】 沈建国。高职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探析【J】。成人教育,2006(12):43-44.

【4】 宋嵘嵘。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的“马太效应”【J】。教育与职业,2008(35):54-55

【5】 李洪荣,张排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举措【J】。江苏高教,2008(2): 131―132

第9篇:法律史就业前景范文

在当今的时代要求下开设动漫专业是时代的需求,也是艺术设计学科在高等院校教学中逐步细化的必然结果。在2000年以后全国各地的百余家高校开设了动漫专业,现在十余年过去了,动漫专业又是怎样的一个现状。在各个高校鼓吹动漫专业的发展是如何好,就业前景如何广阔,缺口如何巨大,之后以高额学费赚的盆满钵满①的教学繁荣背后。是否会是一个高学费高回报的专业。面对着国内有巨大潜力的动漫消费市场,有公司高举着底薪两万的工资却少有问津,动漫专业在就业方面面临着种种困局。

剖析动漫专业

看似与其他的设计类专业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不过把词汇单拆分来看会发现一些东西,动漫一词多数人都明白是动画与漫画的简称,在1996年以后中国大陆逐渐应用,在日后的生活中被国人认可并统一。我们再看动画一词,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会突然发现这样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动漫专业对相关艺术知识的覆盖面是及广泛的,这是其他艺术类专业所不具备的。这里的每一个涉及的学科都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终其一生学习才能领会的。而这一切仅能通过2-4年的大学宽口径进行泛泛的学习。这里还要刨除国家规定的文化基础课等非专业性课程以及寒暑假等时间。

在动画纯操作层面上也有着让人学生迷茫的地方。动画的分类实际上是很细化的,就种类来说分为传统动画、定格动画、电脑动画、其他动画。

2-4年的教学周期中,在动画操作方面大多数的学生只能从其一的学习。在学生没有指导性学习下就显得很迷茫,只是盲目的进行课与课填鸭式的学习。在专业上很难找到重点。好像什么都能学,好像什么都没学,好像什么都有用,好像什么又都用不上的尴尬境地。能有这样困局的原因除了我们熟知的大环境因素以外,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也是形成现状的一些因素:

一、各个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通常考虑的角度是如何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在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和申报新专业的时候深有体会。优点是学生可以完全了解动漫本行业的各个流程,做到宽口径而全面的学习。缺点通过上面的论述也显得特别突出,动漫专业所能涉列的内容过于宽泛,在教学中重点科目很难显现出来。技能方面就显得薄弱化。

二、教学方面教师会有个无意识的行为,认为自己课程是重要的,缺少与其他科目的关联与应用性,在备课方面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学科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样一个地位,辅助学生对其他科目的认识。造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认为每个科目是独立的,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也普遍不会站在一个高度上去思考这些问题,造成课与课之间关联性的真空。这个问题也是所有大学学科普遍出现的一个现象。

三、在专业上的整体学习上没有侧重点,认为每一样都是重要的,有个逻辑理论就是样样都重要,也就是样样都不重要,动漫专业这样一个宽泛的学科在2-4年的教学中没有侧重点,或是侧重点有偏差,这种伤害在就业以后是致命的。

四、教学与就业有着时间差,滞后性。并且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高等教育起码是为了就业这个核心话题。这个问题的忽视不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不够积极,而是教师往往脱离了社会上的实际岗位,对就业现状认识的不能清晰全面。

五、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动漫专业的了解仅限于动画片漫画书,而专业基础也就是突击性的专业学习,没有深刻的了解及认识。在入学以后原来的劣势不但没有很好的弥补又出现了新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专业方面的积极性打击很大。

以上都是制约动漫专业发展的一些问题。

社会动漫产业的现状

中国动漫就其困境总结以下几点:

一、国内无序竞争将利润压制极低的水平

动画方面由于不存在技术含量问题,画得又好又便宜的动画公司越来越多,均价成本5元钱一张的动画,愿意出二三元接的人很多。为了抢生意,乱报价,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收入。漫画产业一个原创的漫画往往稿费到达800元就需要征税。而很多报社杂志社在收画的价格一组为10元每张。就算是利润较高的地方漫画不是特别有名气的一般每张在100元以内。而原创的一组漫画所需耗时都要超过三小时以上。其收入的性价比可以用悲惨来形容。

二、人才供给不上

1995后,早期参与加工的、具备了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已经不再做具体工作,因为加工动画非常辛苦,按张数计酬和紧迫的进度要求使几乎每个动画人都有连续数十小时工作的经历。制作的薪酬也少的可怜,很多动漫的公司是没有底薪的,多为计件工资。各方面的福利保障更是无从谈起。

三、国际竞争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国际动画加工业务流向其他一些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国家,特别是2003年受“非典” 的影响,国外一些动画公司被迫把动画加工发到亚洲别的国家。他们意外地发现这些国家人力成本更加低廉,而人员素质不在中国之下,结果虽然“非典”已过,动画加工却不再回,国内一些地区的动画加工公司因此而关门,继续运营的公司,其员工收入在社会总体收入水平提高时没有什么变化,诱惑力渐弱。

四、盗版猖獗维权困难难以收回投资成本

我国民众对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盗版猖獗,盗版的成本极低,且利润丰厚,整治力度偏弱,而且维权极其困难,法律方面不完善。

五、重视扶持原创漫画的力度不够

中国的动漫产业链中,重视开发和扶持原创漫画的力度还很不够。国外很多好的动画就是改编自杰出的漫画作品。漫画可以延伸出动画,且隐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国内目前几乎“无漫可动”。原创漫画是动画和游戏的基础和本源,没有欣欣向荣的漫画难以改变当前后劲乏力的状态。作品题材不够多元化。在中国,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国内很多家长认为漫画创作是不务正业,动漫影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对动漫往往持反对态度。这种观念占据着社会主体思维,使得中国动漫创作缺乏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书店、学校等文化场所对动漫创作并不重视,甚至将其视为非正统的东西,以致中国很多动漫作家的作品在中国没有市场。

结 语

高校里学生在校学习起码是为了就业,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些什么还要让学生清晰的知道现在社会的现状,这个培养不该是进入大学以后才去做的,在高中就应该有相关的教育,高中教育也不该就只是数理化政史地这些东西,不要把学生作为象牙塔里的宠物对待,要让学生更多及早的明确自己今后的方向,而不是上大学就是解脱。这些是学院的一个基本要求,能让学生在离开学校时起码有个就业的能力。在当今国内大力扶持国产动漫的大背景下,动画专业的潜力是广阔的,但同样也要向学生指出现在市场的严峻性,越是有挑战,有时机遇也就越大,突破瓶颈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强的专业业者。所以要不断的根据社会与校园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方法,这才是当代教育首要的任务。

①动漫专业学费一般是普通类专业学费的200-300%左右,也普遍高于大多数的艺术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