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财务预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乃至破产的情形越来越多,因此有效地预防财务危机的出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财务预警研究理论,并对现有的理论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评价。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 财务预警
一、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财务危机成为导致企业生存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信息,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根据这些信息构造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财务预警理论是随着证券市场不断发展而产生和不断深入的。“危机预警”思想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显著成果,进入90年代,由于企业危机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危机预警管理。与此同时,财务预警的研究也相应展开。根据研究方法的差异,一般可将这些理论大致分为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两类。
二、定性预警方面的研究
财务预警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标准化调查法是通过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和分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死阶段症状”分析法认为:企业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恶化期;财务危机实现期,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典型症状。
管理评分法是美国学者仁翰•阿吉蒂在对企业的管理特性和破产企业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中,对集中缺陷、错误和征兆进行了对比打分,还根据对破产过程产生影响的大小程度对他们进行加权处理。
我国学者李秉成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形成角度、困境征兆角度探讨了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分析方法。提出了财务困境加权分析法和象限分析法两类财务困境综合分析方法。
三、定量预警方面的研究
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菲茨帕特里克(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他最早发现陷于财务困境的公司的财务比率和正常公司相比有显著不同,从而认为财务比率能够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美国学者比弗(1996)最早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公司财务失败的问题,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单变量判定模型。但是单变量模型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美国学者阿特曼(1968)最早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炼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将多个标志变量在最小的信息损失下转换为分类变量,获得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的多元线性判别方程,被称为Z分数模型。我国学者周首华等 (1996)提出了F分数预测模型,通过更新指标和扩大样本数对Z分数模型进行了修正。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但存在一些缺陷。其一,模型假定比较严格,现实中的样本数据往往不能满足其自变量呈正态分布的假定前提。使得结论必然存在令人质疑的成分。其二,在前一年的预测中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但在前两年、前三年中其预测精度都大幅下降。
奥尔森(1980)第一个采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其模型使用了9个自变量估计了三个模型,分析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错误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我国学者陈晓等(2000)以38家ST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t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负债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其后多位国内学者也采用类似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进行了研究。
类神经网络模型一般是利用一组案例建立系统模型,该模型接受一组输入信息并产生反应,然后与预期反应相比。如果错误率超过可以接受的水平,需要对权重作出修改或增加隐藏层数目并开始新的学习过程。经过反复循环,直至错误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这时学习过程结束并锁定权重,类神经网络就可以发挥预测功能。奥多姆和沙尔达(1990)开拓了用BP神经网络预测财务困境的新方法,我国学者杨保安等(2002)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较为接近。现实中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预测,但由于理论基础较薄弱,其对人体大脑神经模拟的科学性、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适用性也大打折扣。
四、浅议国内外现有文献
在财务预警的定性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引起企业危机发生发展的内外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结论能够直接和定量模型结合起来的还不多。从财务预警的定量研究方面看,国内外学者结合各种量化技术,出现了众多的预警模型,但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而笔者认为模型的最根本作用还是得应用到实际中解决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认知需要。
由于财务预警模型的局限性、模型变量的选择方法问题、财务信息失真问题以及非财务变量对财务预警的影响,使得财务预警理论的实际应用一时很难得到解决。而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为正确解决上市公司财务预警课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01博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新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
随着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的新能源上市公司从公司规模和资金实力都有了显著提升。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新能源上市公司仍然属于高投资、高风险的新兴领域,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进一步加强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成为其经营管理的重点,这对于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特点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对于新能源上市公司来说,财务风险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容易受到国家新能源政策变化的重大影响
近年来,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扶持有关。国家对于新能源政策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的市值、业绩等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成冲击。可以说,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变化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2017年欧美及日本等国新能源市场受国家政策下行的影响,就造成了当地市场光伏组件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使相关新能源公司的业绩严重下滑。
(二)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较大
新能源企业大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因而在企业的经营业务领域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如果研发资金投入过高,而成果转化率以及投入产出率跟不上,则容易造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进而有可能诱发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资金成本往往相对较高
新能源上市公司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支持。即便上市融资,很多新能源公司也都出现了资本结构不合理,债务融资比例较高的问题,过高的资金成本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
(四)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够
一些新能源公司在内部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短期经营行为,很多公司管理层在内部经营决策方面往往重视短期利益,而对于长远发展重视不足。为了实现企业的短期业绩,对项目评审把关不严,投资决策缺乏相关依据,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财务风险的隐患。
二、新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
对于新能源上市公司来说,具体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在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方面,也应该突出重点和针对性,主要应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新能源上市公司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必要性,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并注重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改进完善。公司应该完善对财务风险管控的组织架构,形成以董事会为中心,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内部控制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配合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二)完善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对于新能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来说,关键在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现阶段结合新能源上市公司经营特点来说,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盈利能力方面,选取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等指标;偿债能力方面,主要选取流动比率、产权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成长能力方面,主要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营运能力方面,主要选取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现金流量方面,主要选取销售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指标;资本结构方面,主要选取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等指标。通过这些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评估。
(三)强化对各类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
在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方面,应从融资、投资、现金流等方面进行管控。在融资风险的管控方面,应有效控制负债比例,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确保经营发展资金的充盈。在投资风险的控制方面,应该关注投资项目的科学性,加强投资项目决策前的可行性分析,尤其是合理的测算项目预期收益,以降低投资风险。在现金流风险的管控方面,应该强化对企业内部现金流等信息数据的及时分析,重点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确保各项资金及时回笼,减少企业的资金链压力,使企业经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结语
对于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关键应该进一步强化公司的财务风险意识,改进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强化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并落实好关键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以降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确保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财参考文献:
[1]贾炜莹.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J].财会通讯,2013(8):107-110.
[2]吴超鹏,吴世农,程静雅.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2(01).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创业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但是由于创业板中小企业存在发展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以及收益不稳定的特点,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存在较大的风险。2016年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的《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中提出自2012年至2016年,创业板指数已经累计下降13.78%,说明创业板中小企业的财务安全现状在不断的恶化。《深圳证券交易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做出了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规定,因此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新常态发展,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性的意义。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概述
创业板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其主要是为中小型公司、新兴企业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兴资本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创业板具有上市门槛低、关注企业成长性(创业板上市要求企业近两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能低于30%)以及发行审核严格的特点。截止2016年10月份,我国创业板市场共有484家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总股本达到1782.4亿股,总市值超过45688.56亿人民币。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新常态的发展,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比较大,综合分析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就是由于政治经济等变动而给创业板上市企业所造成的风险。如经济波动和关于高科技企业的税收等政策的出台往往会影响到创业板企业的股票价格,从而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当然创业板存在的投机风险也是影响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部分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企业往往存在较大的投机心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操纵股权价格,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更为严重的是操纵股权价格的过程也是破坏创业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二是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等。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构建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检测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危机中,以此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是分析财务风险,当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时就表明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及时进行适度监控,防止企业财务出现风险的有机系统。实践证明创业板上市企业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无论是对公司的健康发展还是对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有助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监测。由于创业板环境比较复杂,上市公司不仅需要把控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做好市场投机者的风险防控,因此通过风险预警体系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测,一旦出现财务风险指标,就会发出预警,以便企业管理者及时做出相应的财务管理调整;二是有助于促进创业板制度的不断完善。虽然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创业板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作为创业板主体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板制度的发展,因此通过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这样避免因为上市公司出现各种会计舞弊行为,从而净化创业板市场环境,实现创业板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中较多选择多元性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以及神经网络判断模型等等,但是上述的模型都存在缺陷,因此本文选择功效系数法,此种方法不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能通过计量模型客观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现状,因此较为公平、公正。具体的财务风险模型构建这里从以下的步骤中予以说明下:
(一)风险预警指标的确定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首先需要确定预警指标,在整个预警体系中预警指标的确定非常的重要,如果预警指标没有选择对那么直接会影响到预警的结果。因此在预警指标确定上必须要遵循有效性、重要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的原则对指标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预警体系构建方法,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时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是通过费用控制水平、资产薪酬水平以及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指标;二是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基本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不良资产比率等等,其主要是对企业的资源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以此判断企业是否处于高水平的资产管理阶段;三是企业偿债方面的确定,该指标主要是对企业负债情况进行分析,分析企业的信用情况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债务水平等。基本指标有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以及有负债比率等;四是企业成长方面的指标。对于企业成长能力的分析能够判断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于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分析主要是从资本保值增值率、营业增长率以及修正指标为技术投入比率等方面。其次确定指数权重的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数的权重充分体现了风险指数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影响程度,对此可以依据《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进行设置。最后是标准系数的确定。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系数确定需要按照不同的行业、规模以及指数类别进行划分,一般划分为五档,也就是分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以及较差值。优秀值的数值在1之上,较差值的数值在0以下。
(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系数的计算
在确定好预警指标之后需要根据确定的指标数值进行计算:首先计算基本指标。也就是在收集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各个指标数据之后,确定最后的指标数值,然后将各个实际值与合成的指标标准值进行比较,最后给出相应的评分;其次是计算修正指标。利用基本指标计算之后,能够得到企业大概的数值,但是其存在一些模糊,因此需要使用更多的同类型的指标进行修正,以此准确的对企业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其公示为:修正后总得分=y各部分修正后得分。当然在指数修正过程中还会存在特殊情况,例如当实际值大于优秀值时,利用上述的公式是没有办法却别上下挡,因此需要对指数单项修正系数进行修改,具体修改为:单项修正系数=1.2+本档标准系数-该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其次需要对经营增长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资产质量状况等进行计算;最后财务风险预警判别标准的确定,在经过上述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后,就能得到企业的最终绩效得分,衡量得分的标准也就是根据最终的分数进行。例如通过计算创业板某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风险得分超过1,就说明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比较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比较好。当然在具体的预警模型中需要对绩效得分进行分级标准,具体的标准是以40、50、70以及85作为各个类型的分界点。如果分值小于40就说明企业差,在40与50之间属于低水平,而在85之上的就属于优秀的企业。
(三)模型验证结果
为了准确的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选择至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要求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经过计算得出以下结果:37家企业处于无警状态,167家企业处于轻警状态,其中B+级企业共60家,B级企业共有49家;处于中警状态的企业为128家,具体是C级企业70家,C-级企业40家;处于重警企业的共13家,该类别企业的财务风险比较大,容易出现财务危机。而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就存在退市的风险,这样不仅影响上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总体而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强化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四、强化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督
由于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政策、环境以及人员等等,因此基于我国资产市场环境相对还不完善的现状,尤其是近些年出现的各种会计舞弊行为,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力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出台关于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监督的制度。目前我国处于资产市场制度不断健全的新阶段,基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尤其是与香港资产市场的互通等制度的实施,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大立法建设,以完善的制度措施规范创业板的财务管理行为,为社会投资者提供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要强化对投资者的监管。在资产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取短线投机的手段干扰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创业板指数波动较大,干扰资产市场发展,因此国家要加强对非法投机者的打击力度,不仅要给予其必要的经济处罚,而且还要对其进行刑事惩罚。
(二)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造成财务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必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首先创业板上市企业要拓展财务信息披露的途径。创业板上市公司不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则制度等对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而且还要切实结合大数据技术等平台,创建网络财务信息披露模式。例如创业板上市公司可以依托网站定期与不定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尤其是对于重大财务信息要做到随时披露,以此让社会投资者可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力;其次上市公司要丰富信息披露的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部分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会存在刻意隐瞒的现象,例如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财务信息采取不披露的消极方式,对此需要社会公众要加强监督的同时,企业要从自我长远发展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存在着严重内部管理问题。由于规模小,上市时间段,整个公司还处在家族治理的情况,缺乏合理的制衡机制,政策制定也容易主观和不科学,从而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监管机构可以尝试设定新的标准,协助创业板上市公司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此方面如果能够有效实旌,可以降低大股东套现等问题,对于公司与投资者与市场都是一个好的趋势。此外,还可以促进经营方面的发展,对技术和管理人员流失起到一个很好的防护作用,使众多员工更加齐心协力的为公司发展努力。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另外企业还需要做好事前控制,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合适的信用期,制定出合理的回收账款政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债务采用不同的收账方式。
(四)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理论研究
由于财务预警模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强化理论研究:首先需要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模型时必须要选择相应的指标体系,例如国外国家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虽然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其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因此需要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优化;其次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数据选择上要注重年限。例如根据调查创业板上市公司往往在第一年的时候其经营管理比较良好,具有优秀的利润,但是在第二年、第三年,企业的业绩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需要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择上采取多年的财务数据。总之,随着国家对创业板市场的重视逐渐增加,相关统计数据以及标准的制定也会逐渐完善,对于构建适用我国特殊情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也会更有帮助,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预警模型也会逐步改进,最终达到多种更加精确的预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健,孟庆胜.当前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华北金融2012(5).
[2]陈建华,张宇光.对我国创业板“三高”现象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3]林浩贤.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3).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160-02
一、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含义和方法
(一)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含义
预警就是根据事物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对可能形成的风险和危机进行预测和报警。准确而及时的预警有利于做好防范措施,减少风险和危机造成的损失。财务危机预警是根据“财务危机”和“预警”两个词构成,是经济预警的一种。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及非财务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情况,同时分析企业的财务危机成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营及经营管理中隐藏的问题,以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方法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研究方法有定性预警分析(包括专家调查法和四阶段症状分析),定量预警分析(包括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和定性与定量结合预警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在比较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通过了解和研究国内外有关财务预警的理论文献与实证研究成果,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实际财务情况和客观环境,揭示出上市公司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并对上市公司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此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应用分析,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企业财务分析预警级别如下表。
二、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且风险意识缺乏
上市公司关于财务预警分析较少关注,或未能深入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包括:外部的原因,如宏观环境、市场因素的影响。内部原因,如主业萎缩、资产流动性差等等。由于这些原因使上市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的。如果不深入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正确选取指标和变量用来预警企业财务危机,上市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部门就失去了现实作用。
(二)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狭窄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指标选取是一项关键性工作。一方面,财务预警指标能够对财务风险现状进行评估,通过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对其中涉及现金流量的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如果因为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过于局限,就会降低统计数据的客观性,降低预警效率。另一方面,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对现有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企业流动资金量、预期盈利情况等进行评估。不仅要关注于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还要考虑不确定因素可能给已经开工项目带来的风险。然而由于财务统计的容量较小,并不能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上市公司所使用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中选取的指标不具有适用性。
(三)财务预警模型缺乏实用性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能够对还未形成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然而由于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风险成因不同,很多企业在没有分析财务预警模型的实用性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展工作,导致风险预警效率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还处于起步时期,在实用性上还存在一定欠缺。
(四)排警措施不够重视
如果采取单一的排警措施方法,很有可能会加重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组合策略,针对风险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排警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并在风险结束之后及时调整排警制度上的不合理之处,尽可能地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综合能力。如果上市公司的排警措施不能有效实施,会失去对公司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评估作用,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三、完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上市公司虽然已经设立财务危机预警分析部门,但对企业现实中产生的财务问题没有较好的分析,不能及时进行预警。应该加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等问题及时进行分析、预测,使企业预警部门真正对企业起到重大作用,减少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二)拓宽预警模型变量选择范围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模型,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由于定性分析更注重对一些非量化指标的评价,而并没有对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估测,如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意识、人员流动状况等。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只是对这些非量化指标进行定性分析,根据人们对风险预测的经验并不能对财务风险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因此,上市公司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拓宽财务预警模型的指标选择范围,增强预警模型的现实适用性。
(三)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预警模型
不同行业的财务风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在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是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组合管理策略,针对风险的不同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内部管控,从而降低风险。并在风险结束之后及时调整管理制度上的不合理之处,及时解决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企业风险文化体系的建设,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尽可能在财务风险形成之前对风险的成因和影响范围进行有效地识别。
(四)建立预警对策库
现有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研究都是属于一种静态的研究,即只是站在一个时点上对上市公司进行截面预测,而没有做到动态分析。而任何企业经营活动都是动态的,都存在一个调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加强动态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研究。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不能只是单纯地对某一指标进行分析,而应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采取最直接、最有效、最合适、最经济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比较,进一步提高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四、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很多公司都将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作为应对各类风险的主要手段,并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被提上日程。国内财务危机预警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如在财务评估报表中关于风险指标的选取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分析不够深入等,降低了财务预警的效率。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控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应尽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加强对风险指标的检测,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重视全员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文玉华.对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7)
[2]谭东华.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2(11)
[3]徐鹿,邱玉兴.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02:291-292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危机;逻辑回归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给我国上市公司带来了磨练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由于存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不可避免地会使一批实力不够强大的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这就会给与该上市公司有利益关联的投资者、债权人、其他企业以及国家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构造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争相研究的热门课题。由于所有预警模型的预测效果均受来自样本容量和误差的影响,而且在现实的经济世界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偶然事件,因此人们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一个判断准确率较高的预警模型还是很有价值的,这对于保护与该上市公司有利益关联的投资者、债权人、其他企业以及国家的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二、关于财务危机含义的界定
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破产是最为严重的财务危机,大多数国外学者的研究着眼点都是从企业破产着手的。在Beaver(1966)的研究中,79家“财务困境公司”包括59家破产公司、16家拖欠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由此可见,Beaver把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困境。Altman(1968)定义的财务困境是“进入法定破产的企业”。Deakin(1972)则认为财务困境公司“仅包括已经经历破产、无力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Carmichael(1972)认为财务困境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国内学者对财务危机的界定并多不,一般认为“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因财务运作不善而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一系列动态结果”,将被ST的上市公司定义为陷入财务危机。
三、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最早进行财务预警模型研究的是Fitzpatrick(1932)所做的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他以19家企业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结果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而且在经营失败之前三年这些比率呈现出显著差异。
Beaver(1966)选取了30个财务比率进行研究,在排除行业因素和公司资产规模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对30个比率进行单个检验,研究发现现金流量/债务总额,净收益/资产总额,债务总额/资产总额对预测财务危机是有效的,其中现金流量/债务总额指标表现最好。
Altman(1968)提出的了多元判别模型—Z-score判别模型。他以1946年至1965年期间提出破产申请的33家公司和相对应的33家非破产公司作为样本,运用逐步多元区别分析法提炼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通过统计技术筛选出在两组间差别尽可能大而在两组内部的离散度最小的变量,从而将多个标志变量在最小信息损失下转换为分类变量,获得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的多元线性判别方程。用其财务比率拟合出一个多元线性函数方程,求出Z值,对其经营状况进行预测或判断,发现模型的预测力在破产前一年的成功率明显超过了一元判定模型。
Ohlson(1980)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分析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变量的分布不再有具体要求,而且在回归时通过概率值进行预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Coats和Fant(1993)使用BP神经网络理论,以Altman构建的5个财务比率为研究变量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对财务失败公司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Z值模型对破产当年具有很好的判断效果,但不具有很好的提前预测效果,而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二)国内文献回顾
受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国内对财务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晚。吴世农和黄世忠(1986)首次介绍了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周首华等(1996)选用1977-1990年31家国外破产公司和另外相对应的同一行业、同一年度及相近净销售额的31家非破产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提出了F分数模型,在充分考虑了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后,通过调整和更新指标对Z值模型进行修正。
我国直到1999年4月才真正开始了以我国企业数据为基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陈静(1999)以1998年27个ST公司和27个非ST公司为样本,最终选定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6个财务指标,分别以公司被ST的前1年、前2年、前3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用判别分析方法做了实证分析。在单变量判定分析中,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4个财务指标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这4个财务指标中,流动比率与负债比率的误判率最低;在多元判别分析中,选取了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总资产、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6个财务指标,构建了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发现这个模型在ST发生的前3年能较好地预测ST。
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60家公司(其中有30家1998或1999年戴帽的ST公司,30家绩优公司)的财务数据估计二类线性判别模型,并使用另外60家公司(其中有21家ST公司和随机选择的39家非ST公司)进行模型检验,经过判别分析过程,从原来的15个特征财务比率变量中最后推导出只有4个变量:资产负债比率、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总资产利润率、留成收益与资产总额的判别函数,发现判别模型具有超前4年的预测结果。
吴世农、卢贤义(2001)分别采用了剖面分析法、单变量判定分析方法、多变量判定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通过验证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多变量判定模型优于单变量模型,并且三种多变量判定模型的效果表明,Logit回归模型的判定准确性最高。Logit回归模型选取的预测变量有盈利增长指数、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资产周转率。
张爱民等(2001)在借鉴奥特曼(Altman)的多元Z值判定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主成分预测模型,并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失败企业”,选取40家ST公司及与之相对应的40家非ST公司共80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5个提取的主成分分别为:成长能力、偿债能力、收益能力之总资产报酬率、收益能力之销售(营业)利润率、收益能力之净资产收益率。检测结果显示:特别处理前一、二、三年40家测试企业分别有37、35、31家判断正确,正确率分别达92.5%、87.5%、77.5%。
随着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及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刘洪、何光辉(2004)选取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现金获利指数、主营业务净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人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10个财务指标,在用传统的判别分析方法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公司经营失败建立预警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精度远高于两种传统的统计方法。
四、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简介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其构建理念基于人类大脑神经运作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除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外,还可以克服传统统计方法的局限,因它具有容错能力,对数据的分布要求不严格,具备处理资料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最可贵的一点是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学习能力,可随时依据新准备的数据资料进行自我学习、训练,调整其内部的储存权重参数以对应多变的企业运作环境。前向三层BP神经网络方法被认为是最适用于模拟输入、输出的近似关系,它是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算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BP神经网络方法摆脱了一般回归方法的局限,突破了依赖线性函数来建立统计模型的限制,用非线性函数更好地拟合实际资料数据,实现了方法上的创新。
(一)BP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典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个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的阶层型神经网络。层间神经元实现全连接,层内神经元无连接,其中隐含层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BP神经网络构架如图1所示。
BP网络的产生归功于BP算法的获得。BP算法属于δ算法,是一种监督式的学习算法。其主要思想为:对于q个输入学习样本P1,P2,…,Pq,已知对应的输出样本为T1,T2,…,Tq。学习的目的是用网络的实际输出A1,A2,…,Aq与目标矢量T1,T2,…,Tq之间的误差来修改其权值,使Al(l=1,2,…q)与期望的Tl尽可能的接近,即使网络输出层的误差平方和最小。它是通过连续地在相对误差函数斜率下降的方向上计算网络权值和偏差的变化而逐渐逼近目标的。
(二)MATLAB中的BP网络的结构设计和编程
我们假定一个7-15-1结构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中7-15-1表示7个输入节点、15个隐层神经元、1个输出节点(定义:输出1为有财务危机,输出0为无财务危机,即矩阵[y])。输入层到隐含层的传递函数确定tansig型传递函数,隐含层到输出层之间的传递函数都确定为logsig型传递函数,目标误差为0.00000001,学习速率为0.09,训练循环次数10000次。使用MATLAB编程语言,建立了一个前向三层BP网络,并运用若干个训练样本作为学习集进行训练。再将另外若干个个测试样本的7个同样指标的原始数据代入网络进行预测。则MATLAB编程语言如下:
通过运行上述程序,即可得出预测的矩阵[y]。将其与真实值进行对比,便可以求出预测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Altman,E.I.Financial Raion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ournal of Finance,1968(9):589-609.
[2]Beaver,W.H.Financial Ration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upplement,1966(4):71-127.
[3]Carmichael,D.R.1972,“The Auditor’s Reporting Obligation”,Auditing Research Monograph No.1(New York:AICPA),pp:94.
[4]Coats P,L F Fant.Recognizing Financial Distress Patterns Using A Neural Network Tool[J].Financial Management,1993,(22):142-155.
[5]Deakin,E.B.1972,“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ion of Business Fail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pp:167-169.
[6]Fitzpatrick.P.J.A comparison of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 of failed firms[J].Certified Public Account,1932,Oct:598-605.
[7]Ohlson.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9):109-131.
[8]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4(4):31-38.
[9]丛爽.面向MATLAB工具箱的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第3版)[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10]冯月平.Logistic财务预警回归模型的构建与检验—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M].青岛理工大学2010级硕士论文.
[11]刘洪,何光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上市公司经营失败预警研究[J].会计研究,2004(2).
[12]吴世农,黄世忠.企业破产的预测指标和检测模型[J].中国经济问题,1986(6):5-8.
[13]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14]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10-25.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风险预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式的发展,我国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集团公司能够发展的机会更多但是可能遭遇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多。集团企业在新时期如果想要抓住发展的机会,就必须有效地应对集团公司可能遭遇的风险。现在的集团公司大多存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不完善和预警机制应用的不足,导致集团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集团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财务的发展形式来制定相关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使集团公司更好地应对风险并在风险中寻求更进一步的发展,使集团公司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现状
(一)预警指标选择不合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集团公司可能遭遇的风险和危机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必须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指标对于风险预警工作而言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合理选取预警指标才能够有效地反映财务工作中是否存在风险。现有的预警指标选取存在选择的指标不能够有效反映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指标选择数量不合理的问题。集团公司大多数是选取单一的预警指标,所以不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财务信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中可能使用的风险指标没有反映出实际存在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运营和应对风险的工作造成影响。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一般的集团公司主要是注重其利益发展,确保能够合理地进行财务工作即可,所以对于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视一般都不高,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不理想。由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与集团公司的实际需求不符合,所以管理人员无法通过该机制来完成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现有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作为依据,所以很多情况下都是在风险特别明显同时临近发生时集团公司才能够发现,并不能起到预警的效果,对集团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收益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财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现有的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不能够有效地开展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集团公司内的财务人员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招聘方式加入到集团公司,在工作后就没有再继续接受专业的财务培养,同时对于现有的财务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较少,所以导致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长期停滞不前。同时集团公司对于财务人员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较少地投入相关的培养资金和创造培养的条件,财务人员也很难有机会在集团公司内接收到相关的培训教育。各种因素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素质还有待提高,也制约着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使用。
(四)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能否有效实施,与相应的财务监管机制联系紧密。但是在集团公司内财务监管机制的建立和使用都存在不足,财务监督工作大多数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与集团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联系较少,造成了监督工作空有形式。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同样导致财务预警信息来源得不到保证,这样来实施的风险预警工作往往起不到效果还会造成集团公司资源的浪费。
三、集团公司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的措施
(一)合理选取风险预警指标
风险预警指标直接决定着风险预警工作能否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为了保证预警工作能够有效地保障集团公司在未来规避和对抗风险能力,必须完善预警指标选取不合理的问题。预警指标的选择应该避免以前的单一选择模式,合理地选取多种指标来进行组合分析,这样通过预警指标反映出来的财务信息可以更加全面。预警机制应该包括流动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和营利性指标,选择的指标需要与集团公司的最重要的发展环节有关,以到达全面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需要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行业内的竞争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同时需要根据时间的推移来进行相应的预警指标调整,确保各个时期的预警指标都能够适合集团公司的风险预警工作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有效地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集团开展风险预警工作来说是重要的基础,所以集团工作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视程度,才能够有效地开展风险预警工作。集团公司可以对有效实施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企业进行借鉴学习,并由集团公司内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对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外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制定适合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通过该机制与集团公司内的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加强整体应对风险能力。同时财务人员还需要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不适合该时期集团公司的部分,促进公司能够更健康合理地发展。
(三)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意识与能力
集团公司的财务人员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素养来保证预警机制的有效实施。集团公司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培养工作的重视,提高对相关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并为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财务人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不足,提高财务工作的意识与能力。财务人员还需要在相关的学习当中培养起对财务结果分析处理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根据财务管理的结果来完成相应的风险预警工作,集团公司还需要不断完善对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自觉地服务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和相关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
(四)完善财务监督工作
集团公司需要根据运营中的财务情况以及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对集团公司内的各个工作环境依照相关制度来完成监督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完成,也为风险预警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集团公司可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平台,对集团公司内的财务进行汇总并统一管理,可以提高对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当发展相关的财务风险时,可以通过该平台将风险应对措施及时反馈给各个部门,保证风险应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同时监管工作除了与财务各项工作有关以外,还可以对风险预警机制及其应用进行监督,保持实施的效果,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相关的预警方式。
四、结语
财务风险预警在集团公司应用越来越广泛,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帮助集团公司在复杂的运营和发展环境下有效地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集团公司需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的建构和应用,推动集团公司在未来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危机 市场增加值MVA 预警模型
一、MVA 意义
现代企业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使命与目标,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是通过最大化权益市场价值与股东提供给企业的权益资本之间的差额来实现的, 该差额就是MVA,可见MVA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构建基于 MVA 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1. 研究假设:公司的MVA值不能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有效性。
2. 研究样本的选取。本文所选企业为证券市场上均属制造业的 A 股上市公司。ST公司33家,正常公司70家。
3. 财务指标变量选取标准。
(1) 财务指标的选取。本文选取了表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的40 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初选变量指标。
(2) 对财务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 目的是选出两类样本公司变量指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变量。此文选择 SPSS 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 M- W- W 非参数检验。检验结果显示, 只有34项财务比率通过显著性检验;未通过检验的予以剔除。通过检验的指标作为备选变量进入相关性分析。
(3)备选变量相关性分析。目的是为了消除变量间的共线性,剔除高度相关的变量。使用 SPSS 软件,剔除掉24项指标,将最终剩余的10项指标变量选入 Logistic回归模型。
4. Logistic 财务预警模型①的构建。利用 SPSS软件最终筛选出 X17总资产周转率、X36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X39每股现金净流量3 个财务指标构建 Logistic回归模型, 输出结果见表1。按指标变量的Wald 统计量越大或 sig 值越小, 表明该指标越重要,其变化越能预测事件的发生。
表1 模型①的回归分析
表中显示, 该预警模型判定ST公司的准确率为48.5%, 判定正常公司的准确率为 87.1%, 总体判别正确率为74.8%。
5. 引入 MVA 指标的 Logistic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②的构建。引 入 MVA 再 次 构 建 Logistic 回归模型,为消除企业规模的影响,选择每股MVA(MVA/总股数)带入模型。仍然使用 SPSS 软件,最终数据输出结果见表3。同上述道理,每股MVA的的Wald 统计量较大,sig值很小,表明其能很好的预测财务危机的发生。
上述结果表明, 该预警模型保持了对正常公司的判定准确率,提高了对危机公司的准确率(48.5%提高到60.6%),总体预测准确率也提高到78.6%,说明引入每股MVA指标后的预警模型比仅仅利用传统财务比率指标构建的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效果更好, 这证明 MVA 指标改善了模型对财务危机的预测效果。
三、本文创新点与结论
目前MVA在财务预警领域的研究一片空白,而本文论证结果显示MVA值能很好的预测财务危机,体现一定的价值,说明MVA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有待各位学者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
[2]张文彤,闰洁.SPSS 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0-246.
一、概述
(一)财务预警的界定。财务预警,是指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等为基础,利用会计、统计、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对公司是否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作出预判,并将判断结果反馈给公司,以便公司在损失发生之前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或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
(二)财务预警模型的选择。对于财险公司的财务预警,本文选用Z-score模型。我国学者现有的研究多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选用Z-score模型作例证分析的较少。另外,我国的保险公司上市企业较少,以非上市公司居多,这较符合Z-score模型的适用范围。
二、财务预警模型的数据选取 ――以Z-score模型为例
(一)Z-score模型的构建。Z-score模型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金融经济学家爱德华?奥特曼(Edward Altman)于1968年建立。最初的5变量Z-score模型如下:
Z=1.2 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1=运营资金/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资产流动性;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累计获利能力;X3=息税前利息/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全部资产获利能力,即盈利能力;X4=权益市场价值/负债总额,反映公司的财务结构;X5=销售收入/负债总额,反映公司的资产周转能力。
之后奥特曼又通过多次修正,给出了针对私营企业的多变数财务模型,模型如下:
Z=6.56X1+3.26X2+6.72X3+1.05X4
其中X1、X2、X3的含义同上,由于是针对非上市的企业,X4=权益的账面值/债务总额的账面值。
该模型的临界值分别为1.10和2.60。如果Z值小于1.10,表明企业将面临破产危机;如果Z值位于1.10―2.60之间,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位于灰色区;如果Z值大于2.60,表明企业的财务及运营状况良好,不太可能出现破产问题。
本文将选取Z=6.56X1+3.26X2+6.72X3+1.05X4进行代入测算。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以保监会公示的“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信息”为依据,按照中资、外资保险公司的分配比例及各保险公司市场占有份额,选取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星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国泰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乐爱金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劳合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共17家(11家中资,6家外资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公示的行业数据。
三、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以Z-score模型为例
(一)Z值表。根据之前选取的Z值模型,可获取这17家财产保险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Z值表(如表1所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偿付能力充足率是监管部门最主要的监管指标,因此,在Z值表中,加入一列,显示当年该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以与前面的Z值相验证。
(二)对Z值的分析。
1.整体概况。
(1)大多数保险公司的Z值均低于临界值。综合2011、2012、2013三年的Z值数据,笔者所选17家产险公司的Z值绝大部分小于临界值1.10,且Z为负值的情况居多,只有三星、东京海上、乐爱金三家公司的Z值位于1.10和2.60之间或大于2.60(见下页表2)。数据反映出多数产险公司面临危机,即这些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模型变量因子数据方面,X1、X2、X3这三组数据中负值的占比也很大,说明就研究对象整体而言,这些企业的资产流动性、累计获利能力、盈利能力较差。而X4这组数据相对理想,几乎全都大于0,且均值在0.45(剔除“锦泰财险”)左右,说明这些企业的财务结构还是较为稳定的。
(2)Z值与偿付能力充足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保险公司的Z值与偿付能力充足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当Z值增加时,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会有所增加;反之,当Z值减小时,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会有所减小。虽然Z值反映出这些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令人堪忧,但其三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2.单项分析。
(1)外资财险公司Z值整体优于中资。模型变量因子方面,X1、X2、X4这三组数据中资产险公司均低于外资产险公司,说明中资企业在资产流动性、累计获利能力、财务结构方面与外资企业还存在差距(见表3)。而X3,即公司的盈利能力方面,中资产险公司的表现要优于外资产险公司。
从表4可以看出,在三年研究范围内,有约91%的中资产险公司Z值≤1.10,面临破产危机。而外资产险公司Z值≤1.10的占比情况则相对乐观,前两年有约50%的企业Z值≤1.10,面临财务困境,2013年这一比率下降为33%。可见,17家研究对象中,外资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要好于中资产险公司。
“三年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方面,该组数据中资产险公司要低于外资产险公司,这也反映出外资产险公司的财务经营情况要优于中资产险公司。
中、外资产险公司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经营理念、运营模式等方面,且外资企业在保险经营方面的历史经验要比本土企业丰富得多,面对相同的市场氛围、客户群体,外资产险公司的经营成果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2)大财险公司Z值略高于小财险公司。本文在所研究的17家财产保险公司中选取占原保险保费收入份额最多的前三家公司(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和占份额较少的三家中资公司(英大财险、渤海保险、民安保险,以下简称“三中资”)、三家外资公司(东京海上、中意财险、乐爱金,以下简称“三外资”)进行比较(如表5所示)。
模型变量因子数据方面,占保费收入份额最大的三家公司的X2、X3均值最高,说明其累计获利能力、盈利能力相对较好。而三家占市场份额较低的中资公司则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在上述两方面表现最差。另三家占市场份额较低的外资公司四因子的综合实力较强,X1、X4的均值均领先中资公司,以X1均值的领先程度尤为突出,说明外资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较高。
保费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公司的Z值要略高于占比较小的中资公司,但占比小的外资公司还有很大差距。说明在中资企业中,市场占额对公司财务运营状况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市场占额大的产险公司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吸引力要大于占额小的产险公司,而客户群体的增加能使更多的资金流入公司,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可用于理财投资等财务安排,由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入,改善财务状况。但市场份额占比最小的外资公司在Z值和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数值上都遥遥领先于中资公司,可见市场份额并不是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决定因素,只有提高公司各方面运营机制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外资公司的Z值最高,但其仍处在Z-score模型给出的灰色区域,说明我国整体产险行业的财务状况令人堪忧。
(3)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比较。从下页表6可以看出,中资上市公司的X2、X3均值都大于中资非上市公司,说明上市公司在累计获利能力、盈利能力方面优于非上市公司。而在X1、X4均值方面,非上市公司的数值略高于上市公司,但两者差距不大。
综合考虑四个模型变量因子,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较好,Z值也反映出相同的结果。说明中资产险企业中,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比非上市公司好。上市公司多为资产雄厚、经营状况良好、连续盈利的大型企业,因此上市公司在产险行业占据领先优势是符合常理的。但即便如此,Z值的负数现象仍然不容忽视。Z值低于模型下限说明我国中资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保费收入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这一点值得关注。
从下页表6可以看出,虽然非上市中资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如上市公司,但其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上市企业,两者的整体经营情况各有千秋,是可以相互借鉴改善的。
四、Z-score模型对我国财险公司财务预警的验证
从前文数据可看出,我国财险公司无论公司规模、中资或外资、上市与非上市等,Z-score模型下的Z值总体偏低。而财险业却在2009―2014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这种现象与Z值总体偏低是否相悖?
但从2011年至2013年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看,Z-score模型下的Z值与实际较为吻合。2011年,52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23家公司出现亏损现象,共计亏损20.5亿元;20家外资财险公司中仅有5家实现盈利。2012年,全国62家财险公司中,有多达37家公司出现承保亏损,其中中资20家、外资17家,承保亏损的比例高达近六成。相较2011年,2012年中资财险整体承保利润业绩下滑28.51%。2013年,保险公司在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财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大幅攀升,整个财产险行业濒临亏损边缘。特别是占据整个财险业七成份额的车险领域,普遍出现亏损现象。
由此可见, Z值反映出多家公司存在经营亏损问题、Z值能起到财务危机的预警作用与我国2011、2012、2013年三年财险业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五、Z-score模型财务预警模型的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1.Z-score模型对财险公司起到财务预警的作用。总体而言,我国财险公司2011、2012、2013三年的财务经营状况较差,Z值能起到财务危机的预警作用。而行业内财务运营状况的差异表现为:外资财险公司明显优于中资公司,市场份额占比较大的财险公司要略优于占比较小的公司,上市财险公司略优于占比较小的公司。
2.我国财险公司资金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的整体水平也较差。在体现这两方面的财务比率中,各有13家公司在不同年份出现了负值情况,其中4家公司在研究的三年中比率均为负值。资金流动性、盈利能力这两项的行业内部情况,除中资财险公司盈利能力高于外资财险公司外,累计获利能力整体也不容乐观。
而相对累计获利能力、资金流动性、盈利能力而言,我国财险公司的财务结构较好,相关财务比率仅有中华财险在2011年出现负值情况。该指标的行业内部情况表现为:外资财险公司优于中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小的财险公司优于占比大的财险公司,上市公司优于非上市公司。尽管如此,在财务结构上我国财险公司普遍还不够完善,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建议。
1.增强资产流动性。由于运营资金决定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且两者呈正比关系,所以应通过增加运营资金来提高财险公司的流动性。而运营资金又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净额,因此从根本上讲,财险公司应在增加自身流动资产的同时减少其流动负债,从而增强资产流动性。具体来说,财险公司可以通过对加强对应收款项的管理、融资财产比例的合理分配等方面增加流动资产,通过增强预算水平减少短期借款等减少流动负债。
2.提高累计获利能力。累计获利能力由留存收益决定,留存收益又主要由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之和决定,因此财险公司应增加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进而增加其累计获利能力。而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均从公司历年的结存利润中提取,所以财险公司应在追求增加保费的同时注重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保证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才能使公司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预警;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财务预警”(Financial Early Warning)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显著的成果,90年代企业危机的高频率爆发引起了人们重视危机的预警。财务预警作为一种经济的诊断工具,受到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财务危机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财务危机的产生都是有预兆的,这些产生危机的因素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在一些比较敏感的财务指标上,产生预示效应。
完善而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可有助于及时发现财务危机,就可以实施有效的控制,更甚者可以把危变成机,同时还可以培养企业危机前的忧患意识,减少面对危机时的忧虑和恐惧;对企业的投资者而言,企业的兴衰盛败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利益得失,投资者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预测结果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以减少或者避免损失;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利用财务预警系统做出合理的信贷决策,合理安排贷款的发放以及在加强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的资格审核,以减少呆账的发生;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财务预警可以帮助有关部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生存能力,从而对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及时的实施帮助。财务预警的研究在宏观层面上,不仅规范了金融市场更有序、健康的发展,更是提高了社会总效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此,本文尝试结合利用因子分析与logit模型来验证其在我国的有效性,丰富我国财务预警的模型,也为我国各决策主体提供有益参考。
一、财务预警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财务危机与财务预警的界定
1.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此都没有给出权威的定义。国外几个典型的观点有:Altman(1968)认为达到法定破产条件的就是财务危机企业。Carmchael(1972)认为财务危机表现为企业无法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受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到阻碍: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拖欠债务以及资金不足。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Ross等人(2000)认为财务危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法定破产、企业失败、技术失败和会计失败。
总结来看,财务危机主要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中由于负债比例过高,而使得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所造成的风险,也称为负债风险或破产风险。广义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所导致企业的经营失败和财务失败。通常,我们所说的财务危机是指狭义的定义。
2.财务预警是指以公司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的会计资料为依据,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利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统计方法,运用财会、统计、金融、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预测研究,以及时发现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公司相关人员发出警告。财务预警模式的设置可以有效的监督整个公司的运行,及早地发现公司一些财务问题,并及时的制止问题的扩展,可以很好的避免潜在的风险和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二)财务预警的功能
1.财务预警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问题。当企业的一些因素危害到企业财务状况时,财务预警系统便会发出危险警告,提醒企业的经营者及早应对财务危机做好准备。
2.财务预警可以预防财务危机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有效的财务失败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产生危机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个原因制定出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企业产生更严重的损失。
3.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有效的财务失败预警系统的建立不仅能解决现在存在的财务危机,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预防下次同类情况的发生,它弥补企业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完善财务预警系统,真正意义上的消除隐患。
(三)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对于企业的财务危机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有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而且不同的企业面对危机的可能性情况也不尽相同,但共性且主要的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着缺陷。企业之间存在着上级与下级、各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利益分配、资金管理、权责关系上出现差错,会导致企业管理不善,产生资金利用率降低,安全性降低等危害。
2.会计信息的失真所导致的财务困难。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问题企业出现,企业的员工为了自身利益将财务信息进行错报或者造假,这样往往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发生改变,甚至会造成财务危机的产生。
3.财务杠杆的过度运用。财务危机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到期债务不能偿还,因此财务危机与财务杠杆的利用有很大的关系。财务杠杆运用的好,会使企业的快速发展,反之则会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4.营销错误导致的财务危机。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的营销策略,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相反,糟糕的营销策略可能将企业产生财务危机。因此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建立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切勿盲目扩张。赊销政策的问题也是营销策略的一种。因此企业的赊销问题,也成为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如果企业赊销商品,导致不能及时的回收资金,会使企业资金短缺,如果周转不来,会导致企业不能正常运行,最后出现危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