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第1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双重困境;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 F8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2-0085-08

一、引 言

近年来,民间借贷这种古老而又非正规化的融资方式在我国一些地方异常活跃,大有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之势。从民间借贷的集聚地温州到享有“宝马县”之称的泗洪县,再到家家房地产、户户典当行的鄂尔多斯,无处不隐现着“民间借贷”的身影。诚然,民间借贷在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然而,由民间借贷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也不容小觑。特别是2011年9月份以来爆发的温州老板集体跑路、跳楼事件成为社会各方广泛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关注。类似现象和事件的出现至少反映出两个基本的事实: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大量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民间资本规模巨大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而只好转向非正规化的民间借贷。虽然,目前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这种灰色方式获得了一定的民间资本,但是由于民间借贷市场一直是地下运行,其监管基本处于盲区,因此,一旦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民间借贷的资金链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甚至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震荡和危机。因此,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借贷困境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和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乃至金融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将深度剖析造成这种双重困境的制度根源,并提出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二、文献回顾与评论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即使连发达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包括学者在内的共同关注。关于中小企业为什么融资困难[1],大部分学者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加以解释的。Stiglitz, Weiss在1981年对此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Banerjee等(1994)则进一步提出了“长期互动假说”(long term interaction hypothesis)和“共同监督假说”(peer monitoring hypothesis),并且认为由于中小企业与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这种“长期互动”和“共同监督”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因而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更具有信息优势[2]。与此类似的是,林毅夫、李永军(2001)也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而大型金融机构一般不具有这种信息优势,而我国金融业主要集中于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因此就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特别困难,据此,他们认为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3]。林毅夫、孙希芳于2005年对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小企业缺乏易于传递的“硬信息”(hard information)因而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而非正规金融则通过人缘、地缘关系较为容易获得中小企业的“软信息”(soft information),从而具有信息优势[4]。马光荣、杨恩艳(2011)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可以促进民间借贷这种非正规金融的发展[5]。不难发现,信息论的基本观点是: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而中小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具有信息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此外,也有学者从其他不同角度论述了非正规金融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势。蒋伏心、周春平(2009)提出非正规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优势,使得非正规金融成为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重要途径[6]。罗丹阳、殷兴山(2006)认为非正规金融除了具有信息、交易成本优势之外,还具有担保机制、灵活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7]。事实上,无论是非正规金融的交易成本优势,还是担保机制优势、适应性优势,本质上都是源于其信息优势。因为非正规金融如果没有信息优势,那么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就不可能降低其交易成本,也就不可能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交易成本优势、担保机制优势和适应性优势等都是非正规金融信息优势的衍生优势,而信息优势才是非正规金融成为中小企业重要融资渠道的内在根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tiglitz和Weiss早期的研究是非常深刻和富有开创性的。

按照信息论的逻辑,我们自然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只要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非正规金融足够的发达,那么其中小企业就不会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只不过在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中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信息论关于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信息优势的结论成立,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一定存在一种阻碍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外在抑制作用和约束条件,而这种外在抑制作用是导致世界各个国家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外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破除限制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外在抑制作用和约束条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经济也处于转轨阶段,包括民间借贷在内的非正规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的束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为突出。所以,就迫切需要研究如何破除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桎梏,消除中小企业融资的外在制约。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按照逻辑推理的思路深入分析造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借贷困境这种双重困境并存的制度根源。

三、造成双重困境的制度性根源

对于今年年初以来在我国温州出现的中小企业老板“跑路”、跳楼以及民间借贷“繁荣”的现象,有学者认为这主要和我国2010以来实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关① 。诚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以及民间借贷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其理由在于:一方面从融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下的特有现象,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另一方面从民间借贷来看,民间借贷这种融资方式由来已久,但一直以来都是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处于地下运行,只不过在银根收紧的情况下表现得相对活跃一些,但仍然是半公开、非正规化的。所以,我们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借贷困境的产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而宏观调控政策只是其中影响因素之一。那么,造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借贷困境这种双重困境并存的制度根源何在呢?下面对此展开分析。

(一)金融抑制是造成双重困境的直接原因

1973年Mckinnon和Shaw 等经济学家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样本,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8][9]。Mckinnon和Shaw研究认为:多数发展中国家以金融管制代替金融市场机制,人为压低利率,造成资本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低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不少领域仍存在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金融领域,金融抑制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金融健康发展的桎梏,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民间借贷困境的直接原因。现阶段,金融抑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为压低资金的价格,主要是利率管制;二是金融市场的严格准入制度造成了进入壁垒,从而限制了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

1. 利率管制对投融资的制约

利率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均衡的利率水平应由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双重作用来决定的。然而,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尤其是存贷款利率)是严格受到货币管理当局控制的。虽然近年来利率管制的范围和力度有所放宽,但目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仍然是被扭曲的,不能准确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正如Mckinnon和Shaw所言,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人为压低利率,这一现象在我们国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可能天真地以为利率(特别是贷款利率)低对中小企业不是一件好事吗?因为利率低不是可以降低中小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吗?事实上,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从理论上来说,任何干预市场价格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市场的扭曲,引起资源的低效配置、浪费,甚至权力寻租的出现。同样,利率的人为管制也会导致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甚至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人为压低利率对中小企业来说,不仅不是好事,而且是严重损害中小企业利益的事。事实上,中小企业并不能从正规融资渠道(如银行、资本市场)得到所需的资金,即使能获得一些资金的支持,也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一方面,从间接融资渠道来看,以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制决定了中小企业要想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资金必然要受到各种限制(如信贷额度、期限等)和歧视(主要是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并且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种高昂的代价是远远超过央行所规定的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的。有关的统计资料也显示:近年来中小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得到的贷款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0]。相反,那些国有企业更容易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大量的低息贷款,充分享受了低利率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从直接融资渠道来看,尽管现在资本市场除了主板,还推出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但是由于上市条件的限制,所以在这些板块上市的中小企业仍然是屈指可数,更多的中小企业仍然是徘徊于资本市场之外的。即使是部分中小企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市发行股票、债券,但是由于利率的人为管制,致使资本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也是扭曲的,最终导致资本市场的畸形发展。相比之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资本市场成为其廉价的“圈钱”乐土。

利率管制对于民间借贷来说同样是限制其正常发展的瓶颈。从民间借贷的身份和地位来看,不管民间借贷在促进金融、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民间借贷仍然是正规金融必要的“补充”,是属于非正规的。利率管制在民间借贷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限制其贷款利率。虽然我国的央行承认民间借贷的“合法性”,但这种“合法性”是有限的合法性,即民间借贷的利率如果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那么超出部分的利息将不受法律保护。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限价”行为,是对信贷市场的直接干预。其结果如同在产品市场上政府对价格的管制一样,必然会阻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扭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际上,政府对民间借贷利率的过度干预不仅不会达到其预期的“限价”目标,反而会导致民间借贷市场的混乱,在我国有些地方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的时有发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利率管制会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的上限限制,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实际存款利率为负,这样以来存款资金就会被“挤出”银行等正规金融存款机构以寻找高收益的投资,其中部分资金就进入了民间借贷市场;另一方面,在存在着巨大资金供给缺口的情况下,均衡利率水平应远远高于央行所规定的基准利率,但由于民间借贷的利率管制(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否则不受法律保护),那么为了补偿借贷资金利息不受法律保护的风险损失,民间借贷的贷方必然要求较高的利息,从而就形成了所谓的“高利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利贷是“被高利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中小企业融资,还是对于民间借贷,利率管制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必须破除这种制约,中小企业和民间借贷才能健康发展。

2. 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对投融资的制约

除了人为压低资金的价格(主要是利率管制)之外,金融抑制还突出地表现在金融市场进入壁垒的设置,而进入壁垒在有利于国有大型企业和国有银行形成“垄断”地位的同时,却束缚了中小企业融资和民间借贷的发展。从资本市场来看,虽然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建立有近20年的历史,但是其建立的初衷就是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的,并且设置了很多门槛,这就决定了我国股票市场在建立之初就存在先天性的“硬伤”,不可能充分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由此必然导致两种后果:一是中小企业基本不可能在股票市场上市发行股票融资,尽管现在推出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但是由于上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是被拒之门外的;二是股票市场完全变成一个投机性的市场,即使有大量的民间资本,也不可能一直投放于股票市场。此外,从参与间接投融资的金融机构来看,我国目前实行非常严格的金融机构准入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资金的融通,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和民间借贷的发展。在较为成熟的间接融资体系中,既有服务于大企业的大型金融机构,又有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例如,在美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多达13980家,占全部金融机构数量的比重高达75%[11]。相比之下,我国正规中小金融机构只有几百家,而绝大部分的市场被国有银行所占有,并且主要是为国有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而非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其数量也为数不多,并且是处于地下运行状态。这样以来,不仅堵住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渠道,而且抑制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迫使其从事地下金融活动。因为在正规投资渠道(如银行、股票市场)受到人为利率管制而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甚至为负)的情况下,大量的民间资本会选择非正规的投资渠道,最典型的一种方式就是民间借贷。如前所述,民间借贷在我国目前只具有有限的“合法性”,再加上政府对从事民间借贷的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种种限制,因而最终导致民间借贷的畸形发展和一些非正常事件的发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不管是直接融资(如股票市场)还是间接融资(如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壁垒的存在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而且阻碍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进而使得资本融通不顺畅,资本配置效率极为低下。进一步,我们可以从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分析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对中小企业融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的制约。从资金的需求来看,一方面,虽然单个中小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因此中小企业总体对于资金的需求还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无论是直接融资市场还是间接融资市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存在融资壁垒,使得中小企业几乎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来满足资金需求,因而只好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从资金的供给来看,尽管民间资本规模庞大,但是由于金融市场进入壁垒的限制,再加上利率的人为管制,使得民间资本要么是投资渠道受阻,要么是投资正规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非常低甚至是负的。由此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相当一部分民间资本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而从事一些高风险的投机活动如炒房、民间借贷。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和深入,民间资本投机炒作房地产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这样以来,民间借贷就成为民间资本的最佳选择。由此可见,民间借贷是金融市场进入壁垒的派生产物,其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的桥梁和纽带。然而如前所述,包括民间借贷在内的非正规金融目前在我国并不具有完全合法的身份,并且大多处于灰色地带。因此,赋予民间借贷完全合法的身份地位,并规范其运行、监管是当下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经济制度缺陷是造成双重困境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利率管制和金融市场进入壁垒是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借贷困境的直接原因。那么,一个容易想到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人为利率管制呢,为什么要设置金融市场进入壁垒呢?有人可能辩解认为,这是为了降低金融风险。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接下来,我们将对此加以论述。事实上,要理解利率管制和金融市场进入壁垒存在的现实,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利率管制和金融市场进入壁垒在对中小企业融资和民间借贷不利的同时,对于哪些经济(金融)主体是有利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讨论这些经济(金融)主体为什么会存在。按照这种分析思路我们就可以发现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借贷困境这种双重困境并存的根源。

1. 金融抑制不是降低而是放大了金融风险

以利率管制和金融市场进入壁垒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金融抑制不仅扭曲了金融市场配置资金的功能,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金融风险。金融抑制会产生“挤出效应”,即将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挤出正规金融市场。正因如此,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就成为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民间借贷在我国并不具有完全合法地位,并且大多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一旦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某个节点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以致所有处于这一资金链上的参与者都会受到影响,金融风险被迅速放大。2011年下半年在温州爆发的多起老板“跑路”事件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当然,有人据此认为应取缔民间借贷以降低金融风险。实际上,民间借贷的风险更多地是由于金融抑制和监管缺失所导致的,而不是民间借贷所内生的。相反,如果完全禁止合理的民间借贷,那么会造成更大的潜在金融风险。因为只要中小企业有资金的需求缺口并且存在大量的民间资本,那么就会创造出各种投融资形式来弥补资金的需求缺口。正所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明智的做法是:金融自由化辅以适度的市场监管。

2. 金融抑制是劫“小”济“大”、劫“私”济“公”的金融体制

从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金融抑制不论是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还是民间资本以及民间借贷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那么,金融抑制对哪些经济(金融)主体是有利的呢?本文认为金融抑制对两类主体是极为有利的:一是国有企业;二是国有金融机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不管是通过银行等间接融资渠道还是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利率管制都可以为其提供廉价的充裕的资金。相比中小企业,国有企业从利率管制中至少可以获得资金优势。众所周知,2010至2011上半年期间,我国实行的是偏紧的货币政策。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当紧缺,有的甚至陷入了财务危机。相比之下,国有企业不仅没有出现资金吃紧的问题,反而其现金流相当充裕。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不差钱;二是国有企业在信贷和其他融资渠道方面享受特殊待遇,即使遇到资金问题也能很容易从有关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不管何种原因,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享受了包括金融抑制在内的制度所创造的比较优势。而中小企业只能承受这种制度所造成的“比较劣势”。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金融抑制是一种劫“小”济“大”的金融制度安排。

除了国有企业之外,国有金融机构也是分享金融抑制“红利”的受益者之一。具体来说,国有金融机构主要“得益”于金融市场进入壁垒这一金融抑制形式。金融市场进入壁垒的存在有效地遏制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从而使得国有金融机构(如国有银行或国有控股银行)在间接金融市场独霸一方,形成“天然”的垄断地位,获取超额的垄断利润。对民间金融机构准入设置的门槛越高,就越不利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反而越有利于巩固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金融抑制是一种劫“私”济“公”的金融制度安排。

3. 现行经济制度缺陷是造成双重困境的根源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国有金融机构,其性质都是“国有”。而中小企业和民间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民营的”或“非国有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之所以会出现金融抑制这种现象,主要是为了发展国有经济的需要。为什么要发展国有经济,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既然公有制是主体,并且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而金融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金融抑制这种金融制度安排来促进国有经济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至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造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借贷困境这种双重困境并存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根源。

事实上,现行的金融制度安排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公有制的实现,但是,从长远来、从一个开放的视角来看,这种具有歧视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必将导致金融、经济效率、效益低下,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国有金融机构服务质量差,已是公认的事实。从经济效益来看,即使凭借制度的优势,少数央企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表面看来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那也是以牺牲非国有(或民营)经济为代价的。如果扣除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补贴、优惠以及社会成本,其经济净效益很可能是比较微薄的,甚至是负的。

那么,为什么国有经济效率、效益低下呢?关键原因在于:不管何种形式的国有经济,其产权都是不明晰的,而产权不明晰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形成“人为的垄断”;二是造成“公地的悲剧”。就目前我国的国有经济而言,更多的是属于前者。不管是央企、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都是人为垄断的产物。形成这种垄断的原因在金融领域主要表现为金融抑制。正是这种垄断导致了中小企业和非正规金融的困境。也正是由于垄断导致了市场的竞争是非公平和扭曲的,金融、经济效率、效益低下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有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市场中的竞争行为不能独立于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张维迎,2010)[12]。换而言之,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必然会影响其竞争行为。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权高度集中,集中于政府有关部门(如国资委),由政府有关部门代为行使所有者的职责。由于层层委托-关系,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再加上国有企业的名义所有者——全体老百姓缺乏监督的激励,使得国有企业实质上为少数人所掌控,权力寻租也就在所难免。而要使权力所寻得的“租”最大化,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通过各种形式设置壁垒、门槛以使得国有企业形成垄断地位。因此,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借贷双重困境的一个基本方向是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市场,而这种公平、有序的竞争市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是不可能建立的。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借贷双重困境的问题,必须要打破陈规,彻底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四、破解双重困境的制度改革方向与路径

表面来看,以利率管制和金融市场进入壁垒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金融抑制是造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借贷双重困境的直接原因。而究其本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才是其产生的制度性根源。因此,要从根本上破解双重困境,必须着力改革现行的经济制度。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⒈ 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为经济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必须摒弃传统的有关“公有制”的固有框架和思维定势。在传统的思想观念里,公有制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而民营经济则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传统思想观念对“公有制”的理解是狭隘的、不全面的。我们可以从两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界定“公有制”:一是从范围扩展的视角,二是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最终所有权的视角。从范围扩展的视角来看,我们不应把“公有制”中“公有”的范围仅仅限于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公有”的主体可以是全民、集体,也可以是其他非单个主体。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只要是非单个主体的经济组织形式,都属于“公有制”的范围。也就是说,从其组织形式来看,任何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都是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不论其名义或实际所有者是“全民”、“集体”还是其他自然人和法人。

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最终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任何形式的企业(包括个体户)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往往是通过市场交易使得产品所有权发生转移或提供服务来实现的。所以,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最终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任何企业都是“公有”的,因为只有产品或服务最终所有权发生转移(也就是市场交易)企业才能实现利润。由此可见,任何性质的企业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或者说企业本身就不存在所有制上的“公”和“私”之分,只是由于意识形态的束缚人为扣上的“帽子”。因此,只要遵纪守法,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而不应该有“公”、“私”之分,更不应该有任何歧视性的偏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打破陈旧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对于执政当局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

2. 彻底改革原有公有制企业,打破“一企独大”的垄断局面

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竞争,而有序公平竞争的前提是产权清晰、信息透明化。原有公有制企业正是由于产权不清晰、信息不透明,因而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进行彻底地改革。虽然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进行了改制、重组和上市,但这种体制内的改革并不彻底,甚至引发了新的问题。例如,股权分置改革虽然解决了国有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但并没有触及到核心问题——产权改革。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虽然更多的国有股可以上市流通了,但是其所有权的性质——国有,依然没有改变。正因如此,股权分置改革也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效应。正如我们所观察到的一样,我国的股市依然是一个“投机”市场,股市的畸形发展也就不足为怪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股权分置改革只是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只能解决一些“皮毛”问题,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

原有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完全民营化。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关键的措施是将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完全转让出去,实现“国有”到“民有”的真正转变,从而实现广义上的“公有”。对于国有非上市公司而言,要区别对待,可以有两条路径:一是上市发行股票,二是直接转让国有股。对于基本满足上市条件、规模较大的国有非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上市来分散股权、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最终通过转让国有股来实现民营化。对于经济效益不佳、规模不大的国有非上市公司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MBO、兼并等,直接转让国有股以实现其民营化。当然,这其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上市还是非上市国有企业,在其民营化过程中很多看起来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但核心还是解放思想、破除陈规的问题。

可能有人担心:一旦所有的国企都民营化了,那么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否会受到冲击呢?事实上,这种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也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因为,国企民营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制度性垄断,增强企业之间的有序公平竞争,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的素质,而不是相反。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已经表明,很多所谓的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实际上都可以交给民营企业去做,而且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做得相当不错。由此可见,我们更没有理由“杞人忧天”了,国企民营化是百利而无一害。必须下定决心彻底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小企业以及包括民间借贷在内的非正规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制度环境,中小企业和民间借贷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3. 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总结起来,最根本的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改革开放能够解放生产力,并且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开放是发展的外在动力,而改革则是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1978年至今以来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这种渐进式的改革并不全面,也不彻底。说它不全面,主要是因为至今为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而在其他方面的改革并无实质性进展。就经济领域本身而言,目前的改革主要是增量式的边缘性改革,而“深水区”的内核性改革也并无重大突破,所以说是不彻底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体制改革是有机的统一体,必须协调推进,缺一不可。经济体制改革是基础,政治体制改革是核心,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保障。当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时,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难度就会逐渐加大,甚至出现停滞和反复。当前,包括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借贷双重困境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领域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归根结底在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关键在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协调跟进。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主要集中于经济体制改革,那么接下来的30年应集中于政治体制改革。

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和压力更大,任务更为艰巨。尽管如此,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大力推进,唯有如此,经济改革的成果才能保持并延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协调发展。也正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所以需要科学、合理、可行的顶层设计。就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来说,真正的民主自由是其最终的目标。历史经验表明: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权力失衡,而权力失衡往往容易滋生权力腐败。所以,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分权制衡”。“分权制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权”,也就是将过于集中的政府权力分散化;二是“制衡”,即制约政府的权力以达到平衡。回顾我国30多年来经济领域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每一次的“分权”改革都会取得重要进展② ,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都会不断得到激发。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而言,“分权”同样是激发政治活力的重要举措。“分权”的具体路径是“放权让利”,将过于集中的政府部门的权力下放给民间,使老百姓真正拥有自。另一方面需要对政府的权力加以制约,使其达到平衡。“制衡”的基本路径是建立“多元化领导”机制。已有的改革历史显示:改革的最大阻力往往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压力。因而,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协调好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关系是影响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注 释]

① 为了缓解通胀压力,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央行5次上调基准利率,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创下历史新高。

② 如价格改革使“市场”发挥了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并使物资短缺的局面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虽然没有彻底使其民营化,但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Joseph E. Stiglitz,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 (3):393-410.

[2] Banerjee, A.V., Besley, T., Guinnane, T.W., The Neighbor's Keeper: The Design of a Credit Cooperative with Theory and a Tes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109.

[3]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53.

[4]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35-44.

[5]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3):83-94.

[6] 蒋伏心,周春平.交易成本、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2):22-26.

[7] 罗丹阳,殷兴山.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J].金融研究,2006(4):142-150.

[8] Mckinnon R,Ronald I.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DC: Brooking Institution,1973.

[9] Shaw P,Edward G.Finance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Oxford Coun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10] 余鹏翼,李善民.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4(9):50-53.

[11] 周宗安,张秀峰.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描述与对策选择[J].金融研究,2006(2):152-158.

[12]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0-77.

Analysis on SME Financing Difficulty, Private Lending Difficulty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Li Yong

(Research Center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China)

第2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社会信用体系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主要集中在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水平,企业的整体规模依然偏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规模档次的逐级提高,企业成长速度也呈现出逐步递增的基本特征。与此形成相互印证的是,从成长速度排名前500家中小企业的规模分布来看,10亿元以上企业占500强的比重最大,其次依次为10亿元~5亿元的企业、5亿元~2亿元的企业和2亿元~1亿元的企业,而1亿元以下的企业无一家进入500强。上述状况表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速度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出稳步递增的态势。因此,做强作大仍旧是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寻求自身发展、实现快速成长的现实选择。而融资问题的解决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前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筹资金。主要指企业不断地将自己的储蓄,包括留存利润和折旧,转化为生产投资资金;业主个人自由资金;向亲戚朋友筹借的资金;企业经营性融资资金(包括客户预付和向供应商的分期付款等):企业间的信用贷款;中小企业间的互助机构的贷款;以及一些社会性基金(如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的贷款等等。

2.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渠道是指以债权和股票的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现行的主要是风险投资,以及其他形式的私人权益资本投资和“二板市场”。

3.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长期的金融机构贷款。贷款方式由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

4.政府扶持资金。政府的资金支持方式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和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我积累差,内源融资能力弱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内源融资是资金的主要来源,特别在企业初创阶段,内源融资可能是唯一的资金来源。以上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从资金来源上看,他们在初始创业阶段几乎完全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成员及家庭提供的,而银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所占的比重很小。

2.中小企业通过间接渠道获得贷款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整体满意度不高。银行贷款考虑中小企业少,主要向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进入间接融资市场依然是困难重重。银行贷款是企业获得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我国银行70%以上的资金被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企业占据,只有不足30%的信贷资金被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超过74%的企业拥有。

3.中小企业利用直接渠道融资比例小

在美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高达50%以上,在日本也占30%左右,而目前中国企业90%的资金都是通过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渠道解决的。由于前些年股市持续低迷,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直接融资占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的比重,从2005年的12.17%下降到2006年的4.27%,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例。

4.没有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

完善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它应当向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开放市场。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有动力去接近中小企业,并最终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其次,这一金融体系中可以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再次,国家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但决不能取代其他金融机构的作用。国家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建立和维持一个稳定的竞争环境,促使企业和金融机构有动力维护自己的商业信誉 。

三、中小企业最佳融资决策分析

如上所述,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窘境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联错综复杂,单方面地责怪企业、银行或政府都是有失偏颇的。这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不是单一改革措施就能一蹴而就,其解决方式必须是多样化的策略组合,做到“标本兼治”,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要通过政府、银行等投资机构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而如何做到标本兼治,则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疏通扩大间接融资渠道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外源融资是现时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最主要的渠道。中小企业外源性间接融资可以采取以国有商业银行供给为主、中小金融机构供给为辅的资金配置模式,因为如果完全由国有银行供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完全由中小金融机构供给或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供给的方式,虽然符合市场效率原则,但鉴于我国各中小金融机构总体经营实力有限的实际情况,目前由其单独或主要承担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任尚存在较大困难。

我们不能因国有商业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而忽视国有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地位,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较为广泛的网点分布,在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这是其他中小银行机构所无法比及的。因此我们要重新塑造中小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2.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以间接融资为主并不要排斥直接融资,反而要在此基础上加快直接融资的步伐。因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结构单一的间接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自有资本不多、经营风险较大的环境里,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而且难以规避企业的道德风险,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使企业的破产风险增大,所以要想方设法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进行考察时发现,规模扩张、多元化、多层次化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三条主线,而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则是一国资本市场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3.发挥政府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扶持作用

目前我国信用水平低下,企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信更是混乱,整个社会发生严重的信用缺失和信用危机。银行出现“惜贷”现象,其他融资渠道不畅,而唯一的信用都集中在政府身上。在这种融资存在缺陷的环境下,单纯依靠市场的作用难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积极的扶持作用,由政府支持来弥补非企业自身、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渠道所能解决的问题。

客观地说,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但政策的现实性并不意味着政策的有效。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思维导致的“政府主导”与“行政干预”理念体现在实施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过程中:央行扶持中小企业的初衷是增强市场的竞争活力,但通过涉商业银行信贷的途径来达成理想,事实上对发放贷款的银行施加了一种“政策性负担”,恰恰违背了市场竞争的本意。这造成了在宏观调控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要追求利润,又要维护社会利益,必然导致经营活动中的矛盾。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非但不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相反倒是宏观调控的对象。因此最后的结果是导致银行不愿承担风险,又全部转嫁到国家上。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定位,过度参与会加剧“金融抑制”,阻碍金融体系的正常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需要着眼于中小企业本身,凝聚合力,构建与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扶持体系。

四、结语

第3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1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后,既有普遍意义上的原因又有制度上的根本性原因,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原因,即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与融资特点与现行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体系严重不匹配。我国的金融体制从一开始设立的时候,就没有给中小企业融资空间,因此从金融制度上就严重的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1.1 高度集中的间接融资体系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

    间接融资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限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市场高度集中,银行凭借政策优势成为具有超市场能力的垄断者,对于信贷市场的资金供给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这种高度集中的银行体系就从体制上把中小企业排除在信贷资金供给之外,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其次,金融抑制进一步制约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我国中央银行对利率和收费限制较严格,规定了基准的贷款利率,而且贷款利率浮动的范围非常有限。在无法实行市场化利率的情况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很难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对等,从而造成中小企业巨大的金融缺口。第三,银行内部缺乏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信贷“责任到人”的政策,银行信贷管理人员为避免承担责任,基本放弃了那些风险大但有更高收益预期的项目,从而进一步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贷款。?

    1.2 资本市场单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

    与货币市场相比较,资本市场发展较为缓慢,结构单一。更进一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并没有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直接融资渠道。首先,从上市门槛上说,相关法规对股票发行额度和上市公司选择有严格的规模限制,目前的中小企业普遍无法满足这些硬性规定。第二,从资本市场结构上来说,资本市场目前没有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股票交易市场。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二板市场,但是二板市场进入条件较高,能够在该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极少,仍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被拒之于证券市场之外。第三,从资本市场体系来说,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和布局不合理, 证券与产权的交易单一, 没有地方性的证券与产权交易中心,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在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上筹集资本。第四,从交易品种来说,资本市场交易品种过于稀少,相对充裕的社会资金只能面对极其有限的投资渠道,使得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严重阻塞,需要大量资金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

    1.3 现行金融体制中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融资不仅需要自身素质的提高、融资渠道的畅通,还需要健全的融资服务体系,但目前融资服务体系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首先,缺乏完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主要表现在法律执行环境差,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难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抵押贷款、信用担保等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其次,担保体制尚需完善。担保机构规模小,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担保机构的运作和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政府干预较多;担保登记、评估手续繁杂,审批要求过于严格,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全国或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和化解,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不健全。?

    2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首先是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进行金融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正常的资金融通体系和渠道,完善我国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特提出如下对策:?

    2.1 进一步加快现代规范的企业制度建设,还公司制中小企业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直接融资权?

    目前,我国各类公司制企业仍然不能完全享有自由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权力。公司发行债券或股票,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而且所发行的证券,特别是股票,必须进入公开市场,不允许柜台交易的存在。而在西方国家,公司制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只需获得证券监察部门的审核和备案,所发行债券或股票主要通过柜台交易进行,通过证券交易所(或所谓“第二板块市场”)公开发行的债券或股票只占全部公司债券或股票的极小一部分。因此,为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公司制中小企业基本的直接融资权,建议尽快建立我国正常的债券或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体系。?

    2.2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间建立互助金融组织?

    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中介型市场居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即组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就成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最为紧迫而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必将应运而生。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金融实力与中小企业相当,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从而有利于不断积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质量。?

    中小企业间也可建立互助金融组织,加强共同发展和风险共担的能力,并为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板块市场”?

    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二板市场的设立是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必然趋势。但在目前主板市场还很不规范、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的条件下,发展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需要对满足中小企业权益资本融资的市场形式进行重新选择,建立和发展以实质性产权交易为核心内容的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应成为当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主要内容。目前,可以考虑在经济运行相对规范、资金需求比较突出的有条件地区,积极建立和发展多个以实质性产权交易为主要内容、以中小企业发展募集权益资本、为并购和战略投资提供交易场所为主要功能的场外交易市场。?

    2.4 加强政府扶助?

    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各国的情况来看,政府的资金支持一般能占到中小企业外来资金的10%左右。我国应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风险投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比如,尽快建立起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系统,逐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多样化政府支持手段等。?

    2.5 推动设备租赁业规范发展 ?

    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融资租赁也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从理论上看,设备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特殊的作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更多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而固定资产的资金往往是求贷无门。相比之下,设备租赁具有按揭的特点,可以在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满足其资产融资的需要。但在我国,租赁尤其是设备租赁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促进作用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业务量也很不理想。在目前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比较困难的条件下,有必要将发展设备租赁作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积极推动和鼓励租赁业的发展,以充分挖掘设备租赁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巨大潜力。?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靠一种途径是行不通的,需要从多种渠道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表面上看是融资渠道狭窄,深层原因却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中小企业的发展。?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已批准北京中关村3家企业和深圳20家中小企业以“捆绑发债”来发行企业债券;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的风险投资额达6.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在2007年10月召开的“知识产权战略与资产评估”论坛上,相关银行已经宣布正式推出知识产权贷款业务。我们更欣喜地发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要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即将实施也使中小企业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小企业融资的春天就要来到! ?

    参考文献?

第4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企业资产重组主要是指企业股权转让或者收购与兼并过程中,合理地调整以及转让企业的法定权利、使用权以及资产所有权等,确保企业与企业之间优化配置资源获得实现,从根本上促进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中小企业资产重组通过重新转换以及定位资产的方式,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以及明显提升其竞争力。但中小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财务问题,如何有效完善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对是否能加快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小企业资产重组的形式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资产重组具有多元化的方式,经过长时间实践发展得出,在中小企业中获得广泛应用的资产重组形式如表1所示:

2 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

2.1 关联方交易缺乏合理性

通常的社会贸易是以正直、平等、透明作为基础,两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双方之间缺乏交叉的贸易利润,不会出现不均衡、不严肃条件的情况。相关方贸易是以交叉效益作为前提,不会以正直、平等、透明作为基础,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交叉效益,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贸易本质。例如,相关方企业大部分股权为了能够在资产社会中获取多方面的低廉资产,采用相关贸易的方式合理的调节成熟企业的效益,通过这种方法来获取部分股东的利润,同时对公司利润进行操控。

2.2 对企业经济利润进行操控

中小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根据相关准则完成计量以及确认的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出现财务会计人员本末倒置资产重组与财务会计相关性的情况,根据会计报表“质量”来完成资产重组的工作。通过这种形式利润操作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公司并购增加公司利润、采取资产剥离与资产置换来获取转让收入、采取股权转让来获取股权转让收入等。

2.3 缺乏完善的中介机构

相对于欧洲部门来说,我国媒介部门运作速度相对来说较慢,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中小企业规格、服务水平、运作管控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熟企业间的正直、平等以及透明。另外,因中小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利润,会造成成熟企业资源增加后而增加人为比例,无法与股票市场平等贸易的规定互相符合,对资产社会生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2.4 资产重组风险较高

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在资产重组时遇到的风险问题较多,与财务管理涉及的问题较广,加上情况也非常复杂,导致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较多。中小企业不仅需要面对原来的风险问题,还需要面对资产重组时发生的特殊风险,需要严格地规避以及防范。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没有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导致企业在实际扩张以及投资时,需要承受较大的生产经营压力。

2.5 中小企业缺乏重组资金

中小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对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也产生一定的制约。尤其是对兼并类型、收购类型的资产重组,无法有效获得完善的直接融资体制以及间接融资。站在直接融资角度出发,中小企业采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能够促进行业整合在较快的时间内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发展的脚步。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较大,采用股权收购的方式来达到资产重组的效果仍然不能全面普及。站在间接融资角度出发,在全部贷款中,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在金融机构中获取的短期贷款具有较低的比例,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据分析表2得知,因为中小企业间资产重组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导致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中获取企业重组需要的资金。近年来,政府为了刺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但在中小企业中进入的份额较少。

3 中小企业资产重组财务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要想促进重组发展的平台获得实现,则应该进一步推进直接融资,对创业板市场、中小板市场给予继续扩大与完善。中小企业需要建立多形式的直接融资渠道,确保能够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互相符合。对于中小企业已经逐渐开放资本市场,对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以及鼓励,开辟直接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例如采用发行票据、债券等方式对直接融资渠道进行拓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同时应该积极开发研究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互相符合的债券品种,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环境给予合理改善,使间接融资渠道获得明显拓宽。城乡合作社以及各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合理的调整信贷结构,若中小企业能够满足重组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与国家产业政策互相符合等要求,则应该给予信贷支持。从客观角度出发,中小企业需要符合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加大发展地方性投资工资、地方性民营中小银行的力度,通过不同渠道在民营中小企业中引入民间投资。为了使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问题获得解决,应该重视建设信用担保体系的力度。相关部门应该加快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速度,根据企业化的运作,不但给企业获取资金提供服务,还给中小企业整合重组、全程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降低金融风险的需求,在与企业发展需求互相符合的情况下对担保形式进行全面创新。

3.2 重视财务监督工作

中小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常出现财务权限划分模糊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应该重视完善财务监督工作。通过分析以往实际情况得知,中小企业管理决策以及控制工作中,通过有效分权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首先,中小企业应该合理分散股权,建立具有竞争性的股权结构;其次,通过分析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为全方位实施企业重组方案提供保障,构建并健全监督支持结构;最后,为了确保在中小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能有效维护各方的合法权利,应该构建合理、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3.3 构建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

企业资产重组中制定重组战略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需要完成支付方式与融资方式的确定、制定重组价格、搜寻目标企业等工作,最后才到重组后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企业重组过程的财务运作工作。通常中小企业在资产重组后应该达到如下三个要求:(1)确定的重组支付方式不但与企业双方利益互相符合,还应该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后整体利益明显提高;(2)在寻找目标企业时,应该观察目标企业的资源是否能够与本企业形成互补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3)中小企业应该实现内外资源互补,从而获取最大化的利益,确保中小企业在资产重组后获得理想的战略优势。

3.4 完善重组后的财务整合

一方面是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整合财务经营战略。中小企业在资产重组后要及时将自身整体经营战略合理调整,通过分析重组双方公司的资源,促进协同效应有所实现。可以先整合最高层面的财务经营理念,对重组双方的资源优势进行进一步掌握,采用合理整合、配置两者资源的方式,在允许范围内,良好地经营双方的主要产品,获得一体化协同效应的效果;另一方面,以全面提高资产运行效率作为前提条件,从而实现整合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重整后的财务整理,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低效率的子公司或者资产,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促进资产效率明显提高。若企业经营业绩不高,应该全面处理不必要的资产,将获利较低的生产线停止,尽可能把成本降低,使资产重组后财务压力获得缓解,有效提升企业获利能力。

第5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金融改革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特征

据新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从业人员1.74亿人,中小企业数量

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比例己达99.14%,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新增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的50.5%、76.6%、43.2%和60%分别由中小企业贡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及社会稳定起了关键的作用。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难问题:在直接融资方面,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仍有近八成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存在缺口。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间接融资方面,据国家发改委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的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达到56%以上。

中小企业的融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资金来源主要是内源融资。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再就是从银行或非银行机构负债融资,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从企业发展规律分析,企业在初创时期大部分依赖内源融资,但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内源融资的比例会减少,外源性融资比例会增加。否则,一个企业仅仅依靠内源融资是难以发展壮大的。但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非常狭窄,很难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获得资金。(2)外源融资主要依赖银行。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3)融资结构不合理, 融资策略不科学。中小企业为了获取生产经营资金,不惜以高额利息在民间市场借贷,不考虑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结果往往会降低收益,减少企业价值。

大量的事实与数据证明,资金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不利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所以找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1.现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制约了信贷投向的选择。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大企业、特别是“明星式”的大企业有着某种偏好性的贷款追逐,而对中小企业则存在一定程度的贷款歧视。信贷资金更多的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中,经营规模一项所占比重较高,达15分。造成在信用等级的评定上,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人为低估的因素,也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放贷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制约了基层行的信贷行为。目前绝大多数县市支行只有贷款推荐权,没有办理业务的自。既不能调动县市支行的积极性,又不能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要。

2.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也相对滞后

在其他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资金需求上形成了对银行的依赖性。而在当前分业经营的政策框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条件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除了贷款(包括承兑汇票)方式之外,对其他金融品种的开发和创新都相当滞后。特别是那些适合中小企业的、灵活多样的、能更好地控制风险的金融产品更是严重不足。

3.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

正如以上所分析的,近几年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在改革中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如实行集中统一授信制度,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行极大的压缩了甚至是放弃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和投资公司。目前,给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还包括农村信用联社)、城市合作银行。但他们也需要进一步转轨。还有少数几家主要为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如中国民生银行等,但总体规模都很小。这显然与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60%、利润占40%、提供75%以上就业机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极不相称的。

4.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

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对于新股的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1997年以后,证券主管部门不再向各地、各部分分配股票发行的数额,而是分配新上市公司的数量。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从企业债券市场看,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国家每年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确定当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并具体分配到各地、各部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批准债券发行的期限、品种和利率;中国证监会审查债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资格,做出是否允许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决定。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

三、深化金融改革,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推进商业银行改革, 提高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效率

首先,推进银行管理制度改革。由于金融体制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沉淀了巨额的不良资产,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风险大,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考虑,国有商业银行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从国有商业银行角度看,必须努力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资产,积极调整资产负债业务结构,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建立防范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有效预警机制,完善检查监督手段,提高银行经营绩效,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服务。

其次,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应尽快改变贷款偏向国有、大型企业的弊端,针对中小企业规模风险大、成分复杂、分布广泛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贷款模式。如在贷款额度上,可推出大、中、小额贷款;在贷款期限上,设计长、中、短不同期限的贷款,以满足不同规模经营、不同期限的资金需求。另外,在贷款利率方面,可以放开利率管理,针对不同的贷款风险制定不同档次的利率水平,对资信状况好的企业可适当降低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的地位。

2.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多样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的间接融资,但是我国各银行机构的贷款品种单一,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多样化。因此,我国各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断进行开发和探索,创造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资本金数量少,资产规模小,很难满足银行资产抵押的要求。尤其是很难提供土地和房产的抵押,并且也很难找到满足银行要求的有实力的大企业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但其业务一般比较频繁,且资金周转快,因此会有许多短期的金融工具。如发票、应收账款、运输途中的货物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信用工具应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出发点。目前我们予以鼓励的就包括了为中小企业开办融资租赁、仓单质押、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还可将企业法人和股东的个人财产纳入抵押担保范围,从而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金融机构更要研究开发适应中小企业中长期资金需要的金融产品。

3.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1)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强化中小企业债券筹资功能。尽快改变中小企业发行债券难的现状,扩大企业债券品种,如参与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抵押债券等。为规避长期债券的利率风险,可发行浮动利率债券和可赎回债券。促进企业债券的流通。首先要提高企业债券的质量,保证企业债券的偿还性;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对各类债券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质量评定,提高信息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准确判断;第三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增强企业债券的流动性,放开企业债券利率。企业债券利率必须由市场供给来决定。企业要真正拥有自主的投融资决策权,就必须能够真正自主地决定企业债券的发行,独立承担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对风险大的企业可发行高利率债券,以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对于民间主体的融资活动不能简单禁止,而是要用地方性法规进行规范,明确融资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将其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

4.促进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企业间的直接融资

大力发展票据贴现业务。商业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 要根据企业的资信状况、票据的风险程度等因素来自行商定贴现利率,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银行承兑汇票的利率可低于银行基本利率, 使中小企业得到较为便宜的融资渠道。

鼓励信誉好的中小企业发行商业票据。通过加强票据市场的基础建设, 如改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 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等, 使投资者能准确地判断经营风险, 从而发展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商业票据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新华线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述评[J].经济学家,2005, (2): 105~111

[2]李昱: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我国金融体制创新[J].经济纵横, 2005, (3): 60~63

[3]崔文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 2004,(1):22~25

第6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内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三个方面描述 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困境的原因。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 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根据新的中小企业标准 .我国中小型企业 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 GDP的55.6% 中小企业提供的出13额 占62.3% .上缴的税收占42.3%。此外.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 75% 的城镇就业岗位。然而与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的是,融资难一直是 困扰中小企业发展 的一个大问题 。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内源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 内源性融资占主导地位 ,但其总体状况却不尽人意。首先.我国中小企业依赖于内部人融资的程度很高。企业内部股东的亲朋好友和企业内部股东提供的初始资本以及随后追加的资本起了主导作用。其次 中小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留利不足自我积 累意识差。中小企业内部利润分配中多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思想 自身积累意识淡薄,在利润分配上几乎近于 ”分光”。

2 间接融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其间接融资过分集中于银行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形势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重重。首先,银行贷款数量少。由于中小企业 自身的不足国有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国有大型企业致使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比例远低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例 。其次 .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使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等特点 因而银行贷款需要第三方提供担保。最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 。

3 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近几年随着中小板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开辟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 然而我国的股票融资机制还存在这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 IPO审核时间长、不可预测。虽然我国证券发行上市采用了核准制 但仍以实质审核为主基本无法确定能否通过发审委的审核。其次 发行上市门槛高、层次较单一。 虽然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但与主板市场的区别不大 只向多层次市场迈出了很小的一步。此外,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于股市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发展其不发达程度在交易市场上表现突出 1 995年~1 999年股票交易额占交易额的83 56% ,债券占1 6 44% 其中企业债券仅占2 33%。由于我国实行 “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获取资金。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原 因和外部原因两种情况。

1 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有较大的财务风险。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比股权融资的成本低 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会随着企业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选择不同而发生变化企业更多地利用债务融资 增加债务资本比例,会提高财务杠杆比例 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企业的市场价值相应提高。由此中小企业为了求得较低资本成本会尽量保持较高比例的负债。然而较高的负债水平 ,必然会使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增大从而导致较高的财务风险。

(2)中小企业信用道德风险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 而且大多缺乏抵押品 金融部 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依赖于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因此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更高。而且中小企业通常自有资本较少,面临更为激励的市场竞争亏损和破产的可能性更大。由于破产成本低 自身没有更多的商誉价值 因此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更大.破产逃债的动机更强,这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证明。

(3)权益资本成本过高。以权益资本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要求融资规模大这样与筹集到的大规模资金相比.发行费用微乎其微。而中小企业所需资金的规模一般偏小.发行费用相对来说很大 ,导致其在资本市场上等资难。

2 外部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的所有制歧视。长期以来.我国在资金配置方面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因素,融资渠道被国有银行垄断,银行贷款完全为国有经济服务。改革开放后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长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不可能一下子随着经济体制变革而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个转变需要更长的过程。国有银行垄断了资金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资本市场处于政府控制之下,这些金融机构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资金 中小企业只能从银行得到很小一部分贷款。

(2)过度的金融管制。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金融机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借款人的请求而会进行信贷配给。在金融过度管制下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更为严格并且金融机构对风险也会更加敏感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透明更加严重从而它的风险也就会最高,从而中小企业将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信贷配给的首要对象,甚至会拒绝给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3)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结构上看中小企业对长期资金需求最为迫切金融机构即使给予贷款多为短期一般在1年以下这种短期资金只能作为企业流动资金运用而对于企业长期资金周转和长期发展投资资金则无法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数量过少实力和规模也不大使得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受到制约。

参考文献 :

[1]赵尚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 出版社2007 2

第7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近年来,新增就业人口中,绝大多数都在中小企业中就业。江浙、广东等中小企业发展趋势良好的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但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作为一个整体,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一直处于一种极为窘迫的状态,即企业发展中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内部。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所占有的贷款资源不超过20%,且其他融资方式几乎与它们无缘。融资困难正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政策力度,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引导各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目前,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000多家,共筹资金290亿元,累计受保企业约5万户,累计担保额约1180亿元,新增利税102亿元。

但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更多,主要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多给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促使它们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

2.1间接融资方式单一

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比率偏高。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将日益严格,增量贷款普遍要求投向AA级以上企业。中小企业受资产规模、竞争实力等的约束,一般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2.2直接融资渠道缺乏

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据浙江省2001年统计,全省民间投资中自筹资金占55.9%,银行贷款仅为20.1%,直接融资则不到1%,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仅占30%左右,股权融资占到18%,金融机构贷款占到42%,大大高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相应比率。由于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导致民间资金普遍不敢介入创业投资领域。创业板又迟迟不能完善,影响了中小企业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包括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非正式证券市场。由于发育不成熟,运作不规范,难以起到为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重要补充作用。

2.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

经过多年努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市场信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控制风险和提升信用的能力仍较弱。据调查,即使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总拒贷额也高达56.1%。而在银行商业化经营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为了降低贷款的风险,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则更为严格;而经营较好、可信度高的企业为避免资产风险,又大多不愿给他人提供担保。

2.4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和制度,给金融机构贷款前的调查和信用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其次,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客观上处在为大型企业配套的地位上,市场前景不明朗,对于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来说风险性很大。再次,很多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很差,借到钱不是用来投资和发展企业,而是想方设法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破坏了企业的整体信誉。

3.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3.1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所采取的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难的问题。务必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鼓励创业投资和风险资本以促进高新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国家应该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我们的国情,设立相关部门,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

3.2调整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中小企业

调整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使商业银行尽快真正打破国家、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扭曲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完善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建立一套专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针对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分散化、多样化等特点,适当延伸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改进和完善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收益激励机制,将信贷人员的收入与其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挂起钩来,调动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其次,还要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约束机制。对那些按信贷原则和程序发放的贷款,由于不可预见的市场风险和非人为因素造成贷款损失的,不追究信贷人员的个人责任,只作为考核其工作能力的标准。再次,商业银行要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不仅要争夺大企业、优质客户,而且要逐步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因为随着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对大企业,优质客户的争夺,会趋于白热化,利润空间将会大大压缩。而中小企业的业务相对来说会大有可为,尤其是如果能发掘培育几个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的话,其收益将不可估量。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3.3发展间接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同时我国目前还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外企业外源融资的90%以上来自银行,因此更决定了创新中小企业体系的重点。

应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多种金融机构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地区,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的中小银行,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经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及国家政策必要的引导及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可以采取发展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等措施。

3.4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源融资结构仍不尽合理。因此,构建直接融资体系对满足中小企业的长期性资金需要,调整改善资金来源结构,进一步发展完善债券融资市场,发展完善股权融资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创新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应考虑,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势在必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对该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尽管在我国中小企业还有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端正态度,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金融制度、创业环境以及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并在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就可以逐步克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经济体制改革,2003.(1):103.

第8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摘要: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集聚体。我国学者首先是针对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特有的融资难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然后提出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形式。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探讨,主要侧重于集群企业融资相对于一般中小企业融资形式的优势探讨、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融资优势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集聚体。如,我国温州柳市镇中小企业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东菀电子产业集群,郑州市的中小企业女裤产业集群……。为了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问题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我国学者首先是针对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特有的融资难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然后提出在我国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集聚体。如,我国温州柳市镇中小企业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东菀电子产业集群,郑州市的中小企业女裤产业集群……。为了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问题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我国学者首先是针对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特有的融资难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然后提出在我国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

1 对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成因研究的综述

1 对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成因研究的综述

我国理论界认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存在的融资障碍成因主要有: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与银行间等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存在信用缺失,融资交易成本过高等。郭君华(2004)认为,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难以取得国民待遇,这与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有关;刘和平,郑芳君(2005)分析了由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中小企业逆向选择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加大,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借贷;赵亚娟,桂新胜(2006)认为,在目前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下,中小企业无论是缺乏还款意愿还是缺乏还款能力都引发信用缺失;王俊凯(2010)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融资规模不经济,融资交易成本过高。而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由于地域依附性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程度高,与一般游离的中小企业、国有大企业相比都具独特的信用优势,故而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

我国理论界认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存在的融资障碍成因主要有: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与银行间等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存在信用缺失,融资交易成本过高等。郭君华(2004)认为,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难以取得国民待遇,这与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有关;刘和平,郑芳君(2005)分析了由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中小企业逆向选择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加大,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借贷;赵亚娟,桂新胜(2006)认为,在目前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下,中小企业无论是缺乏还款意愿还是缺乏还款能力都引发信用缺失;王俊凯(2010)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融资规模不经济,融资交易成本过高。而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由于地域依附性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程度高,与一般游离的中小企业、国有大企业相比都具独特的信用优势,故而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

2 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研究的综述

2 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研究的综述

我国较早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学者当属魏守华,他在“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2002)一文中首先根据其对浙江中小企业的调查,指出中小企业集群内部融资形成资金方面的互助支持和以信任贷款为主的民间钱庄,是浙江产业集群的一大特色,这种内部自筹资金的好处体现在提高了资本利用的效率,降低了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充分调动地区内储蓄转化为投资。

我国较早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学者当属魏守华,他在“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2002)一文中首先根据其对浙江中小企业的调查,指出中小企业集群内部融资形成资金方面的互助支持和以信任贷款为主的民间钱庄,是浙江产业集群的一大特色,这种内部自筹资金的好处体现在提高了资本利用的效率,降低了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充分调动地区内储蓄转化为投资。

随后,赵秀芳,周利军在魏守华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小企业相对固定的空间布局、稳定的经营利润和较高的企业间信任度,使得银行更便于收集和共享企业信息,进一步阐明了中小企业集群在缓解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逆向选择和克服道德风险、降低银行交易成本和促进其银行信贷融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杜传文(2004)则从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的角度分析了其主要融资效应是有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他认为集群内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由于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资金支持可以给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促使集群内中小企业改善内部财务状况,增强其信用能力。郭席四在“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分析”(2006)以及朱冰心在“论产业集群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及对策”(2006)文章中都对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优势和间接融资优势做了与前人观点基本相似的阐述。

随后,赵秀芳,周利军在魏守华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小企业相对固定的空间布局、稳定的经营利润和较高的企业间信任度,使得银行更便于收集和共享企业信息,进一步阐明了中小企业集群在缓解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逆向选择和克服道德风险、降低银行交易成本和促进其银行信贷融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杜传文(2004)则从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的角度分析了其主要融资效应是有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他认为集群内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由于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资金支持可以给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促使集群内中小企业改善内部财务状况,增强其信用能力。郭席四在“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分析”(2006)以及朱冰心在“论产业集群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及对策”(2006)文章中都对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优势和间接融资优势做了与前人观点基本相似的阐述。

屠竣玉、吴彦颉和杨芥舟(2009)等学者则围绕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他们从中小企业集群的根植性、柔韧性和共生性三个特征分析了其融资优势。他们认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地域依附性和相互协作程度强,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离不开集群这个产业环境,或者说其迁移的机会成本很高,这就大大减少了其机会主义倾向,提高了守信程度。而且,集群内积聚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企业,不仅使得大量的生产要素处于随时可利用的状态,而且大量企业的存在也使得集群内经济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这使得集群内企业逃废债务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从而银行更有意愿贷款给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另外,集群内企业在产业上的相互关联性,其实质是一种深度分工模式、围绕同一产业的一系列企业和机构的共同体,集群内的企业可共享诸多的生产要素,包括人才、市场、技术、信息等。这是集群企业获得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双重效益的根本所在。银行通过对集群内同一产业的相关企业贷款,不仅企业之间的共生性可以减少贷款的风险,而且还能从规模经济中大大受益。б娴母舅凇R型ü约耗谕徊档南喙仄笠荡睿唤銎笠抵涞墓采钥梢约跎俅畹姆缦眨一鼓艽庸婺>弥写蟠笫芤妗

我国学者后来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表现为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集群式融资上,进一步探讨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模式下的融资优势。黎文华(2009)指出,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是指通过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相互制约关系,将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融资,它包括集群整体内部融资和集群整体外部融资两种形式。张文君(2010)则认为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为前提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可充分利用集群优势融资的共生融资模式;银行可以对相同特征的中小企业进行集聚式贷款,参照小额信贷的模式,当单个企业不还贷影响到金融机构对组织内企业的后续贷款,从而将企业被动接受监督变成了主动相互监督,形成贷款的动态激励机制。陈小梅(2011)认为,虽然中小企业集群具有独特的融资优势,但现实经济中这些集群融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应培育集群的中小企业合作文化,充分运用集群融资信贷技术及构建多层次的集群区域金融市场结构,以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我国学者后来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表现为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集群式融资上,进一步探讨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模式下的融资优势。黎文华(2009)指出,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是指通过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相互制约关系,将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融资,它包括集群整体内部融资和集群整体外部融资两种形式。张文君(2010)则认为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为前提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可充分利用集群优势融资的共生融资模式;银行可以对相同特征的中小企业进行集聚式贷款,参照小额信贷的模式,当单个企业不还贷影响到金融机构对组织内企业的后续贷款,从而将企业被动接受监督变成了主动相互监督,形成贷款的动态激励机制。陈小梅(2011)认为,虽然中小企业集群具有独特的融资优势,但现实经济中这些集群融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应培育集群的中小企业合作文化,充分运用集群融资信贷技术及构建多层次的集群区域金融市场结构,以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3 结束语

3 结束语

国内经济学家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理论的内容。从上述综述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界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从最初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出发点的理论探讨发展到目前以基于不同理论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阐述。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有利于敦促实务工作者采用更好的融资模式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国内经济学家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理论的内容。从上述综述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界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从最初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出发点的理论探讨发展到目前以基于不同理论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阐述。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有利于敦促实务工作者采用更好的融资模式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郭君华.产业集群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师,2004(10):160.

[1]郭君华.产业集群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师,2004(10):160.

[2]赵亚娟,桂新胜.从产业集群视角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18-119.

[2]赵亚娟,桂新胜.从产业集群视角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18-119.

[3]屠竣玉,吴彦颉,杨芥舟.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09(06):118-120.

[3]屠竣玉,吴彦颉,杨芥舟.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09(06):118-120.

[4]张文君.集群融资:破解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兼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融资问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70-72.

[4]张文君.集群融资:破解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兼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融资问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70-72.

[5]陈小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8-42.

[5]陈小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8-4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曹洪香(1963-),女,山东栖霞人,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管理和财务运作。

第9篇: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范文

我国迄今尚未设计出针对企业创业阶段的有效融资体制。在我国。中小企业业主基本上是依赖自有资金和向亲友借贷等非主流融资手段取得创业资本。

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对四川省三城市、601家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研究报告显示:内源融资占比82.2%,亲友融资为5.94%。银行融资占6.63%,创业投资基金占0.9%。在随后的发育阶段。他们也很难获得及时、有力的融资支持,主要是依赖企业内部积累。因此,企业资本壮太的进程十分缓慢,经营规模扩张受到明显制约。

其次,我国缺乏针对企业成长阶段的股权融资体制。处于成长阶段的大批中小企业非常希望得到股权融资的支持。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运作机制上都不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目前的主板市场在股权结构、资产规模、经营年限和连续盈利等多方面都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创业板市场由于先天不足和培育政策不力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办度甚徽。根据新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国内中小企业要想在创业板上市,必须顺利通过主营业务突出、财务状况达标、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等三道关卡的考验。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达到,许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正是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股权融资的支持而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再次,在企业成熟阶段。间接融资体制存在许多弊端,直接融资环境尚未发挥应有作用。成熟阶段的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非常希望能得到融资,以及时满足流动资金和追加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对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贷款条件,非国有企业的贷款条件比国有企业严格。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比大企业苛刻。不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即便像民生银行、交通银行这样的股份制银行。也都把眼光瞄准大型国有企业,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或私募、场外柜台交易等发达国家成熟可行的融资机制还尚未形成气候。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几乎为零。

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融资难

企业需要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保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为申请贷款提供基础依据。重视自身资本积累,减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将企业盈利的相当部分用于增加资本金,逐步提高企业资本中自有资金的比例。此外,企业还要积极主动地和银行、担保公司建立日常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向银行反馈真实的财务信息,为商业银行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发展前景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创建信用记录。加强诚信建设。

中小企业也应转变融资观念,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应放宽眼光,积极拓展风险基金、出售股权、资产证券化、租赁、上市等多种融资渠道。地域性或行业性的中小企业应该寻求某种联合组织,以利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条件。如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等组织形式就比一般分散的中小企业具有更多交易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等。此外,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

制度建设促中小企业融资

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运用政策手段。从税收、财政支出、贷款援助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政府还可利用法律手段、市场导向、舆论宣传和经济杠杆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环境的建立和完善,使直接融资渠道与间接融资方式相互补充。缓解目前流动性紧缩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推进社会信用征集、担保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条件。

―方面。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要发展社会信用征集体系,建立健全信用中介结构、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监督管理机构等组织体系,支持通过市场手段建立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等信用管理服务业,积极扶持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二是要完善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在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中,形成对诚实守信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不守信用的企业给予严厉惩罚的规则,强化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记录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另一方面,要通过贷款、担保、保险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对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条件进行进一步降低,充分发挥其对中小企业抵押贷款的支持作用。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建设,采取政府为主、多元募集的方式筹集担保基金。鼓励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与贷款再担保公司,通过提高担保效率、降低担保要求和担保费用等方式,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同时,对资信良好、经营环境稳定的中小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汇票、信用开证。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占比。

规范发展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行长毛金明的调查:山西省民间资金供给大约在1300亿元左右,而民间融资在山西中小企业融资中仅占0.7%,需求缺口巨大。因此,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的中介组织,创建供需接口渠道,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非主流金融机构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以吸纳民间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当然,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与法律保护也是需要配套跟进的。

此外。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占据借贷市场主要份额的既定市场特征,政府应鼓励和支持设立地域性、单一性的小银行。以使他们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存量,克服信息不完全、不对称而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既存障碍。

引导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

首先,积极扶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融资,使其能够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增加资本金。同时建立健全创业板市场的上升、退出机制,对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鼓励其进一步海外上市或进入主板市场融资;当经营业绩恶化,不能满足创业板市场要求时退入场外柜台交易或私募市场交易。其次,通过创建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或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依靠风险投资、专家理财和咨询的优势,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建立健全立投资产证券化的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基金建立流动性市场。再次,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在认真总结我国企业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放宽规模限制,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丰富债券品种。适当放开债券利率,让中小企业以其可承受的利率获得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

给予税收优惠与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