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

第1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黄晓莉,四川富顺县板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43217

潘莉,富顺县农牧业局

钟孝云,通信作者,富顺县长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电话:13508178541,

E-mail:

收稿日期:2013-11-05

川南黄瓜以露地栽培为主,以早春、夏秋茬栽培居多,由于川南空气湿度大,连茬栽培突出,黄瓜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病虫害的经常性防治与黄瓜的连续采收时间常发生冲突,如何在栽培过程中减少或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及少用药、降低农药残留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黄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应从田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孳生的环境条件。

只有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栽培,在整个生育期综合应用土壤调理技术、植物营养和修复技术,强化农业措施进行“健身栽培”,才能够有效提高黄瓜抗病虫能力,减轻黄瓜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防治药物的使用,确保无公害产品质量。现将笔者近年来在富顺县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内实践总结出的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菜农朋友参考。

1 育苗到定植期病虫害

黄瓜苗期到定植期病虫害以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为主。

1.1 主要农业措施

①制备育苗营养土,加强土壤消毒和土壤改良 选前茬没种过瓜类的菜园土、新朝阳有机植保免深耕型有机肥料,按7∶3的比例配制,然后将50%多菌灵粉剂按80~100 g/m3混入拌匀,堆制后整理苗床或装营养钵。

②种子处理 用适乐时(咯菌腈)悬浮剂10 mL加高巧(吡虫啉)悬浮剂10 mL拌待播种子100 g,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同时可大大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率。

③加强苗床温湿度控制 温度保持在25~28℃,湿度控制在80%以内,移栽前3~5天炼苗,培育株高10~12 cm、茎粗0.5~0.6 cm、4叶1心、子叶平展、叶色深绿、无病虫害、苗龄约20天的壮苗。

1.2 化学措施

移栽前喷施送嫁药。移栽前2~3天,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000倍混合液喷施,可预防移栽后的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疫病、蚜虫等。

2 定植到成株期病虫害防治

定植到成株期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病毒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

2.1 主要农业措施

①采用以巩固和增强植株长势为主的“健身栽培”农业措施,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有效改良土壤,合理灌溉调节干湿度,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相结合,确保黄瓜健壮生长。

定植前深耕晒垡,捣碎田垡,整地前用新朝阳有机植保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能有效疏松土壤,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保水蓄肥能力,提高移栽成活率,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促根壮苗,使植株快速进入开花结果期。667 m2用免耕颗粒剂1 100 g混拌腐熟农家肥1 000~2 000 kg或45%新朝阳免耕复合肥40~50 kg(N∶P∶K=19∶5∶21)作基肥施入。按照常规方法开沟起垄、覆膜、定植和浇水。

②合理控制田间湿度,注意田间排水。

③及时摘除田间病叶并带出田外,减少田间病原菌的二次侵染。

2.2 物理措施

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每667 m2 悬挂黄色粘虫板50张左右,高度与瓜蔓相当,控制好蚜虫、粉虱能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率。

2.3 化学措施

发病初期选用安全高效药剂交替防治病虫害,一定要选择针对性、治疗性较强的药物,以达到快速控制病虫害的效果。疫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成株期主要常发性病害,多数时候混合发生,在我地使用20%碧生(噻唑锌)悬浮剂500倍+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混合液喷施,防治效果非常明显,也可在安克、普力克、甲霜・锰锌、霜脲・锰锌、氟吗啉・锰锌和阿米西达(嘧菌酯)等中加入杀细菌剂如农用链霉素、多生菌素等交替使用,防治效果也很好。

3 开花结瓜期病虫害防治

黄瓜开花结瓜期主要病虫害有疫病、枯萎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

3.1 主要农业措施

加强肥水管理,667 m2结果前期追施新朝阳水溶性冲施滴灌肥(N∶P∶K=18∶6∶6)、开花结果后追施新朝阳水溶性冲施滴灌肥(N∶P∶K=14∶6∶10)各7.5 kg,同时改良土壤,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适时采用根外追肥,快速补充多种养分,避免因缺素引发生理性病害,培育健壮植株,减少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发生率。根外追肥补充中微量元素,使用硕丰481(天然芸薹素内酯)调控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免疫力,避免藤蔓和叶片旺长而降低抗病力,从而引发病害,同时避免后期早衰,减少畸形瓜和化瓜现象出现。

注意通风排湿,合理控温控湿,及时摘除病叶、病瓜。

3.2 化学措施

发病初期交替使用安全高效生物药剂,结瓜期除成株期常发病害外,灰霉病、白粉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病虫害发生较为突出,此时正值采摘期,病虫害防治用药与产品农残成为突出矛盾,既要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要保证采摘的产品农残不超标,因此结瓜期病虫害防治用药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第2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1黄瓜病虫害发生种类

近年来,保护地栽培迅速推广,其提供的特殊条件加重了黄瓜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增多了其危害种类。生长期内的主要虫害有斑潜蝇、蚜虫、螨类、烟粉虱等[4];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枯萎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病毒病、疫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其中,以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蚜虫、潜叶蝇的危害最重。

2黄瓜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自然控制作用,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危害的环境条件,采用耕作、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以及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安全、经济地控制病虫害。

2.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择时要针对当地病虫主要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品种。实行轮作,不能与茄果类蔬菜重茬,尽量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2物理防治

2.2.1防虫网覆盖技术。覆盖防虫网可在设施上形成封闭隔离空间,切断病虫的传播途径,有效阻止成虫进入产卵或幼虫直接进入危害。银灰色防虫网有趋避蚜虫的作用,还可降低病毒病的发病率,同时减少了用药次数,保证了生产的无公害化。

2.2.2 创造适宜的生育条件。定植前清洁田园,杜绝病菌、虫卵的积累,栽培期间及早摘除病叶、老叶、病果,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减少病虫传染机会;增施腐熟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注意氮、磷、钾平衡施肥,适当增施钾肥、使用微肥,保持较好的土壤理化性状;实行高垄、高畦,大小行种植,防止田间积水,充分通风、透光;采用膜下灌水,晴天上午灌水,并及时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摘叶、打杈、摘心等农事操作应在晴天及日出后进行,防止操作中病菌从植株伤口侵染;加强环境管理,防止雨水经通风口淋入,带进病菌及沾湿,控制好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危害,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的环境条件。

(1)土壤消毒。1 m2苗床土由代森锌与五氯硝基苯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物8~10 g,与30 kg细土混匀构成,其中1/3铺底、2/3覆在种子上,播种后覆膜,并保持床面湿润。还可用40%甲醛50倍液喷洒苗床土,用量30~50 mL/m2,覆盖薄膜,闷4~5 d后揭膜,待甲醛气味散尽后(约2周)播种。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 kg/hm2,混入细干土450 kg/hm2,混匀后均匀撒入定植穴内。保护地栽培可在夏季高温季节深翻地25 cm,撒施切碎的稻草或麦秸 7 500 kg/hm2,加入氰氨化钙1 500 kg/hm2混合起垄,铺地膜、灌水,保持20 d,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2)棚室消毒。对棚室空气进行熏蒸消毒,减少空气中的病菌、虫卵积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每茬定植前4~5 d采用硫磺粉45 kg/hm2加8%敌敌畏乳油3.75 kg/hm2,混合锯末,分几堆点燃,密闭2~3个昼夜,然后放风至无味后定植。

(3)降低空气湿度。采取通风、膜下灌水,减少灌水、延长灌水间隔期、加温等方法可以有效降温,防止温室内病害的发生,尽量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下。晴天上午温室气温高于25 ℃时,可开放顶风口短时间快速排湿后,关闭通风窗继续升温。温室升温至30 ℃时再次开放顶风口排湿,气温保持在28 ℃。如果春秋季节温度不是太低,还可以将前风口扒开一条缝隙,有助于快速排除湿气。阴天上午如室温达到22 ℃也可开放顶风短时间迅速排湿后,关闭通风窗继续升温。并保持气温在20 ℃以上。如遇连续2~3 d连阴天,白天温度不足20 ℃时,可进行加温,并配合通风降湿。冬季早晨可加温降湿。

(4)种子消毒。药剂浸种:黄瓜种子用55 ℃的温水浸种10~15 min,不断搅拌,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然后用10%磷酸三钠消毒30 min,随后用饱和石灰水搓洗3~5 min,最后用清水冲洗3次,捞起种子用干毛巾撮干或晾干,目的是消除种子所带病菌,例如疫病、病毒病、炭疽病、蔓枯病、角斑病;温水浸种:将50~55 ℃温水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放有种子的瓦盆,使种子均匀受热,持续10~15 min,待水温降至30 ℃时停止搅拌,但要继续浸泡一段时间;温汤浸种:将55~60 ℃热水倒入已用凉水浸泡过的种子,注意边倒边快速搅拌,待水温降至35~37 ℃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一段时间,注意不要将种子烫伤;药剂拌种: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或用其浸种2 h;也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4%拌种,可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为预防细菌性病害,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或72%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2 h。

2.3生物防治

利用蚜虫等害虫的趋黄性,将自制的黄板置于大棚内行间,黄板规格为50 cm×50 cm或50 cm×70 cm,在黄板上涂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黄板设置个数为300~375个/hm2,黄板高度与植株高度齐平,每隔7~10 d重涂1次机油,杀虫效果显著,可以控制烟飞虱、蚜虫等害虫的危害。

2.4化学防治

选用10%益收丰颗粒剂15.0~22.5 kg/hm2拌土450 kg/hm2沟施,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分别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万U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角斑病;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杀毒矾M8的1 500~2 000、600~800、400倍液防治霜霉病;分别选用72.2%普力克水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1混合液的800、500倍液喷雾防治疫病;分别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的600、800、500、800~1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白粉病[5-6]。

要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在每年病害流行期到来之前,未发病期间每隔20 d左右喷施1次广谱性药剂预防病害;及早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对症用药;需2~3种药剂混合施用;灌水前、雨雪天气之前施药防病;药剂应喷在叶片发病的一面,或叶的上下面均施药剂,喷药应均匀,植株的各个部位都喷到药剂,整个温室内统一用药,最好整个种植区内统一用药,彻底杀灭病虫;晴天上午打药效果好,阴雨、雪天气不灌水、用药。药剂选用要有针对性,视病情交替轮换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安全间隔期,以防中毒事件的发生[7-8]。

3参考文献

[1] 李湘秦.棚栽黄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J].青海农技推广,2011(4):40-41.

[2] 胡亮,李娜,谢贵华.确山县目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1(9):38.

[3] 张洪印.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1(4):17-18.

[4] 徐华,魏红.锦州地区黄瓜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11(3):19-20.

[5] 肖艳,邓银宝,曾敬富,等.8%氟硅唑微乳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7(1):65-66.

[6] 李洪山,申玉香,马旭东.棚栽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特点及其化学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07(9):62-64.

第3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技术

温室、暖棚、拱棚等保护设施内蔬菜产量高、品质好、生产时间长,但病虫害亦多。现代科学技术为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农药,但在实际生产中,用同样的农药治同样的病虫害,有些人反映效果好,有些人则说效果差,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浓度,在这个棚效果十分理想,在另一个棚里施用后则出现药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用药方法的正确与否。

保护地内温湿度可以人为控制。温室封闭后便于高温或烟雾灭菌灭虫,对防治病虫十分便利,效果亦佳。但如何依照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当时的生态环境,灵活掌握用药品种、时间、浓度和方法,达到既控制病虫害,又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使产量达到最高,关键是科学合理用药。保护地蔬菜防治病虫害在考虑采用农业措施如起垄、排湿和生物防治的前提下,再考虑综合防治及化学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要讲究科学用药。

1按植株生长发育规律用药

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才能顺利完成。全天光合产物的70%是上午合成的,须配合较高温度,下午光合作用速度下降,养分输送运转,温度以低为宜,需比上午低5~20℃左右,夜间生理代谢也不是全停止,前半夜光合产物需配合适当的温度(18℃左右),如果运输不顺利,光合产物停留在叶子上,叶子便会过于肥厚,果实产量下降。植物后半夜休息,生理活动是呼吸,这是一个消耗养分的过程,温度宜低些,使养分消耗减少,以利于提高产量。如黄瓜为12℃即可。药物对作物的劳作(光合作用及营养正常运转)有抑制和破坏作用,所以在晴天中午光合作用旺盛期和前半夜营养运转旺盛期尽可能少用药或不用药,特别对瓜果类作物尤其不要用药。

种子均为植株衰老采收,多系菌源,下种时宜用热水浸泡或拌药消毒。幼苗期高湿低温系染病环境,加之保护地设施内连年种菜,土壤杂菌多,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早春定植后多湿高温低,以防细菌性病害为主;高杆蔓生作物中后期通风不良,高湿高温,此时应以防治真菌性病害为主;立夏育苗或延秋栽培多高温干旱,以防治病毒病为先。目前保护地生产上,黄瓜以防治霜霉病,西葫芦、番茄以防治病毒病,茄子、辣椒以防治黄萎病、疫病(死秧),韭菜以防治灰霉病,芹菜以防治叶斑病为主[1]。

2按发病规律用药

施药前要正确诊断发生的病害或可能发生的病害,勿将非侵染性病害认定为侵染性病害。如温室黄瓜、早春甘蓝等蔬菜,因前半夜温度低,在中下部光合作用旺盛的叶片上,因“仓库”爆满,营养不能运走,致使叶片增厚老化,出现生理障碍,叶片上出现圆形点,如同疥蛤蟆身上的点子。对这类生理病害,打药无济于事。再如黄瓜生长点萎缩、中部叶缘发黄是缺水引起的非侵染性生理病症,与细菌、真菌、病毒无关,自然打药也不起作用。治虫时需先确定危害蔬菜的主要昆虫,然后选择专一性配广谱性的杀虫剂,进行有目的的综合防治,切勿图省事、省时,将不能混用的农药胡乱配合防治病虫害。勿用杀虫剂治病,勿用杀菌剂灭虫[2]。

细菌性病害发病的环境多系高湿低温有病原菌;真菌性病虫害发病环境是高温中湿(15~22℃)有病原菌;病毒性病害是在高温干旱环境、作物上有虫伤或机械损伤伤口时才发病,人为地控制一两个发病条件均可减轻和防止病虫害发生,无发病条件作物有类似症状者,应考虑其他因素。所以,喷药前必须辨清病虫害的特征、发生活动特性和农药的防治对象、性质,做到对症下药。

3按药效适时用药

防治农药多是保护性药剂,要提前施用,以防为主,要在病害发生前或刚发生时喷药[3]。灭虫农药在扣棚后定植前或沤制粪肥期施用,消灭地下害虫,蔬菜生长期用毒性较大的杀虫剂易造成药害,毒性小、用量少则效果差;地上部害虫在羽化期或着果前施用,成龄害虫抗药性强,也有一定的回避能力,防效差。又如对番茄钻心虫施药过晚,虫已钻入果实内,很难消灭。

配药前先看准农药有效期,新出厂的农药,浓度以最大限度对水,临近失效期的农药以最低限度对水,浓度不要过大,如普力克、乙磷铝,否则效果反而差,且浪费药剂,易烧伤植株。另外,需认准农药的有效成分,勿把含有效成分80%的农药,按40%浓度配制喷洒,也不要把含量5%的农药当做50%对水施用。农药以单一品种施用较为适宜,也可将2种农药混用,如作用对象相同则用量减半,如作用对象不相同则按最低浓度喷施,且以内吸收性和融杀性混用为好。

4按温湿度大小适时适法喷药

保护地内温度高低悬殊大,湿度大,喷药

时掌握温度在20℃左右、叶片无露水时进行,药液易着叶面,水分迅速蒸腾后,药液形成药膜,防病效果好,维持时间长[4]。梅雨连阴天或刚浇水后勿在下午至傍晚喷药,因此时作物叶子大量吐水,易冲洗药液而失效(保护地内露水70%以上系叶片通过气孔吐水所致),高温季节(温度超过30℃)不用药,否则叶片易受害老化。温高、干燥、苗弱,用药要少。一般感病或发生虫害应连喷2次,间隔5~7d,阴雨天只要温度在20℃以上就可喷药,以叶背面喷药为重,钙化老叶少喷,以保护中小新叶为主。喷雾量以叶面着药为准,勿过量而使叶上流液,否则叶面着药少,浪费药剂,效果差。个别植株感病,以涂抹病处为宜;病害严重时,以喷、熏结合为适,防病管理中以降湿为主,尽量减少喷药量和次数,既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又能节约药剂,生产无公害蔬菜,创造蔬菜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获得高产和高效。

5参考文献

[1] 毛荣姿,夏建平.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78,181.

[2] 张霞.温室蔬菜病虫为害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27-28,31.

[3] 郭晋太,韩建明,杨爱国,等.早春拱棚茄子防治灰霉病药剂筛选研究[j].北方园艺,2008(1):211-212.

第4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果树;绿色;病虫害防治;传统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很多地区的果农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不高,防治粗放,农药乱配滥用现象比较普遍,降低了果品质量,对果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个大大的削弱。我国在不断探索、改进、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四类基本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要解决我国果品果树病虫害防治成本大,效益差的问题,必须采用在生产实践中将传统方法与绿色方法优化组合、协调运用的综合防治方法。减少用药次数,把果园病虫害控制在果园经济阈值标准以下,同时把农药残留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指标以下,还要将其控制在国际市场认可的范围之内。克服传统的基本方法的局限性,普及推广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果树病虫害传统防治方法

传统的果树病虫防治方法提倡生物防治,以物理防治为基础,遵循病虫害的发生的规律,通过科学的规划,进而使用化学防治技术,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1.1、提倡农业防治

通过栽植优质无病毒苗木,并加强对其的肥水管理、将其负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对病虫枝、果进行及时剪除,并把枯枝落叶清理出果园,定期翻刨树盘,对树干老翘裂皮进行刮除,减少病虫来源,有效降低病虫基数,要确保树体通风透光。

1.2、合理使用农药

传统防治技术采用农药混用虽然可以加强药效,但在混用不当的情况下,反而会降低药效,增加农业投入的成本,甚至发生药害。在传统方法中,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因为这些农药会对人体造成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该方法鼓励使用农业部推荐的农药、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标签说明进行配制,严格配制农药浓度,减少污染,降低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并建议果农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对农药进行有针对性地、适时地、科学合理使用,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混用的农药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会导致作物出现药害,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其次,应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抓住有利时期进行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抓住有害生物最薄弱的环节,对农药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要做出合理规划,保护害虫的天敌。

绿色病虫害防治方法

2.1、生态控制

生态控制是防治害虫的一个新策略,这种方法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利用作物、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尽可能地发挥有益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不破坏天敌或有益微生物增殖生存的环境条件,并创造天敌和拮抗菌的最适生存环境,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对农田或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通过许多栽培管理及人工措施来强化这些自然控制因素,提高作物自身抗性,灵活运用生物防治等调控技术,不但节省防治成本,而且减少了有毒化学物质的使用,提高了果品的质量。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保护植物、控制害虫为害的对策,通过操纵和引进生物、基因、基因产物,使生物间相互的平衡作用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运用丰富的生态知识,创造稳定的、有效的防治靶标病虫的方法,避免打破生物间生态平衡,从而达到在尽量少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减少害虫。

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对策是控制害虫密度,通过引进和移植害虫的有效天敌来抑制害虫生长和繁殖,对有效天敌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科学使用杀虫剂,增加其种群数量,还可以对这些天敌进行室内人工繁殖,然后释放至果园,利用它们去消灭目标害虫。

此外,还可以利用有益生物作为活的屏障,用于排斥有害生物的为害或阻止其侵染,观察植物叶围、根围的微生物,利用这些微生物对果树的不同作用,抵御外来侵袭者,要保护那些能帮助植物吸收营养和水的有益生物群落,如微根际真菌,使植物根部免受病虫的危害。

由于大多数植物具有保护自己免受病菌、线虫、昆虫以及其他侵染因子为害的基因潜力,所以它们可以利用诱导植物体内的抗性的特点,从而达到自然保护或抑制害虫的目的。例如可以先在蚕豆、黄瓜、香瓜等生物上接种蚕局部病斑的侵染因子,从而诱导出其抗性机制,这样能系统保护其免受真菌、细菌、病毒的危害,这样的保护最大的优点是,其作用持续周期可长达作物整个生长期。

2.3、破坏病虫最适生态环境

除了生物本身的特性会导致虫害外,外部环境的诱导也很重要,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病虫的环境条件并破坏其适应的环境,来降低虫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如可以在葡萄的种植上采用塑料簿膜覆盖避雨栽培,因为葡萄的病害发生与气温、湿度密切相关。有些隐蔽的生活环境,为害虫和病原物提供了安全的避难所,这些病原物潜伏于枝干皮下或落叶中,很难被发现。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栽培防治辅以必要的人工防治,要及时清除果园落叶,并集中烧毁,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如对果园内积水进行有效排除,避免其引起根朽病的发生,减少冬春昼夜温差,增强树体抗冻能力。

2.4、用肥料巧治病虫

用洗衣粉、尿素、水配制成的混合液以及沼液,喷洒果树上,不但对叶面起到追肥的作用,也能对蚜虫起到预防的作用,在果树花期、幼果期、生长旺盛期喷沼液,有利于优质稳产,并可以大大减轻早期红蜘蛛、落叶病、蚜虫等危害,而且在农村,沼气十分普及,因此沼液资源丰富,使用沼液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农业投入成本,减少了使用农药对环境和果品质量造成的危害,此外,草木灰加水浸泡后,用其滤液喷洒果树,可以对树增补钾肥、磷肥,并提高树势,还能起到杀灭蚜虫的作用。

3、结束语

农业防治措施的效果是逐年积累的,所以其相对稳定,要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样的原则出发,并要达到经济、有效,安全的目的,这就对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较为流行的方法及发展方向是培育抗性品种,尤其是多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通过对作物抗性的遗传规律和生理生化机制进行研究和总结,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要求出发,争取抗性的稳定和持久,达到有效治理和对抗果树病虫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薇.果树病虫害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河北农业大学,2005.

[2]张瑜琴.基于Super Map Objects的果树病虫害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新疆师范大学,2009.

[3]苏彩和.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

第5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建设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34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最基础的项目生产方式之一,设施农业是基于机械化、工程化、工业化手段开展的农业运行模式,它有助于摆脱过去的手动农业存在的不足,为动植物生长提供可以控制的环境,突出土壤在生产中的作用,并降低劳动力投入数量,保证高品质生产。另外,设施农业也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化农业的革命,提高蔬菜产量。然而设施农业的发展却很容易带来病虫害的影响,增加病虫的存活期,影响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根据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对蔬菜病虫害加以防治,找到有效的策略提高蔬菜的质量,为百姓提供健康的饮食。

1 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病虫害问题

1.1 容易滋生病虫害危险

设施农业的推广,会影响蔬菜生长的气候,造成温度过高、湿度大、通气条件不好等问题,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为病虫提供滋生的土壤,加快他们的繁殖速度。例如引发灰霉病等,造成茄子、黄瓜、辣椒遭遇威胁,降低产量和质量。

1.2 为病虫度过冬季提供场所

冬季气温低、冰冻严重,天气条件差,有助于杀死病虫,为来年夏天蔬菜生长打基础。然而设施农业的利用缩短了蔬菜种植的周期,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为病虫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1.3 增加病虫害的种类

设施农业大面积的生物技术的应用,会改变气候环境、蔬菜的生长条件等,温度、湿度的不同,必然会为病虫出现滋生土壤,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以往没见过的病虫危害,加大治愈的难度。

2 设施农业下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选择优良品种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问题,既有生产方式方面的问题,也有作物品种选择方面的不足。如果品种选择不当,那么在后期的管理方面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首先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应该更加注重农作物的抗病性能,让农作物拥有更多的发展优势。

2.2 正确施药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又一问题就是滥用农药,过度注重农作物产量,加大肥料的施放力度,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而且会对土壤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须把握好肥料的施放度;在病虫害的治理方面,应该正确用药,针对用药不均的现象,可利用药物粉尘进行喷洒的形式能有效治理蔬菜的病虫害。对于容易寄生在土壤中的病虫害,应该采取治理土壤的方式,两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2.3 把握好治理的时机

蔬菜生产与设施化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病虫害危险的出现,虫害种类不同,对空气湿度、温度的要求不同,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治理效果。蔬菜生长的初期,是最容易滋生病虫的时间段。因此,在治理病虫的时候,必须抓住机遇,做好预防工作,找准最佳的撒药时间,在蔬菜还是幼苗的时候就进行喷药,并注重喷洒方式,保证药物均匀,且控制好药物使用数量,在遇到大面积病虫害威胁的时候,更要做好及时治疗,确保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提高蔬菜产量,及时解决病虫危害。

3 结束语

设施农业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实现集中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人员耗费,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农业设施的推广由于会改变蔬菜生长的温度、湿度,改变环境情况,很容易滋生病虫危害。对此,必须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法和手段,选择优良品种,正确进行施药,并掌握好最佳的喷洒时间,确保蔬菜产量的提高,降低病虫危害,为百姓提供健康的蔬菜作物。

参考文献

[1]张留江,李荣博,刘蕴贤.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J].天津农业科学,2010(2):149-151.

[2]朱增改,田平素,陈彦龙,白风歧.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6(3):17-18.

[3]陈向军,全红梅.设施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策略[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4):6-8.

第6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 A

1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1.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蔬菜在培育的过程中不能总是致力于病虫害的“治”,要适当的进行“防”,秉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蔬菜病虫害发生之前可以用一些物理办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1]

1.2对症用药,适时用药

病虫害发生的时候需要做好病虫害的诊断工作,找到能杀死害虫的关键期,以便让效果最佳,可以先找到害虫的发病中心也就是常说的病原体,找到病原体后立即拔除,拔除之后应该带到菜田外烧毁,还要及时的对病原体周围喷洒药剂,封锁发病的源头,防止病虫害的范围扩大。

1.3适量用药、交替用药

很多菜农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为了减少农药对蔬菜的影响都会自动的缩小农药的浓度,扩大稀释比例,还有一些菜农为了加大农药的防治效果会自动的加大农药浓度、增加喷施次数,前者容易使病虫害泛滥,后者则容易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在用药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单一的使用同一种农药,因为这样病虫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用药的时候应该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已到达防治效果的最佳。

1.4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菜农在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农药的副作用,既要考虑到人畜的安全,又要防止作物产生药害,更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感受、环境的安全。菜农在配药、喷药的时候应该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农药接触到皮肤并进入体内。农药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严防蔬菜残留农药超标的情况,以保证蔬菜的质量。在使用农药的时候还必须要防止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等。

2.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优选品种

种植蔬菜前,要精心选择挑选优良品种,以国内外经过实际栽培试验的优良品种为蓝本,选择抗病性强、产量有保证的品种,以保证蔬菜种植的高效丰产。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如胡萝卜以皇家六寸参等品种为主;番茄以慧中等品种为主;茄子以黑旋风茄子等品种为主;辣椒以高峰羊角椒等品种为主大白菜以胜利者、春光等品种为主。

2.2适时播种

根据本地具体情况,掌握适当的播种期,以避开害虫为害的高峰期,以大白菜为例在2~4片真叶期与蛾高峰错开,从而减轻危害。

2.3合理轮作倒茬

根据多年的观测,相同种类和科属的蔬菜品种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种类也类似,所以在种植蔬菜时最好进行轮作倒茬,采用植物亲缘关系较远的蔬菜实行轮换种植,有机肥对于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具有很强的作用,可适当增加有机肥的实施。

2.4及时清洁田园

在蔬菜种植之前,要结合土地整理,及时清除病虫害的寄生的空间,清除残枝枯叶,杂草杂物。蔬菜种植过程中,要定期在晴天中午对蔬菜植株上的残叶、残花进行清理,减少病虫害发生的依托。

2.5精细耕作

进行深耕、加厚耕作层,深沟高畦,利于灌排水,灌水最好采用喷灌或滴灌,雨天要防积水。

2.6土地深翻晾晒

在种植之前一定要认真整理土地,深翻土地,这样可以将寄宿于地表之下的害虫和虫卵置于地表,通过阳光直射和冻融交替,将其杀灭。

2.7科学配方施肥

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特点和施种土地土壤特点,科学有序的进行肥料的实施,合理有效的选择如何追肥和施加叶面肥,这样对提高蔬菜的长势和抗病虫害能力大有好处。

2.8通过农艺措施来提高蔬菜作物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提高栽培管理。

a草木灰液治虫:以草木灰20公斤兑水100公斤浸24小时的混合液,取混合液的过滤液对蔬菜喷洒,可较好的减少黄守虫、蚜虫对蔬菜的危害。当韭菜、葱和蒜上有蝇蛆时,喷洒草木灰液40公斤,可起到杀蛆和增产的效果。另外在草木灰液中加入适量敌百虫,可增强药液对病虫害杀灭的作用。

b尿洗合剂治菜蚜:用洗衣粉、尿素、水按1:5:500的比例制成液体溶剂,可防治莱蚜,杀虫率达93%以上。

c红糖液防治病害:以红糖400克、清水600毫升制成混合溶液中,加入酵母15克,以室温发酵20天左右,每天搅拌一次,混合液出现白膜层后,再在发酵液中加入米醋、烧酒各120克,清水120公斤。红糖混合液10天一次,连喷4次后,对可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灰霉病有非常好的杀灭效果。

d抗枯宁防治病害:白菜、番茄、芹菜、辣椒和瓜类的枯萎病、叶斑病、立枯病等可用抗枯宁来进行防治。防效达96%以上。可采用喷洒、灌浇的方式。喷洒时,每30毫升兑水30公斤,全生育期喷3次。灌浇时,每30毫升加清水30公斤

e菜丰宁防治病害:大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蔬菜的软腐病采用菜丰宁喷洒后防效可达93%以上。

f8010菌粉防治病害:菜青虫、小菜蛾可采用高效无毒的8010菌粉喷洒防治,防效达96%以上。使用时每600克兑水450公斤。

g青虫菌6号液防治病害:菜青虫、小菜蛾、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可采用青虫菌6号液防治。使用时每30毫升,稀释500倍喷洒。

2.9增加棚温和光照

蔬菜大棚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反季节蔬菜的产量效果明显。在大棚中,通过诸如改善日照、应用无滴膜技术等措施,对于减轻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非常有效。常见的温室蔬菜虫害防治技术有:

a茶黄螨

茶黄螨虫具有体型小,肉眼不宜发现,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在18~20℃时,8~10天繁殖1代,在26~33℃时,4~5天繁殖1代,1年内可繁殖28代左右。主要危害在温室大棚内,其危害部位为植株顶部嫩叶,当嫩叶变老时,茶黄螨虫会由老叶转向新的嫩叶,因此又称为“嫩叶螨”。叶片背面呈褐色同时表面带油光,叶片形态扭曲畸形,严重的顶部干枯。遭受虫害的花果会出现不开花,不结果,果皮黄褐色,木栓化,龟裂。对茶黄螨虫的防治方法可用用13%的螨死净稀释3000倍,或用27%的灭螨锰可湿性粉剂稀释1200倍左右,或70%的克螨特稀释1000倍,每6天喷1次,连喷2~3次,全棚喷药,杀死残虫。另外要及时清除温室大棚内的残枝落叶。

b红蜘蛛

冬春温室蔬菜大棚的红蜘蛛危害主要以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为主。在18~24℃的条件下1年繁重20代左右,危害较严重;当温度超过30℃、湿度大于70%时,红蜘蛛发生的危害会大大降低。红蜘蛛对蔬菜的危害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背面的汁液,受害叶片会出现白色斑点,叶片褪绿干枯,并结成丝网。对红蜘蛛的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可用2%的农克螨乳油稀释2000倍,或22%螨克乳油稀释2000倍,或43%水胺硫磷乳油稀释2000倍,加等量新高脂膜增效,每隔8天喷1次,连喷2~3次。在施药的同时,要为大棚蔬菜的生长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这就要改善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浇水,以抑制其蔓延。对大棚内蔬菜受害的老叶应及时清理,并带出棚外烧毁。

结束语

尽管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上述问题,但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服务管理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管理的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设施蔬菜病虫害治理必将逐渐走向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7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棚蔬菜;苗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1田间管理

1.1播种至出苗期管理

选在天气晴暖的中午播种为宜,播后最好有5~7 d的晴天,这样出苗快而整齐。播种前一天晚上将苗床浇足底水,第2天在苗床上,撒1薄层营养土后播种,播种后覆盖1 cm左右营养土。播种后至出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晚温度15~18 ℃,芹菜类蔬菜白天温度控制在22~24 ℃,夜间12~14 ℃,床土要保持湿润。当有50%的幼苗出土时,及时通风降温降湿,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晚12~15 ℃,芹菜类蔬菜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 ℃,夜间12~14 ℃,防止高温高湿形成高脚苗。

1.2苗期管理

幼苗怕晒强光,秋季白天要在薄膜上覆盖遮阳网,冬春季白天要掀开薄膜上覆盖的草帘等保温材料保温增光。分苗前5 d,适当延长通风时间,降低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锻炼幼苗,促进根系的生长,土壤保持见干见湿。保持床土见干见湿,调节方法为通风、透光、撒干细土、松土和浇水等。一般在间苗(一叶一心期)或分苗后进行,用0.1%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茄果类蔬菜一般进行2次分苗,瓜类和叶菜类一般只间苗不分苗。第1次是在幼苗有二叶一心期进行,苗距4 cm左右,如果间苗则为3 cm左右;第2次是在幼苗四叶一心期进行,苗距8~10 cm,最好移入营养钵中。分苗后适当遮荫,提高温湿度,白天控温25~28 ℃,夜晚15~18 ℃,芹菜类蔬菜白天温度22~24 ℃,夜间12~14 ℃,保持土壤湿润;活棵后再降温控湿,白天20~25 ℃,夜晚12~15 ℃,芹菜类蔬菜白天温度20~22 ℃,夜间12~14 ℃。同时,增加通风降低湿度,保持土壤见干见湿[1-2]。定植前10~15 d,进行低温锻炼,夜间低温控制在10~12 ℃,以幼苗不冻害为宜,同时控制浇水,加强通风,降低土壤湿度,促进根系的生长。

2病虫害防治

大棚蔬菜苗期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等;常见的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金针虫、蚜虫等。为了尽可能地少施或不施农药而培育出优质稳产的无公害蔬菜壮苗,必须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3-4]。

2.1农业防治

一是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黄瓜可选用津杂、津研、津春、津优系列品种;冬瓜可采用大青皮、小青皮等。二是合理实行翻耕、轮作、间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以压低病原菌及虫口数量,减少初侵染源。三是实行高畦栽培,大棚内一般土壤湿度较大,土壤含水量高,容易发生多种病害。四是合理调节大棚温度、湿度和光照,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性,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对保护地内的黄瓜霜霉病、角斑病可采用通过调节温、湿度进行有效防治。五是采用55 ℃温水处理种子10~15 min,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或25.0%瑞毒霉0.3%药量拌种,防治种子带菌的枯萎病、炭疽病等病害。六是采用营养钵(方)育苗,以无病土作营养土,定植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可减轻枯萎病、猝倒病发生;育苗、定植时及时拔除、严格淘汰病株。七是采用嫁接育苗。黄瓜用云南黑籽南瓜或南砧一号作砧木进行嫁接,可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减轻疫病的发生;西瓜采用西葫芦嫁接栽培可有效防治枯萎病。八是药剂处理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20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2~3次。用福尔马林50 mL/m2对水2~4 kg喷洒床土,后用薄膜覆盖2~3 d后,晾晒7~8 d再育苗,可有效防治枯萎病、疫病。

2.2物理防治

一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止土壤病菌传到植株上,减少植株发病;二是挂银灰色膜条可有效趋避蚜,减少蚜虫的危害和病毒病的发生;三是应用防虫网,早春和秋季进行蔬菜育苗时,播种后在育苗畦上覆盖40~45目的银灰色或白色纱网,可杜绝蚜虫接触菜苗,减轻蚜虫危害,控制蔬菜病毒病;四是黄板诱虫,利用有翅蚜、飞虱等害虫对黄色的趋性,把废旧木板涂上黄色,再涂上1层10号机油与少量黄油调匀的粘油,插在行间,略高于植株,可诱杀蚜虫。一般大棚放置粘虫板(25 cm×15 cm)450块/hm2,即可有效诱杀蚜虫等害虫。

2.3化学防治

加强田间病虫害的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化学药剂可单用、混用,并注意交替使用,以减少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注意施药的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发病前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安全型)15 kg/hm2熏烟,密闭苗床棚室杀菌,做好预防工作。霜霉病可采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雷多米尔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等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用3次。疫病可选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新万生600倍液,或雷多米尔6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下转第165页)

(上接第163页)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每隔7~10 d喷1次,连用3次。猝倒病可选用9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30%恶霉灵水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水喷雾。立枯病可选用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 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利可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疫霉灵(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等进行防治。

蛴螬类、蝼蛄类和金针虫可选用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800倍液灌根,做苗床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或50%辛硫磷乳油1.5 kg/hm2拌细土750 kg,均匀撒于土表再翻入土内,也可在虫害危害期用90%敌百虫原药1 kg/hm2加饵料100 kg配成毒饵诱杀,也可用黑光灯在20:00—22:00诱杀。蚜虫可用洗衣粉、尿素、水按0.2∶0.1∶100.0的比例搅拌混合,用溶液900~1 200 kg/hm2,对受害植株连喷2~3次,灭虫施肥一举两得。或用辣椒加水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洒或把桃叶加水浸泡一昼夜,加少量生石灰过滤后喷洒,或把烟草磨成细粉,加少量生石灰撒施,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70%艾美乐1 500倍液,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0%烟碱乳油杀虫剂500~1 000倍液,或3.2%苦参菊酯喷雾防治;也可用22%敌敌畏烟剂7.5 kg/hm2密闭熏烟。喷药选择晴天进行,喷后可撒一些草木灰,以降低土壤湿度,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施药时应注意喷施幼苗的嫩茎部位和苗床发病中心。

3参考文献

[1] 张冰,王浩,刘留建.早春大棚菜苗期如何管[J].北京农业,2007(3):6.

[2] 石国基.大棚茄果类蔬菜的苗期管理[J].农家科技,2006(3):8.

第8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山区;高山蔬菜;发展

张溪乡是永嘉县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全镇面积80多km2,有18个行政村,1.1万人口。水田面积约154 hm2,山园面积约67 hm2,海拔高度200~700 m。一年四季分明,水质洁净,空气新鲜,无工业“三废”污染。独特的气候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高山蔬菜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几年来,张溪乡几个村生产的茄子、辣椒、黄瓜等,由于品质佳,其产品销往到本县的县城及温州市区等,深受市区居民的欢迎。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张溪乡的蔬菜生产还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为此,笔者对张溪乡当前的蔬菜生产现状和今后发展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认为张溪乡发展高山蔬菜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生态优势,其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1 张溪乡当前蔬菜生产现状

张溪乡的高山蔬菜从21世纪初才开始种植,开始迟,发展慢,加之地处永嘉北部的高山上,科技信息落后,交通运输条件差,再加上当时乡、村干部对发展高山蔬菜认识不足,超前思路性不强。因此,高山蔬菜生产一直处于自发状态,种植面积小,发展慢。到2008年初,在乡、村领导的重视下,才开始有了起色,从当时种植面积的20~27 hm2,发展到现在的80多hm2,品种也由原来的叶菜改为现在的黄瓜、茄子、辣椒等经济效益高的品种。

2 发展高山蔬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基础设施投资少,基础条件差

张溪乡地处山区,交通不发达,工业基础差,至今没有一家像样的大的工业企业,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地方财政困难。到目前完止,一些村的交通、通讯等基本条件都还很差。因此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很少,适合种植高山蔬菜的农田、山园,由于水利设施差,配套设施不足,抗灾能力很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一些村,由于生产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仍然是“生产靠天,运输靠肩”的原始生产方式。因此,严重制约了高山蔬菜的发展。

2.2 没有形成生产规模,流通渠道窄

张溪乡的高山蔬菜虽经乡、村级领导的重视,目前还是处于一个自发状态,高山蔬菜生产仍然停留在农户自己种植、自己销售的分散经营状态:95%以上的农户,可以说100%农户的田地都是自己耕种,没有形成规模种植;在种植品种上,由于农户分散种植,品种多而乱,且落后,主要品种不突出,流通渠道窄,形成不了市场优势。加之农民对蔬菜市场行情难预测,因此在高山蔬菜的生产上,发展慢,难成气势。

2.3 菜农文化基础差,栽培与管理技术落后

在张溪乡,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高山蔬菜的种植主力是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的文化基础,不用说高中程度,初中毕业的也不多,有好多还是大字不识一个。这样的文化知识水平,现代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他们很难学到,也不知道怎样去学,故现代的科技知识在他们中很难推广开来,特别是蔬菜生产管理中的病虫害防治这个关键技术环节,很难得到有效科学地推广。在调查中发现,80%的人不知道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近65%的人当蔬菜发生病虫害时,不知道选用什么农药好,60%的人连病虫害的识别都不会。

文化知识基础差,信息落后,加上乡里没有专职从事蔬菜生产的技术干部,致使在各个村从事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人员少之又少,可以说没有,因此先进的蔬菜科技成果在这里很难得到推广应用,许多新品种、新的管理技术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这种文化知识及现代信息的落后,致使菜农的商品意识差,劳动生产力不高,生产管理不当,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上不去。

2.4 社会化程度低,没有带头企业

到目前为止,张溪乡没有蔬菜产业协会,也没有蔬菜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因此在高山蔬菜种植上,90%以上的菜农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了解市场行情,60%的人可以听取别人意见,只有3%的人会通过媒体了解市场行情。因此蔬菜销售主要靠菜农自己运到集市上去销售。乡里没有一个牵动能力较强的企业来帮助农民做好产前的计划安排,良种引进,科技信息提供;产中技术指导,技术运用推广;产后加工、销售等工作。至今乡里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也没有一支较有实力的蔬菜贩销队伍,因此就没有形成有知名度的当地高山蔬菜品牌。故多数高山上的蔬菜都是自找销路,严重制约了高山蔬菜的发展。

3 发展高山蔬菜的对策与思考

3.1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发展高山蔬菜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生产周期短、风险小的“短、平、快”项目。因此,县、乡级政府应当把发展高山蔬菜作为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来抓。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战略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贫困山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极低,需要政府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信息引导、技术辅导及产销宣传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发展高山蔬菜列入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当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改善生产条件,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在资金上,一方面要向县、乡政府争取支持,这是主渠道,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农户、乡村企业多投资、投工、投劳,来抓好高山蔬菜基地的基础建设,主要是道路水利和大棚的修建,如果有条件可建设微灌和滴灌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当蔬菜种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进先进的蔬菜保鲜、加工、包装等技术,来加快山区高山蔬菜的产业化进程。

3.2 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组织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要实现高山蔬菜的规模种植,种出有品牌的高山蔬菜,必须要科学种植,必须要有科学技术。在目前情况下,开展技术培训是最有效的办法。组织现有乡、村级农技干部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健全高山蔬菜技术推广的网络。通过培训后,尽可能使乡里有1~3名专职技术人员,来指导全乡各村的蔬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应针对高山蔬菜发展趋势,建立专家组,对高山蔬菜的生产、销售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指导,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能够在各村“安家落户”。同时要积极组织对菜农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从目前情况来看,乡里的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在初步调查中发现,近几年来,只有15%的菜农参加过蔬菜种植方面的培训,85%的人从来没参加过培训,有80%的人非常想参加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的培训,尤其需要一些现场“手把手”式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和商品意识,提高蔬菜的种植技术,提高水肥管理的水平,掌握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使高山蔬菜在质和量上都产生大的飞跃,使高山蔬菜产生高的经济效益。

3.3 抓好四项工作,科学防治病虫害

高山蔬菜同平原蔬菜一样,发展到一定面积后,病虫害的发生也同样增多。从这几年张溪乡高山蔬菜种植来看,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等。茄子有灰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烟粉虱、红蜘蛛及茶黄螨等[1]。辣椒有灰霉病、炭疽病、疫病及斜纹夜蛾等病虫害。

由于蔬菜生长季节短,一年茬数多,加之病虫发生种类多,交叉危害重,若没有一套科学的防治策略和专职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对病虫害的防治很难到位,要么是治不好、治不牢;要么是农药使用量超标,导致蔬菜上农药残留量高。

因此,在对高山蔬菜病虫害防治上,一要做到引进抗病虫害、产量高、品质佳的蔬菜品种。二是做好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高山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三是做好高山蔬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在防治上做到“有的放矢”,不乱打药。四是科学用药,在对高山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上,尽量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确保蔬菜质量及市民的食用安全。

只有做好了上述4项工作,生产出来的高山蔬菜才是优质的、放心的、无公害的,是居民喜欢的农产品。

3.4 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

张溪乡同其他山区一样,山地资源丰富,开发高山蔬菜具有很大的潜力。按照“规模化、园艺化、专业化、科技化”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上,一是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合理规划”的原则进一步来规划好高山蔬菜的种植面积,努力建设成高产高效蔬菜生产基地;二是积极抓好集中布局、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等工作,大力提高基地生产的水平和档次;三是建成生产能力强、档次高、抗灾能力强的高山蔬菜基地,使基地的高山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向市民提供;四是要加强蔬菜市场研究,系统调查现有的市场,分析未来走势,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营销策略和销售渠道研究,及时调整产销布局。

高山蔬菜的销售是影响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山蔬菜发展上规模后,必须做好招引外地客户来经销的工作,使地里收获的蔬菜能及时运出去、销售掉。同时积极组织和培育以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高山蔬菜运销队伍,提高蔬菜的运销能力。尽量创造条件在当地建立小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拓展高山蔬菜的市场销售。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建立高山蔬菜产销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当地农民信箱等多种渠道,提高产销信息的现代化水平。

3.5 推进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为大规模发展打好基础

高山蔬菜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涉及到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因此必须要从现在开始,积极组建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探索完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和方法,建成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扶持和发展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利益一体化的蔬菜运销龙头企业,或吸引外地企业来与当地农民签定订单合同,使之成为联系基地农户和市场的桥梁。随着规模的发展,建立起“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化基地”等现代生产方式,提高高山蔬菜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及时为农民做好种子、肥料、技术、信息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同时还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搞活流通,引导农户逐步接纳大规模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摒弃小农意识,增强市场农业观念。

最后,注重品牌建设,兴办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要主攻防腐保鲜、贮藏、脱水深加工等项目。这样既可调节淡季旺季,缓和供求矛盾,又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品牌打响后,要及时搞好产品商标注册,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注重产品分级包装,提高产品档次;积极申报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努力培育成特色产业,形成拳头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是发展高山蔬菜的必由之路。

通过上述总结,笔者认为张溪乡的高山蔬菜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发展成为在温州市有一定规模的、上品牌、高效益的高山蔬菜基地。

第9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 大棚蔬菜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38-02

大棚蔬菜单产高、品质优、效益好,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旬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大棚蔬菜作为继苹果、畜牧之后又一富民强县支柱产业进行引导和扶持。通过采取行政推动、宣传鼓动、培训促动、扶持带动等措施,促进了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目前,全县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达到400多座,面积25.3hm2,菜农棚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

随着我县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病虫害的发生种类越来越多,危害程度愈来愈重。为此,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作以简要介绍。

一、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1.病虫害种类多。设施保护地内高湿弱光、温差大,利于病虫繁殖。病虫害生活周期缩短,世代增多,发生数量加大,易发,多发,重发。棚室中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CO2 浓度低、连作加重土壤盐渍化趋势明显,中毒、沤根、营养失衡等生理性病害常发,影响单株及群体长势,抗逆、抗病虫性下降。另外,栽培品种单一,不注意轮作倒茬,土传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流行。

2.发生规律复杂。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在棚室中发生规律均比露地条件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①越冬期缩短或无越冬期。冬、春季棚室内温度远高于棚室外面,加之蔬菜育苗和生产处于连续状态,寄主连年存在,使许多本应在冬季休眠越冬的病虫,其越冬期大为缩短,有的甚至无越冬期,终年发生。②初侵染源数量大。正是由于棚室内蔬菜病虫越冬期缩短或无越冬期,其初次侵染基数相对较露地大得多。③病菌再侵染次数和害虫发生代数增多。

3.传播蔓延快,危害严重。病原菌的孢子形成、萌发、侵染均需要相对充足的温、湿度条件。大棚内由于空气流通性小,湿度高,光照差,温度适宜,容易使病原菌侵入作物体内,并进行快速繁殖和传播危害,传播速度快、数量多,危害期长,危害重。

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以品种优化选育为核心,加强引种管理和检疫,做好种子选择、土壤(基质)处理和棚室周边环境治理,综合利用栽培管理措施、物理措施、化学农药以及生物制剂进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有机化学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最终达到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植物检疫。严禁盲目调、引种,防止瓜类黑星病、番茄溃疡病、黄瓜线虫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同时,严格植物检疫,保护非疫区农业生产安全,避免品种适应性的差异。

2.农业防治

2.1选育、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具有较强抗病虫、抗逆性的蔬菜品种。

2.2培育无病虫的壮苗 苗圃内应避免混栽,防止病虫互相传染。可采用营养方、营养钵、营养液等育苗。育苗床土(基质)要消毒。选用无病虫、发芽率高的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加强苗期肥水及环境管理,有条件的覆盖防虫网,达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

2.3科学有效管理 从播种开始直至蔬菜成熟收获,要根据季节和蔬菜生育期的不同,严格控温、控湿等栽培管理措施,掌握好通风口大小及放风时间。保持棚膜清洁,特别是冬季光照不足时要经常清扫温棚膜上的灰尘,草帘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使作物健壮生长,以减轻病害发生。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在水分管理上要干、湿结合。土壤和棚室内空气湿度均不宜过大,有条件的可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技术,地面浇水也要开沟灌溉,避免大水漫灌。肥料施用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不偏施氮肥,并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肥。中、后期管理上注意根据植株长势进行根外追肥,及时整枝,控制徒长,科学合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滥用、乱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2.4 高垄地膜覆盖栽培 大棚温室蔬菜宜采用高垄覆膜栽培,可以减少灌溉时根茎泡在水里,有效改善作物根际土壤通透性,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对茄子黄萎病、辣椒疫病、瓜类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同时,对冬季种植越冬反季节蔬菜而言,覆膜后可提高地温,有效促进植株生长。

2.5嫁接 嫁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而且对枯萎病、黄萎病等病害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还可有效提高蔬菜单产。黄瓜、西葫芦等采用嫁接技术对提高抗病能力和单产水平效果非常显著。

3.物理防治

3.1 高温闷棚 夏季高温季节,利用闲茬时期,扣严焖棚1~2周。利用太阳能使室内温度达到60℃以上,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和虫卵、线虫,对土壤起到消毒、除虫作用,减少土传病害发生,可有效预防枯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等土传病害。

3.2温汤浸种 以种子重量2~3倍的冷水预浸1h,再放入50~55℃的恒温水中浸种20~30min,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室温水冷却催芽或播种,可杀死多种病菌。

3.3设置防虫网 在蔬菜育苗或生长过程中设置防虫网,阻止害虫迁入温室,防虫、防病效果非常明显,设施大棚一般选择40目即可。

3.4 黄板、灯光诱杀害虫 用6×4长方形纸板,涂上黄漆再涂上1层机油,挂在棚室内,一般有效种植面积在667的大棚,悬挂30~40块,诱杀蚜虫、白粉虱效果好;设黑光灯诱杀小菜蛾成虫和地老虎成虫;室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对多种害虫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4.生物防治

4.1保护利用天敌 设施蔬菜生长环境相对封闭,为以虫治虫提供了有利条件。释放天敌昆虫,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如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用丽蚜小蜂防治室内白粉虱;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用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等。

4.2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杀螟杆菌、昆虫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座壳孢菌剂等可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害虫;常用的农用抗生素有农用链霉素,农抗120、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华光霉素、10%混合脂肪酸EW等。

5.化学防治

5.1合理用药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5.2科学用药 对症下药,适时、适量用药,交替用药,不可随意加减药剂使用配比,同一成份药剂不可叠加、连续用药,避免发生药害,延缓病虫抗、耐药性形成周期,提高防治效果。

5.3注意施药方法 设施蔬菜生产中防治病虫害常用喷雾的方法,要注意用药部位和喷药时间,比如,白粉虱在清晨有露水时活动迟缓,清晨喷药效果好;真菌性病害多数病菌聚集在叶背面。避免造成药液成流,特别是严冬阴雨(雪)天,会陡增棚室内的湿度,降低棚温,防治效果差,甚至加重病害。此时,可采用粉尘法、烟雾法、涂茎或沾花果等方法在封闭的设施内代替喷雾法,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控制农药残留。

5.4选用高效器械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建议选择高效器械,可以大幅减少用药量,省工节本,增强药剂防治效果,减少果蔬农药残留,减轻土壤农药污染,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