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新课标下的评价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标下的评价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标下的评价观

第1篇: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语言学科 初中英语课堂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43-01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让评价体现人文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

教学评价至为重要,其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包括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功能、性质、目的、过程、效果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通过评价可以从中获取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相关信息;可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可以引导教师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关注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重视学生的发展上来。[1]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的评价方式,忽视人文性,以测试为评价的惟一形式,注重对单纯的书面知识考查,重结果、重成绩,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2]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改进教师的英语教学。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路径

(一)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法。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策略,把全班学生分成九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小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集体的力量去竞争为目的。这样的评价,对于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与伙伴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很有效的。首先,要有目的地组织小组活动。其次,根据预定目标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最后,让学生运用评价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能力。

(二)鼓励性评价

鼓励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性、发展性能力的重要途径。言出自心,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些表扬和鼓励就会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3]也像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更热烈。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真情的碰撞,志趣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故而诸多名师都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剂。

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应该以鼓励为主,绝不伤害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种感激性的评价很可能因为老师的评价不当而伤害学生。

(三)分层评价

学生中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发现其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长处和积极性。每个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对他们的要求不是回答对一个问题就奖励,而是从各方面综合考虑评比。对于平时表现差的同学,针对他们的进步情况进行奖励。这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且以终结性评价的分数评定学生的成败,容易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不断的挫伤也容易使这些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4]对此,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其核心是让学生体味生命成长的过程和知识的力量。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及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强化了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教师也可以强烈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王巧玲,马树田.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校本策略[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02).

[2]伍光琴,王家年.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案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6).

第2篇: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36-01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十分关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并在学校教育中不断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标下,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和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掌握一项社会生存技能。本文就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分析。

一、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可选性和灵活性

新课标下,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可选性特点。同时,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是按照学分制进行的,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自己的高中学分,防止学生出现偏科、重视技术类或艺术类学科的现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综合性和基础性

新课标下,高中的学科有所整合和调整,为了使高中生能够适应目前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具有十分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如果要使学生能够扎实地学习基础课程,要就不断调整学科内容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将学科内容相近的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

3、均衡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到基本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体现出均衡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为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部分,设置了技术类和艺术类的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不合理

目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不合理的现象,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任课老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够成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同时,也未能接受正规的、系统的、专业的培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学到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新课标要求的实践、开放、先进等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2、教学评价趋于形式化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老师对教学质量和过程进行评价时,只是单方面的以教学成绩为主,没有很好地将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教学评价逐渐形式化。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教学评价的整体认识不够,没有真正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进而导致教学质量出现问题。

3、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主动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学校开设选修课和必须课,但是在选修课方面,学生的选课情况还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的,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新课标下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加强培养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为了解决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要加强培养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使老师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不断通过学习、深造、培训、参观、考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并通过不断接受和学习新知识,使老师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认真研读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掌握基本的教学重点和关键,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信息特点,合理组织教学方案,不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进而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第3篇: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美术教学

伴随着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领域中实施,对于我国小学教师来说是一种十分严峻的挑战,同样为小学教师带来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追求丰富的信息输出和非常活跃的的教学气氛,更应当追求高校教学,只有不断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才是教学的目的,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教育教学。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技能

在教学课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应选择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教材,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选择富有趣味和一定活跃性的教材。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体现出知识技能教学具体要求,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学生创造精神激发起来,发展学生对于美术实践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自身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美术素养,将创造性的精神激发以及创造出来,陶冶小学美术学生高尚审美的情操,进而塑造一个完美人格。我们不难看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总体目标是一个整体,实施目标过程中必须要应用材料,塑造美术知识素养,增加小学美术经验,提升学生小学美术实践能力等等都在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体系之中最为显著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小学生的人格、个性、情感以及兴趣等等都属于美术教学中隐形的目标,这些隐形目标很难实现,通常也更加容易被小学美术教师忽略。换而言之,小学生只有掌握了自身美术学习的技能,才能够有一定的创新和创造,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标改革主要提倡小学生实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小学生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因此,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课本之外的知识,因为有些知识需要讲解,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学习教材根本不能理解,如果小学生不能够对美术作品内涵以及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没有具备一些小学美术基础知识就一定不会对美术作品进行评论。因此,不管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面讲授多久,学生只有对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知识十分感兴趣,学生才能够做到有所收获, 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堂。

三、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想要将过去传统单一式的教学评论方式方法突破,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从全方位以及多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因就在于不同学生智力水平以及基础知识都是不同的,再加上有些客观性因素,过去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并不能够真正适应当前学生以及教育的发展,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将这一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善,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小学生来制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使得处于不同层次中的学生都能够有自身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施赏识性的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学习美术成绩和学习成果要给予肯定,用一种赏识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四、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

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想要对至今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想要改变小学生反复单调以及被动接收等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小学美术课堂之中,开展一个具有研究型的学习,要求小学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这已经成为了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以及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研究性学习最为根本的关键就是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致力于创设探究情境之中去,在美术教学欣赏课程之中采取一个研究性学习具体化的措施,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判断价值、解释作品、分析作品以及观察作品。小学美术教师不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学生身上,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自己欣赏美术作品,自行阅读美术作品,自己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采取正确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方法,小学美术教学不能够单纯看到小学美术课堂气氛怎么样,而是应该看学生有没有进入到了探究学习这一状态上,学生有没有去的良好学习的成果。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技能、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以及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霞.在观察中发现美,在体验中创造美――谈小学美术设计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32) .

第4篇: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关键词:方式转变 体现教材 培养方法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

3.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5、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多标准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树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对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句话: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个角度,多一幅美景;多一份情感,多一片天地。

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人是有差异的,如果按同样的要求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木桶理论从一个侧面讲也不利于人才的培育。多一个角度,多一幅美景。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多种智能,教师要有非此即彼的想法,不要以一概全,一棒子打死人。多一份情感,多一片天地。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2、明确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其显著的特点,即面向大众,承认差异。 面向大众。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标准应适合每一个学生,因而要改变唯一标准式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要求应是多层次的,方式应是可供选择的。

第5篇: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体育;田径教学

一、新课标对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影响

(一)要求田径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时刻树立“健康第一”的中心指导思想,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心理、身体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田径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学生体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中学体育田径教学要将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思想转变为“健康第一”教学思想,打破“技能论”和“体质论”独占田径教学的局面,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以“健康第一”为中心指导思想的田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调控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要求田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僵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以引导者、指导者、启发者、组织者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中的教学思想,而且还要将教学思想付诸实践,积极探寻有效教学方法,提高田径教学效果,实现田径教学目标。同时,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重视师生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完善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策略

(一)全面实施体育素质教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应当强化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田径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首先,田径教学应渗透体育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在田径运动项目中找到快乐和追求,从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其次,田径教学应加强身体素质教育。田径教学应重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通过田径运动教学锻炼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等基本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再次,田径教学应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倾向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在运动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如,教师可在跨栏障碍跑、长跑等项目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程对体育教学内容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为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了拓展空间。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从自身师资情况出发,结合当地可利用的体育资源,设计容纳多种项目、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以确保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根据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要求,田径教学项目应具备趣味性、生活性、娱乐性的特点,使教学项目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够作为休闲娱乐或终身体育锻炼项目。田径教学可将生活训练、野外生存、户外定向运动等纳入教学内容,着重于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此外,田径教学还应当体现地域性特色,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田径运动的生活气息。如,在北方平原地区,可将越野跑等有氧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南方多丘陵地区,可根据地形特点对学生进行攀爬、跳、跨越等项目教学。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标。

为此,田径教学要强调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弱化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在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可将健身跑分为匀速跑、定时跑、追逐跑、走跑交替、变相跑等;可将健身跳分为跨步跳、连续跳、原地跳、负重跳、助跑跳、障碍跳等;可将健身走分为侧交叉步走、直腿走、弓步走、前交叉步走、退步走、弹性步走等。通过将田径运动项目变换成不同的形式,增强运动练习的娱乐性,从而提高田径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下练习。

(四)实施多元化学习评价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应当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模式,不仅要了解学生体能状况和田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学生学习田径的效果。在学习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首先,在身体素质评价方面,教师要尤为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如800m长跑,学生甲在学习前后分别为4分25秒和3分50秒,而学生乙在学习前后分别为3分40秒和3分50秒,那么教师在评定成绩时要给予学生甲更高的评价,肯定甲的进步,并且要与学生乙进行沟通,找寻退步的原因。其次,在运动技能评价方面,教师既要考量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状态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给予学生评语式评价。通过学习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田径运动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学生在学习和测试中汲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

第6篇: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1.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主线,将小学音乐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本位,以审视音乐为核心,将小学音乐中高段理论知识与音乐实际活动相结合,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与优越性。所以小学音乐中高段的教学,要以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将音乐与其他文化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力结合,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从实质上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2.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整个课堂,教师以标准化、套路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主导着整个课堂,要求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要统一规范,教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效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音乐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新课标下的价值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满堂灌”和“一人行”的教学模式,要深化落实学生的发展观,改变传统沉闷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和整合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达成音乐知识教学的突破与创新。

3.转化教学主体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和能动性,忽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真正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无情扼杀在摇篮中。新课标变革后的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主体创新探索精神为教学本位,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和情绪波动,关注学生主体对音乐的自我感受,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小学中高段音乐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强调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下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构建富有音乐美感的课堂学习氛围。小学中高段音乐的教学,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运用音乐的手段挖掘、发展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能力。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感受力

小学音乐的学习是要通过音乐的柔和力和爆发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和感受力,就需要将学生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认知和联想。例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只要妈妈露笑脸》的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在家观察妈妈的表情变化,观察妈妈的笑容,在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妈妈笑容的美好,在课后可以鼓励学生把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首儿歌的认知度,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妈妈之间的情感交流。

2.构建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传播的途径不能仅仅依靠声音和听觉,教师要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就要将音乐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在音乐教与学的传递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和情境,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的转化。例如,在小学三年级《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民族舞蹈相结合,让学生在优美的舞蹈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动感的舞姿中体会音乐的灵动。以此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追求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7篇: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课堂提问

当前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课程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可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生物课堂提问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在许多实验区使用以来,由于新课程改革明显提出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堂的提问在生物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表面“繁荣”的提问现象,这些现象引发了我对新课标下对课堂提问的新一轮思考。

为进一步了解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陶志琼等翻译的《透视课堂》一书中的问题类型检测表,改编出以下课堂提问编码表,以观察记录教师提问的行为。

根据调查数据,当前我校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1)从提问的问题分类看,重视识记型的问题,轻视理解与评价型的问题。还有一些课堂提问与课程内容无关,仅仅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或提醒那些精力不集中的学生,例如“你为什么没有听课?”

(2)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来看,绝大多数问题学生仅凭记忆或照教材读就可以回答,20%的问题是让学生回答“是”与“否”、“有”与“无”等封闭性的问题。

(3)不能关注所有的学生。要么让举手的同学回答,要么故意让不举手或者是让那些没有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回答,更有甚者有5%的问题是教师先叫起一个同学然后再提问题。

(4)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普遍不足。有些老师能够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是由于师生地位不平等、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原因,使学生无法思考、讨论充分。

二、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一)问题的分析

对上述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发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识不足。

(2)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足,大部分停留在测试基础知识或维持课堂纪律方面。

(3)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效度不高,与新课标要求不大相符,课堂提问流于形式。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重新认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提问的功能

新课标提倡的提问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记忆理解程度,更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学习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然后探究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构建自己的生物知识结构。换句话说,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主要手段,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思考其意义和含义,通过这种方式把学习的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提问的出发点是建构一定的知识网络,不是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各种信息。因此说,新课标下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检测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2.提高问题的效度

提问前冷静地思考一下:学生是否愿意回答这些问题、学生的回答与教材叙述一致就表明学生理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如何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这样的问题充斥课堂,必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所谓的主体参与主动学习就会落空,这些问题就是效度很低的问题。那些纯粹为维持课堂秩序,与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没有关系的问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是毫无益处,教学中应该彻底摒弃。教师应该靠自身的知识修养、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而不是上课时挖苦式的反问或为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而提问。

3.优化提问的方式

目前新课标倡导的提问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直接”式发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进行叙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等。

3.2“引趣” 式发问:常用于新课开始,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DNA分子复制”前,可先设问:“你母亲是双眼皮,你也是双眼皮,为什么你与你母亲如此相似呢?”

3.3“比较”式发问: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等进行比较,分别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清晰掌握各自的本质。例如:“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光反应”与“暗反应”等有何异同?

3.4“连环”式发问:例如:在小结“X隐性遗传”时,可设计一系列问题提问:①什么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②哪些遗传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③为什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④为何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源来自于外婆家?⑤为什么是交叉遗传?

3.5“质疑”式发问:鼓励学生对教材或资料中的内容进行质疑,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6“诱发”式发问:教师先提出问题,接着便告诉学生答案,但问题与答案之间无显而易见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优化课堂提问的评价

新课标注重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的评价。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认为:通过评定人们的行为,能改变自我知觉,从而影响态度的改变。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的回答一个评价,但评价学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4.1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

4.2鼓励求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的”等结论。

4.3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学” 而不是教师“要我学”,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

第8篇: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启迪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地理是我市中考的考查科目,也是我省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中考和高考的成绩的高低将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如何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谈些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

实施新课标后的初中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一种要求和期望。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教学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要向同行学习,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学习,要向理念先进教学效果好的地区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素养为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动力。

二、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习热情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好学"、"乐学"是学生学习好的前提条件。而"好学"、"乐学"主要看学生是否对该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其它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教材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以它所提供的范例为情景形成某种基本的观念和思想,形成同一种观念和思想的范例有许多,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形成同样的观念可以选用不同的范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教材中的素材,只要能够促进观念的形成同时又适合教与学要求的任何素材都是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上降水和降水分布这节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黎、乌兰巴托、北京、新加坡、阿斯旺五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了解每一幅图的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再把这五个地点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观察这五地在空间的变化。这种把板图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很具实效性。我上《美国》这节课,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以人文形式体现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和地形特征的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想想看?"如果你到美国去旅游,在美国的哪些地方能欣赏到A地、B地、C地的自然风光?

活动二:"猜猜看?"如果你从美国的西部旧金山乘车到东部纽约去旅游,你能依次说出沿途经过的主要的地形区吗?

这是一个以旅游的形式,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这就吸引学生观察美国不同地方的景观,让学生从感官材料入手判断美国处所的温度带,根据对景观的观察,判断出美国各部分所处的地型区,并分析其地型特征。多媒体课件能把比较生硬的两个知识点以富有人文色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有机的结合一下板图,让学生亲自到黑板上填出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及地形特征,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知识点又能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

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在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启迪的学生思维不要怕出错不要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虽然是一个研究无极限,追求无至尽的课题,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就一定能够最大化地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第9篇:新课标下的评价观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教师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38-02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是从课程内容结构、课程目标到教育理念都与传统高中数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一线的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坚持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和多重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在新课标的学习中也要重新定位,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以下问题:

1.刻意强调学生的主观性,而忽视价值评价。数学课上,教师过分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有的多达几十种,事实上,有的方法巧妙,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过分制造答案的不唯一性;过分重视貌似热烈的问题讨论,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很重要。但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当适时的进行价值评价,正确处理学生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2.让学生过分自主,忽视教师的引导。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忽视教师作用和学生过分自主的现象,由于教师作用的丧失,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只在原地徘徊,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老师要拓宽他们的思路。总之,教师的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3.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高中知识则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如果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存在着知识的脱节的话,学习高中知识就会有一定的困难。

(1)部分应用知识要求降低。如:乘法公式只有两个(即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多项式相乘方面仅指一次式相乘,会影响到今后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初中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新课标不作要求,但高中要经常用到这两种方法;反证法:课标只要求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要求不高;但在高中遇到“至多”、“最多”、“至少”、“唯一”等字词的证明题,需要用反证法。

(2)知识衔接方面。例如: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都已不作要求,会影响到今后学数列的有关计算(往往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根式的运算明显淡化,如不加强根式运算,以后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会受到影响。初中没有“轨迹”概念,高中讲解析几何时会讲到,学生对有关求轨迹问题很困惑,有无从下手之感;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初中新课标不要求。

(3)知识删减问题。在新课标中,圆的垂径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被删去了,在高中必修2的解析几何中常常会用到;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初中不作要求,在高中有相切问题;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4.教学方法问题。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有新的教学方法,对以前的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修改。

(1)弱化了教材的地位。有的教师讲究片面超越教材,过多过早地补充内容,甚至偏离课本而大谈从网上下载资料,教学内容失去了支撑。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生活素材,大量增加乡土文化内容,片面删除了教材中反映现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先进科技成果的题材,把“生活世界观”作片面理解。

(2)为情景而设置情景。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 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但在情景设置时,不少教师情景设置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景只是作为课堂摆设,情景内容脱离实际,设置的形式呆板单一,情景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多媒体等。

此外,教师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部分教师没有灵活的处理教材,又对教材理解不透,甚至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方面的困难。如面对初中知识“十字相乘法”讲解问题,很多老师采取回避的态度,实际上可以采用数字游戏教学方法。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1.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此外,还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2.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作形象化处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此外,在一些图形题目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而且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间接地提高课堂效率。

3.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度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结束语

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新课标实施的情况下。教师要注意总结经验,同时还要用创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普遍基层老师的感慨。如何在新课标下运用新的理念,解决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真正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需我们不断努力地摸索出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只有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和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宋胜吉 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2]傅焕霞; 张鑫 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2期

[3]赵晔明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4期

[4]王国强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