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虫害防治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人工林 林分退化 修复
1 人工林退化林分现状类型
民乐县人工林退化林分面积为5852.2hm2,其中:生理过熟面积899.5hm2,立地条件、林带不合理、树种选择不当等原因形成面积4464hm2,病虫鼠害危害面积845hm2。
按林种分:防风固沙林5259.2hm2,农田防护林593.0hm2。
防风固沙林中,重度面积439.7hm2,中度面积2974.5hm2,轻度面积1845.0hm2。
农田防护林中,重度面积87.0hm2,中度面积290.0hm2,轻度面积216.0hm2。
民乐县林分退化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林地立地条件较差、灌水不足、病虫危害、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林分逐步衰退为残次林,林相败落,枝丫干枯,效益低下,防护功能下降。特别是北部滩沙区边缘、浅山沿山区等均有成片低效林,而90年代前后营造的农田林网和渠路林带缺条断带现象普遍,林木生长量趋于停止。
2 林分退化成因
2.1 退化原因
一是林带结构存在不合理性。防护林带林木配置大多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配置,这样对比三角形配置的林带,虽然栽植过程简单,但防护作用不明显。二是树种选择过于单一,病虫害严重。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我县多营造窄带防护林,选用杨树作为当地防护林的主要树种,由于树种单一,防护作用和抗病、虫能力不如混交林。三是民乐县地处内陆沙漠边缘,造林立地条件差,荒山荒滩造林难度大,成本高,但荒山荒滩的自然植被保存较好,实施封育效果优于人工造林。
四是林木过熟、衰老退化。五是管护经费严重不足,管护措施跟不上。
2.2 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个别地方存在片面强调林、渠、路相结合的办法,农田防护林带方向随着渠、路走,与主风方向平行,林带防风作用大大降低。加之近年来由于天气持续干旱,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随着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和土地管理项目的大力实施,现有的灌溉渠道大部分为原来的土渠改建成防渗漏的U型渠,致使过去林跟水走的沿路、沿渠栽植的防护林带因缺水而干枯死亡。二是由于民乐县气温低,降雨量少,造林立地条件差,适宜的树种较少,一般多选用耐寒、耐旱性强的树种。造林绿化基本采用杨树纯林模式,结构组成单一,致使杨树烂皮病、溃疡病、黄斑星天牛和食叶类害虫发生比较严重,受害树木轻则生长衰弱,重则整株干枯死亡,防护效能得不到发挥。三是民乐县处于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4℃,年降水量不足400mm,风大沙多,气候寒冷,所以造林难度较大,成活率偏低。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许多地方造林后必须经过几次补植才能达到要求,造林成本越来越高。四是我县现存的林带、片林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栽植的二白杨、沙枣等乔木树种,已进入成过熟林阶段,处于衰老期,失去了对外界伤害的抵抗能力,大部分林地林木已成“小老树”。特别是我县开发区部分机关农林场、旧国道227线、民南公路、民平公路、益民干渠、童子坝干渠等部分林地林木退化比较严重。五是目前国家对人工造林投资补助标准每亩乔木一般为200元,灌木120元,而我县营造防护林每亩造林费、整地费就200元,远远高出投资补助标准。加之工程建设又无专项管理、管护费用,导致工程管理和抚育管护工作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林率。
3 退化林分修复措施
3.1 造林修复
主要采取补植补造、人工更新造林和采伐造林进行修复。
(1)补植补造修复。对郁闭度低于0.2的中度退化林分,在林间空地选用同树种优质壮苗进行补植。补植后由专人进行看管,加强林地内病虫鼠兔害防治,适时采取修枝、定株、扩穴、除草等经营管理手段,逐步提高退化林分郁闭度。补植密度根据经营方向、现有株数和该类林分所处年龄阶段合理密度而定,补植后密度应达到该类林分合理密度的85%以上。
(2)人工更新造林。依据各更新造林小班的立地条件,遵循“适地、适树、适密度”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搞好更新造林设计。树种选择抗寒耐旱、抗风沙能力强、适应性强的树种,主要有杨类、青海云杉、祁连园柏、油松、樟子松、榆树、沙枣、沙棘、柠条、花棒、梭梭等。
(3)采伐造林。根据《森林法》的规定,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结合伐区作业设计,对采伐限额内的林木才能进行采伐。采伐方式有皆伐、间伐、择伐。
3.2 低效林改造修复
根据民乐县林分退化现状调查,低效林类型有低效纯林、树种不适林、病虫危害林、经营不当林、衰退过熟林。通过抚育、病虫害防治两种方式进行修复。
(1)抚育。改造对象为低效纯林、经营不当林及病虫危害林。抚育方法需要调整组成、密度或结构的林分,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可采取透光伐抚育;需要调整林木生长空间,扩大单株营养面积,促进林木生长的林分,可采用生长伐抚育或育林择伐;对病虫危害林通过彻底清除受害木和病源木,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可望恢复林分健康发育的低效林,可采取卫生抚育或育林择伐。主要采用修枝、割灌除草、抚育灌水等技术措施,以促进林木生长,增强生态防护功能。
(2)病虫害防治。改造对象为病虫危害林、衰退过熟林。森林病虫害是森林三大灾害之一,其发生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正确处理好预防和除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以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的战略性转移,把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林分修复工作的全过程。技术措施为:建立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体系,及时做好趋势预测预警,将森林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加强理论和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创新。
3.3 封禁修复
民乐县被列入甘肃省重点沙化土地监测范围,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进行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境内沙化土地总体上仍呈扩展趋势,因此,对沙化土地进行封禁修复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结合国家“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工程,重点对民乐县北部滩及东山地带进行封滩(沙)育林(草),通过设置人工围栏、警示标牌、封禁固定界碑和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等措施,杜绝人为破坏沙生植被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恢复天然植被,修复退化人工林,使林分退化和土地沙化势头得以有效控制,从而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减轻风沙对周边地区的危害,降低区域内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与强度。
参考文献:
[1]王莉萍.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林分退化成因分析及修复措施[J].《农业科学研究》,2010年.第31卷.第63页
二、在人员招聘上:
1、按照采供网络发展战略规划和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需要,本部门需编制21人。技术中心现有人员为17人,除我和陈强外,全是新来人员。从春节前开始,技术中心在行政中心的帮助下,发动各种关系联系招聘,先后联系和面试了52人次,新聘员工15人,还有3人仍在联系面试之中。
2、技术中心在行政中心的协助下,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了多次公司发展战略和采供网路的组织架构、工作制度的岗前学习和培训。还安排了新入员工学习公司《员工手册》和《华圣果业三农科技服务公司管理制度》,并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考试,经培训合格后,安排上岗。此外,还组织学习了与业务相关的《提高套袋苹果果面光洁度的措施和方案》、《苹果育果袋的质量与选择》和《苹果褐斑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一些果树管理技术,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很快熟悉了工作环境,进入各自的工作角色。
3、确定了基层技术员名单,基层技术员要填写《华圣网络公司基层技术员档案表》,已初步确定基层技术人员名单,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和培养计划与细则,拟定了《基层技术员管理细则》。
4、通过招聘工作,搭好了班子,充实了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实力,有利于半年工作总结格式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工作形势的需要。
三、编写周年月度苹果管理技术方案。
1、技术中心集思广益,先后按时完成并了《3-8月份陕北果园管理方案》6份,通过技术宣传单散发给基层果农,有力地促进了陕北苹果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华圣在陕北苹果产区的知名度。
2、为了规范指导技术,本部门还针对陕北的苹果生产现状,编写《花果管理方案》、《果园土肥水管理方案》、《果园病虫害防治方案》、《修剪方案》、《春季清园方案》等技术方案的编写工作。
3、为了提高技术中心人员的业务能力,组织学习了《提高套袋苹果果面光洁度的措施和方案》、《苹果育果袋的质量与选择》和《苹果褐斑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写出了心得和体会,提出了的工作思路。
4、修订了《XX版华圣苹果生产施肥技术方案》和《XX版华圣苹果生产病虫害防治方案》。
四、在“四县一区”服务区域内,和个总站通力合作,目前已初步建设了60个示范园。
1、讨论、修改、完善了《华圣陕北优质苹果示范园建设方案》,并开始付诸实施。
2、由于相关部门和各总站的高度重视,我们共收集了相关县志五本,有效销售经理半年工作总结填写了示范园档案中的相关气象资料和农业资料,保证了复杂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3、完成洛川、宜川、富县各20个有代表性、区域性的示范园。并在各总站和技术老师、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共同检查验收了示范园,剔除了一些不符合要求、在雹灾带上的初选园和配合不力的园主,基本符合公司标准,从而保证了前期示范园的一致性和严格性,有利于以后工作的进展。
4、对确定的示范园认真核实了相关资料,给示范园进行拍照,照片内容有示范园主、站长、业务经理及指导老师、园况等,形成一整套示范园的详细信息资料。建立了示范园档案,并和示范园主签订合作协议。
5、初步和当地果业管理局进行了沟通,为进一步搞好合作联建示范园奠定了基础。
6、开始编写《华圣苹果示范园指导规范(模式)》,并从五月份开始了示范果园管理的技术指导工作,仅7月份到示范园入园指导144场次。
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基层技术培训工作。
通过检查和督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建立和完善了基层的讲课模式,编写地税局上半年税收工作总结修订了《研发技术服务中心基层技术讲课规范(模式)》。
从四月份开始到现在,研发技术服务中心共讲课527场次。在讲课的同时,我们还配合相关人员做好了听课果农的登记建档(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或出生年月、住址、电话、邮编)。
此外,技术中心还配合在各总站的全员通气会上安排了大型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共进行12场次,听众超过3600人次。
六、全力以赴开展了农资销售的宣传促销工作。
1、从春季开始,技术中心配合运营中心完成了XX年农药的选定和订货工作,共完成9个农药厂家12种农药的筛选和合同的签订。
2、邀请余涛教授和王新林教授给员工讲课,传授产品推销技巧和农资销售形势分析。组织本部门员工就余涛和王新林两位教授的讲课心的进行了总结和交流。
3、编写了农资宣传资料,《华圣果业推荐农资产品一览表》、《4-7月份果园喷药施肥方案》等。组织技术员学习了《大生m-45在胶东地区的品牌成长历程》和《苹果育果袋的质量与选择》,写出了心得和体会,提出了的工作思路。
4、组织编写了《柔水通的标准示范演示模式》,在基层开展了大量的柔水通的现场演示和讲解,对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拉动,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农资促销工作。
5、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服务工作,截至现在我们共电话咨询646人次(含本部门),实地指导451场次。
6、为应对“半年一战,战必胜”、“要猛将,不要孬种”的六月份肥料销售攻坚战,在协助税务局稽查局上半年工作总结运营中心确定推广肥料后,认真学习和贯彻六月施肥与技术方案的讲课要求,在果业公司对本部门所有员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强化培训。编写了《六月份苹果用药施肥宣传方案》和《六月份施肥方案》技术宣传资料。通过这次强化培训和资料宣传、下乡讲课等,以及协助行政中心录制了宣传光碟。此外为保证按时超额完成既定任务,我们先后赶到洛川、宜川,对总站所有业务经理集中起来动员一次,为下一步肥料销售攻坚战注入了活力。完成了预期的销售任务,彰显了采购网络强大的宣传和促销优势。
7、针对现实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完成了《选用华圣农资与否的十个原因调查表》和《应用硕丰481和微补硼力的应用结果的调研报告》,不但详细分析了农资销售当中的优势和劣势,使下一步制定销售战略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为秋季施肥销售准备了一手资料,而且充分证明了硕丰481和微补硼力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优势,为华圣其他农资产品的销售做了很好的宣传。同时,继续通过技术服务,拉动农资销售,通过示范园用药用肥,解决了部分服务站肥料积压问题。
8、协助运营中心考察了山东、河北、天津、山西、河南和陕西15个肥料厂家,通过手续合法、产能保证、贴牌生产、既定配方、成本优化五项原则,确定了合作厂家,并设计出3种肥料包装袋和施肥说明初稿,以供选择。
9、制定了秋季施肥方案和XX年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案,为后期和明年更好地经营农资产品奠定了基础。
10、协助运营中心审核秋季推广肥料,核算施肥成本,编写袋皮施肥说明,审议保险公司上半年工作总结合同,制定秋季施肥运作方案,完成申请用款计划。
六、开展了员工营销和技术培训。
1、组织技术员统一学习了《苹果褐斑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高套袋苹果果面光洁度的有效措施》等,并结合自己的农技和农资推广工作,写出了心得和体会,提出了工作思路。
2、为了配合员工月度技术培训工作,我们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苹果月度管理技术讲课幻灯片。
3、在月底的全员通气例会上进行了《保花保果技术》、《疏花疏果技术》、《花后到套袋前喷药技术方案》和《苹果褐斑病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培训。
七、和政府合作,服务三农。
为了华圣果业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适应新形势,特聘延安市、洛川、黄陵、富县、宜川和延安宝塔区果业管理局10名高级技术顾问,为华圣发展出谋划策,献策献力。在各总站的协助下,与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宜川县果业局和富县果业局等达成初步协议,双方强强合作,今后在示范园建设、农民技术培训上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大家好!
我叫*,大专学历,现年**岁,199*年参加工作,200*年入党,200*年被聘为农业技术员。
我本是一个“只知埋头工作、一向与世无争”的基层农技员,今天我站在这里竞编竞岗,既是对我多年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一个检验,更是对我献身农技推广事业理想的一次考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业、热爱农民,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护在我身边的,都是辛勤的农技工作者,在他们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对农技推广工作有关了浓厚的感情,我公文易爱心文秘网立志要把“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作为毕生孜孜以求的事业,做一名优秀的农技员。96年高考结束,我毅然选择了农业院校,并参加了华农农学专业的进修。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至今已有六年。
我认为自己竞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岗位,我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我有专业优势,我毕业于农业院校,所学的是农学专业,干农技推广工作是我的正业,与“隔行如隔山”的门外汉相比,我专业对口,工作起来自然“如鱼得水”,我具有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必备的基础条件。
第二,我有实践经验,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我先后实践过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种作物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共计参与新品种试验示范30余项次、参与实施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余项次,其中:多项优质新品种、增产新技术和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积应用,多项项目课题通过了相关专家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践探索,使我对全市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都有了新的领悟和提高,让我积累了大量的农技推广和基层工作经验,并于2004年被评为全局先进工作者。我已基本具备了独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能力,即使在灾害频发的今年,我所负责指导的20个水稻科技示范户,仍然实现增产12.4%。
第三,我有年龄优势,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岁前后,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干事效率最高的时期。我将近而立之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头脑灵活,思想成熟,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完全有能力、更有精力从容应对。
第四,我有技能优势,一方面,在多年来的工作中,我养成了勤于学习的习惯,对新事物接受快、掌握好;另一方面,为了能与现代农技推广工作接轨,我自学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办公工具进行远程技术学习和信息交流;另外,我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基层工作期间,我先后数十次参加了局、乡镇和农技站等各级组织的各项农情调研和科技攻关活动,撰写了数十篇调研报告和技术文章,其中参与撰写的多篇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这些能力,对我今后推广农技、宣传农情、服务农民,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2017年部门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上半年,我部门在市公司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履行了工作职责,完成了工作任务。按照公司20xx年的工作要求和整体部署,我部门上半年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做好一切日常工作
1.做好公司年终考核工作
根据省店《关于印发********公司各单位20xx年年度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配合*****考核小组对市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20xx年度工作考核。市公司领导班子测评结束后,分两个考核工作小组对所辖县(市)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测评。考核结束后,在办公室同志的配合下,加班加点对各县(市)店民主测评结果和年度考核结果进行了认真、严格的汇总和统计,并将最终结果和其它考核材料及时保质上报省店。
2.严格按照《**********使用指纹考勤机的管理办法》文件要求,详细、认真地统计、汇总每月的考勤记录。在每月初我们对指纹考勤机上的考勤记录进行了汇总、统计,通知其它部门上报上月份的考勤,并据此编制了全公司工资变动事宜表。配合财务部人员编制了公司员工工资表,并将各部门员工工资单按人进行分割、发放到个人。
3.依据公司《绩效考核制度》要求,对公司全体员工158人进行了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束后,对考核结果进行了核算、汇总、公示,并依据上季度考核结果核算了下一季度全员绩效工资,进行了发放。
4.按照公司《关于*********工生日祝贺、住院探望、殡葬慰问等事项的礼仪规定》,今年公司继续执行为每位员工在生日时发放生日蛋糕一个。我部门提前将生日蛋糕卡准备好,并制作打印了生日蛋糕卡领取说明,在每季度末发放下季度生日的员工蛋糕卡。
5.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求做好职工158人的各项社会基本保险基数核对、调整工作。根据《关于申报20xx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做好在遍人员和聘用人员保险缴费基数调整工作。
6.核算五一员工福利、上半年绩效奖金。
二、配合省店做好上市尽职调查工作
根据省店《关于做好尽职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将文件转发并通知各****,2月18日至19日我店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到省店进行培训后开始紧张筹备上市调查工作,在办公室、财务部等公司各部门的有力配合下,加班加点办理,认真细致地做好各类报表的通知、填报、汇总工作,并于3月16日上午将全区材料报*****上市办。
三、员工学习培训工作
1.制定全员培训计划
为做好20xx年全员培训工作,制定实际有效的培训计划,首先对我司158人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并对收回的158份调查问卷分为三组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汇总,主要调查项目有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开展的培训项目及我店实际情况。随后根据省店培训需求调查要求,及时向各部门发放调查问卷,对店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个别访谈,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将个别访谈及座谈会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收回158份问卷进行了分析汇总,在战略层次、组织层次、员工个人层次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了20xx年度全员培训计划。
2.业务实操知识自主培训
根据20xx年度全员培训计划,为进一步做好豫浙战略合作连锁经营,学习******业务管理程序、销售方法等技术知识,我店选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一书作为*************全员培训教材,人手一本,各部门根据学习日程表利用每周二下午时间组织学习讨论,做到了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学习时间为20xx年2月14日至6月26日每周二下午,学习结束后每位干部员工都能结合课程内容,联系实际工作,思想深刻的写出学习心得。公司对干部、员工共137份学习心得进行筛选,选出优秀文章张贴展览,促进大家相互学习。
3.根据省店《关于组队参加*******业务技能大赛的通知》,结合以往我店选手竞赛成绩,选出**********两人参加全国业务技能大赛。
4.季度考核
我店每季度季度末月进行季度考试,20xx年上半年按计划对中层干部14人、员工123人进行了季度考试,考试内容为《******》一书。采用笔试形式,参考人员从所给考试题目中任选三道作答,题目均为开放式无标准答案,参考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写出个人见解。大部分干部、员工按考试要求认真作答并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公司对考核成绩进行了公示表扬。
5.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鉴定培训
根据省店《关于举办20xx年度********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班的通知》文件要求,及时通知各县店, 共有5人申报初级、5人申报中级、4人申报高级,5人申报技师,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申报出版物发行员初、中、高级的同志按时到达******参加培训考试,取得优异了成绩。
四、做好解聘员工的后续工作及新进人员手续
1.办理*****、*****、*****、*******辞职手续。
2.办理计划财务部试用人员*****、*****、*****辞职手续。
3.业务部于涵签订《试用期协议书》及试用期满办理聘用手续。
五、做好离、退休、内退员工的工作
1.春节前陪同公司领导慰问了公司的离休干部和原班子成员共6位老同志,向他们表达了春节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编制了离、退休、内退员工20xx年双节福利表,电话通知了每位离、退休、内退员工双节福利发放情况。向离、退休、内退员工共105人发放对联。
2.通知内退人员、停薪留职人员领取牡丹卡。
3.为因病逝世的退休职工******同志起草、打印了悼词,核算发放了死亡抚恤金和丧葬费,开据火化证明、骨灰存放证明。并到市殡仪馆进行了吊唁,慰问了其家属。随后及时到劳动局为该同志办理了各项保险的退保手续。
4.3月5日下午参加市老干局老干工作会议,认真听取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
5.20xx年上半年为*****、*****等***人办理退休手续。打印《退休审批表》,填写各类保险表格,人事局审批,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处审批,各类保险审批,养老金领取证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等手续。
6.做好20xx年度离休干部体检工作。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1.做好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绩效考核工作。
2.按计划实施员工培训工作。
3.扎实、细致地做好人力资源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4.做好住房公积金20xx年度基数调整,下半年汇缴工作。
5.按时办理下半年到龄人员的退休手续。
6.按省店要求继续做好上市筹备工作。
2017年部门半年工作总结一、确定技术中心今年工作重点、阶段工作、细化了月度工作,确定了工作考核方法,并对入司员工全年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对当前工作和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安排。
二、在人员招聘上:
1、按照采供网络发展战略规划和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需要,本部门需编制21人。技术中心现有人员为17人,除我和陈强外,全是新来人员。从春节前开始,技术中心在行政中心的帮助下,发动各种关系联系招聘,先后联系和面试了52人次,新聘员工15人,还有3人仍在联系面试之中。
2、技术中心在行政中心的协助下,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了多次公司发展战略和采供网路的组织架构、工作制度的岗前学习和培训。还安排了新入员工学习公司《员工手册》和《华圣果业三农科技服务公司管理制度》,并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考试,经培训合格后,安排上岗。此外,还组织学习了与业务相关的《提高套袋苹果果面光洁度的措施和方案》、《苹果育果袋的质量与选择》和《苹果褐斑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一些果树管理技术,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很快熟悉了工作环境,进入各自的工作角色。
3、确定了基层技术员名单,基层技术员要填写《华圣网络公司基层技术员档案表》,已初步确定基层技术人员名单,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和培养计划与细则,拟定了《基层技术员管理细则》。
4、通过招聘工作,搭好了班子,充实了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实力,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工作形势的需要。
三、编写周年月度苹果管理技术方案。
1、技术中心集思广益,先后按时完成并了《3-8月份陕北果园管理方案》6份,通过技术宣传单散发给基层果农,有力地促进了陕北苹果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华圣在陕北苹果产区的知名度。
2、为了规范指导技术,本部门还针对陕北的苹果生产现状,编写《花果管理方案》、《果园土肥水管理方案》、《果园病虫害防治方案》、《修剪方案》、《春季清园方案》等技术方案的编写工作。
3、为了提高技术中心人员的业务能力,组织学习了《提高套袋苹果果面光洁度的措施和方案》、《苹果育果袋的质量与选择》和《苹果褐斑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写出了心得和体会,提出了的工作思路。
4、修订了《XX版华圣苹果生产施肥技术方案》和《XX版华圣苹果生产病虫害防治方案》。
三、在“四县一区”服务区域内,和个总站通力合作,目前已初步建设了60个示范园。
1、讨论、修改、完善了《华圣陕北优质苹果示范园建设方案》,并开始付诸实施。
2、由于相关部门和各总站的高度重视,我们共收集了相关县志五本,有效填写了示范园档案中的相关气象资料和农业资料,保证了复杂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3、完成洛川、宜川、富县各20个有代表性、区域性的示范园。并在各总站和技术老师、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共同检查验收了示范园,剔除了一些不符合要求、在雹灾带上的初选园和配合不力的园主,基本符合公司标准,从而保证了前期示范园的一致性和严格性,有利于以后工作的进展。
4、对确定的示范园认真核实了相关资料,给示范园进行拍照,照片内容有示范园主、站长、业务经理及指导老师、园况等,形成一整套示范园的详细信息资料。建立了示范园档案,并和示范园主签订合作协议。
5、初步和当地果业管理局进行了沟通,为进一步搞好合作联建示范园奠定了基础。
6、开始编写《华圣苹果示范园指导规范(模式)》,并从五月份开始了示范果园管理的技术指导工作,仅7月份到示范园入园指导144场次。
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基层技术培训工作。
通过检查和督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建立和完善了基层的讲课模式,编写修订了《研发技术服务中心基层技术讲课规范(模式)》。
从四月份开始到现在,研发技术服务中心共讲课527场次。在讲课的同时,我们还配合相关人员做好了听课果农的登记建档(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或出生年月、住址、电话、邮编)。
此外,技术中心还配合在各总站的全员通气会上安排了大型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共进行12场次,听众超过3600人次。
五、全力以赴开展了农资销售的宣传促销工作。
1、从春季开始,技术中心配合运营中心完成了XX年农药的选定和订货工作,共完成9个农药厂家12种农药的筛选和合同的签订。
2、邀请余涛教授和王新林教授给员工讲课,传授产品推销技巧和农资销售形势分析。组织本部门员工就余涛和王新林两位教授的讲课心的进行了总结和交流。
3、编写了农资宣传资料,《华圣果业推荐农资产品一览表》、《4-7月份果园喷药施肥方案》等。组织技术员学习了《大生m-45在胶东地区的品牌成长历程》和《苹果育果袋的质量与选择》,写出了心得和体会,提出了的工作思路。
4、组织编写了《柔水通的标准示范演示模式》,在基层开展了大量的柔水通的现场演示和讲解,对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拉动,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农资促销工作。
5、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服务工作,截至现在我们共电话咨询646人次(含本部门),实地指导451场次。
6、为应对“半年一战,战必胜”、“要猛将,不要孬种”的六月份肥料销售攻坚战,在协助运营中心确定推广肥料后,认真学习和贯彻六月施肥与技术方案的讲课要求,在果业公司对本部门所有员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强化培训。编写了《六月份苹果用药施肥宣传方案》和《六月份施肥方案》技术宣传资料。通过这次强化培训和资料宣传、下乡讲课等,以及协助行政中心录制了宣传光碟。此外为保证按时超额完成既定任务,我们先后赶到洛川、宜川,对总站所有业务经理集中起来动员一次,为下一步肥料销售攻坚战注入了活力。完成了预期的销售任务,彰显了采购网络强大的宣传和促销优势。
7、针对现实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完成了《选用华圣农资与否的十个原因调查表》和《应用硕丰481和微补硼力的应用结果的调研报告》,不但详细分析了农资销售当中的优势和劣势,使下一步制定销售战略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为秋季施肥销售准备了一手资料,而且充分证明了硕丰481和微补硼力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优势,为华圣其他农资产品的销售做了很好的宣传。同时,继续通过技术服务,拉动农资销售,通过示范园用药用肥,解决了部分服务站肥料积压问题。
8、协助运营中心考察了山东、河北、天津、山西、河南和陕西15个肥料厂家,通过手续合法、产能保证、贴牌生产、既定配方、成本优化五项原则,确定了合作厂家,并设计出3种肥料包装袋和施肥说明初稿,以供选择。
9、制定了秋季施肥方案和XX年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案,为后期和明年更好地经营农资产品奠定了基础。
10、协助运营中心审核秋季推广肥料,核算施肥成本,编写袋皮施肥说明,审议合同,制定秋季施肥运作方案,完成申请用款计划。
六、开展了员工营销和技术培训。
1、组织技术员统一学习了《苹果褐斑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高套袋苹果果面光洁度的有效措施》等,并结合自己的农技和农资推广工作,写出了心得和体会,提出了工作思路。
2、为了配合员工月度技术培训工作,我们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苹果月度管理技术讲课幻灯片。
3、在月底的全员通气例会上进行了《保花保果技术》、《疏花疏果技术》、《花后到套袋前喷药技术方案》和《苹果褐斑病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培训。
七、和政府合作,服务三农。
为了华圣果业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适应新形势,特聘延安市、洛川、黄陵、富县、宜川和延安宝塔区果业管理局10名高级技术顾问,为华圣发展出谋划策,献策献力。在各总站的协助下,与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宜川县果业局和富县果业局等达成初步协议,双方强强合作,今后在示范园建设、农民技术培训上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年来,在市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工作大局,中心上下齐心协力,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科技咨询、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中心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
一、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工作重点,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一是编辑印发《**科技参考》4期。中心结合本地区产业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重点就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水平、趋势及影响,科技成果的应用,科技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科技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等通过《**科技参考》有针对性的进行报道,为政府、科技决策部门和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领导提供参考服务。二是为市政府化解金融危机提供决策参考服务。积极为市政府收集、整理国内发达城市所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关政策和措施资料,为我市政府部门科学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中心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服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市中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8个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和17个基础数据库,打造了一个区域性公共科技网络资源服务平台,拓展了服务空间,为加快区域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
三、发挥优势,开展特色科技服务。一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通过中心网站、中药科技创新服务、技术转移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各种信息23972条,为政府、企业、社会等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发挥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服务。利用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和技术服务,减少企业的创新市场风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济发展。先后为**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及个人提供了咨询和技术服务。其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2项、管理咨询18项、申报项目咨询20项、解决技术难题、科技成果登记及奖励咨询和科技项目查新服务80余项。取得了良好成绩;三是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三农工作。为加强科技服务三农服务工作,中心对科技服务“三农”专家库进行了更新和充实,扩大了“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队伍,拓展了服务领域,三农专家由原来的由60多人扩大到100人。先后组织三农专家深入**、**、**、**等县(区)村屯田间地头,针对***病防治、**优质高产栽培、**修剪、**病虫害防治、**改造技术等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全年共组织专家开展三农服务工作15次,发放技术资料1600多份,接受技术咨询250余人次。与此同时,为破解制约产业发展难题,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心积极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对***穿孔并**病进行课题攻关,其中由市科技局立项支持的**穿孔病防治试验,已通过专家验收,目前,正组织专家在**主产地**进行**病防治试验;四是积极开展培训服务,提高科技素质。中心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农民的科学素质等关键问题,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先后举办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监理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企业转型与升级管理研讨会”、“制造业设计仿真一体化解决方案”研讨会以及三农科技培训等共2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1000多人次。
四、认真组织企业参加“两会一周”活动。
中心利用“**科博会”、“**高交会”和“**科技活动周”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展览和项目对接洽谈,为企业技术需求项目牵线搭桥,使企业通过“两会一周”这一平台,既宣传了企业,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又实现了企业与名牌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集团技术项目洽谈对接,为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今年共组织4家企业的4个项目参加**科博会,并成功与**有色金属总院、**大学、**科技大学以及**中国公司和中国**工业集团、中国**总公司等进行了对接洽谈;组织22个企业的22个项目,参加深圳高交会;在市科技局的领导下,成功筹备了**届**科技活动周,组织了300多人、80多家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参加了展示展览及项目签约洽谈,高标准完成了市科技局委托我中心承办的“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任务,在全*评比中**市获得最佳组织奖,我中心获得地市组织一等奖。
五、大力加强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强广西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大对平台的推广宣传力度,与县科技局联合将平台的推广应用向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辐射,为县级政府部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对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今年举办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班2期,其中6月份在**县举办的培训班由县政府主办。共培训人员100多人次。全年接待用户300多个、读者1000多人次。先后到**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科技文献服务,发放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用户卡150多张。发展20多个会员单位。
六、加强科技项目工作,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中心为9家企业编制了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材料,为企业策划包装自治区、市科技计划项目、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共15项。对***仪器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进行了监理工作,指导3家企业开展项目验收工作。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花卉栽培》课程 考试模式 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高职教育现行考试制度受高等教育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其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难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尤其考试的反馈、促学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为了进一步深化园艺技术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改革,2010―2011年度课题组对《花卉栽培》课程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高职《花卉栽培》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目的背离教学目的,导致考试结果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因此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能力为目标。但以往教师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考试的知识、技术评价功能,[1]没有反馈、发现问题,考试就难以改进,并且将分数高低作为评选优秀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标准,使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结果难以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作用被扭曲和异化。[2]企业很难依据学习成绩挑选合格的岗位人才,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和高职办学声誉。
2.考试时间固定,技能考试效果不佳。
目前很多理论、技能考试安排在期末进行,园艺专业的工作任务随着季节更替不断变化,即使同一工作任务,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发生较大变化后,其技能考试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5月份的环境条件下,花卉发芽时间会长于在7月份环境温度下的时间,幼苗感病程度、壮苗培育效果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学期末进行技能考试,其结果不能体现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农时、教学进度调整考试时间,一方面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实现技能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时效性,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习、考核过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反馈、交流。
3.考试形式单一[3],技能考试所占比例不大。
高职教育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所强调的能力,是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环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采取专业化的、全方位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目前花卉栽培课程考试主要采取将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形式不够灵活,仅能从学生专业能力的层面评价,难以全面考查学生对资料的查阅、对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以及灵活应对行业变换、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已有所提高,但这种结构变化并没有在考试中反映出来,技能考试所占比例不大,虽然技能考试比例较大,但其考核项目相对较少,以偏概全,也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
4.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实用性不足、内容僵化。
很多高职教育课程的考试仍以结构化、原理化的知识考查为主,客观题多,材料分析题、任务设计题等主观题型少,对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不足。而且试题深度不够,内容僵化,考核题目多为共性的东西,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差异进行。考查范围限于教材中的条条框框,考前突击、按点答题即可获得高分,考试内容与本地区生产实践严重脱节。
5.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完善的考试制度。
考试评价标准不完善,由于评价主体多为任课老师,考核结果存在“感情分”,使得学生成绩仅在及格分以上拉开档次,违背了考试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考试对于需要逐个进行的技能考核,在考试组织、考题保密、评价教师安排等方面缺乏严格的制度和规范。
二、高职《花卉栽培》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内容
1.加强过程考核。
在考试的总体设计中,过程考核比例提高至60%,根据季节、教学进度、实训基地条件确定具体考试项目,使考试时间与不同生长季的园艺植物养护管理措施对接,并且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实现教、学双边互动;将专业基本素质考核作为考试的一个方面,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报告、课程出勤率及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定;运用期末终结性考核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学期末复习和总结,并及时改正过程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学习、考核、反思、认知深化、横向贯通,即经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学习过程,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
2.丰富考试形式。
综合运用论文、市场调研报告、口试、技能操作、理论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进行本课程的考查,提高学生的多种职业能力,如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1)运用论文或市场调研报告形式,学生需要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走访、实验等,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我管理、与人沟通、解决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能力。论文或报告要求不少于1500字,涉及花卉行业的发展的现状或探讨或某一花卉种类或品种的市场分析、应用前景等。
(2)增加口试,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面和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花卉及种子的识别,包括一二年生露地花卉、宿根花卉识别,球根花卉识别,水生花卉识别,室内盆栽花卉识别,等等。
(3)运用技能操作锻炼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进行考查。考核内容包括繁殖技术(扦插、嫁接等)和生产养护技术(育苗、盆土配制、上盆、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等方面。学生对技能的熟练程度占该技能操作总成绩的70%,团队协作能力占20%,应变能力占10%。
(4)应用理论考试在期末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能力。
3.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
基于能力本位考试观调整考试内容、确定考试重点。将具体教学、技能考试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及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保证技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减少过去纯记忆性的考试内容,增加对花卉及种子识别、花卉生产、繁殖、养护技术等技能考查比例。例如春季北方园艺企业主要进行花卉育苗及壮苗培育,可在这个季节,让学生到企业看、在课堂学、去校内基地考花卉育苗、壮苗培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强化典型教学内容及操作技术,使对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学、练、考都落到实处。
4.调整理论考试命题角度。
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调整理论考试的命题角度,增加对生产实践问题的分析、总结性命题,以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等命题方式,删减概念、填空等记忆性命题形式,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善考试制度。
规范论文、市场调研报告、口试、技能操作等形式的考核标准,杜绝“感情分”,维护考试的严肃性;对于操作类命题增加评分人数,计算平均分以减小赋分差异,维护考试的公正性;通过增加题签数量确保技能考试过程中无泄题现象;建立考试反馈机制,及时交流考试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指明教学方向。
三、考试模式改革实施效果
对09、10级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考试模式的逐步改革证明,本考试模式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其一,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与生产实际、行业现状衔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对行业现状及发展有更深切的体会,激发了学习兴趣。其二,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其三,学生资料的查阅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而且学会了对资料整理和应用,对园艺行业的了解不再囿于课堂。其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所增强。由于卷面成绩已经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学生为了得到好成绩,必须与同学、老师、行业专家交流,学习技术要点,沟通遇到的问题,表达个人的观点,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人际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玉莲,刘金华.基于职业技能的项目化考试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15-17.
[2]余心明.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考试模式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9,(9):26-27.
一、安哥拉农业投资环境与中国对安农业投资现状
(一)安哥拉农业投资环境
1. 农业自然资源丰富
安哥拉可耕地面积约3500万公顷,殖民时期耕地面积达850万公顷,现有耕地仅350万公顷,地域广大,土地肥沃,河流密布,且温光充足,雨水充沛,是世界上最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之一,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此外,安哥拉还有广阔的牧场,牧场及割草地2900万公顷,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生产。由于濒临大西洋,渔业资源丰富,安哥拉渔场自然条件良好,可全年作业。所以,无论是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还是渔业,还是农产品加工,安哥拉都具备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安哥拉发展农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首先,安哥拉本国粮油类作物严重供不应求,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急需发展农业生产填补国内供应不足;同时,安哥拉人口年均增长率2.9%,新生儿死亡率、预期寿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人口增长潜力较大,膳食结构不断优化,对粮食的需求还将刚性增长;另外,非洲中南部地区是全球粮食最紧缺的地区,周边国家对粮食需求数量巨大。此外,安哥拉是传统的牧业国家,但同其它非洲国家相比,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方式落后以及个体生产水平低等问题,所生产的畜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畜产品,因此迫切需要推动畜牧养殖业发展以增强国内市场供给。
3. 农业投资政策优惠
2002年2月实现和平后,安哥拉对恢复农业、消除贫困、实现粮食自给的愿望十分强烈,安哥拉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其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推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通过扩大对农业公共投资,恢复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开发农牧业资源,争取在2至3年内实现主要农产品自给。目前,通过国际援助来逐渐修复被毁坏的公路和铁路,修建水利工程,增加对工具、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农产品产量。
安哥拉政府制定了《私人投资基本法》、《私人投资促进法》和《私人投资税收和关税鼓励法》三项法律,根据这些法律,安哥拉政府给予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政府保证外国投资者对投资的所有权和自由支配权,并享受给予本国投资者一样的税收鼓励政策和必要便利。
农牧业是安哥拉政府鼓励外商开展投资的优先领域。对生产型项目的投资给予财政税收鼓励,如免除投资项目中购置不动产的转让税、从收益的第二年起,5年内减收工业税的50%、免除投资项目专用设备和原料的进口关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提供一定的优惠贷款,鼓励在水利系统管理、维修、农业发展方案的制订、农业机械化和技术指导、家禽养殖企业化、牛羊养殖等领域进行投资。对农村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是: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免征关税;前三年免征工业税;生产所得再投入时,免征所得税。投资额少于25万美元不被视为外国投资,投资额多于5000万美元,其特殊优惠条件可订立合同加以确定。
安哥拉已着手制定旨在实现农业发展的“农业发展基本法”、“土地法”、“林业法”等法律法规,鼓励私人投资。2000年5月,安哥拉政府通过了“2000-2001年农业生产纲要”,决心努力振兴农业经济。根据纲要,将在全国发展100万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实体和6000个中小型农业企业。政府将选派520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全国成立52个农业发展推广站,帮助农业企业发展生产。安哥拉政府2004年制定的《农村发展年度计划》用于发展农业和教育,该计划从2005年开始执行,5年一期,计划5年共投入2.09亿美元,通过农业贷款的形式向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资助农业的发展。该计划实施的第一年里资助了80万家庭,其中已有1.5万户开始受益,而且将逐渐增加资助的农户数量,最终达到150万户。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加大,每年花上亿元用于进口国外种子,无偿或有偿分配给农民,为农民提供生产要素,包括:锄头、斧头、锉刀、镰刀、水泵、发电机、碾磨机、耕畜、各类种子和肥料。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对农民进行资助。
(二)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现状
自1983年1月12日建交以来,中国和安哥拉政府友好合作关系持续发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农业合作稳步推进。尤其是安哥拉2002年内战结束以来,国内政局日趋稳定,从而也为海外企业创造了较为稳定的投资环境。中国除政府加大援助力度外,大型国有企业、农垦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私营企业也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农业是改善安哥拉人民生活和促进安哥拉国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抓住安哥拉农业恢复性发展的良好时机,利用自身在农业灌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成熟技术和经验,纷纷前往安哥拉开展农业投资。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安哥拉的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已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安哥拉政府的充分肯定,对安哥拉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树立起中国与安哥拉农业合作的良好形象。
1.双边合作基础良好
2002年安哥拉内战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安哥拉的战后重建,在石油、建筑、电信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推动中安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从安进口182.22亿美元,同比增长51.8%;向安出口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45.44%。中国与安哥拉双边贸易迅猛发展,经济合作进一步推进,安哥拉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年来,在农业领域,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安哥拉农业的支持力度。在加强原有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的同时,分别于2009年、2011年派出了高级农业专家组,协助安哥拉农业部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为安哥拉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另外,还加大了对安哥拉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提供巨额优惠贷款,改善生产条件,发展粮食生产,符合安哥拉的现实需求,得到了安哥拉政府的高度赞赏。安哥拉政府陆续出台了鼓励投资农业和欢迎外资来安开发农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为中安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 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技术领先,适应性好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农业发展上的成功对非洲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水稻、玉米、蔬菜、水产、畜禽等农业技术与应用方面,我国对安哥拉农业技术的整体比较优势明显,技术应用适应性强。例如,玉米是安哥拉主要粮食作物,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当地玉米生产以小农户为主,由于缺少品种、技术投入,玉米单产水平很低,增产潜力很大;中国在玉米生产上有较为先进的适宜小农户的技术,开展玉米技术合作与示范有较强的技术基础。此外,在安大多数中国公司都建有面积为几亩到几百亩大小不等的农场,进行农作物种植(以蔬菜为主),呈现出良好的技术适应性。
3. 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兴趣浓厚,开发效果明显
许多中国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对投资安哥拉农业充满信心,对农业开发前景十分看好。不少在安从事建筑等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开始投资农业,如中信建设正在规划设计,在马兰热和威热分别建设10000、5000公顷的农场,中水电筹划在Caxito开办农场;国内不少企业也前来安哥拉考察,2009年9月湖北种子集团、博林国际公司派出考察组,在安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已向安官方提交了项目报告书,拟在安哥拉建设2万公顷的农场①;新疆建设兵团在首都附近投资兴建了三个现代化农场,其中蔬菜种植已经成熟,已成为罗安达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水稻进入规模化种植阶段,正在开展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
由于安哥拉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气候资源好,运用中国成熟的农业管理经验和耕种技术,产量大幅度提高,加上目前安哥拉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物产短缺,一般农产品供不应求。因此,中国在安农业投资都获得较高回报率,安哥拉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投资高速增长对语言人才需求暴增,近几年国内学葡萄牙语(安哥拉官方语言)的本科生比建筑博士的薪酬还要高。
二、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缺乏有效保障
安哥拉相当部分地区交通设施很差,通行很困难,部分地区的地雷风险更加剧了对社会和经济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增长。尽管安哥拉境内水资源丰富,但水利设施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葡萄牙殖民时期修建的水利设施,内战期间惨遭破坏,基本不能使用。和平后修建的水利设施不仅数量少,也缺乏合理的维修、保养和使用,有效利用率不高。农耕地开垦后绝大多数未经整理或整理质量很差,种植过程中只用不养,地方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差,农耕地缺乏有效改造,农业生产缺乏有效保障和持续发展,只能靠天生产,遇旱、涝灾害就会造成严重减产。
(二)生产方式原始,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
安哥拉农业生产属于简单原始的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土地烧荒后进行耕作,多靠锄头和铲子,没有农业机械。播种采用撒播方式,没有田间管理。农业中用来耕作的役畜少,农机具非常缺乏,播种、种植、收获全部依靠人工。安哥拉农户种植使用的种子往往是自留或串换的地方老品种,长期不提纯复壮,混杂、退化严重,生产潜力逐年衰减,加之粗放栽培,产量不可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安哥拉基本不生产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主要依靠进口,不仅市场供应量少,而且价格十分昂贵。绝大多数农户买不到,也买不起化肥、农药,又没有积造、堆制、使用农家肥的习惯。因此,粮食生产中除农场和极少数农户使用少量肥料、农药外,基本不使用肥料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作物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限制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三)技术力量薄弱,农业生产缺乏技术支撑
安哥拉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使得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严重,却没有专门研究单位、科技人员对病、虫、草害进行针对性研究和预测预报,同时也严重缺少有效的化学防治药物和防治技术。农业生产实践中,根本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因此,病、虫和草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农业教育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少,缺少健全的推广机构,已设立的机构之间又缺乏合作与交流,很少对种植农户进行直接技术培训和示范。因此,农业种植者素质差,缺乏农作物栽培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指导,农业生产严重缺乏技术支撑。
(四)农业有效劳动力数量少,素质差
安哥拉18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65-70%,看起来似乎农业劳动力很丰富,但大量农民依附于石油产业,宁愿居住于大城市周边生存,也不愿到农村种地,造成有效劳动力数量缺乏,而且农民素质很低,40%-60%的农民是文盲,40岁以上的几乎都是文盲。农民对农业的基本生产技术知之甚少,在广大的农村,主要栽培农作物以木薯为主,农业生产基本上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例如玉米种植并不进行规范化生产,仅凭个人的经验,玉米种植的行距、株距用脚丈量。作物种植没有田间管理,对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只是依靠传统的经验,撒一些草木灰在上面,没有轮作、套种等概念。
(五)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华人在安哥拉投资农业,尤其是生产性开发,其人生安全、财产安全,是投资者最担心的事,何况生产中还要进行清除战乱留下的地雷等危险性工作和遭遇各种地方病魔的侵袭。尽管安哥拉政府不断完善该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但鉴于安哥拉国内贫富差距大、经济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安哥拉极具风险的投资环境一直是阻碍其吸引更多外资的一大障碍。再加上安哥拉国内局势不稳,极其容易滋生犯罪团伙猖獗发展的土壤,包括前不久从安哥拉押解回国的37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此外,由于文化差异,劳资冲突时有发生,危及中方人员安全。
三、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的对策建议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巨大。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地貌、气候、文化等差异巨大,在中国证明是成功的农业技术在其他国家并不一定就能成功,简单复制实不可取。农业投资既要考虑安哥拉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技术标准不能过于超前,但也要结合国际农业发展趋势适当超前,以引领该国农业技术发展,切实解决安哥拉的农业发展问题。
(一)定向育种,开展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
农作物育种受气候、地理、生态、种植技术等条件影响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优势。在所在国开展系统的品种筛选试验,进行育种技术研发,将当地经过长期物种进化和自然选择遗留下来的优异种质资源与我国的特异种质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创造出更适合所在环境的新品种。利用安哥拉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别在两国建立专业化的育种基地,运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和国内成熟的常规育种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研究,培育出适合安哥拉或两国兼用型的优质、高产、多抗农作物新品种。
同时,针对安哥拉国情,采取多种形式,对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劳动力进行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能;广泛开展优良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生产示范,改变目前传统的种植观念、种植方式、种植技术和种植行为,不断提高农作物总体生产水平;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二)农业生产资料开发
在安哥拉目前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十分严重,由于绝大多数生产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知道怎么防治和怎样进行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加上农业生产资料的奇缺和价格昂贵,因而生产者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造成粮食产量巨大损失,也限制了单产的提高,成为了阻碍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引进我国已有的符合环保要求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品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按照环保要求在安哥拉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生产安方农业所需产品,不仅有利于安哥拉农业的发展,也有利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②。
(三)农副产品加工合作
安哥拉不仅农产品品种多,而且有的农产品具有独特性。加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合作,不仅可延长农业生产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生产者收入,而且也可利用他们的独特产品满足我们国内需要和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可利用发展起来的农产品资源开发人类发展的必须产品。如安哥拉目前种植面积居第二、总产量居第一的木薯就是开发生物能源的好原料③。
(四)发展畜牧养殖业
根据安哥拉畜牧产品生产时间长、成本高、加工落后,价格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长期依赖进口满足国内需求等问题,在畜牧养殖业投资方面,可以进行种公牛养殖合作,通过引进世界优秀肉用和乳肉兼用牛波罗门、西门塔尔种公牛在安哥拉国内饲养并生产牛冷冻,解决发展肉牛产业种源短缺问题,并大力推广短期育肥技术,按肉牛育肥阶段营养需求实施补饲,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高温季节饲养管理,从而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其畜牧养殖业发展,增强市场供给。
(五)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园区
安哥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为我国在安哥拉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安哥拉土地肥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好,劳动力成本低廉,历史上是农产品出口国,其周边国家对粮食需求数量巨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非洲约有28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短缺,非洲常年粮食缺口在20%以上,年进口粮食耗资达80亿美元。因此,我国政府应抓住机遇,鼓励国内企业进入安哥拉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建立粮食、畜牧、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比较理性的切入点是购买或租用当地成熟的农场,建立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初级农产品转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完善的农产品产业链与商品流通机制,构建农产品种植、加工、养殖、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体系。
注释:
① 资料来源于中国援助安哥拉高级农业专家组调研报告。
*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最近,根据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关于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和市农业局组织了联合调研组,在市人大副主任彭群林带领下,先后到永修、瑞昌等七个县(市、区)深入到乡村对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听汇报,走访农民,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到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听取了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意见和要求,现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1、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设置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地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作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引导、扶持和服务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778个,参与人数达1.68万人。其中初中文化3200人,高中(中专)7260人,大专以上324人;年龄30岁以下820人,30-50岁10880人,50岁以上5100人;有初级职称的504人,中级职称32人,高级职称2人;党员占12%,团员5%。
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遍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一是从事优质粮、棉、油、果、桑、茶、中药材,花卉苗木笋用竹等种植类;二是从事核珍珠,特色鱼类、珍禽、鸡鸭、牛、羊、猪等养殖类;三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类;四是本地特色产品运销类。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连接农业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纽带,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进步,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方式
我市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它的成立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调查了解,全市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运作方式有三个方面(1)作为农民“自我联合、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各级党政的引导和扶持下,多数县、乡均建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协会基本做到“五有”即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章程、有资金。协会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和示范作用,把农户的生产和农产品的营销紧密的连接起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主心骨。修水县祥辉丝业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把农民自发组织的千禧蚕桑基地列为本企业原料基地,与协会订立了产销合同,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企业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急需的资金,春季种桑的化肥、农药都由企业投入,更加密切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关系,该县4个缫丝企业,带动了5万户农户种植了9.3万亩蚕桑,使得蚕桑产业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3)一部分农民大户,技术能手和营销能人领办,他们自发组织每人出资进行参股,生产和经营本地的土特产品,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品的热情,让农民从中增加了收入,得到实惠。
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其成效是:
(1)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为成员提供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服务,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如都昌县青虾合作社,成立于1998年初,现有团体社员5个,自然人社员110人,从单一青虾活鲜运销,发展到养殖,加工、运销、经营一体化的合作经济组织,2003年青虾养殖8万亩,年销售青虾3500吨,年产值达1.3亿元。又如九江县果业、苗木,蔬菜等流通协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
(2)能够通过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农副产品增值利润,如九江县港口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根据市场需求,因势利导,积极组织龙虾加工,全镇去年龙虾加工户达400多户,通过龙虾加工,户均增收2800元。
(3)能够通过集体购销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降低单位购销成本,减少交易费用,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低成本地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如九江县各类协会已在西安、兰州、北京、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设立了20多个直销窗口或营销网点,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安排专职销售人员30多名。
(4)比较注重品牌效应,着力培养和打造优势产品。星子县温泉西瓜大打“绿欢”牌,并从农经网上销售信息,使得西瓜供不应求,去年西瓜销售收入达350万元,九江县将本地优质产品都进行了品牌注册,大大提升了该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引导、扶持、服务下,近几年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较,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就全市县与县相比,发展也很不平衡。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思想认识有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在一些县、乡、村和部门的领导至今仍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概念,性质认识不清,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缺乏紧迫感。总体上讲有“三多三少”:官办的多,民办的少;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规模小的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少。
2、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的地位不明。农村现阶段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组织性,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对该组织在社会的认同,法人登记依法经营、资金筹措,税赋减免等方面缺乏法律依据。造成该组织经营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
3、专业合作组织技术力量单薄,人才缺乏。(会)社员来源仅是户与户之间交流,适应市场经济意识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及开拓性复合型人才缺乏,大多有着依赖性。
4、管理不够规范。大多没有章程,没有约束机制。就我市而言,还没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导向和扶持政策,工作中提要求多,具体可操作的硬办法少,以致各地发展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三、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急需要政府引导和支持农民,通过联合,走进市场,为了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尽快立法,确立其法律地位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之后,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要求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使其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出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在法律条文中要明确几点:(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农民互助合作经济性质的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其目的是从事经济活动;(2)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具有特殊的法人地位,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开展营利性经营活动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具备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不从事营利经营活动的专业协会,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3)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注册、税赋、融资、科技、信息等方面给予其更多的优惠和支持。
2、实行分类指导,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以对成员提供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销售加工环节的合作为重点,以维护成员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适时扶持处于萌芽状态的各类合作组织,使其发展壮大。一是鼓励农村能人牵头。主要是乡村干部、务工返乡青年和本土生意人。二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出于保证农产品质量、供货时间及时和数量大以及服务成本低等特点,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紧密产、加、销关系。三是支持农村推广机构领办,这类合作组织依托自身科技力量强,辐射作用大,但发展的关键是避免官办。在引导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时,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不动摇;一是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原则,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后,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影响生产经营自和家庭承包所有权。二是坚持自主自愿原则,即“入社自愿、退社自愿”。三是对内服务原则,对内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组织化和市场竞争力。四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原则,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紧紧围绕本地优势和农产品品牌效应,极力将优势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3、加强扶持,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的规模小,层次还比较低,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各方面的支持,为其迅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开办费,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以及优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奖励等。二是改善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服务。各级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信贷资金,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的资金。三是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产自销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业保险以及相关的技术培训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四是以奖代补,鼓励兴办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经济组织,按贡献比例对其进行以奖代补。
近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稳定增产,生猪养殖、食用菌、蜂蜜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为巩固和发展这种来之不易的好形势,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对全县的生猪、食用菌、养蜂产业化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生猪:全县有养猪户6122户,生猪饲养量15370头,存栏9640头,出栏5710头。其中:能繁母猪84头,种公猪34头。10头以上大户80户,50头以上4户。
2、食用菌:全县食用菌代料栽培75万袋,食用菌干品年产量160多吨,产值800多万元,食用菌生产是我县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其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0%。
3、养蜂:全县养蜂9761箱,养蜂大户67户。使养蜂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蜂蜜以质量好、营养丰富、无污染、药用价值高的特点迎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二、资源和区位优势
1生猪:猪肉是山区群众肉食消费的主要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群众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并且生猪养殖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三成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生猪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食用菌:我县森林覆盖率95%,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无任何污染,适宜发展食用菌生产,发展袋料食用菌栽培,可充分利用农作物挤秸秆、果树和林木枝丫、杂草等废弃物变废为宝,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增加了农业收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养蜂:一是我县位于亚热带和暖温气候交接处,植被繁茂,种类繁多,大宗蜜源植物和零星蜜源植物交替生长,花期及流蜜期长,一年当中就有八个月的花期,为蜜蜂越冬提供了蜜粉源。二是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高低差异大,形成许多小气候,蜜粉源植物分阴坡、阳坡、低山、中、高山先后交替开花,秦岭山区成为天然的蜜库。三是我县山大林深,地广人稀,农药、化肥用量少,为发展养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存在问题
(一)生猪:
1、规模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低。养猪户占农户的90%以上,但养猪大户仅占养殖户的 1 %。大多数农户仍在沿用传统的“吊架子”方式饲养,平均饲养周期10 个月左右,商品率仅占 30 %。
2、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的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不能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面对市场的变化,只能被动应付,一旦因为行情变化而亏损,便丧失了养猪的积极性。
3、疫病形势严峻,防控难度大。复杂多变的疫病形势与传统分散饲养方式,加之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给疫病防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会不同程度造成动物疫病风险增大,影响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
4是动物防疫体系亟待完善。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断层、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要求,使用无效苗的情况发生、防疫过程中免疫程序不到位、基层防疫员总体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5、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所限,我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加上市场行情和疫病等影响,母猪饲养量持续下降,自繁自养能力减小。而外调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成本和疫病传入可能增加。多年来,我县在生猪品种改良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因投资少,品种改良规模小,加之我县生猪饲养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疫病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二)食用菌
1、在资源保护上和利用上的片面性。栎类资源是传通的周期永续利用的资源,周期性合理采伐利用,有利于调动广大菌农保护栎类资源的积极性,过分强调,不允许周期采伐利用,只会挫伤菌农的积极性。
2、龙头加工企业少,缺乏专业市场的引导。
3、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县内现有规模生产的产品都属香菇类,品种单一,导致市场受限,难以满足多样性需要,一部分农户栽培技术不熟练,技术标准不一,导致同一菌种,质量差别却很大。
4、品牌意识差。产品质量好、包装不规范,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低,价格上不去。
(三)养蜂:
1、养殖技术落后,产量效益低。我县的中蜂生产以传统的老式圆桶为主,占整个蜂箱的70%以上,养殖方式具有较大的历史惯性,养殖技术落后,平均每箱产量5公斤,产值仅100元,产值只有新法饲养的1/4。中蜂活框新法饲养每箱产量15-20公斤,产值400元 左右,只占整个饲养比例的20-30%。
2、养蜂人员素质不高,家庭收入低下,影响了养蜂业的发展。我县养蜂人员中高中以上的人员只占调查总数的6%,养蜂人员素质低下,养蜂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很多养蜂人员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制作蜂箱、蜂具都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更谈不上进行养蜂技术的培训,从而影响了我县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3、蜂蜜掺杂使假,影响我区蜂蜜的品牌形象。
我县蜂蜜远近闻名,产量相对较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一些小商小贩和蜜农开始掺杂使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掺杂使假行为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我县蜂蜜的品牌形象。
四、发展建议
(一)生猪:
1、切实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组织领导。把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内容,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细化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重要作用。
2、加大对畜牧业生产投入力度。要把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和畜牧兽医技术部门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依托财政支农资金和涉农部门支农资金,搭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融资平台,确保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资金来源。
3、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高产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快速育肥技术。加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畜牧科技推广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强化科技支撑,强力推进畜牧业生产发展。
4、抓好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循环利用、标准化建设”的原则建立圈舍,大力推广绿色无污染养殖技术,努力改变传统养殖业脏、乱、差的状况。
5、强化网络信息,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一是建立健全畜牧业信息平台,利用乡、村信息网点,及时采集和畜牧业生产、销售信息。二是引导和支持养殖户积极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6、狠抓良种繁育工程,着力提高生产性能。重点扶持和奖励引进良种繁育的养殖户,在实现良种母猪饲养总量及仔猪生产总量满足县域需要的前提下,达到我县生猪饲养总量的扩张。
7、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抓防疫就是抓生产,就是抓公共卫生安全”的观念,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强化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食用菌:
1、重新认识和估价食用菌生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食用菌是真正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和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人均销量增加,市场潜力很大。二是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山区大量的栎类资源及清林丫材,为木类菌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源。三是有广大菌农积累的比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四是只要各级政府认识到位、加强领导、资金扶持、政策引导、服务跟上,把食用菌当作产业来开发,食用菌生产必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2、健全服务体系。食用菌生产涉及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要积极做好开发、科技公关、信息传递、技术培训与指导,真正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食用菌生产健康发展。
3、规范菌种生产程序,坚持食用菌质量标准。质检和农业部门要按照规范性的技术要求,抓好检查落实,保证菌种质量,为食用菌发展保驾护航。
4、合理利用资源。栎类资源丰富的地方,林业部门部门应按采伐周期有计划的批准菌农合理采伐利用,点种食用菌,提高木生菌品质量和效益,调动菌农保护林木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修林后的枝梗和木材加工后的木屑等农林废弃资源进行袋料生产,变废为宝实行生态良性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生态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5、开发利用名贵珍稀菌种。我县山地菌种资源丰富,在海拔800 -1200米 的松栎混交林是松茸、鸡油菌、牛肝菌、白灵菇和竹荪等珍贵菌种的适生区,这些菌类香味特殊、营养丰富、出口价值很高,应当积极开发利用,同时加以有效保护。
(三)养蜂:我县虽然有较好的自然资源,蜂蜜品质优良,养蜂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但也有许多突出的问题,要发展养蜂业,壮大养蜂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科学规划,加强培训,强化领导,增加投入,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独具特色的蜂蜜品牌,促进养蜂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是按照《畜牧法》,加强养蜂业的领导,做好全县养蜂业的各种规划、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养蜂人员的技术培训、养蜂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二是强化养蜂协会职能。养蜂协会由专业人员和养蜂大户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养蜂的技术交流,增强养蜂业生产的科学化,减少和杜绝养蜂业生产的盲目性,促进养蜂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养蜂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在人才培训上,要有计划的轮训和培训,利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强化养蜂技术人员和蜂农的培训,提高养蜂技术人员和养蜂农户的素质,提高其饲养、生产、加工、销售的技术水平,造就一批既懂得养蜂技术,又懂得经济管理的新世纪养蜂业人才,促进我县养蜂业的大发展。
3、建立示范样板户和示范场,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在全县养蜂比较多、开展比较好、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选择一定的农户,大力培植示范户、示范场,在“专”字上做文章,以点促面,通过示范户和示范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蜂改良技术。养蜂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部农户掌握四季管理技术,特别是冬季补饲、春季奖饲、过箱操作、养群蜂养大群夺高产的养蜂技术,60%以上农户掌握基本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我县养蜂业的全面发展。
4、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开发。我县林草覆盖率高,植物品种繁多,药材品种齐全,境内无任何污染,空气洁净,生态环境保护好,蜜粉源植物丰富,适合养蜂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发展无污染的养蜂业基地,努力生产绿色蜂蜜产品,培育蜂业产品基地,培育蜂业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加强品牌开发,树立本地的特色品牌,加大蜂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开展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花粉、蜂毒和蜂胶的开发,大打我县绿色品牌,强化品牌保护意识,做到以开发促发展。
5、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市场监管。一是强化外来蜂种引进的管理。二是密切与工商、公安和质量监督部门的配合,加强蜂产品市场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检测和准入制度,净化我县蜂产品市场,杜绝假冒伪劣蜂产品,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蜂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农户发展养蜂制作蜂箱所需木材,林业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大力支持,给予适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