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 合理化建议 对策
“卷烟上水平”是新时期加快烟草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是行业新的重大变革,将对系统资源配置、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等产生全方位的重大影响,这种重大影响将会增加企业管理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大管理的幅度或深度。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改善企业管理现状,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重要性
合理化建议制度又称为奖励建议制度,改善提案制度,创造性思考制度。企业内员工发现现行办事手续、工作方法、工具、设备等,有改善的地方而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或构思,称为“提案”或 “建议”。公司选择优良且有效的提案加以实施,给予提案者适当的奖励,这种有系统地处理员工提案的方法,就被称为“改善提案制度”。
广大员工是企业管理的主力军,各岗位各司其职,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需要改进员工是最清楚的,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励员工向管理层多提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活动是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载体,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补充。合理化建议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与经营实践最直接、最密切联系的特点,是一项最基本的员工创新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促进员工的岗位学习,岗位创新;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员工聪明才智。
除了稳定队伍、统一思想、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企业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用正确的方法激励员工全身心参与到企业管理与经营中去,调动广大员工创新务实,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要做好这些工作,只有不断加强对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管理,务实有效地实施和完善合理化建议活动,才能充分体现“人才就在身边”的管理理念,才能使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真正做到服务于企业。
二、合理化建议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永州烟草自2011年开展合理化建议以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征集、评审、奖励、实施、考核机制,征集建议涵盖了基础管理、烟叶生产、客户服务、专卖行政、企业文化、节能减排和健康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全员参与度不断提升。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㈠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有部分单位、部门缺乏大局意识,没有把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提高到深化企业管理的高度,忽视了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潜在效益,存在“厌倦”情绪。如长期依靠考核来推动此项工作,最终可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㈡活动全员参与度不够。表现在一些单位、部门宣传力度不大,目的不明确.阶段性较强,热一阵冷一阵,发展不均衡,没有多想办法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员工不知如何建议,从何处下手。
㈢合理化建议质量不高。表现在有些单位、部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益的“广种薄收”现象,对这项工作有“应付”思想,到头来只能使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
㈣合理化建议实施难。合理化建议重在实施,再好的建议,不尽快组织实施也是毫无意义的。对已经确定采纳的合理化建议,由于客观原因束之高阁者有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便草率收兵亦有之。三、加强企业合理化活动管理的几点对策
㈠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使活动进入制度化轨道
建立健全合理化建议活动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合理化建议流程,逐步完善征集-评审-实施-推广循环闭合,加强过程控制,使合理化建议活动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成立有公司领导参与的合理化建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合理化建议管理工作机制,审定合理化建议的采用及评选结果,审定年度奖励计划,并确定奖励项目、金额。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合理化建议的采用和实施。下发合理化建议活动实施方案,对流程、奖励、考核进行规范,使合理化建议工作得到各单位、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常态化工作。
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员工从身边最基础的工作出发,针对看到、想到的改善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对评审通过的优秀建议落实责任部门,通过专项课题攻关,使想法、看法能够快速转化成现实、成果,并在全市进行推广,逐步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企业管理持续改进。
㈡规范合理化建议征集的范围和预期效果
员工所提合理化建议应结合烟草实际,围绕“卷烟上水平”的总体战略任务,要实用、管用和好用,可涉及“两烟”生产经营以及基础管理的方方面面,不设定范围,无大小之分,只要有利于工作改进,有利于永州烟草发展,均可提报。合理化建议着重解决工作流程、工作方式方法、降本增效、效率提升、人员素质、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提建议应做到“内容精炼,通俗易懂,措施得力,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结合烟草当前工作任务,合理化建议就着重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1、烟叶工作更加精准。围绕“产量、质量、特色”这个重点,加强对烟叶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2、卷烟营销更加精准。从“精确预测、精准投放、精细管理、精诚服务”四个方面去下功夫。
3、专卖管理更加精准。加强内部监管和市场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秩序。
4、基础管理更加精细。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产利用率为目标,以优化资产配置为重点,以预算管理为内控主线,严格控制单箱费用和物流成本,将企业生产经营中各项工作具体化、规范化、标准化,并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落实措施,把每项工作抓细、抓实、抓深。
㈢评选、实施过程控制要做到及时、有效
合理化建议活动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合理化建议的参与率、采纳率、实施率和贡献率。合理化建议活动不能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和效果,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合理化建议的开展重在管理,贵在坚持。如果管理不到位,活动开展就成为一句空话。管理好关键环节,活动的开展才得以受控,才能确保活动的深入开展。首先,要抓好征集评审。对所征集的合理化建议,应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建议的可行性,活动中要引导员工正确的提建议,分清意见与建议的区别,把好源头质量关,使合理化建议由意见型向建议型转变,确保建议的先进性、可行性。其次,要注重评审的及时性。定期召开合理化建议评审会议,对近期建议进行公开评审,及时兑现奖励;对采纳的合理化建议采取 “派单实施”、“自主管理”的措施,及时“派单”到具体单位、部门组织实施。对小改革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应本着“迅速落实到位”的原则,由实施部门自定方案,及时进行落实。对于创造型、研究型的合理化建议,可转化为研究课题,结合系统开展科技创新、对标课题小组活动等工作,成立课题攻关小组进行攻关实施。
㈣营造浓厚的舆论,提升全员参与度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工作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精神文化世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涨。虽然,我国对于群众文化建设非常的重视,并且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发展成绩,但是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涨的文化需求还存在着巨大差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需要积极的找寻有效的措施,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增添新的生命力,保障群众文化工作质量,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需求。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群众文化工作具有的内涵阐述
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是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展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工作落实的本质就是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对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进行弘扬,全面的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传递正能量。服务宗旨在于引导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社会主义文化,并且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和谐性,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需要全面的呈现新文化发展观,以新文化发展观为基础,开展多元化、内容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不仅需要具备教育和引导作用,并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能够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谐和融合的特点,这也是促进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必然需求。应用艺术之美去感染广大群众,熏陶广大群众,最大限度的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的特征
群众文化活动所处的环境在于民间,可以说是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认同,并且自发组织的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多为娱乐、体育活动,也包含一些艺术、摄影活动。这些群众文化活动都是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的,没有功利性的目的。文化活动内容人民群众容易接受和理解,使得优秀的文化可以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有效的传播。群众文化工作落实需要具有针对性、基层性,可以使得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文化活动范围要非常的广泛,不能只是针对少部分人群。文化活动的开展还会受到区域人文特色的影响,重点在于能够体现我国人民群众向上、乐观的生活理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就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1]。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要求
(一)把握目标,明确定位
群众文化工作建设工作人员在对文化活动进行策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目标,对文化活动开展进行准确定位。文化活动开展是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工作人员对文化活动进行周密、精心安排,促使群众的精神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现阶段,最受人们所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应当为广场文化活动,这是时代不断发展、公益设施不断完善所产生的新型文化活动,需要对广场文化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我国群众综合素质提升。让群众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严格把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目标,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满足各阶层群众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追求也在不断上涨,不仅需求越来越为急迫,而且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只有对群众精神世界的实际需求有充分了解,才能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要点,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的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策划。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2]。
(三)拓展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完善文化广场
广场舞是我国广场文化的代表,从广场文化繁荣发展的形式中可以看出,广场文化在我国群众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不能局限在某一种形式范围内,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扩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空间。将企业文化、老年文化等众多文化进行良好融合,形成影响范围广泛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广场文化具有的代表性,进一步促进我国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对群众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和完善。并且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文化活动基础设施进行保养和维护,一旦发现其中有不良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修缮,避免安全事故产生,或者对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阻碍。政府部门需要对文化活动开展进行保驾护航,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将其具有的重要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四)突出群众文化活动主题
在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过程中,文化工作建设人员需要明确主题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如果在群众文化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与活动主题发生偏离,那么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也就不能取得预期性的成效,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也是非常失败的。在整体的策划方案上,必须要使得主题非常鲜明、突出,彰显出个体和意义,利用群众文化活动将主题深入到群众之中,使得群众的情感世界可以发生冲击,使得文化可以真真正正的走入群众。
四、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使得我国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满足群众精神世界的足球。群众文化工作建设人员需要积极找寻以往群众文化策划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明确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内涵和特点所在,有针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策划。将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文化可以真正的走入群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对接企业文化开发课程内容,不等于照搬、照抄企业文化,重在将企业文化科学合理地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开发要在由体育场馆和学校共同搭建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职业文化素养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对接路径,解决好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的工作过程,并渗透在企业工作过程各个环节。对接企业文化开发课程内容,首先必须完成对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调研与分析。针对珠三角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的专业调研结果表明,为顺利实现“十二五”期间体育场馆产业的转型升级,体育场馆的主营业务除了体育本体产业,还涉及到新兴的体育服务产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营业务分别有:健身活动、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主题展览、文艺娱乐表演、物业租赁、体育赞助广告、体育主题酒店与饮食。与高职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专业相适应的职业岗位群可以界定为一线场地技术服务岗、一线场馆业务拓展岗、中高层场馆运营管理岗。《体育场馆公共关系》立足职业岗位群,在“校、协、企、局”四方联动下,按照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到学习情境设计的工作过程课程技术开发路线(如下图1所示)完成课程内容开发。
1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团队在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调研对象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了深圳大运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州体育馆、广州九龙湖高尔夫球会等典型体育场馆企业单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网络调查、召开实践研讨会等方法,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工作岗位群所涉及的公共关系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分析,界定出体育场馆所需要的建设、维系体育场馆公共关系的总体工作任务,包括体育场馆内外关系沟通、体育场馆推广策划、体育场馆品牌形象管理等三个典型的具体公关工作任务。以上调研对象均为体育场馆行业中的“领头羊”,也分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深圳大运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自强、责任、创新、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如广州体育馆的“体育场馆酒店式管理”的企业经营理念。广州九龙湖高尔夫球会的“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和诚信周到的服务让会员及球友充分享受荣耀和尊贵之感”。而体育场馆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塑造和传播组织良好道义形象的道德活动。在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公关员国家职业标准》中提出了八条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其中很重要两点即是“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公关工作的职业道德与代表性的体育场馆企业文化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体育场馆内外关系沟通、体育场馆推广策划、体育场馆品牌形象管理等三个典型公关工作任务实现了与体育场馆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2行动领域归纳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包括同类项合并等措施,将典型工作加以归纳形成能力领域,称之为行动领域。”①这里所指的能力领域应该是融合体育场馆公关工作能力、公关职业道德和体育场馆企业文化的有机体。课程团队与场馆企业一线员工、管理人员共同开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融合中级公关员职业资格,将上述三个典型的具体公关工作任务归纳为体育场馆内部员工关系沟通能力,体育场馆外部顾客、社区、新闻界关系沟通能力,体育场馆公关调研、策划、实施、评估能力,体育场馆组织形象识别(CIS)塑造能力等四大行动领域即能力领域,并把体育场馆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责任感、诚信服务渗透在行动领域中。
3学习领域转换
学习领域转换是课程设计从企业工作过渡到学校教学的转折点。课程团队遵循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的体育场馆内部员工关系沟通能力,体育场馆外部顾客、社区、新闻界关系沟通能力,体育场馆公关调研、策划、实施、评估能力,体育场馆组织形象识别(CIS)塑造能力转换为学习领域——《体育场馆公共关系》。课程的界定来源于体育场馆企业工作过程和企业文化,为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职业文化素养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习情境设计
确定典型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学习情境重在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真实的工作项目。课程团队按照“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现实的”、“有时间期限的”的原则,设计了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式学习情境:其一,以“公关工作对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公关沟通与协调,包括内部员工关系协调、外部顾客关系协调、外部社区关系协调、外部新闻界关系协调等四个子情境,与校外实训基地广州体育馆合作,开发了“广州体育馆公共关系现状调研”工作项目;其二,以“公关工作流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公关活动策划,包括公关调研、公关策划、公关实施与评估等三个子情境,与校内实训基地学院新体育馆合作,开发了“广州体职院新体育馆推广活动策划”工作项目;其三,以“组织形象识别CIS要素”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公关形象塑造,包括理念识别(MIS)策划、行为识别(BIS)策划、视觉识别(VIS)策划等三个子情境,与校外实训基地蓝鹏高尔夫俱乐部合作,开发了“蓝鹏高尔夫品牌形象策划”工作项目。学生完成三个工作项目即完成了课程学习。学习情境开发如图2所示。
对接企业文化的课程模式开发——“校、协、企、局”四方联动的真实公关项目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模式开发应当最大限度的为学生营造体验真实体育场馆企业文化的工作氛围,解决好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课程教学模式开发是课程设计的难点,主要涉及到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人力的分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场所的组合等主要问题。首先,在宏观层面上,立足体育场馆产业,在课程教学中落实本专业“校、协、企、局”四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四方合作育人;其次,在微观层面上,在课程的每一个学习情境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工作项目运作,按照接受任务、工作准备、积极行动、反思评估的“工作四步曲”,接受全真的工作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公关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1构建“校、协、企、局”四方联动的课程教学模式
1.1依托学校
对接体育场馆企业文化,以学生为中心,将广州市体育局和体育场馆协会、企事业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融入课堂,在校内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组织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具有可展示成果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实现“学习过程项目化、工作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效益化”。
1.2联动场馆企事单位
在广州市体育局的协调下,已经实现了与广州动感西关俱乐部、广州市蓝鹏高尔夫俱乐部、广州体育馆、天河体育场、汇景高尔夫俱乐部等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共享,部分工作项目成果还帮助以上体育场馆对内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联动场馆协会
2008年,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代表学院申请中国体育场馆协会会员,经审核通过,成为全国体育高职院校第一家入会成员。2011年6月,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由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牵头并联合全国几十家训练基地和行业体协,成立了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训练基地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训委),目前学院是其副主任单位。“中训委”将以其资源优、覆盖广、影响大的特点显示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力,为专业课程对接体育场馆的企业文化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1.4联动政府
以课程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直接主管机构——广州市体育局的体育产业处下属的体育产业促进会,充分发挥政府的信息协调、资源配置的职能,改变过去学校和体育场馆行业企业之间随机合作状态,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的合作关系。此外,由广州市体育局主办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组织关系沟通与协调、公关宣传策划等社会实践机会。
2教学实施主体的界定
在课程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学生是体验、认知企业文化,提升公关职业能力与素养的主体;另一方面,充分体现校企合作育人,由学校和企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中,学校专任教师是课程教学团队的主体,在企业文化教育中起到建设与传承作用。三大公共关系工作项目均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体育场馆企业管理人员、广东省公共关系学会专家)共同指导,以优秀体育场馆企业文化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系统化、开放式的全程学习指导与反馈。伴随着学习情境的复杂化,课程教学团队的主动参与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公关团队按照接受任务、工作准备、积极行动、反思评估的工作步骤开展每一个公关工作项目,在工作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公关工作对象、公关工作内容、公关工作手段、公关工作环境。其中,重复的是相对稳定的工作步骤,变化的相对动态的工作对象、内容、手段和环境,在重复与变化中不断提升的是学生经验层面和策略层面的公关职业能力和公关职业素养。
3教学方法的选择
由教学团队鼓励学生发挥自我优势,主动参与真实的工作项目,以“职业人”的身份体验企业文化,实施“教中学、学中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学生开展体育场馆企业工作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接受任务、工作准备、积极行动、反思评估的“工作四步曲”中,接受全真的工作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公关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具体包括:
3.1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学习法是最能体现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体育场馆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体育高职学生生性好动,易于接受形象性事物的特点,鼓励他们开展体验式学习。在接受每一项公关工作任务后,要求学生团队主动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通过讨论提出各种解决假设并验证其实施的可行性。
3.2协作式教学法
公关从业人员本身就要求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体育场馆公共关系》教学中,协作式学习法要求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采用“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的手段,把自己视为“职业人”,通过自己和自己讨论以及各个公关团队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展开团队之间的学习竞争与合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3案例教学法
公关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企业典型的案例,每一个公关教学案例都必须是陈述一个公关事实,展现若干公关问题,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通过组织公关案例研讨会,师生双方共同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提炼,借鉴公关工作的成功经验,总结公关工作的失败教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公关工作意识,进而用高效的公关工作方法去实施公关工作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体育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逻辑思维能力不够,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掌握一定的职业行为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教学实施场所的组合
按照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中场,场中校”的实践教学布局,实现校内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与校外体育场馆企事单位的密切联动,学校课堂与工作现场深度融合。体育场馆公共关系现状调研、体育场馆推广活动策划、体育场馆品牌形象策划、工作成果反馈、体育场馆公关工作综合见习等教学活动主要安排在校内外体育场馆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播报、公共关系工作研讨、公共关系工作成果宣讲等教学活动主要安排在校内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进行。此外,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由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广州市体育局主办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活动的推广策划和公关礼仪工作:如2009年亚洲田径锦标赛、2009年广州亚运会倒计时庆典、2010广州亚运会、2012年“丰田杯”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等,打破了课程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学习的持续和延伸,让学生有机会在相对复杂和庞大的工作平台上实践对体育场馆企业文化的认知,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提升了公关职业能力与公关职业素养。
对接企业文化的课程评价开发——发展式公关教学过程评价
对接企业文化的课程评价既要提升企业评价的地位又不能过分地倚重企业评价,要解决好教师“如何评”和学生“如何考”的问题。著名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在反思传统的描述、测量、判断等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代评价理论”,指出评价的功能应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①发展式教学过程评价旨在通过促进学生的发展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贯穿学生的平时出勤、工作表现及在体育场馆企业公关岗位综合见习的全过程。在每一个工作项目训练过程中,针对学生在每一个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中所展示的公关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定量、定性评价。
1评价主体
立足“校、协、企、局”四方联动模式,以体育场馆企业文化为纽带,开发以学生、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政府工作人员为中心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政府通过参与评价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协调、资源配置的职能,企业参与评价可完成对储备人才的企业文化培训,学生在评价中提升了公关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师在评价中提升了执教能力和企业文化素养,发展式教学过程评价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等四方受益,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开放互动性和平等协商性。
2评价内容
【关键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创新 作用分析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组织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在企业中开展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活动,战略性的管理在活动策划制定以及活动执行中都有针对性,进而实现高效性的组织活动。在目标支配下实际上就是对组织活动的创新。因此,下文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其在组织创新中的作用。
一、组织创新概述
(一)组织创新含义
组织创新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调整,是指当组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而对自身活动形式进行变更,以提升组织的生存能力。对组织进行创新主要从组织的实现的方式上入手,同时也是对组织中成员权、责以及利等关系的重塑。
(二)组织创新特点
第一,安排方面,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进行安排,组织的创新同时也是资源组合形式的创新;第二,社会联系方面,组织创新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组织之间的横向的联系变化,实现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目标以及经济实力的变化;第三,企业功能方面,组织创新最终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功能的完善,在企业发展中能够引进一些先进的元素,对企业发展框架进行调整,优化企业管理。从企业文化方面进行创新,以企业素质提升为目标,与人力资源部门相结合,在社会中树立企业发展中良好形象[1]。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上进行分析,首先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获取到推动企业发展的资源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在此环节中所指的开发就是人力资源对于人才的招聘。当战略人力资源招聘到合理的人选时,对员工进行内部职业规划,实现内部能力提升,并在企业专家指引下建立双通道职业生涯体系。于此同时,战略人力资源需要实现对员工的工作设计,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对实际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同时为了促进岗位之间的能力提升与工作创新,需要实现岗位轮换机制,以合作互助的形式存进岗位内部的沟通。实现组织创新,需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薪酬进行科学制定,在公平基础上,权衡个人与团队的薪酬规划,明确相应岗位报酬,实行可预期报酬。此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制,鼓励风险承担,提倡创新思想,充分利用企业组织活动中的信息反馈,对创新活动过程进行评估,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的目标导向。以上是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客观条件,与组织创新结合,实现组织知识资本积累,引导组织人员学习,创建创新氛围,进而实现组织创新[2]。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实现
(一)人力资源组织企业文化活动,实现组织创新
企业文化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组织创新,文化活动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来开展:第一,以部门为单位,开展知识竞赛;第二,以个人为单位,以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开展专题性的文化学习;第三,以团结企业部门,实现经济发展为目标,在企业中进行文化讨论。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向企业组织创新提升力量。而将战略人力资源引入其中,能够以企业发展目标为根基,建立新型的管理机制,组建优秀的员工团队,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团队建设相结合,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的有效结合。在此环节中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在企业中能够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此外,在组织文化创建中,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还能够在企业组织活动中树立人本思想,鼓励形式创新,思想创新以及行为创新[3]。
(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创新
企业中的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其实质是指,为了帮助企业实现某种目标,对企业中的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员工工作 能力以及工作出成果挂钩,是实现对员工评价的重要渠道,为企业组织活动提供依据。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通过对企业管理过程进行持续性的开发,进而使得企业能够达到一定的预期计划,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利益产出。绩效管理不是单一形式的管理,而是一循环式的动态过程,首先,在企业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之后,将目标分配给各个执行部门中,也就是将企业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并针对不同的部门制定绩效制度,在绩效管理循环下,实现企业各个部门与不同工作任务之间的绩效全过程管理。绩效管理在参与多项循环的活动管理中,能够与组织活动实现互动,通过人员管理中的经验,向组织创新提出合理性建议。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内容被扩充,充分实现组织创新,将员工的创新能力放在绩效管理中,实现对员工目标完成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实际的经济奖励来鼓励员工创新。创新形式绩效管理不仅要求员工的行为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还需要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4]。
四、结论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组织创新中作用越来越凸显,在组织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组织创新的特点以及内容进行论述,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实现策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在企业组织发展与创新活动各个阶段中,起到思想启迪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企业创新战略的制定,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蒋建武,赵曙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J].珞珈管理评论,2009,01.
[2]王朝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情境双元型创新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
关键词:交通行业文化;职业院校;社团文化
如今,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与高等院校一并为中国高速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社团活动也在职业院校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在众多的社团活动中,“专业型社团”是以与行业、专业相关的知识结构为背景,结合行业、企业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以实践探索为主要目的的学生组织。它依托学生社团这个载体来反映当下最前沿的文化现象。交通文化,本质上是组织文化,是交通行业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作为交通行业类的职业院校,如何用特有的交通行业文化引领交通类职业院校的社团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特有的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育人导向,主要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和制度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是长期形成、建立并被认可的一组群体文化。
社团文化是指学生团体在长期的精神财富活动中所创造的心理文化氛围和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活动的气候和物
理形态的学生社团的活动。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在教育指导下形成社会主流文化、社会风俗、习惯、规则、价值观等。
独特的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赖于一个由学生组织的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扩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社团文化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具体体现,是最独特的、最有影响力的社团活动的生命线之一。
二、传承交通行业文化是交通类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
交通文化是交通运输部门即行业的灵魂,是现代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实现快速发展中交通行业的重要精神支柱。交通运输行业从作为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角度来看,正是基于交通运输部门的交通文化的核心内涵。
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交通文化。用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凝聚全行业,使交通行业更加充满活力、不断开创交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交通职业院校作为科学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主要基地和培养高技能交通人才的摇篮,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传播和继承传统的交通文化,发展和创新先进的社会主义交通文化的重任。要保持在党引导交通文化的先进性,以便更好地反映交通职业学校的传统和特色,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交通文化,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三、交通行业文化和社团文化相互融合是职业交通院校校园
文化建设的创新和特色
新时期,交通文化是社会文明文化和交通运输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期交通运输行业人群丰富高尚的道德观念,辛
勤工作,无私奉献,造福人民的时代缩影。职业学校必须继承交通行业文化的先进性,建设具有交通特色和社会主体价值相匹配的社团文化。
1.建设富有交通文化的社团文化必须明确学生是社团文化建设的主体
学生不仅是社团文化的建设者,也是社团文化建设的受益者。社团文化建设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要紧紧地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的成长、发展和建设,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社团文化建设多提宝贵建议,促使学生在参与建设中不断成长。
“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这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共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社团活动作为学校隐性德育的途径,借助于交通行业文化的“润色”,“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等进行教育和熏陶,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特别是以专业为基础的社团活动,是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社团活动之一。以交通运输行业文化背景为依托,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知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体验职业魅力,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接受交通文化的新理念。例如,交通行业类的学校内,学生汽车美容俱乐部活动的实践经验,可以来自于汽车专业维修店的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企业及其相应的文化。与企业合作交流的社团活动既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专业知识文化,同时又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把相关的专业知识纳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在参观活动中增进企业员工和学生之间的了解,感受并接受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理念,增进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如,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以及优秀学生作品展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
2.建设富有交通文化的社团文化必须完善建设队伍
首先,创建一支强大高素质的社团干部队伍,它是职业院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加强社团队伍建设,需要建立严格的选择机制和完善的考核机制。同时必须关注社团干部培训的质量和对社会的影响。社团干部沟通技巧的提高,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社团干部服务意识的提高,保持优良的专业水平都是完善社团队伍建设的必要因素。
其次,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专业化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社团文化建设的核心。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1)加强自身专业文化素质提高,从思想上破除将学生社团活动当作一种重担的观念;(2)以专业指导为主,让社团实践活动办得更好、更专业、更有吸引力,真正起到锻炼学生,有益学生的目的;(3)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凝聚人气,提高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
3.建设富有交通文化的社团文化必须突出建设特色
将“社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引入社团文化建设当中。高职院校的社团文化不同于高等教育,要彰显自身的特色,就必须走社企合作之路,发挥优秀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首先,社团活动的场地建设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行业特点。其次,社团活动的内容是突出交通行业特色,弘扬交通文化底蕴。在社团文化建设中结合交通行业的自身特色和具体环境,科学定位,突出个性,要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潜能得以发挥。在参加社团多层次的文化活动中清楚地认识自身价值,实现自己的个人潜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活动中发挥能力、实现自我。
4.建设富有交通文化的社团文化必须优化建设环境
首先,在校内社团活动中心和校外活动基地精心设置与专业特点紧密结合的标语警句和交通行业内劳动模范的事迹,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良好的氛围。其次,注重社团名字的设计和日常活动策划。社团名字的设计和日常活动策划要充分融合交通文化,要尊重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现实,赋予社团活动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时代特点和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特色起步于专业优势对接班级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每天学习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体现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成果及特色的所在。作为班主任,要明确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设置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应有其原则。对于它的建设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它有独立的价值体现,即体现学生追求自主健康发展的价值。班级建设也不同于德育,它不仅仅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它的价值与内涵要比德育更为综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提倡学生体现自主、个性、合作等;班级建设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除了必要的管理外,其更核心的构成在于建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文化。只有在学生 “自己喜爱”、“自我认可”的大前提下,结合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在班主任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才会形成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二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项目:班级环境布置,班级文化标志(班旗、班徽、班歌、建班方针或口号等),班级人际关系,班级个性的形成等,这些内容每个班级都可根据本专业、本班实际进行增删。我们要汲取优秀班级文化设计的精髓,结合本校、本专业、本班特色着手设计。
在不同的职业学校,因不同的专业优势形成不同的班级特色。2011年我校“电气运行与控制”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两大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示范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成为我校的特色、专业优势资源,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时,考虑到了这些。而且我校近几年在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不断扩大、日趋成熟、硕果频出的大好形势下,又决定自2012级起推行所有学生全部被分在不同专业方向班中的全新举措,并邀约相关企业负责人为学生介绍企业特色和企业文化等。此举既为学生奠定了未来的就业基础,又给全体班主任以启示:在以就业为目的职业学校中,班级文化的建设离开企业文化如同缘木求鱼,既背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又与提前就业的学习目的南辕北辙。
企业文化是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活水之源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很好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它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但“企业文化”对于尚未接触企业的学生而言是完全陌生的。这个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概念,百度文库如此阐释:“企业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即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这个解释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既空泛又抽象。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又要求学生必须对企业文化从了解到接受,进而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作为班主任,我认为企业文化最终都是从员工身上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比如,SMC公司的“5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法给了许多企业以启示,他们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以“5S”管理法为基本素养,推出了“7S”管理法(“5S”再加上“安全”和“节约”)、“8S”管理法(“5S”加上“安全”和“节约”“学习”)。由此可以断定其后“9S”甚至更多管理法的推出都在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企业文化,即在企业中全体员工从价值观念、言谈举止、遵守规章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由概念可知,若要学生对企业文化从知晓到接受并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不取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就只能流于表面、走走形式、应付了事。
要使企业文化融入班级建设,首先必须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包含的多种文化,即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我认为,围绕这四种文化的建设如果脱离了企业文化就失去了职业学校的特色。
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集体中,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比如班规、公约、纪律等称为班级制度文化。这里我们可以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如仿照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设计的优秀“班级公约”,再融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或要求,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我是一个地铁供电准职业人,我将无愧于父母和老师的深恩;我是一个骨气如钢的人,我将不甘平庸,用求实进取改变人生;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将不怕苦累,用坚强的意志面对职场中的挫折;我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勤于动手,认真实训努力提高技能……”。制度文化意在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健康而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行为文化: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行为文化由于主要以班级活动来体现,在凸显不同主题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地举办,作为班主任只在关键时候引导一下即可。比如,校团委、学生科在不同的月份、节日要求开展的各种活动,其中活动策划、参与实施、现场布置、清洁卫生等,完全可以用企业开展活动的要求,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尝试“5S”要求,以此培养、提升他们的素养。我认为,班主任应针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一年级多抓、细管――“圈养”,以利于学生养成好的习惯,符合职业素养要求;二、三年级放手、督管――“放养”,总是“圈养”也会在无形中养成学生的惰性,事事依赖老师,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羁绊其走向成熟的脚步。当然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专业采用什么管理方法更适合,还在于班主任。
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我认为培养班级凝聚力,全班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是大前提。以我带的地铁供电20班为例,我对班级干部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树立大局意识:班荣我荣,班耻我耻,一切以班级利益为重。在统一了认识后,在班会上我实施了第二步:明确班级发展总目标(“优秀班集体”)和每个学生发展总目标(能否实现最理想的就业)以及各阶段目标。事实证明,让他们制定目标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因为目标可以激发、引导学生的动机和行为,只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才会有奋进的动力。我校有不少外省市学生,这些外省学生很多想去国家电网、京港地铁、各区县供电局等不错的企业或单位,他们很清楚只有靠自己的技能、成绩、在校表现、应变能力等,才能实现目标。所以,在上自习课时相当安静,大家都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成为二年级免查的班级。
物质文化:属于班级建设中一目了然的“硬件”,主要包括:教室的卫生状况、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一个集教育性、美观性与发展性为一体的班级环境布置,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生活和交际的良好场所,也能促进班级文化的有效形成。净化环境、美化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统观全局的慧眼,更需要调动班中文艺骨干、全体班委,并利用班会全班讨论对教室进行全方位设计。
范文一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切实做好节日庆祝活动,营造崇尚劳动、团结和谐、聚力发展的浓厚氛围,区总工会将组织全区工会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五一节系列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区庆五一系列活动要以五一同庆为主题,努力营造共建和谐、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唱响劳动创造幸福的主旋律。按照职工欢迎、广泛参与、社会互动、立足实效的要求,通过新颖的载体、丰富的活动、扎实的工作,让先进模范人物感到自豪、困难职工群体感到温暖,让广大职工群众振奋精神,展示风采,凝聚力量。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切实做好各级先进模范评选推荐工作。推荐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模范1人;推荐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0人;开展区级五一劳动奖状(章)、工人先锋号和金牌职工评选表彰工作,在全区营造弘扬先模精神、建设幸福东港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庆祝五一系列宣传活动。自四月中下旬开始,区总工会将在新东港、日照电视台和区总工会网站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集中宣传先模人物的事迹,宣传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五一庆祝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宣传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工会工作的热潮。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庆祝五一的有利时机,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把更多的镜头对准工人阶级,更多的版面、时段留给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更多的笔墨用在一线职工身上,进一步加大对工人阶级和先进模范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各级工会还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形式,努力在全社会掀起学先模、比贡献的热潮。
(三)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区总工会已于3月下旬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五一节庆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工会组织从4月中旬开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营造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各级工会组织要立足实际,以文化建设年活动开展为契机,深入推动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聚力发展的能动性。区总工会将会同区直机关工委、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共同举办东港区首届机关职工运动会、五一同庆职工文艺展演比赛;四月底举行全区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大会和职工文艺汇演等。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集中展示我区各行业优秀劳动者的风采,同时以富有朝气活力的文体活动烘托劳动光荣主旨和创业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区职工文化素质,激发广大职工推动幸福东港建设的热情。
(四)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以抓班组,提高管理水平;重教育,推进安全文化为主题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排查治理活动。切实做好推荐评比表彰区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班组)、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积极推进企业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丰富和活跃一线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级工会组织要抢抓文化建设年发展机遇,以一线职工作为服务对象,以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充分利用五一节庆活动载体,切实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成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职工书屋示范点,并以此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文化建设机制,搭建职工才艺展示平台,激发职工的创造力,组织开展职工文体活动。
三、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好庆祝五一系列活动,是我区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要按照区总工会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全区性的庆祝活动;另一方面,各镇街道总工会、高新区工委工会要结合实际,利用文化活动场地,举办大型节日庆祝活动,区有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积极争取支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动要面向一线职工群众,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二)突出主题,务求实效。各级工会在今年庆祝五一活动中要突出主题,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宣传广大劳动者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伟大作用和光辉业绩,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时代新风。同时,要将开展庆祝活动与开展工会维权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通过开展关爱职工尤其是为外来员工办好事实事的活动,扩大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为使庆祝五一职工群众系列活动及时、深入地向社会宣传、扩大影响,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共同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认真做好系列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做好总结,及时上报。各级工会在五一节前后,要把节日各项活动情况加以收集整理、做好总结,及时书面上报区总工会办公室。
范文二
一、活动题目:
《工会单位职工第一届健身登山比赛》
二、活动意义:
通过组织职工进行登山比赛,提高职工身体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前期准备:
由局工会办公室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整个活动的安全预防工作。各科室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中的摄影和后期的宣传工作,
四、活动所需物品:(办公室准备)
队旗:2面(规格1.2米X1.8米),每面队旗上印有局工会名称,分为男子队、女子队;参与人员每人一套运动服装;矿泉水:约8件,发放给参加本次活动的比赛人员和工作人员,人手一瓶;口哨(发令枪):1个。
五、活动时间:
11月上旬
六、活动路线:
望王山山底路口望王山(顶点)返回;
七、联络小组及工作人员组成:
比赛设立望王山山下和山顶上两个联络小组。山下小组由袁晓明等组成,山顶上的小组由**等组成。付雪梅主任负责裁判工作。何斌负责安全工作。
八、比赛办法:
比赛开始前,参赛人员列好队以后由每队队长对该队员的进行登记,听到比赛开始的命以后,参赛人员开始比赛,登上山顶以后到裁判员处报到,由裁判员做好登记,比赛结束后统一组织下山。
九、奖项设置:
比赛队伍分成男子组和女子组。比赛奖项分设:一、二、三等奖,分别发放证书。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十、活动安排:
8:00:参赛人员在望王山下集合,由每队队长带队,讲解登山注意事项;9:15:由队长带队把各自队伍领至望王山下起始点集合,由裁判长讲解活动规则,单位领导比赛前进行讲话并宣布比赛开始,放发令枪;9:30:比赛开始,直至活动结束。参赛的人员人数,由办公室于10月31日报单位领导,单位统一安排就餐(工作餐),比赛过程结束后,单位办公室组织集合。
十一、活动经费:
运动服装36套,每套1300元,共计361300=46800(元)
水8件,每件45元 ,共计845=360(元)
队旗2面,口哨,证书6个,共计800元
工作餐5桌,每桌600元,共计5600=3000(元)
共计经费50960元
注意事项:
1、参赛人员在比赛中须穿运动鞋或者球鞋,登山时注意途中安全;
2、比赛中提倡友谊、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3、参赛人员遵守公共道德,爱护生态环境,禁止乱丢垃圾;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onnotation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way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way
进化教育论是将进化原理运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从系统科学和广义进化论出发,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构建的一个完备的教育学理论。从应用教育学的角度看,进化教育论的两大理论基石是环境选择原理和杂交优势原理,它主张教育的本质过程是作为教育的对象具有自主成长的本能,通过先进文化杂交、多元化融合的方式不断改善、优化育人环境,使其自主成长的某些特质得以释放和保留,从而使学习主体的素质得以改变,为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通过改造环境、优化环境,实现大学教育的优化,最终促进人的进化。对于受教育者而言,要依托学校营造的各种文化环境,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式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进化教育论”指导下进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研究,特别是进行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进化教育论简介
进化教育论蕴涵一系列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理论就是教育对象自主成长论、教育环境优化论、多元杂交优势论,根本要求就是把三大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公式表示为:进化教育论=(自主成长+环境选择)×杂交优势。
1.1 教育对象自主成长原理
自主成长包含三层含义:即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自评都是自主教育的表现形式。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发展就是在个性与特长发展领域放飞自己的梦想。在“自主成长”原理中,自主教育是最有力的实施,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推行,自主发展是最有益的倡导。
1.2 教育环境选择原理
教育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世界,是教育与环境的结合体。进化教育论提出的环境选择,主要着眼于高等学校的教育环境。在高等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一个是物质环境,另一个是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内经过人们组织、改造而形成的校容、校貌和校园学习环境,这种物质环境自然是一种环境文化。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会使人的精神愉快,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进化教育论认为,好的环境可以造就人才,不好的环境则扼杀人才,甚至造就坏人。因此,环境选择对受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而对实施教育者来说,良好教育环境的提供和保障则显得尤为重要。
1.3 杂交优势原理
杂交优势是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进化教育论将杂交优势原理用于教育,是指两个不同性状的同一层次系统的组合,就是要求整合国内外一切优良教育资源,最终实现1+1>2的结果。近年来教育界提倡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各种特色试点班等模式就是杂交优势原理应用的最好体现。
2 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
2.1 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参加普通高考的高中生,生源素质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拙于抽象思维;缺乏基本的听课、作业、阅读、自学等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规划能力和明确的人生目标,管理难度大;缺乏自我约束力,缺少基本的纪律、卫生、礼仪知识;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就业层次等方面,对自身的知识能力基础和毕业后的基层就业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不具备适应基层岗位工作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等。
2.2 高职学生特点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的特殊要求
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高职教育提出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特殊,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培养过程特殊,主要体现为推进学生的职业化,实施面向就业的教育;三是人才培养模式特殊,主要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倡导在“做中学、学中做”;四是教学模式特殊,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以传授过程性知识为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体现进化教育论的“杂交优势”。
3 基于“进化教育论”的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提高途径
3.1 通过推动进化教育论的系统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营造进化教育论的学习氛围,来传播这种先进的办学理念,探寻求取杂交优势最大值的模式和途径
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在于全校师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的认可度。这种认可度来自于对学校的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学校要求教育工作者努力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进化教育论,积极打造以进化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而学校则应通过编印进化教育论宣传手册、组织研讨会,甚至可以作为一门课程供师生进行深入学习。而且,要积极探寻求取杂交优势最大值的模式和途径。
以校企合作为例:校企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人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很好形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学校要挑选优秀企业使之成为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可以首先把企业文化以各种标语或滚动字幕的形式引入校园、教室、宿舍、食堂或运动场等,让学生一进校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来自不同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意识的把自己作为一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对待,就不会有迟到、早退、旷课、敷衍学习等不良学习风气的存在。这样不但解决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难题,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可以使企业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学校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这样的校企合作,方可使双方长期受益,真正的体现杂交优势。
3.2 以“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要求为政策指引来开发研究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途径
第一、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讲座、辩论赛、演讲、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如前所述,高职学生虽然具有很多不足,但他们动手能力强。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精心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多方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例如,学校在对教师和学生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政策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完成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加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二、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以专业课教学为主,做好专业课教学中的人文渗透至关重要。因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第三、从“进化教育论”的环境选择原理出发,开展校园、宿舍、教室、食堂的美化建设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传播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学校作为文化、文明的集散地和育人环境而言,要在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重视校园的“软环境”建设,努力促进“外环境”优化的同时,重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自觉地发扬进化教育论学习意识,做好团队协作和发扬互助精神,亲身体验学校办学理念的先进性和对自己切身带来的收益。
第四,注重政策的引导,与国家的宏观要求保持一致,力求做到与时俱进。
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近几年提出了“三结合”的工作方式,即: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中,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做好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而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指不要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孤立起来,要与思想素质、科学素质以及职业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增强其科学素质、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3 及时抓好军训及入学教育环节,为今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奠定基础
军训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第一门必修课,在学生训练之余,可以把政治素质与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在每晚7点按时开展“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的关心时事政治的活动。在操练场上利用休息之余开展“学军歌,唱红歌”的小型比赛活动等,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播。
而入学教育则是为他们打开了如何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的一扇窗,学校应充分做好入学教育的准备和讲解工作,既为学生做好服务,又为他们今后学习校园文化和传播校园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加强社团管理,以社团活动为辐射窗口,传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学生自主成长成才的平台,是学校贯彻环境育人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虽然各大高校成立了基于不同兴趣爱好的许多社团,如春晖文学社、剪纸协会、书法协会、华夏汉服社等协会,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但由于在管理上不完善,所进行的活动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正确、长期的引导和持续的热情;二是缺乏经费支持和校领导的关注;三是缺少宣传和清晰的目标与规划。相反,如果给每个社团配备相应的有资历和经验的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指导他们做好活动策划、主题宣传及目标规划,做好经费筹集和使用,取得领导的关注和政策的支持,并且让每个社团有合适的活动场地。那么,他们在传播自己社团的活动宗旨和文化方面的效果一定会非常显著。
3.5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专业需要,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丰富的精神食粮,理应通过当代大学生一代一代的继承和传播下去。作为一所大学理应承担起这个重任,开设“社交礼仪”、“中国书法艺术”、“插花艺术”、“大学生文化修养讲座”等公共选修课程,使学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接受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实际需要选择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学习需求。
3.6 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著名旅游景点或人文景点,提升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
立足新媒体技术,让文学创作在文化原力的提升、公共文化发展方面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是文学之都成功的基本经验。纵观世界七座文学之都,其发展模式和经验除了上述的基本特点,亦有各自的独特发展理念和规划侧重点。
(一)以阅读和写作工坊为基本形式,开发立体化的文学创意产品,丰富市民公共文化生活,普遍提升文化创新意识。在文学之都,以阅读、写作工坊为基本形式,形成了具有多层次、成体系、有效结合市民城市生活开展文学创意活动,成为其发展模式中的鲜明特点。该模式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点:1.以工坊为基础形式,立足于文学价值的重新发现和生活化运用,为当地市民提供丰富的、充满创意的配套文化服务产品。例如,爱丁堡以工坊为基础形式,衍生设计的文学创意活动按照类型划分,包括阅读团体(BookGroup)、儿童文学活动、文学竞赛(Competition)、课程(Course)、展览(Exhibition)、文学节(Festiva)l、讲座(Lecture)、故事讲述(Storytelling)、戏剧(Theatre)、工坊(Workshop)等多种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居民。另一座城市都柏林,文学发展侧重本土文学资源的多元化管理、培养、扶植和创造性开发。丰富的文学资源构成了都柏林文学生活的基础,通过文学生活,城市文化生活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也不断完善,而既有的文学历史、遗产也得以可持续发展。雷克雅未克则是把文学作为城市发展和国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正如市长JónGnarr在提交UNESCO文学之都的报告中所言,“雷克雅未克的很多项目都与传播知识和文学的热情有关”。[3]2.通过文学创意,赋予工坊公共文化产品属性,让它成为公共文化发展中的第三方社会化有生力量,实现文学研究与创作和高品质文化产品输出的双向可持续发展。在爱荷华,以工坊为基本形式,形成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文学创意活动,成为公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荷华的阅读、写作工坊类型众多,除了为公众熟悉的爱荷华作家工坊之外,还包括了翻译工坊(TranslationWorkshop)、戏剧工坊(PlaywrightsWorkshop),以及非虚构写作项目(NonfictionWritingProgram)和夏季作品节(SummerWritingFestival)上的工坊活动。这些活动由不同的工坊组成,面向公众开放,注重通过具有创意的文学活动策划丰富市民城市生活,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意能力水平,这是其发展模式能够取得成果的基本经验。
(二)善于整合、运用新技术和第三方力量,促进文学创意向文化产品转化,注重文学资源的保护,使其在城市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和经验,主要体现在重视对新媒体技术与文学创造的整合,进一步推动文学创意活动与城市生活的融合。其次,还体现在立足于新媒体,从产业链的角度为文学创造和城市生活建立具体的链接。以墨尔本为例,其发展模式特点在于文学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并广泛利用新媒体技术,吸引社会公众的参与文学创意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和体验形式。2013年,澳大利亚提出“创意澳大利亚”(CreativeAustralia)战略。在此背景下,墨尔本从文学创造出发,加快整合相关产业链的路径,促进文学创造并鼓励公众参与。其下属的文学活动的设计体系完整,层级分明,经过规划呈现出品牌化、立体化、系列化,服务对象和宗旨明确,构成了完整的价值链。一方面使文学的价值融入城市生活,一方面既有的文学组织开始转型、提升自身效率,有针对性地为民众参与文化创造提供了软硬件,从而达到鼓励民间多元主体力量参与社会文化创新、融合的目的,这与UNESCO对创意城市网络下的文学之都的认定要求是一致的,即“文学能够在城市中扮演整合的角色”[4]。
(三)大力发展创意写作教育,重视具有创意能力的高级写作人才培养,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在文学创造与文化原创力培育和公共文化发展的理念下,重视培养高级创意写作人才,是该模式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其成功经验所在。在七座文学之都中,多个城市的大学都有高质量的创意写作学科。以爱荷华为例,在向UNESCO提交的官方申请报告之中,首先被提及的正是文学创意写作学科的鼻祖———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坊。爱荷华大学于1934年创建了全美第一个创意写作艺术硕士(MFA)项目,拥有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作家工坊———爱荷华作家工坊(IowaWriters’Workshop),以及享誉世界的国际作家项目(InternationalWritingProgram)。另据爱荷华大学官方的资料显示,爱荷华大学城人口虽然不到7万,然而早在2003年之前,爱荷华每年从创意工作(CreativeWorks)中获得的收益达169亿美元,并且带动相关就业高达195464个[5]。无独有偶,诺威奇也拥有世界顶尖的创意写作教育———东安格利亚大学创意写作学科。在UNESCO文学之都的申请报告中,东安格利亚大学被称为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创意写作学科之一[6]。作为UNESCO全球现有文学之都体系中唯一的非英语城市,雷克雅未克则从2008年也开始提供创意写作专业教育,并在2011年开始提供创意写作研究生学位,如冰岛大学的创意写作教育,这对雷克雅未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学创造、创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雷克雅未克向UNESCO提交的官方报告中还对该市创意写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陈述。此外,雷克雅未克的文学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还包括通过文学来挖掘青年一代的创意能力。[7]另外,波兰城市克拉科夫对创意写作也非常重视。在给UNESCO的官方报告单独列出创意写作教育(EducationforCreativeWriting)进行阐述:“创意写作方面的研究,将允许学生们获得文学能力,以及语言写作、修辞能力,这些将是克拉科夫文学相关的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启示:上海文化原创力培育与公共文化发展路径
文学之都的成功经验对上海的启示,主要集中在文学创造对文化原创力培育与公共文化发展促进两条路径。重视具有创意能力的高级写作人才培养,提升文化原创力,可以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大扶持文学发展,能够发挥文学创造在公共文化领域的重要作用。这两者对上海文化原创力培育和公共文化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以及相关政策、文件,以及文学之都发展个案研究,促进上海文化原创力培育与公共文化发展的现实路径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发展上海的创意写作教育,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创意能力的写作人才,提升文化原创力文学之都的发展策略,可以启发上海通过发展创意写作学科,发掘文学创意力量、人才,提升文化原创力量。爱荷华等城市的发展表明,创意写作学科方面的高度繁荣,可以为社会相关领域提供读写能力的教育支持,对市民文化素养、文化原创力的整体提升有可量化的促进作用。1.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立足于上海市高等院校高质量的文学学科基础,鼓励创意写作教育的创建与发展,采取国际主流的创意写作艺术硕士(MFA)专业化教学模式,培育上海创意产业需要的高质量的具有创意能力的写作人才,能够有效提升文化原创力。在美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与战后国家创新力量的发展视野中,创意写作的学科目标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文化创意能力的高端写作人才。对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上海来说,具体的着眼点在于大力发展创意写作学科,建立起完整的创意写作学科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机制,通过文学教育的改革来确立创意写作的学科高地,为上海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具备文化创意能力的新型人才。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都在加快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其中,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是中国首家致力于创意写作理论研究并将之与创意写作教学、创意产业实践结合的科研单位。中心以创建中国化现代创意写作学科为目标,致力于欧美现代创意写作学科的整体引进和中国传统写作学的现代化改造,改革中国高校中文教育教学培养机制,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专业创作人才及具有原创写作能力的创意产业核心从业人才。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的相关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2.立足于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开发社会化的创意写作教育产品,推动创意写作学科与文学创意的社会化、生活化运用。目前,国内有北京大学、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都开始了面向创意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创意写作教育探索。以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的发展模式为例,在实践步骤上,注重基础理论,潜能激发、写作能力量化评估、工坊制教学方法、创意活动的组织管理、产业、文化公益等创意写作教研成果导向社会化教育。通过组织社会化的创意活动,向公众开放,并为有特定的公众、团体、社区或部门服务。另外,针对创意写作课程再造对培育上海文化原创力量也是重要的实践。该中心注重在创意写作教育的框架下,强调相关的课程,如影视剧本、小说、故事、非虚构等课程要能培育具有创意能力的高层次写作人才,要求能出优秀作品,并开发社会化课程面向EMBA等受众的精品课程。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有抱负的学员知晓并运用国家的公共文化政策,了解及把握文化创意的规律,还可以学习并掌握文学创意的技巧,为企业文化和营销策略开辟一块新的天地。这些实践将创意写作课程、工坊与公共文化服务节点衔接,能够孵化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模式,是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地提升文化原创力的有效途径。借此途径,可以让创意写作成为上海市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强大助推力量。在发展创意写作学科的基础上,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导向提升文化原创力的培养,加速将创意写作理论、实践成果,转化为促生文化原创力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