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

第1篇: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论文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在描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盲区的同时,也提出了有关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为“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当然,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大家已经发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一,几千年来,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给学生灌输了一个“教师是永远不会错,一切都要听教师”的片面观点。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滋生他们的惰性,让他们觉得只要教师说的就是对的,他们不用也不需要去思考这其中的细节,以及教师所说到底是错,是对。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变成了书本和教师的“傀儡”。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改善,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乏有的地区仍然处于经济条件非常差的状态。对于这一群体来讲,多数地方的办学条件差,有的甚至没有办学能力,生计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负担,学习与思考已是天方夜谭。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果在一开始就因教师素质不高、硬件条件太差等原因而导致他们对于物理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只是纸上谈兵。 

最后,在物理教学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实验来演示说明某个物理现象的形成或是某个公式的诞生,且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是按自己事前拟定好的教案来进行教学的。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极少,缺乏学生参与性,这就导致整个课堂变得死板、僵硬,少活力,易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如果说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了最基本的参与性,即便只是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都是非常难,更不要谈培养创新能力了。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地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锻炼。 

(三)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己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其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发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综上,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探微[j].中学理科:综合,2008(7). 

第2篇: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大家已经发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一,几千年来,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给学生灌输了一个“教师是永远不会错,一切都要听教师”的片面观点。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滋生他们的惰性,让他们觉得只要教师说的就是对的,他们不用也不需要去思考这其中的细节,以及教师所说到底是错,是对。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变成了书本和教师的“傀儡”。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改善,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乏有的地区仍然处于经济条件非常差的状态。对于这一群体来讲,多数地方的办学条件差,有的甚至没有办学能力,生计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负担,学习与思考已是天方夜谭。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果在一开始就因教师素质不高、硬件条件太差等原因而导致他们对于物理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只是纸上谈兵。

最后,在物理教学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实验来演示说明某个物理现象的形成或是某个公式的诞生,且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是按自己事前拟定好的教案来进行教学的。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极少,缺乏学生参与性,这就导致整个课堂变得死板、僵硬,少活力,易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如果说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了最基本的参与性,即便只是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都是非常难,更不要谈培养创新能力了。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地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锻炼。

(三)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己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其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发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第3篇: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 高年级;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教育所探寻的目标之一. 爱因斯坦有一句教育名言,他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这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诠释.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研究,得出: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教学活动.

一、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充分地阐述了兴趣的功能.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疑从兴趣作为切入点是最好的选择. 学生的兴趣,又必须依凭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 故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尤为重要. 但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比较单调而枯燥. 兴趣的激发就愈发显得重要.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从中创设出充满情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进行铺垫教学,把已经学习过的求面积知识回忆一遍,比如长方形面积求法,三角形面积求法. 然后提出问题: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教师用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在兴趣支配下进行充分地思考. 紧接着,教师提出本课的主要问题:圆是否也像这些图形一样,可以通过转化,从而变成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欲望被激发出来.

二、充分为学生创造探索创新的空间

要求学生创新,就必须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 在学习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一条最为重要的路径就是充分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指导他们进行知识的探索体验活动. 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学习体验活动中,其创新思维才会得到锻炼. 目前,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极为不足,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探究活动,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是,我们对学生又如何进行引导呢?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节时,教师尽量立足于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技能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让他们充分地回忆旧知,通过回忆,旧知识点被充分激活,有助于学生思维活动灵活地展开,不至于因为缺乏应该具备的知识而打不开思维活动. 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活动时间,让他们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经过充分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这样通过为学生创造出探索的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一轮教育教学教改,在课标上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和引导者,充分地诠释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首要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中,充分地凸显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简易方程”为例,先不提出方程的概念,而是用实际的情境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各个小组进行比较,得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通过这样的学习探究后,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达到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 同时,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终促进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对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新课改的需要,始终以兴趣为切入点,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充分为学生创造探索创新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探索,用心地体验和思索,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玲.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下),2013,06:46.

第4篇: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创新思维

一、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21世纪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传播、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柱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创造能力的开发在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利用这些意识获得新知;能克服自身局限等能力。没有创新思维就无法参与竞争,更无法去赢得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要把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要通过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来具体落实的。因此,历史教学应该确立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和内容体系,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探索出新办法、新理念、新形象、新观点是历史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需要。历史学科涉及面很广,历史发展过程充满复杂性,如多样性与统一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曲折性与规律性,以及因果联系性等。这些反映辩证思维的过程,为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从培养能力的角度看,中学历史是运用历史教材的知识及其蕴藏的思维能力要求,去进一步开拓培养较高层次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二、中学生历史学习状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了解现行的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有关学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学习兴趣方面:尽管36%的学生喜欢历史,但51%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更有47.5%的学生表示对于历史课的兴趣也一般。

2.学习习惯方面:45.5%的学生没有反复思考探究的习惯,52%的学生没有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的习惯,但47%的学生有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3.教学方法方面:51.5%学生对现在的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为一般,38%-40%的学生更喜欢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

4.学习历史后的影响:32.5%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后对其行为实践有一定的帮助,但34%学生认为现在的历史教学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什么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创设情景,激发创新思维。教育学家跨美纽斯曾说:“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认为要做到几多: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动手、参观的机会。比如:在讲述中国人类起源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就自然会联想起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

2.质疑设问,启迪创新思维。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将历史事件放在多角度思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质疑,敢于求异。在设问时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如在讲授《》时,有人认为,中,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查办,或者有许多像林则徐似的民族英雄奋起抵抗,中国可以打败英国侵略者,能获得胜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请阐明你的观点。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去解开这些疑问。在讲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层层质疑中不仅轻松地理解了“在中,中国为什么会被打败”这一难点,而且还得出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资本主义制度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落后就要挨打,强国才能御侮的历史结论。

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养成了质疑设问的学习习惯,每次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就会打破常规,从另一个角度甚至是反方向提出与题目相关的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5篇: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解决物理难教难学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要从思维的品质、方式、方法等方面来潜心引领方可成就学生最终的思维智慧。创新思维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创新思维中的各要素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用身边的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时期,接受能力强,对周围事物好奇心重.因此,物理教师应利用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加强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如何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极其重要.人生来就好奇,对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都想知道为什么.在常态的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不断纵深理解、全方位理解的习惯,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所有内涵及外延要有全面精准的理解;在常态的物理现象分析上要引导学生养成由表及里、层层剥壳的递推式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纵深发展。教师只有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张开思维的双翼,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手脑并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在看书、做题等学习过程中养成很抠推理细节的习惯,让学生在一次次严谨的推定论证中学到深刻的思维.这样,就不会再轻易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了。培养学生开发物理错题的习惯。剖析自己的理解以及分析过程中的细节,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特别的对比、归因和概括,学生自己会发现许多问题的要害和规律,这既是对思维活动的修正、批判,也是思维活动的再深刻。

三、打破常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物理教学是学生探索物理新知的过程,更是学生培养、演练创新思维的过程。抑制、淡化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思维的培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一定要恰到好处地扮演好“主导”角色,要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为凸显学生创新主体作用服务。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创新.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台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拾级而上。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引发其对知识的兴趣,更要创建一个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一个压抑、死板、严肃的教室中,学生的心情受到压迫,思绪不敏锐,难以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提不出新颖的科学问题.因此,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口头陈述.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表现在敢于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习惯了填鸭注入式的教育方式,懒于动脑筋想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使学生获得质疑的自信.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论习惯

第6篇: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作业批改 创新思维 语言表达 事半功倍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能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把自己的思维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如果能做到了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我从我的经验总结了作业批改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好处,教师如果能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评语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作业批改必须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

创新思维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与能力,可以说是与生俱有的,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比例关系,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教育影响相关联的。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才能发展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爱因斯坦小时候老师曾叫他做一条小板凳,第二天他交上一条非常难看的板凳,他的老师说他从来见过这么难看的板凳。爱因斯坦认真地说,“不,我的第一条板凳更难看呢。”接着他从身后拿出他的第一条板凳。爱因斯坦正是靠这种勇于创新,永不气馁的精神,不断地在科学领域中创新和拼搏。许多科学家他们并不是个个都是天才,他们所具备的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执着和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思维人类就没有今天高度发展与繁荣。弓箭的发明,印刷术的改进,计算机的应用,等等,人类历史的每一步发展与变革,无不凝聚了一代代人的创新思维。

二、要把作业批改与创新思维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单一呆板的批改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习积极性,增长他们的惰性,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不利于整个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多方面尝试,努力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相结合,采取精批、选批、面批、学生互批等多种批改手段,且注上不同的评语,在教学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精批

教师逐本批改,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发现普遍性问题,采取及时的弥补措施。采用师生共同约定的批改符号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和提问。如属单词拼写错误,通过对错词打圈;属惯用法错误,通过对句式、短语下划“~~~~?”;语法错误标注“____________T”;数的错误标注“N”;而“____________”往往表示解题的关键所在。符号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对所存在的错误一目了然,从而引发学生对所做的作业进行重新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加深。

作业批改不应只局限于找错误和对错误的质疑,对于正确的答题也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如:“She is good at maths.” “Jim learns English by himself .”在下划线部分注解“another way of saying”;在宾语从句“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she lives?”下划线部分注解“why”“How do you know”等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使知识得以升华。

通过精批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但需要教师的付出大量的劳动,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和教法,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本人也采取了选批方式。选批既可以抽改部分学生作业(包括好、中、差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就某次作业中部分典型题目进行选批,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批注、设疑。选批有利于提高批改速度和增加批改的针对性,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较强的指导性。

2.面批

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或检查知识,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不仅使获得的知识理解比较深刻,记忆比较持久,而且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需要。面批要注重采用启发性原则,所提问题要适合学生程度,不断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批改过程中要使学生处于“愤”与“悱”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开展思维,认真探求知识。《学记》也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批改中做到“和易以思”就能达到良好的启发效果。

3.互批

学生互相批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仿的学习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类似的学习程度都能促使学生在互相批改过程中,从不同侧面去创设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批改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利用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发现”从而形成对知识的较全面的认识。

教师无论采取哪一种批改方式,都必须写上一定的评语,这是各种批改方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作业的一种肯定和评价。教师应当认真对待学生作业评语的评定。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体现,也应尽量避免重复多次出现同一种评语,以增加学生对批改的新鲜感,进而促使他们通过查字典,问教师等不同途径去寻找评语的真正意思。作业批改应以鼓励性为主。如对质量优秀的作业,本人通常注以“Excellent”“Wonderful”“ Very good”“Fantastic”之类的评语;作业一般的也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出优缺点。如:“Try your best”“ Pay attention to the usage of pron”“ Please write carefully”“ 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but try toreduce the mistakes”。另外,在评语边还可以写上一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不时地鞭策学生,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A lazy youth,a lous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a stone .(滴水穿石)

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sity .(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7篇: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1、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但在现实教学中,仍有大量的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试问在这样的课堂里,何来创新?要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变“教”为“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学会”到“会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导”其开窍,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3、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 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下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用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② 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③ 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第8篇: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 课堂气氛 创新意识 信息储备

所谓创新,一般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获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新方法、发明新技术,研制新产品,作出新成绩或解决新问题等。而创新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则它的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它具有新颖、独特性、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与它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花朵和文明的结晶。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人的可贵,在于能创新性思维。”

一、营造民、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多么重要。在这种气氛中,教师由领导者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教”。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在这种氛围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灵感。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指出老师讲课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对学生不成熟或错误的见解,教师不要压制、讽刺或嘲笑,而应多些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激励他们继续创新和进取。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创新诱因,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诱因指能诱发思维主体产生创新意识的各种因素,其作用是形成问题情境,促使主体形成积极的、有明确目的思维活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包括主体强烈的创新欲望、兴趣爱好,社会或个人需要,原型或相关信息的启示,旧有的理论或方法的缺陷、矛盾,试图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以及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的课题或预习性猜想。创新诱因所产生的问题必须在思维主体的认知结构中是新颖的,才能形成创新机制。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计算+++……+的值。大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缺乏创新意识,直接计算+++……+的值,这种方法显然是行不通。教师若能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1-,=-,=-,那么此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通过简单化、带有技巧性的问题,适当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真理,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新问题或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教学问题的热情和毅力,激发学生一切有创新因素的思维活动。

三、抓好“三基”教学,重视信息储备,为训练创新思维打好基础。

信息储备是指思维主体形成问题情境时的相关信息的质与量是否足以推动问题的解决。如果主体的认识结构中已经具备了相关信息,则主体就能以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展开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使主体逐步逼近问题解决的目标。若主体的认知结构无充分的信息储备,则主体就要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钻研相关问题等各种手段获得更多的可靠信息,以形成有关的最佳知识结构,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而信息储备主要来源于“三基”学习的积累。正所谓“熟能生巧”,“三基”掌握扎实,信息储备就多,创新思维的训练,就得心应手。试想一下,对电脑知识一窍不通的人,能设计电脑软件吗?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注意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平时的综合题教学,正是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综合题涉及知识广、教学方法多,使得大多数学生一见它,便退避三舍。究其原因,那是由于“三基”掌握不扎实,信息储备不足造成。因此,课堂教学只有把“三基”抓好,才能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调动学生所有的信息储备,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打好基础。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不能没有方法,但又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方法。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循,那就是不能单纯地把数学知识当作结论交给学生,而应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过程,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学会知识,又学会数学思维方法。由于创新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性的思维,而是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息息相关。这些,决定教师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例如:解方程组x+y=3……①y+z=5……②z+x=4……③

可以采用“看、议、分、归”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人个发言的教学法,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本题学生大部分采用加减消元法:由①-②得x-z=-2……④,然后由④+③和④-③便可得x、y、z的值。为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可启发学生由①+②+③得出x+y+z=6,然后由④-③,④-②,④-①,便可以求出x、y、z的值。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而且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猜测与积极探究,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均亮.擦出“创新思维”火花,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科学教育前沿,2010,(9).

[3]沈文选编著.数学建模.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7,第1版.

第9篇: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调节“教”与“导”的关系

在新课改精神的领悟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旧沿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讲,并不关心学生的学情。在传统的教学氛围中形成一种教师教学仅注重“教”,学生学习注重“学”,对其所学内容不知所然。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调节好“教”与“导”的关系。

二、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节高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都应自主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将课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理解的信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依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加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当然,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思路,作为学生在学习中的指导。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及方案后,还可以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地修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

四、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开放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用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二)在活动中学习

让学生在适当的数学活动中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认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三)探索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高加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81.

[2]孙丽艳.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03):55.

[3]聂瑞.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5(17):32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