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

第1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进行《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探讨,既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虽已开展了十余年,但至今未能在贫困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若能顺利开展下去,将起到填补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的空白的作用。从现实意义上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不可否认,在没有实现共同富裕之前,因地区和家庭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我国各类学校都存在着部分经济窘困,勉力求学的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贫困学生还占据着一定比例。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成功,无疑可让我们广大贫困学生以正常心理学习和生活,从事实上解决许多学校面对贫困学生心理困惑与障碍不知所以的问题,使本课题具有在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具有推广的价值。

2.选题的理论支持

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问题,他把焦虑分成客观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精神分析学家根据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认为,焦虑是潜意识中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原因和过程不为本人所认识。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著作中确信,焦虑是受压抑的里比多的一种发泄方式。

行为主义学说,认为人类的行为多是后天形成的,不良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不适当的学习结果。社会学习论者强调强化和惩罚对学习者再现模仿行为的影响,模仿得到奖励,行为即内化,模仿到不适当的行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改变,有人主张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

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对立,以布鲁纳、奥苏伯尔为代表的认知理论学说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景,在内心经过积极地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用积极态度来思考的人心理是健康的,而倾向于用消极的态度来解释生活中事件和思考问题的人,会出现消极情感,严重的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学生厌学与知识类型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风格密切相关。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学说把人看成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发现学习材料不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或威胁到自己的价值观时,就难以产生意义学习。嘲笑、羞辱、轻视等都会威胁到学生的自我,威胁到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从而严重干扰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将探明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探究产生的问题症结,探索帮助他们消除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等行为的心理疏导与干预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为高中贫困学生消除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身心获得和谐发展提供规律性的策略。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立足学校,对高中中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如经济状况、学业状况、心理负担等进行调查研究统计。

(2)沟通家庭,延伸社会,由为学生服务扩展到相关人群,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从个体因素、民族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多渠道、全方位地去探寻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焦虑厌学产生的深层原因。

(4)探索对我校高中贫困学生经济紧张、学业困难、心理负担现象进行心理疏导、心理障碍治疗,建立健康心理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有效疏导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

1.研究的方法选择

本课题的研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应用为主,以实验为主。具体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文献资料研究法 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籍。

(2)借助于学校网络和学校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测试的机会得到贫困生库,结合测试数据得到贫困生心理健康测试数据库。

(3)采用“调查总结研究实践改革”的方式制定出一套化解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在高一年级进行试点,每一个月在新生班级进行各种形式的理健康教育如看电影、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的各种心理咨询辅导。

(5)在具体工作中采用“定点跟踪”方法对我校个别贫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

(6)实验研究法

本课题以我校的教师为主,以本校学生为实验对象,按照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化解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有效拓展一般规律和相应的教育对策。

2.研究的过程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进行两次调研,分析和研究贫困高中生产生目前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贫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误区等。调查我校现有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新生进行调研;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每类心理问题的特点;分析每类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误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针对上述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开设心理讲座、定期进行心理测验、开展心理咨询和进行心理训练等。研究对策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邀请权威心理专家开设心理讲座;分阶段对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验;每周定时开展心理咨询;针对不同的类型开展各种心理训练。

第2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宁夏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以下简称助学基金会)是由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发起成立,系统20家单位共同参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非公募性质公益组织。自2009年成立以来,系统各单位和全体员工已累计向助学基金会捐款5300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了“圆梦行动―农村贫困大学新生助学金”“黄河银行希望小学”“黄河银行定点扶贫教育援助”三个系列公益项目,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1607名。

2009年9月,黄河银行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2010年,黄河银行和系统四家联社(农商行)荣获“宁夏希望工程20年优秀公益伙伴奖”;2012年被评为“宁夏十大公益慈善组织”。

以农为本 助学圆梦

宁夏黄河银行的前身是宁夏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2005年,联社领导班子提出了“资助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大学新生上学”的智力扶贫思路,通过直接援助的方式,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当年,宁夏区联社与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设立“宁夏农信助学基金”,组织开展了“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捐款166万元,资助103名农村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2009年,宁夏自治区联社和银川联社成功改制,成立了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与此同时,也成立了“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黄河银行、县市联社、自治区团委、宁夏青基会的15名同志组成了助学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并审议通过了当年的助学决议,向1500名考上大学的农村贫困学生每人发放4000元助学金。此后,助学基金会连续开展了四年的助学行动,共援助农村大学生9303名,发放助学金3700余万元。

规范管理 助梦飞翔

“宁夏农信助学基金”由黄河银行与宁夏自治区团委、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管理,成立了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对助学基金的募集和使用进行决策、监督和日常管理,坚持以规范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助学基金会理事会先后审议通过9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每年6~7月,黄河银行负责组织全系统捐款活动,由各县市联社(农商行)与各县(区)团委、希望工程实施机构共同负责助学金宣传、报名、资格审核、家访、提交名单等工作,由助学基金会理事会与宁夏青基会共同审核确定捐助名单并进行公示,由申请人所在县市联社(农商行)负责发放助学金。

二是着力规范机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理事会决策作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助学基金会理事会,讨论听取上一年度助学工作报告,研究确定当年的资助方案,并对捐助项目进行审议;充分发挥秘书处作用,对助学项目进行策划、建议、宣传,并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协作单位作用,与合作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促其在项目管理、组织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是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助学基金会的资金管理和核拨由宁夏青基会按规定实行专项管理。凡助学基金会涉及的管理费用均从黄河银行业务经费中支出,一律不使用助学金。目前,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的管理费用为“零支出”,连续九年顺利通过专门机构的审计年检,被宁夏区民间组织管理局验收为合格基金会,并获得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此外,助学基金会还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助学宣传活动。首先,借助官方网站、电视、报纸助学公益广告,公示初审名单,自觉接受监督,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支持公益事业。其次,举行发放仪式展示助学成果,由各县市联社(农商行)与地方政府、团委、希望工程实施机构联合在本地区举办发放仪式。第三,与受助对象建立联系以延伸助学效果。黄河银行每年向所有受助学生发送一份助学贺信,支持和鼓励受助学生回报社会,弘扬公益慈善理念。2012年,由于发生了个别贫困学生在领取助学金后又辍学的现象,黄河银行专门设计并向当年受助学生发放了“黄河银行爱心助学卡”,由一次性发放4000元改为当年发放3000元、第二学年发放1000元。这种支付方式的改变,使黄河银行助学金与受助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有效保障了受助学生的权益。

拓宽思路 放飞梦想

近年来,助学基金进一步扩大了助学范围,增加了助学项目,每年投入80万元配套资金,捐资援建了4所黄河银行希望小学,先后参与了四批整村推进扶贫支教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36.8万元。助学基金会还进一步强化了对定点扶贫村的教育援助,除对大学新生给予资助外,重点向村级小学倾斜,为扶贫村小学购置课桌、电脑、图书、教学用具、校服,解决冬季取暖煤炉问题,发放贫困家庭优秀小学生奖学金。自2012年来,助学基金会投入扶贫支教项目资金为35万元,占定点扶贫资金总额的33%。

第3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关键词:温暖工程;重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080-02

“温暖工程”是1995年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并开始实施的一项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资助的社会公益事业。它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并把两种手段紧密结合,为社会上迫切需要创造和优化就业条件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从而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截至2006年底,中华职业教育社已在全国建立“温暖工程”基地104个,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50万人次,帮助10余万人就业,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8000余万元。

1 职业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1.1 职业培训的含义辨析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不紧密,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不积极,从而导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不具备行业需要的实际技术和操作能力。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受训者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培养和训练的社会活动,根据受训者的身份及其培训目标,可将职业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大类。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职业培训的基本目标与职业教育一样,都是职业性的。不过,职业培训所主要服务的是委托培训的社会组织(如企业)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讲,对于受训者来说,职业培训则是指向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

1.2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应当“广泛发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并积极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民的就业问题。

随着土地的减少、农村人口的增加,以及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第三产业转移。这就要求必须对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以达到较高的劳动力素质要求,并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2 “温暖工程”与重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目前,重庆市在实施“温暖工程”的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有丰富经验,而且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和办学单位,其中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华职教社职业学校等单位被总社列为“温暖工程”基地。

重庆市江津区结合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温暖工程的培训内容。1999年起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训;2000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外迁移民培训;2001年组织涉外劳务输出培训;2002年起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扶贫培训。近年来,结合农村经济活跃、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现状,又开办了驾驶技术、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和农业中介服务等培训,切实满足群众所需,使产业升级裂变效应在温暖工程推进中不断显现,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几年来,全区共培训农民工16.3万人,成功转移14.6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9.5%,其中出国务工人员有1000余人。2007年,团体社员单位江南职业学校荣获“中国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社员石国万荣获“中国首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江津实施的温暖工程得到了中华职教社和重庆市委统战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江津经验在全国得到了推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和英国《金融时报》等40余家国内外新闻媒体80余次聚焦江津,报道江津在实施温暖工程项目中的创新做法与成效。

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在重庆地区开展的“温暖工程”项目如下:

2.1 “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项目

建筑业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目前,中国农民工总数超过3000万人。建筑业目前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提高建筑业农民工整体素质,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高度重视库区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按照国家建设部的统一部署,获得 了450 万元的“李兆基基金”善款,用于对 1.5 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建筑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免费培训。重庆市建委制定了标准化的农民工培训方案和有关管理办法,并商市委统战部按照三峡库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建筑劳务基地区县优先、转移就业渠道畅通和实力强的培训机构优先等原则进行培训任务分解,并与各项目实施区县签订培训任务协议书,在全市推进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重庆市建委还加大了引导、监督力度,确保培训质量,保证参培库区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90%以上实现向建筑业转移就业。

2.2 “温暖工程”班的的开设

在距“温暖工程”实施十周年的时间,为帮助贫困山区,特别是三峡库区,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重庆中华职教社经过广泛的调查,与重庆渝中高级职业学校联合开办“温暖工程”班。以更优惠的付款方式,借助“温暖工程”基金的补贴和奖励,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获得高中文凭,拥有一技之长,最终实现就业。

“温暖工程”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实习前,总计只需缴纳1500元钱,即可就读。其余所欠费用由学生就业后按与学校所签《优惠还款协议书》和《劳动就业合同书》分期偿还。设立“温暖工程”专项基金,对贫困学生给予补贴,对部分品学兼优的同学实行奖励。为学生免费提供印有“温暖工程”标志的小幅或其它学习用品等。

此外,重庆职教社还拟在三峡库区与库区学校联合举办“温暖工程”培训班,帮助更多农村青年实现就业。

2.3 三峡库区“温暖工程”助农万人大行动的开展

在重庆市教委的支持下,重庆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助农行动试点正在启动。此项目针对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特别是农村移民,在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如何再就业的问题进行切实帮助,希望能够为库区移民培训就业作贡献。为此,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拟写了“三峡库区温暖工程助农万人大行动”项目方案,并上报总社。2008年4月29日,李树海副总干事在考察重庆中华职业教育工作时,对开展此项活动非常赞赏,并表示总社将积极支持重庆社在三峡库区开展的助农行动。

针对重庆地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现实情况,重庆职教社在重庆地区积极地开展了以三峡库区、偏远山区农民职业培训,充分发扬“温暖工程”以建立培训基地为依托的优势特点,开展多类就业技能培训;同时,还联合社会团体、企业及社办社联学校,针对企事业单位对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办各种定向对口培训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家莲,叶新源.简论农民职继教育的社会化经营[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68-70.

[2]王岭,赵鹏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41-44.

[3]成倜侦.试论社会化技能培训的政策环境导向[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27-29.

[4]陈亚东.重庆郊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70-72.

第4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管理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我国高等职业学院贫困生逐渐增多,贫困生群体的教育管理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据近三年的资料统计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人次从2009年的2081人到2012年的2607人,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占全院总人数的比例从2009年的19.12%上升到2012年的20.86%。因此做好贫困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我院近1000名的贫困生,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基于我院对贫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思考,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意见。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群体现状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一般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和城镇的低收入家庭。一方面,这些学生深知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因而他们会比其他学生更加珍惜在校的读书机会。另一方面,家庭的重担、物质的匮乏、消费观的简单和对现代事物的落后认识等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又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1.贫困生群体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贫困生来自五湖四海,贫困生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受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部分贫困生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坚定的人生目标,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经常活跃于学院的各种比赛和学生干部工作的舞台上,成为学校中学生的榜样。另一方面,部分贫困生的思想堕落,有自卑心理、焦虑感、性格孤僻、心理压抑和敏感多疑等性格特征,他们不善于与老师和同学交往,感恩和责任意识不强,对大学和未来生活没有很好的规划和很大的冲劲,甚至部分学生毕业后也找不到工作。贫困生素质的差异让我们对贫困生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担忧。

2.群体基数大,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始终秉承“让每一个热爱学习的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宗旨,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奖、勤、助、贷、免”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为了更好的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诚信和责任等思想教育,建立了一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管理小组,同时也定期开展了感恩、自立自强等系列的活动,为贫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由于贫困生群体基数大,以及教学和教师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显得有心无力,对贫困生的教育基本是整体的说教式和个别的谈心,很难对每一个贫困生做到细致地跟踪和教育管理。

3.贫困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贫困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贫困生实现自我“解困”的重要力量。贫困生创新能力的特点是表现流畅性、新颖性和自信心差;适应性的总体水平较差;周全性、评鉴力、好奇心和独立性较好。但是,对我院贫困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调查如图1所示,从图表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整体比较低下。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群体教育和管理的必要性

1.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贫困生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相对于其他层次和群体的大学生而言,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更复杂。因此做好贫困生教育管理各项工作,有利于高校教育管理者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

2.是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贫困生群体的思想具有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征。通过对这一群体的教育管理,一方面,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提升他们的素质,形成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另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加强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可以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的内容。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群体教育和管理的实施途径

1.充分发挥优秀贫困生的榜样教育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问卷调查了解,我院很多学习和工作的佼佼者都是来自家庭困难的学生,有23%的贫困生专业排名在前五名,26.6%的贫困生获得过奖学金,60%的贫困生担任学院、系部或班级的干部。学院通过开展国家励志奖学评选、十大校园之星评选、自律自强之星评选等活动,评选出优秀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些学生的先进事迹,利用各种媒体在校内外宣传,通过举办相关的讲座和交流会等形式让广大同学了解榜样、学习榜样。青少年是处于容易产生偶像崇拜的人格发展关键期,而这些佼佼者作为校园人际传播的活跃分子,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看得见摸得着,能给贫困生真真实实的感受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2.定期开展学生职业能力培训,提高贫困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在对贫困生的调查中,贫困生最希望的是自己学业有成、工作顺利。鉴于贫困毕业生普遍素质较差的事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从贫困生进入学校就开始指导他们从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职业关键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关键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是自我解决问题,自我不断学习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引导贫困生学会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正确认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丰富多维度的校园对话平台,提高贫困同学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和执行能力,带动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最后,制定合理的方案,开展贫困生团体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

3.定期开展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成长教育。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从他们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刻起,他们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自己的紧张和迷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特别是新生和毕业生,他们更多的是担忧、焦虑、自卑、抑郁。作为教师,必须直面学生的悲观情绪,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院开展“青春舞动梦想,自强点亮人生”、“态度与责任伴我成长”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乐观骄傲地面对生活。

4.定期开展感恩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贫困生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组织贫困生观看《感动中国》等感恩教育片、组织贫困生到福利院参观慰问、举行“感恩与自强”征文比赛等活动。

高职贫困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够很好地完成。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贫困生群体的优势,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贫困生问题,加强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让这个群体能够成为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作为学校学生的榜样,共同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和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尹国琦,滕翠云.做好高职贫困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6).

[2]孔瑜.高职高专贫困生感恩教育方式的探索[J].创新教育,2012,(2).

第5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二、结合学校和社区教育实际,确定社区教育活动内容。社区教育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有效利用社区教育有效资源开展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学校领导与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专门召开了专题会,具体研究拟定了学校社区活动计划、活动方案和落实措施,最终确定了三大社区教育主题:一是感受文化熏陶,构建书香校园和书香社区。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图书资源,倡导社区居民和少年儿童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进而提升生命质量;二是加强家庭教育,为孩子创建成功避风港。我们涉及的辅导项目主要是现代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家教策略咨询两个方面;学校遴选家教名师和社区相关人员,以召开主题家教讲座,设置家教咨询台,公开家教咨询热线,名师进社区、进家庭等形式,针对独生子女行为、生活和学习习惯、儿童沟通能力培养、特殊家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相关交流和探讨,并能为社区和家庭排忧解难。三是挖掘社区德育资源,使学校德育教育得以延伸和补充。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区,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使学校德育工作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三、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服务小队建设。加强学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有利充实教师的学生精神生活,有利于“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与“自我实现”的时代风尚的有效融合。我校志愿者队伍在原有的基础上,于年3月进一步扩容,近400名学生及40余名教师在学校集体注册。校少工委根据社区和教育活动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意愿,把这一整体整合组建成9个大组(环保、家教、宣传、护绿、雷锋、自主、文明、小交警、小记者),在学校少工委的统一组织下分门别类同时开展活动。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至今组建校志愿者服务队与七个社区、消防支队一中队、公园、庙博物馆、干休三所已进一步加深联系,紧紧半年时间就已开展了10余次大中型和20余次小型(爱绿护绿)的社区服务活动,参加人数总计400余人人,活动时间总计约600小时,获市区级不同媒体的报道10余次,特别是在学雷锋进社区、红领巾一条街和名师进社区等大型活动中,充分展现校志愿者和学生的良好素质,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复思考中,少工委也积累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校志愿队基本形成了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各级学生组织为阵地,各种节日活动为载体的建队理念。

三、特色带动,追求实效为了把社区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社校交流、服务社区和锻炼学生的舞台,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教育活动:

1、组织开展了“雷锋小队进社区”活动在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周年来临之际,为弘扬雷锋精神,顺应“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共同建设一个和谐、文明、安全的社区,我校组织团员青年教师和“雷锋小队”成员共计52人走进社区,开展了发放“构建书香社区和书香家庭”倡议书、环保宣传、爱绿护绿、擦拭社区宣传栏、参观社区文化等一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活动,广大团员青年教师表示要在今后工作中发扬雷锋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同学们决心以雷锋叔叔为榜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社区做一名好居民。本次活动在市区两级电视台和日报上进行了宣传报道。

2、精心开展了“红领巾一条街”活动为努力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弘扬通天街文化,月日,学校与社区和通天街社区,以“兴古街新风,展泰山文明”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红领巾一条街”共建活动。活动中,20名少先队员带表撰写了《致社区经商户的一封信》,并向通天街沿街门头经营业户进行宣读和发放,倡导商户文明经营、诚信经商,为学校和社区创造良好环境。学校还组织大队委成员打扫了通天街街道,清理墙壁上的小广告,努力净化通天街的周边环境,向社会展现少先队员良好的风貌。学校还组织教师志愿者深入社区和通天街社区,开展了爱绿护绿、环保宣传活动。最后组织了“我为学校献计策”金点子征集活动,让广大经营业户和市民为学校、学生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在此次活动中,广大教师、学生及经营业户积极参与,收到良好的效果,泰山区电视台也做了相关报道。

3、组织开展了“名师进社区”家教咨询活动为促进家校交流沟通,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困惑,共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月日和日上午,我校开展了两次“名师进社区”家教咨询活动。学校从省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中精心选派的八名优秀教师,与升平社区干部一起,站街头,入社区,进家庭,发放《家长如何成就学生》倡议书,向居民了解家庭教育情况,解决居民提出的教育困惑,并积极征求社区干部、社区居民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社区、家庭、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与发展。

4、开展了“特色小队”进社区活动。为配合社区教育的灵活开展,我们鼓励队员们自发成立了各种特色小队:“爱心”小队献爱心,“雷锋”小队去助人,“环保护绿”小队进行环保宣传,“交通小卫士”小队维持交通秩序,“我爱我家”社区小队建设美好家园,“小记者采访团”进行采访报道……我校的特色小队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队员们在广阔的天地中快乐体验、健康成长。其中“雷锋”小队,“我爱我家”社区小队、“小记者采访团”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1)、“我爱我家”社区小队“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是“我爱我家”社区小队的活动宗旨,每周三下午,在学校附近的社区里就会出现一群学生,他们有的扫地,有的捡拾各种垃圾,进行垃圾分类,有的向行人分发环保宣传材料,这就是我校的“我爱我家”社区小队在活动。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2)、“雷锋”小队多少年来,雷锋那种毫不利己、专为别人的精神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成立“雷锋”小队的目的就在于让队员在活动中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这些“小雷锋”的行动,不仅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好评,更重要的是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雷锋精神的实质。

3)、小记者采访团我校于年便以成立“小记者团”,成员来自学校四五年级,采用中队推荐、层层选拔的方式组成。这些同学普遍具有自信、好奇、热情、精力充沛、写作能力强的特点,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每年节假日,这批“小记者”就走社区、下基地、进工厂,用一双双“新闻慧眼”去搜集教育信息。如学校每年“消防安全日”组织的“走进消防营,安全及心中”活动,少先队建队节组织的“追寻英雄成长足迹继承老一辈革命传统”,均留下了“小记者”们的身影。

四、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强化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平台。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在家的时间越来越长。为了让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学校树立大教育观,坚持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育人素质同时安装了因特网家校互动系统,建立了家教园地,开辟了课题研究、专家讲座、工作动态、社会回声等专题栏目,家长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家教知识,专家讲座中教育专家的家教指南,受到了广大家长的青睐。

五、认真做好了贫困家庭学生的救助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贫困学生救助的有关政策,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一是成立了由学校副校长同志任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处室主任、副主任为成员的贫困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二是研究并制订了《市第一实验学校贫困生救助方案》。方案对资助对象、贫困生认定范围、申报程序、救助实施办法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三是严格程序,认真做好贫困生评审和落实工作。在学生个人申请、班主任、教学科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学校又选派专人组成5个调查小组,进社区和家庭进行走访核实,通过询问、查看,掌握贫困学生特别是特困学生的情况。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将贫困生确定下来,同时,并将结果及时公示,保证了工作的公平、公证。

六、加大了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

1、开辟社区教育网站,及时传送社区教育信息。

第6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关键词]县级媒体;转型发展;实践探索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主流媒体转型迫在眉睫。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党和政府对主流媒体的要求。只有通过转型发展,才能更好彰显主流媒体权威性、引导力、公信力等优势,才能更好地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新闻转型提升引导力

新闻转型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变会议记者为项目记者,一个新闻策划就是一个项目。改变领导活动、会议的报道语态,围绕人民群众需要什么、解决什么来开展项目服务。

为完成这种转型,歙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所做的基础工作有政治、政策、理论学习,于是就有了新闻晨会;记者新闻业务、职业素养的提升,有了对其它媒体的学习观摩、自身业务竞赛平台的搭建、调动记者积极性的考评机制的出台;有了为转型搭建的平台即各类新闻栏目的创新设置。

建机制推进转型。按照“三贴近”要求,2012年3月,出台《歙县广播电视台关于强化创优推进转型工作方案》,改进新闻晨会学习制度,规范新闻策划制度,创新岗位练兵制度,改革节目评价制度,稳步推进新闻节目、栏目创新。2013年初,重新制订《歙县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转型方案》,深入推进新闻宣传的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具体做法是,每周周一早晨七点半早会,当班新闻编审选择中央台、省台、市台新闻力作视频和本台新闻篇目加以播放,展开学习、讨论、借鉴;推行新闻策划常态化、制度化、表格化,每周周六开一次策划碰头会,出一张选题责任清单;每季度一循环,健全评价机制,常年开展好新闻竞赛。

创平台推进转型。根据歙县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成立了“深化经济新闻报道”和“创新社会新闻报道”报道组,开设了《新闻聚焦》《经济周刊》《身边事》《问政新语》等专栏。按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思路,探索新闻平民化、故事化、服务化新路径。具体做法是:大型新闻专栏《经济周刊》,采取与主要经济部门联手的方式,注重通过微观分析、比较,透过现象揭示歙县工业、三农、旅游发展走势;“创新社会新闻报道”,主要结合新安江补偿机制项目实施,将原有的《文明在线》栏目改为《新安文明风》,同时,与县政法口单位合办政法类栏目《身边事》,以案释法,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平安歙县”,深受群众喜爱;随着“观点为王”时代来临,歙县台创办《问政新语》栏目,针砭时弊,表明态度,同时重头新闻增加了记者感言和编审点评等,不断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吸引力;2013年12月,歙县台开始启动滚动字幕新闻平台,迅速、及时将重要新闻信息第一时间提供给全县干部群众。在《歙县新闻》中开辟了“图说歙县”摄影新闻专栏,巩固、壮大了通讯员队伍。

练队伍推进转型。健全“走转改”长效机制,开展“千户人家,百个村庄,歙县农民调查”活动,要求记者住农家、爬山头、做调查。开展以好新闻周评、季评、年度评选为着力点,以头条新闻为抓手的岗位大练兵。以每季度进行的好新闻评选为例,除了设置一、二、三等奖,还设了最佳拍摄、最佳制作、最佳题材、最佳播音等9个单项奖。实行“传技能、帮弱者、带新人”工作机制,实现内宣与外宣双丰收。

新闻转型成果主要体现为:内宣方面,广播、电视新闻发稿量由2011年的不足1万篇条,增加到2014年1.66万篇条,年均增20%,其中电视新闻条数两年实现翻番;外宣方面,2012--2015年连续四年在中央电视台发稿数位列全省县级台前三名,在安徽电视台发稿每年达170条以上,获安徽电视台宣传先进单位,在黄山市电视台发稿保持第一。

创收转型增强硬实力

拍卖,创收实现高效转型。2011年,歙县台在黄山市所有主流媒体中,率先实行广告经营权对外公开拍卖经营,成功实现广告收入与其他创收分离。不仅实现了纯广告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而且有效预防了腐败行为发生。

净化荧屏,创收实现绿色健康转型。歙县台自2012年初就提出“自我革新,净化荧屏,全力转型”,坚决清理不良违规广告。同时,增加投入10余万元购买既能弘扬主旋律又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影视剧、科教片,大大丰富了荧屏内容。

举办活动,创收实现职能扩张转型。歙县台在建设、房管等部门鼎力支持下,先后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成功举办了七届歙县房地产展示交易会,拓展了媒体创收的新空间,不仅实现了“人民群众、开发商、政府”三个满意,而且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创办企业,创收实现协作共赢转型。2011年夏,歙县台创办了黄山市激情岁月文化传媒中心,为企事业单位策划制作形象片、专题片、纪录片等专业服务。协助《黄山日报》开展“黄山市十大经济人物评选”,与歙县纪委联合开展首届廉政格言警句原创大赛,与企业联手举办歙县首届电视书法大赛、歙县首届美好乡村评选活动、歙县首届广场舞大赛活动、歙县首届物业技能大赛、首届歙县好声音活动等,点点滴滴,精耕细作,形成多渠道创收的良好局面。

创收成功转型,不断激发了欠发达山区县主流媒体的发展活力,为歙县台新闻宣传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管理转型增强凝聚力

公开、透明,以科学的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钱,是歙县台管理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2011年以来,歙县台通过议事决策民主化,财务公开透明化,公车管理规范化,文明创建全员化,陆续出台了政务、财务公开等一批制度,规范程序,公开上墙,强化监督,极大增强了全台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实现了廉政与勤政的高度统一,形成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职能转型扩张影响力

新华社原社长李从军提出:“消除贫困,媒体应有更大作为。”中央电视台原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党的主流媒体更应当关注、帮助弱势群体。

歙县地处皖南重丘陵地区,山区农业人口占五分之三以上,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群。歙县台服务职能转型的着力点,是激活社会慈善潜能量,组建慈善基金会。结合多年关爱贫困学生的实践,2011年10月,歙县台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契机,广泛发动爱心人士20余名,筹集240多万元,经省民政厅批准,创立安徽省陶行知慈善助学基金会。

由歙县台牵头创立并管理的基金会,从2012年开始举办各类助学行动,始终坚持“零开支、零投诉、零风险”,赢得社会各界的肯定。

到2015年底,基金会共筹集基金总额达550多万元,发展行知志愿者400多名,累计资助从小学到大学贫困生1100多人,发放助学金120多万元。歙县台的目标是到陶行知先生诞辰125周年时,基金总额达10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超2400人次。

第7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关键词:对口支援 振兴发展 自剑中心 赣州崇义县 思考

Reflections on Cycling and Fencing Centre’s Partner Assistance to Chongyi for Its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YU Lixian

(Cycling and Fencing Administrative Centr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partner assistanc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carrying it through. Cycling & Fencing Centre’s partner assistance to Chongyi County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is of great success, which is due to its convincing inherent logical supports. The implement of partner assistance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entre’s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 intrinsic needs of Chongyi’s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Long-term mechanism and multi-stakeholders’ collaboration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partner assistance.

Key Words: partner assistanc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Cycling & Fencing Centre; Chongyi, Ganzhou Area; 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82-0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1]和《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的通知》[2],国家体育总局于2014年6月印发了《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14-2020年)》[3]。同时,国家体育总局还建立了对口支援江西崇义县工作协调机制,并向28个直属单位制定和提出了每一年度的重点工作方案及责任分工。

一、认识对口支援

1.对口支援不限于“扶贫”,其终极目标在于振兴发展

对口支援即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的一方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一方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它涵盖多种类型,如灾难援助、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等。但是,对口支援活动如果仅仅作为对贫困的帮扶工作来实施的话,则非常不确切。对口支援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崇义县经济、产业、文化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振兴发展是受援一方自身主动成长的过程,而不以被动地接受援助为目的。从这一点来说,对受援单位施以科技、智力、政策等方面的对口支援活动,远比资金或物资方面的帮扶更具意义。

2.对口支援是长期进程,要面向未来和着眼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2.1 对口支援是一项长期活动,主要体现在赣州崇义县的贫困落后,而落后面貌的总体改善,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展水平存在的差距巨大,改善这种局面必然要经历对口支援活动帮扶下相当长期的过程。

2.2 对口支援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为期7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保证了对口支援活动的一贯性。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7年的实施方案也必定只是初步工作,截至2020年对口支援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之后,继续进行别种形式的对口支援活动,或者另行制定下一阶段的对口支援实施方案,也都是极有可能的。

3.对口支援工作要充分依托对口双方的特点和精准响应受援一方的内在需求

3.1 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对口支援各项方案,充分体现了各直属部门、各项目中心的特点和内在价值。

体育总局系统所实施的各项对口支援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各单位各尽全力和充分发挥各自独特能力的结果。比如说,有的中心长于钱(资金)的帮扶,而有的中心长于物(物资)的帮扶;有的单位长于政策支持和在赣州的先行先试,而有的部门长处在于发展运动项目;有的中心以普及群众体育和推广全民健身见长;有的中心则以竞技体育的优异成绩从精神上鼓舞国民。体育总局在分配对口支援任务和制定责任分工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单位的特点,并向其提出不同要求。

3.2 对口支援的各项具体活动,以更大程度地体现社会效益、提高崇义人民的振兴发展意识、面向学生未来发展,才是更深远意义上的支援。

给钱给物的支援不当,会造成当地对支援资金和物资的依赖,甚至会造成实质上妨害其长远的振兴发展。有限的资源用于当地教育、学生的培养和开阔眼界,使其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远比改善其当下生活更为重要、更为关键、更显迫切。科技、智力、政策等方面的对口支援活动比资金或物资的帮扶具有更大的意义,这一点在自剑中心对口支援部署会上已经达成了共识[4]。

二、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活动

自总局办公厅下发对口支援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以来,自剑中心在2014-2016年的过去三年中,高度重视、倾情帮扶,主管部门科训部积极跟进、周密部署,相关部门财务、行政、党办及各项目部全力以赴、鼎力支持,赣州崇义县体育局主动对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1.资金方面

自剑中心财务部、行政部以最大限度帮扶为前提,经过多轮全面、周密的科学论证,已按既定方案向崇义县体育局拨付专项资金一笔和捐赠办公电脑一批。

2.项目方面

自剑中心的5个奥运项目部都依托项目实施了具体的对口支援活动。2015年的自行车“绿色骑行”是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的以倡导全民健身、绿色出行为主题的自行车项目系列活动。自行车部将崇义站活动列为2015年最重要的一站,同时下拨体育彩票公益金10万元作为活动经费。自剑中心铁人三项部于7月26-31日在崇义县金坑乡开办了“2015中国体育彩票铁人三项青少年夏令营”,铁人三项部主任王建国出席了相关活动并为营员授课。

3.先行先试方面

结合国家队运动员奥运会备战的调整训练和励志教育,自剑中心击剑部、现代五项部协调国家击剑队和国家现代五项队,选派了4名优秀击剑、现代五项运动员,由中心书记、副主任王宣庆亲自带队,赴崇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当地学生互动。

7月19-25日,2015年全国现代五项青少年夏令营在东莞市举办。夏令营优先考虑安排崇义县金坑乡的贫困学生参营为办营前提,以有利于学生了解项目、增长见识为办营必要条件,有力地保证了整个活动的圆满成功。

击剑夏令营虽然在自剑中心所在地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举行,但自始至终秉持了与现代五项相同的办营理念,优先吸收了来自崇义的8名贫困学生参营,注重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们的教育成长。

4.人才培养方面

崇义县金坑中学和金坑中心小学的两位老师,经由崇义县体育局选派,参加了在广东省惠州市举办的2015年全国马术三项赛锦标赛的赛事裁判工作。赛事期间,两位老师参与了马术比赛裁判工作,在工作中了解和学习马术运动,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受到赛事组织者的好评。

三、自剑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的社会效益及其逻辑支撑

1.自剑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的社会效益

1.1 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崇义的振兴发展

崇义县体育局作为自行车“绿色骑行”活动的承办单位,精心、细致地筹备和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绿色骑行(崇义阳岭站)山地自行车赛暨崇义县全民健身大联赛自行车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对自行车运动在崇义及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剑中心自行车部领导还在活动期间,就赛事组织及后续交流合作与崇义县体育局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还将在竞赛组织、裁判员培养、赛道设计与建设方面给予崇义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1.2 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加强了与崇义的联系,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和了解

特别是参加夏令营,尤其是参加现代五项夏令营的崇义学生,与夏令营所在地东莞的当地孩子们结成对子,直接住在当地营员家中。他们一起看书、共同生活,不仅了解了现代五项运动项目,而且增进了友谊、增长了见识。

1.3 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崇义体育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无论是在崇义当地组织活动,如自行车绿色骑行和铁人三项夏令营,还是邀请当地体育专业人才走出来参加学习,如参加高水平马术赛事裁判工作,崇义的体育人才均以较高的专业素养、端正的态度,积极学习、加强交流,赛事组织和比赛裁判方面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

1.4 自剑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对口支援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双赢的活动过程。崇义县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受益于对口支援,而作为对口支援输出单位的自剑中心并不把这项活动单纯当作政治任务,也同样从中收获颇丰。作为5个奥运项目的管理中心,自剑中心的工作目标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奥运争光。通过筹措专项经费、出台相关规定、建立交流机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项活动等,自剑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5 自剑中心的体育工作思想得到了升华

自剑中心全体人员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资金支援、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为崇义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实施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人员始终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锤炼品格、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增光添彩。对口支援工作加深了自剑中心对国情的了解,增强了政治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体育工作思想得到了全面升华。

2.自剑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积极社会效益的逻辑支撑

2.1 自剑中心项目管理特点

作为5个奥运项目的运动管理中心,自剑中心设有自行车、击剑、现代五项、铁人三项和马术5个项目的部、队编制,及财务、行政、场馆、党办、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除了运动项目在竞技表现方面的突破外,自剑中心的各项事业也都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是自剑中心帮扶崇义县以资金和物资的必要基础。

2.2 自剑中心项目的竞技成绩特点

自剑中心所承担国家体育总局的对口支援任务,与其所管理5个项目的最高竞技水平关系密切。其时,自剑中心的自行车、击剑、现代五项等项目已在世界杯、世锦赛上普遍获得优异成绩,而且在民众极为看重的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成绩目标的巨大突破,击剑项目更是在2个小项上获得金牌。这些成绩是优秀运动员赴崇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奥运冠军行活动成功举行的先决条件和成绩基础。

2.3 受援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自剑中心在实施各项对口支援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崇义县的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交通状况、地方特产等。而接受对口支援的崇义县,在普及项目、承办比赛或各种体育活动时,更是根据自身条件,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2.4 领导重视、规划有序;精心组织、合理实施

自接到总局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文件通知,自剑中心主任王伟第一时间批复科训部牵头,各项目部、党办、财务、行政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主管科训部和国家现代五项队的许海峰副主任要求科训部明确对口支援的重要意义,并选派最优秀的国家现代五项队运动员赴崇义参加活动。自剑中心书记、副主任王宣庆指派党办和科训部人员专门赴崇义实地考察和调研,加强与当地的联系,并亲自带队,与击剑和现代五项冠军运动员赴崇义参加活动。

科训部主任陈笑然对照有关要求,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对口支援专题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论证最合理的对口支援方案,积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规定,并贯彻落实。亲自参与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形成严谨的工作计划,为持续一贯的对口支援工作开了个好头。

四、讨论与建议

1.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要密切结合项目中心的特色和管理上的特长,真正反映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的内在需求。笔者并不认同持续的资金、物资支援是对崇义县振兴发展的最有效帮扶。对于以体育和运动项目为特点和优势所在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通过发挥自身在运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长,对崇义体育事业的某些方面或小的环节能有所促进,才是做好了自己的份内之事。“消化”部分地方土特产未尝不可,但通过类似活动试图拉动地方经济则一定是奢谈,因为体育从业人员的经济专长(如果有)不足以拉动崇义县的经济发展(当然对经济有贡献,但毕竟有限)。

2014年的重点工作方案非常明确地要求,群众体育司每套5万元的健身路径器材10套[5];青少年体育司捐赠14万元健身器材和4万元图书[6];体育基金管理中心10万元健身器材[7]。其后几年方案中,类似要求却没有再次出现。国家体育总局从未将对口支援的工作目标限定于资金和物资帮扶,而是全面地设定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四个方面[8],这无疑是科学和务实的。

了解崇义的内在需求,对其振兴发展才有真正帮助。贫困与落后只是崇义振兴发展的根本原因和表现形式,改变这种状况有多个方面和不同层面的需求,而不同的需求还处在动态发展之中。实事求是地讲,考虑在当地建立自行车(2014、2015年任务)或铁人三项(2016年任务)比赛路线,效果不会很好,因为没有结合考虑当地经济、环境、交通、项目普及等各项客观条件。也正如上述提及,自剑中心在开发比赛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并不显著,还不足以对崇义县发展相关体育产业形成真正助力。缺乏逻辑支撑的勉强努力必定是毫无意外的“事倍功半”。

2.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和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是了解崇义真正需求的基础,还保证了既定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的有效推进。自剑中心的多个项目部满心热忱地计划在崇义举办赛事,可是临近实施层面却蓦然惊觉:如果没有彩票公益金的资助,办赛的难度很大;甚至头年并未将此项活动列入年度赛事计划,踌躇满志的方案无奈地戛然止于“计划”。

对口支援不是一、两年的短期活动。自剑中心已经在思考组建由中心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对口支援专项经费;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建立与崇义的全方位互动交流机制。

3.多方共促效果好。媒体的宣传当然重要,各类对口支援活动也不乏宣传热点。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充分借助和利用好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活动。自剑中心从不把对口支援活动当作是执行上级指派的任务,而是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始终牵挂崇义人民和学生;决不凭借一己之力,而是经常琢磨在自己组织、管理的活动中,能否安排和多多安排崇义人员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调动赛事或活动承办方的积极性,为解决参与活动崇义人员的交通、食宿费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文件,国发[2012]21号

[2]国务院文件,[2013]90号

[3]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

[4]自剑中心对口支援部署会,2016年5月25日

[5]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第8页

[6]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第9页

[7]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第13页

第8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xx年12月聘任为学校党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以来,在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能坚持认真学习“xxxx”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了干部工作有关政策规定,研究了地方党政工作人员使用、培训、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实际运用于学校的干部工作。回顾半年以来的工作,我感觉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将试用期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方面

认真学习了《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条例》、省委组织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汇编》、《广东省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任期制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中央、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理论修养,提高运用政策的水平。

业余时间,结合工作实际,阅读了《学哲学,用哲学》、《体制迷强-大学问题高端访问》、《大学人文教程》、《韦伯论大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书籍,拓宽了视野,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平和了心境。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xx年1-2月完成的主要工作

筹备召开了学校科长工作会议。全校科级领导聘任以来,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经学校领导同意,组织召开了学校科长工作会议。会议就这次科长聘任的过程进行了说明,学校领导对科长(副科长)们如何加强学习、勤奋工作、端正作风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组织了春节慰问工作。春节前夕,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驻村干部、卫生厅“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的挂职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组织部分离退休校领导和部分三级教授春节会餐并发放了慰问品。

拟订了参加省委组织部的主体干部培训计划,完成了参训干部的选派工作。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的培训计划,我们结合我校干部转制地方急需培训的实际,多争取了部分培训指标,并多次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并报校领导同意,选派了11名干部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省委党校等单位的培训。

参与了援疆工作的部分协调工作。积极协调学校和医院与哈密中心医院的联络,参与协调了哈密中心医院部分科室主任来校参观调研工作。

组织了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同志到“十百千万”驻村点调研考察,确定了援助项目及金额。?月?日,按照“十百千万”驻村工作的要求,组织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同志到我校挂钩点揭阳市揭东县月城镇新围村调研,文义民书记给全村党员上了党课,学校领导分头慰问了孤寡老人、80岁以上老党员以及贫困户、贫困学生,经过现场调研和座谈,确定了资助新围村的项目方案和资金支持。

与人事处劳资科进一步理顺了为院士服务的机制。与广东省院士服务中心取得了联系,并在为院士服务工作上与人事处劳资科进行工作分工,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士服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理顺了院士管理和服务的工作。

(二)xx年3月以来完成的主要工作

xx年3月,受学校的委派,我被抽调到省委组织部干部五处帮助工作。在这段期间里,我白天在省委组织部上班,晚上和周末抽时间回到办公室,与何明军副部长、彭浩等同志一起研究、落实工作。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参与组织了学科带头人考核任命工作。在前期学科带头人任职条件制定的基础上,组织机关部分人员,对各单位上报的学科带头人情况进行审核,提出了任职的初步意见。

参与协调了德江同志来学校作报告的工作。在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决定省领导到高校作报告以来,按照学校党委关于邀请张德江同志来我校作报告的意图,紧密跟踪事件的进展,给学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成功邀请张德江同志来我校作报告争取了时间上的主动。

参与组织了省委组织部部分同志来我校进行的“七一”党日活动的筹备工作。6月30日,省委组织部部分同志来我校开展党日活动,参观了“军区”惠侨科,听了健康知识讲座,与我校部分人员进行了联欢。进一步密切了我校和省委组织部的关系。

参与组织了我校中层干部试用期考核工作。参与了收集材料、制定方案、考核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参与组织了我校新聘党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工作。按照学校领导关于对新聘党政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的要求,认真组织了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培训班在暑期前开班。这期培训班的开班,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对党政工作人员“重使用、轻培训”的局面。

参与了战友联谊会的筹备工作。按照学校领导关于组织我校历年转业干部回学校开展联谊活动的要求,在部领导的带领下,制定了活动方案,参与了部分人员的联络沟通工作。

(三)在省委组织部完成的主要工作

借调到省委组织部干部五处工作以来,主要负责内勤工作,负责日常的文件登记、收发、保管、会议记录、网络信息维护及内务卫生等工作,参与了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的***推荐和考察谈话工作,起草报部长件、考察材料、讲话稿20余份。将省委组织部的办文格式(类似于我校的“呈批件”)引入我校,并在干部科试用。

三、存在的不足

回顾半年以来的工作,我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够:一是在学习上,不够系统,跟踪前沿的学习还要加强;二是工作上整体规划不够,原营职以下干部职级调整、部分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的职级套该以及学院办公室领导配备等工作还没有完成等等;三是在学科带头人评聘、考核、引进等方面还要加大工作力度。

第9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二化一提升”(农村教育城镇化、基础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品位)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重点,依法行政,努力推进全乡教育工作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绩

(一)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乡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我乡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理念,优先发展教育。首先是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其次出台了《乡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地方政策性文件,将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划当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坚持乡政府常务会议定期“议教”制度。

今年2月、8月,两次召开议教会,专题研究教育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中心小学幼儿园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原民办教师上访、闲置教育资产处置问题等。

2.扎实推行乡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

乡党委、政府明确规定,每位乡领导联系一所学校,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围绕教育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3.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为教育营造优良环境。

2014年,为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乡党委、政府、乡综治委分别于4月、9月两次召开有多家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会议,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专项治理。使校周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4月与9月,由乡政府牵头,教育局配合卫生局对全乡中小学食品安全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察。

4.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全力促进教育公平。

乡党委、乡政府认真落实新“义务教育法”精神,严格实行依法治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我乡教育十二五规划,每三年改造一所薄弱学校,2012-2014改造中心小学已超出预期目标,2012-2015改造流源小学也卓见成效。

(二)依法保障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依法保证教育投入,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投入,说到底是一种战略性投入。基于这一认识,乡党委、乡政府面对地方财政吃紧的巨大压力,坚持提高“两个比例”、实现“三个增长”的决心不动摇,做到教育经费计划单列,全乡统筹,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1.坚持财政拨款主渠道,不断增加教育投入。2014年,全乡本级财政总收入2085万元,比上年增长4%,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22万元,占财政总支出5.3%,比上年增长4.03%.教育经费无克扣、挤占、挪用、截留现象。教育经费的逐年增长与落实,不仅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月足额发放,而且有效地保障了整个教育的正常运行。

2.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普九”是一个动态过程,应随着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变化不断采取新的保障措施。为此,我们在调整小学布局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成立全乡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加强宏观管理,负责制定、审查布局的调整方案,做好布点工作。二是集中财力办好寄宿制学校,切实解决好远道学生上学就读的实际困难。三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尽量把全乡的教育教学资源集中起来,更好地发挥作用。今年,乡党委和政府为了给全乡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好地教育环境,根据本乡实际情况,经过与县教育体育局协商,在得到县人民政府批复后,决定在中学兴建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样一来,我乡又可以进一步将中心小学及中学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整合,在让更多地孩子享受更好地教育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办学效益,为全乡基础教育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认真做好国家的民生资金的发放工作,切实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一是成立乡助学基金,每年从助学基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为贫困学生解决学习所需的一些费用。二是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对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2014年秋季全乡免教科书人数637人,生活补助117人,金额达65250元。以上措施既有效地实现了中小学校的“控辍”,又用真挚的爱心消除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4.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情况下,乡党委、乡政府在保障教育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和排危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对全乡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一是积极实施村小及教学点的标准化建设。今年我乡一共投入近六十万元对、流源、长田和张家四所小学进行校舍改造兴建。二是积极实施美丽校园建设工作。目前已投入资金万元,学校容貌有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三是积极完善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中心小学先后投入近10万元,进行了校园篮球场建设,新装了空调等。

(三)全面统筹、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乡党委、乡政府紧紧围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统筹,协调发展,较快地提升了全乡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1.“普九”成果继续得到巩固提高。为切实解决好初中生的辍学问题,乡党委、乡政府采取了两个过硬举措:一是落实乡、村和学校“控流保学”双线责任制;二是建立辍学生家访制度,凡有学生辍学后,学校必须及时进行家访,摸清学生辍学的原因;迅速开展劝返工作,确保辍学生复学。将学生流失率纳入学校和校长的年终考评,凡辍学率高于国家规定指标的学校不得评先,校长不得评优。为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难问题,我们对他们进行亲情关爱行动,如“捐资助学”、“奉献爱心”等主题活动,不让一个特困生辍学。

2.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乡党委、乡政府在深入调研,认真总结试点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自2014年暑期开始,就在全乡中小学内部全面实行了“两制”(教师选岗聘用制、绩酬挂钩制)改革,并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是教育人事管理权真正“归位”。中小学校长均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聘任,并签订聘用合同,颁发聘书。乡内的人动完全由学校自行调整,今年,乡中心小学在不断摸索的基础上,大胆实行“学校教师双向选岗”活动,先由教师选学校,再由校长代表学校选择教师,真正做到了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二是教师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乡财政状况不理想的情况下,确保了教师相关待遇的落实,全乡教师养老、医疗、失业、住房保险率达到100%,从根本上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兑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津补贴年均30000元。兑现了边远山区教师补助每人210至360元。与此同时,乡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教师收取任何费用。教师“安教”、“乐教”已蔚成风气。

3.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各类专项培训(学历、普通话、信息技术、新课程、继续教育、省培、国培)、严格执行责任目标管理、优化培训基地建设等三项举措,使广大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不断得到增强。迄今为止,全乡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小学教师大专学历率、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0%和76.9%。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初中教师完成率分别达到100%;信息技术培训完成率达100%,普通话合格率达100%;初中、完小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为全乡基础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师资支持,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全乡教育稳步发展的后劲。

4.学校内部管理得到加强。一是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全面铺开。今年我乡各校全面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心小学不断能够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之外,还围绕新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竞赛、与县实验小学结队三个主题共开展教学活动18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各校还积极实施“素质教育1+1”以及“三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浓厚校园的文化氛围。通过抓实音、体、美等科目的开设及学生兴趣小组的建设,力争让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体育特长。二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初见成效,安全工作开展有条不紊。俗话说:好习惯成就大未来。今年,乡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星级学生”评选、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寝室评比及文明餐桌评比等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树立了典型,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校各校还坚持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一年来,全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们作了许多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教育先进乡镇相比,甚感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完成了整体规划,但是后续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强。

2.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全乡各校在教育教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教育教学质量离领导的期盼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