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小学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多角度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发散思维,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是思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思维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有关素材并进行加工处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逆向思维,提高思维的创新性。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上,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与记忆上,而忽视可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与探究,未能较好地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暴露出来,即使有应用,也只是在解题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一题一解、一招一式的个别解决。反映到教学思想上,就是重结论、轻过程;请思路、重知识、轻思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教师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具体到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展现专家学者已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有三个因素组成,即学生、教师、教材,与此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三种思维活动,即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教材编者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钻研教材,将教材中蕴涵专家学者的思维活动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4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10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也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还要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经过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学段不断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发展十分有益,要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学习与思考、学会运用于创造,就要对学生不间断地进行“思维体操”的训练,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促使小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每位数学教师要重视的问题。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材料。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灵活性。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生活中的事物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思考问题的策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基础,探索从自身出发,学生的思路开阔、方法多样、解法灵活,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减少思考、运算环节以及推理过程,善于快速地概括数、式、形以及数量关系中的特征,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抓出问题要点,熟练变换练习方式,巧妙地设问引用,巧妙地练习,删繁就简。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采取如下的办法进行训练。
1.速度训练 ―― 口算练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着重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口算速率训练,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是否达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 例如,在“凑十法”的学习掌握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2和8,1和9,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通过反复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思维的训练得以提升。久而久之使学生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
2.图形变换 ―― 面积训练,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训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 教给学生解题基本思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参与探究。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性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与家庭生活和自身所受到的素质教育有着明显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能够发现一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将教师所讲的内容与自身的理解融为一体,将原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相结合。当遇到了问题的时候他们不仅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将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行表达,通过旧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但同时,很多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仍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对新的知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同时他们面对问题没有清晰的思维,常常面对问题一筹莫展。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十分多样化,但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从而真正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问题表现得十分明显,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技能之间的关系。数学的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才是重要内容。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思维培养有所忽略,那么学生将对数学知识很难理解,或者一直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阻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其二,在判断力上体现出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判断周围的事物是一项基本任务,要让学生学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其三,数学思维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总结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来对自己观点加以概括,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推理能力。此外,总结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具体表现。因此,数学思维能力体现在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上。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数学思维能力中包含了比较多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将各个环节贯穿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提升学生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小学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比较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好奇心是人类创造思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好奇心逐渐地转换为求知欲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创造思维,帮助学生逐渐地提升数学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好多个不同的三角形。在课堂上为每一个学生发一个三角形,并让他们测量一下每个三角形的内角。然后由学生随便讲出三角形当中的两个内角度数,由教师来回答剩下的另外一个内角度数。当教师准确地答出另外一个内角度数时,学生就会对此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会想:为什么老师知道这个角的度数呢?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逐渐地养成数学思维。
(二)设计细致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提问题的方式将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形成,并在思维方式中学会怎样正确地处理问题,产生较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性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思维得到快速地集中。这样一来,下一次学生遇到同一类型的问题就会快速进入状态,积极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将原本的知识与新的问题结合,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真正提升。
(三)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8-0155-02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会受先天条件、环境、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一位同学学习数学的能力都存在差异。有的同学有先天的思维能力,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一点就通;有的学生有较强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能够很快掌握所学知识;有的同学在学习数学中,领悟能力较差,勉强可以靠死记硬背公式对一般问题进行解答,但是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则是六神无主,不能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最后灵活的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因此,对于领悟力较差,灵活运用能力较差的这一类同学,则需要依靠后天的思维能力培养,才能使其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去解决数学知识中一些较难的题目。
2数学思维在小学教学中的体现
2.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和技能密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并非单纯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而是对学生素质全方位的培养,小学生物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较好的理解,否则学生若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忽略了思维能力的作用,则会不利于学生对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
2.2判断力体现数学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可以对身边所发生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对事情提出质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其事件提出自己的质疑及其见解,进而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3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在小学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能力,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最后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需要有极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而学生总结能力的体现,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主要应用于比较强的推理归纳的能力。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发散的思维能力、善于观察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3.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的心理,当对数学的好奇心转变成求知欲时,学生变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例如:小学数学课题“三角形内角”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三角形准备好,在课堂上让学生手动测量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并且将每个角的度数记录下来,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任意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则一口将另一个角的度数报出来。学生则会很好奇老师为什么可以一口就回答上来,进而就会对接下来老师的讲解充分兴趣,通过此类方式,教师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有效提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2精心设计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学生进入到思维活动,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小学数学课堂“最小公倍数”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必须要包含各自特有的质因数和共有的质因数呢?学生拿到问题便会开始思维活动,相较于以往老师讲解一大堆,学生听得是是而非的教学方法来说,此类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会积极开动脑机思考,为了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就会将思维变得积极活跃起来,长期下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数学教学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学生进行到思维活动,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有利于展现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王雅琴.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79.
[3]庞惠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课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有效性
计算称得上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式。尽管新课程标准对于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没有过多涉及,但是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必须承认计算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在充分认识到当前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
1.受到学生思维的限制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思维的限制。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找到简便的方法,所以学生只能够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最终导致计算效率降低。同时,某些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会严重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例如在“15×11=?”这道题中,由于受到思维的限制,没有掌握计算的技巧,没有感受到数字的特殊性,因此学生只能够慢慢计算。但是如果学生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学生就可以将其转变为“15×10+15×1”,很容易得出结果165。正是因为学生思维的限制,导致计算变得异常困难。
2.缺少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般来说,学生的基础不牢是其计算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因为计算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运用,所以只有熟练地掌握计算的基本规则,并且辅助一定的口算和心算的能力,才能够有效保证计算的正确性。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的基础不够牢固,对于基本的计算法掌握得不够清楚,同时也缺少必备的口算和心算基础,从而大大影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3.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计算设备层出不穷,由原来的计算器到现在的手机计算,给计算带来巨大的方便,同时也降低学生计算的实际能力。在长期使用这些计算设备之后,学生形成了比较强的依赖性,一旦难以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就会使计算变得捉襟见肘。计算设备使用的便利,使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教学都会有一些不重视的想法,会在主观上轻视计算教学,减少在计算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影响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提高重视程度
要提高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在主观上能够重视计算教学。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计算设备进行计算,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计算知识进行计算。这样能够保证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信心和耐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感兴趣,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2.加强计算技巧的培养
除了给予足够的重视之外,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更多的计算技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在计算联系中不断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技巧,另一方面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快速记忆计算公式。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展小组探究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有效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的计算能力。
3.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把计算能力的培养当成是一个独立的方面,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教学。例如,教师应该不断夯实乘法和加法口诀等,让学生熟记计算的规律。同时注重对于学生的心算和口算进行培养,通过适当的练习提高其综合能力,保证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4.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开展教学,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作用和自身对自身数学知识的需求程度,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例如,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小明带了50元钱去超市,买水花了3块,买买其他零食花了25,计算一下小明付账之后还剩多少钱?”这样的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甚至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以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计算能力也就可以快速提高。
三、结语
当前,尽管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场合都能够使用现代仪器进行精确计算,但是提高学生自身计算能力重要性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切实提高。这就需要教师从技巧、基础及学习观念上正确引导学生,使其积极参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逐渐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注重经验和能力分享,从而使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70.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素质,也是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科目本身就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相应的符号系统,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能够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能够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要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复杂漫长的,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抓住思维品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 千克海水能够制盐 2.5 千克,那么 50000 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 2.5.6 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 ,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5、思维具有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具有快速性和减缩性,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思考,产生清晰的思路,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数学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快速的计算,压缩计算过程,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对于常见的数,学生能够口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传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几种。
1、比较与分类。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分析与综合。有些数学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或者把一个问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分析。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共性或者某些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在解四则复合应用题时就会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判断与推理。判断是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推理则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小学数学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初级的判断推理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比如让学生用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的,在形成概念时,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改造,发掘出事物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概念,比如对圆周率概念的学习。
总结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与传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06-01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生活的数学化,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做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点不足,并提出了几点教学见解,在此和大家交流分析,同为抛砖引玉。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所谓的小学数学阅读,指的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小学数学阅读,是学生从书面数学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包含感知、理解、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阅读更是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当今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作为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任何途径不可替代也替代不了的过程。因此,由各方面阅读的重要性分析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二、小学数学阅读现状分析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对于我们的数学阅读来说,依然是我们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的存在,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我们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不容乐观,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直无法提高。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较大,数学阅读没有得到重视。课程改革虽然一再强调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虽然我们的教师做了许多的改变,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小学数学教师也就漠视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认为这应是语文老师的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被忽视。其次,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不强。很多的小学生都缺乏提取信息的能力,都习惯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很难独立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教师的不重视,这也就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都是随心所欲,完全没有章法,很多的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对数学阅读不感兴趣。各方面原因的综合限制,使得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没法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效率的提高受到限制。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途径
1、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阅读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早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地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不断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基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的特点,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阅读,以“疑”导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的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
2、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学生的“学”则是为了“会学”,教学的最终归宿就是要引导学生会学。对于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来说,要想引导学生会读、读懂、读准,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的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实现教师的“不教”,学生的“会学”。对于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传授,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提示题。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过程。阅读前,可以先出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阅读概念时要抓住关键词, 弄清概念的含义;阅读定义、公式、图表时,要知道条件和结论是什么,要边读边思考,充分挖掘课本阐述的思想方法;阅读时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粗读、间读、精读并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只有这样,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让学生“会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总结:未来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认真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创新教学途径,不断的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有效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教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广大小学数学老师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引导培养起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灌输自主学习重要性
俗话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需要自身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还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习惯之前让学生们知道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随着小学数学学习年级的上升,知识也会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迸发出来,学生们很难在学习中真正收获知识以及培养起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所以说,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首先,自主学习离不开个人的主动性,主动性的来源又与学生的自我学习要求以及学习兴趣有关。另外,自主学习还能够在难度逐渐增加的数学学习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所以,综上所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需要广大数学老师在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之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灌输。
二、创造和谐生动的课堂环境
哲学上说“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教学环境,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热情。所以说,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比如说,在上课前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笑话来调动学生们的情绪;或者是在上课时,老师要多用表扬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自信,比如,一名学生上课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可以在其他同学面前表扬这名学生,让其他同学向这名同学学习。对于课堂上积极性不是太高的学生,老师要尽量给他们布置一些符合他们自身学习能力的题目,达到既能够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又能够提升自信的目的。另外,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还要与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进行因材施教。老师还要试着去走近学生们的生活,多以学生的角度和出发点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轻松活跃地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性。另外,作为老师,还要学会多去赞美学生,鼓励学生,小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对学生们取得的进步不要视而不见,也不要沉默不语,而是需要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越学越有自信,在学习中更加主动。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小组合作学习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从教学的根本目的上来看,则是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放到了学生的手中。目前惯有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教学,学生在下面听讲记笔记。这种方法虽然最为直接,但是却出现了很多弊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己思考才能够领会深意。但是小学学生却很少能够做到主动思考,老师的灌输式教育往往容易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地位,很多学生没有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公式讲解老师直接教授,学生记录的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打瞌睡,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说,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在课堂上适当的开展合作教学。首先,老师要进行合理地分组,尽量平衡每一个小组的实力差距。另外在给学生们分布学习任务时,老师要做到对每个小组公平公正公开。在进行结果评测时,老师不仅要做到公布结果,还要对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反思总结,以便下次活动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仅可以存在于每个小组之间,还可以存在同桌之间,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考察,老师可以让同桌两人互相提问,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们进行全面考察,也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还能够有利于学生从小培养起自主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社会教育竞争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课堂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进行教学授课。但是自主学习本身就是学生自己思考,参与,探索,发现,反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自习时间,而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进行讲课。比如说,在每一节课的下课前五分钟或者十分钟,老师可以停止讲课,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归纳反思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测自己的学习漏洞。另外,在一天学校学习结束时,老师不要过多地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应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对一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复结,查漏补缺。这些都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不是抓住每一分钟都在学习,而是要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广大小学数学老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学习,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计划,参与到课堂中去,按时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独立思考 方法途径
【中国分类法】:G623.5
小学数学教育实质上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具有创造性,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做出思考与探索。
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
独立思考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学习者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探索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生的思维开发的起始阶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小学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一下方面,一是要完成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二是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独立思考能力,三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其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正在全面的推进。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看,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要传授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二、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现状的分析
首先,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是属于接受式的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应当负考试,取得高分,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而是学习活动的控制者,控制者课堂的教学进度,控制着习题的标准答案。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学习中的主导性,在教师的权威下,学生的学习变成为机械的抄书与背诵。学生全面的服从于教师与课本的权威,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得到一点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会放弃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成为“应试教育”的傀儡。
其次,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由此,学生的课业负担会不断加重。据相关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课程要6到7 科,平均每天学习时间要搞大十几个小时,学生在大量的学习任务下非常的疲惫不堪,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进行独立思考,长此以往,会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
1、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创建轻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
通过种种迹象表明,灌输式、接收式的教学形式严重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呆板活跃、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讲授加法计算的时候,比如“3+8+9+12”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讲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研究,寻找创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的不断讨论之后,教师要总结点评,公布答案,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教师要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大部分的小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无味,自己不能够提高学习自己的学习兴趣。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教材中挖掘出形象有趣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数学。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根据数字的特殊性,结合实际生活,比如利用手指来进行运算。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
3、 营造活跃的课下数学文化探讨模式
校园课下数学文化的探讨需要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场所,以实际教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活动小组,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平时的学习活动与研究活动,每个小组的学习内容应该由集体成员共同的探讨,总结出需要集体讨论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定期的对学习活动进行检查,检测学生的学习与探讨情况,在进行一定的指导启发、指导与检验,在这种轻松地课下学习氛围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会逐渐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4、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抓住学生的思维的转折点,跨越学生学习的障碍点,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及时的加以引导、点拨,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卡壳”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练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活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自身思维,克服思维中的惰性,促进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发现。
参考文献:
[1] 王志力:《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参考》,2010。9.
[2] 赵春发:《小学数学之怪现象》,《深圳日报》,2011,6.
[3] 李公镇:《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探究》,新疆出版社,2007,4.
[4]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才智,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