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第1篇: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始转变,由过去只强调高中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强调高中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为了突出对高中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高中生的各项能力呢?必须扎扎实实地付诸行动,要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变要着眼于对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和鼓励高中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推进高中生的学习活动。通过我们的引导,高中生学会主动地观察、验证、推理与交流,从而使高中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为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促使高中生主动探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不仅培养高中生的自学能力,而且锻炼高中生的思维,促进高中生主动获取知识。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更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1.注重过程性学习,强调高中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同样重要。我们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努力使高中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注重联系高中生的实际,教学要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高中生的主观体验。

3.注重对高中生开展思维训练,针对高中生的思维训练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使高中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对思维进行有效训练,使高中生动脑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促进能力。

4.注重发展高中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采用分组化教学,对小组进行有效管控,促进小组之间的有序竞争,促进小组内部的高效合作。

5.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探究式教学注重让高中生体验学习过程,注重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对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角度和内容强调高中生的发展,同时教学评价注重高中生的自我评价,促进高中生自省、自我认知及发展。可见,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实际要求,能够体现对高中生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针对探究式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准备工作,力求使探究式教学效果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促进高中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往往根据一个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的问题要能引起高中生的注意和探究兴趣。如果高中生对所探究的问题不感兴趣,则高中生就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为了增强探究式教学效果,我们要在探究问题上下工夫,想方设法提高高中生对探究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为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并且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创设合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设计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对能引起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促进高中生的学习和探究。教学实践证明,与高中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问题能够引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生体会到学习价值,进而对要探究的内容充满兴趣和动力。

三、发挥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探究式教学要求高中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也就是高中生要对一种事物、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研究,强调高中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体现高中生的自主活动和自主发展。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促进高中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让高中生自主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使高中生主动经历探究过程,实现探究结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如果不进行自主探究,就不能称之为探究式教学。可见实现高中生的自主探究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为此,我们要为实现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活动,发展思维。高中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我们有意组织高中生有效参与,这就需要我们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活动,让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为只有亲身参与,才能引起高中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高中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自主地分析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在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高中地理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培养高中生进行探究和形成结论的能力

第2篇: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生;探究式教学

【Abstract】Inquiry learning,students discover their own problems,through the practical operation,experience percepti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is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generated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research needs,the innovative spirit of students and practice Ability to realiz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 words】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students; inquir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73-01

探究型数学课不仅强调学生探究,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本文拟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在课堂上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

一、创设探究情境

教师选择以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设置一定容量和开放度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探究目标。

如,讲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时,若从感知教材出发,则通常是像教材那样,先给出一些具体的材料,然后又给出以字母为底数的例子,最后归纳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这样的归纳实质上是就法则论法则,缺乏启发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法则背后的丰富思想内涵没有充分体现。如果先提出探究问题,即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中易出现两种答案,谁是谁非?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纷纷计算、猜测、讨论,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办法。这样,由计算 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点(多项式乘法、有理数乘法、有理数乘方等)与当前的课题(单项式乘法)之间的认知冲突,不但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还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指明了方向,并与以后的单项式乘法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整节教材的探究脉络。

二、创设合作探索的氛围

由于教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要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数学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了。在教师的组织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自由的讨论,相互交流,能集思广义,取长补短,是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结论让学生获得,错误让学生分析,既有让学生表达的机会,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

三、立足实践运用,实施探究创新

首先,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将探究归纳出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此环节是知识迁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中学生而言,实践运用应主要体现在课堂练习、专题研究和实际作业中。对于同一道数学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对于灵活简洁的解法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展示,坚定学生继续钻研探索的决心。

其次,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让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自身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写出报告或完成作品,最后交流评比。

第3篇: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物理;小实验;意义

新课程提倡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常进行实验探究,有助于培养其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精密的现代化仪器走进了学校,这些仪器虽然精密,但学生使用它们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并不方便,相反,学生利用简易的器材、自制的一些仪器来进行科学探究,反而能使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因此,不少老师关注着小实验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期待着相互的交流。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小实验的特点

物理实验可以分为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小实验,所谓“小实验”就是指穿插在教材里或者习题里的实验,这些实验所用的器材比较简单,但趣味性比较强,深受学生的喜欢。

其一,它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数物理小实验都是伴随着教学的进程,与教学内容联系得十分紧密。因为小实验多数是穿插在课后的习题中,毫无疑问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学习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时候,就有一个硬币跳出来的小实验。其二,进行小实验的器材比较容易得到。因为小实验多数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所用的器材常常是生活日用品。比如,用筷子提米的小实验,所用的器材是筷子、米、小纸杯。事实上,很多小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是很简易的,无非就是鸡蛋、木棒、饮料瓶、易拉罐等,这也保证了学生能有条件做各种小实验。其三,小实验便于操作,形式灵活。从现有的教材看,学生做的小实验主要有三种:自主自制类的,比如,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可以自制一架望远镜或者潜望镜等;测量方面的类型,比如,自制一个土电话,自制一个测量步行速度的仪器等;还有一种是锻炼思维能力的类型,比如,如何连接开关,使上楼梯时开,到了楼上又能关呢?这些小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实验教学的意义

物理小实验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同时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取材上也是生活中的日用品,大多数家庭里都能找到,无需去买。但小实验的教学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小实验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初中学生又比较好动,做这些难度不大的小实验的成功率也很高,深受学生的喜爱,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小实验在巩固所学知识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小实验与教材联系密切,通常有是穿插在习题里,所用的实验原理多数为刚学过的物理知识,能起到很好地巩固知识的作用。比如,模拟直流电动机转动的小实验,为了使线圈能连续转动下去,就必须用小刀将轴两端的漆包线各刮掉一部分,否则,线圈最终在平衡位置就停止了,这里就用了换向器的知识,这个实验无疑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加深了对换向器知识、结构的理解,而且是用动手实验的形式巩固的,不是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采用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的。

此外,小实验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促使学生更好地留意生活,并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物理小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

小实验的“小”,是针对现代化精密仪器而言的,同时也包括了操作简单的意思。一般说来,小实验指用简单的器材,做一些不复杂的实验。它既能作为老师演示实验的补充,又能作为学生课后简单的科学探究使用;既有对现有实验器材的改进,又有师生自制的教具。因此,在开展小实验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师生合作自制器材。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精密的仪器走进了课堂,但对于培养初中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小实验所起的作用并不小,一些自制的器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利用饮料瓶自制成容器,橡皮筋制成弹簧秤等。事实上,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易器材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实践过程,而且,他们对使用自己做的器材进行实验,特别感兴趣,能投入很高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制器材的时候,也要善于创新,在进行演示实验改进方面,既要注意创新,又要注意趣味性,增加效果,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布置学生自制实验器材的时候,应尽量使他们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最好就地取材。假如经常需要到商店里买实验器材,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家庭的负担,而且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甚至会受到家长的反对,如果我们的教学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那肯定是失败的教学。

(2)补充一些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不少学生常常由兴趣来决定学习,因此,增加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趣味性小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利用小实验可以创设教学的情境,如在声音教学的时候,先用简单的瓷碗,演奏一段小曲;在惯性知识学习时,演示一个敲击玻璃片,使鸡蛋落水杯的实验。这些小实验,能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加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知的热情。

四、利用小实验设计科学探究实验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更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能不能在各类考试中胜出,从而完成升学指标。而新课程教学更多是注重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小实验,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材上的实验都被省略,改为老师在黑板上讲实验。新课程教学之所以关注小实验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新课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利用小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物理小实验既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又符合发生能力发展的规律,努力使小实验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实验设计探究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的目标。新课改强调“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其根本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利用小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它的整个教学模式与其他科学探究是一样的,都要经历问题提出—假设猜想—实验探索—分析结论这四个阶段,但它的区别在于“小”字上,即器材简单、研究问题单一、用时较少等。

(2)实施过程。在利用小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同样要根据任务特点进行小组分工,老师要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器材多数是自制的,因此,在学生探究前,老师应该做必要的检查,看看器材是否齐全,是否能用,鼓励学生发挥一个器材的多种用途。比如,用饮料瓶自制成量杯,同时也可以用作盛水的容器。

(3)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学生利用小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后,老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价。评价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老师的点评,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内容上,除了评价学习态度,探索结果是否符合科学外,还应该对他们自制的器材品质做一些评价,进而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地自制各种需要的器材,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

第4篇: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探究式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162-01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及能力的学习方式。因而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就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在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报数,教师不用计算立即能说出是否能被2或5整除,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师运用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这个特征是什么,就成了学生急于想弄清的的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被激发起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探究过程。还有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想办法找出圆形纸片的圆心"这一问题的引导下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把这张对着的纸展开,面对纸上的折痕,"除了圆心,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又自然地转入探索半径与直径学习中。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精神。

2.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学生在独立的思考与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形成对数学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与看法,这是开展互助合作性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 换句话说,就是让小学生们把自己对数学知识包括概念、公式、现象等的理解,以及在数学题目中遇到的困惑表达出来,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仍然以"测量书本的周长和面积"这一题目为例,除了创设数学情境,也可以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探究性学习. 比如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内组员互相配合、合作,比赛看哪一组最先测算出书本的周长和面积,然后相互分享各自的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把学生从传统封闭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由此可见,互助合作型的探究式学习策略还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催化剂.

3.自主探究,提升探究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看、听、读、写、做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1猜想。《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数学猜测是一种根据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联想和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很好地运用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学生就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就能锻炼数学思维。

3.2自学。课本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其作用很重要。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它的特有的作用,用自己的讲解学生的回答来替代了课本书本的功能,充当了灌输知识的角色。所以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和书本的位置。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明确自学课本的目标,围绕课本自行自学。这样学生肯定会碰上不理解与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参与提问,就会从书中得到解决启发;甚至会针对书本的编排提出评价,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肯定会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3.3操作。对于学生来说"动"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为深化思维作铺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的体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操作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但在操作过程中掌握了知识,而且领悟到了学习必须要动脑、动手、动口。

4.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练习

第5篇: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质;拓展 How to conduct inquiry-based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Guo Zhi-jun

【Abstract】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primary language is full of rich humane care and a new teaching philosophy. It is based on autonomous learning as the main key to coaching to teachers as a means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problem and research center,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of training as the goal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for the purpose of a learning activity.

【Key words】Humanities; Quality; Expand

【正文】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境,以自主学习为形式,以相互讨论为手段,体验实践过程的一种学习。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

虽然对它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是“教学方式”、还是“课程形态”;是属于“方法论”、还是属于“认识论”,小学语文教学适用或不适用探究性学习也都存在着争论。但作为一种具有全新的教育思想,被教师所推崇,被学生所喜爱,呈现出昂然的生命力。笔者仅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 探究性学习蕴含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人文关怀小学语文学习简言之就是学习母语文化。也就是对汉字的认读写的训练和应用。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注重对母语知识的了解、熟悉、掌握和运用。是一个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单向灌输、轻多向交流;重学习结果、轻思维训练;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发挥;重整体成绩、轻个性发展;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本。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探究性学习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关键点拨为手段,以问题的发现与研究为中心,以生生、师生讨论为交流方式,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既注重完成学科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人生观的养成教育;既注重母语文化情感的培养,又注重符合民族习惯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判断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重发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的特点,使它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中,学生能够想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学生能够做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能够实践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抉择、判断的决策者作用。学生在学习上全面参与,全程参与,获得直接体验,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融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这种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在方法上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在手段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时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了个体差异,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 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了能力养成在新经济时代,小学语文教育面临全新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求教会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交流与综合性学习;另一方面又要求小语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承担起传承文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强素质教育的任务。作为培养人才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把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和教学目标,这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探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指向学生收集、整理、运用、综合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二是探究性学习在对语文行为目标进行研究性认知的过程中,能够兼容母语学习的特点,获得体验,求得真知,升华情感。三是探究性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小学语文育人目标的外延,提升育人目标的质量,从而使小学语文学习发生质的飞跃。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体验研究过程,养成科学道德,并把这些从实践中生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和研究方法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养成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知、做事、共处、协调、创新的能力,以及发展的能力。

3. 探究性学习拓展了课文的教学内容,加强了现实联系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到学生书内外、课内外、校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知识。但它又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优点。绝大多数的内容都与社会和现实发生紧密的联系。特别是课文的思想性、人文性、文化传承、价值判断等,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答案。

第6篇: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甚至于各项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因此,加强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与此同时,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历史学科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也就很现实地摆在我们历史教师的面前了,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够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1.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乐于学习并学得轻松愉悦,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习过程以教师给学生做"导游",引导学生"拜访"的形式展开,有时是教师展示观察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和探究,有时是学生自己上计算机操作,详细观察材料,三五个同学一起讨论,然后向大家提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观察――体验与探究――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过程轻松、活泼。教师做导游解说,实际上是做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和思维的激励者,通过一个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探究。教师"把问题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未来的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答案和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中学生秉性聪慧又好奇、好学,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也容易接受。而研究性学习同样具有形象、具体和新奇的特点,这就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好吻合。所以,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那么必定能够更大程度地巩固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能够成为研究课题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更不是学生凭其智力就可以顺利理解或者经过简单推理便能够把握的一般知识点,而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为这才有挖掘深化的必要。只有这样确定课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更好地发展学生自身的研究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而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联系,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针对性。要有思想性,是指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有利于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要有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的心理特点,针对其智力水平进行研究。

3.探究性学习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流程通常是:课题选择方案设计探索研究检验评价形成报告。传统的学科教学是"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则与此完全不同,它把研究过程、把能力的培养看得比结论和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学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教学的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第二步是设计方案。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初步提出研究方案,再经过反复论证修改,最后确定比较可行的正式方案。第三步是根据设计的方案展开探索研究。此时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环节,认真思考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从中得出研究结论。第四步是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主要分析探索过程是否规范,结论有无科学依据。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交流。至于学生经过探索研究所获得的最后成果,其评价的标准不在于成果本身具有多大的价值,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体验,从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从中学会了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进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这对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意义无疑是特别重大的,也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所以,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4.研究性学习要体现开放性

第7篇: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

式。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数学课程教学中,不仅改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探究能力。以下就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作简要研究。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探究式教学,即教师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通过问题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大胆提出设想,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问题,最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因此,这种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师生间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主动思考问题。

二、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使其发挥最大优势,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探究式教学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有可能对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因此,教师教学时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2.设定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情境的设定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设定情境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让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事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

3.创设条件并与学生合作互动

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实践、思考等,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听完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待师生间达成一致看法后双方合作对问题进行再次探究。这种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际、协作、思考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这种探究式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一、合理创设情境,顺利提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情境创设是十分常用的一个方法.虽然经常用到,很多教师对它的适用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把握.笔者认为,一次成功的情境创设,应当满足如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能够让学生在既有的经验基础上感受到问题的存在;第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内容的未知性与可把握性;第三,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待探究问题的认知需要和期待.

例如,在学习过解三角形的内容后,我为学生们创设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艘船由点B航行至点C,两点之间距离为a.船在点C停留片刻后又继续向点A航行,且点C与点A之间的距离未知.如果在穿上能够找到测角仪,请问能否计算出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呢?置身于如此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学生们很快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充满了兴趣.紧接着,我不断启发学生:这个船航行的过程可以转化为何种数学问题?哪一种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出这个问题情境?由此,大家的头脑中逐步出现了解三角形的框架,探究的主体问题自然顺利提出了.

在上述三个情境创设标准的衡量与指导之下,实际教学当中所进行的课程导入环节变得更加顺畅了,本次课程当中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也得以有效呈现出来.如果没有基本条件作为导向,合理创设情境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若失去了对探究问题的实际引导作用,单纯在课堂上营造出生动的情境同样是对时间成本的浪费.因此,如何从情境入手将问题的提出过程顺利化,是教师需要首先处理好的问题.

二、引导问题定向,确定研究路径

所谓问题定向,就是将探究问题所要应用到的研究与思考路径方向确定下来.通过观察分析便不难发现,探究性问题存在的同时总是带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的.这也是很多学生感到探究数学问题具有难度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提出问题与探究问题之间,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搭建起一个思维的桥梁.

例如,在学习过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后,我引导学生们对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我向学生们依次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数学家高斯在很小时解答过的一道著名题目:1+2+3+…+100是如何进行计算的?(2)1+2+3+…+n应当如何进行计算?面对第二个问题,不少学生希望能够得知n的奇偶性.我启发大家,能否从问题(1)的答案中寻求一些方法,来避免对于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呢?学生们经过分析发现,原来,对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进行探究的关键在于对各项进行大小且平衡的搭配.于是,通过设Sn=1+2+3+…+n,又有Sn=n+(n-1)+(n-2)+…+1得出2Sn=(1+n)+[2+(n-1)] +[3+(n-2)] +…+(n+1),最终得到Sn= n(n+1)[]2 的正确结论.

可以看出,问题定向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行引导的过程.如此一来,学生们便得以在浩瀚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海洋之中,寻找到解答问题的方向了.这样的做法,既能够为学生降低一定的思考难度,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又可以让他们在适当的自由范围内调动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找寻探究方法.

三、提倡互动交流,强化反思提高

不要认为在探究式教学过程当中,只要把问题解答了就是大功告成了.探究主体工作完成之后的交流反思同样重要.适合于探究的问题,往往都是具有思维上的发散性的.也就是说,对于该类问题的解决,通常不仅仅存在一种解答方式.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只靠学生一人之力是很难全部予以涵盖的.这时,互动与反思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例如,在对抛物线内容进行教学时,学生们接触过这样一道习题:过抛物线y2=2px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点P和点Q,过点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求证:直线QM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在此基础上,我将问题进行调整请学生继续探究:过抛物线y2=2px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点P和点Q,点M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QM∥x轴,则直线MP是否经过抛物线的顶点?在基本问题的提示下,学生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并得出了如下几种证明思路:证明直线OP与OM的斜率相等;证明直线OM与FQ的交点是P;证明|OP|+|OM|=|MP|.问题不仅得到了解答,大家的思路还被大大拓宽了.

第9篇: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引导,让学生采取与科学工作者类似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如今素质教育理念下,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这是因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一改往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潜能得到有效挖掘。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物理学科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要想有效开展,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要想在物理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探究式教学,一定要讲求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究式教学要想顺利开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物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比较理论化,学生对于这些理论化的知识往往缺乏探究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这个时候要学会活化思维,不要把探究的范围局限在课本之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教学情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这样,自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探究动量定理的时候,我就从学生经常吃的鸡蛋入手提了几个问题:“现在如果我们把鸡蛋从一定的高度放下让它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结果会怎样?”“鸡蛋肯定碎掉”学生回答道,“而如果我们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厚厚的海绵,鸡蛋还是会碎掉吗?”教师继续追问,这时候,学生就不再像上次那样肯定的回答了。有的说有可能,有的说不会碎。那么到底会不会碎,我们就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寻找答案。于是,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开始进行演示实验。就这样,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了。这时候,教师再带领进行探究活动,学生自然更加积极主动。

二、探究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

探究式教学相较于讲授式教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能够得到有效尊重,这也是探究式教学最大的优势所在。然而,有的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总是不放心,在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管的太多,从而把探究式教学变成了“假探究”,这样,也就使得探究式教学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与探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使探究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也没必要过于担心,毕竟错误的经验同样也是经验。这样,在教师的大胆放手下,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够保证足够的自主性,从而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

三、注意探究与讲授相结合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倡导实施探究式教学,然而,这并代表要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全盘否定。事实上,探究式教学要想顺利实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探究的基础。例如,在提出探究课题的环节,该课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探究活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些问题的判断就要依赖于一定的知识,在进行假设的环节,也需要依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当学生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就需要事先掌握相关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在进行检验和评价的时候,则需要原理和模型的支持。总之,在探究式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关的基础知识。那么,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当然不可能完全凭借探究得来,而是需要教师的直接讲授。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时,关于忽略空气阻力的问题,如果没有教师的讲授,学生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又比如,在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时,如果没有教师的事先言明,学生是不可能想到用左手来判断。总之,在物理学科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是依靠探究得来的,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把探究与讲授相结合,这样,两种教学模式就可以互补不足,做到相辅相成,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注意从评价模式的改进上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发展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往往更加有利于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因为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考试成绩被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这种评价模式显然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想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健康发展,就要注意对评价模式进行改进。在评价过程中,考试成绩只是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除了分数,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也要被纳入到评价的范畴,这样,在新型的评价模式下,才能够有效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健康发展。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发展的道路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虽然探究式教学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然而,在其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中很多实际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大胆尝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推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蒋智星.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2期.

[2]王兴义.物理课堂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2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