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杠杆的基本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债务;负债经营;风险;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一、债务也是一种资本
企业负债形成必然融通于经营活动中,它能够带来社会财富,可以实现价值的增值。在这个意义上,债务是一种负债资本。所以,资本与债务的关系太密切了,以至企业中资本与债务的关系统称为企业资本结构,其本质在于如何权衡债务融资之利息节税“所得”与过度负债之风险“所失”。企业的资本经营离不开资本的组合方式,一个经营良好的企业绝不是完全没有债务的企业,必要的债务,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但负债和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因而,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我们所研究和追求的。
任何企业,当其以固定的资本成本作为“支点”,或者说筹措和使用成本是固定的债务资金和股权资本来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融通,从而使得利息及所得税(EBIT)的某个变化能引起普通股每股净收益(EPS)更大程度的变化时,那就被认为在使用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通过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DFL的计算公式如下:
DFL=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的百分率变化/利息及所得税前利润的百分率变化
=(EPS/EPS)/(EBIT/EBIT)或:DFL=[EBIT/EBIT-I-D/(1-T)],式中的I代表利息,D代表优先股股利,T所得税税率。
以T公司为例。其2010年在年销售收入为6000000元时,可变成本为4000000元,固定成本为1000000元。假定公司的销售额增长10%,固定成本不变,在财务杠杆系数为1.82使公司的普通每股净收益(EPS)会因此增加到多少元?
根据上表的数据,计算出该公司EBIT为1000000元水平上的财务杠杆系数为1.82=[(5.63-4.13)/4.13]/[(1200000-1000000)/1000000]。这表示公司的利息及所得税前利润(EBIT)在1000000元的基础上每发生1%的变化都会导致普通股每股净收益(EPS)朝同一方向变化1.82%。在例中,由于销售收入的扩大,公司的EBIT增长了20%;由于财务杠杆作用,公司的EPS增长了36%,为每股5.63元。
由于投资报酬率高于固定的资本成本,所以财务杠杆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它增大了普通股每股净收益。假如公司的EBIT下降20%(即从1000000元减少到800000元),它也会引起EPS下降36%。显然,当企业的利息及所得税前收益下降至某一特定水平以下时,财务杠杆的作用就会从积极转为消极,产生这种转化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固定资本成本已超过投资报酬率,其结果是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的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便是财务风险的实质所在。
从上例可看出,财务杠杆系数越是大,财务杠杆的作用就越是突出,或者说,财务杠杆的乘数效应就越是明显;反之反是。在我国,通常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在负债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变动对每股盈余所产生的作用。财务杠杆反映利息和息税前利润之间的关系,可用衡量企业举债筹资而增加的普通股的收益。负债之所以能对所有者收益产生这种类似于机械杠杆作用的影响,其基本原理在于:在长期资本总额和构成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从营业利润中支付的长期债务成本是固定的,当营业利润增多或减少时,每一元营业利润所负担的长期债务成本就会相应的减少或增大,从而给每股普通股带来额外收益或损失。
由此可见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的关系:
在企业总资本和经营风险既定的情况下,若企业不利用财务杠杆,则经营风险全部由投资者来承担;而若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即通过负债筹集部分资本,由于不论企业经营效果好坏,债权人得到固定的利息收入,股东要承担全部经营风险,那么每元股本承担的风险大于无负债情况下的风险。这种由于负债而使股东承担的额外风险就是财务风险,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财务杠杆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
三、负债经营的优势
1.负债经营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一方面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负债经营可以从“减税效应”中获益。在这两方面因素影响下,在资金总额一定时,一定比例的负债经营能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2.负债经营能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在前面已论述。
3.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4.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在企业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到来股权的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影响到企业控制。
5.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负债经营是利用社会资金的一种策略和手段,一方面可以利用市场资源,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这一部分资金参与企业经营周转,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及竞争力。
四、负债经营的风险
从上述的优势分析,负债经营能在保持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前提下带来股东财富的较快增长。因此,资本市场对于企业以及管理这是否有进取心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志,就是负债经营的程度。但是物极必反,过度的负债经营又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的危害。这种危害的根本原因在于负债经营本身所含的风险因素。
1.财务杠杆效应对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如前所述,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的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但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者其他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如果出现企业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上述的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
3.再筹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的负债比率增大,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增大。
4.过度负债有可能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负债是解决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冲突的有力工具之一,但它同时也加深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但毫无疑问,企业这两种冲突而产生的成本的净值总是存在的,由此使企业价值减少。
五、负债经营的控制策略
负债经营的两面性要求企业必须对负债经营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控制,趋利避害:
1.正确把握和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确定负债经营的量与度
负债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正确的把握负债经营的量与度,是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多少,必须建立在充分挖掘企业自由资金潜力及自由资金得以有效利用的基础上,不能因借款就放松对自由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忽视自由资金效能的发挥。
2.合理控制长短期负债比例
为了捕捉生存及发展的机遇,很多企业都会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但企业仅仅盯住资产负债率还不够,更要控制好负债结构,尤其是长短期债务的匹配,这样才能发挥负债经营的经济效用。长短期负债各有利弊,当企业资金总额一定,负债与权益比例关系一定是,长短期负债的比例就成为此消彼长的关系。
3.掌握借入资金来源结构
目前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有更多的融资方式可供企业选择。比如,借款、发债、保险债券计划等。但其中的资金成本存在很大差异,即风险也不尽相同。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举债方式的最佳组合。争取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保持适当的财务弹性
摘要
现代企业都会采取负债筹资的方式获取资金,不仅是因为负债起着税盾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还能通过这些作用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即可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财务收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杠杆损失。正确运用,适度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学筹资、投资,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以实现最优成本结构。
对企业的长期债权人来说,只有将资产负债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结合起来分析,可真正知道资产负债比率结构的优劣,能真正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使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本文将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①企业的投资者如何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以及怎样优化资本结构;②企业的长期债权人怎样分析财务杠杆及其在报表分析中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杠杆、筹资、最佳资本结构、报表分析
目 录
摘要 ………………………………………………………………………3
目录 ………………………………………………………………………4
一、 财务杠杆概述………………………………………………………5
(一)财务杠杆及其影响因素………………………………………5
(二)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5
(三)财务杠杆系数…………………………………………………7
二、我国上市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情况 ………………………………8
三、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及分析…………………………10
(一)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知识 ……………………10
(二)举例说明财务杠杆的效应及其分析 ………………………12
四、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及分析 …………………………15
(一)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必要性 …………………………15
(二)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6
五、财务杠杆应用的建议………………………………………………16
六、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20
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为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必不可少。现代企业中的资本结构问题已成为筹资决策的核心,财务杠杆也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逐渐引起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财务杠杆理论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只要企业能合理的运用它,必然会收到好的收益,从而也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如何更好的利用这把“双刃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就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 财务杠杆概述
(一)财务杠杆及其影响因素
1、财务杠杆的内涵
财务杠杆(Financial Leverage),是指由于企业财务成本中存在债务利息、租金和优先股股利等固定性财务费用而对企业所有者收益(即股东收益)带来的影响(本文假设企业的固定性财务费用只有债务利息)。当企业的负债增加或其他固定性财务费用增加时,财务杠杆作用也增大,此时,息税前利润的微小变动将会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产生较大的变化,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因素
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较多, 但其决定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有:(1)未来的销售增长;(2)未来销售的稳定性;(3)产业特征;(4)企业资本结构;(5)管理当局对风险和控制地位的态度;(6)贷款人对企业和产业的态度。
(二)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
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杠杆损失。
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只依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资金需要。负债筹资是与普通股筹资不同的筹资方式。与后者相比,负债筹资的特点表现为: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一般比普通股筹资成本低,且不会分散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由于债务利息固定,当企业有利润时,扣除利息后,股东权益收益率将会提高,易于发挥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但是,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要到期偿还;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需固定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在企业经营不景气时,会加重企业财务困难,甚至会引起公司破产。企业负债筹资必须遵守《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限制条件严格,且其筹资额具有有限性。如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受有关规定的限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累计债券发行总额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等。
财务杠杆的作用来源于企业采取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债务利息)的融资行为。财务杠杆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正向的、积极的,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也可能是负向的、消极的,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巨额损失,使公司面临财务危机。
1、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及其界定
财务杠杆具有正效应,即公司合理使用财务杠杆可以导致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具体地说,由于负债定期定额税前付息,只要公司的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边际成本,便会引起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因为支付固定融资成本之后留下的任何利润都属于普通股股东的。财务杠杆正效应是因为财务杠杆具有节税的效果(指由于债务利息从税前利润中扣除而少缴的那部分所得税)及其降低公司总资本成本的作用。财务杠杆正效应是公司负债经营的直接动机和目的。
企业利用债务筹资,由于负债利息是不随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变动的固定费用,所以当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股东收益会发生更大幅度的变化。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股东的收益就会增加,从而给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
2、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及其界定
财务杠杆负效应是与正效应相对而言的,它是指由于财务杠杆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公司权益资本利润率的大幅度降低甚至为负。财务杠杆负效应是财务杠杆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的结果,只要有一定的负债经营,就存在财务风险,就可能产生财务杠杆负效应,给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财务风险是指当公司有负债、租赁或优先股时,债务利息、租金和优先股股利等固定支出将会影响企业的税后利润,并对普通股股东收益产生的影响。
但是,财务杠杆也会给股东带来超过经营风险以外的附加风险,即财务风险。财务杠杆导致每股收益的变动性增加,即息税前利润对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谷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会使企业利润迅速下滑。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股东收益下降得更快,导致股东收益大幅度下滑,这就是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
以上分析可知,在筹资取得的预期息税前利润既定的条件下,采用负债筹资还是股权筹资对股东每股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高于筹资方式的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会产生财务杠杆的正面效应,低于无差别点时,则会产生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
(三)财务杠杆系数
公司的财务杠杆的高低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反映财务杠杆作用的程度,揭示企业的每股收益对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敏感性。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表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表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表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表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企业要寻求最优的资本结构就必须对财务杠杆系数做出合理的估算,它是每个企业衡量自身风险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选择负债程度的标准。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可以通过它来确定财务杠杆效应,并据以选择最佳资本结构。另外,财务杠杆系数主要受到税前利润和利息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这两项数据迅速地算出财务杠杆系数。即:财务杠杆系数(DFL)=(税前利润+利息)/税前利润。
利用的定义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必须掌握每股利润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这是事后反映,不便于利用进行预测。为此,我们可设法推导出一个只需要用基期数据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简便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表示债务利息;
从上述两个公式中可以发现,若企业没有负债,不承担固定性财务费用,则不论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为多少,财务杠杆系数始终为1,企业没有财务风险;若企业有负债,则财务杠杆系数必然大于1,在公司资本总额、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例越高,财务费用越大,越大,公司的财务风险也越大,公司可以获得的财务杠杆利益也越大,当公司略有变动时,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速度也会越大。
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就是由于负债经营而使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选择举债时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金越多,其财务费用也就越多,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上升,则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则普通股每股收益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就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
二、我国上市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情况
我国上市公司中,负债筹资方式因其独特的杠杆效应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重要筹资手段。一些公司在盈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却较低,忽视了对财务杠杆的利用;而一些公司在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却不顾负债经营的风险,是企业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
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在筹资过程中企业应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额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这个最佳的结构,我国大多数上市企业资本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并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努力寻求新的环境下的最佳结构。
企业要克服各种风险,在稳定中求得发展就必须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往往必须依靠外部资本,特别是负债资本。而且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资产负债率的大小。
我国上市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与国外企业相比虽然是比较低的,但也基本合理。因为我国的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上市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不高。但是各行业中也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现象,比如能源、电力、冶金、农林牧草行业,在各行业中属于比较稳定和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因此可以保持一个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金融、地产、商贸旅游等行业波动性较强,发展稳定性较差,从而需要保持一个不太高的资产负债率。但在我国的上市企业中情况恰好相反,能源等企业的平均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明显高于商业银行年贷款率,但其平均资产负债率却又明显地低于总体平均数。而金融等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却又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数。因此,应根据本行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而不应该盲目地增加或减少负债。
在实际应用中,财务杠杆的意义经常被局限,甚至由此产生偏差,不同程度的给财务杠杆的全面认识及有效使用带来不利影响。误区一:将财务杠杆等同于负债。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负债与财务杠杆之间联系密切,二者如影随形。这容易让人们产生误会。负债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前提,但有了负债并不一定就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同时,负债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财务杠杆的使用,还要考虑多种因素从而做出决策。误区二:只关注财务杠杆的直接效果,忽视财务杠杆的间接效果。人们往往强调利用负债获得更多可用资本。而忽视其所付出的代价--利息,利息的固定性决定了不管企业将来收益如何,是否有足够的资金都要偿还。因此借款可能同时带来财务杠杆双面影响,杠杆利益或未来经营效益下降而带来的财务风险。误区三:对支点意义把握不准。在财务杠杆中,固定的借款利息构成了支点,支点位置的变动将直接影响杠杆效应的程度。
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质就是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可以用资产负债率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企业保持着良好的资产负债率,则也反映出其具有良好的资本结构。因此,企业必须经过谨慎而全面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我们要真正认识财务杠杆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重新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目前大多数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第一,在盈利能力水平较高而且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时,要努力通过借入资金来提高权益资本的获利能力,紧紧抓住任何可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机会。第二,在盈利水平较低且企业盈利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要考虑到负债资本的风险而保持一个较低的负债水平,防止财务杠杆损失的发生,从而降低由于债务所带来的破产成本、资本成本等财务风险,使公司得到合理发展。
三、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及分析
(一)财务杠杆在企业筹资方面的应用知识
在现代企业中,负债经营、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已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时,适度举债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提高企业权益资金的盈利水平。但是,举债总是有风险的,一个企业在负债经营时,如何合理地把握其负债的比例,正确地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规避财务风险是十分重要的。资本结构优化的重点是债务资本比重的安排,而财务杠杆也是通过债务资本发挥作用,因此利用财务杠杆原理,合理安排债务资本的比重,可以使企业在获得杠杆利益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有效地实现资本结构优化。
财务杠杆是一个可选项目,没有公司被要求必须用长期负债和优先股融资,只要公司愿意,他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来源和发行流通的股票来为经营和资本支出融资。从杠杆原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财务杠杆效应的强弱取决于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的高低。负债比例越高,财务杠杆效应越强,公司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反之亦然。公司在安排资本结构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通过对公司产销计划的调整使息税前利润上升,进而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合理控制风险,通过财务杠杆的比较分析,达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使公司承担适度的负债和风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以下举例说明公司怎样利用财务杠杆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的关系除了反映负债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向我们揭示了权益资本报酬率与公司总资本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因为负债与权益资本之和构成公司的资本总额。为了定量描述权益资本报酬率与总资本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引入财务杠杆定理模型:
公司总资本报酬率ROA可以用下式表示:
公司权益资本报酬率ROE可以用下式表示:
整理后得出:
式中:表示负债利息率;表示负债与权益比,其中表示负债,表示权益。
此公式反映出当公司总资本报酬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权益比越大,权益资本报酬率就越高。
当公司无负债时,不存在财务杠杆效应,总资本报酬率与权益资本报酬率一致,即;
当公司负债经营,并且时,负债经营并不能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即;
当公司负债经营,但时,,表示公司资本结构合理,负债比例得当,财务杠杆发挥了正向效应;
当公司负债经营,但时,表示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负债将会加剧财务风险甚至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权益资本报酬率会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而下降,即。
因此,公司要想获得较好的财务杠杆收益,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二)举例说明财务杠杆的效应及其分析
假设某公司有三种资本结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
金额单位:万元
方案
项目甲乙丙
负债比例(%)02040
资本总额100010001000
债务资本0200400
权益资本1000800600
普通股股数(万股)1008060
公司财务部门认为,如果公司负债比例不超过60%,其负债的利息率就可以维持在6%的水平上,公司所得税率33%,息税前利润预计为100万元,普通股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财务杠杆系数分别为:
公司的总资本报酬率为:
权益资本报酬率分别为: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丙方案为公司设立的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乙方案次之;甲方案无任何风险。
如果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增加20%,则:
即的增长率为:,同步增长。
即的增长率为35.22%,快于的增长。
即的增长率为26.27%,要快于的增长。
财务杠杆系数分别为:
表明普通股每股收益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倍数没有发生变化。
表明普通股每股收益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倍数下降了0.03。
表明普通股每股收益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倍数下降了0.07。
公司总资本报酬率为:
各方案权益资本报酬率分别为:
说明甲方案的权益资本报酬率提高了2%
说明乙方案的权益资本报酬率提高了2.5%
说明丙方案的权益资本报酬率提高了3.33%
从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公司负债比例控制在60%的水平之下,资本总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选择负债比例较高的丙方案,不但可以使权益资本报酬率提高3.33%,还使得财务杠杆系数下降了0.77倍,而每股收益也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四、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及分析
对企业的长期债券人而言,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然而因财务杠杆的作用,若单一分析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就略显偏面,在分析该能力时,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1、 财务杠杆的基本原理
由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在长期债务总额不变的条件下,企业从营业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固定的,当营业利润上升或下降时每一元营业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减少或增大,从而会给股东的每股收益带来额外的增加或减少。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应用,通常长期债权人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都会将资产负债率作为报表分析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形成的,也可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同时也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于存在财务杠杆效应,其实这个比率并不能说明贷款的风险程度,只有将资产负债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结合起来分析,才能真正知道资产负债比率结构的优劣,才能真正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使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抗风险能力。分析DFL能帮助报表使用者深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风险程度。此外,对财务杠杆进行深入分析不但可以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还能对企业的资本成本和投资决策作出合理评价。
从债权人角度分析,都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障,贷款不会有太大风险。只要DFL接近1,即使资产负债率很高(80%)债权人也不必担心,因为此时企业赚取的利润比其所承担的固定债务利息要打得多,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很小,企业是有能力归还债务利息的,反之,即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高(40%),也并不能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高,因为此时企业可能正面临很大的风险(DFL很大),企业可能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企业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固定利息或企业亏损(DFL为负数)。
2、财务杠杆和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长期资金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我们可以发现已获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资料来源是同样的,只要知道息税前利润和利息费用就能分别求出已获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通常认为已获利息倍数越大越好,说明偿还债权人的利息又保障,但这个数大到多少才好,只能和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才有可比性,才知道它相对于同行业来说是好或不好。如果我们在分析已获利息倍数的基础上分析财务杠杆系数,就能知道这个企业在现有利息倍数下的风险程度如何。
五、财务杠杆应用的建议
(一)大胆合理负债,借债有度
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M·米勒倡导负债经营,他的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借贷最上算”“多作借贷往往比谨慎的平衡更为可取”,他认为企业“债不怕多,开源则茂”,关键是指资金经常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负债经营要掌握一定的度,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息税前总资产利润率应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这是前提;另一方面,资产贷款负债率(贷款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一般掌握不超过50%。负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力求低成本吸收资金,高效率使用。
(二)结合传统理论,剖析最优资本结构
传统折衷理论认为,资本结构的变动确实引起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的变动,从而引起企业价值的变动,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使综合资金成本率由下降转向上升的转折点的资本结构,也就是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而企业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根据传统折衷理论的观点,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的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将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和诱人的筹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应该高于借款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企业股东权益收益率的变动受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很大,提高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重,对股东权益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很大。
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会给企业带来股东权益收益率提高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财务杠杆作用,举债过多,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息税前利润率就可能下降到借款利息率之下,这样会使股东权益收益率降低,从而加重企业的财务危机。在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时,借入资金的规模和比重越大,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此时,适当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就可以达到提高股东权益收益率的目的。而在息税前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时,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权益收益率就越低。
在企业的筹资总额中,安排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时,应该兼顾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和稳定程度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等因素,以便掌握最佳负债规模,选择一种比较稳健的筹资模型。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的盈利水平高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就可以适当提高借入资金的比例;反之,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的水平一般且市场需求不旺,则应该缩小借入资金的比例。
从理论上说,当企业的负债总额与权益资本总额相等时,企业就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因此,西方财务界要求资本结构达到1∶1的比例,但实际操作上往往很灵活。只要经营利润增长稳定,企业就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企业就可以保持较高负债率,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总之,财务杠杆的作用,不仅表达了企业获得利润的程度,也表明了财务风险的高低。企业在安排负债比率和股东权益收益率时,必须在权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任何只顾利益而不惜冒险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合理确定负债结构,化解债务筹资风险
一方面,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企业的负债结构。企业应该判断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确定了应该进行负债经营,就应随之确定负债的额度和比例。另一方面,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考虑负债期限的安排是否恰当,选择合理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针对由利率、汇率变动带来利息额的变动进而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和汇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规避筹资风险。
第一,明确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的存在直接依赖于负债的发生。负债作为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前提和根本,要符合两个基本借贷原则:一是期望报酬率要高于贷款利率;二是保障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在考虑使用财务杠杆之前需要对相关情况作出准确判断。第二,准确估计企业未来经营与收益状况。负债不是一时的行为,只有在企业未来收益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的正效应才会进一步放大,反之将放大财务杠杆负效应,加剧企业风险。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状况随时调整借贷数量。第三,充分考虑经营以外的影响因素。除经营状况之外,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于风险的态度、企业的信用等级等因素会间接影响财务杠杆的使用。因此,企业应关注国家资金政策,充分考虑企业利益关系人的态度, 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获得最大的财务杠杆效应。第四,考虑适当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举债方式、类别、渠道的不同会导致负债对企业未来的影响不同,企业要根据数量、期限、利率、借款弹性等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方便企业根据需要作出适当调整。
六、结束语
以上,本文从两个角度说明了财务杠杆的作用。
以所有者的角度来说,可以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筹资决策,现代企业中的资本结构问题已成为筹资决策的核心,财务杠杆也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逐渐引起重视,只要企业能合理的运用它,通过杠杆分析,适时、适度地选择不同的筹资方案,规划合理的资金结构及销售量,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必然会使所有者收益不断增加,从而也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摘要:本文在对可转换债券价值确认方法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具有一定创新观点的预期价值法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反映可转换债券交易特征的价值分离方法,以期为可转换债券价值分析提供参考。
一、可转换债券价值确认方法研究综述
近年来全球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规模已超过了5000亿美元。但可转换债券潜在权益价值的确认计量问题尚未解决。美国会计职业界至今仍然按照APB第14号意见书将可转换债券确认为债务(直接债务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2003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IAS)第32号要求可转换债券分别确认为债务和权益(分离债务法),并建议了两种方法:一是负债部分以债券本金和利息的现值计量,发行债务总值减去债务确认价值即为权益价值,这与美国早期APB第10号意见书的使用的方法一致,即为余额法,通过转换期权公允价值或用Black-Scholes等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得出期权价值,再以发行债务总值减去期权价值作为债务价值。国际会计准则(IAS)第32号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把可转换债券双重性质问题的解决提到了议事日程。2004年,FASB再次着手研究可转换债券的债务与权益问题,委员会明显倾向于按照债券现值和嵌入期权价值将可转换债券分开处理,这类似于第10号APB意见书和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IAS)。我国在2006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中,关于可转换债券处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想,即在初始确认时将可转换债券发行收入分解成债务和期权价值进行会计处理。
在Marcelle等(2005)提出的预期价值法之前,学术界对可转换债券初始价值确认计量进行了一定探讨,但多数是检验现代期权理论对可转换债券的影响。Vigeland(1982)较早注意到期权理论可以应用到转换的可能性和转换的时间选择上。King(1984)为可转换债券计算了潜在权益的期权价值。这种“潜在权益”从债务中扣除加到了权益中,并用于财务比率的计算中。而可转换债券代表的股数等于“权益价值”除以现行股价。King认为可转换债券权益的价值就是期权的价值,并假定可转换债券的债务价值就是直接债务的价值,事实上这种情况仅在可转换债券没有转换情况下出现。GaumnimandThompson(1987)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可转换债券价格如何随着其内在权益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将可转换债券是否转换的“可选择性”在会计处理中加以反映,直到2005年,MarcelleandLAnn提出预期价值法,才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二、预期价值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预期价值法的基本原理预期价值法认为可转换债券内含的期权既不是债务也不是权益,在标的股票市场价格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它既可能产生权益又可能产生负债。如果债券被转换,债券的本金则不用偿还,而只需支付持有者持有期间的利息;如果债券不被转换,发行者则需支付持有者全部本金及利息。因此债务的预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转股的可能性的大小。在一定的转换概率下,债务的预期价值等于直接债券价值(本金和利息现值)与利息现值以转换可能性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与此相对应,权益的预期价值则由债券发行总价减去预期债务价值得到。这一做法也是分离法,但它没有像IAS32那样以直接债券价值代替债务价值,而是在考虑了转股的可能性基础上,在发行当日或之后,动态地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总价进行分离确认负债和权益的价值,以建立一种公司债务、权益、财务杠杆以及每股盈余的动态经济观,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预期价值法建立在债务和权益的价值将随着可转换债券的寿命周期而变化的财务理论基础上,认为对于期权类型的金融工具,标的股票价格的变化和距离到期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可转换债券以及相应权益和债务的价值。因此,在预期价值法下,必须重算转换股份的预期数量、债务的预期价值和权益的预期价值,并分析其对债务、权益、财务杠杆和EPS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1)预期转换股数。金融分析家们在计算EPS时把预期的转换股数计入总股份,而预期股数取决于债券转换成股票的可能性的大小。假设n为潜在股数,为转换的可能性,预期股数则为n(p)。(2)债务预期价值。直接债务的价值常常被视为可转换债券债务部分的价值,它是以市场利率为折现率将债券本金和利息进行折现。其实这种情况只有在债券预期没有转换而本金和利息需被100%偿还时才适用。这就是说可转换债券有三种可能:一是全部被转换,此时可转换债券在到期转换日只需支付到期前利息;二是全部不转换,此时可转换债券在到期转换日需将债券本金加利息支付给投资者,但实务中更多的是第三种情况,既可能转换又有可能不转换,假设这种可能性为p,则按预期价值法计算的债务的预期价值等于直接债务价值(假定不转换时的应付额)和利息(假如债券到期转换应付额)以转换可能性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即:债务的预期价值=(1-p)*直接债券价值+利息现值*p。借助于这一公式可以发现,在p为100%时,可转换债券全部转换,其债务预期价值仅为全部转换前所付利息的现值;当p为零时,即可转换债券预期未转换时,债券的预期价值即为直接债券价值;如果可转换债券有p的可能性转换,则有(1-p)的可能性不转换,债务的预期价值会小于直接债务的价值。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可能性越大,债务部分的预期价值就越低。(3)权益的预期价值。权益的预期价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计算:一是余额计算法。可转换债券的总价值等于预期债务价值和预期权益价值之和,因此权益的预期价值等于总价值减去预期债务价值;二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法。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中,期权价值是权益预期价值(现值)与行权成本预期价值(现值)之差,那么权益预期价值则是期权价值和行权成本预期价值之和。如果行权成本用公允的市场利率折现,则与余额计算法计算结果相同。在股份、债务、权益预期价值的计算中,转换的可能性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债券没有其他诸如发行者赎回等嵌入期权,而且仅在到期转换条件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可用于计算转换的可能性,即N(d2)在Black-Scholes模型代表在行权日获利期权的可能性,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N(d2)则代表转换的可能性。如果可转换债券允许到期前行权或者为诱导转换允许发行者赎回债券,可以使用美式期权定价方法。这些可选择的期权计价方法提供了每个转换日转换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可用来计算预期的债务和复杂期权的价值。
(二)预期价值法示例ABC公司发行5年期面值100(百万)元可转换债券。一般利率8%,由于含有期权,所以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利率5.5%,仅为2.5%。每张1000元的债券可以转换成40股普通股,发行者不能赎回。现行股价20元。股票未含股利,预期价格波动约35%,无风险利率3%。为了简化,假设发行者不能赎回可转换债券;除了转换特征的买入期权没有其他嵌入期权;欧式期权;行权日即为到期日。这些假设使该例可以直接使用Black-Scholes模型,而且更易反映其他嵌入期权、行权的跨度或随着时间变化的行权价格。具体计算结果和过程如下:(1)收集整理公司基本信息。(表1)详细列示了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嵌入期权和原有资本结构的基本资料。公司以面值发行5年期利率2.5%的可转换债券,低于正常8%利率,因为可转换债券含有期权。每张100元债券中含有4份期权,每份期权价值通过Black-scholes模型和第2栏中的参数计算得出为5.58,4份共有22.29元期权价值。对于不含期权的2.5%的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的可转换债券的真正价值是77.70元。(2)美国现行债务法与预期价值法下EPS的对比分析。(表2)将目前GAAP把可转换债券作为一般债务处理的方法与预期价值法(EV法)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两种方法稀释股份和稀释EPS的影响过程。尽管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为4000000股,但因为转换的可能性0.3142,所以第2栏中预期股数应为1256800股(4000000*0.3142)。EV法稀释了大约8%。相比较,按照GAAP规定稀释了27%。因此EV法下的稀释率相对较小。为分析对稀释EPS的影响,使用转换发行部分的利息调整税后净收益。如果在EV法下使用相同的盈余,稀释的EPS则为1.02(16256800/16500000),这是—种反稀释作用。(表2)的第2栏显示的EV法下的净收益是只将有可能转换部分债务的税后利息加回到净利中。因此EV法下稀释EFS应是0.95(15500/16256800),而GAAP现行制度下计算的稀释EPS是0.87(16500000/19000000),这相对低估了EPS。(3)现行美国债务法、国际会计准则分离债务法和预期价值法下财务杠杆的对比分析。(表3)对比分析了现行美国债务法、国际会计准则分离债务法和预期价值法对财务杠杆的影响。在预期价值法下预期权益价值为43.5(百万)元,为分离债务法得出的预期价值仅为22.3(百万)元,只是预期价值法计算权益价值的一半,而现行GAAP不考虑预期权益价值。这种对预期权益价值估算的不同,导致EV法、分离债务法和GAAP下的债务权益比不同,分别为1.04、1.17和1.33。由于按照GAAP可转换债券不含有权益价值,因此计算的债务权益比最低。显然现行GAAP的做法实际上比EV法高估了债务权益之比。
三、预期价值法的改进
与以前可转换债券初始价值确认方法相比,预期价值法引入了转换可能性概念,而且随着标的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债务的预期价值、权益的预期价值都在变化,因此这种动态理念是该方法创新之处。但该方法在反映可转换债券经济实质等方面仍可做进一步研究。实际上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兼有债性、股性和转换期权的混合物,但三种特性不一定所有时间都同时出现,也就是说有时表现为债性,有时表现为股性,有时表现为债性和股性同时并存,但不论那一种情况,只要可转换债券未转换就一直含有期权。因此,可以对预期价值法做一定的改进,使这三种可能在可转换债券价值确认方法上加以体现。(1)可转换债券到期一张都未转换成功。这种情况下可转换债券则以债性为主,但比一般债券多了一种转换权利(尽管未转成),故其发行收益应分解为持有期间本金和利息现值加转换期权价值。用公式表示则为:可转换债券发行收益=应确认的债务价值+应确认的期权价值。其中,应确认债务价值=直接债券价值=债券到期本金现值+持有期间利息现值;应确认的期权价值=可转换债券发行收益-应确认的债务价值。(2)可转换债券到期全部转换。这种情况下可转换债券则以股性为主,持有者用持有债券可以在规定期限换回价值相当的股票。故其发行收益应等于持有到期按转换价转换的股票和转换期权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则为:可转换债券发行收益=应确认的股权价值+应确认的期权价值。其中,应确认的股权价值=直接股权价值=到期转换股票价值的现值;应确认的期权价值=可转换债券发行收益-应确认的股权价值。(3)持有债券转换的可能性为一定概率。假定持有债券转换的可能性为p,则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有p的可能性转换为股票,即具有股性;同时也有(1-p)的可能性未转换,即具有债性。此时可转换债券发行收益体现为其债务价值、股权价值和转换期权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则为:可转换债券发行收益=应确认的债务价值+应确认的股权价值+应确认的期权价值。其中,应确认的债务价值=(1-p)*债券到期本金和利息现值;应确认的股权价值=P*到期转换股票价值的现值;应确认的期权价值=可转换债券发行收益-(应确认的债务价值+应确认的股权价值)
上述方法是对预期价值法的改进。改进方法将可转换债券完全转换情况下的价值界定为到期转换股票价值的现值与股权所含期权价值之和,而不是预期价值法中的利息现值。这是因为在完全转换状态下,现在持有的可转换债券价值足以使持有者在转换日换回价值相当的标的股票,而不是换回一点利息,此时现在持有的债券价值应等值于将来转换日换回的股票价值。另外,即使是到期全部转换为股票,在初始价值中依然含有期权价值,因为当初没有这种权利,将来债券是不能转换成股票的。在可转换债券未转换情况下,未转换并不代表债券价值中不含转换期权价值,而是含有的期权价值没有条件去实现,但这并不否认转换期权价值的存在。由于在以上这些方面的理解不同,使得在转换概率为p时,对可转换债券债务、股权和期权的价值确认产生很在差异,从而对公司的债务权益比等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改进的预期价值法下,前例ABC公司可转换债券计算如下:应确认的债务价值=(1-0.3142)*77.70=-53.29(百万)元;应确认的股权价值=0.3142*68.10=21.40(百万)元;应确认的期权价值为25.31(百万)元。此时,ABC公司的债务总值为353.29(百万),权益总值为346.78(百万),因此债务权益之比则为1.02,比未改进前预期价值法的债务权益比更低。
[关键词]杜邦分析法;财务分析;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018-01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介绍
“杜邦分析体系是一种用于评价企业获利能力和股东投资收益率的综合性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财务指标作为一个体系,将财务分析作为一个财务系统工程、全面分析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地评价,使评价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有效地进行财务决策。”其基本特点是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将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分析公司的生产经营业绩,使企业所有者和各级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全面、直观、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2利用杜邦分析法作实例分析
2.1海信电器简介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信电器)于1997年4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是国内著名的家电上市公司。海信电器主要从事电视机、数字电视广播接收设备及信息网络终端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拥有中国最先进数字电视机生产线之一,年彩电产能1610万台,是海信集团经营规模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2.2基于杜邦分析法对海信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本文依据海信电器 2010―2012 年的财务报表数据,用杜邦分析方法将指标进行整合分析,揭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关键环节,从而发现制约公司发展的财务因素。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这一指标反映了投资者的投入资本获利能力的高低,能体现出企业经营的目标。从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相互关系上看,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取决于企业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所以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效率和经营活动的效率的综合体现,它直接表明股东拥有的净资产的盈利能力,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分析海信电器的财务报表可知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0年到2011年呈较大幅度增长,2011年到2012年又小幅下降;2010 年到 2011 年的增长幅度为 62.21%,2011 年到 2012 年的下降幅度为23.33%。企业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来判断是否继续投资或是否转让股权,考察经营者业绩和决定股利分配政策等,该指标对公司的管理者也至关重要。经营管理者为改善财务决策而进行财务分析,可以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用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010年 16.09%=3.95%×192.76%×2.1128
2011年 26.10%=7.28%×164.28%×2.1824
2012年 20.01%=6.46%×146.83%×2.1100
通过分解可以明显地看出,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在于销售净利率的变动、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动和资本结构(权益乘数上升)的变动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其进行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10.01%,其中由销售净利率变动影响11.94%,由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影响-2.46%,由权益乘数变动影响0.53%;净资产收益率2012年比2011年减少了6.09%,其中由销售净利率变动影响-2.54%,由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影响-2.68%,由权益乘数变动影响-0.8%。
以上连续两年的分析表明销售净利率增加了3.33%,是促成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比2010年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因素。销售净利率的增加是由于2011年净利润的大幅度增加而导致。而2012年三项指标全部下降,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幅度最大,导致了净资产收益率比2011年和2010年都要低。
销售净利率说明了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额比例,评价企业通过销售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3.33%,2012年比2011年减少了0.82%,说明企业2011年比2010年通过扩大销售获取收益的能力增强,盈利能力增强。2012年比2010年通过扩大销售获取收益的能力降低,盈利能力降低。
总资产周转率说明了企业的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说明了企业利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2011年比2010年减少了28.48%,2012年比2011年减少了17.45%,说明企业2010―2012年营运能力一直降低。
权益乘数指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总额的多少倍,反映了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体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6.96%,2012年比2011年降低了7.24%,说明了从2010年到2012年企业偿债能力经历了先下降后提高的变化。
3通过分析了解海信电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1海信电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的权益乘数较大,表明企业负债较多,一般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此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准确把握公司所处的环境,准确预测利润,合理利用负债带来的杠杆效益,同时应注意负债带来的财务风险的影响。
3.2对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公司应适当控制负债的快速增长,既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又要维持稳定的资本结构,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本结构,我认为适当增大权益性投资较好,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又有利于使股东财富进一步的增大。
参考文献:
[1]王秀琴.浅议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方法――杜邦分析法[J].科学之友,2012(4).
【关键词】新常态营运资金公司绩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6.71/F425
一、引言
营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营运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企业资金的周转,而资金周转灵活与否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据调查发现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管理上花费了30%的工作时间。
2012~201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在7%~8%之间,这与21世纪初前十年年均10%的高速增长相形见绌。2014年11月在APEC峰会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指出经济新常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第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经济增长要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状态,企业依存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营运资金管理是否也会呈现新的特点?虽然之前有许多学者在营运资金管理上做了研究,但是新常态下营运资金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匮乏。
国外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远早于国内,所以研究成果也比国内成熟,Hampton C.Hager(1976)为了改进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第一次提出了概念“现金周期”,之后,学者们开始把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开始研究,现金周期成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另外,外国学者还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把营运资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拓展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Afza and Nazir(2008)对巴基斯坦上市非金融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营运资金投资政策与融资政策的激进程度与利润负相关。
1993年,营运资金概念才引入我国,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相对较少。毛付根(1995)提出:应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营运资金融资和综合策略可分为稳健型、中庸型和激进型,政策不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不同。陆俊华(2012)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营运资金投资策略与绩效正相关,筹资策略与绩效负相关;现金周期与企业绩效负相关。王竹泉等人(2009)还将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结合起来。
二、实证研究
营运资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包含企业所有的流动资产,侧重流动资产的管理,但疏忽了流动负债对营运资金的影响;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财务上通常采用此定义。
(一)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Z)作为指标衡量公司绩效,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用流动资产比率(W1)替代,流动负债比率(W2)代替营运资金的筹资政策,考虑到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对以下因素进行控制:公司规模(W3);财务杠杆(W4);可持续增长率(W5)。变量具体说明见表1。
(二)研究假设
H1:营运资金投资政策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小于长期资产的盈利能力,流动资产比率越高,营运资金投资政策越宽松,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
H2:营运资金筹资政策激进程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流动负债的资本成本小,而长期负债的资本成本高,流动负债比率越高,营运资金筹资政策越激进,企业的资本成本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
H3:公司规模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一般来说,企业规模是企业实力的象征,企业规模越大,实力越强,融资渠道也会越多,相对来说融资费用也会较低,所以企业的利润也会越高。
H4: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财务杠杆越高,企业利润越大,因为利息的税盾作用可以提升企业价值,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费用,所以假设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H5: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越高,企业的成长能力越强,企业的利润自然也会越多,所以对公司绩效产生正方向影响。
(三)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都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中企业的中期财务报表,为了减少无效数据对实证分析的影响,本文对数据库中选取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了数据不全的样本;剔除了这三年内被ST或*ST的样本。
根据以上原则,样本首先在Excel2007版中进行了筛选,然后应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等工作。
(四)模型构建
为对营运资金与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检验本文假设是否成立,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α0为常数项,αi(i=1,2,3,4,5)是对应变量的系数,θ表示残差项。
(五)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2013~2015年汽车制造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都比较低,2014年净资产增长率均值是2013年的一半,跌幅较大,说明2014年汽车制造业的经济不景气,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2013~2015年流动资产比均值逐步递减,但比重仍较大,说明总资产中流动资产份额逐步减少,总体而言汽车制造业还是采用宽松的营运资金投资政策,但较以前有所缓和;2013~2015年汽车制造业流动资产负债比率平均值87.93%,说明企业大部分债务资本都是通过短期债务筹集的,营运资金筹资政策很激进,但是从每年的均值来看,流动负债比率呈小幅下降趋势;从流动资产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来看,汽车制造业采用宽松型的投资政策搭配激进型的筹资政策,即稳健型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企业规模逐年增大,而流动资产比率逐渐变小,这说明在新常态下,企业要增加长期债务资本或权益筹资来维持企业运转;如表2所示,财务杠杆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50%以下;2013~2015年,汽车制造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变化较小,一直维持在4%左右。
2.相关性分析
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Z和W1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135,且通过了置信度概率为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流动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表明流动资产比率越高,营运资金投资政策越宽松,企业绩效也就越好。
Z与W2的相关系数是0.243,通过了置信度为1%的水平下显著性检验,说明流动负债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即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比例越大,企业营运资金筹资政策越激进,企业绩效越好。
Z与W3的相关系数为0.233,通过了置信度为1%水平下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Z与W4的相关系数是-0.195,通过了置信度为1%水平下显著性检验,表明企业财务杠杆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低。
Z与W5的相关性通过了置信度为1%水平下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为0.901,属于高度线性相关关系,企业可持续增长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3.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表6。
表4中,调整后的R方为0.828,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D-W值为1.798,在2附近,说明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问题;表5中,p(Sig.)=0
表6中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说明除因变外其他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根据表中的回归结果,W1的标准系数为0.021,说明流动资产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t值为0.709,p=0.479>0.05,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与之前pe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不太一样。
W2的标准系数是0.089,且t值为2.884,p= 0.004
W3的标准系数为0.025,说明企业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t值为0.822,p=0.412>0.05,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与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有出入,同时也与本文的假设推理有差别。从描述性统计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企业绩效并没有因此而提高,这可能是因为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适度规模才能产生较好绩效。石建中(2014)研究了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企业由小到大的过程中,一定的规模水平才能实现规模经济;但当规模已经相当大时,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本文样本中,企业规模都很大,并且还在逐年增大,所以以上回归分析的实证结果可以接受。
W4的标准系数为-0.094,且t值为-3.095,p= 0.002
W5的标准系数为0.869,且t值为28.702,p=0
3、新常态下汽车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新常态下本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营运资金投资政策:汽车制造行业近三年平均流动资金比率为58.7%,2013年最高,超过60%,本行业的营运资金投资政策为宽松型;
(2)营运资金筹资政策:根据描述性统计表,行业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占比每年都在80%以上,而且标准差很小,说明本行业绝大部分企业都有比较高的流动负债比率,都采用了激进型营运资金筹资政策;
(3)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宽松型营运资金投资政策配合激进型营运资金筹资政策,所以本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为稳健型的。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沪深2013~2015年汽车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法对新常态汽车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营运资金投资政策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2.营运资金筹资政策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越大,营运资金筹资政策越激进,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3.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汽车制造业的规模效应不大,扩大企业规模,并不能提高企业绩效;
4.控制变量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汽车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越小,净资产收益率越大,企业绩效越好;
5.控制变量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其标准化系数很大,说明两变量高度相关,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可以提高企业绩效;
6.汽车制造业采用宽松型营运资金投资政策配合激进型的筹资政策,即新常态下汽车制造业采用了稳健型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二)对策建议
在新常态背景下,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对汽车制造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企业管理层应重视营运资金管理,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确定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并确定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汽车制造业也是如此,此时更应该关注营运资金管理,处理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以防止企业的资金周转失灵,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能正常运营。
2.降低财务杠杆,并保持激进的营运资金筹资政策
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中不难看出,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完全抵消了债务成本的税盾作用,所以在现有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降低财务杠杆;流动负债比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但标准化系数不是很大,而且根据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汽车制造业的这三年的平均流动负债比率已达到87.93%,营运资金筹资政策已经很激进了,所以结合两者来看,汽车制造业应该减少债务成本,且在债务总额中保持较高比例的流动负债。
3.提高本行业的可持续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很高,由近三年的统计结果看,本行业的可持续增长率一直维持在4%左右,如果能提高本行业的可持续增长率,那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就是相当大的。
4.调整企业规模
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也就越大,但在汽车制造业中,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无显著相关性,也就是说企业规模的大小对企业绩效几乎没有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本行业中企业规模效率低下,市场机制不完善或其他制度方面的原因,企业可以尝试调整企业规模、加大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1]Lazaridis and Tryofonidis.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capitalmanagementandprofitability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thens stock exchange [J]. JournalofFinancialManagementandAnalysis, 2006(19):26-35.
[2]Talat Afza, Mian Sajid Nazir. Working capital approaches and firm’s returns in Pakistan [J]. Pakistan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Social Science, 2008(1):25-36.
[3]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l):32-36.
[4]王竹泉,刘文静,王兴河.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J].会计研究,2009(9):51-59.
[5]张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渠道理论的实证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11.
[6]纪同臻.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与企业竞争力、企业营业绩效相关性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7]王金利.营运资金管理与公司绩效[D].南昌:南昌大学,2012.
[8]赵艳伟.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9]王竹泉,孙莹,王秀华,张先敏,杜媛.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2[J].会计研究,2013(12)53-59.
关键词:层次分析模型;财务评价指标;资本收益率
一、引言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全方位、准确客观地揭示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与结果,并对企业经营结果及收益质量做出系统合理的评价,以期达到改善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财务分析作为传统的会计技术,通常需要依据财务比率的计算进行财务评价与判断,但由于各个指标的内容与作用的单一性使得财务分析过程与结果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影响了财务分析最终目的的实现。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方法很多,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其主要特点是以权益报酬率作为分析核心,再利用指标之间内在的勾稽关系进行层层分解,并最终落实到具体会计要素层面。该方法基本原理是将资本收益水平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三个方面,即盈利水平、资产管理效率、负债水平,分别考核各方面工作对资本提供者的贡献水平。公式表示为:
资本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报酬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销售获利水平、资产利用效率及负债水平。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其分析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深入细化到理财活动的更多层面,涵盖更多重要的指标,如利息保障倍数、财务杠杆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从而更具体地发挥会计信息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财务评价指标之间层次关系分析模型。
二、指标层次关系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进行分析,本文建立了常用的财务指标之间层次关系模型(见图1)。
需要指出,在图1中,各个底层指标可以落实到具体会计要素,此处未予展示的原因是为了简化图形,以突出指标之间的层次关系。本分析模型将盈利能力指标作为分析核心,基于盈利能力指标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盈利水平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对企业的未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若盈利水平具有非稳定性,即企业的各期盈利水平之间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正是企业面临风险象征:差异越大,风险越大;差异越小,风险越小。一般会计报表的使用人都希望企业能保持较稳定的盈利水平。
第二,获利能力的高低对企业现实的财务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可应付企业近期的偿债的需要,另一方面,较好的获利能力会使企业有良好的财务形象。这会使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较容易获得所需资金。若获利能力下降,则企业就可能陷入财务困境中,甚至进入恶性循环:获利能力下降――所需资金不及时满足――丧失获利机会――低盈利水平。
第三,盈利能力直接决定企业价值水平。那些获利的数量属性和质量属性两个方面都令人欣赏的公司,其价值会得到资本的认可,表现为股权价值水平高。
(二)对模型的解释
营业收入赊销倍数是指营业收入除以赊销收入;存货周转率本应该使用销货成本计算,但是为了使该模型成立,这里使用了营业收入除以存货计算;应收账款占用本金倍数是指应收账款(一般就是赊销收入扣除已经收回的赊销收入)除以相应销货成本,它强调了赊销行为占用企业相应的投资(流动资产方面的)。因此,该指标意义很大。
在图1中,第一层指标是资本收益率,由于它既是重要的收益能力指标,又可以满足投资者投资效果评价要求,它是整个指标体系的核心。从图1可以看到该指标可以与各个层次建立解释、说明关系。
第二层指标有资产净利率、资产净权益倍数,它们分别从总资产获利水平、企业权益结构解释说明净权益收益率,两者对第一层指标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同时,它们被第三层指标解释。
第三层指标是资产利润率,它可以被第四层指标即营业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解释。实际上这两层指标构成的子体系就是目前使用的杜邦系统,这一点本身就可以说明本文建立的层次体系模型要比杜邦系统有更大的优势。
由资产周转率和资产净权益倍数组成了净权益周转率,这一层属于过渡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面层次而言,它是净权益收益率的一个正向影响因素;对于后面层次而言,它说明企业对净权益(资本)的利用效率主要是受对资产利用状况影响的。
图1中其余指标同属于第五层指标。这一层次中存在两类指标:独立指标和子层次指标。
(三)模型的应用检验
指标之间关系的建立是财务信息进一步分析利用的基础,本文选择上市公司华泰股份2008年报数据加工出模型中涉及的指标数值,结果如表1所示,主要检验以下三个指标关系:一是资本收益率:12%=17.87÷26.52×1.04×10%×1.68;二是资本周转率:0.77=1.9×60%×25%×2.67;三是流动资产周转率:1.9=1×8.21×3.48×38%×0.6。
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对经营结果进行评价,此处以该公司2007年度(见表2)为比较基础,选用差异法分析相应指标的影响因素,过程省略,表3为分析结果。
表3中,影响资本收益率的因素依次是:利息净利率、已获利息倍数、财务杠杆系数、资产利润率、资产净权益倍数,其中贡献最大的为资产利润率提高,不利的一面主要是利息费用(利息净利率)上升;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依次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净权益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负债保障倍数,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流动资产比重下降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不利的是净权益负债率(资本负债率)下降,使其影响了资本周转效率,通过报表对比分析,该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依次是营业收入赊销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存货比重、应收账款占用本金比率,其中企业存货在全部流动资产中比重上升贡献最大,结合具体经营情况可以知道,该企业存货适销对路,主要产品垄断市场,因此,效益较好。
(四)层次分析模型的作用
一是为因素分析法的使用提供了分析工具;二是清晰地表示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之间的联系;三是该体系的使用是对杜邦分析系统的有力补充。
三、结论
通过对财务指标层次分析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到:一是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内在的自然联系,这些指标分别侧重于反映企业不同管理环节的工作效果;二是杜邦分析法可以扩展,扩展后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三是可以建立的财务分析模型主要有:
(资本收益率)净权益收益率=利息净利率÷已获利息倍数×财务杠杆系数×资产利润率×资产净权益倍数
净权益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权益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负债保障倍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赊销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存货比重×应收账款占用本金比率
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变现倍数
资本收益率=利息净利率÷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财务杠杆系数×营业利润率×营业收入赊销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存货比重×应收账款占用本金率×净权益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变现倍数×流动负债倍数
本模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部使用者无法准确获取部分指标计算数据源,如赊销收入,经检验我国所有的造纸业上市公司2008年前的数据发现:所有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使用全部收入计算的。显然,全部收入会大于赊销收入,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结果自然偏高。因此,就不能恰当揭示企业信用政策的执行结果。前述检验中营业收入赊销倍数指标为1,就是假定全部收入均来自赊销,此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的约定。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不应该涉及此类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该模型未能包括全部评价指标,如重要的评价盈利质量方面的现金流量指标未能包含进来,这是本文研究的局限所在,值得以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佩因曼著;刘力,陆正飞译.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第一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王竹泉.利益相关者会计行为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3(10).
3、Gibbins,M.,McCracken,S.A.,Salterio,S.E.NegotiationsoverAccountingIssuesthe
CongruencyofAuditPartnerandChiefFinanc
[关键词]哈佛分析框架;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23.122
1 行业状况和发展战略
1.1 简介
S公司由L博士创办于1996年,是国内领先的以膜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工业分离纯化、膜法水处理和环境工程专业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水务投资运营商。在膜技术应用领域,S公司能够根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水务投资运营领域,S公司通过BOT和TOT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已投资和运营了25座市政污水处理厂,在建4座市政污水处理厂。
1.2 发展战略
S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是:秉承“致力蓝天碧水事业,追求伟业光大目标”的企业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为己任,专注于膜技术研发,并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情况向其提供包括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现场安装调试、运营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在内的工业分离与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打造覆盖“膜材料一膜设备一膜软件一膜工程一膜应用”的膜工业全产业链,成为应用先进膜技术发展水质净化、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全球领先企业。
1.3 竞争优势
①技术优势。②研发优势和持续创新优势。③产业链完备优势。④项目经验优势。
2 会计质量和财务报表分析
2.1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
由于S公司从事BOT、TOT特许经营权项目的投资运营业务,该等业务具有初始投资大、经营周期长的特点,公司采用适当的财务杠杆以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水平。同时,S公司实际负债结构中主要由经营性负债构成,整体偿债风险较小。目前,公司仍处于业务拓展阶段,管理层坚持执行稳健的财务政策,严格控制公司整体财务风险,主要采取短期借款的方式筹集发展所需资金。
整体而言,S公司偿债能力较强,而且在逐年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经营状况良好。同时,由于S公司经营政策稳健,财务风险可控,S公司偿债风险较低。
2.2 资产周转率能力分析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的规模也呈一定幅度的增长。近年来,由于S公司水务投资运营部分政府客户财政预算紧张,导致相关应收账款回款速度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②存货周转率分析。由于S公司的膜技术应用项目具有数量较少、单个合同金额较大的特点,存货余额受项目具体完成时间和期末完工状况影响而波动,因此,存货周转率体现出一定的变动。③总资产周转率分析。2012-2014年.S公司总资产周转率较为稳定,也体现了公司可靠的盈利能力。在水务投资运营业务的扩张中,S公司逐渐形成了标准化的BOT、TOT特许经营权项目建设模式和富有效率的营运管理体系,相关业务经营管理模式趋于完整和成熟,从而为业务和盈利水平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述分析可知,S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情况符合公司的业务特点和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整体资产管理能力较强。
2.3 盈利能力分析
2012-2014年,S公司的毛利率及营业利润率较为稳定,但净利润率有所下降,主要是S公司下属联营公司T公司2013年和2014年亏损继续扩大(受行业不景气影响);剔除投资收益的影响,S公司2014年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2505.83万元,增长25.71%,主营业务业绩有所好转。同时公司投资和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张,留存收益不断增加,公司净资产和总资产整体呈上升趋势,从而导致净资产报酬率和总资产报酬率有所下降。
整体而言,S公司盈利稳定,发展态势良好。
2.4 发展能力分析
2012-2014年,公司投资和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张,留存收益和总资产整体呈上升趋势,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56%和12.58%。
总体而言,S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为稳定,市场前景较好,资产保值增值的状况较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较快。说明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对内部财务控制定义的理解
笔者认为,内部财务控制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活动。本文对内部财务控制定义的界定有如下特点:
1.明确了内部财务控制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内部财务控制是控制论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其理论依据是控制论,而非《会计辞海》、《新会计大辞典》中狭义的政策、制度和计划。认识到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主观的政策法规,而是将研究基石提升到基础经济学理论的高度。
2.对内部财务控制概念进行了抽象概括。笔者认为,对任何一个概念的定义,只有强调其质的规定性,才能揭示其与其他概念的区别。本文对内部财务控制概念的定义,正是摆脱了仅对现象进行表述的模式,抓住了“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进而真正把握这个概念,充分研究它的内涵及外延。
3.有助于对内部财务控制本质的理解。笔者认为,内部财务控制的本质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控制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追根究底是源于控制论对实践的指导。本文对内部财务控制定义的阐述正是强调了这一点,因而有助于对其本质的把握。
4.内部财务控制具有目的性,是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依照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但其本身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5.内部财务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而是散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连串控制行为。并且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为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而存在。
6.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所有的内部财务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企业内部会因此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会计控制、财务监督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会计控制与财务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又称内部控制系统,在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拟订的题为《内部控制、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公正执业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此定义强调,内部控制不局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方面,而且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财务控制、定期报告、统计分析、培训计划和内部审计等,以及属于其他领域的经营活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颁布的《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将内部控制按其特点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种,如下所示:
1.会计控制,即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记录可靠性或与此直接相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
2.管理控制,即企业为了帮助经理人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持续达到企业预期目标而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如计划控制、财务控制、新产品开发控制等。
笔者认为,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会计控制、管理控制、财务控制都旨在使企业的财务系统能有效运转,实现其目的,但从定义、涵盖的内容、范围来看,三者存在着明显差异。
(1)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并列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控制的目的不同。会计控制是对以提供客观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控制是与保证经营决策、方针的贯彻执行,促进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实现有关的控制。
(2)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有机结合的,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会计控制一般对财务记录产生直接影响,管理控制通常对财务记录产生间接影响,因而管理控制就可以在会计控制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偏差纠正和协调控制;同时,会计控制也可以利用管理控制反馈的信息来评判会计控制的适当性。
(3)财务控制是管理控制的一部分。管理控制的实质是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本身就涵盖了财务控制的理论依据和目的。因而将财务控制归入管理控制是比较恰当的,既不会割裂两者的联系,又不至于混淆两者的差别。
(二)财务控制与财务监督的关系
笔者认为,控制是事物(系统)本身可以进行的活动,即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行为;监督虽然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之分,但其本意是外力对某一事物的制约或约束。基于此,笔者认为财务监督是指相对于企业之外的主体,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管理活动。而财务控制是指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控制活动。
通过对两者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具有相互协调的一面,但它们各司其职,互有分工,又存在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主体不同。财务控制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相关者,如董事会、经营者和基层单位(如车间);而财务监督的主体一般是企业外部的相关者,如国家审计机关、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主要代表着一种社会公正。
2.依据不同。财务控制的依据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预算指标;而财务监督的依据则主要是以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等为准绳。
3.内容不同。财务控制的内容是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相关的,包括筹资、投资、耗资、收益、分配等;而财务监督的内容则主要针对企业的劳动耗费、财务收支、财务成果的实现及分配是否合理合法,如对企业资产、成本费用、资金筹集与使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有效性、股利分配、净资产增减变动等活动及其结果的监督。
4.目的不同。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与计划、预算指标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而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与国家财务法规、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相比较,是否存在不合法、不合规现象。
三、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表述: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内容有资产、权益、收益、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对于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比较集中的观点是: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②以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为核心。而笔者主张以内部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其理由如下:
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企业财务学主要从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内部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起来共同追求企业的财务目标。所以,将内部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对决策层(出资者)和执行层(经营者)都是可行的。
就出资者而言,其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的最大化,必须使成本与财务收益均衡,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是经营者,通过内部财务控制来防止他们偷懒、不负责任、偏离出资者既定财务目标和以不正当手段从公司中获取财富等;就经营者而言,内部财务控制的重点应建立在围绕保证出资者财务目标实现上的内部财务控制措施,诸如财务短期预算控制,资金流量与存量的控制等。
(二)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实现的保证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促使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要保证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同时,企业财务计划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做出的,由于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因此,企业财务计划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一切,往往要在财务活动的控制过程中才能发现,要通过对财务活动的控制,才能得到调整。因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积极、可靠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内部财务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中,如果仅限于确定合理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而对实施预算的行动不加控制,预定的财务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和规划措施,而财务控制则是对这些规划加以落实。没有控制,任何预测、决策和预算都是徒劳无益的。
(三)内部财务控制在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上市公司 筹资方式 优化
一、前言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资本,而有效地进行筹资则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活动。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业务规模对资金的需要量,采用适当的筹资途径和筹资方式,从企业外部有关单位和个人,或从企业内部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企业应该在了解各种筹资方式与渠道后,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结合本企业的业务规模和财务状况等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以便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筹资体制单一,筹资效率低下,导致企业负债率高。目前,很多企业呈现负债经营特征,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保证公司财务稳定的前提下将财务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终目的是为股东谋求收益最大化。与此同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绝大多数较低,其中股权筹资的比例又很大程度上高于债务筹资比例。资产负债率不仅体现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还反映了企业对负债的利用水平,但在很长时间内我国上市公司却忽视了债务筹资,股权筹资。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在本企业资产负债率并不很高的前提下,仍使用配股的方式作为主要的筹资手段,并不断增发新股,这种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内源筹资优先,债务筹资次之,股权筹资最后”的筹资顺序有着很大的不同。
三、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偏好成因
西方国家筹资方式顺序依次为:内源筹资,债务筹资,外部股权筹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筹资次序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筹资, 内部积累,发行债券筹资。上市公司对发行股票极其热衷,股权筹资成为其外部筹资的首选。而债务筹资中,上市公司对短期债务筹资情有独钟而不是长期债务筹资。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选择大相径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筹资成本原因
股权筹资的直接成本低于债权筹资。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成熟,与股权筹资相比,债务筹资的成本一般较低。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股权筹资成本却低于债务筹资成本。
(二)上市公司内部原因
1.上市公司的现金净流量不足。筹资方式如果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现金流出必然受到公司经营者的青睐。
2.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自身利益。管理层很有可能提出并实施企业上市的方案,最终目的就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外部市场原因
1.资本市场的规范不够成熟。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不够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相应的法律体系也不够健全,对上市公司的筹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缺乏正当的管制,而且不完善的上市考核制度造成上市公司不重视对筹资结构的优化。
2.政府对上市公司筹资的偏好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实行计划额度制,这样造成上市公司对筹资偏好以及目标产生了制约性,很大程度上使得企业的实力不适应实际的筹资规模,制约了企业的更好的发展。
3.金融危机对上市公司筹资方式选择的影响。上市公司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众多筹资方式中,无论选择哪个筹资方式都会比以前困难许多,并且上市公司筹资偏好也会受到的影响。
四、上市公司筹资方式优化
(一)合理确定企业筹资规模
合理确定上市企业所需筹资数额是企业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资本结构中,采用过多依赖外界因素来维持企业运行的负债经营虽然是上市企业的必选方式,但过多的负债经营也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果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某一环节出现了资金纰漏,就会造成资金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所以,上市企业在筹资规模上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合理控制自有资金和筹集资金的比例,以及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比例的关系,并随着企业及市场发展的变换而变化,使企业资金在一个良性环境下运行。
(二)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方式
企业筹资应追求综合资金成本最小,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适度,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佳资本结构。为了降低上市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企业应在上市初期就优化好资金结构,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充分利用不同的筹资工具的特点和优势,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由于上市企业处于新建阶段,收入波动不稳定,所以建议采用偏向股东权益的资本结构,包括发行股票、内部筹资等方式,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强化股东监督功能,完善股权监管机制
可以从利用股东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股东监管能力等多方面着手。比如:股东可以建立一个股东监理会,作为群体股东的代表,制约董事会掌握的权力,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和经营政策行驶监督职权。这样管理层才会具有优化筹资结构的动力;对于完善股权监管机制的问题,要更为合理的考察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加强对上市公司筹资需求的分析。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上市企业筹资方式应该更加科学化。上市企业应转变筹资观念,多采用内部筹资和债权筹资,以便增加企业价值,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就上市公司当前筹资现状中蕴含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其筹资方式指出了优化建议,期望带动上市企业股权结构优化的步伐,建立起相应的市场竞争机制。但上市公司筹资偏好的成因是复杂多变的,还有更多的筹资方式优化途径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 陈英新.论中外公司筹资模式的差异性 [J].经济师,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