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会计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业绩 效率 能力 流量 附注

一、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1.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为好。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主营业务收入应占有企业总收入的绝对份额,否则,该企业被认为是处于非正常经济状态或主营业务不突出。

2.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通过观察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净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还可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3.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这可通过销售利润率或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同时需要对成本费用作进一步的分解,以便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占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的压缩有关开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对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对三大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

1.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如非生产性企业,由于存货较少,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帐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

2.一般而言,速动比率1比较适合。但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帐龄较长的应收帐款,所以,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

3.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4.对于股东权益比,该指标值大,说明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较低;而该指标的值小,是低风险的财务结构。

5.利息保障倍数说明的企业利润偿还借款利息以后还有多大盈余。该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

2.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实现帐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3.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

4.资产的现金净流量回报率。该比率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五、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有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对这些重要事项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动态,从这些附注中找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从而作出投资决策。这些附注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有价值的主要包含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易。

1.对或有事项的分析。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这些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事项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的损失,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有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财务报告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3.关联易。企业的关联易,是关联企业之间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交易。对这些交易,我们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了解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是企业的非重要性资产,而被交易进来的资产是否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经营者、债权人、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通过分析报告,可从不同的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从而为各自的目的对该企业作出一系列的决策。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1.时刻关注市场的发展动态,做好财务报表审核的前期准备工作

(1)关注企业的经济以及行业发展的状况。企业制造虚假财务报告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比如行业发展不景气,竞争对手过于强大导致企业营业额的降低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到达提高自己利益的目的。因此,投资者需要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够有机会发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目的,找出在财务中作假的证据,有效识别企业的虚假财务信息。而要想对企业有深入了解主要可以从企业发展的背景、市场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内部其他竞争公司的信息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有效识别企业虚假财务报告。(2)关注审计报告,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注册会计师由于其专业技能较高,可以接触到上市公司的一些原始凭证、明细账目以及经济合同等财务资料,但是由于近年来的虚假财务报告现象的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公信程度。但是不可否认在进行调查企业经济状况时,注册会计师时出示的审计报告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那么要想识破企业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就要仔细地阅读审计报告。不过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很多的投资者没能够将注册会计师出示的升级报告完全的阅读完整,也就导致了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是完全了解。同时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相关管理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没有受到投资者的充分重视,但是具有保留意见以及没有办法表示与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提醒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要有足够的警惕心,并要求企业对标注出来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判定。

2.认真阅读企业财务报告,有效还原财务报告的真实面目

(1)利用企业会计财务报告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将结果与行业内部其他的企业进行对比,从而有效的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根据相关调查与统计,企业会计的欺诈,篡改企业销售数据以及应收款项,都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要定期地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计算,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以及速动比率等数据的分析判断企业的偿还能力;通过应收款项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判断企业营运能力。同时还可以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比,判断企业在同行业中的运营程度与发展状况,分析企业财务指标是否出现异常,以便于更好的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2)对企业内部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主要是指将企业营运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现金净流量和业务利润、投资收益以及利润分别进行比较,以便于更好的判断企业的业务利润、投资效益以及净利润的质量。通常来说,企业如果缺乏相应的净现金流量所获得的利润,那么企业的净利润的质量也是不合格的,而企业如果出现现金流量长时间的都低于净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利润对应着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够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也就是说,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表存在的弄虚作假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查与确定。(3)关注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附注内容。财务报表中的附注主要是为了能够便于管理者充分了解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依据以及相关的原则进行的解释说明,使财务报表看起来更加简单易懂。如果将财务会计报表看作是一种产品,那么会计报表附注也就是这种产品的说明书。一旦财务会计报表出现任何的虚假信息,都能够在附注中看出一些迹象,从而进一步证实企业财务报表中出现虚假信息。

二、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措施

在企业的管理中,可能由于外界的原因造成企业北部财务会计报表中出现虚假的数据或者是信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也会造成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巨大损失。而要对企业内部虚假财务报告进行有效的防范,必须要标本兼治。

1.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约束会计信息的披露。

判断一份财务会计报表到底是不是虚假报告,主要就是看财务报告中出现的信息或者是数据有没有违背现有的法律法规。而在财务管理方面,我国制定了很多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管理,例如《会计法》、《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但是,即使有这些法律法规对财务管理进行约束,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不同的经济性质的信息披露的方法不同,就会造成一部分企业钻法律的漏洞,制造虚假财务报告。因此,就要进一步制定出更加严谨科学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约束与管理,避免再次出现虚假财务报告。

2.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纰漏的监管,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重要作用。

在《会计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单位法定代表人要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整性负总责,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则具有监督财务报告的职能。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的企业投资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及银行一类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资产安全以及业务的正常运作,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再与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商讨,最终决定是否进行投资,这一过程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企业内部财务的作用。企业内部的审核部门,与社会工商管理单位、证券管理单位等机构,综合形成一个完善的财务报告监督机构,能够有效地防范企业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出现,也就说明了监督机构能够有效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编制,加大对监督机构的管理以及执法力度,对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如果建立了良好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部门起到监督规范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虚假信息以及数据的出现,从而降低虚假财务报告出现的几率。同时健全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出现过多的漏洞,也能有效地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4.加大对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罚力度。

针对企业出现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情况,相关的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于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罚力度,主要可以分为刑事处罚以及经济处罚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了企业造假之后所要付出的成本或者说是代价,从经济角度迫使企业认识到制造虚假财务报告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从而避免企业再次出现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从根本上遏制住这一违法现象的发生。

三、结束语

第3篇: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问题;措施

财务报告能够反映出财务工作的综合情况,是分析当前单位财务工作存在问题,制定财务管理以及下一步财务工作的依据,财务报告体系一旦存在问题,那么必然会影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导致资金的流失,阻碍单位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目前事业单位报告体系中依旧存在很多不足,必须要客观看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发挥出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1 事业单位工作的特征分析

事业单位是国家政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因此事业单位本身具有与一般单位不同的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1 事业单位最突出的特点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它是公众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那么什么是公共产品呢?它是由政府提供服务,并通过事业单位来施行,也可以说事业单位是国家形式宏观调控和国家的一个途径,从公民的角度来看,享有国家所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比如教育以及医疗等。而事业单位就是这些公共产品的施行主体和责任承担者。

1.2 事业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作为国家政府的媒介,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承担着拓展政府职能的责任,比如在社会上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实现大众教育。建设科学院、研究所等,为国家在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提供条件,也会负责对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问题,会第一时间向政府反馈,确保这些服务的顺利进行以及作用的发挥,比如:水利、公路以及铁路等基本设施,目的是更好的为剧名提供服务。这些设施和工作内容如果缺少事业单位的参与,是很难实现完成的,事业单位弥补了政府功能上的不足,就是为完成政府任务而成立的机构,因此与政府联系密切,其工作效率的发挥以及职能的落实,直接影响政府工作的开展。

1.3 事业单位并不是权力机构,它在本质上区别于行政机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中,不仅包括政府所赋予的职能,同时还包括政府所赋予的行政权力,在相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中,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而是平行的关系。比如,国家研究院和地方研究院、省级医院和地方医院,他们之间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承担本地区政府所赋予的事物,为该地区的政府服务,隶属于当地政府,并没有管理其他单位以及个人的权利。

2 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依旧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客观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找到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够彻底进行控制,下面具体分析:

2.1 内部会计控制需不断完善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权利得以行使的机构,其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体来说,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事物资产、对外资产以及采购付款等,这部分工作都是正常的经济活动范畴,内部控制的对象包括预算控制、风险控制、电子信息技术等等,这些工作内容进行的是否顺利,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国家利益也有着很大影响。但是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情况来看,其中问题重重,尤其是资金的使用上存在很多隐患,这使得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工作难度增大,阻碍了各项职能的发挥。

2.2 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内容缺失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单位财政情况的依据,其中包括对单位内部各种经济支出和活动记录和统计,因此内容不仅要真实可靠,同时还应该全面有效,但是从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情况来看,很多历史数据来源不明,并没有针对未来的经济事项进行预测分析,这使得财务报告的预测功能丧失,另外,在信息来源方面也不够明确,信息数据不足,这使得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大打折扣。

2.3 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

事业单位虽然不参与经济活动,但是在外部经济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过程中,其所承担的责任依旧越来越重大,财务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必须要兼具真实性和及时性,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但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在这个方面落实并不完善,可以说报告信息的披露值局限于某个方面或者是时期,沿用传统的定期报告方式以及制度,存在非常明显的滞后问题,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过于陈旧,导致报告的作用根本无法达到信息披露的效果和要求,想要充分发挥出财务报告的作用,必须应该提高信息披露的频率,缩短信息更新的周期。

3 对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改进与完善的对策

3.1 增加财务会计信息所披露的内容,增加报表注释,将一些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容纳进来。首先要完善必备的信息,包括事业单位的经济事项、使用者理解与决策使用性方面的信息,除了这些信息之外,还需要增加一些相应的附属信息,比如额外产生的金融工具解释以及财务会计保镖的注释等等。这些内容能够能好的完善财务报告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完善原有财务报告信息不足的问题。财务会计报表的改进,可以有效地扩大就业范围,更好地维护事业单位及其员工的权益和环境资源,营造一个必要的微观环境。所以,可以概括的说,一份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所涵盖的信息,一定要能充分而全面,系统而准确地体现出事业单位一切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3.2 设立财务会计实时报告制度,尽量缩短报告周期,提升财务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任何投资者而言,一个事业单位未来的前途是否光明,能否越走越远都是非常值得其关注的。事业单位一定要建立一套新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来提供实时的信息;要将定期报告与实时报告结合起来,既要完善好事业单位定期成果分配的依据,又要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预见性,提高报告的效率。

3.3 适当调整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加强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探讨。由于在我国普遍存在事业单位决策者会计素质不高的状况,改进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详细的财务信息,照顾好使用者在对信息需求上的个性化和偏好性。另外,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探讨,以提高财务信息的有效性,让使用者更易于分析了解报告的内容。

结束语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内部资金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会计报告的运用,从现有的单位报告体系来看,其中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这严重的阻碍了报告作用的发挥,信息之后、不足、欠缺真实性等问题十分普遍,为了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客观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完善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与改进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华强.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8).

[2]黄艳蓉.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5).

[3]徐文迪.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3).

第4篇: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重视不够,对消防部队的财务分析工作认识不足

消防部队的经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这就使得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会计核算,忽视财务分析工作,严重影响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一些消防部队的会计工作人员,还保留着比较传统的思维观念,他们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将重心仅仅放在会计核算和经费支出的准确与否上,认为主要记账和上报了工作就完成了,忽视了对会计资料的分析,没有很好地利用会计资料给党委、领导作出决策,分析工作不是特别积极,影响了财务管理整体效果的发挥。

(二)人员素质低,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不高

随着财务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得到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长期被轻视,各级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没有得到相应地提高,这大大阻碍了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当前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季度会计报表和年度各种经费决算说明普遍存在,而这些报告往往只是几百字了事,内容也是对会计报表数字的简单陈述,没有深入分析部队的财务收支状况和问题,因此财务人员的分析能力很难在实践中提高。

(三)报告简单,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缺陷

目前消防部队的财务分析内容和指标过于简单,往往只有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等等简单的指标,而这些指标还不是很完全,没有全面地反映出财务预算执行效果的好坏,也不能深入地反映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用效果不是很明显。总之,消防部队的财务分析指标过于简单,缺乏结合本单位需求的具体指标,没有真正反映财务状况,很难提高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加强当前消防部队财务分析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重视

在消防部队财务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对消防部队财务分析工作的认识,充分重视财务分析环节中作用,认真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无论是各级党委领导,还是具体的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在整个财务系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财务分析工作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财务分析工作是财务核算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核算准确仅仅完成了财务工作的第一步,财务分析工作才是财务活动完成的重要体现,完成了财务分析工作,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财务活动和预算执行情况,才能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此外,为了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财务结算中心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财务分析制度,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执行人员、工作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内容、报告上报时间等等做出明确规定,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以促进会计分析工作有效进行。

(二)提高素质,强化队伍

加强消防部队的财务分析建设,关键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队伍,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促进财务分析工作发挥实效性。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觉悟,消防部队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党性修养和献身消防事业的健康思想。消防部队的会计人员应该要其那个花道德意识观念,树立清正廉洁的工作思想,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正确处理消防部队与国家建设的关系,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不断提高消防部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会计人员自身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背景下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保持较高的财务分析能力,熟悉掌握消防部队的相关经费标准、财务规章制度,会写、会算、会管的同时还要会出决策,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发挥助推作用。

(三)科学撰写,全面反映

第5篇: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统一资金调动安排,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为确保集团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能够适时核对和查询各子公司的货款回收情况,并及时向集团财务总部办理转账汇款,对集团所属各单位的账户实行限额存款管理制度,从而加速了资金周转和有效利用,并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各分支机构资金的执行、控制、安全管理情况。集团各分子公司对外没有融资借贷的权利,通过资金统一由集团总部配置管理,以资金为纽带将财权统一集中在总部,加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二、构建垂直管理的集团财务组织架构。为适应集团快速发展的需要,集团财务总部既参照国际先进上市公司的组织模式,也结合自己的行业特色和管理特点,实行了财务与会计分离体制,在集团财务总部下设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三个职能部门,并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工作分设,对各子公司的财务会计进行垂直管理。垂直管理的方式,主要实行“四统一原则”,即统一制度、统一财务政策、统一人事管理、统一人员委派和调度。这样从组织架构上加大财务人员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审核力度。

三、加强财务报告分析的深度与广度。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管理当局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晴雨表”,为了做好分析工作,使集团总部能够及时、迅捷地掌握各分子公司的经营情况,集团确立了几项分析原则:充分搜集分析素材;寻因导果、量化表达,表内分析、表外探求,三源分流、反推逆算。将定量分析结果、定性分析判断及实际调查情况结合起来,最终得出分析结论,并对分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四、推进财务会计制度建设。2001年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集团结合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规则要求和普华永道会计公司的管理思路,对集团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制定,对上市审计工作底稿、合并报表的格式、要求、信息披露的版本进行了重新修订,全面推行制度建设。以《集团审核审批制度》、《集团费用报销标准》、《集团绩效考评制度》三项制度为框架性的内控要求,对各分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一)为有效解决财务人员自身管理者角色和监督者角色的“功能性矛盾”,集团提出了“服务、监督、规范、管理”的工作指导思路,做好经营全过程的细节管理,使各项风险健康化,并恪守“优质服务、有效控制”的财务工作原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寓财务监督于日常服务之中,也就是说强化财务管理监督职能时不要忘记服务的功能属性。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尽量以春见化雨、润物无声的细腻手法来操作。

(二)启动“全面预算、全员预算、动态预算”的管理思路。预算管理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有机结合,将集团的整体目标在部门之间和母子公司之间有规划地进行分解,实现对集团业务全过程的管理。与此同时,为有效配合预算的实施,集团实行了绩效考评管理(驱动性、结果性指标)。全面预算和绩效考评是企业健康平稳、规范发展的两翼,全面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是否具有成效的参照体系,绩效考评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能否具有成效的度量标尺。

(三)在实际操作中,由集团高层领导进行全员理财理念的灌输。即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是财务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好持家理财的功能;预算是企业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企业的预算是全员预算;财务部门是企业理财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而不是惟一的部门,企业理财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全员工程。

第6篇: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价值创造分析框架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具有计划(对未来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合理配置资源)、控制(通过指标体系掌控企业运营)、决策(通过信息的分析比较确定最优方案)和评价(通过指标体系评价业绩和运营)四大作用,管理会计最常见的工具和方法有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和管理会计报告。从会计工作的本质角度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个相对有效的信息参考系统,但财务会计侧重于“衡量价值”,而管理会计侧重于“创造价值”。其区别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主要特征是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过去已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并将信息提供给企业的决策者,但更侧重服务于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更侧重于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整合与管理,服务对象为企业内部的高、中、基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

(二)工作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通过运用会计处理手段来反映与解释企业已经发生的相关经济活动,主要为企业的“过去”服务,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是在企业已有的经济生产活动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主要为企业的“未来”服务,属于“经营型会计”。

(三)特征不同

财务会计必须要遵循国家相关的财会规定对企业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且处理的信息要求准确、具有客观性,在对信息进行确认与测量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所制定的程序进行,最后用财务报表的形式向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数据信息。管理会计偏重于管理性,也并不会受到国家会计制度的影响,在对企业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可以企业的需求为基点,灵活选择操作方法,其工作所产生的信息来源于企业过去,但服务于企业未来,在时间、格式等方面也并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客观需求而提供。

(四)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同

财务会计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处理专业知识,对财务处理的程序熟练掌握,能够完成对会计凭证的填写与制作、对财务账簿进行登记以及对报表进行编报。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会计规范,财务人员需要对相关法规进行细致掌握,以保障合理操作。管理会计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需要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能力,还需要拥有运筹学、统计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技能,从而实现对财务数据统计与分析。所以,从事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二、当前企业财务分析的现状

(一)编制水平不高,信息利用率低

存在就数字论数字,将分析变成对数字的解释和说明等缺陷;存在为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而繁琐分析的倾向,提出的问题和措施浮于表面;会计专业术语过多,限制了信息使用者的范围,造成信息传递不畅,久而久之,财务信息支撑决策作用逐步弱化甚至消失。这样的财务分析与企业的管理活动严重脱节,不能满足管理层决策的需要,只能称之为数据分析报告而不是财务分析报告。

(二)视角狭窄,对上级管控措施缺乏呼应

部分财务分析人员错误地认为财务分析就是对企业已形成的保管、轮换、贸易经营、加工等环节的利润分析,而对企业资金状况,仓房维修改造、未结经济案件、遗留问题整改、风险类指标等事项缺乏关注,不利于决策层掌握重点工作落实情况,造成无法权衡当下,及时改进工作。

(三)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促使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现有财务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同时现阶段过分重视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到的目标,常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

(四)与业务脱节,经济预见性不足

普遍存在就财务谈财务,难以拓展财务分析的视角,不能将财务分析指标与其背后的经营实质联系起来,也不能从整体出发,层层深入、递进式分析判断,深挖数字背后的问题。同时,对企业经营决策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如对轮换购销经营的可行性缺乏提前预判,无法做到“事前算赢”,对计划和决策缺乏支撑,参谋助手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三、建立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的思考

为满足内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了解过去、权衡当下、引领未来”的总体要求,财务分析既要对企业资产状况、经济效益、成本费用等等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又要紧紧围绕价值创造这个主题,研究建立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理念的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笔者认为中储粮基层企业应在原有的分析框架下,至少再增加五个方面的内容,最终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创效、降险控效、对标增效、跟踪问效和事前算赢。

(一)实行动态平衡分析,实现资金创效

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包括资金的管理,结合中储粮实际,笔者建议以自有资金和当期可用现金流分析为切入点,达到摸清家底、实现资金创效和管控资金风险的作用。自有资金是指企业可自行支配使用并无需偿还的资金,主要包括投资者投入资金、企业经营积累、财政补助资金、折旧摊销资金等。具体测算公式:自有资金结余=所有者权益+专项应付款+无形资产摊销+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当期可用现金流=企业自有资金+当期暂时无需支付的款项+坏账准备-当期暂时无法收回的外欠款当自有资金有结余时,要分清是固定资产占用、存货占用、往来款占用还是货币占用,据此及时调整策略,及时上存闲置资金,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当自有资金有缺口时,要详细分析资金缺口占用来源,查清是否占用竞价销售回笼款、保证金、出库费等政策性资金,以便及时调整筹资决策,及时化解潜在风险。在对自有资金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视当前可用现金流情况及时调整资金运作方案,相应选择增收节支措施,如将活期存款转换成定期存款,加快资金周转实现经营性财务费用下降等措施,最终达到资金节支创效和风险防控的双重作用。

(二)识别和控制风险分析,实现降险控效

财务风险管理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储粮基层企业的经营特点,重点关注和设置三类风险指标,具体包括:应收预付款、库贷指标、未结经济案件等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潜亏事项。具体分析重点及方法:

1.对应收预付款。

考虑竞价销售、跨省移库等政策性因素形成的应收款和系统内单位欠款回收风险较小,重点对系统外单位欠款进行分析,要对款项性质、形成原因、账龄、清收措施、预计清收时间、责任人等情况进行分析,逐项提出清收建议,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同时,在下个分析期内对上期清收执行进行通报,督促责任人加快催收。

2.对库贷挂钩指标。

要分别对政策性粮油、轮换贸易粮油库贷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对政策性粮油贷款远大于库存值的情况,要对照资金状况分析,详细分析资金占用状态,提出解决方案,防范政策性风险。

3.对潜亏事项。

要根据案件、遗留问题处理进展情况或粮食市场行情,依据责任部门出具的意见,做出职业判断,合理预计损失,按照谨慎性原则,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提出计提坏账准备、提取跌价准备等拟处理意见,并适时调整利润预算。

(三)对照先进单位分析,实现对标增效

结合自身仓容、存粮、人员、固定费用等情况,从保管、轮换、贸易等环节利润中分别选择1—2项相对指标,如吨粮保管费用、补贴前吨粮轮换利润等,对照分公司辖区先进指标和资源与自身相近的单位进行对标,逐个深挖差异原因,查找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将对标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反馈到相应科室,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各科室及时改进工作,激发自我提升和发展意识,真正实现对标增效。

(四)对照上级管控要求,实现跟踪问效

一方面对总公司、分公司布置的仓房维修改造、未结经济案件、遗留问题整改等重点事项,尤其是重要费用列支、计提坏账准备等影响企业效益的事项要逐项逐条进行说明,对上级要求进展缓慢的事项,如仓房维修完工率和结算比例,及时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和办理意见,由决策层权衡后重新布置,以便加强督办,真正实现跟踪问效。另一方面对照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做好指标的执行反馈,按月分析费用执行、效益完成等情况,及时传达到各科室,及时改进工作,强化预算执行,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决策部署。

(五)紧跟业务适时分析,实现事前算赢

为提升管理会计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能力,引入变动成本法,进行本量利分析,帮助企业准确把握盈亏平衡点,确立最佳存储期与交易量。具体理论和方法:贸易经营盈亏主要取决于贷款购入存货的利息(自有资金购入存货的机会成本)、存货日常管理费用、库存损耗等变动费用,且其金额随储存期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将本量利的平衡关系式调整为:利润=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储存天数。

四、建立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的配套措施

从本质上看,新型财务分析框架的搭建过程就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和相互融合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转变,一是要树立管理会计意识。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负责人要转变观念,树立价值创造意识,做到“跳出财务看财务,立足管理看财务”,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计划、控制、决策和评价职能作用。二是要造就一批管理会计人才。从系统内选拔一批会计人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拓宽视野,提升素质,提高水平,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决策支持作用。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新的财务分析模型。由总公司、分公司组织专门力量,立足管理职能,结合中储粮行业特点,按照国资委、财政部、总公司等众多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制定新型财务分析模型,通过浪潮系统实现自动取数,并自动形成分析报告及相关图表,通过固化和统一财务分析模板,提高总公司系统总体财务分析质量,使会计工作真正服务企业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励贺林.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会计,2009,(01).

[2]姚天.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9).

[3]王彩霞.试论管理会计在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中的构建与应用[J].商业会计,2013,(17).

第7篇: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银行的核算、管理制度及其体系是维系商业银行有效运作的重要制度之一,会计工作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因此围绕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和传递,构建合理的会计信息系统为推动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平台一直是各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从总体上看,与过去相比,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和功能实现上均已有较大改进,初步建成了功能较为完备的核算和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提高。

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积极吸收会计成果,整合相关学科,以大力采用软件固化、联网联合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建立企业级、管理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为标志,以构造既能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又能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对照上述要求,现行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就显滞后,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局限就是在管理会计的上严重缺位,管理会计的实质是将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不再局限于对经营过程作财务会计上的反映,而是采用特定的对经营过程中的货币和非货币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满足企业及其相关利益集团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管理会计在西方银行业已成功应用多年,其应用范围已从着眼于内部管理控制扩展到银行发展战略等各方面,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上的重要应用就是将建立企业级的、管理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系统构建的目标定位。可见,引入并推广管理会计对于加快我国银行业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轨进程有着重要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管理会计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现状是理论研究多,实践运用少;即使有所应用,也仅从技术层面出发抽出其中的部分技术方法与财务会计系统“双轨”并行,而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一项重在管理机制上应用的系统工程,需要与现行会计系统及至整个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协调整合,任意拆解必然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应用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在系统构建时只是就会计来论会计,仅局限于财务会计角度来设计,没有把管理会计纳入其中,表现为偏重于核算记账和报表处理等会计循环的处理,而对如何提高系统整体功能以满足管理决策重视不够,对如何在系统中嵌入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所需的相关披露手段研究较少;系统自动化处理范围狭窄,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差。结果就是会计信息的供给满足不了需求,会计工作不能适应目前会计环境对其提出的要求。

总之,现行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性主要是:其一,在本质上还属于部门级的,财务会计意义上的,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尚存在诸多不足;其二,没有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或者引入不完全,且采取与现行系统双轨并行的方式,这不仅适应不了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而且造成会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本人认为,上述局限性的症结所在就是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理清系统构建的思路,具体地说就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会计目标理论,在诸如部门级、核算型和企业级、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企业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这些上认识不够,因此,要加强对构建新型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实践的指引,必须致力于对系统目标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二、分立与融合

会计目标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导向机制,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会计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信息的供求能否达到均衡。概言之,在会计目标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不同理论观点。

(一)“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受托责任观与现代企业理论一脉相承,其存在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按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构,是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一系列契约关系联系起来的利益集合体。即契约各方作为委托人将要素资源提供给人,委托其经营,目的是获得单个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为确保契约的顺利执行必须作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其中,有关会计的制度安排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种契约的订立、执行与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会计信息作出判断。因此会计的使命必然是反映实际,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取向就是维护资源提供者的产权主体利益,以解除人承担的契约责任。受托责任观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偏重于事后的算账、报账功能。

可见,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强调的功能正是财务会计发展中最为完善的部分,故整个系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财务会计,致力于如何完善会计反映的技术与方法,以便产权所有者考察人的履约情况,解除其受托责任。这导致在提供面向决策管理所需的相关性信息方面关注较少,这也正是导致目前系统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二)“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金融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大,为实现生存发展的经营目标,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加强和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而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就是提高信息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加强内部控制和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相关性信息。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下,受托责任观导向下的系统显然不能适应管理和竞争的需要,比如,在不确定性程度高的环境下开展经营,必然要求提高信息的敏捷性和多维性,为预测未来、控制现在,有时要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给出信息的概率分布区间,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对这样的信息需求,财务会计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引入管理会计等相关科学却能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因此决策有用观取代受托责任观顺应了发展的要求,是会计目标理论演变发展的必然,这也是要建立企业级、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动因。

决策有用观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认为在不确定环境下相关性比可靠性对决策、管理更为重要,强调相关性就等于提高了决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按决策、管理的需要采用多种计量属性,扩大信息的采集、处理面,提高信息透明度。可见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必然偏重于、预测、控制和全面披露等功能,而这正是管理会计的擅长之处,因此,整个系统的目标定位就是引入管理会计,以尽可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相关性信息。

(三)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一味地强调相关性易导致信息数量急剧膨胀,不仅有违成本效益原则,更重要的是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为随着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大,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也越高,导致人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加大,契约执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解除受托责任的作用减弱,从而使产权主体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大增加。因此树立受托责任观目标,以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解除人的受托责任,维护产权主体利益上的重要作用对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受托责任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亟待加强。所以,本人认为尽管会计目标转向决策有用观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必然,但舍一取一不是科学的态度,只有将二者在目标定位上进行整合,取长舍短,实现功能互补,建立起“双元融合”的目标取向,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的优势功能,才是构建一个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时展潮流的现代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理想之路。

总之,按现代金融企业性质及其所处的会计环境,现代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定位就是:采用双元融合目标的思路,在继续深化、拓展财务会计功能的同时引入管理会计,并将二者的功能相融合,实现信息生成系统和信息分析利用系统的有机统一,构建企业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以兼顾满足管理决策和解除受托责任两方面的信息需求。

三、架构与功能

(一)双元融合目标模式的契合点

由上述可知,如何有效地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统一于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是落实双元融合目标,使整个系统按此目标来设计、运行的关键。通常,由于二者各自的目标、特点等存在较多差异,实践中大多是采用“双轨制”运行方式,由于缺乏操作刚性、核算工作量巨大以及可控性差等缺陷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构建有效的“单轨制”运行体制,而要实现“单轨制”的关键就在于寻找能使二者相融合的契合点。

对此笔者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一恰当的契合点。因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双元融合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预算项目,用会计语言和方法来描述、分解目标,筹划、控制为实现目标应当采取的措施,所以全面预算管理不再只是简单地落实目标,更重要的是,它是金融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起点和导向。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下,一方面,会计核算和管理控制均是以预算项目为准绳,预算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会计核算和管理控制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通过对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产生的信息流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又可为预算的调整、执行、考核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可见,在金融预算管理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都是围绕着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而展开的,在履行各自职能,完成各自使命的同时,促进、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按这种指导思想构建成的“单轨制”会计信息系统不但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发展的困境,还有助于解决管理会计因可操作性差而难以推广应用的问题。

(二)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与功能

1.总体结构图

整个系统通过预算管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和核算报表中心,披露分析中心四个中心来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功能,财务会计功能主要是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功能主要是实现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

2.运作流程当前台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业务发起时,首先向业务处理中心提出业务申请,由业务处理中心调用已定义的处理流程,若该业务属于预算控制业务,还须有相应的“预算额度”才能流转下去,任何可能的超支必须经过预算调整后才能进行。业务处理中心产生的数据一部分直接提交披露中心的数据库存储处理,另一部分需进行处理的则进入核算报表中心处理,处理完后产生的各种执行、审批、核算等信息提交披露分析中心的相应数据库更新财务记录,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加工;披露分析中心再根据相应的“事件驱动程序”,调用各种公式、模型和数据向各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等提供所需的相关信息。

(三)各中心的具体功能

1.预算管理中心

预算管理中心主要解决预算管理,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注重预算管理与业务处理,会计核算的紧密结合,以预算项目体系设立和责任中心划分为实施架构,采用联网联合、集成共享及流程固化等技术,实现预算编制、下达、执行、调整、考评等功能。

预算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责任管理,因此责任中心划分得与否是预算实施成功的前提,责任中心的划分应与银行的“一级法人,授权分级经营”的组织管理体制相适应,兼顾扁平化管理、集中核算等改革需要,将责、权、利相结合,遵循一致性、可控性等原则,科学合理地筹划。

建立预算项目体系的作用主要在于细化管理目标,设立预算的执行、控制和考核的标准。首先根据利益和现金等业务的性质,设立一一对应的,带数字标识代码的预算明细项目,并与二级明细会计核算科目建立对应关系,实现无缝对接,这就改变了原来的粗放管理,深入到业务细节中,对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使会计反映更为精确科学,会计的信息控制作用比传统情况下更深、更广。具体的预算项目体系设立则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和分工负责情况灵活地设置。如可采用树状、矩阵等形式。

在运作流程上,采用编程技术将预算编制、下达、执行、调整、考评等流程固化入软件程序中,并与其他中心紧密结合。这就很好地贯彻了以预算控制为主线的管理思想,杜绝了预算各环节中的随意性,强化了预算刚性,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责数据,消除了越级、越权审批,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向业务核算系统提取数据,并按要求转化为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从而使预算管理不再是一种管理的,而是银行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成为引导、控制银行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标准,在管理流程再造、员工行为优化和协调银行各方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主导性作用。

2.业务处理中心

业务处理中心是联系预算管理中心和核算报表中心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预算执行的控制、业务处理和过程控制。

预算执行控制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的实施效果有效与否是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关键。在业务申请阶段,首先区分每一项业务申请类型,若是带有预算管理标识的业务,则根据其相应的预算额度作出同意或驳回的决策。对于获准同意的,生成原始凭证提供给核算报表中心进一步处理,核算报表中心处理完后一方面将相关信息返回给该中心,并进一步反馈给预算管理中心更新预算额度,从而将实际情况与预算对比,完成预算的调整、报告、考核等工作;另一方面,将核算结果提交披露分析中心。

过程控制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以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作为主线贯穿每一笔业务流程的始终,着眼于三个内控层次的贯彻落实,将监督的重点放在事前和事中。其中,事前控制(制度控制)是在业务发生之前对所有银行业务和交易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别以预算和规章形式制定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规范标准,如对入网网点实施准入控制,对网点和柜员的业务范围进行控制等;而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则是建立操作性强的各种业务、会计处理规则并将之固化成软件程序,辅之以实行静态(限制业务范围)和动态(限制业务额度)授权控制,以杜绝各种省略程序、逆程序行为的发生;事后控制(结果控制)是对经过前两个层次业务的会计核算与事前预算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为当期业绩考核和改进日后的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样内控已不再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成为各部门协同共管、级的管理工作。

另外,业务处理中心直接与提供金融服务的各前台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相集成,采集、传输各种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这就改变了传统部门级信息系统与银行其他信息系统缺乏及时有效交流的“信息孤岛”状况,集成了业务和信息处理过程,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提高了决策的敏捷性和有效性。

3.核算报表中心

核算报表中心是实现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主要有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两大功能。

(1)会计核算功能的主要特点

在核算组织形式上,按前台数据采集与后台信息加工相分离的思想,营业机构只保留柜台业务岗位,将联行、票据交换、财务等岗位集中于后台职能部门,柜员不必关心财务如何处理,只需关心其交易操作的正确性,使金融服务由过去的“面向账号”转变为“面向客户”,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服务质量。

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适应当前形势,增设中间业务科目,注重科目的本外币兼容性;在具体设置时只设置到一、二级科目,不设具体的明细科目,这并非意味着重预算、轻核算,而是体现了“预算细化、核算简化”的思想,由于实行预算编码管理,每个预算项目与二级明细会计科目相对应,需要时可在披露分析中心,根据对应关系从预算管理中心提取各种明细信息。同样,按此思路,在账簿体系上也只设置总账、分户账,不设明细账,总账是会计综合核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的主要数据来源,分户账分布于业务处理中心,用于对账户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使得核算工作大力简化,并且这种简化并没有影响信息需求的满足。在凭证使用上、固化了凭证格式和对应的会计科目,在具体的业务核算时,可根据业务处理中心提供的原始凭证,调用所需相关信息,自动生成相应记账凭证。

在平账机制方面,将传统的账务综合平衡机制改为严密的多层次平账机制。首先,每个交易都会自动产生借贷相等的会计分录,保证日间柜员所做业务借贷相等,即交易级平账;其次,柜员交易时发生的错误会被系统统计出来,柜员完成当天全部业务后,可知道发生差错的类型和数额,便于查错,即柜员级平账;当所有柜员均已平账,即为网点级平账;当所有网点已平账后,整个系统进入平账状态;另外,系统还将柜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和交易清单的账实核对纳入了平账机制,加强了对会计风险资产的管理。

(2)会计报表功能的主要特点

业务集成设计、数据集中处理是整个模式的突出特点,会计报表功能很好地体现出系统的这种特点。其主要功能包括:审核会计报表的各种平衡关系;支持多币种会计报表的编制、汇总和上报以及合并本外币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支持内、外部数据格式相互转换等;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模型,支持信息的查询、分析。

报表生成的大体流程是:由程序自动从各相关系统,如柜面业务、信贷管理、国际业务等系统中提取数据,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以报表汇总行为单位,按期汇总全辖各币种业务数据后,上传核算报告中心;核算报告中心数据汇总后,从业务数据源中将相关的数据表按规定的格式转换为中间数据文件,生成统一报表业务数据库,由会计报表程序直接相关数据自动加工成各种会计报表,并传送到披露分析中心的业务数据分析仓库供各信息用户使用。

4.披露分析中心

披露分析中心主要是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事先设定的各种函数公式和财务模型,向银行内部信息用户提供业务数据的分析、预测报告。二是进行规范、及时、透明度高的信息坡露,以满足政府职能部门的金融监管以及银行外部相关利益集团决策的需要。

信息分析报告主要包括:财务类分析报告,业务类分析报告,业务考核分析报告,非信贷资产数据分析报告、或有及表外业务分析报告等。

对外披露形式,主要以报告为主,书面报告为辅。在披露模式上,是以修正的事项法为指导,数据库技术,实行多层界面披露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使财务报告具有多层展开,分层递进功能,首先将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数据库中按多维标准归集和分配,形成元素信息、事项信息和格式信息三大类,元素信息是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最小单位;事项信息是由不同的元素信息组成,按用户的一般需求所提供的某几类信息,如分部报告信息,非财务信息等;格式信息是以各项法规所规定形成的通用的、具有固定格式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种通用财务报告。这样以格式信息、事项信息和元素信息的提供为三层用户界面,各层之间相互链接,使不同层次的信息用户既可直接获取信息又可按自己所需对信息进行再加工,间接获取所需信息。

综上所述,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实现了银行业务、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对银行经济流动由点到面,从静态到动态的全方位控制;解决了统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瓶颈制约,使会计信息成为银行全面管理的基础,信息流控制、引导着资金流、实物流,会计工作成为银行管理的中心,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和运作效率。

1.张天西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会计研究》,2003,第3期。

2.肖 伟,《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问题研究》,《金融会计》,2003,第1、2期。

第8篇: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162-02

一、会计信息化引领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首先,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强调实践性。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会计实训课主要以手工模拟实训为主,辅助会计电算化操作,一直以来以企业典型业务为背景进行建账,完成从业务单据处理、记账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结账到会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一个完整的会计工作过程,特别强调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但是,仅有这些操作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不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会计手工核算实训主要体现会计工作过程特征、符合行动导向教学,包括情景引例、工作任务、操作指导和展示评价。过去会计的主要精力放在会计核算工作上,未来会计的精力集中在信息分析、业绩评价、财务预测等有助于企业效益提升方面,基础的核算工作交由信息化系统自动完成,最终将导致基层会计人员大幅减少。

最后,会计人员过去用算盘,后来用电脑计算,现在开始用云计算。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人员正在受到来自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会计研究、会计管理、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下对会计影响程度最高的10项技术依次为:大数据、电子发票、云计算、数据挖掘、移动支付、机器学习、移动互联、图像识别、区块链和数据安全技术。其中,大数据高居榜首,占比重为88.68%。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转型升级已成为普遍共识,而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工具使用和技术手段的操作。

信息化时代就是企业财务组织变革迈入财务共享中心时代,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教学要发生变革。在可预见的未来,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又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持续地关注和思考。

二、会计信息化是大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结合

第一,目前包括中小型企业、小微型企业在内,都在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EFP、SAP等管理软件系统不断应用,在供应链管理等层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经营中采购、销售、仓储等模式,将“物流”转化为“信息流”,制订出更精细、周密的企业生产计划。如果企业财务会计存在核算信息滞后的现象,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失灵,导致因为信息流所产生的作用最终会汇总到“资金流”方面,会计核算业务无法保持同步,严重地阻碍信息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二,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之一,是从原始凭证到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再到财务分析报告这一处理过程全部实现现代化。一些企业可能会由于强调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加上短期内可能会因为隐私性、安全性、数据主权等方面的考虑而缓慢发展。当前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报告自动化尚未较好实现。

第三,企业财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与变革的核心是“互联网+管理会计”,最有效的功能是财务与大数据的融合,财务共享将拉动业、财一体化,并向大数据中心转变,是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环节。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筹划未来,预测与决策是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而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第四,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会计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会计信息化、网络财务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财务管理和决策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新数据技术层出不穷,比如用XBRL标记底层交易技术,能丰富数据维度,挖掘数据关系,能克服以前的数据没有标记、分析维度少、更多属于平面数据问题,利用XBRL对底层交易流水数据打上标签,每一个数据都拥有一个二维码,平面数据变成立体数据,最主要创新就是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关联,可以灵活实时地分析,发现更多数据背后的故事。

三、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会计专业知识是一个知识体系,包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或者说财资管理)、税务管理这四方面的内容,是企业初、中级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各部门应尽快设置好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实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工作总体过程关联化、顺序化,避免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建设“会计+信息技术”相关特色课程,在原有多门课的基础上,不断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对一些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一些新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对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借助相关的视频剪辑软件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形势下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知识递进衔接,为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二)重视会计管理课程的设置。目前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一般开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训(或称中小企业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等必修课程;出纳实务、纳税筹划等选修课程。这些实训课程,分别模拟工、商企业的典型业务,以文字与流程图相配合的形式进行业务介绍,有利于?W习者系统地了解工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模拟有助于学习者比较全面地掌握现代企业的会计实务。但是,如上所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长期以来管理会计课程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此应加以改变。如果不专设管理会计课程,在财务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讲授中,可注意将一些重要的管理会计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融合一体,比如讲授会计目标同时讲授投机决策方法等。

(三)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数字化时代,智能财务对职商和情商的培养都有了更多的需求。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必须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近两年我们开设了“互联网+会计”专业以及相关课程,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财务共享沙盘模拟训练,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训改革,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项挑战。通过对一个模拟的企业,在各个需要规划和计算以及宏观管理的环节上,都充分运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课程上老师讲授的各个复杂以抽象的步骤和方法在训练中得到充分的使用和尝试。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站在会计人的角度而不是学生的角度思考,认识到即将面临会计生涯的未来走向,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去“学以致用”。

第9篇:财务会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日趋严重

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缺失或失效。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一些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严重。从近几年的税务管理和税务稽查实践来看,很多企业因为会计核算弱化,导致了财务核算及税务处理上发生错误,造成了需要承担补税罚款等不必要的损失。

(一)中小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虽说这些会计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学习培训,也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但他们往往一个人身兼数家企业会计职务。兼职会计由于不参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他们在做账过程中任凭业主支配。业主提供多少凭据就做多少,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缺少对企业经营行为应有的监督,失去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同时,由于这些兼职会计身兼数家,对他们缺少约束机制,一旦在利益上和业主存在利害关系,达不到目的不辞而别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兼职会计相对稳定性差,如交接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下一任会计做账不衔接,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从而违反有关会计规定和财务准则。

(二)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所有经营行为都是自己说了算,因此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不希望外人知道更多的企业秘密,于是对比较敏感的会计部门都用亲属和有裙带关系的人,而这些人因和业主存在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往往在账务处理上完全听从于业主,不能独立核算,会计监督作用完全失去,从而导致财务核算混乱,弄虚作假行为时有发生。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知识更新较慢,远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改制后的中小企业大量使用原国有和集体企业临近退休或已退休的老会计,这些企业会计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会计人员,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知识更新较慢,无法适应新会计核算的要求。他们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知识,对税务部门要求的网上申报无法适应。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银行存款、现金管理、仓库管理极度混乱;会计核算不按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如收入与成本费用不配比、折旧的摊销方法前后不一致、成本核算不规范等,导致会计报表反映的资料不真实;银行账户多头开户,将某银行账户不归并入账,进行收支账外核算。

(五)支出凭证套用不合法凭证或白条入账。存货管理混乱,购入原材料无验收制度,仓库无领发货制度,存货计价任意,账物不符,账账不符;产品销售不入账、设置“小金库”,应收账款失控,收入支票任意背书,“实收资本”不实,空壳验资或以其抽逃资本。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要求

内部会计制度是贯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国家制定和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合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因此需要各企业的会计部门以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补充。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建设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同时也是贯彻实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一)会计制度的适用主体要明确。这一原则要求对中小企业应该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标准,以保证会计制度有一个恰当的适用范围。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经营规模、职工人数、资产多少等指标经常变动,将这些指标作为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势必影响其可操作性。另外,因为出资者是否进行企业的日常管理同企业规模大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也不宜作为划分的标准。笔者认为,正确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应该是两条:一要看它是否从资本市场筹资;二要看它的注册资本的大小。不从资本市场筹资而且注册资本低于规定标准的应将其界定为中小企业,采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二)会计制度的内容应简单易懂。这一原则是要求在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时,应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业务的特点,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到会计报告的编制都应体现简单实用的指导思想。相对我国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会计业务比较简单,会计信息使用者也主要限于企业管理部门、政府税务部门以及债权人。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更应强调会计制度的简单、易懂和便于操作,充分考虑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兼顾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原则。这样更利于中小企业普遍建立起简单、灵活、实用的会计核算系统,及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制度应适当运用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作出了新规定,明确了资产减值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资产减值的具体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进一步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企业面临诸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竞争能力不强、贷款困难等问题。如果从会计的层面来分析,中小企业要实现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就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避免虚盈实亏的情况发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制定中小内部企业会计制度时适当运用谨慎性原则。

(四)会计制度应尽可能与税法保持一致。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的摇篮,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上缴国家的税收占全部企业的45%,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要兼顾企业纳税的需要。我国股份有限公司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采取了会计与税收相分离的做法,主要是考虑大企业会计服务对象的重心在投资者和债权人,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对象的重心在企业管理者和政府的税务部门,在履行了纳税义务后可以不对外提供会计报告,因此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能够采取《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应尽可能与税法保持一致,以减少会计期末的纳税调整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五)完善会计监管体系。中小企业应从各自具体环境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针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就企业外部会计监管系统而言,必须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建立“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六)会计制度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制定会计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但不能因为规范会计行为就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进行会计制度制定时,要考虑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的关系,选择制度效益最大的方案。这里的制度成本是指制定成本和运行成本之和,制度收益指该制度实施、运行后产生的收益。制度效益是指制度收益补偿制度成本后形成的差额。制定制度时应特别注意,并非制度越完善、越严密就越好,应权衡制度成本及其产生的收益,力求做到不仅会计制度制定科学化,而且制度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审验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方法。内部牵制制度规定了涉及企业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作稽核、会计档案和保管的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管账不管钱,管钱不管账”。通过内部稽核制度和牵制制度的建立,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

(一)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稽核制度。中小企业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牵制的组合制度目的在于加强其各项支出的管理,体现财务管理的严格限制和规范企业运作。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牵制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员应拒绝执行。中小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复核制度,对控制不合理支出的发生及保证支出的合法性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建立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分析。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合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特别提出的是:成本分析是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其的经营者必须定期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财会人员要定期向管理者提供成本费用方面的各种报表,以利于经营者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衡量。中小企业通过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建立,确定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使企业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有利于改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工作,研究和掌握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性,不断改进生产经营活动。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更好地认识到会计服务主体、核算范围以及信息质量的新特点。中小企业应当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抵制和防范各种市场风险作为其基点,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作情况、经济效益的提高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

同时,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来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工作水平。中小企业由于受到支付的薪金和人才发展的限制,难于吸引到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中小企业应通过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来开拓会计专业服务,一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服务。例如:记账、成本费用分析、税务咨询、风险预警指标设计、会计制度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另一方面由专业的会计服务机构进行会计处理更加规范、公正合理,既有利于税务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利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