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红型保险收益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

第1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降息环境下不能降保障。首先要强调的是,降息不能降保障。不应该把投保看作一种简单的投资行为,简单地用投资的思维去计算回报率。人生风险不会因降息而消失或减弱,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保险越发突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来说,经济下行周期,因意外等情况发生更容易使家庭陷入窘境。因此,降息周期可先购买意外保险,其次是寿险、重大疾病保险,然后再考虑养老保险及带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建议消费者在做出投保决策之际,不仅要看保险产品本身内含的预定收益率(传统储蓄类长期寿险),要判断保险产品未来可能的收益水平(如分红产品的实际红利水平、万能险的实际结算利率和投连险的实际收益率),更要看懂其中的保障内容,看重其中的经济补偿功能。

如果能接受“不能返钱”的消费型产品,最好先购买保障类产品;如不能接受“不能返钱”的消费型保险,则可购买传统分红险,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市场、经济走势有较好的把握和领悟能力,再选择万能和投连产品不迟。

投连险

账户类型不同,影响不同,很多时候大家对于投连险的认识总是与股市联系在一起。

其实,每个公司的投连险产品一般都会设置几个风格迥异的账户,供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选择。而这些账户主要是根据其投资方向不同来区分的。货币型、偏债型的账户受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较大,降息后此类账户收益会降低。而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偏股型基金的账户单位价格波动主要受股票市场影响,由于投连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情况,而且盈亏完全由客户自担,保户承担的风险较高。可能享有较高的回报,也可能承担较大风险,可以说“玩的就是心跳”,保户的心情都得随着账户价格“蹦极跳”。

因此,个人投资者在选择投连险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去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账户。一旦选择错误,要及时调整,比如通过同一产品内部不同风格账户的转换等方式进行弥补。

万能险

降息通道下收益有限,2012年上半年以来,各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保持“低位运行”状态,主要寿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近一年内基本保持在4%(年化)左右的水平,且几乎每月都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保监会规定,万能险必须有保证承诺的保底收益,其下限是1.75%,上限是2.5%。在目前环境下,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可能进一步下滑,因为万能险资金主要投资于各类债券和现金,降息之后,万能险的收益率也会有所下滑。同时,投保人一定要留意的是,由于万能险的结算收益率都是指扣除初始费用后进入个人投资账户部分的资金收益率,因此折合为当年投入所有资金的实际收益率后,实际收益率比公告的结算利率还要低一些。一般而言,只有当万能险产品的投资账户收益率达到4.5%~5%后,其长期实际收益率才能比定期储蓄、货币市场基金等其他理财方式要高。

当然,万能险的灵活优势在经济不景气时可以显现出来。作为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投保人可以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对保险保障额度和储蓄投资额度进行调节,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保险公司往往会对持续投入者进行一定的奖励,如果中途不持续缴费,这些奖励就拿不到。

第2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意外险和家财险利率联动保险产品

如从2010年11月10日起,阳光财险与光大银行联合推出一款具有投资收益的保险保障套餐,该产品投资期限1年,预期年收益率为4.3%,保障内容包括一张保单全家受益的“全家福”系列险,针对中老年人的“老益壮”意外伤害骨折险以及针对商旅频繁人士的意外险。消费者可根据需求选择。

此类利率联动性家财险的推出迎合了投资者既渴求保障,又希望获取超过通胀率的预期收益的心理。该产品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保险期间内收益率随银行利率同步调整,即在银行调整利率时,不需要到保险公司办理转存手续,保险公司会自动完成收益率的转换。而且产品多采用分段计息,可以规避因转存带来的利息损失。

如李先生2010年11月20日投保了阳光财险的“全家福”保险产品,原保单载明保单保障期限1年,预期收益率为4.30%。假设2010年12月25日央行再上调一年前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将上涨为2.75%,按照该产品有关条款的规定,该公司会调高该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李先生保单满期后,该公司将会实施分段计算李先生的实际收益,即11月20日~12月25日之前的投资收益会按照4.30%的收益计算实际收益,12月25日至满期的时间段会按照公司最新上调的实际收益率计算。

目前不少公司的家财险产品都含有投资收益。如人保推出的金牛家财险的第三代产品,其保险责任除了家庭财产保险保障外,投资收益与银行利率联动,随银行利率的上调而同幅上升。年收益率为保单生效之日或之前最近一期的3年(或5年)期凭证式国债年利率+0.03个百分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保险公司而言,这类产品主要是帮助保险公司融资。而加入了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无论是家财险还是意外险,保费往往要高于普通产品。如对家财险而言,投资型产品的保费一般在千元左右,不含投资功能的产品仅百元。

利率联动型万能护理险

某公司的一款“一生无忧个人护理保险(万能型)”,也跟上了随加息而上调收益的潮流,不过跟着利息上调的部分是其中的“满期奖励金”。此款护理险具有护理保障、身故保障以及交通意外身故额外保障等功能。分3年期、5年期与IO年期,如果在保单到期时投保人仍从未动用过保障金,那么除了退还保额外,还会馈赠一笔“满期奖励金”,奖励金的数目会随着每次央行加息而调高。

不过,与家财险、意外险比起来,护理险受利率联动的影响小很多。因为护理险并不是一个投资型险种,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收益,而在于人身保障。

分红险:可规避风险

分红险属于“利率联动”产品,分红收益不固定,收益是分段计算的,加息前按原利率,加息后则按新利率计息。一旦加息后,分红险的收益也跟着水涨船高,投保人的收益也相应提高。在加息的情况下,投保人购买分红险,可规避加息带来的冲击。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寿险产品都是分红型的,如今国内已有100多款分红险包装上市。

据了解,分红险的投资期限大多在5年以上,在投保时,要注意衡量资金流动性与实际收益率,避免提前赎回,导致本金损失。对收入稳定且短期内没有大笔开支计划的投保人来说,分红险是不错的选择。但分红险的缺点是流动性较差,若中途需要套现,就相当于退保,投保人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损失的绝不只是利息,可能连本金都难保。因此不适于收入不稳定和在短期内有大笔开支的投保人。

万能险:要作中长期投资

据各大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9月份万能险结算利率大多在4%以下。如太平洋寿险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为3 85%,中国平安为3.75%,泰康人寿为3.875%。2010年以来,万能险结算利率一路下行。如一家寿险公司1月的结算利率为4.5%,到9月份降为3.75%,半年来降幅近17%。此外,不少寿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早已跌破4%。

不过,此次央行加息之后,保险公司万能险的这种状况将有所改观。因为其主要投资方向为银行存款和各种债券,部分投资于基金和股票。加息后,银行存款利率提高,万能险的收益水平也将跟着加息而上涨,投保人将因此获得更多收益。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买万能险需要支付风险保险费、初始费用和保单管理费等费用,扣除这些费用后。剩下的保费才能用于投资,计算收益的基础远低于本金。其中的初始费用年份越早,支付的费用越高,如果中途过早退保,投保人将得不偿失。因此,买万能险要作为中长期投资操作,期限一般至少在5年以上。

投连险:影响不一

投连险投资账户中的资金主要投资于股票。据了解,信诚人寿、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都推出了投连险。

多数投连险产品有多个投资账户,每个账户主要投资的方向不同,风险、收益也各异。以某人寿公司的投连险账户为例,其投资账户共有7个,分为稳健配置,成长先锋、现金增利和平衡增长等。策略成长账户投资于基金的比例超过50%,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保户,现金增利主要投资于短期存款、央行票据等,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保户。

由于投资方向的不同,不同投连险账户受加息政策的影响很难一概而论。加息对投连险中的保守型账户和稳健型账户而言是利好消息,可以增加账户的收益率。特别是保守型账户,其特征是设有保证投资收益,最低投资收益率不低于当年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按时间(天)进行加权平均的收益率,在保证本金安全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的利息收入。加息对此账户有一定影响,加息后,此账户的收益预期较好。

加息对激进账户影响比较复杂,主要视保险公司购买基金的种类与投资渠道而定。因为加息对各类行业、公司在股市的表现都会产生不同影响。但目前股市处于震荡周期,有相当的泡沫成分。当股市整体水平下跌时,此账户也不会幸免,只不过下跌幅度要远小于股市。在加息预期下,可为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推荐投连险产品。

第3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浓郁的欧美风情

分红保险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比非分红保险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当时是为抵御通胀和利率波动风险而设计推出的。

1776年,英国公平保险公司进行决算时,发现实际责任准备金比将来保险金支付所需的准备金多出许多,于是将已收保费的10%还给保单持有人;1850年,出现增加保额的分红方式;1863年,英国Homans 和 Fakler认为应根据死亡率、利息率、费用率产生的盈余对保单进行分红。

分红险在国外并一直被投保人作为抵御通胀和利率风险的主要险种,因为投保人不但可以得到传统保单规定的保险金给付,而且还有机会参加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管理活动所得盈余的分配。据报道,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80%以上的寿险产品具有分红功能。

中国保险市场的新秀

分红险于2000年来到中国,当年9月,中国首张分红保险保单在上海售出。随后,各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分红保险。由于分红险既有保底收益又能分红还有保障功能,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此后,在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的11年里,分红险历经冷暖交集。2005~2009年,分红险跟随大盘指数一同进退。2006年大盘指数涨幅达130.43%,5年期定存利率达4.14%,同期中国保险业的收益率达到5.8%,2007年继续攀升,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为12.17%。但是,随着资本市场“慢熊”转“急牛”,与股市相关度更密的投连险和万能险受到热捧,尤其是投连险风头无敌。在万马涌向投连险市场时,分红险则黯然失色,逐渐失去了竞争的动力,找不到发展方向。转机来自于2008年,随着股指急转直下,投连险遇冷,股市“急牛”转“大熊”,分红险的稳健优势凸显,重新受到追捧。从此,分红险的占比出现行业性的大幅提升,当年分红险在整个寿险行业的占有率历史性地超过半数,达到了52%。2009年随着保险业开始业务结构调整,回归保障成为关键词,越来越多的险企转而主推分红险。在资本市场持续震荡下跌的时期,消费者最大的愿望是如何规避风险,保值增值。2009年分红险的占比进一步提高了13%~65%。

2009年,保险业新会计准则开始实施,在对保险公司的保费确认上发生巨大改变。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对险种市场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分红险成为市场上“垄断型”险种。2010年上半年,寿险市场上推出了近130款分红险,自此一险独大已成定局。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分红险占比进一步提高至74.1%。2011年寿险依旧是保费增长的领头羊,而分红险更是寿险保费增长的主力军。如今,分红险已成为国内第一大险种,并将在可预见的通胀时期成为保险市场上的明星。

让保险公司与你更亲近

分红险的实质在于保单固定的定价利率和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变动风险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例如,1994~1999年,寿险业务主要为非分红型传统产品,保单预定利率在8%~10%,与银行存款利率接近。保单的这个预定利率意味着保险公司要在全部保险期间内长期按照这个利率给付投保人,保险公司盈利的投资收益率必须高于这个利率范围。但后来银行连续7次下调利率,导致保险公司之后收取的保险费的投资收益率远远达不到当初预定的8%~10%,那么保险公司自己要贴补这个差额,对保险公司是产生利差损,对于保险公司的生存非常不利。在低利率环境下,寿险产品的定价利率较低,如果今后利率及投资收益率回升,非分红型传统产品没有分红机制,对客户又是很不利的,所以把利率波动带来的收益和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就产生了分红险。投资收益不好时没有分红,好的时候有分红。

为了避免分红在不同年度间的波动,保险公司一般会把红利在不同年份之间平滑。由此可见,分红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

增额红利VS现金红利

分红险红利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死差益指保险公司该险种被保险人的实际死亡理赔小于预定死亡成本时所产生的盈余;利差益指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产品定价利率时所产生的盈余;费差益指保险公司实际的经营费用低于产品定价预计的经营费用时所产生的盈余。三差中死差、费差的占比一般非常小,一个历史悠久、经营完善、精算水平较高的保险公司不会在核保、费用方面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一般分红保单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而投资收盗的多少取决于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能力的强弱。

分红险因为有预定定价利率的最低保证,是稳健的保本产品,但它的保本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必须持有该保单一定的年限。如果提早解约,特别是在保单生效后三五年内提前退保,则可能会亏本,尤其是在投保后两三年内解约的,亏损额度往往不小。

第4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案例分析

张先生现有的流动资产情况:95万元的流动资产,银行存款10万元,占比10%,基金30万元,占比32%,股票55万元,占比58%。如果张太太选择提前退休,则家庭流动资产总额×预期投资回报率必须大于等于张太太的收入10万元,即保证退休后每年依然有10万元投资收入。那么,退休所需流动资金=退休时的家庭流动资产总额= 100000÷预期投资回报率。预期投资回报率是多少才合理呢?流动资产可按2:6:2的比例分别投资于保守、稳健与进取型理财产品。其中对于稳健型理财产品,建议购买基金组合,而不要冒险只买股票型基金,在目前的大市下,基金组合的长线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6%。进取产品可以依然购买股票,但以蓝筹股为主,长线来看可以获得9%的投资回报率。对于保守理财产品,目前可购买看涨的黄金与少量银行理财产品,综合获得4%的投资回报率并不成问题。

则综合投资收益率为:9%×20%+6%×60%+4%×20%=6.2%。

若按照6.2%的收益率投资,则退休所需筹集资金=100000÷6.2%=1612903元。投资建议

建议一:调整资产投资比例

建议以1比4比5的比例投资保守、稳健与进取理财产品,其中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建议购买基金组合,获得6%的

年投资收益率,股票方面,建议购买蓝筹股,中长线投资为准,获得每年9% 的投资收益率。则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0%×4%+40%×6%+50%×9%=7.3%

在张太太继续工作的情况下,家庭年收入28万元,年消费可控制在8万元上下,年度节余则有20万元。可按照3比1的比例购买基金定投产品与分红类保险,其中的基金定投可获6%上下的投资收益率,分红类保险则可获得4%上下的投资收益率,综合收益率为75%×6%+25%×4%=5.5%。其中的分红保险可以选择与张先生医疗人身保险相关的品种。

在此建议下,张先生家(如表一)继续工作3年后,家庭流动资产可超过161万元,张太太可选择提前退休。

建议二:投资小套房产

张太太也可购买一套70平方米上下的住宅。每年可得租金收入40000元。这样95 每年资金缺口由10万元减少至6万元。

根据退休所需筹集资金=60000 ÷预期回报率的公式,退休所需筹集资金

(X)=60000÷6.2%=967741元。其每年收益为967741×6.2%=60000元,就可以弥补了资金缺口。

建议将年度节余按5比4比1的比例投资股票、基金与保守理财产品,获7.3%的投资收益率。其中保守理财产品换为分红

型保险。如表二所示,张先生家的年度节余按7.3%收益率投资,再加上每年固定房租40000元,则在4年后,2012年可积累超过97万元,实现提前退休的目标。

第5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众所周知,投资者在投资金融资产之前,需要设定投资目的,确保投资是在不影响未来生活品质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机会。因此对于投资而言,一定要做好风险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评估和设定止损点,以保证可能的投资损失对生活没有实质性的重大影响。

而比金融资产宝贵得多的是投资者自己,因此在投资自己之前,需要做好自身的风险管理,设置止损点。对每个人来讲,损失就是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保险事故(身故、残疾、癌症等重大疾病),会导致收入中断,支付巨额的治疗费用,还可能需要家人牺牲工作来照顾自己。

保险产品兼具投资增值和财务保障的功能,消费者往往容易将投资增值和财务保障这两个需求混在一起。从人身保险产品种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保障型产品和投资储蓄型产品两大类,其中保障型产品又可以分为“消费型”保障产品和“返本型”保障产品。而保险公司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梳理保险产品,分析利率变化对不同保险产品的影响。

1 “消费型”保障产品

所谓“消费型”保障产品,是指投保人缴纳的保费仅用于支付保障产品的保费,如果在特定的保障期间内,发生了保险事故,可以获得赔偿,没有发生保险事故,则保费就被“消费”了,不会再得到保费返还。

具有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癌症保险),以及其他高额医疗保险。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在多数情况下保险事故是不发生的,但是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对投保人而言就会产生较大的损失。对于多数人而言,投保人拿不到保险公司赔款,所缴纳的保费是“打水漂”的。这种“消费型”保险保障产品的卖点是高杠杆,也就是缴纳较少的保费就可以撬动较高的赔款。由于缴纳的保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返还的,自然就没有投资收益的说法。所以,市场上利率变化不会影响这类产品的保险利益。

在推行费率市场化改革之前,保障类产品的定价利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固定在2.5%(在之前有更高的,将在投资储蓄类产品中展开),而且按照保监会的规定是不能改变的。现在,保监会推行了费率市场化改革,非年金类的传统保障产品的定价利率放宽到了3.5%(如果更高,则需要事先获得保监会审批),这也是目前保险市场保障类产品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保险期限越长,交费期越短,带来的保费折扣会越大。据笔者初步测算,一款保险期限30年、交费期限10年的产品,保费下降10%以上。同样的产品保险期限为30年,交费为30年的产品,则保费下降5%左右。

虽然定价利率上升到了3.5%,但依然低于市场流行的投资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但由于保障产品的期限较长,需要用长期的历史收益率来作比较,而不能简单地看当期的收益率,毕竟当未来市场收益率下降到3.5%以下时,保险公司并不会要求投保人多缴纳保费。笔者对比了一下3年定期存款的历史平均利率,过去10年的平均利率水平在4.04%左右,相当于复利3.41%,过去20年的平均复利率为3.04%,过去30年的平均复利率为3.56%,自1979年4月1日以来,平均复利率大概为3.3%,整体的趋势曲线紧靠3.5%的下沿。

从3年期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历史走势来看,3.5%的定价利率看起来并没有明显的劣势。这类保障产品不是为了投资增值,保险公司在这类产品上的投资策略也相对保守,资金的安全是投资的第一要求。当然,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资产不一定以定期存款为主,而且即使存款也可能会高于3年期的。由于3年期是目前金融投资产品相对较长的期限,所以,以3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参考说明保障类产品的利率敏感度。

保险产品首先要实现财务保障功能,保障类保险产品发展空间更大,行业渗透率还远远不够。这类产品受短期和长期利率影响最小,现阶段是利率的低点,可以借此机会发展保障类产品。从销售的角度来说,“消费型”保障保险产品,保费收入不多,但却是拜访准客户很好的一块“敲门砖”。

2 “还本型”保障产品

上文提到的“消费型”保障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没有投资功能,不太被消费者接受,这就构成了该类产品在国内销售的难点。所以,国内很多公司在设计上述产品时,至少会增加一个满期返还保费的责任,如果保险期间没有保险事故发生,待保险期满时,保险公司会返还已经缴纳的所有保费,有的甚至还额外返还一定比例的利息。与上述“消费型”保障产品相比,这类“还本型”保障产品的保费会大幅提高,主要原因是需要用保费的投资收益来支付“消费型”产品的保障成本。

3 投资储蓄类产品影响

3.1 投资连接保险

投资连接保险的投资储蓄功能最强。该产品类似于基金产品,投资风险全部由投保人承担(没有最低投资收益的保证,与股票投资类似),兼具一定的保障功能(比如身故保险金等于账户价值的10%或者一个固定的金额等),保障成本占保费的比例很小。这类产品的资产一般会偏重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所以和其他保险产品相比,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投资风险受股票市场的冲击最大。利率的走势或者利率政策的变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会直接传递到这类产品的收益上。选择投资连接产品的消费者,一般相对年轻,未来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较强,希望长期投资在这类产品上以博取较高的长期收益。

3.2 万能保险

万能保险的投资储蓄功能较强,与投资连接保险一样,保险公司每月都会公布相应账户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账户运营相对比较透明。同样,这类产品保障成本占投资账户的比例很小。万能险设立了最低保证利率(目前的最高保证利率为3.5%),这使得其销量在国内远远高于投资连接保险。近几年把万能险当作短期理财产品销售的公司不在少数,结算利率也很有吸引力,一般会高于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因此而取得了相当大的销量。定位于短期理财产品(3年以内)的万能保险产品,由于替代产品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与银行利率浮动挂钩),因此这类产品的收益率受同期利率的直接影响。而万能保险的理论保险期限要远大于3年,所以与保险产品的设计初衷不一致,目前保监会已拟对类似产品进行严格限制。未来,此类产品的销量应该会逐渐被更长期限的产品所替代。

3.3 两全保险或者年金保险(含分红)

目前国内市场上大的保险公司更倾向于销售带有分红性质的两全保险或者年金保险。这类产品和万能保险相比,不需要每月公布结算利率,只需要每年给投保人寄送分红说明书,保底收益率目前最高的是3.5%(更高的需要报送保监会审批)。

3.4 两全保险或者年金保险(不含分红)

没有分红功能的两全险或者年金险,这类产品的定价利率同样也会受到同期利率政策的影响。

长期来看,由于没有分红功能,现在的定价利率锁定了未来的长期收益率,因此会更多地受到利率走势的影响。

4 结语

第6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单看近两个月,就有泰康财富人生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阳光人寿大富翁两全保险(分红型)、新华人寿尊享人生年金保险(分红型)、中国平安金裕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等多款产品集中推出。

如今在各大银行的银保销售柜台上,保险公司分红险的宣传资料占据了主导地位,投连险、万能险的销售资料则难觅踪影。业内人士认为,新会计准则对于保费计算方式的改变,明显提高了保险公司销售分红险的积极性,加之持续低迷的股市令投资型险种的市场空间日益萎缩,分红险成为各公司2010年的新产品主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下半年,投资型保险还是分红险当家吗?

分红险产品的快速发展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很大关系。财政部去年年底印发了《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旨在消除保险公司的A股和H股会计政策差异。新会计准则将保费重新划分为保费收入和保费存款两部分。

这样,投连险和万能险的合同就要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风险保障保费,称为“确认保费”或“保费收入”,而投资部分的保费则分拆进“保费存款”。显然,投连险、万能险的保费确认率要远远低于分红险。

相比较新会计准则的新要求,投资型险种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寒冬”令投连险、万能险连带“遇冷”,去年火爆一时的万能险结算利率频频下调,甚至多款产品惨遭停售。这也为分红险产品的迅速扩张提供了良机。

此外,今年央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对于加息和通胀的预期逐渐强烈。理财专家表示,分红险既能提供长期保障,又能享有分红收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带来的损失,自然成为消费者稳健理财的较好选择。

由此看来,未来半年,仍然将是分红险的天下。

但分红险产品热销的背后也需要“冷思考”。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一季度监管工作会议上曾指出“保险业结构调整要防止反弹”,称当前保险业结构调整基础仍不牢固,表现之一就是以“今年以来分红保险快速发展,普通寿险产品占比下降较大”为代表的“产品过于集中”。

当下,为了促进分红险的热销,特别红利已经成为销售的特别诱饵,与曾经不断攀升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能不说是异曲同工。

第7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东亚银行推出与汇率挂钩的理财产品

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推出与欧元兑美元汇率挂钩的理财产品,最高潜在收益达11%,创外汇理财市场同类产品收益率新高。

该产品期限为一年,保证100%的投资本金安全和1%的保底年收益率,其具体运作规则是:如果在观察期内任何时间,欧元兑美元汇价的波动均处于1200点之内,则投资者在到期日可获得11%的年收益率;如果该汇价的波动均处于1200点到1800点之间,则可获得6.5%的年收益率;如果该汇价的波动均处于1800到2400点之间,则可获得3.5%的年收益率。由于东亚预设的波动区间最宽,投资者实现高收益的可能性最大。

基金

招商优质成长股票基金发行

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旗下首只LOF产品――招商优质成长股票基金将从10月10日起,通过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指定券商渠道发行,基金托管人为中信实业银行。

该基金是一只主动性股票投资品种,股票投资比例为75%-95%,其最大特色是投资于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EVA(经济利润),并且价值被低估的优质成长企业股票。

中信红利精选基金发行

中信基金旗下第三只基金产品――中信红利精选基金已获证监会批准,于近日公开发行。

中信红利精选基金最大的冲击点在于其“泛”红利概念。该基金不仅仅从分红历史指标来考察个股价值,更涵盖了分红价值、分红意愿和分红预期等全新指标,同时注重个股的成长性,摆脱了纯粹依靠现金分红指标进行红利股筛选的局限,大大加强了投资的灵活性。此外,该基金将把可分配收益的90%用于现金分红,通过这种高比例分红让投资者实实在在地享受“落袋为安”的安逸。

保险

中英人寿推出“保安康”医疗保险

中英人寿最近在北京推出“保安康”终身医疗保险,并通过其签约的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进行销售。

“保安康”最大的特点就是被保险人完全不受年龄的影响,一旦投保终身有效。此外,中英人寿还同时推出“账户型”医疗保险。与传统的“消费型”医疗保险不同的是,“账户型”医疗保险相当于为每一位客户建立了一个“个人医疗账户”,产生的医疗费用从自己的账户中支取,没有产生医疗费用的账户价值也同样保留。在被保险人因意外或疾病导致身故或全残时,将通过身故或全残保险金的形式返还客户。

华泰人寿推出附加意外伤害医疗险

近日,国内第一款设计了三种免赔额度的“附加意外伤害医疗险”由华泰人寿率先推出,打破了国内意外医疗保险同质化的“坚冰”。

第8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投资时,你需要注意是否合法、是否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专家利用率、是否最大限度的享受复利、年均投资收益率是否能达到30%以上。前两个能帮你降低投资风险,后两个能帮你提高投资收益率。

投资产品是否合法

什么投资产品风险最高?当然是不合法、不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投资产品风险最高。所以选择投资产品第一个原则就是看其是否合法。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资本运作”的投资,据说是从广西白海发起的,目前已蔓延到全国许多城市,所谓“资本运作”的投资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谎言邀约,先不能和邀请的朋友说实话;二是异地操作,不能在本地操作;三是没有公司,不注册、没执照,完全是暗箱操作;四是没有产品,没有利润,完全是用后面人交的钱发给前面的人。其实这种投资模式是国际上有名的“庞氏骗局”在中国的翻版。

大家在选择投资产品时,首先要看是否合法,要学会用国家法律保护自己的投资,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

是否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专家利用率

投资股票,是利用企业的技术专家和经营专家为自己打工;投资基金,是利用基金公司的专家为自己打工;投资保险,是利用保险公司的专家为自己打工;投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利用银行的专家为自己打工。如果你买一只股票,只是利用了企业一层专家的智慧为自己把关;如果你买一只偏股型的基金,是由基金公司的专家筛选出四、五只股票组成的,就包含了发行股票的企业和基金公司两层专家的智慧,投资风险比买股票相对要小一些;如果你买一只成长型的投资连结险,是由保险公司的专家筛选出四、五只偏股型基金组成的,这就包含了发行股票的企业和基金公司再加上保险公司三层专家的智慧;投资风险又要小一些。但是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是成正比的,如果你投对了一只股票,当然要比基金和投资连结险的收益要大的多。

是否最大限度的享受复利

复利,被爱因斯坦誉为“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宇宙间最强大的能量”。

复利是财富的第一倍增器,是投资理财首选的增值方法,是打开财富大门的秘密武器。受到投资大师和世界级成功人士的酷爱。

我们知道了复利效应,就应该在平常的投资实践中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有复利的投资项目。什么投资项目具有复利效应呢?例如:股票、基金,只要选对了,坚持长期持有,就能分享到复利效应。巴菲特就是因为长期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而不断享受复利的丰厚回报。再如:分红保险有两种,一种是现金分红,一种是增额分红,现金分红是单利,增额分红是复利。所谓增额分红保险就是保险公司把每年分给你的红利加在你的保额上,第二年连本带利继续滚动分红。

值得指出的是,在保险产品中,能够分享复利效应最大的还应该是“投资连结险”,因为投连险和股票、基金是紧密相连的,只要在自己的投连险帐户上坚持长期持有,最少五年内不动,必能看出复利效应。

年均投资收益率是否能达到30%以上

有的人会问:是不是太高了?30%的收益率能达到吗?其实在800多只开放式基金中有三分之一的年均收益率都能超过30%,下面列出部分年均收益率超过30%的基金供参考:

第9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

【关键词】定价利率市场化 保险行业 影响

一、国内寿险产品定价的历史阶段

(一)1995年以前,自由定价阶段,寿险公司基本自由定价

此期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寿险业务主要以简单产品为主,总公司和分公司都有产品开发权,准备金的提取是按照收支轧差法。保险资金的投资权分散于分公司,投资决策随意,形成了一些不良资产。保险监管也是初级,寿险费率基本由公司自由决定。基于当时的经营水平,制定出的费率往往缺乏科学依据。

(二)1995至1999年,管理起步阶段,寿险公司定价利率管理起步

1995年,我国第一部《保险法》出台,明确规定经营寿险业务的公司要聘用经监管部门认可的精算人员,建立精算报告制度,费率要报监管部门备案。寿险价格开始由精算专业人员制定,精算原理开始被系统地引入寿险定价体系。这个时期,监管机关对定价利率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管理,包括推行公式法,规范保费计算过程;编制生命表,规范预定死亡率;开始对定价利率进行规范等。

(三)1999年至2004年,严格管制阶段,寿险公司定价利率管理体系建立

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寿险行业正式开始实行专业化监管。监管机关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将产品开发、资金运用等权限收归总公司。随后,中国保监会了一系列规定,管理机制逐渐形成。

(四)2004年至今,市场化阶段,寿险产品定价市场化逐步开展

2004、2005年,保监会陆续开始允许寿险公司对于寿险产品定价公式中的定价死亡率进行20%以内的适当调整、允许其自行决定寿险产品定价公式中的定价死亡率,从前端逐步放开定价管制。2010年7月9日,保监会公布《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试图推动寿险传统险产品定价利率市场化。此后由于各主要寿险公司对此纷纷表示反对,搁置至今。据了解,近期保监会已开始就寿险产品定价利率市场化进行初步讨论。但从保监会近期召开的会议中,主要寿险公司及海外部分专家学者仍表示此举或将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产生影响,不利于寿险公司未来发展;因此利率市场化整体进程仍在研究讨论阶段。虽然定价利率市场化短期内推出可能性较小,但长期伴随金融改革浪潮,最终将会实行。

二、国内外寿险产品定价方法简介

(一)国内寿险产品定价方法:公式法

以趸缴传统险或者分红险产品为例:先根据产品条款计算出该产品未来各时点预期给付,再用定价利率作为折现率贴现回初始时点即可得到净保费;此后再用净保费除以“1-附加费用率”(保监会对各险种的附加费用率已设定上限)即可得到毛保费,也就是真正向保户收取的保费。

国内目前预定死亡率和预定附加费用率都已放开,只有定价利率还处于严格管制。目前保监会对于定价中预定死亡率基本完全放开,可以任意选用90-93生命表和00-03生命表,而且调整因子也可自由选择。预定附加费用率也是只限定了一个上限,在此范围内公司可自由选择。只有定价利率目前还严格限制上限不能超过2.5%。

(二)国外寿险产品定价方法:利润率测试(Profit test)方法

目前只有中国、韩国、台湾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仍采用公式法计算保费。其余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利润率测试(Profit test)方法来计算保费。

国外寿险产品的定价方法多为先设定好新业务价值利润率(NBV Margin)或者内部收益率(IRR),再根据该利润率倒推去计算保费收入。

三、定价利率市场化对于国内寿险行业的影响

(一)目前国内寿险行业个险新单保费中传统险占比较低

由于银保渠道保单利润率较低,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80%以上是由个险新单贡献的。分产品来看,个险新单保费主要是由分红险所贡献,而传统险占比较低。

(二)对分红险、万能险和短期意外及健康险影响较小

分红险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分红比率,而非定价利率。分红险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分红比率(即投保人从分红险中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分红比率中不仅包含定价利率,还包括额外分红比率,后者占总投资收益率扣除定价利率以外部分的70%以上。投保人最关注代表的是投资收益率的分红比率,而不会关注分红比率是来自于定价利率还是定价利率以外的额外分红比率。保险公司的收益则来自于公司自留比率(总投资收益率减去分红比率后的利差益),也与定价利率关系不大。因此定价利率市场化对分红险的利润率和保费销量影响都不大。

万能险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结算利率,而不是定价利率。万能险作为投资型险种,保障部分占比较低,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每月公布的结算利率,约等于投保人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因此投保人最看重的是万能险结算利率,而与定价利率关系不大。保险公司的利润率则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率与结算利率之间的利差益,也与定价利率关系不大。因此定价利率市场化对万能险的利润率和保费销量影响都不大。

短期意外及健康险的期限多为一年,受定价利率影响较小。短期意外及健康险由于期限较短,多为一年,与定价利率的关系并不大。

(三)分红险、万能险价格战已打响,定价利率市场化影响较小

分红险的核心竞争力完全来自于分红比率。即使投资收益率较低,寿险公司在价格战中为保持分红险竞争力也不得不提高分红比率。如去年大多数寿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都比较低,但为保持分红险的竞争力,主要寿险公司不得不将分红比率仍维持在3.5%以上,已接近甚至高于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

万能险的核心竞争力完全来自于结算利率。目前部分中小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也已到达5%,远高于上市寿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显示出万能险竞争已十分激烈。但上市寿险公司并未盲目调高结算利率。

分红险、万能险价格战早已打响,定价利率并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四)对传统险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但定价利率提升后或将提升销量

定价利率提升后,传统险的利差比率将受到影响。传统险中一年以内的险种由于期限短,受定价利率影响不大。而对于一年以上的传统险,由于利差比率为实际投资收益率减去定价利率,因此定价利率若有提升将降低该类产品利差比率。

但与分红险不同,传统险利润分摊中死差益占比较高,死差益几乎不受定价利率的影响。对于目前寿险行业中占比最高的分红险来说。利差益占总利润的比例超过90%,因此占据绝对主要地位。但传统险的死差益占总利润的比例达到30%至60%,其中定期寿险和重疾险的死差益比例较高,传统两全险死差益比例较低。由于死差益几乎不受定价利率的影响,因此定价利率提升只会部分影响传统险的利润率。

或将提升传统险保费规模。目前国内保险行业传统险保费占比较低,定价利率低导致传统险保费较高是原因之一;定价利率市场化后预计定价利率将会上升,降低传统险净保费水平,这将促进传统险的销售。

预计定价利率市场化对传统险新业务价值有负面影响。根据我们的测算,传统险定价利率放开后,一年期及以上传统险利润率将下降20~50%,但考虑到新单保费规模或将提升,中性假设下我们预计长期传统险新业务价值将下降28.5%,再考虑到寿险行业分产品新业务价值占比中长期传统险约占20%,我们预计中性假设下定价利率市场化对寿险行业的负面影响约为5.7%。

四、如何监管定价风险:采用偿付能力体系

(一)偿付能力充足率计算方法简介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的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可将该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限制其开展业务。

(二)偿付能力体系下传统险评估利率将限制定价利率提升

预计定价利率市场化后,偿付能力体系下评估利率也不会变化很大。2010年7月保监会提出的传统产品定价利率市场化的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提到:传统人身保险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法定最高评估利率中的低者,99年以前的传统险法定最高评估利率为7.5%,99年以后的传统险最高评估利率为3.5%。因此,预计此次定价利率市场化若推行,偿付能力体系下评估利率不会有大变化,预计仍将限制在3.5%以内。

评估利率变化不大情况下,盲目提升定价利率将导致偿付能力下降。以长期传统险为例,如果评估利率变化不大,则准备金结构变化不大,可推出每年最低资本变化不大。这种情况下若盲目大幅提升定价利率,将导致保费规模大幅下降,认可资产下降,从而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滑。

目前寿险行业资本充足率较为一般,大规模价格战可能性不大。根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市场份额排名前十五位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之和已超过90%)中仅有排名较为靠后的生命人寿、阳光人寿和华夏人寿三家2011年底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200%,较为安全;7家主要寿险公司2011年底偿付能力充足率都在150%~200之间,比保监会规定的150%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高出不多,剩余5家甚至低于150%,因此从资本角度讲大规模价格战可能性不大。

监管机构可通过偿付能力体系管控定价风险。目前监管方面对于市场化的态度是“前端放松,后端加紧”,即允许保险产品结构及定价利率等逐步市场化,但会通过偿付能力体系加强监管,避免行业出现恶性价格战。采用偿付能力体系管控定价风险,将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与可行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