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

第1篇: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一.我国的融资环境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此外,维修租赁、杠杆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二).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如下图(略):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有二: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筹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已得到很大的改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政府不必通过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任务完成,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国债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为确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提供了依据。由于现在的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较稳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且这些企业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大量发行债券,可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角,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杆收购融资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杠杆收购融资,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设计不同的财务模式。常见的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已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由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和投资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企业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完成收购活动后,需要按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以便尽快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期间,企业应尽量做到用所收购企业创造的收益偿还银行的杠杆贷款,偿还方式与偿还办法按贷款合同执行,同时还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国现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及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坏帐和呆帐的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了,但是,银行却对公众承担着硬性的债务负担,这种债权和债务的明显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的银行为此承担了极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酝酿着极大的银行信用风险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革这种局面,许多文献主张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的确能分散风险,但这只是从经济个体的风险偏好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与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个体风险的含义,而后者要考虑的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系统性风险尤为显著,这一点可以由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即股份制经济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所谓企业的治理结构,指得是能够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业合同中明确的一些经营管理决策,能够被作出的一种机制。

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东通过选举的董事会来监督经理;二是通过大股东来监督经理的行为;三是对经理形成的约束可能来自于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时,股票市场的收购和接管。在实际中,上述的几种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

第2篇: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摘要:在新形势的发展环境下,融资已经成为各类企业运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财务融资本就存在风险,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是所有企业都应重视的课题。只有有效规避企业的融资财务风险,才能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作经营,进而确保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财务融资;风险规避

一、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内部与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就是企业运用自有的资金进行融资,也就意味着企业经营的留存、收益、折旧等都不是依靠外来资金。在我国来说,很多大中型企业都是使用这种发展方式。外部融资就是企业利用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外部融资也逐渐成为了各个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

(二)直接与间接融资

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就是是否要借助金融中介。直接融资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借助任何媒介直接进行合资、借贷、有价证券等;间接融资就是企业要借助金融中介进行项目融资贷款、委托贷款、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对企业而言,选择直接融资或是间接融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很多时候都是两者相互弥补和共同促进。

(三)债务与股权融资

企业的债务融资跟股权融资都属于直接融资,之所以会划分为债务跟股权融资主要是依据投资者跟企业之间的实际产权关系而定的。债务融资就是企业通过增加负债的方式获得资金,具体方式有发行债券、信用担保、银行贷款、金融租赁、民间借贷等。股权融资就是企业通过增加所有者权益的方式获取资金,具体方式有增资扩股、发行股票等。

二、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企业资产流动性

企业要正常、稳定经营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做基础,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就是企业将资产转变为现金的实际购买能力,这与企业资产的实际质量和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紧密相连。如果企业持有资产的流动性不好,就很可能导致财务融资风险。企业持有资产的质量跟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是成正比的,如果企业的产品出现较为严重的积压,遇到市场萎缩等情况,就会削弱企业的支付能力,也就意味着企业持有资产的流动性就会变差。就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来说,现金跟应收账款的管理都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应收账款难以及时收回,就很可能削弱企业的支付能力,进而引发企业内部产生财务融资风险。

(二)融资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融资决策包括融资方式的决策、融资规模的决策、融资结构的决策等。企业在做融资决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实际的资金情况,企业资本规模大相应的融资规模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果不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与之配套的融资方式,就会减少企业的收益,增加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需要从外部获取资金,如果思虑不谨慎、不全面,借款比例不合理,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

三、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树立客观、科学的企业融资理念

树立客观、科学的企业融资理念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基础,企业经营应该始终坚持“现金为王”的财务融资风险管理理念,创建完善、全面的财务融资风险预警制度。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范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企业要用科学的方式,综合考虑自身情况、资金需要情况等,最后确定融资规模;企业要做融资决策应该确保融资行为给企业创收的总收益要高出企业进行融资的总成本;企业应全面考虑融资成本、融资机遇、融资时间等因素,以此实现企业融资最好的资本结构;企业应该创建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需要结合自身的负债能力、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指标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能够有效降低贷款的风险。

(二)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管理,避免资金分散,然后从多方面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率。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控制,用科学的理念和方式管理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死角、盲点以及漏洞,坚决不允许财务人员出现职责权限不明确、工作互相推脱的情况,对信息的反馈要尤为重视,做好资金的事后控制工作。用科学方式分析,进而确定资金的投向,避免资金浪费。企业要始终坚持以“自身价值最大化”为最基本的杠杆,通过权衡、综合、客观、科学的分析最终确定企业资金的最佳投向。企业要强化持有资产的流动性。对存量资金、停滞资金、应收账款等进行科学的处理,提升资产的流动性,进而有效减少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提升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三)科学、谨慎选择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方式就是融资途径,主要分为债务性融资跟权益性融资。科学、谨慎选择融资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制度,能够有效实现企业融资风险的最小化。在新形势的发展环境下,企业的融资方式也朝着多元化发展,较为常见的融资有债券融资、融资租赁、股票融资、银行贷款、财政性融资等,融资方式的不同,其潜在的风险以及创收的效益也是不同的。这也就需要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做好各方面的分析和统计工作,综合考虑资金的回报率、流转次数、信用风险等,然后再考虑企业资产的实际持有量以及负债情况,将两者结合做出最科学、最合理、最客观的评估,最后再选择跟企业实际情况最吻合的融资方式,提升企业资金的回收率,降低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

(四)创建科学的财务融资风险控制结构

财务融资风险的控制结构要包含的内容有:企业内部财务环境的控制、目标的确定、活动的控制、风险评估、信息交流、监控。企业内部财务环境的控制是财务融资风险控制结构的重要基础,在进行控制的时候不单单要改进和完善管理理念和方式、挖掘企业的价值观念等,还应该综合考虑企业人力资源的分配,层层剖析,纠察出企业内部分配管理还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可能导致财务融资风险的各种因素,分清这些因素的主次地位,做好分类排列,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此外,企业还应该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复性和持续性的管理活动。

总之,财务融资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实际存在的,鉴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特点,企业必须要重视风险的评估,做好财务融资风险的防范准备,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有效规避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稳定企业的经营。

参考文献:

[1]褚军阳.浅析企业如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J].才智,2009(18):3-4.

[2]张慧林.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04):49-53.

第3篇: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内部融资 外部融资 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42-02

资金是企业机体保持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血液,供血不足或血液流通出现问题,都会使企业机体出现休克乃至死亡。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尚未完全退去,企业发展机体仍然脆弱的情况下,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愈加显现。在此情况下,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和较强的融资能力是企业应对危机,避免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然而,资金筹集的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和筹集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融资工具和融资品种也不断丰富,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要求,与之相伴的资金成本和使用风险也各不相同。因此,企业不仅要重视资金的作用,更要从企业自身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

一、融资方式概述

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活跃以及金融创新活动的持续推进,使得企业资金融通的渠道、方式越来越丰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迫使银行等金融主体加快了开发新的融资工具和信贷品种的步伐,新的融资产品不断出现,为企业寻求合适的融资工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企业的融资方式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融资和企业外部融资,理论上又称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企业内部融资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生产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计提折旧和各项提留形成的资金,这是企业可动用的自有资金部分。外部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具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信托产品等方式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因而,银行贷款就成为企业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选择融资方式需坚持的原则

1.量力而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选择融资方式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一切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每个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资金供求关系和经营业绩各不相同,企业的规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抗风险能力不一样,对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企业选择的方式必须和企业的综合状况相匹配,不能超越自身的承受能力,去冒险融资,否则,一旦市场突变导致经营状况恶化,就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将是灭顶之灾。

2.成本最小化原则。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企业内部融资成本最小,外部债权融资成本较大,外部股权融资成本最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成本最小的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积累,成本最大的是发行股票进行上市融资。因此,企业选择融资方式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融资方式。

3.风险可控化原则。企业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财务风险,其带来的结果可能使企业破产倒闭。不同的融资方式其风险偏好是不同的,由融资方式选择错误而带来的资金紧张甚至引发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举不胜举。无数的实例告诫企业的决策者们选择融资方式必须坚持风险可控的原则。

三、选择融资方式的基本策略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除了要坚持以上的基本原则外,在具体的融资决策中还有一些可控参考的基本策略。

1.选择融资方式,先考虑企业内部经营积累,当自身积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时,再考虑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也要首先考虑债权性融资,后考虑权益性融资。这也是贯彻成本最小风险可控原则的具体体现。内部提供的经营积累资金具有成本低、风险小,企业使用自主性强,总体上不会增加企业的负债压力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内部融资可以实现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的目的。外部债权融资其资金使用成本大于企业内部融资而小于外部股权性融资,所以当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不能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时,可以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债权融资,比如向银行和其他企业借款。短期的银行借款和委托贷款资金成本是比较低的,尤其是目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国家已经把利率降到了历史上的较低水平,此时的借款资金成本是比较低的。如果企业的资质和信用良好,还可以争取基准利率或利率在一定范围的下浮。这样企业的资金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最后,当债权融资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资金需要时,可考虑选择风险和成本都偏高的股权融资,如发行股票上市融资。股票上市融资发行成本高昂,风险大。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是将发行股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其次考虑债务融资,最后是内部融资。这种融资顺序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杠杆作用弱化,助推股权融资偏好的倾向。

2.根据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来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企业的资产结构也会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企业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其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不同,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如果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比较大,根据财务管理的经验,我们知道,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一般是较快的,此时企业可以较多地通过增加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其原理不外乎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资产较多,企业的流动比率会较高,偿债能力有保障,也很容易地筹集到债务资金。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偏高,那么其资产周转速度是较慢的,就要求有较多的权益性资金等长期资金做后盾。选择融资方式,资本结构是绕不过的因素,不同的资本结构,就决定了不同的负债和权益比重,负债与权益的不同配比必然对权益性资金和债权性资金的选择产生不同的偏好。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标志,也是企业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高企的企业应降低负债比例,改用股权筹资;负债率较低、财务较保守的企业,在遇合适投资机会时,可适度加大负债,分享财务杠杆利益,完善资本结构。

3.根据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决定是债权性融资还是权益性融资。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的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会产生影响。根据价值经营的理念,牛市应以股权性融资为主,可以多考虑上市、增发和配股,熊市应坚持债权性融资为主,可以考虑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或短期融资券。

4.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企业创造经营性现金流的能力的大小,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会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较强,说明企业拥有良好的获利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积累更多的发展资金,这样,企业在融资选择上就可以更多地依赖内部经营资金的积累。在内部融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时,可以考虑外部融资。强大的现金流获取能力,也保证了企业能更容易地获取外部资金的支持。当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负债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对企业发展及权益资本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当企业正处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发展前景良好时期,债务筹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然,盈利能力较强且具有股本扩张能力的企业,若有条件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资金,则可用股权融资或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两者兼而有之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如果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不强,盈利能力较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欠佳,容易产生财务风险。此时,企业应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以规避财务风险。

5.贷款利率的水平和变动趋势。贷款利率的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直接决定了企业资金成本的高低和未来将要支出的利息的大小。不同的利率预期,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目前利率较低,但预测以后可能上升,那么企业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筹集资金,从而在若干年内将利率固定在较低的水平上。反之,若目前利率较高,企业可通过流动负债或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规避财务风险。

6.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选择融资方式需要考虑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提供经营性现金流量的能力不同,生产经营和扩展所需资金的额度也有所区别。中小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额度不大,可以选择成本低风险小的融资方式,其选择融资方式的顺序可以是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对于大型企业规模大,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强,同时生产运营和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也较大,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应选择能够提供大量资金且期限较长的筹资方式,其筹资顺序可以是: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银行借款。另外,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也是不一样的。处于起步或创业阶段的企业,由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很难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此时,更多的依赖所有者最初的原始投资和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自身积累的经营性资金来谋求发展。当企业步入快速发展期甚至是快速扩展期,此时自由资金已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的建设项目投资都急需大额资金的支持,此时,就要更多地考虑外部资金支持。可以选择上市融资、股票增发或发行债券的形式来筹集发展资金。

四、结论

第4篇: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内容摘要: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投融资已有初步发展,当前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融资渠道单一,缺少专业融资机构,并且融资渠道很不顺畅,与社会资本市场结合松散。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是历史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的瓶颈,应当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经典的融资模式;开拓适合当地实际的融资方式或渠道,立足政府主导型融资方式,成立专业融资机构,设立多元化的发展基金组织,直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这样以充足的资金,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建设。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地 投融资

历史文化遗产地是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那些经历过历朝历代积淀而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杰作,是一个地区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代表或表达着一个地区或城市诞生、发展和消亡的进程。历史文化遗产地代表的是区域形象和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延续区域的民族性、独特性和时代性,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论在我国还是世界上其它国家,很多是以景区景点形式存在,像西欧的法国、意大利,旅游业依托文化遗产所产生的经济利润已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资源开发建设不足,可观赏性景观建设薄弱,偏远地区基本上呈现潜在的或半开发状态,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应有贡献。资金的有效筹措是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资源开发建设与保护的关键,因此在稳定原有投融资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投融资渠道。

研究热点与疏漏梳理

历史文化遗产地在当前更多地成为旅游开发的依托。伴随着观光旅游热的消退,历史文化遗产地转变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热点和旅游者的选择目标。大多数历史文化遗产具备着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潜在性和陈旧性,怎样把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潜在性、陈旧性转变为旅游文化的资源性,进而把资源的优势转变为资本的财富。这类问题是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地研究比较多的视域。比如,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合理开发、旅游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通常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思考,以及遗产地旅游开发的规划等。其实无论世界上其它地域或是针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历史文化遗产地破坏、毁损程度严重。这样的话,无论旅游开发也好,保护也好,最基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经费资金。历史文化遗产地开发、保护的前提就是足够资金的投入,保护不到位、旅游开发不成规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资金的短缺。那么投融资问题就成为决定着历史文化遗产地资源合理开发与系统保护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关于遗产地投融资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缺位的,其原因主要在于三点。一是投融资的学者研究侧重于大中型企业的投融资问题;二是研究旅游资源的学者忙于资源的规划开发;三是虽然旅游业融资问题包含了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股权置换、设立基金。但是历史文化遗产属于国有文化事业,关于文化保护的制度,限制了学者从投融资角度去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资金问题。基于此,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就放在历史文化遗产地开发与保护过程的投融资方面。

现实需求与背离

(一)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保护融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不同时期特有风貌的地上不可移动的文物建筑,也包括遗留在地下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生活足迹的遗物。从保护的视角来看,历史文化遗产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单体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历史文化街区;三是历史文化名城。单体文物包括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石刻、名人故居和近现代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等。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公布的存留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向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上述三个层面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各自的特点在开发保护过程中其投融资需求也不相同,但就目前来讲融资方面面临的共同问题分述如下:

1.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事业性和社会公益性两个属性,决定了历史文化遗产的融资方式非常有限。一直以来,对政府财政依赖性比较强。文化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积累和文明发展的标志所在,是地域文化实力的体现,对具体一个地区来说体现了目前和将来的综合实力。因此,不同级别的政府机构对其管辖也比较严格,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较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或保护投资也是由各级政府和机构来实施的。处于偏远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地,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又没有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支持,缺乏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大投资环境较差,社会资金很难被吸引进来。

2.缺少专业融资机构。历史文化遗产地每一个开发建设保护项目都是在当地政府组织指导下实施的,遗产项目的融资基本上由政府替代,政府充当融资机构,其优势的一面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可信度,可吸引社会资金投向遗产地的开发保护,并通过约束性政策来规范投资者的经营行为;劣势的一面就是各级政府的财力很有限,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难以迅速扩大规模,并且也给政府带来财政风险,政府融资的效益、抗风险性明显不如专业的融资机构。

3.融资渠道不顺畅。一般来讲,目前尚未开发建设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比较落后,整体投资环境较差,加上新开发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回报率低,投资吸引力也就比较弱。一方面,我国金融体制中小融资机构、私企性质的融资机构难以进入,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层面融资观念认识滞后,也很少有社会资金被正确引导到历史文化建设中去。投资者得不到投资项目,遗产地项目拥有者寻找不到投资者,社会资本和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缺少一座能沟通的桥梁。

4.与资本市场结合松散。历史文化遗产筹资渠道主要集中在政府财政主导型融资机构和银行主导型融资中。近年来特别是对银行贷款资金和国家扶贫抉择资金依赖性较大,在国内历史文化遗产项目中很少直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比如像股票上市、债券发行基本上很少触及。在国际上,由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历史较短,除了少数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历史文化遗产,最近几年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取得一定的保护经费之外,大部分历史文化遗产拥有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际援助的意识比较薄弱,经验也相对缺乏,基本上只是依赖本土的投融资力量。

(二)国际典型融资方式

历史文化遗产融资在国际上运营已经很成熟,比较常见的典型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5种方式:

一是BOT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建设―经营―转让。也就是政府在给予某些公司项目建设的特许权时所采用的方式。这一方式是部分私人合伙人或者某些财团自己融资开发建设取得许可的项目,在合约规定时期内进行经营,期满后再将此项目转让给政府。

二是TOT融资模式。主要适用于已经建设成功投入运营的项目。这一方式程序是转让―经营―转让。这类需要融资的机构多数是公营机构。项目所属机构把已经建设的项目特许权移交给私营机构经营,接收经营的私营机构根据对所接受项目在今后若干年内现金流量的评估核算,一次性付给公营机构费用。经营期满后,再把项目移交给原公营机构。

三是BTO融资方式。这一方式主要程序是建设―转让―运营。也就是由政府或政府机构与投资人发起组建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允许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建成以后,按照协议规定,政府或机构一次或分次付款,把项目所有权收购回来,并组织运营或管理。

四是ABS融资方式。这一方式主要是指国外债券和国内证券市场。ABS的资产拥有者或企业或银行,通过特设信托机构和其它相互关联的金融机构,将其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有稳定的现金流入转变成资本市场上可流通的证券销售给投资者。

五是PPP模式。这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与其它几种不太相同的是对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新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进行结构融资,强调项目的选择、政府角色的转换、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设计、建立建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最终形成有效的监管机构。

这些国际上的通用融资方式,运营成熟,利弊清晰,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建设,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拓展及对策

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保护中,资金的融入需要选择多种融资方式,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历史文化遗产主要依靠国家有限的公共投入和一定的经营性收入,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很难获得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投资的青睐。因此,一段时期内,争取国家政府的投资还是必要的。为了使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保护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巩固稳定有效投资方式下,还要积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政府主导型融资。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成份较多,通常主要是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服务,市场对其调控的力度和空间都很有限,在自身积累比较微薄的情景下,很难支持保护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因此争取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融资方式应该占一定的地位。虽然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多元赞助方式在历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可是就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保护的公益性而言,社会投资的各种形式投入,其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向通常受投资者的主观偏好、利益维系的影响,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进程中不会按照社会需求的轻重依次来投资。所以,比较来说,政府财政投资方式更具有倾向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开拓社会各种融资方式的同时,应当让各级政府的投资占有一定的地位。

成立专业招商融资机构。把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转化为市场主导型的招商引资。专业化的融资机构来组织运作相应的商业化事业,针对性强,成功率高,成本也相对低一些,也能够把政府从具体复杂的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到服务型转换。组建资产经营类管理公司,可以推动潜在资产的资本化,既可有效地促进区域内融资运作,又可站在区域整体高度进行资金的运作与管理。

设立发展基金。各种各样的发展基金是国际上用来筹集文化遗产事业资金的有效手段。非盈利性的半官方或民间基金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吸纳政府、企业、财团和个人等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国外,像美国大部分博物馆能保持财务状况稳定,就与基金引入方式有关,一个文化项目往往有多种基金配合运行。遗产彩票基金是一种永久性的理想融资方式,英国、意大利基金彩票已成为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资组织。当前我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基金会形式运作尚在尝试之中,应加大引导力度,促进基金会的形成。

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通过企业上市、项目或资产重组、联合投资、发行债券等形式增加旅游投资,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主要有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和资产出让四种方式。

采用国外典型的融资模式。国际上比较典型的融资模式主要有前文所述的BOT、TOT、BTO、ABS和PPP模式。在运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初期,可以先采用PPP模式,起步再向TOT过渡,最后采用BOT融资方式。这样分步借鉴实施国外融资模式,可以降低尝试过程中的风险,比如PPP模式既不涉及经营权的转让,又不存在产权和股权问题,TOT只涉及经营权转让,不涉及股权和产权问题,可以避免BOT中所包含的大量风险与矛盾,比较容易使双方达成协议。不管是金融机构、基金组织和私人资本都有机会参与投资,历史文化遗产的融资渠道会更广泛,取得效益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林晨.遗产地的保护和实现开发与旅游发展[J].山西建筑,2010(1)

2.王星光,贾兵强.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单霁翔.关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0(9)

4.赵恒伯.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4(12)

第5篇: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一、引言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创造了相当一部分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承接了部分发明专利和新产品研发工作。据报道,2011年我国有超过1000万户的中小企业,贡献了税收的50%,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完成了创新成果的70%,解决了城镇就业的80%,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1]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小微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融资难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直接影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制约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脚步。面对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本文拟从国家政策、企业自身发展、征信体系和互联网金融背景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出符合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孙希芳、林毅夫认为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机制、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等信息公开不畅而导致的较高的道德风险。[2]陈晓和指出政府过多干预金融市场是引发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3]由于这些原因,也就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缺乏与银行长期的合作,无法获得银行的信任的现象;或者是已经获得了相关的贷款支持,但是由于政策没有给予利好而存在很高的利率;由于金融机构评估能力欠缺,导致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快速响应从而影响融资效率。这些都是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有关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的统计调查,在2011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11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4.4%、40.4%和55.2%。调查结果显示,有30%的企业家认为从民间获得融资的渠道“非常难”或“比较难,34.5%的企业家认为“有难度”,35.5%的认为“不太难”或“不难”。[4]程德,杨沛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武汉市小微型企业,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0份,回收率83.3%,通过数据统计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显示,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容易”的占13.33%,“非常容易”的占6.67%,46.67%的企业认为“融资难度一般”,2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度“非常困难”,13.33%的企业融资“比较困难”。[5]从中我们看出,融资难确实是小微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具体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方式单一、股权结构较为单一等原因,一般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仍然存在融资渠道狭窄、利率高、期限短的困境,资金缺乏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一般来说,政府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能力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运用货币政策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引导其扩张或收缩,在信贷规模不稳定的时期,商业银行更不愿意将有限的资金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倾斜,为他们提供小规模和高风险的资金支持,更愿意投向大型企业,形成了对于小型企业的基础效应。此外,政府加强对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来应对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制约了大部分中小型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的发展,而这些机构恰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来源,由此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宏观调控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货币政策更改频繁,监管的力度加强,这也就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经济背景原因。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与融资需求不匹配

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有企业的战略管理、技术开发能力、采购能力、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生产作业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影响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6]从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角度来说,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融资环境。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几个时期来说,位于成熟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较为良好,融资渠道较为畅通,很多金融机构都愿意和企业合作,所以相对来说,科技型小微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阶段是初创期和成长期。一般来说,企业融资的渠道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包括盈利留存、折旧、负债和天使资金,借债和个人的投资资金;外源性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大类,直接融资有债权、股权融资两大类,间接融资有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但是外源融资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虽然能够基本符合金融机构对于信贷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自身发展情况还不够稳定,商业银行无法确定其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融资渠道,如订单融资、知识产权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策略都没办法在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中实现,从而被金融机构排挤在外。

(三)传统融资渠道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排斥

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的相关政策还远远不够。从民间融资来说可以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间接融资最常见的就是贷款,直接融资最常见的是吸纳风险投资、发型债券或股票。从直接投资来说,我国相关的贷款条例规定,企业贷款的必备条件就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但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行业性质特殊,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总资产的结构特殊,主要构成部分是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他的固定资产的比例较小,那么这样的资产结构没办法达到传统抵押贷款融资方式的要求,因此,传统的金融机构不会给科技型小微企业所需的贷款款项。此外,还有供应商临时赊账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也是一些融资方式,但是要求的门槛相对较高,融资的希望不大。从直接融资方面来说,直接融资的方式有吸纳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特别是出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还不足够发行股票和证券的要求,所以没办法从发行股票和证券方面获得资金。从风险投资方面角度来说,由于国家有关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够健全,该行业目前存在高风险性,他们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多,所以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没办法从风险投资这里获得融资机会。总体来说,科技型小微企业要想通过直接融资渠手段来获得融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四、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出台的金融政策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

目前我国政府在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采取的对策有制定相关的法规,承认民间借贷的合法化,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除此之外,还应该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规保护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引导科技型企业的在技术研发方面继续发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比如说以色列政府就推行了一个名为“YOZMA”的计划,这个计划引入了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入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弥补了国内资本的不足问题。

(二)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科技型小微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管理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自身发展与其融资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要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一个方面就是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加强管理,这主要包括从公司的发展战略、人才、公司管理、财务管理方面有所调整来积极应对融资难的问题。从发展战略方面来说,要制定符合公司目标的长远的战略,根据政策和法规的引导发展相应的产业,科学有效的制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才管理方面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做好人才培训和培养工作;公司管理方面要借助融资管理诊断制度,以这个制度来督促科技型小微企业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融资资信信誉;财务管理方面来说,还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内源性融资能力。

(三)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大数据征信体系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无法在金融机构获得相应的贷款需求,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要处理好政府、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关系,不断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透明状况,公开企业信用状况,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监督规范。此外,还需要建立全面接入央行的征信平台,结合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三方面的征信对接机制和信息交换机制,从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评估提供较为良好的征信环境。

(四)借助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为主的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横空出世为弥补联接投资端和融资端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弊端的优势非常显现,实现了随时随地都可以为客户提供针对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可能性,也摆脱了传统金融行业高额的人力和店铺成本的劣势,从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收益率、流动性和便捷性更强的产品。这方面来说,我们要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P2P、众筹这两种融资模式,[7]进一步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新的选择。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互联网金融有“开放、共享、合作、互信”的服务理念。[8]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丰富和完善,将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一条全新的解决路径,而且并将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来源。

五、结语

第6篇: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当今社会,货币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运行无处不在的血液,成为人们生存生活难以缺失的重要因素,正如俗话所说:“缺什么都不能缺钱(即货币)”。

但非常遗憾的是,当问到社会上的钱(货币)是怎么出来的,很多人都会一下子愣住,甚至是在银行工作或从事货币金融研究的专家们,也往往不能给出圆满的答复,很多时候听到的答案就是:那是中央银行印出来的。而且当人们议论一国扩大货币投放时,一般也都形象地说“某某国家或中央银行开足马力印钞票”,电视在报道时,也都习惯于配以印钞机哗哗地印制钞票的画面,但这并不准确,很容易产生误导。

的实际上,中央银行印制并投入到社会上的流通货币,只是货币总量中所谓的“流通中现金”,也就是社会上通常所讲的“现钞”(包括硬币――辅币),现在,在整个社会货币总量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全社会的钱(货币)绝大部分都表现为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

的例如,在中国,流通中现金占广义货币总量的比重约为6%,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仅约为3%。而且这一比例仍呈下降趋势。显然,说货币都是中央银行印出来的,是不够准确的。

当今社会货币投放的渠道主要有:

第一,中央银行或者其指定的发钞银行收购储备物资而投放货币。历史上,纸币的出现首先是以黄金或白银为本位制的,因此,货币的发行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收购或者收押黄金或白银实现的,而出售或抵押金银的人再用货币(纸币)对外支付,使得货币在全社会流通起来。这样,金银,特是黄金就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货币储备物,

除金银外,不同的国家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货币储备物,如解放初期中国曾以粮食、棉花、食盐等战略物资作为货币储备物。而今天,很多国家都将外汇(具有较强流通性的主要国家的货币)作为重要的货币储备物,例如中国,到2011年1月末,中央银行因购买外汇(形成国家外汇储备)而投放货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外币占款”)已达23.08万亿元,占整个货币总量近三分之一。

第二,中央银行直接对政府提供透支或购买政府债券,或者直接购买企业股票、债券、票据等等。在中国,这种做法在1995年中央银行法出台之前是很普遍的,之后得到了严格控制。世界各国基本上也都禁止中央银行直接对外融资。

第三,商业银行等贷款类金融机构对政府、企业等非金融机构类筹资人提供的间接融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因为贷款发放尽管可能是建立在存款基础上的,但由于属于间接融资方式,发放贷款时并不与存款人见面并对应地冻结等额存款,即并没有扣减存款人(向货币购买力,但却因此增加了借款人的货币购买力,实际上就增加了货币投放和货币总量。只有将贷款收回后,这部分新增的货币才能收回,在当今社会,各国货币投放中,贷款都是最主要的渠道。

当然,从增加货币投放的角度看,只看到银行贷款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包括银行直接购买(投资)的非金融机构发行的股票(当然,这一般都有严格限制的)、债券(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企业或公司债、企业融资券等)、应收票据(票据贴现)、应收账款等,也还应该包括非银行类贷款机构提供的贷款或类似的间接融资,如小额贷款公司或者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融资公司等提供的贷款,以及典当行提供的典当款等等。

因此,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投放时,不能仅仅只盯住银行贷款,还应该将所有提供间接融资,甚至包括银行假借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代客理财等方式发放的贷款(这应该得到严格审查,要求银行如实进行账务处理,不允许弄虚作假),都应纳入货币投放的统计和监控范围。因此,完全有必要考虑在监管上将间接融资统一归类为“广义贷款”。

这里需要特指出的是,货币的投放渠道与社会的融资渠道并不完全同,货币投放渠道只是社会融资渠道的一部分。货币投放到社会之后,就会像血液一样不断流动,不断变换所有者和持有者,改变货币的表现形态,这其中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投融资方式和渠道。

其中,按照投、融资双方是否直接转让货币所有权,是否增加社会货币总量区分,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大类。

如果属于社会上投、融资双方直接办理并转移货币所有权和购买力的,即属于直接融资,这是不会增加新的货币购买力并影响货币总量的,因此,并不属于货币投放渠道,不应纳入货币投放监控的范围,即使这些直接融资是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等金融市场办理的,也同样如此。

第7篇: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投资公司 融资多元化 结构性风险

一、引言:投资公司融资多元化的思考

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市场化步伐加快,投资公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投资公司职能主要有投资和融资,融资更是投资公司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关系到投资公司经营状况。目前投资公司往往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资金运营效率低的问题,单一融资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投资公司的发展,融资困难已经成为投资公司难以突破的瓶颈。

融资结构也被称为资本结构,它是指公司在筹集资金时,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比重关系。企业融资从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内源融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通过资金的运作获取利益的积累是公司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其中包括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被分配利润。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内源融资由于公司留存收益有限而是有限的,但是其拥有不需要支付利、股息的特点,没有额外的成本,对公司来说是一种安全的资金来源;外源融资,是指除内源融资之外的其他融资形式,例如:银行信贷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等,相较于内源融资,由于其渠道多的缘故,规模可以比内源融资大很多,是企业通过融资获得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外源融资的成本要远高于内源融资。

多元化融资造成的结构性风险是指公司在进行不同种类融资过程中,一些纰漏等造成的公司内部结构风险,也被称作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引起公司偿还能力下降,对企业声誉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投资公司多元化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具可操作性的对策非常必要。

二、投资公司现行融资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一)融资模式较为单一,依赖性强

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基础上,投资公司过于依赖外源融资,银行借贷等融资方式最为常见。投资公司是一种资金密集型企业,经营过程需要大量资金,因此,资金筹集是投资公司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国投资公司主要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包括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贴现贷款。融资方式单一造成的后果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增加银行的风险和压力,融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一旦投资公司策略失误,流动资金短缺,银行收回贷款将会异常困难。甚至部分公司采取各种手段,重复抵押、重复贷款,以虚假公司信息骗取银行贷款,造成贷款中坏账数量占比升高,银行出现信用风险;银行为了确保自身平稳,势必对前来贷款的企业有所筛选,公司规模大、实力较强的企业更受银行青睐,中小企业的融资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给政府造成很大压力,银行贷款依旧是融资的重要一环,势必有投机分子、违法人员存在,违法行为数量上升,政府妥善处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对金融市场的完善影响巨大;企业的负债率提升,一般来说,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公司,内源融资和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自有固定资产较少,这造成公司负债率显著上升,给公司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公司和金融行业缺乏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大,外商纷纷瞄准中国这块市场,而欧美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他们懂得采取最方便最安全的方式融资,而国内投资公司融资方式如果仅限于银行贷款,与外商竞争中竞争力不强。

(二)受政策影响性大,较为被动

政府政策对投资公司的融资具有非常直接、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投资公司的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即政策调控。政策调控通常通过两个方式来实现对融资产生影响;对行业的行政审批。对投资企业来说,由于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公司受到政策的影响相较其他公司更大,一旦政策发生变化,投资公司可能会面临融资成本过高或者难以融资的情况。比如,金融政策收紧,贷款利率上升,公司贷款成本随之上涨;规定发债主体资格,可能导致大型投资公司债券融资困难,中小型公司失去债券融资资格。

(三)风险较大,控制不足

投资公司负债融资占据了主导地位。负债融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两种典型方式是向银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目前,大多数投资公司都选择了负债融资作为融资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银行借贷,这导致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相当高,财务杠杆过高,加大了财务风险,而目前很多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尚未完善,财务风险的预警、应对都处于松懈状态。对于投资公司这种和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较强的企业,任何经营过程中的失误和资产波动都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甚至财务崩溃。

三、投资公司向多元化融资模式转变的可行措施

(一)改变融资观念、尽早与市场和国际接轨

在过去国内金融机构只有银行的大环境下,投资公司融资方式只有银行贷款。投资公司的经营者通过从银行贷款获得融资后,对这种融资方式的风险、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其他的融资方式,相比银行贷款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因此投资公司的经营者不愿意去做未知风险的融资,更倾向于银行贷款这种方式。国外经济市场发展起步早,目前已经日趋完善。国际上的投资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融资观念较为先进,融资方式灵活、多样。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如果融资方式单一,仅借助银行贷款,不拓宽融资手段,公司经营将难以为继。随着我国十几年前入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公司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同时,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带给投资公司很大的机遇。同国际上投资公司的同台竞技,使我们拥有更多和国际先进公司接触的机会,从他们的优缺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以,要勇于接受这个挑战同时牢牢抓住机遇,积极同国际接轨,探索国际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增强自身实力。另外,国内市场有国际公司的介入,国内投资公司亦可以利用外资来发展自身,但是需要把握风险控制。

(二)密切关注政策变化,配合政府职能转变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投资公司,其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投资公司的特殊性质,导致银行更愿意放款给直接从事生产或开发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应该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适当引导为辅。政府应该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参与者。投资公司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应当以现行政策为指导,通过双方的风控机制,基于业务达成融资合作。当然,对整个投资市场来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但是因以间接干预为主,并且不应该过多干预,让市场为主导,给投资市场足够的自主发展环境,使投资公司自主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实现融资模式多元化,同时,有效利用宏观调控,引导投资公司融资多元化,例如:适当对银行借贷政策收紧、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政府已经在出台各项政策进行职能转变,投资公司应该密切关注和配合。

(三)国有投资公司带头进行融资方式创新

银行贷款在融资中起到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公认,毋庸置疑,但是其他的融资方式也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如,股权融资可以增加投资公司抗风险的能力;发行股票,无须还本付息等。而一般中小投资公司因为资本少、经营者观念落后等原因,不愿意或者没有资质去尝试其他的融资方式。国有投资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是政府重要的投融资主体,一定程度代表着政府政策的倾向,如果国有投资公司带头推广其他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方式创新,在国有企业带头作用下,很多中小型投资公司经营者可以总结融资中经验,分析其中利弊,将会对融资多元化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山西中昌集团有限公司就采用了BT投融资模式,控制了风险,提高了收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公司的融资方式已经趋于现代化,但是融资模式多元化的拓展仍旧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投资公司融资方式创新,改变单一融资模式,即是降低投资公司金融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投资公司和国内金融市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发挥投资公司对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的必然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实行多元化融资模式,但不应盲目,应依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表外融资;财务状况;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出现了许多创新的以表外业务为主的金融工具。作为一种融通资金的新手段,表外融资近年来备受关注。表外融资虽然能对现如今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指出一个新的方向,但它仍可能对社会公众产生欺瞒,威胁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1 表外融资的概述

1.1表外融资的定义

表外融资是指企业在现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从事隐性融资行为,该项融资不仅不会表现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向资产的增加,也不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向表现为负债的增加,由于获得了可获利资源,其造成的费用和收益纳入损益表的计算范围,由此造成了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获利水平与资本规模和结构的不一致。客观上可以起到美化财务指标、提高收益水平的效果。

1.2表外融资的特点

隐秘性,表外融资对于资产和形成的潜在负债,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确认和反映,也就是说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体现;灵活性,表外融资对企业资产规模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融资渠道的灵活性;风险性,由于表外融资将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情况予以隐藏,其所出具的财务报表就具有比较强的欺骗性。

2 表外融资的主要形式

2.1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形式,通过租入设备来扩大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并且增加企业的收益,出租资产的账面价值仍由出租人保留,承租人不需要将租入的设备作为自有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也不需要计提折旧,只需要在备查簿中登记租入资产的情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还能够转移购买机器设备所承担的风险。经营租赁本质上是一种融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报酬率。

2.2售后回租

售后回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租赁业务,卖方(承租人)将自有资产出售后又将该资产从买方(出租人)处租回的行为。通过售后回租的交易,资产的卖方(承租人)仍旧持有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以及控制权,将资产所有权转化为货币资本,实现了资本的货币化。售后回租的实质是用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作为抵押的融资方式.我国会计准则将售后回租划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形成经营租赁的售后回租业务是经营租赁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表外租赁范畴。

2.3未合并企业

未合并企业是指一个企业持有其他企业相当数量但还没有达到控股程度亦即拥有的投资份额不超过50%的经营方式。由于投资方对合资企业并没有取得实际控制权,投资方不需要将合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负债规模进行合并反映,只需要将对合资企业的投资作为一项资产来处置,也就是说因此形成了表外融资业务。一旦合资企业出现了财务困难的情况,为了保证投资的收益,投资方会通过为合资企业提供担保等的间接融资形式为其筹集资金,以此来尽可能帮助合资企业渡过难关。这种间接融资并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有所体现,就形成了企业的表外融资。

2.4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者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资产证券化定义为“将企业(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以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资本市场上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资产证券化是通过将原始权益人(卖方)缺乏流动性但可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构造转化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交易的证券的行为。其通过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改组为市场化的投资产品,赋予其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司资产的质量。

2.5特殊目的实体(SPE)

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简称SPE)是为了特殊目的而建立的法律实体。是指由发起人建立、接受发起人的资产组合,并发行以此为支持的证券的特殊实体,其职能是购买、包装证券化资产和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化证券。特殊目的实体作为创新金融工具的载体,主要在高风险按投资行业有所运用,其使用范围也扩大到资产证券化、大型项目融资、研发和开发活动等。SPE的发起人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实质上的决策权,但没有控制权,发起人不需要按持股比例合并SPE的资产和负债,这就形成了表外融资。

3 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3.1直接表外融资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直接表外融资是指不转移资产的所有权,融资企业享有资产使用权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直接融资形式。因为融资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企业就不会确认为资产或者负债,当融资企业得到了资产使用权,不仅能够取得资金,也不会使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偿债能力发生变化。比如经营租赁,当承租方租入设备的使用期限比该设备的使用寿命短时,能够减少企业的资金占有量和该设备的无形耗损,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使用经营租赁这种表外融资方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都是有益的。

3.2间接表外融资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间接表外融资是为了维持企业资产负债表内的负债在合理范围内,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来代替本企业的负债。通过这种表外融资方式,不仅能够使企业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又可以使企业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为企业后续的融资行为做出了铺垫。间接表外融资中,最常见的方式是母公司将自己的部分资产作为投资投向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资产的减少会在长期投资的增加中得到补充,通过子公司进行融资更容易,母公司可以通过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而事实上,子公司的负债就是母公司的负债。

4 总结

表外融资作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融资方式,有着非常多的优势。但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该表中的这种隐秘性,也造成了很大的潜在风险。这不仅会对投资者等的利益造成损害,还有可能使企业面临意想不到的危机。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下,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正确的做出表外融资决策,能够对企业整体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杜琳.企业表外融资财务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6

[2]李飞,黄乐.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研究.商业会计,2012(20)

[3]寇银珠.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综述.中国电子商务,2012(2)

第9篇: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学生创业融资;P2P;众筹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时代来临,互联网与金融相融合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与冲击。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提供了专项资金资助,也在各大高校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化的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学生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也相应拓宽了许多。创业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通过P2P网络借贷和网络众筹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创业资金。但由于新兴平台并不像传统金融机构那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内部管理组织机构也较为复杂且不成熟。这些平台良莠不齐,风险不一。创业者需要了解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势,并根据创业项目发展规划以及自身实际情况等相关方面来选取适合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融资方案才能成功融资。

二、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的优势

在传统金融环境下,有创业意向而缺乏资金、创业经验以及信用度的大学生主要通过自筹融资、家庭借款、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创业初期融资。在这四种融资方式中,创业大学生会优先选择自筹以及家庭借款进行融资。自筹融资和家庭借款有利于创业者控制企业占有绝大部分的股份,但这通过两种方式所筹得的资金有限,并且有着可能引发家族矛盾的弊端。选择银行信贷的大学生创业者也面临着种种限制。一般的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没有可用于抵押担保给银行的物品并且信用程度受限。繁多复杂的贷款申请程序以及贷款金额和期限的要求,让许多创业者望而却步。而青睐于高科技创业方向的风险投资,让“一般”创业者难以从此获得资金。

而对于成长于网络蓬勃发展时期,并接收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利用互联网进行融资将多多少少克服以上融资方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信息高度融通的互联网中,资金提供者与筹资者直接进行交易的直接融资(如众筹,P2P)取代了有金融中介介入的间接融资,更加透明化的信息使交易双方更准确接收交流了交易信息,并且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相比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交易双方的准入门槛,更加注重客户体验。

三、主要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模式与特点

近几年来,由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发的金融创新方兴未艾,令人目不暇接。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高度透明化、运营效率高、涉及面广、影响力度大、透明、公开、便捷等特点和优势,是一种创新型的普惠经济。其运作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余额宝”类模式、电商平台金融生态圈、网上金融超市、P2P网络借贷以及众筹平台,等等。

目前,第三方支付、“余额宝”类模式、电商平台金融生态圈、网上金融超市等以交易结算、投资理财为目的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相对成熟,其普惠金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相比之下,金融风险点主要集中在以融资借贷为目的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上,主要包括P2P网络借贷、众筹平台等。这些融资借贷金融平台资质不明,良莠不齐,乱象丛生,是金融风险集中爆发的平台,而恰好又是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要平台之一。

P2P网络贷款平台是互联网化的民间借贷,目前仍然处在成长阶段,作为中介机构为交易双方服务,是一种能够集和社会闲置资金,通过互联网的跨地域性,把低成本资金配额给以往金融系统无法覆盖的小微企业和农业,满足我国三四线城市更大的融资需求,能够更多得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未来很可能为实体经济带来巨大贡献,具有交易成本低、普惠的特点。

众筹平台即互联网化的直接融资平台,能够改善新经济中“轻资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水土不服”症状,是一种新型融资,有别于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存在竞争关系,而是相辅相成。银行等主流机构将众多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和有投资需求的个体排除在外,而众筹平台则是通过互联网,缩短空间距离,集合海量散户,抓住了这些潜在客户,帮助其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门槛低、效率高且突破地域限制。

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要互联网金融平台

1. P2P网络借贷平台

P2P(Peer To Peer Lending)网络借贷平台即一种通过互联网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是我国近几年的新兴金融服务平台,源自欧美。目前某些P2P平台针对大学生创业项目也推出相应的贷款模式。以学贷网为例,只要有好的项目,在校大学生均能够提出申请,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创业项目以及银行流水账单等资料就能快速便捷得获取贷款。以融宜宝来说,贷款最高数额为30万,由此不仅缩小了企业投资风险,还满足了项目资金需求,保障了创业的有序进行。

但由于目前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平台的经营模式种类繁多,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许多平台为了占领市场进行跑马圈地,再加上贷款人(网络黄牛)为了赚利息洗钱,从一个平台贷到另一个平台,环环相扣,一旦其中某个平台跑路,则会造成资金流断裂,那么牵涉到该资金链的平台则容易出现危机。此外,P2P平台贷款利息普遍偏高。一般情况下,P2P融资方式的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的小额创业贷款利息高出10%-25%,加大了偿还压力,容易增加财务风险。

2. 网络众筹平台

网络众筹平台是大众通过互联网和利用SNS传播的特性募集基金,类似于团购的一种模式。众筹的迷人之处在于大学生创客可以借助于社会资源去实现创业计划,大幅降低创业门槛。众筹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众对创业项目的认可,在筹集资金的潜在目的下,也起到对团队产品的大力宣鳌M络众筹平台也逐渐转型为筹集资金、产品曝光、项目推广的综合性平台。

然而,众筹平台也存在以下风险。首先,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尚不到位,捐赠型的众筹并没有太多法律保障。尤其是股权型众筹则容易涉嫌“非法集资”,如前几年被叫停的淘宝公开销售未上市股份的事件,就构成了非法集资。其次,征信体系和诚信环境缺失,存在信任危机。大学生在股权型众筹网站发起项目融资时,由于所有的投资者均为股东,但由于股东众多,相关管理便交由部分股东,形成一种委托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便可能会产生相关的道德问题和信任危机。再次,可能使机会成本翻倍。创业者的纯融资数额没有达到指定数额,且只利用这一融资渠道而没有其他渠道备案,融资失败后的机会成本必定会增加,这对创业十分不利。最后,存在知识产权问题,由于众筹网站的公开性和面向对象的不确定性,众筹网站上展示的项目有可能被他人剽窃。

五、正确引导大学生创客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

1.大学生应有风险识别意识

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为大学生创客融资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与传统金融相比,包容性更广的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容易受到黑客攻击,个人信息以及交易信息面临被盗取、篡改的风险。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难以确认,若不法分子趁机利用钓鱼网站进行诈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可能因此损失惨重。所以大学生创客在对进行融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对该平台的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

2.结合实际情况判断融资方式

大学生创业要想成功融资,创业者首先要对自身企业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以及制定一份切合实际的远期规划。创业者要对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准确的定位,进行市场调研,认清企业所处的情况后,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撰写设计能准确描述企业规划及状况的商业计划书以吸引投资者,进行融资。

3.走出大学生创业融资的误区

一般来说,创业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客观条件:项目,团队,资金。资金并不是创业的唯一因素。然而很多大学生创客还没有意识到团队合作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因成长环境而养成了独立鲜明的个性使部分人坚持孤军奋穑或在团队中自以为是。一个稳定可靠的团队才能有力推动创业项目发展前行。大学生创业若想成功,就必须有可能盈利并具有风险可控的项目。而许多创客在进行创业融资前也为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项目,对于市场和自身发展现状缺乏必要的认识。以上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

作者简介:何 练(1982-),男,广东肇庆人,博士,副教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珠海分院特聘顾问,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

高焕美(1995-),女,深圳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学专业2014级学生。

江嘉晨(1997-),女,广东惠州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学专业2015级学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