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也是一切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而想象则是创造的源泉。如果说学习兴趣对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发展和提高能力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想象则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先导。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是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高效的思维活动,也就谈不上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应注意多途径、多侧面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交际中善于引导,激发想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利用语言的交流来学习是最为多见的过程。从英语词汇的理解到英语对话练习,再到英语课文,无一不是以英语交际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语言的能力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一直秉承着这一宗旨不断地改善和完善我的英语教育教学。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由讨论激烈交流,使课堂气氛热烈,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最好的发挥和培养。
2. 在阅读中,抓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机。中学英语学习中少不了对词汇量的扩展和语言理解。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材给了学生们更好的锻炼创造性思维的素材。教材中丰富的内容,切合实际的文章,让学生以一点扩一面,上下联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想象。
二、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培养发散思维
1. 没有发散,就不会有创新。发散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开展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一问题,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进行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一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和观点,最大限度地拓开思路,从而引发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具有多维的特征,能从一种问题中取得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设想和猜想。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的。所以,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或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思考和比较,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拓宽和提高他们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信心,养成质疑的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不“唯书”,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要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在质疑中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长进的喜悦,让学生不断提高自信心。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思考,这一过程更增进了师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了信任,减少了距离感,反而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辅助学生,启发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从多侧面、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努力探求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部分。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对于克服学生英语学习中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冲破传统思维框框的束缚,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 对于相同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来解答。
2. 遇到困难问题,若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处在困扰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他一个提示,或是让学生反向思维,学生也许会豁然开朗。这既是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新成果的重要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思考、联想作为基础的开展的综合性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他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获得,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钻研和学习,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往往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才可以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离不开推理和想象,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物理积极性
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首先是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言,愿意主动学习。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则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学习,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比如可以利用物理名人故事导入、实验导入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中来。
(二)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问题的提出往往要比问题的解决更为重要,因为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只需要基础性的知识,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对于高中物理老师来讲,在课堂上进行巧妙的设疑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个比较兴奋的状态,可以让学生产生比较强烈的知识探究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升物理课程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作为高中阶段的物理老师,除了在教学中巧妙设疑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对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处于主体作用,他们往往对于物理有着比较高的学习热情,对一些新的物理知识比较好戏,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物理老师对于学生这种好奇应该给予一定的保护和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鼓励学生进行标新立异,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新思维新想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高中物理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能力丰富,对很多新奇的事物都充满了探究欲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之间的联想,让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如苹果掉在地上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事件,但是牛顿通过联想和想象就发现了万有引力,这足见想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课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得学生的产生思维的火花,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能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个小钟摆摆到教师,以此来说明为什么永动机是没有办法早成功的,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物理实验,这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刻认知,往往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继续物理学习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很好地改善。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极为普遍表现为"机械教学"、"被动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教和被教"、"管和被管"、"灌和被灌"的关系。作为老师,总是希望把知识全部交给学生,只要求学生掌握老师所教给的、"有用的"、与考试密切联系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像奴隶一样被动接受一切知识,压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21世纪,知识经济将成为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其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教育。因此,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从宏观上来看,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说,创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内容有极大的包容性,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其中政治课中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不可置否的作用。
2.当代青少年创造力现状堪忧,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迫在眉睫。有关权威机构对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进行了社会调查,其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能力培养现状堪忧。因此,全社会要从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和对国家前途负责的战略高度重视、支持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紧跟时代步伐,改革传统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以创造性思维为内容的素质教育。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应与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相结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要有以下途径: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首先,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在教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就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课堂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运用漫画、图片、电化教学、多媒体等手段,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敢于大胆的对传统教育提出挑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以问题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纽带。
3.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来的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达到培养思维独创性之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启发学生把社会热点、思想上的疑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发现新的问题。例如:既然生活消费在社会性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学生的"高消费"不也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吗?……尽管学生的问题有片面性甚至偏激,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是深刻的,提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深度。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提问时讲究提问的质量,提问的启发性,少问"是什么",多问"为什么"、"怎么样",从而给学生示范性影响,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训练,学生就会慢慢地问起来,提问也就有质量了。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让学生挑战自己。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前提,使师生关系必须和谐、平等、民主,这样学生才敢于突破陈规,迸发出姹紫嫣红的思维火花,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独创性之目的。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现状;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对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方法、思想在中专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中专阶段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基于我国对中专数学教学不重视的现状,我们有必要让中专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中专生个人的素质,还能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我国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如何培养中专生创造性思维。
一、中专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教师心理状况
有关调查显示,中专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远远高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人际关系以外,其他方面明显低于全国成年人平均水平。确实,中专教师的心理压力普遍都比较大,这种心理压力与他们的工作压力成正比。工作压力主要有:一是中专生难教育;二是学校生存状况;三是教师工作负担重,任务量大。至于中专生,迫于社会的压力和自身缺乏足够的信心,致使他们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前途感到迷茫。在学习心理上,绝大部分中专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畏难情绪重,只有很少的学生愿意去学数学。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认为只需学好专业课就行,学数学没用。因此这种不重视数学,甚至是放弃数学的状况急需改善。
(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
一方面,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量普遍都很大,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用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上面,很少参加教研活动,不了解最新的教学成果,使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机会很少。再加上教师们缺乏统一的培训和进修,他们没有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固定单一,方法方式传统老旧,使数学课堂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为主,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数学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再加上学生基础弱,接受能力差,使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处理厌学情绪和各种事件。
中专生数学水平普遍都很低,有的学生甚至停留在小学阶段水平。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单一,不善于分析和思考,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常常草率完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厌学、逃学,在课堂上惹是生非,扰乱课堂秩序,给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尽管学校方面对中专生学位的要求有了让步,但还有部分学生不合格。
二、如何培养中专生创造性思维
面对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快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让中专数学教学顺利进行,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它是新教学模式的核心。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培养中专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感兴趣不仅有助于学好数学,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师应该培养中专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让他们重拾自信,学好数学。
1.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
心理学调查显示,当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吻合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认真备课,尽量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数学回归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喜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培养数学兴趣
除了上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中专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外,教师也应该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学习方法,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比如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教辅;欣赏数学中的对称、旋转、几何等美学特征;确定学习目标,并体验成功的欢乐。这些都体现了中专生创造性思维。
(二)讲与练相结合,师生互动
教师的讲解是数学课堂的骨架,但一堂好的数学课绝不是教师讲得多、讲得细,而是讲得好、讲得清。数学教师讲课应当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数学教材的重难点拿捏准确,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考虑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情况,多给他们创设意境,引导他们拓宽思路,鼓励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勇于探索和创新,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此外,讲课要与练习紧密结合,坚持习题训练,配备多类型、多角度、有趣味的习题。教师一方面要认清自身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方法使中专生调整学习的心态,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中专生学好数学,热爱数学,从而培养数学乃至其他学科的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中专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中专教师的职责应该把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学习科学知识上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专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人水平,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真理,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教学的过程也要尽可能通过对问题的提法、选择和安排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如,教师可以提供数学教学的背景材料;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把数学原理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等。这些都可以使中专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
数学教学贵在创新,培养中专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职校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中专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已经愈加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它不是一个空想,我们应抓住机会激发中专生的创造潜能,不断提高思维的质量。基于我国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有必要让每个中专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我相信经过这样的努力,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中专生个人的素质,还能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蓉.中等专业学校函数内容教学研究与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2009
[2]李安明.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8)
【关键词】初中物理;发散性;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128-02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指导学生能够通过最基本的物理学习自觉地运用物理思维寻找到属于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使得自身的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散得越广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越多。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发散性创造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灵活变通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关键是要教会学生灵活变通,也可以概括地理解为求异、逆向、多向、辐射。具体措施如下:
1. 一题多解,一物多用
这里的一题多解、一物多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
比如,在平时的实验课上可以采取“一物多用”的策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器材,教师只提供一个实验的名称,这其中的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做同样的一个小实验。当然,也可以在学生的实验桌面上摆上多种多样的实验器材,让他们自己确定实验步骤。
又如,给学生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思考某一个导体的电阻是多少。课本上的测定方法是唯一的,让学生自己找方法就会广泛得多,这样便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再如,在解决密度类题目时,经常会要求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空心的。在解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质量、比体积、比密度等多种角度来求解,这样就达到了一题多解的目的。
2. 逆向思维培养
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有一个部分十分重要,即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形式,所谓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思维的相反方向出发。
例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之后,教师就可以出三种类型的作图题:①已知入射光线和镜面,画出反射光线;②已知反射光和镜面,相应的画出入射光线;③已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镜面。
再如,在学习力的有关内容的时候,也可以这样问学生: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假如没有了大气压,人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假如没有了重力,人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假如没有了惯性,人们又将怎样生活?假如没有地磁场,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当教师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的逆向思维便能够得到进一步地培养,也间接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全面分析问题
这里的形象思维,也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想象,将直观和事物的表象进行有机连接,这也正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常态。形象的思维能力主要由下面三个部分组成: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就特别善于观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上万次的发明,终于成为众所周知的发明大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呢?笔者认为,教师应适当借助实验器材和教学课件来进行:
1. 注重实验操作,主动探究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操作力较强的学科,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学生也就只能看教师做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法与新课标的要求严重脱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摒弃以往演示性实验的教学法,应当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
比如,在让学生做“伏安法侧小电灯泡的电阻”时,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一定的要求之外,还应当让学生主动探索:假如这个电路中的灯泡,电流上面并没有显示任何的指数,但是电压表却有示数而且十分接近电源电压,请大家利用实验器材找出这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象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物理这样一个十分抽象的科目当中更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因为物理中有很多的物理概念、物理实验过程以及一些十分模糊的物理模型等仅仅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明确理解的。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却能够通过动态的画面和视频将内容、概念、实验过程等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动态的播放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也将进一步培养发散性的创造思维。
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彩虹和海市蜃楼等奇妙的大自然折射现象给学生看,并以此作为本节内容的课题引入,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创造思维
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思维的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逻辑思维,就是将一些固定的语言概念通过综合、判断和推理等各种心理运动给予一定的加工,这也正是发散性创造思维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不管思维培养的过程是怎样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好的逻辑思维。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假如没有摩擦力,下面这些现象哪些不可能发生:
①无法在教室学习,也无法在黑板上写字;②楼房将会坍塌,砖瓦将在空中飞舞;③轻风能够吹动铁轨上的火车;④人们能够自由行走在地面上。经过学生逐层分析,就可以判断出哪些不会发生。
总而言之,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各个层次的思维,从各个层次入手,才能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雪芳.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 魏玉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散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0.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3] 季永建.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学物理,2014,(20):75-76.
历史教学创造性思维必要性策略创造性思维主要指的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对事物进行创新,进而获得新颖思路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初中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综合性、过去性以及具体性等特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针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还是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历史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新课改标准当中曾规定,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准确把握计算历史年代和历史图表的使用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阅读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最终达到全面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这就表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但就目前的现状来讲,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如历史教师的专业性不强,许多初中阶段的历史老师并非历史专业文凭,而是学校随机分配和安排的,即使有些老师是历史专业出身,但是其在教学方面还是沿用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顺应时展的必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创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要求未来人才必需要具备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决定了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而这种条件的产生则主要依赖于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因此,我们首先要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确保知识的传授具有启发性。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教学不再是单纯的陈述知识,而是提出问题和导读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主动创造提供必要的心理和外部条件。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允许学生交流、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处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当中,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拓展。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将历史事件的脉络和走势理清,帮助学生总结和思考。此外,教学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尽量消除或是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鼓励学生创新。
(2)引导学生大胆思考
在教学当中适当安排实践和讨论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个人见解,对于思维走进误区的同学,教师要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十分强烈,鼓励学生课外探究和思考,对历史知识进行批驳和论证,不仅能够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激发学生的聚合、发散思维
(1)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指的是对刺激做出流畅的反应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则思维的流畅性越好。一般来讲,历史现象和内部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联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存在各种原因,所以在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一方面要求学生细微活动要迅速、畅通,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假设和变式,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指的是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是发散性思维的第二特征,即在面对问题情景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不拘泥于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当某一思维受阻时,可以进行思维的快速转移。所以,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正向思维的机械性,有效活化学生思维。其次,要重视对侧向思维的训练,即通过对近似知识的类比,使学生获得新的启迪。在实践教学当中,可以充分利用变式和假设,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3.鼓励史料探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深化
通过史料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探究史料,增强其研究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史料是过去人们对于某件事物的看法,写史料的人员一般都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发表观点,因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如何通过史料来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基础史料,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史料实在何种情况下,写作者以何种目的写出来。通过课堂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变化。
4.正确处理接受学习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过多年时间证明的结果,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非完全抛弃过往的接受学习,节节课都让学生独立思考。接受学习是人类固有的思维模式也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建立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由于历史课堂的教学是对过去人类活动的探究,因而接受学习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一个个发展阶段,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不成熟,因此在面对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依然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所以,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郭瑞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才智,2009,(22).
“激发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这是主席在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新课程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重大,基础教育必将肩负这一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创新能力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创造性思维,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主要成分进行研究,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促使学生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一、思维的创造性与再发现
“创造”通常指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获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广义下的创造性思维中的“创造”是指对人类而言首次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
严格意义下的创造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是“再发现”式创造性思维的积累和发展。就其“再发展”本身来说,它是指相对于思维主体而言,而且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只有当这种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方可能产生从量谈到质变的飞跃,达到真正具有“创造性”的高度。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于正常人来说都可能产生,对于数学教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其实质就是对同一知识来源进行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重组、加工和再发现,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形象及直觉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成果或效果。由于创造性思维富于联想,思维宽广,因而它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灵活变通等特征。
三、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或结果的思维。它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强调对信息的想象和假设,进而形成新的信息。其质量的高低,可从短时间内发散量的多少、灵活应变能力的强弱、思维成果新颖独特程度的高低等方面加以衡量。
如:在一节练习课上,我出示了如右敞口饭盒,求其面积,由于学生已具备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很快得到下述二解:
解1:(长×宽+宽×高+长×高)×2-长×宽
解2:(长×高+宽×高)×2+长×宽
上述两种解法,学生都是以饭盒的面为基础,以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为依据的常规解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就会搁止,而我倒是用一句:“你能换个角度思维,或者你是一个解剖师”,启动学生思维的巅峰再次出现,唤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经过讨论,思路各异、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方法接踵而来。
解3:(图2)即阴影+空白
(高×2+长)×宽+长×高×2
解4:(图3)
(高×2+宽)×长+宽×高×2
解5:(图4)两个大长方形面积减一次重叠部分
(高×2+长)×宽+(高×2+宽)-长×宽
解6:(图5)用大长方形面积-4×小正方形面积
(高×2+长)×(高×2+宽)-高×高×4
学生在这次创新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也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聚合思维是依据自己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其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针对已有信息的理解的运用,寻找唯一正确结果。其目标是将问题进行科学的简化和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分数的小数混合运算,常常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或分数转化成小数,或部分转化,或进行简算、巧算。显然,学生要从如此多的解题策略中确定正确、合理、迅速计算的设想,针对这些策略进行可能性比较、逻辑推理,作出判断,这个过程就是聚合思维过程。
然而,当思维者知识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又会出现非逻辑思维,直接凭个人的直观知觉对事物和现象作出某种判断,如此,直觉思维开始产生。每当这时,思维的“常式”被打破,思维地过程压缩、简化且变迁迅速,往往透过事物表现现象直接涉及事物的本质,产生出乎意料、新颖独到的结果。
四、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问题,而且与一个人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人格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启发创造旅因,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和培养。
1、夯实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准备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小学数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思想方法。只有夯实基础,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并使这系统、条理化,才有条件去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2.问题情境,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
创造性思维始于困难和问题的认识,是围绕解决问题进行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玻利亚说:“我们大部分有意义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所以,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必常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诱因,促使学生有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
3、注重引导,使学生学会“再创造”。
所谓“再创造”,费赖登塔尔是这样说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他强调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出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组织和布题,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工作。一句话,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
4、注重独创,为学生创设“好平台”。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英语写作 思辨能力
一、英语写作与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要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英语写作与创造性思维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相辅相成。
一方面,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促进写作,写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才能运用发散和集中思维,灵活主动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而写作本身就是把灵感写实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学生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考事物间的本质和联系,探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思维的成果。写作的核心就是创新,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于写作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
另一方面,写作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就理应是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过程。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顺应情景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收集资料,构思并成文。毫无疑问,英语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高级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英语写作过程是学生思维逐步成熟的过程,合理的写作教学法将有利于刺激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英语写作思辨能力缺乏的原因
就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情况来看,现状令人堪忧。许多大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结构模式化,语言缺乏条理性,内容空洞,缺乏逻辑思维。造成大学生英语写作创作时思辨能力缺乏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即从学生本身思考。一方面,中国学生深受文化传统影响,从小就学会服从,而不是创造。这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强,平时也不注意扩大知识面,以至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束缚。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应试压力和作业负担普遍较重。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才会动笔写作,交差了事,对于教师的批改也置若罔闻。学生不会注重知识的积累,到了考试之前或是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会死记硬背一些写作模版,突击应试作文。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低。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一件枯燥的任务,创新思辨能力受到束缚,而得不到开拓和发展。
2.客观因素。究其客观因素,则主要是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影响。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对于他们来讲,写作文就是背背写作模版,写出作文就行,自己的思想一点都不重要。英语写作课堂缺乏思辨的引导,特别是有的教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单一,不能为学生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英语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辨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教师要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该合理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要改革,教学内容要调整,师生互动要加强。不要满堂灌输语法句型等基本语言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篇章结构及内容逻辑,大量介绍并培养评判性思维的写作风格。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然后启发学生集中思维将材料整理归纳,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进一步合理充分论证,使得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同步提高。
第二,学生要学会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思辨能力。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边反思边学习,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善于从教师评改和同伴评阅中学习,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修改完成写作的每一稿。学习优秀作文的篇章结构和逻辑论证,而不是死记硬背好词好句和篇章模版。不要束缚自己的手脚,不要禁锢自己的头脑。
四、结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当以培养思辨能力为首要任务。英语写作能力要与创造性思辨能力共同发展。英语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教授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创新精神,展现个性,发展心智。
参考文献:
[1]刘萍.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03(8).
[2]文秋芳.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关键词】语文教学 训练 学生掌握 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或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创造力也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有效的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1.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1.1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的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学生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生自然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1.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二是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三是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学生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2.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2.1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是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二是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对思维进行求异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3.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