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目前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基础课尚未形成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支持。众所周知,口腔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培养的人才专业性更强。但现在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口腔医学与其他医学专业的差异,基础课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差无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口腔医学的专业特点。2年的在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所开设课程都应具有递进性和衔接性,如果前期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涉及口腔基础内容少等问题,口腔专业学生就会出现在完成第一年教学任务后,对口腔医学无明显感性认识现象。
(2)临床医学课程授课针对性不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和眼耳鼻喉科学,这些课程主要由附属医院安排教师授课。每次选派的教师不同,不便协调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尤其是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所用教材和临床医学专业相同,但教学要求和学时却不同,这使任课教师难以严格区分,很难根据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专业课授课模式单一,以课程来安排授课任务。口腔专业临床课包含内容广泛,从临床表现到检查,再到治疗均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知识,从头至尾由一名临床医生授课不太科学,也无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考试形式滞后
目前在校生考试仍采用最基础的模式,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书写答案的时间远远超过思考时间。该考试与社会、国家级考试形式脱节,为以后学生参加国家级考试带来诸多不适应。
3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1)突出口腔医学固有特点,区别于临床医学。学生在大学前期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与临床医学专业同步,但课程设置应具有其针对性。与将来从事专业关系不甚密切的课程没必要用大量课时去学习,而与专业非常密切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花时间研究,否则就不能保证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
(2)重视口腔医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选择相对固定的临床医生,积极与口腔医学专业教师沟通,依据专业特色及岗位需求共同建立和完善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遴选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和执考点,切实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临床教师熟悉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3)专业临床课依据临床分工采取教师分段式授课模式。在授课任务安排上,不以课程选教师,而是以章节选教师,尽量选用对口的临床医生。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学生享受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4考试形式改革思路
口腔专科生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由单位提供证明即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获得执业证书2年后即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这也是医学生行医必须取得的资格,该类考试均采用选择题方式,在一定时间内考生涂写答题卡。这类考试主要考核应试者短时间思维能力,若不加以锻炼很难适应。学校应将该类考试形式运用到在校期间考试中,使学生及早接触、熟悉和适应。同时,建立相应课程试题库,并加以建设和维护,不断编入新内容(尤其是执考点)。
5思考与建议
5.1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关键词: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研究,实践
1.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教学与实践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所以各大高校就开始了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并将其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开设了预防医学的课程,但是,由于此课程面对的是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从教教师是一种考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不可以将其与专业的医学生进行同等的教学,需要把握一个度。但是,由于这不是医学生所学的本专业,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这门知识也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就不是很明显。
2.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措施
2.1选用教材是要严格
对于非预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有所认知,进而是他们形成良好的预防观念与思维。因此,这就对教科书具有一定的要求,所选的教材的内容必须是在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接收范围之内的,还需得到国家卫生与教育部门认可才可以。不得随意选用网络上的没有认证商标的教科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学质量。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是新开始的教学课程,所以,该学科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没有完整的、固定的教师团队,大多数都是从预防专业里借调过来的教师,或者是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也就是说,非预防专业的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加强非预防专业教育的师资团队的建设很重要。因为,具有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相对固定的师资团队是提高非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
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的监督工作。一方面,要让参与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的备课、试讲与教案的编写,这样可以让教师就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从教师的试讲中寻找出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改正,确保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育的质量;硕士论文另一方面,要求校领导或者是教科研的人员进行听课,监督教师在课堂上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还要求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丰富非预防专业教学领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的创新。
2.3增强学生的对预防专业的重视
要知道,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进行预防专业的教学使为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为他们着想。但是,许多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就要提高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的预防专业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这门学科对他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才可以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提高非预防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3]。
2.4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让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专业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相应的社区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医学预防专业对他们将来的从医道路上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以此为未来的工作中做好铺垫。
总之,要通过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教育,让这些医学生建立起疾病的预防理念,增强学生的群体健康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稳定的师资团队,采用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才可以不断地提高我国医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才能做好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爱民,魏守刚,路孝琴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研究,2004,7(7):459-460.
[2]王增珍,黄绪镇,陈立功等.预防医学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改革及其效果总结[J].上海预防医学,1997,(12):533-535.
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为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诊疗水平、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口腔医学专业实用型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临床医学课程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很多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从事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与预防工作,只需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内、外、妇、儿等学科知识缺乏重视,致使学习效果不佳,这将对学生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工作非常不利,为此,克服学生的轻视思想,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临床医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兼顾局部和全身,是非常重要的。
1.1 临床医学与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关系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学好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一样,能造成局部软硬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不仅要掌握拔牙技术,更应了解各种全身疾病可能产生的影响、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处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牙拔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拔牙后出血,除局部因素外,还常有可能是出血性疾病所引起,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师具有相关内科学知识。
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病率较高,同时容易伴发其他部位的损伤,并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例如颌骨骨折伤员容易并发颅脑损伤,重要本文由收集整理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这就需要医师有相关临床医学知识,根据疾病特征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首先抢救病患的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颌面部处置,若对相应临床疾病缺乏认识与判断,未分清轻重缓急,将治疗的先后步骤弄错,贻误治疗时间,则易酿成大错,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更是要求必须掌握一般外科基础: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麻醉知识等。
因此,要想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除了必须掌握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还要学好临床医学中的普通外科学,麻醉学,内科学等等。
1.2 临床医学与口腔内科学的关系
口腔内科学也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口腔内科学与临床医学中的很多重要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龋病是口腔内科学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龋病及其病灶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病变——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口腔医学另一个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是牙周病,牙周病的病因复杂,近来有学者研究发现有些牙周组织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受全身健康的影响,例如有人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因此,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牙周病学,就需要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相当的认识和掌握。
另外,许多口腔黏膜病是全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如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克罗恩病,这些疾病的早期损害就体现在口腔内,患者首先到口腔科就诊。这就要求口腔医师特别警惕,做好鉴别诊断,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除了加强局部处置,还需要重视全身的综合治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hiv感染者在发展为艾滋病前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多数在早期很有可能出现口腔病损,所以艾滋病的防治是口腔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他们具备相关知识,以便对疾病进行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2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灵活掌握
2.1 有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丰富,但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不必一一掌握,应该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重点课程,重点课程中又有重点讲述内容,例如外科学中重点讲授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休克、创伤、肿瘤、颅脑损伤、麻醉知识等。内科学中重点讲授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与免疫缺陷疾病等。总之,本着重点讲授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临床疾病的原则进行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
2.2 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糖尿病、艾滋病等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时,应用多媒体,在重点讲述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点时不忘突出口腔特征,使学生对该疾病产生浓厚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为日后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3 加强相关教研室间的交流合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不断学习,扩充知识储备。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各教研室间应加强合作,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进行业务学习,也可有针对性的听课,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更全面的了解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哪些知识,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临床生殖医学 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
生殖医学是研究两性生殖健康的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分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本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在我国有26所医学高等院校开设生殖医学专业,这无疑是对培养从事生殖医学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人力保障。
生殖医学专业如何设置教学课程,如何实施教学又是开设这门专业的新问题。2008年以窦肇华教授为首汇聚26所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编著了卫生部十一五生殖医学专业的规划较教材10部,结束了医学生殖专业教材“散兵游泳”、“各自为政”的历史。从此进入了生殖医学教育的新时代。
吉林医药学院2008年、2009年经历了《临床生殖医学》专业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编者及主讲教师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反思。
一、《临床生殖医学》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生殖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既有他的独立性又有他的多面性,是一门综合学科。这门学科最终解决问题的主体是有生殖功能缺欠的人,所以在临床生殖医学全套10部教材中,《临床生殖医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目前为止生殖医学界需着手解决问题仍然是男性或女性由于生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生育能力低下或不能生育。《临床生殖医学》是揭示临床疾病与生育的关系及临床诊断治疗的临床专业课,开设这门课程对在具备临床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过渡到学习专业知识非常必要,是一种角色转变的必修课。在临床医学中所学的部分疾病,尽管与生殖有关,但教学中学生感到在生殖专业上无法系统联系,未知点很多,学生渴望了解、认知是这部教材编写的原动力,这样一种求知的状态已经说明了教材内容的可读性。
二、《临床生殖医学》课程内容的可读性
目的决定内容,与生殖专业有关的疾病大多在临床课中所涉及。如何在《临床生殖医学》教材中选择,阐述每个与生殖有关的疾病是教材中不能回避问题。
妇产科学、外科学(泌尿生殖系统)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其中讲述的许多疾病与生殖密切相关,但不同专业所关注的侧面不同,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学》主要强调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而在《临床生殖医学》中主要关注此病对生殖的影响及如何解决生育问题,这应是两个教材区别的关键所在。通过临床生殖医学教学,使学生从纷纷庞杂的疾病中,进一步系统而深刻的学习与生殖有关的疾病,学生感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对比性强,记忆深刻,对今后从事生殖医学工作有重要意义。两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较好。这门课程的设置在生殖医学教学中的的作用毋庸置疑。
三、《临床生殖医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临床生殖医学》课程是生殖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讲授,如何把握与《妇产科学》的区别,不仅是编者的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一个教者的课题。临床妇产科老师必须转换专业角色,实现角色转换的首要条件是要走角色,教师要熟悉、了解专业,站在专业的前沿。把握教材的核心环节,讲授解决生殖问题的方法,研究疾病与生殖的关系及结局,传播生殖健康的理念。
探讨教学方法,力求将生殖医学专业基础如《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生殖生理学》、《生殖药理学》、《生殖免疫学》等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强调两个“结合”,即生殖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疾病相结合,研究进展与经典理论相结合。教学中更强调提出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讨论,以撰写学术论文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法的另一种实践。
基础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普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等。
基础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不得不说,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的,而且薪资待遇也是比较丰厚。但也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如此看来,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
3.具有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临床医学专业 课改
诊断学是各大高职类在校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其作为由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过渡,是临床各个学科的主要基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检体诊断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基本临床技能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学校阶段就不断的加强学生基本临床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检体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对于高职类医学生的高质量培养具有显著的意义。由于高职类的教育是直接面向产业第一线,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总是出现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践相脱节的不良教育方式,为了提高高职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强理论知识的素质人才,本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临床医学专业中的检体诊断学课程改革为基础,讨论新型的理实一体化教育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1、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现状
1.1 以讲述为主的灌输教学方式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中,都存在一定的灌输教学的现象,授课教师一般在讲台上都按部就班的讲述相关课程的内容,很少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授课教师以讲述为主的灌输教学方式一方面逐渐让学生缺乏一种敢于怀疑、积极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长期讲述方式的授课也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教条化,使其逐渐的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相应的事物失去创新精神。灌输的模式让理论和实践发生了严重的脱节,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实际的技能,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一般多用简单的多媒体照片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大多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降低了相应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实际的技能训练中,由于时间的滞后性和课时的限制性,大多数的实践训练效果并不好。
1.2 缺乏实际训练的资源
目前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经常存在为学生提供实训的资源不足的情况,这种资源既包括可操作的试验台,也包括进行训练的标本。进行实训的实验室或者基地的设备普遍比较破旧,大多数还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旧式仪器,没有根据现实状况进行相应的更新,进行实训的空间也比较狭小,标本室放置的标本也不系统,整个陈列都比较的混乱。另外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指导教师也存在对学生实训不重视的情况,因此也就产生了实训仅是只看不会动手操作的不良状态,而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效果。
2、实施理实一体化教育的必要性
从上面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目前实施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在高职生源不断受到挤压的同时,相应的教学质量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应综合实训技能的提高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学生毕业后将会延生到相应的岗位和我国的医疗事业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推动理论知识和实训的相互结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果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能够很好的运用理实一体化教育,那么就能有效的改善目前高职临床医学学生实训能力差的特点,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高职临床医学教育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育很有必要性。
3、实施理实一体化教育的措施
3.1 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中,以诊断学为主要基础,有效的进行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研究。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教育的优势,从教学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资源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对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开展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和优化。根据国家的相应高职教育标准,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岗位中的基本要求,删减原有教材中已经被淘汰的内容,编制相应的实用教材。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怀疑精神,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式、多途径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其在随后的实训中充分的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3.2 优化教学及实训环境
有效的改善教学和实训的环境,针对实训实验室空间狭小以及标本、仪器等陈旧的情况,结合理实一体化教育的初衷,建立教室、实训室、标本室一体化的教学环境,积极的引进新型的仪器,在设备上和空间上实现一体化教育的要求,为师生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基本保障。
3.3 加强师资培养
目前高职学校中年轻的教师较多,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践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就需要对年轻的教师进行培养。为了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可以专门制定特定的专业教师培训计划,不定时的组织教师到国内同行高职中进行调研,学习他人的先进方法,借此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力,同时利用假期让年轻教师到相应的企业进行专门的实践锻炼以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教师在一体化教育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为相应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三年制;临床医学;教程情况;改革
【中图分类号】R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近段时间来,中国很多医学院校都启动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程系统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由以往的三版块过渡为两版块(基础、实践),但仅仅在以科目为核心的教程模式上实施了改革,这部分改革只对基础课与临床课实施精讲,无法摆脱传统教程系统而单独存在。国际上1950年启动的以医学教程整合为核心的教程系统改革现已处于极为核心的地位。美国哈佛医学院开始着手进行创新改革(综合教程规划),把医学与人文、基础医学各科目间、基础医学与临床诊疗进行交叉研究,以知识模式为纽带把医学相关科目整合成一个系统。
一传统教程系统的缺陷
目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程系统尽管实施改革,但基本思路并未突破从基础到临床、理论到实践的教程框架,其教学核心依然沿用生物医学模式。
(一)教程系统模式落后
全科医学从1980年传到我国以后,发展极为迅速,截至2018年年底,国家已培养出一支30万人的全科医师队伍,为国家深化医改、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队伍支撑。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服务社区和农村的全科医师,中国目前全科医师的工作内容是以“六位一体”服务为核心的,但全科医学的教程系统依然沿用以往的临床医学专业系统,其知识体系依然是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缩编版,并未形成以全科医学培养目标为导向的独立教程系统,教学目标中无法体现“六位一体”的全科诊疗工作观念,更缺少进行本岗服务所需的核心技能,[2]无助于培育基层必需的实用类专才。
医学生最终要走向实践,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立足基层,满足人民基本卫生需求的全科类技术运用通才。然而醫学专业大部分教程仅着眼于教程本身,并未考虑以后的工作实践与运用。教学中讲授具体疾病时,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套用定义、病因、发病情况、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测、诊疗与鉴别诊疗这个模式实施教学,这套教学模式与工作具体情况差别很大,致使学生在毕业后迈入工作岗位,依然要进行很长时间学习与适应。
(二)实验课与选修课设置缺少创新
教程设立依然根据基础到临床、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稳步推进。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学制原因,教程设置上缺少变通,往往采用本科课程的缩减版。
教学中因课时所限,重教学轻实验,甚至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压缩实验课时,实验课多以验证性为主,实验课中未完成对学生创造力探索力的培养和发现;因必修课课时所限,为完成相应培养目标,一部分学校未考虑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创设大批的选修教程。[3]因教师团队的业务能力,实验课及选修课的设计,授课方式等多种原因,实验课与选修教程的开设并未达到预计目标。
(三)实训系统脱离基层医疗实际
我国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始于1999年,初步形成东部及发达地区以“5+3”为主、中西部及偏远地区以“3+2”为主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师是各类医学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办学目标。如何为城乡各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宽口径,用得上的全科实用类医师,是各类医学类院校实训课程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现今的实训系统是在学生大学二年级的5月份进行完理论课的期末考试,便开始以医院为主要实训地点的实训期,实训的时间从大学二年级当年的5月份至大学三年级的5月份,历时12个月。传统的实训教学就是安排学生到二级以上的医院进行轮转科室,通常是内科3个月、外科2个月,妇科2个月、儿科2个月、急诊科1个月、重症科1个月及传染病科1个月,医院根据实训大纲,由相关科室进行相关实训考核。这种实训考核系统看似面面俱到,但最大不足是忽略临床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培养的差异,忽视全科医师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主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
(四)毕业考核未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现行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考生应在医院试用期满1年后以医院为单位报考医师资格考试。而实践技能考试是考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一部分,实践技能考试不合格则不允许参加理论考试。
现今大部分医学院校对于三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的毕业考核采取毕业理论考试和医院实训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毕业理论考试在学生实训返校后一周内进行,以内外妇儿常见病为考试范围,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问答题形式出卷,这种考试形式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以五选一为主的选择题考试形式相差很大,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而实训部分的培养则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于实习医院,造成学校在实训教学管控方面存在一定程度脱节。
二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程系统改革策略
(一)突破传统模式制约,以课程群构建完成教程系统模块
现行以科目为核心的教程系统有利于学生体系化地解读理论,却无助于学生化解基层卫生岗位中多科目交叉性临床问题。依照国际上教程系统改革目标,以课程群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三年制临床医学教程系统,把有关内容与有共同教学规律的几门课程进行计划整合,融合一体组成相关的课程群。通过课程群内部的整合,处置好教程间的相互关联,避免重复工作,强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程的结合。[5]将临床医学专业的科目整合成五个课程群,第一是医学基础知识课程群,包括人体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第二是临床与基础相融合的课程群,包含临床生理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病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第三是临床专业课程群,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五官科学、中医学、精神病学等。第四是医学技术课程群,包含诊断学基础、影像学等;最后是医学人文学课程群,包含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区卫生服务等。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科目整合成五个课程群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全科医学与社区诊疗岗位能力需要为目标,以体系为线索,以脏器教学为重要内容,以课题为核心的教程模块,即医学基础模块,系统疾病诊疗模块,临床应用技术模块、医学人文素养模块、社区卫生服务模块。
医学基础模块又分为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基础两个子模块。基础医学知识模块主要以医学基础课程群的科目为主,包括人体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奠定医学生基本的知识框架;临床基础模块以临床与基础相融合课程群的科目为主,包含临床生理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病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此模块的课程都可以与临床具体病例相结合,授课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相关临床应用中讲授基础知识,强化课堂授课效果。
系统疾病诊疗版块以临床专业课程群科目为基础,脏器为线索,以系统为纲目,依照形态机能、病痛诊疗的框架构建知识系统,突破基础与临床、临床各科目间的限制,依照全科诊疗的程序来创设教程;临床应用技术模块是医学技术课程群科目为基础,以常用的诊断方法和实验室检查为纲目,将各科目常见病及适应症融入到检查技术中去;以疾病带动相关检查技术的理解与运用。
医学人文素养模块分为医学人文和综合素养两个子模块,医学人文模块是为满足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自觉性、团队合作、人际交流与医患沟通、卫生法规、医院管控与心理学等实际需要所设计;综合素养模块涵盖语文、英语、计算机、体育等教程,并将社区诊疗服务中医院公共卫生管控系统的基本操控融合到计算机教程中,将科学健康运动结合到体育教学中;[7]社区卫生服务模块是基于中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而设立,学生应熟悉社区诊疗中全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掌握全科诊疗的医疗思维模式与社区基层诊疗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提升其对社区常规健康难题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完成实验课与选修课教程创新改革
依照教学对象立足于社区全科岗位的实际情况,变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医学理论教程和实验教学课时比值从5:1比例增大到3:1。将分散于各个科目中的试验项目变更为三个实验模块:医学形态学实验模块、医学机能学实验模块、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块。医学形态学实验模块主要观察性描述性实验为主,涵盖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等课程;医学机能学实验模块主要以动态性,验证性实验为主,涵盖临床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临床基础学科实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块以病理生理学、病理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相关实验为主,着重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探究能力及综合实验能力;实验课教程改革要以实验教程三大模块为基础,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科研创造力的培育,通过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来不断深化对医学理论的认识和思考。
选修课教程改革要以拓展知识面,强化前沿、新兴交叉科目相关研究为切入点,建立与素质培养相对应的选修课系统。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要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设置前要和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进行调查问卷,真正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心声与需要,建立起深受学生欢迎,切合学生今后实际需要的选修课程系统。学校可适度缩减医学技术模块及医学人文素养模块相关必修课课时,开设医学前沿技术及公共人文类选修课。医学前沿技术类选修课以医学前沿技术为主线,以临床为导向,提高学生临床兴趣和探究能力为目的,进行相关选修课的设置;公共人文类选修课则是把人文学科与医学学科有关课程互相滲透,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为初衷进行相关选修课的布局。[8]
(三)以全科医师培养为引导、社区为基础,完成实训系统改革
实训系统改革就要尝试将传统“学校教育+医院实习”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过渡到“学校教育+二级以上医院实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疾病防控中心实习”的培养模式。二级以上医院实训要让学生掌握对常见病(含急症)、相关疑难病及常见重症的规范化诊疗及分诊能力,实训一般安排6个月,即内科2个月、外科1个月,妇科儿科1个月、急诊急症科1个月,中医科1个月;此期间实习主要为毕业实践考核及毕业后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打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训就是让学生掌握社区人群常见病诊疗、慢性病的医疗康复、高危人群干预、社区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及计划生育等相关技能,实训一般安排5个月,具体分配如下:常见病诊疗2个月(内科1个月,外科妇科儿科1个月)、慢性病健康管理及高危人群干预1个月、中医药及康复医学1个月、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及计划生育1个月;此期间实训主要是立足于基层,让学生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疾控中心实训一般1个月,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科医师都是最早接触相关患者并或者第一手信息,疾控中心实训就是为提升学生们作为全科医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报告分析相关程序及自我防护相关能力。
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遵循,构建科学高效的毕业考核系统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所必需的通行证,临床医学专业教程改革的初衷也是让学生尽快通过资格考试,实现择业就业。而毕业考核系统对学生学习实训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毕业考核系统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高度契合,是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就业率偏低,许多学生在实习阶段都在准备专升本考试,专升本考试科目是生理病理及英语,和学生实训阶段所学内容脱节。医院及带教老师因繁忙的临床诊疗对实习生的管理也不可能像学校一样严格,导致学生实训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学校只有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建立毕业考核系统,才能倒逼学生们重视临床实训,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考核系统仿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分为实践技能考核与笔试考试两部分。实践技能测试建立试题库,试题来源以近二十年医师资格考试助理医师实践技能操纵真题为基础,至少保证题库中选择题题量不少于500道,其相似相关考点的自编考题不少于500道。学生采用随机抽签方式进行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满分100分,模拟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站,第一站考核临床思维能力,分值60分计时40分钟,包括心肺听诊8分、心电图诊断7分、影像诊断6分、病史采集15分、病例分析22分和医德医风2分计六大部分;第二站是临床体格检查分值20分计时15分钟;第三站是临床基本操作分值20分计时10分钟;实践技能考核以60分为及格线,第一次考核不及格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则不得参加毕业笔试考试,延缓毕业。
毕业考核系统笔试部分建立计算机试题库,试题来源以近二十年医师资格考试助理医师笔试真题为基础,至少保证题库中选择题题量不少于6000道,相似相关考点的自编考题不少于6000道。测试采用电脑按照相关科目占分比值自选习题,每次选题300道,分为基础知识笔试和临床知识笔试,每场150题计150分,时间150分钟。笔试成绩以两门合计180分为合格线,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则延缓畢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属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具有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我校对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的各方面也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近年来,我校口腔修复学课程已经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这对提升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就如何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作一论述,以供参考。
一、口腔修复学概述
口腔修复学主要是指研究修复人类牙齿问题与面部缺损、畸形的一门学科,属于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更是该专业的难点与重点课程。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口腔修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牙周疾病的治疗、牙体牙列缺损或畸形的修复、颌面部缺损修复、颌关系异常的预防与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等。而学生通过学习需掌握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印模与模型、牙体制备、支架弯制、烤瓷与铸造、熔模制作、排牙、研磨与抛光技术等。
二、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实践策略
1.建设实训基地
为构建高职院校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促进该专业全面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需结合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建设口腔修复学实训基地。第一,实训基地的建设面积尽量要大,保证基地能够满足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利用高新技术,完善与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相关的先进实训设备,及时更换旧设备,添置新设备,同时灵活地应用高科技,保证先进设备、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进而有效化解该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提升教学效率;第三,结合精品课程的要求和实训基地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训基地中根据项目指导灵活地进行实践训练,从而为学生临床操作打好基础。
2.强化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前提下,必须强化师资队伍,使该专业具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聘请高学历、高素质、技术佳、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口腔修复学专业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聘请国内外口腔医学院的知名教授、口腔专家定期为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授课,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就口腔医学知识展开探讨,以便提高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第三,通过不断进修与职称考核,使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每位教师都具有双师资格证(即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与教师资格证),保证师资力量雄厚,使学生与家长对教学质量放心。
3.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授课模式也变得多样化,传统授课只是采用单一的方式教学,但通过网络,目前已经有远程教学、视频观看学习、资源共享等方式。因此,在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关于口腔修复学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通过互联网共享详细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余也能够学习。若学生因各种原因缺课时,可以通过远程教学获取知识,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精品课程的设置也更加合理、先进。但是,也有很多高职院校的网络精品课程只限本校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构建效果。因此,口腔修复学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还需不断完善与优化。
4.设计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学理念,因此,在设计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体系时,应该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受益为目标”的基本理念。第一,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时,需征求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依据学生的建议与评价,提高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第二,精品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重要指标,以促进师生间教学相长、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第三,设计精品课程体系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形成多元、立体、系统的教学体系。
5.制订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需以培养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为目标制定教学方案。摒弃传统的完全以教学大纲为参考的人才培养方法,结合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集“教、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使所培养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已是必然趋势,但如何有效地构建与实践,仍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面临的难点。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希望能对促进精品课程的构建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树娟,等.高职高专口腔修复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51-52.
【关键词】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教学;见习;社区;体会
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全科医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医疗费用等多种原因[4],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全科医学发展的必要性,从1997年以来,中央制订了多项关于全科医师发展的决策,为此,我校也很早便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并将其列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然而,教学场所多局限于大教室大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全科医学理论层面,而实习见习课程多局限在有限的几学时内,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全科医学的理解还较为片面,多局限在概念层面,更有学生认为全科就是各个科室知识的浅表组合,因此,让学生进入社区基层医院,深入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和范畴,是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加深对全科医学了解的重要途径[5]。
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全科医学的社区见习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学习内容繁多,学习课时数较少
全科医学是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其大部分内容都在社区进行,内容繁多复杂,包括儿童保健,每个婴儿每个阶段的生长特点,该接种的疫苗,接种疫苗有哪些适应证、禁忌证,疫苗如何保存,妇女保健中孕前及孕期都有哪些检查,社区中健康档案如何建立,慢病如何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之前所未曾接触过的,也只有在社区实习中才能实践掌握。另外,全科医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注重的是全科思维的培养,三甲医院的实习使学生掌握的是每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然后三甲医院科室间多半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依靠会诊制度等,而全科医学锻炼的是学生能够把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疾病看成一个整体,从疾病谱出发,以人为中心,以症状为导向,体格检查为关键,综合的整体的去分析疾病,并坚持给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康复评估及随访等。另外,社区有一些课程是比较耗时的,比如家庭随访等,要真正走进患者家庭,通过细心耐心详尽的了解及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完成档案的建立及随访工作等。然而,面对这么多的内容,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的实习课程学时数仅为几个学时,是远远不够的。有调查表明,60.9%的带教医师认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社区见习课程应当延长为4周[6],可见,全科见习时间应该有所延长。
2.2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一个地区的全科师资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未来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7],因此一个良好的师资团队对全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全科师资培训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的准入标准及培训考核标准,且我国师资数量严重匮乏[8],研究生学历导师所占比例不足5%,且带教年限大多数也在5年以下[9],其中全科医学社区基地的师资主要以主治医师为主[10],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0%[11]。个别社区带教老师对教学内容掌握不够,由于参加培训次数较少,对新进展、新指南了解欠缺,导致学生的信任度降低。另外一些老师带教积极性较差,由于社区医院鼓励倾向性政策较少,带教老师教学工作中缺乏耐心,这对临床医学专业全科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
2.3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差
有研究显示[12],约30.3%学生基本不了解全科医学,而约12.9%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成为全科医生,学生们对社区很多方面存在疑虑,学生的问题多集中在,社区服务中心患者来源于哪里,为什么会选择社区医院,社区医生的薪酬待遇如何,工作量怎么样,社区医生怎么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当社区老师讲解到医联体、健康促进等和一些政府对全科医生的政策倾向时,同学们也只会背诵一些概念而并不理解其含义,这说明同学们对全科医学知识的理解还不够,另外国家对全科的政策的宣传还不欠缺,这可能会是阻碍许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转为全科医生的关键因素。
3提高全科医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3.1注重全科思维的培养
全科的重点是全科思维的培养[13],并不是机械性的去掌握各个科的理论知识,全科医生面对的更多是家庭,社区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强调的更多是沟通、是真正的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从整体考虑,以人为中心,真真正正的切切实实的从患者角度出发,为该区人群服务,关爱,耐心而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所以全科思维的形成对全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3.2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适当延长课时
全科医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对全科的认知又很少,临床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全科医学实习课的课时。另外要注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微信、微课等形式,把家庭访视、SOAP病志书写等以视频形式推送给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习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3.3加强师资建设,加大全科医学政策的宣传力度
2018年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全国128所医学院校中仅有68所建立全科医学理论课程[14],只有26%的省份的师资均接受过全科医学的专业培训,20%的省份中有一半以上师资接受过此方面的专业师资培训[15]。可见,我国全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2018年的《意见》[1]里也回答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真正属于我国的全科师资标准,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应该细化全科师资标准,选拔优秀的人才,更多的给予专业培训机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全科的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理论技术过硬,全科观念稳定的人才,早日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