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

第1篇: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青年脑卒中 保健知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年龄逐年呈年轻化趋势,青年脑卒中越来越普遍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青年脑卒中患者124例,就脑卒中基本知识、危险因素、用药知识、康复知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饮食与活动休息、辅助检查等知识进行调查;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4例,男81例,女43例;年龄26~45岁,平均35岁。小学文化23例,初中文化35例,高中以上66例。其中脑梗死90例,脑出血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住院时间均在2周以上。患者神志清醒,能理解并准确回答问题。

方法:⑴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依据《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医院整体护理指导丛书》,参阅有关文献,专业护士讨论、专家评定的形式设计。内容包括入院宣教、脑卒中基本知识及危险因素、用药指导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康复知识、辅助检查配合、饮食知识等。调查人员由具大专以上学历的责任护师担任。入院后即进行第一次调查,以调查问卷为基础与被调查者交谈,充分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使其完全了解后填写,不能填写者采取患者口答,调查者代为填写。第一次调查后即按照神经内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时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⑵健康教育内容:①入院教育:向患者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环境、制度、作息时间等,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②心理指导:青年人正处于学习、事业的关键时期,突然患病后担心身体的残疾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家庭,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应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③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的基本病因、早期症状、就诊时机、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提供疾病治疗的可靠信息。④危险因素: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劳累等。对患者进行脑卒中各种诱因和危害性的宣教,使患者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诱因。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告诉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表现,使其了解出现什么症状或体征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并教会如何避免诱因。发现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⑥用药指导:介绍常用药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⑦检查指导:告知CT、MRI及DSA检查的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⑧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及饮食指导: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在青年脑卒中起重要作用,应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生活规律,适当运动。⑨康复知识指导:早期康复训练是语言、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可明显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的患者在起病24~48小时后应尽早开始语言、肢体功能锻炼,减少致残率。⑩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在饮食、服药、休息、康复锻炼和定期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防再发。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

结 果

124例青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结果比较:健康教育前后124名青年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健康教育对于青年脑卒中患者有积极影响。见表1。

讨 论

近年来,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与复发率大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良的遵医行为密切相关。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社会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青年患者由于对脑卒中疾病知识、危险因素、并发症预防及早期康复锻炼等方面的认识不足,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健康教育对患者良好遵医行为的养成有促进作用[2]。通过对12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脑卒中疾病知识认识程度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通过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青年患者对脑卒中知识的认识,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增强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第2篇: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1 调查技术普及,效果评价逐渐成熟

由于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计划和评估的需要,对于目标人群和社区开展麻风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逐渐得到重视,方法也日趋成熟,改变了长期以来麻风病健康教育针对性科学性不强的落后局面。这方面的相关报告较多。如Giri等[3]对印度农村地区的医学生和医生的麻风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和医学生对于麻风病的基本知识较为了解,但在麻风病的传染性、主要症状、公共卫生问题及婚姻等方面有错误的认知,医学生较医生更为明显,需要在这些方面予以加强。李孝安等[4]曾经在云南玉溪麻风流行较重的县(区)以抽签法随机抽取麻风疫点村及非疫点村各3个,对抽取的调查点以随机入户法抽取18岁以上的大众人群各100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麻风的认知、行为及态度。结果村民对麻风的病因、传染性、症状和治疗等知晓率偏低,相当比例的村民对麻风病人存在恐惧与歧视。作者认为麻风流行地区村民对麻风防治知识普遍欠缺,对麻风患者仍存在偏见,今后需加强对大众的麻风健康教育。王景权等[5]曾经使用个别指导、发放宣传单和有奖测试的方式对浙北农村地区农民健康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农村居民对麻风的基本知识均有明显的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并不同步,对于麻风的传染性、麻风残疾的预防以及麻风的皮肤损害等知识点,健康教育后知晓率仍相对较低,对于麻风病的态度有一定程度转变,但是与麻风患者日常交往的意愿没有变化。总体来看,随着国内外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增多,今后建立相对标准统一的麻风病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能性将逐渐加大,更有利于麻风病健康教育活动的计划与评价。

2 健康教育成为歧视干预的基本策略

麻风病歧视是指对于麻风病受累者及其相关人员持有的一种以贬低、疏远、排斥、敌视、不公平对待为特征的一种混合的态度和行为状态。本世纪初以来麻风病歧视受到高度的重视,消除歧视被列为麻风病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开辟了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新的领域。如王景权等[6]曾经调查浙江省农村社区普通村民314人,结果发现其针对麻风病的歧视平均得分为(10.57±4.18)分(总分20分),10项歧视形式中前5 项依次为不愿小孩到病人家玩(1.44±0.68)分,不愿与麻风病人打牌娱乐(1.38±0.68 )分,不愿与麻风病人一起就餐(1.35±0.62)分,不愿用麻风病人家的粮食蔬菜(1.33±0.68)分,不愿使用麻风病人的工具(1.31±0.61)分,刘盾等[7]曾经对385例麻风病人的家属进行歧视的相关调查 ,麻风受累者家属麻风歧视得分为0~10分,平均(3.72±2.47)分,处于低位水平。家属麻风歧视最严重的形式为不愿意病人接触小孩,其次是在家庭事务决策上不够尊重病人。麻风受累者家属麻风歧视的相关因素为: 年龄、治疗方式知晓程度、麻风知识知晓程度。Raju等[8]在印度通过在社区成立麻风歧视消除组委会,并由组委会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结果这种形式效果很好,也被社区所接受,有效地减少了社区对麻风病的歧视。Hugh等[9]在南尼泊尔开展了“歧视消除运动”,作者先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假说,确定了麻风病人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该计划于2002年开始实施,首先建立了自我护理小组,然后逐渐发展成自助小组,给予了微型贷款,逐渐发展成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得到社区的广泛承认和认可。麻风受累者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与能力的建设改变了社会的歧视态度。这一系列有关麻风歧视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于歧视的理解,所提供的麻风歧视干预的理论框架和现场工作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麻风歧视干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 麻风病健康教育策略趋向多元化

第3篇: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脑出血;分析;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3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85-01

脑卒中又名中风,常发病急,病情迅速,病死率高,幸存患者80%有严重的后遗症。有15%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初次脑卒中约10-15%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其死亡率高达35-52%[1]。虽然近些年ICH的死亡率不断降低,但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易使患者产生负面心理,尤其是初次ICH,对患者的影响更严重。因此,对初次ICH患者的心理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2]。我院收治的初次ICH老年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后的疗效经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初次ICH保守治疗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3];②均经CT或RI证实;③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者;④年龄>60岁者;⑤均为初次发病后72h内入院患者;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拒绝参加本研究者;②存在意识障碍者;③无法随访或者可能失访者;④反复发病、慢性脑血管疾病或者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者;⑤有精神病史者。将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38,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60-85岁,平均(62.6±2.01符合ICH诊断标准[3],经头颅CT确诊,无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及遗传史,可完成量表填写,平均住院天数40.52天(27-59天,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待病情稳定后(一般发病后2-3周采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干预组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脑卒中知识宣讲:就脑卒中基本知识进行讲解,指导患者或家属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指导患者正确用药。②心理护理:脑卒中幸存患者大部分伴有不同的肢体残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孤单、恐惧和自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鼓励家属应保持良好的心态。③家庭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的语言或者智力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采用听写看读说等方式对患者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利用图片实物等对患者记忆力加强练习。同时指导家属加强对患者的按摩,促进其肢体恢复。④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低脂肪、低盐、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以提供足够的营养。⑤并发症预防:应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擦拭身体,防止褥疮和皮肤感染的发生;保持患者所在空间通气良好,空气新鲜,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干预组患者入院后开始,患者出院时教会家属各项护理的基本要点,持续干预6个月。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评估持续性护理的临床疗效。⑥家属、社会支持:告知患者家属及时探视,给患者以精神支持,告知患者心情愉悦对疾病的重要性并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顺利康复。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恐惧较干预前显著减低(P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病后由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和社会角色变化等突如其来的应激事件,不仅直接给脑卒中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痛苦、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和自杀率,而且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初发发病率也不断降低,若无及时积极的治疗,随着病程延长,发病率会逐步上升,因此,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ICH的病死率不断降低,但心理残障率却不断升高,尤其是初次ICH患者,更易发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3],本研究初次ICH患者的SCL-90总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

参考文献

[1]刘艳丽,万学衍.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状态及护理[J].国际护理杂志,2010,29(3:394-395.

[2]许玲,顾卫.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7:1319-1340.

第4篇: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1 起源和发展

美国的护士执照考试起源于1903年,部分州,例如新泽西、北卡罗莱等就颁布了《护士执业法》[2]。后来,美国的国家护士执业考试(national council of licensure examination,NCLEX)由美国联邦护士委员会全国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of state boards of nursing,NCSBN)组织的护士行业准入考试。NCSBN是考试的管理机构,该机构成立于1978年,现在有60个护士局和9个协会成员,护士局包括美国50个州(其中5个州有2个护士局)、哥伦比亚特区和4个联邦领地的护士局组成;9个协会成员包括新加坡护士局,加拿大和英国的几所大学组成。NCLEX真正在美国全国范围正式实施是1982年,包括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s,RN)和执业护士(practical nurses,PN)两种考试,其中注册护士为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

我国的护士执业考试(Chinese licensure examination for nurse,CLEN)起步相对比较晚。1993年3月26日卫生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1994年在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1994年6月26日,卫生部组织了护士执业考试试点[3]。1995年在全国第一次推行护士执业考试。2003~2010年,并入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学专业初级(士)资格考试,2011年起又将二者分开考试。执业考试合格者可办理执照取得护理岗位准入资格。

2 两国考试组织管理机构、考试时间和考点等介绍

中美两国由于国情不同,其考试组织管理机构、考试时间和考点各不相同,见表1。

3 考试资格和申请资料

3.1 美国注册护士考试须具备的资格

3.1.1 填写申请表格表格内容较多而且比较详细,包括从高中起的教育背景、违反纪律问题、无犯罪记录证明、指纹卡,身体残疾者须注明原因、具体部位和考试需要提供的特殊帮助,表格上的内容必须全部填写完善。资格审核费用为200美元。

3.1.2 支持证明材料申请表格里面填写的护理专业教育背景,必须由受教育学校单独提供具体学习各科目名称、理论、实践课时和成绩,有效证明人签名及盖章,信封外加盖骑缝章。如申请人为非美国教育背景,还须进行学历和申请人签名公证,或者提供国际认可的国家教育认证书。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各州护士局要求的基本学习内容,包括老年、心理和精神科等护理知识必须达到要求。

3.1.3 非美国籍考生还需提供考生本国的护士执照和公证书。另外美国绝大数州需要外籍护士首先通过外国护校毕业生评审委员会(commission 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CGFNS)的考试,还需提供英语能力测试成绩,如托福(TOEFL)或者雅思(IELTS)成绩单,也有极少数州对外籍护士不需CGFNS和英语证书可以直接申请考试,例如纽约州。

3.2 中国注册护士考试须具备的资格

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可以申请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生填写申请表,学校或者单位出具证明表即可。手续相对简单,资格审核目前不需缴纳费用。

4 考试内容和费用

美国的注册护士目前的考试内容主要根据贯穿人的不同生命周期的需求为线索,分为4大内容,具体如下:安全和有效的护理环境,又分为护理管理,所占百分比为16%~22%、安全和感染的控制8%~14%;健康促进和维持6%~12%;心理社会的整合6%~12%;生理的整合,分为4个小分类,分别是基础护理和舒适6%~12%[4],药理和胃肠外治疗13%~19%,减少潜在的危险10%~16%,生理适应11%~17%。考试费用约200美元,如在美国以外的考点进行考试,考生需另外付费150美元。

我国的考试内容自从1995年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十多年以来,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1997年以后增加了护理程序的内容,2003年以前考试内容分为5个科目:内、外、妇、儿科和基础护理学,分2个半天考试。2003~2010年与初级(士)资格考试合并后的考试分为4个科目: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前面3科目考试内容融合了内、外、妇、儿科护理的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测试的是护理学基础知识,分2天进行考试[5]。2011年开始只单独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科,内容除了以前考试包括的内容外,还有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法律、中医护理、医学基础知识、生命发展保健和精神科护理学内容。近几年考试费用约50元每科。

5 考试方式、时间和成绩查询

美国的注册护士考试从1994年4月起开始实施计算机自适应考试(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AT),是Pearson VUE考试系统里面的一个考试项目。开始考试前有15道非常简单的不计分题目,用来测试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适应考试,确定没有问题后,进入正式考试,最少75道题最多265道题,最长考试时间是6个小时。成绩在3天左右会在相关护士局网站查询到,也会发电子邮件通知考生。

我国的考试一直以来是纸笔考试,2012年考试定在5月19日分上、下午共5个小时考试,成绩在考后1个月网上查询。2011年以前每科以60分合格,2011年定为专业实务77分和实践能力76分,一次全部通过为合格。

6 注册

美国的注册护士考试通过以后,所在的州护士局会将执照邮寄给考生。一般是1年续注册1次,有些州是2年注册1次,在执照到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内都可以进行续注册,护士局会提前寄信和注册表给护士,告知具体填写方法以及注册程序,服务非常到位。

我国的护士注册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各省要求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需要护理专业毕业证书、考试成绩单和临床实习或者工作证明。续注册是提前30天进行注册,从2008年开始,护士执照改为每5年注册1次。

7 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美国的护士执照考试从管理到运行相对比较完善,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7.1 完善管理部门网站的建设

美国的护士执照管理机构NCSBN网站的内容齐全,对考试介绍也比较详细,考生在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所有的相关信息,包括往年的年度工作报告、考试通过率、考试前准备、考试过程以及考后注册等信息都非常具体方便、清晰明了,值得学习。

7.2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测试

美国的注册护士考试题目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测试,几乎每一道题都需要综合基础知识来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经验来进行判断[6-7],题干和答案的内容比较丰富,而不是简单地测试某一个基本知识点。我国注册护士考试应更多一些考核实际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题型。

7.3 建议实施计算机化考试管理系统

护士执照直接关系到护士的就业[8],如果考生1次没有通过考试,需等到第2年才能考试,按照护士管理条例,医院不能招聘没有通过考试的护士,因此对这些没有顺利通过考试的护士来说非常不利。建议学习美国实施灵活的计算机化考试管理系统,改变1年只能考试1次的格局,以方便考生有较多的机会参加考试。

7.4 改善现行的护士注册管理制度

美国的护士局是主动为护士服务,处处体现服务意识。而我国的护士注册管理制度与美国比较有一定的距离,有必要改善现行的护士注册管理制度,使注册更灵活更方便。

第5篇: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心理干预;喉癌;生活质量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 7.9%~35% 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虽然喉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比例不高,但是对此病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残疾如发音功能的丧失,外形的破坏和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是影响癌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因此对于喉癌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帮助,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痛苦,大大提高生活质量。笔者自2003~2009年对45例喉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喉癌患者45例;男43例,女2例;年龄50~79岁。全部行手术治疗。所有调查病例认知功能良好,并能很好的进行沟通积极配合。

2 心理干预的方法

2.1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首先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诚挚的安慰和劝解。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状况制定不同的心理干预计划,向患者充分讲解喉癌的基本知识,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开导和安慰,向患者反复宣教喉部分切除术后语言功能会逐渐恢复。全喉切除术后可通过使用人工电子喉、练习食管发音等方法恢复全部或部分发音功能。并同时联系同为喉癌已治愈现正工作的人员进行术前访视交流,更有说服力,更可信的提供给患者所需的心理支持,引导患者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总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是最重要的。

2.2 动员患者家属、朋友的支持与关心 医务人员除了多关心患者,对患者的心情和感觉表示理解和认可外,还应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亲友、同事经常探望,给予情感上的安慰与关爱,生活上的帮助与照顾,让患者能感受来自各方面的爱及自身存在的价值。

2.3 认真做好手术前后的健康宣教 喉癌患者实施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喉癌的手术治疗又将会使患者丧失发音功能以及颈部遗留永久性的造口,给患者心理和形象上造成双重恶性刺激。尤其年龄越年轻,社会地位和文化层次越高的患者对术后发音和形象改变可能越难以接受。针对这部分患者加强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2.4 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生活 鼓励患者适当参加运动,积极参加抗癌协会,培养更多的生活兴趣如打太极拳、下棋等。寻找和谐的行为方式,避免焦虑和抑郁。研究表明:性格内向、抑郁、长期承受压力的人,会使免疫功能下降,神经内分泌失调,易使癌症复发。故必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健康心态。

2.5 运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心理学技巧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支持性的行为之前,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哪一类的社会支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持行为,让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对社会支持的满足感,最后提供信息支持。告知患者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技巧,以提高对支持的利用度[2]。

3 讨论

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抑郁情绪等心理社会因素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大[3]。大多数喉癌患者应激反应强烈,免疫功能显著受到抑制,并且应激反应越强免疫功能受抑制越严重[4]。经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给予劝导、支持、安慰、鼓励,可以很快帮助患者控制混乱的思维及感情,心理反应和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齐燕,刘晓红. 肝癌患者心理状态与个性的评估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53.

[2] 姜小鹰,张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05-109.

第6篇: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人死亡疾病。我国糖尿病(DM)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患病率达3.2l%,比10年前提高了3~4倍,有2/3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良。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除了与患者病情和现有的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外,尚有赖于患者自身,而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与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因此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当前护理工作中,如何开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探讨最适宜的教育模式,是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1]。

1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1.1我国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及自我护理知识普遍缺乏了解一项对216例糖尿病病人调查中发现,58.33%的病人不了解糖尿病的预后情况,21.29%的病人不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75.61%的病人不了解高血糖的危害性。有47.9%的新诊断糖尿病病人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87%的病人不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及如何避免其副作用;60%的病人不控制饮食;72%的病人不会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92%的病人不了解如何适度活动,病程中34%的病人发生过低血糖;88.4%的病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90.7%的病人认为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2],说明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渴望接受全面、系统的指导,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1.2接受过健康教育后,疗效明显提高有人将98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住院期间向传统教育组的病人进行传统的糖尿病知识宣教;健康教育组则由责任护士按程序对住院病人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及认识态度(遵医行为)等3个项目,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分别为91.5%、93.5%、96.0%,传统教育组分别为74.6%、73.4%、,88.1%,(P<0.01、P<0.01、P<0.05)。国外有研究人员将1395例高危糖尿病病人(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糖耐量减低、静坐生活方式者)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接受过专业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护士对病人进行教育、监督。并由经主治医师进行督促;而对照组病人则不接受任何训练。3个月后随访发现,干预组病人中分别有15%、16%和6%接受了运动、饮食和减重计划,而对照组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3%和2%(P<0.05),说明护士教育和医师督促相结合,在高危糖尿病人群中能增加其对运动、饮食和体重控制的依从性,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3随着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给糖尿病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研究发现,糖尿病在发病上不仅与上述生理病理学上的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如工作学习长期过度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中的突发不幸事件等社会、心理上的不良刺激,都是糖尿病发生和引起加重的重要因素。临床观察进一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人除了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以及血糖增高这些大家都熟悉的症状和表现之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思维、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和情志活动的异常,如忧思过度、心烦不安、紧张恐惧、急躁易怒、悲伤易泣等。在对这些病人诊治过程中,单纯用药物来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注射用胰岛素,疗效往往不够理想,而同时配合以心理疗法,采取形神合一、身心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常能收到事半功倍或单纯药物达不到的效果[3]。从而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疗糖尿病也必须重视纠正和消除来自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使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在此前提下,再配合药物治疗,身心同治,才能收到满意疗效。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疗法是非常重要的。

2健康教育的实施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工作已由单纯症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相关知识教育)转变。在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已有了糖尿病教育护士协会。护士作为糖尿病病人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2.1教育针对的人群包括门诊糖尿病患者和住院患者糖尿病患者教育内容可分为:治疗基本知识;糖尿病的本质、诊断、治疗原则、急慢性并发症等。基本生存技能;胰岛素注射、服药、家居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运动饮食调节等;预防知识;生病的处理、足部护理、旅行须知等。

2.2教育模式分为个体化教育、小组教育和患者联谊会

2.2.1个体化教育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评估患者饮食、运动状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是否伴有慢性并发症;了解近期的检验结果;目前接受的治疗方案;家庭背景及支持等。根据评估的结果了解患者现存问题,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每次重点估计2~3个问题,作为本次教育的目标。根据上述已经确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包括个体化教育和小组教育方案,预约下次教育时间。最后通过一对一形式的教育,指导用药细则,调整食谱和运动计划。

2.2.2小组教育以小组为单位,每次15人左右,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足病诊疗师主讲,通过问答、交流、观看录像等形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这种教育方式易于提高患者学习的兴趣,而且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详细而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疑惑,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另外,小组活动也为患者之间交流提供了1个有效的平台,有利于更好地配合糖尿病的管理。对于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可有不同的计划,住院患者的护理教育计划:住院期间,糖尿病护士和医生合作,为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制定完整的教育计划,积极实施并及时做出效果评价。出院患者的评估教育及跟踪服务:住院患者出院1~2周后常规来糖尿病中心复诊,糖尿病中心的护士要再次全面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程度、饮食、治疗、生活习惯及自我管理水平,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明确目标实施合理有效的教育。对每个患者教育都需制定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因人而异,根据年龄、家庭支持、患者存在的问题而定,下次复诊时评估上次的目标有无实现[4,5]。此后,对每一例糖尿病患者一般进行1~4次的跟踪评估。出院后,患者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话与中心护士及时联系。

2.2.3患者联谊会可使患者更多地了解糖尿病知识,并打消因患糖尿病而产生的孤独感。一种最好的方法是与同样患糖尿病的病友交流。现在有很多地区成立了糖尿病病友自己的俱乐部组织。在这些团体组织中,你会遇到糖尿病病友也在学习患糖尿病后如何生活的问题。在一起互相学习,采用新的更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会做得既容易又有趣。如此改变生活和学习方式,对每个病友都有益,并为新的友谊奠定了基础。在这些团体中,许多糖尿病病友聚集在一起,比较他们各自的自我康复记录和交流他们各自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3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不同时期、不同心理类型的病人采用不同的对策。糖尿病患者有以下常见心理状态。

3.1悲观、失望、抑郁心态由于此类患者多是l型青少年或2型经长期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需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或有的经数年至十数年满怀信心地积极治疗,最终药物失效,依靠药物维持治疗的希望破灭,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做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其心理负担。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DM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解除心理抑郁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2恐惧、焦虑的心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型疾患,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种种并发症,加上因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的片面化,一些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也在所难免。他们恐惧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恐惧疾患带来的难以想象的麻烦,更恐惧折寿和死亡。如有些病人发现其他糖尿病人患糖尿病坏疽或眼底出血时,就怕得不得了,紧张、恐恐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病人甚至夜不能寐,从而使病情加重。还有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有末梢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疼痛,也怀疑得了糖尿病坏疽,担心要被截肢,一天到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方面,对肢体疼麻感觉特别敏感,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服药也难以见效。而其实,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其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渴望得到有效控制,病人中的长寿者也比比皆是。对以上所述的这类病人,可用转移注意式的心理治疗,这是一种把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以减轻病情或使疾病转向痊愈的心理治疗方法,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说服和影响,转移其注意力,可收到单纯药物达不到的疗效。

3.3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出现此类心理的患者多数为初发病且疾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者,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都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没有症状,有的还可能反常地“红光满面”,给别人一种“体格健壮”的假象。还有的患者误认为血糖高些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故对疾病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还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服药治疗。还有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血糖成功地下降至正常水平,就自认为病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并放松了对饮食的合理控制,也不注意劳逸结合,直到血糖急剧上升,病情变本加厉时才后悔莫及。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可能使得疾患更加难以治愈,甚至带来致命危险!这时可不与病人讨论病情,等待时机,可先不进入病人角色,但要告知患者家属如何照顾患者,主动关心患者,密切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可请同病室的患者与其交流,通过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资料、知识讲座及健康教育录像等,让患者逐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明白它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3.4内疚、自责心理有的患者在认识到糖尿病与遗传相关时,便抱怨父母乃至祖宗八代怎么偏偏把病“传”给了自己。有的患有糖尿病的家长在得知子女也患上糖尿病后,深深的内疚感便油然而生,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他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了解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运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6]。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感染和影响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

3.5抗拒对立和矫枉过正心理这是两种极端化的心理。一些由于得病时间较长、并发症多且严重,而治疗效果又不明显的患者,很可能对用药或治疗失去了信心,最后自暴自弃地对医务人员采取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的“三不”态度。有的患者为了更快地“降糖”,便过量、过频用药,或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最后造成低血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昏厥。第一种情况单纯心理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用多种手段配合治疗。第二种情况可用化验单来说明问题,常可收到奇效。

4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

糖尿病人心理治疗的重点是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反应,帮助病人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遵从医嘱。主要有以下方法。

4.1支持心理治疗通过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帮助病人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4.2认知疗法帮助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4.3行为疗法某些行为疗法技术可帮助病人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6:235.

2钱荣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基础.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1.

3刘俊荚,董荣乔,吕璇.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河北医药,2004,26(5):442-443.

4SeleyJJ.10strategiesforsuccessfulpatientteaching.AmJNuts,1994,94(11):3-65.

第7篇: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10-0059-02

【关键词】中风;家庭;健康问题;管理

中风病人年龄渐趋年轻化,成为威胁我国国民的第三号杀手。中风后存活的病人,约有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还有再次中风的可能,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中风后病人的健康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医护人员细心的治疗、关心、鼓励可以预防再次中风。2006年1~2007年2月我们通过对85例中风患者进行家庭健康管理指导,使他们得到全面地康复,提高了生活素质。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一共85例其中脑出血48例,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在41~89岁,平均年龄72.7岁。平均病程(12.5±1.5)个月,脑梗死病人3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龄在41~89岁,平均年龄71.8岁;均工作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协助。本组病例85例,通过家庭心理干预后,本组85个病例中一年之内只有11例复发,3例年岁大者死亡,复发率12.9%,比医学文献报道的疾病复发率30%明显减少

2 中风患者健康问题

2.1 运动控制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受影响的神经细胞因而坏死或损伤,受这部分脑细胞控制的身体功能也因此受到限制。所有中风病人丧失的重要功能是患侧正常肌张力丧失,当正常肌张力丧失后就不能产生正常的运动控制。肌张力可增加、降低或二者皆有。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2.2 心理和情感问题

中风患者容易因突如其来的打击及漫长的康复过程而焦虑不安,脾气暴躁等,也因患者家庭角色改变、病残、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不稳定,表现自卑、消极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多不愿意接受治疗。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疾病,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进而造成焦虑、忧郁、失落、孤独、怨恨以及愤怒等不健康情绪心态。

2.3 安全问题

中风患者因为行动不便,发生跌倒的机率很大,环境因素、视力障碍、年龄因素、身体机能退化、关节活动度、肌力减弱及平衡功能障碍都是导致患者跌倒,在日常起居上需要依靠他人的协助,亦可能因为行动不便而未能处理的财政;或是需要他人协助生活和更衣,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易产生不安全感。

2.4 饮食问题

60%~90%中风病人有吞咽困难现象,中风发病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饮食不当造成,是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适当的饮食治疗。若饮食调理不当,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严重者会有吸入性肺炎或喉咙梗塞的意外。

2.5 社会影响

中风通常来得很突然,患者由行动自由变为需要依赖他人协助,因行动不便,可能被迫减少外出,亦可能不适合再参与往日的活动,不少患者在初期更会因未接受自己的改变而拒绝外出与他人接触。

3 健康管理与维护

3.1 心理健康管理与维护

3.1.1 心理疏导

分析和解释病人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消除顾虑和悲观、失望心理,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对患者取得的点滴进步,反复给予鼓励。

3.1.2 精神支持

提供舒适的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建立爱心俱乐部,专门为中风患者及家属每月组织活动,邀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教;讲解疾病保健知识等。

3.1.3 家庭支持

帮助病人家属树立正确的观点,关心体贴病人,帮助病人提高自信,减缓压力[1]。

3.2 身体机能的管理与维护

3.2.1 制订计划

社区健康管理者要进行详尽的评定后确立现实的目标,有时由于脑部损伤过重,目标只能定为回复至保持自我照顾能力。根据发现的环境及病人情况制订计划。计划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必须在病人的能力范围内,例如:在要他从哪个姿势开始移动前,病人必须学会平衡或保持某一个姿势的稳定。一个中风病人的康复目标是身体和心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独立,把各种治疗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2.2 指导患者肢体功能锻炼

中风之后,病人瘫痪在床,常会感觉消极与无助。这时,医护人员就要开始建立其对日后康复的信心,同时强调早期训练患侧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可简略告诉病人其病变位置及因果关系,以获取其信任及合作。

指导患者及家属训练,可分为 ①卧床期的运动:关节的范围运动,患侧主动及被动运动,一天四次,每个动作做10~20次;肌力和功能训练:主要在加强病人健侧的肌力,同时教会病人如何在床上移位、翻身及改变姿势,这些动作对以后运动功能的进步十分重要,所以应早日训练。②垫上运动:垫上运动可加强躯干肌力,训练平衡,同时可诱发患侧肢体的动作。垫上运动的训练项目为基本的滚、爬、坐、跪等。③步行期:训练的动作包括:站立、步行、上下楼梯、步态矫正等。④健愈期:此期着重的是一些需要技巧性的动作,例如手与眼的协调,手的功能训练,日常生活的训练等,例如:做家务、运动、打麻将、看报纸、下棋、穿衣等,若是年纪较轻的病人,还需做一些职业训练。对症状稍有改善者也应给予及时鼓励,使患者能恢复其正常生活,或作出最大程度之适应。

3.2.3 营养管理与维护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原则以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及高糖的食物;多选吃高纤维食物;忌烟、酒;经常运动,以达到及保持理想体重,同时适当补充钾、钙。避免进食物过急过快,避免误吸发生呛咳。吞咽困难者应注意口腔卫生,训练进食和使用辅助器,帮助患者面部及舌头运动。

3.2.4 安全管理

选择适当的助行用具,穿宽松合身的衣物,选择鞋底有防滑坑纹的鞋;减少家居环境的危险性。室内光线要充足,通道要保持清洁,避免湿滑。尽量减少杂物,去除不必要的门槛,厨房浴室要保持干爽,最好在地面上铺上防滑垫,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楼梯要有扶手,服用降血压药、安眠药、抗过敏药后应有家属相陪。帮助病人家属树立正确的观点,关心体贴病人,帮助病人提高自信,减缓压力[1]。

3.2.5 回归社会

① 组织爱心俱乐部:组成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一起分享感受,互相鼓励,除了情绪语言上得到支持外,可互相学习照顾的心得。②家庭聚会:定期安排家庭聚会,让其他家人知悉患者近期的情况,令他们多了解照顾者的工作,同时邀请他们多参与照顾,分担责任。邀请患者出席,让他感觉自己仍是家庭的一份子,而非只是一个被照顾者。③组织活动:A.自我照顾活动:扫地、拖地、擦抹家俱;B.清洗衣物:收集污染的衣服、架起易洗的衣服、折迭已洗的衣服、分类;C.娱乐活动:浇水或种植盆栽、钓鱼、养宠物。提供小组活动前,先对小组活动的组员作出评估,适当分组,选择适合的活动主题、方式和制订目标。

4 体会

在中风患者管理和维护的过程中,应让患者及其家人必须懂得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适当处理各种问题。社区疾病人群的健康管理维护,具有重要而实际的意义。在对中风病人的健康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觉得除了治疗外,关键是让其回到家庭、回到社会,如何从心理上、精神上去维护。几年来我们通过对社区中风病者进行心理、营养、安全、机能康复的维护和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认为合理的的健康管理和维护会对中风病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中风病人健康管理问题是社区护理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走入社区参与中风患者的健康管理,是一项全新而带有挑战性的工作,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实践。

第8篇: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早期;社区;干预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68-01

糖尿病是当前人们罹患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糖尿病对人们的危害不单单是在糖尿病本身,由其所引发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病因是由于血管神经发生病变,并且感染引发患者下肢以及足组织破坏造成的,除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外,还可以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为了预防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社区医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4例,经社区医院进行早期干预预防糖尿病足,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4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6岁。所选病例全部符合WHO诊断标准(2004年)中对于糖尿病的判断标准。其中32例足及下肢出现程度不同的溃疡,14例出现干性坏疽。所有46例患者中有41例经干预预防和治疗后痊愈,5例患者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自述下肢及足部皮肤瘙痒,干燥无汗,皮肤颜色发暗,有皲裂、水泡、血泡、溃疡、坏死等症状并常伴有自发性疼痛。

1.2 方法

1.2.1 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干预措施。通过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以及足部护理指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养成足部护理的良好习惯,不断规范自己足部护理行为,避免出现糖尿病足,对已出现糖尿病足的患者,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护理,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足部护理习惯,可以不断减轻糖尿病足的不适症状,促进糖尿病足的康复。

1.2.1 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日常护理:正确的护理方式是避免糖尿病足发生或者促进其康复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糖尿病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正确指导下,加强对足部的护理,尽可能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机会。

在护理过程中,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每晚睡前用不超过40℃的温水浸泡足部,浸泡时间不宜过于长久,浸泡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浸泡完毕后,将双足擦干,用润肤膏涂抹后用手掌鱼际肌对下肢及足部进行适度按摩。通常每日按摩2次,每次30分钟为宜,从而不断促进患者下肢及足部的血液循环,避免患者下肢及足部组织出现血流障碍引发糖尿病足。

冬季,要严格避免使用热水袋进行取暖。足部如果出现脚气或者其他炎性疾病,严格禁止使用刺激性强的消炎药物。

患者平时不要穿紧、硬或者不透气的鞋子,穿袜要尽量穿棉袜,并且每日进行更换,以保持足部清洁,避免发生真菌感染,袜子的顶部不宜过紧,修补或者出现破洞的袜子尽量不要穿。脚趾甲不宜剪得太短,一般与脚趾相齐为宜。

在平时进行下肢及足部护理的过程中,糖尿病患者要认真观察自己足部发生的变化,如果出现皮肤颜色出现苍白或者暗红色转变,趾间麻木等症状,要立即就诊治疗。

1.2.2 糖尿病足的前期干预预防:首先要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药物治疗,主要进行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以及活血化瘀的对症治疗,对于已经出现足部血液循环障碍的32例患者在坚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药物熏洗、理疗、按摩等诊疗手段进行干预治疗。

护理人员要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服用药物、运动、足部护理等进行指导,争取让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认识到糖尿病足的特点、危害以及干预预防的要点。

要针对每一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做好随访,通常随访时间为1—1.5年。

2 结果

所有46例糖尿病患者经过干预预防后,其血糖水平显著降低,32例足及下肢出现程度不同的溃疡的患者以及9例坏疽患者经干预预防治疗后痊愈,5例干性坏疽患者病情未见好转,最终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

经过正确的指导及教育,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危害方面有了正确的认识,在足部的日常护理水平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服用药物、运动等方面的认识水平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3.1 糖尿病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糖蛋白在血管内皮下沉积过多,常导致血管粥样硬化或者基膜增厚,引发中小型动脉直至微循环障碍,使下肢及足部组织出现供血不足,从而使足部的皮肤温度以及足趾脉氧下降,从而导致足部皮肤颜色出现苍白或者暗红色转变、趾间麻木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足部溃疡,干性坏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温水洗浴以及按摩,可以改善下肢及足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下肢及足部的血液循环能力,改善或者消除糖尿病足。

3.2 糖尿病患者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是健康教育成功的标志。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督促糖尿病患者改变原来错误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养成足部维护的好习惯,通过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及指导,患者逐渐养成了温水洗浴、足部按摩、检查足部、合理修剪趾甲、合理选择鞋袜以及恰当运动的良好习惯,有效缓解了糖尿病足的发病几率。

总之,早期社区干预预防糖尿病足能够增加患者对于社区治疗的依从性,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MajkowskaL,Tejchman K,Slozowski P.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ambulatory care in type diabetes mellitus[J].Pol Arch Med Wern.2004.111(05):579-587

第9篇:残疾护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残疾人保障法是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的,1990年12月第一次通过,20xx年4月新修订,现行保障法一共有九章六十八条。

关于歧视

保障法第三条 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第七条规定: 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关于监护人义务

第九条 残疾人的扶养人必须对残疾人履行扶养义务。

残疾人的监护人必须履行监护职责,尊重被监护人的意愿,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残疾人的亲属、监护人应当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增强自立能力。

禁止对残疾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残疾人。

第六十条规定:供养、托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侮辱、虐待、遗弃残疾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关于康复、辅具以及社会保障

保障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十六条规定: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发展符合康复要求的科学技术,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第二十条规定: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康复器械、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修服务。

第四十八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级人民政府对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必要的辅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助。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关于教育

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为残疾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政府、社会、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助。

第二十五条规定: 普通教育机构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教育,并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

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拒绝招收的,当事人或者其亲属、监护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学校招收。

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

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第六十三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有关教育机构拒不接收残疾学生入学,或者在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以外附加条件限制残疾学生就学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关于就业

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 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第三十一条规定: 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

第三十三条规定: 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义务。国家鼓励用人单位超过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第三十五条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第三十六条规定: 国家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

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

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

对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第三十七条规定: 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第三十八条规定: 国家保护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职工的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残疾职工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劳动场所、劳动设备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从业的合法权益。

第六十四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在职工的招用等方面歧视残疾人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残疾人劳动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关于精神文化

保障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十二条规定: 残疾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应当面向基层,融于社会公共文化生活,适应各类残疾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使残疾人广泛参与。

第四十三条规定: 政府和社会采取下列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图书、网络等形式,及时宣传报道残疾人的工作、生活等情况,为残疾人服务;

(二)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及其他残疾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三)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开办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推进电视栏目、影视作品加配字幕、解说;

(四)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参加国际性比赛和交流;

(五)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有计划地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

关于环境设施的无障碍建设

第五十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

盲人 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国家鼓励和支持提供电信、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对盲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给予优惠。

第五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

第五十四条 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创造条件。

第五十五条 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并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