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线上教学帮扶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帮扶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教学帮扶方案

第1篇: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作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广东省首批“粤教云”项目计划示范应用试验区,天河区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师生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探究。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对行业的颠覆性变革越来越广泛。教育者应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以学校、教师、学生为中心,通过微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不断变革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形成信息时代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新常态。

以信息技术精准扶贫

2009年,天河区派出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与林芝的7个县8个教师进行了深度交流,帮助他们打造了一个教育信息化团队。“心相连,E相牵”,在网络基础上,培训从一次性的培训和单次的培训,变成了长线的培训和多方的培训,各方面都觉得没有增加教学负担。林芝的教师非常喜欢团队共同研讨,天河派出的教师回到广州后也能够在网络上迅速快捷地对他们进行指导。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出“手机教师网”后,天河区教育局迅速将之应用于援疆。2016年10月,他们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组织专家与技术团队,前往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力克乡。东圃幼儿园梁斐然老师在塔什米力克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古诗活动《咏鹅》,华阳小学余志敏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连加》,第七十五中学周伟泽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同底数幂的乘法》。本次研修活动以技术为依托,全程进行了手机实时直播以及延时点播。喀什广大的教师、教研员和教育局主管领导利用手机终端分享最新的教改成果;天河区广大教师同时观摩送教活动全程,为援疆结对学校线上线下开展精准帮扶活动探索了有效的模式;新疆的家长也能便捷地看到实况,体会到社会各个方面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关怀。利用“手机教师网”技术搭建天河与喀什基础教育校本研修平台,是东西部结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有效尝试,也是对喀什教育教学可持续精准帮扶的一种新思路。

在V东省内,2016年,天河区教育局对雷州教师的“一师一优课”“同课异构”培训,也进行了创新的线上加线下帮扶形式。他们采用了先进的UMU互动学习平台,它包括了目标、评价、资源、活动、数据,做到了非常好的数据呈现方式,所以在交流中最困难的实时展现已经被克服了。在雷州,他们用手机随时组织互动与微课,用大屏幕同步展示学习结果,让互联网升级线上线下课堂,让每个人融入、分享、收获。活动结果也呈现在UMU 互动学习平台上,通过线上问卷系统,教师们在手机上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了投票,畅所欲言活动收获与感悟。这一次培训结束后,天河区的指导教师和雷州的学习教师共同形成了教研团队。

2017年2月15日,“天河100”融合创新第一季第一期手机直播课堂正式开课,共同参与的区域包括:广州市天河区、白云区、兴宁市、雷州市、连山县、新疆疏附县。第一期手机直播课堂涵盖了语数英、音乐、综合实践、经典教育等多个中小学学科,由天河区10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以及来自对口帮扶的兴宁、雷州2位教师打头阵。手机直播课堂一共9期,除去暑假7、8月,从今年2月起每月一期。每期官方直播教师10人,自愿报名直播的教师不限。每期的特邀嘉宾由高校、中小学、研究支持机构各1人组成,将从10名直播教师中选出1名进入2018年1月的总决赛,并从9名总决赛参与教师中选出第一季的冠亚季军。据数据统计,第一期课程12节课,访问量前五名的是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的用户,其中体育东小学的一节课在线人数峰值达到300人。如果说“天河部落”实现了教师之间用文字、图片的相互对话、相互开放,拆掉了教师之间的一堵墙,那么“天河100”的手机直播,也许能让教师用视频直播拆掉另外一堵墙,实现教师常态课堂和社会的相互对话、相互开放。

在长年的实践中,理论框架也渐渐浮现。据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副调研员张伟春介绍,区教育局的《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研究》课题设计正处于论证阶段。该课题属于2017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招标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假设: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跨界融合能实现教育扶贫的系统和有效,运用他组织和自组织相结合的工作路线能实现教育扶贫的精准和可持续,知识产权IP的保护和转移能提高参与教育精准扶贫治理各方的积极性。创新点突出表现在:技术集群支持的教育治理理念创新教育精准扶贫和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体制和机制,众连、众包、众智和众创的互联网+思维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实践和常态应用模式构建。

以先进技术助推深度变革

近年来,天河区以项目应用驱动信息化发展创新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2012年,区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开发了“天云”应用融合、协同创新项目,搭建起高校与中小学校协作创新的平台。“天云”具有海量优质教学资源,能满足教师智能备课、互动上课、布置/检查作业、学情跟踪与分析等核心需求,适用于师生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目前,区26所实验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已经开展了11个项目,其中4个进入结项阶段,微课及翻转课堂项目已获得广州数字教育城应用推广经费。

――2013年,区教育局印发《广州市天河区教育信息化中心组建设方案(试行)》,现已有核心组成员10人,中心组成员369人。搭建了核心组、中心组的活动管理平台――信息左岸()。活动以校内、校际迭代方式开展,采取自下而上为主的发起方式。

――区教育局积极参与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未来教育课题项目,研究的方向是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整体推进的方法与策略研究,形成了一套区域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策略、方法和运行机制。目前已完成信息化领导力、运用数据进行高级思维、21世纪课堂学习评价三门课程培训,开始进入学科融合研究阶段。

“十三五”期间,天河区教育局将以提升学生学业成就和核心素养为核心,采取从个体发展到协同发展,从模糊发展到精准发展的技术路线,推动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针对性、创造性应用。

――加大教师之间的协同。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慕课、创课等活动作为教师琢磨与切磋的抓手,让技术为我所用,让活动开花结果。

――探索区域帮扶和协同创新。继续实施“天云”项目,探索区域结对帮扶、中小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协同创新机制。

――用数据驱动教与学。将学科质量监测数据应用于教师改M行动,建立从数据采集分析到教学研究改进的路线,通过对作业、考试等伴随式数据的比较、聚类和差异分析,紧扣教学中的问题,实现师生发展从模糊走向精准。

对教育信息化的思考

天河教育人对教育信息化有特别的情感,不忘初心,一直用心做,实在做。回顾来时路,他们有不少的深度思考:

天河区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

区域:育人为本,集成创新;顶层设计,项目驱动;融合互联,移动泛在。

学校:顶层设计,项目驱动,混合学习,迭代求精。

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技术平台能否和管理常规、教学常规、教研常规、学习常规等流程融合。

以往的“百校扶百校”“千校扶千校”,是一种“从上而下”的体制安排的帮扶任务,现在我们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使教师组织团体和教师组织团体之间,实现共同帮扶,共同进步。

我们更希望、更倡导的是教师录微课,先讲好一分钟的课,因为能讲好一分钟,才有可能讲好四十分钟。在微课上,可以先讲某几个或某一个教学目标,再讲好某几节典型课。

有5%的教师是热之者,即真的愿意干而且能干的人,有15%-20%的教师是好之者,有80%的教师是知之者。我们希望在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让有“知本”、有品牌的教师做领头人。

第2篇: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一、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

1、聚焦“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继续严格管控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实施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严格查控外来人员,实行重点监控人员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取消赤峰市入境及市域内全部公路卡口,运用“大数据+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车辆抵达地末端查验,切实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车辆抵达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嘎查村、社区要负责做好司乘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检测、消毒消杀工作,并将人员车辆信息报送至旗县区指挥部,对于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人员要及时上报并按有关程序办理。

二、有力有序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3、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支持防控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健康发展15条措施,在全面调查疫情对我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经营管理和运行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制定针对性强的援企稳岗扶持政策。

4、对已开复工但存在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对有开复工意愿但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主动开展帮扶和服务,一企一策制定解决方案,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5、加大金融支持企业力度,启动驻赤金融机构助力中小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健康发展专项行动。

6、加强疫情对服务业领域的影响评估论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有序放开生活业和生产业,畅通企业复产复工链条。

7、高度关注房地产业发展,抓紧制定中心城区土地出让计划、商品房线上交易方案、在建楼盘复工方案。

三、抓好春季农牧业生产

8、切实加强农资储备供应,将种子、苗木、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企业全部纳入复工复产企业名单,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鼓励农资门市正常开业,多渠道联系货源,千方百计保障春耕备耕。疫情期间,推行农资企业与经销商统一集中送货上门服务。

9、推进春季畜牧业生产,全力保障种畜禽、饲草料、兽药等物资供应和调运。

10、加强农牧业生产服务,及时气象信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线上生产指导、种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

11、全力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加强正在生产的温室大棚管理,推动闲置温室大棚恢复生产,制定鼓励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畅通市场销售渠道,防止农产品滞销。

四、统筹抓好其他重大传染病防控

12、全力做好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鼠疫等疫情防控应对准备工作。

五、保障人流、物流有序畅通

13、严格执行“三不一优先”“一断三不断”交通管控要求,全面放开市内货物运输,研究制定有序恢复市内公路客运班线、城市公交的实施方案,取消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管制措施,实现市内非重点人群自由流动。

14、对进入我市的外地车辆,取消公路卡口查验环节,一律实施车辆抵达地末端查验,做好相关登记;

对我市赴外地车辆,简化程序发放通行证,确保过往车辆便捷通行。

15、做好农牧民工等重点人群返岗的对接服务,全面支持市内非疫区人员返工返岗,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16、切实推动物流枢纽正常运行,准许物流企业在落实好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17、积极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制定高校和用人单位网上供需对接、开展线上专项招聘、精准服务用工紧缺企业等政策措施。

18、做好市场保供,加强市场监测调度,切实抓好蔬菜、肉蛋奶、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

19、稳定市场商品价格,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制假售假、囤积居奇等违法犯罪行为。

20、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制定今年全市脱贫攻坚指导意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

21、加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结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今年工作任务。

22、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制定线上授课、线上辅导、线上答疑、线上自习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

23、针对医药卫生领域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研究制定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卫生领域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用设备采购和物资储备等具体措施。

七、加大稳投资力度

24、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列出今年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清单,建立重大项目包联机制,逐个项目协调解决开复工前困难问题,确保在具备条件时及时开复工建设。

25、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梳理前期项目清单,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和部门代办制,利用线上平台推行“不见面”审批,有序组织开展实地勘察、现场查验等线下前期工作,切实做到快审快批。

26、做好地方债券争取工作,加大地债前期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地方债券尽快落实到项目建设上。

27、加强重点项目储备,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动态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增后劲的高质量发展项目。

八、稳定促进居民消费和外贸外资

28、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制定我市扩大消费、振兴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快释放各领域的消费潜力和需求。

29、围绕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功能定位,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尽快出台我市中心城区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和今年专业市场建设计划,打造区域性物资采购中心。

30、营造良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支持外经贸企业尽快复工生产,加快跨境电商交易,稳定外资外贸。

九、引导稳定社会预期

31、加大新闻宣传引导,强化舆论引导和舆情管理,及时回应热点关切,增强社会各界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的信心。

第3篇: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摸清底数,夯实精准脱贫基础。2016年初,春化镇经过多次调查梳理,确认四道沟村、下草帽村、桦树村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6户、454人。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一高一低一无”的精准扶贫识别标准,做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及时发放及填写扶贫手册,使帮扶责任人留下痕迹材料,规范扶贫工作程序。该镇在贫困村醒目位置悬挂“精准扶贫责任公示卡”,在h群活动室院内设立“春化镇精准扶贫宣传栏”,让贫困户第一时间了解包保负责人、包保部门、帮扶措施等信息,做到底数清、问题清、监督实,为精准脱贫夯实基础。

优化布局,因地制宜选好扶贫产业。该镇引进总投资3500万元的东方蜂业集团产业园区建设项目,集科研、加工、销售等于一体,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全面提高蜂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围绕珲春市旅游文化基地建设,投资400万元,在四道沟村推进自驾游营地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积极推进投资400万元的西土门子村食用菌深加工项目,打造绿色环保可追溯系统的高附加值木耳产品。投资100万元,建设面积为450平方米的电商旅游服务中心。目前已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达成协议,开设春化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春化土特产。投资70万元,在四道沟村建设占地10公顷的软枣猕猴桃产业园。与延边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实践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干果和果汁深加工。

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该镇争取资金714万元,大力发展黄牛养殖、木耳种植等项目,提高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梨树沟、河东等5个村黄牛养殖规模达到185头。预计今年出栏73头,实现收益40余万元。兰家、镇安岭等8个村,今年发展地摘木耳60万袋,预计实现收入60万元。上草帽村和五道沟村的3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收入达到6.2万元,可持续25年。目前,全镇20个行政村均有扶贫项目。

民生导向,稳步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该镇在脱贫攻坚中以民生为导向,积极争取资金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2016年,共争取项目资金8963.7万元。其中,道路交通建设资金2718万元,水利设施建设资金2040万元,水毁设施、堤防、房屋、机耕路、桥建设资金1500万元,棚改附属建设项目资金1400万元,产业项目资金714万元,教育中转房394万元,改厕项目资金143万元,房屋建设等资金54.7万元。争取财政资金780万元,为省道沿线村屯四道沟、镇安岭、五道沟等3个村更换房盖、粉刷墙体,安装500盏太阳能路灯,建设景观小品。强化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制定各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将省道沿线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责任区,由各村安排专人负责清理,保证省道沿线清洁。今年还将建设8公里的分水岭和草坪村水泥路、四道沟村水泥路、东兴镇等4个村党群活动室和文化娱乐小广场等设施。

第4篇: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经作站、种子管理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责任单位:畜牧科、各基层动检站)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孟德、广兴、可利尔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责任单位: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责任单位: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责任单位:产业化办、项目办)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第5篇: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一、从困境和矛盾中寻找启示

我校地域偏僻,办学条件较差,生源复杂,是一所“学困生”大面积集中的学校,这样的校情就决定了我们的办学策略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大胆地改革。改革的起点是转化“学困生”,难点仍然是“学困生”转化问题,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中心。不抓住这一关键点,我们就永远缺少希望,永远在薄弱中挣扎、徘徊!多年来我们就是盯上了“学困生转化”这一焦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了这一突破口,守住了别人不愿意守的这块阵地,牵住了别人不容易牵的这个牛鼻子,才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连连攀升。

二、做“学困生”转化的大手笔

1.统筹课堂内外,创设班级育人的好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将转化“学困生”落到实处,我们实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方法,唤醒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丰盈和成长。分层教学彰显育人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学习的幸福。

我校各科教师密切合作、共同探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基础知识教学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全面了解学生,鼓励、扶助“学困生”与贫困生。

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对“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定时定期疏导教育,并通过校报的“心雨桥”栏目与其进行对话,帮其树立自信心。

2.统筹三个年级,引导管理工作协调发展

为了把握好各年级的工作重点,我们提出:初一当作初三抓, 初二查缺补漏防分化,初三目标分解人盯人。我们重视每一个年级特别是基础年级,保持三个年级的持续发展。

分级进行常规教育,定期召开年级组班主任工作会议,发挥校级领导和年级主任的核心作用,八仙相聚共商良策。

学校每学年对各级各班“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其个性特点,安排其参加学校的各种兴趣班或活动,进行定向培养。

3.统筹工作环节,落实学校管理目标

落实“学困生”转化捆绑责任制,将其分解给每一位教师和学校领导,兑现奖罚。一个教师至少帮助三个“学困生”,三年内达到转化,并将这一目标纳入考核系统,作为教师评优选先的依据。

把转化“学困生”确定为教研组、科任教师的专项课题去研究,每一学年每位教师提供一份调查报告。

一学年一次“学困生”转化专项研讨会,汇总、交流“学困生”转化的方法、措施。

学校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跟踪记录“学困生”转化的成效,研讨进一步转化的方案。

学校的管理制度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不允许任何一个教师侮辱、体罚、放弃、不公正对待“学困生”。

学校在教学评价中,将每位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实绩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并设“学困生”转化突出贡献奖。

根据学校近6年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我们抓实抓细“学困生”转化工作,有242名“学困生”因专项特长而考上高一级学校,有600余名“学困生”因教师的结对和优生的帮扶转化而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

三、用爱心唤醒和鼓舞“学困生”

任何人都有爱的需要。据调查,“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大多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不足或特殊环境造成的,这些学生本来就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他们最需要的是尊重、真诚的对待和诚恳的帮助。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应当公平、公正、坦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不能放弃。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位“学困生”。牢牢抓住这把金钥匙,打开其求知的大门。

第6篇: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妇联系统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7周年活动方案

在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们将迎来第97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我区各乡镇(街道)妇联、各单位妇委会、区直属妇代会将在区妇联的领导带动下,以“爱心帮扶”为主题,举办20__年春节慰问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活动;以建立“学习型家庭”为主题,开展“家庭读书月”、“父母大课堂”活动;以“妇女维权”为主题,举办20__“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并结合本单位实际,纷纷精心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努力营造“推动发展,共享文明”的欢庆氛围。

区妇联将以“万个家庭健身活动”为主题,集中组织举办20__三八节女子“羽毛球比赛”和“趣味登山比赛”等大型活动;区委机关妇委会组织全体女职工展开座谈会形式的联谊活动和“三八节女子乒乓球比赛”;区政府机关妇委会将在“三八”节来临之前由单位出资聘请专业讲师对妇女群众进行现代职业女性有关知识培训,增强妇女职工协调家庭和事业的能力,并组织一次关爱女性健康的全面检查;区党校妇代会组织全校女职工积极参加“全员大练兵”活动,提高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服务管理水平;区建设局妇委会举行“建文明家庭、做文明市民”演讲赛;区交通局将利用“三八”节的有利契机,举办座谈会、表彰会、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宣传妇女在交通战线上的地位、作用和业绩;区农发局妇委会将开展新春趣味运动会,并组织技术人员与区妇联、各乡镇、街办联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妇委会将举办小型趣味体育比赛;区卫生局妇委会组织对女职工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并开展岗位比武活动;区国税局妇委会将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区地税局妇委会将在节前举办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比赛,以创建国家级巾帼文明验收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巾帼建功活动,并就“如何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税收”开展“金点子”评比;[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区国土局妇代会将在女职工中开展评选“优秀母亲“、”优秀女儿“活动;区经济局妇委会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区环保局妇代会将联合局工、青组织在春节前开展文娱晚会;区供销社妇代会将组织全社妇女召开庆“三八”座谈会,提高供销社妇女整体素质;区工业区管委会妇代会将于3月2日组织“登山寻宝”活动,3月7日举办“创造新业绩、树立新风尚、争做时代新女性”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祥福镇妇联将组织妇女干部出去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城厢镇妇联将在各中小学开展“我为母亲做件事”活动;大同镇妇联召开奔小康座谈会;清泉镇妇联以“全民健身”为主题,举办趣味体育活动;大弯街道妇联组织参加大弯街道广场舞比赛;龙王镇妇联将于3月6日在场镇摆设宣传咨询点,加强对《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的宣传;福洪乡妇联将在3月3日开展为孤寡老人洗衣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活动。

第7篇: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贵州是全国欠开发、欠发达程度最深的地区,教育经费长期严重短缺,教育投入很少,教育欠账太久太多,使得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一是校园校舍设施等办学硬件不足,没有足够的学位;二是没有足够的经费聘用足够的教师;三是没有经费购置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难于办成较多质量优良的学校满足群众的需要。比如铜仁城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多数存在生均校园面积不足、校舍不足、设备设施落后且数量不足、教师数量不足等办学资源不足问题。

(二)城市发展较快,教育发展滞后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加快,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得到较好实现,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但是,在此过程中,社会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同时进步,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最早凸显出来。铜仁市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增容迅速。学校规划建设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学校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建设。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铜仁市碧江区外来小学学生数为9171人,占学生总数的31.96%;初中外来学生数为3700人,占学生总数的22.13%。铜仁实验小学辖区,铭君华府、公园道1号、江华、恒基、万货城、板桥新村等小区先后建成后,未规划建设新的学校,该校20年也未扩大校园规模。

(三)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从现实性来讲,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不均衡的,在各个地区之间、在城乡之间、在各个层级之间、在各个学校之间,形成了明显的落差。发达地区、大城市、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在各方面都比较完善,都比落后地区、比农村、比普通学校占优势。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大多数家长都不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并存,校际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悬殊,引发了严重的择校现象”,“择校热”从小学阶段已经下移到学前教育阶段,家长为了孩子能有个好小学,好初中,好的高中以及高考能有好大学读而不断掀起择校热潮,不遗余力。而“择校热”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优质名校的大班额现象。

二、解决城市基础教育大班额和择校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一)保障教育资金

根据教育专项规划,及时制定近期新增学校建设资金筹资方案,采取土地资源变现、银行抵押贷款、足额征收教育附加费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保证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资金。认真研究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扶贫攻坚规划中有关政策,积极做好教育项目的编制和争取工作,特别是在国家层面争取将我市的教育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将破解教育发展融资难题作为金融服务方面先行先试的重要内容。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赞助、投资、垫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办学,进一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给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同待遇,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缓解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压力。

(二)加强规划指导

根据解决当前“大班额”问题和满足将来的教育需求,及时制定城市基础教育建设专项规划,并在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区开发、新住宅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调整中,补好“中小学校规划课”。在城镇建设的立项、规划、建设时,须充分听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确保中小学建设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配套中小学校项目建设与新区开发和新住宅区建设项目建设同步。党委、政府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解决“大班额”的指导原则、近期和远期目标、领导责任、步骤措施等要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建立工作台账,理出改扩建、新建学校开工建设、竣工投入使用清单,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投入优先安排、公共资源优先满足。

(三)扩充教育资源

着力解决教育资源硬件不足问题,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步实施。近期要抓紧启动中小学校改扩建和新建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确保改扩建项目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新建学校项目工程尽早开工。远期要城市发展构架的拓展,在新区及市政中心等附近地方规划新建中小学,尽快投入使用。同时,要科学预测适龄儿童新增人数,超前做好新增学校相关工作,满足城市扩容需求。制定关于城区中小学校所需人员编制解决方案,及时配齐各校缺编教师,切实满足学校新增班级所需缴教师。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学校寻求与名校的深度合作,引入名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扩大优质学校的比例和总量。同时,发挥区域内优质名校示范带动作用,推行优质学校“帮带”和“一校多区”工程,缓解优质教育总量不足的压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四)促进教育均衡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均衡配置师资队伍。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乡镇教师素质,培养骨干教师,建立校长交流机制。建立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础教育的激励机制,适当增加乡村地区的教师岗位,政府要加大对这些地区扶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尽量缩小同工不同酬现象。

(五)规范择校行为

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规范各级学校招生行为。严格按照国家对教育招生制度的相关规定实施招生,严格规范学校接收择校学生的行为,坚决遏制乱招生的现象存在,加强对违规招生行为的惩处力度。

(六)对学生家长正确引导

正确地引导社会和学生家长,形成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家长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不要盲目的去择校。建立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让社会和家长认识到,只有适合孩子学习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三、总结

第8篇: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机床夹具 课堂教学 学习效率

《机床夹具及应用》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中定位方案设计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这部分内容占了该课程的50%以上,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加以充实,如开设车、铣、钻、镗夹具的拆装及精度检验等实验,使学生从实验入手加强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信心。而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必须有效利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如何组织机床夹具及应用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下面就结合机床夹具及应用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1、强调专业的重要性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选择学习机制专业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兴趣是什么,以后能做些什么,导致在学习中处于盲目状态,甚至造成厌学、弃学现象。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力宣传机制专业的专业优势,就业前景,就业待遇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

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在对自己今后的成功之路上产生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今后的成功就是社会的实践经验,而专业知识的学习已不在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往届高职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来获取成功的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渴望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获取成功的欲望。比如在第一次授课开始前,先讲解一些成功事例,如08级机制1班的5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走入武汉毅恒重工,企业开始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和考试,然后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因岗位不同,待遇也不尽相同(考试在90分以上的1名,跟着厂里面的技术骨干工人加工大型工件,待遇相当的可观,80到90分的2名,被分配到质检部门待遇一般,而80分以下的2名被分派到了最基本的普车、普铣机床上,做一些最最基本的东西,待遇较差),这5名学生刚进去就这样,那几年以后呢?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几位同学可能会发生突变,一个是领导,月薪上万,一个却是一线的工人,月薪一千多,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因可循的,那就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决定了你今后的命运轨迹。以此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学习兴趣。

2、抓好新课导入

要提高新课教学的效益,必须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减轻乃至消除无兴趣的学习带来的思想压力和负担,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技能是完成新课教学的首要技能,如何在导入的时候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本文认为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是用工厂实际加工零件的事例来创设教学情境,然后提出大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来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比如轴类零件的加工,在车削端面、打中心孔、车外圆时,分别采用什么装夹方式,原因是什么?提出问题后在强调这些是进入工厂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不掌握就会使自己的命运陷入不堪之地,强迫学生学习,抱着必攻克之的心态去学习,怀着想马上就到车间去看看,去试试的心理。这样做对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先让学生搞清本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思路。比如在讲授定位方案设计时,先把课堂教学内容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本道工序的加工要求分析,第二部分为理限分析,第三部分为定位元件的选取,第四部分为组合定位分析,然后在讲解这四个部分是怎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比如加工要求是由自由度来控制,定位元件又限制自由度,各个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是否可靠,这个就得用组合定位的分析方法来解决。这条主线能够使学生大致了解本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不会出现混淆,盲目的去学习。

3、课堂讲授、动画演示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因为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以前的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的能力,但不能忽视理论教学,只能是舍去大量的数学推导方法,而是用理论结果来指导实践,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际问题,用理论知识所得结果来解决,另外“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其他课程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其更接近实践,然后在通过动画演示来激活课堂气氛,消除抽象概念带来的枯燥与乏味,让学生在理论上学的知识和实际加工零件所用到的知识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总结起来就是讲授要少而精,接近实际,动画提高气氛,消除枯燥,实践操作提高技能,加深理论。例如:在讲授车床夹具中的双顶尖定位粗加工外圆面时,放弃讲授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而是讲授用什么机床?顶尖如何安装?中心孔的重要性?鸡心夹头的作用?用什么刀具加工、刀具的主偏角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影响?如何测量?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讲解可以行之有效的解决工厂实践,在通过动画给学生形象演示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注意事项,然后在到校工厂实际操作,对所学内容用于实践,最后让学生对加工出现的问题反思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让学生有种成就感、对知识有种渴求感,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有力武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基于此,高职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少而精”的原则使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4、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适度的奖惩机制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好面子”、渴望表现自己的心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奖惩机制。比如学生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给他一个肯定性评价或加分等措施,让其获得学习后的成就感,这样对增强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而当学生下课后没有好好复习而没能答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在下一小节课上课之前让其到讲台唱一首歌,同时要给予鼓励,给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好处是什么,比如能够锻炼你的文艺才能或者锻炼其敢于表达的能力、壮大胆量等等,又能让其他学生消除疲倦,活跃上课气氛,还能使其在下课以后好好复习本课程的内容。

二、师生互信、互动合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源泉

信任,是师生和谐相处、高效教学的前提,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师生互信的关键,教师应抛弃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师道尊严”与“教师权威”的陈腐观念,以平等、民主的心态面对学生。比如,师生相遇时,教师不妨先开口招呼,平时多拍拍学生的肩,多一点善意的微笑等等,而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采取帮扶行动,上课时多提提他的名字,多以幽默的方式关爱他,当他没能及时想出问题的方法时,应该鼓励他,而不是责备他,笑话他,而在下课时多与他谈心交流,让其消除自卑心理,搭建心理桥梁。这就印证了“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这样一句老话。

教师应该放弃以前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模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将问与答相结合,将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其反思本课堂的教学重点,在实际生产中是否有地方可以改进,然后在由教师对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加以分析并归纳总结,给出正确性的回答。这种自主性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能够使教师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而且还为教师的下一次备课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断探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如下几点:

1、简单明了细化重要知识点,各个击破,完全消化

比如在分析理论上应限自由度时,教师可以把知识点细分为如何找加工面、如何找出本道工序的加工要求、如何找出各个加工要求的工序基准、工序基准与自由度的关系4个小知识点,然后在逐个讨论分析,各个击破,最后在通过实战总结分析方法。这个过程既简单明了,学生容易消化吸收,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巧设情景,问题引入

文献[2]提出创设情景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前提,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教学场景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枯燥的专业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加工视频,形象的动画等手段来设置情景,然后再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3、贯穿其他课程,加强应用

机床夹具及应用课程是机制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中间涉及到了机床、刀具等核心课程的一部分,而对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弱等特点,对前面的专业课程没搞透、没搞清,不能进行实际的应用,因此需要教师把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实例的方法贯穿起来,使学生对整个机加工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这样既能让学生受益,又能让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提高。

四、努力专研、提高教师素养,通过教师魅力感染学生

1、努力专研本课程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授课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是把握整体内容主线的关键,也是教师合理分配课时的依据,因此专研授课计划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本文根据机床夹具及应用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处理教材及课堂讲授时应注意把握三条线及三条线之间的关系①定位方案设计线24学时;②夹紧装置的选取线10学时;③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线14学时。

定位方案设计线与夹紧装置的设计是两条基础环节线,对以后的专用夹具设计的学习起到支撑作用。而定位方案线是研究车、铣、钻、镗夹具设计的关键,它是按照专用夹具设计步骤的顺序来安排的,因此学习定位方案设计的每一个小节都是环环相扣,因此在授课时应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对各个知识点各个击破,最后在通过实例来综合分析。夹紧装置的选取时,教师应根据工厂实际的需要重点讲解5种典型夹具机构的特点及运用,做到少而精,学生够用的程度,而不是去讲解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搞晕学生。在讲解车、铣、钻、镗夹具设计时,应做到知识点从小到大、由多到精、由会用到精通的程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好课也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用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的关键所在。因此当教师备好课后可以在家的镜子面前试讲,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吸引自己,是否能够让自己有种兴奋感、愉悦感。

2、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在给高职学生上课时切忌照本宣科、板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讲授知识,避免出现满堂灌,这样会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让学生对你产生厌倦,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耐烦性。据研究发现学生的高度集中力一般只能维持在10-15分钟,之后会出现走神、厌学的心态,这时教师可以在此期间插入一个笑话,或者唱歌等手段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疲倦,还可以给学生留下亲切的形象,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剑.浅谈中职学生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3月 第23卷.第三期.

[2]刘四方.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实践与思考-基于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案例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07期.

第9篇:线上教学帮扶方案范文

近几年以来,XX区局坚持贯彻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六员”培训通知的精神,落实省、市局教育培训制度,根据我局税收业务人员少,特别是企业管理员短缺,税收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实际举办多次岗位技能培训,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岗位工作技能。通过培训,效果较显著,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我局在岗位培训上的经验做法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班子特别重视。我局领导班子一直以来都对干部的培训工作特别重视,特别是岗位业务培训。充分利用每年的“两节”过后几周或每月业务不紧张的时间组织培训。在培训前一般都会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讨论了培训的方法、内容、时间、对象等事项,并在培训前一天召开动员大会,向全体干部职工强调培训的重要性,以此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培训期间领导不定时到培训会场视察情况,达到监督效果。一般来说一期培训时间超过2天的都要组织考试,我局领导亲自审核考试题目,严格把关,考试期间作为主监考员,严格考试纪律。在培训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提出培训的实际效果、税干的业务薄弱环节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授课人员认真负责。授课人员主要为机关各股室的负责人,税收业务理论功底较深,作为历次培训的主要授课力量,也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授课经验。在培训前都会根据最新的税收政策做好讲义及学习培训材料,并及时将材料分发到每位学员手中。培训中都能认真授课,不马虎应付随便走过场,讲课中注重理论与实例的结合,有意识地不间断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课上都留有时间用于学员提问,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性互动,使培训不单调乏味。培训后安排有关问题让学员课后思考,起到复习作用。

(三)“帮扶牵手”提升整体水平。由于我局队伍呈现“两头冒尖”的形态,即一部分文凭高素质高,一部分文凭又较低,工勤人员多,且部分有安于现状的现象。我局在培训期间一是通过“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由先进带后进,素质高的带较低的,业务能力强的带较弱的“三带”政策提升整体业务水平。二是在训后的日常具体工作上,要求业务骨干带新手,培养新人,我局每年都接收新录用的大学生,由于刚走上岗位的毕业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较欠缺,利用他们素质高,上手快的特点,做好传帮带工作。三是坚持领导包片,机关挂钩基层制度。通过机关带动基层,领导带动干部,党员带动群众,在我局内部形成了互帮互助的网络。

(四)落实考勤及后勤保障工作。采取人教部门与办公室互相配合,由人教股严抓考勤,做到每次课前、课后两次点名,课中不定时督查,确保整个培训期间除请假的人员外,其他人员齐整,没有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办公室做好后勤服务,确保学员培训所需的纸、笔、饮用水都能及时保障到位。

(五)制定奖惩措施促培训。一是对培训人员考试成绩优异的,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并作为岗位轮换的依据之一,对考试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二是对授课人员及教案进行等级问卷测评,由参训人员评分,对评选出的优秀主讲人员和优秀教案予以一定奖励,整个评选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经过近年来的多次岗位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由于参加培训人员的文化基础不一,业务水平高低悬殊,造成授课的难易把握困难;师资力量不足,授课人员虽然是局里的业务骨干,但授课的方法与能力仍然有差距;部分人员税收业务基本知识仍未掌握,仍然存在训后的考试不及格现象;培训方式不够多样化,主要采取内部人员或是邀请税校讲师授课,形式比较单一。今后我局将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提前定好培训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要多样性,连续性,实用性,培训的类型要根据人员分工不同,有针对性地对行管人员、征管人员、文秘人员、档案人员、稽查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法规人员等进行分层次培训,切实使他们掌握税收征管业务的技战术,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现状和税收业务能力现状来谋划制定教育培训方案,组织实施教育培训项目。在培训方式上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及网络优势,开辟业务学习专栏,增加视频教学、实时税法学习、每日一题等多种学习项目。

(二)结

合税收工作的特点,多注重税收政策法规、内部工作流程、法律知识、外语、财会知识、信息网络、国内外形势的培训,结合税收工作讲究培训内容的实效性,摒弃无用性和重复性,对内多学习了解现行的法规、政策、同行业、相关单位的先进经验,对外要派出人员到有关院校或引进有关学者、专家组织教学,从而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激活人员的工作欲和创造力,为税收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