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医学专业特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专业特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专业特长

第1篇: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中医学专业大学生为例。分析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由自我审定、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及评估反馈几个环节组成。

二、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中医药大学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员六年来已经培养近六百名毕业生。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结合多年工作,总结出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职业生涯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没有正规课程,只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加人生涯规划的元素,生涯规划教育不够系统。效果不够理想;现在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已经正式走进课堂,但是收到的效果也不容乐观。因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合适,学生很容易把这门课当做纯粹的理论对待。觉得只要上课听讲就可以了。

(二)自我认知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准确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自我是使本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需求、学识、技能、智商、情商、行动、经历、社会关系等个人的基本素质、智能和资源特点,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三)大学生对职业缺乏感性认识

目前大学生了解职业信息主要还是通过间接渠道,如互联网、媒体、就业指导课程以及相关讲座等,不能切身体验职场的真实状态。现在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专业了解很多。但是对于这个学科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了解甚少。例如,中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很多骨伤科专业的相关知识,考骨伤科的研究生也没问题,但是却不了解骨伤科医生具体做什么、怎么做。

(四)学生做生涯决策时思路狭窄

令人尴尬的是。一方面学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生涯决策时却思路狭窄。在很多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里,将来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当医生。要么做药品、器械销售。以至于毕业参加招聘会时眼睛只盯着医院和药厂,其他行业干脆不考虑。事实证明,以往中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医疗、药品销售以外的工作并取得成功的同学大有人在,涉及的职业达四十余种。

(五)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热情

临近毕业,一部分学生对待找工作就像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当做任务去完成,甚至认为找到工作是为了完成爸妈的心愿。学生对待工作,体现不出丝毫的热情。他们懒散地一步步走向自己并不了解、并不热爱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本身来讲,这样的职业生涯是危险的,尤其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危险。缺乏热情地工作,就是害人害己。

(六)辅导员分身乏术

我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较薄弱,需要辅导员承担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及大量的个体咨询。而作为辅导员,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很多时候无暇顾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环节,力不从心。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式方法

应该把学生从理论教学中解放出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对于医学生而言职业道德观的教育尤为重要,老师让学生学习很多医疗行业道德标准,可是学生们把它当做“知识”来背记。背下来之后就会提高认识、就能引起学生共鸣?笔者主持过一次活动,组织中医学专业学生在一起聊“我见过的最让人讨厌的医生”。同学们踊跃发言。最后我们把“让人讨厌的医生”归类,分析是哪个环节让患者如此恼火。分享的环节做得十分轻松。大家主动发言,谈了很多感受。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问题,学生接受的才是一个立体的事物,才能印象深刻。

(二)善用各种资源,推进生涯探索

认识自己、了解环境是生涯规划的起点,大学生要善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生涯探索,为确定生涯目标做充分的准备。要通过自我反思、他人的反馈和评价来认识自己,也要充分运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来增进自我认知。通过网络、媒体、师长、亲友、同学等渠道了解职业相关信息,并常常关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环境因素。还要对可能选择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清楚的认识。

第2篇: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1.1调查对象

在2014年3月~2014年5月期间,对某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168人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98.81%。其中男生72人,占42.85%;女生96人,占57.15%。平均年龄(20.47±2.05)岁。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于1975年编制。该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情绪、思维、感觉直至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该表用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也可以做精神病学的研究。本研究中,自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11。

1.2.2症状自评量表质量控制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症状自评量表是科学化的标准问卷。问卷调查人员都经过专业心理培训,给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前首先向被调查者讲明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调查使用了无记名方式进行,并在规定时间内当场回收了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将全部统计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利用现有的SPSS13.0统计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1.3结果

口腔专业医学生与国内青少年组常模比较,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恐惧因子、偏执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如表1所示。

2讨论

口腔科医生是一个特殊医学职业,要求从业者责任心强,工作风险性大,这些都要求口腔科医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医学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学制长、内容繁多、学习任务重以及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等特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3次角色转变:(1)新生入学后由被动学习的中学生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大学生;(2)由普通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转变为素质全面的口腔科医学生;(3)通过临床实践由高素质的口腔科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口腔科临床医生。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如果存在所学知识不牢固,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差时,很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与国内青少年组常模比较,躯体化、焦虑、恐惧、偏执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少年组常模,说明在这些方面,口腔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注意。

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整体教育相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当做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许多课程都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和《神学》等,这些都是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考虑到他们专业的特殊性,这样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医学生的特点来安排,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可以进行社会交往和适应性的心理教育,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择业心理和挫折方面的教育活动。课程目的是使医学专业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坚忍不拔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加强承受失败的能力和在社会交往中的适应能力,使医学生有健康的身心和心理。

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分段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新入学的口腔医学专业新生首要任务是尽快进入大学生的角色,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尽快从陌生到熟悉、适应,为大学阶段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这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自我加压、广交朋友,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辅导让他们了解“毕业就失业”重压,要早日对职涯进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抉择时游刃有余。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特长和潜能对自身条件等作出客观评价,培养克服各种挫折与困难的能力,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年级的口腔专业医学生以解决情感问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如何体现自我价值等问题为主。很多案例都表明医学生因恋爱引发的情感危机会诱发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有个别学生会因此走向极端,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临床实习期的口腔专业医学生而言择业心态的调整至关重要。在临床实习时期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防止实习期医学生走入心理误区、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口腔专业医学生在就业阶段的心理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是他们注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普遍缺乏埋头苦干、甘于寂寞的心理准备,有较强的自我价值观念但把控的能力较弱,有为人民解除病痛的理想却对实现中医患关系问题无从下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毕业生释放压力,转变就业观念。

其次,面向医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和讲座。在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和讲座,有利于医学生全面、广泛地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使医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处理,而不是盲从或者从众,这些对医学生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建立咨询机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从8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高校心理咨询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咨询机构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推广,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督促学校加强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固定的心理咨询单位并以它为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信息系统,全面指导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医学院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是优化医学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心理咨询组织机构的主要任务是:(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2)组织进行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医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3)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及时发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者有时并不能直接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医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是与有心理问题的医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途径,通过不断的互动使有心理问题的医学生自我认识问题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解决问题,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

建立医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既可以使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据可查,也有利于心理辅导老师更好地掌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倾向,有利于辅导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要求。医学专业学生是医药卫生事业的生力军,他们的医疗能力、创新精神、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到医学的发展。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和广大医务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帮助医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实现自我管理、处理好恋爱、交友和工作的关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能够团结协作,处理好医患关系,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服务于广大患者,不断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满足当代医学要求。

第3篇: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30-02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性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素质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毕业生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本研究充分利用我院的办学资源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对各学科开设的实验课程重新整合,打破学科界限,统筹安排,做到优势互补,相互渗透、相互衔接,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的实施除保证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外,还可使学生在现场调查研究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使我校预防医学毕业生整体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在人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本研究以国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施教育质量工程”为契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以预防医学人才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强化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我国培养出高质量的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2.研究方法。专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组成员、教研室主任等)访谈(共45人次)、相关学科教学负责人和部分任课教师专题讨论(共50人次)、专题座谈会和研讨会(校内外专家40人次)、本专业高年级学生调查和毕业生调查(131人)。

二、结果

1.预防医学实验室实践能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本研究明确提出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预防医学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实验室实践能力和现场实践能力。因此,将专业基础和主干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按“病因、效应、疾病监控”构筑预防医学专业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起相应的预防医学综合实验教学群,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提供更多的机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室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学生现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按照“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通过“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科研、适时开展专业实习”的实践训练,构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在专业实践工作中所需要的组织管理能力、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信息处理分析能力等,而不仅仅是实验室动手能力。我们将其归纳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基本实践能力是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主体,综合实践能力是目标,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教育培养过程的最高层次。为此,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早期接触专业。结合本专业新生入学教育,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包括预防医学在保障公众健康、国家安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实力、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毕业后工作去向等,与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加深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够安心本专业的学习。至第二学期,请我院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有针对性地给新生介绍学习上的亲身经验和体会,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新生热爱预防医学专业情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②早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制定本科生《社会实践实施方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建立起社会实践效果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厂矿等基层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近五年来,仅组织大学生进社区,开展大型卫生知识宣传或讲座就达20余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首先,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社会实践主要内容为:钉螺的生活习性及分布情况调查;农贸集市上猪肉中的绦虫检查;疫区人员粪便中血吸虫卵调查等。其次,临床医学学习阶段,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为:①全体学生参加为期两周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运作情况,了解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现状等;②组织学生参加“送健康”卫生宣教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深入社区、社会福利院,参加送医、送药、送医学知识的“三下乡”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了解民众,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后,预防医学专业课学习阶段,大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以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或参与教师的课题调查及流行病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和相关的实验检测工作等,使学生对当地居民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概况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参与现场调查实践的学生85%以上都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自己专业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充分认识到所从事的疾病防制、卫生监督等工作对保障民众健康的重要意义。自2001年以来,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达2000余人次,其中5%的同学被评为大学或医学院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和调查论文2000余份,其中约3%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获学校二、三等奖。

第4篇: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应从以下医学专业人员中选择:(1)五年制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本硕连读的研究生;(2)根据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并通过复试录取的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3)家庭和社区住院医师。

2老年医学临床教学课程设置

2.1老年基础医学

衰老的生物学包括基因、生物化学、细胞、衰老进程的理论;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

2.2老年心理医学

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们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变化和规律。

2.3老年病学及老年相关临床问题

老年病的临床特点:①多病共存、病因复杂、长期积累;②发病隐匿、缓慢,多属慢性退行性疾病,生理与病理变化很难区分;③多种器官处于临界功能状态、病情变化突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包括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老年神经系统疾病、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疾病、老年代谢性疾病、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老年感染性疾病、老年肿瘤等。

2.4老年康复医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谱、疾病谱的明显变化,残疾人、老年人及慢性病的康复日益为社会所重视,特别是对老年病的康复医疗尤为重要。老年康复医疗内容主要分3大类:即预防性康复处理、一般性治疗措施和有目的的恢复已丧失的功能。

2.5老年预防医学

是老年医学最重要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应包括老年流行病学、营养学、运动医学、养生学、保健医学、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等。要了解老年人常见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推进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营养饮食。建立多层次的老年人医疗保健制度和体系,将老年保健工作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势在必行。

2.6老年医学研究

科研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室的实验,加强临床医学的研究,提高对老年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水平。

3提高带教老师素质,打造先进教学团队

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但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好医生。教师自身素质是培养高质量老年医学人才的关键。带教老师首先需加强内在修养,重视自身品行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也要不断督促自己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熟练运用新技术、新理论、新疗法,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皖南医学院老年医学科根据科室人员结构成立以高年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负责的带教治疗组,每个治疗组包含各级职称的带教老师,各个治疗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团结协作,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充分发挥治疗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特长,构建和谐氛围,打造先进教学团队。另外根据皖南医学院的统一要求选择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或已经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医师申报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格。学院根据申报材料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人选,并负责对新上任的研究生导师进行培训,做好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动态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作为治疗组长和研究生导师在教学团队中发挥带头作用。

4加强临床能力培养,探索老年医学临床教学新模式

4.1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1)理论知识准备:要求进入临床科室之前,认真复习老年常见病诊疗和危急重症抢救措施等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室指定一位高年资医师担任教学干事,按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方法》,负责安排临床技能的学习及值班工作。先在本专业科室学习工作9~12个月,要求熟练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门急诊处理、接诊病人、危重病人抢救并能对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4]。由导师、治疗组长及教学干事组成考核小组分阶段进行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病例答辩考试。

(3)以心血管专业为基础,树立全科意识:老年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疾病可能涵盖了多系统功能障碍,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与普通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需要特殊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培养能给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的现在及未来的临床医生是非常紧迫的任务。为了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性临床技能,根据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临床二级学科范围内的轮转科室,进入临床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关科室轮转,要求包括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至少六个以上专科,每个专科1~3个月时间,各轮转科室专门安排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的高年资医师作为带教老师安排在该科的临床技能培训和值班。由带教科室组织专家进行出科考核,不合格者需继续在该专科轮转直到合格为止,要求学生掌握轮转各专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轮转结束后再回到本专业科室继续强化临床技能的训练,逐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4.2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1)沟通能力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收集信息、诊断、治疗和病人教育。老年患者年高体衰,听力、语言、肢体功能甚至认知能力都有下降甚至缺失,关注、真诚、尊重、同情、爱心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再通过亲切、自然、得体的语言可使患者尤其老年患者获得满意的诊疗服务,使病人满意率提高。在临床培训过程中需要指导研究生学习医患沟通的能力如:①和病人及家属交流时能自然地展开和终止话题;②能充分获知与疾病相关的信息;③了解病人的所需所想;④简洁明了地解释疾病的诊断情况、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结果及预后;⑤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有问题出现时协调解决。

(2)在临床学习过程中通过患者或模拟情景进行阶段测试,评估学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展示交流的能力[5]①包括自我介绍和角色介绍;说明访问的原因;倾听病人的诉说,不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事先准备好和病人交谈的若干事宜;②自如地展开或终止话题;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并有所反应;观察细致,关注病人的明显不适,获得有关病人疾病状况的所有信息,以帮助正确诊断;③结合病人的生活背景,如家族、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情况,了解病人的恐惧、担心和期望;④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可能需要的医疗措施解释应清楚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用语;⑤鼓励病人参与诊疗方案的确定,分析疾病诊治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解决问题;和病人或家属持不同意见时,协调解决;⑥帮助病人区分鉴别蜂拥而至的因特网、报纸、杂志上的医药介绍或广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需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导师要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引入主动服务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5规范科研训练,提高科研水平

老年医学专业的科研能力训练要突出医疗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是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上主要让学生参加临床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学习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导师和治疗组长应有专门的临床科研课题,让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了解自己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学会总结研究结果,重点探讨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在不影响临床实践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基础实验研究的方法,参与部分基础实验的课题研究。在日常工作中指导学生阅读指定专题的中外文献,并书写医学综述,反复修改,掌握科研方法,培养科研工作的良好素养。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专业的网站和学术论坛上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6完善奖学金和岗位津贴

为促使广大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从事老年医学专业或报考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设立相应激励机制:(1)医院应设立奖学金制度,鼓励医学生从事临床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根据阶段考核成绩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学金;(2)通过参与临床住院医师工作与值班,医院和科室应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并随物价上涨进行适当调整。

7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直接与老年患者接触,学生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医德情操,牢记学医的初衷与誓言,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同时也要了解并掌握与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带教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也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断培养并以身作则展示对患者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摈弃浮躁思想,踏踏实实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尤其是疾病缠身、身体衰竭的老年患者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第5篇: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医学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等其他医学专业的结合与发展:1998年在汉城召开的第9届世界医学信息学大会(MEDINFO.98)期间,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主席vanBemmelJH教授曾向中国医学信息学分会主任委员欧阳轵能先生询问:“中国的医科大学是否也在培养一批从医学本科毕业,当过几年医师,又回到大学攻读医药信息处理的研究生”[3]。vanBemmelJH教授的这个问题说明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该学习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知识以提高他们今后成为医师的医药信息处理能力。而在医院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CIS)等迅速发展,掌握了医药信息技术的临床医师将会在他们的从医工作中做得得心应手。除了临床专业外,其他医学专业像检验、药学、预防等专业,在信息化的今天同样要跟医药信息技术密切接触,比如信息系统、决策系统、影像信息资料等的处理都离不开医药信息技术。现在的医院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高校为其他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医学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与发展:跟医学信息学相似,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同样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包含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生物信息学不仅是一门新学科,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开发工具。从工具的角度上来讲,生物信息学几乎是今后有关生物(医药)研究开发所必须的工具。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之一在于阐明人类约10万种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寻求各种治疗和预防方法[4]。如今,生物信息学的许多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其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将在医药行业取得长足发展。

而国内传统意义上的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侧重于对文献型信息的管理、分析研究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信息学,其重点是将计算技术和信息科学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现在的医学信息学与向医疗方向发展的生物信息学在课程设置上有许多是重叠的,比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等。而且,随着学科间的交叉互补,一些医学信息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攻读生命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优势互补,卓有成效[5]。对国内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前,各个开设有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高校都有他们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现就本校医学信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初步剖析:根据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信息学专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管理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医学信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以医药卫生领域为主,并覆盖其他行业领域的信息处理、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研究与咨询、信息教育以及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维护等各方面工作。笔者认为要在学制为4年或5年的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要求的复合型医学信息专门人才实在是免为其难。理由如下:目前本专业培养模式由四大模块组成,即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培养。而现阶段本专业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全是医学信息学的专业课程,即专业教育,包括计算机专业课及图书情报专业课,然而,要成为复合型医学信息专门人才还需要学习医学、外语,医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课程,英语还需包括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这些众多的课程要真正学好不是那么容易,都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的。再者,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毕竟还是本科生,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全校性选修课等公共课程又是必不可少的,暂不说出于个人兴趣或对大学生活的丰富,比如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党校培训等,这么多课程已经让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了,对于搞课题研究等其他自主探究性学习项目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难于挤出时间来做。相对于国外,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他们的医学信息学学生在第一个两年中一半时间学习正规课程,其余时间用于做研究课题。对培养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几点建议:医学信息学毕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还不被许多高考考生和家长耳熟能详,许多考生和家长在查询各大高校信息专业的相关信息时看到“医学信息学”或“医药信息学”都很疑惑,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发展前景,出于好奇或为了解决这一疑惑,许多考生和家长便采取普遍的“百度百科”查询,然而,“百度百科”的资源毕竟有限,无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考生和家长的疑惑。因此在一些设置有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高校里,医学信息学专业相对于医学院的许多其他专业来说总不那么“热门”。

据不完全统计,那些进入医学信息学专业学习的考生多是因为填报了其他医学专业像临床、检验、预防未被录上而被调剂到本专业就读的。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学生本身对医学信息学专业的不了解,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尤其是一些男同学刚入学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为此,笔者认为,为了培养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源头”-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招生把关:优质的生源是培养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基础。在招生录取工作中,为了使众多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医学信息学专业,学校在专业信息查询处、招生咨询处必须开设专栏,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等,让考生和家长详细深入了解本专业,解决了考生和家长对本专业的疑惑,才能吸引真正对本专业感兴趣的、有这方面意向和特长的考生积极主动地报考本专业。②专业引导和专业启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刚入学学生出于对专业的不了解而荒废学业的问题,各院校开设由各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教授主讲的“专业导论”课程的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让学生详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和专业启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第一学期便对2012级医学信息学本科生开设了“新生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浓厚。③解决因课程涉及领域繁多导致学生学习“多而不精”、缺乏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针对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的课程繁多,学生学习面面俱到但多“学而不精”的问题,各高校可对现行的医学信息学教育模式稍作改革。例如,可以考虑将专业划分为几个培养方向,调节学科领域侧重点,使学生在第二年确定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方向,将各个方向上的学生组织起来分别培养,调整课程结构,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可以考虑延长学制,将各个专业课程合理安排到各个学期,加强各领域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学复合型人才。各高校还可以加强硕士点、博士点的创建工作,让一批批接受了本科教育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进行深造;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积极与国外医学信息学专业发展迅速的知名品牌大学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

作者:陈超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12级医学信息学1201班

第6篇: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1确立英语教师职后教育的目标

英语系在成立之初就通过问卷形式对全院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答卷学生是从各个院系中随机抽取的。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学生最喜爱的英语老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①知识渊博、融贯中西;②口语发音标准,课堂有吸引力;③能在教学中渗透医学英语知识;④风趣幽默,有人格魅力;⑤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随后系上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座谈,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三点:①多数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法的学习经历,希望在此方面得到一些指导;②非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居多,他们希望能够在课堂中渗透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系统医学知识的学习经历,所以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学习;③很多教师都是本科学历,科研能力较为欠缺,希望能够得到科研方面的指导或能够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面的需求分析,系上最终确立了如下的英语教师职后教育目标:①提升教师的整体学历及科研能力;②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③加强教师的基础医学知识。

2根据目标选用多种策略对教师进行职后教育

根据确立的职后教育目标,英语系召开了多次党政联系会议及全系教师大会,最终确立了“以教师自身发展为主,系上政策鼓励及活动支持与督促为辅”的职后教育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

2.1青年教师导师制根据每一位新进教师所学的不同专业和各自的专业喜好与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的专业特长,采取自由组合与系上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法,为每一位新进教师确定一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为其导师。在新进教师工作的前两年里,每个学期初导师需与新进教师协商制定学习计划,听课计划,并在学期中与学期末进行督促检查。这样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帮助新进教师尽快提升工作能力,同时督促他们学习一些医学基础知识。学期末新进教师需要向系办公室上交一学期来的听课记录,学习心得与总结报告。这些都将作为年终考核的支撑材料。

2.2教研活动每周三下午7-8节课定为教研活动时间,各个教研室自行制定教研活动,主要形式为:骨干教师示范授课,青年教师赛教,集体备课,教学法探讨,科研立项与科研方法探讨等等。这样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在整个系里建立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氛围,并且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平台。

2.3聘请专家进行系列讲座每学期系里都会从省内外一些知名大学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包括外籍专家)为教师进行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大学英语改革趋势、英语教师发展趋势、英语测试方法研究,等等。

2.4鼓励教师再深造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考研考博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进修与学习。2.5奖励机制每年年底,系里都会统计每位教师当年,申报课题,出版著作等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结果结合论文所发期刊级别与课题级别,出版物的出版社等指标来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3职后教育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在近7年的职后教育探索中,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教师的学历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已有约85%的本科学历教师获得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平均每年每位教师发表专业论文3—4篇;有75%以上的教师以主编、副主编、及编者的身份参与了各种医学英语教材、词典等的编撰工作;全系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市局级课题5项,校内课题8项;并有不少教师参与了医学专业等书籍的翻译工作;而且英语系教师的正高职称率已达到8.11%,这在任何全国高等院校的外语院系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同时,英语系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频频获奖,如陕西省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课件制作比赛,等等。更重要的是,已有52%的非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能够从事医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前不久英语系随机抽取了200名大一毕业,即将升入大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英语教师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调查中有一道题目为:英语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渗透医学专业知识,回答“是”的学生比例为92.3%。

第7篇: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关键词:创业大赛;医学生;创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党的十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践行“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剖析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视角为大学生创业做好环境配套,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激发创业潜力,获得创业成功。我国共有100多所医学高等院校(含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在校医学生(医学专业学生)达200多万人。该群体具有如下特点:学制长,学习任务重;实践性强,实习时间长;行业准入严,就业压力大;职业道德教育尤其重要;人文社科类知识相对薄弱。医学高等院校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反映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医学生创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也有着不同特点。本文试从广东某医学高等院校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视角分析医学生创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途径。

一、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总体情况

广东某医学高等院校具有典型特征,在东莞和湛江分设两个校区,共有学生20307人,所设专业涵盖医、理、管、工、文、法等学科门类。其中医学专业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等25个一级和二级医学专业。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在校医学生为17223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4.81%;非医学专业学生3084名,占15.19%。2014年上半年,该校首次举办了全校性的“创青春”创业大赛。创业大赛分为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大赛、公益创业大赛三大板块。经主办方广泛发动,深入宣传,东莞和湛江两校区共有32支队伍的145名学生参赛。参赛总体情况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医学生的参赛项目、内容、项目指导老师、项目是否与医学相关及参赛人数统计表.

表二:该校各年级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统计表

二、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特点分析

(一)医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不高。从表一可知,医学生参赛人数为86人,为全校医学生的0.50%;该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参赛人数为59人,为全校非医学生的1.91%。可见非医学专业学生参赛率是医学生的将近4倍,医学生的创业率比非医学专业学生创业率低。之前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学生,创业意向水平不同。其中,文史哲、教育、理学、农学专业的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医学、军事专业的学生最弱。该校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情况证实了这一研究成果。此外,还可以得出结论: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创业率比非医学高等院校低。该校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总数为145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0.71%。据有关学者对全国 21 所高校 60 多个本科专业的 4734 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占70%左右,有8.4%人已经有过创业的经历。这个数据远远高于某医学高等院校的统计结果。

(二)大二、大三的医学生最具有创业激情。有关研究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倾向与创业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各年级的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从高到低排名为大二、大一、大三、大四。而据表二显示,某医学高等院校各年级的参赛情况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一,大二、大三医学生的参赛项目均达到了总项目的36.36%,大一排到了最末,这和大四、大五的医学生需要下点实习,而大一新生对突兀而至的繁重的医学课程有一个适应过程,将重心用于学习有关。

(三)医学生的创业项目与专业关联性较强。有关研究表明,当学生被问到如果创业会选择哪个领域时,16.5%的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图一显示,该校医学生的创业项目中8个项目和医学相关,占34.78%。证明医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更加倾向于与专业相关的医学类的药物制售、保健护理、以及医药销售等行业创业。因与所学专业结合较高,创业的内生动力比较充足,具有较强的创业优势。

(四)医学生创业项目的规模和层次不高。表一显示,23个创业项目涉及高科技、{附加值、创新性的创业团队几乎没有。几乎均为传统型、低投入、低产出、低附加值的创业项目。具有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市场潜力较低、可行性不高等特点。而且每个项目的创业基资金不多,最高的投资5万元(“风光行”工作室),其余均为数千元不等。创业资金基本来自于家庭的资助,以及自己的压岁钱等。只有两个项目(末日工作室、校友社区)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勤工俭学,一部分来自于向亲朋好友借款。从创业项目的名称可以看出,创业项目比较稚嫩。

(五)创业项目导师作用缺位情况明显。表二显示,23个医学生创业项目中,4个项目无指导老师,11个项目分别有1个指导老师,5个项目分别有2个指导老师,3个项目分别有3个指导老师。据调查,23个项目的指导老师均为该校的政工干部或者医学专业老师担任,无一人有创业经验或者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缺乏创业所需的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指导。有些团队甚至没有指导老师指导;有些团队也只是为了应付参赛临时约请了指导老师;有些团队有指导老师,但是基本上没有指导,少数认真负责的老师,也只是从予以关怀,而涉及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则无法提供,导致指导老师的专业素养、实践经验与学生的创业实践和构想严重脱节。

(六)医学生的创业团队组成不合理。优秀的创业团队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有强烈的共同需求和愿景,成员特长互补性很强,具备一定创业经验,享受政策扶持和优惠。据对该校23个医学生创业项目的研究表明,86名创业成员中,除了6人为公共事业管理(1人)、劳动与社会保障(1人)、生物医学工程(4人)外,基本上均为医学生,团队互补性很弱,缺乏经济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员。从23个项目的申报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医学生的创业团队具有成员稳定性较低、角色搭配不当、职权不清、企业意识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弱点。这也与该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学生和师资欠缺有关。

三、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情况来看,在医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该校实际出发,结合其它医学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导致医学生创业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传统教学目标根深蒂固的认为医学院校就是培养“白衣天使”,而不是“创业老板”,医学生重中之重就是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创业教育知识应是针对商学类学生开展的。而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具有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促进社会和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塑造我国未来的企业家等重大意义。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教育过程中从主观上排斥对医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开展不够。从教学形式来看,该校的创业教育基本上以课堂教育为主,同时也举办了创业讲座、创业座谈会、创业报告会等。该校设立了就业指导课,但没有设立创业指导课。创业的课堂教育夹杂于就业指导课程中,学时为4个学时;从教学内容来看,大多数医学院校只停留在创业形式分析、技巧介绍、政策宣讲等层面,缺乏系统而科学的教育和训练,对于结合医学生专业特点而专门设计的医疗创业课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教学效果来看,课堂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该校的授课教师全部为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只是经过简单的理论培训就上岗,而非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这就势必造成授课内容过于偏重理论,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操作的针对性指导,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

(三)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资金缺乏。经调研发现,该医学高等院校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没有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事实上,具备独立教学场地、孵化基地、专项资金的医学院校为数很少,大多数医学院校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的资源十分有限。创业活动大多只限于理论层面。而创业教育与其他基础教育或专业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它需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质变。由于硬件设施的限制,大多数医学院校很难做好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衔接工作。存在着在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时只注重形式的问题,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未起到实质作用。

(四)创业教育的师资薄弱。现阶段各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医学类,经济类和管理类等专业较少,相关专业老师更少,甚至没有。导致的结果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辅导员和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的管理人员,这些老师基本上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很多只是接受过有限的创业培训,只能给学生讲授一些普适性的创业知识,不具备专门的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和经验。对医学生的创业指导作用微乎其微。学校虽组织一些成功创业企业家或校友担任客座教授,但因其缺乏教学经验,讲授时间有限,教学效果仍有待考量。

(五)医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医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学习负担重,费用高,家庭和个人在选择这个专业时,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一般而言,医学生的从业行业倾向于比较稳定的医疗卫生行业,医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专业性思维、传统性思维较重,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就业观念相对滞后。从该校医学生参赛率明显低于非医学生的情况看,可以认为,稳定的职业仍是医学生的就业倾向。此外,医学生存在知识面过窄的问题。医学生所学课程专业性强,有关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软件操作、财务管理、法律等商业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对市场的情况知之甚少,而当今社会要想成功创业,只有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结构的不健全常常会导致创业能力不够,再加上残酷的市场竞争,使医学生创业处于劣势。

四、提升医学生创业积极性的方法论

(一)医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医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发挥医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提升自身的创业胜任力,为此,要做好几点:一是转变就业观念。要认识到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不能将自身的医学专业学习与从事稳定的医疗卫生事业完全划等号,要解放思想,调整观念和状态,适时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二是要广泛、主动的参与各种创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创业的素质和能力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要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创业社团、创业训练营等,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创业能力和创业特质。

(二)家人要支持医学生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其家人支持有关,这是以往研究已经提到的结论。家人对医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期望值较高,认为只有从事于医疗卫生行业才是“正道”。家人要转变这种观念,将医学生创业作为提升自身本领的重要手段重新认识,支持和帮助医学生创业。家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支持医学生创业:一是家人为其提供物质支持,比如创业启动资金、场地、设备及及技术专利等;二是家人的精神与心理支持,包括对其创业计划的尊重、认同、对其创业失败的理解与鼓励等;三是对其创业的方向、创业的注意事项等进行创业理论和实践的把关和指导。这三方面因素都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呈正相关,即支持越充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越强,反之则越弱。

(三)学校要重视医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创业的理念,同时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创办自己的企业。高校是否重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一是学校要站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医学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狠抓;二是要设立医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对医学生创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路径等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创业教育贴近医学生;三是设置创业课程,将其作为基础课程而不是选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四是要聘请社会上的成功创业者、专家学者等纳入创业导师库,邀请他们讲授创业课程的实战环节;四是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五是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六是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聘任、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制度,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七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提倡学生创业。

第8篇: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青年专业医师;兼职班主任

R-4;G645.1

正文:

辅导员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本科学生管理的有效模式,也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近年来由于医科高校在不断大规模地扩招,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尤其在我院中,多数辅导员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特别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不甚精通,无法对学生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有效解决,原有的高校学生辅导员制度已经难以适应高等医科教育管理改革的潮流。因此,在辅导员管理模式下,引进口腔一线临床青年医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双方明确职责、分工协作,是实现教育合力最大化,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1,2]

一、目前医科院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辅导员管理模式中,一切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务都与辅导员有关。辅导员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党团建设、班风学风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宿舍管理、安全教育、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多项工作事务。辅导员在繁杂的事务工作中,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新变化,也不能自觉学习、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进行创新教育。辅导员看似什么都在做,但却什么也做不好,思想引领,心理关怀,等看似不紧急却至关重要的工作就会被搁浅,最终流于形式。

另外,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来看,辅导员也应该是学生的职业规划师和人生导师。然而,口腔院校的辅导员大部分不是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学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相差甚远,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学习引导方面存在困难。

二、青年口腔临床医师担任兼职班主任要求

兼职班主任的x择是至关重要的,兼职班主任的素质及条件与学生的培养息息相关,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端正,热爱教学工作。2、临床业务方面能力较强,能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医学临床实践有所帮助。3、临床一线医师,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学历在硕士以上。4、由本人申请和学院考察同意后,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才能成为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选聘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管理工作本身的专业性以及教师工作经验和岗位特点,坚决杜绝硬性指派年轻教师担任的做法。同时要着重考量教师个人对兼职班主任工作的热爱程度,通过培养班主任职业兴趣,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对学生成长发展负责的态度,严把准入关,宁缺毋滥。[3]

三、青年口腔临床医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实践

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心理自信、崇尚自由,但理想信念、集体观念、心理承受能力、自制能力相对较弱,这给开展兼职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跟学生交朋友

兼职班主任由青年口腔临床医师担任,与学生们年龄差距不大,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在很多时候能够和大家打成一片。其次,兼职班主任离开校园时间不长,在教育背景,知识结构,人生历程方面与在校大学生极其类似,他们拥有的经验可以解决在校大学生急需和最为关心的问题,这有利于兼职班主任成为值得在校大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最后,通过组织和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兼职班主任可以真正地深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家人,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坦诚。

(2)与学生交流方式应该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讲座,关注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途径也有很多种。例如:短信、电话、QQ、微信、微博等。平时,我比较注意关注同学们的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通过他们的状态更新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对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我会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

(3)专业引导

首先,兼职班主任会和该班级学生共同组织一次专业辅导班会,主要结合自身经验开展专业思想及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正确了解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及其就业前景等,从而树立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并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生生活打下基础。另外,兼职班主任可以从英语学习、考研辅导及专业学习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观念,帮助学生制定大学的总体学习规划和每学期的具体学习计划,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兼职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专业科研项目,使学生尽早接触前沿的学科知识,引导其用专业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因此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创新技能,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培养。

四、“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学生管理模式推行的意义

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分工明确。双方都应该以学生为核心,相互之间经常沟通、利用自身优势互补,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模式推行后,兼职班主任和辅导员分管学生的学业引导和日常管理。兼职班主任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临床医疗资源,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给予辅导;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生活服务工作,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贴心朋友。有研究表明,由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在学习、社会活动和科研方面明显优于非专业教师任班主任的班级,提示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有明显帮助[4,5]。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学生管理模式,能够达到优势互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

五、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逐渐开始尝试由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共同协助开展本科生管理工作,调查显示,许多兼职班主任不清楚自身与辅导员工作的区别,同一工作重复做、部分工作相互推诿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在兼职班主任薪酬方面,由于缺少教育主管部门的明文规定,各个学校的标准不一。值得注意的是高等医学院校兼职班主任补贴普遍偏低,许多院校的月补贴标准不足1000元。另外,每W年关于兼职班主任的荣誉的评选机制尚不健全,许多兼职班主任从未获得过此类精神奖励,使得兼职班主任的积极性不足。

兼职班主任选聘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管理工作本身的专业性以及教师工作经验和岗位特点,杜绝指派担任的做法。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程度要着重考量,通过培养班主任职业兴趣,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对学生成长发展负责的态度,严把准入关,切实做到择优录用,宁缺毋滥。第二,进一步细化兼职班主任补贴办法,改变现阶段各院校相关规章制度对兼职班主任津贴不规范的现状,合理确定班主任津贴的标准和确保执行。兼职班主任考核应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不应该只有院系党支部评价,还应综合考虑班主任自评、班级学生测评等。从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着手[6]。

总的说来,高校本科兼职班主任机制为学生专业辅导提供了可靠保障。兼职班主任这一职务对于口腔医学这类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尤为重要。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这支队伍所能发挥的作用,使之成为加强本科生专业教育和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肖进,等.辅导员工作模式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3):18―20.

[2]代明智.关于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配合机制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0):177―179.

[3]冷晓宁,张宁,李春旭,刘婷.高等医学院校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2―34.

[4]邹丽宜,吴铁,夏海珊.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3):335―336.

[5]代明智.关于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配合机制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0):177―179.

[6]李莉,等.高职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激励机制的优化对策[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1):18―21.

第9篇:医学专业特长范文

1人文教育与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门学科都渗透着人文教育,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医学院学生大多承担着毕业后治病救人的重任,因此利用语言课向他们传输传统的医学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医学专业英语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医学词汇较多、英语句型较难的课程,并且学生在进校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直接进入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使部分学生感觉很吃力,为此在进入医学专业英语学习之前开设大学公共医学英语的教学作为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是必要的。大学公共医学英语作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不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狭隘的语言教学上,而是将这一阶段的教学转向以英语为载体,让学生充分了解医学的人文信息、科普信息及其他相关的医学社会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医学专业英语的相关术语及表达方式,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专业医学英语奠定好基础。这门课程由于涉及到了医学历史、医学道德、科技与医学等等内容,所以它不仅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也是注重培养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之一。人文教育是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这门课程教育的目标所在。

2怎样在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

2.1树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耶鲁大学校长查德•莱文说:“学校成就当然应作为衡量耶鲁大学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但我们应该能做到更多———让青年学生们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工作”[1]。然而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追求最高效益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一些不良的倾向。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网易新闻中心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70.5%的人认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功利心强,只重视考试成绩和就业。”这种功利化表现为:很多学生学习态度浮躁,只注重学习影响其毕业和就业的专业课程,并花费大部分时间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认定证书;对人文教育类课程不重视,出勤率不高;容易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影响,只注重个体发展,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只强调做事,忽视做人等等。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功利化,会导致人生态度的功利化。当学习不再是追求有意义生活的最佳方式,沦为寻求短期利益的工具时,这种源于功利的学习,就难以造就具有丰富思想、高尚人格、强烈社会感的人。为此在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追求完善品格的优秀大学生。具体为:培养出一个具有心胸开阔,对于他人、社会、自然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执着信念、独立判断、坚强意志、坚忍毅力的人;一个有历史的、多维的、批判的视野,看到事物规律、方向及全局意义的人;一个追求真善美,富有同情心、进取心、爱心、美感和情趣的人;一个大度、大器、大写的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和自然与环境。树立这样的观念和态度,需要靠启发、感染和熏陶而不是一味的说教。

2.2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20世纪初兴于德国的“人文教育学”主张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所以教育应该是培养完整的人格,教育应该致力于生命与文化的和谐统一。“人文教育的养育,绝不是通过具体的开设几门课程和采取某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就能轻松实现的,关键之一是在浓厚的人文教化氛围中,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与感染”[2]。在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没有强有力的人文关爱的环境氛围,学生的人文精神养育是苍白的,学生的素质教育是脆弱的。只要在充满人文精神的环境和氛围里,学生才能具有良好的感觉和美好的体验,体验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重视,由此产生强烈的自我感和发展感,然后才有强大的精神内驱力。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去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环境,比如建立英语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感受团结合作的精神;组织一些关于爱的主题英语角,让学生懂得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在介绍一些西方文化的时候,多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品评,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首先做到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勤于钻研、不断创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知识能力去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3建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在医学院大学英语属于基础学科,很多教师会把自己定在边缘地位,“上课准点到、下课准点走,不借助点名册一学期下来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是对这些教师的描述。而实际上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冷淡甚至敌视的态度,他们连基本的语言技能都不愿意学习,何谈对人文精神的吸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靠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达到协调、融洽。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以及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生间相互合作,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改变自己属于从属地位的观念,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在尊重、关心、信任、提高、欣赏学生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确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形象,以自身的思想、知识、技能、经验、品质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要求作适当的调整。师生可以共同商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尊重,促进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4增强人文教育的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