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思维如何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

第1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浅析

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依据《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精神,近年来的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本文结合高三数学复习,谈以下几点认识和教学建议。

一、千头万绪抓根本,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训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高中教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说到底是一个正确、严谨、合理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演绎、综合、抽象和概括时,周密严谨,有理有据;也要求在采用演绎、归纳和类比等推理方式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表达中,格式、步骤要规范,要准确而有条理,符合逻辑。

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运算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的基础。《大纲》在提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指出“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思维品质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基于以上几点,复习课中,科学地设计和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于素质、于能力、于思维品质,都是必需的务实之举;抓住了这一点,无疑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根本。

二、关于如何科学地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做法和教学建议

1.充分注意向学生展现探究问题的全部失败或成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周密、严谨、灵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1.求方程2cos2x+(1 - a)cosx -a - 1=0在区间[0,π]内有惟一解时,参数a的取值范围。

着眼于方程的“二次”结构特征,学生的惯常思路是解出cosx=-1或cosx=■,而后据给定区间及解的惟一处理之,无疑,这个思考过程是正确的,符合逻辑的,但若仅局限于此,未免有些单薄,事实上,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注意向学生揭示和展现以下几种思考这个问题时的出发点和过程。

问题可等价地转化为:方程2t2+(1-a)t-a-1=0,在[-1,1]上有惟一解;这又等价于f(t)=2t2+(1-a)t-a-1的图象在[-1,1]上与横轴有惟一交点;注意到f(-1)=0,于是可列出:

(Ⅰ)Δ=0-1≤■≤1或(Ⅱ) Δ>0f(1)0f(-1)=0■

解之,亦可得a≤-3或a>1.

由上述可见,f(t)的图象与横轴在[-l,1]上仅一个交点时,列式求值是繁难的,能否求简?注意到交点情况在这里无外乎:(1)在[-1,1]上有一个,(2)在[-1,1]上有零个或有两个。显见f(-1)=0,故“惟一交点”的对立面即为“有两个交点”。而在[-1,1]上有两个交点等价于:Δ>0f(-1)≥0f(1)≥0-3

借助补集思想,易知所求a的范围应是a≤-3或a>1。

显然,这样的揭示和展现,既处处体现了逻辑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又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函数思想方法,也培养了等价转化、遇繁思简的思维意识;对问题的彻底解决大有裨益。

2.密切关注学生思维失误的表现,通过旗帜鲜明、有的放矢地训练和点拨,使学生在“吃一堑、长一智”中不断提高。

例2.设{an}为等比数列,a1=8,公比q=■,则a6与a8的等比中项是( )

A.■; B.±■; C.■ ; D.±■

当观察到a6=8(■)5,a8=8(■)7后,学生常会误选(A);他们认定a6与a8的等比中项必为a7,要让学生知道,这犯了“顾此失彼”的逻辑思维错误,根源在于缺乏思维的严谨性,而要使思维严谨,出发点和依据就不能出错,教材中定义a、b、c三数成等比时,b2=ac,即b=±■,这是理论根据;在无其他限制条件时,不能更改。思维的片面性和简单化是发生此类错误的根源。

例3.若y=log2(x2-ax-a)在(- ∞,1-■ )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许多学生会这样思考;真数u=x2-ax-a在(- ∞,1-■ )上是减函数且大于0,于是有:

Δ=a2-4a1-■2(1-■)≤a≤0u(1-■)≥0

这个逻辑推理犯了“盲目加强条件”的错误,要让学生结合教材中充要条件的论述,明白这个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要求“真数u恒大于0”,而在于求y在(-∞,1-)上有意义且递减时的充分条件,即:■≥1-■f(1-■)≥0

由此得出:2(1-■)≤a≤2。

3.锤炼数学语言,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是正确进行推演论证的重要工具,过不了纯熟的语言关,就无法规范、流畅、准确地表达思维成果,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第2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能力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初等数学学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考虑到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基础、兴趣、接受能力,对部分学生给予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

一、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分析思维指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推理的形式与方法上,分清命题条件与结论,推论时要有理有据,符合因果关系,掌握基本论证方法等。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是构成判断和推理至关重要的要素,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思维,没有概念就无法构成判断,也没法进行推理参照。概念教学的基础是要求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内涵和外延。其中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叫这个概念的外延;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共同本质属性叫做概念的内涵。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反之亦然,此种关系对从属关系的概念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种有先决条件的反相关关系,避免造成学生概念混淆及以偏概全的逻辑混乱状况发生。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哲学中,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是制造和实用工具,并且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人类特有的意识,随着意识逐步强化,渐渐出现思维。人类一切重要活动都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逻辑思维已经跟随数学这一自然科学渗透到社会各处,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涉及的逻辑思维现象、事件,并以此让学生自行推断,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并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并且具备逻辑思维问题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能积极投入事情中,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进而锻炼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不是填鸭式地一股脑把知识倒给学生,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在基础知识清晰明确后,才能从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有目的地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但要注意的是,需要结合初中数学知识教学,同时明确数学不只是逻辑,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二者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融会贯通。

(三)如何在思维基本训练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学会和掌握思考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穿插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其中数学大多数概念都需要理解、想象,是构成判断推理的主要因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其次,选择判断能力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先有直觉判定,并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之后才有策略。所以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判断能力的关键。

结语

良好的思维品质、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今后作为一个个体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素质。素质教育观下的素质教育应以育人为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第3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 科研思维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23-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个独具创新潜力的民族无疑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技创新又无疑将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是为这场全球性竞争作人才储备。因此,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就是要造就创新人才。我们知道,衡量是否是创新人才的根本标准在于其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下将结合我所近10多年来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科研工作实践,从几方面来初步实践了如何促进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创新性。

一、注重逻辑思维训练。这应作为创新性思维的必要条件。科研思维创新是一个过程,在创新思维过程中逻辑思维训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生一旦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直觉和灵感的作用。要培养创造性研究人才,就必须对其进行逻辑训练。但现实中存在一种将创新认为是必须突破逻辑思维的误导,这种错误的认识更是说明了加强逻辑思维训练的紧迫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一次由50个国家500多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中,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列为第二位,可见逻辑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免疫学从整体的器官免疫发展到微观的分子免疫,又从微观认识统一到整体的免疫网络,其第一、第二代网络理论学说中有许多可以用于逻辑训练的素材,免疫学进展较快,一些新思维、新方法可以让研究生结合自己的课题定期举行一些专题报告。目的是从语言思维表达层面来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在其讲解的过程中,随时会有即兴的问题被提出,若问题讨论很激烈,这种训练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制定好科学研究方向。准确的科研定位是创新性思维的孵化器。思维孵化器就是提供的一种良好的科研软环境,一种思维创新的基础平台。如我所近十几年来,形成了从合成肽疫苗、DNA疫苗、噬菌体颗粒疫苗、“模拟病毒”疫苗、免疫组学、反向免疫学等独具特色的创新性研发技术平台。这与始终紧紧围绕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研究,立足CTL疫苗的研究准确定位相关。正是在这种正确的科研定位及导向下,研究生的思维创新有了目的性,很快的进入科研创新主体,减少了盲目性,为科研工作的最终胜出赢得了可贵的起跑时间。

三、讲究研究策略。研究生创新思维应避免求全思想。科研设计只有讲究“巧”,才谈得上思维上的创新。换句话说,我们研究生科研思维创新应能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科研思维是否具创新性最终是要实验去验证的,实验室硬件的差异使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好的思路。可是,如果我们的研究生会充分的利用现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会有所为,也必有所为。近年来,我所研究生正是以这种“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科研思维创新策略为指导思想,10来年相继在《PNAS》、《Int-J-Cancer》、《Vaccine》、《J-Virology》等国内外SCI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近100篇。在数量上形成了规模,这为在更高层面上的参与国际学术竞争,为力争在国际CNS三大杂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取了参与国际学术资本的第一桶“金”。

四、善于发掘问题。善于提问是研究生科研思维创新的催化剂。新的问题不断的提出的确是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一个好的问题的出现往往会给一个学科带来质的飞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关于容器里流水漩涡的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论断,开始就是通过洗澡观察到的现象所引发出的问题。所以说,善于提问、喜欢提问应作为培养免疫学研究生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催化手段。能发现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一旦在免疫学科研实践中得到验证,就升华到了创新的高度。平时要求研究生经常从一些国外新近发表的科研文章中寻找其存在的问题或缺憾,这已成为研究生发现好问题、提出新思路的一个有效途径。十来年,全军免疫所研究生平均每年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标充分说明了善于发掘科研新问题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五、科学思维艺术性的培养。免疫学不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吗?又如何与可朔性很强的艺术扯到一块了?其实,免疫学作为一门医学实验性科学,其学科的创新源本于其支撑学科技术的创新。再者,不同的人作为操作主体必将决定其具有可朔性。有侃言道:“在美国人的眼里,中国到处都是艺术;在中国人的眼里,美国到处都是技术。”这其实就是一个以不同人为主体的可朔性的极端的例子。也有人将技术简言为科学的结晶,称艺术是技术的升华。在科研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善于在免疫学科研实践中寻找、发掘艺术性的研究生,他们的免疫学科研思维异常的活跃,他们将自己的完美的实验结果如同艺术品般的加以珍藏,试问,还有什么比用科学加艺术来激发一个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创新更美妙的呢!所以,加强研究生科学与艺术的修养也将成为增强其科研思维创新的手段。总之,待到研究生科研思维插上了艺术的翅膀时,也是其科研思维创新之日。

综上所述,研究生科研思维创新在实际中的确有许多工作要我们去发掘,就免疫学学科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的进程而言,就给免疫学研究生科研思维带来极大的创新空间。在科学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学术环境下,如何加强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是一个急殆解决的问题。从2001年的《洛桑报告》分析数据看,为何我国在强调科教兴国以来,加大了对基础研究,科学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青年与科技的投入,反而其竞争力大幅度下降,不能不发人深省。所以高度重视培育适宜科技发展的软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到免疫学科来讲,应方方面面加大、促进研究生科研思维创新力度,最终创造出具自我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相信随着全军免疫学研究所领衔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多肽工程实验室、国家生物制品中试生产中心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全面启动,走出追踪、模仿发达国家科研的阴影指日可待!

*第五届中国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参考文献

[1]王滨. 寻求独创:创新思考术[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2000。

[2]何传启,张凤. 知识创新——竞争新焦点[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哈佛素质课题组编.走进哈佛 (创新篇).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第4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一、辩证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缺乏辩证思维的民族不能称作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其重要而突出的意义。要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力,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学习与培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其次,让学生多做一些有利于辩证思维力训练的各学科不同类型的试题,提升辩证思维力。再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让他们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在失败中让其深刻体验辩证思想的价值、辩证思维力的价值。

二、逆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

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

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可见,逆向思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很大。如何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力呢?首先,提高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认识。其次,让学生多做有利于逆向思维发展的试题,在试题设问上,打破常规,从问题的相反面问。再次,因果关系训练法,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案例,告知结果,让学生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

三、批判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人们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对繁杂信息的把握还是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方面作用巨大。

如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力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在生活与学习中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时,树立并采取批判的态度和观念。其次,加强批判性思维试题训练,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日常思维素质,养成思考的习惯。再次,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学、多写、多交流。同时,学会用“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的辩证思想看待人和事。

四、创新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高与低、超与凡、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个人认为可通过创新思维力训练方法来解决。

(一)明确什么是创新思维,提高对创新思维的认识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就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常规,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不断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新地解决问题,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更需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标新立异,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

(二)打破条条框框,破除创新枷锁

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非易事,往往要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或

者自身思维模式的束缚,致使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约束,所以,我们要重点破除从众型思维、权威性思维、经验型思维、书本型思维、自我中心型思维等,打破僵化的惯性思维,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质疑思维、求异思维、独创思维、超前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1.加强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初步掌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它的思维方法有许多,包括发散性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横向思维等。在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还要深切领会这些科学的

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

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

中去。

2.加强基本创新思维的训练

这是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广泛深入的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

3.加强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

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该训练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开展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成功的关键。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有一道奥林匹克(OM)语言即兴题,要求说出尽量多的虚假的东西,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如假发、假酒、假话,有创新性的,如假肢、假新闻等。这样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地展开联想,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的基础。

五、逻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其形式有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证伪法等,其思维过程有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及其能力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力呢?我认为可通过如下方法来提高。

(一)刻苦学习逻辑学

原因:(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得越牢固,运用就越灵活。因此,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

意义。(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

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少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二)多做题、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

多做题即多做一些逻辑学试题、逻辑思维训练题、数学试题

等。通过做各种各样的试题或测试题,让学生运用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从而训练学生高超的思维技巧,让头脑越来越灵活。

多看书,即多看一些侦探小说之类的书,如《福尔摩斯全集》。通过看侦探类小说,让学生明白作者从案件结果出发,分析导致

案件结果的原因及案件过程,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多思考,即在做题、看书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思考。

多实践,即多参加逻辑思维训练。如多参加直接推理训练、三段论训练、思维规律训练(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归纳推理训练、类比推理训练、论证训练以及演讲比赛、辩论赛训

练等。

第5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课堂气氛;概念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迷惑之初,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

1.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呈现跳跃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文本中的知识是通过语言展现出来的,文本语言表达具有简洁性,知识呈现具有跳跃性,制约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材内容,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将知识更好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需要在跳跃性的知识中间架起桥梁。例如在学习“直线、线段与射线”的认识的时候,这两个公理“两点能确定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不能够要要学生简单的记住这两个公理,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手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缩短这种跳跃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的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抽象性、概括性、复杂性等等,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够成熟,不能够充分的有效的理解知识,这种知识结构制约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只要能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意境的展现,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之产生参与的欲望,产生主动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实践证明,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学习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教师给学生的爱有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学生则会由于对教师的爱而迁移到对学科的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适当的激励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会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应想法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运用灵活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而言之,学习兴趣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产生神奇的力量,因而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前提。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会十分专注于学习内容。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2.讲清概念,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抽象逻辑思维是指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能理解语言的能力有限,在数学语言方面缺乏训练和讲解,而数学的逻辑思维与语言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辨别对比,认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同化概念的同时,使新旧概念分化,从而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变式教学揭示并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方法的本质与核心。例如: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这几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很容易混淆,或者学生只会做题而不理解概念,这对以后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懂概念,如何能理解逻辑思维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这些都是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所以讲清概念对逻辑思维有很大帮助。

3.加强训练,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性思维。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给教师反馈信息,以便教师进行纠错和指导。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会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教师在对待学生课堂练习上要注意以下几点: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在易混知识处设问;启发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在各个环节的衔接处做到承上启下。习题训练的重要性自然无需赘述,关键是在融会贯通。数学学习,一定避免出现做一题会一题的死套,重要的不是练习中个别出现的答案,而是具有普适性的思路方法,举一反三,人尽皆知,就是使学生所学的新知与旧知发生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就是逻辑思维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求异思维,它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采用探索、转化和变换、迁移、组合和分解等方法,从同一问题沿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答案。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结论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水平,初步逻辑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判断学生逻辑思维的提高即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学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老师在这方面要多加关注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2(06):32-33

第6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一、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得到相应的重视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例如教学科学记数法时,可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10的n次方中n的关系,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小数点移动的位数正好是n的绝对值,应该向前移n为正,向后移n为负。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第二,指导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发散,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中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我们要挖掘这种因素,沟通他们的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识同化到旧知识,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新内容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内容。第三,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的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例如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将方程的所有知识系统梳理分类,在学生头脑中有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

二、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第一,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面对各种题型游刃有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某一道题。

第二,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②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例如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作三角形的中位线,怎样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呢?很简单,就是先弄准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作起来也就不难了。③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④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第7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关键词: 习题讲练 思维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

习题讲练是常见的教学活动,基于课堂的习题讲练针对的是学生共性,基于学生个别问题的解答是以学生个体为主,其中巩固概念、技巧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训练都是习题讲练的重要内容。在平常讲练中,我们容易忽略思维训练,没有从思维培养的角度去备课、授课和反思,而侧重于技巧方法的掌握,造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很高水平。有效开展思维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有活力、有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在习题讲练中创设、引导、培养。

一、对思维训练要有明确的认识,把握习题讲解中数理逻辑思维的特点。

第一,思维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创设情境中思考、判断、归纳等,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因此,在学生思考的起点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应尽量不改变先前创设的情境,充分尊重思考的主动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学生自己去想。

第二,学生个体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表现出很大差异,在平常课堂教学中,对一个知识点的发散,有的同学能总结出很多结论,有的则不能,但课后却总能做得很好。其次,同一已知,同一结论,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影响下,也不是所有同学都能阐述已知到结论的逻辑联系。思维训练从教学效果来说主要是针对学生共性的训练,让更多的人在课堂上得到有价值的训练,对个性差异较大的同学进行适当引导,多给予学法指导,使思维习性与多数同学有更多共同点,同时也应尊重学生思维的个性,往往“出彩”的学生是个性表现突出的学生。

第三,思维训练离不开对事物的客观分析,数理逻辑思维训练更是如此,思维是主观行为,道理是客观的,尊重逻辑的客观联系,分析时就不会有偏差,学生的推理错误大多来自于思考时的主观臆断。

第四,数理逻辑思维训练与经验总结有必然联系。思维训练的基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经过有目的地思考,得出一定的经验总结,再作用于以后的思考,经验的总结有助于思考得到好的成效,但这不是思维训练的全部,思维训练还能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第五,思维训练是实践活动,合理的思维训练会有很好的训练总结,从而指导以后的思维训练,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因此,训练的内容、训练的程度都应因知识点的特点而定,特别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共性,做好情境创设,进行适度引导。

二、合理备课,对思维培养要细化、规范化。

思维培养应在习题讲练备课中有完整体现,习题不是为思维训练准备的,但习题的训练具有思维活动,习题的讲解更是展现出了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思维活动,其间思维如何体现,思考量的多少,思考如何与知识点结合,如何反思,等等,都需要在备课时做合理安排,备课一定要备出学生思维。另一方面,习题讲练有课前练课堂讲,或课堂先讲再练,或课堂先讲后练,思维培养贯穿习题讲练的布置、训练、讲解、训后总结评价,因此,在备课时就应做好相应安排,对可变因素作合理预见,在哪一段练什么能力,应收到哪些预期的效果,都应心中有数,备出训练情境创设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三、注重课堂训练和引导,做学生思维的指挥家。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高业务素质,对思维培养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知识点要有较高的熟练程度,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交谈要和蔼,表达要流畅。

课堂的思维训练要恰到好处,习题讲练是培养思维的主要途径,思维培养是与方法和技能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时还以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来实现。习题讲解时,思维训练要明确,不可含糊不清,只讲题,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漠不关心,避而不谈,该学生思考时,一定要足量、要适度,因为多了学生会晕,少了又缺乏灵活性。

合理利用小组讨论,充分发挥思考的主动性,通过“辩”使逻辑显得清晰,让学生“相互启发”,形成更多的知识经验。

四、注重讲练中思维训练的反馈反思。

训练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遇到哪些不合理因素和困难,把这些困难和不合理因素与学生结合起来分析解决,会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磨合,有利于思维培养。思维训练是一种实践活动,要不断反思完善自我,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多和学生交谈,多听学生的体会,客观分析学生的建议,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达到“心领神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习题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舞台,组织好学生训练,固化思维形成经验,创新思维形成突破,使学生在一次次训练中提高能力,促进技能与方法的掌握和知识经验的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威.数学习题课的主体参与策略.中学数学月刊,2012(4):60-61.

第8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关键词]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 数学教学 应用 培养

一、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课程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数学思维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思维过程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和意识的清晰程度,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可以把思维分为数学直觉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是指思维者严格按照逻辑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数学直觉思维是指未经过一步步的逻辑推理或无清晰的逻辑步骤,而对问题直接的、突然间的领悟、理解或给出答案的思维.[2]

数学思维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有非常多的学者从事着数学思维问题的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发现,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一直被学者对立起来研究.但是,根据课程目标,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密切相关的.数学直觉和逻辑思维对培养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思维快速发展的中学生,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应该一起努力培养良好的数学直觉和逻辑思维习惯.

二、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在数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1.数学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个体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直觉思维要比逻辑思维先出现.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数学直觉思维要先于逻辑思维出现.在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直觉告诉你这个问题可能会跟哪方面的知识有关,可能会用到什么方法,然后才会出现数学逻辑思维去证明直觉思维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是否可行.数学直觉思维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本质的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逻辑思维对于解决问题过程的严谨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1】 计算9972.

解法一:原式=997×997=994009.

解法二:原式=(1000-3)2=10002-2×1000×3+32=1000000-6000+9=994009.

解法三:原式=9972-32+9=(997+3)(997-3)+9=1000×994+9=994009.

剖析:这是一道计算一个数的平方的题.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视数的简便运算,因此,学生看到这个题,由于数字偏大,直觉应该是要简便运算的.如果学生对小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就不难发现997与1000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尝试用凑整的方法,后面的运算就需要数学逻辑思维去完成.如果学生对初中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则可以发现题目中需要求平方,我们学过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和公式,有没有可能用到,用哪一个更加方便,后面的验证就是依靠数学逻辑思维完成最后的解答.如果学生后面两种解法都没有想到,那就只能用解法一.

数学思维的出现虽然有先后之别,但却没有好坏之差.对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利用数学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归结出数学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数学教育就发挥了锻炼思维的作用.

【例2】 设有白酒与红酒各一杯,两者分量相同.先从白酒中舀一匙}放入红酒杯中,调匀后,舀回一匙}放入白酒中.问白酒杯在所含红酒是否少于红酒杯中所含的白酒 [3]

剖析:学生遇到这种题,直觉告诉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然后就设酒杯容量为a,}容量为b,在第一次动作之后有……,大家都知道如何求解,但是大部分学生会因为计算而出错.如果学生换一下思维就会发现:两个杯子最终所盛液体分量相同.设将每杯中的白酒与红酒分离,则盛白酒杯中之红酒是来自红酒杯中之所失,红酒杯中所失之分量是由白酒所代替,因此盛白酒杯中之红酒与盛红酒杯中之白酒分量相同.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发现,数学直觉思维虽然先出现,但难以解决问题,而逻辑思维却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将两种思维有机地结合,这样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2.数学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数学素养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话题,但国际对数学素养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各有各的说法,PISA对数学素养的定义是:个体确定和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所起的作用,作出有充分根据的判断和从事数学,以此来满足一个在当前和未来生活中作为积极地参与和反思的公民需要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1]

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数学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逻辑思维能对直觉思维提出的创新性思想进行逻辑论证.这是逻辑思维在数学思维中最重要的作用.从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直觉-逻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策略

1.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或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异于寻常的问题,不应该直接否定或者忽视,否则会打击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勇敢地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不受制于思维定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逻辑表达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和看法.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学会提出问题比学会解决问题要困难且有意义得多.此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中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直接影响数学直觉-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才能在学习生活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西尔威斯特认为,要对数学进行分析,是直接从人类已知的内在力量与活动中涌现出来,从思想的内在时间连续更新的反思中产生出来,这种内在世界的变化现象就像外部的现实世界一样要求密切地注意和识别.数学研究需要不断地观察和比较,它的主要武器之一是归纳,它经常求助于实际的试验与证实,同时还对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最好的训练.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方法,教授充满联系的数学,通过再创造展示数学思维过程

弗赖登塔尔说过,真正能够起到思维训练作用的是数学方法而不是具体题材,因而必须强调方法,并尽可能使之明确.要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就必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会学生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如何才能让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方法进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呢 那就是教授学生充满着联系的数学.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人们学习的每件事情都应该是充满着联系的.这种联系应该是基于中学生能够理解的数学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且这些联系是自然形成而不是人为地制造的;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应该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现实,而不是虚假制造的现实,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3]利用类比法是建立数学内部与外部联系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类比可以在心理上有个过渡,因此也就更容易掌握.充满联系的数学更易于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次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要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而不应该将教的内容作为现成的产品强加给学生.学习过程必须含有直接创造的成分,即并非客观意义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创造,即从学生的观点看是创造.通过指导性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获得者理解得更好也更容易保持,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直觉-逻辑思维.

3.对数学知识进行多元表征,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将数学知识进行多元表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对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知识具有符号性和严谨性等特点,因此数学知识表征比较特殊.程广文在他的文章[5]中提到以下几种不同的表征方式:命题表征、符号表征、算子表征、图式表征和心智映象表征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各种表征,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构建属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中都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构建知识体系,对于薄弱环节可以加强学习.在复习课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是最理想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4.学生要保持良好的个性;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光靠教师的努力肯定是不够的,学生也应该为此作出相应的努力.首先,学生要保持良好的个性,主要是指学生在情感、意志和性格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正确的数学思维一般发生于情绪良好和心理松弛的状态下,因此保持良好的个性不仅对成长很重要,对数学学习也一样重要.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自己的想法、质疑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也不要气馁,这也是一种学习经验,应该继续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柏林.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直觉思维[D].广州:广州大学,2012.

[3]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第9篇: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培养 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它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数学教学的任务,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遵循思维的规律,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和不矛盾性,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合乎逻辑地获得新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应把起码的形式逻辑知识和辨证逻辑知识贯穿其中,以形式逻辑知识为主,兼顾一点辨证逻辑知识。通过逻辑思维教学,使学生深刻地揭示概念、判断、推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概念教学培养数学思维。

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细致地观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为得到某一概念而积极思维。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讲清概念的基本含义,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必须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学生的思维只有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按正确的思路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讲课时的思路。在概念教学中不仅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是怎么想到的”问题,把概念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其次是概念的理解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理解概念是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对新知识的加工,也是旧的思维系统的应用,同时又是使新的思维系统建立和调整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正确而有效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在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归纳概括出几条基本性质、应用范围以及利用概念进行判断等。

总之,要从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使他们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2. 在判断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解题中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在解每一道题的时候,事先必须进行周密思考,仔细观察,找清运算依据,进行多方面思考。比如在解应用题中,要求计算有多少个人的时候,有些学生由于计算错误得出几分之一个人的情况,这是明显的错误。这时就可以判断此题在解题时可能出错了。再如在判断“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这个命题时,学生就要首先思考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如果四边中有一边与其它各边不相等会怎样等等,从而巩固了旧知识,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在定理证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逻辑推理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推理论证能力上。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就是寻求、发现和作出证明的思维过程。它几乎动用了思维系统的各个成分,因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思维过程。定理一般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想象、概括成抽象的命题,这是一个思考、估计、猜想的思维过程。定理的结论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从而对进一步作出严格的论证奠定心里基础。

4.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离不开数学题的,而数学题是无穷尽的,每道题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每解一道题都要求进行分析题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途径。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从简单类型出发,让学生逐步理解解题方法形成思维定势,待学生完全掌握这一道题以至这类题的解法后,再增加题的难度,这样经过反复训练、深化,在解题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求证一般证明题时要先简后难,先练习一些写好了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简单证明题,并让学生在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由一两步推理的证明题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教师要通过例题、练习向学生总结出推理的规律,并背记一些证明的“范句”和“范例”,这对书写证明过程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