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篮球基本训练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篮球基本训练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篮球基本训练法

第1篇: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关键词: 篮板球 技术结构 训练方法

1.引言

现代篮球运动不断发展,比赛速度不断提高,投篮和争夺篮板球的次数也随之增加,抢得篮板球对争取比赛主动和胜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抢得篮板球是获得控球权的重要手段,是增加进攻次数和发动快攻的重要途径,是攻防转换的关键。NBA中流行一句话:“赢球输球看防守,赢多赢少看进攻。”而争抢到篮板球是二次进攻的前提,也是防守的最终目的。因此,篮板球技术是攻守双方队员都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争抢篮板球的技术结构

2.1心理素质方面

2.1.1意愿、进取心、心智的坚韧顽强。

一位著名的篮球指导说过一句话:“篮板球的多少取决于25%的能力和75%的意愿。”只有进取心强、有勇气去拼搏的队员才最有机会抢得篮板球。那些怕挤怕碰的心理必须在训练中克服,否则根本不能在篮板球方面为球队作出贡献。

2.1.2预测和判断篮板球的方向。

投篮的方向、距离球飞行的弧线和速度是影响篮板球落点的重要因素。熟练掌握篮板球反弹的基本规律是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快速、及早抢占有利位置的前提。球员只有熟悉抢篮板球的规律,准确判断投篮不中球反弹的方向和落点,抢占有利位置,及时起跳,养成每投必抢、外投内抢的良好习惯,增强抢篮板球的欲望和意识,才能取得主动权。

篮板球的落点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45度角投篮时,大多数球弹向对侧45度角左右,或反弹回同侧地区。

(2)在中间地区投篮时,绝大多数落在篮下正前面45度的区域。

(3)在0度角投篮时,部分弹向对侧0度角,其他球反弹回同一区域或中间区域。

(4)投篮点距篮圈远,则球反弹的落点也远;投篮点距篮圈近,则球反弹的落点也近。投篮的弧度高,则球反弹也高,落点较近;投篮的弧度低,球反弹的弧度也低,球的落点较远。打板投篮,反弹的力量小,球落点较近。

(5)如果篮板、篮圈和球的弹力大,则球反弹的距离远;反之,则球反弹的距离近。

2.2身体素质方面

2.2.1站立姿势。

正确的站位姿势是: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放在两脚之间,头要正,身体平衡,两臂上举屈肘,以占据较大的空间。

站立姿势的重点:身体平衡,手臂上举。只有时刻保持正确的站位姿势,才能很好地连接下一个挤扛对手争抢篮板球的起跳动作。

2.2.2速度。

篮球场上的速度和田径场上的速度比较根本的区别是:谁先启动谁就有速度。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固定的有意或无意的投篮定性,深刻了解队友和队手的投篮习惯,这对在比赛中抢得篮板球有重要作用。平时在训练中队员要注意观察分析队友或对手的投篮习惯,培养预测及判断能力。速度的前提是了解投篮者投篮的特点,基本正确地预测篮板球的落点,并且能够比别人先启动抢先到达落点,通过合法的方式占领有利位置。

速度的重点:预测球向及时到位,通过快速积极的转身挡人、虚晃绕过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摆脱对手。

2.2.3肌肉的力量。

肌肉的力量包括耐力和爆发力。篮球场上每时每刻都会体现出力量的重要性,争抢篮板球也不例外。篮球赛场上运动员双臂始终保持在腰部以上扩大空间控制面积,迫使对方的手臂难以上举,干扰对手的起跳与空中动作。现代篮球运动对抗激烈,动作果断凶猛,身体接触频繁,这对肌肉的耐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争抢篮板球起跳的瞬间,腿部的爆发力必须充沛。

2.2.4弹跳的能力。

弹跳的能力之所以处在所有身体素质的最后,原因是争抢篮板球对弹跳的要求是最低的,因为在篮球比赛场上,随时都可能发生身体的合理对抗,争抢篮板球时身体对抗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只有在对抗之后的弹跳才能对抢到篮板球起到一定的作用。

及时起跳才能在最高点抢到篮板球。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占据有利位置,将对手挡在身后,双膝微屈,两臂微张下垂扩大控制面积,眼睛注视球,进一步判断反弹的方向、高度和落点。如果起跳后球落在侧方或后方,就要用腰腹力量,将上体和手臂伸向球去抢球。起跳的步法要采用上步、撤步或跨步的双脚起跳。如果起跳前和对方已有身体接触,接触的部位要主动用力,顶靠住对手,以便先于对方起跳和维持身体平衡。

2.2.5护球动作。

空中抢球要牢固,落地保护好球。在起跳抢球过程中,拼抢异常激烈,抢到球后必须把球握牢,否则极容易得而复失。因此,起跳腾空后要用肩、背挡住对方,手臂和身体充分伸直,用双手或单手抢球。在指尖触球后,腰腹用力,屈指屈腕,回收手臂,拉球于腹前。单手抢球时,另一手要及时扶住球。抢球后一般是双脚同时落地、屈膝、心,上体前倾,保持身体平衡。要利用转体、跨步、不断移动球的位置,避开对方抢、打、掏,或把球放在远离对手一侧,保护好球。抢得前场篮板球就立即衔接二次进攻;抢得后场篮板球就迅速传球或运球突破,发动快攻反击。

3.篮板球类型

3.1防守篮板球

防守队员站位在进攻队员的两侧,处于争抢篮板球的有利位置,只要防守队员采用“挡人”的方法,基本上可以抢到篮板球。挡人,即防守队员看到进攻队员投篮出手后,迅速用交叉步上步、撤步转身等步法,把进攻队员挡在身体后面,然后争抢篮板球。

挡人的重点:背和臀部紧贴靠进攻队员,并凭借背部感觉随进攻队员的移动而移动,保持始终挡在进攻队员前面。

3.2进攻篮板球

进攻队员一般站在防守队员的外侧,处于争抢篮板球的不利位置,为自己或队友投篮出手后,要利用假动作来“绕跨”过防守队员,第一时间抢占有利位置,并把防守队员挡在身后从而争取冲抢到篮板球。

冲抢的重点:左晃右过,右晃左过,上步后转身,头脑灵活,冲抢积极主动,动作勇猛凶狠。

4.争抢篮板球的基本训练方法

4.1步法练习

4.1.1在操场上不规则地放置多个障碍物,队员站在障碍物的外侧,教练挂球投篮,队员绕过障碍物在球落地前把球抢到。

4.1.2两人一组面对站立,听哨声内侧的队员交叉步180°转身,向后挤靠外侧队员,脚步左右移动,防止其绕到自己身前。

4.1.3两人一组同向站立,听哨声内侧队员向后挤靠,外侧队员要利用左中晃右过,右中晃左过等方法绕跨到内侧队员的身前。

4.2判断能力的练习

4.2.1一人一球,自抛自抢练习。将球向空中抛出(变化高度),原地或绕步侧身起跑做单、双手抢球。要求手指在起跳的最高处触到球。

4.2.2一人一球,抢地面反弹球的练习。自己抛球,等球落地后上步屈膝接球,要求接球点在膝关节以下。

4.2.3一人一球,在不同角度连续投篮,体会、判断反弹方位的一般规律并在球落地前抢到球。

4.2.4一人一球,队员在障碍物后面投篮,出手后,采用假动作虚晃变向或绕跨冲向篮下抢篮板球。

4.2.5单手拨球补篮:队员将球打板后,冲向篮下,跳起用单手拨球或空中托球补篮。

4.3二人训练

4.3.1两人在篮下两侧站立,轮流跳起在空中用单、双手托球打板传给同伴。

4.3.2两人一组,A在篮一侧投篮,B在另一侧抢篮板球,A投篮后也向篮下冲抢。

4.3.3教练员在不同位置投篮,二名队员在两侧冲抢篮板球。

4.4加强冲抢篮板球的对抗性训练

4.4.1两人一组,一人向上抛球,两人同时抢球,增强队员的对抗能力。

4.4.2一对一的攻防训练。一队员防守另一人进攻。进攻队员投篮后,摆脱防守冲抢篮板球。

4.4.3二对二攻防训练。攻方两人投篮后,设法摆脱防守,冲抢篮板球,防守者迅速封挡,给进攻队员压力。

4.4.4三对三攻防训练。攻方三人经配合后投篮,并摆脱防守者冲抢篮板球,防守者及时调整防守位置,加大防守强度。

4.4.5五对五攻防训练。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进攻和防守篮板球的训练,要求进攻队员在投球出手后,迅速判断反弹的方位,利用快速的脚步动作摆脱防守,抢占有利位置,起跳及时,抢到球后补篮或组织二次进攻;要求防守队员在投篮出手后,积极封挡,抢到篮板球后,迅速组织反攻。

5.结语

5.1球员要有强烈的抢到篮板球的意愿。

5.2每一个队员都应该在场上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否则,多个队员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一个队员的懈怠而成为泡影。

5.3球员要累积点滴经验,培养稳定心理,铸就辉煌时代。

参考文献:

[1]篮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

[2]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人民体育出版,2002.

第2篇: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关键词: 表象训练法 罚篮技术教学 心理知识 命中率 教学效果

1.引言

当今世界篮球水平发展越来越快,对抗性也越来越强,尤其是新篮球比赛规则缩短了每次进攻时间以后,使得篮球比赛的对抗愈加激烈,犯规次数也随之上升,而犯规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就是罚篮,特别是比赛的最后几分钟,罚篮命中率的好坏就成为了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而且中学比赛毕竟不是NBA,进攻得分相对较少,罚篮得分应该说是最简单的得分方式,也是整场比赛的胜负关键。因此,如何在训练中改进罚篮技术,提高罚篮命中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1表象训练的理论研究有长远的历史

随着训练效果的逐步确认,表象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训练手段已成为体育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

1.2表象训练在罚篮教学中的运用原理

运动神经系统把感知过的运动物体、肌肉感受、运动线路等因素以痕迹的方式存入大脑,当遇到适当的刺激时大脑会产生思维而恢复对运动因素的感知。利用表象这一生理特征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把复杂的运动技术通过示范感知和强化,形成表象后,通过人脑记忆把实践过的运动因素在人脑中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再经过综合训练来加深对整个技术动作的掌握,从而加速建立正确的运动定型。

1.3表象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表象训练时,要选取良好环境,因为学生身体活动相对静止,身体放松,调节呼吸,集中注意力时,心理活动相对较强。表象训练在一堂课中应有一定时间的保证,但重点还是在技能练习上面。光说不练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但不要忽视表象训练,它使得训练效果达到了单单实际练习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男子篮球队20名运动员。

2.2研究方法和研究时间

在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男子篮球队中随机抽取20名运动员,并随机分成两队(各10人)。将其中一个队作为实验组,另一队作为对照组。实验时间:2008年10月~12月对研究对象实施教学实验。

2.2.1实验比较法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的对比实验法。表象训练具体方法如下:①观看老师制作的NBA、CBA著名球星的罚篮剪辑。需要学生认真观看。②在观看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复述技术要领,并指出这些著名球星的动作要领,分析他们的优点。使学生在脑中反复琢磨,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概念。③在练习间隙或休息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动作表象或NBA球星的正确动作表象,使得动作关键环节在表象中再现出来。以便根据正确的表象改进技术动作,在回忆默念中,教师用语言提示,诱导学生进行表象练习。教学内容:罚篮的基本技术,学习时间跨度为:24学时。

罚篮基本技术教学后,对两队进行罚篮技术考核(1min内罚球10次)。考核方法:1米内学生站于罚球线前进行罚球,并自抢自投,以投中个数记得分。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效果增强或者削弱的幅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表象训练是否对于罚篮技术和命中率有促进作用。

2.2.2数理统计分析法

按照测试要求,查出测试成绩,得出总评成绩,并用百分比进行数据差异性的显著性检验。

2.2.3文献综述法

参考了体育统计学、篮球技术教学、心理训练等相关书籍,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条件的控制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对篮球的兴趣,以及罚篮基本功掌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其基本步骤如下:①在实验前对两队学生的罚篮技术基本功做测试比较,分为基本功较好、基本功中等和基本功较差三个等级,从基本功中等和基本功较差中各列取8人作为样本,这样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是相对等值的,说明实验对象分组是相对合理的。②身体素质对于篮球运动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有必要对所测试的篮球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测试,看看差别是否显著,取仰卧悬垂臂屈伸、仰卧悬垂两换上举、靠墙倒立、仰卧起坐、跳远这五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属于可比同质样本,p>0.05,故样本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2教学条件的控制

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采用3个月,总学时24学时的教学。教学条件基本一致。由笔者担任任课教师,在教学期间,两个组的教学内容、练习时间、练习次数和方法等条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实验组采用了表象训练。

3.3实验结果与分析

以第一次篮球课所测投篮为基础成绩,数据统计见表1,经过24学时教学后,测试结果见表2。

由表中数据统计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罚篮命中率无显著性差异。

经过24个学时教学后,对照组罚篮命中率略有上升,由原来的25%上升到31.25%,但前后差异不显著,实验组罚篮命中率却由22.5%上升到45%,增长了将近一倍的命中率,幅度较大且差异非常显著。表现训练法用于篮球罚篮教学对提高命中率、动作的目的性和教学质量都有一定的作用。

4.结语

将表象训练用于罚篮教学中,是把运动心理学知识运用于体育教学的一次初步尝试。教学实验表明:罚篮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目的明确,方法简单易行,能唤起学生对实际动作的感觉,同时能强化正确动作概念,有利于使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对罚篮技术和命中率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漆昌柱,徐培.表象训练的概念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3).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3篇: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关键词: 高校篮球运动员 竞技水平 提高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进场馆设施

充足的经费投入和专业的场馆设施是促进篮球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影响下,经费投入和场馆建设是困扰高校篮球竞技运动的两大难题。

目前,我国高校经费不足的情况非常明显。高校经费来源渠道非常单一,基本都是靠相关部门的财政拨款。因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需求,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多,再加上竞技体育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导致很多高校对组建竞技篮球队望而却步。即使有的高校建立了篮球专业队,但用于球队管理和比赛的资金也是捉襟见肘。再者,当下篮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竞技项目。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对专业的篮球训练和比赛场馆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纵观全国篮球场馆建设,即使在职业篮球俱乐部,场馆的建设也远远落后于篮球运动发达国家,场馆的硬件设施也难以满足现代篮球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综合分析,要促进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首先学校相关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打破部门间的壁垒。然后在相关政策的范围内,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场馆建设,以此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

2.明细训练计划,夯实基础技术

篮球的基础技术包括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贯穿整个比赛过程。运动员扎实的篮球基础技术,是领悟和贯彻教练员战术意图的基础,是临场竞技水平发挥的保证,也是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重要条件。

据了解,受现阶段教育体制和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影响,很多运动员在高中接受篮球训练时,对基础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加上升学和比赛的压力,对基础技术的训练不够深入,导致很多球员在比赛中很多动作变形,影响到其竞技能力的形成,难以满足比赛的需要。而进入大学之后,很多教练员认为球员属于成熟性人才,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忽略对球员基础技术的练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运动员粗糙的基础技术,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这是高校篮球比赛不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只有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才能制订切实有效的训练计划,做到准确地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的训练内容、手段及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1]。

现代篮球运动对运动员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要使得运动员技术全面发展,适应比赛节奏,就必须在训练计划中增加基础技术的训练时间和内容,增强运动员的篮球基本功。

3.完善训练制度,储备竞技能力

运动训练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竞技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运动训练的本质是对人体施加一定的生理负荷刺激,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有规律的反应与良好的适应,实现预期的训练目标,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2]。

完善的训练制度包括训练内容和训练计划两大部分。详细的训练内容应包括具体的关于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的训练。根据球队建设和比赛的要求,完整的训练计划应包含多年(长远)、短期及课时等各个训练周期的训练计划。根据不同周期的训练需求,训练内容在各种训练计划中的具体程度是不同的。相比而言,课时训练计划中的训练内容应非常具体。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体能作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优异比赛成绩的物质基础[3]。没有体能的支撑,球员很难发挥出自身的技战术水平,更不会将运动训练中获得的竞技能力通过参加竞赛转化为运动成绩。

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效果的最终体现。完善的训练制度是遵循训练规律,确定有针对性、计划性、具体量化的训练内容,是运动员储备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根本保证。

4.改善训练手段,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能力在现代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运动员心理能力是运动员的大脑对于其运动行为的把握与控制的能力,包括运动员训练与竞赛行为的动员能力、控制能力、意志能力等。

心理技能的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科学化训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一样,对促进运动员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篮球运动员普遍都比较年轻,心理成熟度还不高。加上高校篮球比赛有限,经验积累较少,所以在重大比赛中,很容易出现急躁、焦虑等心理波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多种手段和措施。目前国际上运用较多的心理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是虚拟现实训练法,这种方法是将未来篮球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比赛场景,提前运用高科技设备在电脑屏幕上虚拟出来,让球员在实践中不断练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球员的预见能力和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包括心理技能训练法和意志品质训练法,例如目标设置训练法、想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注意集中训练法等。

心理技能训练影响和制约运动员其他竞技能力的提高。加强心理技能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促使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应改善训练手段,加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训练。

5.加强培训力度,提升教练水平

篮球队是教练员团队和专业运动员在同一行为规范和目标的指引下,所组成的正式社会组织。而教练员是这个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权威人物,是指导和带领球队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者,同时也是组织调动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及实现成功目标的决策者和实施者。

教练员作为运动团队的领导者,是团队中所充当的一个重要角色,而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则是一种职能,是教练员在训练、比赛中带领运动员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心理和行为关系的体现[4]。教练员的决策能力,对球队训练和比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教练员的引导能力对球队实现预期训练和比赛目标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等人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研究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凝聚力或低凝聚力的群体是怎样被引导的。

但在我国高校篮球联赛中,因为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无法聘请篮球理念先进、执教经验丰富的外籍交流,所以球队的教练员基本都是高校从事篮球教学的老师。据调查,目前,CUBA的教练员基本上是由高校从事篮球课程教学的老师担任的,绝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正规的、专业化的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缺乏高水平的执教经历。

高校教师作为篮球教练,在篮球理论功底和对先进篮球理念的接受速度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乏高水平比赛的经验,也会限制其捕捉赛场关键时刻的能力,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力度,不仅有助于提升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引导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教练员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丰富经验,提高其领导艺术,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和球队成绩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6.改进后勤保障,建立奖励制度

现阶段,高校篮球运动队的后勤保障措施不完备和奖励机制不完善是影响球员积极性和球队成绩的重要因素。营养补充不科学,力量练习和疲劳放松无场馆,取得优异成绩无奖励等现象,非常普遍,增加了球队的管理难度。

科学的营养补充,是运动员获得竞技能力的物质基础。力量的增加和疲劳的恢复,是运动员提升竞技能力的根本保障。营养的及时补充是现代训练理论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恢复,而且能为迎接更大负荷的训练和比赛奠定基础。专项性的力量练习,会促进运动员保持竞技能力的连续性。疲劳的有效恢复,会使得运动员获得更多的超量恢复,继而促使其运动能力不断提升,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或场馆等后勤服务的保障。

为提升球员竞技水平,提高球队的成绩,建立奖励制度是必要的。经济学假定,努力工作会给团队成员带来负效用,作为理性人的团队成员只有在预期通过团队合作能够提升个人福利、满足个人效用的前提下,才会努力配合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团队生产[5]。由于每位运动员从事竞技运动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其运动动机和成就动机也不尽相同,那么对他们的奖励措施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作为大学生篮球运动队,队员的身份首先是学生。因此高校在设立奖励的内容时,可以对运动员的动机进行深入了解,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奖励对象的特殊性,然后制定出更为有效的奖励措施。总的来讲,优质的后勤保障,会消除球员的后顾之忧,使得球员对训练和比赛更为专注;而完善的奖励制度,是调动球员积极性,促进其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

7.结语

普通高校是推动篮球运动发展的又一重要阵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对篮球竞技运动的投入,进而影响专业场馆的建设和后勤服务的水平。而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球队科学的管理和系统的训练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都是促进高校篮球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提高的因素。所以,学校的重视和保障不仅能提升球员的竞技能力,提高球队的竞技水平,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7.

[2]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3.

[3]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3.

第4篇: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一、高校高水平篮球训练发展的原则分析

1.规范化训练原则

重视篮球技术(投、切、传、运、防)的基本功训练。因为在技战术对抗性项目中,技战术在该项目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技术又是战术的基础。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应该耐心讲解、示范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并不断纠正错误,使运动员形成规范、正确的技术定型。在此基础上,增加训练难度,加快动作速率和各项技术的组合衔接。使运动员能协调自如、较全面地掌握各项篮球技术,要求在对抗中不变形,不走样。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2.转化性训练原则

重点解决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身体素质相结合、相转化的问题。技战术对抗性主导类项目,身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全面身体素质可以促进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但不能代替专项素质。它是一个快速良性转变、结合的过程。全面的身体素质如不能良性地转化为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良好的结合,则这种素质在篮球场上是没有用的。

良好专项身体素质的衡量标准,第一是要能在球场的对抗中体现出来,第二是能与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和专项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针对性训练原则

针对性训练应该是扬长避短,培养特长的训练。弥补短处,只有在充分发挥长处的基础上才会有效。有些运动员或运动队的长处与短处是无法逆转的。教练员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辨证地去看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特长的训练。应挑选出部分身体素质好,某一项技术运用意识较强、动作稳定协调、技术规范正确、手感和心理素质较好的队员作为培养对象。除参加全队正常项目训练外,给予区别对待,培养其特长,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有所区别),使其发展成为有特点的优秀选手。

4.定额负荷训练原则

定额负荷训练的前提是在身体承受最大负荷情况下,有时间要求,有实战需要的各种标准,定额完成一定数量的训练。身体最大负荷一般包括2个方面,即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二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不能简单地把定时间、定数量理解为定额负荷训练。必须在训练中充实新的内容,如技术动作的动作速率,移动的距离、速度,心脏负荷强度的大小,心理因素的影响,对抗性的强弱,运动负荷时间的长短等。要规定标准和合理安排负荷量,并在定额负荷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进步,不断提出要求,调整标准,增加难度,才能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负荷量是影响成绩的间接因素,负荷强度是影响成绩的直接因素。

5.练战统一训练原则

训练发展应从实战出发安排训练内容,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一样,练与战要结合。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是否实用,动作速率是否接近比赛要求,战术设计是否合理等因素。实战中教练员要鼓励运动员主动运用各项技术,并在战术打法上加以组织,针对不同的对手,提出不同的技术指标和战术指标。要注意保护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运动员在实战对抗中的主动运动技术的能力。指导运动员在特长上发展,做到练与战的统一。

二、高校高水平篮球训练发展中常用的方法与策略

1.持续训练法:增强某一技术动作稳定性的训练方法,用于强化和巩固技术动作定型,

使技术动作熟练协调。教练员应不断地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帮助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技术定型。

2.循环训练法:提高和巩固各项技术和素质的训练方法,其中包括战术训练。教练员应监督、检查,记组数、次数。

3.间歇训练法:强度大,接近比赛的体能要求的训练。教练员应合理调整强度和密度,使运动员体能接近和超过比赛的运动负荷,并在大运动负荷中提高技战术的可靠性。

4.组合训练法:将多种练习方法组合在一次训练课中,目的是调动更多的系统和肌纤维参加运动,促进运动员素质与素质,素质与技术,技术与技术,技术与战术的结合,战术与战术的结合,以及神经类型快速转化。教练员应合理编排好各种练习的程序,克服重手段轻组合的现象,避免单打一式的训练。

5.困难训练法:针对提高重点队员技术和战术而言的训练方法。特点:高指标、高难度。

例如增加防守对抗的强度,施加心理因素影响、最大生理负荷、采取多防少、少防多等内容。教练员应不断要求运动员的作风和运用智慧的能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会打善拼的智慧,促进技术和战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6.战术模拟训练法:训练的内容围绕着比赛,模拟实战情况组织的战术训练。非身体直接对抗、隔网比赛项目容易提高,只要研究分析对方即可。而身体直接对抗的项目,由于身高、力量、动作速度、时间差、对抗性强弱、技战术特点等因素,出现的情况是随机且瞬息万变的,所以训练内容的安排应与其他项目有所区别。教练员应要求运动员针对不同的对手,可能出现的情况,学会在比分领先阶段、相持阶段、落后阶段的打法和策略,提高战术配合的质量和关键球的处理能力和可靠性。

7.指标检验训练法:在正式比赛中应对队员、队伍的技术特长和发展方向,提出各项指标要求。教练员认真分析总结成功和失利的原因。以便在今后的训练发展中改进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我国高等学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其中涉及的有关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以上的分析探讨中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有关的篮球训练方法手段多种多样,提高的幅度各有不同。教练员应根据训练原则,结合本队队员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常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参加比赛的等级、队员的训练水平,增加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循序渐进,常年坚持,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2.要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机制的改革,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广大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3.为了尽快理顺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提高我国高校篮球队的运动水平,应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实行“浮动学分制”,即一方面加强对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另一方面让运动员有充足的时间学完大学必修课程,直至修完规定的学分。

第5篇: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篮球运动属激烈对抗项目,宏观上讲,有攻与守两大体系的对抗和相互制约。进攻是以得分为目的,而防守是以制约进攻得分,获得球权为目的。成功的防守可以增加控球权,从而增加进攻的次数。如抢、断球和造成对手的失误等,尽可能地降低对手进攻次数,减少对手的得分,无形中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得分。以辩证法观点,完全可以把防守视为进攻的扩展与延伸,特别是实力相当对手间的较量,优势往往会向防守较为成功的一方倾斜。

因此,防守在篮球运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的一些教练员和运动员,特别是在青少年运动员中,重攻轻守的情况很严重。每天的训练就是摆弄投篮动作,比赛中想的就是怎样得分。认识的偏差,造成忽视防守训练和防守在比赛中作用的结果,从而导致许多运动员比赛时不防守或者不会防守,限制了他们成长为技术全面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除有效地制约对手之外,还会减少犯规,有效地保护自己。防守训练不单可以提高防守专项能力,对进攻意识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二、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与训练原则

1.现代篮球进攻技术的特点和防守的指导思想

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应面对进攻技战术的发展来确定,现代篮球的进攻特点是内线争夺异常激烈(这种争夺不只限于中锋)。一是由于运动员身高、素质、个人技术、主动意识和创造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非常强的个人能力,因此内线攻击的成功率很高,杀伤力大,几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二是外线中远距离的投篮命中率相当高,而且投篮的点和人数较多;三是攻守转换的速度加快,行进间技术日趋完善,快攻、抢攻能力较强;四是运动员的技术发展全面,活动范围大,不拘于特定位置,单兵攻击水平很高。基于以上情况,就要求防守技术也必须相当全面。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狠抓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位置是重点,强化对抗性,力求全面发展。

2.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一切防守的基本技术训练都要重视基本功训练,从基本姿势和规范动作开始,为正确的技术定形打好基础,同时着重脚步灵敏和移动能力的训练。

(2)位置性原则:除了要抓好司职位置的基本技术训练外,还要着重其他场上位置的训练。

(3)主动性原则:在防守基本技术的对抗训练中,要强调变被动防守为主动破坏对手进攻企图,限制对手行动范围等,不能总是被动应付。

(4)攻击性原则:强化防守的对抗性,合理利用新规则,加大允许的身体接触和防守动作力度,施加最大压力,以阻止对手的进攻行为。

(5)整体性原则:除了对自己防守的人和位置熟悉外,还要视野开阔,了解全场情况,加强换防和补位配合的练习。

(6)全面性原则:要注重队员适应各种位置、不同对手及针对各种进攻技术的防守训练,不能单一发展。

三、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1.防守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防守的各种基本姿势和动作的练习,必须根据所要防守的位置和进攻者使用的技术来进行,如是防有球队员还是无球队员、是防对方强侧还是弱侧、是防突破还是防投篮等。非对抗性防守练习的初级阶段,以个体为主,要求防守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进攻手段不加限制,以练习防守者防守移动及组合能力。

2.防守专项脚步训练

多种步伐的急停、起动和变向。沿边线排开,向场内折返进行,要求移动速度快,重心要低而稳,急停、起动、变向的动作要连贯。而结合多种步伐的移动、变向及组合练习,则为全场折线进行,要求动作规范,步伐灵活,节奏鲜明。

3.防守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训练

原地摆好防守基本姿势,并根据教练的指令进行动作的转换和移动。防持球队员可采取一攻一守方式,要求平步近身,注重摆手干扰对手,保持适合移动和起跳的姿势,及时调整脚步和动作。

4.对抗性防守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对抗性防守训练是综合性防守训练,以客体为主,在各种情况下进攻者运用不同的技术,防守者要练习使用各种防守技术与之相抗衡,这是逐渐培养防守意识、认识防守规律的重要过程。

5.防突破训练

防突破训练采取锋线一对一攻守方式,根据进攻者持球的动作、重心,判断对手意图,运用正确规范的防守动作,敢于近身或贴身,以控制和破坏对手的突破动作。防运球突破采取全场和半场并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一对一攻守。要求根据运球者的强侧手、习惯动作及重心的转移,正确合理地运用防守步伐和动作,同时注意运用手部的干扰、紧逼、堵位,以限制对手的行动。

由此可见,在对抗训练中,要注重队员分析判断能力和正确防守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视野开阔,整体意识强,在做好个人防守的同时,加强协防补防,强调变化。就个人而言,要求不管在什么样的防守形式中,都要鲜明地体现出逼球、封传、防接、抢位和堵线,这是防守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第6篇: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关键词:表象训练 心理 高校篮球 教学

高职校篮球教学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但由于受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教学手段的落后等影响,学生掌握其基本技战术的能力不强。而表象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逐渐在体育教学中广泛运用。表象训练主要通过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刚学的技术动作在大脑中反复重现,不断强化,以建立和巩固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促进对技术动作的记忆和掌握,同时也有利于纠正错误动作,改掉一些已有的、错误的习惯动作。本文对表象训练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做一肤浅的探讨,以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抽样要求,从我校2006级我所任课的6个男生班级中随机抽取电子系和信息系两个班(每班男生各25人)作研究,信息系为实验班,电子系为对照班。对两班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基础情况及兴趣爱好进行全面了解,检验两班标本是否符合要求,避免样本出现显著差异,测试结果表明P>0.05,故样本无显著差异。

1.2 研究时间

从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对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验。

1.3 实验方法

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分别进行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即教师示范讲解技术动作,学生集体按要求练习,教师纠正,再练习。实验班运用表象训练法作为教学辅导措施,其程序为:讲解、示范、表象训练、练习、纠错、再练习。表象训练时要求闭目想象,集中注意力,思维专一,在头脑中反复重现技术动作。

教学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包括传接球技术、持球突破技术、运球投篮技术,共计10学时。通过以上篮球基本技术学习后,对两班学生篮球技术(半场行进间往返运球上篮,罚球线投篮10个)进行综合考试。

1.4 实验教学要求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本人采用两班均为10个学时,场地器材条件基本一致,教学内容、练习强度相同。在实验班运用表象训练前,要求学生明确表象训练的目的、意义及作用,要做到积极配合投入,练习认真。例如:在教学单手肩上投篮时,先让学生看示范,了解用力顺序及整个出手手型全过程,然后闭目想象整个技术动作,在大脑中想象技术动作全过程,再与练习相结合,加深记忆,巩固整个技术动作。

1.5 数据统计分析法

按照考试要求,查分值对照表(1)(2),并用T检验进行数据差异性的显著性检验。

2 结果分析

2.1 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实验,对两班半场往返运球上篮(两个来回)及罚球线投篮(10个)考核,得出最后综合成绩,并进行T检验(表3)。表3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考核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2.2 实验分析

表象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大脑中已形成的动作表象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通过运动神经系统把感知过的运动物体、肌肉感觉、动作过程以痕迹的方式存入大脑,其目的是通过心理活动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加快动作技术的定型。从表3可看出,实验班平均成绩为90.6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80.4分,它们均差为10.2分,从直观看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算出T值为2.921,查T值表得出P<0.01。可见,高职校篮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是有作用的,而且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2.3 注意事项

首先要环境良好,学生身体条件有利于心理活动展开;其次,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它是表象训练的重要因素;再次,表象训练要和动作技术训练交叉进行,有利于纠正动作,加快动作技术成型;最后,不宜在学生疲劳状态下进行表象训练,以免达不到教学效果。

结论

教学实验表明,篮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效果显著。学生积极用脑,想练结合,加快了学习技术动作的速度,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教学要求且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张明立.常用体育统计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2]刘文蚊.体育技术教学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3]漆昌柱.表象训练的概念及主要研究领域,现代分析[J].体育科学,2001,(3).

第7篇: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关键词:力量训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

篮球训练是结合科技,力量、技术的综合项目。在篮球比赛过程中,往往体现出来技术和战术双方面层次,同时还表现出来体能方面、智能、心理反映多方面的结合因素。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基本技术与实际结合的战术外,同时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障,是篮球运动员进行各项对抗的基本保障。篮球运动中力量训练往往被放在整个训练过程首要位置,力量训练的合理与发展对运动员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篮球运动员成长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家对体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高中生篮球联赛在全国的开展,青少年在篮球力量训练过程中慢慢走上合理发展思维。从以往篮球训练理论来看,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必须开展基础的篮球技术、战术学习,同时在篮球青少年运动员关键时期和发展的青年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周身性力量训练。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特点

1、结合力量增长的年龄特点进行训练

篮球运动员在少年时期肌肉力量训练过程中增长比是较小为9%,到少年时期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为12%,青年肌肉力量增长最快时期出现在14-17岁之间,根据青少年生理生长特点,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对篮球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力量给予快速提高的正确方向。在篮球运动员9-11岁时期,力量训练工作,主要是把少年运动员小肌肉群、大肌肉群以动力性锻炼方式为主,基本上不参与静力性力量训练,同时要给与少年运动员自身生长不足的肌肉力量给与一定的锻炼,譬如:少年运动员的上、下肢主要肌肉群。在篮球运动员14-17岁时期,运动员训练要以科学的循循渐渐近原则为主导,同时可以进行间歇训练法,大力量训练法,静力训练与负重训练。在篮球运动员18-20岁时期以后,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周期训练、大强度超负荷训练,要注重少年运动员下肢的力量训练(尤其是退步的爆发力),发展爆发力要配合各种跑和跳跃来完成,并进行快速度力量、速度耐力性的练习。

2、结合敏感期进行力量训练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等各种身体素质锻炼增长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身体力量增长呈现出不同与不对等现象,肌肉集中体现出增长高峰也有早晚区别,速度与持续时间也有不同的区别。我们在运动训练学理论方法中,引用这一特定发展普遍现象为“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我们能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给予正确的科学的合理训练能使运动员成绩上取得较大进步,并为青少年在竞技篮球发展道路上奠定基础。所以在整个青少年篮球训练过程中,发展敏感期在全年训练计划中合理安排,只有科学的针对性的计划才是合理的、有目的训练。据统计,运动员绝对力量的敏感期在13岁时候发展较好,相对力量的敏感期在15岁为宜,速度力量的敏感期在12岁岁最佳。

3、结合遗传因素进行力量训练

遗传因素是科学选材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根据当前研究显示,快肌纤维力量受遗传程度站中等,根据相关学研究对比来看,快肌纤维力量和慢肌纤维力量的遗传度,前者低于后者。对人体的运动遗传有所了解,对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训练有很好的科学依据。对于遗传度高运动员,在后天训练中说明可塑性小,反之则大。教练员要正确认识到力量训练受遗传因素影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训练计划,使训练计划尽可能发挥到极致。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

1、提高腿部和膝关节周围的大肌肉群及腿的柔韧性和灵敏性练习

篮球运动员腿部和膝关节在运动中跑、蹬地、转体、支撑是篮球训练的重点部分。

(1)肩负杠铃作半蹲(大、小腿夹角约120°)和个蹲(大、小腿夹角为0°至90°),负荷安排以小中大中进行,最大负荷不能超过整体计划的80%,训练组数要根据运动员具体情况来定。

(2)徒手靠墙半蹲来发展大腿和膝关节肌肉力量或负重作单腿深蹲起,每组需要换腿。

(3)徒手或负重杠铃作单足、双脚的快速连续跳跃,要求脚尖着地,不要全脚掌着地。

2、发展小腿部肌群力量和增强踩关节趾关节韧带和肌腱的坚韧性。

从运动训练学角度来分析,前脚掌、足弓踩关节在篮球运动中跑的蹬地、起跳、变向的起跳侧蹬及急停等都有重要支撑作用;同样小腿部肌群爆发力对篮球运动一样重要,训练中要针对象腿肌肉群制定计划。青少年的关节灵活性大,韧带好,可塑性强。

(1)单足或双足在软地或弹性跑道上连续作交换跳。

(2)负重(小)或不负重的直膝跳绳,跳绳可以练习滞空能力(双飞、三飞等)。

(3)徒手或肩负最大负荷的60-80%做起踵练习。

3、发展腰腹背部肌群力量练习。

(1)仰卧起坐,两头起,仰卧双手握同伴踩关节作收腹举腿,俯卧做“两头起”。

(2)肩负杠铃,做体前屈曲(直腰)或转肩练习,注意脚掌不能移动,控制住杠铃的惯性,避免受伤。

(3)向后抛实心球。

4、发展手指、手腕、手背肌群的力量和灵活性。

(1)对墙双手推离后双手击掌。

(2)以小器械带动腕部反转练习。

(3)手背负重一定重量练习。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注意事项及建议

1、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侧重于快速爆发力练习,加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练习。

2、在训练中首先要做好热身运动,以防止运动损伤发生。训练计划要有针对性、合理性,避免大负荷运动训练,并注意大负荷运动过后放松性训练。

3、每课训练计划要求多样性,避免重复,训练方法要多样化并与专项紧密结合。

4、力量训练使得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大,每日摄热量的15%来之于蛋白质,就能适应这一增长了的需要。力量训练可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如果坚持使用一种有利健康的食谱来保持身体不断增长的需要,可以很好地执行训练计划。

5、青少年力量训练整个过程必须进行系统、持续的,不能停停练练。同时必须为整个训练队配上科研和专业体能师,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第8篇: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以兴趣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依学生志愿选修,指导教师提供最佳指导,协助其学习,体验生活,培养兴趣。

二、预期目标:

1、学生得到生活情趣的陶冶,增进自身的才艺能力,拓展人生的学习广度。

2、发展学生多元能力,促使孩子潜能的开发,造就多层次的社会人才的培育。

3、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长,增强自信心。

4、努力培养学生学得一个终身锻炼的技能。

三、报名条件

1、对篮球有一定的兴趣,有一定的篮球基本功。

2、有纪律意识,能服从安排;能严格遵守校纪校规;

招生对象:五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周三下午第二节课

活动地点:篮球场

指导教师:徐俊兵、蒋于镇

四、活动计划

1、以10人为一小组,各组指派一名组长,训练时分组进行。

2、课时安排:前10分钟进行热身运动,指导老师利用10分钟时间讲解篮球技巧,复习巩固基本技能。后20分钟分组自由练习。

3、不定期举行小型的篮球比赛。

4、定期组织观看NBA等篮球赛式,举行有关篮球的知识竞赛和游戏,丰富社团活动。

五、活动内容:

(略)

【范文二:篮球社团活动计划】

一、活动意义

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学生创造锻炼成长的舞台,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锻炼同学们的意志,团结其他同学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培养各班级同学的感情,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对篮球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供锻炼,学习,展示自我的舞台

本社团活动以篮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融技术、技能与趣味性、竞技性于一体,有助于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广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丰富广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增强体质。

二、活动对象

全社社员

三、活动时间

周二、周三、周四下午16点5分——-17点5分

四、活动内容

投篮:定点投篮、多点投篮、自行运球跑投篮、急停跳投。

传球:原地传接球(对传、侧传、反弹传球、挑起传接)、跑动中传接球、快速传接球上篮、突破分球、全场移动对目标传球

运球:直线跑快速运球推进、直线跑变速运球推进、折线运球推进,左右手交换进行、半场Z型折返运球、全场多种变向运球、各种运球技术的衔接练习

持球突破:原地持球突破、前后转身持球突破、由篮下向球侧迅速移动抢位,接传球进行突破。

综合素质:徒手队员的攻守练习、运球突破一攻一守、二攻二守、三攻三守、四攻四守、五攻五守。

身体素质:助跑摸高、变距折返跑

五、篮球社团活动安排

(一)全面训练阶段

1、全面身体训练与专项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

2、学习、改进、提高基本技术。

3、学习篮球的基本知识

4、培养作风和意识。

身体:技术:战术为4:5:1

(二)专项训练阶段

1、专项素质为主,达到较高水平。

2、熟练掌握、提高实战技巧和对抗技术。

①移动投篮、传接球、突破、篮板球和内线强攻技术。

②防守选位和移动

③强化技术在对抗中的应用。

④位置技术和意识。

⑤确定社团的战术特点,在比赛中训练心理。

身体:技术:战术为3:4:3

时间安排:

课时为30-40分钟,每周3次;

1、技术难度和质量,加量为主,直至最大,强度适中,总负荷逐渐加大。

2、三从一大”量中等,以加强度为主,达到最大,总负荷最大。

第9篇:篮球基本训练法范文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以其集体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备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篮球教学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隐藏在这迅猛的发展速度之下的,是高校篮球教学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这些弊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效果,阻碍了高校体育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改善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弊端,提升其教学效果,是当前高校篮球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1 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存在的弊端

1.1 指导思想没有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

目前,在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没有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一根本目标没有很好地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篮球本身的知识性、娱乐性被削弱,学生无法领略到篮球真正的内涵,以为篮球只是一项简单的运动,只要会运球、传球、投篮就可以了,忽略了篮球需要团队合作、坚强、坚持、快乐的精神,自然就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1.2 理论基础较弱

目前,高校篮球教学缺乏必要的篮球理论课,教师基本都是经过简要的篮球理论介绍之后就从篮球的技术训练开始,这就使得篮球教学具有很大的缺陷。首先,篮球理论知识、技战术知识和裁判知识的教学被弱化,学生在没有了解理论的情况下就直接学习动作,很难把握动作要领。其次,教师在进行篮球训练时没有结合理论指导,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只是模仿教师的动作,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导致篮球教学与训练效果一般。

1.3 内容老套,观念陈旧

目前,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篮球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不科学,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调查,“92.1%学生认为,高校篮球课教学内容相对中学而言没有新的突破,导致学生不得不在课堂重复学习他们早就已经甚至熟练掌握的技术动作,而不去学习新的技术动作”[5]。由于教学内容没有新突破,篮球课堂没有活力,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越来越低,课堂上勉强参与,课后还能继续的人越来越少,而那些在课后能够主动参与的学生都是有一定的篮球基础的、素质较好的学生。这样一来,篮球技术差的学生越来越厌学,自然不可能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而那些篮球技术好的学生则技战术能力越来越强,使得学生篮球技术的优劣差距越来越大,篮球技术差的学生会越来越没有自信和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

1.4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高校篮球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示范―讲解―练习―纠错―练习”,虽然也有少部分教师采用比赛法、游戏法等新型教学方法,但是使用面积不大,人数不多。陈旧的教学方法将教师摆在了教学过程中的唯一主要位置,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单向教学的方法容易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境地,学习是被迫学习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也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导致篮球教学与训练效果不佳。

在教学模式上,目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采用的是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教师先将篮球教学分成运球、传球、投篮、比赛等几个环节,然后逐一讲解和示范,再让学生自主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难以在轻松自在地氛围中进行教学与训练,教学效果也难如人意。

1.5 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只注重学生对考核内容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创新能力的提高、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体育人文价值观的形成等隐性因素,过分放大了达标考核的结果。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有些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拿到高分,但有些学生再怎么努力无法达标,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不仅不能体现教学效果,反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

2 提升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效果的对策

2.1 彻底贯彻指导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首先,高校篮球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运动损伤的防治,并充分发挥篮球的趣味性和健身功能,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终身体育思想。

其次,高校篮球教师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篮球技战术的重要性及其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提高技战术水平,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2 转变教学观念

高校篮球教师要牢固树立篮球“文化传播”理念,并将其贯彻到篮球教学过程中,重视对篮球理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篮球的历史、发展趋势、技战术原理、裁判知识以及医疗保健等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我价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努力拼搏、团体合作和开拓创新的体育精神。

2.3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高校篮球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分组教学法、领会法、篮球比赛法、表象训练法、意识训练法等,突出篮球的娱乐性,让学生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切忌面面俱到和一味的练习高难度技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