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

第1篇: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城市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城市绿化与城市道路、城市建筑一并构成了城市景观的三大元素。它对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及形象,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各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意识的增强。步伐的加快,全国范围内正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绿化建设热潮,城市绿化事业整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和大好形势下,如何保证绿化资金的优质使用,尤其是以较少的建设资金取得最好的绿化成效,最大范围内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正成为广大园林绿化工作者日益关注且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要达到理想的绿化成效,关键要在以下几方面多做文章。

一是要在科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园林绿化艺术水平。绿化设计是绿化建设,养护管理工作成果的实施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是建设精品绿化工程的前提和保证。在绿化方案设计中,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生态园林”的理念。一方面让人能够充分的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达到人与之然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要兼顾绿化植物在城市环境中所具备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在突出植物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要通过植物搭配,寻求植物在线条、层次、色彩、质感上的对比和变化,体现植物的景观功能。其次要注重因地制宜,因绿化环境、服务对象不同而异(如小区配套绿化、街头绿地、游园广场的设计,其功能不同,考虑的侧重点就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特别是历史典故,运用多种园林造景手法,展现地方物质资源和文化内涵的特异性。三是要遵循适地适树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切不可盲目借鉴或者照搬照抄,我国地域宽广、幅沿辽阔,各地的自然气候、地矿地貌、植物资源、人文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等差异较大,在方案论证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因时因地制宜,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四是要不断开拓创新,放开设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让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传统的造园手法有机的协调发展,不断提稿设计水平。

二是要在精心施工上下工夫,努力塑造城市精品、亮点。绿化工程建设要高度树立精品意识,确保建一处,像一处,成景一处。具体要把好三到关口,即:

材料质量关:材料是工程的基本元素,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环节,再好的方案,再高的施工水平,没有材料质量作保证,优良的工程成效是无法实现的,基于此,绿化工程用材,特别是绿化植物的选用 一定要遵循设计要求,严格质量。除品种、规格、数量严格执行设计设计方案的标准外,一定要选择植株健壮,长势旺盛、无害虫病的壮苗,并依据不同类型的植物掌控不同的选择标准。在灌木选苗上,要选择分枝均匀,形态饱满,规格与设计要求相当的植株;在地被造型植物的选择方面,宜选择分枝较低、较密,形态均匀饱满,体量大小相当的大田苗木;在乔木选择上,宜选用主干挺拔、枝下高合适、树冠丰满的移栽苗或经断根缩坨处理的苗木。另外所有的苗木要确定合适大小的土球,并尽可能缩短时间,以保证苗木新鲜,提高成活率。

施工程序关:科学合理的施工程序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的保障。绿化工程施工要从二方面把握程序。一方面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按照“地下部分施工(如上下水的处理、亮化等电缆线路的埋设等)--种植基质的处理(包括清渣、种植土回填、施用底肥等)---植物栽植---辅助措施(如加固、防护等措施)”的城市组织施工,坚决杜绝不按程序施工,重复施工现象的出现,尽可能减少返工环节,减免苗木反复移植,提高苗木成活率;另一方面要坚持“先乔木、后灌木、再地被”、“先中心、后”的施工程序,合理组织苗木,尽可能减少苗木栽植中的冲突。

第2篇: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心理援助;热线;干预;电脑操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 (2012)005-0337-03

心理援助热线能有效降低自杀危险、改善负性情绪。然而,研究也发现很多热线的咨询人员并不能够像热线服务要求的那样主动、全面系统评估所有来电者的自杀危险,并与来电者探讨自杀问题。原因之一可能与热线缺乏相对规范的咨询操作平台有关,如没有设置电话录音系统,没有明确规定咨询员在热线干预中必须完成的基本项目,这样就为危机干预热线工作的随意性提供了机会,不利于热线服务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也不利于热线服务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无法保证每个来电者接受到相近的高水平服务。因此,建立规范化的、易操作的热线咨询操作系统成为热线必然的发展趋势。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脑系统具有来电监控和记录、全程录音、实时的监听系统、来电业务统计和咨询员工作量统计等功能,为监控热线服务质量、评估工作效率和系统使用效率、合理分配热线服务人力、人员培训方向等提供了依据。系统自2003年5月建立后,于2004年8月、2008年底圾2011年1月进行了3次更新。更新后的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对来电者自杀危险评估、热线干预效果及热线咨询员服务质量评估的监测项目。本文将对热线咨询电脑操作系统的8个功能模块进行介绍。

1基本信息模块

该模块记录来电者的一般信息。电话接通后该来电的咨询记录单会自动弹出,自动显示电话号码、来电地区、来电次数、咨询所用时长等信息。在咨询过程中热线咨询员收集与记录来电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既往的诊断、治疗和现在治疗情况,咨询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等。以上信息记录均设计为可选择的下拉菜单,不需要咨询员书写。咨询员需要在电脑上输入的内容是本次来电者所谈问题及具体处理方法。

2评估模块

心理援助热线的主要功能是缓解情绪压力、减轻来电者的痛苦和自杀风险。因此,系统评估来电者的抑郁情绪、自杀危险及相关因素非常必要。评估时,咨询员点击评估模块,按系统设置逐项进行评估即可。

抑郁情绪及自杀危险评估具体条目是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中有关抑郁症状筛查和前期自杀研究结果基础上制定的。抑郁评估用时约10分钟,评估完成后热线咨询系统会自动显示评估结果,分为:无抑郁情绪、轻度抑郁情绪和重度抑郁情绪。自杀危险程度由低到高分为7级。同时,按0~100分的方式评估来电者的希望程度、痛苦程度及想死的程度。

3高危来电随访模块

自杀高危来电是心理援助热线的关键服务对象。但是,仅仅通过一次的电话干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也无法得知干预后的后期实际效果。建立高危来电随访制度及高危来电随访模块可以部分解决此类问题。该模块包括高危来电者亲友的联系方式、与亲友的联系结果,危机者本人的联系方式、姓名以及三次高危随访预约记录和随访结果具体内容记录。如果一个来电者被热线咨询员评估为高危来电,并在自杀危险评估结果一栏标明为高危来电,热线系统会自动弹出高危来电处理原则和方法提示框,以指导咨询员接听高危来电。电脑会在高危随访预约处显示为红色,提醒咨询员要做高危随访预约。在结束通话前与来电者约定随访日期和具体时间,并留下来电者方便的联系方式。高危随访共安排3次:24小时、一周和一月随访。

4既往来电识别及记录模块

该模块的目的是:对于使用同一部电话来电的来电者,热线系统会自动识别其来电号码,并显示其来电次数;如果同一个人使用不同的电话来电,咨询员询问既往来电号码并输人曾用电话栏位置,热线系统也会自动调出其用原号码咨询的信息,并累加到当前来电号码中。所以,对于反复来电者,咨询员可以点击该模块查询既往来电咨询记录,获得一些对本次来电有参考意义的信息,保持热线咨询的相对连续性,避免每次来电处理的重复性或不一致性。

5反复来电计划管理模块

反复来电是指一个月内来电超过5次者。咨询员要对反复来电进行登记。热线负责人查阅登记记录后,逐一听来电录音,根据来电者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接听原则、计划和注意事项,并把这些计划添加在电脑系统中。当该来电者再次来电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咨询员针对该来电者制定的具体管理计划,咨询员可按此管理计划规范统一接听处理来电,以保证不同咨询员对此来电处理方式的一致性。热线负责人随时检查咨询员对此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按需要做出及时调整。

6服务质量随访模块

为保证向来电者提供高质量的热线咨询服务,热线每季度安排时间对咨询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查随访。在预约质量随访期间,通话时间≥10分钟的首次来电者为质量评估随访对象。在征得来电者的同意后,在其来电咨询结束前与来电者约定7天后的随访日期及时间段,并填写在记录单的预约栏内。每次电话随访的时间为5~10min。每季度顺序预约150例随访,至少完成随访120例。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质量随访评估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4个方面:①热线服务质量评估条目,为1~5等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服务质量越好。②评估热线干预方法对来电者的积极影响存在与否。③热线干预效果评估。④其他,包括了解来电者未去转介机构寻求帮助的原因及其认为热线对他提供的哪些干预方法有效等内容。

7转介机构模块

热线咨询服务有其局限性,部分来电者需要到精神卫生机构或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接受更加深入的评估和治疗。这就要求咨询员根据来电者的具体情况,在鼓励他们进一步寻求治疗的情况下,给予适合其需求和现实情况的专业转介服务。在该模块中咨询员可以在线查阅国内各省、市的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心理服务机构、法律咨询机构等相关信息。该模块给出了各相关机构的服务范围,提供服务人员的资质、服务时间、联系方式和地点等。热线对转介机构每半年进行一次信息核实并对其服务质量态度做简单评估,随时更新、添减转介机构,为来电者提供便捷、可靠、专业的治疗和咨询服务机构的准确信息。

8知识库管理模块

根据咨询员的需求及常见来电类型添加与热线咨询服务相关的知识信息,如,高危来电评估和处理流程,常用自救小方法,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处理要点,悲伤来电的处理原则和技巧,精神疾病患者来电接听原则与禁忌,常用精神科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等。在接听电话过程中咨询员如遇有难以处理的问题时可以点击此模块,查阅相关知识以帮助自己顺利接听热线。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是国内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一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当然,任何操作系统都有其局限性。本操作系统设计规范,需要热线咨询员收集的信息量较全面。但是,热线咨询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有时很难按要求完成。另外,要在尊重来电者意愿的前提下收集了解所需信息。所以,热线咨询人员需要接受严格的热线咨询技能培训,才能以有效、灵活、专业的方式询问和完成热线要求的各个项目和任务。另外,热线系统还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来电者的需求不断加以完善和更新。

致谢:本文得到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一施维雅第一届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费立鹏教授为整个心理援助热线咨询操作系统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翠玲,李献云,王绍礼,等.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的服务质量及干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9):641-645.

[2]王翠玲,王绍礼,童永胜,等.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的特征及干预效果[J]_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 o):741-745.

[3]李献云,费立鹏,张艳萍,等.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效度检验[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5):257-263.

第3篇: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创新措施

城市用地管理以及城市各项建设管理都是城市规划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总体规划以及详细规划被批准后城市对上述规划的实施就是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依法管理规划区土地、发放规划许可证、验收重点工程竣工、惩戒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以及建立健全市民监督,这五方面内容始终存在于城市规划工作中。实现信息运用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不仅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运用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推广程度不够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手段被广泛的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与创新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努力。信息推广程度不够是信息化与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还对城市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广程度不够长期存在于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引起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在认识方面存在差距。在实际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时还没有完全的实现现代化,报建审批环境依旧采用纸质材料,这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2.数据资源建设与系统平台建设不同步

数据资源建设与系统平台建设不同步也是在实际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业务应用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体内容,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规划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可将信息化平台作为有效的载体。现阶段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城市形态控制以及评估系统的建设,其中还包括规划审批方案和规划检查图文一体化以及城市规划市民互动平台的建立。但城市规划基础的空间数据还是存在之后问题。另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城市规划管理与创新有直接影响,滞后的统计数据不仅不能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促进,同时还会起到阻碍作用。最终造成系统平台推广不能顺利进行的现象产生。

3.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是信息化运用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三。虽然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规划的各项工作者,但是仍然存在数据信息不完整、数据信息不对称、数据信息重复建设等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不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一方面是由于个别行业存在狭隘观念,坚持数据资源独享;另一方面是由于各行业之间信息共享体系不健全,各行业之间的数据信息标准性、统一性和规范性还不够,不能够很好地实现行业之间数据的使用、共享和更新。

4.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缓慢

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缓慢是信息化运用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四。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实现资源配置、协调利益、保证公平和维护稳定的重要政策和手段,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成效,为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如何更进一步的实现政务公开,做好市民的规划服务性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信息化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二、信息运用与城市规划管理二者结合创新的措施

1.推动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建设

城市规划信息化标准建设是当前实现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顺畅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推动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建设应从规划信息标准化基础和标准执行制度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信息标准体系,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的建设不仅能够完善城市规划方案审批、业务管理和实施监督等过程,能够构建相应的平台、借口、资源分类和编码等,还能够打破系统之间和行业之间存在的各种障碍,进而真正现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

2.构建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城市规划资源的流畅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城市规划管理的系统建设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数据资源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动力,必须重视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城市规划管理的数据资源整个应实现统一化和规范化,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全方位综合城市规划技术资料、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等融为一体的开放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和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平台。构建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不仅对于城市基础测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的获得和共享有着极大意义,还能够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为市民或其它城市提供相关的城市规划信息和城市规划经验。

3.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信息化的实现

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信息化主要包括新技术的推广和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应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决策和城市规划的实施监督工作,促进城市化的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更加健康科学。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主要在城市模型构建、城市规划数据分析和信息资源挖掘等方面,为城市规划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综合布局,以及城市规划工程建设方案的比较选择余地等。

4.搭建面向公众的服务信息化平台

信息技术运用与城市规划管理,促进了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审批、城市规划基础数据等方面的发展,但是运用信息化实现公示、市民参与程度还较低,因此需要搭建面向公众的服务信息化平台,对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进行延伸扩展。面向公众的服务信息化平台应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通过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规划决策为实现目标的途径,优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社会环境,进而全面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政务信息公开,做到有公信力的政府应作到的义务和责任。

三、结束语

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运用与城市规划管理二者应实现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城市规划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良好健康的城市化建设。要使信息化运用与城市规划管理二者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推动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建设,其次需要构建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在此需要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信息化的实现,最后需要搭建面向公众的服务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徐帆.信息运用与城市规划管理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

第4篇: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方针,紧密围绕重庆市“云端计划”的实施,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要民生应用为示范,推动企事业单位数据共享开放,加快大数据产业布局,攻克大数据关键技术,促进大数据技术及解决方案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及全市支柱产业发展等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产业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起云端智能信息化大都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一)建成大数据产业。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方针,打造2~3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培育10家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引进和培养1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二)形成大数据应用模式。坚持“公共服务示范为引领、主要行业应用为驱动”的推广策略,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金融、传媒等行业的全面应用。

(三)突破大数据技术。引导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向重庆市集聚,力争在虚拟技术、云计算平台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数据预处理、新型数据挖掘分析、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关键设备7大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统筹全市产业发展,通过引进行业领先企业与培育本地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1.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开展数据存储服务,形成数据资源洼地。支持有较强集成能力的信息提供商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公共支撑“软件包”及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包”等集成共享服务。

2.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高品质数据中心建设,形成100万台服务器运算能力的数据中心集群,集聚一批大数据存储、分析、应用、加工等服务企业,提供面向政务、商贸、金融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服务,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二)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

结合城市特点和大数据应用特征,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及外包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全市协同互动的发展模式。

1.民生服务领域。多渠道采集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就业等方面的数据,推动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

2.城市综合管理。以城市综合管理为对象,构建科学的预警监控体系,整合城市规划、交通、治安、城管、环境、气象等方面的数据资源,建立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大数据应用分析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分类、整理和分析,使城市管理者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度资源,从而有效疏导、防范和处理城市管理领域的风险和问题,打造智慧、平安、和谐城市的典范。

3.行业应用领域。面向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商贸零售、金融、电信、能源、传媒等数据量大的行业领域,积极引导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大力开展数据采集和监测,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商业智能及横向扩展存储等软硬件一体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4.大数据外包服务。积极引导企业面向国内外数据市场,承接大数据外包业务。

(三)攻克一批大数据技术。

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企业来渝建设大数据研发中心,支持本地中小微型信息服务提供商面向细分行业或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服务的研究和探索,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突破一批大数据关键技术,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

1.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1)虚拟化技术。(2)云计算平台技术。(3)海量数据存储技术。(4)数据预处理技术。(5)新型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6)大数据信息安全技术。(7)大数据关键设备技术。

2.推进建立标准规范。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在数据安全、服务质量、体系架构、评估认证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推进制定大数据采集、管理、交换等标准,明确收集数据的范围和格式、数据管理的权限和程序以及开放数据的内容、格式和访问方式等。

(四)强化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全市通信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启动“国际信息港”建设工程,优化网络通信能力,提高通信网络质量,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健全网络通信服务保障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全球重要的“国际信息港”。到2015年,实现主城区重点场所和区域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全市城镇和农村人均接入宽带能力分别达到20M和4M;与国内主要城市的直达数据通道网络延迟力争小于30毫秒。

(五)完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

逐步完善大数据采集体系,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公共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形成数据的大开放,为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丰富的原材料。鼓励采用行政收集、网络获取、传感采集等多种方式,建立特定主题的基础数据库,持续收集、更新数据,并向社会开放。

第5篇: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众多城市提出了城市管理“服务年”口号,城管工作正被重重地搬上政府工作台面,其地位、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今年,长安街道城管执法工作要在去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城市管理办的中心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纵向进取,横向拓展,力争把队伍做大做强,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新成绩,创出新辉煌。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城管工作新篇章

1、整合城管队伍,理顺管理思路。受街道领导的关心和街道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街道城管部门将对城管队伍进行大范围的整合,扩大数量,充实力量,拟建立一支15人左右的城管执法队伍,充分保障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对城管执法队伍工作面进行拓宽,以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为重点,全面协助街道创建工作;管理上与惠山区城区城管中队紧密协作,对长安街道和惠山城区区域实行穿插管理。

2、创新管理理念,稳步推进建站计划。城管中队建立健全后,要改变过去人少吃“大锅饭”的管理模式,推行建立城管工作站进社区进村服务,将管理重心移至基层社居委,将城管队员推上一线前沿开展工作。计划2至3个自然村设立一个城管工作站,派遣城管人员2至3人,工作站点利用各村现有的警务站。管理上以站点为班组,分片包干,强化管理责任,加强与基层居委的沟通。城管中队同时设立一个巡查组,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地段巡查,解决一些突发性问题。届时,一个覆盖全街道城市管理的网络将全面建成,并提供强有力地管理,以地推动街道整体建设上新台阶。

3、迎难而上,承担更多管理责任。长安街道处在撤村建市的大发展时期,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城管执法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拆迁安置诱发的矛盾已成为社会通病;受利益驱使,违法建设屡禁不止,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村的部分历史违章建筑需要拆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等;同时,城管中队在创建工作中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从过去“五乱”治理执法,扩展到对“路长制”、“河长制”和环境卫生等内容的管理,每个城管队员既是执法者又是管家人,全面为城管办中心工作服务,为街道城市管理工作整体提升作努力。

二、建章立制,健全管理体系

城管执法队伍直接代表长安街道的形象,十几名队员整天工作在外面,与单位脱离,与外界广泛接触,如何规范队员的行为,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形象良好的执法队伍,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

1、规范日常工作秩序,从严要求。建立严格的日常工作制度,包括上下班制度,日常工作制度,值班制度和城工作站管理制度。执法中队正规日常工作秩序,每日召开早会,总结讲评,安排工作;各工作站每日下午向中队汇报情况等。

2、落实责任制,逐级订责任书。城管中队各工作站班组长与中队签订相关目标责任书,班组与各自成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和工作目标,使班组、个人都有责任,多挑担子,以调动全体队员工作积极性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自觉服从管理。同时,每个城管队员需向中队写份承诺书,加强自勉,达到更高的标准。

3、加强责任考核,让成绩与工资待遇挂钩。中队制定对城管队员工作考核细则,每季度进行一次评分考核,年终根据各季度成绩汇总,总评成绩直接与年终经济分配挂钩,以经济手段加强对队员的管理。对年终评分末位人员进行重新考察,不合格的人员将实行淘汰。

4、加强装备管理,厉行节约。执法中队车辆实行定人定车使用和管理,加强日常保养,每月集中一次装备养护,确保性能完好。严格车辆使用管理,不准公车私用,下班后车辆必须停放单位车库,特殊情况需请示批准。油料使用按行程公里数核算,超出部分不予报销。车辆定点修理,费用由中队定期统一结算。对私自损坏车辆的修理费原则不予报销。

三、提高素质,改善服务,构建和谐城管

1、抓文明执法、树城管形象。改变原来“以我为主”的单向执法模式,注重与被管理者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管理者与市民关系的和谐。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百姓工程,作为城市的管理者,首先要清楚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直接代表政府和街道的形象,要切实转变观念,着力打造“和谐城管”的形象。

2、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使广大市民和违法违章者了解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让市民充分认识到城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城管执法人员履行职责的艰苦和困难,使之更加支持和配合城市管理工作,营造齐抓共管、从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全街道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共建和谐城管。

3、抓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一是加强城市人员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施人性化执法,规范执法程序,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水平。努力做到“办案零差错,热法零投诉”。二是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军事素质。中队每月进行一至二次军事训练,必要时聘请部队人员进行示教,确保城管队员有过硬的素质,一有行动拉得出、打得响。

3、抓管理,培养过硬的作风。城管工作的性质要求执法队员必须养成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作风。积极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用军人的规范、理念、意志、作风和纪律来锻炼队伍。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养成整齐划

第6篇: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公共管理东莞城市管理对策

1前言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基本趋于稳定,逐渐形成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及其他城市,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对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项巨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就业困难、城市文化缺失等方方面面。

2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问题

2.1我国城市管理的发展状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城市的核心地位,加强城市的辐射功能,这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主线。我国的城市管理紧紧围绕这一主线,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洗礼,城市管理的职能已十分明确,开始慢慢扭转过往“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旧观念,转而加大对城市管理的力度,进行网格化管理,在原有市、区、街道体制上,逐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格局。

2.2我国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管理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各城市管理职能得到不断深化,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推进了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但我国城市发展中城市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不容忽视。

2.2.1政府职能未能发生根本转变

(1)政府管辖过宽,职能膨胀。管了很多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一是没有真正做到精简政府职能,抓大放小,遵循以往的面面俱到,导致职能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二是城市政府的微观管理职能依然很多,过于精细。(2)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社会职能。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它的特点:一是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市场机制容易产生企业与工人冲突、分配不平等、外部不经济、公共投资不足、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解决,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二是弥补社会主体作用的不足。社会问题应该由社会主体自己解决,社会主体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政府帮忙解决。因此,政府只需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即可,在城市管理中,适度放权,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3)政府职能运行机制不科学。首先,城市公共决策机制不完善。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针对政策而言,真是千真万确。科学城市公共决策应该是在准确、完整、及时掌握主客观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发挥团体作用,凭借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做出的决策。而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决策机构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政府内部的信息处理和调研部门,缺乏城市社会信息的客观性,主观随意性较大,无程序可言。

2.2.2在管理方式上,运行机制落后、呆板

尽管这些年来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已逐步深入,但其改革的步伐还是明显落后于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原因在于并未摆脱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政府管理仍旧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政府的社会行为是尽其保姆式的服务,对社会事务事无巨细的一揽子统管,承揽了过多的社会事务,弱化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使政府无法从日常公共管理中解脱出来,专心做力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及监督执行。

2.2.3缺乏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

管理发展史表明,明显地存在着科学管理即物本主义的“硬管理”向非理性的人文管理即人本主义的“软管理”的转变。城市管理也不例外,要由传统的管理观念中脱离出来,树立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抛弃以往重建设轻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狭隘思想,确保城市管理可持续进行。

3东莞城市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3.1东莞城市管理现状

近年来,东莞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可喜的是城市管理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例如,东莞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了提升。(1)逐步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观念。东莞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小县城骤变成如今的大都市,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城市管理逐步形成一种“小政府”“大服务”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管教并举”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职能,抓大放小,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改革体制,理顺关系。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东莞市抓住机构改革契机,成立了城市管理局,明确了其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改变了过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个部门的模式,实现了建管分离,形成了城市新的管理格局,依法管理城市有了良好的开端。(3)加强城市管理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管理者充分意识到城市的发展需要依靠城市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更加注重城市管理中的宣传工作。积极扩大城市居民的知情权,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其自身责任感及荣誉感,使其对所居住的城市产生归属感,从而促进城市管理开拓新篇章。

3.2东莞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深化改革,尽管东莞市的城市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荣获了一些国家级荣誉称号,城市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但问题依然存在。(1)人口膨胀,整体素质偏低,影响经济整体向上运行。东莞市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农业县级城市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城市,主要是靠简单的加工制造业支撑。在此过程中,大批的农村人口涌向东莞城区,他们党中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东莞经济转型升级,大部分人因专业技术、技能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的需要,从而影响了东莞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阻碍了东莞城市的进一步发展。(2)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目前东莞虽然进行了体制改革,成立城市管理局,明确其管理职责和任务,实行建管分离。但在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行政管理与依法管理并存,人治与法制相连,执法与抗法同在的复杂矛盾冲突,严重阻碍了东莞城市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3)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目前东莞经济转型正处于攻坚阶段,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学历、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高素质的人才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文明和责任意识,会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到城市的管理当中去,从而促进城市管理进一步发展。

4公共管理发展及城市管理的运用

4.1公共管理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角色不断膨胀,传统的官僚体制己难以应付各类经济及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化、国际冲突、信息革命、环境保护等问题带来的压力。因此,从传统的行政管理风格向新的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就显得十分自然,在此背景之下新公共管理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以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为特征的“滞胀”现象,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致使政府管理改革的直接原因。当代西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不一而足,但基本是围绕以下三条主线进行的:一是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缩减政府职能,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二是充分利用市场、社会和公众的力量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物力、财力的不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三是改革政府部门内部行政管理体制,削减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公共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在各国政府管理改革浪潮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定意义上,公共管理理论己经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典范。

4.2公共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1)建立多元化的公共组织主体,实现机制共享。积极推进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既有政府组织、准行政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社会民间团体以及企业等。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部门或个人,与之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将公共服务民营化,加强市场竞争,降低经费预算。(2)明确政府城市管理职能。政府职能划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城市管理既包括政治经济职能、也包括文化和社会职能,但其主要为社会职能。因此,在其实施管理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职能属性,把精力集中在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等工作上。积极吸收利用市场经济特点,适度放权,将部公共服务业务让渡给社会团体、企业,甚至是个人,从中加以引导、调节和管理。(3)改变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效率。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城市管理中也是一样,只要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不管是政府部门的还是私人部门的,我们要加以吸收利用。公共管理认为企业管理中实施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都可以为借鉴使用,通过当地城市管理实际情况进行甄别,去伪存真,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5公共管理视域下东莞加强城市管理的对策

5.1树立市场意识

在城市管理中树立市场营销意识,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为此,在宏观层面上,政府管理城市的深层观念要有一个根本性转变,应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和社会营销意识。把城市管理推向市场,以间接的手段,主要通过宏观调控与适量的政府投资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为城市纳税人提供协调与服务。在微观层面上,政府以一个矛盾协调人、服务者的身份在城市各个企业、团体、市民面前,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5.2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

从公共管理角度,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职能,促进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社会化。让一些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及个人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发挥其自身的特点为政府提供服务。政府从中进行引导、协调和监督。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社会,且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从1984年起有计划地开展了城市建设与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改革,逐步实行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分开,大力发展和培育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社会中介和社区公众自治组织作用,促进城市管理快速发展。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城市管理社会化的进程。

5.3促进城市城市管理社区化

进行城市管理放权,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机制,基本形成了宏观和微观管理结合的体系框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5.4推进城市行政审批快速化

在过去的五年,东莞各重大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和直接落地改革成效凸显。水陆口岸“三互”大通关改革减少企业一半以上手续和时间,“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五年精简行政审批项目512项,向镇街(园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546项,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政策63项。

5.5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

管理技术和手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物质基础。东莞进一步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改革,组建市政务服务办和镇街(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加快市镇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建设,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进一步深化项目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以承诺制为核心的项目直接落地改革;完善商改“宽进严管”体系;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办事流程,推进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认,让市民逐渐从“排队办事”变为“手机办事”、从“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腿”,逐步采用现代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建立电子政府,走向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作者:蒋满华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翠玲.东莞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编.对人大换届选举有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人大工作,2002(02).

[3]王道平.东莞30年:一个沿海开发地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355.

[4]东莞市委党校课题组.新莞人融入东莞城市社会研究[R].东莞:东莞市委党校,2008.

[5]姚迈新,谭海波.新公共管理理论视下的中国城市治理模式转型一一制度、治理主体与文化视角[J].探求,2010(2).

[6]任裙.文化公民权与当代城市治理策略[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3(20).

[7]盛广耀.城市治理研究评述[J].城市管理,2012,(10).

[8]孙颖.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杭州实践[J].国家治理,2015(14).

[9]张诗雨.发达国家的城市治理范式[J].中国发展观察,2015(4).

第7篇: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1.1物联网产业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次已于2009年,国家已提出要加快物联网产业建设的步伐,随后得以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次,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作为国家重点扶植的新兴产业。根据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家重点培育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物联网、新一代网络通信等。另外,物联网已被国家列为中长期科技发展重点及2050国家产业路线图。

1.2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物联网产业基础自物联网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发展层次后,物联网得到难得的发展机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物联网行业销售额于2010年已超过120亿,至2011年销售额更是高达160亿多,获得非常快的发展速度。国内物联网行业发展规模,仅小于美、英,位居世界第三。目前,物联网科技大范围使用于企业生产、物流、产品跟踪等各领域。另外,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物联网科技得以应用于移动支付等新领域中。

1.3已开始着手物联网标准建设物联网科技的应用标准缺失,是影响物联网行业高效、稳健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截止至今,全球范围内诸多物联网科技的应用领域均缺乏相应的应用标准规范,国内同样如此。随着国内物联网科技的大范围及深入应用,社会各界开始高度重视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及规范工作,并已成立了传感器网络研究组及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截止至今,已有效地推进了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究及制定工作。

2物联网技术未来应用趋势

2.1物联网产业规模预测及主要应用当前,国内物联网科技主要应用于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环保节能、交通管制等诸多领域中,特别是自从2009年后物联网行业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了行业发展的热潮。北京等国内诸多重点城市已开始制定了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行业发展,构建示范工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预测,二十年后国内RFID终端将高达数千个,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大范围应用,将极大地推动信息零件行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发展至今,交通行业、电力行业、安全保障等行业是物联网科技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业。作为全球物联网科技的核心部分,国内物联网科技得到难得的发展机会,物联网发展概念也得到家居等国民重点经济发展行业的接受与青睐。物联网相关产品也深入地应用于企业生产及服务的每一个流程中。

2.2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思路(1)完善自主研发体系,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基于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建设、扶植核心科研项目及重大型研发平台的整合与分享,积极组织行业内应用技术的难关攻克。另外,推动关键核心应用领域的突破,构筑研发、生产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2)推进标准化建设、掌控发展自。基于跨行业、跨领域的物联网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物联网体系结构、制定物联网数据安全等基础性标准,从而推动物联网行业的高效发展,确保掌握物联网科技的发展主动权。(3)强化产业合作,重点推进关键领域应用发展。物联网行业应用涉及到诸多产业、较多的应用领域及产业链环节。基于重点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大力发展支撑性行业,有效推动上下游产业,积极推动产业链的构筑及完善。基于当前发展背景,可考虑以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作为发展突破点,积极开展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点,有效推动物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4)加强政策指导,积极推动行业战略转变。积极推动物联网行业从政策牵引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市场牵引的发展模式,有效发挥出市场供需影响力,积极扶植及壮大重点物联网产业。另外,积极鼓励物联网科技公司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兴科技产业比重,促进物联网行业上下游深入摸索新兴的商业发展模式。

3结语

第8篇: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一、认真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的工作意见》的落实,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建设整体水平

一是不断提高首都环境建设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首都环境建设委及办公室和各区县、乡镇环境建设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交叉程序建设,明确城市管理问题主责部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介入点;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动基层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和联合执法落实;建立完善环境建设资金保障和资源配置机制,依据新时期城市管理改革要求,完善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机制,推进环境建设以奖代补等制度建设。配合推进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大首都环境建设办关于综合考评及城市环境网格化管理协调力度,科学确定综合考核评价项目,推进环境建设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环境建设督查反馈机制,逐步完善举报、反馈、督查、绩效考核和群众评价等机制,切实推动城市环境管理再上新台阶。

二是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四大惠民工程。第一,深入开展群众身边环境集中治理工程。认真总结三年来城市道路环境建设达标工作,按照贴近市民、深入生活的要求,把市级达标道路与区域环境建设提升工程紧密结合,区级达标道路与街巷胡同整治紧密结合,进一步修改完善城市道路达标标准,优化验收流程和指导形式,科学确定达标数量,协同部署,一体建设,集中治理,整体提升。第二,扎实开展中心城区环境改善工程。按照郭金龙书记和王安顺市长关于“加大中心城区胡同环境整治力度”要求,认真研究“大杂院里听民声”、“楼宇社区问民计”、“田间地头访民需”相关意见建议,2014年在东城区、西城区确定30至50条街巷胡同,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推进城市校园周边、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周边、旅游景区及公园周边环境建设,明确三至五年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并按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不断提升中心区域环境水平。第三,积极开展郊区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按照首都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要求,总结延庆、顺义等区县农村环境建设经验,研究制定关于提高农村环境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村庄建设指导标准和工作内容,把农村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城市环境建设中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第四,着力开展群众环境建设参与工程。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热线宣传和资源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数据分析,建立与其他热线的资源整合交流,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需求。同时加大“门前三包”落实力度,明确标准、内容和检查奖惩的依据和标准,研究推进环境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城市环境公共服务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其他重点环境整治建设工作。第一,统筹推进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在2013年试点工作基础上,2014年拟在全市范围继续组织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作,每区一个,共拟定16个区域提升项目。第二,继续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部分铁路沿线积重难返的脏乱差问题,单靠某个部门难以解决,明年拟以京哈线北京段为试点,与规划、铁路等多部门联动,深层次研究铁路沿线痼疾顽症治理,通过拆、改、建等综合措施,力争对常规的环境整治有所突破。第三,全面完成环二环绿道建设。督促协调西城尽快完成绿道2期(白纸坊桥至永定门桥)环境建设工作,协调加快东城段绿道建设。通过生态护岸改造、亲水性建设、挖掘文化内涵等方式,对滨水景观进行提升,完整建设环二环滨水绿道,最大限度发挥滨水绿廊的休闲、景观、生态功能。第四,深入推进环境乱象集中治理。起草印发2014年城乡环境建设集中治理行动方案。深入开展街面秩序、经营秩序、旅游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等方面的脏乱现象治理,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强化牵头单位作用和区县主责地位,调整完善工作机制,根据三年工作目标的要求,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第五,努力做好APEC会议环境保障和国庆65周年环境布置。结合中央和北京市APEC筹备小组工作方案,制定印发全市环境治理、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工作方案。继续强化进京第一印象区域(铁路沿线、机场地区、高快速路沿线)、重点区域(会议、驻地、活动区域)、旅游景区和繁华商业区的环境建设,全面遏制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环境水平。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前着手国庆65周年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的设计、招标工作,并结合APEC会议安排做好城市环境布置,彰显隆重热烈的节庆氛围。

二、认真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垃圾全过程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关于第二阶段(2014年1月-12月)进度要求,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主要推进项目有:建成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1项,续建3项,开工建设12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成董村餐厨垃圾处理厂1项,开工建设6项。垃圾渗沥液处理设施开工建设4项。

二是切实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城区控制在1%,郊区控制在2%,保持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缓慢增长势头。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生化处理能力比例,力争达到45%。在完善市属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基础上,建设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推进生活垃圾登记排放系统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IC卡计量系统开发项目(二期)等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定额管理工作,包括劳动定员和费用预算定额等方面内容,从而完善北京市市容环卫相关标准规范。

三是继续推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根据《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2014年应完成100处治理任务,完成总量的40%。2014年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计划开展治理103处,其中新增项目72处,结转项目31处。

四是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按照“十二五”时期规划目标,2014年北京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70%以上。2014年将继续在全市选择相当比例数量的居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已开展的近3000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成果,继续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在全市16区县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奖励试点工作,开发居民奖励管理系统。切实提高专业化收集运输和处理水平,构建垃圾分类技术物流体系。进一步深化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重点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继续发挥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专家库和绿色宣讲团的作用,把“社会大课堂”、“区县行”、“社区行”活动持续深入进行下去;继续办好“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网”,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在16区县各建至少一个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继续组织开展好“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和“垃圾文明一日游”活动,争取直接受众达到十万人以上。

五是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规范管理。依托朝阳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全面开展餐厨垃圾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垃圾规范收集率和资源化处理率达到45%以上。继续深化和完善餐厨废弃油脂统一收运、定点处置工作,采取“疏堵结合、重点突破”的方针,全面推进餐厨废弃油脂综合监管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废弃油脂规范收集率达到100%。大力推动每日就餐人员规模1000人以上的党政机关建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实现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进一步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餐厨垃圾价格收费体系。

六是全面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2014年纯电动环卫车辆比例达到30%,继续增置多功能清洗车辆,城市主干道开始实施再生水冲冼,每月对城六区道路尘土残存量进行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七是着力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按照《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进一步抓好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工作。2013年前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实现密闭化,2014年6月全部安装定位系统。完善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行业管理制度,自2014年7月1日起,凡不符合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专用车标准的车辆不得从事运输。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从业管理制度。严格办理建筑垃圾消纳许可,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通行证制度和运输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八是努力提高公厕服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旱厕改造工作,改善群众如厕环境。按照《市行业公厕服务管理工作标准》,继续加大对行业公厕的检查分类指导力度;修订出台《北京市公厕建设标准》,加强公厕宣传工作,推动公厕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认真抓好燃气热力安全供应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气热等市政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陕气进京四线北京段工程、东北热电中心供气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增强本市燃气供应保障能力。建立天然气资源供需预测和调度运行响应机制,扩展热电气联调联供监控平台功能。统筹规划新增热电厂、煤改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大型用气项目,落实天然气资源。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瓶装液化气供应网点建设。

二是切实加强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启动燃气行业立法工作,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坚持和完善燃气供应企业综合评价和气质抽测制度。选择部分企业进行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和用户服务标准化试评,取得经验后在全行业推广。推进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天然气供应企业的评级试点,组织开展燃气供应企业服务质量监督评价。整合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点,对餐饮经营单位实行液化石油气专业配送。建立燃气使用安全审查和社会公示制。

三是加快推进供热改革步伐。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推动热费制度改革。落实北京市与财政部、住建部签订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协议》,力争完成85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加快推进热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热计量用户采暖费“暗补”变“明补”政策,调动用户参与热计量改造和节约用热的积极性。力争出台特殊群体冬季采暖补助政策。积极推进供热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工作。

四是全力做好冬季供热保障。实施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和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在优先安排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管线老化、供热不达标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实施200个小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任务。完成1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在做好热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协调做好热力、燃气、电力三方的联调联供。

五是健全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统筹地下管线数量、运行现状、管理机制等情况,通过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管理组织体系、基础数据信息管理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应急处置与管理体系、法规标准保障体系等,形成“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分段负责、行业和区域监管、权属主体负责”的地下管线运行综合协调管理体系,提高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

六是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依托“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围绕“城市生命线”系统,加快项目实施,建立“日常监测”和“特殊应对”机制,实现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电力五大示范企业数据集成和共建共享。

七是强化落实行业安全生产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和 “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开展市政市容系统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治理隐患,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加强燃气、供热、环卫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监督。重点开展公共服务用户燃气使用安全专项检查,健全和完善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安全应急管理,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四、认真抓好基础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健全统筹协调和责任标准体系。发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落实首都环境建设办专兼职领导席位制度。健全市区两级环境建设统筹协调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环境建设属地主责,厘清部门间的工作职责,落实作业单位和社会单位环境责任制,提高管理、作业、执法、监督的效能。进一步健全首都环境建设标准体系。

二是不断完善执法协调和监督考评体系。加强市区两级城市环境秩序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协调,整合区县执法资源,推动基层联合执法。发挥市行政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执法事项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督察。完善首都环境建设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大考评结果在行政效能监察、组织人事考核的比重。落实“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每月在市政府会议曝光环境乱点,每季度在市委常委会进行曝光、通报。

三是切实增强资金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补助机制,重点采取以奖代补、以奖的方式,加大对重点整治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适应区域发展、持续提升环境水平的资金保障机制。

第9篇: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法规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x委发〔2013〕x号)及上级相关会议精神,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以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为重点,以创新创优为牵引,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市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一是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国家、省制定的新的《物业服务标准》即将下发,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构建多层次、多等级、多业态的服务标准体系,推行市场准入和分等级管理,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强化监督检查,促进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发展。二是支持智慧物业建设。贯彻落实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指导意见,结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各县(市)区都要树立1-2个特色鲜明的智慧物业典型,试点、推广智慧物业小区应用系统,建设智能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和电子投票平台,综合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开展智能家居、公共设施管理、智能停车管理等智能化物业服务综合管理应用,拓展物业企业经营区域与范围;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和社会资本对已建成小区进行智慧物业改造,实现小区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物业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物业服务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二)抓好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巩固老旧小区整治成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市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7﹞x号)精神,各区要认真研究分析整治后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基本保洁、基本保绿、基本保安、基本养护”的“四个基本”要求,对成片小区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物业管理模式,提高专业化物业(准物业)管理覆盖率,对个别散居楼群,可因地制宜实施社区、市场化保洁等多元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做好整治后检查考核工作。按照《关于调整xx市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有关内容的通知》(徐城管委发〔2017〕1号)规定和要求,把市区老旧小区整治后长效管理列入对主城区各区、街道办事处每月、年度专项考核重要内容,每月列入城市管理情况进行讲评通报,直接与主城区各区、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工作奖惩挂钩。我局将牵头组织联合市公安局、市城管局,采用日常检查、随机检查、专项检查,明查或暗访等方式,对各区、街道办事处进行月度、年度考核评价,确保2017年、2017年主城区整治后的老旧小区竣工验收合格一个、列入考核一个。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有关县(市)区要积极做好铁路宿舍“三供一业”的物业移交工作。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营造老旧小区宜居环境,不断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幸福指数和老旧小区管理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牢基础。

(三)强化前期物业招投标市场管理。严格执行普通住宅前期物业公共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做好前期物业管理招标备案工作和中标企业的备案工作,切实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xx市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评标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全市前期物业管理共用一个电子化招投标平台,共享评标专家库资源。要积极研究探索优化物业服务企业选聘机制,加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监管,改革物业项目招标中评标分值构成权重比例,加大投标物业企业业绩、诚信度、服务质量、品牌、企业及项目奖惩等在投标中的比重,优选好的物业服务企业进入物业市场,使物业服务企业在源头上优胜劣汰;鼓励政府购买物业服务和业主大会重新选聘物业企业进入物业招投标市场,规范物业服务招投标市场秩序。按照《xx市物业服务质量考核标准与细则》(徐政办发﹝2013﹞224号附件2),加大对中标企业的物业项目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新建物业项目交付一个管好一个。

(四)做好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工作。认真做好维修资金的归集工作,科学规范搞好保值增值。按照市政府140号令的要求,做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的管理工作。加快建立维修资金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开设维修资金专题网页。健全完善使用维修资金工程企业备案库,解决申请人选择施工企业难、质量难保证等问题。多层面开展维修资金业务法规培训,引导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施工企业等规范使用维修资金。

(五)继续抓好平安物业创建工作。根据市综治委《关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徐综治〔2017〕3号)《关于印发xx市平安物业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徐物创办发〔2017〕1号)等文件精神,2017年要在全市继续开展平安物业创建工作。各物业管理项目要以构建平安和谐小区为目标,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强化住宅物业小区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全面推进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保障物业管理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和谐、稳定、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通过开展平安物业创建活动,物业小区内安全事故、治安和刑事案件等发生率逐年下降,不发生因物业服务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的有重大影响的恶性事故、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按照2017-2018年三年创建方案要求,2017年,各县(市)区物业小区创建覆盖率要达到90%、达标率要达到85%%以上,并涌现出一批平安建设的示范单位。

(六)继续做好省“931”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依据省“931”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续接两年计划和市2017年“931”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续接工作考核细则(暂行),各县(市)区要按照与省、市签订的目标书任务,科学制订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抓住整治关键环节,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确保整治质量。按照市整治办统一部署和要求,局物业管理处要对各县(市)区2017年省“931”整治工作(老旧小区整治部分)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七)开展市区创建文明城市优秀物业小区评选活动,提高小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效。2017年,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最后一年,也是决定创建成败最关键的一年。为深入推进物业小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市区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物业管理小区评选活动。创建工作以《xx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市委市政府与房管局签订的责任状为依据,通过推动物业小区物业创优,促进小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进一步提升物业小区物业管理整体水平。通过创建,物业管理小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氛围浓厚,小区物业服务规范,小区环境整洁优美,业主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带动全市小区创建的示范小区,并按照《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物业管理小区检查评分标准》,达到80分以上的物业管理小区占80%以上,物业费的收缴率80%以上,业主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80%以上。对创建获奖物业企业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在获奖后的一年内参加招投标时分别给予一定加分,对创建不积极、服务质量差的物业服务企业给予相应处罚,记入物业服务行业“黑名单”。通过创优评选活动的开展,推动小区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八)组织示范物业项目评价工作。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开展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评价工作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江苏省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服务质量评价标准(试行)》(苏建厅公告〔2017〕45号)等相关行业规范,结合我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对物业管理工作的要求, 2017年在全市组织县(市)区、市、省三级示范物业项目评价工作。围绕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这一目标,突出“规范行为、诚信服务、质量提升”物业服务项目评价核心环节,自下而上开展物业服务项目评价工作。各县(市)区先行开展,评选出各县市区示范物业项目,参加xx市年度示范物业项目评选;评选出的市级示范物业项目,再择优申报江苏省年度示范物业项目。通过选树一批县(市)区、市、省三级示范物业项目,并充分发挥示范物业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市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跨越式提升。

(九)加强对物业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的研究探索。物业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社会各界关注度比较高。二级及以下物业企业资质审批取消后,物业服务行业如何健康规范良性发展,是个新课题,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县(市)区物业主管部门要研究探索二级及以下物业资质审批取消后,在国家、省有关监管的意见出台前,加强物业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的方法、路子,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物业管理和物业行业发展健康有序。

三、要求及措施

(一)优化服务措施。今年,全市物业服务行业要把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各级物业管理部门要为物业服务企业做好服务,为企业解难题,化解矛盾,要深入一线做调研,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的新办法,为物业服务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要做好为业主服务工作,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要强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措施,以服务赢得业主,以服务拓展市场。同时,各物业服务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在创新中推动发展。

(二)落实属地管理。物业属地管理是《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市委2013年42号文件及配套政策的重要内容。按照“市级指导、县(市)区级主抓、办事实施”的原则落实好各级物业管理责任,坚持社区日查、办事处周查、县(市)区(物业主管部门)月查并通报,把物业管理日常监管落到实处。各县(市)区要突出问题导向,指导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抓好物业企业退出项目管理和承接查验工作,杜绝“带病”交付;加强业主委员会建设指导,严格业主委员会成员资格审查,指导、规范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提高业主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物业企业与业主合法权益。

(三)加强物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约束是物业行业日常监管的重要抓手。要按照省、市有关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各领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研发建设物业行业信用监管平台,完善物业行业信用基本信息,研究制订《物业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物业企业、物业项目和项目经理等信用档案,达到集信息录入(采集)、查询、汇总、通报(惩处)为一体的物业行业信用监管体系。要主动与市经信委(市信用办)、市场监管部门对接,纳入全社会信用建设、监管体系,使物业行业信息建立、奖惩与全市信用体系建设一体化。各县(市)区可将所有物业项目及项目经理(含联系电话)的信息公开,实现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互联互通,将物业服务有效投诉纳入行业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