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

第1篇: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 生态建筑;发展趋势;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method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所谓生态,可以解释为生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生态建筑亦可能理解为既能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等生理特征需要,又与自然环境协调友好的建筑模式。生态建筑(有人亦称为绿色建筑或绿色生态建筑)并不是当今人们新的发现,只是随着社会,尤其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加之自然环境的异化,人们对居住的健康条件要求日渐提高,生态建筑这一概念才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并日渐受到广泛关注。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口号后, “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 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由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传统建筑体系是不可持续的体系, 是污染环境、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体系, 因此,在绿色文化的影响下, 思想敏锐的建筑师开始思考, 开始探索建筑发展的“绿色”道路。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 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 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 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目前, “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生态建筑的基本特征与内容

传统建筑是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建造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生态建筑则把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作为考虑的基本因素,在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使用者心身健康条件的提升。由此,生态建筑就其本质应具有下面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建筑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友好与协调;二是建筑物应让使用者舒适与健康。

对上述基本特征,可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②注重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结合与协作;③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④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的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⑤树立建材蕴能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⑥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再生能源;⑦提高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⑧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杜绝资源和建材的浪费。

2生态建筑对其设计的基本要求

生态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物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物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建筑物使用者居住生活的舒适和健康要求,进而使人和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据此,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就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1 调整设计程序:首先需要对工程建立生态建筑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性设计,编制绿色生态建筑的性能技术标准,然后选择可采用的技术,进行投资与效果的比较,最后再进入技术设计。要有效实施上述程序,要求设计人员应尽可能具有包括建筑、环境、能源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可聘请环境、能源及经济方面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2.2 完善技术要求:生态建筑对设计的要求应具有下述几大要素:①选地应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②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尽可能使用再生资源;③采取综合措施做到有效节能并能尽可能利用生物能、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④建筑环境舒适,日照及通风良好,能有效控制室内各种化学污染;⑤建筑废料排放要尽量无害,并能采用生态技术实施废水、废物的净化和再利用。

2.3 考虑微气候因素:通过选址、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物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要做到这一要求,就需要:①合理选择地址:应根据当

地气候、士.质、地形和水质等周边环境条件来综合考虑;②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在建筑物地址确定后,应认真分析所选地址的微气候特征,进行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微气候条件,如在建筑物四周种植树木、植被等;③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在规划布局上,可通过建筑物的朝向改善阳光的照射程度和形成不同的室外气压,改善风流状况;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尽可能使自然风能在室内回旋,产生良好的室内通风效果。这样,可使居住者更为倒康和舒适,能更充分显示生态建筑的价值和功能。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 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 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 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 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 在加快建设的同时, 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 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A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第2篇: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明确地域文化以及室内设计工作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设计工作不断整改的关键点。室内设计工作主要通过对现代化美学观点的使用,很好地将装饰材料的应用和整个建筑的室内布局形式等进行巧妙的结合,并且以此为基础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舒适的环境,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地域文化应当是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文化,是当前现代化室内装饰设计思想以及相关创意的根本性来源,同时也是创新工作的核心原则。在当前对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不仅应当注重地域形势的特征,同时还应当注重不同区域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条件等等。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上述地域文化与相关设计思想进行巧妙的结合,使得设计工作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应有的内涵和思想。总的来讲在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其不仅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体现出更多的精华,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融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充分地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室内设计形式。

二、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当前室内设计的多个细节和多个环节之中均有着重要的展现。首先地域文化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室内设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好地体现出人文的基本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感受,这一点是当前人性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通过地域文化的应用,还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之中展现出更多的美感和思想情感。总的来讲,地域文化的展现应当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应当是随着不同区域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所以还应当注重其中的创新,注重二者之间的融合,以更好地展现出现代化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理念。

三、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

地域的风俗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每一个地区的风俗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对当地风俗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这样能够让我们设计的室内环境更加具有亲和力,无论是外来的旅游者还是当地的居民,都会对室内设计所营造的温馨氛围感到满足。对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我们创新的根本,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前提下,结合当代人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将这些文化安排在房屋建筑当中,这是一个亮点。我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设计不仅要通过图案与颜色来展示,还要着重强调一些软装饰所能够营造的环境氛围。例如云南丽江的茶马云南的小饰品,通过将这些小物品的点缀更能凸显设计的独特性。

四、结语

第3篇: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t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China's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development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ecological building sustainable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 年178 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 生态建筑的特点及设计要点

生态建筑的特征及其对设计的基本要求传统建筑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建造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

生态建筑则是把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作考虑的基本因素,在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使用者身健康的提升。由此,生态建筑就其本质应具有下面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建筑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友好与协调;是建筑物应让使用者舒适与健康。对上述基本特征,可理解为生态建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资源方面:a.应考虑包括土地、能源、水源、建材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消耗;b.应考虑对包括土地、空气和水源在内的自然环境的污染;c.应考虑对建筑物周围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其后两者尤为重要。因为人们往往容易对其忽视。

(2)健康方面: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如空气、水源等)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室内环境(如建筑材料、室内空气等)对居住者健康危害等因素。

(3)环境方面:应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诸如周边建筑群及交通、通讯状况和其他生活设施的协调配置等因素。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宅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改善住宅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3 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环境。培育生态住宅概念主要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住宅建设与发展中始终以生态问题为中心,在环保、绿化、安居、道路管网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使住宅区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之中。

4 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部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本文将从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4.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4.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4.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设生态住区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如果住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草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草地的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①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②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4.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4.5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4.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声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5 结语

总之,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 发展生态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写生 临摹 草图 表现技巧

一、用手体验――现场速写真实的世界

写生所能带来的知识以及生动的形式,是摄影、文字等其他方式所不能代替的。户外写生中,置身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去画,而是认知环境。选景寻找好的透视角度作为速写对象的过程,就是在用心体会场地,能增强对设计实际建成效果的控制能力,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从影像的角度观察世界,纷乱复杂的世界会变得清晰。绘画的过程,是有层次、递进的过程,从构图开始入手,先是轮廓,然后考虑更细层次的结构关系,最后涉及物象的细部。户外写生要比室内静物复杂,因此,我们要通过得当的处理,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来实现。在速写的过程中大量地简化过程,锻炼了学生从复杂的环境里寻找要素的能力。简洁的速写比复杂的照片更能反映场景的基本特征。

写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对于不同材料的表现技法。钢笔速写中材料的表达通常借助一些“抽象符号”,单纯的钢笔画,不借助色彩的帮助,表现质感具有一定的挑战。尽管不能像其他画种那样细腻地描摹对象,但钢笔画的写生对于材料的认识仍然很有帮助。

不同材质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绘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绘画本身的美,还应适当表现建筑的构造层次。如粗糙的石头表面,可以保留石头自然的肌理,而且尺度对质感影响也很大,同样的石材,同样的肌理,远观和近观,效果大不相同,表现的策略和手段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用相机拍照片,是蜻蜓点水似的观察;用笔作速写,是凝眸观看。两者都需要时刻做好观察的准备,要抓住每一个启发性的画面。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完整的速写练习,还应该随身携带小的速写本,随时记录素材。①

二、照片临摹――足不出户的写生

室外写生固然重要,但学生课业繁重,不能经常户外写生,而且户外写生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也大,因此,室内练习非常重要。课上可以利用平时收集来的图片以及其他资料适当做一些练习。没有天气的干扰,时间的限制也不那么明显,学生可以更多地享受绘画的乐趣。并且,速写可以作为表现技法课程的线稿练习,之后的教学中,还可以继续丰富色彩等表现。

临摹照片和杂志上的图片,要比实地的写生容易很多:现场写生受天气与光线影响,室内练习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现场写生范围大、信息多,需要有选择地裁取,然后灵活地构图,难度大。室内练习,照相机的取景框已经控制了构图,降低了难度。

取景框代替人的眼睛与大脑完成了画面的构图,对于学生练习而言,既是福音也是遗憾。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针对照片做二次构图,适当弥补构图的练习,分析中心趣味点的变化与构图的关系。表现技法课程中可以安排一些户外摄影的课时,指导学生在照片拍摄时,为今后的练习留下伏笔。如考虑不同的趣味组合,可以多拍几种构图,或者采取多幅联拍的方式记录数据,这样有助于做二次构图的练习。

摹画照片不仅锻炼了绘画的技巧,还可以收集必要的设计信息。以优秀的设计实例为临摹样本,可以得到多重收获。信笔涂鸦是最快乐的时光,笔在纸面上任意地滑动,这个时候最适合练习钢笔线条。课程中可以安排一些自由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做一些放松练习,使学生体会手绘表现技法的乐趣。

在奇普・沙利文《景观绘画》一书中,介绍了用涂鸦描绘音乐的办法。这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不可捉摸,相反是一件很具体、很有效的练习方法。这样的练习方法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在听音乐的同时放松自己,画出随意的线条来;另一方面,学会用图形来描绘听觉感受。

三、草图探究――心与手的交流

草图,是窥探设计师思考秘密的窗口。阅读草图中流露的设计秘密,能帮助学生迅速成长,找到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

通常,大师草图的思考性大于绘画性。在阅读大师草图的时候,可以将建成作品与草图对照阅读,尝试着还原设计者的思路,通过草图与设计师展开跨时空的对话,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师给学生分析大师草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于设计技巧的理解和积累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如何将头脑中的设计思考表现出来。在设计表现时,草图还可以发散思维。当一个个想法摆在纸面上后,会启发出新的想法,环环相扣,最终会诱发出有用的想法解决问题。

学生的设计草图表现大多都采用钢笔淡彩,对于一幅钢笔淡彩而言,墨线稿为画稿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墨线是整幅画的骨架。在一幅快速表现的设计画面中,要体现画面简练的气质,线条起着关键的作用。线条里应该蕴涵着自信的精神与自由的气息,线条的感觉与色彩的感受要统一。

钢笔淡彩的色彩清新亮丽。敷色时,应当确保画面的干净与透明,色彩的种类不宜太多,三五种便好,色彩调和的次数也不宜太多。在手绘表现技巧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多做几次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手法。用彩铅为钢笔画敷色,由于是颜料的小颗粒附着于纸面上,因此色彩一般都很亮丽透明。调色的办法是直接在纸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叠合,不用调色盘,很方便。水色的色分子比较活跃,透明度和饱和度都较高,干的也快,利于写生和草图等的表现,很多时候可以和水彩水粉一起用,使画面更加丰富。

环境设计手绘表现技法与技能的训练是环境设计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目前室内设计专业遍地开花、学生动手能力差、就业形势严峻等现状而言,对本专业学生进行手绘技能的训练与强化是十分必要的。②通过速写练习获取手绘表现的一些技巧以及积累素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线条表达内心世界,传递一种快乐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拿起画笔,体会手绘表现的放松,使学生绘制出精细而不拘谨的图画。

注释:

①卢健松,姜敏.从速写到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

②齐丰妍,宫艺兵.浅谈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大家,2011(22).

第5篇: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西方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功能化、巨大化和情报化。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功能化:高速、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生活以大量使用汽车位特征。汽车社会的出现,在城市中剥夺了人们的步行空间,减少了人的活动机会,以及排废气污染了空气,其临时性的补救方法是世界各国流行的开设“节能减排”作法,规定汽车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区域道路禁止通行,给人们提供有限的步行环境和悠闲的活动交流机会。

巨大化: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占据了城市中一个有一个巨大的空间,也扩大了建筑和人的尺度差。高大的楼群使人们感到窒息、压抑。当前的弥补办法是在高层建筑群之间整修开设广场和休息区域段,以及设置人际交流服务设施等,以期待减轻压抑感、窒息感,提供有限的人的活动空间。

情报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传递即时、快速,城市的信息传递装置发达,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既紧张又必要。情报信息装置破坏环境,造成对人的视觉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难题之一。在城市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尽管不少大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广告宣传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置有种种规定和限制,但仍挡不住危害日益严重的视觉污染的泛滥。

以上介绍的是全球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带有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环境的倾向,那些临时性的弥补办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是否步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过量工业化的后尘,发展“爆炸型”的现代化城市呢,问题值得思索。然而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少大中城市确实有模仿西方发展城市的倾向,在那里,现代化的城市特征已日益明显,并一天天明显,需引起警惕并予以探讨。

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现代化”上的表现及进入工业文明的速度虽然比较缓慢,但是,从辩证的眼光看,在中国的这种相对缓慢的发展的反面,由于前车之鉴,我们就可以得天独厚地享有着非过量工业化的优越性。过量工业化的代价正在瓦解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先进工业国将因首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进入脱工业化的阶段,这却给了中国一重“特殊待遇”,就是让我们在发展现代化城市社会时避免形成西方“爆炸式”的生活方式,又非前工业化农业社会的“化石型”的生活方式,而是去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道路来。这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说。现代室内设计也具有现代艺术的以下基本特征:

1. 尝试性―尝试、创造及艺术、科技各门类的相互渗透、异种杂交。

2. 参与性―强调人的参与与体验,以及启发童心的游戏特点。

3. 相关性―强调人与空间、人与物、空间与空间、物与空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科技型―信息情报性及现代科技、材料、工艺的综合体现与应用。新的宏观效果和微观肌理效果的追求。

5. 流动与可变性―节奏的快速与灵活可变性特点。

6. 时空性―时间、空间的艺术展现手段的运用,等等。而且现代放个艺术的演变、手法变换频繁,还将出现新的种类与特征。这些现代艺术的特点大多都反映了人的自主精神的强调以及物为人用的宗旨。此外,艺术种类共生共荣,艺术的抽象化倾向也日渐明显与昌盛。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艺术的整合协调,具体到现代室内设计,则应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探索与思考:

第一、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意识的重心应从建筑空间转向时空环境(三度空间+时间=四度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参与与体验。

第二、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层次应从形式美感转向文化意识,从过去的为装饰儿装饰或一般地创造气氛提高到对艺术风格、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追求以及意境的创造。七十年代之后工业先进国家逐步达到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在富裕之后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在人的生存价值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追求有形的财富(物)转变为追求无形的财富(精神),即各类文化艺术的精神享受,体育竞技活动与观赏,参与、旅游以及对高文化层次社会环境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们在有了众多的设计实践机会之后,开始大胆的把观念艺术邪恶尝试运用与环境设计上。在艺术形式上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由直观具体联想的环境创造向着运用抽象化、符号化的启迪连带意识设计手法的尝试,在空间艺术上进行了把视觉空间升华为“听觉空间”的已经创造(“听觉空间”:在环境设计时运用单纯支线和几何形体,有节奏地反复地符号化图案,小波浪型、锯齿形边缘处理,细密格子或肋拱板面,结合素材的肌理效果以及色彩变换效果,使这些板、线在垂直、水平交错的构成关系上产生出具有音乐意境的空间效果。因此又被称为“视觉配乐”。它创造出视觉的有节奏的“听觉空间”)。这些大胆的尝试和开拓队发展现代室内设计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第三、现代室内设计强调关系学与整体把握。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美与关系俱生、俱长、俱灭”。这句至理名言应是每一位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者永远记住的格言。是内环境设计是整合艺术。它的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协调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应是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空间、形体、色彩预计虚实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第6篇: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 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和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 生态建筑的特点以及设计要点

生态建筑的特征及其对设计的基本要求传统建筑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建造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

生态建筑则是把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作考虑的基本因素,在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使用者身体健康的提升。由此,生态建筑就其本质应具有下面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建筑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友好与协调;是建筑物应让使用者舒适与健康。对上述基本特征,可理解为生态建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资源方面:a.应考虑包括土地、能源、水源、建材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消耗;b.应考虑对包括土地、空气和水源在内的自然环境的污染;c.应考虑对建筑物周围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其后两项更为重要,人们往往容易忽视。

(2) 健康方面: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如空气、水源等)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室内环境(如建筑材料、室内空气等)对居住者身体健康的危害等因素。

(3) 环境方面:应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诸如周边建筑群及交通、通讯状况等其他生活设施的协调配置等因素。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宅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改善住宅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只可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2.1 住宅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的不合理,会导致居住区局部气候恶化。高层建筑由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事例提醒规划师和建筑师,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宅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在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即避免在过多的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

2.2 日照、遮阳与采光

太阳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问题是指由于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特别是凸凹变化的外型而引起的建筑围护结构(墙和窗等)实际按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相应地,互遮阳则是指由于建筑群布局而影响到建筑物实际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

自然采光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就有严格要求。在住宅区规划与单体设计中需仔细考虑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2.3 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建筑物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得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方案。

2.4 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宅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宅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干扰。污染控制问题也需得到重视。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音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3 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环境。培育生态住宅概念主要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住宅建设与发展中始终以生态问题为中心,在环保、绿化、安居、道路管网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使住宅区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之中。

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

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建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匾乏的地区。

结合居住区的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

在技术成熟、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改善住宅的物理性能。注重不同社会文化所引发的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住宅设计的影响。提倡环保、简约的生活方式。

第7篇: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住宅设计;绿色设计;内涵;设计思想;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生态设计的概念内涵

21世纪的今天,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绿色设计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各种建筑中。住宅设计中的生态问题是生态建筑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时下“生态设计”正受我国起建筑界的热捧,冠以“生态”美名的各种工程如生态湖、生态小区、生态广场、生态大厦、生态别墅等在全国随处可见。究竟什么才能称之为生态设计呢?生态设计是按照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并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能承载一切生命迹象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80年代初,西方设计界兴起了“绿色设计”潮流和对“生态设计”的研究,突出生态意识和以环境为本的理念,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绿色设计意味着设计可以节约原材料、使用的材料可以回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不会造成对水资源和自然生物的破坏,以及具有人类健康的安全性能等等。绿色设计具有安全性、节能性、生态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而生态设计是生态学思想在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其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中的工业代谢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二者在内涵上有重大关联,生态文明要求形成“人-自然”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即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要同时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

现代住宅生态设计原则

现代住宅生态设计的思想中心就是尊重人性,和谐构建一个自然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要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现代住宅绿色设计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美观实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建筑的实用性是使用者最关注的特性,美观实用性的设计原则是住宅绿色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在住宅设计中,除了物理环境要求之外,还要考虑经济、美观。和谐是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美的特征。绿色设计所体现的师人与建筑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是人们进行住宅设计创造活动的指导原则。

2.2设计的人性化和经济性原则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生态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设计过程。此外,生态设计包涵着资源节约的经济原则。新时期的规划和设计应当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创作道路。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现代建筑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住宅生态设计的基本特征。

基本技术措施

首先,生态设计在设计之初,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做好勘察研究等相关工作。要深刻了解建筑物的特点、位置、地形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要针对性地设计融入自然因素,构建自然环境。

第二,设计师要有意识的选用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正在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生态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都不产生危害,从室内更新出的旧材料又比较客易自然降解及转换,并且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生产新产品。这是所有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装修材料首先要考虑选择无毒气散发、无刺激性、无放射性、低二氧化炭排放的材料。

第三,要树立集约化的思想。集约化可以体现在住宅设计的各个方面,比如对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如自然采光、通风、降湿、太阳能的利用、天然能源的利用等,比如对对高效空间的追求等等。在合理利用室内空间环境的同时,充分开展室内空间的研究,使被围合的空间与室外环境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发展的立体网络。住宅设计中,认真研究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和行为时差相适应的空间系统,并精巧安排各工种空间关系将大大有助于空间效益的提高。室内生态设计旨在追求人与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存,设计师要注重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态的生活环境。同时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并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生态设计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开发一个成功的绿色的住宅区,就是一个营造新的小型生态圈的过程。基线是指建筑基础和建筑环境的交接带,即宅间绿地,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基线因紧靠建筑,被宅间道路分割,与外交流甚少,是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应发挥活跃的能流、物流生态群落的边缘效应,切忌以生硬的水泥地围衬。通过地形理,植地被、灌木、藤本,以自然、流线型种植,软化建筑生硬边角引入到建筑内部空间。

立面在空间中是最突出,也是视觉最敏感的部分,它是空间的分隔者和背景。对于组织空间景观要素最为重要。空间的开放、围合都是通过立面来控制的。在居住环境中,建筑立面所占比重最大,对这些立面的处理,要采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对不同的景物,应采用屏障、放开等手法组织景观。立面材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景墙、格栅等。植物群立面群落的垂直结构,要综合考虑其生态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对西向的建筑群可采用爬山虎、五叶地锦、鸡血藤等攀援植物,取得生态、景观双层效益。

参考文献:

[1]逯海勇,胡海燕,王晓莉山.住宅设计的生态学研究[J],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35(1) 125-130

第8篇: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生态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资源枯竭等自然生态问题都会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故而近些年来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逐渐开始融入生态的理念,以期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变。本文就将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概念进行简要分析,并且提出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生态理念特征与原则,从而为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意见与帮助。

关键字: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原则;方法

“生态”是近些年来各行各业各领域都不断提起的词汇,同时也是生产生活中必须遵循的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中遵循的生态理念,其主要就是要求人们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原则,对人类居住的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在20年代80年代初,西方艺术设计界就开始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在绿色设计中的应用。后来我国也开始逐渐引入这种设计理念,并且改变其传统的模式,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向着生态环境的方向更好地迈进,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要求。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并且相对综合的门类,其包含了环境、艺术、设计三个学科的众多知识。故而需要分别从这三个大方面着手,对其概念进行分析。所谓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就是指在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或者室内设计过程中,其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艺术学的特点。而艺术学包括社会学、美学、文化学、建筑学、光学、植物学等基础学科。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构图、色彩驾驭等多个方面。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基本特征

1、高效性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首先第一个特点就是高效性。所谓高效性,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资源或者材料的利用应该杜绝浪费,避免粗放型的设计与应用模式,尽可能实现资源的长效合理利用。尤其在设计过程中选用了一些非可再生资源,更应该尽可能将其成本降低的同时,获得最高的资源效益,这样才能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基础理念。

2、持续性持续性的特征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表现为设计布局结构和相关的设施设计是否满足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要求。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应该为现代人服务,其应该满足当今人类基础的生活需求。并且在进行某一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切忌做有损后展的事,绝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进行环境设计。

3、多样性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应该注重环境艺术作品设计的多样性,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及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消费者形成主动消费动机,从而避免消费的无限扩大对环境造成的过多压力。

4、循环性循环性是与高效性并存的一个特征,尤其针对当前环境日益恶劣,资源日益枯竭,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背景,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若想提升其设计品味,为更多人提供更满意的艺术作品,其本身更应该注重循环性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循环性包括对人工环境中常见的生产消耗原材料以及能量的循环利用,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分解。而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如何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这样才是循环性的体现。比如利用废旧瓶罐制作出某一艺术景观用以包装点缀环境,其体现的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原则

1、科学指导原则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与体现生态理念,首先应该遵循其科学指导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之下,可以有效地对一些高科技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同时还可以借助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营造出更高品质的生态自然环境。利用科学观念进行指导,可以实现科学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服务,更可以使得艺术设计成果本身符合生态理念的内容与要求。

2、艺术设计与参与原则

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概念的时候就意境提到其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本身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整体环境。故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这样一门独特的艺术,若将生态理念植入其中,更应该遵循艺术设计与艺术参与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时刻意识到利用现代艺术眼光去感悟环境艺术设计,并且尽可能创造出带有美感、艺术感的艺术作品,从而满足当今时展的新要求,使得环境设计过程中真正可以体现出艺术的内涵。

3、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原则

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实际上也是要求其不违背自然规律。因为大自然的发展不仅尤其独特的规律,同时大自然还有一定的自我恢复与自我维护的能力。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前,需要先对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以及这种特性进行捕捉与了解,从而使得其生态性可以实现自我调节与恢复。当然在人工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帮助大自然增强其自身调节能力。因为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才能尽可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生态性。

4、最小程度干预原则

所谓最小干预原则,实际上就是指应该把外界干预降低到最小,从而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最佳效果。一般而言,进行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相当完善的基础条件,比如场地。而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必然会对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故而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采用一定的手段对其生态系统进行维护与利用,尽可能确保环境设计场地原有的生态格局与最初的原始状态没有差距,从而实现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目的。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具体应用

1、利用天然材料

除了要遵循生态理念的特征与原则,还需要在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将其真正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将其作用体现出来。首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对天然材料进行运用。设计师应该对各种各样的天然材料有所了解和把握,并且对其造型以及特征有所了解,在设计师利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特点。

2、设计环节注重环保

在设计的过程中强调环保已经是大势所趋。设计师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低碳的要求以及能源低消耗的问题。还应该明确如何将节能与绿色环保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唯一标准,以不损害人类健康与破坏自然规律为前提,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比如利用树木进行相应的家居环境打造,为了能够给人一种舒适的氛围与环境,许多设计师选用偏香的树木进行制作。这样的香味是树木自身所独有的为非后天添加的,故而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充分体现出环保与健康的理念。

3、注重天然生态环境的利用

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当中,天然的生态环境本身应该是最值得人们利用的。故而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与把握生态环境的天然基础条件,并且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生态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进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只要遵循自然发展要求,不违背自然环境,必然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优美的自然景观,从而提升环境景观设计的整体品位。

4、体现以人为本

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宜居生活与环境,故而其设计最初的出发点与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要求与理念,并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要求,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生态环境。除了满足人们的基础物质生活之外,还应该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在人们精神层面的影响。设计的标准应该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也应该对社会中弱势群体有明显的关注。比如在公园或者一些带有台阶的地方,应该同时设置一个坡道,目的是便于残疾人出行。还可以在相对危险区域设置一些相对较高的围栏,以免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不慎跌落。

5、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因为许多传统能源在为人们提供相应能量的同时,更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积极开发与利用新能源,从而代替高污染的能源,将有效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建设,真正将生态理念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

五、结束语

在当下,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若不对环境问题进行重视,并且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那么其本身的发展也将受到抑制。故而在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中应该遵循科学的指导,并且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充分利用新能源的同时,为人们打造出更高层次的生活环境,进而将生态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陈辉.探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现代装饰(理论),2015,01:120.

[2]周鹏.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中国农学通报,2009,24:398-402.

[3]何礼.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3:100-101.

第9篇: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统一

一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1.文化与自然的统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愈来愈快,人们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生活品质更加看重,更渴望生活在一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因此,现代环境的设计更要考虑到人们实际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它是一门服务性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在操作工程中,首先考虑的是人的感受,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切忌天马行空的胡乱设计,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天然条件。由于本土文化已经深入人们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改变,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并进行提炼,做到尊重自然,尊重本土文化,尊重人的审美观,总而做到文化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2.展现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精神风貌

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其实就是渴望得到一个优美的生存环境。这个生存环境的魅力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审美,更重要的是展现出正面的精神风貌,比如展现出和谐的生活氛围,人们之间的谦让,心灵的纯洁等。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着力挖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积极地、正面的宣传效果,坚决抵制低级趣味,劣质低端的生活态度。只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植入健康、向上的艺术元素,就一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沟通,实现环境的和谐与无害。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俗话说,人上千万形形,这就说明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爱好、习惯等等,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在这样复杂多样的环境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追求满足各种人群不同需求的同时,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如今,设计材料逐渐丰富,设计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基本需求。但是,为了防止局部的不断变化而影响最终的设计目的和效果,一定要在事先制定设计理念,使设计风格最终统一。

4.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和传统环境设计相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即生活的便捷性,这就彰显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价值。但是,这仅仅是其整体功能的一个方面,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必须在现有环境基础上实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融合,从而营造出方便、快捷、舒适、舒心的综合体验。

二 现代环境艺术的审美特征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和谐美

要想取得良好的审美效果,设计之初的每个细节都要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进行环境设计时,不管设计主体有多大,或者多么渺小,都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我国古书上有“美”的记载:“美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这其实就表明了任何美的东西都有其特定规律,比如注重整体和谐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房间,在设计过程中都要注重整体效果。在这些场所的设计中,无论是建筑、花草、垃圾箱、椅子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个体,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将这些个体统一到一个整体当中,并且要考虑到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协调,使这些个体成为一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通过这个整体,人们可以体会出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和谐,从而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

2.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动态美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的,用更通俗的话讲,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为人服务的,从这方面讲,它要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同时能够反映出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特点。环境艺术是静止的,它无法主动和人产生沟通,但是,人们的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根据相对论的说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的审美风格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不同的人在审视同一设计艺术作品时的看法不一,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动态美。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美

不同的设计师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有区别,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千千万万,只有具备与众不同的特点才能脱颖而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身上都闪耀着设计师的思想。我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传承了古老的文化底蕴。比如北京、南京、开封、洛阳等城市,都是有名的文化古都,和其它城市相比,它们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上更加注重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发掘,因地制宜的发展自己的特色,吸引游客。不但是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舒适,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经济的增长点。

三 结束语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大众的审美需求和认同,考虑到本土文化的植入,考虑到民族精神特征,考虑到未来发展和规划等问题,从而使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随着文化发展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大卫・瑞兹曼,王栩宁等译:《现代设计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张绮曼、郑署:《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单炜.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建设与研究发展[J].艺术教育,2005.

[4]顾卫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探讨[J].文教资料,2006.

[5]韩巍.形态[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6]王超英.设计的功能美与形式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7]郑罡.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灵厚[J].山西建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