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第1篇: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6

2014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截止2016年6月,全国共有25个省份出台了招考改革实施方案。从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招考改革模式来看,数学作为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改善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仍然是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一、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应试能力的关键,不论是过去的高考模式还是新高考模式,基础知识都是考查的重点,细小的知识点不仅构成了答题的解题思路,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甚至经常在高考中被单独摘出来形成独立的考点。例如,2016年江苏数学高考填空题,从第一题到第六题分别考查了集合的交集、复数的实部、双曲线的焦距、一组数据的方差、函数的定义域、流程图的输出结果,这些题目均包含了单个基本概念。在填空题、选择题之后的解答题,也同样着重考查了单个或综合的基础知识点,在不少大题的解答中,一些十分简单但是往往被忽略的知识点经常成为解题的关键,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由此可见,高考数学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点,学好基础知识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重视基础知识的地位,以基础知识教学为出发点,强调知识体系的生成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高考模式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来讲授基础知识点。首先,需要重视高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定理、公式,帮助学生理解清楚,就概念来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概念中核心内容和附加条件,就定理来讲,学生需要明确定理的适用范围,切不可乱用定理,就公式来讲,学生不仅需要明确公式的使用范围,还要清楚理解公式中各变量的内涵。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对课本例题的讲解,有条理的指出具体知识点在题目中的运用方法。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课本后练习题,并对题目进行详细讲解,这些题目同课程内容联系紧密,适当的联系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熟练度,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二、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在高考中,不少题目的设置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从细微之处考察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回答问题的严谨性。高考数学综合了高中三年数学的知识点因此考点较为分散,为了尽可能覆盖考点,一个大题甚至一个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往往包含多个小的知识点,例如2016年江苏数学高考解答题的第一题不仅考察了几何知识也考察了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联想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高考数学的考核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成的知识网络图,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恰当使用推论、反问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训练解题技巧

要想以较高的成绩通过高考数学测试,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缜密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在部分题目的解答中,解题技巧的运用能够为学生节约更多的答题时间获得更高的正确率。例如,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一个式子的全部或部分化成完全平方式,也就是配方法,能够降低式子的复杂程度,提高解题速度。因此,在系统复习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解题技巧和方法的重视,向学生传授一些有用的解题技巧。

首先,需要传授审题技巧,在考试过程中,不少学生尽管掌握了知识点但是依然不能将分数握在手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审题过程出现问题,或是对题目所描述的要求理解失误,或是忽略题目中限定词语。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描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一般情况下题目可能出现的描述方式,同时学会合理排除有干扰性的文字描述,提高审题准确性。其次,需要传授学生解题步骤。在高考数学测试中,解题步骤对作答的正确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最值型应用题的解法为例,为了求得“当一个变量取何值时另一个变量取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需要运用函数思想法,遵循设变量、列函数、求最值、写结论的解题步骤。在考试过程中,尽管有些时候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正确的解得最终结果,但是一个合理的答题过程能够为他们正确更多得分点。

四、提高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

除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答题素养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应试心理素质的培养。高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次考试,因此部分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在考场很可能因为过度紧张而影响发挥,使得考试成绩达不到自己的实际水平。因此,教师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首先,在普通的模拟考试或期末期中考试中采用严格的监考制度,为学生营造高考考场分为,使他们提前适应高考的压力和紧迫感,从而提高自身抗压能力,逐渐养成在考场上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其次,在日常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活泼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也能够消除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的紧张情绪,有助于发挥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考试过程中消除紧张情绪,例如手部放松法、肩部放松法、静思冥想法、深呼吸法等,以尽快消除或减少紧张情绪,平复心情,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应对考试。

第2篇: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考 心理辅导 教师 学生

高考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一次重大挑战,但同时也是磨练他们心智的机会。很多处在高三阶段的考生除了要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还要尽量排除外界干扰、努力克服由于自身心理压力产生的焦虑和不适,有些心理素质不够好的同学甚至会因为情绪因素而影响考试成绩。因此,做好高三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工作尤其重要。

一、考前心理辅导工作的主体——教师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作为陪伴学生学习阶段最持久、最直接的角色,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层面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尤其是针对高三考生的心理辅导。在讲到教师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应从两方面去看待: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教师对学生的能动作用。

1、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众所周知高考对于考生及家长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这种重要性同样会给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压力。从作为老师的责任角度讲,学生最终的成绩是老师辛勤培育结果的证明,从情感角度讲,老师和学生一样需要承受高考录取率的压力。具体来看,影响教师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知识结构老化、教育制度革新和学生的不断变化可能引起的不适应感;二是职业、单位升学率带来的心理压力;三是对自身能力的怀疑造成焦虑情绪。种种因素作用下教师的心理状态也会不同程度地对考生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在考虑教师对考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首先要关注教师自身心理状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和完善,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变化,增强教师自信心。帮助教师排除负面心理因素的干扰,通过交流等方式舒缓情绪。同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

2、教师对考生的心理辅导作用。面临高考的学生容易存在心态不稳和考前焦虑等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目标、不自信、倦怠和恐慌。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情绪波动严重容易影响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辅导。

(1)以合理的方式、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的掌握学习时间,把握好复习的节奏和难易程度。备考阶段,很多学生都因熬夜复习而影响听课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学习方法,预防疲劳战,让学生知道高效的复习才是缓解考生压力的最好方式。另外,理解与尊重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却又缺乏自信的同学,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教师一定要保持耐心,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要充分融入班级氛围。备考阶段的教师要像朋友一样融入集体,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障碍,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施加压力,要体谅学生在特殊阶段的心理变化,积极主动地分析原因。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所以,课堂教学就成为进行心理辅导的主要渠道,由于考前复习任务繁重,老师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因此,可以将心理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活动贯穿起来。在日常学习中适当地增添一些轻松愉快的学习信息。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教学的情趣性,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不仅如此,教师在课下还要做学生生活上的朋友,主动和同学交流,了解班级情况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考前一些学生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是学习动力不足,不能正确看待高考的意义和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有些学生会将取得学历完全等同于自身价值的实现;第二、受大环境影响,用分数衡量学生能力成为现今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三、受以上两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容易在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成绩不理想的矛盾中出现心理失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尤其要注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首先,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水平确定学习目标,端正学习动机,过高或过低的心理预期都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其次,要让学生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恐慌化为脚踏实的努力,只有将每一天的精力都充分调动起来,合理利用时间,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风险与挫折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具备把握风险和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目前个别考生在得知自己高考失利之后产生一些极端行为,这也提醒我们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心理素质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开朗的性格、健康幽默的语言、广泛的兴趣爱好等。然后再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比如开设心理讲座,组织班级讨论或者提供专门的时间供有问题的学生咨询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心理疏导。

二、考前心理辅导工作的客体——学生

所有考前心理辅导的最终落脚点都是要帮助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积极备考。作为考前心理辅导的客体,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而通过建立自信心、正确对待挫折和与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1)建立自信心。缺乏自信心是考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自信心的建立首先取决于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学生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其次,善于制定阶段性目标,长期复习容易导致学生疲劳应战,制定阶段性目标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完成目标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升自信心。

(2)正确对待挫折。考前模拟是对学生能力进行的演练,同时也能阶段性地体现出学生的实力,正因为此,如果在几次考试中成绩相较其他人落后的同学极易产生负面情绪。面对此种情况,考生首先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尽量减少或避免挫折发生。其次要正确看待挫折,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很多同学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一遇挫折茫然无措。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不断完善人格。

第3篇: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49-01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国家十分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培养,新课改的推行使许多学校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是当前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正确认识高中体育,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体育不在高考主要行列中,所以体育教学一直都不被高中学校所重视。虽然每年都有不少通过体育特长进入大学的学生,但是许多老师和学校依旧认为文化成绩才是人才培养的重点。由于新课改的推行,使很多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认识到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体育上课模式通常就是学生自由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跑步,并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的学校迫于高考的压力甚至减少体育课程,增加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所学的知识严重脱离体育社会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首先作为体育教师,要自己充满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敢于突破常规,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高考改革让优秀的体育人才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校,对选拔和发展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更好的门槛。因此学校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尤其对于到高三感觉自己的文化课成绩考不上自己理想大学,想通过体育考试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要重点关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业的体育技术培养,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备考的信心,以更好地姿态迎接高考。

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创新教学

在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新的体育教育理念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里仅仅将体育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思想,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和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学难免不了室内教学,对于室内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相对较低,对此教师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当然高中体育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体育知识和基本的健康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素养,教学过程需要灵活多变。教师要学会转换思想,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教师可以转变课堂角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日趋成熟,个性越来越鲜明,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造学习氛围。体育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讲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课,根据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不单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当然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教学课程进行引导和解释,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三、进行拓展训练,增强团队意识

拓展训练属于体验式培训,就是通过亲身经历来实现学习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体育中的拓展训练是对不同的项目进行组合,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以及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拓展训练是高中体育课改的需要,传统的体育训练单一而枯燥,没有什么新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激情不高,可能单纯的将体育课看成是在高考压力下放松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在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育教学,而是在将体育理论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这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还有学校应该完善体育教学设施,设置多种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空中单杠、信心传递、信任背摔等等。对于信心传递这个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使其敢于克服心理障碍;像信任背摔,不仅可以体验信任的感觉,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意志力以及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每个人在新的环境中都会有一些不知所措,而通过这种团体性质的体育项目,不仅加强了队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还增强学生的信心,在融洽的团队氛围中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都是以体能训练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认知交往能力,通过拓展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做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进行情感式的体育教学,因地制宜

据了解,师生之间平等相处,和谐融洽的基础教育,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这种情感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教师永远拿着教书鞭,板着脸高高在上,这样就导致学生有什么心里话不会对老师说,老师就不会了解学生的情况,以自己的思想教育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更应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第4篇: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我们知道,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由心理、生理、知识、能力、表达技巧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而在高中阶段,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与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相辅相成的。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有这样的心理:说话谁不会?只要不是哑巴,这有什么好训练的,况且高考时又没有口语考试。而更多的人则由于缺乏说话训练,存在自卑心理,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他们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的现状去认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我们也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克服以上不良心理状态的办法。例如在说话前先拟好腹稿,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说话时语速放慢,对较复杂的问题要分出主次轻重,言之有序;在说话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路上,淡化听众的反应等等。

排除思想障碍后,我们就要在课堂或课外创设良好的说话氛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激发说话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要注重师生的互动。把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模式改进为“群言堂”。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要允许学生提出或指正问题,进行内容的补充或辩解等。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而针对学生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不要急于指出,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而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改进的意见或纠正的方法。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练习说话的兴趣,又能达到指导提高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国际国内新近发生的大事或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间寻找一个话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讨论。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或感兴趣的,因此,在涉及到此类问题的讨论时,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会滔滔不绝,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也不至于因为紧张出现“记忆空白”。这样,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使学生有内容可说,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辩意识。这样就可以将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表达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由课堂向课外进行引申。以此全方位的进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当然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口头表达的难度。我曾经在班级进行过这样的一些表达训练,都取得了成功。

每天上课前的3分钟是学生进行演讲的时间。全班学生轮流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可大可小,不拘一格。可以是国际国内的新闻大事,也可以是发生在宿舍、班上、学校、家庭的小事。但要求有一个主题,演讲者要针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宣传鼓动性的说话。为准备演讲,学生们个个是“大事小事,事事关心”,没有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个性,是有较高的综合价值。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具备了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良好心理素质。

第5篇: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一、加强口才训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才训练不容忽视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一席之地。

2、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口才训练非常必要

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已进入了大协作时代,人际间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辨论、宣传、演讲……。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才?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

3、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才训练十分迫切

笔者曾在普教职教任教十八年,从所接触的学生情况看,无论是普教还是职教,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如人意。进入高中的学生,目标始终描准高考,而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而且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心理上更趋于成熟也更趋于封闭,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已不多。在职业高中,生源相对较差,许多学生从小到大从无机会登台亮相当众发言,这样长期以来形成不良循环:越不会说锻炼机会越少,锻炼机会越少越不会说。

因此,不论在普教系统还是在职教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口才训练中的主要问题与关键环节

1、普通话语音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是否需要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呢?笔者认为非常必要,因为演讲是一个人讲,众人听,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才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心理素质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我们先来谈心理素质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加强口才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3、思维训练

口才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才训练中的重要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纯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6篇: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体育考生心理素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39-03

一、现状分析

要求考生在考试中没有心理压力或没有一点紧张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紧张度,科学家研究和体育活动竞赛的实践证明,人的运动潜力在于体力、技术和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虽然体育考试像体育竞赛,但它没有体育竞赛那样激烈,因此考生无需与他人比高低,只需战胜自我就可以。体育高考的考试过程中,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考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训练任务,在考试过程中更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结果与分析

心理健康训练是对考生的心理施加影响的控制过程。主要是依靠教练员制定心理训练计划、运用一系列传递信息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刺激――接受――反馈――修正――再刺激”循环往复的方式对考生的心理进行控制和训练。

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转移注意力训练

考生在考试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生理学的方法,后者虽然在体力、脑力消耗都很大的情况下,这种体力和脑力是可以自然恢复的,只需保持适当的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够了,但是,考生往往是在紧张剧烈的考试期间,他们却吃不好,睡不好,是不能恢复体力和脑力的,甚至由于心理紧张,在考前,不但不能充分休息以积蓄身心力量,反而会提前消耗体力。根据研究证明,考生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神经能量的消耗是很大的,因此,在体育运动中采取心理训练的方法恢复体力、脑力,防止考试前或训练前的心理消耗,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训练方法,为了使考生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可让考生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听音乐、看一些文艺频道的电视节目,会见亲人和朋友,安排他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小睡”,使考生很快进入主动性休息状态,进一步做到转移注意力,恢复心理的训练。

(2)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的放松训练

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的放松训练是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被训练者坐在椅子上,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关节和神经,使肌肉和神经、骨骼系统的生理能量的消耗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作为心理训练的特殊手段放松动作,不同于体育训练后的放松,体育训练后的放松动作是笼统的,是大部分的放松,而心理训练的放松是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臂、腿、脚小部位的逐渐放松,体育运动后的放松是自然进行的,而心理训练的放松,则要求由紧到松,以便获得明显的肌肉和关节、神经和放松感觉,肌肉、关节和神经的放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放松要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它是进行心理调节的专门手段和方法,不同于运动技术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还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3)呼吸调节

呼吸系统的调节能力,是通过系统的训练获得的,在呼吸训练中,首先要求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一般比胸式呼吸缓慢、吸氧量大,便于人们恢复体力和脑力,进行呼吸训练时必须掌握缓慢、均匀、细长和连续呼吸的要领,呼吸调节的训练方法,以减缓呼吸次数为主,但不仅是限于呼吸速度减慢一个方面,有时也需要加快呼吸次数和强度的训练,前者用于恢复过程,后者用于动员过程,两者的作用不同,动作也相反,呼吸的调节也是心理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即通过呼吸达到体力、脑力的恢复和降低心理活动的强度,为训练和考试奠定身心基础。

(4)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言语暗示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通过言语暗示,可以使心理活动水平受到抑制,以便逐步恢复心理和生理能量。当然,言语的暗示作用不限于抑制作用,它也可以起兴奋性的动员作用,为了使考生获得充足的体力和脑力,结合个人的睡觉习惯,可采用卧姿和其它姿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节奏,使考生由被动的自然睡眠变更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恢复身心能量。

2.表象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不单纯是对肌肉、骨骼活动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对大脑和心理机能的训练,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且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某些必要的心理素质、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考生的智力水平,应把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理解为智力与体力活动结合的过程,加强运动表象、想象和思维等在技术动作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意练”、“思维的练”、“内心学习”等表象训练,主要是心理手段训练脑的心理机能,以发挥运动表象、想象和思维在技术形成中的作用,其实在表象训练中不可能只限于某一种心理过程起作用,它们经常是相互联系,又互相补充或修正的。研究证明,有些运动技术的突破,不完全依赖运动场上练习次数的多少,而是与脑中技术动作的形象有关。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不可能脱离心理因素的主导作用,否则,它将成为技术动作形成的内部阻力。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已开始在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即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把回忆技术动作作为练习的补充手段,从对技术动作的回忆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形象、要领和精细的肌肉感觉,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使实际练习的时间减少了,但实际效果却提高了,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中进行。具体做法: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的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在回忆中唤起各肌能的兴奋性,以强化动力定型。

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所谓的紧张情绪,是指情绪的紧张度超过了运动技术活动的需要,产生的阻碍作用状态,在紧张情绪的支配下,会发生一系列动作与生理的异常变化,它包括考试的动机是否明确,训练参考意识是否强烈,及考生所需的知觉、注意力、记忆、想象、思维和生理的紧张反应。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借助第二信号系统,包括表象自我暗示和念动训练等方法,也包括教师正确的语言诱导和对动作的正确分析等。通过第二信号的刺激,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考生在运动过程中盲目的意识减少了。动作的知觉水平相应提高了,从而减少了情绪对运动过程的影响。

第7篇: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和艺术类高考政策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必须不断更新。本文通过对弹好钢琴的几个要点的论述,简洁地阐明了如何对音乐高考生的钢琴演奏进行科学正确有效的辅导,用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以帮助更多的考生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这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关键词:音乐高考钢琴教学创新要点心理素质钢琴教学体系

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高考中艺术类的分数线较低。很多学生纷纷报考艺术类作为上大学的捷径之一。但从2005年高考录取的情况看,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不断提升: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走这条路的也比往年有所增多;今年各高校均没有扩招计划,艺术类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专业课考试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以辽宁省为例,今年全省的艺术类考生均于2007年1月26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集中考专业课。由此可见,专业的成绩确实更加真实、更加透明了,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增加了专业实力的竞争的力度。 怎样才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无疑给音乐高考的学生,尤其是辅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考形势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必须相应地改变,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工程。笔者仅以辅导钢琴学科的音乐考生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何教好钢琴专业考生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供大家讨论与研究,希望以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的音乐艺术人才为终极目标,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好的教学思路。 本文从演奏钢琴的技术是基础,慢练是途径,音乐表现是目的,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的全过程,畅谈了考生在练琴中从纵向、横向,个体与综合训练中形成的音乐技能对智力要素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启智作用,阐述了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钢琴演奏的技术是基础 钢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技术是到达钢琴艺术顶峰的基础。而这种基础的含义是丰富的,它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法和表现规律.独立理解以及处理音乐的能力等等。 教师要在第一节课对音乐考生进行全面了解,即通过考生的演奏听学生的音准、节奏,听调试中各种音色的不同触键技术技能,听音乐的表现内涵。通过对学生的初步了解是迈出教与学的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步,此后的教学安排便都是有针对性的了。 1.技术是音乐的前提 首先分析学生所弹乐曲、练习曲中都包括哪些音乐材料,这些音型都应选择什么样的触键方法才能符合作品内容的需求和风格。然后,再将这几种不同的触键方法归纳起来,分阶段依次练习。采用难点分散解决。各个击破的战术,将每一个技术动作做到位。如:手指技巧中的“勾指”、八度的“伸展”、特殊的“拇指”、手指技巧的适应性变化——“快拨”、“慢抹”、“轻触”,手掌关节的“支撑”与“放弃”,音阶、琶音、和弦结构认知的手架把位技巧,手腕的“落滚”技巧、“刚柔相济”技巧,肘部下垂与提高技巧,腰部的协调,臀部的作用及肢体语言的融入。这些基本功训练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认识旋律起伏.和声的色彩变化,节奏的错落有致,对音乐语言本身的规律和文法等等,都必须学会看懂和听懂它。要把技术和音乐统一起来,这才是练习基本功的目的。 2.技术为音乐服务 (1)基础训练要从培养听力入手 训练敏锐的听觉是打好基础的最重要一环。它是通过培养学生仔细倾听、检查自己弹奏的每一个音的质量、时值、力度、音色及上下左右的关系长期形成的。高考学生尽管时间有限也不能忽视这一环节,要尽可能地创造时机去训练。 对考生更要注意对他们听觉、视觉、大脑和心灵的协调一致的训练,挖掘并提炼他们的潜能。要反复提醒学生,要用自己的耳朵来监听自己的琴声。能听出弹奏的毛病才能及时纠正,才能提升自己的乐感。时时都要牢记培养听力是钢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技术训练。 (2)视觉、听觉和记忆的协调 视觉演奏快慢,是衡量学生学习效率的标准。视奏快,能有效地缩短学时,并能增强读谱能力和背谱能力.为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辅导考生要在着重安排强化视奏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增强背谱弹奏的训练。背谱亦即背奏,是训练大脑记忆力的最好方法,它需要调动听力、心灵,掌控琴声和音乐结构。是一种技术手段。能够背谱背奏便可腾出眼力来关注手指训练,从而增加手指弹奏的准确性和力度,迅速掌握演奏技巧。 (3)全方位训练 在进入多元化钢琴教育的今天,全方位训练自然是集中外著名钢琴大师教育思想之大成的新理念,我们要为之实践而竭尽忠诚。强调技术与艺术并重,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以音乐艺术带动技术训练:以技术训练保障艺术的完美,使技术与艺术和谐共荣。造就创新的音乐人才。 二、钢琴演奏的慢练是途径 慢练不是简单地把乐曲的速度放慢,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涵义就是要把乐曲中所标注的音的时值延长,把音与音之间的间隔拉大。实际上是把乐谱所承载的音乐元素放大了。放大了的实际效果是使阅读者对乐谱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在弹奏过程中能够从容、准确地兑现乐谱。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慢练能使人的运动神经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根据视觉、听觉反馈的信息,调整并改正演奏上的缺点、错误,从而建立起运动神经的正确习惯反映和条件反射。所以对音乐考生的辅导中,要充分利用慢练这一手段,仔细分析每一个乐句的技术与音乐的关系,根据需要慢练。可以采取分解式慢练(分声部慢练:分手慢练),充分体验多声部多层次多音色的触键感觉,特别是难点之处,更是要用慢练这把钥匙开难点这把锁。 当然,慢练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慢练的目的是快练。当考生能在慢练中准确无误地兑现乐谱时,就要逐渐加快速度,直至达到乐谱所示的要求。这时考生的演奏已经是优美动听,今非昔比了。 三、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是最终目标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奏者通过钢琴用音乐语言来揭示作曲家深刻而广阔的内心世界活动的。同时也表现了演奏者的内心感受,并进而感染广大听众的。这种音乐表现的涵盖极为丰富,它包括美感、情感、情绪、情调、联想、想象、音乐意境、音乐形象以及音乐语言、音乐逻辑、音乐思维、音乐语调、音乐涵义、音乐趣味、音乐韵味、音乐哲理、音乐风格等等,都属于表现的范畴。钢琴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人们常常把钢琴比做是一个乐队。它既能显现整个乐队气势磅礴的效果,又能模仿某一件乐器,甚至可以模仿人的歌声。在钢琴上.我们可以自由转调,使用丰富多彩的和声,发挥多声部的作用,惟妙惟肖地展示各种生动的事件、场面、背景,人物肖像、性格、内心活动等等。 钢琴的音乐表现是考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弹奏技术和音乐情感的结合体。要使音乐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以上所述各点有所领悟。关键在于辅导教师在传授弹奏技艺的同时,还要千万百计地开启学生丰富的音乐情感之门。 首先,在技巧训练时要细心培养学生的声音分辨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钢琴是通过音响来描绘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声音分辨能力既是感受音乐内容最重要的保障,也是表现音乐情感的最基本条件。在教学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弹奏技巧和辨音能力两个方面。一定要使考生养成“听”的习惯,提高考生“听”的水平。 同时,从简短的乐句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乐句是音乐的语句,是音乐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它是理解音乐的基础,也是表达音乐的基础。乐句有长短。有高低起伏,有抑扬顿挫。乐句与乐句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惟其如此,乐曲富有旋律,流畅而优美。组成乐句的最小单位是音符,音符与音符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考生惟有理解了乐句的内涵,把握了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感受音乐语言,才能产生音乐情感,才能把内心从音符中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手指触键弹出乐音的方式显现出来。也就越能揭示乐音之间,乐音之中,乐音背后的音乐内涵,从而完成带给听者音乐感受的使命。 音乐表现是音乐考生弹好钢琴的终极目的。 四、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 确保音乐考生的临场正常发挥,是师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关键词。因为在演出或考试的关键时刻,由于学生过度紧张而使演奏效果大打折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在关键时刻由于过度紧张而使得手足无措,甚至头脑一片空白而无法弹奏下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得长时间的准备,多年的学练付之东流,令人扼腕。按常理,一般的演奏者,尤其是阅历不深的考生,初次登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为了增强考生的心理素质,能以一颗平常心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我做了一些探索。 1、在慢练的过程中,用视唱法,对每个音符的固定唱名做强化训练,借语言神经的兴奋点,强化旋律的准确记忆。以避免由于紧张而形成大脑一时记忆空白。 2、在视唱中,要反复推敲每一个音符的触键感觉,找出最佳音色,反复练习,以形成动力定型。以听觉掌控技术,从而避免由于紧张造成的记忆浅薄,手无章法。 3、进入角色。要尽可能地引导考生深入到作品的情景中去,展开想象的翅膀,敞开情感的大门。使外部世界的形象暗淡下来。使音乐成为唯一的真实世界。牢记德国伟大的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一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4、营造考试氛围。多次请几位老师或家长作为“评委”,模拟考试现场。要求考生每次入“考场”只能将所准备的曲目演奏一次。以避免在家长时间练习所形成的手记谱的“熟练”,总是第一遍不如第二遍,第二遍不如第三遍的只能逐步进入状态的不良习惯。这种模拟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情况表明是卓有成效的。 结束语 本文以为音乐高校输送优秀人才为终极目的,从技术、慢练、音乐表现、临场发挥四个方面阐述了音乐高考中钢琴专业考生的教学与辅导。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但愿对考生与辅导教师能有参考价值。 随着钢琴教学与钢琴艺术的社会化,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已成为钢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且随着音乐高考形势的日益严峻,它的重要性更是在社会上日益突现出来。它不仅关系到考生能否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更关系到音乐高校能否招收到优秀学苗,从而培养出钢琴英才的大事。殷切期望更多的音乐教师、音乐理论家涉足这一领域.为我国音乐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成果,为我国钢琴教育体系完善做出贡献。

第8篇: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 心理素质 失衡和错位

心理教育是实践《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但是中学生身心还未完全成熟,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都不足。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缺乏全面的认识。在思想和行为上容易产生主观性、片面性和不稳定性,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不足,忽视心理教育的独特地位,只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造成学生素质的畸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明确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高度认识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发需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可见,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内容。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据国家权威机构心理测试和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虚荣、嫉妒、狭隘抑郁、怯懦自卑、孤僻离群、焦虑急噪、逆反心理、社交困难等心理障碍。近年来,中学生因各种心理障碍而产生过激行为与严重后果事件时有发生,曾为一个个鲜活的花朵,过早的枯萎而叹息,从高考落榜万念俱灰的寻死觅活,到与师长情绪对立离家出走,在他们以生命的代价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的警钟里,不难看出当代中学生心理存在的严重失衡和错位。可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1.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与时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多800名男性进行了3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其中取得较大成绩的20%与较小成绩的20%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距不在于智力和智商,而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许多专家指出:“21世纪是全球经济、科技和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将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可见,未来世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更要求我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我们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不仅应具备各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更应该具有远大理想、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不仅要具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从国内的调查来看,当前的多数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意志品质差,畏惧困难,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胆小怯懦;在家任性,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等。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学生素质的不合格越来越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拦路虎”。所以,在学校里,作为班主任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思路

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并非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它只是少数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反映,可这个支流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是从充分发挥青少年成长的潜能看,还是从培养新世纪的有用人才来看,无论是从心理素质不高,心理承受脆弱给青少年自身带来的消极影响来,还是从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是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日之力,需要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的教育和培养。

2.1着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同时要关注个别差异,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将心理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营造心理品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1学校班主任应协调各科任老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教育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2.1.2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价值向导,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在良好的集体、人文氛围中,将培养目标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班主任应始终于建立和谐、稳定、上进的班集体,创设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1.3配合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学生的家庭需求,主要是来自家庭和谐的气氛和细致的关怀。所以,班主任要定期把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并结合家长探索下一步的工作方法。现在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限于学习和经济生活,而对孩子的心理活动过问太少,同时,由于部分家庭存在较为严重的家庭矛盾,从而导致学生对家庭失望,甚至形成代沟。为此,班主任在定期的家长会上以及家访中要与家长进行较为深入的沟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2.1.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中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场所之一。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实际,为自己今后适应社会,接近社会奠定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广泛爱好,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棋琴书画、体育锻炼和郊游等活动,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意志,扩大社会交往范围,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又能缓解心理紧张,释放多余的“能量”。

2.1.5开展心理咨询,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心理咨询,班主任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2.2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事实上,属于遗传和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环境影响和个性差异造成的。可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

2.2.1要经常关心学生情绪是否稳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良好的情绪包括愉快、喜欢、热爱、和尊敬;不良情绪包括苦恼、愤怒、憎恨、惧怕等。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学做情绪主人,用理智的力量去抑制情绪的冲动;要及时疏导已形成的消极情绪,解除精神压力。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班集体,使学生在友好交往中获得愉快的感受;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点,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必须采取惩罚手段时,要立足于疏导,做到惩罚公道。

2.2.2培养广泛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青少年处于精力旺盛,求知欲望极强的时期,对许多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探索其究竟。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注意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有兴趣的心理状态,才能创造出积极的心理效果,激发顽强拼搏,养成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

2.2.3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家长都必须重视情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他们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要避免用过激语言刺激而造成个别学生情绪狂躁、冲动,烦恼或忧伤。为了使学生情绪保持适度平衡,除了正面引导、陶冶情操外,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对不良情感进行自我调控和合理宣泄。

2.2.4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联系。据调查,当中产生苦恼时,有60%以上的人以朋友为第一倾诉对象。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不是靠逢迎谄媚,而是靠诚实友善、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等高尚的品格。一个学生只有与周围的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2.2.5培养良好的健全人格,增强心理紧张的抗衡力量。不良的性格往往会改变人对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造成适应能力差,甚至造成心理障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接受的态度和能力。学生个人只有接纳了自我,才能在挫折或冲突的情景之中保持自身个性完整与心理平衡。①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了解自我,接受自我,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更要了解和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既不过高估计自我,也不自欺欺人,做到心安理得,坦然地接受自我,减少心理冲突,保持心理健康;②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和工作,学会全面、客观看问题,既不以人之长度己之短,也不好高务远,要有战胜和克服困难、挫折的思想准备,善于调整自我,培养自己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性格形成过程中逐步从被控制者变成自我控制者。

总之,在注重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此,班主任要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强化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成为现代化社。

参考文献

1《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第9篇:高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一、具有丰富的知识是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要胜任班主任工作,除了要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外,还要具有其他各方面的丰富知识,这样才能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利用所学知识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扰,树立学习和人生目标,坚定人生方向,从而更好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学生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那就是如何打破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这需要教师把握育人的方向,而给学生接触最多,影响学生最直接的无疑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当下的高中生,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但他们识别和选择有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还未真正形成,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取舍,选择有用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这就需要班主任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以外的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等,使自己知识渊博,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才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做好高中班主任的基础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班主任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在教学和班务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班主任就没有与学生交流的资本,就没法让学生信服,班主任是否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是班主任能否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班主任只有勤练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自己的教学和教育语言变得清晰、生动、形象、动听、精练、幽默、逻辑性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效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语言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口头语言能力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班主任要通过良好的语言艺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班主任的文化修养和内在气质的吸引下,接受班主任的语言教导,为维护班级声誉,让自己进步而认真学习、不断努力。

三、做好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是高中班主任的义务和职责

古今中外彰显以身示范重要性的名言很多,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所谓示范,就是以自己的言行作为人们效仿的对象,让人们以被效仿对象的所作所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让自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模仿性,他们都尊重、崇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正在成长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朝气蓬勃,最富模仿性,而且可塑性大,他们常把自己所敬爱的班主任老师当成模仿对象,自觉不自觉地以他们对待事业、对待荣辱、立身处世的态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班主任必须具有崇高的品质、良好的素养、渊博的知识、博大的胸怀,这样才能以自己丰厚的人格修为和精深的文化积淀来对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水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高中班主任的重要保障

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决定班级工作的优劣,因为班主任的素质影响着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班级每一项工作的细节,所以班主任应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为目标,提高自己多方面的个人修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班主任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如果你把学生看作天使,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学生看作魔鬼,那么你就生活在地狱。所以班主任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问题学生,当学生偶尔犯错误时,班主任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认真细致地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寻找改正错误的路径,说道理要和风细雨,摆事实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不可疾风暴雨式的粗暴训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有把缺点缩小,把优点放大的心态,让学生重拾自信心。把学生视为天使,这样才能有愉悦的心情教育学生,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五、具有科学的管理能力是做好高中班主任的首要条件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强调科学和有序管理,就是提倡管理的有效性,倡导管理的健康稳妥,从而避免管理的混乱和低效。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领导作风、品质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拟定班级管理的计划,充分利用组织、控制、协调等手段使班级工作呈现有序和有效的状态,让班级所有活动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和完成,充分激发和调动班级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蕴藏的潜能。班主任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科学的管理能力。

六、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是做好高中班主任的决定因素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