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数教学 学生能力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
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是能力社会,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高数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高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高数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真正利用高数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及数学能力。
高等数学的思想、理论等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高数教学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头脑更加清晰,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数教师必须利用高数的思想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高数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组讨论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融汇知识。
高数的整体融汇性非常强,简单地灌输知识,学生可能根本理解不了,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数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能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讲微积分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就微分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进行积分。这样能使学生自觉把微分和积分联系起来,对于微积分的学习更有益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高等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创设相关的情境,这样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还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概率统计时,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个统计情境,如两个猎人甲和乙去打猎,打中了猎物,问是哪个猎人打中的?再如全班50个同学,这次考试谁会得第一?通过简单的小题目就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对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生活知识融入高数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每种技术的发现、使用都会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在高数教学中引入生活问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能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例如:在讲微分方程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微分在发动机冷却系统及交通事故勘察方面的应用,通过实际的例子讲解微分,能够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微分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高数学习的兴趣。
三、开展探索式高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有效性。
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高数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发展。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得到发展。例如:①高数教师在讲函数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教材了解函数,然后师生讨论:为什么函数要这样解?函数的特性是如何总结出来的?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函数教学的讨论中,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表达、思考能力,这样开放的氛围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②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对高数知识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当老师,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学生能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老师只需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纠正、补充,辅助学生完成讲解即可。
(二)开展课后探究拓展学习,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除了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外,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习题,让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所学知识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做好高数教学的总结评价,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数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高数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解题方法进行科学的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解题技巧中拓展思维,从而形成创新精神。例如:在讲函数积分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讲解一元函数积分,在讲解中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说明白,让学生真正经历思维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一元函数积分的知识自主学习多元函数积分,对学到的思维技巧进行创新应用,学会融会贯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对学生归纳、类比思维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对高数教学进行改革,使教学方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对高数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互动教学;艺术导课;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现如今,教育在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职高数学教学已经基本摆脱了原有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创新。但是,由于职高数学的复杂性和概念性知识过多,对实践的要求也比较高,致使课堂仍旧存在着呆板枯燥的现象,为了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各个学校一定要不断加强改革,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互动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下面就简单阐述一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保证课堂的良性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互动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习氛围创建的基础”,只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才能实现互动式教学,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纽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职高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对老师的喜好来学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活跃度,增强教学质量的前提。反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他们成为
朋友。
二、运用艺术导课形式实现课堂的良好互动
教学课堂的艺术导入是指教师采用各种现代化媒体和教学方法,在真正的教学内容讲解前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进行提问,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师与学生良好沟通,进行互动教学的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引入导入艺术,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此外,这样做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保证课堂的良好互动。不过,对数学教学进行导课也不是简单的提问问题,再加上艺术导课的方法多
样,其中既包括直接法、情境教学法,也包括对比法、故事引入法等等,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导课艺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职高教师在讲解“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对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法则进行复习,然后提出“我们都掌握了(sinx)′=cosx,那么(sin2x)′等于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带入听课状态中来,进而推导出(sin2x)′=2cos2x。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实现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互动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要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一定要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职高数学有别于初中数学,其概念性和逻辑性更强,对学生的抽象能力要求也很高,因此,想要提高他们的兴趣,实现互动教学,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历史
数学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文化,其发展变迁历经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把数学的发展史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了解其起源,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美
数学大多与很多特殊的图形、符号相连,这些知识在国家的各个领域都有运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这些图形,体会到它们的美,是实现互动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例如,∑,?埸,∩等符号。
3.注重采用新式手法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利用起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例如,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时候,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演示数学概念的变化过程,或者在讲解职高数学中的奇偶函数的时候向学生展示直观的具体图形,从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保证课堂良性
互动。
参考文献:
[1]袁哲颖.职高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探析[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2(2).
[2]娄爱梅.新课改背景下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0).
[3]徐建妹.如何有效提高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信息,2010(3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73-01
高中数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高中数学在初中数学的知识上又增添了大量的内容。想要学好繁多而又复杂的高中数学,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解题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一些建议与方法。
一、高中数学现状
新课改之后高中数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用于现在的高中教学,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上。初中时数学基础不扎实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高中数学难度较高
高中数学不像初中数学一样简单单调。高中数学更加的灵活多变且有一定难度。因为高中学生面临高考这一道门槛,所以注定了高中数学学习上的困难。数学难度的加大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心理。许多学生在高考时因为被数学而拖了后腿,与自己心爱的学校失之交臂。
2、基础知识不扎实
数学学习基础知识很重要,许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导致后续的学习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还应该多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是也应该多注意基础知识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俗话说“一口吃不下一个胖子”只有在完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去慢慢接触高深的数学题。这样才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升。
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以后生活以及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1、数学思维的提高是社会现实的需求
当今社会需要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只知道死搬书本知识的书呆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多联系实际生活。
2、培养数学思维能提高人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学习多以推导证明占大部分。所以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不仅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帮助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利用逻辑推理的能力一步步简化推导答案。
三、如何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改之后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水品与质量。
1、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
因为每一个学生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影响,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天赋影响在教导学生是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兴趣高的学生在拿到一道数学题时会不断的去研究解出题目,而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在面对数学题时的做法多半是先放在一边,等到其他学生解答出来后再抄袭别人的。面对着两类学生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兴趣高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解题时遇到困难稍加点拨就可以。而对没有兴趣的学生时,教师平时应多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经常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学习,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能力。
2、层层引导,走出思维定势
教师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害怕出现的情况就是学生出现思维定势的现象。一旦学生出现思维定势之后,对解题以及思维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局限性。要消除这种思维定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多进行一些变式训练。这样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一个公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运用,能够有效的预防学生在学习时产生思维定势的现象。题目的灵活多变能够更好的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光靠老师,学生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上积极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课后应该多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学知识能够有系统的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就应该及时请教教师。学生应该多反思,自己在学习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虚心求教,踏实学好基础知识稳扎稳打,遇到难题时多思考而不是放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4、数学知识实际运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运用。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能光靠平时在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一张白纸,通过白纸的对折来教导学生关于指数函数的具体含义,理解指数函数的内容。通过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扩展数学思维。
提升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数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当今社会需要更多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条路,任重而道远。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不仅仅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帮助,对学生以后生活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不仅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督促,更需要学生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 远.关于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商,2013,23:325.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特点 学生数学思维 发展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无论是其广度还是深度,存在着许多“突变”,使得许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难以适应,因此造成了许多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原本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却因为不适应而产生了滑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学不得法,究其内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深入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那么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可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呢?
一、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首先相对于初中数学的形象而通俗易懂的特点来说,高中数学趋向抽象性和理论型,相对抽象难懂。该特点对于学生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踏入高中的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增强。但如果不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和习惯,学生还是难以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会导致数学成绩下滑。比如,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大多具有方向固定,缺少变化的特点,致使许多学生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套路,如因式分解应该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解方程分哪几步等。这种已经形成的机械、统一的思维定势,将使学生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消除这一弊端,要针对这个问题,在习题设置上充分突出考查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把拓展学生的思维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探索和讨论题的训练,从而有效地让不同学习基础和层次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例如:在函数一节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和层次的不同设置以下不同层次的讨论题。
原题:求函数y=(0<a<1)的定义域。
层次1:求函数y=(a>0,且a≠1)的定义域。
层次2:求函数y=(a>0,b>0)的定义域。
层次3:求函数y=(a>0,k为实常数)的定义域。
层次4:求函数y=(a>0,b>0,k为实常数)的定义域。
上面的讨论题把函数的定义域,指数函数的性质,指数不等式的解法,分类讨论等问题整合为一体,可以使不同学习基础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定势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实现学生思维层次的迁移和飞跃,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以少胜多的发散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还有知识量剧增的重要特点。即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的难度有所提高的同时,知识内容的密度也有着大幅度提高。与此相应的是,同样是一堂课,需要学生接受的新知识、新内容也大大增加,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像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能够拿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进行习题练习的时候,不仅要满足于正确的求解,而且要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典型的例题,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起到以少胜多,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数学教材在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教学的内容中,有“已知数列,求证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例题。教师可以把这个现成的题目改为让学生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多种方法进行求解和讨论,可以大大丰富题目的内涵,让学生形成灵活机智的对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发散思维能力,收到原题训练不可能有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效率,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高中阶段,不能像在初中一样,只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要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进行认真的预习和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能只依靠教师解答,而要尽量做到独立思考,进行发散思维,在百思不得其解后再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来打开解题思路,正确解决问题,所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以少胜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化零为整的数学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在数学思维能力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高中数学教材中分散设置的习题训练往往使学生无法抓住教学的重点和突破难点。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特定的知识点,将这些分散的知识进行概括、重组,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中找出知识之间的规律所在,并帮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从数学教材和资料中寻找、探索数学规律,概括地形成知识脉络体系。如在二面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编拟以下题组。
1.在30°的二面角的一个面内有一点,它到另一个面的距离是10cm,求它到棱的距离。
2.自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求证:它们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3.已知二面角A-BC-D为150°,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BCD是以B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AD的长。
4.题3中的二面角A-BC-D为90°,求①二面角D-AB-C的大小;②二面角B-AD-C的大小。
通过这组题目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二面角的几种常见类型和具体解答方法,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结构和内容,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孤立的知识系统化零为整地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高中数学区别于初中数学的特点,克服定势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高中数学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继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逐渐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发展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职 高数 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34-02
现代数学作为创造现代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发达国家教育界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现代数学教育理论对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贯穿在各教育阶段数学教育过程始终的重要教学方法,而高职教育作为提升我国全民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教育阶段,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47%~48%,高职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素质。因此,加快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与培养对于整个国家整体素质上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重新审视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并作为评价数学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
1 当前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理性逻辑思维、直觉想象思维的启发和锻炼。但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学院始终将数学教学定位为“基础理论课程”,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数学教育过于重视学生解决常规性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解决非常规性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往往就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写照,可见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存在许多缺陷,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数教材内容同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目前适合高职各类专业的高数教材在虽然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新的突破,但是纵观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版本,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同当前高职教育培养创新性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和要求都还存在一定差距,多数教材仍然没有摆脱学科型的框架,还局限于知识的讲解及常规推理,而对于启发学生逻辑想象思维能力的帮助不大。这首先,是由于高职数学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毕业于数学专业,对各相关专业的了解有限,同时缺乏与专业教师的沟通,无法在教材中加入同专业知识相关的案例,而多采用经典物理、经济领域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虽然部分教材附有多媒体助学课件引导学生自学,在自学中启发逻辑思维,但是这些课件多为纸质教材的“翻版”,没有创新。最后,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将数学列为基础科目,过于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得教材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2)高数授课方法同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还沿用传统满堂灌、注入式的高数教育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高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注重自身逻辑思维的梳理,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收获甚少,失去进一步探索的精神;而教师也因为学生的听课效果欠佳而失去了认真授课的动力,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高数课堂死气沉沉,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生源的年年扩张,一方面由于师资短缺,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高数教师疲于上课,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来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面对高职生源层次高低不一的情况,许多高数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主动探索精神不够,往往按照原来求学时老师的授课方式来讲授,缺乏因材施教,造成教学方法与学生素质的不协调,严重挫伤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3)高数教学管理同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管理主要将高数课程定位为“基础理论课”,在教学计划上简单片面地强调“够用”、在教学管理上简单强调为专业课程“服务”,导致高数课时存在严重不足,教学计划再三压缩,频繁采用大班式授课,缺乏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的,从任课教师的安排、校历、课程表的制订、教学的准备、教学过程等进行认真审核并及时更新的管理机制,使得许多高数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加速,在教学过程中只介绍公式和定理,将大部分时间、精力全部投入在纯粹的数学计算技巧训练,而对于如何创新性的将公式、定理和结论灵活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极为欠缺,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高数教学评价同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高数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一般而言,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采用教学结果评估的方式,以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客观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而这些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真正掌握高职数学的精髓并没有太大帮助,没有真正体现高数教师教学的真正脚趾,致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学生只对老师考什么,怎么考感兴趣,对于所学有什么用则毫不关心;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考试圈定范围,花很多时间在辅导学生如何做题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此外,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团里严重缺乏即了解高数教学逻辑又了解专业运用的教师,这就导致对高数教师的教学评价往往只能以其对数学理论的讲解程度作为主要依据,伤害了一些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2 解决高职院校高数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矛盾的改进对策分析
尽管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学科或一门课程的教学所能完成的,但大量的中外教育实践充分证明:数学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1)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应用性和创新性。由于传统高数教材都仅局限于高数知识的讲解及常规推理,有必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指导,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和认真编排,实现因材施教,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式等,比如经济管理专业侧重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科专业则应侧重于微积分。也就是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最有价值的数学课进行重点讲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也有更充裕的时间讲解其应用,使学生将原理应用到专业实际中来,实现应用创新。同时,要建立高数教师同专业课教师的互动交流平台和联合工作平台,这点极为重要。大多数数学教师对专业了解不多,甚至不知道这些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只有通过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才能把握所授专业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专业元素;而专业课教师通过与数学教师的交流可以将专业教学中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提前告诉数学教师,这样对未来专业课的讲授将起到重要作用,实现专业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提前衔接。
(2)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在实践中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由于高职数学长期被定义为“理论基础课”,故实践应用的缺乏往往使学生创新缺乏方向感,故应当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只注重原理讲解和习题演练,将实验教学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关于数学实验教学有两种典型模式可以探索:一是实物模型的数学原理分解;二是数学建模。前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某些实物原型进行解剖,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数学原理,这方面主要通过数学教学过程的演示、验证来完成;后者则难度更大,需要综合能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组织过程中,应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可以通过开展竞赛,并设相应的奖项。通过团队成员的合理分工、相互讨论,增进彼此对问题的理解,挖掘深层次问题,将数学规律与方法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推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为创新性教学提供保障。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的一种重要表现。高职院校高数教研室应借鉴这一理念并将其应用于高数教学和教学管理,通过制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精细化目标和相应管理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使课程建设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特别是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具体措施包括:首先,要求高数教师对每一节课认真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鼓励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将启发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贯穿到课堂全过程,并在思考中享受智慧感悟,品味教学,反思育人的效果。其次,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对任课教师的安排、校历、课程表的制订、教学的准备、教学过程等进行认真审核并及时更新管理机制,设立精细化管理目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系统化考核。
(4)推行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独立创新。研究性教学并不仅适用于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同样具有适用性。高数教师通过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的详细讲解,系统阐述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重点突出思考的过程,以使学生了解思维途径,进而通过案例、例题讲授等方式,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能力。一是要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探索用数学思维探索规律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与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二是组织指导学生研究性讨论教材中的课题,同时引导学生自找课题,进行综合研究性探索。总之,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数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数学的应用,同时有助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
3 结语
传统的高职数学的教学,无论从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考核方式都是一种呆板的、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侧重于理论的推导和运算技能,忽视了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遏制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培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授课模式和优化学习方法等,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目标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归纳思维等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妍.谈高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 素质[J].辽宁高职学报,2009(4):32-33.
[2] 樊红云.高校数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9(9):77-78.
【关键词】数学 自学能力 情景 差异 指导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根据认知理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提出问题,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用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教师要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使学生形成问题。
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能击学生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迅速唤起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萌发学习的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布卢姆认为:“学校有很多机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实际差异,因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在学校和教师的直接控制下发生变化的。教师经常直接给一些学生讲解和提供指导,却忽视了另一些学生;教师给某些学生许多积极的强化和鼓励,却撇下了另一些学生。”所以,教师要有教无类,对后进生要给以更多的帮助,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给他们以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且学有所获,从而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避免两极分化,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从而达到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分类要求,不搞一刀切。一定要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②分类评价,不拔苗助长。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③要留足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展示自身的才能。
三、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联系生活实践,拓宽自主学习的渠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数学的有效反应,可以说,生活就是数学的生命之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二者进行沟通与连接,促使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他们的生活是融为一体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他们的数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生容易感到枯燥,而生活丰富多彩,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不只是文科的内容,数学阅读能力也非常重要。有的学生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死记硬背多,不求甚解,概念、定理似懂非懂,不知所用。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主动式阅读,让学生自主探究,形成信息的输入。在教学阅读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翻译数学语言,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才能读懂数学,这是数学的读法和核心。
3.让探究思维成为学生的主要思维方法。有人说,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进行的一场体操。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得到优化,这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经验:①教师可以采取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对比、猜测、判断、证明、运算等。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给他们留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让他们能够学会并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4.加强讨论和答疑。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以信心为基础,信心则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个对所学知识始终一知半解的学生是很难保持信心的。因此,一定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及时释疑,做到对所学知识环环相扣,厚积薄发。建议采取措施:①尽可能缩小班级规模,增加学生在老师处分配到的答疑时间。②提供必要的参考书及习题详解。③每个寝室安排至少一个高数学习优良的学生,因为在班级里,高数学习优良的学生,起到的是一个小课老师的作用,弥补授课老师答疑时间的不足,也有利于创造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必须从多方面着手。从教学上来说,需要改革教材,加强目的性教学;需要注重数学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意识;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高数的信心和热情。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意义上的阶段考核方式,加强高数学习的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一个人成才的关键不在知识起点的高低,而在善于独立地去扶得知识和把知识组成可以运用自如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高校学习期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自我,使学生掌握
比较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进一步加强对数学的理解。
参考文献:
经过我任教小学数学的经验,我认为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2.开发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英才1.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2.加强引导。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适时调控。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馈、理解性反馈、应用性反馈、系统性反馈、前馈性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136-01
做好复习课教学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主要采取题海战术的方法来进行数学复习,学生忙于做各种题目,负担很重。不少学生因为无法忍受这种枯燥无味的机械式练习而讨厌数学,很多学困生更是见到数学就头疼,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量机械式的训练确实是无法全面提高数学复习的教学质量,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在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做好复习课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 当前数学复习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
1.教学目的不明确
上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只是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不是为几个学生拔拔尖?是不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很多老师心中没数,因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也缺乏综合考虑,使复习课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老师担心学生没有掌握好各种题型的解法,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老师以讲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老师讲解。当一个题型讲解完后,就立即给学生做相应的题目,然后是布置很多的课后作业,这种机械的训练使很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根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尽管老师讲解得很细致,但学生听不进去,不少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就采取抄袭的办法来应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复习课应该与其他新授课一样,也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学习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课中,老师可以先将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请学生讨论、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多少种解法,然后再请各组代表发言,最后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学生发言不全面的话,老师再做必要的补充,最后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起到授业解惑的作用,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好数学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复习课也应该如此,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就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就会照搬老师讲解的方法,题目稍有变化就会误解或者错解。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训练。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提高应变能力。
2.重视知识的前后联系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并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牢靠地掌握有关知识。比如,在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时,要适当地帮助学生复习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某些学困生来说,还应该帮助他们回忆一下合并同类项的知识。
3.重视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有着强大的展示功能,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传统的板书是很难解决几何图形的分解与重组的,但用多媒体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比如,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多媒体是很方便的。此外,多媒体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复习课上的板书内容很多,消耗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特别是在复习几何内容时,不少老师徒手画几何图形时耗了很多的时间,而且画出来的图质量也不高,如果利用多媒体就方便了很多,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重视集体备课
个人的智慧肯定小于集体的智慧。新课改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应该首先合作起来,如果老师能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设计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在集体备课中,一些老教师有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是很值得年轻教师学习的;而年轻的老师知识新,思路活也是值得老教师学习的。因此,开展集体备课,各教师之间能取长补短,从而能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总之,做好数学复习课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能针对学生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并优化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复习课就会收到预想的效果。复习课的教学质量高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随之减轻,从而实现了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思维;小组合作;趣味性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基础学科,初中数学教学正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打下的简单基础上,对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数学概念进一步深入学习。这其中有关于数量和结构方面的老知识,也有空间、变化和信息等新知识,所涉较广,对以后的高中数学乃至大学数学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初中数学教学应当引起大家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三种较新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
目前素质教育日益普及,而数学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改变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上课只是被动学习的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找到学生数学思维封锁线上的突破点。要有目的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进行培养。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内在思维。最后,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根据所学的数学定理等基本概念串联起整个知识串儿,对知识串儿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对学生教授明白,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二、有效开展小组内合作的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公认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各地的教学实践证明:科学的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科学有效开展小组内合作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1.创建合作小组的时机要合理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显露出明显的优势,但这并非唯一的教学方式,如果时机不对而强行创建合作小组,可能事与愿违。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内容和现实条件等的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2.创建合作小组结构要合理
合作小组的结构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以及创新性等特点。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扮演的角色都需要明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小组人数也应合理,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学生在交流、才能展示、意见发表等方面就受到阻碍;如果人数太少,基本的交流和互助也很难进行,成员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和合作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很容易让课堂看起来一片混乱,所以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交流和合作习惯。在合作小组中,每个学生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也得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既不能在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中迷失了自我,放弃了思考能力而随大流,又不能固执己见,在错误的道路上闷着头走到黑。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面对数学这门抽象性和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呢?
1.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之一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缺少活力和生机,容易导致学生形成胆怯的自卑心理,使其个性受到压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把数学教学变得充满趣味和活力。这需要教师发挥想象力,探索深挖,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
2.充满趣味的课堂导入
这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良好开端,也是对课堂教学成果起着关键作用的环节。如果导入精彩,引人入胜,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这一切就要教师善于联想,应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别出心裁的导入情景,使得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3.运用直观的课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趣味性
数学学习不但需要具有很高的空间想象力,也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提倡和促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并且有效开展小组内合作,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启发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和认知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6):96-97.
2.陈春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华少年,2015(10):45-46.
3.王任.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刍议[J].品牌,2015(2):243.
4.齐海青.简论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J].考试周刊,2015(61):55.
5.程芳.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教育科学,2015(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