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

第1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肺部疾病,患者气流受限通常表现为渐进性,同时其肺部病变与气体和有毒颗粒的炎症反应相关。该疾病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致死率正在逐渐上升。有调查显示,到2020年COPD将成为我国疾病经济负担队列中的第6位[1]。COPD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反复咳嗽、气促、咯痰以及呼吸困难,患者病情易反复,难以治愈,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尚无根治办法,但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心理护理

COPD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多变,长治难愈,并且该疾病呈逐渐进展趋势,患者心理压力极大,极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对生活失去信心等负面情绪。因此,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是极其必要的[2]。医护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情况,同时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聆听患者和患者家属反应情况,积极解答他们的疑问,进而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信赖,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稳定患者情绪[3]。医护人员需将基本的治疗知识和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并且将一些较为成功的治疗案例分析给患者,提高患者的认知和治疗信心,降低其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还需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给予患者温暖的社会环境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2 药物治疗护理

COPD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和祛痰药等,如患者为急性加重期,则需进行抗生素、低流量吸氧等治疗。医护人员在给药过程中,需加强给药护理工作,积极告知患者药物疗效和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如患者存在严重的肺部功能缺陷或者精神状态较差、负面情绪严重,可酌情给予镇静药,但需严格按照相关给药标准操作。

3 运动护理

运动护理工作主要为呼吸训练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的吸氧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体质[4]。目前较为科学和通用的呼吸训练法有腹式呼吸法和缩唇式呼吸法,该两种呼吸法都是由慢及快,直至患者耐受为止。通常情况下,患者经过2-3周的训练后,其心肺功能将显著改善。

3.1腹式呼吸法

患者取站立位或者坐立,如患者身体状态较差也可取仰卧位,放松全身,闭上嘴以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为止,同时一手置于腹部,一手置于胸前,并且吸气时尽量挺腹,胸部保持不变,用口将气呼出,直到无气为止,再缓缓深吸气,循环下去[5]。一般而言,吸气时间为2.5s,呼气时间为3-6s,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2:1或者3:1,每分钟呼吸8-10次,训练15min,3次/d。

3.2缩唇式呼吸法

患者闭上嘴,用鼻深吸气,直到不能再吸为止,缩唇(呈吹口哨型)呼出,,呼气时间为3-5s,改呼吸法看与腹式呼吸法配合使用。

4 氧疗护理

COPD患者多表现为低氧皿型,需积极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可选用鼻导管持续性低流鼍吸氧,吸氧时间为15-20min,可根据患者具体病状调剂吸氧时间[6]。吸氧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在旁陪伴,并记录患者吸氧时症状,统计吸氧时间,氧气浓度、湿度等。

5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通常指的是患者居家或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护理工作。如是居家,医护人员需要求家属执行相关护理工作:(1)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定期室内消毒。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将室温控制在18-25℃,避免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定期开窗,注意避免患者吸入有害灰尘和气体,戒烟[7]。(2)注意日常卫生,注意口腔、皮肤清洁,病情较轻患者需多运动,较重患者可适当进行床上简单运动。避免食用高糖分、热量食物,多食用高纤维和高蛋白食物。

6 结语

近几年来,COPD 疾病病发率逐年上升,给社会经济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由于该种疾病的进行性发展特征,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成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病状的重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群芳,蔡莉,阳春桂,邓雪英.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01(06):74-75 .

[2] 朱晓芬,吴斌,葛晓燕. COPD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和护理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08(21):81-82 .

[3] 林慧敏,许怡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 2010,07(24):63-64 .

[4] 高敏,袁小燕,刘莉,段怀凤,韩微. COPD患者健康教育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1(09):84-85.

[5] 钟美容,韩叶芬,黄丽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2009,08(08):152-153.

第2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78-02

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疾病种类有脊髓、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头痛、变性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进入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病人多为病情较为严重的老人,许多患者存在心理、生理结构及功能上的障碍、损伤。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神经内科的病人更容易出现意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做好一系列预防、维护、补救工作,努力使护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从而使病人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避免产生医患矛盾,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 当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达,以及关于内科的学科领域的发展深入,我国多地医院的神经内科也得到了长足进步[1]。面对可喜之处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到护理安全隐患已渐渐成为阻碍护理工作开展和学科进一步完善的主要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针对医院管理层

1.1.1 规章制度制定不够完善,操作规程没有细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应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保障其实行[2]。而当前许多医院仍存在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不足,同时没有具体细化的操作规程,这就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管理松散,有过多的自主裁量权,趋于个人利益最大化,没有严格的自律能力,极易引发纠纷与事故。

1.1.2 培训及后期学习的匮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学科及医疗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许多地方医院都引进了国际领先的治疗技术及设备,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后期学习培训[3]。而相反,很多医院都没有重视与时俱进进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导致护理人员水平层次不齐,人才发展缓慢。

1.1.3 人员配置不合理 神经内科的患者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生理障碍,应是护理的重点对象。而一些医院相关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神经内科专业护理资源较为匮乏,无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4]。家属无奈会聘请一些专业技能较低甚至没有相关专业护理经历的人,这十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甚至会适得其反。

1.2 针对护理人员

1.2.1 法律意识淡薄,难以维护患者和自身的权利 护理人员作为为患者进行服务的主体,其不仅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尽心尽责,更应注意维护患者和自身的一系列权利。而当前一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淡漠产生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包括对患者自由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权利的破坏,对护理工作相关资料填写、保存不规范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难以列举证据,无法保护患者和自身。

1.2.2 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护理差错频发 有一部分护理人员较为欠缺敬业精神,缺乏基本职业素养,对所做护理工作不求精益求精,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无法熟练地使用相关设备仪器,更有甚者将生活中懒散、疲惫的负面状态带入工作,致使护理差错频发。

1.2.3 没有及时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护理治疗是一个不断需要推进完善的过程,护理人员若不主动找患者及家属交流感受、不积极了解治疗推进情况就会导致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1.3 针对患者

由患者自身引起的护理安全隐患多为其病情所致,如不慎跌倒、意外走失、从床上摔下、吞咽障碍等。患者神经受损,运动障碍明显,而且由于体力虚弱,如若得不到时时关注和照料,就容易在发病时出现意外事故,为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可控的风险。

2 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的相关对策

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相比于其他科室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也更为关键,对于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三方,都应做出自身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为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服务、早日康复共同努力。

2.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护理规范

对于现在有些医院人员管理松懈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后果,我认为首先应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护理人员服务流程,使每一项治疗程序都有条可依[5]。规范有序的控制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重视程度和自律程度,同时还能够使院方管理更为高效,对于患者而言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有力途径。

2.2 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度

在当今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增强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院方应加强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其明确责任与义务,知晓患者所应享受的基本权利,然后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触及未发放违规底线,同时认真对待临床护理记录,妥善保管相关资料,严格审核,这是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更是对自身负责的体现,通过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3 明确重点监护对象,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作为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了解,熟知治疗进程,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式技巧,以心换心,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不仅可以为医生调整治疗步骤提供建议、有利于患者康复,更可以为自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6]。

2.4 定期开展相关继续学习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培训活动应作为医院定期的工作完成,通过专业技能相关培训,让医护人员不断强化专业技能,随时保持专业敏感性和谨慎性,同时通过培训查漏补缺,结合实际工作经历,更有助于医护人员提高自我。

3 结语

患者与护理人员、医院应属于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处理好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安全隐患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尽早康复能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具有扫除障碍的积极作用,更是对医院,乃至对整个医疗护理领域都将产生一定的良好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红蕾,潘艳.神经内科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及防范[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

[2] 刘灵芝.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

[3] 陈英月.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1).

[4] 张红,张娅菊,石智玲.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2).

第3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冠心病; 依从性

doi:10.14033/ki.cfmr.2017.5.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88-03

冠心病(CHD)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因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发缺氧、心肌缺血或坏死等形成的心脏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腔中央压榨性疼痛,可蔓延至颈、后背、手臂、胃部等,甚至导致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98例CHD患者临床资料,探究护理干预对CHD患者医嘱依从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CHD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每组49例。甲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6~78岁,平均(65.3±7.8)岁。病程1~12年,平均(5.1±0.7)年;乙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8~76岁,平均(64.4±6.1)岁。病程1~12年,平均(5.3±0.8)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2)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心前区疼痛;(3)患者同意接受定期干预随访;(4)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重度心律失常或神经功能疾病患者。

1.3 方法

给予乙组患者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甲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利用图片、文字或视频等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基础知识,并介绍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2)心理护理。CHD为慢性疾病,病情复杂且治疗时间长,易反复发作。长期治疗后患者易产生焦虑、沮丧等不良心理,且患者家属因长期照料及经济负担压力,易产生悲观、烦躁情绪,所以,医务人员需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忧虑及担心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需求,及时纠正患者不良行为及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3)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生活惯,尽量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悦,吸烟增加心肌梗死或中风风险,叮嘱患者戒烟[3]。可少量饮用啤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忌烈性酒。多食瓜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类清淡食物,豆类及相关制品补充蛋白,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严格控制膳食总热量,避免过多食用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控制蔗糖摄入量。忌饱餐后运动[4]。(4)运动护理干预。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量低强度运动,如慢跑、跳健身操、打太极等有氧运动,循序渐进,且在运动过程中控制运动量,避免运动损害的同时达到一定运动效果,使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5]。(5)用药护理干预。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介绍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部分患者活动受限,易出现便秘症状,叮嘱患者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必要情况下利用缓泻剂促进排便[6]。(6)出院后随访。院后健康教育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利用电话随访、凭卡就医及入户干预等方式随访,建立完整病例档案。叮嘱患者出院后坚持服药,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

1.5 判断标准

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判断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判断标准:利用生活质量量表判断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情感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家庭状况、总体健康等8个领域。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护理满意度判断标准:利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调查护理满意度,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治疗依从性判断标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饮食依从性。

1.6 统计学处理

根据SSPS 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甲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乙组(P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甲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及饮食依从性均明显优于乙组(P

3 讨论

CHD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且病程较长,需长期治疗,易造成心理及经济负担,且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冠心病及自身病情存在错误认知,影响治疗过程[7]。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运动干预及用药护理干预等多方面进行,贯穿护理全过程[8]。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危险因素、注意事项、疾病发展过程及疾病突发后自救基础知识,指导患者自测血压等,提高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可通过放松静坐、听舒缓音乐或看感兴趣的娱乐节目等进行自我松弛。医务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保持耐心、温和的态度,给予患者充分尊重及关注,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多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沟通,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解开心理症结,使患者以积极、健康心理面对疾病及生活。嘱咐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医务人员交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情发展,叮嘱患者食用低脂、低盐、低热量食物,少吃多餐,保证充足睡眠,并进行适度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发展,提高体力活动耐受量[9],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甲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及饮食依从性均明显优于乙组(P

所以,给予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加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巍,李海菊.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524-6527.

[2]汪志青.循证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1-3.

[3]杨洪芹,袁义秋,杨文东.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t嘱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728-730.

[4]孙明丽,赵紫玉.中医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0):143-144,146.

[5]李心娥,杜桂芹.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负性情绪和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6):73.

[6]房海英,白敬,董莎莎.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护理干预[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330-331.

[7]宁杰良.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6,24(1):35-37.

[8]袁永梅.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7):55-57.

[9]路畅,韩烨,孟庆莲.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5,37(8):1202-1204.

第4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 糖尿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087-02

doi:10.14033/ki.cfmr.2015.09.04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社会心理应激事件的增多,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两病均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由于两病并存,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加大。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病程长,因此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管理和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极低。这就要求人们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2011年5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老年病区住院患者中的19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老年病区2011年5月-2014年9月长期住院治疗的19例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60~81岁,平均68岁。精神分裂症13例,老年痴呆2例,器质性精神障碍3例,焦虑症1例。6例食欲强,3例常将大小便解于裤子上。

1.2 护理方法

1.2.1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治疗措施,有利于减轻体重,缓解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严重程度,也可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1]。合理控制膳食能有效的缓解和控制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症状,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改善血糖、血脂、保持体力是糖尿病治疗的原则[2]。宜给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粗粮、豆类和蔬菜,限盐、戒烟酒。患者自知力缺乏,自控能力差,长期封闭管理,家属来医院探视次数少,加上糖尿病饮食控制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导致进食欲望增强。而一部分患者因病程长产生消极情绪,担心进食会引起血糖升高,出现少食或拒食。应让患者了解合理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三餐热量。设糖尿病餐桌,专人看护。对食欲增强的患者防止暴饮暴食、抢食;对进食较少、拒食的应耐心劝食、鼻饲,并经常与营养师联系,尽量提供能促进患者食欲、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于患者自己购买和家属带来的水果、点心由工作人员检查后交总务护士统一保管,在两餐之间定时(每天14∶30)定量发放,并在工作人员看护下进食。

1.2.2 健康宣教 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达标率,减少并发症患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4]。通过多种方式(专题讲座、宣传手册及图片专栏等)达到宣教目的。患者年龄大、自知力缺乏、记忆力下降,接受知识能力差,应将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适当运动锻炼及饮食控制的重要性穿插于日常护理工作中,每次宣教内容要少,并反复宣教,为患者提供适合个体的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具体、细致、通俗易懂。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对沟通困难的痴呆患者还要做好护工和陪人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明白坚持合理用药、适当运动锻炼及合理控制饮食对疾病治疗、康复、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3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其可以清楚地反应患者现阶段内的血糖浓度[5]。定期监测血糖,准确的血糖记录是医生观察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剂量的关键依据。护士要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强调不能在检测到几次血糖正常后就认为可以停止测血糖或减少用药量甚至停药。应定时、定期监测血糖,按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好的患者给予鼓励,继续保持;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查找原因,尽快改善状况,积极预防并发症[6]。

1.2.4 生活护理 患者年龄大,病程长,因患精神疾病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大部分患者懒散、被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抵抗力降低,故应加强生活护理,督促按时起居,定时督促协助患者用温水洗澡更衣每周1次,督促协助患者用温水洗脚每天1次,注意洗澡和洗脚前一定要用手或温度计试水温,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做好足部护理,冬季注意保暖。协助患者修剪指趾甲(与指趾端平齐)。穿着棉质宽松衣裤及鞋袜 ,经常检查患者足部情况及有无皮肤破损。长期卧床的患者,做到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对经常将大小便解于裤子上的患者,应加强巡视,督促入厕,因无法及时上厕所而将大小便解于裤子上,应及时协助患者清洗更换。有视物模糊时减少活动,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及安全照顾。

1.2.5 心理护理 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因其自身疾病因素会产生许多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等。加之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长期住院与家属相处时间少,部分家属很少到医院探视,让患者有被遗弃感,加上长期服药与糖尿病饮食控制,患者便产生消极情绪,影响血糖控制。因此,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释、主动倾听患者主诉,并向其说明焦虑、紧张可使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使血糖升高,影响治疗效果;说明糖尿病虽然是终身性疾病,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让家属多到医院探视,让患者感受到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关心、支持,使其尽快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

1.2.6 药物治疗护理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降低血糖来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8]。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护士应掌握常用降糖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的药名、用法、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患者讲解相关治疗药物的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出现副作用时的处理方法,告之坚持长期用药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坚持合理用药、加强遵医行为、定时定量服药、正确对待疾病。同时,护士要认真查对处理医嘱,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及注射胰岛素,服药看服到肚,防止假服药及藏药、扔药。以确保疗效、防止意外。同时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安全。

1.2.7 康复训练 由于患者长期住院接受治疗,主动性缺乏,意志减退,社会功能退化,应鼓励患者起床时自己整理床上用品、床头柜,督促每日参加工娱疗活动(听音乐、读书、看报、下棋等),促进社会功能恢复。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剧烈运动,应以有氧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主,适当的运动锻炼(每天上午或下午饭后1~1.5 h后,带患者到户外散步30~40 min),可以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加速脂肪分解,改善心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老年痴呆患者活动时一定要有人陪同,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室内或床上活动。运动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

2 结果

19例住本科室治疗的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和采取及时合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病死率为0,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控制理想,皮肤完整性好,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提高,能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康复训练,很好的坚持糖尿病饮食。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属也增加了探视频率。

3 讨论

老年精神病是一种慢性病,易反复,随着病程的迁延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患者出现退缩、活动减少、肥胖等,均可引起血糖水平增高。而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需终身治疗,由于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加之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将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与血糖的控制水平[9]。控制血糖浓度是治疗本病的核心,这就要求护士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护理和针对性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坚持长期药物治疗与糖尿病饮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解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掌握合理饮食、合理用药、合理运动及监测血糖等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防治的信心与治疗依从性。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学习,熟练掌握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相关知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如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血糖监测、用药护理、康复训练等,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遵医行为,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颖.健康教育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12.

[2]姚兰,贾竹敏,吉晖晖.浅谈糖尿病临床健康教育重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8-149.

[3]杨广声,钱东丽.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4,17(4):219-220.

[4]黎艳,李莉,汪晓红,等.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率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0.

[5]江中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分析及护理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93-94.

[6]潘超莲.非药物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98-99.

[7]刘凤茹,杨玉欣,张德梅.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类型心理障碍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80-82.

第5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该症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单独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据临床研究发现[1],加强健康保健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为此本文将对2011年2月~2012年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健康教育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给予以下健康教育护理:①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同时,向患者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但可通过科学保健控制病情,为此应有计划地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危害,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及按时服药,以及加强日常保健对控制糖尿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②心理指导,患者患病后常表现紧张、恐惧、忧郁等负性心理,为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诸多负性心理,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心理负担;③饮食控制,向患者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合理分配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培养定时定量用餐的习惯,并计算每日各种食物的热卡;④运动指导,向患者讲解运动锻炼的必要性,根据患者年龄及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通过循序渐进地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增强抵抗力。与此同时,在运动中,应控制好时间和幅度,避免劳累;⑤药物指导,讲解降糖药物治疗的用法、用量、治疗目的及相关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认识胰岛素的种类及正确使用方法;⑥自我管理,加强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能力,提高对高、低血糖的识别和自救,并做好对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相关预防;⑦出院指导,出院前叮嘱患者谨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减药、停药,加强饮食、运动、生活方面及血糖监测等的自我管理,若有异常及时到院诊治,并定期到院复查。

1.3观察指标[3] 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知识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知识认知度 观察组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经健康健康教育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出现的一系列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且代谢紊乱,所以全身器官容易出现功能性的障碍或是衰竭,特别是心、肾、眼、神经系统等,严重者甚至引发电解质失衡导致酮症酸中毒或是高渗性昏迷。目前治疗糖尿病,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段[4]:健康教育、合理运动、饮食指导、药物治疗、血糖监控等。患者不再仅局限于药物的控制,也应加强健康教育,以此提高治疗依从性。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知识的宣讲活动,不仅能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认识,同时还能降低人们不良的致病因素,直接起到预防疾病、同时减少疾病并发症的目的[5]。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让患者自行提高对疾病的控制,让患者能够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的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在糖尿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并给予心理指导、饮食控制、运动指导、药物指导、自我管理,并给予出院指导,健康教育6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知识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患者日常保健能力和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付阿丹.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

[2]沈犁.北京糖尿病专业护理及健康教育情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

[3]叶会玲.授权理论在社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

第6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角色;对策;方法

1 影响护士多元化角色的因素

1.1护理方面的因素

1.1.1护理观念陈旧、滞后,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认识,受着传统医学的影响。相当多的护士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而对患者心理护理,尤其是指导患者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教育问题未受到足够重视。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认知偏差,给护理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1.1.2护士专业知识受限,缺乏教育能力。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社会成员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分工和社会地位。由于社会成员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其健康需求多种多样。因此,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护士开展社区护理要争取当地各个部门的支持与合作,直至取得每个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社区护士还是联系患者与上级医疗机构的纽带和桥梁,这种多样性的人际关系如没有多科学的知识和能力是无法完成的[1]。

目前状况下,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践中采用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内容泛化,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需要对象的要求。

2 发挥多元化角色的对策及方法

2.1组织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科学,对于一个健康教育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作基础,还需要丰富广博的各学科理论知识如对心理学、行为理论、传播学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应针对护士不同的学历,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由浅入深,激发学习热情。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学习整体护理知识,更新现代医学理论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2当好健康教育护理提供者,社区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所有患者中只有6%能够到医院住院治疗,其余94%的患者均属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如慢性病无需住院者、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者、化疗给药者等,都需要接受社区护理服务,社区护士不但要观察病情,还要有能力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对以后的病情变化具有预见性,并能判定出治疗方案,不具备全科护士的素质就难以胜任上述工作。

2.3健康咨询者,护士应用沟通技巧,通过解答护理对象的问题,提供相关信息,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及健康指导,澄清护理对象对疾病与健康有关问题的疑惑,使护理对象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且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应对及处理问题,提高护理对象健康水平。帮助护理对象解决的办法可分为以下几点:⑴帮助护理对象确定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帮助分析其原因,以便寻找各种解决措施;⑵协助护理对象设想各种解决办法,并比较其可行性与指标;⑶护理对象选择某项解决措施并执行;⑷护患在实施后共同评价。[2]如:一个高粘度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告之进行运动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脂质代谢;讲解如何进行饮食调整,可防止血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常吃哪些食物可抑制血小板疑集,多吃哪些食物则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酯。最后由护理对象自己决定如何调整日常饮食,采取自己习惯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经过一个阶段后,可根据护理对象症状是否存在以及血液流变检进行评价。

2.4协调管理者,在护理对象的服务过程中,护士需联系并协调与相关人员及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有效沟通以便诊断、治疗、救助、护理或其他卫生保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保证护理对象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护士的协调工作可以是多方面的,有些属于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可共同合作处理,如在患者和医师之间联系沟通,汇报病情转归情况。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护士承担着多种角色,如护理服务、教育、代言、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等,其职责随着角色变化而变化,要做好护理工作,护士应具有丰富的护理知识、经验及能力,还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以及健康的身体,才能做好护理工作。并在多元化护理工作的岗位上发掘并培养护士的多元化护理角色,在护理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竭患者,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护理前后患者对心力衰竭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心力衰竭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教育前(P

结论:给予慢性心衰竭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衰竭 健康教育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58-01

我院为探讨慢性心衰竭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策,提高慢性心衰竭的治疗效果,对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竭患者,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36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64.3岁;患者心功能分级为2-3级;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16人,高中25人,初中20人,小学15人,文盲10人。

1.2 方法。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加之患者对疾病认知的缺乏,因而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患者的实际需求等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且可向患者例举成功案例,从而逐渐增强患者对抗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因此,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指导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进行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在初期进行运动时应随身携带药物,且要有家属陪同,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立即就诊。

第三,饮食护理。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容量较高,因而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其饮食护理的重视。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进食时应严格控制水分及盐分的摄入量,从而尽可能减少患者心脏负荷;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喜好为依据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且饮食应以低脂肪、低钠、低热量为主,且要嘱咐患者食用适量的新鲜水果蔬菜;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嘱咐患者定期进行体量及24小时内液体出入量进行检查及记录,从而确保患者肠道通畅,。避免便秘及钠水潴留现象发生。

第四,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正确服药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服药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从而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恐慌感,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2 结果

患者健康教育后对心力衰竭基本知识、用药常识、心理因素、诱发因素、生活方式等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均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P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是由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炎症等因素引起的心肌损伤,使得心肌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现象[1,2]。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该病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临床上通常将改善患者心力衰症状,降低患者病死率作为治疗该病关键。然而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长,且极易发作,因而往往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为有效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还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逐渐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好的各医护人员进行配合;同时给予患者及其家属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还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且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使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及帮助,从而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而言之,给予慢性心衰竭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赖宇明.氟伐他汀与心血管药物联用治疗慢性心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3,(02Z):122-122

第8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门诊护理干预 糖尿病 遵医行为

遵医行为为对医嘱进行遵循的行为活动,是指患者就医后其行为符合临床医嘱的程度。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因其为终生性慢性疾病,治疗是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部分患者配合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得不到良好控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何使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对病情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就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男82例,女38例,年龄32-70岁,平均54.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及以上98例。餐后2h血糖(17.15-31.33)mmol/L,空腹血糖(11.15-21.13)mmol/L。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在就诊和治疗期间的应用 在患者就诊时对其病因、血糖情况、起病时间、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活及饮食习惯、心理状况、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初步的评估和了解。依据患者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就知病的病、治疗原则、常见症状、保健措施、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可通过办专栏、宣传栏的形成对糖尿病的知识进行介绍,也可发放宣传手术,在患者阅读的同时对不理解的疑问认真解答,对接受能力较差、文化水平低的患者需采取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

1.2.2 饮食干预 依据患者实际体重、身高、活动量、活动强度通过新型食疗法制定食谱,并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将食谱的3餐量在各食物间进行互换,因人而异的进行制定,以合理补充营养,要求患者定量、定时按食谱进餐,多吃西红柿、黄瓜、凉拌青菜等。

1.2.3 运动干预 通常依据糖尿病患者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运动量来对运动方式进行选择,包括慢跑、散步、体操、踩单车和球类等有氧运动。对于工作量大,安排不出时间进行运动的患者,可鼓励其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老年患者宜散步,饭后30-90min开始运动为佳,餐后1-2h经研究报道运动的降低效果较佳。运动时需做好鞋子的选择,以免使脚部损伤,随身带糖尿病卡,并将自身的病情和个人资料在卡上注明,以备意外发生,同时可带含糖食品,若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服用,若情况较为严重,需立即求救住院治疗。

1.2.4 药物指导 用药方案需依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制定,护理人员需按着医嘱用药,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让患者了解一定的药物作用和副作用知识,阅读药物说明书,对胰岛素的注射技巧和方法进行掌握,并教会患者正确存放胰岛素的方法,避免骤冷骤热和阳光直射,教会患者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方法。

1.2.5 生活保健指导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注意保暖和防寒,预防口腔感染,女性患者要做好会的清洁工作,避免因尿糖刺激引起的瘙痒,对泌尿系感染进行有效预防。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量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行1w,1、3、6、9个月,1年的定期复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护理前后遵医行为和危险因素与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行比较。 转贴于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门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优于护理干预前遵医行为、危险因素和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和干预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糖值检查结果比较 [n=120,(x±s)mmol/L]

表2 干预前后遵医行为、疾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知晓率掌握情况 (n=120,%)

3 讨论

据WHO调查显示,约有确诊的2/3糖尿病患者获得的管理水平欠佳。血糖水平若不能长期良好控制,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肾脏疾病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进而存在高残率和致死率[2]。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协助糖尿病患者对发病诊因、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自我保健的方法,并采取控制措施,在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基础上,使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提高,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9篇: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针对性护理;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c)-018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targeted nursing.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i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and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ions,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as record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blood pressure in two groups was decreased,and the blood pressu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ypertension;Targeted nursing;Elderly patient

高血压在慢性疾病种类中较为常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药物控制血压是常用的临床治疗措施,同时血压控制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也是必要的,其有助于血压控制和提高生存质量[1-2]。针对性护理是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知识、运动及饮食等方面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观察针对性护理对其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均未合并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精神疾病及智力障碍、不能配合医护操作及不能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平均年龄(66.4±3.9)岁;女性24例,平均年龄(55.1±4.5)岁;病程最短为1.5年,最长为8.9年,平均(5.4±2.1)年;文化程度大学及大专文化19例、中专及中学文化24例、小学及文盲7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平均年龄(54.1±4.3)岁;女性23例,平均年龄(64.2±3.9)岁;病程最短为1.4年,最长为9.1年,平均(5.5±2.7)年;文化程度大学及大专文化共20例、中专及中学文化共25例、小学及文盲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高血压方面的健康教育,嘱咐患者做好血压监测、注意饮食及适当运动等。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入院时护理干预:热情迎接患者,根据患者需求将其安排在环境温馨、舒适的病房中,让其了解医院及病房等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本科室的相关注意事项,使其熟悉病房环境,消除陌生感,感觉像在家一样;病房内要保持温湿度适宜、整洁、定期实施消毒。②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等因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相关防治知识、饮食和运动知识,同时告知长期饮酒及吸烟对高血压的影响,嘱咐其戒烟、戒酒。③心理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改变对血压有着重要影响。根据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缓解其心理情绪,减轻心理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同时让其了解不良情绪会影响血压的改变。在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产生不良情绪原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④饮食和运动干预:根据患者饮食情况进行饮食方面指导,如喜欢摄入辛辣食物患者,要让其知道辛辣食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嘱咐其尽量少摄入辛辣食物;如喜欢摄入油腻食物患者,让其知道食物中过多的油脂对血压和血脂的不良影响等。根据患者体质情况进行运动指导,不同体质的患者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也存在差异,要针对患者各自情况制订运动计划及运动量,避免过度或不当运动导致血压升高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肾损害等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4](包括生活满意度、情感指数、健康指数)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同时观察其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脑出血、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肾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脂类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及运动量的减少等,使高血压发病率不断升高。高血压患者有效血压控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血压控制除了给予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5-6]。高血压患者中,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部分患者存在不良情绪;部分患者对运动及饮食等方面知识缺乏。上述情况都影响着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7-9]。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中,如简单健康教育,虽然能够从大的方面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但因个体间存在文化、经济状况等差异,使其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不同[10-12]。针对性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存在的个体差异而实施的一种护理干预措施,从患者自身特点出发,充分考虑患者之间的病情、文化、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护理干预[13-15],做到有的放矢,充分以患者为中心,考虑并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发病原因、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方面知识存在认知差异,部分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高血压方面知识,存在对治疗措施方面的误解,认为只是血压高,对其他脏器影响小,从而影响坚持服药的信心,出现漏服、少服等错误用药方法,因此针对此类患者要实施针对性性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认知不同而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再者,不同患者产生心理情绪的原因有差异,因此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也不同。针对心理情绪产生的不同因素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不同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情绪,利于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内容也存在差异,一般此类患者的运动方式也存在差异,在护理过程中,找出不合理的饮食内容,为不同饮食习惯的患者实施不同的饮食干预方案,同时根据患者运动方式的差异找出适合的运动方案,这样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活动量,从而利于血压控制,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充分考虑每位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根据其文化层次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血压严重程度不同、对运动及饮食的认知不同等,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5]。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有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琦.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99-200.

[2] 张士翠,付菱.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14-1115.

[3] 张积慧,杜莉萍,叶绿,等.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14-16.

[4] 吉云兰,崔秋霞,单君,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1-1403.

[5] 谢建秀,陈水琼,叶翠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9):119-120.

[6] 雷莫章.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21):117-119.

[7] 谭建兰,陈安华.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54-55.

[8] 祁金云.高血压护理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3):120-121.

[9] 徐靖,梅卓君,毛吉.强化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98-1499.

[10] 段玉,刘晓婷.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19-20.

[11] 蔡芳芳.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8(11):420-421.

[3] 庆东丽.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41-342.

[12] 王惠.舒适护理措施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8):3722-3723.

[13] 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30(1):34-36.

[14] 钱银,赵叶萍,顾文洁.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1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