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管理工作小结范文

城市管理工作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工作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管理工作小结

第1篇:城市管理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建设管理是一个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前提,对城市建设的有效管理才能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改造的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刻不容缓。加强推进城市城区建设,必然需要对城市建设管理进行调整和改变。

1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重建轻管的长期发展

我国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上一直都是建管合一捆绑式的发展方式,为是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管理基本上处于附属于城市建设的地位,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城市管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城市管理一直在有建无管、先建后管的非均衡发展的方式,城市管理一直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步。从城市发展上来看,城市建设优于城市管理,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引起许多矛盾。

1.2城市管理中与其他单位权责界限不明确

城市管理在界限上没有明确的规定,长期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我们通常认识的城市管理首先是社会问题,其次是一些进行卫生大扫除活动。使得城市管理这个大的管理体系内涵空洞,外延狭小。其次城市管理表现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上。城市管理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涉及到诸多部门,包括建设、国土、城管、工商、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在城市管理上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存在着职能交叉重复的现象。而且在具体的管理中因为管理职能不明确,也存在着相互推卸的现象。城市管理规则相对滞后,没有明确的规则对其进行规定。最后,城市管理工作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发展较慢,如市政道路维护、城乡结合管理、园林绿化、居民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3城市管理工作不到位,各环节衔不畅

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多方部门的重视和配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需要一个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其中某一个环节不畅,都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出现问题,管理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这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城市管理前期不到位,没有全方位、全时段的监管过程,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没有有效的沟通。②在建设商场、体育馆等一些基本设施时,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出现了非法市场。但同时还得对这些非法市场进行管理。③各个管理环节先写不畅,导致城市管理整体优势不够明显。权责不明,监管机制不健全,在城市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在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会直接出现扯皮的现象。

2城市建设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加大对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且我国的城市管理制度不明确,在重建轻管思想的长期制约下,改变现状需要一定的时间。加强城市管理:①在基础上加强投入。在资金投入上,要在市政公共实施、城市环境监测、城市园林绿化、城市道路监控养护等方面进行投入,在设备上提高城市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技术对城市的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管理。②在融资方面,政府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对企业或者是愿意投资的组织政策优惠,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其次政府要加强对这些资金流向的监控,保证这些投入能够正真的运用到城市管理建设上来,为城市管理奠定基础。

2.2建设高素质的城管队伍

城市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大多是有城管进行的。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这条路上,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作风好、守纪律的城管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城管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①要以政治建队。贯彻党的十精神,建设廉政勤政的队伍,进一步树立城管队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完善社会监督制度,确保城管队伍的执法合法合理。②以质量建队。建设高素质的城管队伍,就要对城管队伍进行素质培养。a.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培养城管文明执法的精神。b.建立严格的标准,约束城管的行为。c.鼓励人员自主学习,建立学习型的城管队伍。将真正的高素质融入到城市管理当中。

2.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全民参与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除了需要专门的队伍管理外,还需要社会成员参与进来。加强城市管理要抓紧建设城市精神文明,提高社会成员的文明素质,从源头加强城市管理。①在宣传中促进市民的精神建设。要积极宣传先进的事迹,弘扬积极向上的氛围。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环境。②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公众。提高城市管理的执法,营造文明的生活环境,让市民在日常中感受到文明的影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3小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在城市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建设合理有效的城市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城市管理的有效进行。在人人参与下,盖什城市管理的现状。

作者:梁丽廷 付 慧 单位:河南省万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管理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方向

为适应我国城乡建设的需要,从2002年开始,一些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但在专业名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普遍承袭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缺乏新颖性,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地方性的特色。同时对“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理解也不一样,各校根据各自的条件,设置了相关课程,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差异甚大。“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方向的准确定位是解决高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国家环保总局部属的唯一一所中专学校――长沙环境保护学校,2006年学院通过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一直是学院重点建设的核心专业之一,从2002年以来,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一、设置专业方向的背景

该专业在2004年以前,一直沿用本科的名称,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在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把专业名称才改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征求意见稿)》中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核心课程为: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国土规划、环境科学基础、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与区域规划等:专业核心能力为: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就业面向为: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城乡规划等工作。这种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问题,定位于城市规划、管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培养目标过大过空,导致各院校在开设“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时有些成了本科的压缩版,有些院校则无所适从。据调查,我国共有27所职业院校办有“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上,有很大的差异,没有相对规范的专业培养方案,与专业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针对“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普遍存在定位过大的情况,很有必要对“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方向细分设置。

我院是以环境保护类专业为主体的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分工较细。“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定位一开始就比较具体,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随着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本专业生源充足,招生人数逐年快速增加,到2007年招生达340人,学生就读“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意愿十分强烈,每年新生有不少要求转入该专业,所以本专业实际就读的学生数远高于计划招生数,目前在校学生达760多人。由于学生数增长过快,同一专业模式培养下的毕业生数就会过多,就业压力增多,本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会增大。这是我们进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方向细分设置的另一原由。

二、专业培养方向的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也越来越重视,资源环境管理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而资源环境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以适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由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导致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与专业定位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可以设置与经济相关、突出地方特色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应定位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资源环境管理人才。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侧重与突出,为不同的资源环境管理领域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资源环境管理行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打造独具特色的“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

把专业方向设置与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这两个方面作为专业建设的起点和基础,是切合实际的。通过调研分析资源环境管理专业领域的行业背景,以及资源环境管理人才的行业分布情况与需求岗位类型。并结合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重点突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特色,我院于2005年起进行了“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改革,对行业企业需求进行了调查,针对岗位需求定位专业。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初步定出基于不同岗位需求的三个专业方向,制订了这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使高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更好地满足和适应社会需要。

(一)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它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起来的在环境管理中必须遵守的一项制度,这表明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视。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全国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达50000多人,而目前正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管理的工作人员不足15000人,人才需求量大。但国内各大专院校环境类专业均未涉及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专门人才的培养,我院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培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管理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的环境生态、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其项目的开发与管理、环境调查与规划、环境监察与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够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部门、开发规划部门等单位从事环境工程评估与咨询、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

(1)面向环保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部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2)面向各级政府及环保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管理、环境工程评估与咨询等工作。

(3)面向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管理、环境执法与监察等工作。

(4)面向各级环保、城建、农林、水利、牧业等生

态环境保护与开发规划、建设部门,从事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规划等工作。

(二)环境地理信息解析技术专业方向

环境保护离不开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而环境信息大部分和空间位置信息有关。所以,地理信息系统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工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存储、管理和显示各种环境信息,还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模拟、分析和评价,为环境保护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GIS应用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灾害预测、城市规划建设等众多领域。开设环境地理信息解析技术专业方向,是适应环境保护行业对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资源、环保、土地房产、城市、水利水电、交通、人口、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环境信息的分析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制图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

(1)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管理,包括环境信息的采集、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

(2)企事业单位、环保产业的环境调查、环境管理与环境评价岗位:

(3)从事GIS数据采集、处理、建库和分析管理工作:

(4)从事GIS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管理工作:

(5)从事国土资源的调查、规划管理与绘图工作:

(6)环境信息数字表达的实现与管理;

(7)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三)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方向

生态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视,国家每年要拿出数百亿元用来治理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需要大批热爱环保事业、具有较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没有生态保护专业,因此可通过设置专业方向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环境科学、生态学基本知识,具备资源环境遥感调查与处理(3S技术)、环境生态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技术等基本技能。面向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行业单位第一线的,从事资源环境管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开发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

(1)在各级环保、城建、农林、水利、牧业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部门从事资源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开发、资源环境管理等工作。

(2)面向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水土保持等部门,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3)各类环保公司、污染企业从事污染物的生物治理和生物修复工作。

(4)行业及产业部门(工业企业)的分析化验、环境监测等工作。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工作。

三、小结

第3篇:城市管理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字]城市水文地质 计算机管理系统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96-1

城市水文地质管理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部分,需要经常观测降雨量、地下水位、涌水量等数据和现象,通过将这些原始的勘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制作成各种直观的曲线和表格,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的掌握城市水文地质情况,保证城市的安全。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法不仅复杂,而且工作量大,人工统计出的数据、表格在准确性、直观性和美观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将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到城市水文地质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1 城市水文地质工作概况

在城市中,各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需要勘测、统计的数据量巨大,而且,为了有效防止降雨量、水位升高等情况给城市带来安全威胁,需要以及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城市水文地质勘查。传统的方式是通过钻孔的方式进行地下水位的观测,记录降雨量和涌水量,这些零散的数据依赖人工进行统计和分析,难以真正表现出城市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因此,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城市水文地质计算机管理系统特点

针对以上城市水文地质工作概况,经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协商和支持,开发出一套城市水文地质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下拉式菜单以及弹出式窗口,使用汉字显示和提示,将数据查询、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绘图集于一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用性,而且提高了城市水文地质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不仅适用于城市水文地质的管理和图形绘制,也适用于其他管理行业的测量和物探。

2.1 城市水文地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其中包含着一个主控制模块和十个子模块,具体有:(1)增加原始记录模块;(2)水位转标高模块;(3)水文地质情况查询模块;(4)降雨量、涌水量数据处理模块;(5)数据统计模块;(6)数据库自动打印处理模块;(7)按旬统计降雨量并绘图模块;(8)处理任意时期长观孔数据并绘图模块;(9)涌水量计算模块;(10)数据库查看模块。这十个子模块嵌入到主程序中,供主程序调用,彼此之间既可联合执行,也可独立执行,每个子模块又包含不同的处理任务,依据下拉式菜单进行任务显示。

2.2 城市水文地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城市水文地质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系统具有很强的窗口命令功能和菜单功能。工作人员所进行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选择菜单或者人机对话方式进行。(2)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系统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自动排序,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并提供查询功能,还具有自动生成数据库、数据表的功能。(3)强大的统计功能。对于采集到的数据,系统可以根据各类数据进行月统计、季统计、年统计等各种统计工作,还可以查询历年的统计数据,同期进行对比。(4)强大的制图功能。数据库可以自动转换成AUTOCAD能够识别的曲线图形,并且能通过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来,也可以将转换成的图、表进行存储,在需要时打印。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转换成表格、图形之后,具有查看、编辑、修改等功能,能够将各种图形显示在同一页面中,便于对比和操作。(5)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进行降雨量、涌水量、水位等的计算,计算速度快,数据相对人工计算准确。而且,在该系统中,全部采用汉字显示,操作依赖于菜单和按钮进行,操作简单,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较低,简单易学。

2.3 城市水文地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的配置

首先,在硬件配置方面,要求各种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兼容机,辅助设备有打印机、绘图机等;在软件配置方面,配备有AUTOCAD系统软件和能够编辑系统源程序的FOXPRO软件。

3 城市水文地质计算机管理系统试用结果分析

应用城市水文地质管理系统对城市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绘图,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统计数据快速、准确,而且绘制的图形规范、美观,能够清楚的反映各种数据的变化趋势。相比于人工统计,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而且能有效降低数据错误率,操作简单,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4小结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城市管理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对于城市水文地质资料的管理已经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而逐渐向具有更高自动化水平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转变。本文通过对目前城市水文地质管理工作的概况进行简介,重点研究了城市水文地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通过介绍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以及软硬件环境设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系统的试用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将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到城市水文地质管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快速的计算、统计各类数据,而且能够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转换为相应的图表、曲线,而且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求较低,简单易学,因此,城市水文地质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城市水文地质管理水平,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能够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颖,刘惠德,侯旭辉,赵新卓,贾向新.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2]毕明丽,魏久传.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3]孙莹洁,田蒲源,计炜.基于MapObjects的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01).

[4]刘惠德,张颖,赵任栋,赵新卓.基于GIS的矿井水文地质的空间分析及预测系统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2009(04).

第4篇:城市管理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管理

1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及问题

1.1 城市园林绿化意识普遍不高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我国很多城市政府也将园林绿化列为发展城市文明的重要工作地位,对城市园林建设加大重视和投入。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头上讲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可在实施中,却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暂时利益。

1.2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国内的理论研究和技术运用同国外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国内也有一些相关学者对城市生态和绿地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由于中间结合环节的原因,并未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得到充分应用。

1.3 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园林绿化的效果如何,园林绿化的成果能否持久稳定,也由园林绿化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方式、方法、水平来决定。绿化养护管理方法不得当、管理水平不高等在园林绿化上的直观反映就是使其观赏性降低,进而影响其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甚至使园林建设成果毁于一旦。

2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增强全民绿化意识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过去,我们往往将园林绿化管理仅仅看作专业部门工作,今天,则应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社会化。首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因此,要搞好城市园林绿化,首先要提高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认识。同时,他们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甚至政府形象。因此,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者对先进管理理念、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与手段的利用,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从而形成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并以公共利益为重的工作状态。

2.2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首先,理顺管理体制。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点是梳理关系,管理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从而构筑起上级政府管理的,下级政府不管,条管的,块不管,但以块为主的格局。同时,对块与块、块与条边界模糊的领域建立一种磋商和协调机制。在运行机制上变应急管理、事后管理、突击整治为源头管理、跟踪管理和长效管理;变人为因素较强的指示、政策管理为主导为以法律法规约束和经济手段调节为主导;对涉及城市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领域实行垂直管理;同时,有选择地开放市场,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分解管理责任,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扩大城市管理的张力。接着,要坚持高效能、科学化的管理原则,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协调的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成部分,园林绿化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考虑到要兼顾水、土地、能源、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目的是要安排好城市居民的的衣食住行,因此,城市领导者,特别是主要领导和决策者一定要端正城市建设管理思想,处理好城市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建设规划与财力、物力的关系,处理好生活和建设的关系,一切从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办实事、讲实效。

2.3 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园林现代化的方向。运用现代技术,广泛使用机械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园林绿化养护可以根据养护需求编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对某些工种属于手工艺性质的劳动,不可用机械代替,必须保持手工操作特色。所以,既要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保证园艺质量。

3 小结

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的当务之急就是城市园林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这是由城市园林管理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城市园林的作用不仅仅是景观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种现状就是要求城市园林管理部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定期加强培训,保证园林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够适应园林管理的新需要。因此,发展园林管理,使其在城市中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城市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5篇:城市管理工作小结范文

张凯丽,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安徽,学历:本科在读,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摘 要: 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深入调查和访谈,分析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并对其住房条件,就业状况,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娱乐,社会保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未来规划,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解析与总结,努力为政府和城市管理者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外来人口 生存状况 就业 问题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上海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人口流迁的趋势不可避免尤其像上海这种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同时其包容性又很强的大都市更是吸引了无数外来者。而且,这一群体的真实生存状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的调研将进一步真实深入的了解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

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口的基本生存现状调研(根据调研问卷得出):

本次调研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440份)

(一)年纪轻,35岁以下人口居多。35岁以下的占71%,36岁及以上的有29%。

(二)外来人口中,男女比例相对均衡。

(三)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以小学初中文凭为主,其中小学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占37%,初中占40%,高中占11%,专科占9%,未接受过教育的占3%。

(四)从事行业以个体商户、零售业、服务业为主。

(五)工作时间较长,8―10小时占35%,10―12小时占39%,12―14小时占25%,8小时的仅占1%。

(六)收入水平集中在2000―4000元。

(七)月平均消费集中在1000―1500左右。无月平均消费大于3000元的人。月平均消费小于500元占12%。

(八)在外来务工人口的住房类型中有88%的务工人员租房居住,仅有8%的人住单位宿舍,3%的人住活动房,1%的人住在亲戚朋友家。

(九)在外来务工人口中,住房面积在20―50平米的人占76%。

(十)房租相对较低,多数分布在200―700之间。

(十一)每月休息时间较少,每月休息4天的占43%,基本不休息的占40%,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人,只能在雨天休息。

(十二)绝大多数人没有签劳动合同。

(十三)获得工作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如父母亲戚介绍、老乡、朋友帮忙介绍、报纸、网路、电视等招聘信息、自己创业,其中自己创业的比例最多,其次是父母亲戚帮助介绍。

(十四)进城务工后困惑很多,包括工作以及生活条件恶劣工作太辛苦、工资待遇低,生活费用高、遭本地人歧视排挤、缺少朋友、感情孤独、文化水平低等。其中,工作辛苦、工作条件恶劣、生活费用高是他们的主要困惑。

(十五)遭遇过的其认为不公正的行为主要有随意加班加点、加班后不给或少给报酬、吃住条件太差。

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口的基本生存现状分析(根据访谈得出):

(一)经营小餐馆、水果店等自主创业的务工人员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居住环境一般较好,拥有独立卫生间。这部分人大多数已为人父母,来上海多年,且基本没有娱乐活动、而且没时间回家探亲。绝大部分人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几天看望家中老人、孩子。过年后又继续返还上海工作。当问及以后的计划及目标时,很多人表现的很茫然,没有规划,或者短期内没有想要改变现状的意愿,但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很满意。还有一部分人员属于和妻子一起来上海务工,如果家里有上学的小孩,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小孩的教育问题。

(二)在酒店、水果店等服务业的从事相对低端工作的打工者,其工资较低,年龄一般也较低,基本分布在18―25岁。据调查,他们不喜欢读书,很早辍学,文化程度基本是初中。这一群体中很多人是月光族。娱乐活动相对丰富,主要有逛街、唱歌、聚餐、打游戏等。其对未来也很茫然,没有具体规划,基本都是走一步,算一步。

(三)在路边、小区附近摆摊的一些人,这一类人的休息时间一般只在 下雨天,年龄相对较大。他们的困扰较多,主要是收入少,工作辛苦,还要面临城管的驱赶。他们的工作占据着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一般家中还有上学的小孩,以及年迈的老人,负担较重。

小结: 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有着许多共同点,如:娱乐、休息时间缺乏、对未来缺乏明确的规划;对政府相关政策基本不了解,也没有想去了解的意愿及意识;据调查和访谈这一群体基本没有医疗保险,只有极少部分人有养老保险;此外,他们朋友圈范围很小与上海本地人沟通交流很少。

针对上述现状分析,提出一些见解和措施:

(一)居委会应该定期在小区举行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活动,如:小区定期举行一些唱歌、厨艺比赛并倡导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这有助于实现文化的交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将外来暂住人口纳入社区管理范畴,使他们能够与社区居民同等的待遇。可通过民主选举推举外来人代表进入居民委员会,与当地居民共同管理社区事业。这一举动有利于促进上海的蓬勃发展。

(三)加强劳动执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保险事业,为有条件、自愿参加保险的外来人员提供医疗、人身、财产、失业、养老保险等服务。

(四)从根本上打破现行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义务教学政策,实行适龄儿童按居住地原则接受义务教育,让暂住户家庭的孩子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五)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引导帮助其适应城市生活节奏,增加对摆摊小贩这一群体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完善城管执法的法律法规,确保减少甚至杜绝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与流动摊贩之间发生冲突,甚至暴力流血事件。

(六)立法者应该辩证的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管理思路和模式,结合我们实际情况,逐步探索符合我国外来人口管理的对策。而且,政府机构应当加大对当地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

结论:

美国城市社会学家帕克告诉我们,城市最根本的内涵是城市要符合人性化生存与发展具有人文特征和人文精神。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做出的贡献,任何一个微小的举措都可能牵扯到整个城市的发展。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关心这一庞大群体,做出一些实质性的事情,为城市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参考文献:

[1] 梁波,国外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办法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N].中国物价2009.08;

[2] 朱四倍,这是城市人文精神的最佳体现,2007年09月05日08: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第6篇:城市管理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城市规划 园林绿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S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147-01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快速发展,城市绿化水平成为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也需要面对新的课题。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结合市场规律和方法,科学文明的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要建立先进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模式,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文明化,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与城市化发展有效融合。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城市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各类绿地的开发和分布以及园林事业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组织,政府组织通过行使权力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的掌握、运用,实现有效的管理。

1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

1.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缺乏长远性与科学性

由于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缺少针对性的学习,可借鉴的案例不多,园林绿化管理缺乏长远性和科学性的规划。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环境水平,但城市绿化的质量取决于在城市建设中的规划设计。通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使园林绿化在城市中占一定的位置。城市绿化包括道路绿化带、居民小区绿化、公园绿地等等,做好城市绿化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性,为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是城市绿化管理的目标。

1.2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监督机制薄弱

在我国,许多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尚未建立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没有纳入城市领导政绩的考核内容,甚至尚未拿到政府工作报告层面上来,尽管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但具体的落实情况、监督体制还没有把信息完全公开。由于在政府管理层面上缺少监督,这就造成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后劲不足。

1.3 城市园林绿化意识普遍不高

在城市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土地资源严重紧张,有些城市政府为了增强土地利用,则减少城市绿化,对城市环境保护认识不足,造成了城市绿化远远低于城市发展规划要求。为了节约绿化成本,高质量、高标准的景观很少,大多采用草坪填补景观效益,增加覆盖率,忽视了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2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以及规划要求进行科学的园林绿化管理。园林绿化受城市当地气候、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城市规模、人口状况、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城市特征,采取因地制宜,做好南北各地的城市绿化管理。

2.2 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城市绿化管理必须发挥现有绿地的利用率,结合城市工业布局、居住区域、商业区域、道路规划等城市的现有状况,全面考虑城市园林绿化。

2.3 均衡分布,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

城市园林绿化重视效果,注重美观。在绿化规划时,必须注意绿化景观的点、面结合,均匀分布,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做到景观体现完整性和系统,实现园林绿地的最大功效。

2.4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

城市园林规划是一项长远性的任务,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布局时要讲究近期安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结合,可以构建市内小型绿化系统、市内环绿化网、市外环绿化网三级绿化系统,随着城市的建设,逐级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目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视园林绿化的跟进,避免绿地不足带来的漏洞,保证城市的整体发展。

2.5 注重生态原理

城市园林绿化的宗旨是提高城市的生态效果,因此绿化规划必须重视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城市的各种因素,最终做到园林绿化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游览休息的需要,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满足城市工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市发展艺术风貌的要求。

2.6 运用科学园林绿化管理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其具有目标性、主观性和非程序化的特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德尔菲法和多阶段决策方法。

参考文献

[1] 荆立新,贺景平.哈尔滨市城市林业发展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 杨立敏,张利青.加强林业执法探析[J]. 新疆社科论坛,2010(5).

[3] 张英杰,赵翠荣.关于城市园林绿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 刘建栋,徐广静,李广波.浅谈新形势下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J].黑河学刊,1999(2).

第7篇:城市管理工作小结范文

一、学习内容

*

二、时间安排

学习调研阶段安排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时间不少于6周。集中学习一般安排在周六或其它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30小时。各参学单位具体学习计划可参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安排表》(附后),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安排。

三、方法步骤

(一)抓好学习培训

1、抓好自学。各参学单位要结合业务工作,认真安排好党员自学。党员应通读和精读规定的必读篇目,不能用学习辅导材料代替对原著、原文的学习。每位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2、组织集中学习培训。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集中学习的时间,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专家辅导、专题讨论和交流等多种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学习培训。要严格学习纪律,建立签到考勤、请假制度。集中学习期间,除了参加上级安排的会议、活动外,一般不再安排其他外出活动,力争做到不请假、不外出。因事缺勤的必须如数补课,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和质量的落实。

3、组织专题辅导报告。各参学单位要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课题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推进龙岩市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请市委讲师团、市委党校专家和领导作专题辅导报告,紧密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和龙岩市情进行教育培训。使全体党员对于本单位工作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和行动,加深全体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二)深入调研活动

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和省委卢展工书记在“四个专题”调研检查中的重要讲话精神,扣紧推进龙岩市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认真抓好龙岩市建设局党组《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的通知》的组织实施,制定具体的调研活动方案,明确调研时间、内容、对象及目标要求。各参学单位也要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围绕如何推进龙岩市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提高城市管理运作和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党的建设和预防腐败等主题确定与自身业务工作相关的调研课题,在4月15日前将调研课题上报市建设局党组学习实践办公室,并着手开展调研活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要形成有一定深度的调研报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使深入调研过程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建设行业发展的具体行动。各参学单位的书面调研报告于5月1日前报市建设局党组学习实践办公室。

(三)开展专题讨论

各参学单位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四求先行”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什么是先行、要不要先行、能不能先行、怎样先行”、“龙岩市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如何持续有效推进”以及“龙岩如何当前锋”等问题;深入思考、仔细琢磨本单位在实现“四求先行”中的责任、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创新讨论形式,各参学单位要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讨论,收集好思路、好点子、好举措。

(四)坚持边学边查边改

1、坚持学改结合。在学习调研中,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联系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联系本单位实际,联系党员个人的思想工作情况,边学习、边思考、边改进。从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改起,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让党员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

2、突出实践特色。要紧扣实践来深化学习,通过学习来推动实践。将“海西应先行,闽西当前锋”实践载体具体化,在城建项目建设和行业管理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学习活动的方式和载体,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使学习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

(五)把好学习调研阶段质量关

1、开展“回头看”。学习调研阶段结束前,要进行一次“回头看”,看广大党员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否提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是否增强;看广大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是否深化,看实践活动是否扎实开展。

2、做好阶段小结。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结束时,认真回顾检查学习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梳理工作要点,整理会议记录等文字资料,撰写书面总结。

3、主动接受检查指导。要加强与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沟通联系,积极主动配合指导检查组开展各项工作,自觉接受指导检查组的检查指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市委的要求有序推进。

第8篇:城市管理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策略

在我国城镇规划建设的历史长河中,“城中村”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城市大规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规划建设而导致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当地农民在原村庄居住地集中建设而形成的现代城市中的“村落”。城中村的居民利用“自留地”建设自己居住的房屋和商业楼房以及修建供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屋”。

1“城中村”,工程规划建设中容易遗忘的角落。“城中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外来劳动力就业、住宿以及改善原著居民的生活状态起到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城中村”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留下的一块块由农民自主建设发展的“农民房”,由于没有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管理,很多“城中村”工程建设缺乏科学、系统和完善的规划,导致“城中村”在建设发展中逐步出现一系列重大问题和社会隐患:

(1)“城中村”建筑布局不尽合理。由于“城中村”的房屋由村民自己修建,单体规模都较小,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成片建设开发,房屋密度高,间距小,采光通风条件差, “握手楼”、“贴面楼”、“黑暗房间”较多,居住舒适度欠佳。

(2)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城中村”街巷狭窄、拥挤,消防通道不畅,存在严重消防隐患;每家每户都独自建设化粪池,排水排污不畅,污水横流,垃圾堆积成灾,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3)“城中村”治安环境较差。“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由原著村民、无住房的户籍市民和外来人口混合构成。流动人口中容易隐藏一些违法犯罪的个别人员,“城中村”时常发生偷盗、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治安形势严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中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主要靠当地村民集体企业和原著村民集资建设,政府财政投入较少,条件较差的“城中村”图书馆、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全,“城中村”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场所受到限制,无法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公用设施。

(5)“城中村”工程建设缺乏专业规划和质量安全监管。在很多地方,由于“城中村”工程建设属于农民个人或集体投资行为,没有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民宅”未能按照规划建设的正常流程报建,也没有专业的工程质监、安监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导致“城中村”工程质量堪忧,安全事故频发。

2“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在经历辉煌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凸显出各种问题,成了制约我国城市现代化进一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各个城市的管理经营者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制订了“城中村”改造的远景规划并逐步实施。改变“城中村”特有的“脏、乱、差”的现状,缩小城乡差别,是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下:

(1)积极、有序、务实的原则。“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应以建设现代化城市、城镇为总目标,把“城中村”改造工程纳入城市、城镇整体规划,逐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城市化,积极、有序、务实地宣传“城中村”改造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把远景规划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量力而行,尽量减少利益冲突,克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2)政府加强引导,主持公平、公正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各级政府应牢牢把握“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的方向,通过制订全面、合理的规划,保证“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既符合公共利益,维护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公平,又努力使改造惠及所有的“城中村”居民和开发商。同时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合理安排国家、开发商以及居民的利益分配机制,努力提高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坚持改造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涉及政府、开发商和居民的多重利益矛盾,任何一种单一措施都难以实现利益的共赢,因此,需要积极开展“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的体制创新,需要综合运用政策、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开展综合规划建设,既要推动“城中村”房屋建筑的空间、形态的布局方面得到合理改造,又要推动“城中村”社会面貌、形态的改造,促进“城中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4)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城中村”改造工程的规划建设,需要注重有限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汲取“城中村”当初建设中遗留的教训,同时,应正视“城中村”建设积累的巨大财富,也不能全盘否定“城中村”建设中已取得的有益成果,应针对不同的建筑布局状况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而不能通通修建成“摩天大楼”,去走向高耗能的另一个极端。在改造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贯彻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先进的建设理念,提倡节约,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

3 “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目标与策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当初缺乏周全的规划和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城中村”与周边现代化的城市极不协调,“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的管理任务很艰巨,因此,“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需要制订一个长远的目标:根据各地城市、城镇建设的定位和现实情况。通过改造建设,促使“城中村”在居住环境、公共设施、治安秩序、经济发展和文化心理等方面与现代化的城市全面融合,实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城镇的长远目标的要求。 根据长远目标要求,需要采取以下主要策略:(1)“城中村”建筑空间的改造。通过对“城中村”建筑空间实体及各类配套设施的规划与改造建设,改善“城中村”建筑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将“城中村”的土地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统一利用,完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的结构,营造建筑空间整体协调的城市与城镇的风貌。(2)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管理范围之内。按照现代城市与城镇社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完善“城中村”的管理体制和社区组织体系,将“城中村”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法制秩序。(3)完善“城中村”经济体系建设。宜将“城中村”的集体股份合作公司进行现代企业改造,使之成为参与市场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主体,在集体和原村民依赖物业出租维持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化的产业经营,融入当地城市产业规划发展的体系,实现“城中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使“城中村”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在妥善保护“城中村”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地方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打破“城中村”封闭的文化心理,使“城中村”居民融入具有现代特色的都市文化氛围中来。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