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楼道文化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5—0018—01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谈几点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让文化建设从校门开始,在楼道里延伸
校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桥头堡。我校通过校门口的橱窗,以人文化和艺术化的手法展示办学理念。针对校外人士,我校在校门外左右两面墙上开设专栏,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等,打造出了富有特色的校门文化。楼道是师生每天活动的场所之一,我们按照“让墙面说话”的总体设计思路,按年级、分楼层确立“童趣、北风、南韵、民族、家乡、世界”六大主题,结合校本课程《艺术鉴赏》精心设计内容,按照每一个主题都有各自相应的内容支撑、每一个楼层都有独特风格的要求,以图案、文字等轻松愉悦的表现形式,构建独具特色的楼道文化,凸显学校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让师生们在驻足欣赏的过程中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
让文化建设在铃声中传递
铃声每天伴随着师生们的校园生活。我们以铃声为切入点,精心编制了上学曲、放学曲、上课曲和下课曲,凸显铃声的“文韵”之美。例如,上学曲:(伴着优美的音乐,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今天的校园生活即将开始,让我们愉快地工作、学习,共同度过美好的一天。上课曲:同学们,上课了,请马上回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希望在这节课上你们有所收获。这些不同内容、不同旋律的铃声,形成了独特的“铃声文化”,使校园时时处处充满笑声、歌声、音乐声、读书声。
让文化建设在长廊里不断升华
教学楼内的长廊是师生们课间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以学校的长廊为切入点,开辟了具有一定深度的古诗文长廊、科技长廊、艺术长廊、班级行为习惯展示长廊和风采成果展示长廊等,集中展示学校各方面的成绩,介绍师生取得的各项荣誉,以激发师生的学校意识、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励师生传承学校精神,再创新的佳绩。
让文化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课堂教学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我们坚持珍视、保护和开发童心的原则,推行学科“文化工程”,内容涵盖小学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在语文教学上从听、说、读、写、看、赏、知、背等8项确定了内容并制订了行之有效的达标细则;在数学教学上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活动等方面对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了归类梳理。各学科文化工程细则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按照不同年级设计内容,凸显了年级评价的递进性及具体内容的操作性。
我校还成立了“芳草地文学社”、“红黄蓝画室”、“布谷鸟音乐坊” “快乐英语”等6个学生社团,坚持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和“体育节”等活动,形成了学生课外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一、力做全面提高学校文化品味的经营者
本着“更高、更新、更精、更实”和“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上下齐心协力,和谐大发展”的建设理念,搞好校园的绿化,楼道的布置,展板橱窗及年级文化专栏的设计,适当添加一些供师生娱乐、读书的设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1.优美绿色环境文化: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为效果。在校园绿化、美化方面,根据学校整体规划进行安排,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校园以常绿树为主;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校园环境整洁,无纸屑、果皮、树叶等杂物,垃圾日产日清;形成“硬、绿、净、美、亮”的优雅环境,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校园建筑的内在文化:校园建筑、环境既是师生教学、生活、活动的基本设施,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外在反映,具有潜移默化、传播精神文明的隐性作用。我校的校门朴实大方,给人一种执着进取、勇于开拓的力量,催人奋进;同时也是龙小人敦厚朴实、历经风雨,坚如磐石的精神见证,左边的门房似一位尽忠职守的老人,守护着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微机室、多功能教室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
3.主题鲜明的楼道文化:学校楼道布置按照力求体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要求。为此我们在楼道内悬挂张贴了书画、名言警句等作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温馨的提示,每个同学都会知道:文明从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开始。楼道文化体现了“动静结合”的教育理念,动,是主动出击的一种人生态度。静是一种内敛、智慧的含蓄,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显示出我们清凉寺人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让我们的孩子自信、沉着、积极、优雅。
4.个性突出的班级文化: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①班级要有学生公约或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落实实施。②教室的布置要整洁、新颖,充分体现班级特点,要有展示学生个性或优点的栏目(评优栏、作品展示栏、公告栏、学习园地等),并定期更换。③学生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学生干部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班级气氛民主。④正常开展班级活动、主题班会:一个月至少一次主题班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自己组织的各项活动。⑤班级学生学习自觉,有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做拓展校园文化内涵的进取者
除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外,我在拓展校园文化内涵上做足了文章。
1.确立行之有效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班班有班风,一班一特色。教室前国旗高悬,教室后校风、班风醒目,楼上楼下学生校服穿戴整齐,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校园里处处充满生机。
2.图文并貌地宣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用感性的宣传促进学生理性的认识,是我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的方法之一。如:在宣传“小学生行为守则”时,我们让学生扮演成其中的“角色”进行宣传,让学生在学习他人或展现自我的前提下,自觉规范行为举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教师正在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礼仪训练》课程,通过努力以逐步加深学生对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的理解。
3.用良好的文化教育去影响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首先应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具有“龙小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常年聘请多位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化指导,聆听专家指导,近距离与专家对话交流,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培训是长久的福利”,龙桥街道中心小学的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拥有着学校给大家带来的这份文化享受。每年,学校都会派出大量的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学习、培训、参观,这些外出教师带回来的大量新信息,不断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还购回《细节决定成败》、《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评点》等名著供教师阅读,不断提升教师文化内涵,提高教师生活品位,丰富教师文化生活,不断陶冶教师情操。让每一个教师每一天都是好心情。
《龙小课改信息》是我校自办校园课报期刊。自2008年起,每学期3期报道最新校园课改信息,开办专题论坛,传播校园文化。其内容均来自各科室及一线教师。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丰厚的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教师在备、教、改、导的过程中,时时不忘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努力做到指导有方,指导得法,指导有效,力求用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轻负担的学生课业――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乐学、善学。文明的举止,亲切的语言,端庄的仪表,标准的普通话,优雅的课堂教学深深地感染的孩子们,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升旗仪式上,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国旗下的讲话”中,感受着热爱祖国的教育;班队会中,学生加深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认识;学校先后聘请城厢区消防大队、龙桥派出所的战士和专家到学校给学生讲解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及生理卫生等知识。《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解更多的生活和社会知识;老师用更多校内、外发生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教师还自主开发了《安全》、《文献名邦》、《莆田体育》等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在课改三级课程教学中,给学生增添了更多的学习兴趣。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更是孩子们展示个人与集体朗读才能的“喜庆佳节”。师生以书为友,在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里尽情享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体育组除完成正常的体育教学外,还负责落实“阳光一小时活动”,保证全体学生在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亲子趣味运动会”。每到这个时候,学校都会邀请家长代表到学校,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赛跑、拔河、跳绳、穿越障碍等运动。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让学校特色体育运动更具光彩。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校现代化;学生发展
现代化学校建设应立足于学校的本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校园每天都是新的”是北京崇文小学迁入新址4年来建设现代化学校所追求的目标。
崇文小学创建于1960年,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公立全日制寄宿制学校。自建校之日起,就招收出国人员的子女,以解除出国人员的后顾之忧,为我国的对外交流事业做出了贡献。
2003年9月1日,崇文小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校址迁入新型的现代化社区——北京市崇文区花市枣苑,以其崭新的面貌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崇文小学面对新世纪教育发展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教育格言及“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新路。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学生就是我们教育者心中的太阳——“校园每天都是新的”:每天我们与孩子的生命一起律动;每天我们师生都在积淀着学校的文化;每天我们都在为生命奠基。
下面笔者从3个方面简述我们现代化学校建设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走内涵发展之路
2003年底,崇文小学搬迁到寸土寸金的明城墙脚下,社会各界对其寄予厚望。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现代化学校建设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
2003年9月,我接手崇文小学的工作时,我和学校的教师团队通过关于学校如何发展规划的研讨,实践着我们的教育理想,着力为人的发展服务,用对教育的热爱设计教育,用对教育的情感规划教育,用对教育的倾心创新教育。为此,我有3点思考:其一,必须在全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中真正关注人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关于人的发展的理念要求;其二,由于寄宿在校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时间少,因而要努力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其三,从6-12岁孩子成长的心理分析,孩子的成长需要亲情的抚慰,情商的培育会增进孩子的智力水平。
2003年的10月,我们提出了第一个教育口号,即我们的办学思想:“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孩子的生活。”在此引领下,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走进了崇文小学,通过听课、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参加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家教讲座,重新审视崇文小学,解读崇文小学的教育思想,通过反馈信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达成了家、校共同育人的共识。
2004年2月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时,我们把“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孩子的生活”的教育思想传达给学生,学生自主地将它改为“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学校生活”。这成为了我们培养社会人责任感的开始。3月6日,我们在全校家长会上第一次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即:“以情移情”发展学生,以使每一个学生在崇文小学成为拥有自信、全面发展、潜能开发、不断发展的社会人。
教育中的“以情移情”要求教育者用情感走进社会生活,投入真情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面对少年儿童心理不成熟、行为不计后果、认知事物感性、情感脆弱等特点,必须按照科学的心理矫正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转换角色定位,通过“移情”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责任意识。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对情感教育加以剖析,进而认识到:情感教育如同大树之根,根深才能叶茂;正如江河之源,源远方可流长。对于心灵,关爱是最佳的营养;对于生命,情感是心灵之魂。由此,全体教师明确了“以情移情”办学理念的核心所在——以“情”为中心磁场,让情感飞扬:用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情感,让同伴之间的情感互动起来,让家长的情感融合进来,让学生“用爱、用情、用心面对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基于此,我们在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并施行了“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的办学模式。所谓“封闭式管理”就是做到校园环境、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工作过程、人际配合等方面达到全员、全程、全时空、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科学的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开放式办学”就是做到教学全程、工作全面、时空全方位对友好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学校内部要素与社会外部要素的良性互动,走教育社会化之路。实践证明:“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这种模式能够聚集多种教育资源,形成优势,达成整体优化,从而保证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扩大办学的开放度和学校的知名度。2006年,崇文小学在京城教育调查组委会的百姓网络投票中被评选为“家长最放心校园安全小学”“北京市民满意度最高小学”“北京最佳育人环境小学”。
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给我们以启示: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关注前人、当代人和未来人。因此,我们在新校舍建设的4年里一直秉承“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观念,用现念来设计学校,注重其育人功能。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例如:学校在楼道建设中从选瓷砖入手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走访了著名的学校、医院等7个单位,同时也征求学生的建议,最后我们采用了价格低廉的瓷砖铺贴成楼道墙裙,每两平方米增加一块花砖以增加童趣,并把楼道的墙裙用做各班学生特长的展示墙。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节省了再建展示板的资金。
又如:我们关注学校寄宿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凸显学校“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学校门前的喷泉建设既美观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水的循环使用;假山瀑布中小鸭戏水、鱼儿嬉戏、水车飞转,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把饮水房修建成集休息、饮水和洗手为一体的休息间,饮水和洗手水龙头安装的高度适合学生的身高,学校坚持每学期检查一次饮用水的质量,学生从这些细节之处可以获得自己处处受到尊重的体验。
在我们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德育、生活、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细节之处。
三、践行全员育人
崇文小学注重环境育人和全员育人,在现代化学校建设过程中一直强调4个规划,即:校园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建设规划、文化建设规划。其一,校园建设是现代化学校的物质建设,它是学校的基础建设。其二,学科建设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规定课程建设和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其三,师资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3个方面的建设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其中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底蕴,并彰显其办学优势和特色。这里,仅介绍崇文小学践行全员育人的一些做法:
(一)打造一支“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广大教师以师德根本——教师的真爱促进学生成长:用教师爱的情怀涌动起学生爱的心胸,用教师的情感感召学生人性的热情和激情,用教师的真心投入呼唤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着力让学生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我们强调教师尊重学生,用爱引领学生感受爱,学会付出爱,进行爱的传递;
我们强调教师打动学生,用情打动学生的内心,感召人的本性,用真情对待他人;
我们强调教师启迪学生,用心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感受教师以爱育爱的师德风范中学会以心交心的人际交往。
(二)开辟“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师德建设途径
第一,用爱做教育。在师德教育中,我们把《爱的教育》一书发给每一个老师,着力引领全体教师学习师德教育楷模张思明“用爱做教育”的事迹。
第二,用情做教育。情感教育先于认知。就6-12岁的学生来说,情感的培养对其成长会产生终身支持作用,因而我们在师德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通过情商的培养来促进学生智商的发展。
第三,用心做教育。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在学校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比如:“话崇文昨天、展崇文明日,我爱崇文”系列教育活动;“用行动书写奉献之歌”的教育活动;“爱的教育”系列活动;“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系列教育活动。
一本好书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多读好书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为此,我们着力引领全体教师在读书中提升人文素养。自2003年9月至今,我们逐步推进和落实读书计划,推荐了《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爱的教育》《赏识你的孩子》等系列书目,让教师学习感悟,互动交流,改变其心智模式。由此,每个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用情、用爱、用心做教育”的篇章。这种提升体现了“问题激励读书,读书改变能力”和学习型组织所带来的读书与思考的价值以及完善与超越自我的价值。
(三)加深伦理认知,着力培养充满感恩之情和责任感的社会人
第一,我们以传统教育的更新为突破口,以“五爱”教育为切入点,以少先队的组织建设为落脚点,开展了系列的“六个一”教育活动,以增强和提升学生爱的情感,使之具有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六个一”教育活动具体是:观看一部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影片;走进一个革命纪念馆;品读一册爱国主义教育的书刊;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背诵一首爱的童谣;参与一次爱的教育活动。
第二,我们以养成教育为主,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年龄等特点,分别从“忠、孝、礼、仪、诚、信、廉、耻”8个方面着力培养其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使之通过6年的学校生活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并为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们开设了“人文教育”的校本课程,注重整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资源,开发建设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以使“以情移情”的道德教育变成未成年学生的伦理认知,让学生怀有一颗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对学校、对家庭的感恩之心。
播种良好习惯 收获健康人生
由于我校所处邮政路南端,与县政府有一路之隔。虽然近年来的生源各项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部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养成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我校的住宿生、留守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思想状况复杂,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尤其是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至2010年xx县县政府开始创建德孝之城,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我校带来了生机。我校领导班子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了立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渗透中华传统教育中的“仁、义、礼、智、信”的内容,加强学生“心、知、言、行”等各方面的自身修养。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熏陶育人。
优雅的校园环境是提供舒适的育人净土,为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学校对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进行全新构思,全新打造出校园环境的整体美、艺术美和文化美,让学生在自然、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体味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传统文化的真谛。
1、利用校园自然环境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 。因此,校园环境建设,应该利用一切自然、人文景观,营造德育和审美教育的氛围,体现一定的文化品位,使学生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从而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当你步入实验学校时,首先映入你的眼帘是,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上镶嵌着的:“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愿景及“今天我以实验为荣,明天实验以我为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金字标语,让你真正的感受到和谐的气氛;教学楼前的孔子塑像,及在塑像的东南方向的墙壁上展示着的“仁义礼智信”的字画,在字画的前方,绿树成荫的地方若隐若现的让你看到了“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的大理石刻字,更让你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气息,那红红的“践行修身齐家,爱校敬业的实验精神”几个大字是实验学校全体师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
2、利用学校文化环境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
(1)、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
让学校的每一处走廊、每一处楼道、每一处大厅都成为展示儒家思想精髓、国学精粹、教育感言、人生感悟的天地,让墙壁成为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窗口。
学校利用墙面、走廊、楼梯等空间,布置一些“仁义礼智信”教育的名言警句和好故事推介、中英文名言对照、字画等,精心设计富有层次的楼道、走廊文化,使走廊、楼道具有了潜在的教育功能,使走廊、楼道“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随时都能触摸到祖国经典,感受祖国经典的博大精深。走廊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仁义礼智信”教育的精髓。每一层走廊文化,都突出一个主题,第一层是仁爱;第二层是忠义;第三层是礼和;第四层是睿智;第五层是诚信。楼道文化的建设使整个校园努力呈现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氛围。
(2)、让校风、班风打造团队精神
在每个班级前门的左面墙面上都有一个展示班级文化的展示板,版面里有班主任寄语和班风。通过班集体的班风创建注重了“仁义礼智信”的教育,通过强化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师长、爱他人等优良品质;协调了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2、3、4楼西侧的展示板)、黑板报、手抄报、征文、读后感等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3、利用学校人文环境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
在教育教学时,学校要求教师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莲 山 课~件 ]要把中华传统美德在日常的言行中体现出来,要深入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学识基础,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真正受到启发。所谓:“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我校班主任实施“仁义礼智信”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
其次,为了把养成教育延续到校外,让学生在回到家时不会“原形毕露”,我校经常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就是让孩子回家给父母洗脚、给父母做一道菜、当一天家中主人、给父母一声问候。把所做的事情用文字呈现出来,在班会上交流。我校在广大家长的支持下,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并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真正做到“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把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中。
同时,学校青年志愿者定期到南山福顺敬老院服务老人,给老人洗脚、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小节目等,培养了学生的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正是在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引导下,学校的教师拥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有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养之有素的行为:形成了上下楼梯靠右行、见了老师要问好、见到垃圾随手捡起的良好文明习惯。这就是实验学校精神文化在师生心中积淀的结果。
4、利用学校文化活动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在每个学年的西侧都设立了宣传展示板,展示板中有学生的书法作品、手抄报作品、征文作品,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每周升旗仪式上感恩、爱国教育,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热爱母校和感恩社会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校园精神。我校还对学生进行了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主题的养成教育 及知识竞赛活动,从学生的语言、行为、学习、生活等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校园内营造了文明礼貌、积极向上的氛围。还开展了以文明礼仪为内容的“文明礼仪之星”“校园诚信之星”“学习之星”评比活动 。2012年5月份我校特邀请中国感恩励志教育报告团到我校进行“感恩励志”演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都能积极踊跃的参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9月份我校又邀请国学大师王竑锜老师到我校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教育的演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校本,建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机制,启智净魂。
为了使“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本着科学的态度有选择的进行“仁义礼智信”的教育,使“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完美的心理品质,达到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学校在校本课程上加大力度,以新课程中的“以德为本”的目标为基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因人施教。
1、以校本阵地开发,寓养成教育阵地化。
根据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内容精髓,校长组织领导、老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青春·成长》一书,此书分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册。这三部校本教材,把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细微教育中,书内体现了守纪、交友、自尊、责任、尊老、礼让、诚实、珍爱生命等内容教育。同时,为提升学生素养,学校又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让学生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选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校本课程中,学校安排专人教师任教,生动活泼的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2、以学科渗透建设,促养成教育经常化。
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必须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进行评判。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包含“仁义礼智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要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教师用自己的心去学生的心、与学生进行生命间的交流,树立学生美好品德,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如:我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意志品质锻炼;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启发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综合实践教师不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配合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制作作品中学会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母校、在物品的准备和整理中养成爱整洁和有条理的好习惯,这都蕴涵这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在课堂中教师巧妙地使“仁义礼智信”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渗透。
3、以国学经典熏陶,促养成教育系列化。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开展“国学教育”,目的在于在全校兴起“继承民族文化精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良好风尚,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国学经典实施内容包括:国学经典天天读(每天早7:20-7;30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经典天天练(利用每天中午12;10-12:30时间段进行国学经典练习写字活动),国乐经典天天听(每天中午12;10-12:30时间播放国学经典音乐边听边写)太极武术天天操(利用大课间操时间进行太极武术天天操活动)。
每当清晨你步入教学楼内时,你就会听到朗朗的“子曰:……”诵读声,在诵读中达到背诵,感受着古先贤的精神文化;每当中午当你步入班级时你都会听见动人优美的音乐,你都会看见学生在那里认真的临摹古诗词字帖,伴着沁人心脾的国乐,学生们在习字中陶冶了情操。体育课上孩子们优美的太极动作让他们感受到的自然赋予他们的无穷的力量,身心的愉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根本,代表着我国社会的主导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旗帜,小学生群体作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年龄小,认知较浅,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我们要以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差异性为出发点,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建设和谐校园。我们可以通过张贴横幅、标语、画像等,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将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画像挂置在教学楼道墙上,激励学生向他们看齐;我们可以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宁静致远”等条幅挂到教室里面,反映出班级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学校餐厅布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标语,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文化通过这些形式,体现在校园文化的细微之处。
二、利用学校文化资源优势,将核心价值观理念传播课程化、系统化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类似“欢乐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余校外。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如学校可以通过“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抗震救灾知识的普及和紧急疏散演练”“禁毒活动”“感恩教育”“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主题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学校除了利用升旗仪式、三礼四节活动、专题报告会、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校园活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善于利用教学环境,将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课程。例如,科学课上,教师在讲解血型与输血时,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心中的善心、爱心,让学生们懂得只有相互关爱,社会才会变得温暖。语文课上,一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二年级《百家姓》、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弟子规》、五年级《增广贤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用中华的璀璨文化引领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三、以人为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生活化
小学承载着学生基础教育的重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值得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来养成学生品德。例如,教导学生学会打招呼,见到老师和来宾要问好;周一升旗仪式必须穿校服,要大声唱国歌,行注目礼;做完早操后自觉将周围的垃圾处理干净;校园内划分班级责任区,让学生自行管理责任区里的清洁、绿化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大概念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让学生懂得,爱国不光是喊口号,爱国更要体现在生活点滴细节中。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看不的“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通过日常点滴小事,深刻地影响校园里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
“让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这就是我们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校园文化的追求。在我们的校园里,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电视台、少先队活动室等,有设计幽雅、寓意深刻的校园雕塑,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争创文明班、特色班”活动,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构建了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凸现环境文化教育的无穷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个角落都说话”。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学生每天需要面对的。要让校园里每一个角落说话,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就要为学生对话开辟宽阔校园通道,就要赋予学生校园生活的每一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并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为此我们搭建了科学、艺术、经典三个版块,引导学生与科学对话、与艺术对话,与经典对话,通过对话,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作用。
让走廊变成缤纷的艺术殿堂。在学校的大小走廊,我们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使其层层有主题。每学期,我们都借助各学科的优势,开展学科周,开劈了语文长廊、数学天地、英语世界等趣味学习园地――常规、成语典故、英语、科学奥妙、书画等等,名言警句、课改理念贯穿其中,使其真正成为了孩子们一扇思想的窗口,就连楼道里的消防栓、洗手间里都被精彩图片装饰起来,并且悬挂着中英文对照、小巧精美、清新隽永的人生格言。瞧,那充满着智慧光芒的名人警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动物天地、科学小知识……遨游其中,乐趣无穷。
让版块变成才艺展现的舞台。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如果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文化建设,他们的感受将会达到新的境界,教育的效果将事半功倍。在教室的布置上,班主任就做了这样的尝试。教室内外开辟不同的版块,这些板块上都闪耀着不同的名字――“我们的骄傲”“成长的足迹”“每周之星”“作文欣赏栏”“发明角”……张贴着学生的习字习作、美术书法作品、科技电脑作品等等,校园大堂里搭建了“木棉小舞台”,课间,孩子们在这里自导自演,展现个人才艺,各学科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丰富多采的学科活动,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班级和集体独特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的笑容在这小展台绽放,孩子的梦想在这大境界里起航。
让“温馨提示”变成伴随成长的天地。漫步校园,细心的你会发现,美丽的校园多了几份温馨的提示语:“花木有情报春晖,同学爱护喜心扉”“你轻轻 我青青”“我怕疼,请呵护我”“你来绕一绕,我来笑一笑”“弯弯腰,小动作,大行动”“小心路滑”等,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多角度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我们还在每间教室中悬挂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语言,提醒每一位学生一心向学,相信用知识武装自己的人是最强大的,并且让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即使失败也不要紧,只要能寻求新的途径,同样能获得成功。
让“游艺园”变成学生活动的乐园。我们校园里做起了“健身娱乐”的大文章,建起了体育天地和快乐天地――墙面上画有各种体育运动图标:射箭、拳击、篮球、足球、游泳、游戏等五彩纷呈,开设“祖国在我心中”――中国版图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世界国旗林和攀爬墙以及形式多样的健身娱乐器械等,加大了孩子们娱乐的空间,丰富了孩子们的休闲娱乐方式,驰骋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的运动小天地。倘佯在美的环境中,既舒展了心灵,又给孩子们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了一座健康快活的桥粱。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如今,我们学校的师生正沐浴着优雅的校园环境,感受着校园环境博大的胸襟,体验着校园文化带给我们巨大的教育魅力。
建校初期,学校领导如何利用就现有资源和师资特点,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问题,邀请了彭贤智教授来校进行校园文化策划,为全体教师做了“依托科学家文化,打造特色学校”研究的专题讲座。把科学家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主题,力求把正确、合理的科学家奋斗理念植入受教育者的生活、学习之中,使其思想与行为具有科学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科学家文化理念体系的构建
依托课题研究构建 小学科学家文化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为了把这一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学校把它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并申报了市级立项,用科学的制度来保证课题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认真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同时教师在学校《实施小学科学家文化,打造特色学校实践研究》课题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用课题来引领科学家文化的实施。
依托主题文化设计构建 为了真正做好“文化落地”,保证师生处处感受到科学家文化的氛围和实践的空间,学校投入20多万元进行了校园环境的布置。在一楼低年级的教学区,结合低年级科学家文化的主题,布置了科学家的小故事;二楼中年级教学区是科学家名言;三楼高年级教学区楼道内以感受科技的力量为主题,让学生感受现代化科技力量的魅力。所有楼层楼梯口都分别有巨幅雕刻画面。同时学校还投入50 多万元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和专用教室建设。通过参观、探究、动手操作,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及自主创造、实践的快乐。
依托行为文化设计构建 学校以科学家主题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系列化活动和有效措施,让师生在活动中规范行为,反映学校的主题文化。
开展科技大赛,培养创新意识 每年四月学校开展师生创新活动。创新比赛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开展教师的创新题征集活动,教师现场出题,学生现场发挥,评委团现场评比。如“有趣的圆形”“运水工”“纸的延伸”等比赛内容;第二层次是选拔吸管桥和四驱车比赛,选拔参加市区创新大赛人员。这项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活动,创造探究空间 每个年级的教材都编排了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探究精神。
依托选修课程,发展个性特长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发了15门选修校本课程,并逐渐形成了一些精品课程。
科学家故事人人讲 学校每学期举办两次科学家故事会,每周的国旗下讲话都有科学家的故事,每天的红领巾广播站也播放科学家小故事,每月的手抄报也是以科学家为主题,电子报刊小组设计的也是与科学家相关的内容。以此使得科学家的故事走入每个学生心里,让科学家奋斗的历程激励着师生的成长。
打造高效课堂
建立合作、善思的教师团队 学校借助山海关区联合体教研、“快乐教师团队”平台,以骨干教师带动为抓手,通过区域大团队的引领带动、校内小团队的研究切磋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学的管理与调整,着力渗透科学家文化思想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广大教师的文化自觉,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规律,提炼和挖掘科学家思想。通过思想的渗透,树立起孩子对科学精神的追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注重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推进校本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写了一套共6册《科学家文化》教材。全体教师通过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拟订课程纲要、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师们从教材文字内容的选择到图片的搜集,都力争每一课的内容都适应小学生的发展。
科学家文化建设带来的变化
依托科学家文化,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视角,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科学家文化实施过程中,教师都积极参与到环境的设计、制度的创建、教材的开发、课堂教学的理念渗透等各个环节,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育人观念也逐渐更新,教师们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会用创新的思维管理、用创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一、环境熏陶悟诚信
荀子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1],寓教于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养成学生诚信品质的现实路径。因此,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首先要从环境优化入手。具体来说,要从空间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首先是空间环境主题化。校园的空间环境设计要有一个主题思想,即学校的教育哲学,所有的建筑都要围绕这个教育哲学展开。整体性和连续性是具体操作时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整体性是指教学楼、休闲区、操场等要紧扣主题(如“真诚”)设计,使其相互映衬,体现某种追求;连续性是指这个主题要分解在不同的建筑物中,形成一个有机的逻辑序列。
其次是自然景观概念化。根据校园原有自然地貌,因地制宜对校园景观进行概念化设计,使其与学校的教育哲学相融合。具体而言,校园绿化、水体、长廊、庭院、广场,甚至是一块石头、一个小山丘等的布局都要隐含特定的信息,使其成为一本无言的教科书。设计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即根据原有的自然景观艺术化地建构,将学校办学理念通过自然地景物化出来。二是以人为本,顺应学生。在具体设计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心理等进行精心考虑,让小学生能够接受、乐意接受,并能产生良好的互动和愉快交流,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感受并接受环境蕴含的思想内涵。
最后是人文景观养育化。校园人文景观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隐含着巨大的养育功能。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校园雕塑、景观小品两类。校园雕塑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和文化旨趣。景观小品是点睛之笔,一般分为三类:建筑小品,如壁画、亭台、牌坊等;生活设施小品,如座椅、电话亭、垃圾桶等;告示设施小品,如校园示意图、告示牌、警示牌等。校园雕塑与景观小品的设计一要符合诚信这个主题;二要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三要位置选择巧安排;四要形式灵活多样,如雕塑可以是诚信名人雕塑、纪念性雕塑、寓意雕塑、装饰性雕塑等。景观小品可以配上提示语,楼道边可以挂一些诚信的名人名言等。
总之,要让校园的一草一木发出诚信之声,每一道墙壁透出诚信意蕴,每时每刻散发出诚信之光。
二、课堂引导知诚信
课堂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中主要完成小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一般可以分为显性教导和隐性渗透两种路径。
首先是显性教导。知是行的前提,无知则无行。而关于什么是诚信、诚信包括哪些内容、怎样的言行是诚信的言行、不诚信的言行会给自己和社会造成哪些伤害等知识和规则是无须争辩的公理,因而显性教导是必要的。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小学生守则》的学习、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的教学、诚信规范与诚信准则的理解、诚信言行的练习等,促进小学生对诚信感知、理解和记忆。显性教导具有预设性的特点,因而可以系统地、全面地、循序性地开展,使小学生获得系统的诚信知识。
其次是隐性渗透。显性教导有些时候会导致小学生的逆反,因而需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运用隐性渗透的方法加以补充。小学各科教学内容中隐含有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只要牢记教学的德育价值,那么隐性渗透就会成为常态。例如,小学语文中的《狼来了》《曾子杀猪》《九色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皇帝的新装》等课文,都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明白做人要恪守诚信。自然学科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科学家们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结果。因此,完全可以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等诚信品质。艺术、体育课程中存在诸多比赛和游戏规则,不守规则活动就无法开展,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同时比赛的胜利也会让小学生体验到诚信的快乐。
三、活动强化固诚信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活动中形成的,而小学生天性好动,静态的课堂教导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必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强化。例如,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可以让小学生说说本校、本班诚实守信的好人好事,加深对诚实的认知与理解;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会让小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增强小学生诚信意识,从而树立诚实守信的信念;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为诚信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道路,游戏必须遵守规则,否则就会出局,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地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养成诚信的习惯;搜集或创编诚信歌谣,让小学生在传唱歌谣的过程中内化诚信、践行诚信;诚信故事会、诚信演出活动,引发小学生自省,树立诚信的意识,做到不欺骗、不说谎;诚信宣传活动、诚信签约活动、班级诚信公约制定活动、诚信模范少年评选活动等等,促使小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伴随自己健康成长;诚信日记,则可以帮助小学生反省自身的诚信行为,形成自我控制力。当然,学校还可以举办亲子活动等来增进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互信关系的建立。
四、教师示范彰诚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也自然地成为小W生的重要榜样,因此,校园诚信文化的建设,必须特别重视教师示范的重要性。具体要求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首先是立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有以身立教的觉悟和态度,更要有履行职责的坚持和执著。教师要坚持诚信待人、诚信教学、诚信科研,将诚与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以诚育诚,以信育信,做诚实守信的道德典范。
其次是立言。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语,努力做到真诚、真实、可信,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欺言以获信。在教学中,教师要言语真诚,与小学生建立真诚的交往关系,真实地表达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看法和对知识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参与对话,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敢于对现有的知识和权威说“不”。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此外,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言语评价时,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最后是立行。夸美纽斯说:“他应该经常把他们应该模仿的行为的榜样给予他们,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榜样。”[3]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小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真伪、善恶、美丑,知道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教师应用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身教来验证平日的言教,推动小学生在诚信品质的塑造中由知向行转变。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对自己诚信,真实不自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对学生诚信,尊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诺学生的要求要努力兑现;对家长诚信,尊重家长,经常和家长联系,得到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对学校诚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教学职责,对教学中出现的小差错要勇敢承认并及时纠正,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五、制度约束育诚信
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利益的诱惑和艰难的抉择,单纯依靠个人自觉自律很难保证顺利开展。因此,一定的制度约束显得尤为必要。学校要建立并完善各种诚信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师生的行为,形成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双重机制,使全校师生恪守诚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
首先,完善学校德育制度。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德育工作纲领性文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种细则,如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诚信契约、仪式教育制度、争章(诚信少年章)制度等。
其次,规范学校教学制度。学校教学制度是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表现。[4]它既包括师生的行为规则,如教师的资格、职责、工作量、行为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课间行为、日常行为规范等;也包括学校教学行为的规则,如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管理等;还包括教学外部管理的规则,如课程教材管理、学校外部考试等。[5]完善的学校教学制度能够保障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培育诚信执教、诚信求学的良好风尚,促进校园诚信文化的生成。
最后,细化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职工岗位职责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奖惩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完备的学校管理制度依据权责分明的条款对全校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行为做出约束和规范,要求人们遵守一定的管理程序,严格履行相应的职责。学校要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将“诚信”作为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制订关于诚信管理的相关条款,明确规定各类人员诚信参与管理、接受公正管理的基本义务和权利。
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种路径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与功能,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因时制宜并根据需要灵活组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92.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80.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00.
[4]李永生.学校效能建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82.
西安小学始终将校园环境做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精心设计、建设艺术化的校园环境。为将校园打造成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把学校办成和谐的育人大课堂,我校在实施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创设“七”文化校园的诸多项目中,努力打造走廊文化这一看点,激活环境育人。
西安学校小学部的走廊文化主题突出、立体空间、绿色环保、动静结合、自主设计、个性张扬、温馨高雅,突显教育性、针对性、适用性、激励性、时代性、艺术性。
主题突出:走廊文化分楼层突出五大主题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中华文化经典古诗文。
立体空间:设置墙壁文化、窗台文化、空中文化、楼梯文化,让走廊空间会说话,时时处处都育人。
绿色环保:走廊的大厅、窗台上盆花茂盛,缓步台上的鱼缸里金鱼戏水,无处不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展板上“让天空更蔚蓝,让空气更清新,让河山更碧绿!”是我校环保宣传的口号。
动静结合:走廊展板有静置不变的主题,也有定期更换的内容,还有解说员的有声文化为您解说,动静结合,耳濡目染,明心启智。
自主设计:展板主题内容是我部师生自己设计独创的,“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环境教育”的三字经是我部师生自己编写的,展板上的图文编辑是我部师生自己完成的。
个性张扬:走廊文化是展示师生风采的大舞台,个个特长发展,人人个性张扬,让希望从这里放飞,梦想从这里起航。
温馨高雅:色调清新、图文并茂、笔墨飘香、畅谈心语……师生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在这里升华。
温馨的走廊文化建设时刻教育着学生、熏陶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带动学生参与其中,提升了师生的审美能力,加强了学生合作意识,更为学生展示才能提供了舞台。
一、精心O置大厅文化――教育人、感染人
南楼大厅――绿色环保,养成育人:大厅正中,整洁明亮的鱼缸里,几十尾小鱼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学校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那潺潺的水声、鲜活的生命,在向大家呼吁:“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争当环保小卫士、共建生态校园!”大厅墙壁鲜艳的大字都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手工完成的,既节省了学校的开支,又训练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重人本、强文化、现活力”一语道出走廊文化特色,“播撒习惯种子,收获成功果实”、“养成好习惯从小做起”和素雅的楼梯文化都蕴含着养成教育的内涵,楼道警示语时刻提醒着同学们要用实际行动创设“无声、有序、文明”走廊。
北楼大厅――德育教育小型基地:一楼正厅国情教育、校情教育分列两侧,西侧国旗、国微、国歌、校旗、校微、校歌,东侧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简介、学校发展规划;一楼中厅突出可爱的家乡――大洼风土,丹顶鹤、红海滩大幅喷图分列两边,同时大幅壁镜反射校园环境特色――“创七文化校园”、“创十无校园”内容昂首可见,教育家魏书生同志的“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时刻鼓舞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助人的热情,加上宣传板报出刊及时、内容丰富多彩,步入楼厅俨然步入小型德育基地,接受着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的直观教育;二楼中厅是雷锋塑像及介绍图片,让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植根于全体师生的心中。
二、设计特色化的学校展板和班级展板――规范人、 激励人
(一)学校展板
学校展板有“教者风范”、“师生风采”、“学校发展”三个板块,分别设在三个楼层东侧的南墙上。“教者风范”是全体教师的照片及个人简介,“师生风采”是学校县级以上优秀教师、学生的光荣榜,“学校发展”有学校简介、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的成果展示;北楼东面设有“教师工作目标”“教师的七种精神”、“辛勤的园丁,祖国的花朵”和 “领导干部监督岗”,西面设有常规教育展板,一楼是“礼仪教育三字经”、二楼是“安全三字经”、三楼是“行为习惯三字经”。学校展板浓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育人氛围,时时处处对师生进行行为的规范、美的熏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班级展板
每个班级都设有一块班级展板和班主任展示牌,设在走廊南墙对应的教室外面,三个楼层三个年级。一年级的主题是“温馨的大家庭”,每块展板分五个板块,分别是“爱之絮语”、“好习惯伴我成长”、“梦想从这里起飞”等;二年级的主题是“我们的中队”, 每块展板分五个板块,分别是“辅导员心语”、 “会学的你最棒”、“艺海拾贝”、“我们的宣言”等;三年级的主题是“我们的团队”,每块展板分六个板块,分别是“班主任寄语”、“班训”、“我为队徽添光彩”、“才艺展示”、“班风”等。每块展板动静结合,既有长期不变的内容,又有定期更换的内容,分别按每周、每双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进行更换,成为“活”的板块,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三、自主布置窗台文化――绿化人、陶冶人
走廊里不仅窗明几净,而且每个窗口一盆花,教室里每个窗口两盆花,花叶舒展,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这些花都是师生主动从家里带来的,大手牵小手,大家齐动手,栽花、护花,绿化班级、美化学校,真是怡然自乐的温馨大家庭。
四、培训小解说员,创设有声文化
为了师生了解我们的走廊文化,增强走廊文化的辐射作用,我校坚持培训走廊文化的小解说员。小解说员的表现获得了领导和来宾的交口称赞,成为西安小学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解说员的培养,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成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