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

第1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服务业;非首都功能;协同发展

自2000年,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型社会,且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这样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加突出,但北京的土地、环境、基础设施等制约着养老业发展,而河北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的自然社会资源,有力的政策支持等条件为承接首都养老服务产业功能提供便利。

一、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北京养老问题严重,养老产业亟待发展

北京早在1990年就进入了人口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三化并存的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底,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突破30万,占16.2%,失能老人占5.5%,空巢老人占到一半,另外还有失独老人0.7万人,而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北京市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长。与此同时,2012年北京养老机构床位仅为7万多张,到2015年,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床位缺口在2万张以上,且处于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价格太高的窘境。北京养老服务业发展任务艰巨。

(二)河北紧邻北京,地理位置优越

河北环首都的13个县市基本都处在北京的“一小时经济固”内,交通便利,与北京联系紧密,既方便老人出行生活,也便于子女探望。同时,河北的涞水、涞源、易县等地有众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可称之为北京的郊区,非常适合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河北具有充足的土地、人力等资源

北京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众所周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面积只有河北总面积的8.7%,可谓寸土寸金;且劳动力成本高,增加了养老产业发展成本,阻碍高投入、慢回报的养老产业发展。而河北则具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力成本明显低于北京,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引导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强调要努力形成京津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等新格局。同时倡议破除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这一政策导向为河北承接北京养老产业转移提供依据。同时,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订的《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三地要协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积极向北京之外疏散转移等措施,也表明政府的政策趋向于河北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

二、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北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产业拥有上述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自身仍存很多不足。在硬实力方面,河北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北京,大多数民办养老机硬件设施不足,距养老机构的建筑标准相差太多,且河北省的老龄化程度虽不如北京大,但也相对较严重,养老缺口压力较大,降低其疏解功能。在软实力方面,河北的文娱等活动落后于较发达的北京,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且当前河北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偏向中年女性,受过的相关专业培训较少,综合素质较低,阻碍养老服务的进步。同时,两地的老年人在享受医疗保险方面存在难题,老年人需要经常看病就医,但目前河北和北京没有实现无障碍的异地报销制度,如果不返回参保地,就存在异地就医报销时的不必要麻烦,阻碍河北对北京养老产业的承接。

三、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河北养老机构的硬件条件,提高居住标准,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达到让其满意的最大效果。同时,增加养老机构点的设立,政策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开展,增强河北承接北京养老产业发展的能力。

其次应加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素质,使其为老年人提供最舒适合理的医护服务;同时应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多样化。老年人一般都长时间远离子女独自居住在养老院,其内心孤独脆弱,希望有子孙陪伴,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可满足老年人思念亲人的内心诉求,多样化可满足老年人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帮助老年人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最后,政府应改善异地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管理,在河北和北京之间建立一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通道,使得在河北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可以实现异地就医、异地报销直接在当地有关部门办理,减轻老年人医疗报销的负担,解决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提高北京市老年人异地养老的积极性。

第2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今年,潍坊高新区将围绕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进一步增加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贡献力。为此,高新区繁荣科技服务,强化创新驱动、坚持特色发展,谋求产业发展新突破。

产业发展是高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新区提出,今年着力产业提质增量,始终把握产业这个核心,以企业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投入等资源为保障,加快推进高端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重点规划建设光电产业加速区、潍柴动力工业园、歌尔光电产业园、福田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区、先进制造产业园、半导体发光产业园等7个重点园区,推进半导体发光、装备制造、电声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突出抓好潍柴动力、歌尔集团、北汽福田山东多功能汽车厂、浪潮华光光电、中微光电等10家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建好15个过10亿元、11个过20亿元、7个过50亿元的重大项目,带动80-100家中小企业链式聚集,力争园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52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12家、过50亿元企业4家、过100亿元企业3家,努力实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三大亮点’优势凸显、‘高新三宝’健康成长,加快形成龙头引领、企业聚集、链条完善、特色彰显的产业布局。

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潍坊高新区将着力繁荣科技服务,加快发展总部、孵化、外包、金融、中介经济,尽快完善科技服务业布局,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内涵及效益,奋力打造持久竞争力;加快智慧产业园、清华科技园、光电产业加速器、第二新兴高端产业加速器等孵化加速体系项目建设,今年内新增中央商务区总部及孵化面积50万平方米、智慧产业园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文化传媒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孵化、加速企业100家以上;围绕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构建呼叫、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多领域服务外包体系,力争今年内园区呼叫座席达到6 000个以上,软件企业达到140个、产值增长50%以上,在孵生物医药企业达到100家、在研国家各类新药达到30个;围绕强化金融支撑,加快建设金融广场,着力搭建金融超市,引进10家以上私募风投机构,新建第3家小额贷款公司,推进13家以上企业多渠道上市,全年直接融资46亿元、政府融资5至10亿元、企业新增融资200亿元以上,着力促进科技金融高效结合,打造潍坊市金融产业聚集区。围绕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突出半导体照明产品检测中心、呼叫中心基地、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潍坊质检中心等10个项目建设,新引进15家以上中介机构,努力实现发展高端科技服务业新突破。

近年来,潍坊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成就显著,特色产业加快崛起,新兴高端产业发展“63513”工程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该省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创建成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成效;新创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基地分别达到5个和13个,数量居山东省首位。此外,园区正在培育8AT、外延炉、光刻胶、特种聚脂薄膜等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为产业发展储备后劲。

(来源:潍坊高新区网站)

第3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核桃产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02-1

宜君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宜君发挥区位优势,出台配套政策,注重科技推广,把核桃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初步实现了基地规模化,2012年干果产量达9000吨,产值1.8亿元,到2012年底面积已达40.12万亩。但还存在产量低而不稳、品质良莠不齐、品种混杂、重造轻管、技术应用率较低、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2010年、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铜川市人民政府分别出台了政策,扶持宜君核桃产业发展。面对国内外、省内外的核桃市场和产业发展形势,宜君要以栽培良种化、管理集约化、科研创新化、科技服务体系化、发展产业化、政策配套化作为产业发展策略,打造中国有机核桃大县和陕西核桃强县,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经济提速的目的。

1 栽培良种化

首先,引进与选育良种。引进国内外抗晚霜较强的品种,并对已引进的品种和本地优良单株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其次,建立固定的良种采穗圃和良种繁育基地。要以县中心苗圃、四个国有林场为主体,培育苗木生产大户。再次,保持适当规模,建立示范园。宜君核桃产业发展总量拟控制在50万亩内,要重点建设一批百亩以上的高效示范园。

2 管理科学化

主要是推广核桃园地管理六项关键技术。一是改换良种。对挂果少、质量差的低产幼树通过嫁接改良成优良品种树,方法以插皮舌接为主,嫩枝接接为补充,力争10年全县良种率达80%。二是巧施肥。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长效肥和速效肥相结合,做到“基肥饱、追肥少、叶肥巧”。三是细间作。在果园内套种秋杂粮、豆类、育苗等,取得以短养长的目的。四是精修剪。早实品种宜开心形,晚实品种宜自然圆头性、疏散分层形。放任大树采用“卸大枝,开膛;疏中枝,透光;缩,增新枝;养枝组,保产量”。五是防霜冻。霜冻来临之前,在需要防御霜冻的地段设置柴草堆和烟雾剂熏烟防寒。六是有机化。推广有机核桃生产技术,把握生产区域选择、园地综合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保证优果率达到90%以上。

3 科研创新化

首先,开展晚霜防御技术研究。从引进、选育抗晚霜低温危害的品种和低温、晚霜防御技术研究两个途径出发,减少晚霜低温危害。其次,开发新产品。与高校联合攻关核桃亚油酸提取、多肽酒酿制、多肽胶囊等工艺技术,开发核桃系列高科技产品。再次,产地保护。申请核桃地理标志认证,并对百年生以上大树逐株编号挂牌保护,为核桃科研提供基础材料。

4 科技服务体系化

首先,健全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设立县、乡核桃技术服务站,组建县、乡、村三级核桃专业协会,组织技术交流、信息服务等,重奖在科研、推广中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其次,强化技术培训。采取重点培训和普遍培训结合、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配套的方法,采取专家讲座、技术咨询、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多形式培养农民技术员。再次,构建服务平台。以县、乡核桃技术服务站为平台,协会为纽带,乡村示范户为节点,建立核桃科技服务网络。最后,典型示范。以示范园为龙头,县财政给予经济扶持,重点技术服务,培养科技示范户,再由示范户带动周边群众,扩大示范村、示范乡规模。

5 发展产业化

首先,培育龙头企业。以县核桃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运行法则,兼并其他核桃企业,再以县、乡核桃技术单位及协会为纽带,连接农户,组建宜君核桃产业集团,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其次,打造知名品牌。加大有机核桃生产基地建设和质量跟踪体系建设,实现产品有机化,把棋智核桃乳做成知名品牌。再次,支持产品销售。扶持棋盘镇、哭泉乡和城关镇的核桃交易中心市场,组建乡村核桃营销队伍,全力促进核桃产品销售。

6 政策系列化

首先,完善扶持政策。以核桃六大生产技术为主,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即县级领导包乡镇或企业、乡级领导包片、部门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科技人员包示范园,5年不变,实行考核奖惩。也要与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开的科技服务模式。再次,完善激励机制。对产业发展的生产、技术、营销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最后,把核桃纳入农业保险和民政救助范畴,减少农户的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刘朝斌.核桃栽培与管理技术,2006,5.

[2] 李风臣.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拓宽农民增收之路.农民日报,2006,5,25.

[3] 宜君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1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建设的决定.2005,3.

[4] 宜君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全县核桃产业的决定.2007,

4.

[5] 宜君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核桃科技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的决定.2008,9.

[6]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宜君核桃产业发展的决定.2010,12.

第4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接市委远教办关于开展“科技服务月”活动的通知后,县委组织部、县委远教办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各远教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活动有关事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俊华作出重要批示并提出明确要求,副部长胡承苏同志负责牵头抓总,县委组织部远教中心、县教育局负责抓协调、抓落实,各成员单位全力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各乡镇党委根据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及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调集了优势兵力和资源,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了全县“科技服务月”活动的顺利进行。

2、统一安排部署。为确保“科技服务月”活动落到实处,我县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对各成员单位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到统一步调、统一组织、统一任务。同时,要求县、乡两级财政对此次活动提供充足的工作经费、人员补贴及购置设备费用,要求涉农部门派出所有的优秀专家、技术骨干并全程参与技术服务。要求各乡镇事前上报站点集中学习时间、地点、人员和主持领导、授课专家安排表,并做好“科技服务月”活动学用记录,及时上报学用典型、动态信息。县委远教中心还对活动内容、时间、形式、人员、范围作出统一安排,并对辅导团的专题讲座、实地指导等各项服务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3、强化督促检查。为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5月18日-21日,县委组织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督导组,深入到各乡镇和重点村督促指导“科技服务月”活动,重点对各乡村站点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活动成效进行了全面督查。同时,对活动开展不平衡的乡镇下发了督办卡,要求及时整改;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通过部刊《嘉组通讯》和**党建网进行宣传推介,强化示范带动。通过加强检查指导,确保了我县“科技服务月”活动的各项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活动成效

此次集中服务活动虽然只有一个月时间,但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

一是农户参加远教学用的积极性更高了。“科技服务月”活动的开展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亲睐,很多农户听说远教站点要统一组织集中播看有关农技知识,大家都提前到会场观看,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次专家在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时,田间地头都围满了前来学习的农民群众。普满乡一位烤烟种植户激动地对乡干部说:“感谢党的政策、党的关怀,去年的冰灾给我家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现在你们请专家来送技术,帮助我们抗灾补损,我是每次学习都没有落下,每次都是第一个参加,目的就是想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来挽回年初冰灾造成的损失。”

二是农户抗灾补损的信心更足了。塘村镇三村水果种植大户刘文瑞种植的10亩杨梅遭受冰灾,损失巨大,他感到非常痛心。在这次“科技服务月”活动中,县农业局的果木专家对他进行了实地指导,教他嫁接、施肥,进一步增强了他对恢复生产、减少损失的信心。同时,他也积极参加了由乡远教站统一组织的提升杨梅果实品质、甜度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的集中培训,并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目前,杨梅挂果的来势很好,他拍着胸脯自豪地说:“虽然我的杨梅树遭受了冰灾,但通过专家的指导和自己的学习,今年我的杨梅即使减产也不会减收”。

三是农户通过种养的收入更多了。虽然近几年我县绝大部分村民年年都种植烤烟,但技术含量不高,烟质达不到上等,卖不出价格,收入并不理想。特别是绝大部分烟农缺技术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和积极性。这次通过远教站点组织专家讲座和收看“红星网”节目,及时解决了生产中的各种难题。据统计,在这次“科技服务月”活动中,该县共有5000余人次参加了各种学习培训。今年,我县的烤烟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100余亩,产量由原来的230斤/亩可望达到300斤/亩左右,人均增收100元。

三、几点启示

通过开展“科技服务月”活动,搭建了城市服务农村的桥梁,拓展了机关服务基层的渠道,转变了机关干部尤其是科技人员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次活动开展虽然只有一个月,但有些成效值得思考启示。

1、坚持党委主导和社会参与是开展好科技服务活动的重要保证。科技服务活动是一个服务“三农”的富民工程,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科技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动员组织农业、林业、卫生、科技等部门,实行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力量,协同推进科技服务活动。同时,要坚持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吸引相关乡土人才的参与,利用其技术优势,为科技服务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广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开展好科技服务活动的强大动力。农民是科技服务的主体对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科技服务就失去了其生存的价值。因此,必须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有效途径,把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尽最大可能为他们创造参与的条件,让他们充分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技术,以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为抗灾补损、增加收入提供动力支撑。

第5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科技信息机构;自主创新体系;科技中介

我国的科技信息机构服务自主创新体系伴随改革开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而出现,既有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般属性,也有明显的国情特征。它在促进企业创新、产业进步、区域发展,优化高新区发展模式,加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开展科技服务活动,这些都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因此需要以目标需求为导向。科技服务体系是从科技研发向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整个延伸服务的一个服务体系,是科技研发向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深化延伸服务。其基本构成内容是研究设计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情报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交易服务、中介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

1、科技信息机构服务自主创新体系作用

现今,企业的信息需求已向着社会化、综合化、集成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在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等各个层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信息需求。大多企业迫切需要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用性信息,尤其是围绕产品开发、生产的信息。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对产品开发、技术经济、行业法规、标准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尤为迫切。一些大型企业则对决策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型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生产力都较为雄厚,因此对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项目的投入较高,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特点,决策的失误必将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因此,大企业急需市场内外宏观经济走向、市场营销、价格趋势、相关行业市场预测等高层次决策信息。同时,信息需求还体现出信息内容广泛性、信息源多样性、获取渠道多样化的特点。科技信息机构拥有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学科覆盖面广,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其与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学术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信息交流网络已延伸到各个系统,这些都为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对于信息的利用方式,可以利用网络条件方便快捷地复制、传递文献信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研究机构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使文献、电子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机构不但具备了强大的技术设备资源优势,而且大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系统。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机构是第三方,不参与市场竞争,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去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信息,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较高,也相对较为客观,这对于任何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都是公平的。

2、科技信息机构服务自主创新体系发展现状

多年来,国家在培育各类科技信息机构服务自主创新主体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现在的问题是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不够。目前,我国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之间还没有形成科技成果商用和产业化的通道以及体制机制,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创新体系有分工明确的创新主体,矛盾的焦点在于各主体之间缺乏通道和平台,科技与经济难以实现有效结合。缺乏通道和平台就是因为科技服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只有在全面开放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平台上,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才能互动并迸发激情和智慧,取得重大创新;科技企业才能真正统筹科技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成为市场和创新的主体;大批科技人员才能焕发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全面开放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平台上,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研发服务业、制造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才能进一步发展起来。这是因为各类创新主体要紧密联系、合作、交易、互动,就必须要有一大批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咨询服务、评估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机构生长发育起来。所以说,科技服务体系实际上是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是创新主体之间的链接器,是产学研之间的粘贴剂,是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是金融和企业之间的撮合平台。这就是说,科技服务体系是开放、兼容、整合资源、自主创新的大平台,是促进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3、科技信息机构服务自主创新对策分析

科技信息机构服务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一定要有科技服务产业支撑。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服务业、科技金融服务业、技术市场交易服务业。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都十分重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和竞争前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如美国的国家制造科学研究中心(NCMS)、国家制造研究设计中心(ECR)、制造技术中心(MTC)等官方机构,以及政府与企业共建的共同体,如美国半导体产业联盟,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在共性关键技术的解决中起了重要作用。概括地说,就是政府组织、企业和高校院所参与建立国家和地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市场,转变机制,建立国家和区域、地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中试实体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政府直接投入改为基金引导,通过资本市场的“发现和选拔机制”、交易市场的“定价和交易机制”来支持好企业、好产业项目。总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互动起来,从整体上思考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一定要抓住重点;应该把科技文化产业作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内容,自上而下推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在国家的支持很多是以项目的形式体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很难完全按照项目支持的方式,国家应出台一个科技服务体系专业基金,探索新的支持方式和手段;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是人,应该在人才的系统培育等方面设计一些政策。

参考文献:

第6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为进一步落实____会议精神,按照《关于____农民增收方式的决定》要求,根据《关于加快____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安排,以推行乡镇包规模、科技单位包服务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服务能力,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预期目标

通过科技承包服务使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品质量逐年提高,产业效益明显提升,服务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251”种植增收计划全面实施,“三品二化”农业快速发展,经过3-5年的努力,亩收入20__元田、5000元田和万元田面积分别占到耕地面积的60%、20%和3%,牛羊品种改良率达到95%以上,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68%以上,培育在省内外“拿得出、叫得响”的优质品牌农产品2-3个,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__年达到7000元。

二、科技承包原则

根据县上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产业培育重点,推行乡镇承包产业规模、科技部门承包技术服务的“双承包”服务机制。科技人员按照产业技术分工,采取直接承包、推荐承包、竞争承包和挂牌承包的方式,承包产业技术指导服务、科技示范、技术培训、成果总结推广应用。县乡农业科技人员主要承包棉花超高产栽培、西甜瓜、加工型番茄、酒花高效栽培技术的指导服务;畜牧科技人员主要承包牛羊改良、繁殖、育肥和舍饲养殖技术的指导服务;林果科技人员主要承包葡萄、枸杞栽培管理技术的指导服务。

三、承包任务

1、产业规模。乡镇承包产业规模落实,并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流通能人等办法协助农户开展产品销售。20__全县推广落实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面积1.5万亩,蜜瓜2万亩,葡萄面积0.6万亩,加工型番茄1万亩,甘草3万亩,啤酒花0.3万亩,蔬菜1万亩,枸杞0.5万亩,“1245”模式养殖户达到5100户以上,牛羊养殖、育肥、贩运专业村达到4个以上,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2万头和45万只,牛、羊出栏量分别达到0.7万头和22万只,草料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畜牧业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具体任务分解见附表)

2、技术内容。由县乡农技、畜牧、林果科技服务单位和技术人员承包产业技术服务,主要提业技术规程、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研究,实行产业跟踪服务,落实技术措施,对产业发展和示范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具体技术内容见分产业科技承包方案)

四、承包职责

成立由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财政、农业、林业、科技、乡镇为成员的产业推动领导小组,强化对产业规模落实工作的领导。技术承包小组由农技、畜牧、林果科技单位分别成立产业技术承包小组,确定产业主承包人1名,承包人若干名(包括乡镇农技、畜牧、林果技术人员)

(一)乡镇承包产业规模的职责是:

1、根据全县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适宜本乡镇的产业发展规划;

2、搞好村组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确保产业规模落实到村、组、户;

3、积极培育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好农产品销售,确保不出现农产品“卖难”;

4、组织抓好广大群众的科技培训;

5、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6、为技术承包人员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

(二)技术承包小组承包技术服务的职责:

1、制定产业技术规程,并印发到村、组、户;

2、与乡镇配合抓好科技示范区的落实、耕作管理、技术指导、农户培训;

3、加强面上的科技培训,确保农户掌握技术操作规程;

4、细化量化产业技术指标;

5、实行技术承包风险抵押金制度;

6、完善示范结果的交流总结制度,强化示范成果的提炼、推广、应用;

7、建立健全技术应用档案,分析总结技术承包工作经验和应用效应。

五、进度计划

1、承包期限。根据产业发展效益周期确定产业承包期限。棉花超高产栽培、蜜瓜、加工型番茄、蔬菜产业承包期为一年。葡萄、酒花、枸杞等产业承包期为三年。

2、20__年进度计划

(1)1月份由县产业推动领导小组与产业技术承包小组主承包人签定“产业科技承包责任书”;

(2)1月至3月中旬

分产业制定技术规程、开展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乡镇落实规模有指向。同时提出产业扶持内容,给予资金支持;(3)3月下旬至4月初做好种植、养殖的一切准备工作;

(4)4月初至5月1日前组织完成产业规范化种植任务;

(5)5月中旬至6月下旬组织产业落实的督查检查;

(6)6月中旬至10月中旬抓好产业技术跟踪指导服务,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

(7)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对部分产业进行考核验收:

(8)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提业承包总结和示范效益报告,对产业承包进行全面考核验收;

(9)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对考核结果做出评价,在全县经济工作会上兑现奖罚。同时对下年度产业承包做出安排。

六、考核方式

1、考核组织。由县产业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考核小组,按照科技承包责任书进行实绩考核。

2、考核内容。考核小组对科技承包的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示范点建设、产业承包效应、基层群众满意程度、资料总结积累、成果应用等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实行百分制考核。产业规模的考核纳入乡镇综合目标责任书考核。

3、考核等次。根据量化指标,考核小组通过实地检查、入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考核打分,考核得分95分(含95分)以上为优秀,90-94分(含94分)为良好,80-89分为合格,79分以下为不合格。

4、考核结果应用。考核结果做为技术承包单位及个人年度综合考评的主要依据。与科技人员考核、奖惩、聘任、分配相结合,根据承包任务完成情况和群众的评价确定考核等次,兑现奖惩。

七、奖罚办法

对科技承包考核获得优秀、良好、合格等次的分别予以1.5—3万元奖励。奖金由县财政从支持产业发展资金中提取,奖金分配由各技术承包小组根据其成员的贡献大小提出方案,报县产业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兑现科技承包奖金,并对科技承包主承包人处以风险抵押金40%的处罚,其他成员处以风险抵押金30%的处罚。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产业发展。实行产业承包落实产业规模是关键。县上成立产业推动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农业、林业、科技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将产业发展规模指标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中考核,加强督促检查,统筹协调落实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等关键问题,及时检查通报产业承包任务落实情况,特别是各乡(镇、场)要充分发挥行政推动的作用,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2、明确承包责任,落实技术措施。发展产业科技服务是重点。县乡科技单位要成立产业科技承包小组,要选派技术水平好、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能下得去蹲得住、服务好的科技人员担任主承包人或承包人,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做到承包人员、指导服务、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四到位”,在重点产业上实现科技攻关与技术难点的突破,推动产业发展取得实效。

第7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 科技服务 石油装备 黄河三角洲

1 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指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服务业具有了向其他行业释放较强外溢效应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出现的产业结构的软化现象,科技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科技服务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随着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制造业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一些环节独立出来,如研究开发、设计、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制造业的服务成分不断增加,如技术支持与培训,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等。在对现代服务业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各地区各行业在出台现代科技服务业相关规划及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战略发展方向等,科学合理安排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国务院规划定位的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背土地资源及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国家要求要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产品。这需要利用现代技术及现代管理理念对传统发展方式进行改造,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受历史及区位因素的影响,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偏弱,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为例,分析其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梳理出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思路。

2 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特点和行业分布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2004-2010年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产值逐年增加,比重也从2004年的22.6%提高到29.1%,如表1所示。从表中也可以发现,该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则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该地区工业化进程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服务业与工业化互动的模式逐渐显现,该趋势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如表1)

区域工业化特征明显,为生产业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原油、原盐、纯碱、溴素、金矿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该地区内县市区都充分认识到自身资源特点,积极培育符合自己资源禀赋结构的产业,据统计,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黄金加工量、纺织和造纸生产能力、溴素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0%、11%、32%、17%、5%和85%。表2是黄河三角洲核心城市东营市各县区位于前三位的主导产业一览表,可见该地区产业结构以石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盐化工等与地区资源特色有关的重工业结构,可以更加明确地将该地区定性为工业化发展深化阶段。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无法超越地区产业结构特征,而是要更好地为该特征服务,该地区石油装备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积极推进面向石油装备制造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石油装备产业发展为目标是符合该地区发展实际的。(如表2)

3 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科技服务业核心任务分析

根据石油装备制造行业自身发展特点,我们认为机械制造科学研究、石油装备研发设计与技术开发是提升石油装备制造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是提升石油装备水平的关键环节,加强石油装备领域的创新创业服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是提升石油装备行业水平的保障工作。因此,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应该从以下方面展开。

3.1 提升石油装备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建设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根据国内外采油装备发展的需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全面系统开展采油装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及成套工程化技术的研究开发,解决采油装备工程化共性的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并逐步实现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中心面向产业核心技术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面向市场开展产业化工程技术的集成研究开发;面向世界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研发成果。成立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的石油勘探开采研究院。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特别是深海条件下的油田勘探与开采设备的专业性及其研发生产所需的高成本,联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等本地科学研究及教育机构,建立石油装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先进装备制造研发平台和深海油田勘探开采平台。建设产品检验检测、仪器共享及中试平台。以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为基础,在面向社会和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评价、咨询培训等服务过程中,做到石油装备产品研发、标准制修订、型式试验、仲裁检验、国际间实验室检测能力互认等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3.2 提高石油装备产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效率

完善石油装备产业成果转化链条,创新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拓宽产学研合作方式,畅通技术转移渠道,加强创业载体及创业服务设施建设,建成石油装备产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基地。建设区域科技资源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及时更新与供给。由科技情报所牵头,联合科技企业协会、国家创新驿站,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创业服务中心,共建科技资源信息平台,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立项项目的数据、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和建库。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针对企业建立异地研发中心及各类分支机构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包括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法律建设等各方面信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在区域内推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技术成果、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开放,促进科技资源信息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内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与国外科研机构和公司的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扩大合作领域。每年争取派出三批科研人员分别赴采油装备工业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寻求采油装备专业方面的技术合作。同时每年争取邀请、吸纳一批国外有关学者和专家来开展技术交流和研究开发工作。积极吸纳高校院所联建研究机构,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在石油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区域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有产学研合作背景的项目,在立项和经费管理等方面体现产业需求导向。

3.3 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加快建设以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龙头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整合园区现有孵化要素,探索构建中介服务、技术融资、创业培训、政策支持等创业服务的协同机制,通过为种子期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为初创期提业孵化服务和增值服务、为成长期企业提供投融资及政策支持,构建创业企业“接力式”的创业环境,克服创业风险,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建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乐土。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依托“黄蓝”国家战略,采取以市政府、省科技厅为建设主体,高校院所、创新团队为技术支撑,企业为成果转化载体的合作共建模式,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海洋科技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高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以技术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打造信息服务、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科技投融资等四个平台。加快建设院地合作机构,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通过联建科研平台、联合实施科研项目、聘用高端人才等,不断增强研究院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国家院所与地方政企联合创新机制。

3.4 优化石油装备产业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服务载体的统筹协调。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园区等科技中介服务载体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黄河三角洲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加大对技术贸易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协会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舆论引导与激励政策设计,鼓励其参与科技成果的经纪活动,保障中介机构的合法权益,促其快速发展。根据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和企业实际,重整科技资源,开展订单式、全程式咨询与服务,帮助做好创业策划、产品成长、产业链打造、团队建设、资本运作等方面系列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降低创业成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金融建设与创新工程。设立石油装备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针对石油装备产业研发投资周期长、数额大、风险高的特点,探索引入风险投资入股高新技术项目的新模式,推行由政府引导的重点项目股权投资。探索风险投资入股高新技术项目的新模式,在当前实施的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中筛选确定先进科技成果,建立重大科技成果备选项目库,形成完整的支持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资金链条。发展中小型科技企业产业金融,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和政策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探索建立联盟、园区、基地统贷统还机制,构建中小企业贷款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领域的科技问题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部重大软科学课题.

第8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一、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

一方面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并造就出一代能运用科学技术经营和管理农业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机构、创新基地、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效精干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科技支撑的重任,把农业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做大量、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原则,又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加强领导,善于引导,通过典型示范和科学普及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愿地学科技、用科技。防止一哄而起、一窝蜂、一刀切,强迫农民用“科技”;杜绝一些人好大喜功,假科技之名,搞“面子工程”;更要防止某些人借科技以营私,败坏科技的名声。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农业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

二、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也正在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的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星火培训基地建设,群众的科技素质等,还不完全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特色产业标准化体系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农产品种养和加工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了产业化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

(三)农产品产业化研究开发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加工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产品的深加工转化率不高,产业链较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如茉莉花、甜玉米等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四)农产品市场流动体系不健全。物流信息化的程度不高,交易手段落后、单一,电子商务平台信息量少,网上交易成交量不多。

这些问题已经构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不解决这些问题,农业产业化就难以推进。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我 们将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完善农村科技服务协调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继续抓好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网等中介机构建设,注重深化机构间合作内涵,提升整个体系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部项目“横县茉莉花专家大院”,继续建立桑蚕、食用菌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专家对农民实行零距离的科技服务建立有效的平台。以茉莉花茶加工企业、甜玉米加工企业为孵化器,运用现代网络手段,开展技术创新动态联盟建设,不断探索区域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有效科技服务方式。

2、加强对特色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

重点针对横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包括特色农作物品种改良及快繁技术、耕地可持续利用技术、特色农产品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及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技术等。

3、以科技创新支撑龙头企业发展。

通过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尖子人才、发展独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名牌等方法,促进民营科技企事业的发展。3年内,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8家,企事业尖子人才100名,开发企业(产品)名牌10个;同时,带动整个中小企业群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4、以科技手段加速市场信息化。

第9篇: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

一、规范管理,强化落实,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2011年9月开始,我省在39个县(市、区)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半年多来,由于各级农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辛勤工作,科技示范户积极配合,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提高了技术指导员服务能力和科技示范户应用科技能力。去年11月至今年2月,省农委依托部、省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对390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能力提升培训,使他们明确了岗位职责,掌握了农技服务方法,提高了服务能力。截至5月底,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服务3万多次,培训指导科技示范户、辐射户23.5万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485万份、光盘3万张,促进了科技示范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

二是推进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省已有82个主要农业县(市、区)完成改革任务,占主要农业县(市、区)的98.8%,比2011年8月增加23个。

三是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发展。39个示范县结合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生产一线,采取多种形式,对6万多个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开展技术培训,每个科技示范户接受培训指导6次以上,促进了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了主导产业发展。39个示范县推广优良品种276个,推广农业实用技术285项,共实施水稻1961.5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58.9%,小麦2110.7万亩,占全省60.0%,玉米611.4万亩,占全省79.3%,油菜458.5万亩,占全省45.6%,茶叶93.7万亩,占全省48.5%,生猪1262万头,占全省42.1%,水产140.5万亩,占全省18.7%。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39个示范县主导产业增产增收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使农民节本增效增收近15亿元。以小麦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县科技示范户平均单产提高16.4%,平均每亩省工节肥省药省种降低成本45元,每亩增产节本增收147.45元;水稻平均单产提高19.33%,平均每亩节本32元,每亩增产节本增收188.06元;生猪单位成本降低15%,死亡率控制在2%左右,每头出栏肥猪增收126元。

五是建立了新型农技推广服务形式。全省39个示范县390个试验示范基地中,涉及150个良种繁育场和高产创建示范片(点),有52个科研教学单位、61个涉农企业、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8个种养大户参与农技推广服务,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2850项(个)次,为技术推广提供了技术储备。成立由农、科、教科技人员参加的8个专业39人组成的专家组,指导示范县项目建设。

六是形式多样的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为今年春季生产和夏粮丰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省实施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工作层面看,认识不到位,管理工作薄弱;从操作层面看,措施落实需进一步强化;部分技术指导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能胜任科技服务的需求;从效果层面看,个别县项目实施不够理想。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认真加以克服。

二、明确任务,讲究实效,推进今年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深入实施

今年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各地要认真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环节,解决难点问题,强化措施落实,推进项目深入实施。具体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上年度项目实施成效的宣传和表彰工作。各示范县(市、区)要在上年项目实施总结考核的基础上,做好项目实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发挥典型示范辐射作用。要做好先进的表彰奖励,同时做好各环节工作的完善,推进示范县项目深入实施。

(二)着力抓好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和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各示范县要高度重视抓好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农业部有关要求,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作为示范县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认真抓紧抓好。每个项目县都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认真遴选技术指导员,安排到部、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5天以上集中培训,更新他们的业务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

(三)认真抓好科技示范户的遴选培育。要将有责任感、乐于助人、有一定文化知识、热爱农业科技、种养规模大的农户,遴选为科技示范户,通过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把他们培育成为当地农技推广体系的农情调查员、农民身边的“土专家”。

(四)加强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要依托现有410个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科研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发挥其储备技术、推广技术的基础作用。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机制。在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服务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服务形式多元化发展,积极组织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农科教协作,发挥科研、教育、推广科技资源作用,推进项目实施。

(六)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各示范县在巩固现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基础条件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和服务手段,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做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促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七)完善考核淘汰机制。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考核管理办法,坚持农民说了算、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项目实施。2011年度项目考核后5位的县(市、区),2012年度考核仍居后5位就淘汰。各地对绩效考核居后的技术指导员要实行退出机制,对不能起示范辐射作用的科技示范户也要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