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教育阵地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教育阵地建设

第1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社会已然进入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它在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的经济形态,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同时也为企业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新时期企业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成败,也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面对新的挑战,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研究并发挥信息网络的技术优势,把握信息网络发展动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引导和文化保证。

1充分认识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是信息时展的要求。互联网在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也夹杂着各种思想倾向的言论,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适应网络传播的新方式,抢占网络宣传教育的制高点,是新时期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和发展的要求。互联网传播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企业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对外可以拓宽企业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对内可以进一步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2如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企业宣传思想工作

(1)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企业对外宣传力度。网络宣传是企业对外展示的良好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网络可以低成本的对外宣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宽业务渠道,为企业建立一个对外互相沟通的平台。

(2)搭建思想沟通平台,建立信息调研网络系统。由于网络用户身份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职工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建立宣传思想信息调研网络系统,有利于思想动态信息的快速反馈,可以及时、准确了解职工思想动态,依据形势变化做出正确决策。

(3)把网络建成重要的政治理论学习阵地。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实时交互、空间广阔、多媒体运作等特点,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使政治理论知识以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形式展示出来,提高职工学习自觉性和趣味性,把原来的强灌输、被动化教育转化为自主理性思维和自觉学习活动,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

(4)建立由点到面的实时宣传通讯平台。现阶段,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任何个人、团体和组织都能以低廉的成本进行信息传递。手机自带的短信功能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它在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便捷的平台。

3加强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应注意六个方面问题

(1)要紧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工作原则,把宣传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激励斗志的作用,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增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从职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必须要坚持联系实际,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使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能够更加贴近干部职工,服务于干部职工。

(3)加强阵地建设与传统宣传思想教育方式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同时不能丢弃那些好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勿视“面对面”交流的作用,不能只注重在网络上开展工作,抛弃了传统的会议和课堂系统灌输、个别谈心等工作方式。因此要防止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全盘网络化的倾向,必须坚持运用现代化手段与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相结合。

(4)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扩大知识面,增强教育平台的实用性。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容易存贮、便于查阅、传输速度快、易接受等优势,最大限度的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信息,扩大知识覆盖面,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自觉的、自主的、自动的利用网络去学习,使网络学习长期化和经常化。

第2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关健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教育

21世纪,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对新生事物历来敏感的高等学校受其影响日盛。网络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由此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阵地。如何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探讨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正面效应

(1)网络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过去,传统大学思想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教学,传统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学生了解到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

(2)网络使我们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大学生们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这都是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贴,从而找出对策。

(3)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丰富思想教育的素材;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文字、画面、声音)特性可以使思想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2.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可能使一些大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虽然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正常吸收。

(2)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同时它又是虚拟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网络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与现实社会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交往范围更广、关系更加平等等优点,但这种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或随意欺骗他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这种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并且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容易使大学生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从而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

(3)西方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冲击。如果这些学生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引,大量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影响和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因为丧失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误入歧途,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进网络的措施

1.“两课”教育进网络,发挥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两课”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首先,要将网络信息引进“两课”教学内容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积极健康有益的信息予以肯定,使其成为“两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有益的补充;对消极有害的信息垃圾予以理性地批判,作为反面材料充实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改进“两课”教学,而且拓宽了网络思想教育的空间。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引进“两课”,增强“两课”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思想教育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在思想教育的方式、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才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所突破。只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育内容,增加教育信息容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3.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

面对西方网络殖民文化的侵略和文化强势地位的威胁,我们要不断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道德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一方面,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根据我国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现状来进行。我们要在大学生心里树立起一种网络道德意识,让他们自觉地去维持网络秩序、遵守网络法律。可以通过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行为校园规章》、《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课程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

4.重视校园BBS站的舆论引导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BBS站,学生往往会在上面发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甚至还出现人身攻击或某些内容不健康的文章,对此,除了加强对BBS的监管外,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正确引导。要坚持及时性、正面性、柔和性三条原则,抓住着力点,让工作事半功倍。

5.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旋律

文化作为载体始终在有效地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思想信息,网络文化既是网络思想工作的教育手段,也是网络思想教育的战斗武器。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为此,我们必须占领文化主阵地,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

第3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3-0055-0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大便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可以说,一套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比较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正在形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靠各级各类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曾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又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一是经常性的教育方式。根据改革和建设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而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二是主题教育方式。围绕特定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议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三是集中教育方式。针对一定对象确定一定内容组织相对集中的教育活动。这些方式,体现了新时期的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朝代内容,取得了明显成效。

2.广泛吸引群众积极参与的自我教育方式。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方式。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种创建方式不断涌现,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在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发挥新闻媒体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抓住重大事件,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反腐倡廉、社会治安、再就业、住房和医疗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4.运用社会管理手段的规范养成方式。高尚思想首先的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的严格管理。几年来,各地注意把思想教育同城市管理、待业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用法规来约束人的行为,制定了有关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娱乐场所管理等方面的法规。二是制定文明公约、市民守规、乡规民约。三是各行各业制定工作制度、行业规范,在各类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中有机地体现思想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5.宣传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典型示范方式。先进典型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楷模,在全社会推出代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各具特色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树立一批重大个人典型和重大集体典型,宣传一批文明创建先进单位,推出一批文明创建示范点,涵盖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第4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第5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公寓;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5-0107-02

一、理念创新是增强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前提

第一、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目标。学生公寓作为高校育人的第二课堂,更应明确育人的职责,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即应解放思想、实事求实,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把学生公寓建成学生“学会生活的课堂,人格培养的园地,思想教育的熔炉,能力训练的基地。”

第二、树立公寓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的理念。强化对思政教育工作进大学生公寓重要性的认识。从空间上来说,公寓不仅是大学生进行休息、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学习的园地、获取信息的窗口、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据调查,89.5%的同学平均每人呆在宿舍的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而时间达8~12小时的大学生比例约为62.8%。学生在公寓内的行为规范、管理和基础文明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休息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高校细线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第三,应树立学生是消费者的观念。大学生来校学习,付费上学,即是受教育者又是消费者,特别是人住学生公寓的行为。既然大学生是一名消费者,我们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就要依法维护学牛会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在制定各项公寓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时,要时刻想到有否损害学生的基本利益,真正体现学生是消费者的价值趋向。

第四、应树立“法治”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管理和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在过去的管理和教育中,许多高校重管理而轻视学生权益,这不符合依法治国的大的社会环境和依法治校的需要。我们学生思想工作者,要把依法管理的观念贯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高校与学生签订住宿管理协议、财产损害赔偿协议,这有利于管理者和宿舍的被管理者学生都树立法治观念。从而使宿舍管理既具有合法性,又增强了被管理者的权益意识。

二、制度建设是增强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第一,要重视宿舍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规章制度中,强化制度育人。在管理体制上,应建立全员育人的新体制。必须正确处理高校政工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和大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三者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当前,“整合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沟通渠道构成整体化教育是德育发展的趋势。”在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后勤的服务育人是基础,它通过营造公寓环境、员工行为示范及规范、合法、文明服务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政工部门思政专业队伍的主导工作是关键,他们通过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第二,应建立健全评价数学模型,完善提升学生主体意识的宿舍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使其成为增强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党一贯重视的,高校开设“两课”为大学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两课”理论考试中成绩优秀,演讲时慷慨陈辞,激情澎湃,文字中洋洋洒洒,头头是道,可在寝室里则完全变成另外一种形象:抽烟、酗酒、不讲卫生、污言秽语等等。古人倡导“知行合一”,知与行的分裂无疑是教育的遗憾。当前,高校实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涉及学牛在公寓里的表现的内容较少,为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意中打开了方便之门。实际上,我们在重视“两课”理论考核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表现的测评份量。也可以逐步推行操行量化考核,实行大学生思想品德实践学分制。

三、队伍建设是增强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组织保证

第一,政治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教育的主体,抓好主体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基础。首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十分深奥的科学,它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综合应用,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求较高。(1)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热心做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进驻宿舍。宿舍内的思想教育有别于课堂上讲大道理,讲究的是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的放矢地开展有针对性教育。因而对思想教育工作的第一要求是“勤”。(2)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宿舍。接近学生,主动查找、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惑问题,并及时解决,不能被动地等学生上门,工作讲究“主动性”。(3)从待遇上给予辅导员一定的优惠政策。宿舍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多在课余时间,而且往往是“八小时”外的工作,从评优、评先、职务、补贴等各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让思想教育工作者安心工作。其次,可充分发挥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教育功能。

第二,建立和健全学生宿舍的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自管组织是增强大学生宿舍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首先,以“哪里有青年学生,哪里就有团组织”和“以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在学生宿舍建立党团组织既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扩大了党团组织的覆盖力和渗透力。可以在现有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学生党团组织体系的基础上,以宿舍楼为单位成立团总支和党的工作委员会,有条件的宿舍楼可专门设立党团活动室或者党的工作室,借此阵地定期开展政治学习、主题活动等。其次,落实团建工作进公寓。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学生会、学生各社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活动中,增强团体的凝聚力,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将党团组织延伸进宿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团干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加强宿舍后勤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是增强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补充。后勤员工是后勤服务工作的主体,又是学生公寓服务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与学生频繁接触。他们的工作作风、责任

感、服务态度,非学术性学识都能感染学生,无形中他们的优良品德、高尚情操、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因此,在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生公寓后勤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使他们既有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懂管理又乐于为同学服务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在公寓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勤工俭学、义务劳动、谈心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接触、体验、学习后勤员工的精神品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宿舍文化建设是增强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宿舍内的文化氛围如何,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成人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而良好的宿舍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可塑性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在这个时候,有无文化的介入和渗透,有怎么的文化介入与渗透,其结果大不一样。因此,在学生宿舍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大力营造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可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美化、卫生评比、文明竞赛等,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宿舍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各类活动中,使大学生们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提高。同时,宿舍文化活动要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要从形式到内容都使学生喜闻乐见。在文化活动中还要注意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带动学生,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在学生宿舍区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和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另外,要从公寓的物质文化建设入手,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根据育人的特点和要求来规划、设计、营造公寓环境。公寓的设计标准要体现学习性、实用性、消费性,应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要因地制宜,巧妙地营造绿化带和休读点。

第6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一、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围绕大局谋划方略

首先,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古人讲,胸有全局,才能下准一个棋子。“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域者,不足谋一域”。一个杰出的团组织领导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战略的眼光,胸怀全局,多谋善断。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高站位、高起点,服从、服务大局,谋划方略,创新工作理念思路。要紧紧围绕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国际一流石油企业,油田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三大战略任务,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团的工作方向明确。

其次,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熟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理清团组织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决策科学,措施得当。在党委领导下,生气勃勃地开展企业共青团工作,开创共青团思想建设新局面。

开创团建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企业作用。

二、掌握青年思想脉搏,创新思想教育工作

共青团思想建设是团建的基础和根本。要按照团章要求,坚持“四个创新”,针对团员青年思想实际,用先进思想文化教育青年,用企业实践活动锻炼青年,用有效服务凝聚青年,不断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企业共青团思想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把教育引导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结合起来。逐步实现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要将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由说教型向教育引导型转变,由单一的思想教育向重点解决青年关心的热点,热点问题转变,由抽象理论教育型向动态引导型转变,寓教于活动,寓教于为青年办实事之中,由机械管理向服务型转变。

在工作内容上创新。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信仰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为重点,针对青年政治敏感但不成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战斗力强的团员队伍。

在工作手段上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技术优势,加快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载体的创新。建立企业共青团工作网站,通过网站加大正面宣传的影响力,团结、吸引、凝聚青年,把互联网建设成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阵地。在工作中注意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大众传播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努力使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达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润物无声的教育成果。

在活动形式上创新。针对青年思想活跃的特点,要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和开风气之先的传统,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学雷锋树新风、学铁人立新功”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建立青年团校、业余党校和青年之家,更好地教育和引导青年。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形式,利用企业文化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场合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提高青年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合生产经营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企业团组织要把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团组织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把团组织办成青年成长的大学校。

首先,创新人才激励平台。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大庆精神铸魂育人建队的优良传统,引导团员青年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三老四严”锤炼思想作风。在贯彻落实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的实践中,当先锋、站排头、担重任,努力为油田持续发展永续辉煌做贡献。

其次,创新典型示范平台,大力发扬“三超精神”。要引导青年以“新铁人李新民”以及伍晓林、何登龙等先进典型为榜样,不忘历史,珍惜荣誉,坚定信念,为油拼搏,继承传统,高举旗帜,刻苦攻关,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立足岗位,开创未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敢于超越,无私奉献。

第三、创新企业文化平台,大力发扬文化育人的优良传统。针对青年求知欲强的特点,切实抓好职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鼓励青年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实践中增长才干。打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班组。针对团员、青年好学上进,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以创新、创优、创效为导向,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进一步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示范岗”、“岗位明星”等“青”字号创建活动。通过“师带徒”、“一帮一”等形式,开展岗位技术练兵、生产赛巧、劳动竞赛活动以及“金点子征集”、“我为企业献一计”等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发青工学技术热情,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效服务,充分发挥平时岗位是能手,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当尖兵的青年突击队作用。

第7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关键词】 党员服务站;高校;党建;学生公寓;实效

一、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意义

1、学生公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阵地

根据教育部统计,我国大学生平均每天在寝室的时间达到13-14小时,在寝室里他们可以放松地互相交流、沟通,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地展现自己、充实自己。[1]在相对自由、放松的坏镜下,大学生们能够活跃、频繁的交流思想,有利于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

2、在学生公寓中开展党建工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有利于对学生积极分子的考察

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学生党员可以更真实、具体的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团结、影响周围同学,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除此,在学生公寓里大家生活在一起,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考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发现、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这样能充分了解积极分子的真实行为表现和思想动态,从而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

3、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有利于促进学生公寓文明建设

目前,高校对学生公寓重安全、卫生管理,轻思想、教育引导,因此出现学生回到寝室往往无所事事。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是良好校风、学风、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思想品质及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的现状与问题

1、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

高校党建工作由于党员发展、培养的需要,往往以专业、院校为工作重心,但是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学分制、导师制的推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系统慢慢淡化,逐渐转变为以寝室为单位的公寓管理系统。而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市场化为主,后勤公司在对公寓进行管理时重服务、重管理,轻教育、轻引导。因此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在现有的后勤市场化环境下很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学生公寓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组织管理不健全

目前,高校公寓管理分为学生宿舍工作和公寓思想教育两部分,学生宿舍工作主要涉及公寓卫生、安全等方面由后勤公司聘用的宿管员阿姨管理;公寓思想教育方面由辅导员老师负责开展,这导致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宿管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高校辅导员人数有限,平时不能够深入寝室了解学生具体情况,而党员之家、楼委会学生组织则是依托院系组织建立,缺乏建设管理,因此公寓内即使设立了党团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形同虚设。

3、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形式单一,缺乏载体,丧失实效

高校党建工作方式简单,多是采用“听报告、看视频、读文件”的方法,方法陈旧、简单,形式呆板,教育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严重脱节。工作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习后也没有多大收获。而在公寓党建过程中,学生党员多是被挂牌“党员示范寝室”,学生党员一味被作为同学的标杆,在各项公寓管理的事项上都被提高标准, 而实际上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和长效机制,一味强调和追求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 就会逐渐使其丧失对相应活动或事务的吸引力,更谈不上内化为动力,主动配合公寓辅导员或宿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党员服务站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具体实施和成效

党员服务站是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觉服务的党员组织,是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地,是学习和交流的园地,是向青年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建知识的阵地。自2014年起,在原有党员服务站的基础上,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党员服务站模式下调整原有公寓党员之家模式开展高校学生党建进公寓工作。一是将党员服务站普及到公寓楼,每位服务站成员负责一层楼,要求主动联系负责的楼层同学,了解同学所思所需,引导并服务于楼栋内的同学,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转变工作理念,党员服务站内部建立规范的培训、学习、考核制度,不断强化党员服务站成员的服务理念,由党员之家学生干部“管理者”转变为党员服务站成员“服务者”,并且将党员服务站成员工作服务表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的参考依据之一;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并且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形式向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引领校园新风尚。

经过实践证明,在党员服务站模式下开展党建工作进公寓,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党建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中的渗透,也能够促进高校寝室文明建设,主要成效有:

1、解决学生公寓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组织管理不健全

以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寓党员服务站为例,该学生党员组织由学生支部书记负责,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前期制定了章程、机构设置及职称、服务项目、学习培训制定、活动制度、考核制度等,学生党员服务站工作队伍力量强大,组织管理健全。除此,党员服务站成员每天在公寓定时值班,由24小时在公寓轮流值班的辅导员能够承担起公寓党员服务站的指导监督工作。

2、解决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单一,缺乏载体,丧失实效

在党员服务站模式下,服务站成员定时值班为同学们提供咨询求助、代取快递、失物招领、爱心便利站、回收旧衣等服务,切切实实为公寓学生提供服务,并且根据调研结果按需开设“公寓自修教室”、“党员一对二帮扶”、“党员有约”等活动,除此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向公寓同学推送时事新闻、招聘信息、生活常识等信息。

3、解决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缺乏合理方式问题

在党员服务站模式下开展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工作,党员服务站成员本身就住在公寓中,十分了解公寓内的问题,除此深入分管楼层,将公寓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化、生活化。党员服务站成员配合楼长开展卫生检查工作以外,平时以身作则,以点带面,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让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占领大学生公寓阵地,积极推进公寓文化建设。

第8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原因 提高对策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消费的主要群体,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网络的发展与繁荣,提高了信息利用率,扩大了信息的利用范围,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开展。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不稳定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这就促使我们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于网络思想教育的研究,一般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经历了初步探索、主动建设与深入发展三个时期。对于一般的地方高校而言,限于信息网络软硬件建设限制,网络思想教育的起步一般都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开始的。然而,在网络思政教育整体推进、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目前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地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很多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主动占领了网络这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兴阵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学校不仅建立了如先锋网等思政教育类的主题网站,同时,学校也整合了校报、广播台等传统媒体,通过数字化处理后放到网络上。这一举措拓宽了学生的获取信息来源,增强了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一项针对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对校园思政网访问情况的调查显示:超过96%以上的学生至少每学期都会浏览1次校园网;72%的学生每周都会关注一下校园网上与学校相关的新闻报道;而仅有13%的学生会每天浏览校园网。调查认为,网站页面呆板、形式单调、内容上大而空、说教味浓等原因是造成了学生对思政类网站访问不积极的原因。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教育类主题网站都存在着不够重视网络思政教育,单纯依靠以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对网络思想教育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与技术准备,重视网站技术建设而忽视网站内容建设,网站点击率偏低等问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很多思政教育类网站的定位不够准确:一部分认为网络思政教育即思政教育网站建设,认为单纯地建设和维护好一个思政教育主题网站,上传一些宣传资料即是做好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还有一部分则认为网络思政教育即传统思政教育在网络上实施,即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进行施教与受教的接受式灌输过程。

我认为,网络思政教育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注重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对网络思政教育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运用网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思政教育类网站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原因。

三、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式。

观念创新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先导,着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教育的新理念,主动超前地实践和探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才能掌握网络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制高点,才能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打开思路、明确目标,从而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取得切实的效果。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不可或缺的教育新途径、新载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管是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者来说,还是对广大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有必要将网络思政教育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这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才能向全体师生有效渗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增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就是要根据大学生认识和接受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信息量大、图文并貌和具有平等的沟通平台等特点,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包装,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努力使这种吸引力保持长久和稳定。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贴近师生、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实际,多开办一些针对性强、互动性强,有新意、有品味的栏目和节目,丰富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着力打造校园网络宣传的知名品牌,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努力开创网络宣传的新局面。打造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我认为可以通过丰富以下两个方面来得以实现。

第一,把网站设计得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比如可以在网页上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还可以开办一些如“教学问答”、“心理咨询”、“校长书记信箱”等互动栏目。此外,还应该将网站的界面设计得清新怡人,能够较好地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浏览网站过程中感到“很好玩”、“有意思”。

第二,注重网站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将网站内容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格调高雅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缺乏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站和内容,难以对广大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对网站内容的更新,不断开发出与学生网络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和新花样,可以始终保持受众对网站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也是吸引上网者反复访问站点的动力之一。

3.强化教育载体交互性,加大传播方与接收方的互动沟通交流。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重在正面的宣传教育,但更多的是通过情感交流的形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来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最大特点及优势,是突出了其教育双方的平等,从而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之所以低下,使学生厌烦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它总是把受教育者放在被动接受和服从的位置上。所以,网络思政教育要想改变上述情况,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同时处于网络这个自由而平等的世界,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身份的平等性,即在互联网上,人们没有时空、民族、文化、等级、年龄、性别等的限制,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即“网民”,他们可以与任何人进行自由的交流和交谈,庶民百姓甚至可以与国家元首直接沟通与交谈。

二是思想交流上的平等性,就是在网络上,尽管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可能不同,但他们交流的是信息、思想,在这种交流上他们是平等的。网络的权威是凭借着能力和魅力树立起来的,而不是以社会等级或官位、职称作基础。

三是参与政治的机会的均等性,即在互联网上,无论是平民还是总统,只要你愿意,就都可以发表言论,参与讨论,谁也不比谁的机会多,谁也不比谁的机会少。通过平等对话、沟通理解,求得互识和共识,最终促进交往双方政治思想境界的提升。

4.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上舆情引导机制,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

观点多样,是网络舆论的一大特点。对高校来说,校园BBS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发表意见的集散地。网上舆论引导成为巩固意识形态的有效形式,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校园BBS必须严格执行实名制注册,加强信息人的责任意识,控制甚至消灭境外敌对势力和社会上低级趣味的有毒有害信息的,以此提高校园论坛的品位,提升网站的整体水平。

5.健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着力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管理队伍。

高校普遍缺少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知晓网络技术的人才。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够,运用网络技术加强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强,对开辟和占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紧迫感不强。还有一些工作者虽然有占领网络阵地的意识,但因为缺乏必要的一些网络技术技能,影响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建立一支由专业思政教师、辅导员和兼职网络技术人员、学生干部相结合组成的管理队伍,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合力,确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再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07).

第9篇: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30日

一、学风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培养目标已转化为大众适用人才。高考升学率的升高使得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

其次,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取代了单纯的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模式取代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些变化导致不适应,从而出现成绩下滑现象。

再次,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一部分入学成绩很好的学生频繁出现挂科、逃课现象,这些学生一部分属于入学前期望值过高,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异,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另一部分是盲目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二、学风试点班级建设对策

针对目前学风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试点班级建设,以点带面,继而全面促进学风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风建设的前提是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成才,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坚持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对学校及系部现有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研究,逐步完善学生党建、班级建设、学生干部管理、日常管理、评奖评优等五大类兼顾不同群体、不同侧重点的规章制度,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一套激励约束作用明显、班级特色突出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三)建设两支队伍

1、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1)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定期进行学生干部工作考核,使其成为学风建设的核心推动力;(2)号召学生干部组织有益于学风建设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促进班级学风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抓好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强化党员责任区制度,创造条件让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风建设工作中来,示范引导其他学生在思想上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党风引导学风。

(四)抓好三个阵地

1、抓好课堂阵地建设。(1)上课实行点名制度,班级学生干部每节课都要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填写考勤表,并由任课教师签字,周末上交辅导员老师;(2)系学生会对上课班级进行随机抽查,并将检查结果上交系团总支;(3)对于无故缺勤的学生,辅导员将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2、抓好宿舍阵地建设。(1)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学生宿舍建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窗口;(2)以“和谐宿舍”评比和“宿舍文化节”活动为契机,加强学生宿舍安全、卫生管理,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宿舍阵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3、抓好考场阵地建设。以学校加大教考分离力度为契机,一方面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考试的理念;另一方面严肃考风考纪,把好期末“考试关”,给广大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五)依托四种资源

1、加强任课教师的责任心教育。任课教师应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维护课堂秩序,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诚关心,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按相关规定确定学生的考试资格。

2、深化辅导员进课堂制度。(1)实行“辅导员联系卡”制度。辅导员开学后一周内与任课老师见面并将“联系卡”交给任课老师,加强辅导员与任课老师的沟通;(2)实行辅导员定期到课堂上进行出勤率抽查制度;(3)实行辅导员深入课堂听课制度,辅导员至少每周深入课堂听课一次,全面掌握课堂教学情况。

3、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征求家长意见,邀请家长做学风建设的参谋和后盾,家校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健康成才。

4、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各项评奖评优及系“十佳百优”优秀典型评选活动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于表彰评奖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引导,让更多同学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以点带面,使评先树优工作切实成为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六)围绕学风建设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1、开展“大学生成长成才大课堂”活动。开展以学生干部培训、创业就业辅导和身心健康教育为内容的活动。引导大学生知信、明礼、达贤,树立诚实守信、文明健康的良好形象;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学会与人合作,提升自信心和增强毕业后的社会竞争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和参加各类创业活动,树立符合时代特点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心态,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开展“博士教授论坛”活动。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博士为同学们作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报告,使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更新的科技知识和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以及人生哲理,认识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3、结合专业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活动及学科竞赛,如校区(学院)创新基金立项、泰安市大学生科技立项、“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通过这些载体,带动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学习和科研兴趣。

三、小结

抓好学风试点班级建设,即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前提,以完善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建设两支队伍,抓好三个阵地,依托四种资源,严格规范化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逐步使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养成转变,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彦,董俊杰.学生干部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