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档案管理防控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管理防控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管理防控措施

第1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利用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与各种恶劣的疾病、传染病打交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非常强。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开展,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口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者数量稀缺,一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只能“将就”或是由其他职位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达标,水平良莠不齐,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是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导致行业混乱的关键因素。(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不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出规范化的要求,没能建立起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档案资料梳理不清晰,归档不仔细。在需要调取使用档案的时候,往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用于寻找档案,效率低下。另外,档案的制作规程不够规范统一,很容易出现前几年和近几年的制作标准不一,装订规则不一,给档案的装订保存造成困难,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三)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应当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存档,梳理档案条例,方便进行永久保存和随时调取,这样不仅减小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尝试建立起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但是系统适应性差,功能不健全,使用起来束手束脚,一直难以发挥预期作用。所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是迫在眉睫的。(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但是,作为医疗卫生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疾病防治工作,却没有得到多少资金支持。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和建设一直十分缓慢,而且,在一些小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十分简陋,各种基础设施不达标,开展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先聘用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设立专门的部门,招聘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同时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在业务技能提升的同时,让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复杂性、保密性等多重特点,所以在招聘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重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一旦发现合适的人才,不要吝惜,给出较好的待遇,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无后顾之忧,将精力集中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几率,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二)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以我国的《档案法》为核心,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制定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的制作和归档工作,制定统一的检索条例,方便档案的检索和调取使用。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定期对档案书里情况进行检查,用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适应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培养专门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建设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进行梳理,积极与档案管理系统的编制人员进行沟通,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完备,更加切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根据各种查询需要,完善档案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提高查询效率,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四)加大对疾病防控工作的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医疗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力度,增加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为疾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的依据,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档案使用的效率,对于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对于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整体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余惠红 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君英.疾控中心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3).

第2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承担疾病预防与控制、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专业技术机构,在疾病防控和研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疾病控制机构承担的职能不断细化,工作留存的档案资料数量庞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需紧跟时展步伐,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结合疾控中心档案特点,加速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实现档案管理作用价值的充分发挥。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是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管理模式凭借便捷、高效等优势特征,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方式,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显著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满足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

2.提高档案安全性

从疾控中心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入手分析,档案资源通常以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为主,纸质档案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损坏,因此安全性较差。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利用电子文件与信息数据逐步取代以往的纸质化档案,并在数据库中存储,可有效避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安全性能逐步提升,更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

3.提高档案利用价值

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是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重要目标。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信息的查询检索等工作的难度较大,需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不利于档案资源内在价值的深入挖掘。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可通过关键词快速完成档案资源的搜索与提取,更利于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为确保信息化管理成效,需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完善。但实际上,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究其原因与疾控中心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不重视有关。另外,在投入方面严重缺乏,忽视对信息化管理设备及设施的建设配置,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展开缺乏基础支持,不利于达到理想的信息化管理效果。

2.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大部分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信息化管理工作形式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尚未制订,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展开缺乏制度化保障,档案管理主观随意,无法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普遍存在应用不合理或功能浅显等问题。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缺乏信息素养,无法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3.档案信息安全问题

受网络的开放性等特征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系统易受到网络恶意攻击,出现档案信息被篡改或丢失等安全隐患。尤其是网络病毒侵入,会造成网络信息系统瘫痪,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加强安全隐患规避显得尤为重要。

4.档案管理员工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成效。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低,无法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工作主观能动性薄弱,专业知识技能更新缓慢,不利于推动档案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策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疾控中心的领导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转变思想观念,增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根据档案工作的特征与管理要求,合理构建信息化设备,夯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除引进硬件设施外,还需加强对软件设施的配置,合理开发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加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转型升级进程,切实满足档案管理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遵循“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发展战略,丰富建设内容体系,涵盖传统载体的数字化建设与增量电子文件的管理等内容。建设内容的落实,还需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现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装置、档案信息化管理硬件设施等方面。比如,档案智能库房是实现档案管理的基础数字设备,涉及档案温湿度控制系统与档案智能密集架等功能模块。除此之外,还包括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档案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推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软硬件设施的配置,但基础设施的配置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照搬照用,需根据疾控中心的档案工作实际情况,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及设备,从整体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部署,以推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档案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复杂烦琐,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强化传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作用价值不能忽视,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推进,档案数字化与纸质档案共同存储,或是单独存储电子档案文件成为主流。疾控中心还需根据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加速档案数字化建设,扫描纸质档案,技术处理形成的图像文件,提高文件的可识别性。还可以利用光学字符识别软件将图像文件转化为可检索的文字,以提高档案的检索便利度。尤其是档案全文检索的实现,更利于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二是电子文件。在办公自动化工作进程中,电子文件的重要性逐步突出,同时电子文件的数量与类型逐步增多,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疾控中心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或购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接各业务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

2.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要想实现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还需加强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订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标准与规范,使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在制订信息化管理制度时,需依据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与档案资源特征,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更贴合档案管理要求,以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制度的作用价值,促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展开。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合理分类整理与安全存储档案信息,实现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档案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规定与建设标准。但各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明显差异。在制订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时,首先,应从参照档案行业现行的法律法规与建设标准,合法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使档案工作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其次,根据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遵循现行的建设标准,适应疾控中心的长足发展需要,合理规范制订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加强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本地疾控中心的工作特征与实际情况,加强对可行性资料数据的管理,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及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完整性及有效性,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加强安全管理

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加强对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整合,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疾病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数据信息,建立疾病信息数据库,整合相关的疾病信息与防控知识,建立完善的档案,进行安全存储,切实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完善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方案,规避档案工作的安全隐患,以确保信息安全与实体安全。在档案实体安全管理中,加强对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规范落实档案“八防”措施,在档案管理各流程中,做到档案真实完整,尤其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或档案利用中,应当加强对档案的保护,以加速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应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保密规定,档案信息存储计算机与公共信息网络连接时,需经过安全保密审查。还要加强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管理,确保网络与使用过程的信息安全,同时加强计算机系统管理,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版本。计算机外送修理时,需做好计算机修理情况登记与数据内容清空处理,做到数据复制与异地保存。磁性载体定期抽样,机读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电子档案的信息技术管理中,可采取数据签名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和防火墙等技术。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措施,规避各种影响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以尽快实现网络传送与信息共享等目标。本着真实性、共享性、保密性的原则,进行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切实维护档案网络安全。加强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包括存储环境、管理制度与技术管理等。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一是明确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尤其是在电子档案的制作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要求其明确自身的责任范围,通过只读模式调阅档案信息,避免出现随意篡改信息等不良情况。二是及时保存电子档案信息,尤其是公文性电子档案,在确立后需减少变动,需要调整的档案应在部门审批后再进行改动,不断提高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指数。三是完善保管制度,电子档案归档后,设置相应的保护程序,使电子档案处于只读状态。定期检查档案信息的实效性与准确性,发现数据库出现问题,需将信息拷贝后再进行全面修复,使电子档案恢复如初。四是加强对电子档案活动的管理,采取访问用户的身份验证方式,避免非法访问用户的入侵。

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有专业性强、涉及环节多等特征,尤其是处于信息化时代,需根据用户的习惯不断提高档案利用的便捷性,这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少、档案管理人员不被重视等问题,不利于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是应当引进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夯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基础。同时,建立竞争上岗与职务绩效挂钩机制,对责任意识不强与应付了事的人员施行降级或调岗等处理。唯有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与加强制度管理,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才的道德水平。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道德素质,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利用职业道德准则,避免其做出违反法律制度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先进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国家政策法规,明确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并能够得心应手地管理各类别与各载体的档案。还应要求其掌握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技术和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四是加强思想转变,培育创新精神。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提升,拓展其知识面与眼界,多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加速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还要求其积极学习与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紧跟档案信息化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与档案管理系统,以快速检索到所需的档案信息。通过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根据工作需要不断拓展软件与系统功能,以加速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四、总结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下,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利用数字化系统进行档案数据的精准、便捷查阅,实现档案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更利于提高疾控中心的社会服务水平。疾病防控中心档案管理需向着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的趋势发展,加强常规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挖掘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在档案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完善等方面加强创新,充分发挥疾病档案信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韩晓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探析[J].兰台内外,2021

[2]关莹莹.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1

[3]云丽娟.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型[J].办公室业务,2021

[4]滕绍禹.基层疾控中心对健康教育应持的理念[J].江苏卫生保健,2004

[5]徐迅雷.当疾控中心也成了官僚机构[J].民主与科学,2004

[6]吴礼康.浅论疾控中心的窗口服务[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

[7]颜海英.加强县级疾控中心人才建设的思考[J].江苏卫生保健,2006

[8]刘云祥.试论疾控中心的现代化建设[J].江苏卫生保健,2007

[9]刘景一.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

[10]王轶晗,陈麓.基层疾控中心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

[11]罗利文.浅谈疾控中心档案现代化管理[J].中外医疗,2011

[12]罗瑞云.疾控中心后勤管理社会化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

[13]王红.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疾控中心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

[14]田园,李清,钱巧.基于新形势的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3

第3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是疾控中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疾控中心很多工作都是根据档案上的资料进行的,对疾病的详细记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研究这项疾病,研发出治疗这项疾病的有效药物,当这项疾病再次爆发的时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有效的减少死亡人数。疾控档案中记录了疾病的传播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远离传播源,从关注自身的健康做起,可以有意识的对疾病进行预防,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卫生组织更好的对档案进行利用,可以为他们节省更多的时间,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医学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样疾控中心的工作者应该要不断学习,通过对档案中信息进行不断的研究,对档案中的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可以促进疾控中心的总体发展。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虽然信息化管理已经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被应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在对疾控中心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管理不够规范。疾控中心的档案有很多类,例如:人事档案、疾病案例档案等,而且档案数量也十分庞大,所以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非常繁忙,在使用信息化管理对档案进行管理时,往往不够规范,对不同类型的档案没有做到分门别类,有时还会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当需要使用某份档案的时候,由于不规范管理,造成寻找档案时间过长,为疾控研究人员的工作带来麻烦;第二,档案信息化程度过低。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但是很多地区的疾控中心在信息化管理中,由于软件或者硬件设施等原因,档案信息化程度过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够成熟,造成档案管理出现漏洞;第三,缺乏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疾控中心信息化管理虽然要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但归根究底,完成这些工作的还是工作人员,所以在管理中就需要管理人才,但是目前很多疾控中心都缺乏这类人才,现有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信息技术掌握也不够熟练,这些都不利于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完善的管理系统是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有了完善的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按照明确的流程将档案输入到网络中,根据档案的类型、来源、时间等分别进行收集与整理,当疾控工作人员需要档案时,可以快而准的将档案从电脑中调出来;第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过低是阻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原因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很多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重要,疾控中心要增加软件、硬件等设施的建设,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管理系统,定期派人检查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要保障工作时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促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第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在疾控中心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才是提高信息化管理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再强大,也有出错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对熟练掌握好信息技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的发现,并且运用专业知识将问题解决好。在建设管理队伍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因为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与人们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落实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促进疾病中心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第4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57-02

动物重大疫病存在几大明显特点,即传播速度快、危害性高、破坏性高等[1]。为了动物及人类的健康,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并在防控过程中实现规范化管理便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重点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犍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两份资料在畜类、疫病种类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对于动物疫病来说,潜在三大危害性:①由于养殖规模大,因此,传染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②在人畜共患的情况下,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③在疫病发生而得不到有效防控的情况下,会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同时大大降低社会效益。针对动物重大疫病存在的这些危害性,采取有效防控管理便显得极为重要。而纵观近年来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以及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犍为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制度缺失,主要表现为畜禽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如畜牧兽医中心站动物防疫督查制度、调入畜禽隔离观察制度以及动物防疫消毒制度等均不完善[2]。②动物防疫档案管理不规范,该方面工作做不好,将会加大动物流行病的发生率,同时难以搜集到有效的防控信息。③专供疫苗缺乏规范化管理。其后果是疫苗的管理松散,从而发生疫苗乱放、随意丢弃等状况。④出入境动物缺乏规范化管理。此方面管理的缺失会导致外来疫病入侵。⑤宣传工作不到位,对于相关防控人员缺乏技术培训,从而加大了管理的风险。

1.2.2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模式 成立小组,由小组成员对解决动物防控管理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制定规范化管理模式,并将其实施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的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工作中,规范化管理模式如下。

(1)构建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制度是各项工作开展的保证和依据。对于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来说,对相关制度加以完善显得非常重要。如畜牧兽医中心站动物防疫督查制度、调入畜禽隔离观察制度以及动物防疫消毒制度等,均需要加以完善,并根据所制定的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严谨性及流畅性,进一步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实现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依据。

(2)动物防疫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防疫规范化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从多方面加以完善。对于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来说,要对各项文件进行构建和完善,如防疫通知书、免疫回执卡以及免疫档案等。将这些文件资料统一起来,进行存档,并做好各类档案的分类工作,从而为动物重大疫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

(3)针对强制免疫专供疫苗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了使强制免疫专供疫苗管理更具规范性,需要对疫苗的相关信息进行严格记录,如疫苗的名称、生产日期及批号等。对于养殖场(户)来说,在对畜禽进行引进的过程中,需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在通过各级审核后,方可引进。并在引进的同时做好免疫实施工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实行程序免疫。对于对强制免疫专供疫苗倒买倒卖的现象需严厉打击。

(4)加强出入境动物规范化管理。除已有的检疫申报制度外,还需要对隔离观察制度加以构建,使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除此之外,为了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更具规范性,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如针对兽医进行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方面的知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需注重技术的强化及操作的规范性,以此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规范化的实现提供保障和依据。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与分析

2.1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相关问题发生情况对比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制度缺失、档案管理薄弱、专供疫苗缺失以及出入境动物管理缺失而引发的管理风险发生率降低,仅为3.63%;而实施前发生率为22.94%。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管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x2=12.349,P

2.2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对比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制度建设、档案管理、专供疫苗管理、出入境动物管理以及宣传培训管理五项指标,设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管理越规范。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制度建设(68.3±1.9)分、档案管理(72.4±0.6)分、专供疫苗管理(63.8±1.4)分、出入境动物管理(61.9±2.6)分;宣传培训管理(63.2±2.8)分。

规范化管理实施后,制度建设(94.6±2.1)分、档案管理(98.2±0.4)分、专供疫苗管理(93.2±1.8)分、出入境动物管理(91.8±3.4)分;宣传培训管理(96.8±2.3)分。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前(P

3 小结与讨论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度缺失、动物防疫档案管理不规范、专供疫苗缺乏规范化管理、出入境动物缺乏规范化管理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鉴于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并加强档案管理、专供免疫管理及出入境动物管理等。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实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明显改进了管理模式,进而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也进一步保障了出入境动物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第5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疾控中心 问题 对策

疾控中心的档案具有种类多、内容多、范围广、周期长、不可复得性等特点,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类工作,有利于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促进疾病的监控、分析、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1]。经过对我国各级各地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进行调查发现,各级各地的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方法不一,管理标准不一致。有的疾控中心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分散在各个科室中或是个人手中,几乎不存在档案管理的影子。有的疾控中心采用中心存目录、科室存档案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效率低,经常出现档案的丢失、破损情况,这不利于疾控中心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又繁琐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做好每一天的基础工作,做到当日事当日毕。疾控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卫生防疫服务,是公益性机构,其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再好也无法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这种情况就导致疾控中心的领导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意识薄弱。许多疾控中心的领导只是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各个科室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聘请专业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档案管理,进而也就导致了档案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档案丢失、破损已不鲜见[2]。

2.档案管理能力弱化

有的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业务的发展要求。有的疾控中心缺乏对档案的整体把握能力,没能将档案集中起来管理,档案分散在各个科室中,许多档案没能及时归档整理,档案管理能力低,档案利用率低,档案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3.档案管理规范性不强

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疾控中心没有为档案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各个类型档案的收集整理标准,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差。当需要查找档案资料或利用档案资料时,往往需要翻箱倒柜找很久,这样就降低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档案资料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另外,档案的制作不规范。比如说,采用十六开的办公室用纸来进行规范的书写,并留出装订线,如果没有留出装订线,那么就给档案的装订带来一定的麻烦,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4.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也可以运用于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档案利用率,可以更好的保存档案。虽然说许多疾控中心努力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但是,系统的功能少、实用性不强,不利于档案利用率的提高,许多工作人员还是习惯性的查阅纸质的档案资料。所以说,还必须加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疾控中心的档案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必须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从而有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各地各级疾控中心应根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档案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明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标准。就拿档案的收集来说,应将随时收集、定时收集、跟踪收集和重点收集结合起来,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职责范围内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还应定期、不定期指导督查本单位所属各科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各类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优先聘用高素质人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疾控中心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并聘用高素质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岗位工作。同时,还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档案人员的素质培训,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3]。

由于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所以说,应开展政治素养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觉悟,使其以高度责任心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强化档案管理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综合技能,创造性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本地区卫生防疫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3.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减少档案管理工作量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重要方法[4]。疾控中心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工作中,统筹规划,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室藏档案资源,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增加功能,增加档案资料的查询功能,将模糊查询、综合查询、分类查询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档案利用率。

4.实行档案两级管理

实行档案的两级管理就是说:将档案管理工作分成中心级和科级的两级管理[5]。中心级的档案具有综合性、学术性的特点,比如说: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年度卫生检测报告、疫情流行病因分析报告等就属于中心级档案。而科级的档案则是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这些档案资料要根据其服务对象的发展情况而变化,具有易变性,如疫情调查处理材料、工作人员的体检报告、公共卫生监测报告等就属于科级档案。

疾控中心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制定出明确的档案两级管理工作标准,明确区分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成立中心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级档案管理小组,由专业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卫生防疫水平,关系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其档案具有种类多、内容多、范围广、周期长、不可复得性等特点,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大,这要求各级疾控中心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创新管理体制,采用职责权清晰的两级管理体制;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学习《档案法》,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尹福顺.浅议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建议[J].华章,2013(22)

[2]李丹.浅谈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7)

[3]刘俊秋.浅谈如何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1)

[4]陈莉.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2(9)

第6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一、存在问题

(一)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疾控中心对纳入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标准,也没有制定统一的立卷归档制度。各个疾控中心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着科技档案的管理,也有的疾控中心是根据某项工作要求而制定的标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科技档案资料没有纳入管理工作中去,也没有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到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去。

(二)对科技档案的特征性认识不足

科技档案最突出的特征性就是专业特性,它使科技档案在形成领域上明显区别于其他档案,它也是实现科技档案科学管理和归档的重要依据,比如,我中心科技档案工作的不确立,科技专业档案和其他综合档案未分开。造成科技档案的管理、分类归档杂乱,成套性缺乏。而且科技的多样性导致了科技档案在种类上手段复杂,现实利用率低,从而造成科技档案在收集、分类保管、统计分析、鉴定利用各项管理环节脱节。不能突出专业特性。

(三)内容不丰富,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完善

科技档案内容很单一,门类少,卫生系统在平时的管理中,只重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其它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学习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相对薄弱,所以造成科技档案的结构不完善。同时在卫生专业技术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对应急处置、重大事件保障方面的科研档案数量很少。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不全面、不准时,致使科技档案收集效率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疾控中心在新医疗体制改革下对科技档案利用的需求,完全是名不副实的。

(四)科技档案利用反馈率不理想,知名度低

因疾控中心工作是以预防为主,故中心工作人员的科技档案意识相对较淡薄,不够重视档案利用的反馈工作,因而不能从反馈信息中发现科技档案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科技档案人员起一个收集管理的作用,不主动为疾控中心各业务科室服务,致使知名度低,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加之近几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的转变,档案人员变动频繁,兼职的较多,专业素质缺乏,不能系统、准确地对科技档案信息汇编和分析研究,不能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疾控中心提供有价值的编研成果。

二、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从科技档案的归档到整理、鉴定、保存管理、利用等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结合疾控中心业务工作实际制定档案管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内容应包括:第一、制定中心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能,确保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第二、制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考核的内容主要是资料收集、编制是否做到齐全、完整、规范和准确、质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责任是否落到实处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第三、规定科技技术资料的收集、编制的范围,以保证科技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达到规定要求,使科技档案工作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

(二)更新思维,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档案管理面临着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问题。首先要用创造性思维加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要有变化意识、发展意识、人力资源意识,以适应当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需要,实现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及处理,为利用者提供方便。

(三)坚持服务机制创新,主动开发科技档案服务预防控制工作

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而提高科技档案的查阅率、准确率,拓展服务方式,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科技档案资料,使科技档案更具有专业性特点,以满足疾控中心各部门及医、技、护人员对科技档案利用的需求,通过提供简便、快捷的档案服务,达到推进科技档案服务机制创新。不断丰富疾控中心档案,全面认识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是科技档案部门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志。

(四)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通过OA办公系统、中心网站网页、宣传栏、大小业务会议等做好宣传工作,向疾控中心医、技、护及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宣传中心档案部门的工作性质、职能,科技档案工作在预防、控制、医疗、科研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增强中心人员的档案意识,提高他们对疾控中心科技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支持配合中心档案部门的工作,利用权威人士、知名人士的效应,促使疾控中心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和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档案,进而让更多的人利用科技档案。

(五)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气氛,创新服务方式

第7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风险分析

如今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开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纸质记录管理渐渐被取而代之,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随之因运而生。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是指保护该档案、保护该档案的核心内容、数据文件,不受到破环、丢失和窃取。与传统纸质记录比较,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显得更加方便。但是在带来巨大快捷的同时,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可是就我国目前来说,电子档案系统的构建才刚刚开始属于萌芽阶段,自身存在着很多缺陷,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重在于对其的预防措施太单薄,很难去规避风险,不知道该如何加强信息保护,问题往往出现在电子信息管理人员缺乏科学技术,该管理人员对于电子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够清晰,没有加大管理力度。管理中缺乏信息反馈。电子档案信息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络黑客或其它网络病毒,一旦受到攻击和传染,那么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将无从谈起,这种风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导致就算经历了恶意网络攻击传染后,也并没有及时加强管理补救措施,并未对电子信息档案系统定期及时更新升级,导致系统老化,容易被袭击。在传统的管理方式落后的状态下,新的管理模式仍然还尚未研究、补救、总结、反馈,使得风险系数大大提升。未及时缓解突然风险。在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中会存在很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原本简单的风险防御系统失效,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本身就自带不安全性,而在面临突然情况时,如果稍有疏忽那简单的防御就会彻底崩盘,许多企业在选择了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同时,也做好了风险转移的准备,而往往也有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未能及时发现风险、未能解决风险[1]。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应对风险的对策

(一)设置访问权限,减少泄漏风险。诸多企业都存在着蓄意或者非蓄意的人为疏失,有关企业部门并未严格执行人员个体确认,因为档案工作管理人员,都曾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不同层次的档案实体,该工作人员包括,企业人员异动、岗位调换、退休、离职等因素,都很有可能造成电子信息档案泄漏的风险。该风险需要靠企业落实到个人,对其个人设置访问权限以及在有效期内个人可以对某部分区域的电脑进行管控和掌握使用权,这样可大大减少人为泄漏的风险。所谓的电子信息档案泄漏风险,除了人为泄漏因素外、还包括病毒泄漏。各个企业不光要大力宣导信息安全的观念,更是要投入科学技术防护,安全观念提醒我们,防毒措施以及相关资料备份的重要性。网络这个大载体中可以无形间夹带着病毒侵入电脑中,造成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感染,导致电子信息资料可能会被某病毒摧毁或者泄漏。与此同时,档案部门应该建立更好的防毒环境。将重要资料尽可能备份在光碟中,让备份可以工作法智能化。从而以保证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二)维护信息档案,规范操作流程。在各个企业档案部门向外提供档案资料的同时,尽可能的采用电子邮件或者网页浏览的方式进行传递操作,在信息档案发送前应进行强力扫描杀毒,该内容使用过滤方式循环阻隔其它普通网页的侵入,以此来保证信息档案的安全,监督保持杀毒扫描前后原件数量是否一致,维护发送信息档案的原件未受到恶意损坏或丢失,并组织确保已经发送后的系统网页攻击事件的出现,以及被他人侵权或盗用其他用途的可能。在当下科技发展如此飞快的社会,电子信息档案的操作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学习,不光防控防病毒这一单方面,在信息系统维护上也要加大学习力度,不能一直停止在一个阶段,维系着已经过时的病毒库,新的病毒体已经出现,就需要档案部门操作人员及时更新,研究对策,不能持续“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应该多方面掌握信息安全的资料,重点关注,就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人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电子信息档案的每个环节能有严格把控、缜密的的分析、迅速的决定。而多年来,档案工作都普遍存在着“轻管、重用”的问题[2]。(三)完善培训计划,统筹管理风险。控制风险作为损失缩小的最佳方法,加强培训防御措施不但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更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学习引进最先进的防御系统,不被外界其它网络网页肆意侵略,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性能,学习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加密处理。档案部门人员可以再通过学习培训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以及各个电子信息档案所相关资产的重新布置等计划。管理中的黄金定律就是预防胜于治理,通过培训做到把风险预防放到首位,当风险真的出现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缓解和风险转移,尽可能降低各种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这才是最为关键的[3]。

三、结论

第8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常年强制免疫和季节综合防控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坚持预防为主。通过秋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全面落实畜禽集中强制免疫、消毒灭源、疫病普查、畜禽驱虫、防疫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等措施,确保畜禽应免尽免和防疫质量,确保全镇动物重大疫病清净无疫,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行动目标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和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免疫密度达到100%动物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二)畜禽圈舍消毒面、畜禽驱虫面达到100%,全面开展畜禽疫病普查。

三)牲畜免疫标识佩戴率、免疫畜禽建档率、免疫证发放率均达到100%

四)全面开展养殖环节防疫监管并建立健全规范的监管记录和档案。落实各项动物防疫制度。

五)对畜禽规模户的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覆盖面达到100%

三、时间安排

11月上旬为各村自查总结阶段,秋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时间为9月30日-10月30日。重点对集中免疫中漏免的动物进行补免,进一步完善免疫档案。各村可结合具体情况自行安排时间,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11月中旬为镇抽查阶段。

四、主要工作措施

秋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重点要落实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规范免疫操作,重点做好季节性免疫工作。严格按照市农委和区动监所有关规定。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的所有应免畜禽实施拉网式集中免疫,做到新生、新补栏、超过免疫有效期及免疫抗体抽查不合格畜禽应免尽免,不留死角。散养户由村级防疫员实施强制免疫。确保辖区内动物应免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二)加强防疫档案管理,做好免疫标识和防疫档案管理。要规范免疫标识使用。确保证、标、档案信息对应、可追溯。对已免疫的猪、牛、羊佩戴耳标;对已免畜禽填发免疫证明,家禽一群(户、批)一证,猪、牛、羊一畜一证。要做到散养户一村一档,防疫档案由镇畜牧兽医站统一保存管理。

三)减少面源污染。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等相关规定,做好消毒灭源和畜禽驱虫工作。各村要对所有散养畜禽圈舍进行全面统一有效消毒;消毒药剂要定期更换种类。统一组织和督促指导饲养户对所有存栏畜禽进行全面驱虫,减少因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疫病传播和隐性消耗,提高畜禽综合抗病能力。

四)摸清动物防疫家底。普查内容包括:畜禽养殖户姓名名称、存栏畜禽种类、数量,做好疫病普查工作。各村要对动物饲养、疫病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发生或流行动物疫病的种类及控制情况,应免动物的种类、数量、病种,已免疫病种及免疫时间等信息。

五)重点做好“畜禽养殖者主动报告免疫制”宣传工作,做好法规政策宣传工作。要利用板报、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和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让管理相对人充分了解在动物防疫活动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增强其履行强制防疫义务的自觉性。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组织开展好秋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高度重视。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各村务必增强做好今年秋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落实强制免疫、消毒灭源、疫情普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法律法规及疫病防控知识宣传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实现我镇全年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

二)加强领导,加强领导。各村要将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精心组织,将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到社,增强行政推动力度,形成防控合力。及时组织免疫队伍,分片、逐社、逐户开展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确保做到五不漏”

第9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更赋予档案管理巨大的发展机遇。《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可见:档案管理电子化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档案管理和时代接轨的产物,是档案管理中的一种新型模式。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档案所包含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电力档案的利用价值也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如何有效地管理并利用这一宝贵的信息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电力企业的科学决策、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成为电力档案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一些电力企业只注重加快电力工程的建设,却忽视了企业的档案建设。一方面企业高层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对档案管理投入不足,出现档案室设施不全,保管条件和保管手段落后;另一方面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不够重视,工作责任心不强,直接导致一些档案资料的缺失,库藏档案资源较少,直接影响为企业发展提供档案服务和工作支持的能力。日常的查阅档案、上级的各项检查、精益化检查都可以翻阅电子化档案来实现,从而避免多次翻阅造成档案损坏或者运输过程中原始资料的丢失。

1.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一方面企业对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导不足,部分电力企业没有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另一方面企业可能已经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但是管理信息与档案管理没有有机结合,档案管理制度尚不能满足现实工作需要,没有形成合力支持体系。通过客户档案电子化,则能加强客户档案收集各环节的督促检查,实现客户档案的即时检查,做到客户档案标准化。

1.3档案管理信息化滞后,利用率较低

大多数电力企业配备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设备,但管理档案的计算机配置还比较落后,软件、硬件设备都亟待更新;部门企业信息化的制度和标准尚不健全,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和依据。此外,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档案管理硬件设备使用率低,数字的录入量非常有限,有的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成本来实现企业档案的数字化,实现了计算机检索,但是没有实现整个企业信息的资源共享,致使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1.4档案管理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相对短缺,业务素质普遍不高。部分档案工作者学历偏低,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不足,业务水平低下。部分档案管理员的待遇普遍不高,有些还常身兼数职,工作频繁变动,完全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档案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中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能满足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发展需要。通过客户档案电子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的支出。例如我们可以坐在电脑前进行调阅客户档案,开展专项检查。像市局检查可以在市局调阅资料,不需要跑到现场来查。而且加强平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可以整改,避免发生上级一检查,下面搞运动式的整改。

2.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要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首先应健全工作机构,设立相应岗位,配备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同时应建立健全以信息为中心的内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与标准化结合的档案管理规范,确保档案信息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外,还应建立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体系,按照集中统一、分级管理,信息化技术投入的方式,将不同种类、不同载体的档案进行归类,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体制,实现现代化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的全新发展。

2.2建设完善的档案管理网络

以各项目主管部门为核心,档案管理部门为业务指导,建立各部门、直属单位等组成的档案专、兼职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应和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有效管理;并负责监督和指导相关部门文件资料的移交;各相关部门应设一名兼职档案员,并按照档案“集中保管”的原则,对本部门资料进行统一集中,及时移交档案部门进行归档。

2.3加强数据采集的管理

电力档案具有专业技术性强、标准性强、成套性强、通用性、更改性等特点。电力企业首先应建立完整的数据资源库,完善对信息化全过程的控制,同时应对企业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此外,对同一项目所涉及的档案,应根据各部分权限及时录入,相互约束,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2.4完善标准规范,加强质量控制

一方面要根据国家与行业颁发的标准规范,结合企业实际,加强基础业务的标准规范建设,建立健全档案分类规则、档号编制规则、制定数字化标准规范、电子文件管理规定;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资料采集流程的管理,保证数据采集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最后要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提供扫描整理质量、图片编辑质量、目录整理质量、审核校对关键环节,提升电力企业档案信息质量。

2.5加强有效防控,确保网络档案信息安全

在已建立的企业信息系统平台上,员工可以不用到档案室就能随时查询档案资料,大大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率。电子档案实现网络共享,如何做到网络档案的安全防控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实行内部局域网和一切外网的物理隔离,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其次对非计算机不应使用移动存储介质;与此同时相应的计算机要安装“防火墙”及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最后电子档案库房环境要符合要求的温度、湿度标准,光盘档案、磁盘档案应放置于防磁柜中,电子档案出入库时要加强检验鉴定等。通过客户档案电子化,无论是从供电局效益还是从企业效益而言都是有双重意义的,对于供电局而言能有效避免客户纸质档案的损坏,丢失,避免了造成不必要的社会不良影响。对企业效益而言,通过电子化管理档案工作,使营业受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用于优化服务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专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杜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