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国民经济管理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民经济管理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民经济管理案例

第1篇: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近年来,国民经济学专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从原来只有8家高校开设的本科专业到现在本科阶段已有30多所高校开设,国民经济学专业已经悄然走入考生的视线。

国民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还从未出现“国民经济学”这个概念。“国民经济学”的概念是1980年由厦门大学的钱伯海教授提出的。目前的分类上,国民经济学与国民经济管理学并无本质上的差别,然而,国民经济管理学究竟属于哪个学科,一直以来存在很多的争议,有的认为应该属于政治经济学,有人认为属于应用经济学,还有人认为属于管理学,因此各个高校也有不同的称谓。

其实,目前真正开设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多。1986年辽宁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办了国民经济管理本科专业,随后全国有8家高校相继开设了类似专业,主要是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江西财经大学,2008年安徽财经大学也新增了该专业。虽然它们的专业名称各有差异,但是在经历了很多的争议和摸索后,大家都对两个不同名称的专业的学科性质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国民经济学”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经济类专业。它是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预测与规划。它是一个比经济学更为广阔的领域。它有很多的亲戚,如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正是因为国民经济学的跨学科属性,所以到目前为止,国民经济学还是一个有着很多争议的学科。不过,国民经济学与它的亲戚们有着很多的区别。例如国民经济是个宽泛的概念,那么它可以与宏观经济画等号吗?宏观经济指的是经济运行的总量现象,如怎么计算GDP,国家怎么决定国民的收入,又该如何分配国民收入;还有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规模问题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而国民经济则包罗万象,比宏观经济宽泛得多。它不但涉及全部的宏观经济,还包括被称之为“中观经济”的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如“小灵通引发电信与政府的博弈”“某市煤炭资源枯竭,出路何在”等案例,甚至包括已形成群体现象的厂商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同样,单个的企业经济、农户经济、家庭经济、个体经济等微观经济现象本来不进入宏观经济分析的视野,但它可以作为群体现象成为国民经济分析的对象。

培养模式“三分天下”

根据不同的专业名称和高校性质,国民经济学的学习和培养模式也有些不同。大致说来,国民经济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注重宏观经济。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经济,如产业行业地区等,所以需要学习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如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侧重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侧重国际贸易管理与发展等。

第二类注重经济学的知识,更多地与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等有关,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财产性收入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按照投资学模式进行培养,着重财政税务、银行投资、证券投资等方面。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等的国民经济学专业(投资管理方向)。另外还有西南政法大学侧重国际贸易与投资、西北大学侧重资本市场的投融资等培养模式。

第三类注重管理学,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的管理。专业课程包括如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与管理、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等辅助课程。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四川大学侧重管理,辽宁大学侧重国民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

就业正走向学科融合

国民经济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各种管理部门、市场公关、营销人员、投资与咨询顾问、对外贸易等,因为开设院校少,竞争也不多,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第2篇: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

引 言

建筑经济是指建设领域关于建设项目的经济方面的预测、决策、实施、分析以及评估等活动,其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推动以及建筑企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建筑经济的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了建筑经济作用的发挥,有关人员必须重视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发挥建筑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建筑经济的意义

从建筑经济的性质上划分,可以分为公有建筑经济以及私营建筑经济。公有建筑经济主要是一些具有国有成分建筑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推动力量是非常庞大的。私营建筑经济与公有建筑经济相对应,它是中国建筑经济在摸索中深化的结果,是国家实行“允许集体和个人兴办建筑业”政策的具体实施。目前,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建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并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

私营建筑经济和公有制建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具有深化建筑经济改革的重要作用。建筑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建筑,仍然主导着建筑经济的发展,但很多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灵活、包袱沉重、权责不清、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公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经济的引入则有效地遏制这一现象,维持整个建筑经济的平衡。此外,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建筑市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总之,公有制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体建筑经济市场的和谐。

2、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经济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操作中,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融资不足

建筑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融资方面拥有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建筑行业具备资金投入特别大、工期特别长、生产的产品造价特别高的特点,在人们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建筑业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资金的问题又将困扰着企业,因此会再次向银行征求帮助,促使这个过程成为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在最近的几年,国家又对建筑的企业进行了调控的政策,使得融资变得比原来更加艰难,银行在此基础上也对企业的贷款提高了相应控制力度,使得建筑的资金更贴近黑暗的边缘。

2.2预付合同制造成资金严重短缺

在现在的一些建筑企业中,为避免银行的贷款问题,实施了预付款的形式。就是在施工的工程中,从施工前开始预付一直到竣工结束后,项目的投资估算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总体的价,有时,在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很可能有超过总造价一半的情况发生,这么庞大的预付金额使得建筑的企业拥有太大的压力。

2.3盲目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迅速,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规模下,已经达不到新时展的脚步了,所以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基础下,就要不断地扩大规模才能跟随其行进速度。因此,如果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出现了特别大的危机时,盲目的实现大规模建设流程,不去按照施工前的计划流程进行施工,到最后就会使得资金的困境急剧扩大。

2.4资金调控力度不够

在我国,绝大地区的建筑企业,都是在施工的环节中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于资金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完整的使用计划,以及合理的安排,导致资金不能有效地周转,生成了消极的影响,这样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回收,严重地影响了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的技能也具备得很少,对于资金没有优化配置的意识,并且不能够合理地使用,从而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的后果。

3、加强经济管理,完善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管理是指建筑企业为了实现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总称。由于建筑经济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最终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因此,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另外,由于建筑工程往往是长期的、是复杂的且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在建筑经济管理中,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要对全过程实施成本的控制;要对全体员工实施成本的控制;要让开源节流相统一;要对于成本目标的风险实施分担的举措。

3.1加强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

建筑经济管理活动应当与建筑工程相结合,做好经济管理的内容控制工作,其中主要是指成本的内容控制工作。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要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过程,要在施工成本上全面地进行控制,并且制定科学又全面的资金管理和控制体系,让企业能够在正确的体系下,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以及管理。想要使得施工全过程协调控制,就要注重各个分环节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施工的质量和工程的成本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施工的成本控制体现在了几个方面,分别为成本、质量和进度。让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让返修的情况极少发生,对于资金的费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施工的进度上,要以计划工期为基础,按计划完成或者提前完成,使得成本降低,资金减少。所以,要制定合理并且科学的控制计划,让利润最大化得到保障。

3.2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应该合理地计划其资金的多少,要以企业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用货币计算的形式体现其资金消耗的程度。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影响资金的成本包括人工的直接费用、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设备等等很多方面的使用费用和直接的费用。只有对资金做出最大的经济利益,才能够将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完成其时效性。

3.3做好全过程建筑经济管理工作

建筑经济管理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实施,有关企业必须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开展情况,实施全过程经济管理模式。首先,做好施工前的计划。要在施工之前的阶段进行计划性的合理方案,让对于施工前的合同进行签订和审查程序,让规划能够详细地制定。其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施工的工具以及顺序合理地制定方案,为了追求完美,应该在每个环节中都制定不同的方案,通过相关部门的探讨制定出最终的方案开始施工。其二要进行公开的招标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其公平公正,分包商和施工的负责人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确定最优质的方案。其三在施工时具备的所有情况都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每年、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环节都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方案,估算预期能够得到的经济效益,以预期的估算为目标,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频繁发生。

其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前计划好的预期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要对于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成本的预算来进行,这样就可以使得资金的使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分步做到:把资金尽量集中起来管理,从而加强建筑施工的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材料和设备都要层层把关,杜绝浪费的发生。在施工人员上加大素质培养,让成本控制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施工的现场要重点的管理,让安全隐患减少,同时控制住了项目成本的风险。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随机根据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不同程度的预防,让完善的策略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力求让风险呈现最低的形态。

3.4加强队伍建设工作

目前建筑经济领域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可通过下列途径来缓解人才不足。第一,成立建筑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队伍,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人员;第二,与科研单位、高校、咨询机构密切合作,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第三,加快人才培养,应在高校相应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中增设建筑经济专业方向,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以解决后备人才的不足;第四,举办短训班或专题讲座,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4、结束语

从宏观上分析,目前我国的建筑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私营建筑经济与国有建筑经济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使得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微观上来看,建筑经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必须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燕芳.完善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研究[J].现代商业.2012(30)

第3篇: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数字信息 国民经济动员 信息化 MapXtreme

1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水平和方案实施背景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形势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不仅涉及行业多、领域广、范围大、专业性强,而且信息量大,对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要求很高。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把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应用于经济动员工作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动员模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

数字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恰当、实用的工具。随着数字信息系统技术的纵深发展,实现手段的日益丰富、应用层面的拓宽,都使其解决方案更加体现行业特色、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以MapInfo平台构建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实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借助于精确的城市数字地图,将抽象的、海量的、二维的表单数据库,以地理分布为轴线,以各类专题为骨干,将数据重新分类、整合、排列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化的国民经济动员决策的新型框架,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的再利用和类比分析。

近几年来,地方各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按照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山东省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成绩显著,建设山东省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2 系统建设目标和原则

按照国家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基础上,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开发建设全省统一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覆盖全省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专用平台,实现基础数字信息管理和经济动员资源数据管理。

②开发经济动员综合应用分析系统,建立重要经济动员数据在电子地图上的标注与链接,实现经济动员基本业务的分析和应用。

③建立系统管理模块,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用户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功能。

按照国家经济动员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统一标准、规范建设。按照国家颁布的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制定建设方案,并严格以这些标准作为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依据;依托我省现有的发展和改革纵向网络系统,建设经济动员信息网络。

②稳定可靠,便于扩充。软件运行具有可靠性,有较强的故障恢复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正常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地运行;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能够实现数据库表结构的修改和更新操作,以满足软件不断发展升级的需求。

③响应迅速,易于维护。软件在规定的运行环境下,应能达到足够的响应速度,尽量减少软件中对大事务的处理,避免软件出现长时间繁忙而消耗大量系统资源的现象;软件安装运行后,维护比较方便、简单,不需要复杂、繁重的维护工作。

3 系统采用的数字信息系统平台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数字信息系统软件非常多。比较常用的包括美国GIS开发商ESRI和MAPINFO的软件产品,以及占有一定市场分额而又功能强大的典型国产软件。这些软件提供了相似的功能集合,不同之处在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操作效率。本系统采用了MapInfo公司推出的MapXtreme产品。

MapXtreme具有以下技术特点:低消耗,MapXtreme在服务器上实现软件和数据的中央管理,能够大大降低管理和维护的费用;针对一些高级操作、数据的集中化和安全性保障,允许将地图数据存储到RDBMS中。开发便捷,MapXtreme为系统二次开发提供了完备的工具,从而能够简洁地开发GIS应用系统。强大的地图可视化功能,MapXtreme提供了全方位的、强大的地图功能,包括专题图分析、缓冲区分析、对象编辑、目标查找、地图显示、图层控制、空间选择、访问各种属性数据等。

4 系统的总体架构

对于基于Intranet/ Internet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认为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或者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C/S模式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C/S模式具有它的优点: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应用程序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逐渐也暴露了它的不足。开发成本较高,C/S结构对客户端软硬件要求较高,尤其是软件的不断升级,对硬件要求不断提高,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成本,客户端越来越臃肿;移植困难,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应用程序,一般来说互不兼容,不能搬到其它平台上运行。

根据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提出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数字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浏览器/服务器(B/S)两者相结合的应用体系结构。

采用数据库技术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与国民经济动员专业应用相关的接口数据,通过在地理空间数据的属性表与国民经济动员专业数据之间建立映射关系来进行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9i。

5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在省级经济动员办公室安装桌面系统,进行数据和用户的管理和功能操作。同时建设了省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信息网,各市级经济动员办公室可通过专网在网站浏览器上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查询。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基础数字信息管理功能:①地图显示:控制软件系统中各个数字信息图层的显示,可实现放大、缩小、漫游等地图基本操作;②空间定位:实现基础地理目标的空间定位,并可以结合动员资源数据实现动员目标的空间定位。输入动员对象名称,在屏幕显示;③查询:在地图上查询坐标、量距、点击对象查看其属性;按照属性(名称、编码等)进行条件查询,在地图上显示;④统计:按照给定条件进行统计(按照区域、分类等);⑤专题图制作:按照给定条件制作饼图、直方图等;⑥网络分析:实现地图上任意两点间直线距离的计算,实现公路网和铁路网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分析和简单条件下的最佳路径分析;⑦缓冲区分析:查找某区域内最近的重要目标、查找某区域内所有的某种目标;⑧地图编辑:添加、删除、编辑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在数据库中存储、更新;⑨符号设置:完成对各种空间对象的符号设置(样式、颜色、大小);⑩地图输出:实现指定比例尺地图打印的保存功能;■报表打印功能:实现把查询结果打印成报表。

6 结束语

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对于一个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数字信息系统应用到这项工作中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动员模式,对于充分发挥经济动员系统的关键职能作用,合理调节资源配置,制定快速动员预案,提高动员效率,确保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龚健雅,杜道生,李清泉等.当代地理信息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

第4篇: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职业行为能力 课程项目 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培养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行为能力所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也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

行为导向教学,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它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目前我国有人称其为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即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形式,在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可根据课程和课程项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行为导向教学形式。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因为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类员工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经济管理类课程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选择。

二、按行为导向要求制订教学计划

按职业行为能力组合行为导向模块,由行为导向模块、认知水平螺旋上升特点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范围为导向,理论课程是服务和支撑实践课程的,以够用为限,突出实践课的本位特征。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围绕着按职业行为能力组合的行为导向模块,在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基础上,突出基本观点和工具的应用,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融为一体,把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个人的知识、技术、素质培养与团队的交往、合作、配合等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

三、以行为导向模式来确定学习领域和课程项目

行为导向模块决定了学习领域和课程项目。学习领域中应融合理论与实践,按照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来设计各种课程项目。可分为单项小项目、综合性大项目、个人项目、团队项目。以企业营销岗位为例,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市场,推出产品。那么《市场营销学》课程项目的设置就应按岗位任务,围绕“市场开发能力”的培养来设置相对独立的教学课程项目。市场开发能力应包括市场调研技能,目标市场定位技能,产品推广技能,产品定价技能,产品分销技能和产品促销技能。此外,还要根据教学资源特色和专业培养方向来设置。如果具有商贸特色,还要立足商贸业的营销活动,联系商贸企业的的营销实际来设置本课程的课程项目,把“商场开发定位”,“商场促销活动策划”、“商业分销策划”、“商场营销计划”等作为重要的课程项目来设置。

四、行为导向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主张师生双向互动,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投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倡导者,甚至是主持人;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自主学习者。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手段和形式有角色扮演、启发引导、项目模拟、案例分析等,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项目选择运用。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凝结为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操作步骤。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课程项目、不同学生情况灵活掌握,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使其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1)布置项目(作业)。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限定学习任务的时间,提示或指出完成任务的基本路径。

(2)讲解和示范。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应围绕项目(作业)来进行,讲理论知识是为了促进专业岗位技能的训练,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这一步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应设置情境,或通过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在实训现场进行示范和操作。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学习的目标,即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实施教学,安排教学内容。

(3)模仿和练习。在学生动手模仿操作做项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断互动、交流,教师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适时点评,并通过小组活动、个别交流等形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交往、合作、配合等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不断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再由学生自查、自评,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评价和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参谋者、评价者、指路人,指引学生走上掌握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高速公路”。

参考文献:

[1]项玉欣,高秀兰.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第5篇: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 不同专业课程衔接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50-02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形式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实现制造业立国、产业立国的梦想,关键就是技能型人才。从社会需求来看,职业教育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捧。现在企业发展得相当快,很多单位出现技能型人才断层现象,有的企业直接与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的“用工荒”加速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财务管理课程与公路工程经济课程是不同专业的学生获取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两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相似的,可以交叉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其中一门课程,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就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推进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一、财务管理课程与公路工程经济课程在职业技能中的定位

职业技能定位。财务管理属于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是获得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其内容为企业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即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等方面的活动,并处理好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侧重于成本、资金、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公路工程经济学属于工程管理类核心课程,是获得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造价工程师等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

研究内容。财务管理由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活动和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等内容组成,包括时间价值与风险报酬;资本融通、资本购置、现金流量与资金分配管理。公路工程经济是由资金时间价值、公路工程经济要素、公路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多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工程项目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以及其他类型项目的经济评价、不确定性经济分析、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经济分析、设备更新经济分析、工程项目后评价等内容构成。

研究目标。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资金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研究企业利润最大化即利润和投入资本,时间和风险价值;资产保值增值,企业的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公路工程经济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为公路建设如何合理地配置资源;围绕多个提供资金的建议或筹资方案,选择最有利的资金方案;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评价和完善公路建设中的各项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出发,分析和鉴定一个公路建设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影响。

通过财务管理与公路工程经济课程的对比分析来看,两者之间内容有相近点、融合点。在教学过程中将财务管理所讲授的财务活动过程、经济分析方法,具体应用在公路工程经济中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筹资、决策、评价等方面。

二、财务管理在公路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基本设计思路

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与应用性学科公路工程经济衔接,是实践教学的核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的讲授方法与公路工程经济学的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实训,避免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脱节,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教学组织注重合理得当。财务管理是有理论深度的课程,公路工程经济是有实践广度的课程,教学方式突出灵活多样。财务管理与公路工程经济的实践教学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社会调查和实习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地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学过程

本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课程改革为理念,注重实用学科和技能训练,强调职业准备和能力培养,重视传授工程技术和实用生活知识的结合。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专业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与未来工作岗位进行重新定位,加强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对财务管理课程应用于公路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后的思考

1.教师的重新定位

“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中,越往深处越艰难,改革最难的是课程体系,转变最痛苦的是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转变思路、提升理念,跨专业学习并讲授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教师知识面的拓展与丰富,有利于在课程衔接教学中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与理解。教师应更多的关注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不只是灌输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应提升专业课程衔接教学中的艺术性,机智性,创新性,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理念。

2.柔性教育的新理念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职业变换频繁,对课程衔接教学中提出了柔性教育的新理念,柔性教育的直接功效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可转移技能。一是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柔性技能,以提高其未来适应性;二是增加学校自身的柔性,以抵御知识更新和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对学校的冲击。注重能力和技能教学;强调以应用型为基础的经验性教育;采用个体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自我发展负责;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以个人、社会及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新的学生评价标准;实行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江荣科.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育.2011,(06).

[2]李腾.浅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2,(05).

[3]赵咏梅,郭文玲.新编财务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1).

[4]白景富.公路工程经济与工程财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08).

[5]周传林等.公路工程经济[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2).

第6篇: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非经管类专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经济学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96-02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已经为社会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尝试对人文社科类其他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这些课程大致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和称之为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概论等的西方经济学。对于政治经济学,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基础上完全可以理解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非经管类专业学生由于基础课程安排、专业适应,对西方经济学相关内容和经济学思维方式还未形成,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很难适应。所以,探讨和分析非经管类专业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很有必要。

一、非经管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重要性

西方经济学作为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为背景,全面阐释市场经济一般理论体系的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在提高学生市场经济意识,参与市场行为能力提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专业也在尝试在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介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毕业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由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某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中的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和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等构成的,其理论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紧密结合,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参与到市场经济中,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在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中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十分有必要。

二、非经管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相关基础课程开设不足

西方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一般为本科的低年级,以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居多。而对于多数人文社科类专业来讲还没有来得及甚至根本就没有计划开设高等数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因而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定量分析,微观分析、宏观分析和结构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根本就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对于经济学的学习有很大的难度。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特征决定了经济学学习的困难

众所周知经济学流派众多,观点不一甚至经常对立,并时常出现理论与经济生活现象不一致的状况。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所讲授的许多内容抽象、难懂,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方面理解问题。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假设条件放宽,理论有可能不成立。对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通常无法辨别其内容的是非。

(三)非经管类专业经济学教学通常遇到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打架

例如《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门课程来讲,安排至少有120学时以上。而对非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讲教学计划一般要求一学期54学时讲完微观、宏观内容。教师如果要实现学生理解并保证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少;教师如果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学生学的东西多了,但往往似是而非。这样就出现鱼和熊掌不能兼而得之的尴尬局面。

(四)教材的适用性与针对性较差

由于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从西方引进,西方经济学教材理论多按照西方社会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编写,课程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体系的介绍,与中国市场经济运行并不完全吻合。这样的教材本身对中国学生学习经济学就有难度,而目前不少高校的非经济类专业也采用了几乎与经济类专业一样的标准教材,这类经济学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非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不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当这些内容也被放在针对非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经济学教学内容里边,这就增加了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难度,容易使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效果难免不佳。

(五)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大多数学校经济学授课方式还是按照“老师讲授―学生背诵―做例题―考试―遗忘”的授课方式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容易让学生对经济学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会在学生中形成经济学学好学坏无关紧要,只要应付考试就行,经济学与自己专业相关性不大,使得非经管类专业学生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不尽理想,也就无法实现在非经管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的目的。

三、非经管类专业开设经济学的改进方向

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整体构架和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现实问题,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所以对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讲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选择本土化课程教材

结合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将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经济学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以后。在教学计划中一定要先安排开设高等数学或经济数学等课程,只要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弹性系数、边际分析等知识时能更好的接受。中国现在普遍接受的经济学教材的结论以及案例大多都是来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实例。对于国内学生来讲对理论知识的解读缺乏感性的认识。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在在教材选择上尽量选择那些本土化教材。在讲授过程上应该更多地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实践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倡导互动式教学

在经济领域,本来就没有固定不变的联系,所以对经济学的研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范式。如果把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为一种范式去讲解,就会使学生对经济学形成一个固定化模式,这必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维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构建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除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要引入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互动。提倡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具有传统讲授不具备的优势,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和逻辑关系,使学生明白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之处,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的热情。特别是结合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案例展开讨论,可以更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经济学的实际用途,并引起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需求定理时,对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很多同学都能用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需求定理的内容。对于需求定理的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闻,教师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进而总结出需求定理例外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过程,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巩固所学内容。在案例教学时重点关注分析的过程,因为西方经济学很多的案例分析的结果并不唯一,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相应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教学不是纠正学生的分析结果,而是教会学生使用什么分析方法,从哪里切入进行分析。

(三)减少理论考核,应用性考核方式为主

中国经济类专业教学,一般通过围绕教材而设立的题库来监督与考核教师是否按要求授课、学生是否按要求掌握了基本知识。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容易形成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知识,而不是从经济学理论分析入手,不能达到对经济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学生成绩的以作业、课堂提问、案例讨论、小论文及期末考试等多方面加以确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经济理论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开展案例教学,围绕经济现象让学生参与讨论,就某一经济理论开展教学,并把课堂讨论计入相应成绩,没有参与讨论或者没有自己简介的不给成绩评定,结合经济理论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论文评定论文成绩。这样做可以形成学生重视课堂学习,会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经济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可以顺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

(四)构建经济学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专业性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识教育的目标不在于教授专业知识,而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社会生活事务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很大。因此对于在高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设经济学通识课程,很有必要和意义。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经济能力,应适时在非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设经济学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可以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部分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市场经济基础知识,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通过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胜任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经济学通识教育理论内容应更具有概括性、基本性,在课堂中只讲授经济学最基本原理,只用保留经济学和管理学完整体系,相关深层次理论可以不用讲授过多。

参考文献:

[1] 王桂霞,刘佳.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改进的途径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2] 易杏花,刘云忠.让“沉闷”的经济学生动起来――《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2).

[3] 杨波.适应经济学发展趋势的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2007,(5).

[4] 李萍,张晓虹.《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1).

第7篇: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 经济管理 调控政策

一、国内房地产经济管理现状

从表面上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较为繁荣,但是探究到行业内部,其实还是存在较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

为了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管控,国家先后出台了诸多管理政策以遏制房价的快速增长,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成效不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大了租房者的负担。土地、原材料、人工、机械等房地产行业所需要的物质成本不断上涨,造成房地产行业的成本上升,间接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一是消费需求还在增加,使得房地产的交易量也不断增加,二是我国实施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也将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原则是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这样有助于国家对土地进行整体规划,也有助于相关政策的顺利执行。

二、当前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大多为短期政策,缺乏连续性

最近几年,我国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放在供需平衡上,但是大多数政策都是短时间内的,缺乏连续性的政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房地产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同时,政府在制定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时,所控制的目标会有差异,使得管理效果不好,这给部分投机者提供了扰乱市场获利的机会,不利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国家相继经济适用房、房产税收、国五条政策都暴露出我国对管理目标模糊的事实。

(二)经济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

政策出台的目的在于加强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但是当前诸多政策流于形式,政策的执行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一方面房价持续上涨,使得购房者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民间出现了大批的炒房者,进一步抬高了房屋价格,导致我国出台的诸多房地产经济管理政策都无法有效地发挥其效果。另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实行两级监管,导致中央出台的政策和地方出台的政策会有一定的冲突之处,同时对于管理的职责和管理的范围等确定迷糊不清,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恶性循环体系。房地产属于高回报产业,房地产是不少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很容易出现权钱交易等腐败情况,影响中央政府的经济管理效果。

(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

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是进行有效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前提,虽然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较为繁荣,但是法律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导致房地产行业有不少漏洞并诞生不少投机者扰乱市场。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文件或政策大多由国务院,但是这些文件和政策缺乏法律性、严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使得房地产行业经常出现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局面。

三、解决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制定连续性政策,做到长期管理

首先,我们对城市要进行合理定位,从区域位置、实地观摩、资料调查和历史情况这四方面来对城市进行定位,根据城市的定位确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然后政府制定连续性发展规划,明确房地产经济管理的目标,缓解需求与建设之间存在的差距和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最后,我国长期存在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局面,政府要明确规定房地产经济管理的目标和自己的角色,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国民进行健康的住房消费。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使房地产良性发展,政府要发挥经济管理在房地产行业的作用,使房地产行业本身和国家调控都能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另外,中央政府需要调整财税制度,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性,并对的情况严厉打击,并挑选典型案例对地方政府进行教育,维护市场环境,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出台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建筑法》几部,数量比较少,而且缺乏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房地产法》,相关部门应快速推动《房地产法》的出台,使我国在进行房地产经济管理和出现房地产经济纠纷时做到有法可依。从过去几次国家的调控政策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开展实际勘察,了解土地住房居住情况

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对土地审批程序管控不严,导致不少违建工程,另外有些开发商在取得土地审批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工程建设无法正常进行,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应定期对辖区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闲置土地要回收或重新规划,严厉打击土地囤积等行为。对于住房,应定期统计闲置房屋数量,结合实际购房需求,从而判断房地产行业是否处在健康状态,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帮助政府制定长期的房地产经济管理规划。

(五)转换经济补偿方式,满足房地产的实际需求

虽然我国总GDP较高,但是人均GDP还是较低,而且贫富差距较大,不少居民对于房价还是望而却步。就如何解决房价高这一民生问题,可以采取经济补偿的形式,对于购房者,可以对其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根据地区的不同和购房者的经济状况不同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缩小低收入人群与高房价之间的差距。当前我国采取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存在大量的行为,真正享受这一福利的低收入人群很少。

(六)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生态观念

房地产经济的开发理应与环境的发展相协调,房地产开发商必须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房地产经济才能持续健康长远发展。在开发投资项目时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开发建设过程中更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开发土地的生态经济效益,积极发展园林绿化,建立房地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将“绿色空间、绿色家园”的开发设计理念贯穿于开发建设过程始终,使房地产经济成为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由于社会的日益发展,居民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老房子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从而给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得过快过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国家紧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调控,但是成效有限。我国需要准确、客观地了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在提高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水平的前提下,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巢湖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崔光灿.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互动关系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

[2] 余凯.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4).

第8篇: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精品课 管理信息系统 分类建设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得知识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日益突显其重要性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使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教材建设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校精品课建设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007年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提出了“质量工程”建设的指导性原则,旨在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改革是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并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的人机信息系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时代,没有一个大型企业不重视MIS建设的,在此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便成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或专业选修课,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作为区级精品课项目,我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结合专业需要及社会需求,针对经济管理类和电气信息类专业,实施了分类建设。

二、分类建设的必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以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相关知识为基础,结合经济、管理的基本模型、方法,讨论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管理,辅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由于不同专业教学方向的差异,课程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作为区级精品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认真研究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入手,应用现代化的设备,实施分类建设,使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互动性及开放性的特点,从而使精品课程更具活动,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研究专业需求,分类确定教学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已从经济管理类专业外延到了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对象不同,其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也极不相同。

1.经济管理类专业

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以此为目标设置了相关经济学、管理学方向的体系课程,此专业学生具备了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业务处理流程、管理方法及模型等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开发方法、开发过程、开发技术、系统管理及维护等技术知识。因此,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制订教学大纲时突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技术、方法及过程等教学内容。

2.电气信息类专业

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突出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但对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知识缺乏系统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以专业选修课程的形式,完善了专业知识体系,针对此专业特点在课程建设中突出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等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强化管理方法、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扩展知识面,为其从事系统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教学目标,分类规划教学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应结合专业特点,研究教学目标,从教学大纲、教材选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上合理规则教学任务。

1.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任务而编制的重要教学文件,也是规定课程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式、学时分配的基本纲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面向两大类多个专业开设,制订适合本专业实际需求的大纲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以开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为基础,分类制订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和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大纲,明确了两类专业教学的侧重点,突出了专业所需相关知识、技术。

2.教材选择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选择的合理性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安排及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本课程依据两类教学大纲,选择适合的教材。

目前,国内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阐述了MIS与管理、信息、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并以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为主线安排章节内容,此类教材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使用;另一类以管理方法、管理模型与理念、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分块设置章节内容,突出了经济、管理相关模型结构与理论知识,适合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使用。

3.理论教学

课程教学内容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内容的来源和选择应体现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教学内容应建立在授课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理论教学体系,研究理论教学方法,达到以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为基础的同时,体现不同专业需求的偏管理或重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

经济管理类专业,侧重计算机系统概念、框架、技术及系统过程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从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到运行维护的开发过程,掌握开发技术。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完整系统入手分析系统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运用MIS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方案的能力。

电气信息类专业,侧重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客户关系管理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管理方法、系统模型等内容。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确定讨论小组,制订计划,以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入口,通过阶段性的调研、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教师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实践教学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效果不佳,本精品课建设中依据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实践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组织中将学生按人数划分若干项目小组(一般五人一组),确定小组项目课题,明确小组人员分工(按软件开发小组的人员组织结构划分),制订项目计划,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实施项目。将项目阶段任务分解到课内实验、课外实践中。课内实验以项目开发流程为主线安排实验内容,课外实践以小组合作形式推动项目开展。课程结束,项目结题,各小组进行项目答辩并对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电气信息类专业,采用分块组织方法推进实践教学的开展。按照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相关内容安排课内实验(如用友软件的使用、ERP的使用等),通过实验熟悉此类系统的功能、特点,了解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及数据流动过程,明确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及地位。课外实践,分组进行,通过调研及实地考查方式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等,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形成相应报告。

5.考核方式

考核过程是一种评估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对不同专业学生不能采用统一的考核模式,本精品课建设中采用两类考核方法,分别用于经济管理类及电气信息类专业。

经济管理类专业,采用案例分析,结合项目实践的教学方法,偏重于学生对系统开发技术的考核,采用理论笔试、项目质量评定的综合考核方式,其中理论笔试成绩50%,小组项目(根据小组成员分工进行个体考核)40%,平时10%,综合成绩百分制形式记录。

电气信息类专业,采用启发式结合讨论小组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偏重于管理方法等,考核方式侧重于学生平时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小组的阶段性讨论报告50%,期末论文40%,平时10%,综合成绩以不及、及、中、良、优等级形式记录。

五、总结

精品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目标是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又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因此,本门课程的建设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分类建设的思想,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合理制订教学大纲、安排教学任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切实做到与专业所需相稳合,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分类建设的思想指导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柯,梅玉明.以质量为核心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04,(9).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9篇: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范文

[关键词]经济统计学;教学体系;改革;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69

[中图分类号]G420;C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0 引 言

统计学这一门学科的应用性与实用性非常强,也是一门方法论科学,是高校中经济类学科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随着时代与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经济统计专业的教学呈现出了诸多问题,所以要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来适应时展的需要。

1 统计学概述

应用统计与理论统计是统计学中的两大基本模块,应用统计学更加侧重各个领域中对于统计学的应用,而理论统计更加侧重于统计学理论以及相应的数学方法。统计学不仅在经济与管理学上大显身手,并且在医学、生物学、工程学、心理学、工程学、法律及体育等诸多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2 统计学课程的问题

2.1 核心课程不完善

现阶段,高校经济统计学专业主要是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①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②经济管理的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③统计学专业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市场调查与金融统计等。

从实用的角度看,统计学专业课程并不完善,还应该包括企业统计、行业统计等实践性较强的统计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于统计学知识的认识,更有助于统计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2.2 课程内容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经济统计学的相关课程(例如国民经济核算)在课程设置上大多较为固定,教材内容较为基础,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不利于高、精、尖人才的培养。

2.3 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存在一定的问题

统计学作为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其概念也非常多,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并且对于公式计算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如果不让学生们进行一些有助于学习的阅读或实践的话,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达不到要求。在经济类专业中,大部分学生眼中的统计学课程就是一门数学学科,拥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对于理解能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加上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得当,使整个学科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们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热情,在他们的内心中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感,严重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成绩。

2.4 考核方式落后

现在许多统计学课程都是通过考试来考核的,通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们的总成绩是由考试成绩及平时成绩来决定的,而闭卷考试的内容太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忽略了统计方法与应用能力等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这就会使学生就算是考前临阵磨枪也能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考核分数无法显示其应用能力的真实性。

3 统计学课程的改革创新措施

3.1 积极引用案例教学法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非常有利于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是一种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新型授课方式,它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于统计学数学模型理解困难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统计信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升思维能力。不过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案例的选取要求还没有一个定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感受进行综合考虑。

3.2 完善大纲

教师要积极进行工作总结,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第一时间发现、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人才培养大纲中不完善的地方要进行及时修订,制定出一套适合经济类专业学生发展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

3.3 积极引入世界前沿的先进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近年来,国际上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国际官方统计机构(如联合国、OECD、世界银行的统计部门)还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都能看出经济统计学的理论研究有着很大的发展,但再好的理论不主动学习推广,只是一味地自说自话是没用的,所以要将国外的先进理论课程引进到国内的课堂中来,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直接引入国外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成果,如联合国最新的核算体系(SNA2008)、投入产出核算领域的国际权威读本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等。②把当前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引入国内教材,如国际比较(ICP)的理论与方法进展、非市场服务核算等。

3.4 探索新型的评价方法

探索新型的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①不论那次考试都要做到基本知识、基础能力与应用能力并重,要重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②要对现有的综合成绩评价体系进行创新,除了要参考续期最终的闭卷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讨论、答辩及小组互评等方式来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4 结 语

ν臣蒲У慕萄体系进行改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发现自身的问题,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改革之路与方法,只有这样才够更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我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经济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