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呼吸系统;感染
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其发病原因多多是由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高热等为主[1],老年或新生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中将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71岁,平均(39.24±2.34)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58±1.62)d;支气管肺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例,气管炎7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3岁,平均(41.51±4.27)岁;病程2-14d,平均病程(6.25±1.42)d;支气管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气管炎7例。两组患者临床症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主,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患者[2]。
1.2治疗方法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采取盐酸氨溴索(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2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3]
(1)治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2)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8例(45%),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27例(67.5%),有效12例(9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紊乱、感染等导致,发病时患者呼吸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会增多、黏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患者,其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因此,临床治疗以止咳祛痰为基本原则。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4],其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临床中常用的祛痰剂,具有促进黏液排出的作用,并对分泌物有溶解作用,用药后可以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恢复纤毛功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有报道称[5],盐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减弱气道高反应性;此外,盐酸氨溴索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在祛除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的同时还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说明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盐酸氧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4] 黄灿媛.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9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38(3):306-307.
【关键词】 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61
目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居于所有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多发于老年人, 死亡率高。COPD主要包括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 其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迁延不愈及反复发作等, 且患者常合并呼吸衰竭, 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 临床上一直在为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方法。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 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关键在于使用有效的通气方法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2]。近年来, 无创机械通气以其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为探讨其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选取相关病例, 分组比较疗效,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136例, 均为本院确诊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68例。男79例, 女57例;年龄 63~88岁, 平均年龄(72.9±5.1)岁;病程14~28岁, 平均病程(22.8±2.3)年。所有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胸闷、气急、呼吸音低等, 均排除其他重大身体疾患及认知障碍。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即予以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吸氧等, 对心力衰竭者对症治疗。
1. 2. 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采用美国进口的呼吸机, 上机前向患者做好宣教工作, 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配合治疗。患者取半卧位, 选择合适的面罩, 接上输氧管, 使面罩固定。采用BiPAP模式, 吸气压力(IPAP)参数为8~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呼气压力(EPAP)在3~8 cm H2O, 呼吸频率设置为10~18次/min, IPAP和 EPAP参数均由低到高逐渐递增, 让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根据经皮血氧饱和度对氧浓度做合适调整, 一般为40%~95%;潮气量保持在8~10 ml/kg范围内, 每次通气时间3~5 h, 2次/d。呼吸机参数可根据患者病情好转而做下调。呼吸机治疗期间, 护士全程跟进观察, 及时帮助患者排痰, 同时记录患者意识状态、心率(HR)、呼吸频率等指标情况。
1. 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意识、呼吸频率均明显改善, PaCO2明显下降, PaO2明显上升;有效:临床症状、意识、呼吸频率均有所改善, PaCO2有所下降, PaO2有所上升;无效:临床症状、意识、呼吸频率、PaCO2、PaO2均与治疗前无区别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3例, 有效37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显效10例, 有效35例, 无效2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6.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其他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为(71.9± 8.6)mm Hg (1 mm Hg=0.133 kPa)、PaCO2为(45.6±11.2)mm Hg、呼吸频率下降者63例(92.6%)、心率下降者58例(85.3%);治疗后对照组的PaO2为(61.2±7.5)mm Hg、PaCO2为(51.3±12.5)mm Hg、呼吸频率下降者42例(61.8%)、心率下降者39例(57.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 PaO2下降, PaCO2升高, 并出现意识障碍, 加上本身年龄大、合并多种疾病, 对患者生命健康影响较大, 如不及时抢救重则危及患者生命[3]。临床上常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传统有创机械通气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存在并发症多、撤机困难等缺点。目前, 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已成为国内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首选方式。无创机械通气是不经人工气道进行的呼吸机辅助通气, 可减少患者呼吸肌功耗, 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从而使呼吸抑制及高碳酸血症得到有效解除, 使PaO2提高、PaCO2降低, 最后达到改善呼吸及心功能的作用。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得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 其临床疗效确切, 且操作简单, 患者痛苦少,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炳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体会.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0):45-46.
[2] 王琦筠, 袁麟标, 杨菊妃. 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 2011, 22(9):6-8.
[3] 张银凤.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27):36-37.
[4] 瞿云中, 彭红, 陈平, 等. 胸部物理治疗联合间歇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4(7):655-658.
摘要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 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25例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PaCO2 > 80mmHg)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气(PH,PaCO2)( P <0.01),通气24h可获进一步改善(P<0.01),插管率12%,病死率8%。 结论 NIPPV是治疗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PaCO2>80mmHg)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COPD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本研究通过对符 合 条件的,行NIPPV治疗,观察临床及血气等指标的变化,为NIPPV治疗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积累 经验,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情况 25例均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符合2002年中华医 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制定的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 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70.5±11.6)岁,最小45岁,最大89岁。
1.1.2 入选与剔除标准全部病例均伴Ⅱ型呼吸衰 竭(PaCO2>80mmHg),其中浅昏迷9 例,嗜睡11例,神志清楚5例,PaCO2 最大98.2mmHg,PH值最低为7.156,伴有明显打鼾及 呼 吸暂停现象者2例,右心功能不全、下肢水肿者15例,剔除标准①痰量明显增多,且无有效 排痰能力,需建立人工气道排痰的患者。②呼吸浅速、不规则,存在呼吸机触发异常,导致 人机对抗的患者。③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包括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④上气道或面部损伤患者。
1.2 方法
1.2.1 入选病例常规给予解痉、平喘、抗炎、祛痰治疗。NIPPV治疗 地点在呼吸内科病 房进行,由有无创通气经验的呼吸科医师专人床边负责观察病情,监测指标,调整参数。
1.2.2 通气步骤①患者取平卧位,保持上气道通畅 。②选择适合患者脸型的鼻面罩,正 确置于患者面部,用头带固定。③将面罩与呼吸机管路相连。④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 P)摸式辅助呼吸。早期(24h)连续通气,以后根据病情变化可采用间断通气,起始压力ZP AP8~10CmH2O,EPAP3~4CmH2O,1h内逐渐上调压力,病情稳定后逐渐递减压力。通气 期间通过调整氧流量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2%,根据血气分析结果 ,临床变化调整通气参数,改善通气。
1.2.3 监测指标监测血氧饱和度,定期查动脉血气 分析(PaCO2 ,PaO2 ,PH)观察临床 变化(神志、呼吸、心率、咳痰等)。收集鼻导管吸氧状态下,无创通气过程中3h、24h及 至停机时的上述数据。
1.2.4 效果评定应用前瞻性、自身治疗性前后对照 的研究方法,治疗成功为临床症状好转 ,血气指标改善,治疗失败为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需更换有创机械通气或者死亡。
1.2.5 统计方法 结果以X±S,统 计学处理采用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预后 本组患者在无创通气3人后有2例患者血气及临床状况进 一步恶化,另1例患者无创通气24h后感染加重,痰量增多,3例均行气管插管治疗,其中2例 死亡。气管插管率12%,病死率8%。
2.2 临床表现及血气改变患者接受无创通气疗3h HR 和RR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
2.3 通气参数 1~3d多需持续(进食、排痰除外)NIP PV治疗,最长6d,以后可每日间断通 气,最长达10d,ZPAP15~18cm H2O最高25cm H2O。EPAP5~7cm H2O。通气参数与呼 吸衰竭程度相关,程度越重,所需通气参数越高。
2.4 无创通气相关损伤 25例患者中,5例出现胃肠 胀气,2例面部受压充血,2例耳部不适,调整通气参数后好转。
3 讨论
无论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国内外多中心随即对照研究显示: 无创通气可明显缩短住院期,降低气管插管重患者病死率,并调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但无创 通气在适应症的把握上存在较多问题。其应用存在数小时内早期失败和数天后的晚期失败。 如何掌握治疗时机,更好发挥无创通气治疗优势,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热点。也有观点认为, 对于COPD患者,PaCO2在50~90mmHg., PaO2在40~60 mmHg的轻中度呼吸衰竭,是实施 无创通气治疗的最佳时机。NIPPV之所以有效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及预后,主要机制为:①增加肺泡 通气量 ②克服气道阻力,提供外加呼气道末内在正压(PEEP)对抗内源性(PEEP)③减少 吸气做功,缓解呼吸肌疲劳。通气效果不稳定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通常由下列因素所致 ①呼吸中枢驱动降低,不能有效触发呼吸机②肺部感染重,并发症多。③气道分泌物多,痰 液引流不畅。而上述影响因素在COPD急性加重早期影响不一,患者对PaCO2水平耐受能力 有 差异,这与COPD稳定期患者基础PaCO2水平有关,部分患者对CO2潴留有较高的耐受能 力, 在PaCO2 >100mmHg时,呼吸中枢仍保持一定的驱动力,在痰液引流问题并不突出的患者中 , 理论上无创通气有获得良好通气效果的可能。本组病例均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且PaCO 2> 80mmHg,个别患者>100mmHg,PH值最低达7.156,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患者虽病 情重,但所选病例多在发病早期,无突出的痰液引流问题,且呼吸节律正常,可有效触发呼 吸机,我们在严密观察下使用无创通气技术,大部分患者获得了与有创通气相似的效果。因 此PaCO2 升高的程度,是否存在神志障碍在COPD急性发作期体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对通气 方 式的选择无指导价值,而且在治疗中发现,存在意识障碍但呼吸节律正常,具有通气效果好 的特点,可能与这部分患者更好耐受无创通气,减少了人机对抗有关。
既往通常将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
① 尽可能使患者保持半卧位,头高卧位,减少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迫。② 选用平台型呼气法,防止重复呼吸,尽量减少防止面罩漏气,增加通气效果。③ 吸氧浓度不宜过高,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在88%~90%,保持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 ④ 加强气道管理,采用祛痰药等多种措施协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
总之,NIPPV在排出痰液引流不畅呼吸浅表等因素的情况下,对COPD急性加重期伴严重Ⅱ型 呼吸衰竭(PaCO2>80mmHg,甚至>100mmHg)的患者有良好通气效果。特别是提高吸氧浓度 (鼻导管),缺氧明显改善,仅CO2潴流加重患者,提示NIPPV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2,12,458-460
关键词: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全世界的社会问题,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我们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其它感染性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1]。儿童由于体质虚弱,导致其致病因素繁多,且无法逐一得到有效预防。近些年来,随着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空气污染已被广泛公认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气候因素、大气污染以及粉尘污染等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持续增高,大气污染物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的微粒PM10以及细颗粒PM2.5等也已被公认为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2],且可被人体吸入而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对儿童的作用尤为明显。
1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空气污染因素
1.1室外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室外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中微粒物质增多和空气中其它有害气体含量超标,且以微粒悬浮物对人体的影响最为显著。室外空气中的微粒主要分为PM2.5和PM10,前者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滋m的极细微粒,后者则指直径小于10?滋m的颗粒状物质。就人体的肺部和呼吸道结构和生理特征而言,粒径超过10?滋m后很难被吸入到呼吸道并进入肺中,多数能够被鼻毛、鼻腔粘膜或呼吸道粘膜捕捉[3]。但是,当微粒的直径小于10?滋m大于2.5?滋m时 ,颗粒则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可诱发呼吸系统不适。但是随着人体粘膜的外排作用的不断加强,颗粒最终可随着人体的呼气、打喷嚏或者痰液排除体外,对人体的危害较为有限。但是,当空气中的微粒直径小于2.5?滋m时,不仅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系统,而且可以在呼吸道内大量蓄积并逐渐进入人体肺部,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其可在人体支气管或肺泡内发生致炎反应,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支气管炎甚至是尘肺病。儿童作为免疫功能较弱的特殊群体,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更易于收到PM2.5或更小粒径微粒的影响。魏复盛等对PM2.5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吸入PM2.5可大大增加哮喘、支气管炎的发病几率。Desqueyroux等[4]对空气污染致病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的发病与PM10、PM2.5以及臭氧在空气中比例的增加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国外一些临床研究还证实[5],NO2和臭氧是目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肺病患者住院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且一直处于恶化态势。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方面,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6],NO2和PM10的浓度是导致呼吸系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与患者的死亡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正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空气微粒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王海荣等[7]对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PM2.5、SO2、NO2、PM10等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是导致儿童哮喘、肺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则为NO2和PM10,而导致儿童肺功能减弱的主要致病因素则为SO2,且女性儿童更易受到影响。关于SO2导致人体肺功能下降的原因,Sam等[8]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当人体吸入大量SO2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呼气流量峰值(PEF)下降,使肺部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而逐渐导致肺部功能受限、肺部功能下降。
1.2室内空气污染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致病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的装修质量,大量新型的装饰材料不断被广泛使用。甲醛、苯等在室内空气中的含量超标,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也已被社会广泛肯定为室内主要的污染源。室内装饰材料所释放出的甲苯、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人类长期接触不仅会出现神经过敏症状或免疫功能紊乱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白血病、肿瘤等恶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巨大。研究证实,当甲醛的在室内的含量超过0.25ppm/m3时,即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和体质虚弱的成年人最为明显[9]。儿童长期在室内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玩耍,可因室内污染源发生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其它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因此,在新房装修时,应对房间及时通风、尽量购买释放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较少的装饰材料,以减少装饰材料对室内环境污染的程度。朱悦等[10]对室内环境在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以及室内环境中的螨虫、微粒等均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诱因,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对于降低儿童因室内环境而诱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3煤炭燃烧后的一次、二次污染物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 一直以来,煤炭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能源被广泛使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生存资料。虽然煤炭的燃烧可以为我们带来电、热等能源,但其所产生的粉尘或有害气体同样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煤炭燃烧后所产生的SO2、烟尘等一污染物在空气中可与其它污染物发生反应,并逐渐形成二次污染物,比如SO2、NOX和CO等。二次污染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而进入人体,且不可经肝脏代谢而消除,NOX和CO可以逐渐进入人体血液而导致人体产生一些炎症性疾病或者全身不适症状。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煤炭燃烧后的二次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险情况更为明显,主要由于北方冬季因天寒采暖需燃烧大量煤炭,其空气中煤炭燃烧所致的污染物的释放量较大,可对儿童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近些年来,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室内CO中毒的案例发生率逐渐升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赵宝新等[11]对冬季采暖燃煤所致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暖期时空气中的PM10、SO2水平大幅增加,所处该环境的儿童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降低趋势但呼气流量峰值(PEF)有所升高,即说明PM10、SO2可降低儿童的肺功能。此外,就季节而言,冬季时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支气管炎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除与冬季气温交替频繁有关以外,与冬季燃煤导致的空气内污染物含量增加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2户外尘沙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12],沙尘天气是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且具有季节性的特点。王振全等[13]指出,在一些沙尘天气高发的地区,尘肺病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无沙尘天气的地区。赵春霞等对沙尘暴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呼吸系统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表明,在沙尘天气发生的前一天,该地区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幅上升,且主要集中于体制虚弱、免疫力低下爱的儿童。孟紫强等进行的关于沙尘天气影响儿童呼吸系统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处于沙尘天气地区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其它地区,且沙尘天气能够与其它户外污染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儿童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而诱发相关的疾病[14]。
3展望与结论
从上文中可见,室内外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等均是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儿童作为免疫力和身体机能均较弱的特殊群体,对于一些致病诱因的抵御能力较弱,探明导致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很有必要。就上述的内容而言,空气污染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① 室外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所致的空气中PM2.5、PM10等微粒的含量大幅增加,儿童吸入体内后在免疫力低时可诱发呼吸系统相关疾病。②室内装饰材料或其它污染源所释放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可刺激儿童的呼吸系统并进行其肺部,诱发相关呼吸系统疾病。③煤炭燃烧、秸秆燃烧等导致大气中烟尘、SO2、CO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加,增加了儿童患病几率。④沙尘暴、尘沙天气或者高发区域空气中粉尘和尘沙的含量较高,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慢性阻塞性肺部样症状或者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改善大气环境和周边生活环境对于降低上述因素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实质性意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任重而道远。但从世界范围内的儿童以及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出发碳、节能、环保洁净的生活模式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宁,张本延,彭晓武.大气污染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04-1505.
[2]魏复盛,胡伟,滕恩江,吴国平等.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的相关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3):220-224.
[3]胡伟,魏复盛.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肺功能的交互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361-363.
[4]Desqueyroux H,Pujet J C,Prosper M,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low-level air pollution on respiratory health of adults suffering from moderate to severe asthma[J].Environ Res,2002,89(1):29-37.
[5]查日胜.空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病症影响的纵向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21(18):445-446.
[6]李宁,张本延,彭晓武.大气污染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04-1505.
[7]王海荣,翟秋敏,沈娟.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以河南省A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3):54-57.
[8]Sam Pattenden,Temenuga Antova,Manfred Neuberger,et al.Parental smoking and children's respiratory health:independent effects of prenatal and postnatal exposure[J].Tob Control,2006,15:294-301.
[9]潘小川.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学基金,2005,(4):205-208.
[10]朱悦,杨小南,李宇斌.沈阳市某地区大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7):575-578.
[11]王少利,郭新彪,张金良.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健康杂志,2004,01:713-715.
[12]霍焱,董芹,雷正翠,等.常州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及对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4):501-503.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 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及意义。方法: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病毒、抗生素等治疗,采取生活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对症及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本组96例,经正规抗病毒、抗感染及中医药治疗,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加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25-0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其发病率增多。在气候突变时较易引起流行,如,SARS,甲流感干等。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共诊治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6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46例,女50例;年龄5-76岁,平均36.6岁;普通感冒34例,急性病毒性咽喉炎12例,急性疱疹性咽峡炎8例,急性咽结膜热16例,急性咽-扁桃体炎26例;临床表现:普通感冒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伴有发热流清水样鼻涕,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有咽痛、咽鼓管发炎使听力减退。急性咽喉炎临床特征为发热、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咽部疼痛;急性咽结膜炎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结膜充血;咽-扁桃体炎起病较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C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等,肺部无明显异常。并发症:急性鼻窦炎3例,中耳炎3例,气管-支气管炎2例。实验室检查:咽-扁桃体炎26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其他70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1.2治疗方法:利巴韦林片,2片,tid.Po。对于白细胞计数升高及伴有并发症者给予地红霉素肠溶片0.25g,qd.po。较重者0.25.bid.po。清温莲花胶囊2粒,bid。Po。双黄连口服液10ml,bid.Po。对于有并发症者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
1.3护理方法:
1.3.1生活护理: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在20度左右,湿度在60%,环境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以休息为主。避免到不良环境中去,如粉尘,花粉等刺激性气体环境。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1.3.2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1.3.3心理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咽喉部疼痛,发热等,往往容易急躁,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特别是伴有下颌淋巴结肿大者,会产生更大的心理负担,认为自己是否患有肿瘤等,护士应该给予安稳,讲解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症状和自然转归,给予关怀,鼓励患者乐观向上,保持情绪稳定,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1.3.4防治交叉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具有传染性。注意隔离病人,减少探视。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避免对着他人,注意使用纸巾等物品,包裹痰液和喷嚏粉末,并放置于预消毒垃圾袋内。
1.3.5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口渴时给于饮水,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2],注意保暖,咽痛,痰液粘稠时,可给于雾化吸入(雾化液组成庆大霉素8万单位,溴己新30mg,利多卡因50mg加生理盐水至20ml),有利于止痛、排痰,防止痰液淤积。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应积极预防性治疗,避免转为慢性疾病[3]。
1.3.6用药护理: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为病毒感染,在给于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常规给予中成药清热解毒治疗。如清热解毒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等。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使用开水送服,不宜用饭及饮料送服药物。对于发热、头痛者可给于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鼻塞严重者,可用佛麻滴鼻液等,以解除鼻塞症状。
1.3.7健康教育:避免诱发因素: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诱因,避免受凉,雨淋,注意保暖。避免劳累过度,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增强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科学使用疫苗接种。预防并发展:上呼吸道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而中耳炎、鼻窦炎、风湿热也是常见并发症,告诉患者及家属这些常见并发症的前兆症状,如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提示并发中耳炎;病后1-3周出现胸闷、心悸、无力等注意心肌炎等发生。如出现眼睑浮肿、血尿,蛋白尿等提示有并发肾炎的可能[4]。2.结果
本组96例,经正规抗病毒、抗感染及中医药治疗,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3.讨论
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意义。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据2006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统计数,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中占第四位(13.1%),在农村占第三位(16.4%)。而上呼吸道是整个呼吸系统的门户,特别是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绝大多数是通过上呼吸道感染的,因此,加强上呼吸道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2加强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积极治疗、护理上呼吸道感染,不仅仅是对症治疗,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炎,肾小球肾炎,风湿热,鼻窦炎等并发症。本组96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包括合并有急性鼻窦炎3由于例,中耳炎3例,气管-支气管炎2例经科学治疗、精心护理均达到有效根治。这些并发症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4.
[2]陈希萍,等.高热患儿不同温度乙醇擦浴降温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5):31-32.
出门的时候我会戴上医用口罩,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春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外出护好口和鼻,对自己的健康是一种保护。平时会戴围巾,但绝不把围巾当“口罩”用,因为这样不利健康。围巾围在嘴上,嘴唇周围经常处于湿润的状态,细菌等有害物质反而更容易附着在围巾上,与口鼻亲密接触之后,增加了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有人的围巾是毛料的,如果上面的细小纤维被吸入后,也可能产生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引起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食:润肺食材是首选 “白色食物”是个宝
中医认为,春季容易出现肺燥,平时吃一些润肺养肺的食物对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强身健体都有好处。中医食疗理论认为,白色食物大多与肺对应,比如杏仁就不错。中医说的杏仁有两种,一种味苦,名为苦杏或北杏,多用于临床治疗;还有一种味甜,名为甜杏或者南杏,是食疗的佳品。居家做杏仁露也很简单,用豆浆机把杏仁磨浆隔渣后加水、糖、奶煮开,一杯可口的杏仁露就做好了。杏仁具有润肺、清积食、散滞的功用,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春季的早上,一杯杏仁露,配上全麦面包、鸡蛋等,一顿营养丰盛的早餐便做成了。
晚上回家做饭的时候,选择时令蔬菜。老百姓常说萝卜白菜保平安,白萝卜能消食、健脾和顺气,白萝卜炖排骨汤就挺好,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又暖和又营养!
晚上加班或翻阅资料,会给自己准备一些莲子百合银耳羹作为加班的夜宵。百合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莲子则可以补脾止泻、益肾固精;而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
住:天冷也要勤通风 烹饪之前就防烟
雾霾天的时候污染物颗粒浓度通常比较高,遇到雨过后的阳光天气,经常开窗通风是最节省、有效的居家保健方式。我一般在早晨上班前、下午下班后或者周末中午阳光好的时候进行通风换气。遇到寒冷天气,可采用交替通风的办法,即先让一个房间开窗通风,30分钟后关上窗户,再开另一房间的窗户通风。厨房和卫生间这两处空气一般来说质量不太好,卫生间最好早晚各开窗通风半小时。
在家烹饪的女性,不要等到厨房油烟四起才想起开油烟机,一定要在开火时就把抽油烟机打开,炒完菜后还要让油烟机再抽3~5分钟再关闭,有助于完全吸走有害物质。
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严重环境污染,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疾病谱也较以前有了明显改变,过去一些少见的疾病现在变得很常见。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季到来之前,人们应如何强身健体,筑起抗击的防线,拒“呼吸道疾病之敌”于身体之外呢?
2009年的上半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扩散引起全球的恐慌。当山东省出现首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患者后,张伟教授临危受命,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很快控制了患者的症状。
此后张伟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制定了《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防治“甲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时间,张伟教授和山东省中医院呼吸科声名大噪。
自那时起,记者就有了采访张教授的想法。又是一年冬天,记者约请到张教授,请他来谈谈如何建立防线,拒“呼吸道疾病之敌”于身体之外。
呼吸道有天然抗病能力
温文儒雅,神态安详,观之可亲,这是记者见到张教授的第一印象。
谈到建立呼吸道防线的问题,张教授告诉记者,要想筑好防线,前提是先了解呼吸道。在人体的各系统中,除了皮肤以外,与体外环境接触最频繁者,莫过于呼吸道。一个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天要有大量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以供给机体氧气。自然环境的空气中不可避免混有许多尘埃、微生物等,但由于呼吸道的生物学屏障和天然抗病能力,可有效地保持气管和肺泡的无菌状态,使人体免受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我们知道,呼吸道有调节吸入气体的温度及湿度、吸附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其中,呼吸道黏膜上的黏液层和黏液纤毛运输系统对吸入空气的净化作用最大。有了这些天然的屏障,空气中的微生物、粉尘等想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也是很困难的。当然,如果呼吸道的屏障受到破坏,微生物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从外及内,筑好呼吸道防线
一旦人体呼吸道防线受到病菌破坏,感冒、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威胁人体健康。
张教授指出,如何才能筑好这道防线,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改善吸入气体的质量
我们吸入空气的清洁程度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有人调查发现,厨房污染严重的家庭,儿童感冒、咳嗽的发病率超过50%;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可以使儿童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增加30%~70%。因此,治理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应用加湿器,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把好呼吸系统的门户
有人在调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时发现,其中74.4%的患者口鼻腔的清洁度较差或有慢性口鼻腔疾病。要知道,口鼻腔是整个呼吸系统的“门户”,保持“门户”的清洁和健康可将病原体拒之门外。因此,应改掉拔鼻毛、挖鼻孔、不刷牙等不良习惯;积极治疗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鼻炎等口鼻腔疾病;经常用盐开水和清水漱口,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度;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应注意戴口罩。秋冬季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避免反复的肺部感染。这些都是为呼吸系统守好大门的重要措施。
不吸烟,少饮酒
吸烟对呼吸道危害很大,可造成支气管痉挛,纤毛上皮受损,黏液分泌亢进,易继发感染。研究发现,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
环境中的烟草烟气也威胁少儿的健康,小儿长期生活在被动吸烟的环境里,会引起肺功能降低,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饮酒虽然不会直接损害呼吸道,但可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饮酒的人常易有口臭和其他口腔疾病,影响口腔的清洁度。
锻炼身体,食疗养生
适当的日光浴、冷水浴与暖身健体活动对提高呼吸道抗病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张教授说,冬春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有人怕在外面感染疾病而不敢外出运动,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反而会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张教授提醒,秋冬季节可进行食疗养生,多吃润肺清肺食物,如木耳、梨、蜂蜜等。在保证身体能量供给,维护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呼吸系统的免疫力自然也会增强。
简短的采访就要结束了,记者向张教授表示感谢,张教授笑着说不用谢,还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亲切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张教授推荐
保护呼吸道,从鼻子做起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是呼吸道与外界相通的门户。鼻的很多疾病会影响相邻器官的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健康。从功能来说,鼻既是呼吸道的出入口,同时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气温骤降的秋冬之交及冬季,健鼻护鼻显得格外重要。
摩鼻
所谓“摩鼻”,是指按摩鼻部,此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病,同时使鼻部皮肤滋润光泽,有驻颜美容的作用。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
浴鼻
“浴鼻”锻炼,是指用冷空气和冷水浴鼻。坚持体育锻炼,多呼吸新鲜冷空气;一年四季提倡冷水洗鼻,尤其是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浴鼻”锻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调鼻
自然界有大气候,而每个人的鼻腔内都有小气候,调节鼻腔内环境,使之保持温暖湿润。在寒潮、冷空气过境的天气里,尤其要注意鼻部的保暖,适时进行局部加温。日常保健或感冒初期,均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次3~5分钟。
护鼻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范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2-01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人体各内脏器官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 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 患者表现为:体质虚弱、病情反复、 久治不愈等特点。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特点、 病程长短等, 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规范化护理进行分析, 并作出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 男性73例, 女性47例; 年龄61-86岁, 平均(69.5±1.7) 岁。 本组病例中,慢性支气管炎67例, 阻塞性肺气肿39例, 两者兼而有之14例。 病程: 慢性支气管炎15-34年, 平均(20.6±1.2) 年; 阻塞性肺气肿6-15年, 平均(8.3±1.6) 年。 同时, 本组病例中合并冠心病25例, 高血压18例, 糖尿病8例。
1.2 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本院实验室检测, 本组病例中, 末梢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高29例。 在进行动脉血气检测的37例患者中, 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在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22例患者中, 血红蛋白数量均用不同程度下降。上述几个病例的患者在入院后, 均给予祛痰、 平喘、 抗感染、 解痉、镇咳、 消炎等治疗与护理措施, 患者均在11-23d内好转出院, 平均住院天数为18d。
2 规范化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面对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有健忘和唠叨的心理特征, 护理人员应予以谅解, 并且以专业的护理知识和职业素养赢得老年患者的信任, 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和情绪。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后, 会产生消极、易怒、 孤独等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老人, 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因此, 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以调动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1]。
2.2 呼吸道护理:当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时, 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本组病例16例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 护理人员迅速使用吸痰器, 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在使用吸痰器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吸痰管的及时更换, 吸痰动作应尽量轻柔。
2.3 饮食护理:在老年患者的规范化护理中, 饮食护理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提醒老人饮水每天应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给充足的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应保持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 避免食用油腻、 辛辣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2]。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患者还应保持每日的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 以及病变黏膜的自行修复。
2.4 用药安全护理:在本组病例中, 患者普遍存在药物少服、 漏服、 用药过量等现象,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护理人员采取定时送药的护理服务措施, 并监督患者在规定时间将药物全部服下, 以免患者出现漏服的问题。 另外, 对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难的17例患者, 护理人员将药物研碎后溶入水中, 以便患者顺利服药。在患者用药后,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2.5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规范化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在患者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进行体力训练、 缩唇呼吸法与耐寒锻炼等康复训练方式, 以利于患者增强肺泡的换气功能, 改善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在老年患者出院前应嘱咐他们或家属注意冬季保暖外套,严格预防感冒的发生,同时控制和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应用动物皮毛制品和接触温血宠物,包括啮齿动物和鸟类,因其产生的皮屑、唾液、尿液和粪便均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要注意的是, 患者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以防止病情的恶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总结
据国内相关医学研究部门统计: 老年人出现单一或多个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的几率约为85%以上, 由此引发的呼吸系统退行性变, 必然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活量减弱, 残气量明显增加等症状[3]。 由此可见,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规范化护理中, 必须注重对于各种感染源的消除, 以保障患者的呼吸畅通和生活质量。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特点、 症状等, 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方案。 同时, 护理人员应从老年患者的生理、 心理、精神、 文化与环境需求等方面出发, 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完善, 从而提高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 2006,5(1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