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

第1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1.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途径,其教学思想仍然是在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论框架之内。20世纪80年代,国外不少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者如Long Williams和Nunan等都系统地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做了界定:

(1)Long(1985)从非语言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为自己或他人所做的一种无偿或者有偿的工作。如填写表格、买鞋子、订机票等。也就是说,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游戏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2)Nunan从交际的角度认为: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理解领悟、处理问题、发挥创造、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

(3)Bygate,Sketan和Swain(2001)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认为:任务是一种受学习者的选择所影响的一种活动,并且可以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的活动。这个活动需要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有意义地使用语言。

因此,笔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解是:设定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而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去做一件富有意义并且与真实世界相关联的事,促进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动力的生成。总之,对英语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定义,而是运用。只要我们了解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就可以自己发挥、创造、逐步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2.任务的结构组成

Nunan认为,任务一般有五个部分组成:

(1)教学目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预期达到的目标。

(2)信息输入:输入材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如课文或对话,也可以是非文字材料,如图画,或与任务输入相关的一个活动等。

(3)活动方式:参与者所进行的一系列相关行为。

(4)师生角色: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交际者,主要任务是传递与接受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

(5)教学环境:环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或学习任务本身所隐含的环境,后者又可分为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3.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

Willis认为,“任务型”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链,后任务。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和做好准备。

(2)任务链(taskcycle)——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报告任务完成)三个环节组成

(3)后任务(post-task)——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在教师指导下操练语言难点。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课堂教学上的尝试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角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实例:SEFC BookI Unit 10 The World AroundUs根据本单元的中心话题——“环境保护”,可以设计相应任务。

任务:关注濒危动物行动

任务目的:

1.加深学生刘濒危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2.运用有关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时间:学完“热身”“口语”“阅读”“语法”之后。

语言知识要求:

(1)词汇:

名词:antelope,jungle,hippo,wolf,kangaroo,giraffe,endangerment species,fur,habitat,etc

动词:endanger,reduce,respond,etc

短语:deal with,die out,make a difference set free,adapt to,take a measure etc

(2)句型:

a.When...be cut down...can no longer...

b.Many...are killed by people who want to...

c....are hunted for their wool.

d.There are few areas left where...can live

语言技能要求:读、听、说、写。

活动形式: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操作过程:

(1)班级活动:采用brainstorming形式,列出濒危动物。任务分工:各小组负责关注一种濒危动物,具体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附图片)、生活习性、分布情况、濒危原因、提出拯救濒危动物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2)小组活动:讨论任务的计划和工作分配,如有的同学负责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有的了解动物的习性等。

(3)个人活动:上网查找,或走访动物园。

(4)小组活动:小组交流、信息整合、运用电脑媒体、设计课件。

(5)班级活动: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介绍一种濒危动物。师生共同评价,把有关课件放入学校的校园网。评价工具如下:We found a right picture of the endangered animals. 5 4 3 2 1

We know what the endangered animals are like.

We described clearly the ways the endangered animals live.

We told briefly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ndangered animals.

We find what causes the animals to be endangered.

We made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tect and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5-completely 4-mostly 3-partly 2-seldom 1-not a bit

三、讨论

经过教学实践,我真正体会到,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起着语言习得的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的作用。教师是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具体的操作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点,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越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不少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在同等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总之,任务型教学是一个舶来品,其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环境,在我国特定的外语教学条件下,广大英语教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教情、学情,发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势,真正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Crookes,C & Gass,S(1993)Tasks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tegrating Theory & Practice Multylingual Maters Ltd

[2] Nunan,D.(1989).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New York: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2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2009年正式开放的国家动物博物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奥运园区,37米高的中央大厅贯穿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动物展示馆设有1个流动展厅、9个固定展厅和1个4D动感影院,展出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和无脊椎动物等共计6000多件动物标本。

静止的动物园

步入博物馆,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被吊于空中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的骨骼模型,也是馆内唯一的模型。据孙忻馆长介绍,该模型已经为正常蓝鲸按比例缩小后制作的,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的骨骼依然占据了整个博物馆的上空。他与右手边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大象的标本交相呼应,形成了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而展馆中央的步行梯展示的雕塑亦并非一般的装饰,三层楼梯上的雕塑代表生命进化的时代,由上至下分别为:以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代表的古生代、以爬行动物(恐龙)为代表的中生代及哺乳动物为代表的新生代。

一楼的展馆在我看来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在这里你完全可以看到你想象得到的或者想象不到的动物。馆内的标本完全都是由真实的动物制作的,以静止的状态将大自然中的动物呈现出来,说是一个“静止的动物园”确实是不错的,但是它比现有的动物园更加全面。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宠物,亦可以看到一些已经濒危的或者灭亡的稀有动物标本。“国家动物博物馆以珍稀濒危动物展示为主。”孙馆长说,“馆内大部分的展品都是购买的,一小部分是馆内原本就有的。这些动物都是自然死亡,一般都是由动物园出来,经过国家审批,合法流通。”

这些动物标本并不是死板的,他们大都会呈现出活灵活现的生物状态,犹如一个顽皮的魔术大师随手一点,让时间静止了下来。你完全可以借由这些静止的标本想象一下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雁排长空的生活状态。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古人诗句中所描述的各种或浪漫或美丽的动物。深情款款的大雁,成双成对的鸳鸯,或者是“鸣翠柳”的黄鹂。

身临其境美妙体验

而要说到国家动物博物馆与其他动物馆的不同,孙忻说:“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只做现生的动物,不涉及古动物,而且主要立足于国内的动物。”

国家动物博物馆有着一个流动展厅,九大固定展厅,以及一个4D影院。其中以濒危动物展厅以及动物与人展厅更具代表性。前者通过对形体各异、表情各异、生存环境各异的我国特有的珍惜野生濒危动物标本的展示,使观众了解这些动物濒危的原因同时建立和增强公众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在这个展馆中,我们不难发现例如华南虎这种野生已经灭绝的动物,以及藏羚羊、东北虎等等濒临灭绝的动物,这也为我们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保护野生动物敲响了警钟。

而后者则是就动物与人的诸多关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从中,我们会发现人与动物从远古以来就是密切相关的,人类与动物在地球上互相依存的关系,令观众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

另外,与其他展厅不同的是,蝴蝶展厅被打扮成漂亮的蝴蝶谷,谷内近千只蝴蝶悬挂在漆黑的通道里,配上投影机营造出七彩斑斓的蝴蝶在观众身边翩翩起舞的效果,美轮美奂,加上柔和配乐,使人如置身园林仙境。

鸟类展厅则展示了400多种鸟类,重点展示了我国的特有鸟、珍稀鸟类和鸟类多样性。通过3个真实再现的湿地、海洋和高原鸟类的生活场景,展现出鸟类迁徙的壮观场面,栩栩如生的标本再加上它生活的自然场景、流水、波浪及鸟鸣声,让观众多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鸟类。

4D动感影院亦令观众大开眼界,除了立体的视觉画面外,放映现场还能模拟闪电、烟雾、雪花、气味等自然现象,观众的座椅还能产生下坠、震动、喷风、喷水等动作。馆内播放的都是以动物为题材的影片,配合现场特技效果和画面,在视觉和身体体验上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感受到自然世界的伟大及震撼。这些都另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动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使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

但是如此多的动物标本,保存也是很大的问题。“藏品维护过程中,由于北方比较干燥,动物的皮容易裂,或者一些标本陈列时间较长也会出现损毁现象,这就需要修复,对于馆藏的修复也是博物馆的一大开支。”孙忻馆长说:“当然,我们博物馆内也有专门的维护人员,但是比较严重的还是要到专业的地方进行维护。馆内会定期会检查,每年闭馆3天,对标本进行消杀维护。”

博物馆奇妙夜

国家动物博物馆参照西方著名博物馆架构,把专业性博物馆依托于科研机构。国家动物博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的,属于动物研究所的一个部门。因此会把在动物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与公众分享。因此,馆内也会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和多种科普活动。“科普讲堂已经做了50多期了,国家动物博物馆每个月都会邀请专家教授和科普工作者来做讲座。”孙忻馆长告诉我。

另外,博物馆还有一个较受欢迎的活动就是“博物馆奇妙夜”,在周末晚上会有专家讲解,在静谧的夜晚,灯光效应会使得人们更加集中精力。讲课结束后,观众可以直接在博物馆内搭建帐篷以供夜间休息,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体验一个奇妙的动物之夜。而在第二天早上,博物馆会带领大家去野鸭湖或者麋鹿苑等地方,将静态的展示与动态的感受相结合。就如孙忻所说的:“馆内可以看到一些标本,还可以去带你看生活在野外的动物。通过在野外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学到的东西更加生动,这与在博物馆中看标本又是不同的。”

第3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国际保护主义摄影师联盟(ILCP)成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实践着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的信念。他首倡举办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为在自然保护第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了技术和设备的帮助,进一步壮大了以影像保护自然的队伍。

“中国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用一个巴掌就能数得出来。”奚志农感慨地说道。作为中国最有名望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他坦言,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必须要有对自然毫无保留的、无条件的热爱才能坚持下去。

缘起鸟类摄影

1964年,奚志农出生在云南大理,少年时期的他。对野生动物很有感情,尤其喜欢鸟类,1983年,奚志农参与了纪录片《鸟儿的乐园》的拍摄,这段经历,让他目睹了当时的拍摄手法对鸟儿的伤害,催生了他“不能够干扰动物生活”的理念。

守护滇金丝猴

1995年5月,结束三年滇金丝猴拍摄的奚志农听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德钦县为解决财政困难,决定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砍伐1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在奚志农看来,这片高海拔暗针叶林的毁坏,不仅对滇金丝猴,而且对生长在这里的许多珍稀动植物种类都是灭顶之灾。心急如焚的奚志农四处奔走,最后在朋友帮助下,找到著名环保作家唐锡阳,在唐的指点下致信当时的国务委员宋健:“这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的滇金丝猴已经生存千百万年了,千百万年没有毁掉,为什么一定要毁在我们的手里?”反对信起到了效果,砍伐被及时制止。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正在萌芽的绿色革命”为题报道此事,并认为“这将成为中国人环保意识的分水岭”。

创办野性中国

2002年,奚志农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野性中国工作室”,以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自然和濒危野生动物为主要任务。奚志农感觉单靠个人的能力很有限,他希望野性中国团队通过影像的拍摄和传播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我国的野生动物和它们生活的大自然,希望让它们所独有的动人心魄的魅力通过他们的作品拨动观者的心弦,激起大家对自然的热爱而伸出手来支持环保,来保住我国岌岌可危的野性自然。

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全球热点地区,但中国的野生动物摄影事业却刚刚起步,许多中国特有的、濒危的物种甚至都从来没有影像记录。当国外的自然影像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中国几乎还没有职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

2004年,奚志农将自己代言佳能广告的收入换成多套专业拍摄设备,用以支持那些积极、热情地拍摄中国野生动物但却缺少器材和技术的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借此应运而生。训练营的主要训练对象是来自全国各地保护区的基层工作者,让他们尝试用一种新眼光观察他们的工作环境,记录更多野生动物的影像。七年里,奚志农和野性中国团队与国家濒管办,佳能(中国)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举办五届全国性训练营和四届地方性训练营,共培训了四百多名自然摄影师。其中,2011年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大师班特别邀请到美国国家地理著名摄影师蒂姆・拉曼作为讲师之一。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不但鼓励更多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更好地记录中国的野性自然,也培养批批自发而来的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

白眉长臂猿,灰叶猴等一批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都在我们训练营营员的镜头中被第一次记录,实现了中国野生动物影像上的多个零的突破。

引进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

作为首位获得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Gerald Durrell濒危物种大奖的中国摄影师奚志农也一直希望将这个全世界最高水平自然摄影大赛的作品引进国内展出,让我们的自然摄影爱好者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自然摄影师的差距。通过奚志农的努力,2009~2011年野性中国工作室在北京动物园的支持下连续三年使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在中国展出,《风雪之豹》等众多优秀自然摄影作品打动着观众的心,能够近距离欣赏到世界顶级水准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对国内广大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濒危物种影像计划

2011年在see基金会的支持下奚志农推出了已经准备数年的“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计划用5-10年的时间,汇集中国最优秀的自然摄影师,完成超过200个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拍摄任务。

“从《动物世界》到《探索》频道,电视台所播节目画面几乎全部引自国外,我们中国的民众对于南极、北极以及非洲的野生动物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对于我们自己国家野生动物的了解。而堪称世界上动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之的中国,每天都有物种在灭亡,那么多的物种在未被记录之前就已经灭绝。”奚志农说。

通过濒危物种影像计划,野性中国将组织中国一流的自然摄影师,对中国的濒危物种进行系统的拍摄;同时为有志于濒危物种拍摄的人士提供拍摄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基于以上拍摄成果,影像计划还将建立中国自己的濒危物种影像库,让国人和世界了解中国鲜为人知的野生动植物和值得自豪的壮丽自然。

第4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2012年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活动即将举行,现面向全球进行海选。”

2012年9月正在电脑前工作的陈宣蓉,眼角余光突然瞟到QQ弹出的这则新闻。她并没有多想,顺手就关掉了新闻框。那时她是上海一本杂志的时尚编辑,每天的工作是负责时尚大片的拍摄,和模特或艺人打交道,有时候也会出席时尚品牌的新闻会。和供职于世界500强的高级白领一样,这份工作看上去很美,但一点都不现实。

又过了一段时间,陈宣蓉再次得知这条新闻,她开始觉得这是一件“有点意思”的事情,索性就登陆了活动官网。在仔细查看了招募规则后,陈宣蓉填写了报名表。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这个“有点意思”的活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参与热潮,共有116万人在世界各地填写了报名表。“如果报名前我就知道有这么多人一起竞争,说不定不会这么果断地报名。”

尽管得知报名人数后的陈寅蓉觉得参赛有点像“赶鸭子上架”,但她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她厘清了优势,决定要做就做到最好。大学主修英文和美国文化的陈宣蓉,在2009年作为环保组织代表参与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她喜爱与环保、志愿相关的工作,此前不仅在WWF任职,还做过一段时间乐队经纪人,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工作她也没有错过。陈寅蓉能流利地使用英语和法语交流,她担任过两届上海电影节的评委翻译。闲暇时光,她喜欢汽车和运动,曾攀登过国内多座高山,并徒步穿越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她表示:“我一直挺喜欢大自然的,植物、动物什么的,都爱得不行。”

正是这些优势,让陈寅蓉从116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在最终胜出的3名全球熊猫守护使中,她是唯一的中国人。

“工作再萌也荫不过熊猫”

“报名后我就有过详细的规划,如果获胜了可以为大熊猫做些什么,身为全球熊猫守护使我又应该做什么。”陈宣蓉笑着说,“有了目标以后,反而知道自己比赛时应该做什么,兴许评委也是看中我有规划,才助我胜出的。”

“体能是劣势,创意和知识是优势。我平时挺爱读书的,这次为比赛也看了不少相关书籍做准备。”虽然赛前准备听上去做得很充分,但第一次和熊猫亲密接触时,陈寅蓉还是很紧张。比赛的必考科目是给熊猫喂食和量体重,和之前在笼子观不一样,这次陈宣蓉是实实在在地近距离面对熊猫。“其实当时我挺害怕的,倒不是怕熊猫伤害我,而是怕自己一不小心把它弄疼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和一个不熟的小孩在玩,一方面想让它开心,一方面又不知道会不会大意伤害到它。”

在总决赛环节,陈宣蓉和团队做了一个3分钟的视频,内容是“我们的熊猫守护之旅”主题演讲,展现了团队2013年履职任务的构想,以及如何吸引全球目光关注大熊猫等濒危动物的保护。3分钟的视频结束后,各组选手又进行了喂食、自我阐述等较量,当主办方最终念出陈寅蓉的名字,并宣布她获得了“全球熊猫守护使”第2名时,她知道自己离最爱的大自然又近了一步。

第5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1引言

从才德角度,人可以分为四种:有才有德、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不可置否,有才有德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而有才无德则是比无才无德对社会更有害的人。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英语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应该为德育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其扩大影响。

2德育的概念理解

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显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德育是指狭义的德育,即学校德育。学校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产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取得正确的认知,并有实际行动来践行好的德行。德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价值观的新一代力量。

3德育渗透到英语学科的方法

3.1英语课前充足的准备

要做好德育工作,老师必须利用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内容把德育融合其中。在课前,老师要仔细分析授课内容,找到教学内容和德育的结合点将教案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发掘出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其作为除知识外的又一教学内容。积极将学生的思维向品德教育的方向引导,启发式教学。

就以人教版必修二上第四单元的“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学习如何去帮助濒危动物的故事。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准备好课前提问,问学生对频危动物的看法以及我们日常对待它们的做法等问题,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3.2以身作则并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既然要在单纯传授知识中渗入德育,就要改变死板的教学模式,不能再继续使用师讲生听的方式,而应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多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在交流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将自身和对方的思想提升到另一个境界。除了思想得到提升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结合上文中的课题,可以在课堂中由教师带头讲述几个保护濒危动物的方式,然后由学生自主发言,表达对此问题的看法。

3.3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活动

基于英语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世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对英语的学习中。而且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或比赛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们正好可以借此契机来宣传德育。通过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办相关的英语板报或校刊,采用校内校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来扩大德育的影响力。

4德育渗透到英语中的意义

4.1德育的渗透有利于和谐学校氛围的建设

在课堂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品德的熏陶,甚至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这种做法改变的不是一两个人的想法和行为,而是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行为。美德和爱一样也具有传递性,在校园中不断传递它,整个校园的氛围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校园文化也将建设得更完善。

4.2德育的渗透是促进素质教育进步的推动力

要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成功转型,需要思想品德教育的支持。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让学生一味片面地掌握知识,品德的教育也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在作为主要科目的英语课堂中融入德育,才能有效扩展教育的层面,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4.3德育渗透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走进21世纪的今天,经济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不够完善,还有很多人存在道德的缺失,譬如:那些拐卖儿童的人;那些见死不救的人;那些牟取暴利的人??????英语广泛应用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将德育融入英语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都可以提高道德修养,做一个品格更高尚的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像经济中所说的“一小部分人先富,然后带动其他人走向共同富裕”一样,道德修养高的人也可以带动和影响其他人,最后造就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第6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林业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是一个难得的野生物种资源基因库,是一处天然的动植物园,是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的缩影。文章通过对保护区植被类型、植物种类、生态、生活习性、地理成分、濒危性的分析,及对野生动物区系成分、珍惜濒危性的分析,阐述了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并对保护区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巴丹占林;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1-09

作者简介:张雅茹(1985 -),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工程师.

1 引言

内蒙古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是在雅布赖盘羊、塔木素梭梭林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合并扩建而成的功能更完善的大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东缘,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右旗境内。保护区内荒漠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是一个难得的野生物种资源基因库,是一处天然的动植物园,是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的缩影,也是一处理想的科研和宣教基地。此外,保护区地理位置处在京津风沙源的中路,区内的雅布赖山是阻挡巴丹吉林沙漠东延的天然屏障。因此,建设好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对于减少京津乃至华北地区风沙危害至关重要。因此,保护该区的物种资源,对于深入研究典型荒漠的地质、地貌,荒漠植物群落演替,动植物资源、气候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概况

内蒙古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两部,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中东部的雅布赖镇、塔木素格布拉格镇、孟根布拉格苏木、阿拉腾敖包苏木境内。保护区南与甘肃省民勤县相望,北与阿拉善北部戈壁接壤,东与阿拉善左旗相邻,西侧是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保护区距阿拉善右旗政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200km,地理坐标东经102°59’~103°58’,北纬39°37’~40°36’。保护区面积384102hm2。

自然保护区位于阿拉善地台南缘和高家窖——乌拉特后旗——化德——赤峰深大断裂带两侧,属于地槽、地台分界线、活动性大陆边缘。

保护区地处我国温带内陆干旱荒漠区,为暖温带荒漠干旱区,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季酷热、冬季严寒,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具有大风沙暴、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保护区年平均气温8.3℃,最高年平均气温9.3℃,最低年平均气温7.1℃,年际变化较稳定。由于远离海洋、深处内陆,受季风影响甚微,降水稀少,干燥度高达6.13,年平均降水量为115.2mm,最大降水量为188.1mm,保护区北部降水量不足100mm。保护区因处于高纬度季风区,蒸腾强烈,多大风天气。

保护区总面积476177hm2,约占内蒙古总土地的0.33%。

3 物种多样性概述

保护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巴丹吉林沙漠为我国第三大沙漠,沙漠腹地的沙丘最高相对高差可达500余m,为世界之最。沙漠中湖泊更是星罗棋布,达113个。浩瀚沙漠、神秘湖泊,历来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

3.1 植物多样性

3.1.1 植被类型多样性

由于保护区地处我国暖温带内陆干旱荒漠区,其气候特点是降水少,蒸发强烈,干燥度大,植物资源较贫乏。根据植被分类系统和各级分类单位的划分标准,将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8个群系组,20个群系,详见表2。

3.1.2 植物种类多样性

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16种,隶属29科80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占保护区植物科、属、种总数的3.4%、1.3%、1.7%:被子植物28科79属114种,占保护区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6.6%、98.7%、98.3%。说明在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组成中,被子植物占有绝对优势。

3.1.3 生活习性与生态习性

保护区植物种虽不甚丰富(占自治区的5.2%),但科、属数目较多(科数占自治区的25.2%,属数占自治区的11.9%),其中,单种科、属和少种科、属都比较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包含了8个不同的类型,一些古老种、属的保存和年青类群的分化又表现了本区植物区系历史的错综复杂。

3.1.3.1 植物生活型组成

组成保护区植被的植物生活型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包括多年生丛生禾草、多年生根茎禾草、多年生鳞茎草本、多年生杂类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保护区有乔木4种(阔叶),占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的3.4%,灌木22种(常绿2种、夏绿20种),占19.0%,半灌木23种,占19.8%,一二年生草本21种,占18.1%,多年生草本46种,占39.7%。

由此可见,保护区多年生植物在各种植被类型中种数都居首位,同时,灌木和半灌木是保护区植被的建群种,这充分显示了保护区荒漠以半灌木、灌木为主要生活型的温带荒漠特征。

3.1.3.2 水分生态类型

本区的植物,生长在不同自然地带和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他们对水分条件、土壤盐分状况及地表组成物质等重要生态因素均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适应能力,生态学上常归纳划分为不同的生态类群。按照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性,将保护区的植物划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和盐生植物4种不同的生态类群。

保护区有盐生植物11种,占保护区种子植物的9.5%;湿生植物7种,占保护区种子植物的6.O%;中生植物19种,占16.4%;旱生植物79种(强旱生22种),占68.1%。

由此可见,保护区种子植物是由强旱生和旱生植物组成,而植物的旱生性是荒漠景观最突出的特征。

3.1.4 地理成分多样性

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植物在内蒙古植物区划中属于亚非荒漠植物区的阿拉善荒漠省。西阿拉善荒漠州。本区的植物区系以特有成分而形成极其鲜明的特色,这是亚洲中部荒漠区内特有现象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这些特有植物是本区荒漠植被的建群种,组成了一些特有群系。亚洲中部荒漠成分(即戈壁成分)和古地中海成分也是该区荒漠植被的主要建造者。草原区系成分的渗透使本区荒漠植被又具有草原化特征。因此,本区的植物区系受到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和渗透,形成许多植物分布区在本区内相互交叠,从而丰富了该区的区系地理成分。

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的地理成分有8个类型。戈壁成分是亚洲中部荒漠区系的基本成分,分布于阿拉善、中央戈壁等荒漠地区,有膜果麻黄、霸王、短叶假木贼、松叶猪毛菜、珍珠猪毛菜、绵刺、蒙古沙拐枣、合头草、沙冬青等;古地中海成分限于古地中海北部沿岸,即整个古地中海干旱、半干旱区所分布的植物种属,有裸果木、小果白刺、骆驼蓬、红砂、梭梭、驼绒藜等;亚洲中部成分分布在亚洲中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包括戈壁荒漠区和蒙古高原区,有沙生针茅、碱韭、冠芒草、沙蓬等:蒙古种与戈壁——蒙古成分:都是亚洲中部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以荒漠草原及荒漠植物为主,有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蒙古韭、刺叶柄棘豆、蓍状亚菊、冬青叶兔唇花、拐轴鸦葱、黑沙蒿、白沙蒿等;特有成分只有一些在内蒙古西半部所分布的旱生植物,是阿拉善荒漠区的特有成分,有黑沙蒿、绵刺、沙冬青、蒙古扁桃、短脚锦鸡儿等。除以上几种主要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外,保护区还分布着古北极成分,世界分布种和哈萨克斯坦——蒙古种等。在保护区东南部的雅布赖山山地植被中还有分布更为广泛的泛北极成分。

3.1.5 珍惜濒危植物

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种,级保护植物种,详见表2。

3.2 动物多样性

保护区位于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是极干旱地带,植被中的建群种主要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组成,盖度稀疏,地势开阔。保护区内的陆栖脊椎动物,兽类以中亚成分居多,北方类型次之;鸟类在繁殖鸟中,北方种类居首,中亚型成分次之;爬行类以中亚型占绝对优势。兽类以耐旱食草动物为主,如啮齿类中的沙鼠、跳鼠、有蹄类中的鹅喉羚,但大型食肉动物缺乏。动物组成简单,密度稀疏。鸟类以小型耐旱种类为优势种,如鸱类、百灵、毛腿沙鸡。

3.2.1 动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多样

根据实地调查并参照有关资料初步统计,保护区有脊椎动物90种,其中:爬行类11种,占保护区脊椎动物的12.2%;鸟类46种,占保护区脊椎动物的51.1%;兽类33种,占保护区脊椎动物的36.7%。

保护区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2种,占保护区脊椎动物的13.3%.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详见表3。

3.2.2 珍惜濒危鸟类

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被列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2种,属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附表所列的物种有8种,详见表4。

3.2.3 珍惜濒危兽类

该保护区珍惜濒危兽类有:荒漠猫别名漠猫,国内3个亚种,西北地区均有分布。荒漠猫的活动区域与啮齿动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在高山灌丛一带,食物和隐蔽条件良好,啮齿动物数量多,常见其活动的痕迹。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高,耳端有短簇毛。鹅喉羚,当地称黄羊或长尾黄羊,其形似黄羊,雌尾比黄羊长。鹅喉羚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交界区,鹅喉羚和黄羊的分布有重叠,但鹅喉羚总是选择其中以小半灌木为荒漠植被中栖息而和黄羊截然不同。在保护区鹅喉羚主要栖息在保护区北部,沙丘梭梭林中,中部的缓丘段绵刺群落中也有分布。盘羊Iu/sammon在当地称为大头羊,形似家绵羊,但个体明显较大,盘羊在我国有8个亚种,在保护区分布的为蒙古亚种。猞猁Lynx lynx,猫科中型种类其主要特征为,四肢长而矫健,尾粗短,端部黑色,耳大直立,尖端具黑色耸立簇毛:头部、体背毛粉棕色或灰棕色,背脊色较深,眼眶及两侧和下唇毛色白,喉侧有一束灰黑色毛;两颊垂有污白色的长鬃毛,并有2~3道棕黑色纵纹:腹部有白色长毛,腹侧和四肢前面白色,散布着小块浅褐色圆斑。

4 综合评价

4.1 保护区是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地

该区具有荒漠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比较完整、丰富的物种资源。因此,本区植物与其他气候带植物相比,具有很多独有的特色。

由于气候严重干燥,限制了草原植物成分的渗入,所以,这里的荒漠植被没有明显的草原化特点,强旱生的灌木、半灌木和耐盐植物为优势成分,而且,群落的组成十分简单。以一批特有成分形成极其明显的特色,如沙冬青、绵刺;石质残丘上分布的松叶猪毛菜、短叶假木贼等,沙地分布的沙拐枣、柠条锦鸡儿等都是反映干旱气候特色的特征种。他们的繁衍与保存,在人类的生存与进步上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保护区的动植物区系是经历沧海桑田的演变而形成,其成分中容纳了古地中海的成分,一些古老区系中的残遗种、孑遗种,如绵刺、沙冬青、霸王柴等均分布于此地区。因此,保护区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避难所。

4.2 保护区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典型荒漠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开展各种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地和天然实验室,其研究领域不仅包括生态学、生物学方面,还包括经济学及社会学方面,尤其在研究古气候变化、植物迁徙和区系演变的研究和生态监测等方面。同时,梭梭林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研究,荒漠植被的保护,盘羊在沙丘生境中的习性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4.3 保护区是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

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是宣传国家自然保护方针、政策的自然讲坛。其宣传对象是当地广大的干部、群众和进入保护区参观的国内外公众: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条例、政策和有效保护事例,示范宣传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意义。

4.4 保护区可作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

建立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一方面,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实现以区养区:另一方面为合理开发利用巴丹吉林沙漠的自然资源提供模式和指导。

4.5 保护区植被具有阻挡风沙的屏障与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

保护区内的雅布赖山,为巴丹吉林沙漠东去的重要屏障,这对于年降水量仅有115.5mm的地区,无疑是一个天然的水库,这对保护区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护好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对于涵养水源,监测研究其气候——水文——植被间的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第7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拯救濒危动物的成功范例

当今有11%的鸟类、18%的哺乳动物、5%的鱼类和8%的陆生植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中有世界上大部分的灵长目动物、几乎所有的大型猫科动物、大象和犀牛等等。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地球上物种大难临头的可怕故事。

我们要致力于保护并恢复野生生物栖息地,保存尽可能多的野生生物栖息地就会使我们有机会保护成千上万的动植物种群。但是,当某一物种濒临灭绝以致没有栖息地的保护来拯救它时,就到了该严肃考虑将其捕获进行动物园人工圈养的时候了。

十几年前,将野生动物捕获圈养的想法相当普遍,几乎是在为现代动物园的存在提供新理由而大唱圣歌。今天,当野生动物被抓来关在生态环境保护区里饲养的做法已经变得司空见惯的时候,对这样做的真实效果做个实际检查就有必要了。“在上世纪80~90年代时,有人认为动物园工作人员可以圈养大群的濒危野生动物,然后将它们放回野外。”伦敦动物学会欧洲老虎饲养项目的负责人克里丝蒂娜・罗丽亚说。“但是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起码既不会是大规模的也不会是长期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许多动物,特别是大型的掠食性动物,已失去足够的野外栖息地。

尽管有困难,但以捕捉圈养方法来拯救濒危物种的名单仍在不断拉长。广泛引用的是拯救加利福尼亚秃鹰的故事,当时该物种在全世界只剩下17只,人们不得不将其捕获关在笼子里繁衍生息,待它们繁殖得足够多了再将其放归大自然。尽管秃鹰的自然掠食对象北美野牛已经绝种,人们不得不在喂养站放上肉以维持其生存,但秃鹰的生存现状还算良好。在批评家对这种人造的“野生环境”感到悍然之时,其他人却把这看作是地球的自然环境中食物链断裂所必然发生的结果。为了让这种雄壮的大鸟重新在蓝天翱翔,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是值得的。“这种人工饲养濒危物种的做法是不可避免的,”英国培根顿动物园的主任西蒙说,“在将更多的物种从灭绝的边缘营救回来的时候,这种事情将变得更加普遍。”

以动物园饲养野生动物的成功范例还有原产于巴厘岛的八哥,由于森林的破坏和宠物买卖的兴盛,这种鸟在野生环境中几乎已经灭绝,但在全世界的动物园和饲养场里却活得很好;塔玛林金狮在最近几年内被引进到其原产地巴西沿海森林之中;已经正式宣布灭绝的阿拉伯羚羊,由于人工饲养又使其恢复了生机;毛里求斯粉鸽由于在毛里求斯和泽西动物园得到人工饲养而使其逃脱了灭绝的厄运,现在在其原产地的森林中生活得很好。在中国东北,科学家利用人工饲养增加野生白鹤的种群数也获得了成功。

人工饲养不是个好办法

人工训养濒危物种已经成为许多物种恢复项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当濒危物种的警报频频响起之时,靠人工饲养真能拯救它们全部或大部分吗?“我们永远不可能造出足够的诺亚方舟来拯救大量的物种。”马克・鲍勃・布劳顿说,“如果拥有必须的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的技术,在过去10~15年内我们就能通过物种恢复项目拯救更多的野生动物。”但是,仅仅依靠动物园的微薄之力,把动物园当作诺亚方舟未必靠得住。

自由出生基金理事会创始人兼主席格拉芙・兰帕德指出:将野生动物捕获并关起来人工饲养不是个好办法。兰帕德说:“有时我认为我正住在一块制造信仰的土地上。可能不少人会觉得动物园是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信仰落实的地方。然而我们都知道,事实上成千上万的物种正面临着灭绝。动物园告诉我们说他们正在拯救动物,有一天,当我们不再毁坏森林和污染大气的时候,就能把它们放归自然。有一位动物园主任认为这大约需要100年的时间。”

她认为:“无论费多大劲,哪怕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能相信100年以后所有的动物饲养场都会敞开大门,让里面所有多得令人吃惊的野生动物恢复它们在大自然中的生活。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濒危物种,脆弱无助,朝不保夕。而更重要的是,它们是贪得无厌的人类进行开发的无辜牺牲品。据我所知,世界上1万多家动物园,很少有向野生动物伸出援助之手的,至多也就帮助过三五个野生物种吧。动物园世界在20世纪后期所采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形式,贴着‘款待动物’的标签,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令人满意的地方。仅有少数野生动物如阿拉伯羚羊、夏威夷大雁、塔玛林金狮等经过无数艰难险阻和高昂的代价终于获得自由,被放归大自然。”

被囚禁的动物患上了精神病

在人类的精神病学研究方面,科学家们早就知道人的反常重复行为是某种更令人担心的症状。其病态表现有36种以上的精神疾病症状,诸如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等。这些患者的大脑扫描图经常显示出他们大脑中的行为控制区域出现异常。

如今,动物园的研究人员发现动物也有类似情况。他们怀疑一些动物园、饲养场以及实验室中的条件会让动物发疯。如果他们的观点正确,改善被囚禁动物的环境将成为新的当务之急。大约10年前,科学家们在寻找可用于研究人类精神疾病的动物时首次发现了这种迹象。服用苯丙胺的动物像人一样表现出机动性重复。对实验室的动物而言,研究人员教它们摁某种颜色的按钮以获得食物奖赏,或者穿过某个出入口寻找食物。当食物被挪动后,正常的动物很快就学会改变它们的反应,但是服用苯丙胺的动物会一直摁同样的按钮或者穿过同一个出入口。

当然,让老鼠服用苯丙胺与把一头熊关起来并观察其行为出现反常大有不同,所以大多数动物行为专家不认可这些发现,坚持认为机动性重复行为对被囚禁的动物无害。但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赫布・凯莱赫不这样认为。他说:“机动性重复被认为是消除或者缓解失望感的一种办法,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所有的行为都一模一样,为什么改善年老动物的生活环境也无法杜绝某些机动性重复行为。”凯莱赫和牛津大学的乔治・凯思琳一起研究验证的结果是:虽然并没有服用苯丙胺――但是有机动性重复行为的被囚禁动物,也像有反常重复行为的人一样患上了精神疾病。

凯莱赫指出,动物被囚禁在与已经适应的环境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会非常紧张。其结果使动物无法根据本能挖洞和捕食,可能会扰乱其大脑中的神经传递素(神经传递素用来在行为控制区的神经细胞间传输信号)。

林肯大学兽医学专家丹尼尔・史密斯比较谨慎,他指出并非所有动物的机动性重复行为都是永久的。他发现在马厩中安放镜子模拟群居生活几乎能立刻杜绝马匹的机动性重复行为。他说:“大脑疾病不会一夜间治愈。”由于停止机动性重复行为的速度如此之快,他认为动物重复某一行为肯定有其他原因,或许它们只是对某种一直存在的孤独的信号作出反应。

改善环境胜于提高待遇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有机动性重复行为的动物总是会弄伤自己,并且有健康状况不佳的迹象。科学家们认为有一种简单办法能使类似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改善环境。孤独症患者如果有强烈的信号指导其行为,机动性重复行为就会减少,如果动物拥有更多的自由,能按照本能生活,发生机动性重复行为的几率也将下降。

改善实验室动物的生活环境可能比提高它们的待遇更有意义――它能使试验结果更加可靠。被囚禁的动物如果发疯,大量以测试动物行为为基础的研究成果可能将因此作废。

第8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广西白头叶猴;研究简史;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

1. 20世纪白头叶猴的发现与研究

1955年我国学者谭邦杰先生在广西发现并命名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俗称乌猿、白乌猿、白叶猴等,隶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并指出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珍贵而稀少的动物如何使这种野生动物能够接受人工饲养,并繁殖后代,北京动物园经过一番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果。

1979年建立白头叶猴保护区,1980年和1981年原板利自然保护区和岜盆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江州区和扶绥县,分别于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头叶猴、黑叶猴等珍稀濒危动物。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白头叶猴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以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的报道。

1980年经国家批准,专为保护白头叶猴而设的罗白白头叶猴保护区位于崇左县城东南31公里的板利乡与罗白乡交界处,由弄官山、弄挑山、弄火山等200多座大小山岭组成,总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

1981年谭邦杰在论中国的猿猴指出有些收购部门至今还敞开收购白头叶猴的皮张;龙州乌猿酒厂仍在收购乌猿进行生产;宁明县派阳山林场制药厂以白头叶猴为原料,配制加味桂龙羔,销售区内外。宁明县驮龙公社一个社员,才二十六岁,经他打死的白头叶猴就有七十多只。1982年南宁动物园成功进行了白头叶猴的室内繁殖。

在20世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果断的措施,大规模收缴猎枪,基本消除了对这些灵长类动物的人为猎杀。我国学者对该物种的栖息生境和野外行为生态学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到白头叶猴栖息生境的植被组成、食性、日活动时间分配、家域和栖息地选择以及社会行为的研究。除此这外,我国学者还开展了白头叶猴的系统演化和种群遗传学研究。

1991年白头叶猴目前仅分布于广西省西南部的左江以南及其支流明江以北的扶绥、崇左、宁明、龙州共4县、11个乡的范围内,其中以扶绥县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

2. 21世纪白头叶猴的保护与研究

2002年8月的第世界灵长类学大会上,白头叶猴已经被确定为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动物之一。

2003年潘文石感到“以白头叶猴为中心开展生态旅游,”是一个可以实现的计划,其成功的基础,就是依赖于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昔日地球的象征白头叶猴及维持白头叶猴生存及繁衍生态系统的存在。2004年发现左江东岸的崇左仁良地区为白头叶猴分布区,也发现了似白头叶猴而又非白头叶猴的居间群;左江西岸为黑叶猴分布区,而在大新六榜地区,发现群体中混有白头叶猴的色型。李汉华等把白头叶猴的形态解剖和分布与黑叶猴进行比较。2004胡艳玲等已经通过杂交代的成功繁殖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存在生殖隔离,从而断定白头叶猴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贵阳市黔灵动物园再次证明了白头叶猴的分类地位。

2004年陈培栋指出与白头叶猴同时代的许多种动物早已埋没在地层之中,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可爱的热带猴子,它们还是这个星球上生命进化长河中的一个环节。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了桂政涵〔2005〕100号文件,将板利自然保护区和岜盆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这对于整个野生白头叶猴种群的恢复和集合种群的建立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5年黎向东 ,李士进行白头叶猴采食植物初析,2008年.黎向东 殷丽洁 等指出白头叶猴是典型的植物杂食性动物,从全程录像直接观察到白头叶猴采食的植物总数应该是两次记录数量之和,即共有62科130属169种植物。

2007年山冈指出作为一个物种,白头叶猴仅仅在一个地域的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栖息繁衍,地盘实在是太“专一”、太狭小了。再说,种群数量也是极少的,总共只有600~700只。因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宣布承认白头叶猴命名之后不久,就在红皮书中将白头叶猴列为了“极危”物。

2008年以来在崇左市板利乡与罗白乡种植了大面积的速生桉,对白头叶猴采食构成影响。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了北京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机电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自然博物馆、贵州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当地林业局、气象局、水文局等相关专家编著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指出白头叶猴仅分布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和宁明县境内面积约200 km2的喀斯特石山地区,个体数量仅存858只。发现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昆虫有15目103科387属585种。

3. 未来白头叶猴的保护与恢复研究的教育观

首先必须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社会群体教育,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白头叶猴是自己家乡的荣誉,保护白头叶猴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这不应仅是国际灵长类学家向广西林业部门领导的进言,应该成为教育界现代学生与老师的共识。

自从有了在建筑物内的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的系列文字教育模式之后,大自然的野外教育就仅限于美术写生和生物类学生的短暂实习(农林牧中医学科)。真正有成就的学子历来都是在向自然、社会非正式职业老师的潜移默化学习中获益的。特别是在水泥钢筋房屋、汽车、交通道路发达、塑料制品充斥,电脑网络泛滥的追逐金钱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新一代的青年人漠然冷淡自私心理与白头叶猴的保护恢复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是互悖的,因此建议建立在生态旅游框架的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要保护、恢复白头叶猴就必须保护、恢复其生存的栖息地,就必须首先让当地栖息地的农户通过教育学习改变贫困与陋习。

参考文献

[1] 戚静芬 谭邦杰.白头叶猴的饲养.大自然,1980年 第01期

[2] 申兰田 李汉华 .广西的白头叶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年 第00期

[3] 黄乘明 卢立仁 .白头叶猴对阳光和降雨因子的行为对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 第01期

[4] 黎向东 ,李士.白头叶猴采食植物初析.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5年 第02期

[5] 彭燕燕, 陈珉, 王爱善, 姚建庄, 张恩迪. 圈养白头叶猴春季昼夜活动节律[J]. 兽类学报, 2010, (01) :21-27

第9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美国考古学家推测。5000年前的人类营养状况良好,甚至个头都不矮于现代人。原始社会的人类主要以打猎采集为生。人们经常迁移,很少耕作,地上长什么就吃什么,猎到什么就吃什么。这种生活方式有助于人类最大化地使用自然环境内的资源。不会完全依赖单一的食物。从而较好地摄取营养。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5000年前的人的营养状况并不像现代人想象的那么差。

日本研究人员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单人直升机。这架直升机的代号是GEN H-4。它有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水平旋翼,最大飞行速度可这50千米/时。目前,这种型号的直升机的价格为5.8万美元。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若是一个人假装对他人亲切友好,那么事后会产生沮丧情绪。心理压力增大。这种反应会使免疫系统受损。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人们的这种压力长时间得不到释放的话。有可能患上高血压或者其他心血管痰病。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一细胞具有潜在的抵抗癌症的能力,不但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还能遏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人类实现自主抗癌不再是幻想。

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微型机械振荡器。它可以表征0和1。从而有望成为纳米计算机的基本元件。虽然纳米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能不如晶体管计算机快,但是它不怕电磁波冲击,更节能,可应用于无需快速计算的领域,如手机和汽车。

美国医学专家指出,预防室内电器产生的电磁波伤害身体的主要措施有以下4项:正确使用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电器摆放不能过于集中,卧室内要尽量少放或不放电器:电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台电器:日常应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和武器生产商正联手开发世界上第一架用于疏散,甚至抢救战地伤员的无人驾驶救护飞机。这种飞机结合了无人直升机和自动救护车的特点。能携带最多4名乘客,速度278千米/时,飞行高度为3048米。医生与遥远操作人员可在远方指挥所对无人救护飞机进行遥控,指挥它实施营救。

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一款微型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身高只有数微米,可以在比针尖还小的舞台上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制出铁锆合金的纳米晶体。其强度和硬度远远高于普通铁,而且在极高温度环境中仍能保持纳米晶体结构以及超高的强度和硬度。该纳米晶体铁合金有着广泛应用前景,例如用于制作承受高压和高温的发动机部件。

最近,一位英国医生给两名失明者进行了“仿生眼”移植手术。这种“仿生眼”通过相机将无线电信号传送到安在眼睛里、与视网膜相连的超薄电子接收器和电极板上,电极会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使信号沿视神经向大脑传送,从而使患者恢复视力。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陈鸣等人从坠落在湖北随州的陨石中发现了一种天然铬铁氧化物。国际矿物协会正式批准它为一种新矿物,同时批准其命名为“谢氏超晶石”。这一新矿物以中国矿物学家谢先德的姓氏命名。谢先德是国际知名的矿物学家,曾于1990年当选为国际矿物协会主席。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特别灵敏的碳纳米管开发出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可以探测水和食物中极其微量的特殊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这类生物传感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食品和饮料企业、工厂、医院等都可用它进行检测,防止由病原体引发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