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企业信息安全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安全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安全意识

第1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随着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各种智能终端包括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应用,以及云计算、虚拟化的发展在提升企业生产力的同时,带来很多新的威胁和不确定性,这让我们很担心。

未来的信息安全要关注什么

基于我们的观察,2012年以下4点趋势有必要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

一是BYOD(自带设备办公)给企业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随着越来越多的80、90年代年轻人进入职场,自带办公设备已是一种趋势。好处是这些年轻人可能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但企业该如何管理却成了很大挑战,BYOD带来的安全威胁也就更大。而且,包括私人邮件在内的公私结合趋势,也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很大挑战。因为没法管理,分不清公和私,一样会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二是全新的云安全机制。我们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未来几年,很多政府机构、中小企业可能不会再雇佣更多的信息安全人员,因为没有必要,他会更愿意把安全外包出去,或者通过云的方式,进行云服务,把信息安全交给更专业的团队去管理。这绝对是个趋势,会有多快,我们不知道,但一定会到来。

一个例子是,我们有一个大企业客户,我问他的CEO,你们公司有多少安全专家?不到3个。他的信息安全问题更多是交给安全厂商去负责。

大型企业这样,中小企业更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云方式为后者提供服务。那么,云计算到底是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非常值得我们探讨。也许从某个角度来讲,云可能会更安全,因为中小企业依赖云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对云服务商来说,只会帮助企业IT部门适应并挖掘更新的方法保护他们的企业系统与信息资产。

目前,很多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应用了云服务,如财务、营销、邮件系统等等,都是不同的云。企业需要全新的云安全管理机制去管理这些云。云的问题要通过云的方式来解决。

三是全价值链的安全。现在很多商业模式都会涉及整个产业链,大部分企业会通过网络跟客户联系,提供服务。此外,还要与供应商、外包商、经销商联系并沟通,所以,只保护好企业自身的安全是不够的,我们的《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也指出,目前遭受攻击的对象,在职位上也越来越广泛。比如那些网络罪犯不攻击老板,可能攻击秘书,或与老板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对象。所以,全价值链的安全很重要。

四是构建全面的安全防护。安全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防病毒,从准入,到主机安全、审计,到加密,到认证,到授权,到数据中心的优化、虚拟化等等涉及方方面面。我们现在讲的安全,是全面的信息安全,绝非局部的安全。安全行业的希望也在于此。

安全外包是趋势

当然,安全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依赖的不只是技术。想要实现安全外包应注意几点:

一是技术基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宣传、培训也很重要,否则没法落地;

二是一定要用法律作为后盾。现在信息安全犯罪更多是因经济利益,所以相关处罚措施很有必要,如果法律跟不上,信息安全也不能做到彻底。所以,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律保障;

第2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中国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可谓不容乐观,提升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刻不容缓。”谷安天下副总经理魏彩霞对当前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现状表示担忧,“不同行业的信息安全意识现状不同,电信、金融等行业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安全意识较高,而其他行业的信息安全意识整体状况则依旧薄弱”。

调查显示,接近50%的受访者认为单位领导的信息安全意识一般、很差或者还不如自己。而据魏彩霞介绍,一些企业中即使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安全,希望提升员工的保密意识,但“只是看到别人的明文密码导致信息泄漏就更改自己的网页设置等单个事件,并不能系统地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的信息安全意识”。

由于员工信息安全意识薄弱而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据统计,世界上每分钟就有两家企业因为信息安全的问题而倒闭。而在所有信息安全事件中,只有20%~30%是因为黑客入侵或其他外部原因造成,另外70%~80%是由于内部员工的疏忽或有意泄漏造成,而78%的企业数据泄漏是由于内部员工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第3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安全;信息管理;设计;实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57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75-02

近年来,企业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信息安全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成为各个企业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为了加强企业信息安全,不少企业开始设立独立部门对企业的信息安全进行专业管理,并开始培养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

1 企业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问题

1.1 安全意识不强

企业要重视信息安全并实施管控,信息安全管理的成败取决于员工的安全意识。人员安全意识欠缺,导致政令不通,监督不力,执行不畅,往往导致信息外泄、系统故障等安全事故。只有树立直接执行人员牢固的信息安全意识,形成企业安全文化,企业信息安全才能真正长治久安。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通过简单的一两次培训就能奏效,而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有计划的、多种方式并用的综合性工作。信息安全意识提升面向企业广泛的受众,其内容涵盖信息安全相关各个领域,重点针对员工日常工作和个人行为,关注各种可能因个人行为不当或警惕性不强而引发的信息安全隐患和事故。由于目标对象的不同,信息安全意识提升内容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程度,从简洁明了的宣传语,到浅显易懂的安全提示,再到全面具体的安全手册,建立企业专门的信息安全知识库,满足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需要。

1.2 缺乏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信息安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才,组织就不能取得长远发展,更谈不上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人才。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单位能否长远发展。信息安全管理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很多企业还没有配备相关人才,不少高校也尚未开展相关专业,培养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管理专业的投入也不够。社会整体尚未形成重视信息安全管理的氛围。目前,不少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十分匮乏,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因此也没有配备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只有少数企业认识到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设立了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但在这些企业当中,多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十分简陋,相关设备也不够健全,专业人员的配备也存在缺失,有的企业虽然配备有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经验不够丰富,责任心不强,不能履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专业人才的缺失,是企业的发展的阻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1.3 监管制度缺失

完善、科学的信息安全监管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行为规范制度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操作的准则和办法,只有建立一套系统的信息安全监管制度,才能规范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使操作有据可依,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对自身行为负起责任。目前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仍不健全,不少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很多行为没有操作依据,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无法有效约束,出现了许多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企业的声誉,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监管制度,为企业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1.4 管理技术落后

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安全技术,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发了一系列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和管理技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不少技术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很多技术面临淘汰。这些管理技巧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益处,反而有可能影响企业的信息安全。因此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最新的信息安全管理技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发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技巧。同时,积极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将适合于本企业的技术运用到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

2 如何完善企业安全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2.1 增强信息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是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素。只要具备良好的内部安全控制意识,才能顺利开展后续工作。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切意识到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投资力度,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加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视,切实意识到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良好运作。

2.2 加强人员的素质培训

人才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单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素质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重视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投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投资包括设备的更新,资金的投入和专业教育的提升。同时,要鼓励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学习最新的信息安全知识,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企业不仅要注重提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要重视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道德培养。只有专业知识而缺乏道德素养的工作人员,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会危害企业发展,因此必须重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道德素养。信息安全必须不断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切实全面提高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增强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灵活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不断巩固自身基础知识,培养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才能从整体上提升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3 强化信息安全监督管理

监督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良好的监督是企事业单位正常活动的前提。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企事业单位很难确保业务的正常开展。企事业单位应强化信息安全监督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计划地控制,及时发现企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同时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除了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的内部监督工作外,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外部监督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大众监督。企事业单位管理者要认识到内部管理的不足之处,认真改正有缺陷的地方,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内部控制是一项巨大的完整的工程,具有完善的体系和结构,必须保证每个环节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整个体系的良性运行,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4 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技巧

除此之外,信息安全管理技巧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控制技巧适用于不同的企事业单位,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企事业单位采取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技巧,可以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技巧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企业。因此,企业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升自身信息安全管理技巧,摒弃旧有落后工作模式。另外,在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技巧时,必须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实际运作情况,切忌生搬硬套。应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技巧,逐步解决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时遇到的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侯卫超.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8).

[2]王超,林峰.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策略[J].科技资讯,2007(20).

第4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目前,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外部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很多不法分子会想方设法的利用各种手段窃取企业信息,最终获得经济效益。还存在部分企业在与对手竞争中为占取有利位置会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对方企业信息,最终达到击败对方的目的。目前在国内黑客人侵企业网络的主要手段有直接进攻企业信息系统和传播病毒两种。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安全意识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应意识到企业信息的安全问题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一旦企业的重要信息被窃取或外泄,企业机密被泄漏,对企业所造成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给竞争对手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因此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安全性能高的防护软件虽然任何软件都是有可以破解方法的,但是对于安全性能高的软件而言,其破解的困难性也随之增加,所以企业在选择安全软件时应尽量选择安全性能高的,不要为节省企业开支而选择性能差的防护软件,如果出现问题其造成的损失价值会远远的大于软件价格。

(三)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首先,对于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而言,无论是使用哪种安全软件都会遭到攻击和破解,所以在安全防御中信息技术并不能占据主体,而管理才是信息安全系统的主体。因此建立合理、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质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规范的管理信息,才能为系统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机制。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不是在同一技术和时间下所建设的,在日常的操作和管理过程中,任何系统都是会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的因此企业应对自身的信息系统做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系统的不同找出影响系统安全的漏洞和因素,并制定出详细的应对策略。

(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意识首先,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维护,在企业人员培训中加入对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从而使企业工作人员自觉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网络认识误区。加强对对网络黑客尤其是未成年人黑客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使他们自觉遵守网络使用的法律法规。其次,应当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普及对全体员工有关于网络法律法规及网络知识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五)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所以一劳永逸的安全保护策略也是不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实施的网络安全策随着网络问题的升级而发展的,具有动态特征。因此企业制定的策略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并根据网络发展状况、策略执行情以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策略的有效性。此外企业还应综合分析地方网络安全需求,进一步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以减少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保证信息化网络的安全性。绝大部分的企业信息被窃取都是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进行的,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网络管理,才能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针对信息安全的种类和等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并提前制定出如果发生了特定的信息安全事故企业应采取哪种应对方案。当企业信息安全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快速成立处理小组,根据信息安全危机的处理步骤和管理预案,做好危机处理工作,避免出现由于不当处置而导致的连锁危机的发生。另外,还应在企业内部做好信息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信息安全的管理意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三、结语

第5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 ;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在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和文件材料,其中有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文件材料,一旦这些信息材料在通过网络传送时被不法分子和竞争对手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提出中小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小企业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相对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信息资产方面的积累相对较为薄弱,并且很多时候这种积累并非企业的有意识行为,所以在正常的信息化应用情况下,往往会忽视对自己信息资产的保护,而只有在信息资产受到破坏,形成了实际的经济和附加损失的情况下,才会开始意识和重视这信息安全问题。

1.2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安全风险较大。

目前的中小企业管理层人员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是需要在企业管理念上进行根本变革才能实现的。信息安全大约70%以上的问题都是由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他们大多是按照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结果造成一种信息化的假象,致使“信息化”走向了徒有其表的误区,信息安全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3人才短缺专业人员匮乏。

中小企业一般很难有足够的吸引力留住信息化及信息安全这一领域的人才。因此,在这种人才短缺的情况下,自然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主要表现为:企业一般没有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也不能达到要求,掌握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又不会技术,而且信息安全往往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1.4资金短缺。

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决定了其信息化投入遇到的限制相对较多。企业相对有限的资金,一般要优先投入到直接促进公司业绩增长的方向,而无形中就造成了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巨大风险;特别是在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与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一些企业的业务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之上,以平均不到企业总收入1%的信息安全投入,怎么能保障这些业务的正常运行?尽可能使投入比例接近常规,至少应该使企业核心信息资产的安全得到保证,从实际情况来讲,在良好的安全理念指导下,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评估,通过适当的投入也是可以达到较好的整体效果,因为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情境下,信息安全防御广度是相对容易控制的;设计出体现其规律和特点的真正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产品,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安全需求。

1.5中小企业的信息伦理意识不强。

由于某些员工的信息伦理原因而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在很多时候,企业的员工都会因为某些不经意的行为对企业的信息资产造成破坏。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中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往往相对比较落后,对于互联网上存在的威胁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企业的管理层对于网络的使用也没有很好的管理手段。

2.中小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从企业的自身情况考虑

要解决中小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能仅依靠企业的安全设施和网络安全产品,而应该考虑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将信息安全问题提升到重视的高度,要重视“人”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提高安全认识

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深化企业的全员信息安全意识,企业管理层要制定完整的信息安全策略并贯彻执行,对安全问题要做到预先考虑和防备。

2.2.2要求中小企业在上网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做三不要”

首先将存有重要数据的电脑坚决同网络隔离,同时设置开机密码,并将软驱、硬盘加密锁定,进行三级保护,其次不要在自己的系统之内使用任何具有记忆命令的程序,因为这些程序不但能记录用户的击键动作甚至能以快照的形式记录到屏幕上发生的一切,同时不在网上的任何场合下随意透露自己企业的任何安全信息,最后不要启动系统资源共享功能,要尽量减少企业资源暴露在外部网上的机会和次数,减少黑客进攻的机会【1】。

2.2从网络安全角度考虑

2.2.1从网络安全服务商的角度来说,服务商要重视中小企业对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需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仔细调查和分析中小企业的安全因素,开发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网络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此外,还应该注意投入大量精力在安全策略的施行及安全教育的开展方面,这样才能为中小企业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2.2.2要用防火墙将企业的局域网(Intranet)与互联网之间进行隔离。由于网络攻击不断升级,对应的防火墙软件也应该及时跟着升级,这样就要求我们企业的网管人员要经常到有P网站上下载最新的补丁程序,以便进行网络维护,同时经常扫描整个内部网络,以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并及时更改,才能做到有备无患【2】。

2.2.3企业用户最好自己学会如何调试和管理自己的局域网系统,不要经常请别人来协助管理。中小企业要培养自己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就应该去引进或者培养相关人才。

2.2.4内部网络系统的密码要定期修改。动态的密码有助于防止黑客的攻击以及来自内部人员的泄密。

2.2.5要经常使用杀毒软件来维护局域网系统不受病毒攻击。现在国内的杀毒软件都推出了清除某些特洛伊木马的功能,可以不定期地在脱机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和清除。

2.2.6同其它企业进行联合,共同抵制黑客的入侵,一旦被入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共同查找入侵来源,锁定黑客IP地址。将网络的TCP起时限制在15分钟以内,减少黑客入侵的机会。并扩大连接表,增加黑客填写整个连接表的难度【3】。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受到管理水平、资金、技术、 意识等几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完全依靠自己解决所有信息化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它们很难使用大企业中那种复杂的信息安全系统,因此迫切需要适合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综合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江;周小玲; 基于企业的危机信息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32期

第6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 身份鉴别 漏洞扫描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

近年来,“Locky勒索软件变种”、““水牢漏洞””、“支付宝实名认证信息漏洞”、“京东12G用户数据泄露”、“700元买他人隐私信息”等信息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起各国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关注。为提高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治理,2014年,我国成立了以主席为最高领导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中央网信办;2016年11月,在中国乌镇举行了《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为求现有的网络系统能够提高安全能力,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够保证人民的利益。

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信息、规章制度等组成,主要以处理信息流为主,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备受关注。企业在应对外部攻击,安全风险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在统一的体系管控下,分布实施,开展各项安全工作。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比较单一,主要是部署安全防护设备,进行简单的配置。信息安全工作不全面,安全管理相对薄弱,不足以抵抗来自外部的威胁。

1 信息安全问题

1.1 身份鉴别不严格

考虑到方便记忆和频繁的登录操作,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员账号简单或者直接采用系统的默认账号现象,并且基本不设定管理员的权限,默认使用最大权限。一旦攻击者通过猜测或其他手段获得管理员账号,攻击者如入无人之境,可以任意妄为。最终可造成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注重信息安全的企业会修改默认管理员账号,设定较为复杂的口令,并定期进行口令更换。但是也仅仅使用一种身份鉴别技术,不足以抵抗外部攻击。

1.2 外部攻击,层出不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外部攻簦层出不穷。攻击者利用网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攻击系统软件、硬件和数据,进行非法操作,造成系统瘫痪或者数据丢失。 目前主要存在的攻击手段包括扫描技术、邮件

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口令攻击、恶意程序等等;入侵常用的步骤包括采用漏洞扫描工具进行扫描、选择合适的方式入侵、获取系统的一定权限、提升为系统最高权限、安装系统后门、获取敏感信息或者其他攻击目的。攻击者会根据系统特性和网络结构采取不同的手段对网络进行攻击,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御手段,很容易被黑客攻击,造成损失。

1.3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员工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存在离开办公电脑时不锁屏现象;将重要客户信息、合同等敏感材料放在办公桌上或者不及时取走打印机房内的材料;优盘未经杀毒直接连接公司电脑;随意点击不明邮件的链接;更有员工将系统账号、密码粘贴在办公桌上;在系统建设阶段,大到管理者,小到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均注重技术实现和业务要求,而忽略了系统的安全和管理。由于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很容易造成公司信息泄露,进而导致公司的损失。

1.4 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未形成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缺失部分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可能导致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存在疏漏,部分管理内容无法有效实施。使相关工作过程缺乏规范依据和质量保障,进而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和安全运维。比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安全开发(存在开发人员没有意识到代码安全开发的问题;有些开发人员不愿意使用边界检查,怕影响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当然也存在许多遗留代码存在问题的现象,从而导致二次开发同样产生问题),可能导致系统存在后门,被黑客攻击。

2 防范措施

企业需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ISO/IEC 27001》等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工作。测评机构在网安的要求下,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测评,并出具相应测评结果。根据测评结果和整改建议,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安全认证、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监控管理、数据备份与加密等)和管理措施(安全团队、教育与培训、管理体系等)对信息系统进行整改。如图1所示。

2.1 技术手段

2.1.1 安全认证

身份鉴别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确认执行者身份的过程,以确定该用户是否具有访问某种资源的权限,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保障合法用户访问授权的信息系统。凡登录系统的用户,均需进行身份鉴别和标识,且标识需具有唯一性。用户身份鉴别机制一般分为用户知道的信息、用户持有的信息、用户生物特征信息三种。针对不同鉴别机制,常用的鉴别技术(认证技术)如表1所示。

不同的认证技术,在安全性、便捷性方面存在不同的特性。比如USB-Key的安全等级较高,但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便捷性较差(比如存在软硬件适配性问题,移动终端无USB口等)。一般认为在相同的便捷性前提下,选择安全等级较高的认证技术。针对重要系统应采用双因子认证技术。

2.1.2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能够依据安全策略,对网络和系统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行为,能够实时保护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情况,保证信息系统网络资源的安全。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个旁路监听设备,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如果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多个逻辑隔离的子网,则需要在整个信息系统中实施分布部署,从而掌控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状况。

2.1.3 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是指基于漏洞数据库,通过扫描等手段对目标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进行检测,发现可利用的漏洞的一种安全检测行为。常见的漏洞扫描类型主要包括系统安全隐患扫描、应用安全隐患扫描、数据库安全配置隐患扫描等。系统安全隐患扫描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分为基于网络的和基于主机的系统安全扫描,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安全配置隐患、弱口令、服务和端口等。应用安全隐患扫描可以扫描出Web应用中的SQL注入、Cookie注入、XPath注入、LDAP注入、跨站脚本、第三方软件等大部分漏洞。数据库安全配置隐患扫描可以检测出数据库的DBMS漏洞、缺省配置、权限提升漏洞、缓冲区溢出、补丁未升级等自身漏洞。

漏洞扫描主要用于评估主机操作系统、网络和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平台软件的安全情况,它能有效避免黑客攻击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2.1.4 监控管理

网络监控主要包括上网监控和内网监控两部分。目前市场上已做的完整监控软件已包含上述功能。网络监控需结合网络拓扑,在网络关键点接入监控工具监测当前网络数据流量,分析可疑信息流,通过截包解码分析的方式验证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例如Solarwinds网络监控平台,它包括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Network Traffic Analysis、WAN Performance (IP SLA) 、IP Address Management、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等。可以执行全面的带宽性能监控和故障管理;可以分析网络流量;可以对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和进程进行自动监控,并在故障发生时及时告警;可对VOIP的相关参数进行监控;可以通过直观的网络控制台管理整个IP架构;可快速检测、诊断及解决虚拟化环境的网络性能;强大的应用程序监视、告警、报告功能等。

2.1.5 数据备份与加密

企业高度重视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和软件系统。数据在存储时应加密存储,防止黑客攻击系统,轻易获得敏感数据,造成公司的重大经济损失。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DES、AES)和不对称加密算法(RSA)。密码技术不仅可以防止信息泄露,同时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例如现在比较成熟的哈希算法、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

除了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外,由于存在数据丢失、系统断电、机房着火等意外,需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按照备份环境,备份分为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按照备份数据量的多少,备份分为全备、增备、差分备份和按需备份。各企业需根据自己的业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备份方式进行备份。理想的备份是综合了软件数据备份和硬件冗余设计。

2.2 管理措施

2.2.1 安全团队

企业应设立能够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组织有力的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负责信息安全工作,该团队包括信息安全委员会,信息安全部门及其成员。安全部门负责人除了具备极强的业务处理能力,还需要有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目前安全团队的从业人员数量在逐渐增加,话语权在增多,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大。安全团队需要定好自己的位,多检查少运维,多帮企业解决问题。即安全团队修路,各部门在上面跑自己的需求。

2.2.2 教育c培训

保护企业信息安全,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要强。培养企业信息安全意识文化,树立员工信息安全责任心,是解决企业信息安全的关键手段之一。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除了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外,还需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教育和培训。信息安全团队应制定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在线、邮件、海报(标语)、视频、专场、外培等形式。通过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能从内部预防企业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2.2.3 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攻击技术的不断提高,攻击事件越来越多,且存在部分攻击来自公司组织内部。单靠个人的力量已无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企业需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以达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安全开发,可靠运维。安全管理制度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机构在建立与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经过PDCA四个基本阶段(Plan:策划与准备;Do文件的编制;Check运行;Action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可依据ISO2700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从制度、安全机构、人员、系统建设和系统运维5个方面去制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由总体方针和政策、安全管理制度、日常操作规程和记录文档组成,如图2所示。

3 结语

国家不断加强对各个互联网企业、金融、银行等的信息安全工作监督,通过ISO2700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电子银行评估、互联网网站专项安全测评等方式,规范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同样,信息安全工作长期面临挑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关安全工作人员戮力同心、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携手共建信息安全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沈昌祥,张焕国,冯登国等.信息安全综述[J].中国科学杂志社,2007(37):129-150.

[2]李嘉,蔡立志,张春柳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实践[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6(01).

[3]蒋欣.计算机网络战防御技术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08),28-4.

作者简介

康玉婷(1988-),女,上海市人。硕士学位。现为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初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

作者单位

第7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论文摘要: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当前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作者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普遍推广,各机关组织和企事业单位都开展各类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立。企业的发展运作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信息安全通过保护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不仅保护了企业各类信息资产的安全,还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信息安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信息安全进行规划和管理。

一、企业中信息安全管理经常存在的问题

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用户安全意识和观念薄弱的占58%,第二位的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占39%;其后,依次是保障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安全信息共享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

不仅在日常管理中,在技术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CSDN泄密门事件中,专业IT博客“月光博客”撰文表示“整个事件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像CSDN这样的以程序员和开发为核心的大型网站,居然采用明文存储密码”,“稍微懂一点编程的程序员都知道,为了用户的安全,应该在数据库里保存用户密码的加密信息,这样黑客即使下载了数据库,破解用户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见,有些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与技术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到位有关。

为了了解企业内部员工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的看法及所做的努力,我们对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和一家银行的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在企业员工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是信息安全意识方面,被调查者认为信息安全对企业和个人都非常重要。但大多数受访者对信息安全的问题了解很少等。

2.很多受访者认为信息安全属于技术人员的事情;与技术人员的交流非常少;忙于业务,没有时间去处理。

3.是用户认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效果不好。有些信息安全行为的规范标准虽然挂在网上或贴在墙上,很少有人去关注;公司发动的信息安全的培训活动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二、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

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导致信息安全事件频发、风险损失严重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安全是一个多维问题,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有些情况下,无法明确责任,使得信息安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及有效的管理。

2.风险平衡理论认为,人会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与你采用多少的安全防护措施无关。有时即使有条件可以到达绝对安全的状态,由于人性的缘故,也不会那样去做。

3.信息安全与效率和便利性本身是矛盾的。信息安全加强了,受到的约束也就多了,相应地效率也就降低了。比如简单规律地密码,可以不必费力去记;插入U盘时进行杀毒,必然要耽误时间;没有接入网络,不可能受到网络攻击,但也就失去了网上浏览所需信息、网络交流的自由,因此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最安全的计算机是拔掉网络的那台计算机”。

4.由于某些缘故,网络中总是存在黑客,专门窃取信息或破坏网络系统。他们的水平都非常专业,一般的用户难以预防。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安全的水平总是在这种攻击与防守中进步的。

5.信息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信息安全问题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是否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无法精确地评估当前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的难以把握。

所有这一切因素,都使得信息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关注和重视,无法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避免。这也是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频率居高不下,风险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 转贴于

三、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针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问题,文章运用管理学的理论进行论述。企业管理涉及四个功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1.从计划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确立信息安全的发展战略,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和管理信息安全,确保信息安全所引发的风险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全局角度制定信息安全的策略,确立信息安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需要的行动方案。

2.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取决于组织战略 。在许多企业组织结构中,只有技术部门,没有信息安全管理部门。S.H.(basie) von Solms 曾讨论过,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两个部门必须设置成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否则无法保证安全评估的客观性。因此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的部门,这个部门并不负责具体的技术,但是要懂技术,主要是开展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3.从领导的角度来看:根据wilde的风险平衡理论,一个人会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 “风险平衡”观念会让整个机构处于盲目乐观的过度自信状态,不管是企业的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倾向于追求效率 ,从而忽视信息安全的投入。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安全、风险意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增进员工与技术人员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开展有效的安全意识活动。

4.从控制的角度来看:对风险的控制要求企业对自己的安全状况不断评估,时时防范。这就要求安全管理部门每隔一定时间向上汇报信息安全的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文章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对信息安全问题做了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信息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文章运用管理学的理论,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角度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参考文献

[1]Wilde GJS.The theory of risk homeostasis: implications for safety and health. Risk Analysis 1982;2(04):209-25.

[2]秦志华.企业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

[3]廖三余,曹会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第8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关键词 信息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事故致因理论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1-0055-04

一、引言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加快,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促进业务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各种信息安全事故却频繁发生。据普华永道2010年度全球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网络事故、数据事故及系统事故是中国企业常见的三大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率分别为51%、45%和40%,而相同事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则为25%、27%与23%。

大量文献和事实表明,信息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安全事故的高发性。信息具有易传播、易扩散、易毁损的特点,信息资产比传统的实物资产更加脆弱,而其运作的风险、收益和机会却比实物资产大得多。企业对信息系统不断增强的依赖性也增大了重要信息受到严重侵扰和破坏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常导致企业资产受损或业务中断。

目前,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技术层面,从早期的加密技术、数据备份、防病毒到近期网络环境下的防火墙、入侵检测、身份认证等,而从管理方面和流程优化方面研究的较少。Ross Anderson(2001)认为,信息安全的经济管理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比技术研究更为重要。傅毓敏(2010)认为,中国企业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和流程的重视不足是导致相关安全事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系统分析企业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理,以管理因素研究为核心,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控制事故致因因素预防企业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生产领域的事故致因理论应用到信息安全事故分析中,系统分析企业信息安全事故的形成机理,将信息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分为四部分,即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和设备因素,分析各因素对信息安全事故的影响,构建信息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鱼刺图,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从管理角度对信息安全事故的研究

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信息安全事故原因进行了研究。Van Niekerk(2010)认为企业信息安全文化氛围是减少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的关键;Knapp(2009)等先后对信息安全政策和信息安全事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Herath(2009)通过问卷调研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惩罚力度、压力和员工的效果认知会对其安全行为产生影响;Albrechtsen(2010)发现员工参与、集体反思和群体作用可以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并改善其安全行为;Stanton(2005)研究发现终端用户的安全行为会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产生影响;Ashenden(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和终端用户之间存在信息鸿沟,双方在理解上的差异会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此外,Vroom(2004)、Flowerday(2005)等学者也先后对此进行了研究。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涉及管理层面的研究较少。沈昌祥、张焕国、冯登国(2007)系统地阐述了信息安全理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官巍、胡若(2007)从社会环境、商业、组织和个人的角度分析了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刘福来(2010)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外学者大多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一个或几个因素对信息安全事故的影响,但是缺乏对信息安全事故的系统分析。国内的研究多用于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信息安全事故的分析则鲜有研究。

(二)事故致因理论

在信息安全事故分析方法的选择上,本文选择了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的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分析导致事故发生原因因素的科学理论。它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置等基本因素如何起作用而形成事故并造成损失的理论。

在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中,海因里希(W.H.Heinrich)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最具代表性,它最先提出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两个直接因素。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础上,博德(F.Bird)等又进一步提出了把安全管理作为背后深层次的间接事故致因因素的现代安全科学观点,认为任何安全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管理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过是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征兆和管理失误的反映。

本文依据博德(F.Bird)的现代安全科学观点,提出如图1所示的信息安全事故模型。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用在能量物质/载体上的结果,而企业的管理因素是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作用的直接因素。

三、信息安全事故分析

通过对各类型信息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的分析,企业信息安全事故的致因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即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其中,物的因素可进一步分为环境因素、技术因素、设备因素等。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可以得出,企业文化的缺失、安全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等环境因素是造成事故的深层原因。因此,本文将企业信息安全事故的可控致因因素整理归纳后分为四类,即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和设备因素,并构建了信息安全事故鱼刺图(见图2)。

(一)环境因素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由于急需开展业务,往往出现“先业务,后安全”的现象,安全管理严重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企业业务的符合性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试用和管理是否超出法律规定和合同规定的安全要求的约束范围。另外,很多企业安装了一定的安全设备,但缺乏统一的安全体系规划和安全防范机制,企业安全责任不明确,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由于缺乏业务连续性计划和事故处理机制,发生信息安全事故之后,企业的业务往往会出现中断,此时,信息管理人员又变成“救火员”恢复业务,最终信息安全建设变成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亡羊补牢式的行为。此外,企业惩戒措施和审计机制的缺乏也是导致信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或重复发生的重要因素。

在信息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中,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是第三方服务机构或个人。企业选择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就意味着将企业的部分信息转移至第三方。企业与第三方的外包合约不完善、第三方的服务质量不高以及对第三方数据访问权限的不明确易导致企业关键数据的泄露,容易引发外部攻击。

(二)人员因素分析

人员是信息安全管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不同类别的人员对信息安全事故的影响不尽相同。(1)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是企业资源投入的决策者,也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高层对信息安全的支持和重视不够是导致企业信息安全文化欠缺和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淡漠的关键因素。中层管理者作为衔接企业高层和基层的桥梁,其对上级决策的执行力度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的效果。(2)技术人员。在企业中,技术人员可以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但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信息技术人才和安全监察、审计人员。由于受人员及技术的限制,往往一个管理员既要负责系统的配置,又要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安全设置和安全监督都是“一肩挑”。这种情况使得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一旦管理员的权限失控,极易导致重要信息泄露。(3)基层人员。目前,我国企业的基层员工普遍缺乏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对信息安全意识淡漠,每天都在以不安全的方式处理着企业的大量重要信息,如随意使用移动设备、上网不限制等,这些不安全的行为都对企业的信息系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三)技术因素分析

信息安全技术是企业防范信息安全事故的基本因素,也是我国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中投入较多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导致信息安全事故技术方面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1)软件因素,包括软件设计缺陷或存在技术漏洞、杀毒软件不及时更新以及突发的软件故障等。(2)信息系统设计因素,包括信息系统设计时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业务流程描述错误或遗漏、前期测试不充分、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不清晰、关键数据没有备份、信息资产安全等级不明确以及信息资产没有保护措施等因素。这些不安全的技术因素导致了信息安全漏洞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目前互联网普及的开放网络环境中,这些漏洞无疑会给外部攻击者留下可乘之机,导致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设备因素分析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设备主要包括中心机房、服务器、网络设备、线路等方面,这些是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基础。由于设备因素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包括硬件自身故障、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其他设备设施故障等四种,其致因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类:(1)物理安全方面,包括物理安全边界不明确、非授权的物理访问、设备或存储介质缺乏安全措施、设施设备的非授权使用或移动、硬件失效等。(2)保障设施方面,包括供电或空调中断、电气故障、电缆损坏等。(3)外界不可抗力,包括水灾、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战争等外界不可抗力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造成设施设备硬件的损坏,导致存储于设备上的数据受到干扰和破坏,容易引发企业业务的中断。

四、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造成信息安全事故的因素分析,可以从人员培训、制度完善以及硬件改进三个方面进行防范。具体而言:

(一)建立有效的“人力防火墙”,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信息安全是企业每个员工都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建立“人力防火墙”能真正调动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安全宣传工作,增强所有员工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增强管理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营造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技能;通过法律法规、安全政策、访问权限与惩戒措施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企业文化氛围,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二)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减少由于环境、技术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依据企业信息安全需求、业务流程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在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上建立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防范体系。建立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的信息管理提供来自策略、设计以及运行等各个层面和阶段的安全保障,有效减少由于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建立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性计划,强化重要信息数据备份,在信息安全事故发生时能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建立集中化的管理控制机制,将数据安全控制进行集中化管理,建立一个具有全局性的网络管理平台,以确保安全防范策略能够由上至下全面贯彻执行,减少数据安全风险;以“适度防范”为原则,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与产品,制定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在考虑成本和投资回报的基础上满足企业业务安全的需求。

第9篇: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范文

1.1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在燃气企业中应用GIS系统,既能对燃气管线进行电子化图档管理,也能实时监控天然气管网规划、抢修等情况。GIS通过将现有的管网及周边地理状况、管线、设备等信息,集成为管线集输的综合信息,然后,实时传输和展现给燃气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从而为燃气管线运行、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1.1.1.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

SCADA系统是燃气管道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实时工控与调度信息管理为一体的大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可以远程监控与管理各门站、调压站等站点,确保燃气系统运行高效、安全、经济运行。

1.2事故处理方案决策优化与管网风险评价

1.2.1事故处理方案优化决策

在燃气行业的日常工作中,如遇管网故障,发生危险,必须快速、有效的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其具体流程一般如下:接获任务并了解现场情况,相关人员迅速召开会议或电话、电视会议,制定抢修、救援方案,然后进行抢修和救援。但是,抢修时间紧迫,这种处置流程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也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意见不统一或决策失误等,不仅延误抢修和救援,甚至可能会导致二次事故。采用模糊评价法对燃气管网事故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和遴选,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选择最优方案。首先利用模糊关键词,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事故,然后以技术打分分配各因素权重,最后通过决策软件实现方案的最优选择。可以实现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关键词,即可获得最佳的抢修方案,以排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更科学、更理性。

1.2.2管网风险评价

不少燃气企业对管网安全评价重视不足,尤其缺乏对现役管线的风险评价。对燃气管线的管理,仅仅做到定期运行和巡检是不够的,还要更多的考虑到未来规划的问题。例如,分几期对管线进行改造,改造又分为几步,如何开展等等。通过建立管网仿真及安全评价系统,结合各管线属性信息,例如腐蚀程度、第三方破坏程度、维检修情况、压力检测等等,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库,全面考察管线危险性,得到危险等级排序,预测管线使用寿命,对未来管线更新及改造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2城市燃气企业信息安全探索

2.1信息安全的概念

根据GB/T22081-2008,所谓的信息安全就是通过采取有效策略,确保信息免受各种威胁、损害,从而保证业务连续性,并达到风险最小、投资回报最优。燃气企业信息安全,就是指燃气企业信息资产安全可靠,业务稳定开展,不会受到系统自身和外来网络病毒、黑客等的攻击,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其损失可以降到最低。

2.2燃气企业管理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2.2.1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当代社会,信息载体多样化,办公电脑、存储设备以及系统软件使用不规范都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在常见的搜索引擎上可以轻易的查询到某燃气企业或大型公司企业的内部文件,这些情况的发生,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对信息的传播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导致的。

2.2.2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一般都强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由此可见,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是管理的安全。安全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信息防护技术只是信息安全的一部分,仅仅将投入放在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完整、规范以及系统化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将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安全。

2.2.3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缺乏

在燃气企业中,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安全认识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配备,导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虽然最近几年来,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吸纳了许多信息化技术人才,但是专业从事综合性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比例仍然较低。

2.3信息安全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2.3.1准确评估风险大小,正确处置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燃气企业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时,需要立足企业实际,根据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流程,辨识完毕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之后,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办法:风险接受、风险规避、风险减缓以及风险转移。

2.3.2重视人在燃气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人是信息安全的管理者,也是信息安全危险事件的诱发者,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不在少数。若要对企业职工进行约束,首先要明确职工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加强人员思想教育,通过教育和培训,在企业内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安全文化氛围。

2.3.3细化信息资产分类,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在当今,信息无疑是燃气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资产,信息资产的管理应当做到:建立信息资产清单并规范管理;设定信息分类、等级并区分保存;信息标记,并明确标记内容。尤其大量存储数据信息的移动硬盘、废旧电脑,简单的格式化处理后,数据信息极易被还原,必须要通过物理销毁、数据覆盖或者不可逆专门处理工具进行销毁。

2.3.4加强信息安全事件管理,预防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通过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比如在系统中安装防火墙软件、反病毒产品、定期备份数据等,对设备、网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处理过期、失效产品。同时,燃气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程序及各部门的职责,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以提高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水平。

2.4燃气企业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几点探索

2.4.1加强新型技术的应用

如今,无线技术、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日益广泛地融入企业日常工作,通过技术更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也需要随之而变。企业推进新技术应用的同时,应当加强入侵检测、加密认证、灾难备份技术等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确保企业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实现信息安全建设。

2.4.2大力发挥人才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