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景观环境设计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环境设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环境设计专业

第1篇: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构架中,专业学习开设有大量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课程,整体侧重于室内方向教学。新形势下,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程简述

景观设计是一个大的学科概念,是一个涵盖了生态、科学、艺术、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其根据内容和尺度的不同,主要分为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两大方向。相较于建筑、农林、艺术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多数以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为主,学生不可能上完这门课就能成为景观设计师、景观规划师、植物配景设计师。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值得思考。

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市场与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泛而不精、就业定位不明确、毕业生就职后发展潜力欠缺等问题。

三、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思考

1.课程定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在定位上应有所侧重,突显专业特色。国内的建筑、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更为注重科学、技术、地形、植物等角度,所承接的空间体量偏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学科性质,以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从艺术与美学的角度来把控,设计体量相对较小。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城市规划、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相关课程的训练,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控制、指导和管理规划的实施,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概念相对模糊,难以把控较大的空间关系。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训练定位是小体量的景观设计。可以考虑与公装、别墅设计等相关课程进行联动,如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别墅设计中的室内外景观部分以及小体量的庭院、花园设计等,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整体认识。

2.理论教学——取舍与深化

高职教育强调就业,但在近年来略显浮躁的就业市场氛围中,一些教师和学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论基础、忽视设计思维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抛开理论谈技能也是不现实的。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景观设计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掌握最基础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如景观设计规律、中外园林类型及特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硬质景观设计、铺装材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对庞杂的景观设计理论进行取舍和提炼。

3.教学中的抓与放

有些学生在做景观设计方案时经常会问教师:“我这块空间比较空,放个什么好?”方案设计成了“填空间”,为了设计而设计,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都讲不清自己的设计主线和设计思路,更不知道自己的创新点在哪儿。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做好景观设计教学的抓与放。抓好前期方案设计部分,即方案设计的前期环节务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意点,理清思路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设计方案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案例正是由于学生在设计实践中自主性不够,过于依赖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践时要明确一个观念——设计事关功能与美感。除去功能与尺度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在中后期的设计表现要注意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不能过度干涉。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审美、设计基础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案例的方案构思、平面布置手绘稿,供学生临摹学习,这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4.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手绘+计算机辅助方案设计

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手绘表现的相关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高职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整体达到要求;加之专业课程方案表现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在进行景观方案构思时,大多直接借助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设计思路未厘清就直接进入绘图阶段,这样的方案难以从整体上进行把控。所以,在课程的方案表现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方案的前期构思阶段借助手绘的形式,以点线面表现景观元素、流通线路、区域划分等。这样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思路,对平面布局有直观、清晰的表达。在方案经过反复推敲进入细化阶段后,对于方案的平、立、剖面图,学生就可以借助AutoCAD软件快速完成。3dsMax软件建模、渲染、出图耗时费力,而Sketchup软件相对来说更加省时、易于上手,建模流程简单易懂,能使学生更专注于设计本身。因此,效果图可以考虑用Sketchup软件完成。

5.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以往的授课形式往往依赖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针对景观设计这门课,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景观材料、施工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这种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的教学环境单一,教学多集中在教室或机房。“走出去”教学即走出课堂调研参观,由教师带领学生去景观区域、公园、广场、公共绿地、景观带等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实地对景观元素、造景手法、植被景观、施工材料等进行详尽讲解。外出调研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下堂课对调研的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使教学成效更高。

6.紧跟行业发展,对接岗位需求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与就业需求形成了无缝对接,这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的一大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岗位需求构建教学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个不断完善、逐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重点,对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技能方面(计算机辅助绘图、施工图绘制、材料等)着重训练。其次,可以邀请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本校往届毕业生回到课堂中,针对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经历与经验,给新生上一课,这种“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形式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岗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也能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思考。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些国际大赛的优秀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学习设计方案的表现手法。这些行业前沿的风向标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岗位需要,通过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明确课程能力目标,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培养出技术扎实、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贤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山西建筑,2008(7).

[2]张佳妮.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

[3]孟亚凡.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中国园林,2003(7).

第2篇: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校 环境艺术设计 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42-02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建造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空间的现代综合艺术设计学科。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个大的范畴,包括指室内装饰、室内外设计、景观园林、景观小品的装饰装潢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最早开设于20世纪80年代,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室内设计系,将室内设计向室外设计过渡,拓宽为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艺。

一、环艺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不足之处

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十五万人。然而,伴随着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也暴露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产业面临了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涵盖范围大等问题。现存的传统教学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传统的美术类高校,工艺美术的基础好,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偏室内设计方面,多采用重室内,轻室外,重装饰,轻实用的教学模式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优势开办各具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学生容易将设计思维局限于细部设计中,对设计整体的把握力较弱,缺少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宏观协调。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重视设计感和美感,缺乏实用性。

(二)建筑类院校,多采用重建筑轻室内外的教学模式,形成重视建筑,轻视室内、景观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建筑学知识,对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衔接、空间气氛整体的处理以及对界面装修都能得心应手。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未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课程训练,学生作品缺乏设计感和美感。

(三)师范类高校和部分综合类高校,着重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环境、建筑、室外环境整体把握

所以,采取了两者并重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室内环境、建筑以及室外环境的整体设计概念。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深入了解建筑学、设计学知识,学生虽然表面面面俱到,但是实际并没有深入学习。

由于各个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历史传统各有偏重,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侧重点也不相同,但是都缺乏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素质能力的方法

(一)学生环境空间认识的能力的培养

空间,作为客观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存在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空间的认知能力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物体的形态、大小、方向、远近等一系列空间特征的感官理解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一般对造型艺术的理解相对容易,但是,环境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在理解上,相对困难,应侧重此处的教学和引导。作为一个合格的环境设计人才,必须掌握从环境空间设计入手的设计方法,由浅入深地了解与把握其装修设计的规律与手法,使其表达的设计对象,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境空间艺术装修设计作品,而不至于使装修设计对象的表达语言被异化。从这一点来说,每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明确其所表现的所有内涵都是围绕环境空间艺术装修设计来展开的。

(二)培养学生对设计对象的分析及观察能力

我们都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空间场所里,比如住宅、餐厅、酒店、学校、办公空间等,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依靠各种造型、形象来塑造空间的。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人才,对设计对象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以此总结设计思路,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基础上,了解建造过程和学习施工工艺,完成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培养学生对设计素材信息的筛选能力

当前世界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和资料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作为未来设计师的设计专业学生,除了能准确发现信息、选取信息并为自己所用之外,还要挖掘本民族传统艺术素材,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艺设计作品,体现出“中国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都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对中国现代设计的最好定位。

(四)培养学生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环艺专业的学生从思维方法上,除了要具备设计构思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养成独立创新的思维习惯,并将其贯穿到设计实践当中。在寻求设计的最佳方案的同时,养成一种独到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当然,这一点是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总结的。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构想的灵感和设计的创作能力,使其作品永远具有生命力。

(五)培养学生设计方案的表达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有好的创意和设计思路之外,还要具有娴熟的设计方案表达能力,其中包括了快速表现方案、手绘效果图、工程制图、电脑渲染图、CAD制图以及设计模型等多种方法,这些都来自课堂上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设计的各种表现形式,以便能成功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这一点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六)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艺术设计的重要之处在于,环境设计中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往往都是大型的项目,需要协调(包括建筑、施工、水电、园艺等)诸多专业人员,共同来完成设计任务。为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须要有全盘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甚至指挥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和客户、审批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能力,使对方能够明确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保障自己的设计作品最终完成。

(七)与时俱进的超前设计意识

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与市场需要具备高素质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而一个合格的设计人才除了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还要有开阔的设计思维和超前的设计意识,以及完善的设计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传统设计教学模式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做出一定的调整与改进,以适应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三、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意见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除了要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要把主动权交到他们身上,让他们在自主的思维和创作中主动地去思考,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实现自己的设计。这对于将来必须面对独立的创作模式和有机的团队协作的设计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扎实的铺垫。与此同时,教师在实施新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与互动,也会获得启发,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此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条:首先,要提倡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空间理解能力;再次,培养他们具有敏锐的设计素材信息筛选能力,清晰的设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创新意识及较强的沟通能力;最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设计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整体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将来踏出校门能胜任本职工作,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

【参考文献】

第3篇: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对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教学中逐步开展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创设符合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环境,更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教W效果。文章选取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中人员培训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思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选自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组织篇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结合参考教材、教学大纲、该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确定的课程标准、以及职业素养,将组织篇中复杂、琐碎的知识点,整理归类为组织结构、权力艺术、人员配备三大模块,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教学。其中人员配备分为以下四个项目: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人员的培训与人员的考核。文章知识点的设计就选自项目三:人员的培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合格的“培训专员”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将来绩效考评的学习提供条件。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管理素养,拓展职业生涯的宽度和深度。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一年的专业课程训练,对于本专业的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在之前已经学习了计划、组织的基础知识,对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分析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组织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培训的认识片面,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培养目标及重难点

1、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能准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规范格式;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职业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工作要领开展培训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前提,制作规范的培训方案是保障,灵活运用、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而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是制作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难点是灵活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的实务操作。

三、教学策略设计

针对同学们没有进入企业观看企业的培训过程,学生的亲身感受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翻转课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

2、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喜欢玩手机、且方便携带的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课程资源及布置课前任务,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资料,依托世界大学城建设专题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网络学习环境;利用视频、flas、小游戏、QQ、微信等信息化工具,解决实际困难,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培训的知识要求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准备、课堂实施任务、课后拓展提升三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图1所示: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入翻转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课前任务:

第一,浏览老师建立的专题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料,预习新知识,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建课程资源库;

第二,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学生将收集回来的资料上传到小组QQ或微信学习群, 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着总结出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检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准备上课展示。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根据以前的课程安排,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模拟创立了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上一次课程学习中对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知识架构基础上,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领取任务单:对公司新入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

任务一:要有效的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教师课前准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岗位说明书,以及这次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面试时提交的简历和面试评价单,各组依据这些材料展开开放式讨论,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配对闯关小游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自我检查对选择培训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任务一的学习。

任务二:选择好培训内容之后,就应该据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任务二的学习,制作培训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组内讨论制作一份培训方案,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制作的培训方案并将其展示出来,同时列出现实中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新入职人员所做的培训方案,大家一起分析之前在选择培训内容上的缺失,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出一份合格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格式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任务三:依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三项任务。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混淆培训经理、培训讲师、培训专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让课前选出的最优秀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从资料库中调取出来进行讲解,从而确定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老师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供学生们随时点开学习参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培训专员如何组织实施培训,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技能。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培训专员会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作微脚本,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依据微脚本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的现场点评,对于其他小组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微脚本表演录制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受欢迎的视频。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培训专员的岗位职责,锻炼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程的难点。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们完成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借助学校承担的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分组与各位培训讲师配合,实践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

(四)考核评价

借助信息化手段,老师能及时、全面的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整个教学环节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

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实现对学生技能的评价;通过小游戏和大学城在线测试自动记录的学习成果,实现对学生知识的评价;通过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实现对学生素养的评价。完成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四、 教学反思

本课程借助微信公众号,帮助同学们将课余零散的时间整合起来,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完成三项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和flas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利用配对小游戏、在线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辅导。利用QQ讨论群、微信等信息化工具保留的交流成果,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各种信息化资源融入教学中,信息化手段拉近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学生明确了岗位职责。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已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完后同学们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高,学习热情高涨、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加强、自主学习和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升了职业修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教育部网站,2011

[2] 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3] 张俊娟,穆卓辉,张朝辉.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继续教育,2015(10)

[4] 张莹莹,罗润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

第4篇: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一、环境手绘表现技法的重要性

当环境设计师进行空间设计时,往往会在前期通过大量的构思手绘来激发自身创作的潜能,使自己设计思维得到发散,而在这其中设计人员就会用画笔将自己设计灵感转变为纸上的可视形象。设计方案的形成就是设计师不断构思、手绘、否定、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设计方案的完美。如今设计手绘表现已经成为了一种设计师发散想象力、激励设计构思的独特视觉思维方式,是环境设计师独特的一种沟通工具与专业视觉语言。

设计手绘表现图继承和发展了绘画艺术的技巧和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设计师捕捉灵感、表达原创性思维的最佳表现手法;是设计构思过程中对视觉形态表达及各部分空间关系最好的推敲方式。因此,在很多设计公司招聘新的环境设计师时,会把设计手绘表现图作为考核是否聘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而很多职业院校同样也会把设计手绘表现作为一门课程来考核,从而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继续深造学习。由此可见环境设计手绘表现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与时俱进,突破创新

手绘表现技法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与国画、油画这些纯艺术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其要紧跟时展的潮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表达效果,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材料,并且让学生在外出写生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将其与传统绘画教学分开。让学生进入繁华大都市进行考察,感受匠心独具的现代化建筑以及城市规划设的设计;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祖国河山的壮阔。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手绘表现技法的教学也可以将电脑设计与手绘技法相融合,从而让学生可以利用绘画软件、数位板等将自己的设计构思在借助电脑轻松的展现出来。总而言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手绘技法的教学时,要与时俱进、用于创新,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多掌握一些新型、前沿的设计动态,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

(二)提供和建立多途径的立体学习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尽量给学生提供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快速表现水平。环境设计表现技法教学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为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设计风格,常常鼓励学生浏览专业的设计网站和论坛,通过接触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视野,进而转化成一种动力。此外,在课堂上给学生看一些优秀设计师的手绘速写视频,使学生能直观的了解这些设计师的思路和手法,给自身?W习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建议学生注意平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图书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建立自己的专业资料库。这个资料库即是手绘表现的图片提供者也是今后专业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也有利于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注重透视关系,培养三维空间造型创新能力

在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了解点、线、面、块、体的组合穿插规律,还要对其透视原理充分掌握。设计人员的构思是通过展现在画面上的艺术形象体现的,而形象在方向、比例、位置等的表现是科学透视的基础原理之上的。若是违背透视规律,画面就是不具备平衡感,让人产生错觉。因此,处理好物体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准确认识透视关系在空间表达中的作用,对于保证画面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幅优秀手绘作品得以完成的基本保障。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掌握透视的特征以及基本原理,才能之后的手绘表现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手绘表现技法在把握透视关系的同时,还应注意把握画面整体感,注意空间层次、主次对比,培养学生的空间形体构思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可以用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对空间构思的积极主动思考,达到手绘表现的目的。在手绘表现技法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是关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锻炼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锻炼,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第5篇: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1.环境设计相关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本身拥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众多高校抱着迎合市场需求的初衷,除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院校和艺术院校设置了环境设计专业之外,其他高校也相继开展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活动,然而当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大多依据美术专业的基础开展,教学场所也都是在室内,并没有真正达到满足学生未来所应从事工作的岗位能力的需求,存在教学体系层面的局限性。

2.专业课程开展方式不合理

当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在各个院校的开展情况表明,当下的专业课程的开展方式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很多大学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仅仅停留在美术的教育层面,其不仅违背了艺术专业的初衷,也违背了对市场迎合度要求更高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初衷,加之当下的课程开展涵盖了大量的艺术门类,学生所学的内容很多,并且还存在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课程,专业课配置的不合理让众多的学生无法进行对环境设计行业更为深刻的思索和钻研,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即便是能够通过毕业设计,修满了学分之后走向社会,也会因为自己的学习生涯在该专业层面对一些知识的应用不够熟练,从而无法满足市场对学生岗位能力的需求。

二、环境设计专业方向岗位能力需求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1.专业课程教育定位更加明确

当下的环境设计专业与市场的需求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面对@个现象,高校领导和教师团队应当高度重视,以景观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活动自身的定位,让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能够成为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明确的教学定位下,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夯实设计的基础能力,这将有利于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岗位工作中得到运用。

2.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更加创新

岗位能力的需求对课程体系的另一个影响在于能够促进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更加创新。在当下环境设计专业与市场脱节的背景下,众多的学生对一些设计层面的作业往往是采取查资料的方式,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一些设计案例的积累量。让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对于一些文化作品的文化内涵层面的理解,让自己的设计更加个性、从而形成独到的、特色鲜明的设计思路,这与当今差异化的设计理念是相吻合的。

3.促进教学资源有机整合

众多高技对艺术层面的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艺术教育体系,然而当下的环境设计专业仍然在体系上存在着混乱局面及其不完善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顺应学生未来岗位需求而进行相关教学体系资源的整合。倘若学校能够更加明确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未来从事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将有利于进行教学推进方式和教学科目资源的合理规划,从而让景观能够同社会需求及其他的一些学校的农林、土木、艺术等不同的专业的环境设计专业层面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资源整合的方法,让环境设计专业能够形成自身完备的教学体系,让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够在资源整合完善的教学体系中不断夯实,从而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备整合生态文明价值观及其设计理念的环境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第6篇: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设计作为独立的设计科目,对提高装潢设计的层次和优越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环境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综合文化、历史、艺术、创新与一体的现代设计门类,景观装饰元素是集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与一体的创新设计模式,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对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环境功不可没。本文主要通过对景观装饰元素子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景观装饰;室内环境设计;应用

引言:衣、食、住、行是人们耐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自然景观装饰元素,是指由具有一定美学、科学价值并具有旅游吸引功能和游览观赏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所构成的自然风光景象,指完全未受到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1]。随着环境破坏、污染严重,人们越发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因此景观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还体现了“和谐”的设计理念。

一、景观装饰元素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可视景观都属于自然景观范畴,自然是一个相对统一的综合体。景观装饰元素,主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可用于装饰,具备一定装饰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装饰物。简单地说,小到一滴水、一棵草;大到一座山、一条河都是自然景观装饰元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存在的最大差异在于,自然景观是自然塑造的,而人文景观通常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人为修饰而成。所以,自然景观更具有纯天然气息,给人身临自然的舒适感。往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像魔术棒一样,可以赋予物体以灵性和个性,应用到环境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审美价值,还可以丰富人们的视觉美感。

二、景观装饰元素与室内环境设计的关系

(一)、自然景观装饰元素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景观元素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自然景观与室内环境设计息息相关。室内环境作为浓缩的小空间,是人们正常居住和生活的场所,而“人”作为自然生物的主导者,离不开自然的馈赠和呵护。所以,每个人都有习惯自然的、亲近自然、依赖自然的天性[2]。因此,将室内环境设计融入自然景观元素,不仅可以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可以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景观装饰元素是室内环境设计的取材基础

自然景观装饰包含理念化、个性化、人性化元素,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我们生活的环境来说,无论是学习、工作、娱乐都离不开景观装饰的参与。例如:营造小清新设计风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会将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融入到设计中,同时还可以包含各类风景画和手绘等;营造自然的设计风格,设计师往往会移植各类奇石、盆景、花鸟等元素,还原自然的本真。

三、景观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传统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丰满的精神追求,只有不断加强景观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完善环境设计的全面发展。

(一)、风格化应用

景观装饰元素传递的是自然景观给人带来的审美享受。自然给人的第一映像是喜怒无常的,人在自然面前非常渺小,所以很多人崇拜自然、敬畏自然。融入到室内环境设计中,可以将自然不同风格的一面展现在设计里。每个人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每个人的审美角度也不相同,所以风格化的设计具有很广的拓展空间。例如:有人喜欢质感的设计风格,那么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常会以木质本身的颜色作为主要基调;有人喜欢温馨的设计风格,设计师会利用暖光和植物作为设计主题。总的来说,自然景观所具备的所有风格,都可以应用到室内环境设计中。

(二)、理念化应用

理念化应用属于创新应用。自然景观元素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和谐、环保、绿色、健康。大众化的理念对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下,随着环境问题越演越烈,人们追求环保节能意识越发高涨。随即而来,将自然景观的生态环保理念应用到室内环境设计中,符合广大消费的心理需求。例如:无甲醛墙纸的应用,就是理念化作用下的产物。所以,理念化应用,可以改变人们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滋生创新设计的诞生。因此,理念化应用落实到实际设计中,很大程度上可以带动新兴设计材料的诞生。

(三)、人性化应用

人性化应用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只有符合人的需求和审美标准,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自然是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共同空间,人对自然是最熟悉的,所以当室内设计融入自然景观元素,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居住环境中,人性化设计体现在细节部分[3]。例如:为了居住健康,选择环保型设计材料;有小孩家庭可以设计秋千装饰,简单实用。总的来说,自然景观设计的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四)、个性化应用

现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展现个性化特点,追求与众不同的美。室内环境设计空间有限,能够使用的材料和和资源也有限。景观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往往善于到处取材,营造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设计师眼里,凡是具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元素,都能够成为设计材料。例如:有人喜欢简约、原始的设计风格,设计师在客厅设计中加入树木种植(树木经过专业处理),坐在树下看书学习,仿佛在公园纳凉一样;有人喜欢养鱼,设计师就用玻璃设计地板,制造透视养鱼效果。设计是一个充满幻想和灵感的工作,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结语:综上所述,景观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有其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室内环境设计质量,必须要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完善设计模式、落实实践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室内设计的美学价值和功能价值。此外,为了更好地设计审美与实用并存的作品,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突破障碍,并立足于传统设计为基础,不偏不移的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景观装饰元素与室内环境设计的无缝对接,进一步为室内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平平.景观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农林学.2014-05-30

[2] 刘婷婷.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04期

第7篇: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人,自然,和谐,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再局限在居住功能以及面积大小的问题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居住以外的东西——环境。近年来, 热热闹闹的国内房地产市场中,“生态住区”、“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如同一个个令人欣喜的音符,给人们带来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遐想。各种以山景、江景、湖景、园景、都市景观为主题的绿色生态景观住宅,已越来越显现出它强大的市场魅力。下面就如何规划设计好居住区环境景观, 使人在其中生活,居之安然、陶之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城市整体景观创造,谈几点认识:

1.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要有合理的布局,景观设置要有主有从、层次分明、相互呼应、协调共济,形成有机的统一

任何一个设计都应有全局的观念,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环境以及实际环境中有特色、有利的因素,加以适当地改造。通过合理布局,对构成小区景观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按不同功能用地进行合理的划分与衔接,既要考虑主景区、活动区、休闲区、主要出入口和干道的区分,又要充分考虑平面和立面之间的关系。通过造景、借景等手法使整个设计主体突出、主次分明、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功能和景观要求的统一体。杭州的南都·德加公寓在整个小区规划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提出“均好性、对称性、交流性、可持续发展”等新思路,将“由内而外”的手法用于规划设计实践中,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内城市多层住宅建设中惯用的建筑格局。其环境设计导入了专业景观设计理念,使建筑与环境景观融为一个有机的居住整体,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延伸至小区的内外环境设计中创,造了一种更具人文性与功能性的居住空间关系。

2.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创造合宜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和谐

中华民族历来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民居在“天人合一”的哲理影响下,从选址、总体布局到室内外环境设计、陈设,乃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均充满了朴素的生态精神,即崇尚自然、引入自然的生态精神,把自然看作是人化的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人化。这种朴素的生态哲理,强调整体功能原则和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合—”。此外,在《周易》里所提到的“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们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之前对自然加以引导和改造,在其变化之后应尽量与其相适应,从而做到天遂人愿,人不违天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就营造良好的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而言,是贯彻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的首要条件;而对营造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的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而言,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共生与再生原则要求我们特别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因素而注重自然环境设计、创造合宜的生态环境。

创造合宜的生态环境,营建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生态住区,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汇报之间的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上,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实用性:环境景观实用且易于亲近,是住户的实在感受。。目前,有一些小区环境,大面积的疏林草地,环境景观可望而不可亲,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呼吸的愿望落空。在规划中,所有环境景观与绿化设施均是为居住者使用服务的,所以应将环境确实利用起来。

3.2经济性:设计必须结合实际,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在使用高智慧型的技艺上,要注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以有利于管理。

3.3特色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其地方精神,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特色,这是确保城市景观多样化的重要途径。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景观规划中,地方文化、历史风貌应该得到充分体现,这是解决城市风格迷失、地方文化丧失的重要渠道之一。。

3.4统一性:在景观设计中,既要强调特色,又要注重统一,要使小区环境与城市区域环境相融洽,形成统一体。现在有些小区过分地强调特色,而与城市环境脱离,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城市环境由建筑风格、绿化、道路、标志性建筑、特色街区和城市标志等要素组成,小区环境也是城市环境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优化整个城市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的环境,就人类自身而言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特别是当我们认识到人类无法改变生命体事实的时候,人类同生态环境就不能不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所以人类自身就无法摆脱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因此,营造居住区环境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同时贯彻居住区设计之始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拓展成重建其中的场所次序,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的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自然广大而无限地探索趣味再度呈现于生活环境中。

参考文献

[1]何占能,贾政献,张凯.“白荡海人家”创作随笔.新建筑,2001.

[2]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姚时章,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5]梁 乔,彭礼孝.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互动机制.中外建筑,2002.

[6]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余谋昌.生态伦理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8篇: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会理土陶 美学特征 环境设计

会理土陶又称“会理绿陶”“会理绿釉陶”,产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其特点一是股体白而细;二是一次上釉,高温烧成;三是釉面质地纯净,光亮、晶莹,美如碧玉(图1)。因为吸水率较高,不属瓷,人们谓之“精陶”,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种独特工艺品。因釉料中多采用“孔雀绿石”配料,产品呈宝石绿色,清爽素雅,叩之有金属清脆的声响而闻名。釉不含铅,无毒、无味、耐高温、耐酸碱,在川陶中独具一格。

一、会理土陶的发展现状

会理土陶的生产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证明,在宋末元初,会理的鹿厂地区已大量生产碗、碟等生活器皿,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宋元器皿多为粗坯白釉,到了明清时期则演变为以铜矿的伴生物孔雀石为原料的绿釉产品,以生活用品居多。如碗、灯具、花瓶、罐、香炉、坛等。民国时期,本地窑工又试烧白地青花陶器,因陶土、釉料、工艺等因素,产品的外观、质量和真正的青花瓷有相当差距,所以当时又称“青花假瓷”。上世纪80年代后,在政府的支持下,会理土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制陶技术、工艺和釉色提取方面取得突破,产品类型渐趋丰富,出现花釉、雨点釉、铁红釉、粉蓝釉等,产品主色以绿色为主转向绿、红、黄三色并重,发展规模逐步扩大。

二、会理土陶的文化内涵

(一)古朴厚拙的原始艺术韵味

会理土陶为生活而非为艺术产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内在文化品质不断积淀,逐渐由生活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成为我国众多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会理土陶的影响力并不广泛,但其艺术形式却独树一帜,使人震撼。传统的会理土陶造型古朴、简洁、厚重,除了生活陶器所必须的功能构造外,极少使用结构性装饰,多使用当地图腾符号,如抽象化的水、火、植物、动物和家畜等进行表面装饰,或使用几何形纹样装饰,在制器手法和装饰手法上均呈现出一种古朴、厚拙的原始艺术韵味。

(二)彝汉文化的互融

会理县辖区内汉彝混居,彝族人口的分布较为集中,陶器的造型和功用结合了汉族地区陶器制作手法,器物的表面装饰则是以彝族民间习俗为主,一些陶器制品表面使用了彝族图腾符号等。二者的结合形成会理土陶独有的制器手法,会理土陶从制器形制到装饰形式都体现出当地独特的汉彝混居的民俗文化内涵,

(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会理土陶因生活而产生,多为手工制作,集中于盆、罐、瓶、壶等日常生活用器皿。陶器制品因价格低廉,防水防腐效果良好,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因此其在形式和外在装饰上几百年来,较少变化,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投射出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使会理土陶具备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三、会理土陶与现代环境设计

(一)土陶制品是环境设计中重要的文化符号

当代环境设计强调文化的持续性,更加注重对传统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传承,设计师从材料、形式及媒介等多种途径探寻设计对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可能性(图2)。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艺术必然进入环境设计的视野,成为环境设计中重要的材料媒介和文化符号,也为传统陶瓷艺术的丰富和今后发展提供了资源和空间。会理土陶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陶瓷类型,其原始古朴的艺术特征、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内涵,使其成为环境设计中提升文化氛围的理想选择对象。

(二)功能异化导致形式变化

会理土陶制品出现的最初目的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用需求,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和替代商品的出现,会理土陶制品的功能出现异化,最初的使用功能逐渐被其装饰功能代替,从原先的生活日用品转化为装饰品。随着其装饰功能的日益凸显,会理土陶制品的外观形式发生变化,器形更为简洁流畅,表面装饰图形更为原始古朴,釉色也更为概括凝练,其原始地域文化符号的特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三)会理土陶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说:“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在室内设计越来越趋向科技化的同时,漠视了人的情感需求和文化认同,导致了室内环境的孤立和冷漠。室内环境设计如何在技术和情感中取得平衡,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设计师开始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慰藉的符号,解决人们对环境的心理情感需求危机。天然的材料属性和原始、手工的带有情感因素的会理土陶制品,可成为情感需求的物化形态。陶瓷艺术独特的语言形态、丰富的表现力,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既是人们玩赏收藏的对象,也是提升室内环境氛围的重要陈设品,更是人们寻求内心回归的精神符号。

1.室内陈设功能

会理土陶产品中装饰摆件较多,是会理土陶器具生产的主要类型。以钵、壶、罐、香炉、花盆、花瓶等为主,种类较为丰富,器型饱满,釉色古朴,是现代室内陈设品的理想选择。会理土陶产品具有浓郁的原始气息和民俗特色,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情感需求。通过恰当的布置和灯光处理,可在室内取得理想的装饰效果,有效提升室内空间的情感氛围。

2.公共空间的主体装饰功能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组织高校设计学专业、陶瓷专业的专家学者和民间土陶艺术家交流研讨。随着研究力度加大,会理土陶在公共装饰陶瓷的制作方面取得进展,拓展了会理土陶制品的应用范围。会理土陶的表现形式和表现主题日益丰富,可以满足一些大型公共空间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开始采用陶瓷艺术作为装饰主体,如大型的土陶制品、陶板画、陶瓷浮雕及雕塑等,可以结合空间的设计需求,进行针对性创作,显著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

3.墙面装饰与地面铺装

会理土陶自身独特的釉面质感和性能,可以满足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进行墙面装饰和地面铺装的使用需求。定制设计的各类陶砖和陶器制品残片,具备优良的耐热防腐和环境友好性能,表面可以单独设计纹样和釉色,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环境视觉效果,是室内墙面局部装饰和室外步道铺装的理想材料。此外,小型土陶制品的墙面嵌入装饰,可以针对不同空间氛围需求,灵活运用后也可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4.景观小品

室外环境景观中的景观艺术品(景观小品),如装饰圆雕、浮雕和壁画等,是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景观品质提升手段。传统的景观小品制作以木材、金属、高分子材料和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存在污染环境、耐受性差、维护困难和造价较高的弊端,土陶制成的景观小品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弊端。同时,陶土良好的可塑性可满足复杂造型的制作,丰富的釉面色调和肌理变化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土陶制品具备的与人的亲和特性,使其逐步成为丰富环境景观小品类型的有益补充。

5.水景构成材料

土陶窑制品最早用途就是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其在水景设计中具备广泛的用途和多样的利用形式。釉面土陶具备良好的防水性和便于清洁性能,陶砖可作为景观水池修筑的材料。土陶制成的坛、罐、壶、瓶等置于水中或是与景观喷泉喷头的配合使用,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村舍田园水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景观观赏需求。

结语

第9篇:景观环境设计专业范文

环境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延伸,是一门融合人文艺术、空间结构、设计语言、材料工艺等学科与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应用性和综合性都极强,它将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人才。为提高环境设计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水平,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以理论为平台,实际设计训练为根本途径,使学生在接受理论传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获得实际的训练。

然而,现有不少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仍沿袭着“大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混为一体,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也没有制定针对性强、结构合理的完整的实践课程流程及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缺乏连贯性、知识点之间也无法有效的融合;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又多以虚拟课题为主,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都缺乏实战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必须创新实践教学,以基于环境设计工作过程为前提,以项目为支撑,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优化、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才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以项目为支撑,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三段式教学模式。特别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我们应该将原有的“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三个环节进行改革和扩充,以工作过程为前提,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及体系进行项目化的改造。因为,当今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设计上,更多的是要对从项目的洽谈到设计到施工到管理等“站式”的综合人才需求。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应按照与顾客的沟通、设计定位构思、设计效果表现、材料与工程预算、工程文档制作、工程管理等工作过程来进行项目化的课程设计,形成项目课程。

所谓以工作过程为前提的项目课程,其实就是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主体,在设计中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合理确定项目内容,形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项目模块,使企业项目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地融合。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按照环境设计的规范、公司操作流程等,从业主咨询开始的早期设计资料的准备,到探讨如何从实践教学创新的角度,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工从而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奠定概念化的草图方案的设计;从具体的施工图设计,到工程的定额预决算;从施工组织开始,到从施工现场监督再到竣工验收;从硬质装修开始,到竣工后的室内陈设等等,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都可设置成可以完成的实践项目,而且各个项目都相对独立,并按照先后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所进行的教学组织活动,这种项目课程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地接受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然而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为能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从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由浅入深不断递进方式来构建实践教学课程模块。

1.单项项目训练模块,主要是为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设置的。通常设置些内容单一,实用性较强的项目,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项目内容。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表现技能,其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素描、色彩手绘训练,提高学生对形象的表达、概括、提炼能力,是对专业基本功的训炼。建筑制图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能熟练进行施工图纸的绘制能力。学生通过4-6周的时间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施工图的绘制项目进行集中训练,以培养学生设计表达的规范性。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制作效果图的能力,为在专项项目以及综合项目中的大空间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单项项目训练,学生的环境设计专业基础功和实践技能在得到强化锻炼的同时,其设计思路和方法运用的能力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2.专项项目训练模块,主要是为学生的综合项目训练做准备的。通常设置些规模不大,专业技能要求较强的项目,如市场调查、景观小品设计、家具设计、模型制作与设计表达、展示设计、室内设计、外环境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与采购等项目。市场调查,是通过实地调查、与线设计师、使用者的沟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设计行业状况、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及设计流行趋势等,从而为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市场需求、综合项目训练的进一步展开及今后工作做铺垫;景观小品设计和家具设计主要是强调学生单项产品的设计能力,同时强调所设计的产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提升学生的三维空间能力;室内设计、外环境设计是基于前期的单项项目训练模块,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的设计理念,同时将其运用于整体的环境设计中,通过对技能和设计流程、规范的进一步训练,帮助学生从专项项目模块向综合项目训练模块过渡。

3.综合项目训练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而设置的,如毕业设计就是综合训练项目之一。要求学生既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大空间进行综合性设计,又能全面展现学生对于社会、市场、设计等的理解,体现其综合素养。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专业教学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帮助其向工作岗位有序过渡。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应起到辅助和指引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题目的难易度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在设计选题中,首先要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项目,其次要能检验出学生的设计创新、设计构思、设计表达、设计提炼等综合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会用具有个性特征的设计语言表现出其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等。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可以将综合项目训练模块放在第6、7、8学期,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参加专业设计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针对不同的设计主题,多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综合项目训练中,将职业岗位要求纳入到实践教学的标准中,加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期,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工作室是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平台和途径

由于环境设计项目具有内容广泛、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校内建立专业工作室,按照真实项目设计制作的过程及操作流程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以完成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尤其是针对专业项目训练模块和综合项目训练模块的实施,专业工作室无疑是个重要的平台和途径。

在专业项目训练模块和综合项目训练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中,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应用、综合训练、项目操作为主。因而,应充分发挥专业工作室的优势,尽量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室布局,采用开放的设计空间,带动学生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工作室的准企业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突破自身传统的身份观念,教师既是项目经理又是指导教师,学生则兼具员工的身份,从设计的价值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主的教学指导。这种真实的项目和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于设计师身份的认同,在真实的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因而,专业工作室不仅有助于真实项目的引入,通过环境的设置,项目的制作实现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与实际接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持续的项目任务也帮助学生更紧密地联系社会和行业企业,对于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的发展,对自己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及规划、提高综合素质和素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专业工作室不仅有助于实践项目的推动,也有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而校企合作是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定期安排师生到合作企业实践,共同参与企业各个环节的运行,了解和掌握每个工艺环节的生产和操作,这不仅帮助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带入工作室,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上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项目的操作上也更具有专业性。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还可以不断地指导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不仅将真实项目源源不断地输入工作室,还能经常派资深设计师到学校专业工作室进行技术技能指导,并用企业的要求来评价工作室的建设效果,最终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毕业生。

因此,专业工作室通过将校外教学团队其技术技能实践性强和校内教学团队其理论性强这两个优势相结合,并互为补充,保证了实践教学正常、高效地实施,帮助在校生完成从学生到设计员工角色的转变,最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完善实践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