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学概述范文

艺术学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学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学概述

第1篇:艺术学概述范文

输血医学的历史从1900年发现ABO血型系统至今,已有100多年发展历史,输血作为临床抢救和治疗有效措施,挽救无数生命,并保证了许多其他治疗的安全实施。然而,血液本身是很复杂的,恰当使用可能起死回生,达到与其他治疗无喻论比的功效;不必要和不恰当的应用则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面临到临床工作的机会,在校学习期间应掌握输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血液成分的性质、用法、应用指征、输血风险等内容,按输血原则,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出发来考虑血液各成分制品的应用,为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科学合理、安全有效打下坚实基础。

2当前临床医学专业输血医学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下,输血医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设置在外科学中,一是授课时数少,一般为2~3学时,且内容较简单,局限于外科输血部分,学生系统学习输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少,以至到临床后不熟悉输血工作,达不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要求。二是临床医学生对输血医学课程不够重视。一份输血方面基本知识的调研结果显示,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在职医师和医学院校对自评分评估太高,与实际了解程度(测试分)间存在一定差距(P<0.001)。这一差距也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对临床输血疗法不能正确使用,从而影响临床输血的疗效[2]。三是教学形式单一。目前教学形式仅局限于课堂授课,未安排临床实习或见习内容,对输血的掌握程度不够,以致到临床后盲目,不能适应现代临床输血的发展要求。

3临床医学专业输血医学教学内容改革建议

临床医学专业输血医学的教学应当结合其专业特点,教学内容与形式应当适应临床输血的发展,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3.1扎实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输血教学时数和内容少,不适应临床要求,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应包括血型免疫学知识,例如ABO、Rh血型、血型相容性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和HLA抗体的意义等,输入血型不相合的血液可发生致死性溶血性输血反应;HLA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多次输血病人,很容易产生HLA抗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或输注无效。基本知识应包括各血液成分制品的性质、保存温度,容量、临床适应证等。例如冷沉淀(Cryo),1单位由200ml全血制备,含有Ⅷ因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约250mg,血浆20ml,容量约20-30ml,应在-20℃以下保存。适用: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vWD)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输注,对乙型血友病却没有治疗效果。而基本技能主要为输血方法、血液成分制品的合理应用和输血反应的防治等。

3.2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用血,强化输血安全与责任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合理用血的概念是输注安全的血液制品,仅用以治疗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3]。临床医师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是血液使用的决策者,在考虑输血治疗时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输血时凭借经验红细胞与血浆随意搭配、等量输注,过度输血、血浆用于扩容、补充蛋白、提高免疫力等。甚至有个别医师明知术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200~400ml血保病人“平安”。临床输血不合理使用不仅是对血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带来潜在的风险。

3.2.1重点突出科学、合理输血内容临床医学生在掌握了输血基础知识后,应进一步加强运用能力训练。通过分析患者在血液状态发生改变后的病理生理,判断患者真正需要什么,是否有替代途径,什么时机补充,补充多少,是否有明确的证据,输血后效果如何。例如对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首选晶体液和胶体液扩容,尽快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如果使用不合理,仅仅补充等量的全血或红细胞,组织间液则减少了28%,死亡率高达70%;又如在围手术期不恰当的输异体血患者,其术后感染率是输自体血或不输血患者的3~6倍,且感染率随输血量的增加而增加[4]。现已明确围手术期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而去白细胞输血则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倡导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尽量不输或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恰当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

3.2.2重视输血后疗效评估当前输血医学教学中基本没有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内容,而临床上却很重要。例如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许多因素可影响浓缩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如:(1)预防性输注以实验室指标为主,检查、确认其是否会产生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并检测循环血小板计数,观察浓缩血小板输注后是否达到治疗效果。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常用指标是:输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MPI、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5]。一般情况下以体表面积为参数的CCI较为准确。(2)治疗性血小板输注主要观察出血的临床症状是否改善。因此需要对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正确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适当对策。可通过血小板配型、大剂量IVIG的应用、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自身血小板冰冻保存等措施来提高血小板的输注疗效。建立疗效评估机制,科学、合理输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输血疗效,而且也能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3.2.3强化输血安全和责任意识。面对日益严峻的血液资源和安全形势,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安全输血观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输血可以救命,但也同样可以致命”,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病人,输合适的血液”的理解。培养学生输血安全和责任意识。

3.3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输血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第2篇:艺术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艺术专业 教学过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08-02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何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思维特点进行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摆在了每一位任课教师的面前。

笔者从事多年的高校艺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关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断进行实战,现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艺术类学生专业与自身的特点入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适当整合、教学方式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合理化的探讨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艺术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没有合适教材

目前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仅分为文科与理科两个大类进行,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归属为文科范畴,于是在教学内容上就形成了“通用”知识强、“专业”知识弱这样一种状况。即基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后继专业课程联系不够紧密。例如教材中关于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二进制、编码形式等内容)、网络的拓扑结构等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而与艺术设计、绘画、动画、音乐、表演等相关的数字艺术概念及应用软件这些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反而较少。

(二)教材内容滞后

从目前大多数的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内容来看,其主要内容包含计算机硬件知识、Windows XP系统操作、Office2003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知识。其中多数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版本滞后于现在流行的Windows7操作系统和Office2007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部分介绍的数字艺术类软件少且版本低,如果以此进行教学,因为新旧版本软件在操作界面、功能、使用习惯上的变化,使得部分学生在今后使用新版本软件时会不适应,部分已经在提前使用新版本的学生不屑学,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效果差。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一)形象思维强,凭兴趣学习

艺术类的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与文理科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新思想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m应能力。同时凭兴趣学习,对感兴趣的内容积极性很高,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则消极排斥。

(二)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文化课学习

对专业课的重视和对文化课的忽视在艺术类学生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这源于学生们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认识上的偏差,忽略了计算机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后继专业课程的提升作用,同时也有专业课程压力与作业量大,迫使学生挤压文化课的课外甚至课内学习时间这一因素。据了解有约60%的音乐、表演、舞蹈学专业新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兴趣一般,甚至有学生认为计算机课与本专业学习有冲突。

三、针对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脉络

教学能否吸引学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是关键。由于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发展迅速,新知识、新软件、新技术层出不穷,若在教学中仍使用滞后于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其它应用软件,这对于形象思维强且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同时凭兴趣学习,对感兴趣的内容积极性很高,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则消极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就很不尽人意。为此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以艺术类学科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笔者对教学内容做了如下整合:

1. 自学内容:与高中重复的、不影响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影响学生今后继续深造的内容。如:计算机概述、计算机常用的数制与编码、网络的拓扑结构等。这部分教学0课时。

2. 基础教学内容:在现有的文科计算机基础教材中归纳提取能提高计算机综合素质与操作的、与数字艺术相关联密切的内容。如新版操作系统、新版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等。

3. 增加与学生后继专业相关联的内容:如图形图像处理、视频采集编辑、音频采集编辑、图形图像与视音频格式转换等相关概念与软件的教学内容。整合好了教学内容,也就清晰了教学脉络,对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数的分配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方式的选择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本

艺术类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受任何约束地自由地进行作品创作,体现其思想内涵,这就决定了艺术类专业学生他们的审美情趣、创作兴趣与能力与文理科学生有较大的差异,在主观意识上更接受“作品”的创作。在潜意识里认为“作品”的创作是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主动完成的,“作业”的完成则被看成是在某种状态下被动的完成的,即接受“主动”学习,排斥“被动”学习。根据艺术学生这种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就要因势利导,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本人尝试采用:“作品创作”方法进行教学,即是将要学生完成的大作业包装成“作品”,而一系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像是为了完成不同的“作品”而展开的实验操作。例如进行“操作系统”部分教学时,要求学生提交一个“小电影”作品,并对“小电影”的原创性、艺术性、专业性提出具体要求。然后教学按制作一个“小电影”须掌握的知识点(如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文字、图片、声音文件的下载、编辑、小电影制作软件Movie Maker的使用)展开。为了顺利完成小电影的制作,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大为提高,教学效果很好。

采用“作品创作”法进行教学,与现在流行的“任务驱动”、

“案例驱动”法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提法上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意识到这样的创作在操作技能上、相关软件的运用上对自己的后继课程帮助很大;这样的创作能展示本人的艺术才华和与众不同。于是主动学习的积极很高,从作品的选题到制作技巧这其中遇到的计算机相关知识除了能认真听讲,还积极到网上去搜索下载,甚至有些还没有讲到的操作知识都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料自学。按上述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分别让学生提交了“电影海报”、“名曲欣赏”等作品,要求与教学过程同上。从教学效果上来看,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乐于展示自我的特性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制作出了非常有特色的作品。总之,在教学方式上就是要因势利导抓住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提高专业水平的能力上,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采取实践考核形式、合理评估教学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试长期以来以笔试为主,题型基本为判断、选择、填空、简述等,但若需要考查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视频、音频、图像方面综合运用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则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以上两个方面的能力,笔者所在学院对计算机基础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即改为全部实践考核的形式。具体做法是:将考核方式分为两个部分:

1. 上课考勤与课堂表现。

2. 在系y学习完某一模块知识后按规定时间提交阶段性的作品或大作业。两个部分的占分比为20%与80%。

3. 量化分值。

提交的阶段性作品或大作业要根据选题的广度深度、内容采集编辑能力、相关软件制作能力、作品呈现效果的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给出量化分值。这样可以在考核的作品或作业中反映出学生在本阶段知识点的掌握熟练与否、将计算机知识运用在本专业能力的高低、学习态度认真与否、创作思维是否活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经过14级、15级两届学生的实践,此种考试方式较为理想:让学生没有考试压力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质量并未减低。以“小电影”创作为例:按“小电影”创作的原创性、艺术性、专业性要求,创作时要采集大量的图片、图像、视频、音乐、文字素材并加以编辑,但这并没有让学生感到麻烦,反而让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很高,为了凸现作品的个性、做出有特色、有感染力的作品,学生们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四、结语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更好地与艺术相结合,并融合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是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将最新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整合到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本专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艺术学概述范文

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也要及时的更新和改善,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明确培养目标临床医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应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

二、调整课程结构,修订教学大纲

紧扣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临床操作的基本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课程体系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适时修订,全面改善。(2)课程的宏观结构应以医学为主,德智体多结构发展。将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及时引入教学。(3)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强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社科交叉融合的课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课堂讲授式、单向式、被动式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2)教学方法向多元化发展。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只讲授课程的核心内容。采用启发式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3)减少大班上课人数,适量增加小班授课,开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临床技能中心,利用模拟病人开展情景式教学,增加学生的技能训练。

三、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

按照学分制要求,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减少理论课学时,突出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素质教育的内容。(1)重视教学基地建设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习期对于学生特别重要。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对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建立与完善各个实习基地间的交流、互惠互利,促进实习质量。(2)修订实习计划,提前进入实习期通过提前实习,可以减轻考研和就业对于实习教学的干扰,让学生专心学习,确保实习质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年龄比例、学历比例都要达到一个正常水平。形成老带新、新促老的优势循环。增加青年教师学习的机会,使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打破常规,建立以督导、学生为主体的评估体系。把学生也作为评估的一个主体,直接参与到其中,能直接反映出授课效果与授课质量。

五、加强质量监控力度,改革学生考核方法

第4篇:艺术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基本原则;建议

中国分类号:G623.5

“做不完的课后作业、无尽头的考试模拟”是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所存在的普遍问题!繁重而无任何新意的课后作业,不仅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还严重打击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对我市几所重点小学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通过调研,笔者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但调研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我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彰显了加快小学数学作业改革速度、加大小学数学作业创新和发展力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布置小学数学作业,不但可以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1]。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工作。

一、 推动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所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即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改革的全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循的一般性、根本性的准则,是把握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保证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质量水平、确保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稳步、有序前进的指导性方针政策。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笔者认为在推动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层次性。合抱之木,基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讲究事情的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实现操作者的最终目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想要彻底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忽视了改革的层次性,那么不仅不能推动改革,反而会使改革原地踏步,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因此,要注重改革的层次性,分步骤进行改革,比如,第一步转变思想、第二步试点探索总结经验、第三步全面展开等等。

自主性。《新课标》格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张“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因此,在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自主性,实际上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实践性。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计算、辨识、分析能力,实际上都是在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基础,因此,推动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同样应当坚持实践性的原则。老师在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应当将重点放在实践性较强的题目上面,要确保课后作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的教学目的。

创新性。创新意识,是21世纪对成功人士的基本要求,小学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打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更是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更加注重创新性。在数学作业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创新性原则,实际上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多做题、靠记忆等不正确的作业布置方式,使课后作业变得更具规律性、技巧性和趣味性。

二、 加快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两点建议

如何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立场不同,观念上也就存在着差异,相信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打算。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此次调研过程成发现的问题,从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两方面出发,对当前形势下加快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优化作业布置方式,在确保稳健性的前提下,逐渐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革。作业的布置要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3],突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其中具有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作为课后作业的主要内容,注重好中选优、优中选精,避免打题海战术。此外,还应当格外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比如可以给学习速度较快、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多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反之亦然;要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操作性和实践性强、与生活结合密切的作业。

优化作业批改方式,注重批改作业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和良性互动,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被鼓励,小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单纯从对与错、是否符合标准答案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判断,尽量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和肯定学生努力程度的基础上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让作业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动力,充分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作业改革的稳健、有序进行!

加快推进作业改革、提升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和水平,不仅是上好数学这门课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形势下对广大小学教师所提出的最新要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数学教师一定要继续努力,不断推动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潘志海.刍议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吉林教育,2012(28):84.

第5篇:艺术学概述范文

解决问题;小结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7―0072―01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则是对客观事物“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数学教学要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使学生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呢?笔者结合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会使学生感到茫然。 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引入概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材料作出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引入概念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二、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概念的“原型”,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例如,当学习完“向量的坐标”这一概念之后,在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x1,y1),B(x2,y2),C(x3,y3),试求顶点D的坐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有的学生运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过的知识(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斜率、直线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等),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学生应用共线向量的概念给出了解法;还有一些学生运用所学向量坐标的概念,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很快地投入到对新概念的探索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除此之外,通过让学生对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

第6篇:艺术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4-0045-03

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是造成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数学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学习方式的问题。由此,中职教学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1]他把学习的发生分成两个维度:

(1)按学习发生的方式

(2)按学习发生时新旧知识的联系

可见,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是重点。其基本要素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

必须承认,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2]因此,我们倡导发现式学习,更加关注有意义学习。具体到教学中,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使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源,以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的学习。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按照奥苏伯尔的观点,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和把握教材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感、兴趣、态度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激发和培养,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促使有意义学习成为现实。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中职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数学的有意义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联系。因此,学生数学有意义学习,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知识嫁接于旧知识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就是新的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有关内容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或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从直接参与这个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来分析,除原有这些数学认知结构外,还包含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无疑,这些对数学学习起着直接的作用,影响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2)数学学习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受到情感、意志、动机、兴趣、个性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数学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是以尊重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强、坚持、调节和控制等作用。

基于此,“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即为数学学习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3]

二、对中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的审思

(一)基于《大纲》的有意义数学学习

对照《大纲》,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何让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问题需要在新教材的数学教学观下进行观照。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心理沟通,它是主体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这种交流就是课程意义在师生、生生中创造与分享的一个过程。二是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项发展性活动,必须人人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学生个体如果不参与活动,课程的意义就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课堂教学中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现学生个体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三是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在数学课堂中冲破静态、僵化、沉闷、封闭的局面,在学习和活动中做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真正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去体验数学,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有意义学习的个性发展。

(二)从数学的本质认识有意义数学学习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的思维性。思维作为智力因素的核心,也是学生数学有意义学习的核心。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展开思维,学生才能杜绝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也就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思维展开获得知识,强调过程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条件和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理、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教师还要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同时,也通过稚化教师自己的思维,暴露教师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回到思维的起点,从而进入数学有意义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必须善于寻找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开始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从而促进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过程性目标的达成。

(三)数学解题观下的有意义数学学习

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从作为数学教育任务的解题来认识有意义的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数学解题学习是有意义发现学习的数学解题认识观,数学的解题认知结构由解题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解题元认知结构组成。由此,“理解题意和解题回顾”应该是数学解题有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环节,从而真正实现“体现探索、发现、归纳和创造的方法”的目标。

三、中职教学有意义数学学习的几点想法

为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倡导中职教学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一)注重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

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之上。按照认知同化理论,学生能否学到新的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也就是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有意义的同化。因此,必须加强中职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不必盲目追求进度,应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以函数为例,函数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研究对象,从小学到大学都会接触有关函数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函数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中职数学课程设计中,函数是贯穿整个数学课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函数是刻画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模型,研究函数主要是研究函数的变化。在中职阶段讨论的函数的“变化”主要就是自变量增加(减少)时,函数是增加还是减少,即单调性。单调性是体现函数变化的最基本的性质。从几何的角度看,函数的单调性反映了函数图像走势的变化规律。还要研究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质以及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中职数学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把这些基本函数模型留在学生脑子里。这些内容的教学,都需要在初中函数学习的基础上用统筹的观点有序地展开。

(二)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必须从专业发展出发,选择数学教学内容,使数学成为有意义的学习。组织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从提高素质和强化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如计算机及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安排计算器操作、函数及反函数、解析几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数据处理算法逻辑等知识进行学习;机电、机械、电工、汽修类专业的学生可安排计算器操作、解方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三角函数的应用、向量、极坐标、参数方程的学习,特别要注意立体几何的内容,注意识图及画图,可安排几何模型的制作,注重点、线、面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需要指出:“不管是工科类专业还是文科类专业,都会涉及到许多曲线图示,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层面,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使计算机的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图形功能等渗入学习之中,增加数学实验,使学生学会用数学软件完成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能使数学学习与计算机运用密切结合,又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4]

(三)切实转变数学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因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5]如何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产生数学问题,观察数学现象,探索数学规律的学习环境,构建一种新型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并有相当开放程度的学习模式,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根据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如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不是教师指定的,应该是学生在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中遇到困惑时的自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叶惠英.为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而教学[J].镇江高专学报,2001(4).

[2]张维忠.提倡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J].中学数学,2003(9).

[3]涂荣豹.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4).

第7篇:艺术学概述范文

一、 影片《安娜・卡列尼娜》简介

为了再次超越经典,影片《安娜・卡列尼娜》可谓是用了奥斯卡阵容,奥斯卡最佳编剧汤姆・斯托帕德执笔,他尤其擅长名著改编,加上曾经执导过《傲慢与偏见》《赎罪》两部奥斯卡获奖影片的英国著名导演乔・怀特执导,这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凯拉・奈特莉这次也第三次成为他影片的女主角,周旋于裘德・洛和亚伦・约翰逊两位新老帅哥之间,影片阵容实在强大。

《安娜・卡列尼娜》是根据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改编而成的电影。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俄国,剧中主角卡列宁和安娜是当时生活在上流社会的夫妻,安娜长相美丽,风情万种,十分受欢迎。但是由于安娜被风流倜傥的渥伦斯基所吸引,深深迷恋上了他,二人不顾世俗的眼光,追求爱情的激情和浪漫。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对安娜的出轨行为恨之入骨,尽管这样安娜还是奋不顾身追求爱情。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婚姻的背叛导致安娜的人生转变巨大,向着另一个方向走去。[2]

二、 电影对文学作品内容题材上的改编

1997年版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是由影星苏菲・玛索主演的,反映了19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中荒诞无比的爱情故事。这个版本相比于传统文学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影片淡化了安娜所处的周围世界对她有形无形的影响和束缚,而是将重点笔墨集中在了安娜和渥伦斯的惊世婚孽情上。2012年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剧情上也改编许多,安娜的丈夫(裘德・洛饰)这次不再官僚虚伪,他深爱并数次原谅安娜,还收养了安娜和情人生的女儿。表现了原著经典的爱情主题,还增加了卡列情故事的描述,列文这个角色的进步和发展有很强的故事性,这是以往改编电影中所没有的。安娜和列文划出的两条命运弧线相互交汇,而两人的交点就是各自的爱情故事,这两个故事一个是悲剧,另外一个则积极向上。列文与凯蒂的爱情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段爱情,列文的故事对于列夫・托尔斯泰而言甚至有着一些自传的性质,而他的故事第一次在这部电影中呈献给世人。

影片对于原著的改编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电影具有它本身的局限性。电影受时间和性质因素的限制,这就要求影片将小说剧情内容进行精简,这样才能使小说情节影像化,影片编剧在必要时将小说情节进行合理删减和归纳,挑选最经典的剧情,高度精炼的表现原著的主题。但是一部电影只有两三个小时,根本不能将小说中的所有情节和场景都展现出来。影片往往挑选最具意义、最具矛盾冲突的场景进行重组,完成一部完整的电影。[3]

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还体现在增加情节、调整情节顺序和内容上,这样有利于影片保持流畅度和饱满感,避免剧情发展过于突兀。例如1997版《安娜・卡列尼娜》影片中,安娜与卡列宁进行婚姻商讨时,编剧添加了卡列宁想要安娜的情节,在此情节上加入卡列宁自己的台词解释这种行为的原因,卡列宁说安娜即便不贞,但是上天安排了这段婚姻并且必须保证他自己的名声,因此以后也需要和安娜继续保持这种性关系。这段剧情的添加尽管原著没有,但是加上去的效果和精神实质是与原著相符合的,这样的剧情添加通过影像表现出来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能表现出人物矛盾,不仅体现了影片主题,还迎合当代电影的需求。[4]

影片的改编还体现在角色的演员选择上,1997版的安娜是由苏菲・玛索饰演的,虽然演技出色但是外型上似乎更偏重东方气质,不符合俄罗斯人的气质,但这并不影响苏菲的精湛演技。2012版的安娜由凯拉・奈特莉饰演,虽然这次凯拉・奈特莉因不够丰满而被嘲笑为“史上最平瘪的安娜”,但她的自信和活泼也是其他版安娜所没有的。虽然每个版本的安娜都不完全是原著中那个天生丽质、光彩夺目、纯真善良、端庄优雅、具有自我苏醒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但是每个版本的安娜都具有独特的气质,为观众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安娜・卡列尼娜。

三、 电影对文学作品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1997年版的《安娜・卡列尼娜》最大的亮点就是运用流动的舞台进行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电影场景的转换都是在搭建的舞台里进行转换,使观众感觉就像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换场景。例如影片中前一秒安娜还在后花园中,下一秒场景就换到了室内,中间省略掉了许多不必要的场景,而是将影片的重点放在人物情感的波动上。在这种迅速变换的舞台场景中是最考验演员的演技了,真实的场景能够激发演员的情绪,使演员的情感和环境相融合。

2012年版的《安娜・卡列尼娜》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是舞台剧式的拍摄手法,这种拍摄方式解决了电影拍摄中的一个最为经典的难题:转场节奏。在舞台剧布景之下,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广阔的俄罗斯平原和雪地场景不再是分散的焦点,而是被合理的有机组合起来,并且场景之间是流动的整体,这种以往只有小说和舞台才能给予观众和创作者的空间自由感,终于在电影中得以实现。影片结尾安娜的自杀将这种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往从她陷入焦灼和迷幻再到火车站的空间移动,快速的心理节奏和缓慢的时空差距之间的矛盾一向是拍摄的难题,而在影片中,摄像用空镜头和渐入幻觉镜头塑造出吗啡的迷幻感后,轻纱如幕布般一撩起,火车内部的场景自然而然的就呼之欲出,镜头立刻切入安娜的特写,自杀桥段迅速展开,那种一泻千里的叙事流畅绝非过去普通的影视改编可比的。对于影片中舞台剧的形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但是影片《安娜・卡列尼娜》的舞台剧转场换景的手法的确是精妙绝伦,尤其是当长镜头推陈开来的时候,那完全就是舞台艺术和电影艺术火热而炽热的一场完美交媾,仅仅在形式的角度上就足以令人迭起。影片令观众不断惊喜,使观众看到无数脑海中想象的场景,这些场景巧妙地、符号般的被导演搬上舞台;当办公室迅速换景而成伦敦饭店,当赛马场和剧院的建筑模式突然无缝对接,当歌剧包厢突然成为环形剧院,谢廖沙的卧室美术馆式的布局,卡列宁独处时一个人坐在无人的舞台上,安娜和渥伦斯基的舞蹈进行到一半,周围的所有人突然固定造型,然后追光打来舞台只剩他们二人的桥段,这些经典的舞台剧式的电影情节在任何一部影片中都是没有的。

影片中层出不穷的炫技画面,乔・怀特将新版《安娜・卡列尼娜》拍成了“剧场版”,将故事置于一个美丽而衰败的俄罗斯剧院中呈现,这与故事中19世纪70年代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上层社会的图景相得益彰。在这部影片中,卡列文的故事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安娜则将观众带入虚幻的剧情世界。19世纪70年代风格的俄国剧院布景既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包容万千”,还要“千变万化”,能够在观众的眼皮底下进行转换,令影片成为今年国际影坛上一抹独特的风景。实景和舞台画面互相切换,这种戏剧化舞台式的拍摄风格令观众时而“迷茫”,时而惊叹。电影的两个版本都对影片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综合各种艺术形式式电影艺术得到统一。这种舞台剧的电影表现手法与其说是对影片的改编,不如说是另起炉灶。

结语

文学电影改编是具有双重性的,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文学作品的精髓,展现电影的艺术魅力,避免为了迎合市场而走向低俗化。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影响力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学习怎么去爱。这个故事放到现在依然仍被我们所理解,因为人们依然渴求那些不可得的东西,依然受到世俗和常规的约束,依然在情感沟通方面存在问题。“爱”这个词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电影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许雯.现代文化语境下的西方名著电影改编[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3.

[2]桑新美.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改编[D].济南:山东大学,2011.

第8篇:艺术学概述范文

一、以面带评,提高鉴赏水平

面批式,就是将从各组抽取的学生作业当场展示,让大家来分析比较,然后组织大家对本组或其他组的作业进行评议,指出作业中的优缺点或解决方法,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定、总结的批改方式。评议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评议人要抓住要点,从作业要求的角度对作业进行点评。2.其他学生耐心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有不同意见可以质疑,学会讨论。3.鼓励大家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概括,学会小结。同时,这种批改形式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作业被点评或评议他人作业的机会。评议的作业水平较差时,只要求评议者指出其中的一两错处,而且应尽量从中找出其相对可取之处,坚持鼓励性评价,肯定他的点滴进步、鼓励他的学习热情。实践表明,这种当场进行的及时评价比延时评价效果更好。能及时发现、解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巩固深化所学的基本技法技巧。

二、以图带析,提高技能技巧

图示式,是指教师在学生作业错误画法的边上画上正确的范图。美术是视觉艺术,离开了视觉形象,学生就无法理解,采用图示式批改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业中缺点、错误,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比较、学习,掌握正确的技能技巧,促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弄清错误的原因,以防今后再犯同样的错。也许有人会担心学生能否找到错误并进行改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基本能做到。假如有学生修改得不好,老师可与他一起分析,帮助他查寻错误,进行更正,提高水平。

三、以批带趣,鼓励个性发展

批语式,是指在学生作业上写些简洁中肯的评语。我充分利用作业这一教学媒质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增加师生情感的沟通,改变学生处于教师对立面的状况。评语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作业中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等,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作用,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活泼、健康的成长。

四、以示带励,融洽师生关系

暗示式,是指在学生作业成绩上,通过加减分数的方法,来激励和鞭策学生学习的批改方式。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批改作业也应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较差的学生对作业缺乏必要的热情,积极性不高;中等层次学生作业中有一些优点,但往往不及优秀层次学生作业全面。为激发学生作画的积极性,应当发掘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通过加分的形式予以鼓励和表扬。有的学生作业水平有所降低,为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给他评上高出实际水平的分,并在后面写上“-2”。同学们也都能领悟老师的用意,及时调整心态,进行自我分析,作业水平稳步提高。有位作业水平一般的学生在临摹“手拿足球的少年”,在球衣上画上号码,将少年描绘成他所喜爱的球星,并在画旁写道:“老师,如果您也喜欢足球,就请给个高分。”为鼓励他个性的发挥,同时婉拒他要高分的想法,不伤害他作画的积极性,我动了点儿脑筋。评上成绩:“75+5”,并在画旁写上:“恰恰相反,我常踢它!”那学生对作业批改比较满意,还让其他同学看画旁的“对话”,引来了阵阵笑声,学生对老师多了几分敬意,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另外,我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同学在拿到批过分的作业后,便不再理会作业中老师提示的存在问题,作业中的错误依然存在,得不到及时解决。因此,有的美术作业不必急着评分。有位学生一段时间内不用心作业,如果按作业实际水平评分的话,就是不及格。这个学生性格内向,拿了难堪的分数,心里肯定会很难受,发展下去,很可能会自暴自弃、不把作业当回事。于是我便不评分,指出作业中的问题,让他重画。他有些不以为然。第二次不行,再重画,他变得慎重起来,后来,他终于运用正确的画法较好地完成了这次作业,我也给了他一个较满意的成绩。以后,他一直能以一种认真端正的态度来学习。

第9篇:艺术学概述范文

1合理安排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精炼理论教学,合理恰当地安排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突出地区特点和实用性,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课堂上讲授的基本美学理论进行插花与盆景作品的制作,以及运用美学理论进行盆景与插花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掌握盆景与插花作品的基本养护管理措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其将来从事花卉园艺工作奠定基础。

2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盆景用的材料,实验所需的鲜切花、花泥、彩带和包装纸等材料均是消耗品,实验经费开支很大。由于教学经费有限,在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情况下,应尽量控制实验成本,并不断推陈出新,采取灵活措施以适应教学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实践课时间集中安排,尤其插花部分实践,以此减少鲜花用量,控制单个实验内容的成本。在实践过程中合理组织实验内容,尽量重复使用鲜切花。如:首先练习插花花材的识别及整理造型;其次练习西方插花基本花型;最后练习现代花卉装饰类型,造型顺序上,先练习制作花束扇型插花三角型插花T型插花L型插花椭圆型插花半圆型插花胸花花环,这样不仅节省了花材的用量,而且也达到了教学目标;采用接枝法和金属丝缠绕法等,延长花茎;花朵的切割、粘贴造型等方法应充分利用花材,节省开支。实践课的安排尽量避开节假日,到节假日时鲜切花供不应求,各种鲜切花的价格都比平时贵,因此,尽量避开在节假日前后实习。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盆景和插花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常手忙脚乱,不能将课堂上学的造型原则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另外,一些学生不善于观察,只专注插制,制作成的作品常上重下轻,没有厚度,缺乏立体感,在插制过程中一定要多观察、多总结,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训时最好2人一组,这样旁观的同学,可以及时提醒,完善作品的不足。

二、改革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采取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方式,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比例由原来的7∶3改为1∶1,即理论考试占50%,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占50%,理论考核期末考试占70%。考试题覆盖面广,题量大,以便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内容包括考勤、课后作业、课堂小考、阅读报告和专题讨论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注重基本操作技能

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插花艺术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技术和职业,农业部职业技能工种里早已设有插花员这一工种,插花员职业共设4个等级,需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后,方可以从事本职业工作。据农业部统计数据,到2011年花卉业从业人员达467699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5180人,花卉园艺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参加插花员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为学生就业准入创造条件。同时引导并推荐学生到花店实习,通过实习,学生提高了插花技能,学习了花店的经营模式,这些都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或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四、探索并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