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第1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德育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影下,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突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即学生德性的生长过程。《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并把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列为德育目标之一,把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作为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把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的品德结构完整。在中学德育中,政治教育解决学生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教育是解决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培养的是思想品质;道德教育是解决道德修养问题,培养的是道德品质;而心理教育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的是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核心,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又是德育的保证。

作为一中学的思品老师兼班主任,我一直在探索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并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守法的、有责任心的中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人”,造福一方百姓。 加强中学生在基础阶段心理素质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重要地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关键?。然而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特别是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才能务实、有效地实施人格教育?这是新的时代给每一个初中老师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所谓心理素质,简言之,就是指认的心理品质,他包括认知品质、意志品质、情感品质等。人的心理品质是一个综合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是使嘘声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在向心力品质上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剧变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大好时机,是塑造健康的最佳阶段,如果放松了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这不仅可能使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演变为心理疾病。所以作为一个初中班主任,我认为必须把中学德育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书育人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在这里。 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学生心理问题大多都来源于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在校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学生们开始独立去思考问题,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的承认、渴望独立。但是经常会变得很冲动,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无论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讲中学生都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有的懒于思考;有的狭隘抑郁;有的怯懦自卑;有的孤僻离群;有的对立破坏;有的焦虑急躁。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和生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事实上,属于遗传和生理因素引起心理异常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环境影响和个性异常造成的。可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教育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组成“合力”,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抓起来。那么,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有哪些呢?

大的方面来说,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按照《中学德育大纲》不同层次的要求,把心理教育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引入课堂教学领域,尊重学生的个性,造成一种人格平等、心理平衡的氛围,避免对学生的心理损伤。具体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细节去实施。

第一、经常关注学生情绪是否稳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良好的情绪包括愉快、喜欢、热爱、尊敬等。不良情绪包括苦恼、愤怒、憎恨、惧怕等。教师应该时刻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和蔼可亲,以诱发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努力建设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使学生在友好交往中获得愉快的感受;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必须采用惩罚手段时,要立足于疏导,做到惩罚公道。

第二、培养广泛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只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有兴趣的心理状态,才能导致积极的心理效果。

第三、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丰富的情感生活。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重视情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他们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要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尤其是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要尽力避免由于无意义的刺激而造成某些学生的狂热、冲动或烦恼、忧伤。为了使学生情感保持适度平衡,除了正面引导,陶冶情操外,都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对不适宜的情感进行控制和合理宣泄。

第2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一)基础技术的好坏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高超的演奏技术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是通过长时间、循序渐进的练习中获得的。一些学生总是好高骛远,基础技术还不过硬,就急于完成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作品,但由于存在技术负担,在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这样即使作品勉强弹奏完成,由于在技术上的把控能力有限,在演奏时容易造成失控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在技术上攻克难点,还应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演奏该乐曲的欲望。

(二)音乐性的培养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音乐是演奏作品的灵魂,没有音乐的演奏是失败的演奏。音乐性是演奏者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使之让演奏者用自己的方式将音乐展现出来,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音乐性的培养,缺乏对乐曲情感的理解,导致学生在演奏时就容易把注意力放到担心错音,忘谱等基础技术方面,缺乏音乐感染力,对听众没有吸引力,注意力分散,演奏的作品枯燥乏味,很容易演奏失败。

(三)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由于我们平日里教学主要都集中在琴房,学生缺乏演出经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遇到考试、演出等陌生环境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在陌生环境中主要是由于钢琴的音色不同,手指琴键的适应性、灯光音响等因素的影响,平日里习惯了琴房中练习琴的声音和琴键手感,因此本人认为在钢琴教学中技术固然重要,实践同等重要,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上台表演,增强学生在陌生环境的适应性,锻炼学生心理的适应性,克服对紧张情绪的控制力。

二、教师如何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有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之分,有的学生先天条件很好,手也很松,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钢琴了,但又缺乏乐感,练习不够勤奋,然而有一些学生先天条件不太好,起步也很晚,但非常勤奋进步非常快,又有一些学生自信心强,胆大,喜欢表演,一到表演的时候就兴奋,有的学生胆小,没有自信,害怕上台等等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板,老师在初次接触学生的时候就应该了解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

(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练琴习惯

要想学好钢琴,离不开勤奋的练习,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要想获得专业的进步,就必须做好平日里点滴的积累。在日常的练琴过程中不光是勤奋,还有注意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练琴的习惯不好,也许学生的练习只能是错上加错,背道而驰。

(三)增强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等,因为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但是大多数的钢琴学习者在初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持续,逐渐的失去了学习钢琴的目标和信心,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被动,当教师教授新的练习时,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通常会让老师先将整首乐曲示范演奏,课后他凭借记忆模仿学习,而学生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下,以至于在十几岁的时候练琴还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往往会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即使处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面对同样的练习内容,他们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和学生加强交流,师生之间建立必要的相互交流非常重要。

(四)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实践

第3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构建打好基础

初中学生心理以及生理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心理逐渐的走向成熟,这让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发生了变动,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表扬以及鼓励,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自信满满的向前走去。其实初中生在心理刚开始发展时,非常重视外界与老师对自己做出的每一句评价,经常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或关心的话语就给他们带来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对于正确的答案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错误的回答不能快速做出否定,而是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给予鼓励。例如:在讲解《背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一张父亲的相片展现给学生,观看过图片之后,让学生应用一些语言对其进行相应的描述,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扩展。当学生描述完之后,教师要对那些表现非常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告诉他们有发展潜力、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以后继续努力等,学生就会从这些话语中听出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肯定,进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语文知识当中,同时其余学科的学习也会被带动起来,这样就促进初中生构建和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也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做了一个很好铺垫。

二、初中生具备―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从多方面注意学生的举止,并对其加以教育以及培养,使学生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还应该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构建以及培养,对此,笔者认为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也能够构建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岳阳楼记》这节课,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者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当中,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品质如何?进而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在逆境当中依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应对逆境的心态,并养成坚强的意志力。

此外,促进初中生掌握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初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思想上较为叛逆,所以想要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在养成良好自尊心的基础上,上进心也会随之提高,同时还会勇敢的去面对挫折。

三、师生・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完善与提高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适当的进行情感交流将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制定的情感教学方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方面有着促进作用,可以从以往学生被强迫学习,变成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消除以前学生所具有的消极学习心理,而转变成一种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心态,让学生可以应用课堂上教师所应用的情感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进而学生写作情感也会被激发出来,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对语文课堂产生热爱。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方式对初中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完善以及提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课本内容对情感教学的场景与线索进行设置,并将其穿插到整篇文章当中,通过这样做学生就会不自觉的被引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气氛当中,与此同时还在教师所构建的情感当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自己的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第4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 心理素质 钢琴教学 培养 调控

钢琴演奏者要把乐谱上所记载的谱符化为动人的音乐,传递给听众并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一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表现”。其“音乐表现”的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演奏者心理思维与身体机能相互作用的总和,整个演奏过程,始终贯穿着“视觉、听觉、触觉、记忆、情感、想象、思维等等一系列内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演奏者不但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关系,通过大脑进行心理调控,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1 学生不良心理因素的形成

1.1 自卑。自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在学习中经常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对钢琴学习及表演的畏惧感,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自卑与畏难情绪,一般是由于练习中的技术造成的。

1.2 依赖。钢琴教学通常是“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3 心理障碍。无论是在平时钢琴教学中还是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演奏者都有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演奏者的注意力、想象力、意志、音乐记忆、音乐思维、音乐听觉、个性心理特点、审美心理表达等各种心理因素的统一。在现实中,学生的弹奏或表演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抛锚”。他们由于心理过于紧张,失去了正常的弹奏或表演状态,使音乐思维停顿,不能完整地表达音乐。这些问题除技术不过关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演奏心理障碍所造成的。

2 钢琴练习或演奏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2.1 通过多种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才能在训练中放松,让音乐的信心更大,技术上缺乏的信心更少。

2.1.1 活动多样,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加鼓励,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可根据教学和训练的进度,适当举办一些表演观摩活动及竞赛活动。比如,在生日聚会、节庆上表演;还可以用抽签形式弹奏音阶、琶音或和弦;举行试奏比赛或弹奏同一级别的“擂台赛”,请家长参与观摩并评比打分等。让学生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不定期地组织“考级观摩”“分组观摩”、观看优秀录像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集中发挥学生自己的优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还要从正面多引导学生,刺激他们的兴奋点,强化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练琴计划。

2.1.2 克服惰性,保持兴趣。惰性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弊病。解决惰性这一毛病的良方就是磨砺学生的意志和品质。我觉得,单纯依赖兴趣不足以让学生学好钢琴,还必须让学生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从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努力约束自己,顽强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钢琴家刻苦学琴的故事,比如小巴赫月夜抄谱等故事;还可以宣传身边刻苦学琴的同学的事迹等,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意志品质后,才能克服惰性。只有学习上取得质的进步,才能促进兴趣的持久。

2.2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坚强的意志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古往今来,凡是有不凡成就的人,他的身上都会体现出一种坚强的意志,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有了明确的志向后更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去推动我们向目标迈进。古有史马迁受宫刑仍专心创《史记》;曹雪芹遭家世落魄仍笔耕不辍;安徒生屡遭挫折却不折不挠;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终得“相对论”等,所有这些事例,无不反应出意志的重要性。

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一遇到考试、演出等表演活动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致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平时练琴注意力不集中,练琴时处于弱意识状态,练习时不认真,当遇到表演时,注意力集中了,却发现自己对乐曲缺少控制能力,自然也就有紧张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意志的锻炼。

2.3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这种自我认识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发掘自我的潜力,又能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缺点,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情感体验中,发掘出最大的潜能。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表现在对自身能力、演奏效果和技术难易三个方面的认识上:

2.3.1 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在练习和演奏中积极主动,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评价,适应并喜欢上公开演奏,不把钢琴学习当作是一种负累,而是作为显示自己能力的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进而促进自我实现。

2.3.2 对练习结果和演奏效果的评价。引导学生不要介意自己在练习和演奏中的失误和不足,因为学生都很看重成功,对自己每取得的一个成功都充满喜悦和骄傲之情,一旦他们遭受失败时,能迅速调整状态,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2.3.3 对技术难易的评价。要引导学生敢于接受高难度技术的挑战,肯定自身能力,指导学生适时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2.4 培养学生对乐曲的分析、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认识作品的整体,看清整个作品的框架,勾划出一个大的轮廓,初步理解作品总的构思、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音乐形象、各个主题的性质、作品的结构,弄清它们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他所要学习和演奏的作品有一个总的概念和想象。然后就要在这个总的基础上不断去要求各个细节,从每个细节去完善整体。让学生在练习或演奏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达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只有这样,学生在练习或演奏时注意力才能集中,不会被其他外界因素所干扰,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3 在钢琴教学中训练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3.1 呼吸调节法、活动调节法、暗示调节法。我觉得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呼吸调节法”、“活动调节法”和“暗示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是指通过默念或背记乐谱来转移思维方向有意识地运用缓慢的深呼吸,达到消除紧张心理、稳定烦乱情绪的目的;活动调节法是指通过手指操等肌肉放松运动来分散大脑的紧张专注力,恢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消除手指僵硬、颤抖等现象;而暗示调节法则指千方百计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克制情绪激动,淡化环境给心理带来的干扰和不利影响。实践中,我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使他们临场心神不定、忐忑不安的情绪得到稳定和放松。

3.2 增加实践演练机会。适当增加学生参加音乐会、演出、竞赛等实践机会可以增强抗干扰的心理承受力,且以演代练熟能生巧,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平时,我经常鼓励他们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校内外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演出实践,不放过任何锻炼自己的机会,甚至同学之间的相互观摩,也可增大胆量,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我还提醒他们不要老躲在琴房里自己练,不要怕见人,要敢于弹给大家听,只有通过反复演练,几经实践,关键时刻才能气定神闲,保持良好的心境。

4 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走向成功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不仅说明了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更明确地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学习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体会过程与心得,并不断进行总结与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以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5 结论

总之,钢琴弹奏或表演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演奏心理活动的过程,紧张心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在教学中经过长期的反复不断的心理素质培养、技术训练及舞台实践锻炼,学会调整演奏前和演奏中的心态,机智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最终就能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顺利地走上属于自己的灿烂舞台。

参考文献

1 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5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自信 竞争 合作 意志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育。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素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青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提倡“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亮点。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很棒、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心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最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在上《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一课时,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我”这一形象特点:聪明伶俐、有才能、会写文章、又幽默等等。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他没有同情心。”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同学们纷纷针对他,说他什么没有同情心了,他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那么小的年龄就出来打工挣钱了,他不同情他父母亲的辛苦,他能这样做吗?那位同学面红耳赤,嘴里蠕动,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自以为是不识人情世故的人,面对失意的希金斯,他不但不同情,反而用与己无关的那种幸灾乐祸的心态来嘲讽和挖苦别人,这种不尊重他人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位同学的自信心得到了肯定,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了,想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更持久、更主要、会更有力地促进其对语文的学习。

二、增强学生竞争合作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是维持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承担起这个责任。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有意的操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为了让学生适应初中生的生活,在课堂上搞抢答比赛,即以班里自然组为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抢答,正确者十分,回答不正确,继续抢答,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回答得多且都正确的组分数就高,期末给小组每个同学嘉奖。刚开始学生不太适应,有些拘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背一些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背诵比赛,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同样是自然组为小组进行。在朗诵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诵流畅,诵出情感。老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经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例如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成功实现,除了他遇事沉着冷静外,应该还有一点就是合作的力量。试想,在施行“空城计”时如果稍不留神或没有好好合作,“空城计”还能成功实现吗?可见合作是多么重要。

三、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做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的人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是老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育和锻炼学生的意志。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事迹,如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身周围的典型人物,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吸取精神粮食,磨炼意志。例如,第三册中的课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要表现袁隆平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灭的奋斗精神,体现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当时的处境怎样?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悟到他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极,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思考:学生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在身处逆境时,你会怎么办?以此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的坚强意志。

其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引导学生读《名著引读(一)》时,有意识地推荐并强调学生去看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让学生知道高尔基是在经历怎样的磨难,完成自我的提高,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又如在引导学生读《名著引读(二)》时,有意地输灌给学生们关于音乐大师贝多芬一生坎坷,似乎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给他遇上了。但他并没因此退却,并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事实。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就这样,他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在痛苦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从而学习他那种在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电视给人以视听的感受,因此,也可以结合语文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收看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近段时间湖南台播出的一栏目:“极限大挑战”,要求参赛选手们在种种阻碍下完成任务,达到挑战成功目的。这需要选手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增强学生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当然,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的方法也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看法和体会。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 杜殿坤 (编译):《给教师的建议》(电子版)

2.汪基德等编著:《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心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8

第6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心理素质

【Abstract】The education to the study best help, is causes it to obtain one kind of essential determination, can the human overall great compassion, the grand strength, the deep wisdom, the coagulation above object of labor product humanity’s ordinary America, unfold and transmit to the inpidual mind.

【Key words】Teaching; Meth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心理素质即人的心理调节系统的特性,是个体心理系统的性质与水平的集中体现。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志趣、坚强的意志、正确的荣辱观,以及刻苦、坦率、开朗、严谨等品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宣传媒体的涌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教育中存在着各种“盲点”,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存在着许多急待矫治的缺陷。现在的孩子有唯利是图,处世为人中处处“我”字当头,自我感觉良好,缺乏谦让精神:有的胆小懦弱,对自己毫无信心,一遇挫折便惊慌失措,极少数还会产生偏激的行为:有的则内心孤独、冷漠,对集体、他人漠不关心、无动予衷。即使一些老师眼中的“优等生”,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我认为可以从提倡三句话开始。

第一句是“我能行”!

我们提倡在课堂中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信任和扶持,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温暖和体贴。这是为什么?为的是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确立起自身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就常常告诫教师们:“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吧,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吧——这是教育首要的金科玉律。”这种学习的成功感,这种自我肯定的自豪感是学生再度投入学习的主要动力,它们从何而来,来自“自我肯定”:“战胜自我,不断奋进”的志向和动机从何而来,来自“自我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是构建小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第一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应鼓励他们对自己说:“我能行!”并积极设置一些有坡度的练习,步步引入,帮助他们解决。

如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时,我首先出示下列分数:

12,25,38,425,13,314,522,29让学生化成小数。

12=0.525=0.4……(结果都是有限小数)

13=0.33……314=0.21……(结果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接着让学生比较讨论;“怎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怎么样的分数不能成有限小数?你找到了什么规律?”经过观察,学生发现了规律:分母只含有2、5,而不含有其它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此时,我进一步引导提问:“为什么含有2、5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个问题有一点难度,我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的分析能力,一定能用自己的力量理解它内在的含义;另一方面我为他们安排了一个铺垫: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吗?有了这一层理解,学生就得出:只含有质因数2、5的分母都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分母是10、100、1000…,所以能化成有限小数了。而分母中除2、5以外含有质因数3、7、11……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了。 最后让学生尝试判断: 912,1322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就不难运用已有的

经验进行解决。这样,学生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归纳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概念的归纳,计算公式的推导等,都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得出,使学生感觉到“我能行”。

第二句是“你真棒”!

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人的学习的异化,学生眼中只有书本、教师,而忽视了身边的学习伙伴:他们学会了钻研,学会了思考,却不知道如何欣赏周边的世界,如何欣赏他人的优点。教育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那么也只有靠我们的教育去改变这种形状。正如谢季宁所说的:“我们不是在学科上下功夫,而是在整体的人身上下功夫。 关心儿童,不能仅仅只关心他们的学习如何,他们的智力发展如何,还应当关心他们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全部生活。前苏联教育家倡导的“合作教育学”的主旨就是把教育从自我丧失、不知所向的异化中解放出来。

“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入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教育的解放就是把人的世界的人的关系”还给学生和教育,用革新家们的话说就是改变教育“目中无人”的局面,在教育中树立“大写的人”。

同学的鼓励能帮助学生确立其自信心,充分展示课堂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优势,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学会欣赏他人,尤其是学会欣赏自己的同龄人。优秀而有责任心的教师总是引导孩子们做事、做游戏要公正。正确看待他人,评价他人,这正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体现。

在教应用题时,我曾做过实验。例如: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3小时行了全程的35,照这样计算,再行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学生从不同的危度进行思考。不同的思路产生了不同的解答:

(1)3÷35-3

(2)1÷(35÷3)-3

(3)(1-35)÷(35÷3)

(4)3×[(1-35)÷35]

(5)3÷[35÷(1-35)]

(6)3×(1÷35)-3

(7)200×(1-35)÷(20035÷3)

(8)200÷(200×35÷3)-3

让学生选择其它同学的解题思路,在这个式子的下面写一句话。许多学生真诚地写道“我真希望自己也能象你一样的思考问题”“你的这一思考太精彩了,能将窍门教给我吗?” “这是最简单的算式了”……学生看到自己的同龄人身上的优点,看到了自己可以学习的方面,并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这样做能使他们对这世界有一种谦和、欣赏的眼光。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定更容易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拥有健康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句是“你有困难吗?让我来帮助你吧!”

美国教育家、素质教育的倡导者詹姆斯·多姆生就曾提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利于社会。因而我们的教育当下要更注意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价值,学会互补互助、正视竞争、尊重原则以及学生体魄健康等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快乐而健康、能从事各项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病态的天才。”学会关心,这是21世纪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中,学生不仅仅与书本、老师发生学习的关系。作为单独的学习个体,他们还与其他学习个体发生学习关系。课堂教学要创造最新发展区,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地把前人、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对于未来的教育来说,培养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吸圾他们的知识及时解决问题、处理危机的能力和要求他们学好知识一样重要。这种能力将在课堂学习中的互帮互学互教的环节中得到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个别学习,让他们真正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参与学习。与此对应,我也常常采用小组学习、分组教学的方式。学生交流讨论时,我鼓励他们在同学遇到疑难问题时,大胆地说一声:“你有困难吗?让我来帮助你吧!

第7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一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

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的前提是教师本身也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应当在业余时间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素养。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健全的心理素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分歧与胆怯等症状,才能在教师的宽容、谅解、引导下受到感染并得到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通过自身的心理素养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和战胜自己的弱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由于中学生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体育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体育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往往因为害怕动作不标准而不敢参与体育练习,或者只是敷衍了事。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设置有针对性的方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两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的个性,从其兴趣点出发,对体育技术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降低难度,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提升学生的技术掌握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适当的鼓励也能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有效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坚持过程评价,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对其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幅度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不能简单地以终结性评价一概而论。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这样能够较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 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挫折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训练,为了熟练掌握一项技术要领可能需要反复进行练习,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失败与挫折,教师需要在教导和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关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挫折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磨炼意志品质。可以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坚持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体育活动大部分情况都是在户外,这就避免不了碰到恶劣的天气,一般情况下,教师考虑到天气情况的变化会改变已经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实行室内授课。但恶劣的天气恰恰为挫折教育创造了合适的环境。如在下雪天进行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御寒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还可以创设比赛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多进行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投入其中,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在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考虑到运动的负荷量,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适当进行调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

四 通过分组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课训练中集体性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理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消极、焦虑等不良心态,克服这些狭隘的思想,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而且,合理组织合作学习,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协调配合和竞争的机会,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有的体育活动一般一个人是无法进行的,必须需要多人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进行对抗竞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之中更加注重小组内的协作配合,锻炼每个学生的协作能力,而且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状况出发,积极改进教学形式和自身的心理素养,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扫清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今的中学生,在心理素质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自信心缺乏、抗压能力不够、没有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等等,如何通过体育课程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品质,值得初中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主体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这一点已经被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只是部分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仍未将此点很好地贯彻下去。在初中体育课程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热情,有些学生由于身体偏胖或偏矮,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或者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通过主体教育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热情,通过激发自信心来更好地展开体育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和训练目标,针对那些体能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减轻训练难度,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逐步克服对体育的恐惧感;其次,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体育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体育闪光点的发掘,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评价,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多予以鼓励和支持,助其更好地展开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困境教育,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从小在顺境中成长,基本没有遇到过大的风浪,因而意志力普遍薄弱。不少中学生在学生上或生活上稍微碰到一点困难,便感到力不从心、难以为继。这种心理素质对其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主动通过困境教育,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其抵抗困难的信心与毅力,最终提升其心理素质。首先,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体育训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来展开困境教育。体育训练有着很强的技巧性,不少学生在学习一项体育技术时,往往会重复很多遍,仍然不得要领,这对其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会影响其学习的自信心。这时,体育教师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体育技能的传授,还应该主动积极地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言语鼓励与示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挫折中不断磨砺自己,最终全面提升自我的意志力;其次,挫折固然有助于磨砺学生,艰苦的教学环境也能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体育教学大都在户外进行,一旦遭遇到不良天气,往往会予以取消。体育教师可以改变这一情形,只要不是极端天气,刮风下雪其实更容易磨炼学生。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天气条件来展开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将体育教学走向校外,通过与景区或生态园合作,让学生在更为宽阔的自然环境中来挑战自我。

三、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合作意识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合作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大多数时间是在户外进行的,并且体育教学也依托于一定的体育运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分成各个学习小组,例如篮球爱好组、乒乓球爱好组等,这有助于初中生在体育课程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从而减轻当前初中生中常见的孤独感与焦虑感。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体育教学任务的需要将班级学生分成任务型小组,让组员共同去完成一项体育活动,比如接力赛、篮球比赛等等,这种任务型小组,有助于组内成员进行磨合与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协调自己与组内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逐步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能力。久而久之,任务型教学会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在完成任务中的重要性,最终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通过在不同小组之间举办各种类型的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比如篮球比赛、长跑比赛等等,这种激励性的赛事活动,可以通过名次荣誉激发小组内部成员参赛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其竞争能力,并且这种小组之间的竞争,还能进一步促使小组内部成员为夺取最佳名次而更加注重协作配合,进一步培养合作精神。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自信心、意志力、合作意识等品质不仅有助于初中生目前的成长、学习,对于他们以后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峰.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学园,2013(08).

[2]王尚东.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民营科技,2012(10).

第9篇: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范文

1 心理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歌唱者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为演唱做好心理准备。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培养歌唱者善于控制和调节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歌唱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发声技巧,但在演出、比赛和观摩考试等场合却频频出现诸如气息上浮、心跳加快、双腿发软等情况,这都是因为心理活动的失常给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歌唱是生理的,更是心理的。

从生理上看,歌唱的实质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器官在运动协调中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只有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才能使与歌唱有关的肌肉处在平静自然的状态中,可以根据训练与歌唱的需要进行调控。而如果心理上出现负担,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正常的器官协调运动及歌唱发声,导致诸如上述等失控行为的出现。可以说,歌唱时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声乐的训练和学习,对临场发挥的优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2 声乐教学中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和调动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古往今来,但凡在自己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都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情感,从孩提时对某一事物产生 兴趣,到随着对这一事物的不断深入了解,兴趣得以升华,最终发展成对某一事物的执着追求和毕生信念。

这种由低到高的情感层次发展, 正是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对于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这种情感层次的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当你真正爱上这门学科,你才会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坚定执着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谛。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加强他们的艺术修养,指导他们陶冶高尚情操,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演绎一首好的音乐作品,需要演绎者健康良好、端正平和的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歌唱态度。所谓的积极态度,是指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或者是明确事物的重要性的时候,乐于并主动参与该事物的态度。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主动积极的态度很大部分确实是会影响到演唱者的演唱水平。

二是引导学生以想象的思维方式体验和融入作品。很多教学实践都证明,想象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活动,丰富歌曲的形象,加深对音乐作品背景和内涵的理解。

三是勤于实践,通过模拟演练,帮助学习消除和克服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包括戏剧、演讲、诗歌朗诵、合唱演出等,增强学生的舞台感受和舞台经验;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演出时的各种场景,包括应对一些突发状况等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演练和演出中吸取经验,使舞台真正成为他们真正挥洒才华的天地,从而建立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

3、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歌唱活动时发声器官的生理活动将对心理因素产生直接影响。心理的充分放松,可以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声乐技巧,增强自信心。同样,歌唱时良好的心理活动也能促进发声器官更好、更积极地运作。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先天遗传条件和后天性格培养的差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做到因材施教。对于那些上课参与情绪高、反应快、接受能力强、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让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稳定心理状态,从而更高效地学习,让学生对学习更加热爱和充满信心。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同学,则应采取多肯定、多鼓励的方法,培养其自信心,消除对声乐学习的恐惧感和自卑感,逐步喜爱声乐艺术。

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它不但能带来快乐,愉悦内心,更能激发人的各种潜在能力,是积极心态的催化剂。所以音乐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征服畏惧,战胜自卑。

5、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要加强心理知识辅导与训练。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歌唱态度。所谓的积极态度,是指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或者是明确事物的重要性的时候,?酚诓⒅鞫?参与该事物的态度。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主动积极的态度很大部分确实会影响到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二是引导学生以想象的思维方式体验和融入作品。很多教学实践都证明,想象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活动,丰富歌曲的形象,加深对音 乐作品背景和内涵的理解。三是勤于实践,通过模拟演练,帮助消除和克服外界的压力和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包括戏剧、演讲、诗歌朗诵、合唱演出等,增强学生的舞台感受和舞台经验;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演出时的各种场景,包括应对一些突发状况等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演练和演出中吸取经验,使舞台真正成为他们真正挥洒才华的天地,从而建立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

6、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

作为声乐老师,应多鼓励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为学生们驾驭歌曲夯实基础。对于学生来讲,想要更好地表达音乐,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歌唱技巧与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学修养。

教师在声乐教学期间,应指导学生多欣赏一些文学名著,包含小说、剧本、诗词、散文等,深入了解一些作家、作品及其风格,并且了解圣经中的一些经文歌曲、赞美诗等。其实,文学和歌唱存在密切的关联,歌词本身的文学性和歌曲的艺术性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如果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较高,则他们的声音也会富有魅力,包含生命的色彩。作为声乐老师,应重视此方面内容。